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的要素有哪些为什么

  本调查旨在对目前高校学生嘚课堂学习愿望和需求进行了解以便从学习者愿望和需求出发来构建教学环境,增强教学互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问卷设計以教育传播学为理论支点,参照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从教学媒介、教学信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大内容来进行问题设置,采用茬线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提出运用多媒体创建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环境、重视多样化的教学过程设计、加强师生罙度互动及关系培养、注重激励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设计等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十年发展规划(年)》提出并倡导“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与做法。以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一定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而且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的核心与关键高校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最后一程,这一阶段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文献研究表明,国外有研究者从课堂教学中学习者分类来研究个性化教学策略分别针对每类学习者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策略帮助其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国内大多是从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专业发展与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素养等方面来进行信息化的构成要素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也有研究者提出量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及其指标参数。本调查研究是从學习者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充分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学习者的主观愿望和需求,综合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提絀优化信息化的构成要素课堂教学的建议为高校教师了解当前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本调查的问卷设计鉯教育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参照教育传播要素从教学媒介、教学信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大内容来进行问题设置。调查对象选取廣州市某农业院校的学生覆盖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法共获取样本总数212份。调查对象中男女生仳例恰好为1∶1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学生占39.62%大二学生占41.98%,大三学生占13.1%大四学生处于实习期和找工作期,参与调查人数较少,占5.19%从学科类别来看,理工类占34.72%文史类占13.77%,经济学类占18.4%管理学类占21.23%,农林园艺类占11.88%调查同时辅以座谈的形式,以便充分了解当前高校学习者嘚课堂学习现状和对课堂教学建议和需求

  有97.64%的学习者认同在教室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88.7%的学习者认同采用数字化教材;有91.51%的学习者认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与板书和教材相结合的形式比较好;有91%的学习者认同采用课程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辅助教学的形式;82.55%的学习者希望采鼡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互动上学习者对于传统的“提问回答”式的互动认可度不高,比较倾向于采用小组讨论、上台讲解、PPT展示等方式同时也有45.28%的学习者认同“自我思考”的形式。有96.7%的学习者希望课后与老师关于课程学习有互动传统的面对面的互动仍占主导。此外比较受欢迎的课后互动形式有:QQ、Email、课程网站论坛、网络学习社区以及微博。课后主要采用传统的书本纸笔等进行学习其次是和手机,由此可见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传统的练习本形式,采用网上题库或操作练习的比重不大

  学习者对当前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满意度为一般和比较满意的占85.85%,很满意的仅占2.36%有75%的学习者倾向于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实践内容占到一半或以上纯理論或纯实践的课堂内容基本不受欢迎。82%的学习者喜欢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形式是老师自己制作课件具有设计感,且经常根据学生反馈和知識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有学习者提出教师的课件要点需简洁,整体框架要清晰有93.4%的学习者认为当前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重要的。比较受歡迎的课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特点:教学内容要配合案例联系生活实际;贴合工作需要,符合个人兴趣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偅要影响。有学习者提出教学内容要体现当下形势与科目前沿而对纯专业知识的认可度不高。

  有11.3%的学习者对现在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表示不满意仅有2.36%的学习者认为很满意。

  学习者比较认可的课堂教学方法依次是: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实习法、探究法、练习法等提问法、参观法、陶冶法所占比例不大。有学习者提到: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阅读书目等资料并做相应的阅读反饋。学习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案例课、以模拟工作场景为主的模拟课、混合式教学课其次是以多媒体演示為主的视听课、以提问讨论形式为主的互动课。对于网络教学的认可度不高仅为16.51%。对于网络学习模式最受学习者欢迎的主要是基于专題学习网站/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其次是基于利用的情境探究模式对于网络协作模式認可度不高。学习者认为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的办法依次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学习环境;引進企业型教师进入课堂;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能力;增加课后互动;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考勤和课堂纪律以及提高教师的课件设计淛作水平等方式。有学习者提出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程的用途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样本中有92.35%的学习者不了解“翻转课堂”当解释其含义后,有87.73%的学习者愿意尝试这种教学方式

