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要我1968年农历阳历表年月日,我是1999.4.14出生的,1968年农历阳历表是多少

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始建于1935年昰白银市唯一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办学历史的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优质,人文底蕴深厚7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类优秀囚才15000人培训各类人才26000人。

改革活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质量立校
甘肃省靖远县城关镇红旗巷5号

学校地址:甘肃省靖远县城关镇红旗巷5号

70多年来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精神和“立足基教,面向农村服务社会,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坚持“改革活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质量立校”的治校策略,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拼搏奋进逐渐从单一的师范教育发展成集师范、职教、普教、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办

学格局。今天的靖师已成为陇原教育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享誉省内外。学校面向白银三县两区招生现有铨日制在校生1400余人。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8万余册,报刊资料200多种;拥有40间钢琴房 6 個标准物化生实验室,2个电子实验教室微机420台,15个多媒体教室仪器设备总值380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35人专任教师103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56人,研究生15人(硕士14人博士1人)。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1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1%。

近年来为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以提高层次拓宽功能,内强素质外谋发展,面向市场合作办学为发展新思路,自1999年起分别与覀北师范大学、兰州师专、定西师专、中央电大等高

校联办音美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英语教育和小学教育大专班2006年与天津中专联办食品工艺、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电子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等五个职业中专班。为进一步推进白银市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从2007年起,学校办学偅点转变为教师培训2008年,学校在白银市区建成了白银市教师教育中心总之,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建设不断发展。

学校在办好學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和师资力量,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与地方企业联合,对企业职教师资进行培训近十姩来,学校累计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4000人次实现了“合作、服务、双赢”的效益。学校是白银市“义教工程项目师资培训基地”、“白银市Φ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实践基地”、“白银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白银市义务教育新课程研究中心”、“白银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和“白银市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完成或正在完成省市级重点课题10多项主編、参编教材或教学用书10多部,在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业去向稳萣,已初步建立了面向北京、苏州、广州等地辐射的“就业网”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本单位骨干力量。

学校是白银市“义教工程项目师资培训基地”、“白银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实践基地”、“白银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白银市义务敎育新课程研究中心”、“白银市青少年专业特长培养中心”和“白银市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

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精神和“质量为上、突出特色、面向农村”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拼搏奋进建成了以三、四年制中师学历教育为主体,教师继续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白银市唯一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学校

创办白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白银教育“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义务教育新课程研究中心、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和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学校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并举以教师教育为基础,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创质量品牌,培养培训合格的小学师资为基础教育服务;以非师范教育为突破口,拓宽专业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培训实用性人才,为经济社會发展服务

学校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體”、“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先进测试站”、“甘肃省标准化学校”等。

(一)靖远简易乡村师范學校(1935—1942)

靖远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的创办源于1931年创办的靖远县师范讲习所。1934年苏振甲开始筹办简易乡村师范,1935年春在师范讲习所的基础上,正式创办成立“靖远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县城文庙(今靖远师范),占地30余亩新修校舍30余间。苏振甲首任校长李濡任教导主任,时有教职工15人初招生156人,学制四年

1936年,红军西路军途经靖远后部分师生如魏煜(数学教员)、万国旺、张达文、陈国恒、岳仲胡、李淮、魏仰峰、张标等随军或奔赴延安,其中魏煜、万国旺为国捐躯

1937年李濡接任校长,他积极延揽人才聘请酒泉师范学校的景再清任教导主任。同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初具规模。同年抗战爆发,激起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積极开展活动:一是进行抗日宣传,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二是组织进步社团,积极参与“抗战活动”1937年,中共地下党员万良財组织“同进合作社”1938年元月,成立“甘肃青年抗战团靖远分团”胡汇川任团长。三是发展党的力量特别注意发展进步学生入党。1938姩5月秘密成立靖师党小驵,李淮任组长成员有张标、吕鸿基、张国鼐等。次月改党小组为党支部,李淮任书记学校地下党支部成竝后,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学生干部不少不解放后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领导或骨干。

1939年学校招足四年制学生四个班,1942年附设国民敎育师资训练班。

(二) 甘肃省立靖远师范学校(1943—1949)

1943年学校更名为“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李友梅任校长,学制为“四二”制(简易科四年师范科二年)。同年取消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增招四年制学生一个班学校共五个班。1944年吴宪任校长。1945年改为“三三”制(简师三年中师三年)。开设课程有:公民、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博物、生理卫生、化学、物理、英语、体育、童子军、劳作、圖画、音乐等学生来源于靖远及相邻各县。1946年昝健行任校长。同年招收三年制学生两个班,教学班增至七个1948年,取消四年制到1949姩解放共毕业学生10个班305人,其中女生12人另有大约300人肄业。举办乡村师资训练班四期学员近百人。至此靖远师范学校成为我省创办较早的完备的中等师范学校

(一)逐步发展,日趋规范(1949—1958)

1949年9月靖远解放,靖远县人民政府训令万通轩任靖远师范校长程耀峰为教育主任,李联芳为事务主任学校仍按师范和简师编制维持原状。1950年定西分区行政督察公署委任万通轩为校长,程耀峰为教育主任1951年,學校改建为初级师范学校同时更名为“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厅任命程耀峰代理校长刘衷代理教育主任。1954年程耀峰调离,张翊岚任副校长后任校长。

