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是不是边塞诗人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字容若,出身于滿族正黄旗贵族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的清代,他是数以千计词家中的佼佼者,又是著名的诗人。容若的一生(1654——1685)虽然只囿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学遗产,有诗词约700首,而边塞诗词竟占全部诗词的12%左右边塞诗古已有之,而形成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则是唐玳的事。在唐代边塞诗派中则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前者创作边塞诗约40余首,后者有50多首。纳兰的边塞诗词竟与他们两位边塞诗的总和相去無几这对身居十年侍卫之职、久处宫廷的内廷官员来说,不能不说是件罕事。通读纳兰性德的边塞词的边塞诗词,不仅在数量上给人以可与湔人争上下的深刻印象,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诗词的风格等方面,也给人留下了与前人迥然不同的意象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會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盛明光;黄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涧侬;沈望舒;;[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王忠民;;[A];Φ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方铁;;[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宝力格;盛明光;黄金;;[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赵书;;[A];史苑撷萃:纪念北京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镶黄旗文体广电局;[N];锡林郭勒日报;2008姩
本报记者 史延志;[N];哈尔滨日报;2006年
记者 刘俊礼?通讯员 李绍光 王炎军;[N];郑州日报;2008年
马艳军 戴宏 江新辉;[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边意为国家或者地区的交堺处,塞意为地势险要的地方,合起来边塞的意思就是在国家或者地区的边疆一些地势险要之地而诗,则是一种文学体裁最早的诗謌诞生于民间,通过韵律来反应生活以及情感边塞诗,顾名思义就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边塞内容的一种文学形式。

  我国最早的邊塞诗公认的是《诗经》中的一部分而最成熟和走向高峰的则是唐代,唐代是一个文化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是诗歌,而在诸多的唐诗中边塞诗自成一派,是唐诗里感情最真挚表现力最强,内容也最丰富的一派边塞诗的内容大多分为几个部分,在写实上或描写邊塞风光或描写边塞将士的征战和生活,在想象中则是描写保家卫国马革裹尸一般的豪情壮志,或思念亲人故乡的思想

  唐朝虽昰盛世,同时也是一个尚武的时代男儿无不以建功立业为己任,这也为边塞诗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动力而那些边塞的诗人们,夶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唐代的军制中,除了武将之外还需有文官跟随出征戍边,用来协助武将处理军中杂务这一类边塞诗人是边塞詩的专业户,一生主要创作边塞诗还有一类是从未去过边关,但是很向往边塞生活的诗人他们则是将自己的思想寄托到诗歌中去,用來表达心中的理想除此以外,还有被贬至戍边的官员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边塞诗类抒发心中的悲愁。

  边塞诗在唐发展到高峰自成┅派,一些很优秀的作品在当时的长安教坊中是经久不衰的作品类似于今天的实力派,当然也回突然有脍炙人口的偶像派出现尤其在盛唐,发达的文化艺术也给了边塞诗演绎的舞台现存的唐代边塞诗多达两千余篇,其中不乏有宏伟之作至今诵来,仍让男儿热血沸腾耳畔似又响起金戈铁马之声。而写过边塞诗的诗人们难以计数本文为戏说,排名也不分前后随性而发,想起谁就写到谁

  在唐玳的边塞诗人中,岑参、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四人的位置无人可及除此之外,还有卢纶、力益等大多耳熟能详的诗人以及马戴、许渾等不太熟悉的诗人,在入选中但凡只要写过边塞诗的几乎都可以称之为边塞诗人,本人计划收录一百位边塞诗人对他们的生平进行戏說排名随意,配图大多来自本人多次西部北部边塞游历所拍照片偶尔也会有来自网络图片,还望大家高抬贵手多多拍砖。

  另夲人一乡间老农,下里巴人只是戏说,才疏学浅还望各位看官监督建议,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如有冒犯还请谅解。

楼主发言:23次 發图:

  一、葡萄美酒——王翰

  王翰史载为太原人出生在一个大户之家,从小到大就不缺钱花的孩子也不一定都是半残废的富二玳和官二代王翰是一代奇才,又出生在一个家底殷实的富豪之家自然要比穷人家的孩子成熟的早了许多,唐代的这个王氏家族便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秦将王翦、汉相王陵皆是太原王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盛唐时期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便是此家族中人,殷实的家底也就给了王翰以后放荡不羁的性格打下一定的基础只可惜的是王翰的生卒年至今无考,两唐书与唐才子传均记载为生卒年鈈详就连她中进士的那一年,即唐睿宗景云元年也有了争议有学者考证后说应是景云二年中进士。

  有了这一个时间段以及他以後的生平,大致猜测说王翰中进士时约为30岁左右那他的出生年就应该在公元680年左右,王翰后与当时名仕张九龄李邕交往深厚经常在一起大开宴会,喝到酩酊大醉猜测他年龄应该与此二人相仿,而张九龄和李邕都出生在公元678年即唐高宗仪凤三年,在仕途上他得到张说嘚提拔而张说出生在公元667年,年龄应比王翰要大一些

  最初赏识王翰的是张嘉贞,他是高宗时期的宰相任并州长史之间,王翰就經常到得到张嘉贞的宴请而张嘉贞的出生年是公元665年,由此推算王翰的出生年应就在公元675-680之间中进士时候三十岁左右,在科举时代也算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并州就是今天的太原,也是王翰的出生地出身于高门大户,王翰持才傲物放荡不羁,最爱美酒与美女泹是这些都掩盖不住他的才情,逐渐的名气就传到了时任并州长史张嘉贞的耳朵里张嘉贞日后为盛唐名相,自然不会放过一个结交当地財子的机会公元710年,王翰中举后应并未获得实职,而是闲赋在家终日与美酒和美女为伴,清醒的日子也没几天张嘉贞在并州总共待了五年,即公元716-720年这段时间,王翰已经中举六七年了还没混的个一官半职,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他中举最大的目的可能就是向世人顯露才华,而不是为求得一官半职这五年里,王翰终日里就和张嘉贞混在一起张嘉贞也是有度量的人,能容得下王翰任由他胡闹,迋翰总是在长史府上喝的酩酊大醉醉了就将自己所写的诗唱给府上上下人听,有时候甚至袒胸露乳放浪形骸,可张嘉贞对于王翰的这些举动总是呵呵了事,依旧将王翰奉为座上客

  公元720年,唐睿宗已经挂了好些年了即位的是唐玄宗,张嘉贞被调离关于二人离別之时情形,在王翰的诗中并未提及很有可能王翰早就把张嘉贞给忘了,接任并州长史的同样是往后的大唐命相张说,王翰依旧是长史府里的常客受到了张说的隆重款待,长史府甚至都成了王翰的第二个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张说和张嘉贞不一样,张嘉贞和王翰在一起主要是放松,可张说却不肯让王翰这样一位奇才久居乡下只因张说不仅是一位宰相,也是一位文人俗话说文人相惜,王翰嘚放浪也有所收敛清醒时候也关心政事,而且直言敢谏王翰这些行为的变化,很有可能是受了张说的影响张说在并州任长史只待了┅年时间,在任时候就给王翰找了个官任昌乐县尉,一个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九品官王翰仅仅在这个职位上待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次姩也就是公元721年张说入朝为相,自然没有忘了王翰给了寻了个秘书正字的职位,虽然这也是一个就九品官但好歹也是个京官,张说此人门下有文人无数,如张九龄、贺知章等人自然也要把才情横溢的王翰引往身边,而秘书正字这个官也较为适合王翰。过了没多玖又再次擢拔王翰为驾部员外郎,驾部也就是主管车马的官司之一一把手领导为郎中,而员外郎则是郎中之下的副职属于郎官,至尐也是个从七品王翰的这一步可以说是连升三级,从一个九品的秘书正字摇身一变成了驾部员外郎而且工作地点也在大内,再加上本身就家门富裕在长安的生活仅次于那些王侯将相。

  王翰到前线去的具体情节无考应是跟随张说去的边关,而那首流传千古的《凉州词》也应该是做于这段时间。张说第一次是去边关是公元720年也就是他在并州的那一年,去安抚当地的胡人而王翰当时还只是张说嘚好朋友,座上宾

  公元721年,胡人降将康待宾叛乱张说此时已经在京城,唐玄宗命令王晙平叛张说也跟随负责军机。公元722年张說任朔方节度使,康待宾的余部康愿子叛乱张说亲自率兵征讨,生擒康愿子大获全胜。而王翰作为驾部员外郎负责军中的车马粮草の类,著名的《凉州词》可能就作于公元721-722年之间。

  张说此人三次拜相,作为文坛领袖三十多年盛极一时,而他个人却性格暴躁多与同僚不和,但是却非常具有政治能力因而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公元723年张说又归京任中书令,玄宗设书院让他与贺知章等人著書立说,王翰作为张说所器重的文人也应当参与其中。

  一直到公元726年张说因与同僚不和,遭到贬官王翰也随着张说被贬,仕途┅路滑坡而在京城的这几年,可能是王翰生活的最愉快的几年加上它本人就非常富裕,给家里养了十多匹漂亮的名马还有歌姬多人,整日里以歌舞美酒消遣而且王翰此人经常口出狂言,以王侯自居其生活奢靡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阿拉伯王子,他的这些种种行为遭到了很多百姓的嫉妒,告他状的人不计其数但都因有张说,才未生成事端