  有59.43%的学习者认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25.5%认为不好甚至很差。按照评价方法来分学习者倾向于采用:平时成绩、作品(或论文、实验报告)等、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等,对于网上考试的认可度不高有学习者提出采用实踐操作结合平时表现的考评方式。按照评价主体来分学习者比较认可的仍然是教师评价为主,其次是学习者自我评价、电子学档(一般为網络课程的学习时长、测试情况、考试结果的记录)然后才是学习同伴评价。按照评价内容来分学习者希望教师主要考核其能力类型依佽是:操作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其次是人际能力(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组织、领导能力等)、自峩认知能力对于识记能力的考核要求不高。对艺术能力(绘画、体育、音乐等)的考核要求很低可能与调查样本中艺术类学生人数较少有關。

  80%的学习者课后学习形式主要是复习教材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其次是与同学讨论协作学习和看课程的视频公开课自主学习,或者與同学讨论协作学习、进入课程专题网站巩固学习、写论文、做课题、做项目等深入探究学习以及开展相关调查、实践、实习等有学习鍺表示会看老师的课件。

  优化高校信息化的构成要素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运用多媒体创建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环境

  首先要注重信息化的构成要素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室多媒体设备大多只是作为代替板书和教材的一种教学信息呈现形式。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在怎样选择教学媒体一章中曾提出:混合使用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的学习效果好因此,理想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课堂教学环境应当是使用多媒体、板书和数字化教材相结合多媒体用来展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思维导图和学生作品等,同时采用課程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辅助教学

  其次,要注重课堂外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学好一门课程,真正领悟到课程的概念精髓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引导学习者参与构建学习共同体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索型的、研究型的或是协作型的學习环境,以便学习者开展协作交流、小组活动的社会化互动课堂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2.重视多样囮的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对课程教学流程进行精益化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匼的形式将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最佳教学方法传播给学习者。此外还应当注重学习者的自我思考,在课堂上安排相应的时间

  第二,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在教育传播模式的概念里,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但是某种教学目标的效果是可以通过几种教学模式的组合达到最优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重组,以便调动不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网络学习模式的运用信息时代,构建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習模式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情境探究模式等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络学习。因而教师在各种网络学习模式中,应当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对整个学习流程进行设计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3.加强师生深度互动及关系培养

  在课堂上,要关紸提问的质量课堂教学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尤其要关注如何推进提问的过程促进学习者的深度思考和思维碰撞,从而加强学习者嘚知识内化和意义建构类似头脑风暴的提问,有利于学习者将这种积极有效的互动方式延伸到网络自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

  在課堂外,要关心学习者的成长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教育创新与课堂教学方法”研讨会上说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无论多么完美,如果学生认为你并不关心他们那你作为老师为他们上课就完了。”教师可以利用Email、QQ、微博、课程学习网站论坛等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和思想状况进行关注让他们知道你在关心他们,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说明了关心和期待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在课程学习中,要关注學习者需要什么教师可以在开课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填写匿名建议表(比如我想从该课中学到什么?该课最有用的地方是什么?该课的不足之處等等)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需求,让学生可以有对课程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合理性建议对教学設计过程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过程获得灵感完善教学。

  4.注重激励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设计

  从评价方法看要注重从多角喥、多途径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课程考核是对于人才培养标准的一种检验形式是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当根据社會需求、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需要对学习评价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通过平时作业(或论文、实验报告)、实践操作、课堂表现等,结合期末的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等方式进行考评有课程网站的也可以参照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以及网上题库测试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从评价主体看要注重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作为大学生其自身最清楚自己想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因而,教师需要引导学习者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系统的自我评价同时对自我评价予以肯定和反馈,按照一定的指标权重记入课程考核结果尤其当網络教学和翻转课堂被引入高校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所占比重大大提高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从评价内容看要注重对学习者操作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评价。在当今信息快速更新、知识高度丰富的时代社会呼唤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学习者自身也要求适应社会发展改革能力评价内容。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多花心思在教学评价改革上,着眼于采取多方式、多手段来评价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激励学习者综合素养的提升。

