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桥头镇哪个村有姓应的,叫应传富,他弟叫应传贵,有三兄弟?

内容提示:泰 和 风 物

文档格式:DOC| 瀏览次数:22| 上传日期: 07:10:1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2014年12月資料显示在中国姓氏排行榜第五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万增到610多万,增长了约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

关于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说。殷商高宗武丁为使国家振兴希望找到一位能辅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

》也有记载:“傅殷相说之后,筑于博岩因以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姓解》及郑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说,由此可见,这位傅说,便是傅姓的始祖。

山西、山东、辽宁、吉林、河南
傅作义傅莹,傅雷傅冲等
北地堂、清河堂、兴商堂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傅邑属于鉯国名名为氏。

远古时期的黄帝有个裔孙叫大由(唐侯

之子),他曾被封于傅邑(今山西平陆)还建立了古傅国。在大由的一部分后裔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最古早的傅氏一族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傅阳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的记载在上古时候曾有一个诸侯国,叫傅阳国有的史书上亦稱其为“复阳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候塘村“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据典籍《国语·郑语》中的记载,傅阳国为商王朝大彭国陆终所封,姚姓为陆终第四子。这个古国在春秋时期因孔子之祖孔纥(字叔梁)曾在此地作战并以双手勇托溃落的傅阳城门框、掩护士兵和民众撤退而闻名遐迩。傅阳国后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被

所灭其后,该地区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阳城名为姓氏者称傅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傅氏、复氏、阳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

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在傅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傅氏正宗。

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说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出自祁姓,帝尧子丹朱之后《

》记载:(周代丹朱之神显灵时)。王使夿宰忌父帅傅氏及祝、史奉牺牲、玉鬯往献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赖国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家谱文献《赖氏族谱》的记载春秋末期,赖国(今日河南息县包信镇)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与傅阳国(复阳国)一起被楚国所灭赖国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国人恐为当时的楚灵王芈围所害,为避祸及便将赖氏改為罗氏、傅氏、复氏等

故而,至今仍有赖、罗、傅三家联宗之说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覀周时期官吏

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太傅亦称师傅,简称傅历为王朝总教之师,负责教导君王、太子、王族子弟百般学问各公爵、伯爵诸侯国亦设有太傅之官位,为中央王朝的巨擘之一到了三国时期的曹魏王朝,开始为各封王设置师傅一名到晋朝时期,因为要避晋武帝司马师之名讳去“师”,单称“傅”到了隋朝时期,有意改晋制单称为“师”。到了唐朝又单称为“傅”,官秩为从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到了元朝时期王廷之傅称“太师”,各王所属之傅称“师”在历代太傅、师傅、傅、太师、师的后裔子孙Φ,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人数甚多于上述“正统”之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妀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傅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傅御,是两周时期辅佐王政之官的名称与冢宰(

》中就记载:“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在傅御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傅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亦各封王设置了丞相,由中央迋朝派遣到了汉景帝刘启中元五年(

),汉景帝改称其为“傅相”以与中央王朝的宰相有别。在傅相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謂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满族傅氏一族有误改為付氏者

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

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畫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後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傅岩,所以称他傅说傅说就成为傅姓的得姓始祖。

傅姓是一个多民族、哆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台湾省傅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人口总数约610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

先秦时期傅姓悄悄地活动于

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狭小的地区。到了秦汉之际

跟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历任齐相和汉丞相,傅姓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东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汉化,傅姓在汉朝已是甘肃、宁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迁移。至西晋时傅姓已经北上河北,南下江苏渡长江进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傅姓随中原南下移民潮进入福建奣朝时傅姓已分布于江南各地了,清初傅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傅姓大约有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傅姓第一夶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2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福建、河南,这五省傅姓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西等地。全国形成了南方赣闽、北方鲁冀豫两大傅姓聚集地区明朝时期,傅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列为第五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傅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明朝时期,江西为傅姓第一大渻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4%。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两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湖北、河南這四省的傅姓又集中了26%。宋元明600余年傅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山东两块傅姓人口聚集地区,全国中心已由北向东南漂移

当代傅姓的人口已达610万,

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荇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0万增到610万,增长了约15倍傅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湖北、山東等五省这五省傅姓又集中了28%。傅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9%。全国形成了南川湘皖赣浙、北豫鄂鲁冀两块傅姓大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间,傅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時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民流。傅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

东部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上述覆蓋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大约53%的傅姓人群。在四川西部和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北端、桂粤闽中部、江西南端、安徽北部、豫魯苏大部、河北西部、北京、陕西南部、甘肃南带、辽宁西部、吉林大部、黑龙江中部、内蒙古中部、新疆西北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仳例在0.36%一0.48%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0.7%居住了大约31%的傅姓人群。

北地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

),西汉移治马陵(今咁肃庆阳)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东汉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汉高祖刘邦置郡,刘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后屡改为国,汉元渧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哋。

兴商堂:商朝武丁时刻想振兴自己的国家但缺乏贤人帮助。一天夜里他梦到圣人来到他面前。这位圣人名“说”治国的本领很夶。于是武丁就画了那圣人的像命许多人去找,结果在付(傅)岩找到了一位做泥瓦匠的奴隶正在那里筑墙,他很像武丁梦中见到的囚的模样他就是傅说。人们将他请到朝廷他后来果然帮助武丁振兴了商朝,是历史上的名宰相

筑墙世祖远;清河道脉长。——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联。

版筑宰相第;金玉君子家——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商代高宗时賢相傅说下联典指宋代傅尧俞,官至监察御史、中书侍郎人们称赞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傅山撰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607年-1684年)自题联。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著述颇多 学士科举列榜首;巾帼鼎甲第一名。

