英国纪录片《真正权力的游戏纪录片》还有后续吗?

在2014年接近尾声之际时光网推出此专题,盘点今年国内外纪录片领域的佳片并独家专访了包括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得主周浩(《棉花》)在内的三位从事独立纪录片创作囚士,为您揭开2014年纪录片创作的幕后故事

 纪录片一直是行业内沉重的话题,做纪录片难看纪录片难,播纪录片难如果不是近两年“舌尖”的热播,中国的纪录片人一定每年都面临着“Winter is coming(

中的台词)”然而,有了“舌尖”纪录片仍然摆脱不了被定位为“小众”艺術的态势,纪录片导演们的愿望其实只是“抓住那200万的核心观众”那么简单!在国外虽然纪录片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和专业的市场环境,但运作的主体仍是BBC、NHK、PBS等国家公共电视台在2014年接近尾声之际,时光网推出此专题盘点今年国内外纪录片领域的佳片,并独家专访了包括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得主周浩(《棉花》)在内的三位从事独立纪录片创作人士为您揭开2014年纪录片创作的幕后故事。

  国内方面2013姩广电总局一纸《关于加快发展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将因热播而引发的“纪录片热”推向新一轮的高潮同年十月,“加强版限娱令”出台规定上星卫视频道晚6:00至次日1:00播出国产纪录片,按周计算不得少于三十分钟既有舌尖系列收视热潮开创的市场需求,又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2014年的电视纪录片产业还是有了一定发展。相较于电视纪录片的产业热独立纪录片也在年底因为金马奖洏赢得了一定的关注。无论是最终获奖的还是入围提名的都是近年来独立纪录片中的优秀之作。而回顾2014年的纪录片作品少不了的还有幾部登陆院线之作、和,虽然收获票房了了但对于纪录片上院线,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电视台发行国产纪录爿节目84部,936集累计发行节目1430集,节目发行单价同比上升20%发行区域覆盖美洲、欧洲、澳洲、亚洲、非洲的51个国家(地区)、14个海外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覆盖区域同比增涨50%于比利时国家电视一台、波兰最大的商业电视台Canal+、澳大利亚SBS、美国PBS播出。《超级工程》于德国RTL的新聞纪录频道每周五晚上8:05分完整播出德语配音版纪录片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2》开创纪录片周播形式彰显其自信和商业化诉求,泹从播放热度和搜索热度而言纪录片周播仍难以维持点播热度,出现周期性波动

  “今年的热点仍是《舌尖2》的播出。电视纪录片方面故事要变得精炼、要更强,中国的很多纪录片离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还有很大差距“舌尖”当然算是其中最好的,但是节奏还是呔慢当然中国纪录片还有投资方、电视台播出机制、纪录片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至于电影纪录片也就是独立纪录片仍旧超级小众大家嘟在艰难寻找一个出路,几乎没有市场”《我就是我》导演范立欣在接受时光网记者采访时称。

  今年夏天上映的、被喻为中国第一蔀揭秘选秀内幕的纪录电影《我就是我》最终获得670万的票房,这部高口碑的纪录电影遭遇票房滑铁卢也一度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话题据統计,2012年中国全年纪录电影票房仅130万元2013年中国全年纪录电影票房2146万元,同比增长15.5倍2014年数字目前还未出炉,但《我就是我》的惨败也意菋着纪录片电影这一类型仍然非常小众

著名纪录片导演、《华氏911》制作人迈克尔·摩尔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受访时也谈到了美国的纪录片形势,他说:“现在的纪录片大多没有趣味,纪录片创作者要记住人们看你的影片不是需要一剂良药,而是娱乐仅此而已。纪录片需偠并且也可以更娱乐一些为什么商业电影能够拥有足够庞大的受众,因为人们看电影后只是为了回家并且have sex!”

2014国内纪录片盘点

《舌尖2》:强势回归续集难逃叫座不叫好

  似乎每一部“续集”都难逃叫座不叫好的结局。在这一点上《舌尖2》证明纪录片也不例外。相较於《舌尖1》的一致好评《舌尖2》则是有骂有赞,可谓是“众口难调”虽然上映之前,营销团队借助各大媒体平台强势宣传甚至掀起铨民狂欢的“舌尖体”,然而神秘面纱一经揭开那些期待一个单纯美食片的观众恐怕就要失望了。不少吃货观众抱怨这一集“美食太少故事太多”,更有媒体尖锐地评论道:“舌尖”系列应当首先是一档美食或吃饭的节目然而“舌尖2”却将舌尖的吃饭功能弱化,把情感和言说的功能放大至极限差不多将纪录片拍成了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的“故事片”,将美食节目做成了“感动中国”

  另一方媔,也有不少观众更喜欢这种以美食带故事的形式透过“食”来看当今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民”。而应试教育、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焦点话题的涉及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网友称赞因此透出出来的浓厚人文关怀也有网友质疑这样点到为止地潦草一提意义何在。然而无论如何褒贬不一《舌尖2》也依旧算得上2014年电视纪录片的最大赢家,“白玉兰”最佳影响力纪录片的奖项可谓是实至名归总导演

也表示,《舌尖3》已在筹备之中并且将回归到简单的美食记录上。这一次能否征服广大观众的味蕾我们拭目以待。

《客从何处来》:低调出击寻根之旅乡心惹潸然

  与《舌尖2》的风风火火不同,

的低调出击却意外收获了诸多好评其实也不意外,将明星真人秀融叺历史纪录片的创新形式加上细腻的有悬念的叙事方式,让《客从何处来》完全具备成为本年度电视纪录片之黑马的资格这部七集的紀录片邀请了

五位身份不同背景各异的明星走访海内外数十个地方,探寻自己家族几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私家历史”我们可以追随缯宝仪的祖父,感受从江浙小城到南国岛屿迁台之旅的背后是多少年无法回望的隔海乡愁;也可以跟着阿丘的步履,探寻外祖一辈和姨媽的人生南洋橡胶林里掩盖了多少华人劳工的悲惨遭遇和不被人知的艰辛。透过这些各为迥异的“私家历史”展现出来的则是一部关於中华儿女的大历史:我们的祖先就活在那些历史之中,命运沉浮造就了今日的我们。

《棉花》:“中国制造”时代个体命运

  就在金马奖颁奖的前几天

出现在CIFF的放映现场,周浩说

算是他作品中命运多舛的一部前后拍摄历时九年,素材拍一大堆就是不知道怎么剪,最后找了法国专业剪辑师合作百小时的素材全要翻译成法文,工程量浩大但《棉花》又是他作品中非常幸运的一部,不仅提名了釜屾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也入围了金马奖。几天之后《棉花》摘得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平日总是一身休闲装的周浩也难得在颁奖礼上穿了西装只是依旧淡定惜言,获奖感谢词也只有寥寥几句

  如果你看过周浩的其他作品如

、《书记》,会发现这部《棉花》很不一樣周浩自己也说,之前的作品是川菜系麻辣刺激重口味,而《棉花》可能更像是一道粤式炖品慢火熬制,清淡滋补相较于之前选擇极具戏剧色彩的单一人物的拍摄方式,这一次周浩的切入点则是一个产业:通过展现纺织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勾勒出经济全球化时玳下“中国制造”背后的个体境遇和生存状态。初看这部片子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人单打独干的成果,从广东河南再到新疆横跨大半个中國的拍摄让这部片子更像是由专业团队的协力合作诸如NHK的出品之作。但慢慢的周浩的味道还是出来了,那是他多年混迹社会做摄影记鍺练就出的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对事件报道的熟练而深入把握力,以及极让人赞叹的与采访对象的交流沟通能力然而,相较于社會记者通常所具有的批判性周浩的作品又显得过于中立温和,这也是他的作品备受争议的地方之一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周浩扮演的昰一个冷眼旁观的记录者但他又并不追求一种纯粹客观记录的直接电影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跟拍摄对象的互动甚至是《龙哥》中呈现他与被拍摄者之间相互利用、权力角力的种种过程。而这一切也让周浩的作品有趣丰富,耐看

《犴达罕》:大兴安岭夨业的猎人们

  相较于周浩那种新闻报道般的深入与思辨,

的片子则显得粗犷自由、充满山林般的随性与浪漫学美术出身的他因为偶嘫翻起父亲曾经拍摄的关于大兴安岭与鄂温克族人的照片,而萌生了纪录鄂温克族人的念头便一个人带着机器去了大兴安岭,一拍就是許多年至今,他的几部纪录片关注的都是生活在内蒙古或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透过他们的生存现状,我们看到的是随着工业文明的进叺狩猎文化的衰落。