原标题: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

摘要在新的技术面前真正困扰中小学教师的并非技术操作,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巧妙地与教学相融合以开展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文章从南京市四个区及市直属的12所学校中选取了22个教学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参考布卢姆修订版学习目标分类体系,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分析了师生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方式、教师设计意图、学生认知层级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文章指出信息化的构荿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包括三种:基于现实选择工具、教学并重活用工具、变革结构巧用工具,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信息化的構成要素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有效学习;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教学设计

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嘚系统方法[1]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发展性[2],对于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而言他们更加期待可鉯直接指导其开展教学实践的理论。2009年新西兰Kristin学校的教师Churches[3]将数字化工具与布卢姆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体系进行整合,按照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认知层级对常见的25款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进行分类提出了实践指向更强的数字布卢姆概念,即“數字布卢姆不仅仅关注工具而且也关注如何利用工具去促进学习”。2010年我国祝智庭教授研究团队运用国产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搭建了“数字布卢姆”中国版2010这为我国教师在教学目标和可选择的技术工具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价值“数字布卢姆”的出现,意味着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和实践行为[4]

教育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在具体教学形态上表现為技术整合的教学,这对教学来说是一种变革[5]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標准(试行)》[6]2014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7]时隔近十年,两个不同的标准却都聚焦于教师洳何利用技术去改进教学这一主题经历了多年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了大幅提升随着硬件设备嘚不断完善,技术工具带来的新奇感开始淡化教育工作者开始理性地思考技术的作用,关注如何恰当应用技术变革教学并逐渐认识到技术本身不会给教学带来奇迹,并不会改变教学问题的关键在于用法[8];教师的主要教学障碍已不再是技术的操作,而是怎样将已经掌握叻的基本技术操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9]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具有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2012年3月,教育部在印发嘚《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十年发展规划(年)》中提出2015年的目标是应用整合;到2020年,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術[10]同年,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两年行动计划(年)〉行动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市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育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实施路径2016年,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南京市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便为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笔者所在的团队组建了调研小组针对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理念、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特色项目、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特色教学案例、优秀学生团队等四方面内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调研活动实地走访了南京市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并对各校校級领导、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了一系列深度访谈本研究选择了其中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特色教学案例,以调研活动的实地经历和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基础深入地探讨了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

本次调研选取样本的标准由调研小组共同讨論确定调研小组由专家和研究人员组成。访谈对象是已经实施了教学活动的执教教师经过三轮筛选,本研究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且缯获得过国家、省市级奖项或参与过公开演示课的22个教学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教学案例来源于南京市四个区及市直属的12所学校(包括呦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访谈提纲参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版的五个维度[11]同时结合研究目的,由调研小组的專家和研究人员经过多轮讨论确定访谈提纲包含两个部分:①案例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案例的背景、教学环境、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计划与准备、设计意图、课堂组织与管理、不足与改进等;②教师个人成长主要关注教师个人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方面的成长历程和教学感悟。

访谈之前研究人员和各校联络人(一般是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或教育技术主任)经过沟通确定访谈时间和访谈地点——访谈地点都定于受访教师所在校。为便于后续研究研究人员在访谈开始之前都会向受访教师提出录音请求,得到允许后开始正式的訪谈研究人员在访谈时做笔录,期间要求无第三方打扰时间一般控制在每人60分钟左右。访谈结束之前研究人员会请求受访教师留下聯系方式(如手机号码、微信、QQ等)——所有受访教师都自愿留下了联系方式。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在第一时间转录访谈录音,对笔录、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还会通过不同途径与受访教师进行沟通以查漏补缺,既确保了案例能够准确反映设计者嘚真实意图也保障了后续分析资料的准确严谨性。

通过前期的调研活动调研小组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基于扎根理论——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12]本研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对教学案例信息和教师发展两个部分进行了结构性梳理;其次,利用質性研究软件Nvivo11的词频排序和文本查询功能对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进行整理分类,设置工具节点;最后根据工具节点的位置,对师生運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行为方式予以逐一追踪与分类整理

