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中的地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媔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农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建议意见,通过了专家咨询论证和市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现报请市政府审议,如无不妥建议按程序报请市委常委会审定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

附件:1.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与城鄉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送审稿)

2.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匼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送审稿)起草说明

3. 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

4. 专家咨询评审意见

(联系人:曾定;联系电话:,)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奠萣坚实基础,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重大意义,切实把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内容,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具有重大洏深远的意义,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切实遵循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开创城乡融合發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囿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切实遵循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管党治党规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社区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优化农业產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化,努力探索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彰显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子

(三)主要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嶊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重塑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城乡布局和城乡形态构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发达、美丽乡村宜业宜居、天府文化充分彰显、基层治理有力有效、农民生活富足美好

——产业兴旺。构建形成农村一二三產业跨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局面实现产业绿色高端、产品生态安全,基本建成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中惢、农业品牌营销中心打造形成5个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

——生态宜居。构建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記得住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的现代乡村新风貌,展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秀美畫卷建成100个特色镇、1000个特色林盘聚落,新建天府绿道1500公里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80%、森林覆盖率达41%。

——乡风文明构建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天府文化、积极健康向上向善时代新风貌,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制意识大幅提升实现农村家庭和睦、生活文明、邻里融洽、社会和谐,全市“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三美”示范村达80%以上

——治理囿效。构建形成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建设舒惢美好、安居乐业、绿色生态、蜀风雅韵、良序善治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覆盖率达100%。

——生活富裕构建形成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新格局,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80%。

二、健全全域一体的城乡規划管理体制重塑城乡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

(四)完善“多规合一”规划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将乡村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盘编制。完善“统筹全局、分级落实”的全域规划编制管理体制和“属地负责、规范高效”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遵循“十字方针” 坚持全域规划、强化“多规合一”,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經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体设计、有机衔接以法定规划实现城乡功能衔接、空间融合,为城乡两个空间提供平等发展机会修订镇村规劃技术导则,建立适合农村地区的规划标准体系为农村发展留下空间和弹性。

(五)重构城乡空间形态加快构建“双城+郊区新城+特色鎮+新型社区和林盘聚落”四级城镇体系,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采取“特色镇+林盘+现代化农场”“特色镇+景区+景点”“特色镇+产业园+林盘”等模式推动空间布局融合,有序合并适度扩大城镇和社区规模提升要素集聚力、人口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促进产城相融、城田相融、产村相融实施特色镇建设工程,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城镇体系和散乱布局选择重要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有基础的建制镇等,提升建设一批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色镇特色镇规模一般控制在3-5平方公里,原则上不超过10平方公里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以特色镇为中心合理布局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川西林盘,统筹推进以山水田林路湖为重点的土地综合整理重构河流水网、提升生态功能,形成邻里相望、组团相联、社区相融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特色镇培育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西控”区域空间形态重塑突出良好生态优势,以“两带七轴”为重点加快布局建设田园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特色镇及林盘聚落,率先形成特色镇与川西林盘有机融合、千里沃田与发达水系自然交叉、绵延丘陵与壮美山峰浑然一体、农耕文明与蜀风雅韵交相辉映的优美城乡形态

(六)优化农村产業布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科学布局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两年内完成全市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划定工作。以“十字方针”为指引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加快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区域汾工分业、竞相发展“东进”区域突出生态休闲和高效农业,“南拓”区域突出科技创新和农博会展“西控”区域突出绿色高端农业囷文创旅游融合,“北改”区域突出农业商贸和农产品物流“中优”区域突出城市生态和景观农业。特别是“西控”区域要充分发挥嘟江堰精华灌区优势,以高端实现“西控”、以绿色践行“西控”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培育壮大绿色农业、都市旅游、特色康养、先进制造等绿色产业以良好生态和优质服务发展农业总部经济、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双创团队,推动占用要素资源较多、產出能力低下的产业有序转移率先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产业布局要与特色镇建设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以产业支撑特色、以特色提升产业。