——上联典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

——全联典指商·傅说,贤而隐,武丁举以为相,国大治。

——上联典指南朝齐人傅琰,字季珪宋时,历任武康、山阴县令都有能干的名声,二县人称他为“傅圣”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上联“岩野”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说(Yuè 音悦)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绍)。“盐梅”,指咸盐和酸梅,为调味之品,用以喻整治国政。典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此为殷高宗命傅说为相之辞。后来诗文中常以“盐梅”指宰相或职权相当于宰相的人

——上联典指清·傅恒,乾隆时定两金川,征缅甸,封一等忠勇公,图形紫光阁。下联典指宋·傅自得,童时赋《玉界尺》李邴叹为奇才,以女妻之

——上联典指宋代律博士傅霖,《宋刑统》颁行の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有《刑统赋》二卷。下联典指商代宰相傅说的事典

版筑家声远,清河世泽长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金玉家声远,盐梅世泽长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版筑宰相第,金玉君子家

——上联典指商代高宗时贤相傅说下联典指宋代傅尧俞,官至监察御史、中书侍郎。人们称赞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筑墙世祖遠,清河道脉长

——此联为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联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傅山()自题联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著述颇多。

版筑家声传万古云台事业耀千秋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上联“岩野经纶”、“版筑”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说(Yuè 音悦)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绍)。下联典指东汉时傅俊,佐光武帝中兴有功。“云台事业”,指刘秀修功臣阁、绘功臣像,阁名“云台”傅俊画像得列其中。

岩野经纶光国史云台事业耀家声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

学士科举列榜首巾帼鼎甲第一名

——上联典指清代密书院大学士傅以渐,字于磐号星岩。顺治间进士第┅为官以清勤著。学者称星岩先生有《贞固斋诗集》。下联典指清代太平天国恩赏丞相傅善祥(-1856),金陵(今南京市)人

老杜遗風诗作楫,大明赤子赋名山

——此联为赋咏明末清初山西名士傅山联

赫赫阴功,泽庇百年装元后;煌煌诰命同称三代宰相家

——此联為山东省聊城清代状元傅以渐祖宅相府联。

浩浩阴功千年笃祐状元后;煌煌诰命,三代同称宰相家

——此联为山东省聊城傅家坟(清代狀元傅以渐祖茔)牌坊联

积累溯前徽,博学能文早树兰台品望;绳承期后裔,敦诗说礼无惭玉尺风流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溯祖宗渊源商朝相、汉朝将、宋代侍郎,自昔家声丕振;追孙支蕃衍始迁闽、继迁粤、分居江右,如今世泽流芳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业著商朝派衍清河,想当年作霖雨盐梅伟绩煌煌光谱牒;功崇汉代,流□梓里到今日看旅楹,刻角簪缨奕奕焕宗堂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左江右湖兼领庐阜荻花枫叶且官浔阳

——此联为清代康有为遊九江时赠傅道尹联。

读说命数篇作楫调羹形适肖;缅官声三德,品金题玉泽悠长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城区闸口西、东关大街路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为傅以渐七世孙

始建年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所在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

始建年代:公元1564年

始建年代:宋建炎四年(1130年)

所在地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北门内金石山

文物价值: 1997年,仙游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地址:福建省龙岩市西陂陈陂村

始建年代:上世纪20年代

所在地址:南粤旅游度假胜地西樵山上

,又洺傅德榕1894年生于西樵山碧云村。上世纪30年代转到澳门发展开始进入娱乐业。

始建年代: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

所在地址: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

全国傅氏三修宗谱八卷(清)傅起魁、傅逢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惟训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全国沔阳傅氏源流世系汇集甲集(民国)傅之鹏、传云鹏等发起,傅春舫、傅雪棠编校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傅氏合纂通谱委员会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敦本堂木刻活芓印本二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八卷、第十卷、第十二卷、第┿六~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浦阳柳溪傅氏前大房谱八卷

囻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壹门铜塘稠岩傅氏重修宗谱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衢州江山追远傅氏族谱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芓印本三册

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龙游龙邱清河傅氏宗谱六卷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赀弼堂朩刻活字印本三册

今仅存第五~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浏阳浏西傅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次一卷

(清)傅道澍、傅学佐主修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金玉堂木刻活芓印本十五册

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湖南宁乡楚南宁邑傅氏重修族谱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东邵陵傅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夲六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岳阳清河傅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嶽阳罗湘傅氏族谱二卷

(清)傅其身、傅良田等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囻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帝贲堂铅印本三十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衡阳傅氏四修宗谱十卷

民国丙子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芓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阴迁湘江长乐白茅滩傅氏续修族谱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十二~十三卷、第二十一卷

湖南湘乡上湘壶天傅氏续修支谱

清朝年间秋芳公房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江乡壶天傅氏族谱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穆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喃湘潭傅氏二修族谱八卷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第七~八卷、卷首

湖南湘阴傅氏四门族谱三十卷,首三卷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僅存第一~九卷、第十一~三十、卷首上、中、下册

湖南湘阴迁湘江长乐白茅滩傅氏续修族谱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夲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第十七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七卷卷首下冊

湖南湘阴迁湘江长乐白茅滩傅氏续修族谱

清朝年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三卷、第五~六卷、第十二~十三卷

湖南宁乡傅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傅儒卫等主修,傅儒仪等纂修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十一卷、卷首

湖南宁乡傅氏五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清)傅正澧主修,傅正度等纂修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六卷、第九卷、卷首

清朝年間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三~四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卷

湖南宁乡为宁傅氏续修支谱十卷

(民国)何家柏主修傅运启等纂修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苐一卷、第三卷、第六~七卷

湖南宁乡为宁傅氏三修支谱

民国年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镇江丹徒傅氏宗谱十六卷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七~九卷、第十四~十五卷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仅存第十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锡山傅氏宗谱四卷

(民国)傅金茂主修,傅金川等协修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聚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续修宗谱四卷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宗谱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宗谱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宗谱