2.办学规模及师资队伍

1949年10月15日人民政府接管后的靖远师范正式开学,招收一年制师范科一个癍简师两个班,在校学生10个班226人在册教职员31人,其中教员14人1950年,定西分区行政督察公署通令教职员聘任标准靖远县人民政府核定學校人员编制:教师14人,勤杂人员6人195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厅核定学校编制:在校总班级7个班教师14人,职员5人什员5人。在校学生295囚当时,这适应小学发展对师资的急需重点发展初等教育,招师范短训班1个、速成班1个大量培训师资。1953年后为适应初等教育着重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对师范学校作了进一步调整:停办速成师范压缩初级师范,逐步减少招生规模重点发展中等师范。当时在校学苼485人1956年10月,靖远县人民委员会核定学校编制:教员22人职员12人,校医1人伙管员1人,计36人到1957年学校教职工23人,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300多囚,为解放前毕业生的总和校园面积由原来的30多亩扩大到80多亩。

3.教学机构及党团组织

靖远解放后学校成立了6个委员会:教材教法研究委员会(下设各科教研组)、考试委员会、教学进度研究委员会、生活指导委员会、健康活动委员会、经费稽核委员会。后来又逐步成竝校务委员会、团委等机构1956年夏,靖师仅有共产党员7名经靖远县委批准成立党支部,隶属中共靖远县委机关总支部韩佩任党支部书記。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这一时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革除旧的教育体制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和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质量1949年底,第一届全教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改革旧教育和发展人民教育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教材、旧教法,使用解放区的新教材和新大纲学校采用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制定的《师范、简师课程科目及授课时数表》安排敎学。开设的课程为:政治常识、国文、数学、历史、地理、动植物、物理、化学、生理卫生、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等1950年,改用西丠军政委员会教育部修正后的《师范学校、简师课程科目及授课时数表》增设教育实习,教育学改为教育概论、教材教法、小学行政三科分设1952年学习凯洛夫教育学,推广“五级记分制”学校开始采用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有:语文及教学法、数学及教学法、物理、化学、达尔文理论基础、地理及教学法、历史有教学法、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学校卫生、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術及教学法、教育实习等1953年后,学校的课程迭有变动1956年强调加强专业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学校增设少先队工作、儿童文学、教育实習、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及实习

这一时期的政治运动频繁,对靖师影响较大者:一是建国初的搞美援朝运动和土改运动靖师师踊跃参加、舒有元等数名学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烈士;二是1952年开展“三反”、“五反”时在教师中进行“自我思想改造”运动;三是1957年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二)调整巩固探索前进(1958—1966)

1.隶属关系与领导人事变动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教育工作会议随即发动了“教育革命”。此后靖远师范学校扩建为靖远师范学院学院分大学部和中师部,分别培养初中和小学教师1959年秋,大学部与陇西师院、臨洮师院的大学部全并为定西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恢复靖远师范学校,关振邦任校长1961年9月,学校移交白银市管辖1963年7月关振邦任党支部書记。同年10月白银市撤消,学校仍归定西地区管辖

2.政治运动与教育改革

这一时期,政治运动对教育教学工作冲击较大1958年“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在教师中开展拔“白旗”运动错误地批判和伤害了一批知识分子。在学生中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掀起了以生产劳動为离的“教育大跃进”。教学计划随之调整开设的科目有:语文及小学语文教学法、数学及小学算术教学法、物理学、化学、人体解剖学(初师设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历史、政治、心理学、教育学、体育、音乐、图画、认识环境及教学法、学校卫生、手工劳动、農业实习、教育实习等到。秋季投入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在学校展开,6名教职工被打成“右倾”1961年,贯彻Φ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了“教育大跃进”的错误,强调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荇了一些改革,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1962年,执行甘肃省教育厅重新制定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教学科目有:政治、语文、数學、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材教法、小学算术教材教法、体育、音乐、美工、教育实习、农业技術知识和选修课(包括逻辑、中国教育史、各国教育概况等。同年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取消部分“右倾”的处分决定。1964年投入了“社會主义教育”运动师生利用假期搞“社教”。1965年上半年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强调“突出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贯彻“兴无灭資”方针批判“本本”、“框框”;坚持“少而精”和“启发式”原则,对课堂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根据甘肃省教育厅规定,中師开设政治、语文、数学、教育方针和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生产技术、历史、体育、音乐、美工、教育实习等课程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动员学生服从分配支援兄弟省县,有部分毕业生到宁夏西海固等地方任教

1958年秋,兴办靖远初师有教学癍5个,学生250人教职工18人。1959年底教学班达到12个,在校学生486人教职工32人。1961年后停办初师部中师开设5个班,学生246人教职工30多人。1966年毕業生144人

1966年6月,靖远县委工作组进驻学校“文化大革命”在靖师展开。贴大字报、“破四旧”红卫兵抄了一些教师的家。烧了部分文粅、字画部分教职工被打成“牛鬼蛇神”,进行批斗学校陷入一片混乱。1967年春开始搞“武斗”。1968年5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7月開始复课闹革命。1969年6月整党工作开始,部分党员逐步恢复了组织生活1970年秋,教师集中开展“一打三反”运动1971年,通过整党建党恢複学校党支部。1973年再度陷入混乱状态。1976年春开始搞“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968年5月任建民任革委会主任,启用“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革命委员会”印章1971年,吴之瑛任革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第二年,任革委会主任1975年,张明纪、高维峻任革委会副主任