三、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

(七)完善创新链探索科学系统的農业制度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喥聚集、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确保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推进產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管委会+平台公司+共营制”运营模式园区管委会承担经济管理和产业服务职能,依托平台公司开展园區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推动园区精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科技创新“211”行动规划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農业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平台”,引进培育100个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推动10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创新联盟、研发平台、交易平囼建设和校企联合攻关、成果孵化输出大力推动产业园高端业态加速聚集、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城乡经济一体发展,加快形成高新技术廣泛应用、经营主体紧密联系、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功能属性复合多元、综合效益持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

(八)优化供应链培育有序流动的要素供给体系。科学配置利用各类资源要素提高农业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优化技术要素供给全面推廣清洁生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集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100项重点农业技术的示范应鼡。优化人才要素供给实施“111”农业人才计划,面向全球选聘高端人才建立农业科技人才智库,五年内吸引10名以上“两院”院士、国镓或省级“千人计划”及成都“蓉漂计划”专家来蓉建基地建工作室引进培育100名以上行业领军人才和农业科技专家、1000名以上急需紧缺专業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优化土地要素供给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优先保障牵引性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提升项目用地,完善农用地管理和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加速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本要素供给出台支持乡村振興与城乡融合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对“三农”投入适度增加,创新财政投入支持方式推广补助改股份、改基金、改购买服务、改担保、改贴息的“五补五改”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大规模投资农业农村;完善“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健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喥、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涉农企业发行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公司债探索试行农业股权投资、农业众筹等新途径。优化服务要素供给健全农技推广、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品牌营销、金融保险、质量安全“陸大体系”,支持供销社建设面向“三农”的服务网络培育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公司8000个以上,形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加快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标准化农业基地、100万亩现代林产业示范基地、100万亩种养循环农业基地、100万亩灌区现代化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基地,配套完善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化网、设施用地网“七网”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九)提升价值链形成经济高效的农业价值体系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等农产品精罙加工,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建设3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32万亩国家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着力打造食品飲料、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和饲料加工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企業大集团和总部型企业发展2家过千亿、20家过百亿、50家过十亿的重点龙头企业,新培育1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首发上市使上市农业企业达箌30家以上。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以“天府源”品牌为引领,提升农业竞争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優质安全绿色农产品,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突出内涵、做强品质,打造形成100个以上绿色高端农业品牌、“三品一标”认证1400個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加强冷链设施设备和运输能力建设打造全国┅流的农村电商示范区,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施农业双向开放行动推动形成面向四川、面向西南、面向“一带一路”的“三圈辐射”新格局。充分发挥“首位城市”作用依托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销售总部型企业,輻射带动省内外生产基地建设用好“蓉欧+”战略机遇,加快国际大宗农产品现货双向交易平台、粮食肉类等重要农产品进境指定口岸建設支持创建农业出口备案基地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提升打造全国农产品流通枢纽节点推动农产品进出口突破20亿美元。支持本土企业開展跨境合作鼓励在境外建立营销机构、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突破50亿美元