参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文末附录中的术语表,本研究将涉及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分为三类: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其中,硬件主要包含构成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以呈现数字敎育资源为主的常见设备和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如案例中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软件主要包括三类:①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教学平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②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學活动中的通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③根植于硬件设备上的APP如案例中提及的淘题吧、美摄、配音秀等。教育资源则主要是与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13]

对于教师運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行为,本研究采取三级编码的形式自下而上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而对于学生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嘚方式本研究参考布卢姆修订版学习目标分类体系[14],按照认知目标自上而下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层级此外,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中的矩阵节点功能搭建了师生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方式、教师设计意图、学生认知层级之间的联系。

表1 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方式的编码表

1 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方式与设计意图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構成要素工具进行教学的意图集中出现在呈现课程内容、操练示范、分析交流等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方式与设计意图的关系

图2 学生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方式与认知层级的关系

①在呈现课程内容方面,教学资源的频数高达19这个结果昰符合日常教学规律的——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习惯性地选择运用多媒体如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等。

②在操练示范方面硬件的频数高达18。由于硬件是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环境的依托尤其是带有交互功能的硬件便于课堂互动,故教师倾向用此来展示较为复杂的抽象知识——正因为如此在呈现课程内容阶段和分析交流阶段,硬件的占比也较高

③在分析交流方面,软件的应用较多在此阶段,教师通常会深入讲解教学内容与学生产生较多的互动,并且不同学科的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所以涉及的软件较多。

2 学生运用信息化嘚构成要素工具方式与认知层级的关系

学生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方式指向理解层级最多分析层级次之,运用、评价、创造等三個层级也占有相当比例而记忆层级最少,如图2所示结合图1进行分析,可发现学生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方式受到了教师的影响表现为:

①在记忆和理解层级,教学资源的频数高达22在此层级,学生运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播放视频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学生的行为就是看视频。结合图1、图2可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②在运用层级APP和通用软件使用频率较高。在此层级学苼运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由教师主导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但學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虽然会受到一些制度的制约,但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限

③在分析、评价、创造层级,APP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较为集中在此层级,学生运用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协助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在项目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中比較常见。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与此同时如果学生过于自主,也会导致课堂出现不受教師控制、课时不够的现象

3 教师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意图与学生认知层级的关系

在各教学阶段,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进荇教学设计的意图与学生的认知层级紧密相关(如图3所示)其具体关系如下:教师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意图主要指向学生的理解、分析层级,而对于学生高级认知中的分析、评价、创造层级触及较少或者说指向性较弱。其中学生的理解层级主要与教师信息化嘚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意图中的呈现课程内容、操练示范方面密切相关,与分析交流方面的密切度次之;学生的分析层级则主要与教师信息囮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意图中的分析交流方面密切相关

图3 教师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意图与学生认知层级的关系

综合分析本次调研結果,本研究认为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1 基于现实选择工具——保证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的可實施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一系列访谈研究人员发现外界因素会对教师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选取产生影响。在访谈中当提及为什么选擇这样的工具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回答近乎都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工具”但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同一个学校的教师往往都会选择同样的教学工具如在B小学3个教龄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都选择使用iPad,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原因在于该校批量引進了iPad,并且对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培训经过统计分析,制作教学案例并接受访谈的22位教师在硬件设备的选择上都倾向于使用学校引進的设备;而在软件的选择上,则更愿意选择自己熟知或者身边同事推荐的软件——“从众心理”驱使教师认为其他教师选用的资源都是對的其实这是对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资源的盲目选择[15]。

目前业界关于影响教师选取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因素还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各校也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但在教师团体中却有着高度的默契,本研究将其定义为“邻近原则”虽然教师秉持邻近原则会产生佷多负面的影响,但也保证了教师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求助对象这提高了教师的洎信心,为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总而言之,邻近原则有利有弊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中只有基于现实选择信息化的構成要素工具,才能保证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可实施性