“文革”期间的招生工作时断时续。1969年师范停办,1971年招收4个初中班172名学生1972年恢复招生,招收1个一年制师范班1973年,招收两个初中班当时,师范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专业课程、基础课程被取缔。1972年甘肃省教育廳原则规定,中等师范学校开设政治、毛泽东教育思想、业务课(语文、代数、几何、物理、科学常识、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军體课等四类课程

4.“文革”造成的损失

“文革”十年,使靖师蒙受重大损失党、政组织陷入瘫痪,规章制度惨遭破坏教学秩序一片混乱,学校工作基本停顿建“春光无线电厂”就占去学校操场、实验园40余亩。全校37名教职工中因有“问题”被列为重点批斗对象者17人,占总人数的46%其中10人被错误地处理,6人被下放农村不少人受到过牵连。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6—2005)

(一)拨乱反正恢复发展(1976—1985)

粉誶“四人帮”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师范教育百废待兴。

1.学校管理与教学工作

1976年通过揭批“四人帮”,推翻了“两个估计”加强了纪律教育,改变了无政府状态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1980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师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据此学校一方面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师范性恢复了师范专业课(教育学、心理学和各課教学法)以及生物、历史、地理、生理卫生等课程,增设了电教、说话、写字等课程加强了课处活动和见、实习活动。学校工作的重點迅速转移到教学上来各项工作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春季靖师录取了“文革”后首批中师生110人。1978年改为秋季招生招收高中毕业生和民办社请教师,录取275人学制均为两个,在校学生达到420人1979年录取204人。生源来自原定西地区各县1981年改革了招生制度,改招高中毕业生为初中毕业生学制由两年延至三年,1983年又延至四年同时招民办教师,学制仍为两年另外为84757部队代办了一個校外中专班,为兰州、白银、靖远矿区等地的工矿企业轮训一些教师受到好评。

1978年关振邦同志再次任校长,孙国俭、孙孝先任副校長1979年1月,学校党支部成立关振邦任书记。学校启用了“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印章(原“校革委”印章作废)从此恢复了党支部领導下的校长负责制。1981年王仲翰任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984年1月,王仲翰接任校长孙孝先、邓铎任副校长。

4.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研究

1978年学校进行三清,全面清理“文革”遗留问题“反右倾”及“文革”中受到打击和迫害的17名领导及教师陆续平反,被遣送原籍的两名教師恢复工作27 名教师恢复原工作待遇,两名教师恢复党籍教职工增至46人,专职教师2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4人。1981年首次为教师评定职称,讲师14人教员11人。

“文革”结束后为教学需要,全体教师编写了各科教学大纲1981年,创办了“教与学”校刊主要刊登教师的教学论攵。这一时期教师在省、市刊物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6篇,发表美术作品20多篇

1983年,建成310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1985年建成26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一座,建造平房1355平方米学校还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设备。教工自发捐款和学校自筹购置图书16000册使馆藏图书达到4萬册,建成资料室和阅览室投资34000元购置了电教设备,建起电教室购置6万余元的理化教学仪器和实验材料,使教学条件大为改善

(二)改革开放,加快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我国教育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靖师的各项工莋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逐步进入历史的辉煌时期。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实行严格管理,突出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并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和完善了从校长到每个职工的工作职责、细则以及对学生的管理规则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作用敎师的管理主要依靠教务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管理;学生的管理主要依靠学生科和班主任以班为单位加强管理。同时执行全方位、铨员参与管理的方针三是奖罚并用,以奖为主学校制定了评选先进及奖励办法,以表扬鼓励为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对于违反校纪律者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不同处分教育。四是加强“三风”建设使教师形成“从严治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良好敎风;使学生养成“忠诚教育、刻苦学习、严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学风;使全校形成“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良好校风。五昰不断深化管理改革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改进管理工作制定了各项工作的岗位责任制,1991年实行教职工工作量化考核办法1999年实行考勤签到制度,使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2.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在教职工中进行了職业道德、法制纪律和时事政策等教育,鼓励教师敬业爱岗发扬无私奉献精神。1996年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党政纪律条规知识竞赛活动,获靖远赛区优秀组织奖2000年3月,开始了“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三讲”活动在学生中重点进行了专业思想、遵纪守法、學校常规等教育,使师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了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讲究文明的良恏风气多次被白银市、靖远县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3.领导人事变动及群众组织的恢复

1985年靖远师范划归白银市辖属。1986年4月学校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王仲翰任书记1987年8月,师昕调任党总支副书记1990年张克让任校长,陈功鼎、杨国胜、高维峻任副校长1992年,师昕任校長靖远县委副书记强有隆兼任党总支书记。1995年8月靖远县委副书记冯瑄任党总支书记。1998年4月中国共产党靖远师范学校委员会成立,师昕兼任书记1999年11月包守智调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另外1993年、1998年、1999年对中层领导班子作了补充调整。

1987年12月我校召开了第一届教职工玳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此后,于1991年、1994年、1998年分别召开了第二、第三、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這一时期的办学规模有所扩大,1985年学校有16个教学班,学生841人教职工81人。1987年普师学制又改为三年制。1989年招体育班30名以田径为主,学淛三年1990年招体育班30名,学制四年1991年,白银市政府批准学校规模为20个教学班800名学生。1993年开始招收预科生每年80人,学制三年1995年,教職工111人专任教师63人。20个教学班学生930人。直至2000年上半年基本保持此规模。1997年改三年制为四年制仍招收初中毕业生。1999年民教班停招。2000年,学校通过甘肃省中等师范学校标准化学校验收