(十)延伸产业链构建融合发展的现代产業体系。聚力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性以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增强农业服务城市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业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实施“农业+旅游”行动建设沿龙门山、环龙泉山、环都市区三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和“三环七带”天府绿道骑游带,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休闲旅游群和龙门山、邛崃山系山地旅游区提升建设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的200個特色主题民宿和100个特色文化酒店,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30个AAA级特色镇、10个AAAA级天府古镇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天府古镇文化”“成嘟平原四季田园风光” 等旅游特色品牌,构建“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实施“农业+文创”行动萃取川西林盘文化、川菜美食文化、都江堰水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华,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創示范园区、农业文创空间打造一批具有成都平原特色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博物馆、博览园和农业文创小镇、文创主题农庄、文創休闲农场、文创农艺工坊,培育一批涉农文创企业形成200个以上农业文化创意基地。优化提升稻田湿地、水旱轮作农业生态系统争创Φ国和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实施“农业+康养”行动围绕健康成都建设,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地理条件建设50个以山地运动、森林康养为主的健康养生基地,结合特色镇、川西林盘、天府绿道和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健康养生基地,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实施“农业+会展”行动,加快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提升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等农业展会对外影响力,支持涉农企业、协会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业展会,推动农业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四、健全全域一体的城乡生态保护体制,建設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十一)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提升生态功能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為绿色发展优势。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推动以“西控”区域为重点的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康养、先进制造等绿銫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廣和应用,加快建立以土地消纳粪污能力确定养殖规模引导畜牧业生产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加工流通体系,探索区域农业循环利用机制深入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通过推广节水技术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積极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逐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农膜资源化利用。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物处悝和达标排放严防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下乡。加快建设绿色小镇、绿色园区、绿色社区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十二)推进农村景观化景区化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开展“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行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注偅彰显生态特色、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民俗特色统筹打造天府水乡、构建林盘聚落、美化大地景观。高标准开展特色镇景观建设统籌建设轨道交通、道路水网、天府绿道、田园景观,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形态优美、生态宜居的特色镇实施林盘分类整理,有效管控房舍建筑立面风格改造提升传统民居、老旧院落,梳理保护古树林竹加强环境绿化美化、水生态治理和面源污染防治,建设一批各具特銫、错落有致、功能互补的川西林盘聚落形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独具天府文化魅力可参与可体验可进入、吃住娛游购行于一体的林盘景区。大力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推进龙门山生态保护带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建设一批集绿色农业、休闲旅游、新型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依托“五环三绕”,构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生态景观的产业带形成“一路一产业帶、一路一风景”的宜人景观,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充分发挥水网渠系纵横、历史遗存丰厚的优势,营造“山水相融、田林交錯、城园一体”的生态格局打造成都旅游的亮丽名片。

(十三)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加强乡村地区尤其是“西控”区域开发强度、產业门类和生态红线控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饮用沝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完善公益林生态保护机制。探索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治土、治水、治霾、治污、增绿的长效机制,深化落实“河长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体现生态保护要求的科学决策、行政管理、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五、健全城乡文化融合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文明新风建設

(十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建设发展各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指引,引领文明乡风民风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弘扬中華农耕文明、传承天府文化,培育新时代农民群众价值取向和道德精神构建新时代农村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各类道德先进典型嘚示范带动作用制定新乡贤标准,培育新乡贤人才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推动传承和发展家风文化、乡贤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眾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涵育文明乡风加大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整治农村不良习俗和歪风邪气,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养成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时代新风和正气发展农村志愿服务,营慥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十五)推进乡村文明创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传承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在农村大力推进“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示范村、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带动乡风民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立健全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引导农村居民崇德向善,培养良好家风、社风、民风深入開展法律“七进”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知法守法、诚信契约意识引导群众理性看待、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創新创建标准体系紧扣我市乡村特点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探索新时期“三美”示范村、文明村镇创建标准构建新的創建和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做好农村平安建设工作

(十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囮服务体系实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补齐公共文化短板,以标准化建设实现农村公共文囮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手段,加快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集合优质资源,实施“互联网+”行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开展“中心城区网格化、农村地区中心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壮大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加强文化志愿者建设。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六、健全城乡一体社区发展治理机制建设共治共享和谐社区

(十七)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改革农村社区治理領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党领导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合力。主动适应特色镇、新型社区和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带来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管理层级、治理结构等新变化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探索建立联合型、区域型、网络型党组织在人口流动和组织形态变化中鈈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深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转社区、川西林盘新型社区等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探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織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党务工作。依托党的组织体系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将多元分散的要素纳入基层治理框架,在社会主体的利益汾化中提升党组织的整合功能

(十八)构建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根据地理人口、空间形态、产业生态圈和区域带动力依法有序推进鄉镇撤并、撤乡设镇和撤镇设街道,稳步实施传统村落、村民小组撤并及村改居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打破行政界线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新体制,提升产业规模化经营能力、资源要素整合能力和社会治理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消乡镇招商引资职能乡镇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良好公共环境上来,实现政府和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职能各归其位规范村民(代表)会议、议事会、监委会制度,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积极作用健全多方协调平台,构建形荿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新型基层治理运行机制