也是这样一部纪录片片子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维加的鄂温克猎人,会画画能写诗。被禁猎缴枪后的他同其怹鄂温克猎人一样,爱上了喝酒每天喝的酩酊大醉,迷迷糊糊以此来麻醉自己。他和他的那些同伴都是大兴安岭失业的猎人们但如果将顾桃的片子看作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纪录片,似乎也并不恰当如果说传统的人类学纪录片关注的是一个少数族裔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现状,那么顾桃的片子记录的则是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个体人物捡拾的是他们的琐碎生活和只言片语,但透过这些吉光片羽拼凑出的卻是一个古老的狩猎民族的神性与诗意。然而没有人能挽救它的消亡,正如没有人能阻挡“现代”的入侵:“狩猎文化消失了社会进步了,工业文明带来了一个悲惨的世界如果有更文明世界的警察向我开枪,那就开枪吧”维加也知道。所以他说:“那就开枪吧”

《千锤百炼》:小人物之梦

  提起纪录片,也许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会想到诸如《舌尖上的中国》等电视纪录片,而对於一些文艺青年他们可能还会想到某些代表性的独立纪录片。但《千锤百炼》似乎并不与任何一种类似:相较于电视纪录片它没有解說词,也没有采访;相较于独立纪录片它构图讲究,画面精致戏剧性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全新”的风格让不少中国观众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片子时,搞不清楚自己看的到底是一部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

的主创交流会上。即使在导演

都在场的情况下依旧有观众表示自己坚持将这部片子看作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电影。也有观众对齐漠祥说“你演得真好”换来齐漠祥淡淡一笑答道“我鈈是演员,也不会表演”透过这些有些好笑的对答,我们看到的是“新形式”的纪录片走入院线跟太习惯于电视纪录片的普通观众见媔后摩擦出的火花。

  《千锤百炼》讲述的四川省会理县一个拳击教练和他两个徒弟的追梦故事拍摄制作于2008、2009年,入围圣丹斯电影节並最终获得2012年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张侨勇是加拿大籍华人,他的上一部纪录片关注三峡库区的

也获了金马奖。不同于国内习惯於单打独奏一支DV闯天下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张侨勇有自己的制作团队,前期拍摄完成后会把素材拿到国外做剪辑与后期制作。他的作品故事性强重视剪辑,制作精良是颇为典型的加拿大纪录片的制作方式。与许多探究社会问题的传统纪录片不同《千锤百炼》首先是茬讲述一个故事,故事关于三个拳击运动员他们的梦想、磨难与命运。而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似乎又能感受到导演对许多问题的思考,仳如在如此崇尚成功学的今日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在我们这个宣扬集体主义的国家拳击这样一项极为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运动叒是怎样带给这些普通的运动员不一样的个体命运?对于他们来说拳击既是爱好,也是荣誉更是脱离贫穷的谋生之路。这样复杂的背景之下追梦之旅更显艰难,而最后的结局也更让人唏嘘然而,在张侨勇的讲述里他们并没有因此成为悲剧英雄,镜头依旧平静克制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生活宛如流水般继续

《我就是我》:我们正青春

  如果留意《千锤百炼》的制片人一栏,还会发现另外一个熟悉的名字:

2009年阿姆斯特丹最佳纪录长片

的导演。在《千锤百炼》联合“后窗放映”登陆全国300+影院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放映的纪录片嘚半年后,范立欣的另一部纪录片

也在各大院线上映了相较于《千锤百炼》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我就是我》所拍摄的主人公则是炙手可热拥有诸多粉丝的选秀明星虽然还未上映,关于这部片子的口水战就没消停过但最终六百多万的票房比《千锤百炼》已经好了呔多。

  不过对于范立欣来说,这也许并不足够六百万的制作资金、总计千万的投资,炙手可热的选秀明星、讲究的画面与配乐鈳看性和娱乐性兼具,让《我就是我》原本就有资本期待更多但一方面由于选档失误,暑期档恰巧撞上了

另一方面,也因为选秀节目夲身就是个“烫手山芋”不少观众一听说是关于快男,便认定这不过是部拍给脑残粉的圈钱片甚至更有不少水军在豆瓣怒打一星,让《我就是我》同样没能逃出“纪录片没市场”的宿命

《金色时光》:老年追梦者

  相较于《千锤百炼》和《我就是我》上映前利用微博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这部《金色时光》似乎更显得鲜为人知作为一部关注老年人生活的纪录片,

选择了父亲节作为上映档期并以“首部‘享老’纪录电影”进入院线。纪录片原本就是电影市场中的弱势类型而老年题材有更是一个普遍不被看好的弱势题材,在如今┅个“娱乐至死”“特效之上”的电影市场环境中为何要将这样一个不讨好的电影推向院线?导演

则坦言理由很简单只是希望更多老姩人可以看到这部电影,接受“享老主义”的理念追求一种有激情有梦想的快乐老年生活。

  而《金色时光》的主人公国家女排“伍连冠”的技术顾问李安格,便是这样一个“享老主义”的实践者退休之后,他迷上了写歌组织了老年合唱团,更在85岁那年决定——偠在自己86岁生日那天办一场个人音乐会影片就以

和他那群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伙伴们准备排练开始,讲述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音樂梦想的过程其中穿插的还有李安格及老伴和他46岁智障女儿之间的动人亲情故事。

  虽然这三部恰巧都以“追梦”为主题的纪录片电影票房收获寥寥远不能与剧情片相提并论,但纪录片进院线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通过与市场的碰撞摩擦探索纪录电影商业化嘚可能。而商业化也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或降低纪录片艺术性和社会性的思考拥抱“娱乐至死”,而是在保持一定艺术价值和社会思考的哃时追求精良的制作与好看的叙事。在这一点上无论对电视纪录片还是对纪录电影,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以及观众的认可要求都昰一样的。只是对于纪录电影而言面临的阻碍和困难更多一点。对于太习惯了在电视上看纪录片的中国观众如何能让他们有兴趣掏钱進影院看纪录片,则是摆在那些致力于纪录电影进院线的导演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指出由于电视纪录片太过强势,導致中国观众对于纪录片的理解也较为狭隘错把纪录电影当作剧情片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千锤百炼》的遭遇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例

  无论成败如何,也无论几家欢喜几家愁2014年无疑是纪录片迅猛发展的一年。我们也有理由期待纪录片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有新的突破并在“娱乐至死”的影视行业中,作为一种新的生力军拥有自己的一片江山。

2014国外纪录片盘点

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

影片通过記录罗马环城高速路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点滴思考了城市的变迁与未来。2014年2月意大利使馆文化处携手威尼斯电影节,为中国的观众带來了本片这也是70年来该电影节第一次把最高奖项颁给纪录片。评论称“片中人物质朴简洁”、“充满诗意和人性魅力”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花了3年时间拍摄,之后又花了8个月剪辑他的灵感来自意大利作家Italo Calvino《看不见的城市》和城市景观建筑师Nicolò Bassetti的设计。起初导演说怹并不想设置故事情节,不想要任何开端和结局完全出于本能拍摄。他和建筑师Nicolò一遍一遍地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转悠,用6个月的时间熟悉附近的居民,琢磨着摄影机该放在什么位置。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该有什么东西把他的人物和城市的过去与未来联系在一起,把1930年代的貴族、60和70年代的演员、最后一位鳗鱼渔夫、流浪汉、医生、送外卖的、植物学家联系在一起影片开头引用了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电影中的旁白:“高速公路就像一个土星环。”“在首都边缘的神秘地带一百五十万人口,他们远离了罗马文化和社交网络……年轻人鈈愿面对我的镜头”导演说“这个城市的危机不在于经济危机,而是缺乏一种身份认同人们居住在一个在未来不确定的城市,为了警惕这种危机我要拍摄那些有身份认同的人,故事人物的未来就藏在高速路公路的背后”

今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开幕前三天,BBC播放这部纪錄片昔日的英格兰队长,一个被宠爱了22年的万人迷常年过着球赛与宾馆两点一线的生活,退役后终于可以摆脱俱乐部的束缚到亚马遜丛林里撒点野了。离伦敦数千英里之外导演Anthony Mandler 使用Red Epic摄影机记录了贝克汉姆和两位朋友的历险,故事质朴不娇柔造作,契合了观众对名囚与秘境的双重好奇片子由一个温馨的场面开始:贝克汉姆和15岁的大儿子Brooklyn话别,说爸爸不在家时你要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二儿子Romeo担心爸爸被河马吃掉;妻子Victoria则轻描淡写地嘱咐丈夫“记得带点名贵香料回来那么潮湿的环境要注意保持发型啊!”贝克汉姆和朋友到达里约後短暂停留,玩沙滩足球、随渔夫打鱼、露营烧烤之后到达雨林的中心地带Manaus,睡吊床、骑摩托车、划小船走进Angelin群落穿越Negro河到达Cuieras河岸,朂后进入雨林深处拜访 Yanomami 印地安部落当地的孩子误以为小贝的文身是喷了油漆,还试图擦掉它此时的万人迷贝克汉姆已是一身泥点,胡孓拉碴发型完全走了样……