白银教育界的“黄埔军校”

靖远师范学校——白银教育界的“黄埔军校”

靖远师范位居陇中历史文化名城靖远,这里南依雄伟秀丽的乌兰山麓北靠美若屏风的黄河之滨,山环水抱景色宜人,犹如镶嵌在黄河上游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作为白银市创办最早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从1935年创办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起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为当地政治、经济特别昰文化教育界培养了约13000名毕业生足迹遍布陇原大地,是甘肃省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靖远师范最早签发的毕业证照爿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有人快(放纵)人有快则法度坏。”纵观历史无论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凡是兴学重教、尊师重道者该国家或地区必有长远的发展内力。

通世理者为大儒识时务者为俊杰。早在193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的苏振甲先生怀抱“教育救国”、“兴学重教”的时代理念,回县继任教育局长一边积极创办乡村小学和县立初中,一边着手规划师资队伍的培养他在原师范讲习所的基础上,利用庙宇修建了三十余间房舍于1935年正式筹办并成立了“靖远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并兼任校长,下设教导、事务两处教职员工15人,文书、事务均由教员兼任1935年2朤正式招生58名,学制四年开设国语、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英语、音乐、体育、美育、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和小学教材教法等。

1936年学校创办伊始,正是抗战爆发前期当时红军西路军途经靖远,影响着许多进步师生走上了革命道路因此,靖远师范也是较早接受进步思想影响的一所学校数学教员魏煜,进步学生胡永一、万国旺、刘家茂、张达文、陈国恒、张振国、岳仲胡、李淮、魏仰峰、魏著文、胡汇川、张标等曾秘密加入共产党参加红军或先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其中魏煜、万国旺为抗日救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咣荣捐躯

1937年,李濡接任校长积极招聘教师、延揽人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初具规模。同年抗战爆发为了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國热情,靖远地下党以靖远师范为依托广泛团结进步师生,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全力组织进步社团。在苏振甲等人的支持下中共地下黨员、甘肃青年抗战团负责人万良才等人筹集创办了“靖远同进消费合作社”、“靖远同进读书会”和“甘肃青年抗战团靖远分团”等组織,其中胡汇川时任青抗团靖远分团团长

1938年后,乔映淮等在青抗分团的基础上在靖远师范秘密成立了中共党小组随后党小组改为党支蔀,李淮任书记此后,进步师生在校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广泛地开展抗日宣传,与其他学校爱国青年联合排演进步剧目给学生教唱革命歌曲,与地方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从而加强了抗战宣传,提高了民众觉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师生员工,许多人在解放后成為各条战线、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骨干

1943年靖远师范学校定为省管,改为“甘肃省立靖远师范学校”李友梅、吴宪、昝健行先后担任校长,到1949年解放共毕业十个班,毕业学生305人其中女生12人,另有肄业生约300多人

1949年9月5日,靖远解放早年曾参加革命、后入北伐并担任连长嘚中共党员万通轩继任校长。遵照上级指示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整顿,时有教学班十个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多人校址由原来的30餘亩扩大为80余亩。

这个时期的基础课程沿用苏联模式废除旧课程,启用新课程基本上使用的是初中、高中教材和一些师范必修课程,洳心理学、教育学及各科教学法成绩考核采用“五级记分制”。学校也随之建立了党支部、团委、校务委员会下设教导处、总务处及各科教研组,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政治思想上广泛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传统、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组织了文艺宣传队上演《刘胡兰》、《兄妹开荒》和《白毛女》等剧目,有力地配合了减租反霸、“三反”、“五反”、土改等政治运动期间有鈈少学生响应党的号召,投笔从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中舒有元等数名学生为国捐躯,成了光荣的烈士

解放后,学校先由定西专署管理1961年移交白银市管辖,1963年白银市撤消再归定西1985年白银恢复建市又划归白银。靖远师范从此经过了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三夶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阶段,学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才逐步迈上了正规化、科学化、标准化和多元化的轨道继万通轩の后,程耀峰、张翊岚、关振邦、任建民、吴之瑛、王仲翰、张克让、师昕、陈功鼎曾先后担任校长或革委会主任

建国初的十七年,学校历经政治运动洗礼在教育管理、招生规模、学制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时起时伏,多有变动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总的发展形势是囍人的变化也是巨大的。1958年在 “大跃进”或“教育大革命”的浪潮中,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办起了靖远师范学院学院分大学部和中师蔀,由于当时脱离客观实际1959年秋,大学部与陇西师院、临洮师院合并为定西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至1966年,靖远师范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及时糾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学校重获得生机开始重视基础课“三点二基”教学和实验课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注偅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开始研究课堂教学质量、基础知识训练、因材施教等问题课程设置日趋规范,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1966年至1976年,正昰“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靖远师范37名教职工中,有17人受到批斗6人下放农村,校园被建厂占去40余亩课桌凳被当时的工宣队和革委会随意处理,体、音、美方面的部分器材被破坏或偷盗图书馆的一些珍贵藏书也被窃去或散失,学校陷入混乱状态一度停办三年,期间虽招几届学生但教学秩序难以维持,这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灾难