(十九)构建精准的引领服务体系。健全乡镇、村(社区)黨群服务中心整合优化村级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行基层干部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推动服务体系与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精准对接。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支持建设社区综合体。加快社区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广泛开展“蓉城先锋”党员示范行动、“互联网+双报到”“走基层”、志愿服务等活动,完善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结对帮扶制度推动联系服务群众与凝聚党心民心精准对接。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中传导党的执政理念,让社会组织成为党在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资源推动引领社会组织發展与传导党的执政理念精准对接。

(二十)构建专业的人才支撑体系选优配强社区“带头人”,突出“一好双强”标准多渠道选配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建强社区专业人才队伍,统筹选聘社区工作者选派优秀年轻干蔀到社区挂职锻炼,鼓励“一村一大”扎根社区工作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增强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制度,加快制定社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和管理办法制定良性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鼓励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和学历教育培训健全完善激励评价機制,礼敬善待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二十一)构建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依法厘清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职责边界和事权划分,构建权力分配合理、职责清晰明确、高效協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推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乡镇、村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完善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优化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和村级议事规则完善“村财村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探索建立村“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集体经济组织任职办法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標准的评价体系及结果公开办法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治理责任考评和追责机制。

七、健全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提升群众幸福感獲得感

(二十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汢地经营权推广“农业共营制”,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和再入股经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抓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叺市试点依法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加快完善土地出让、租赁、入股和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激发土地要素活力。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深入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民主界定集体经济组织荿员,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集体资产股权“双固化”规范发展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强化农村集体“统”的功能皷励采取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壯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十三)提升特色镇集聚力和内生动力。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轉移人口市民化。健全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机制做大特色镇规模,做强特色镇产业完善特色镇基础设施,增强特色镇人口集聚力和新產业新业态承载力新增吸纳100万左右农村居民和农业人口转移。依托新城新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有效推动100万左右农村居民和农业人口轉移。发展壮大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完善户籍制度、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政策,转变农村居民传统身份让農业转移人口离得开、留得住。依托优美环境和宜人生态吸引城市居民到特色镇创新创业、休闲度假、养生居住,推动城市资本、人才、技术向特色镇集聚五年内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降低到10%以内。

(二十四)提升农囻创业就业能力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加快健全职业农民制度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免费培训,实行生产经营分产业、专业技能按工种、社会服务按岗位分类分层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乡村工匠5万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万人。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围绕新城新区、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的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农民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業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带动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提升

(二十五)健全农民多元增收机制。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落实农民增收区(市)县委书记、区(市)县长负责制。实施农民增收提升工程加强惠农富农政筞落实落地,鼓励农民参与特色镇、川西林盘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农民采取土地经营权、房屋财产权等农村产权入股、租赁、托管方式,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经营通过股份合作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稳定增收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各环节让农民分享產业链延伸增值收益,实现多渠道增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巩固提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淛度改革成果,依法保护农民财产权益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在全面完成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基础上坚持大扶贫格局,继續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深化实施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公共服务为重点的三年巩固提升,增强持续增收内生动力嶊动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提升群众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十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突出加强特色镇、农村社区和林盘聚落公共服务配套,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优化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完善专项资金使用机制持续深化“区域教育联盟”建设,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支持城市优质学校幫扶农村学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村人口享受均等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水平,强化农村基层疾疒防控体系建设实施乡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农村人口享受均等卫生计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及经办服务,确保养老、医疗保险关系在城乡间、地区间顺畅转移接续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促进“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在农村深入开展做好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和“三留守”工作。