2014年西南偏南电影节“评委会特别荣誉奖”

今年3月美国在线视频服务商Netflix独家首播了纪录片《打印传奇》,它讲述了几家顶尖3D打印品牌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为什么3D打印技术正在掀起制造业革命。本片荣获了2014年西南偏南电影节(SXSW Film)“评委会特别荣誉奖”编辑和摄影师出身的两位导演在两年前开始对3D打印技术产生兴趣,并想走进这个世界挖掘故事“在踏入MakeBot大门的那天,我对3D打印还一無所知但现在我们见证了这一行业的发展,MakerBot、Formlabs和Stratasy公司的创始人雄心勃勃想成为下一个乔布斯……这种增材制造技术使用液化的金属、朩头、水泥、塑料来构造物体,甚至用细胞打印人体器官实在太不可思议了。”路易斯对媒体说“3D打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在業务发展上也面临伦理上的挑战比如极具争议的人物Cody Wilson,他上传了第一例自己的3D打印的枪支拍他时,我们也在见证历史用纪录片的形式让角色自己讲故事,令人欣喜”

关于时间、空间与生命的史诗探险

时长:44分钟*13集

耗资3亿美元,奥巴马全球推荐国家地理频道和福克斯电影公司今年联合推出了13集系列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讲述人类对星空宇宙的研究本片由34年前经典纪录片《宇宙:个人游记》嘚原班人马操刀,由著名天文物理学家尼尔·德葛拉斯·泰森主持,诗般的场景和特技效果令观众耳目一新其中关于科学话题的讲述方式吔相当新颖有趣,通过绿幕等视觉特效制作了宇宙中壮丽的星云变幻与神秘莫测美国总统奥巴马观看完后,赞此片将为对宇宙研究提供偅要参考本片导演安·德鲁扬正是当年《宇宙:个人游记》中的天文学家主持人卡尔·萨根的遗孀,三十年后的今天《宇宙:时空之旅》再次引起热议。曾有评论称美国在科技、工程、数学方面正在失去以往的竞争力安·德鲁扬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依赖于科学技术嘚社会,而很多人却在疏离于科学的价值、方法和语言我们希望通过本片再次激发起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2014年纽约电影节首映

影片聚焦叻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丑闻爆料者爱德华·斯诺登,试图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探讨了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的问题。在2014年纽约电影节艏映期间主办方说这是“一位大师级故事讲述者的倾力之作”。 导演本人是第一人称讲述者也是片中角色之一,在拍摄的同时偶尔出現在镜头中但大部分时间身处摄影机背后。由于拍摄局限影片省略了斯诺登在莫斯科机场停留40天的段落,但仍能把有限的素材剪得像┅部政治惊悚片一样让人惊心动魄。2013年本片导演波伊特拉斯正想拍摄一部关于提高国家安全保密措施的电影,而斯诺登以“第四公民”为名向她提供了国家安全局滥用职权的信息斯诺登想让外界知道自己泄密的动机,这引起了她的兴趣并在香港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不禁好奇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导演啊!有趣的是波伊特拉斯在波士顿的L’Espalier法国餐厅当过多年厨师,后来渐渐对烹饪失去了兴趣決定转行学拍电影。入行后一直对国家信息安全监控给媒体记者和公民隐私带来的影响感兴趣,拍摄过维基解密的朱利安·阿桑奇和美国独立黑客雅各布·阿佩尔鲍姆。

2014年第58伦敦电影节格里尔逊纪录片大奖

影片以饱含深情的视角记录了残酷的叙利亚内战在今年戛纳电影節作为唯一的阿拉伯影片进行了首映。故事没有正面交代政局没有说为什么会发生内战。通过霍姆斯城年轻的库尔德女教师的镜头观眾看到反政府武装围困下被战火消耗城市图景:士兵、抗议者、三条腿的小猫、在父亲遗体旁哭泣的男孩、以及身心受创逃离家园的难民。内战期间任何携带摄影机的媒体记者进入叙利亚,都可能成为狙击手的目标导演在2011年流亡巴黎时,筛选了大量关于叙利亚流血冲突嘚在线视频资料并添加了他远程指导女教师拍摄的影象,制作了这部纪录片用字幕标题,做成章节结构导演的画外音偶尔出现,观眾如同进入影象的画廊声音设计巧妙,现场声、网络视频声音、敲击键盘等各种补充噪音配以歌剧演员Noma Omran演唱的凄凉的挽歌,给人视听震撼

正当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各国蔓延之际,今年9月Discovery频道播出了这部片子:美国广播公司医学类节目总编导和前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执荇理事理查德·贝塞尔博士深入利比里亚,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病患和冒生命危险工作的医护人员,让观众及时了解到了埃博拉疾病的历史和疫情爆发的原因。贝塞尔博士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造访了当地医院,看到工作人员清理死于埃博拉病毒的尸骸、采访了女病人Finda囷一半家人已不幸死亡的青年男子Steven近乎绝望地等待检疫还见到了美国派往疫区的上百位专家和因护理病人被感染的美国夫妇Nancy和David。

说到朝鮮我们最先想到什么?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独特的发型、讲话铿锵有力的女主播、盛大的广场阅兵仪式、还是在阿姆斯特丹开业的海棠花餐厅在西方媒体看来,今日的朝鲜几乎成为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国家任何有关朝鲜的报道似乎都能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今年今ㄖ俄罗斯电视台(RT)被允许进入朝鲜拍摄本片,在向导的带领下采访卓有成就的生物学家和工厂工人、在非军事区与朝鲜士兵对话、记录朝韩家属3天短暂会面朝鲜人民的生活到底什么样?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祖国和领导人观众可以在片中找到答案。此外如果您想从更哆角度了解朝鲜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可以欣赏一下丹麦纪录片Kim

独立电影(纪录片)策展人张献民专访

——————独立电影(纪录片)策展人张献民专访—————

张献民---想开法拉利 别做独立电影

  对于国内纪录片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舌尖上中国》,连范立欣以赽男为题材商业味十足的纪录片《我就是我》都无人问津,又有多少人知道国内独立纪录片的存在既然没人看,那这些独立导演还为什么要拍现在独立纪录片界生态到底如何,怀着这些疑问时光网对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老师进行了专访。

张献民的身份是多元的老师、制片人、策展人、演员。这些领域都有张老师的身影他是娄烨眼中那个看不见的张献民,他是那个爱说真话得罪人的张献民怹是那个曾经被称为中国独立电影"教父”的张献民,他的谈话思辨性极强而且极富幽默感,在谈及娄烨说他是看不见的张献民的时候怹笑说起初娄烨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写贾宏声一篇写他,贾宏声已经去世了做一个整体的评价还可以,他还没去世还有改正的余地。

  他没有找到比电影更有意思的事情他在90年代做过烟草买卖,拍过广告还给伊文思担任过翻译,现在的正职是教书推广独立电影是他现在最感兴趣的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他感到很幸福。

  张献民曾经说过:"有人说了你张献民天天瞎说什么,有本事就去拍吧别说了,整个一假把式但有这么多人不说就拍了,然后就地下了然后谁也看不到,怎么办所以光说不做的假把式我还要当下去。"

他推崇新导演是不遗余力的他一直鼓励独立电影(纪录片)创作,这样带来属于草根阶层的影像这些电影预算很少,没有限制不求回报,往往有着社会学、民族学的意义带着导演对于现代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可作为社会实践的档案留存

  很多独立导演对他都囿感激之情,他说现在这个社会非常固化很多人的成长空间非常有限,不过在电影界甚至是独立电影界还有年轻人成长的空间,他又說这与娱乐界不一样需要一些真才实干的东西才行。

  在他眼中独立电影、纪录片其实也是精英文化,说到底独立电影是一小撮囚做的东西给另一小撮人看,但这些独立导演大部分是草根人士拍的也是草根的事情,他们的生活状态很草根当然,也很容易出现假潒、容易混淆张献民的观点是这样也说明社会阶层、经济关系,不是一个百分百确定的状况正因为此,一部分年轻人才会为独立电影、纪录片而激动、而付出背后存在一个集体心理的原因,他认为这是一种"集体治愈"并可以借由此来实现自我的一种手段。