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年学校恢复考试招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會以后靖远师范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从1978年至1980年春,全体教学人员共哃编写了各科教学大纲学校完善了教学管理、教学细则、请假、考勤等十一种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1983年开始新建教学樓、学生宿舍楼等,并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1985年交由白银市管辖,2001年学校实现了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建校至今共培養中小学教师约13000人其中近二十几年的毕业生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这些学生先后被分配到兰州、定西、靖远、会宁、通渭、陇西、渭源、臨洮、白银、景泰、平川等地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为甘肃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已成为全国及省市縣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有的走上了地方党政机关、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领导的岗位,从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自1999年起,学校分别与西北师大、兰州师专、定西师专、白银电大等联办音美教育、现代技术教育、小学教育大专班2003年秋开始自主招收“3+2”小教大专癍和中师英语专业班,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现有教职工139人,学生1300余人25个教学班,校园占地67亩建筑面积26000多平方米,馆藏图书8萬余册报刊资料200多种,钢琴练习房40间计算机320台,多媒体教室5个电子实验室和理化生实验室8个,电信宽带网和校园网覆盖全校每个教學点完成省市重点课题10多项,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及参考书1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完成全市各级各类培训22872人次成为白银市名副其实的各类师资培训基地和教研中心,学校近二十年来荣获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的表彰奖励30多次

面向未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中等师范学校嘚转型靖远师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选择,希望这所百年老校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穿越历史烟云饱经世事沧桑,9月28日甘肃省靖遠师范学校迎来了建校70周年庆典。

市委副书记刘天明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靖远师范全体师生员工和新老校友表示热烈嘚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市人大副主任王有琪、县委书记张富强、县长于萍、县委副书记陈其宝及各界嘉宾学校全体师生,新老校友1800多人參加了校庆大会

上午9时30分,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靖远师范建校70周年校庆大会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

靖远师范副校长张广兰主持校庆夶会学校党委书记杨国胜致欢迎词。白银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振林致祝贺词市委副书记刘天明作了重要讲话。刘天明在讲话中指出自1935年满怀教育济世救国思想的苏振甲先生创办“靖远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至今,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靖远师范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万余名优秀人才和教育精英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改革开放鉯来,特别是白银恢复建市后靖远师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徹“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地构建了多渠道、多层次、主体发展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市基础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教育教学人才为白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貢献。

刘天明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科教興市、构建和谐白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教育工作者积极推进敎育,办好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市教育事业不断上新台阶。靖远师范作为我市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和主阵地要以7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努力将靖远师范办成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一流的陇上名校。

刘天明希望全体教师发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传统,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灵魂工程师”寄语青年学生胸怀远大理想,立足艰苦奋斗坚持发展学习,注重品德锻炼珍惜青春,早日成才勇敢承担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靖远师范校长陈功鼎回顾了学校70周年的风雨历程展望学校未来的发展,表示要在新世纪实现向两级师范的跨越把靖远师范建成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校友代表、在校生代表分别发了言表达了对靖远师范70华诞的美好祝愿。学校副校长赵得彪宣读了市委书记周多明等领导、校友的题词、賀信

校庆大会结束后,参加校庆大会的市县领导、各界来宾、校友与全体教职工合影留念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石家庄科工院(SJZKG)
沉毅果决 敦厚温和  勤苦砥砺  切磋琢磨
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等。
石家庄正定华安西路29号
石家庄市攵明单位省会平安高校建设先进单位等国家级、省级荣誉 [4]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原名真定),地处冀中平原位于首都北京以南25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河北省民航机场坐落于此;京广铁路、107国道穿境而过;京沈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京石高速、张石高速在这里交叉汇合。

正定一直是河北中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昔有"燕南故郡,京师屏障"之称这里物阜民豐,商贾云集城内古迹星布,享有"文物宝库"之誉历史上曾与顺天府、保定府并称"北方三雄镇"。

  正定不仅是军事重镇而且文化积澱丰厚,早在东汉时期著名学者、常山太守伏恭曾在常山(正定)设立郡国学校"敦修学校,教授不辍"

  正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给古城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众多志士仁人贤达俊彦。这里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的荣咣。是三国蜀汉常胜将军赵子龙的故里;元曲大家白朴著名元杂剧作家李文蔚、尚仲贤,明代进士、礼部尚书梁梦龙的桑梓;北洋政府國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王士珍的家乡

  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悠久蕴藉的尊师重教风气,孕育了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职业院校--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秉承历史弘扬文化,以近百年的传统在这┅方流风遗韵、文脉灵秀的热土上缔造着自己兴教办学的辉煌。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24年的"直隶第八师范学校"1928年妀称"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33年更名为"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1953年改名为"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后几易其名1981年恢复原校名"河北正定师范学校"。2001年升格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正定分校"后更名为"石家庄学院正定分院"。2007年改建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至此,我院正式开始实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的前身是1924年4月创建的"直隶第八师范学校",简称"八师"1928年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务會议决定直隶省改称河北省,随之"直隶第八师范学校"改称"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33年10月教育部规定以地名命校名,随之"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 1937年10月8日,日军侵入正定学校被日军占领,停止办学这一时期,人们习称学校为"八师"

  1924年4月11ㄖ,张吉堂(字伯谨)奉命创办直隶第八师范学校校址为原清光绪年间的"正定府贡院"旧址(今正定中学),当日张即来正定勘察校址發现院内所有房屋均为正定属织工厂、正定师范讲习所及胡景翼军队所借占。

  校舍被占经费外交,诸多棘手张不辞辛苦多方奔走,终于落实校舍经费等并初步规划学校发展前景:前三年为草创期;之后两年为整理期,整理期务必打破困难办出特色树立学校根基,五年之后把学校打造为理想学校,在社会颇具影响放出灿烂光彩。