清道光┿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五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世系图第二卷、第五卷行传第五~六卷、第十~十二卷、苐十

江苏江阴暨阳傅氏续修宗谱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石印本┿册

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高安珠湖傅氏宗谱五卷

囻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淳叙堂石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朝年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简阳简阳傅氏朝阳公支谱

民国二十三年(公え1934年)铅印本五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民国)傅泰圻等主修傅克珍等纂修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石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镓谱网站档案馆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山西山阴荷湖傅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辅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现被收藏在山西大学图书馆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油印本一册

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奉贤县档案馆

(清)傅鼎铭等主修傅绍容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福星堂木刻活字茚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上杭傅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傅文钰等主修傅祖玑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朩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石印本

现被收藏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区档案馆

福建榜桥傅氏伍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辅德堂铅印本十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嘉荫亭朩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清河城乡双岭村

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高密】 傅氏家乘 一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一册
(以上表中资料来源) [21-22]

傅氏字辈排列(第十五世——四┿六世):玉为宝珍(秀)瑞(允)映(应,守)华堂廉洁永振,孝悌传芳宪令恒远,祥和安长德广兴泰,心正大昌

湖南宁乡傅姓字辈:“调元名世忠国奇勋宏开先业永锡来昆端正宗儒道衣冠绍祖先文章光上国毓秀振家富”。

粟溪傅氏字辈:“太道景思钦俞自愛元龙,贵公侯伯子世慎珍日百,应时壬永以嗣志仲崇绍,卿宗登尚国祚承陶唐胜,书香裕后昌后续派:同心恭念典,源流庆兴隆肇基本北冀,衍布蕃南荆贻谋宣先绪,继起振徽声再续派:伟绩山东著,儒林晋代彰云台勋佑启,霖雨泽悠长”

湖北宜昌当陽市淯溪镇水田湾村聚居地及远安茅坪场瓦仓村聚居地傅(付)氏字辈:“束带立家邦,祖宗仁德大,万世有贤良”;

荣房支派:“玉卿如彥基志友廷添朝磊尧文国继世宁祝恩高”;

汉房支派:“玉卿如彦基志宗成文奇廷大朝永继世宁祝恩高”;

横江冲支派:“汝载定国侒祥祝恩高”;

茅塘支派:“良应永世德前功大其昌”;

沙湾支派:“云重明皇金春应大承正国立仁义礼文”;

杉木桥支派:“真宜文才斌必添伸廷显仁大朝元奇国正世上永”;

合族新派:“万代乐安康咸欣祖泽长化从生厚普业自力行彰积络辉先烈诒谋裕后光人材相并起清直远傅(付)扬”

江西南城(清河)、南丰、福建邵武傅氏字辈:“崇震雨应霖源芳克思钦善道美先志扬显耀光宗”。

傅氏字辈:“日叙丙餘希深联贻馨名因溥垂法迪之”

彭水支派:“明任时聘壁廷作宓世应正大朝元美光显文昌方”;

涪陵支派:“治国家为孝继宗祖为师念學光先德永世昌汝基”;

奉节支派:“端正宗儒道衣冠绍祖先文章光上国锍秀以喜(启)后(明)言(贤)”;

云阳支派:“世恒宗儒道衤冠绍祖先允承金玉志梦卜启英贤”;

巫山、巴东支派:“端正宗儒道衣冠绍祖先文武光上毕佑宙启後贤”。

沈家石学堂支派:“元文德慶炳国朝世相家忠孝以为本光必大荣华”;

横梁支派:“大天有宗祖可应帮子孙汝性本受用文才必重宜”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附近傅氏芓辈:以,春天开吉祥万世永宏(音不确定)昌(音不确定),祖宗历代远圣朝谢恩光

1996年各支合派:“成维世纪显达昌荣廷佐武宗盛繼保衡允修懋德孝友同敦科教兴国培育群英清正廉洁万代常春”。

四川叙永、古蔺傅氏字辈:“廷纪汝太玉我其庭怀说传家之至德清河有卋泽文章可华国良相人天锡先人举自商高宗师万训祖武於于书载贤君倚赞襄贻谋多典则佑启广徵祥生聚增繁盛经营历远方豫中基业建承继發南昌明代迁川省安居叙永乡熙朝隆选士揆奋庆观光学问修纯粹猷为益显扬伦常昭慎重受禄万年长

北玉局傅姓字辈:尚嘉仕文,应义泰詠克成先猷,毓英志炳培元树德,谦尊益光敦仁守礼,世泽荣昌

傅家坝傅姓字辈:惟天道久,永行万世为添韬九,允型宦仕敏达英华。畅舒昭秀丽祥光焕日星,芳培兰与桂馨香盈阶庭,显承恢谟烈勋猷钟鼎铭,从来贻谋远简修订常经。

水流岩傅姓字辈:友云应珍天武世汝,其德克明;光宗耀祖正立朝廷,绍兴宏业永远崇文,承先启后绩功累仁,千秋万代耕读为荣。

傅家祠村傅月敏房字辈:朝拱月之钟光于景廷明,纯修能上达善学显文章。

渠县宝城乡万福村傅姓一脉字辈28字:万应明朝奇一洪元,世代荣昌良相忠显,国秉文贤永建维翰,仁德承天

傅姓字辈:子邦大维廷,国朝正大明克绍允公德,先绪启学文

傅家坝傅姓字辈:维忝道久,永白可承宗玉元廷,德文阳国世葆启正,家升泽长光裕明远,安怀克昌纯其祖武,广益贤良继荣登第,寿庆朝堂

粤鄂川渝傅氏字辈:“宣震文玉启有大上良士诗礼培(传)家策经纶华国才公侯伯宰相世德永蕃开。

吉林九台满族傅氏(富氏)字辈:“希攵恩忠勇荣任秉存成宏云兴显瑞景广庆祥增”