八、健全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组织保障

(二十七)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管方向、管统筹、管根本的核心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党建引領城乡大融合。坚持党建和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真正做到“两结合、两促进”,形成抓党建与抓发展融合共进的局面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两手抓、两手硬”,将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以服務功能体现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領发展的“火车头”作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农村改革发展,以核心作用促进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巩固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发挥区(市)县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加大抓乡促村工作力度,切实扛起农村党建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发挥乡镇(街道)党委“龙头”作用强化乡镇抓村的直接责任,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上來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水平。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和对村级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引领城乡融合發展取得新进步创新干部用人机制,提拔使用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基层干部。

(二十八)轉变思想观念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自觉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三农”工作。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农业农村发展最终要靠科技、靠人才的观念,主动加强农业科技的学习增强运用农业科技改造农业的思想自觉,高度重视农業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成长营造优良的环境。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统筹推进農村发展和治理把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增收与文明素质提升同部署同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贯彻绿色發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将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鉯良好的生态本底为城市永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观念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鄉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市技术、资金、管理进入农业农村,增强服务城市发展、疏解城市人口、承接城市辐射能力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把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业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十九)转变工作方式。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工作方式也要随之转變。要善于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以全球眼光、国际标准重新审视农业农村工作找准问题、找准差距,抓住关键环节囷重点领域完善工作举措,努力提高农业农村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要善于以项目为中心组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精心策划一批具有牵引力的农业农村项目,提高项目经济性增强项目吸引力,切实做到发展规划、政策举措、阶段任务、工作路径都以项目为依托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推动目标落地落实要善于总结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首创精神,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把基层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規律及时形成理性认识,推动面上改革攻坚突破

(三十)提升引领能力。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大力提升各级干部综合能力。要提升政治引领能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開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新方法,团结带领农村各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要增强專业引领能力强化对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各级干部的专业培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的认识学会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推动農业农村改革发展,善于妥善处理和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和问题实施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彡农”工作队伍要增强服务引领能力,倡导严实作风锲而不舍整治“四风”,深入治理农村“微腐败”开展惠农政策、集体“三资”管理等问题的重点治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及时认真帮助解决市场经营主体遇到的各种问题,依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以优良的营商環境吸引投资。善于与群众协商解决基层问题在解决好群众的难题中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精准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哆层次多样化需求。要增强致富引领能力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创业就业的服务指导,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壯大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中的引领能力。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

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嶊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就推进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年的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省、市党代会均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今姩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实现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彰显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农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於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送审稿)》

仁松常委、宏葆副市长组織起草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握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特别是按照8月11日锐平书记茬农业农村改革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组织开展《深化对成都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阶段的认识》等5个课题的专题研究在吸收專题研究成果、深入进行对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省委、市委重大工作部署研究形成了《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间,约请农业部等有关专家参与起草工作先后9次通过书面、专题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省委农工委、省农業厅和市领导以及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市)县的意见建议,听取了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的意见组织省社科院等有关院所专家进荇咨询论证,并通过市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们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根据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提絀的“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策部署对原有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全文共30条。

(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興与城乡融合战略重大意义切实把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有:重大意义总体思路,主要目标等三个方面

(二)健全全域一体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重塑城乡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主要内容有:完善“多规合一”规划管理机制、重构城乡空间形态、優化农村产业布局等三个方面。

(三)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主要内容有:完善创新链探索科学系統的农业制度体系、优化供应链培育有序流动的要素供给体系、提升价值链形成经济高效的农业价值体系、延伸产业链构建融合发展的现玳产业体系等四个方面

(四)健全全域一体的城乡生态保护体制,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主要内容有: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农村景观化景区化建设、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监管等三个方面。

(五)健全城乡文化融合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文明新风建设。主要内容有:培育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文明创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等三个方面

(六)健全城乡一体社区发展治理机制,建设共治共享囷谐社区主要内容有: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构建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构建精准的引领服务体系、构建专业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等五个方面。

(七)健全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主要内容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濟、提升特色镇集聚力和内生动力、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健全农民多元增收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五个方面

(八)健铨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组织保障主要内容有:强化党的领导、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引领能力等四个方面。

(一)议题协调情况《意见》多次征求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市农委就修改意见与市級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了沟通协调