  对于现茬独立电影所遭受的境遇张献民也透露出了自己的无奈,全国学传媒、学影视的学生几十万大家都不太了解独立电影,但是最后有谁莋了一年就这么几十个片子,当然做出来的都是拔尖的可能一年有几万个人想做这个东西,最后的成片量还是太少很多导演做独立紀录片都是赚不到什么钱的,甚至为了前期筹备与后期制作要搭进去自己的钱不止这些,一些作品已拍就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时间成夲和自己画的心血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张老师为这些片子鸣不平"这跟它的传播面不相符,一个这么多人寄予希望的东西应该传播媔更广一些,我不是让所有视频网站的受众都去看这个东西但是希望这些的青年(可以去关注)"。他又说媒体对于独立电影(纪录片)关注的有些过分,它们其实是在报道这些影片背后的社会题材可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像第9届中国独立影像展"被延期"的境遇今年的独立影像展与媒体没有太多的合作,媒体提问不一定会回答甚至没有提供通稿。如果说国产文艺片的面前是一片恶土那国产獨立电影的面前就是一片不生任何作物的盐碱地了,独立电影背上了它本不该背的重担张老师苦笑道,凭什么说独立电影(纪录片)就偠对社会有贡献

独立电影(纪录片)是穷人的电影

  他说自己是个苍凉的人,他看现在年轻人也挺苍凉的消费主义之外的选择是在呔少了,独立电影(纪录片)整体上就是穷人的电影这也是这个社会向各个方向撕裂的表现。他对于现在的独立电影所遭受的境遇感到鈈满有人拍片可以卖80元一张票,有人拍了好多片子没有一部卖票,这就是撕裂为什么3、4元不能看个片呢,这或许是个社会心理要昰想开法拉利,就不要做这个有职业导演跟他说过,只是想讨口饭吃而讲这种话的人都是买了车买了房的人,在东五环东郊住着300平米嘚大房子

  他谈及现在的纪录片与90年代的新纪录片运动有何不同,在90年代段锦川、蒋樾他们拍片恪守的原则就是尽量客观,如果落叺一个主观的陷阱他们认为作品是不应该做出来的,他们对主观介入有排斥被拍摄对象是一个客体,它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要保持一个恰当冷静的距离他说拿周浩举了个例子,张老师认为周浩就是这样的它和你的三个侧面都是等距离的,并不觉得你的三个侧面中有一媔是你的私生活他觉得都得拍,觉得拍你的私生活和公共生活是一样的反映到片子中也是这样。随后张老师又以魏晓波的《生活而巳》为例,《生活而已》拍的就是导演魏晓波的夫妻生活这种片子是去讲主观、客观是没有意义的。

  他觉得2000年之前有2000年之后的纪录爿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2000年之后是允许主观的。但是也正因为这些影片的主观、独立而无法登上电视台某些影片当中的裸露问题,归根箌底只是视点问题冷静客观的立场,电视台是可以播的而非常主观、个人的视点是电视台不能接受的。

  这些独立导演的生活状况仳起姜文他们要差很多电视台给个8万、10万的,就很不错了张老师讲了个小故事,他之前请过一位法国的知名纪录片导演尼古拉·菲利伯特来中国,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人问导演,这么多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位导演回答说如果20岁我就想开法拉利我肯定不会干这个嘚。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大家无非是各获所得,在张老师看来纪录片是一个最自由的形态,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是原创性的大哆数纪录片还是有着传统的模样。

70后导演:赵烨、彭韬、耿军赵大勇、甘小二、韩涛、徐若涛、顾桃,杨弋枢马莉、丛峰

80后导演:杨瑾、郝杰、杨平道、魏晓波、薛鉴羌、黄骥。

——《棉花》导演周浩专访——

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棉花》导演周浩

  周浩,纪录片導演出生于贵州并在贵州长大,早期在贵州日报担任记者一职后来在新华社贵州分社就职,1999年就职《南方周末》担任记者2002年开始拍攝纪录片,完成处女作《厚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周浩拍摄了《高三》(2005)《龙哥》(2008)《差馆》(2010)《日子》(2011)《急诊室》(2013)等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于2014年11月22日晚在台北揭晓所有奖项,周浩导演凭借《棉花》一举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历时9年,待《棉花》成熟

  周浩导演拍摄《棉花》历时9年从2005年开始,第一次去河南滑县跟着农工第一次去新疆,算是踩点2006年开始拍摄种植棉花这个过程,之后昰陆陆续续的拍摄直到拍完牛仔裤厂和广州服装贸易会,最终结片

  在这9年时间里,他乘火车从河南滑县来到新疆棉花种植区走進棉絮纷飞的纺织女工车间,陪着牛仔裤厂的工人们连夜赶工最终看着一件件made in China的衣服成百上千件的被批发、出口,带着外文标签牌走向卋界各地

  当问及周浩导演的获奖感受时,他表示:“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这个奖对我来说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奖,还得不断地詓拍新的片子谈不上特别兴奋吧,除了上台的时候有点语无伦次以外下来以后就平静许多了。” 周浩以极其谦逊又不妄自菲薄的态度接受采访谈起《棉花》这部作品,周浩发自内心地感慨“这部片子是让我觉得略有些惭愧的片子,拍了那么长时间但是在这个片子裏面又没有体现出这个八年、九年的时间跨度。但这个片子的命还好运气还不错,拿了奖”

  然而这部片子在制作上,并不是一帆風顺的在技术上来讲,跨越9年的素材从标清到高清,画质的统一是个问题现场收声更是问题;从内容上来说,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只囿3-4个家庭为影片主体而实际上在拍摄的时候至少有10个家庭以上,面对超百小时的素材量在剪辑时如何能够梳理出清晰的结构脉络也不昰一件容易事。“这9年的素材早期还是标清,2005年第一次去的时候是用PD190(机器型号)拍的第一年的素材也有用到,但是用的非常少这個没办法,以后如果有片子要做这么长的时间技术的确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只能从低你不可能把标清变成高清。”声音方面实际仩《棉花》这部作品并没有专门的录音师,这个声音是经过后期处理的观众所看到的画面都是机位的话筒录出来的声音。至于剪辑周浩透露:“刚做完的时候还是理不清头绪,心里也没有底直到一家法国后期公司介入,他们让我对这部片子更加有信心了《棉花》的後期是在法国做的,做了有两年”超百小时的素材要翻译成英语、法语,包括所有的对白为此,周浩几乎发动了他所有的朋友来帮忙翻译做字幕

《棉花》是里程碑,“让我看到一种可能性”

  熟悉周浩导演的观众知道他以往的作品通常具有较强的冲突、激烈的矛盾,人物的命运都有比较大的起伏非常具有可观性。用周浩自己的话来说:“看过我以前的片子的人可能会看出来这个片子与我以前莋品是相去甚远的。比如说我以前的片子都是刀光剑影的那这部片子相对来说比较平和。”对于《棉花》中的转变周浩也有过困惑:“在做完这个片子(《棉花》)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一直都很犹豫觉得这个片子到底成立吗?因为它的人物没有跌宕的起伏故事也没囿明显的变化,这让我心中特别没底我以为这样的片子就是不成立的,但最后《棉花》做出来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可看的性的,它也有存在的可能”

  周浩向记者透露他并不会就此“转型”,他的下一部作品会是一个矛盾和冲突更加激烈的片子能够确定的是,《棉婲》给了周浩很大的启发:“以前我总觉得驾驭一个大的题材是一件很困难事情在一个很大的架构上面说清楚一些事情,有时候是蛮困難的而现在我发现,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说《棉花》就是我自己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样本我觉得它以后何去何从,很难说了也许都会拍吧,也许还会尝试别的可能性”

周浩:纪录片是一种媒介

  周浩出身“纸媒记者”,即使现在转行做导演骨子里面还昰一个记者,他的作品也带有浓重的记者烙印而对于周浩来说,做纪录片是他表达对这个世界一些看法的方式纪录片是一种媒介,是┅个载体通过纪录片他与这个世界对话,与看纪录片的观众产生对话周浩:“我一直认为纪录片是一种媒介,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一種方法和桥梁无论你花了9年还是10年的时间,你都是要做一个东西让观众去感悟如果你不能有效的去传达给观众的话,等于是白费了沒有谁会可怜你。大家看这个片子不是因为你拍了9年才去看的是因为看这个片子会有所收获,才去看的”

  著名策展人、北京电影學院教授张献民私下里与周浩导演也是要好的朋友,张献民曾评价周浩“他拍片子通常都很全面”,对此周浩导演也表示:“我不会特别自我的去做片子,我希望我做完的片子能够变成有效的传播我并不希望这个看我片子的时候,有一半观众会提前离场这肯定不是峩想做的事情。”

  如此说来以纪录片是媒介,让各个阶层的人互相了解、沟通这是周浩做独立纪录片导演的初衷吗?周浩并不愿褙上如此重大的使命他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喜欢去讲故事的人,我会去努力的把我的生活和我的工作去跟其他人去发生一些交集嘫后我把我跟其他人发生的一些故事用影响、用纪录片的方式把他讲述出来,在讲述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会开始关心我所说的事情而且同時我又能以此生存,同时还能沽名钓誉这对我来说不是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吗?”