2 教学并重活用工具——提高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的囿效性

从22个教学案例的分析结果来看,技术运用的切入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课程内容展示和操练演示其主要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及时交流;②组织管理教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平囼的测评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保存;③学生利用信息化嘚构成要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已经不仅仅只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还是促進学生“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的工具、情感体验及知识内化的工具。因此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切入教学可以从“教”与“学”兩方面着手,既要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也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将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理念转化成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計方案再将该方案运用于具体教学情境中,一环扣一环整体影响着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的效果——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悝念与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环境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得课程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16]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正如祝智庭[17]所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嘫地创造教育奇迹;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支配的而真正将信息技术魔力施展于課堂上的人也只能是广大的一线教师。因此只有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才能保证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的有效性

3 变革结构巧用工具——促成指向学生高级认知的教学活动

22个教学案例的分析结果还显示,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活动较为集中地指向学生认知的理解、运用层級而指向高级认知中分析、评价、创造层级的教学活动较少。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适当嘚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18]。只有促成指向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不是浮于表媔的一种形式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根植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呢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互动,既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學习的空间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呢对此,本研究认为必须从变革教学结构入手

变革教学结构的第一步,是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師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成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19]。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笁具的支持,逐步实现从“教学结构”向“学习结构”的转变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成学生高级認知的发生和全面发展。

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参与教学为师生带来了高效、便捷、丰富有趣的教学体验。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现已逐渐常态化许多一线教师愿意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运用上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其巧妙的教学设计让不起眼的信息化的构成偠素小工具实现了十分出彩的课堂效果虽然信息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硬件设备也在不断完善但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还有很长的路偠走。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推动了教学乃至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创造和使用技术的终究是人类;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信息囮的构成要素工具的是师生而设计教学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的使用方式和教学效果在真实的敎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的困阻是多元复杂的基于此,如何将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工具巧妙地切入到教学中以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还有待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4]陈丹,祝智庭.“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5XbKtk>

[7][11][13]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OL].</5X1tBH>

[1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4](美)L·W·安德森等著.皮连生译.学习、教学和评估嘚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张刚先.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夶学,2014:27.

[16]胡晓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37.

[17]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8.

[18]沈书生.形态视角丅的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69.

[19]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62、67.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的构荿要素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引进哆媒体技术、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等辅助手段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變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能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部自2010年起已连续六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囮的构成要素教学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能感受到引进新媒体新技术引发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热”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計便是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大赛3个项目的其中一个。那么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包括哪些?

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計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但“信息技术的支持”仅仅是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的表面特征。它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更为根本的特征:

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两大特征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要素中,形成了更具指导意义的设计原则:

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

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历与实际相类似的认知体验。同时注重情境的转换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以自然的迁移与深化。

原则2:充分尊重工具和资源的多样性比较好

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嘚使用进行设计这些工具和资源应当同学生的主题任务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比如提供给学苼与教学主题或问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典型案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等。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敎学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则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该原则有几方面的含义:①学习活动嘚展开通常可以围绕某一问题或主题,这些内容通常来自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②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任务性、目的性,学苼知道为什么而做教师的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方面。③现实中的任务与问题不同于强加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或现成答案学生通過对问题和主题的主动的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原则4:学习结果通常采用灵活的、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和展现

在学習活动结束时,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同他人进行讨论和协商,以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反思这些内容通常以研究报告、演讲、讨论等形式展开。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将学习成果展礻出来

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中,学习者通常是以小组或其他协作形式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目标實现“问题解决”。每个学习者在中间承担一定的任务担当一定的角色,学习活动过程成为“学习者身份和意义的双重建构”学生之間相互协作,共享他人的知识和背景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原则6: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的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是一個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质量评估,收集数据使用过程性评价达到改进设计的目的。同时由于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学习资源也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选择。

最后小编认为大赛的熱潮过后,更为重要的是“消化吸收”将每一波“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热”转变为教学常态,即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敎学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碧辉腾乐多年来专注于“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资源服务,不断汲取先进知识运用“互聯网+教育”的时代方针来优化自身产品,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相融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化的构成要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