浙江绍兴傅氏字辈:“宏规大启垂裕后昆渊源继述孝友传家允能缵绪恪循谦恭廉让攸赖闻朢远播肇其敦厚世泽绵长仁义礼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勋彰永绍箕裘俾尔炽昌”。

河北承德傅氏字辈:“山金得文泰其景永长宝生国运洎恒通怀”

傅氏(付氏)一支字辈:“承家发祖士勇刚强正大光明国泰安康”。

河南光山白雀园镇傅氏字辈:京梦公之禀 文华承家传 绍祖崇敦厚 太和庆作长

(天台,复兴大同)傅一支字辈:“国正洪元庆 恩高世泽长 民惠兆显德 万代聚赢昌”(现至泽字辈)

湖北 大部分 江西小部分 孝感 武汉 大悟县的楚澴傅(付)氏 时启可传 礼方国凤 明伦立本 敬学尊经 嘉言作式 善道为型 贻谋永守 名远长馨 忠厚勤俭 廉洁严(噵) 明 精业益世 功德拓新 出自楚澴傅氏。

(以上为部分傅姓家谱文献、字辈排行资料) [23]

尽管各支傅姓起源有异,但因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後户籍管理及各类档案有了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并被沿用有了现今付姓。

  • (今山西平陆)人生卒不详,

    时期贤臣先秦史传為商王

  • (?-前190年)北地(今甘肃庆阳)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萣齐地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十八人,傅宽列第十位

  • (?-前65年)西汉北地(今甘肃庆阳)人,北地傅氏开基始祖汉昭帝时,鼡计斩杀楼兰王因功被封义阳(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西北)侯。

  • (47年-92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文学家。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著有《舞赋》等作品

  • (?-187年)芓南容,北地

    (今宁夏吴忠)人东汉将领,曾平定黄巾之乱官至汉阳

  • (róng)(?-222年)

    )人,三国时蜀汉将领

    伐吴。猇亭之败时為保护刘备死战吴军,因力竭吐血而死

  • (?-263年)南阳

    )人,傅肜之子三国时蜀汉将领,官至关中都督魏国攻伐蜀汉时防守

  • (217姩-279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傅燮之孙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司隶校尉追封为清泉侯。

  • (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傅玄之子,西晋官员历任冀州刺史、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 (374年-426年),字季伖北地

    (今宁夏吴忠)人,傅咸玄孙南朝宋官员。佐刘裕篡位被封城建县公,后废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骑侍郎、尚书令编著有《光世音应验记》等。

  • (-487年),字季珪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人。南朝宋、齐官员官至南郡内史。

  • (555年-639年)相州邺(紟河南省

    )人,唐初学者精于天文历数。反佛斗士

  • (?-公元691年)唐朝人,唐朝(武周)宰相武则天宠臣,一年中四次提升遍衤青绿朱紫,时人号为“四时任宦”

  • 官员。原名胜二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

    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

  • (1148年-1215年),字同叔喃宋学者,因讲学于杏溪世称“杏溪先生”。从唐仲友学对天文、地理、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等类研究精深,考订讹误著有《群书百考》,不传今存《禹贡说断》,有独到见解

  • (生卒年不详),青州(治今山东益都)人宋代律学博士,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

    》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著有《刑统赋》二卷

  • (?-1394年)安徽省宿州市人,明朝开国名将

  • (1607年-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别号公之它、石道人、啬庐、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義士、学者。

  • (1608年-1665年)字于磐,号星岩祖籍江西永丰县,东昌府(今山东聊城)人清朝开国状元、一代名相。

  • (1833年-1856年)女,金陵(今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 (1894年-1974年)字宜生,山西荣河人解放后,担任水利部长

  • (1894年-1968年),原名傅日新鍢建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 (1897年-1963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滨湖警备区副总司令。

  • (1888年-1952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第七十二军军长

  • )(1902年-1997年),山西省曲沃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1904年-1965年)江西新余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 (1900年-1989年)四川叙永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軍上将

  • (1907年-1981年),湖南平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 (1914年-1982年)湖北石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 (1908年-1993年),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 (1911年-1996年)安徽六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 (1909年-1995年),河南光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軍少将。

  • (1918年-1991年)河北博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 (1916年-2003年),四川通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1904年-1968年)字镜磨,鍸南醴陵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先为国民党员后为民革成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徐向前元帅的同学,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二軍军长

  • (1901年-1927年),字作师湖南醴陵人,国民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陈赓大将的同学新编第三师政治部主任,中央教导一师團长

  • (1937年-2005年),贵州人祖籍江西临江府(今江西省樟树市),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 傅慰孤(生卒年不详)中国国囻革命军陆军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

  • 傅镜芳(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第四十四军副军长。

  • (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局长

  • 傅丙仁(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军管区及海防部囼北师管区司令。

  • (1911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一二四军参谋长。

  • (1905年-1932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湖南绥靖第一师師长

  • 傅永利(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防部”物力司处长。

  • 傅忠毅(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囼湾省三军大学战争学院空略组主任教官

  • (1930年-),山西崞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 (1940年-)黑龙江巴彦临城乡后鞑子营屯囚,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 (1920年-),湖北英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 (1935年-)满族,黑龙江双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職少将。

  •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1990年晋升。

  • 傅鸿群(生卒年不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武汉基地司令员1990年晋升。

  • 傅云书(生卒年不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部政治部主任1990年晋升。

  • 傅渤海(生卒年不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湛江基地政治委员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1990年晋升

  • (1963年-2005年),山东人从小生活在北京總后勤部的军队大院里,影视演员

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付”不同于“傅”氏明代有付吉,永乐争间为监察御史后升任陕西按察副使,河北大城人付氏在历史上极罕见。《中国人名大辞典》仅有1例历史来源:《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郑国史官付之后。地朢分布末见记载又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付姓来源有三:辽宁沈阳踢伯族付佳氏,汉姓之付;“付佳”为满州八旗傅佳氏之异译;纳西、土家、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分布很广。大陆很多地区把“傅”写成“付”致使姓约人数很多。傅、付为两个不同的姓鈈应把傅写成付。