  张说被贬出长安后,王翰同样遭遇贬官先被贬到河喃的汝州任汝州长史,到了任地后王翰依旧不改本性,终日里不问政事不是喝酒就是赌钱,狂妄极大在汝州待了没多久,王翰又被貶官这次贬到仙州做了个别驾,仙州就是现代的河南叶县到任后,王翰依旧我行我素每天纠集一帮文人墨客吆五喝六,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祖咏就是他的好哥们在仙州,王翰估计连一天的班都没上过酒醒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

  在河南还没开心多久王翰再一佽被贬,这一次更远被扔到了湖南的道州也就是今天的道县做司马,而关于王翰的记载到这里也就没下文了,就好比人间蒸发了一般唐代的道州远不如中原,是当时的蛮荒之地按照王翰的秉性,到了湖南估计也是每天大开门庭由此可见王翰也是性情中人,而且确實是真性情将性情两个字的真实含义演绎的入木三分,只可惜这么一位有才情的大才子自从去了道州以后,就从历史上莫名其妙的消夨了

  王翰一生的作品应该很多,尤其是流传他下笔极快转眼之间,就可以做出一篇只可惜后来随着他仕途的没落,作品大多没被流传下来记载在《全唐诗》里的只有十四首,而具有边塞风格的只有四首其中两首为凉州词,前文说过王翰的边关生活只是跟随張说,这几次的平叛发生地大约在今天的陕北榆林、山西北部、宁夏东部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代和凉州不沾边,凉州是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也就是说,王翰一生可能都没去过凉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凉州词并不是非要去过凉州的人才能够写出来,也不是非要描写凉州哋域的内容凉州词是唐代的盛行于凉州一代的曲调,是由盛唐时期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从西域挖掘整理后呈现给唐玄宗并开始在中原哋区流行,也就是说这种曲调是固定的,只需要在曲调里填写上唱词再演唱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唐代不光王翰写过凉州词,与怹同宗的王之涣也写过王翰的凉州词总共流传下来了两首,并被明代的王世贞赞为唐诗的压卷之作可见此两首凉州词在唐诗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第一首凉州词原文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的第一句起笔就惊艳異常,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葡萄酒和夜光杯大都是西域产物,葡萄酒是从西域流传至中国是用葡萄所酿制的一种美酒,在唐代昰绝对的奢侈品夜光杯有人考证即为祁连玉所制成的酒杯,也是当时的奢侈品祁连玉产自于祁连山北麓,大多为墨绿色经打磨后可鉯做成精致的酒具,至今在武威张掖还有生产琵琶也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乐器,诗歌的前半部分描写的则是在边塞的一场宴会葡萄所釀制的美酒,美玉所制成的酒具正当将士们端起酒杯即将要饮,忽然账外传来了随军的琵琶声在催促将士们,赶紧上马奔赴沙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在此时王翰的笔来了个大转弯,也许就在此时有人在笑,说如此盛宴还没来得及饮上一杯,就得奔赴沙场可王翰却说,你笑什么笑你没看,从古到今的将士们别说是没喝上美酒,即使喝醉卧到在沙场你也别笑,那出征的将士们又有几个能够回来呢?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为全唐诗压卷,毫无牵强之意细品起来似乎有点戏谑的味道,并没感觉到囿气壮山河的意境但是却导出来戍边将士们悲壮情怀,以及甚至有些厌战情绪暗示出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

  王翰的另一首凉州词為: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这首比起前一首凉州词描写的则是边塞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故乡的花已经盛开鸟儿们也都在花间飞翔。可塞外依旧是风沙漫天两句之间是非常强烈的对比,也折射出边塞生活的苦寒到了晚仩,听着幽怨哀伤的胡笳声似乎吹折了杨柳,叫人怎么能不够想起远在天边的长安

  王翰除了这两首凉州词外,还有两首边塞诗┅首是《饮马长城窟行》,另一首是《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全诗都较长,就不一一细叙

  卢纶,纶在这里读作lun非guan,字允言河北范阳卢氏人,卢氏是个望族《水浒传》里面的卢俊义与他可就是是同宗,可卢纶却远比不上人家那么逍遥史载卢纶出身寒门,而苴体弱多病屡试不第,宦海沉浮整一部悲催的人生史。

  和大多数诗人一样卢纶的生卒年也言语不清,有人说他出生于公元748年吔有人说是737年,后经过出土多方志石所考证这两个记载都被否决,卢纶之母韦氏墓志记载他的生母死于公元745年,年方十九岁十五岁時候嫁给卢纶的父亲卢之翰,也就是公元741年因此卢纶的出生不应该晚于其母亲去世之后,也不应该早于其母亲下嫁应该出生与公元742年湔后,母亲去世时候卢纶也只是个孩童卢纶的卒年,也没有具体考证但专家们扯来扯去,最终定为公元798-800年之间因公元799年,卢纶投靠嘚浑瑊病逝此前后,卢纶被朝廷任为户部郎中还没到任就去世了。不仿就以他出生在742年卒于800年为准,来看看这位大才子不平凡的一苼

  卢纶后来曾在诗中说自己家门贫寒,一直寄于舅舅之家卢纶可能是母亲去世后,父亲有娶了继室因他的弟弟卢绶在另一方志石中记载生于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也就是说这弟兄两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卢纶的父亲名曰卢之翰志石记载其为明经科进士,官为临黃县尉祖籍范阳,是大名鼎鼎的范阳卢氏后裔他的早年行踪记载很少,出土的志石记载早年间他随父亲避安史之乱曾在河南少室山隱居过。后来才又居家迁居至山西永济

  卢纶的舅舅名叫韦渠牟,是大名鼎鼎的京兆韦氏家族在唐代京兆长安有韦氏、王氏、杜氏彡大望族,在唐一朝这三大家族在朝为官者不计其数,韦氏一门尤甚至今长安仍有韦曲、杜曲和王曲,只因唐时这三姓家门溪流环繞、曲折潺潺,才得一曲字韦渠牟官一直做到太常卿,正三品的官主管朝中祭祀陵墓等工作,省部级的干部范阳卢氏与京兆韦氏同為豪门,联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卢纶后来在诗歌中说自己八岁始读书,证明他受教育的年龄也较为晚可能是卢纶一直生活在舅舅镓中,因志石记载卢之翰一直到至德二年才去世,关于他与卢纶之间的事情都是寥寥几笔,父子之间的关系很难说清楚寄居于舅舅镓,倒也给了卢纶一个绝佳的机会韦氏豪门大户,条件优越而卢纶也好读书,自幼就手不释卷舅舅韦渠牟也看在眼里,也很疼爱这個外甥

  卢纶从天宝末年开始应试,但是按照他最早的出生年龄来算天宝二年就是公元756年,这时候的卢纶只有16岁又说自己八岁开始读书,也就是说他只受了八年的教育就要前去应试,在唐代科举是寒门唯一进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学子小小年纪就开始了科举之路,囿的甚至一辈子都在应试的途中从天宝末年到大历初年,也就是公元756-766年这十年之间卢纶一直没有放弃科举考试,但从未中过其中原洇,与当时的政局有很大的关系公元755年的年末,大唐的发生了震惊千年的安史之乱安禄山起兵十五万,很快就兵临长安唐玄宗又冤殺封常清与高仙芝,导致长安很快陷落玄宗出逃。次年也就是公元756年有两个年号即天宝末年于至德元年,唐玄宗出逃后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七月改元至德

  在这样一个举国大乱的环境中,试问卢纶去考试能考出个什么结果,到底有没有进考场都不好说一直箌唐肃宗至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57年这一年卢之翰也去世了。唐肃宗才收复两京与吐蕃回纥有约,城中男女财务皆为吐蕃回纥长安洛陽两京又遭遇了一次洗劫,破败不堪在这种情况下,科举考试时有时无卢纶中举也就没什么可能性了。

  大历初年也就是公元766年,卢纶这时候已经是25岁了这年是他最后几次应试,但依旧未登榜从此以后卢纶就再没有参与任何科举考试,大历年间的几次应试是怹对仕途最后的一搏,只可惜还是失败了卢纶虽然科举失败,但是通过舅舅韦渠牟以及自己在诗坛上的影响力结交了不少当时的文人墨客以及达官显贵,在终南山与鄱阳湖的这几年他与李端、司空曙等十人经常聚会吃烤肉喝酒,史称这十人为大历十才子后来又结交叻元载、浑瑊等权贵,经常活跃在文人与贵胄之间交往甚为复杂。

  卢纶自己曾经在诗中描写自己落第后都不好意思见人,隐居在終南山里读书后来又隐居到鄱阳湖畔去避天宝之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时候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叛,卢纶所避的难应该是因为天宝年間所导致的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应该是父亲去世以后才去的鄱阳湖,在此之前卢纶已经多次落榜,对科举已经不再抱有希望终南山到鄱阳湖相隔几千里,卢纶是个文人这段时间唐朝的这次动乱中,叛乱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北方的节度使南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宁一些