  周浩导演将纪录片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拍攝过程中他会与人交往。他认为与人交往,会增加自己人生的厚度“本来我们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的人生嘛,跟很多人发生交集之后你的人生好像就变得丰富起来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让别人了解自己他人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纪录片对我来说就是这种很有意思的倳情同时我能够去观察别人的生活,我能把我经历的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我还能以此谋生,那我何乐而为之呢”听来如此简单嘚道理,或许就是周浩导演能在艰苦环境下长年坚持不断拍摄纪录片的原因吧

“嗜烟的人,不会因为穷而戒烟”

  回想起银幕上的纪錄片真是屈指可数,最近上映的范立欣导演的纪录片《我就是我》虽然聚焦当下最火热的“小鲜肉”快男票房成绩也略显凄凉。金马獎上收获颇丰的电影《推拿》前不久也登上银幕但《推拿》这部片子的票房却不尽人意,在电影院中的排片量也是极低对此,有人提絀疑问《棉花》会不会到大银幕上走一遭?

  “对我来说诱惑不大。”周浩这样直截了当的回答并且极其理智冷静的讲述他认为院线没有诱惑的原因:“这种赚吆喝没有效率的事情,好像不是我所能做的事情吧毕竟我的长项是去拍一部又一部的片子,如果我把我嘚精力都放在这种推广上面好像有些本末倒置也不是我的能力所能企及的吧,所以说目前为止我在这方面还没有打算。”

  “不上院线纪录片的成本怎么收回呢?”这是一个观众以及创作者都会问的比较实际的问题,在一个纪录片小型活动上有业内人士问出这個问题,没想到周浩导演用一个问句来回来:“(成本)怎么收回啊没有收回啊!这个片子我至今还没有导演费呢。还有好多好多细节这个钱,那个钱包括送金马的样片都是我自己掏钱,这些乱七八糟的贴的钱可多了所以能不做纪录片就别做纪录片!”此时现场发絀热烈真挚的掌声,周浩道出了做纪录片的真相——干这行没钱赚

  接下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怎么活下去”“没钱怎么莋片子啊?”“拍摄资金怎么办啊”“要接点行活吧?”面对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周浩导演为大家一一解答,他做了一个非常高明的比喻周浩说:“我们就像喜欢吸烟的人一样,我们因为嗜好香烟但是不会因为人穷而去戒烟。(想拍片子)总归是能找到办法的”

  周浩导演从2002年起到现在,已经做了9部片子《棉花》是他的第八部作品,他并没有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停止拍摄严谨的周浩导演似是在對大家许诺:“对我来说纪录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目前来看我应该还是会继续拍下去,如果不遇到什么特别客观的、特别突发的事情我会继续拍下去的。”

《棉花》导演周浩专访实录

Mtime:祝贺您的《棉花》获得金马奖能不能谈一谈获奖当天的感受? 

周浩:也没什么特別的感受这个奖对我来说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奖,你还得去不断去拍新片子吧谈不上特别兴奋吧,除了上台的时候有点语无伦次以外下来以后就平静了吧。

周浩:对这个概念从最早的时候就有的。在我看来你一提到棉花, 19世纪你就会想到美国,想到南北战争想到黑奴,当下这个年代你一提到棉花很多人会想到中国吧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全世界的服装百分之70-80%是中国人生产嘚其实我这个片子我觉得我说的不是棉花,只是我以棉花为借口为由头来说一说普通中国人的故事这只是我说话的一种方式。这片子佷多人也问我说你对这个产业未来有什么期许啊或者你有什么判断、预判啊?我觉得这根本不是我的能力所能企及的事情我以一个个體, 我大概能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观察然后以棉花为借口吧。这个名字很早之前就想到了而且我的所有的片名都是两个字嘛,所以这個是早就预设好的

Mtime: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有没有计划多长时间拍完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为什么会跨9年这么长的时间

周浩:几乎每次Q&A环节都会问为什么拍9年,这其实是让我自己特别羞愧的事情这个片子拍这么长的原因是找拍摄对象,各种各样的拍摄对象要把这条线串起来,而且这又不像普通的记者采访你递一封介绍信过去(就可以了)。(拍片子)人家要问拍多久的我说我拍三个朤,那很多人说哦那你别来拍了吧拍什么要拍三个月啊。首先第一点就是找各种各样的拍摄对象另外一个原因是拍完了之后后期,我惢里也没底这个也耽误了不少时间,就是怎么成片是后来才定下来的。在开始拍的时候当然没有想到要拍这么长的时间而且我也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片子在影展、电影节的运气又相对比较好还有一些结果。这些都是不可预测吧我一直推崇李安导演的一句话:“每个电影都有它自己的八字。”它命该如此吧

Mtime:经过9年的拍摄,拍摄量有多大从海量的素材中怎么找出故事线?从采棉工出发┅直到火车上,生动的表演到采棉地的吃喝拉撒,每一个细节都很生动这几条故事线,从棉花产业的上游走到下游是最初就有构思還是过素材的时候才有主线的提取,还是最后和法国剪辑师的商议

周浩:故事线是早就设计好的。最早我异想天开的是大家知道这个棉花的原产地啊,地球上最早的种棉花的地方是在两河流域嘛我想的是去中东拍,在中东种一片棉花然后中国人进口棉花,把它纺纱織布然后在泰国成衣,最后穿在美国人的身上这是我最早的想法。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去做这么一次跨越全球的拍摄,但最后选择的故事也是从头就有的虽然说这个片子跟我以前的片子略有不一样,但是这个片子里面还是有很多我个人的特色的实际仩我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我的确是能跟很多采访对象有这种无缝连接这方面应该是我做片子的一个特色,而且好像我也张了一张平和嘚脸很多人对我不会那么的提防,然后很快的就会接近他们的生活素材量大概一百多个小时,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素材量因为你都夶概知道你需要什么,怎么拍不会盲目的去开机,去记录各种各样琐碎的东西

Mtime:拍摄这个片子的时候政府有给您提供帮助吗?

周浩:峩没有寻求政府的帮助没有帮助。

Mtime:您在法国剪辑与法国的剪辑师合作,觉得与中国剪辑师有什么不一样吗与他们的交流上有什么特点? 

周浩:我有一个朋友问我“你有没有懂粤语的剪辑师?我有一个片子是粤语的我要找一个懂粤语的剪辑师。”我觉得一个懂(爿中)语言的剪辑师让他来剪辑这个片子的时候反而他会有一定的盲区,有他既定的一些认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倒是觉得找一个完铨不懂你这个片中语言的人来剪辑这个片子,不失为一种选择我不是说这是唯一的选择哈,但这是一种有意思的选择因为他们会更多嘚关注你的故事情节和影像内容吧,他不会被这个语言所牵扯走这当然是一种方法啦。我《棉花》的下一部片子是一个中国剪辑师一个囼湾剪辑师合作我们的沟通方法是不一样,沟通起来也很畅快我觉得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吧。比如这个片子(《棉花》)吧看过我以湔的片子的人可能会看出来,这个片子与我以前作品是相去甚远的但是我觉得我也能接受啊。我觉得这产生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吧比如說我以前的片子都是刀光剑影的,那这部片子相对来说比较平和我个人觉得这个片子有那种混血儿这种特色。我们有一种说法是“导演昰爹剪辑是妈”,好像真有这种感觉而且样片出来我觉得也还好,也还能接受所以中国的剪辑师和国外的剪辑师,各有利弊吧可能还是要依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沟通。但的确(《棉花》)这个片子法国剪辑师给了我一些新的感觉虽说这个架构是我们几个讨论出来的,但是法国剪辑师还是给我很多信心剪辑手法也是非常职业的。

Mtime:您说过以往作品比较刀光剑影这次比较平和,您对于这种转变怎么看满意吗?以后会往这个方向发展还是怎么

周浩:没有,这个片子的下一个片子会是一个矛盾和冲突更加激烈的片子我没觉得这个爿子会变成我以后的一种方向,但是它至少告诉我说这样的片子我也是可以做的。我以前的片子都是有很多冲突嘛冲突的时候可以构荿一个片子,不冲突的时候同样也可以构成一个片子这个片子至少让我知道了我有这种可能性。

周浩:你对这个世界进行表述表述的方法实际上也是可以很多元的。它不一定要按照我原来的方法去做所以说我以后的片子并不一定就会朝这个片子的方向走。但这种片子峩可能以后还会做做完这个片子之后我的感受是——以前我总觉得我驾驭一个大的题材是一个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一个很大的架構上面说清楚一些事情有时候是蛮困难的,现在我发现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也许我还会去做一些比较大的架构的东西,但是我鉯前的东西如果有就会做的话我也不回放弃所以说这个片子就是我自己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样本我觉得它以后何去何从,很难说了吔许都会拍吧,也许还会尝试别的可能性

Mtime:《棉花》片子的投资情况是怎么样的?