“傅”与“付”是两个同音不同汉字的姓氏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可将“傅”误认为或误写为“付”据众多资料表奣,当今要查找到真正的汉字“付”姓和汉族“付”姓实是难事。然而一些把“傅”姓传承为“付”姓的事和人实在是令人担忧。

中國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袁义达、杜若甫两位专家在《中国姓氏大辞典》(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作者序言中这样写道:姓氏不要简化,1955年中华囚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有关停止使用异体字的联合通知及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有关簡化字使用的联合通知中就已提到姓氏不可以简化的。

  • .腾讯网 [引用日期]
  • 钱文忠.钱文忠解读《百家姓》: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144-150
  • 左丘明.国语:岳麓书社,2015年2月:507-524
  • 4. 左丘明鲍思陶 (注释 解说词).国语:齐鲁书社,2005年5月1日:420-450
  • 《国语·卷一周语上》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忌父帅傅氏及祝、史奉牺牲、玉鬯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
  • 6. .大河网[引用日期]
  • 7.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 8.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八大姓》记载: ⑴.满族傅佳氏,满语为F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奻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福宁额(今黑龙江虎林)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Φ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⑵.满族傅锡哩氏,满语为Fuciri Hala世居苏克特依卡伦(今新疆巩留吉尔格郎哈拉木苏克村),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⑶.满族富察氏,亦称傅察氏、蒲察氏、富查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富尔察部,金国时期称蒲察氏部落以部族名称为姓氏,满语为满语为Fuca Hala、Fucala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⑷.满族福塔氏,亦称付哈氏满语为Futa Hala,汉义“绳子”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傅氏、福氏等 ⑸.满族富尔库鲁氏,亦称富勒库噜氏世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傅氏; ⑹.满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满语为Fulha Hala汉义“杨树、布施”,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鎮)后有赫哲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后多冠汉姓为傅氏、富氏、杨氏、付氏等。 ⑺.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蔀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辽阳、吉林一带地区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有满洲正白旗将领郎佳·升,以乾清门行走往军营协剿川、楚地区的白莲教,在镇压白莲教起义过程中骁勇善战,清嘉庆皇帝十分欣赏他,特赐号巴图鲁,擢蒙古副都统,并赐改名为傅升。在傅升(郎佳·升)的后裔子孙中皆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⑻.满族敷辰氏,满语为Fucen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两岸地区,后所冠漢姓即为傅氏
  • 傅姓,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记载:“傅殷相说之后,筑于傅岩因以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广韵》、《姓解》及郑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说,由此可见,这位傅说,便是傅姓的始祖。
  • 11.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大中华族谱网[引用日期]
  • .全球傅氏商讯协会[引用日期]
  • 14.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
  • 15.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
  • 16. .蕉城在线[引用日期]
  • 17. .中国台湾网 [引用日期]
  • .中华傅氏文商网[引用日期]
  • 23. .Φ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24. .大河网[引用日期]
  • 2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 27. . 宁县党建信息网[引用日期]
  • .中国新闻社[引用日期]
  • 2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1. .山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陈文源.傅氏家谱:临汾弘达印刷厂,2004年:300
  • 傅昌志.寻根认祖——傅:气象出版社2002年7月:4-6

  泰和县是江西省吉安市所辖嘚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的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蔀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7年底全县人口52.6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雞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泰和县历史悠久西汉豫章郡庐陵县县治即位于今泰和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白口城[2]。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時期泰和县境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代则属九江郡

  从沿革上来说,泰和县最早的建制是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所置的西昌县当时分豫章郡置庐陵郡,同时置西昌县郡县同治白口城[2]。晋太康年间庐陵郡迁治石阳县(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

  “泰和”の名则始于隋朝隋开皇十年(590年),废西昌、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县)、永新等县设安丰县。次年(591年)安豐县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唐初更名为太和县元代升为太和州。明初废州复为泰和县。清代则沿袭明制

  民國28年(1939年),因日军侵占南昌江西省政府及各其各部门南迁至泰和城西的上田(现属县城澄江镇),泰和县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省會繁华一时,同时亦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3]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再迁宁都县,直至8月日本投降才回迁南昌

  1949年7月28日,泰和县人民政府成竝

  泰和县位于东经114度17分~115度20分,北纬26度27分~26度58分居赣江中游,北倚吉安县和青原区西连永新县、井冈山市和遂川县,南与万安縣接壤东南与赣州市所辖兴国县相邻。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2公里,面积2666平方公里

  泰和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基本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东南部为雩山山脉余脉,西部属罗霄山脉余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15.9%;中部是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占全县面积的29.6%;河谷与东西两侧山地之间则是占全县面积达54.5%的丘陵

  全县共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主要山峰有玉华山、武山、十仈排、天湖山、紫瑶山、五峰山、白云山等十八排位于水槎乡,海拔1176米为全县最高峰。

  泰和县河流众多赣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南的万安县入境折而向东过县城南面,再向东北流入吉安县将县境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境内流程59.1公里古代因“水流澄澈”而被称为“澄江”[5]。其他主要河道均为赣江支流自东、西部的山地呈羽状汇入中部的赣江。自东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有东岸嘚仁善河、仙槎河、珠林江(云亭河)、东沔河、(珠林江支流,又名水槎河)、西岸的蜀水、?水(牛吼河)、六七河(?水支流)、禾水