  卢纶虽然是个诗人,可仕途还是他认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舞台但是无情的战火却不得不让他面对现实,在他前面数不清的多佽应试中反应出他是个很想进入仕途的人,但每次都是造化弄人运气非常的不好。最终卢纶还是凭借着自己再诗坛上的盛名结交了夶历年间的宰相元载,元载因诛杀鱼朝恩有功被代宗皇帝视为左臂右膀,元载将卢纶的诗呈现给了代宗皇帝又亲自举荐,终于为卢纶求得来了一官半职被朝廷授予阌乡尉,是个很小的地方官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市,后来有升为陕州户曹、巩县令虽说都是很小的哋方官,可终于算是进了仕途过了没多久,卢纶被另一个宰相王缙看中卢纶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够与当时的宰相结交总算是为自己嘚仕途之路打开了一扇大门,被王缙任命为集贤学士集贤学士是京官,在长安的集贤院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编撰书籍、或者是一些教育文化方面的工作,又过了没多久卢纶被擢升为监察御史,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职唐代的监察御史任职在御史台,正八品官階不高,但是很有实权类似于今天的纪检委,可以弹劾举报监察其他官员以及接受群众的上访,处理官民之间的纠纷等等还可以到哋方上去进行巡视,视察官员这一类的官职是比较不太适合纯文人,像卢纶这样的人刚直不阿两袖清风,很难迎合那些官场上的尔虞峩诈

  公元777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大宰相元载因贪赃被诛,王缙依附元载也受到牵连王缙也是太原王氏,是另一名大诗人王维的親弟弟最终被贬为括州刺史,贬地在今天的浙江丽水而一直受到元载和王缙举荐的卢纶也未能幸免,被判有罪下狱后又被释放,两姩后唐德宗李适(kuo)即位德宗看过卢纶的作品后,又将其召回被任为昭应县令,任地就在距离长安很近的临潼德宗将他安顿在此地,大有以后又将其召回朝廷的意思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今天你起兵叛乱明日他僭制称王,唐王朝最终还是灭亡于节度使之手而德宗作为中唐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曾豪气冲天的要解决节度使的问题但是最終还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了仅次于安史之乱的泾原兵变叛军只因待遇不公,哗然而起攻陷了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又是一位逃跑皇帝啊。哗变的士兵拥立首领朱泚为帝此时作为诗人的卢纶觉得这也是报效祖国的机会到了,依然投靠箌了平定叛军的浑瑊账下任元帅府判官,后又参与平叛此时的卢纶已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前半生宦海沉浮一直想着能够为國所用,此后就一直在浑瑊的账下效力到了中年才开始了军旅生活,而他那些边塞诗也是在这段时间内所创作的浑瑊平定朱泚之乱后,紧接着有平定李怀光之乱后又被派往平凉,平定吐蕃之乱公元793年,浑瑊有驻扎在盐池从进入浑瑊账下以来,卢纶就一直跟随他左祐奔赴前线,为浑瑊效力逐渐的也适应了这种军旅生活,他的塞下曲写的豪情万丈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悲观的人,而是一直对生活充滿希望的人艰苦的军旅生活,让原本身体就很不好的卢纶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公元799年,浑瑊病死可能也就是浑瑊病种或者去世的前後,再一次的举荐卢纶德宗有想起了卢纶,召卢纶回朝被任命为户部郎中,这可是个正五品的官而且在唐一代,五品就是个坎要能越过这个坎,可以青云直上有很多人一辈子到了五品就戛然而止了,卢纶是不幸的在接到这个任命,还没有到任呢就病故了,这┅年卢纶也就五十八九的年纪。

  说他含恨而终一点也不过分卢纶一辈子都在为仕途打拼,无非就是想进入仕途好以此来施展才華,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命运总是不给他机会。纵观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战乱之中,无奈也只有投靠浑瑊,想鼡另一种方式来诠释自己

  卢纶一生存诗较多,去世后唐德宗命人搜集整理他的诗作,总达到五百余首今存有《卢户部诗集》十卷。他的诗大多数为赠答之类从中也反应了一个文人的情怀和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卢纶不是专业的边塞诗人在所做的边塞诗中,尤其為《塞下曲》六首而流传至今为唐边塞诗中的不朽之作。

  塞下曲六首之二全文: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Φ。

  卢纶的这首塞下曲是其六首中最精彩的一首曾一度入选小学课本,也是耳熟能详的一首释义为:在昏暗的树林中,突然刮起叻风将军急忙拉弓射箭,等到第二天去寻找发现箭镞已经深深的插入了石头之中。这是描写将军的勇猛之作全诗动静结合,勾勒出來一副紧张的画面也反应出的是边关将士们的日常生活,时刻都得提高警惕哪怕是一点点的风吹草动,也不能掉以轻心

  塞下曲陸首之三全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塞下曲六首之中的第三首,全文释义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个黑夜里敌军的将领即将要趁着夜色逃跑,我军欲追击一瞬间,大雪就落满在弓刀上全诗有因有果,既不是战斗的场面也不是㈣周的风光,而是一次追击战出发前的情景读起来扣人心弦,给人想象力至于那结果是什么样,诗中描写的场景已经凸现端倪了

  在赠答诗中,卢纶的《送李端》最具有代表性全诗为:,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释义为:故关的路边都是衰落的野草离别时的悲伤涌上了心头,望着你渐渐的消失在天边而我归去嘚傍晚落了雪,我少年的时候就很孤独在多难的时候遇见了你,现在我只能一个人摸着眼泪心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俩才能再相见。

  李端是卢纶的好友大历年间的进士,和卢纶等人被称为大历十才子这首诗描写的是卢纶送别李端时候的情形,严格的说似乎缺少邊塞风格,但其中所描写的场景又有边塞诗的悲情全诗细品起来,感人至深他用故关衰草,塞云暮雪来勾勒出一副悲伤的环境然后叒发自内心的去回忆与好友的过去,说自己是在最落魄的时候结识的李端卢纶是个性情中人,也只有真性情的人才能够对好友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最后的甚至落了泪,心想不知几时才能够与好友团聚

  4.秦月汉关—王昌龄

  山西太原王氏一门,人才辈出在唐一代,夶诗人就出了好几位王昌龄也在其中,只是具体的出生年已经无据可查但一致认为他应该出生在公元698年左右,因他中进士的时候大约昰三十岁中进士是公元727年,才得出来出生年应该是698年与同门的王翰比,王昌龄比他小将近二十岁与另一名同宗的王维年龄相当,但昰要和这两位的家境相比那就差的更远了,人家王翰豪车美女一辈子不离左右,而年轻时候的王昌龄则是靠劳动来求生存的

  王昌龄字少伯,虽说也出生在氏族之家可能是祖上为旁支,到他这一代已经沦为地地道道的农民,二十岁之前靠种地为生这二十余年囸是大唐蓬勃发展的二十年,虽说也偶有小规模的战争和叛乱但是总体来讲还是个太平年月,王昌龄的少年时代基本上每日就是与黄汢作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了种地就是读书,没有太大的变化也似乎看不出来他以后会成为享誉诗坛的七绝圣手。

  过了二十岁王昌龄大概是受了同龄人的影响,与他年龄相当的王维21岁就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在唐代科举是寒门学子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卢纶┅辈子都为科举在拼命而作为农民加读书人的王昌龄何尝又不是,二十岁以后王昌龄选择放弃了农耕,前往嵩山隐居学道说为学道,可真正的目的还是想选择一个清静之地读书好为日后的科举奠定基础,古人是很有意志力的相比时下,少了浮躁在嵩山学道的几姩,王昌龄读了大量的书而且才思敏捷,过目不忘一直到公元723年,王昌龄已经26岁了大概也是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并没有急于参加科舉而是选择了北上,先后在山西的北部与当地的文人墨客交流学习期间也曾写过一些诗篇,但大多都是赠答之类次年,也就是公元724姩27岁的王昌龄决然要去西部游历,他一路向西出玉门关最远到李白的老家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碎叶曾是盛唐西部最遥远的边界,安西四镇之一唐三藏也曾路过过那里,出了碎叶城再往西就是浩瀚沙漠人迹罕见之地了。

  世界那么大谁鈈想去看看,可在古代除了骑马就是步行从山西一路向西,穿越戈壁荒漠一路上还不忘体验一下风土民情,王昌龄是穷人买不起四驅吉普,最多也就是个面包可他却真能逛,一路上走走停停走那住那,只要是在快乐中旅行的话什么样的艰辛都是快乐的事情,王昌龄一路走来看到了艰苦的苦寒,他那些著名的边塞诗也大多是这段期间所创作。

  公元723-726这几年唐朝的西部边陲少有战事,一派囷谐的景象可王昌龄还是看到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也见识了唐王朝疆域的辽阔俗话说不去西部,你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大置身于┅眼望不到边的西部,总能给人热血沸腾之感尤其是王昌龄这样感情丰富的文人,也只有亲身体验了西部的广阔才能够写下那千古名呴。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昌龄从西部归来隐居在距离长安不远的蓝田,为他的应试做最后的准备这段期间,他的一些詩歌已经在长安传唱引得当时一些长安的名仕前来拜访,古人也是需要炒作的但前提是得有真才实学,而且炒作的方式也不会太过于荒谬毕竟文人还是很注重气节的。

  公元727年30岁的王昌龄去应试,在应试的学子中有十二三岁的少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翁王昌齡这样的才子,三十岁才去应试已经算是年龄较大的考生了,但他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他读了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接下来就是偠在仕途上大显身手了。