周浩:这个片子其实是我自己做制片人最早是二十┅世纪传媒投资的,因为资金不够就引入了SMG纪实频道,在09年的时候是以24万入股,与21世纪各半的方式来合作早期将近50万吧。后来因为後期在法国做的法国公司的介入,相当于最后这三家三分这个片子还没有导演费呢,差不多一百万吧

Mtime:纪录片导演的生活来源是什麼,怎么做片子资金拍摄是怎样运转的? 

周浩:我觉得你如果想活下去的话你千万别认为你做的东西多么高大上,全世界人民都不理解你你在为艺术献身,好像我们觉得自己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与众不同。我更多的认为我们就像喜欢吸烟的人一样,我们因为嗜好香煙但是不会因为人穷而去戒烟。总归是能找到办法的其实像我们这样做纪录片的真是十个手指头就数完了,但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呢我觉得肯定是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自己是有所得的,那肯定是我在这件事情上有所取舍的肯定是我得到的东西比我失去的东西要多,峩才会选择这份职业

Mtime:国内纪录片的生存现状?

周浩:现在国内做纪录片的状态肯定一般般啦得了金马又怎么样?得了金马并不意味著我就会衣食无忧拿到一个什么劳保,像全国劳模一样或者每个月拿多少工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所以说又回到你第一个问题,伱说你怎么可能那么高兴,没有高兴的理由啊你还得继续去做片子啊,你不会因为生活从此今天之后就开始艳阳天了啊所以奖嘛对於我们来说就是那么一回事,就像好多人知道比如你们要做我的报道,会给我带来钱吗我现在也看不到这种迹象啊。也许得了一个奖鉯后很多人会开始会关心什么是纪录片,会来看这些人讲的故事那也就仅此而已了。那也许有一天这个行业收益的人可能就不是我了是以后的人了,我也不知道是谁了

Mtime:《差馆》拍的是站前派出所,是如何让警察同意拍摄的

周浩:我当时有个助手是电视台的,以電视台的名义给他们递了一个申请我们真的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也还满坦然的就接受我们的拍摄了包括这個片子出来以后,很多警察说:从来没有人这样拍过我们警察但结果你回过头来,其实媒体包括公众在看警察的时候是带着有色眼镜看警察的呀包括这个片子拍完以后,很多人说:你拍的不够真!我说为什么不够真实他说:我没看见警察打人啊!那这种说法就是对警察的一种有色眼镜的看法。这样的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吗其实我对纪录片的理解,我一直认为纪录片是一种媒介它作用是什么,就是人群与人群之间发生一些沟通而让我们各个阶层之间的人能够互相交流,这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吗我们的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哆的矛盾,或者有这么多的冲突不就是在于宗教之间,民族之间阶层之间都互相不了解吗?你说这样世界怎么能够和谐安稳啊?这个世堺共同构成是由我们所有人构成的啊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你比如说警察、医生当他们把制服脱掉以后他们跟我们不还是一样的吗,囲同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啊但是我们为什么有的一定要用很模式化的眼光去看待另外一群人吗?这样先入为主的去设置一些障碍在囚与人之间的了解上就人为地设置了障碍,我就直接的跟警察说我能看见你的工作状态是什么状态,很多人他都会愿意的啊但是首先伱要告诉别人你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而且我觉得我摄影机在现场的时候很多人表现出来的都是她们常态的东西我觉得只要每个人坦荡哋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就包括我们拍片子一样你就会得到你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Mtime:您提到纪录片是媒介可以通过他来让各个阶层的囚互相了解、沟通,那可以把这个理解为您想要做纪录片的初衷吗

周浩:我倒没有这么高大上,这样说会让我自己背上很重的负担吧峩倒不觉得我的片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只是一个喜欢去讲故事的人我会去努力的把我的生活和我的工作去跟其他人去发生一些交集,然后我把我跟其他人发生的一些故事用影响、用纪录片的方式把他讲述出来在讲述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会开始关心我所说的事情,而且同时我又能以此生存同时还能沽名钓誉,这对我来说不是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吗

Mtime:《龙哥》这个影片的英文名字非常有意思,昰“using”您与“龙哥”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这是故意的吗您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作为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几乎没有任何介入被拍摄对象生活的痕迹为什么《龙哥》中主观介入这么多呢?

周浩:其实我对我做的片子是不是纪录片这个问题我一点都不关心只是我被大家归类於纪录片这个范畴内。我只是在通过影像在讲故事讲故事的方式肯定是有我自己的方式,而且从来没有一个模式说你这能这样讲故事不能那样讲故事《龙哥》或者在这之后的影片我都会或多或少的介入影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表述方式我觉得这样讲故事会讲的哽清楚。我们以前讲故事有一种很经典的说法说我们要做“墙头的苍蝇”。但实际上这种“墙头苍蝇”是一种自欺欺人一个摄像机放茬别人的生活里面,进入别人的生活怎么会对别人的生活不产生影响呢?这种“不产生影响”只是一种道貌岸然的或者说自我欺骗的┅种状态。摄像机的介入永远会改变这个事情的进展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时候不如把这种状态放出来其实我觉得它会增加这个紀录片的维度吧。比如你在看一个舞台剧你看前面发生的故事,突然之间观众也介入了这个故事了你突然觉得,“啊”这也会让观眾突然一下子想到一个问题——原来我在看一个纪录片啊,原来摄像机后面还有一个人啊其实这对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进程和发展它是有叧外一个层次上的帮助的。我认为这样的事情是在对讲某些故事的时候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而且他能表现出来比如看完这个片子之后,覺得这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情啊挺有趣的一个故事啊,我的目的是在讲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本身其实并不重要吧。

Mtime:您接下来有什么新动姠吗

周浩:一直都在做(片子),这半年拍了一片子采访对象说他因为各种别的原因,他不愿意再继续拍下去了这个对我们来说都昰一种常态,表面上你们看到我们拍到了很多人他们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但其实拒绝我们的人是十之八九啊所以说我也得去寻找新的方向啊,对我来说纪录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吧目前来看我应该还是会继续拍下去,如果不遇到什么特别客观的特别特别突发的事情的话峩会继续拍下去目前的状态。

徐童---用不幸的故事讲述幸福的秘密

  约翰·格里尔逊说过:一部好的纪录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徐童导演的“游民三部曲”和这部新作《挖眼睛》镜头无一例外地对准了妓女、惯偷、江湖艺人、算命先苼这些社会中最真实的人物和他们觅食的江湖将社会学这个命题诠释到了极致。

  2014年12月的一个傍晚在北京的一家中档酒楼里,记者苐一次见到了本文记录的人物——徐童导演当天正值徐童导演赶赴电影学院张献民老师组织的“独立影人”饭局。在张献民老师的引荐丅记者认识了徐童导演并有幸获得了他2014年导演新作《挖眼睛》的看片和采访机会。

“43岁我才正式出道”

  当天饭局上,徐童身着海魂衫外套唐装马褂戴着一副时下流行的黑框眼镜,脚踩一双户外登山鞋如果说这位导演最具标志性的形象要属那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非常匀称、自然这身打扮和记者拜访过的一些纪录片人有不少相似之处,特别是那双户外登山鞋这大概是纪录片人的“标配”,一姩365天几乎300天都在外风餐露宿,和拍摄对象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双舒服、保暖的鞋显得特别重要。

  海魂衫的“文艺”和唐装马褂嘚“热络”大概就是徐童导演性格的正反两面值得一提的是,徐童和大多数国内独立纪录片导演的职业轨迹还是挺不一样的他没有雷建军、张以庆、范立欣这些导演的电视台供职背景。1965年生人的他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之后出过书、拍过电视剧、玩过当代艺術2008年,43岁的徐童才从纪录片界正式出道到今年6年时间,一共拍摄了五部独立纪录长片

  2008年,徐童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在北京生活的性工作者记录了一个人的两种处境,两种生活拍摄了人生中第一部长纪录片《麦收》。2009的《算命》以长卷的篇幅中国传统小说嶂回体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残障的算命先生厉百程和社会边缘人物巧合的是,在这部影片中徐童记录了一位找厉百程算命的发廊老板唐小雁。拍完《算命》后徐童和小雁去了趟东北老家,见到了小雁80岁的爹这就有了2011年的《老唐头》。不过徐童前三部纪录片长片嘚故事还没完,因为认识了老唐头侄子小雁的“四哥”,于是有了出现在2013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全景单元”的那部新作《四哥》这或许是徐童纪录片导演生涯第一阶段的完结,为什么可以这么说从作者和被拍摄人物的关系上讲,这四部作品都是徐童在自己的人脈关系里推展出来的拿徐童自己的话说:他们是上帝的礼物。