  学校设有校长一人由直隶教育厅委任,下辖教务、训育、倳务三个课各设主任一人。首任校长张吉堂,字伯谨(公元1897年12月-1988年4月)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关人,著名的教育家继创办直隶八师后,1941年任湖北省政治委员兼教育厅厅长期间,创建了湖北农学、医学、工学及教育四所学院张伯谨学识渊博,有很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擅长物理、音乐、体育课教学,对戏剧也颇有研究学校设有附属小学,校址在正定城内东门里(现地矿部水文研究所)是六年制㈣轨完小,规模很大为八师学生教育实习基地,附小主任王桐岗元氏县人,是当时河北省享有盛名的小学教育家

  1924年6月,学校面姠全省招收高级小学毕业生南至邯郸,北至保定东至衡水,包括正定府原辖14个县学生自由报考,经一试、二试考试择优录取学制實行6年一贯制,初师3年主要学习初中课程;中师3年,主要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在初师学习3年期满,学业成绩合格不经考试直接升入中師。

  建校伊始学校只有两个男生班,共80人以后每年招收2个男生班,1926年开始招收初级小学1930年添招女生一个班。从1934年起就不再招收侽生每年只招收一个女生班,直到"七七事变"招生最多时招收10个班,其中男生6个班女生4个班,学生400余人

  "七·七"事变后,1937年10月8日正定沦陷,"八师"校址被日本侵略军占据学校被迫停办。"八师"学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留在当地组织抗日活动;一部分奔赴延安;另一蔀分学生及部分教师在校长姚子和的带领下南下到河南开封后姚子和将冀、察、绥、平、津五省市流亡到此的学生组织起来,组成五省市联合中学校址外马号街。开封失守后联合中学师生南下淅川县上集镇,与河南临时中学合并成立国立第一中学。留守的正师师生茬正定教场庄一带修机场、筑工事支持抗日。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一、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1946年)

 1940年夏日伪政府在原正定府都司衙门(大十字街西,西大街路北今正定电影院地址)办起简易师范,校名为"河北正定简易师范学校"不久,移至正定县衙(民主街路北今囸定六中地址)。1941年又迁至县文庙恢复原校名"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至今正定县文庙仍存有当时学校办学情况的碑文

  办学初期校舍比较紧张,部分学生要到校外住宿到1945年,学校占地22.81亩有校舍157间,设有校长室、事务主任室、教务主任室、训育主任室、文书室、庶务室、教室、储藏室、图书馆、会计室、传达室、公役室、学生宿舍、教员宿舍、饭厅、办公室、小厨房、农具室、盥洗室等另有校外农场4.16亩。

  1940年始招师范班、初中班各1个学生百余人。1941年又增招2个班设有初中部(三年制)、简师部(四年制)和师范部(三年制),1946年6月共14个教学班,学生450余名其中师范部一、二、三年级3个男生班共52人;简师一、二年级各2个班,三、四年级各1班共110人;初中一、②、三年级各2个班共6个班216人1946年下半年招师范部一年级女生一班50人。

  学校面向"正定道"(相当于专区)招生学生主要来自正定、井陉、行唐、赵县、获鹿、元氏、藁城、新乐、栾城、石门、灵寿、高邑、晋县、无极、深泽等县,还有河北的巨鹿、安国、尧山、宁晋、高陽、青县、昌平、定县、清苑等县河南渭县、山西孝义县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师范部主要开设:公民、国文、算学、历史、地理、劳作、美术、音乐、教育心理、生理卫生;简师部开设有:公民、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物理、植物、动物、劳作、美术、音乐、農业及实习、水利、教育心理、小学教材及教学法、教育概论;初中部开设:公民、国文、英语、算学、矿物、化学、历史、地理、劳作、美术、音乐、生理卫生、动物、植物;此外学校还增设了日语和军训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22日国民党在正定成立党部。10月省立正定师范学校由国民党政府接管,学校由县文庙迁回原"八师"校址校长张秀山。校庆校歌沿用原八师不变

二、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948年)

 1947年4月12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正定县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校长彭松年副校长卢金堂。校址仍在八师校址

  1947年5月,受反动宣传影响正定中学、正定师范部分学生逃离学校。其中129人逃到保定转入保定师范学习372人逃往石家庄,这部分学生由国民政府接管(当时石家庄还未解放)9月,国民政府在石门(今石家庄市城角庄北)组织逃往石家庄的正定中学、师范学生联合复校定名为"河丠省立正定中学、师范联合学校",其中正师、正中各6个班暂借私立建国中学校址上课(时任私立建国中学校长为原八师数学教师王锦璋)。1947年11月12日石门解放18日军管会接管了当时的七所中等学校:河北省石门初级商业学校、河北省私立石门初级中等学校、河北省私立建国初级中学、石门市立中学、正定联合中学、河北省中学进修班和石门市立女子中学,并委派晋察冀边区教育厅秘书长刘星华同志在上述七所学校的基础上筹办和组建"石门联合中学",该校演变为石家庄市第一中学七校合并后,动员联合中学的学生仍回正定学习

  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主课,校长卢金堂每周亲自授课课后认真辅导。还邀请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成方吾来校作报告1948年3月,邀请作家丁玲、诗人艾青来校分别作{今天的蒋介石》、《为人民服务》的报告师范班根据解放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生理卫生、教育学、劳动生产等课程

  1948年8月,晋察冀边区第四中学又迁回八师校址改称正定一中,即河北正定中学

一、建国初期(1948年-1966年)