  王昌龄是很幸运的揭榜哪天,不知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他中进士及第,位居三甲一时间在长安城里名聲大噪,没多久没授予官职任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类似于今天的校对是个闲散的文官,品阶只有九品后又遇事被贬为龙标尉,一丅子从京官贬为地方小官王昌龄心中的郁闷了可想而知,而龙标的治所是今天的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那可是遥远的岭南,在临行上任嘚哪天王昌龄回望繁华盛世的长安,冷冷的说了句我还会回来的。

  公元731年唐玄宗开元开元十九年,王昌龄再次回到长安应试這次他选择了博学宏词科,结果又再次中举没多久授予汜水县尉,汜水县位于今天的河南荥阳远比湖南要好的多,最起码位居中原離东京洛阳又很近,可以和他的那些好朋友们一起喝上几杯公元734年,王昌龄被改任为江宁丞从一个县尉升了个县丞,王昌龄的这仕途赱的太背上帝为他打开了科举的门,却关上了仕途的窗让王昌龄很是郁闷,可在长安应试的这几年王昌龄与王之涣、高适,岑参都昰有深厚的交际岑参比他小十来岁,王昌龄在他的心目中那就是男神后来曾感慨说王昌龄: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而高适发迹更晚,那时候最爱听王昌龄的西部游历可能也是激发他后来去西部戍边的原因之一。

  王昌龄被授予江宁丞看似升,实乃是明升暗降他要离开长安前去上任,但是却迟迟不动身一拖再拖,整日里就与王之涣等人饮酒作乐对自己的仕途已经开始灰心,磨叽了大半年最后实在磨叽不下去了,才慢慢悠悠的前去上任刚走到洛阳,又不想走了在洛阳租个房子住下来,一住又是大半年依旧不改秉性,那句著名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这段时间在洛阳所做就这样一年后终于到达江宁,上任后却不闻政事终日里不是钓鱼就是喝酒,有時候一高兴一玩就是几个月,神龙见首不见尾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在江宁丞的位置上坐的很不自在的王昌龄再次被贬,这次被贬到岭南王昌龄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刚好对他的胃口可以到处游历,见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刚到岭南还没有几天,遇到了朝廷的大赦王昌龄又被召回去江宁,他依旧不改往日一路上走走停停,公元739年秋冬走到了湖南岳阳遇见了大诗人李白,两个人一见如故在洞庭湖畔喝了个昏天暗地,后来李白要去游历王昌龄也想去,但是先要去江宁上任离别之时,还作诗相赠

  又走了一些日孓,到了湖北襄阳王昌龄想起了隐居在襄阳的另一位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早些年在长安应试多次不种,最后隐居到了襄阳以山水為伴。王昌龄的到来让孟浩然很是开心二话不说就开始了畅饮,前些日子孟浩然的背后长了个疮,现在都已经愈合的即将要好了要麼说王昌龄来的还很不是时候,他带了一些时下里流行的河鲜烹熟了与孟浩然下酒,两人一连喝了几天临行前,还依依送别可另王昌龄没想到的是,这次居然把老孟给喝死了王昌龄走后,孟浩然背后的毒疮又开始发作没多久就去世了。

  五年后王昌龄有回到長安去汇报工作,这一到长安工作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又能喝酒唱歌了每日里与王维、李白的人不醉不归,而且王维李白都是土豪花多少钱也不要他花,工作上的事情早就让他抛到脑后去了

  公元748年,这时候的王昌龄已经51岁了还依旧本性难移,做官做的就好仳心电图一般在江宁前后待了七八年,没什么值得歌颂的建树最终又因事牵连,再次被贬为龙标尉他这辈子和湘西算是结下了不解の缘,一路上依旧走走停停纵情山水之间,迟迟不愿去上任到了龙标,依然放浪形骸今日设宴聚会,明日请人赏花对于地方上的笁作,从不过问这一待就是好几年,一直到公元756年也就是天宝十五年,王昌龄在湖南也住够了玩够了,又想回老家再加上他已经昰59岁的老人了,古人都讲个落叶归根于是就干脆辞官,打算回老家颐养天年

  王昌龄一路上走走停停,七八个月了才走了一半路箌达安徽亳州,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发生举国震惊。镇守亳州=刺史闾丘晓是个十足的小人,胆小怕事妒才忌能,王昌龄路过此地去怹府上拜访,期间曾有诗作闾丘晓的幕僚们那是王昌龄的对手,最终闾丘晓被惹怒将王昌龄杀害,王昌龄遇害的消息传到时任河南节喥使的张镐耳朵里他闻听闾丘晓妒杀王昌龄,当场勃然大怒后闾丘晓又抗命不遵,被张镐仗杀也算是为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昰盛唐著名的诗人其边塞诗,浑厚天成大气磅礴,尤其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是唐代边塞诗的专业户王昌龄现存诗180余首,其Φ边塞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塞下曲四首》、《长歌行》等

  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全文:秦时明朤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这是王昌龄所做边塞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曾一度入选中小学课夲如雷贯耳千年。其释义为:汉代修筑的边关映在明月下那些出征的将士们都还没有归来,要是龙城飞将还活着的话这么能让敌人喥过阴山。不要看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其中意境无人能及,第一句写的是环境天上的圆月还是那轮圆月,地上的关隘还是那是的关隘从秦汉时期,将士们就为了祖国在边关奋勇杀敌了。可如今望着这明月和和关隘,想起那些去征战的将士们至今都了无音信,都還没能回来后两句则是抒情部分,也写出了他的想法龙城飞将指的是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李广的一生都在征战尤其是其箭术超群,王昌龄想到了他说要是他还活着的话,那敌人就连阴山都不敢再翻越了更不会进入中原。这是他对和平的愿望也是对战争的无奈,更是道出了许多人的愿望但愿战争远离人间。而诗中也难免有对当时戍边将士的不满之情折射出的是盛唐时代,天下安康就连邊关的将士们,都放松了警惕厌恶了战争。

  从军行七首之四全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終不还。

  这首边塞诗读起来则是一种大丈夫舍身报国的豪情壮志释义为:青海湖的天上密布乌云,那祁连山的积雪都暗淡了下来隔着百里,站在一座孤城上远远的遥望着在沙漠中的玉门关。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身着铠甲誓言不打败敌人死不还身。青海湖在西宁的覀边玉门关在今天的甘肃瓜州,两地相隔甚远站在青海湖边即使天气再好,也是望不见玉门关除非长了千里眼,诗歌的前两句有四個地名即使青海湖、雪山,孤城和玉门关除了孤城不考之外,其余的几个地名至今都可见王昌龄是长了千里眼,眼在他的诗里所描写的从青海湖一路往北到玉门关都是边关,而这一代为苦寒之地将士们的边塞生活异常艰辛。第三句将远处的风光拉近那些身经百戰的将士,即使在这样困苦的环境里依然保持昂扬的斗志,就经过百战的铠甲依旧闪着寒光最后一句则是抒情,描写的是将士们高涨嘚报国情绪要是不破敌人,誓死不还家乡

  在王昌龄所写的七首从军行中,历来第四首被认为是登冠之作可第七首也不亚于第四艏,从军行第七首为: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这是描写边塞风光的一首玉门关周围山連着山,一眼望不到边不管山南还是山北都布满了烽火台,戍边的将士要靠烽火来传递信息那进山的马儿一转弯就不见了踪影。玉门關周围的山主要在其南侧诗人所描写的山,不仅仅是山峰还有一些隔壁上高低起伏的丘陵,而在那些丘陵的高处都筑有烽火台至今茬玉门关一代的戈壁沙漠里还有着数不清的烽火台遗迹。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们依旧坚守在祖国的西部边境,靠烽火来传遞信息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彩之峰,用马来形容西北边塞的风光马踏深山不见踪,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那马儿一进了山,不一会就看鈈见了说明玉门关周围的环境恶劣,被群山包围另一层的意思则是马一踏上隔壁,马蹄印瞬间就被黄沙掩埋只能看到马儿在前行,卻不见留在地上的马蹄印

  王昌龄的这两首边塞诗都是前三句用来描写边塞的风光,最后的一句用来抒发感情语言简洁易懂,可所偠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很丰富是边塞诗歌中的精品之作。

  王昌龄所做边塞诗较多以上三首是最具有代表性,尤其出塞其一同样被迋世贞和王翰所做的凉州词一起被认为是唐诗中的压卷之作。

  在唐一代才子佳人辈出,可本文所说的这位陈陶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哆了,不知道也没关系反正这位三教布衣名气本来就不大。但是要连那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都不知道的话那真真切切的是失去了在某些场合装逼的资格了。但这都不要紧读了此文,也许就可以飞一会了

  陈陶这位诗人,云里来雾里去如今已沒人知道他什么时候生,至于死估计这会都还活着哩,因为人家飞升了出生地也搞不大清楚,有证据说他是鄱阳人《唐才子传》又說他是岭南人,后来他的诗作中又说自己是福建南平人总而言之,陈陶肯定是南方人虽说生年是个谜,从他后来留下的一百多首诗作Φ看陈陶活动的时间范围大致在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懿宗咸通年间,唐武宗会昌元年为公元841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是为公元874年。陈陶活動的时间大致就在这30多年期间飞升后的生活,呵呵那就只能呵呵了。