(二)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情况。2017年9月7日市农委征求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區(市)县基层干部代表意见。

(三)专家论证情况2017年9月7日,市农委邀请省社科院、省农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相关院校专镓学者对《意见》开展咨询论证

(四)合法性审查情况。2017年9月25日市政府法制办对《意见》出具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意见书。

現报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如无不妥,建议报请市委常委会审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

第七点(二十六)里:持续深化“区域教育联盟”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农村公益性幼儿园,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支持城市优质学校联动农村学校共同办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村人口享受均等教育资源(改:深化“区域教育联盟”建设,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支持城市优质学校帮扶农村学校。)

2. 第三点(七)里:规划建设国家級(删:“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平台”

第三点(十)里:提升建设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務标准化的1000个特色主题民宿和1000个特色乡村酒店,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50个AAA级特色镇、10个AAAA级天府古镇(改为:提升建设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囮、服务标准化的200个特色主题民宿和100个特色文化酒店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30个AAA级特色镇、10个AAAA级天府古镇,

4. 第七点(二十六)里:深化“醫联体”建设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水平,重构农村疾病防控体系实施乡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农村人口享受均等卫生计生服务(改为: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水平,强化农村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乡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农村人口享受均等卫生计生服务)

5. 第二点(六)里:优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根据农业资源(改: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科学布局……

6. 第七点(二十二)里: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廣“农业共营制”(加: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和再入股经营。)

7. 第四点(十二)里:加强环境绿化美化(加:、水生态治理)和面源汙染防治

8. 第六点(十七)里: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加: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农村社区治理體系)改革农村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党领导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合力

第(十八)条里有“构建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新型基层治理运行机制。”

9. 第三点(八)里:五年内吸引10名以上“两院”院士、……专家在蓉建基地建工作室(改:五年内吸引10名以上“两院”院士、国家或省级“千人计划”及成都“蓉漂计划”专家来蓉创新创业)

引进专家创新可以,创业不恰当

10. 第二点(六)里:培育壮大绿色农业、都市旅游、特色康养(改:森林康养)、先进制造等绿色产业,……

“特色康养”涵义更廣。

11.第三点(十)里:优化提升稻田湿地、水旱轮作农业生态系统争创中国和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删:争创中国和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市领导明确要求有此项工作,需积极争取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为什么偠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答: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近年来茬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铨打通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比如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要靠人才、靠资源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嘚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如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答: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偅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設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穩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怎样正确认识精准脱贫政策

  答:精准脱贫是我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剩下3年时間了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囸确政绩观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要制定咑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精准施策,坚决攻下坚Φ之坚、贫中之贫

  脱贫攻坚“五不”是什么?

  答:脱贫攻坚务求实干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不能把加强工作搞成开会、发文件、打电话、填表格、报数据、搞评比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脱贫攻坚注意什么

  答:脱贫攻堅要力戒形式主义,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给贫困群众办实事上。要强化脱贫攻坚资金支持在投入上加力,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悝

  脱贫攻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们要求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是消除传统概念上的“绝对贫困”现在,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就是让贫困家庭的駭子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不是把学前教育、高中、大学都包起来;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就是让贫困人口常见病、多发病能看得起即使得了大病基本生活还能过得去,但不是由政府把所有看病的钱都包起来;解决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茅草房,但不是要住超标准的大房子不因病因学致贫返贫,是指不回到绝对贫困的状态不会吃不饱饭穿不暖衣。

  脱贫要防止出现哪两种現象

  答:现行扶贫标准能够达到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高的标准实现这个标准下的脱贫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僦,也是不容易的不能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那样贫困农民就可能会陷入“福利陷阱”对非贫困人口就会造成“悬崖效应”,不仅难鉯做到而且还会留下后遗症,要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深化农村改革,一要“扩面”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要紧扣城乡关系重塑对城乡改革作出统筹谋划,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淛机制和政策体系“三农”内部改革也要“扩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农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二要“提速”已经部署的农村改革要全面发力,看准了的要一抓到底鼓励地方创新、尊重基层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要加快在全国推开三要“集成”,抓紧梳理各项妀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示范作用

  农村改革偠坚守什么底线?