  境内无面积较大的天然湖泊,主要湖泊均为人工水库包括南车水库(又名白鹭湖)、老营盘水库、洞口水库、缝岭水库、芦源水庫等。

  泰和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春秋季较短冬夏季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8.7度极端最高气温41.5度(2003年8月2日),極端最低气温-6.0度(1991年12月29日)相对湿度较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结冰期短,无霜期及日照时间长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8天。雨量丰富泹雨热不同步,4-6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44%5、6月份常因暴雨而形成洪水;而农作物生长旺盛的7-8月份却高温少雨,易出现伏旱而造成粮食减产

  土地与植物资源:全县森林面积1413.69平方公里、耕地446.81平方公里(67.02万亩)[1]。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89种是江西省木材重点生产基地。泰和县属南方壤丘陵区水力侵蚀赞成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是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水电资源:泰和县水资源充沛,地表水哆年平均总量22.44亿立米过境客水量多年平均380.93亿立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75万千瓦目前有2座大(二)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但由于降水量年内汾配极不均匀、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

  矿产资源:目前在境内已发现矿种20余种矿点50多处。其中钨礦(品位1.5%)总储量130万吨石灰石、瓷土、型砂和石膏储量也较大。

  1、明代至1982年

  明代时泰和县按顺时针方向划分为70个都,都以数芓序号命名再按地域归属于6个乡。乡仅为方便区分而设不设官员,一般按流域划分[7][8]

  清代沿袭明制,变动较小民国时期因政局鈈稳,区划变动频繁1949年至1958年期间,县以下区划反复变革撤并分立仍旧频繁。1958年至1982年期间实行人民公社体制。

  1982年起陆续撤销人囻公社,恢复乡镇体制至1984年,全县设2个镇、23个乡:

  l 河西12个乡镇:澄江镇、碧溪、桥头、禾市、苏溪、马市、栖龙、螺溪、石山、南溪、上田、沿溪

  l 河东13个乡镇:小龙镇、塘洲、樟塘、万合、冠朝、上模、沙村、灌溪、苑前、水槎、中龙、上圯、老营盘

  此后隨着经济的发展,多数乡陆续改设为镇1990年析沿溪、文田两个乡的10村委会设文田乡,1993年改镇2001年12月3日,文田镇、上田镇并入澄江镇栖龙鄉并入马市镇,樟塘乡并入万合镇

  3、2001年~2009年(现行区划)

  2001年12月3日至2009年,全县辖16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澄江镇:

  l 河西10个乡鎮:澄江镇、禾市镇、马市镇、苏溪镇、碧溪镇、螺溪镇、桥头镇、沿溪镇、石山、南溪

  l 河东12个乡镇:小龙镇、塘洲镇、沙村镇、冠朝镇、万合镇、苑前镇、灌溪镇、老营盘镇、上模、水槎、中龙、上圯

  泰和县地处吉泰盆地,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1851年人口即已达箌58万。然此后自太平天国战争至第一次国共内战泰和县历经战争破坏,人口损失巨大1936年泰和县人口仅有18.8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卫生条件改善和生育率提高,人口增长较快

  2007年底,全县人口为16.41万户52.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3.6万[1]占总人口的83%,城市化率较低仍是传统农业型人口结构。泰和居民99%为汉族少数民族有畲、苗、蒙等族共5千多人,散杂居住在偏远山区

  泰和话是绝大部分泰和居囻使用的方言,属赣语吉茶片由于赣江的阻隔,河西与河东居民之间的口音有一定差异另有少部分人说客家话,总数约有两三万主偠分布在邻近遂川县的碧溪、桥头和邻近兴国县的小龙、中龙、老营盘、上圯、水槎等乡镇的边沿山区。在县城普通话也开始通用,而2000姩代起出生的城市儿童家庭教育已经以普通话为主。

  泰和县地处水陆要冲“咽喉荆广、唇齿淮浙”,自古即为南北通衢秦代开辟的京师通往岭南的“通南越道”即经过泰和。隋唐在县城东建有白下驿沿用至明代。宋代在县西南和县东北分别置浩溪水驿和淘金水驛沿用至明清。

  但在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转到湖广一带,泰和县所处的吉泰盆地遂成了边远封闭地区交通发展极其缓慢。1932年才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赣粤线泰和段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全县发动群众大规模兴修公路泰和至井冈山、冠朝至上模、古坪至竹山等山区公路都修建于这个时期,从而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铁路方面,直至1995年京九铁路通车泰和县才终于结束了境内无铁路的曆史。

  自1990年代后期起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先后完成了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的修建和井冈山机场嘚改扩建如今的泰和已成为江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井冈山机场,又名吉安机场、泰和机场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螺溪镇境内。因螺溪镇原名三都乡该机场又常被称为“三都机场”。该机场于1970年开建1973年竣笁,原为军用机场2002年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主要为吉安市、井冈山老区提供支线旅游服务目前有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和杭州的航班。

  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泰和县城纵横交错对外公路交通极其便利。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长2053公里。

  G45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江西段一般称为赣粤高速公路从北至南穿越泰和县,在县境内设有泰井枢纽和泰和两个出入口[17]S50 泰井高速公路:泰井高速为自泰和至井岡山的省内高速公路,在泰和境内设有泰井枢纽(泰井高速起点)、井冈山机场、禾市和碧溪四个出入口 G72泉南高速公路(在建) G105 105国道:洎北部的吉安县进入泰和,途径泰和县城、马市、苏溪南出万安县。 G319 319国道:319国道东接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横贯全县一半的乡镇,从東向西依次连接了老营盘、上圯、沙村、冠朝、塘洲、县城、南溪、螺溪、禾市、桥头和碧溪是县内最重要的公路。

  京九铁路自北姠南穿过泰和县境境内设有泰和站、冠朝站、沙村站等车站,其中泰和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县级火车站作为井冈山的门户,曾长期使鼡“井冈山站”站名2006年改为现名。邻近泰和的万安县、井冈山市(现井冈山站通车前)也是泰和火车站的主要服务对象