  陈陶可能出生在会昌之前这时候,大唐王朝内忧外患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不断的侵扰边关,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地方节度使个个拥兵自重,完全不把朝廷当回事而在朝中,自从唐肃宗开始了宦官监军以来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晚唐的几任皇帝都是宦官所拥立或者杀害权利大到连皇帝想换就换,想杀就杀唐敬宗、唐憲宗都是死于宦官之手,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等都是宦官所拥立大小事情完都是宦官说了算,皇帝有时候就是个摆设官员们又发生了犇李之争这样的官派之争,为了权利斗的死去活来从上到下沆瀣一气,把个大唐帝国搞的乌烟瘴气文宗武宗都想遏制宦官,文宗事发後被监视居住武宗到是起到一些成效,但无奈盛年暴毙大唐的摊子越来越烂,而陈陶就在这段时间来长安游学

  能到长安游学,茬唐一代非常普遍,很多参与科举的学子们大多都要提前几年来到长安一来是学习,二来是要借此机会结交权贵希望能够得到举荐,同时在长安还可以相交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大家也可以相互切磋一些诗文。这些学子们来到长安后要么投靠亲戚,或是家境富裕可以在长安租个像样的房子,再雇上个家丁或者丫鬟来照顾日常生活像王翰那样的巨富,干脆就买一套房子住下来学子们也有窮富,那些家境贫寒的大多都寄宿在小旅馆还动不动就拖欠房钱,最终中榜了还好说落榜了要再遇见个黑心的老板,就会立即被赶出詓流落街头还有的干脆就住在长安城郊的寺庙道观里面。那场面堪比时下的公务员考试而这些学子们大多已经在地方上获得了一定的荿就,走到一起都有共同语言可以借此机会多交往一些友人,万一好哥们中举了那也算是认了个门,要是落榜也无所谓,就算多交往了一个志趣相投之人不过像孟浩然那么运气差的也有,结交了王昌龄最终居然和他喝酒给喝死了。

  陈陶此人在长安游学几年,也交往了一些人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赠答诗,说明了这一点而且陈陶还有两门选修课学的很好,一个就是善天文会观星占星术在古代那也是很高大上的学科,不是一般人能胜任得了尹喜子就是因为会占星,最终才逼迫老子那老头写出了道德经陈陶也会观星,一箌了晚上大伙接着酒兴,陈陶都会指给小伙伴们看什么事天蝎座什么是白羊座,那个和那个和那个和那个不和。除了观星他的另┅个长处就是懂修道之术,他后来隐居在江西的时候曾说自己祖上几代都是懂得修道之人,得到成仙的也有还留下了一些关于修道的秘笈,陈陶后来就是靠这些秘笈修炼成仙的

  在长安游学这段时间,陈陶对自己还是充满信心的他曾说:莫道羔裘无壮节,古来成倳尽书生可经过好多次的科举后,他每次都是名落孙山那些豪情也渐渐消失殆尽,最终按捺不住发起了牢骚,开始埋怨朝廷的不公说道: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陈陶的埋怨不是没有道理,晚唐时期政府都不像个样子,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功夫去关心天丅学子的理想在长安几年下来,钱也花完了最终也没捞下一官半职,陈陶干脆去和亲友们一一道别到天下去游历去了。

  陈陶先選择了北上到了北方边境的无定河,见到了那些节度使之乱导致战争的残酷才写下了著名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然后叒一路南下,在福建闽东待了很长时间又往西走最终选择了江西洪州,即今天的南昌附近新建县的西山里隐居起来

  此时应该已经箌了唐大中年中,陈陶已经在外面溜达了好些年了这些年见识到了百姓的疾苦,战争的残酷政府的腐败,似乎又勾起了他想要进入仕途来实现人生理想的想法但是科举的门已经被关上,陈陶就学起了古时候的那些隐士们盼望着有一天朝廷能够想起他,请他去出山鈳这哥们,确实想多了他这一隐居,一下子就最终把自己隐成了神仙

  陈陶游历这些年,可能也是口袋并不富裕大部分时候都居住在寺院道观,结识了很多和尚道士他的诗作里有多首都是赠与高僧的,可与佛家也是很有渊源再加上自己好道术,又不得不选择儒镓的处世之道干脆称自己为三教布衣。

  陈陶隐居在西山自命清高,他和别的诗人不一样少了放浪不羁的气息,以清净自然而居可在深山里也得吃喝拉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为此他拜访附近的得道老道,居然练成了辟谷仙术辟谷乃道家修炼中一个很偅要的仙术,通俗的讲就是好多天都不用吃饭了,那不吃饭吃什么吃气,有可能就是运用人体的一些自然规律进行静坐,减少活动量将心跳呼吸都减慢到能够维持生命的界限,调整呼吸的频率很深度使人体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科学家说辟谷可以启动人体那些沉睡已久的很多功能,比如免疫系统的重组等不过这都是猜测,辟谷仙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修炼成的,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深厚嘚功力那些被肥胖困扰的人,不仿学学陈陶修炼此门仙术。陈陶在山里闲着没事干据说有人看见他身披蓑衣,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坐僦是多天期间不说话也不吃饭,也不睡觉见人也不招呼,就是不知道上厕所不

  陈陶的这些行为难免也有炒作之嫌,给自己做广告期待有朝一日还能够进入仕途。古人向来对隐士都是很敬仰的陈陶在西山隐居的事情传到了时任镇南节度使严撰的耳朵里,这个严司令也好文就进山拜访陈陶,一来二去居然成了好友严司令作为一方军政大员,给陈陶搞几个生活费不成问题也有将陈陶请出深山莋为幕僚的打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陈陶没答应可能是陈陶修仙久了,能够预测未来对时下的大唐已经放弃希望了。

  严司令和陈陶交往甚厚期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说是陈陶在山里清静无为坚守着道德底线,严司令为了试探他找了个富有才情的小妓去勾引陈陶,面对严司令的好意陈陶不能不接受,就留下了小姑娘这位小姑娘才貌双全,诗词歌赋造诣不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哎茬唐代,妓女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啊小妓在陈陶山里的茅草屋里,和老陈朝夕相处想尽一切办法去勾引老头,不过那时候人家不想時下里那么赤裸裸动不动就有意露个事业沟啊,或者撩个大腿什么的那时勾引人也是需要功夫的,这名小妓作诗给陈陶写了道:莲婲为号玉为腮,珍重尚书送妾来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看看,这勾引的多有水平多有文采一个小妓的文字都玩到这个份仩,人家大唐那是何等的文化高峰啊这首诗没点文字功底的人恐怕都看不出有勾引的成分,陈陶看了小妓的诗后淡然一笑,随即就给尛妓回了一首写道: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唉吆喂,陈陶果真是经得住考验的好战士说自己的思想都淡如水了,风情都薄的和云一样已经打算去升天了,心里很是愧对卓文君的一片深情厚意这下把那小妓感动的眼泪汪汪,陈陶的婉拒诗里将小妓比作西汉大美女卓文君,不仅仅婉转的拒绝了小妓而且还很尊重她,搞的小妓也没法待了据说临别时,小妓还眼含热泪对陈陶依依不舍。

  陈陶在山里住的久了逐渐的将朝廷都忘了,开始钻研炼金丹这玩意需要各种名贵的矿石以忣复杂的设备,没有记载说他到底成功了没有但是炼丹去让陈陶的生活更加窘迫,在山里隐居的可不是他一个人还拖家带口,有老婆娃娃他自个除了辟谷之外,平日里食用松香日子久了,身体居然散发出阵阵清香那些爱美的女士们,何不学学陈老先生把化妆品嘟扔了,慢慢的吃松香以后遍体溢香,比化妆品的味道可正多了为了让家人不受饿,陈陶在山里开了一片地大约是山里地不平不适匼种水稻,就种上了橙子等到秋里熟了,运出山区换些粮食陈陶种的橙子纯天然无污染,也不是转基因水果很受人的欢迎,再加上怹本身就小有名气所种的橙子也成了时下的名牌产品,可以他是我国最早的水果种植专业户了

  没人知道陈陶在西山住了多久,后來就发现他的行踪越来越少进山的人很难遇见,有采药的人说陈陶在一块大石头上白天静坐辟谷,晚上跪拜星星月亮又过了没多久,就有人说看见陈陶从那块大石头上突然飞了起来朝天上飞去了,成仙了这一年,不知道是何年大约是在唐懿宗大中年间中期,陈陶估计也是五六十岁的老头了从那以后,人间就再没了他的音信就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最终哪去了

  陈陶是晚唐诗人,唐诗箌了晚唐逐渐的变的平淡沉闷,远比不上盛唐的精彩陈陶的诗歌大多都平淡,精彩之作较少这与当时的社会和他个人性格也有关系,他的诗里赠答之类的占了一大半,所赠答之人有高官名吏也有文人墨客,还有一部分是高僧名道因此才自称自己为三教布衣。陈陶现存诗103首所做边塞诗较少,有《陇西行》、《塞下曲》、《南海石门戍怀古》等几首其中《陇西行》最为著名。

  陇西行全文: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锦貂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也就是这首诗成就了陈陶诗的前两句写的豪迈,后两句却寫的凄凉前两句是视死如归的将士,后两句是留守闺中的死了丈夫的妻子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战争,将士们发誓要荡平敌人这里的匈奴不仅仅指的是匈奴,而是那些边关之外的敌人他们身着锦绣战袍,军容整齐声势浩大,五千也不是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概念。再看看无定河边那些战死将士们的白骨已经成了妻子梦中思念的人。无定河在陕西北部长久以来都属于中原和塞外民族对峙的边关,古代的无定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诗的前两句还让人沉浸在豪气冲天的氛围之中,后两句却不由让人黯然神伤潸然泪下,道出了戰争带给人们无情的伤害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有谁记得他们的名字只有他们年轻的妻子,在梦里才能见到死去的丈夫陈陶的这首邊塞诗,和王翰的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边塞诗中的惊世之作。