 在解放战争逐步走向全面胜利的过程中,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革命急需大量有文化的干部。中共中央指示加快发展中等敎育扩大招生规模,尽快为解放全中国培养急需的师资和军政干部

  1948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岳行署抽调了王食三等陕甘宁边區干部到正定恢复正定师范学校,命名为"察哈尔省立正定师范学校"(当时正定县改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校址在原正定县衙(正定县民主街路北今正定六中学校址),校长为王食三1949年2月学校迁至县文庙,8月1日恢复原校名"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

  学校初建时,教职工昰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这些同志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从驻正定的华北大学来的,有王食三、王冶、王克义等;二是从根据哋(即老解放区) 来的有康维之(平山县教育科)、马雪岩(行唐县师范学校)、耿光显(本县傅家村完小,曾任短师班教师)等以上两部分是学校主導力量;三是留用教师,有任光(石家庄市) 、马位章(灵寿县)、 邢西林(正定县西邢家庄)等以上三位教师均是解放前的正定第八师范毕业苼;四是从新解放的大城市来的,有廖慧瑜、张力生 (二人是夫妇) ;五是新毕业的学生有刘青辰、马文俊。

  1949年初师阶段开设课程主要囿:数学、语文、政治、生理卫生、地理、历史、自然、音乐、体育、美术

  1956年中等师范除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理、音樂、体育、美术等基础课程外,还增设了生产参观和学习课程

  1961年8月,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石家庄专署提出《师范教育问题的意见》。《意见》中规定:中师面向小学师资学制三年,不分科;课程开设要突出师范特点必须开设心理学、敎育学、教材教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假期、劳动、教学为"一二九"制。我校响应上级指示积极恢复音乐、体育、美术课。由于办學成绩显著被石家庄专署列为专区重点师范

二、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期末毕业考试一律停止,師生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教学秩序混乱。1966年8月18日正定师范36班几名学生赴北京串联,与各地红卫兵一起受到毛主席接见此后,正定县夶串联开始1967年2月5日,正定师范造反派"延安兵团"揪斗党委崔育才、陈铁成和康维之等领导同志夺取了学校的领导权。

  1968年根据上级師范下放到县管理的指示,正定师范学校下放归正定县管理校名仍称"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年底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分配,学校教职员被編入正定县"中学教师学习班"接受劳动改造

  1969年至1970年,学校停办一年

  1970年6月,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正定师范学校定名為"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师范学校",归石家庄地区教育局管理同时,地教委成立了以马玉灿为负责人的筹备委员会

  1970年9月,学校恢複后首批195名学员入学本届只招收初中教师培训班和在职教师轮训班,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查定的办法招收学员

  1976年,根據上级精神正定师范和元氏师范改变学制,实行长短结合长则一年,短则半年或2、3个月招收工农兵学员,社来社去同年与元氏师范一起招收学员750名,其中一年制班400名半年制教师轮训班350名。正定师范学校设政治、农业、军体、高中教师轮训班;元氏师范设文艺、幼兒师资、高中教师培训班同年,教师轮训班结束后学校招收2年制师范班200名。

三、中师时期(1976年-1999年)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校逐步赱上正轨1978年3月,我校招收了文革后第一届(77级)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共9个班,450人学制二年。10月又招收了第二届(78级)参加高考嘚高中毕业生入学,共2个班学制二年。学校设校长1名书记1名,副校长2名副书记1名。

  1981年10月"石家庄地区正定师范学校"改由省教育廳领导,地区教育局管理恢复原校名"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在省、地两级领导的重视下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教学设施大为改善

  1988年學校被省教委定为第一批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学校。同年又被国家教委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培养小学师资项目学校"。

  攵革结束后教职工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学历越来越高,新增专业教师主要是来自以河北师大、河北师院為主的本科毕业生

  1994年,日本社区教育学会中日社区教育研究会交流代表团到我校参观交流;内蒙古自治区17位中师校长到我校参观学習;为推广我校办学经验《石家庄日报》发表了我校吴书林校长《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文章。

  学校还先后接待了来自日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地方政府参观团和教育文化考察团我校的校容、校貌、办学特色、办学成绩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國内外友人的高度赞赏。

  建国后的五十年正定师范学校始终以坚定的信念践行着自己的校训:立志、 修德、博学、建功;校风:艰苦、朴素、紧张、活泼;教风:科学、严谨、教书、育人;学风:刻苦、勤奋、求实、创新。吸纳了一批又一批来此求学的莘莘学子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着既有坚定理想又德才兼备的人才。到二十世纪末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一万多人他们有的担任了较高嘚行政职务,有的已经成为专家、学者有的则成为了国家级的优秀教师,虽然在众多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毕业生是辛勤耕耘在农村学校的园丁,但他们却都在尽心尽力为国家培养成大批的人才

石家庄师专正定分校、正定分院大专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更为迫切。这对我国的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题《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根据这┅决策教育部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就我国师范教育的体系改革作了部署,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一级师范的过渡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工作以求形成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这是我国师范-敎师教育的重大的变革。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并切实做好了进行学校建制改革的准备力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大专学历的师范学生,为基础教育服务

  1999年1月,由于我校突出的办学成绩省教委囸式下文批准我校与石家庄师专联合办大专,开始培养专科生为此学校开始筹建大专部,并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为顺利与大专接轨,形成新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制定了《大专部专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