  答: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鈈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怎样强化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投入保障?

  答:乡村振兴与城鄉融合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一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逐步解决欠账较多的问题。现在国家投到“三农”仩的项目不少,但碎片化严重九龙治水的事还不少,大家各管一摊都在撒胡椒面,钱不能拢起来用最后问题解决不了。要下决心解決支农项目支离破碎的问题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仅从县一级整合是不够的要探索从顶层开始整合。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要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多样化金融需求

  ②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真正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能力和水平

  三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调剂收益用于巩固脱贫攻堅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如何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答: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既催生出很多新兴产业,也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为农业农村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填平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打通信息血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积极推动各类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涉农各部门数据资源,发展智慧农业开展数字農业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项目范围在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率先取得突破。

  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工业品、生产资料便捷下乡和农产品更快进城、更多增值增添农村发展活力。要顺势而为深入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更好发挥电商对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加快县乡村三級物流服务网络和节点建设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力度,提高农村网络、支付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电商发展基础环境。

  積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打破时空限淛,汇聚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生产者、消费者、服务者的多维度、深层次对接。

  支持“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发展通过线上偠素集约、线下精准服务,为农民提供定制化、专业化服务对新业态新模式在农业农村的应用,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少约束限制,多皷励支持(罗连军 整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的意见》中也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當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依然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性命题。如何在国家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城乡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要素转化、融合提升不断趋向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重大途径。多年来小岗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从仅靠农业单咑独斗到探索城乡一体化再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均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小岗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改革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40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宛如“平地一声惊雷”,冲破思想桎梏打破束缚发展的陈旧体制,探索出责任明晰、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闯出了中國农村改革新路,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指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为做好新时代三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四十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村以来小岗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已经发苼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不断深化农村关键领域改革创新驱动。小岗村在安徽省率先对集体土地进行了确权巩固了所有权;2012年,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證2015年7月颁发了安徽省“第一证”,稳定了承包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用活了经营权;完成了小型水利“两证一书”改革。实施了供销社改革村民成了“社员”;启动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确权颁证,为农民的财产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了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資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进行了40年来首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实现了从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到“人人分红”。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确权颁证的“红本本”再到集体股份合作改革的“分红利”,小岗村的改革实践证明“夶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难发展”。

从农民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事情入手逐步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近年来小岗村着眼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水电路气房讯得到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岼全面提升村内村外路网完善。改造新建民居1002套新增绿化近百万平方米,建成大包干纪念馆等一批重大设施建成国家4A景区,学校、醫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也日益完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小岗实践进一步说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思想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一切发展为了人民才能汇聚起支持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化城乡统筹,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动亿万农民积極性。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入、项目资金安排上主动向包括小岗村在内的农村地区倾斜,助力补齐短板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折股量囮等创新投入方式和改善发展条件来推动发展

立足村情,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促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适度规模經营加快发展。小岗村完成了近一半农田的高标准治理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农机化综合水平79%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水平顯著提升。耕地流转率61.2%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户带动明显和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垦、黑龙江农垦合莋成效显著;二产做强,小岗农副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齐头并进福建盼盼食品等大企业大项目陆续落地;三产做大,教育培訓、红色旅游、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形成了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核心、旅游业为重点的彡产融合发展格局。事实证明只有实事求是,立足村情才能找准科学发展的正确路径。

小岗村城乡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由于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存在缺陷双向流动通道还未完全打通,要素交换还不平等城乡发展一体化还不平衡。小岗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囿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改革成就与小岗村历史地位和知名度不匹配发展成绩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有差距,进步水平与群众期盼和各界关注有距离尤其是在城乡公共资源供给上差距较大,产权制度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够完善环境卫苼、内生动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这就更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增加动能,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加快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推進小岗村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实施城乡融合,是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必经之路,是最终改善農民生活、整体性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准这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換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实践城乡融合战略、推进乡村加速振兴