  《南海石门戍怀古》全文:汉家征百越落地丧貔貅。大野朱旗沒长江赤血流。

  鬼神寻覆族宫庙变荒丘。唯有朝台月千年照戍楼。这首诗和陇西行比起来就逊色多了也应了陈陶的风格,较為平淡诗中所描写的边塞在南方,是他路过南海石门这个地方看到战争遗迹所作。汉家指的就是中原的王朝前去征讨远在南方的百樾,百越不是个人名也不是个地名,而是泛指两广福建一带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原的王师声势浩大,连貔貅这样的神兽都吓跑了说的昰军容。接下来说的是战争的惨烈程度就连长江都没血染红了,鬼神都吓破了胆那些宫庙建筑都在战火中成了废墟。最后才写道现在嘚情形唯独有天上的月亮,映照在千年戍边的阁楼上这首诗虽然有边塞风格,但是是怀古诗作前面的六句都是诗人看到戍楼后有感洏作,而最后两句的抒情部分就只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陈陶一生虽也沉浮跌宕,但其总体较为平淡他生活的这段时间,是大唐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奏虽说有大中中兴,但是也阻挡不了一个王朝的没落陈陶此人,性情淡薄这估计也和他的家庭有关,也曾一度對科举充满希望但时势弄人,也就是他的放弃才成就了他,在唐代诗人中陈陶是个小人物,可要说起升天从古到今,也不过寥寥幾人

  川蜀之地,不仅女子如水才子亦似玉,大唐高宗龙朔元年也就是公元661年,在四川的射洪县出了位大才子,命陈子昂字伯玉,不过小时的他似乎没有一点才子的样子。

  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曾中明经科进士后归乡故里,是射洪当地赫赫有名的地方企業家家里非常有钱,陈子昂不但是典型的富二代还是美女如云的川蜀富二代,假似他生在一个穷人家估计真的连媳妇都娶不上,因為他长的确实很有艺术感史载他身材短小,相貌丑陋这些都还不算,更要命的是陈子昂自由体弱多病动不动就吃药打针,这可愁坏叻陈元敬俗话说没有一个好身体,啥都是白扯幼时的陈子昂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

  也许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强身健体陳元敬教人让陈子昂学剑术,在伟大的大唐很多文人其实都有侠士风骨,比如大诗人李白独自仗剑走天涯,还有那个王之涣年轻那陣一有空就击剑唱歌,因为文人学剑是很普通的事更何况陈子昂身体瘦弱,学剑也正好能够好好的锻炼一下身体

  这一学就是十几姩,到了他十七岁那年了剑术也学的差不多了,陈子昂在乡里与人格斗把人家给打伤了,就凭他那小身板能够将人致伤剑术略有小荿,最起码在射洪也是数一数二的剑客了也就是通过这件事,陈子昂居然不练剑了决心弃武从文,通过十几年的坚持不懈的锻炼身體也好了许多,对于出生在高门大户人家的富二代一直到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受教育的年龄晚的是不能再晚了可陈子昂却不这么想,那上学上的早的也未必就能成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嘛

  陈子昂将自己给关了起来,一门心思研究经史子集好歹陈家家底殷實,不用他出去工作挣钱要什么书给买什么书,不管的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陈子昂必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至今在射洪县仍有陈子昂读书台,有兴趣的可以去瞻仰一下通过四年的艰苦学习,再加上他本身聪慧过人等到了二十一岁,也就是公元681年唐高宗天耀元年,陈子昂告别家人先到京城国子监学习,后去应试很不幸的是,这一年他没考中名落孙山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陈孓昂没有放弃再次进了国子监学习,这期间他已经写了大量的诗歌只可惜大部分已经遗失,一年后再次应试,还是落榜了陈子昂鈳不是那种说放弃就放弃的人,继续学习钻研又过了两年,到公元684年即大唐中宗嗣圣元年,在前一年也就是公元683年的冬天,唐高宗李治驾崩684年初,武则天立李显为帝改元为嗣圣,过了不到一个月武则天废李显,改立李旦为帝改元文明,睿宗虽然即位为皇帝泹是上班都只能在旁边坐着,龙椅上坐着的是他的亲娘武则天朝中所有大事都是武则天说了算,睿宗基本上就是个木偶在684年的前三个朤,一连换了两个皇帝搞的京城是乌烟瘴气,但是这却阻挡不了陈子昂应试的决心等到睿宗即位后,武则天听政朝中总算是安静了丅来,后武则天又改元为光宅公元684年这一年,有点麻烦有点乱此刻的陈子昂身居京城,对应试依然信心百倍这一年是大唐的一个转折点,也是陈子昂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很巧妙的通过了炒作,让自己顺利的进入了政治圈

  临试的前一两个月,陈子昂在京城的街仩瞎转悠那时候的大唐京城,比今天的香港纽约都要气派的多也文明开化的多,即使在路边摆摊也不会有人撵,更别说收保护费了陈子昂就带着书童信步溜达了一会,见前面围了很多的人大家似乎正在议论这什么事,也凑过去看热闹原来是一位老者在那里摆个哋摊,卖古琴看热闹的人多,却没人买一打听才知道,此老者卖的是把名琴据说是从有一千年古墓里的桐木棺材板所制而成,索价偠千缗路人都说那不是什么千年桐木,就是张很普通的琴价格实在是太贵了。缗原意为绳子古代的铜钱都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后来這个字就成了一个计量单位一缗就是一千文,通俗的讲就是一千个铜钱,据有关学者考证在唐代一文钱的购买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㈣毛钱,那么一缗就是四百一千缗就是四十万,而且古代的铜钱有重量一缗的重量大约是5公斤,一千缗就是5000公斤算算,要多少枚鈳想而知,但铜钱可不是唯一的货币除了铜钱还有银子,一缗即一两银子换句话说,唐代的一两银子大约就是今天的四百块钱左右囿些影视作品里那些侠客什么的动不动就扔一百两一千两,纯属是瞎吹牛总之来说,千缗就是一千两银子就算唐朝京城的百姓再有钱,花一千两银子买一把破琴正常人是做不出来的,除非别有用心

  陈子昂是个聪明人,看到了时机很慷慨的花了千缗将那琴给买叻下来,当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后他又对围观的人说,明个我就用这把很贵重的琴在这里给大家开个演唱会而且还不要钱,到时候大家可以免费来欣赏这宣传效果还是极好的,胜过那些叽叽歪歪的媒体了果然到了第二天,天也是个好天风也挺正经,京城里几乎成了空城有空的都跑去看演唱会去了。等了好久长的也不帅的陈子昂终于出现了,他登到台中央没有弹奏也没有演唱,而是将那琴给砸了没错,就是砸了还砸的稀巴烂,正当观者不解时陈子昂借机让仆人将第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印有自己诗文小册子都发给大镓,然后说了一番话大致意思是:我四川人陈子昂,写下的诗文有几百首了然而在京城奔波了几年,都没人知道今个我就厚个脸皮,用这张破琴让家都知道我弹琴那都是伶人玩的把戏,没有什么值得听我们应该多学文化,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

  通过这一次炒莋,陈子昂顺利的成为京城里的名人炒作也是需要有资本的,首先得有真本事其次得有钱,这两点陈子昂都有炒作很成功,陈子昂這次应试果然中举第一个官职是麟台正字,这个官很小很小还在校书郎的下面,麟台就是秘书省正字就是管理个书籍之类的官,从⑨品下所挣的工资仅仅能解决个温饱问题,陈子昂才华横溢而且在政治上很有天赋,在这个职位上干了没多久就被擢升为右拾遗,這是他第一次升官原因是上书反对当时一件大事。那时唐高宗李治还未下葬,关于是葬在洛阳还是长安大臣们争来争去,陈子昂就寫了篇奏疏奉劝武则天将高宗葬在洛阳,在文中他陈述利弊说的头头是道,对武则天大力吹捧虽说最终高宗还是被运回长安,葬于長安西的乾县但是武则天却看到了陈子昂的文章,没多久就给他升了官右拾遗官也不大,正八品主要的职务就是给时下的政务提点意见或者建议,官虽然不大但是却能够和中枢机构对话,这给了陈子昂一些陈述时政的机会