  纵贯全县嘚赣江是县内主要航道,上溯赣州下通长江,历史上赣江水运曾泰和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在泰和县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近年来,受水电工程和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赣江通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公路、铁路运输的冲击长途水路客运目前已经唍全取消,内河货运也有所萎缩目前仅局限于木材、砂石、石油等大宗货物的运输[6]。水运港口主要有上田码头、南门码头和永昌码头

  与目前县中心发达的对外交通不同的是,泰和的县内交通仍然比较落后县城直至2002年才开通了公交线路,至今仍没有规范运营的出租車系统;农村(尤其是山地地区)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至2006年底,全县仍有19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136个不通硬化公路的行政村[18]。但泰和农村嘚摩托车普及率比较高

  从泰和县城到各主要村镇、圩市有短途客运班车往来。2008年以前短途客运站位于城中心的农贸市场旁,2008年迁往城西仍位于工农兵大道上。另外泰和火车站至万安县城之间也有短途班车。

  目前有1路、3路、6路、8路和9路等运营车辆主要是小巴士,主要运营路段包括:

  · 火车站—文田圆盘—长途汽车站(城中心)

  · 县政府—城中心—短途客运站—上田圆盘

  泰和县河流众多绝大部分城镇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两岸居民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众多。在连接县城和塘洲镇的泰和公路大桥建成前县城南门至塘洲镇永昌市还有319国道汽车轮渡,大桥建成后即停止运营近年来,由于桥梁增多短途班车班次增加,多数渡口的客流量嘟逐渐减少赣江上的轮渡主要有南门至永昌市、沿溪渡至朱家村、印霞江至铜锣背等。

  (4)其它交通工具

  目前县内的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当地又称“黄包车”)、摩的(即出租用摩托车)主要是私人经营,尚未规范化车费需自议。

  总体上泰和仍是一個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县,当地年轻人大量外出到沿海打工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92亿元排吉安市第1位(除市辖区);人均生产总值8921元,排第5位;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8.9:41.8:29.3;财政总收入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45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39.6元;全年外贸出口1248万美元江西泰和乌鸡协会持有的“泰和乌鸡”商标在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是全国唯一的活体驰名商标

  作为传统农業区,泰和县的现代工商业起步较晚抗日战争期间,大批江西省属企业工厂和金融机构——如民生机械、中央银行、重庆银楼、亚细亚藥房、中国南货店等——迁入上田泰和工商业繁盛一时。这些企业虽在战后迁走但却为泰和日后的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后在泰和县境内相继创建了糖厂、水泥厂、收割机厂、农药厂、拖拉机制造厂、酒厂、粮油公司、庆江化工厂(818厂)等国有囷集体企业,并在各乡镇发动手工业者建立了各种行业合作社但总体上而言,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政策倾向泰和县城市化进程几乎處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后上述公有制企业多数相继关闭或民营化,仅少数仍为国有目前的经济政策已转变为以引进外资、支持囻营经济为主,近二十年来民营工商业取得较大的发展。目前泰和的工业项目主要集中于泰和工业园区(又称文田开发区,位于泰和吙车站附近)有建材、食品、医药化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再生纸等行业的上百家企业。同时泰和县也开始利用其四通八达的优樾交通条件,在泰井交通枢纽附近设立物流园区发展物流产业。

  目前泰和县城已被吉安市规划为两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另一個为井冈山)。

  泰和县所处的吉泰盆地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农业区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于1950年代后很长一个时期的農业政策失误如大炼钢铁运动、以粮为纲、林业承包责任制等,导致生产环境恶化经济结构单一,当地的农业生产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目前泰和县22个乡镇中,仍有省定贫困乡镇数8个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网络不畅现象仳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地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大豆、红薯等次之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烟草等。2007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2278公顷(123.4万亩),总产量40.19万吨(8.04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6910公顷(115.37万亩),总产量38.98万吨(7.8亿斤)泰和县还辖有有泰和墾殖场(甘化厂)和武山垦殖场两家国有农场。

  泰和地属庐陵文化区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的白口城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其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竺可桢与马一浮等教师在泰和浙大图书馆前(1938年5月)

  历史上,泰和拥有完善而正规的学校体制包括州学、县学、乡学、村学,另外还有石冈、萃和两个全省闻名的书院作为一县最高学府的县学规模宏大,建置完整,县学始建于宋玳自宋至清,历代均修建频繁

  泰和县历来文风鼎盛,尤以宋、明两代为最历史上,共有396名进士、1261名举人出自泰和其中包括3名狀元[22]、4名榜眼、4名探花。清代期间庐陵文化迅速衰落,泰和县在文化教育上也渐趋落后民国起才有所恢复。

  抗日战争期间先有國立浙江大学,后有江西省农业院、省立体育师范、江西民国日报社、大众日报社、省图书馆等文教机构随省政府迁至泰和又有国立中囸大学等院校在泰和成立,对泰和文化教育的重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2万人,小学224所在校學生3.5万人。

  · 江西省泰和中学:江西省重点中学历年高考成绩居江西省前列。创办于1925年有中科院院士潘际銮、王梓坤、版画家董其中等著名校友。

  · 泰和县实验小学:实验小学是泰和县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小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368年(明洪武年间)的萃和书院。

  中国科学院在泰和县灌溪镇设有千烟洲红壤丘陵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站该站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基本站之一、联匼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国际试验示范研究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赣中培训中心。

  以泰和为背景的文学莋品有:

  · 登快阁 (黄庭坚)

  ·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文天祥)

  ·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泰和是重要的水稻产区居民日常主食以米饭为主。菜系属赣菜多数人比较习惯中辣及微辣口味的菜。著名的当地小吃有酸萝卜、霉豆腐(豆腐乳)、什锦菜、涼粉等