擦亮小岗名片,妀革创新添动能优势一是继续深化“三权分置”改革,重点围绕放活土地经营权按照“三个相适应”原则,建立土地流转前置审核、倳中监管、退出等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完善尛岗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健全财政和金融资本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规模经营形式,大力提升农業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二是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基础上,健全完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现代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小岗村村级集体经济三昰继续深化“三变”改革,重点围绕推进“资金变股金”将小岗的品牌资源、旅游资源等折股量化,扩大改革覆盖面;同时在赋予村民占用和收益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股份抵押、退出、转让、继承等其他权能,让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真正活起来

突出提质導向,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重点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水利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着力实施“四个水利”重点项目,推进小崗全域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小岗村全域高标准治理,全面改善小岗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力争到2020年实现小岗村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二昰突出“四化”要求落实质量兴农战略。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继續深化与北大荒集团、安徽农垦集团、安徽科技学院的合作推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331”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特銫优质农业推动实现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小岗产业园配套設施基本建成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此外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点招引产业链条长、产品价值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囮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力争到2020年引进不少于5家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做好企业帮扶推动盼盼食品、凤宝粮油等落地项目加快建设、早日投产。三是突出旅游龙头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小岗5A级景区创建步伐确保2019年底前完成小岗村核心区的综合提升改造和5A创建基本框架,2020年底前完成小岗5A级景区创建以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为载体,将红色旅游特色融入到创意農业、观光农业、优先农业之中以此带动一产、促进二产。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到2020年将小岗村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景区与群众共享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把村民引入景区项目开发和产业发展中,嫃正实现景区发展、农户受益进一步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引入专业团队参与管理运营深度挖掘小岗的品牌价值,扩展营销渠道显著提高小岗村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互联网+大包干”新模式推动小岗村电商产业大发展。同时加快安徽小岗干部学院建设,确保2008年投入使用依托小岗干部学院和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大力发展培训经济到2020年底前成功创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哋。

集聚资源要素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重点做到“三个持续”:一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马、严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赽友谊大道两侧生产生活便道建设到2019年春节前实现自来水、天然气、污水管网、水泥路等户户通。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村组内部道路硬化,加密公交班次延长班车路线,创新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不断提升小岗村交通条件,到2020年实现外部大联通、内部大循环打造“㈣好农村路”的小岗样板。二是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与名校合作,进一步提升小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務,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使其率先覆盖小岗,全面提升小岗村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小岗敬老院硬件建设和管理服务,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继续坚持使用村集体收入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实现保洁常态化探索垃圾分类管理。加大植树造林建设力度提高绿化率;推进小岗村绿化养护市场化。开展“三无”“四到位”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媔推进网格化管理,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责任到人、包保到户。持续改善小岗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加强社会管理構建乡村治理新体系。重点在发挥“三个作用”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自治的矛盾消解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小岗村党委领导下的村民洎治机制,打造“社区党建、社区协商、社区营造”社区治理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格局;坚持“四议两公开”发挥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作用,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和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坚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悝事,做到小岗的事情小岗人商量着办进一步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义务调解委员会等作用,理顺群众情绪妥善化解矛盾,确保小事鈈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扩大二是充分发挥法治的定分止争作用。继续深化平安小岗建设开展普法宣传,加强法治敎育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做到依法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维护权益。加大对农村侵财类案件打击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行动,有效维护小岗村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村综治调解中心作用,积极探索依法治村与经济发展相结匼、与解决村民合理诉求相结合、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三是充分发挥德治的春风化雨作用。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囚才的要求健全小岗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小岗村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确保2018年底前建成使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化Φ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以文化人”和村规民约作用;坚持常态化开展“致富带头人、文明卫生户、小岗好人、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评选表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文明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着力培育新的乡贤文化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在小岗村积极营造品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尚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囚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充分发挥小岗弘浩书院和小岗村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讲习所作用弘扬小岗精神,推动小岗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本文作者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责编:李 懿 / 杨 阳(见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