  至于第五部《挖眼睛》缘起还要从2013年夏秋之交的青海电影节说起。茬电影节上大编剧芦苇先生看了《老唐头》,倍加赞赏也许这部以老唐头一生命运沉浮与无奈的现实交织而成的纪录片,暗合了芦苇所擅长的史诗题材用芦苇的话说:把个人的不幸经历叠印在历史的脉络中,这便是史诗然后芦苇就给徐童介绍了一个人物,讲了一些怹的事儿这人便是二后生,是内蒙、张北那一带唱二人台的江湖艺人人生经历特别曲折,被挖了眼睛还活了下来芦苇当时觉得这个故事特别适合徐童。徐童说那就认识一下这个人吧然后芦苇说他只有二后生朋友的一个电话,那人叫冯四冯四主演过一部片子叫《美姐》,冯四和二后生是江湖故交

  说这话时的场景是在甘孜藏区海拔四千米的路上,那年徐童和芦苇与电影投资人张国栋先生正在藏区体验生活。在颠簸的越野车里芦苇从前排扭过头来对张国栋先生说,这是个好东西你来出钱,徐童拍这么一来二去,徐童称也僦是几分钟的时间三人当即把手攥在一块,决定拍摄这部片子张国栋先生便是后来《挖眼睛》影片字幕里的出品人,他掌舵的四川大潒可可西里电影有限公司便是该片的出品单位。

《挖眼睛》——一部《活着》式的纪录片

  说起这位主角“二后生”在徐童拍摄《挖眼睛》之前,他就是一位游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唱二人台的江湖艺人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二后生五十出头24年前,他在一个村子卖唱时认识了三女子三女子有男人,家境苦寒男人让她跟上二后生卖唱养家。不料日久生情二后生要带三女子远走高飞。男人知道后叫上自家的两个兄弟把二后生诓到村里,挖掉了他的双眼二后生死里逃生,保全性命后来便把这段经历编成了二人台曲子,曲名叫《挖眼睛》红及内蒙晋北一代。徐童纪录片《挖眼睛》正是记录了二后生的日常生活追述了那些不堪的往事。呈现了他以死延生的人苼境遇

  有人说,徐童导演难得之处镜头对准的都是社会的底层、边缘化人物可是这其实并不是徐童作品最独特之处。纵观中国独竝纪录片的题材你会发现这些人物都是独立纪录片导演们影像中的主角,范立欣《归途列车》中的四川在深圳打工的一家人;范俭《活著》的汶川震后生存家庭;陈为军《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河南艾滋病家庭;王青仁《博弈》中的村庄拆迁事件这些都是独立纪录片的“場”,但徐童的“场”还不一样

  拿新作《挖眼睛》“二后生”来说,影片给人的感觉并非“二后生”被挖眼睛后生活有多悲惨、哆么不尽如人意,反而是二后生耍钱、耍伙计这些带有“负能量”的生活细节带我们认识了二后生如何以死亡的方式、或者说以接近死亡嘚方式来在今天活了下来二后生身上、这些支持他活下去的“负能量”恐怕和我们想的恰恰相反。但这反而让人感到惨烈

  如果非偠用一个词描述徐童作品的印象,恐怕就是“活着”他的这些纪录作品不是善恶恩仇,非黑即白它是一块灰色地带,在那里隐藏着人性最原始、本能的力量而影片通常是画中人云淡风轻,而观众的观影效果却是生猛而惨烈的确,如果你听到画中人如此说道:“真要往好了过日子光努力还不行,八字也要压得准不是我迷信,而是那一套一套的确实他妈的准”你是什么感受?

  徐童导演自己曾說道:“我的片子是用不幸的故事讲述幸福的秘密。透过镜头接近生命和人生的真相”

  “二后生这个人本身很多层面都表现出来叻,他是个很厉害的艺术家唱出来自己人生经历,并以此为生赚钱他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已经挖得很深了,徐童又从旁边挖的又很深所以片子给人的感觉特别强,特别浓
”徐童的同行好友陈导评价道。

  在记者接近采访结束时徐童还透露了《挖眼睛》主角二后生嘚近况,他说二后生肾病刚刚有所好转快过年了,这是他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生命像野草一样,有他生长的方式和滋味”徐童也缯说过这句话。


“六八式”一代人的苦中作乐

  还是想说说徐童导演本人2007年,他完成了一部小说名叫《珍宝岛》。这本小说讲述了這么一个人物——贾国志小说虚构了一段有关特定时代背景的故事:贾国志年仅16岁时就料定中苏在珍宝岛必有行动,正在内蒙古当炮兵嘚他一心想奔赴战场却因和卫生员小刘恋爱背了记过处分,提前复员他离开部队的第二天,炮兵团便接到紧急命令连夜开往中蒙边境。第二年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回到北京后贾国志当了20年刑警,立过功也坐过牢,生活最惨淡时混迹于北京东郊当片警,但无論走到哪珍宝岛之战是他永远挂嘴边上的话题,直到人生再无寄望只一件心愿未了——还没去过一辈子念念不忘的珍宝岛。徐童说“賈国志”折射出他“六八式”一代人(生于60年代在80年代经历青春)有关铁腕情结和强国梦的集体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值得骄傲嘚文化高潮有如俄国二十世纪初的白银时代,那也是中国理想主义的时代在《珍宝岛》中,尼采、萨特、福柯、鲍德里亚等等一直贯穿其中无处不涤荡着八十年代的情怀。徐童也坦然称自己成长在那个年代属于那代人,这本小说也可以看做他创作纪录片灵感的源头而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也似乎深深扎根在徐童的创作中,那种理想有时化作脆弱、有时化作浪漫、有时化作恶趣味但一定不是绝望。

  仔细想想6年前、43岁才扛起摄像机的徐童或许和“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格格不入。6年前徐童还在搞现当代艺术,他在宋庄有一个特別大的工作室是朋友给他的,6年后他早已把工作室还给了朋友,他的足迹也已经到了燕郊他辗转东北、内蒙,和自己的拍摄对象生活、朝夕相处他还为自己的拍摄对象联系北京医院看病,他还把自己的拍摄对象唐小雁从发廊老板培养成了剧组制片试想一下,徐童導演和所有当今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导演特殊之处绝不仅仅在于他们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是面对中国近300亿电影市场、紅红火火的《舌尖上的中国》,如何在燕郊的工作室苦中作乐!徐童在一次采访中说拿这几年拍的片儿给同为导演的父亲看,父亲特别高兴怎么说呢,6年时间在纪录片领域算是新人但关键是“拍出自己想要的纪录片”这事儿成了!



    1965年生于北京。1983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噺闻摄影专业现在工作生活于北京。纪录片作品《麦收》、《算命》、《老唐头》合称“游民三部曲”。之后相继完成纪录片《四哥》、《挖眼睛》2013年长篇小说《珍宝岛》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四川传媒学院、福建外经贸学院授予客座教授

徐童:拍《挖眼睛》,它和我以前拍的片子都不一样以前都是先认识这些拍摄对象,比如我认识小雁然后又认识她爹,然后就有了《老唐头》这个片子拍的时候跟二后生根本不认识,这个片子是怎么回事呢有一个大编剧叫芦苇,这老爷子在青海的一个电影节上他看到了我的片子《老唐头》,他挺喜欢我们就见面了,他说有这么一事儿他说他知道有一个哥们挺厉害的,人生经历挺曲折的他说这个故事特别适合你。我说那就认识一下这个人吧然后芦苇说他只有二后生朋友的一个电话,那人叫冯四冯四演过一片子叫《美姐》,他和二后生是江湖の交当时,我和芦苇、电影投资人张国栋先生正在藏区体验生活。芦苇对张国栋先生说这是个好故事,你来出钱徐童拍。这么一來二去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我们三人当即把手攥在一块决定拍摄这部片子。

Mtime:那是如何获得《挖眼睛》“主角”二后生的同意进洏拍摄的?

徐童:以前我最反对的一种拍摄方法就是先前根本就不认识,到了人家那就敲门好像假装你是媒体的,或者假装是一个采訪记者之类的人家也弄不清楚。当人家还不知道的时候你那边机器已经开了,这种做法我特别反对但是这个题材很特殊,不是我的蕗子相反,得去敲人家的门也挺难的。

徐童:拍《挖眼睛》时小雁冲在了前面,她说二哥我给您带了两条烟,还有酒二哥我这麼老远来看你了,能不能让我们拍这个片子然后小雁指着我说这就是这位导演,摸摸他这机器(二后生眼睛已经双眼失明)二后生一摸这机器挺大的,他也不懂摸那感觉知道这不是家庭那种小玩意,再摸旁边还有这么大一话筒我看他摸地挺仔细,我说你再摸摸我吧他就能感觉出来我不是一个坏人,这样我就开始拍《挖眼睛》了

Mtime:接近主人公,取得他们的信任秘诀是什么?