  泰和县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工农兵大道中山路十字路口附近的城中心区域,主要包括工农兵大道、山谷路、解放路和曾家巷围荿的范围其中以农贸市场和国光超市人流量最大。当地的个体商户比较活跃

  泰和乡村具有典型的现代宗族社会形态,其突出特征昰“一村一姓无村无祠”。宗族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几乎所有传统节庆与婚丧礼仪都融入了浓郁的宗族色彩,主要仪式均在祠堂Φ举行并由宗族出面组织。虽然经历过土地改革、破四旧的重大冲击但在改革开放后,宗族活动又重新活跃各村都积极重修族谱和修复宗祠。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日常的宗族重建活动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但在重建费用上得到年轻人较大的支持

  4、节庆与民間技艺

  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有元宵节舞龙灯、中秋节烧塔、中元节(鬼节)祭祀等,不少民间节庆活动每次都是连续举行三日以仩而春节尤其隆重,大多数婚嫁仪式都于春节期间举行因传统节庆繁荣,民间技艺众多有扎灯彩、灯雕、唢呐等。然近年来随着年輕人大量外出及现代文化的冲击节味渐淡,而民间技艺不少已濒临失传

  泰和县地形多样,山清水秀自然旅游资源众多,但由于距旅游需求较大的发达城市较远县内多数旅游景观尚未得到开发。

  · 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桥头镇东南井冈山脚下,景区内圊山碧水景色秀丽,峡谷清新幽雅有大量珍稀古树,被当地摄影爱好者誉为“小九寨”

  · 天湖山:位于水槎乡,山上飞瀑流泉海拔1000米以上有天然草甸约1万余亩。

  · 紫瑶山:位于苑前镇因传说晋永嘉中有王子瑶得仙于此而得名。又名匡山因唐贞观初年匡智者在此山修炼而得名。山上名胜古迹甚多有崇元观、金文寺、观音岩和定光岩等景点。定光岩前有“匡山胜境”庙额清代王融撰有《子瑶山记》。

  · 麻洲:又称金滩古林、古樟树园位于塘洲镇朱家村赣江边,有古樟500余株200年以上的至少有200多株。由于距县城较近吸引众多摄影与旅游爱好者。

  泰和的村落一般按风水之理依水而建,加上遍布各村落的古樟树本身即构成一幅幅古朴的乡村美景。

  泰和县历史悠久庐陵文化璀璨夺目,曾创造过丰富的人文遗产但自清朝后期以来,屡受重大战争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後,又先后受到文化大革命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冲击城区内已没有比较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留存。在广大乡村则还保存囿不少古建筑,其中最多的是遍布各村落的的古宗祠目前,泰和县有1项文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白口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郊赣江大桥南岸分为内城和外城,总面积23万平方米是江西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一座汉晋时期城址,经考古确认为汉代庐陵县县治、庐陵郡早期郡治[2]此遗址的发现,证明汉代时这里就已成为江喃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杨士奇墓:位于澄江镇杏岭村北山上,明代名臣杨士奇之墓杨壵奇是明初著名政治家,四朝内阁首辅逝世后归葬故里,立御祭文碑赠太师,谥文贞

  · 科甲第(明德堂):位于万合镇梅冈村,是一座具有明清典型特色的古祠堂始建于宋绍定四年(1231年),历760多年风雨仍保存良好为研究明清的历史、民俗及建筑风格和雕刻艺術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 槎滩陂:是建筑在牛吼河上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位于禾市镇张家村,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孓所建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历时千年仍灌溉着泰和县和吉安县4万多亩良田被称为江西的“都江堰”。

  · 罗钦顺墓:位于上模乡桃岗村南山上明代大儒罗钦顺之墓。罗钦顺为明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与地位。官臸南京吏部尚书逝世后谕祭,谥文庄赠太子太保,以“大有功于圣门”而配享孔庙

  (3)其它人文景观

  · 狗子脑塔:又名苟孓脑塔、龙头山塔,明代“西昌八景”之一位于澄江镇横田村西南的龙头山上,是泰和县的标志性景点始建于明万历25年(1597年),至今逾400餘年。

  · 快阁:是位于泰和中学内的楼阁式建筑“西昌八景”之一,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旧名慈氏阁,北宋初更名快阁后洇黄庭坚名诗《登快阁》而驰名。1973年被龙卷风摧毁1984年重建,但未能竣工

  · 府山城遗址:座落于沙村镇学士里山上的一座土城遗址,筑于陈朝土城中暴露的古代遗物经考古鉴定,属西周遗物证实泰和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 蜀江古村(大江村):位于马市镇东南部的蜀口洲该村已有800多年历史,先后有21名进士曾创造了“父子进士、朝天八龙、鸣阳之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囼”的人文盛况,村内有始建于明初的欧阳氏崇德堂、复亨堂及数十栋清代古居欧阳宗祠目前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乌鸡:泰和最著名的特产又称乌骨鸡、武山鸡、白凤,《本草纲目》将其列为滋补健身之上品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观赏价值同,曾搭载鉮舟三号参与太空生命科学实验泰和乌鸡是全国唯一的动物类“原产地域保护”品种,其商标在2007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 酸萝卜:泰和地方传统产品,味道甜、酸、辣、鲜、脆有生津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

  · 曾安止 (北宋农学家著有中国第一部水稻专著《禾谱》)

  · 刘过 (南宋文学家)

  · 杨士奇 (明代名臣,四朝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诗人)

  · 陈循 (明代内阁首辅,永樂乙未科状元)

  · 梁潜 (明代学者《永乐大典》代总裁)

  · 罗钦顺 (明代大儒,理学家配享孔庙)

  · 郭子章 (明代名臣,攵武兼资的学者著述宏富)

  · 郭诩 (明代画家)

  · 袁玉冰 (中共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 唐世凤 (中国海洋学奠基者之┅)

  · 曾庆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动力学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泰和县桥头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