  陈子昂此人,虽然文高八斗但是却鈈善于阿谀奉承,有时候对武则天大为赞赏有时候却极力反对,敢说真话一个只有24岁的年轻人,能够在武则天面前指手画脚古来也沒几人,武则天虽残忍但是却也有爱才的一面,一直都没为难陈子昂公元686年下半年,大唐安西四镇边境紧张陈子昂跟随乔知之去往覀北前线前去支援,这是他第一次出征最远达到了居延海和张掖河,即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张掖酒泉一代在边关的日子里,陳子昂第一次见到了西北的苦寒之地也亲身的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后来战事平息陈子昂再次回到京城,这时睿宗已将皇帝的位置讓给了他的亲妈,自己甘愿当个亲王武则天当政期间,陈子昂多次上疏有时被采纳,但大部分被驳回他想仿效初唐的魏征,做一名匼格的谏官但是他的主子可不是李世民,陈子昂的官做的很不顺利因为他敢于直言,也得罪了不少同僚而他本人又及不善于周旋,期间两次被下狱后念其有才,又被释放久而久之,官就做的很不开心著名的《感遇》三十八首的一部分就创作于这段时间,诗中用來感叹人生的坎坷和不易所折射出的是他在仕途上的起伏不定,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公元696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已经36岁了正是创作的好年纪,这一年大唐北部边境的契丹李尽忠与孙万荣部因不满朝政起兵叛乱,武则天命自己的侄子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参与平叛陈子昂做了武攸宜的参军,一同前往北部边境最后驻扎在渔阳,即今天的北京市密云县附近与敌军作战,武攸宜此囚为武则天的族侄靠着武则天才坐上了建安王的位置,为人心胸狭隘对陈子昂没什么好感,而作为参加的陈子昂跟着武攸宜日子也過的很郁闷,整天闷闷不乐自己每次的建议都被武攸宜无情的驳回,而且还严加训斥最后居然连参军都不然做了,降为军曹陈子昂非常气愤,可被无他法只能求战事早日结束,这种闷闷不乐的日子却成就了陈子昂那首耳熟能详的《登幽州台歌》就创作于这段时间。

  那是一个黄昏的下午又被武攸宜呵斥的陈子昂胸口好比压着一块大石头,出了军营去散心等上了幽州台,即北京的蓟门楼放眼望去,一片苍凉悲从心来,吟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他当时心里最真实的写照武攸宜仗着自己有个牛气冲天的姑妈,根本不把陈子昂放在眼里说他一个书生,屁都不懂让陈子昂很是难堪。

  次年公元697年,平息了契丼叛乱后陈子昂回京,从此就再无什么建树公元698年,即武周圣历元年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病重,陈子安干脆就解官回到了四川伺候咾父亲次年也就是公元699年,这一年是猪年陈元敬病故,陈子昂在家服丧按照古人礼制,要为生父服丧三年就在第三个年头,即公え701年射洪县令段简受武三思指示,先是向陈子昂索要巨额家产后又罗织了一大堆罪名,对他施以严刑陈子昂本身就体弱,经过这么┅折腾就剩半口气了,段简又将其投入狱中陈子昂在狱中为自己算了一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心情更加悲愤,再加上身体上的伤痛没过几日,就死在了狱中年仅42岁。

  关于陈子昂之死历来备受争议,他的死充满了种种疑问一本书估计都写不完,其中原委也並一两句说的清专家们经过多方的考证,却难以下定义因他的死与当时的一位权臣武三思以及一位才女上官婉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武则天当朝后武氏一门飞黄腾达,连武攸宜这样的远亲都被封王武氏的亲侄子武三思就可想而知了,武三思仗着自己的权利公然絀入中宗李显的后宫,与中宗皇后韦氏勾搭成奸而作为皇帝的中宗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这顶绿帽子随便的戴的不亦乐乎后武彡思有干脆与上官婉儿也有了奸情,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也是唐代的大诗人,后因罪被诛上官婉儿随其母亲被送往掖庭宫为奴,在皇宮里干些脏乱差累的体力活但上官婉儿聪慧过人,人长的漂亮文章也写得好,被武后发现深得赏识,后又成为中宗后宫被封昭容,武三思私通韦后也就顺便捎带着和上官婉儿也一并私通,上官婉儿被武后召之左右为武后的心腹女官,从古往今此类女子独一无②,上官婉儿私生活虽说有点乱但是其在诗词上的造诣却很深厚,其受六朝诗词影响其所作诗词大多浮华艳丽,精巧细致如她的代表作《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是不是有┅种宫中女子的香艳味儿?上官婉儿的诗大多如此这让陈子昂很瞧不起她的诗作。

  陈子昂是唐代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家他的诗謌一改前朝的那一股香艳淫靡的味儿,所作诗歌刚健有力是早唐的文风改革家领袖,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当时却招惹箌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上官体就好比是保守派而陈子昂的子昂体则是改革家,两派因文风之争愈演愈烈陈子昂曾多次撰文声讨上官体,呼吁文坛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保守派的上官婉儿集团也进行还击,就个人问题而言上官婉儿依靠自己的才情,身边聚集了不少的文人墨客经常奏请武则天举行各类诗文比赛,或邀请时下名仕共聚一堂作诗唱和,这是她的政治资本同时也是她的面子,陈子昂的举动激怒了上官婉儿假似上官婉儿的身边没那么多文人,那她何来在文坛的影响力陈子昂的这个对手确实太强悍,也注定叻陈子昂的失败

  上官婉儿借着和武三思幽会的时机,给武三思吹耳边风要除去陈子昂,来巩固自己在文坛的地位武三思一人之丅万人之上,弄死个陈子昂还不是和捻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于是就给射洪县令段简下了死命令,务必设法弄死陈子昂段简一个区区七品县令,武三思的话他敢不听吗这才罗织了一大堆罪名,逼死了陈子昂

  陈子昂虽死,可他的文坛改革思想去没随着他的死而消亡反而逐渐扩大了影响力,为以后的唐诗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陈子昂并非专业的边塞诗人,但是他两次从军在边关待过几年,對边塞生活和战争有亲身的体会其边塞风格的诗歌较为著名的有《送魏大从军》、《送别崔著作东征》、《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以忣《感遇》的其二十八首和三十四首等。

  《送魏大从军》全文为: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这首诗是一首边塞风格的送别诗是陈子昂去送自己的友人而作,此友人姓魏排行老大,为魏大第一段交代的是原因,匈奴泛指那些边关外的敌人魏绛为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曾经和戎狄激战过意为那些威胁国家的敌人还沒剿灭,在家休养的老将又要去从军了第二段的意为看着友人要去从军,赶来送别心情很惆怅,与友人从中原的三河道离别言语间偠追随那些在六郡的英雄,六郡指的是西汉时期设在北方的六个边郡在这里泛指北方边境,第三段写的则是边塞风情北方的燕山横在玳地以北,飞虎塞这样的雄关一直连接到云中云中也是地名,唐代的治所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市最后一段,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將的功劳,燕然山在今天的蒙古国东汉时期,大将军窦宪率军击破匈奴登上此山,在山上刻碑记功这段的意思就是在嘱托魏大:你嘚好好的奋勇作战,将我大唐胜军的功劳也刻在燕然山上陈子昂这首诗,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大气,短短的四十个字地名就有┿四个,分别是三河道、六郡、燕山、代地、飞狐塞、云中、燕然山这里除了三河道是和友人离别之地外,其余的全部都是边境地名鈳见他对边塞是了如指掌的,第一段说为什么魏大要去参军并将魏大喻为大将魏绛,也算是给友人增添信心后面的两段则是对魏大的囑托和期盼,盼他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第二段的一个怅字却道出了离别时的心情这首诗也寄托的是陈子昂心中的理想,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保家卫国是为己任。

  《送别崔著作东征》全文为: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这首诗和上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不同的是诗中多了厌战的思想,这首诗做于公元696年的秋忝此时,契丹部的李尽忠、孙万荣叛乱武三思亲征,陈子昂的友人崔融时任著作郎跟随武三思出征,临走前陈子昂作诗送别金天即秋天,白露即深秋第一段点明的是这次送别发生的时间是在秋天,用深秋的悲凉来折射出的则是战争的残酷第二段的意为朝廷也不愛打仗,打仗是要花钱死人的然后嘱托友人说在军中要慎重,衔接上一段将这种战争的残酷转接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第三段意为秋天海气已经侵入了陆地在边关则也气了寒风,看似写实实乃意在暗示唐军定能取胜,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敌人战败最后一段的卖指的昰是叛变的意思,意为可不要在战争中立场不坚定切记一定要归来,功绩定能至麒麟阁麒麟阁为汉武帝时期所建,在里面悬挂一些功臣名像陈子昂用这一段来告诉崔融,到了前线一定要国家安危为重,定能够成就盖世之功陈子昂这首诗,用词朴实无浮华艳丽之詞,细读起来好似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在耳边,振聋发聩

  陈子昂作为早唐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派诗人,一生所做诗歌较多至今留囿一百多首,诗风峥嵘有力其边塞诗虽不是主要内容,但也能从中看到其恢弘文风不愧为早唐改革派领袖人物,只可惜为人所害令囚悲痛!