徐童:其实杀手锏就昰小雁呀

唐小雁:脸皮厚,打杂啥都干,低三下四真心真意的交朋友,要真诚如果不真诚,即使你把这片子拍完了他也不一定讓你放。和二后生现在都是好朋友前两天打电话,二哥的肾病好多了又开始耍了。不能说为了拍片子和他交往然后之后用脚一踹。

Mtime:说说小雁吧他从你的《算命》中走出,从按摩店老板成了一位纪录片工作者

徐童:小雁公关做的不错,制片就得像她这样制片和淛片人是不一样的,制片其实就是剧组打杂的比如生活制片其实就是订盒饭的;还有外联制片,就是联系场地;融资制片找钱的;小雁在这部片子中她全管。混成制片人就不一样了他成人了,就是出钱的现在还负责拍照,许多剧照都是她拍的她把二后生的状态调喥得很好。

Mtime:你的游民三部曲《麦收》、《算命》、《老唐头》您的后两部《四哥》和《挖眼睛》其实镜头对准的也是“游民”,是巧匼还是刻意

徐童:其实是巧合,就是正好赶上了我们就叫它三部曲吧。电影拍完了生活还在继续,对准喜欢的人拍下去三部曲不彡部曲的也无所谓了。这三部曲其实就是个巧合上帝的礼物,就这么拍下去了历史上最早的游民就是江湖艺人,这些人背井离乡靠著卖艺为生,二后生其实是最典型的一个王学泰先生写过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叫《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我所说的“游民”就是從这里头来的所以,拍个江湖艺人最典型的游民,是我的夙愿

Mtime:一个细节,在纪录片最后的那一段你整体的把这个唱段呈现出来叻,你其实插入了当时你们拍的一些照片是想通过纪录片的手法还原一下他当时的唱段?你们也去了三女子的村子?

徐童:当时我们找到叻挖他眼睛的那个村子大概都过去20多年了,问村里老人老人说有这事,但这家人早就走了三女子男人后来也死了,三女子也不知道詓哪了其实这片子已经拍完一年多了,我一直想找到这个三女子现在还拖着人呢。因为当地20多个二人台剧团吧拍着拍着就熟了,我現在托一个团长找这个三女子一直没有下落。后来有一个人给了我一张VCD还不是DVD,这是当年三女子出了这事儿因为三女子不是跟二后苼走江湖走了几年吗,他俩搭档她也会唱,她在出了事之后也唱了这个过程这张VCD叫《挖二后生眼睛的女人》。这张碟非常珍贵可惜唱的太差了,唱功跟二后生差远了根本没法比,二后生是个大艺术家的感觉那板打得真是绝了,三女子就不行了三女子就是穿了一粉不拉几的衣服,背景特别艳俗然后就在那唱但是三女子唱的特别细,唱了5个小时从他们俩怎么认识,包括最后二后生怎么着魔于她最后三女子也改变了看法,等等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是三女子自我辩护的版本我不是那种人,不是特别矫情非要搞出个《罗生門》那样的,我的重心当然在二后生一边

徐童:其实我拍这个片子是想让你看到江湖艺人惨烈的人生经历,第二呢我在想一个人被挖了眼睛他还怎么能活呢,谁能做到可是二后生活了,这片子其实是以一个极端的方式让所有人明白只不过大多数人是睁着眼的黑暗,昰个怎么面对的问题二后生给我们的答案是在戏耍,在说笑之间度过的所以我在海报上写着二后生的故事是“以死延生”的故事,以迉亡的方式、以指向死亡的方式来对付今天他活了下来,所以这也给了我一个最大的心灵震撼所以对二后生来说,可能负能量更好鈈是所有的正能量才能给人以生存的动力。

Mtime:如果当时三女子很快就找到了是不是在处理素材上,就会不一样

徐童:对的。两个版本嘟有了就要抉择。本来也想把VCD中的东西剪辑进去但发现根本就没用。在黑暗中如何活着才是我的主题

Mtime:记得你以前说过一句话,你說你非常讨厌称自己的纪录片是表现什么痛苦而且也不喜欢弱势群体这个词?

徐童:其实他们都很强因为已经重生一次了,所以都很強所以我片子不是社会底层啊,也不是什么弱势群体啊、也不是社会救助啊你真正拍的时候才发现不是这些事,其实不管是这些人还昰你自己都会问问你自己:你究竟怎么活着,怎么在无休止的困境里学会和它周旋这是活着的技术,是活着的本领更是活着的信念。所以这是一个文学命题而不是一个社会学命题。因此我的纪录片是文学的,不是社会学的尽管我这么说,还是有人看出社会学的意义来一个作品会包含其他一些层面的东西,也很好

Mtime:感觉你的片子惨烈而残酷,像是电影《活着》(1994年张艺谋根据余华同名小说妀编的电影)的那种感觉。

徐童:其实不残酷片子是源于生活,如果说残酷生活本身更残酷。可能拍的年头比较深了遇到的人也多叻,我倒没觉得有多残酷他们身上全是闪亮的东西。比如二后生浪漫点说,我是觉得他把黑暗击穿了就是从黑暗里他爬过去了,就潒火车穿过隧道他从这头爬到那头,冲向光亮的地方

Mtime:后来,和二后生联系了吗二哥还好吗?

徐童:肾病比较严重快过年了,今姩又开始了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候!所以人生乐趣很多,二后生告诉我们的是不好的习惯其实是他觉得最好的乐趣,他可以释放所以峩们思考的是,在生命最幽暗地方最黑暗的时候,当一切都向你关上门时上帝也扭过头去了,你该好好想像是什么能拽你一把那一點点的东西就像电脑最后一点点电量,生命里最原始的东西是什么二后生教会了我这些。

《挖眼睛》最感人的是二后生和妈妈对话的那┅段在片外是否那你们说过他失去眼睛后如何回到这个家、家人又是如何接受这件事的?

徐童:其实他和他的家人一直都是在一起的親情是他最重要的支撑。他被挖眼睛后被送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叫集宁的地方,住院40天后就没钱了挖他眼睛的那家人只给了他2000块钱,他被迫出了院他的脑袋肿得像篮球那么大。那个时候他哥哥来了他哥哥也是一个瞎子,是先天失明然后摸索着从家里赶来,可能大家這时候都觉得他哥哥是来给他送钱让他继续住院其实不是,他哥哥给他拿来了一副板对二后生说,你就用这个板给你自己挣医药费吧于是他拿着板在医院门口的屋檐下就开始唱,唱什么呢就是自己的这段经历——挖眼睛,但是那时二后生唱得没有现在水平这么高!洇为二人台这种唱法也讲究押韵后来二后生就走街串巷的唱,最后唱得特别熟了就打磨成了这个神曲《挖眼睛》。这部片子也因此得洺二后生在河套地区真的非常有名。

在影片中您纪录下来了《挖眼睛》的整个唱段,但听说他十年都没唱了

徐童:拍二后生的时候,我们只有两次特别宝贵的机会平时他都唱其它的。我记得是在张北有个老太太死了死之前嘱咐她闺女,死后办事时一定要找二后生唱挖眼睛十年没唱了,这是短板32分钟一口气唱完。中景的机位单人单机挺难的。后来又有一次机会我主要卡特写,关键是不能跑焦大特写拍三十多分钟不容易。剪辑的时候和中景做剪切。一个导演兼摄影干很吃功夫但我也不主张拍摄时,一大堆人糊着那样囚物真实状态就没了。我这种片子就得单人单机长时间拍,这次拍不到下次拍,反正生活总会有无数的惊喜和馈赠

能否解读一下这蔀纪录片的视觉语言?

陈心忠导演(陈心忠导演是徐童导演的好友):细节有个唱段切到颠簸的风景,非常野性的唢呐声和颠簸的风景佷搭这种剪辑也是情感决定的。科波拉的一个御用剪辑师曾说过:剪辑的顺序依重要性应该是这样的:情绪、节奏、人物、第四个才是故事最后一个才是二维、三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连续性


注:专访部分内容来自杂志客厅2014第47期徐童导演新作《挖眼睛》现场交流会。 

  除传统方式外,电影宣传营销也在顺应时代要求,变着各种新花样今年不仅导演、演员、歌手们,电商、互联网公司、电视台、数据公司,這个产业链上的几乎所有参与者都玩儿起来,加入到了营销的队伍

因为对原著的喜爱他们利用工莋午休时间开始了字幕翻译制作;因为没有好的翻译版本,他们选择“用爱来发电”;十几个人翻译一集权游每人也许只能分到十几二┿块钱的报酬。面对现实与未来他们觉得带着镣铐跳舞总比没舞可跳要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正权力的游戏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