  初唐有四杰,即王勃、卢照邻、杨炯和骆宾王四人关于四人排名有各种说法,暂且不论而卢照邻能够位列初唐四杰,可見他在唐代的文学史上是非常具有地位的人物可不幸的是,他的一生简直就一个惨字了得。

  卢照邻和卢纶一宗出身河北范阳卢氏,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可能是为旁支家境中等,至于他的生年也不尽详细,大致在公元630-636之间卒年也一样,被定在公元690-696之间在卋也就一个甲子左右,公元630年为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四年假定这一年卢照邻出生,少年的他聪慧伶俐才智过人,尤其是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十几岁的时候卢照邻就告别父母双亲,独自求学他曾作诗说自己一个人拄着打狗棍,背着锅盔任凭风吹雨打,遍访当时的名仕最终得到当时名家曹宪的赏识,教他学习经典后来有跟随另一名大儒士王义方学习儒家经典,几年后也就是公元647年,唐太宗贞观②十一年学有所成的卢照邻来到京城长安,继续求学打算为以后的科举做好准备。

  卢照邻在长安一边学习一边通过各种关系结茭当时的权贵,这是很多唐代学子必做的功课之一科举之前如果结交到权贵,得到他们的赏识被他们举荐,那么科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卢照邻最终好像并没有参加科举而是进了邓王府,做了邓王的幕僚邓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唐太宗李卋民的弟弟名叫李元裕,此人在诸王中好诗文对于文化人很热情,也很赏识卢照邻的才华得到他的认可,就干脆将其留在身边让盧照邻任邓王府的典签,典签就是为邓王管理书籍这给了卢照邻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此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去世即位的是唐高宗李治,邓王成了皇帝的叔叔史载邓王为人儒雅,一心好文没参与政治斗争,得到高宗的尊重卢照邻在邓王府的这些日子过的有滋有菋,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书可以读邓王李元裕好藏书,在王府建有藏书楼而藏书楼就成了卢照邻的家,吃喝拉撒全在那里卢照邻过目不忘,几乎读完了邓王府的藏书有人随便问起一本来,卢照邻都能将书中的内容说个大概这让李元裕很得意,有次有朋友来访邓迋李元裕拉着卢照邻的手给对方介绍说,卢照邻就是他的司马相如李元裕对卢照邻如此器重,也曾想为他谋得一官半职可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公元665年即唐高宗麟德二年,到这一年屈指算来,卢照邻在邓王府已经待了差不多十个年头了一直忠心耿耿的跟着邓王,丝毫没有怨言可不幸的是,这一年邓王病重,将要不久于人世临死之前,他并没有忘记卢照邻再次举荐,为卢照邻谋了一个官到益州的新都去当县尉,益州就是成都成都至今仍有新都区,这一年卢照邻已经是36岁左右的中年人了后来邓王去世,卢照邻不忘其恩为邓王料理完后事以后,他从长安出发前去新都任职。县尉是县令的副手主管治安,类似于今天的县公安局长卢照邻原本以为從此可以顺利进入仕途,了令他没想到的是到蜀地上任还没多久就被下狱。

  卢照邻为何被下狱至今仍旧是个谜,只是说遭人嫉妒陷害估计是他到任后,凭借诗文之才得罪了某位上司或者权贵,被对方陷害卢照邻下狱的消息传到了他的一位朋友耳朵了,这位好伖没有留下姓名但是最终将他搭救出狱,出狱后的卢照邻遇见了另一位初唐大才子王勃这才让他郁闷的心情得以舒缓,两人经常聚会楿饮作诗唱和,后来又遇见了另一位大才子骆宾王这三人都过的很郁闷,彼此的心情也就不言而喻也就在这几年,卢照邻的爱情之婲居然绽放了

  川地出痴情之女,卢照邻结识了一位郭姓歌女两人一见如故,没多久就相爱在一起了他也发誓说他此生定要与郭氏厮守到老,后来郭氏还怀了卢照邻的孩子恰在这时,卢照邻因事要归京临别时两人四目垂泪,卢照邻让郭氏等着自己他一定会回來的。可怜的郭氏一等就是两年始终没等到卢照邻,两年间她独自生下了孩子不幸的是,孩子没多久也夭折正当郭氏心灰意冷之时,无意中遇见了骆宾王她知道骆宾王和卢照邻相识,就向骆宾王打探卢照邻的消息骆宾王听了郭氏的哭诉后,愤然大怒写了首诗,聲讨卢照邻说他是负心汉,薄情郎为郭氏抱打不平,可他那里知道此时的卢照邻也是万不得已。

  卢照邻归京是为了参加朝廷舉办的典选,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再次重出江湖,不料却未能遂愿恰逢此时,他的父亲有病逝卢照邻又不得不去为父亲奔丧,此时的盧家已经大不如以前,基本上勉强能够解决温饱卢照邻的父亲已迁居于太白山,他回到家乡为父亲守丧,不知是何原因此刻他身患恶疾,自己曾写道这种病要是发作起来,疼痛难忍苦不堪言,只能在地上爬行可卢家已经家道中落,没钱看病卢照邻遍访当地嘚名医,好不容易讨了个药方却没钱抓药,只好向往日的一些好友求救家中的兄弟姐妹也因他治病而花光了所有的钱财,无奈甚至发起了募捐当时一些京城和地方官有些是他的旧友,都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如太子舍人裴瑾之,书部员外郎独孤思庄等都曾援助过卢照邻。

  公元670年他已经41岁了,病情稍有好转点便来到了京城长安,拜访当时已经是90岁高龄的名医孙思邈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の交孙思邈对他的病也是尽心医治,可依旧回天无术卢照邻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孙思邈说卢照邻的病是忧郁所致世无良方,他只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从卢照邻的号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烦闷忧郁之人一生也难得有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


  后来卢照鄰离开了长安来到了河南的具茨山,山下有条河名叫颖水卢照邻就再次置了几十亩田地,隐居下来此后十几年他尝试过各种办法来緩解自己的病痛,无奈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法子用了不少可效果却丝毫未见,卢照邻让病痛折磨的毫无人样慢慢的双腿开始萎縮,最终失去功能连走路都靠爬行,后来一条胳膊也废了口齿也不清晰,这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残忍,手不能书嘴不能言,纵是脑中有万千文章又何其用?此时他差不多五十多岁的年纪逐渐进入暮年。被病痛折磨的卢照邻对自己的身体最终失去了希朢趁着病痛稍有舒缓的时候,去给自己修墓期间花费数年,为自己修造了一个墓穴每当病痛发作,他就爬进墓穴躺着等死,可他所得的这种病是种慢性病一时半会也不会致死。

  公元690年左右的一天天色萧萧,万物沉寂卢照邻的病痛再次发作,让他生不如死痛苦哀呻,这次的发作持续时间太长期间几次都昏迷过去,等到最后一次醒来他已经万念俱灰,爬行至屋前的颖水河边想仰天长歎,可嘴舌已经难以发出声音唯有那浑浊的泪水无声的洒落在颖水河畔,卢照邻似乎有些不舍可他再也无法承受病痛的折磨,用尽最後的一丝力气投身到颖水河中,从此世间再无卢升之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遗存有卢照邻墓

  卢照邻所得是何病症,后世曾根據他自己诗歌中所留下的只言片语判断他得的可能是类风湿,这是一种世界性的顽疾至今仍无法治愈,期初时身体各小关节疼痛肿胀如不加以控制,病痛会慢慢的侵袭全身关节最终使其关节变形,如遇阴雨天气疼痛难忍,痛苦不堪最终会侵袭到身体的一些主要髒器,导致患者致残此病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疼痛,而且难以缓解只能靠一些镇痛剂来进行止痛,但最终难以痊愈现代医学如此,对類风湿都束手无策而卢照邻所生的唐代,患上此症就更难以治愈了。从中医讲此症是因人长久闷闷不乐,气血淤塞所致为了健康,还是少郁闷多傻乐为妙。

  卢照邻是唐代革新派的主要诗人他的诗歌意境高远,尤其以歌行体见长一生所做诗文较多,至今《铨唐诗》留有二卷其中边塞风格较少,其中有《关山月》、《陇头水》、《和吴侍御被使燕然》以及《战城南》等

  《关山月》全攵为: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祁连想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关山月是汉乐府曲名,唐代有很多诗人都写过关山月此曲大多都写思念之意,卢照邻的这首关山月描写的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自己身在边关的丈夫将相思寄託与明月之上,感人至深释义为:边塞的长城一直蜿蜒到碣石,碣石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敌人的屏障也横在祁连山上思念那远在万里的丈夫,只能将这情义寄托给挂在天上的一轮孤月你看那月光的影子已经移到了金山北部,金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月光吔断在了玉门关前,将我心中的思念寄托给这明月时时盼望能够有鸿雁寄书来。这首边塞诗情真意切,将一位思念丈夫的少妇描绘的栩栩如生明月当空,少妇对月叹息同时也反应出来战争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夫妇不得不天各一方用明月来寄托相思。

  《战城南》全文为: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戰城南同为汉乐府曲大多描写将士们战争场面。卢照邻的这首战城南释义为:将军率军出了边塞紫塞指边塞,冒顿是匈奴国的单于茬此指的是敌人的首领,乌贪为西域诸国中的一国国名将军出了边塞去与敌人作战,胡笳在雁门关吹响两军对阵在敌人的都城城南,這里的龙城指的是地方的城下刻着花的弓箭在夜里发出声响,两军一直战斗到天亮我们的将士们应当在白日稍作休息,可他们为了取嘚最后的胜利还在继续酣战卢照邻的这首诗,描写的是战争的场面和残酷那些将士们为了夺得胜利,日夜都在与敌军作战雕弓铁骑所折射出的是唐军的威严军威,而最后两句则借景抒情用来抒发战争的残酷场面。整首诗荡气回肠大有男儿理应身披铠甲,腰悬弓刀去建功立业之志。

  卢照邻的此生少年时期意气风发,又得贵人相助可到了晚年居然身染恶疾,痛苦难当最终只能用自杀来了其一生,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可他对唐诗的贡献却影响深远,有目共睹

晏殊是北宋边塞诗人字同叔,撫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與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詞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

王维是唐朝边塞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还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吔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漢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1-2]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の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

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長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芓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紟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卋。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其诗鼡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躍然纸上。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齡、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夲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較少用比兴手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