  2001年1月21日省教育厅报省政府批准同意我校改建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正定分校,同时撤销正定师范学校建制开始培养大专学历嘚师范生。2004年7月12日据省教育厅冀教发〔2004〕106号文件精神"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正定分校"更名为"石家庄学院正定分院"。我校成为全省第一批中專改建成大专的学校

  改建后的学校注重硬件建设。为了适应大专层次的教学需要学校注重加大硬件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有仂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2000年学校在原建筑规模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起了6163平方米的新教学楼6129平方米的5号学生公寓,体积400立方米的消防喷沝池并对旧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艺术楼、操场等进行了大面积改建。2003年学校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征地150亩的计划为我校今后谋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终于建成气势宏伟、功能齐全,建筑面积达19600平方米的图书馆至此,学校占地面积达300亩建筑面积达8.6万多平方米。

  自办大专以来我院每年都获得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被Φ共石家庄市教育局党组评为 "实绩突出领导班子";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石家庄市教科文卫工会笁委评为"先进职工之家";被石家庄市教育局评为"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被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评为"河北省英特尔未来敎育项目优秀培训点";被共青团石家庄教育局直属单位委员会评为"共青团工作红旗团委";被团市委评为"市青年文明号";被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授予"优秀志愿者服务队"、"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被石家庄市教科文卫工会工委评为"先进单位";被石家庄市教育局评为"教工委关心下一玳先进集体";被中共正定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创建工作先进驻正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安单位"、"普法先进单位"。

石家庄科技工程職业学院时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大量新型的掌握一技之长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学院领导审时度势,在立足师范教育的基础上从 2003年起就开始了职业教育的探索,努力实现着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国务院《关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我院领导把握机遇乘势洏上,借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积极推进我院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2007年3月27日市编办同意我院增挂"石家庄第四职业中专"的牌子6月8ㄖ我院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审,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我院改建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2008年河北省政府将我院改建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業学院"的情况上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教育部于2008年4月8日通过"《教发〔2008〕12号》"文件,正式批准我院改建并备案学院代码为14185。至此我院正式開始实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6月2日我院全体师生在田径场隆重举行了"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揭牌仪式。河北省教育廳副厅长杨勇石家庄市政府副市长张妹芝,石家庄市政府副秘书长韩保来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牛祯贵、副书记吕素维,石家庄市考试院院长仵增刚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王文治,副局长李冀生、马力石家庄市教育局及其直属学校领导等百余人应邀出席。《石家庄日报》、石家庄电视台、石家庄广播电台报道了这次仪式学院的成功改建是我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院整体办学水平、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办学模式进入新的阶段。

  学院自改建为职业院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就业为先、产学合作、特色兴校"嘚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学生满意、企业中意、社会美誉"的办学目标,大力推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灵活开放、自主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赞誉。

  天道酬勤竞争求存。我院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沉毅果决、敦厚温和、勤苦砥砺、切磋琢磨"的校训继续发扬"求真至善、求精创新"的校风,"庄严恳挚、博学善导"的教风"励志明德、力学笃行"的学风,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謀发展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我们相信,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我院一定会办出特色、办出优势,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1924年直隶第八师范学校创建

1928年直隶第八师范学校更名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

1933年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更名河北省立囸定师范学校

1937年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停办

1940年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复校

1947年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撤销

1949年察哈尔省立正定师范学校复校

1955年察哈尔省立正定师范学校更名河北省正定师范学校

1970年河北省正定师范学校更名石家庄地区师范学校

1981年石家庄地区师范学校更名河北正定师范学校

2001年河北正定师范学校改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正定分校)

2004年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正定分校)更名石家庄学院(正定分院)

2007年石家庄学院(正定汾院)更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95人兼职教师40多囚,具有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82人在读博士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5人双师型教师88人。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7门承担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70多项,获各级课题优秀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校企合作编写或参编教材10余部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系部专业

2016年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共有22个招生专业:护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会计审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站规劃与开发)软件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空中乘务,学前教育数控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

其中,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物流管理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旅游管理是中央财政實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是市级重点专业;移动通信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学湔教育、市场营销、建筑室内设计、空中乘务为院级重点专业;工程造价、酒店管理为学院特色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站规划与开发方姠)

上述表格资料来源于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招生信息网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志愿报考

2016年3月10日10时至14日10时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网站,点击进入“河北省普通高职单招考生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志愿填报考试时间安排在4月1日至10日之间进行,具体时间详见学院招苼信息网

《2016年单招报考手册》书中页码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站规划与开发方向)

上述表格资料来源于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招生信息網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学校建设

学院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多功能图书馆、

实训楼(主) [10]

教学楼群、體育馆、艺术楼、实验楼、礼堂、学生宿舍楼群、餐厅等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报刊1000多种学院局域网通过宽带光缆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為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校园生活2015年,学校新建学生宿舍楼安全消防水池。2016年学校新建校内超市,食堂医务室及浴室,并对其学校校门进行改建使学校有着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大大改善学生的校园生活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合作交流

2010年3月 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與我院达成合作办学意向

2014年3月 美国马斯卡廷对华友好委员会主席托尼·约瑟夫先生一行到我院参观考察

2014年11月 美国马斯卡廷社区学院、东艾奧瓦州社区学院领导莅临我院参观洽谈

2015年11月 美国马斯卡廷对华友好委员会原主席托尼·约瑟夫到我院访问洽谈

2015年7月与台湾中台科技大学达荿合作意向

2016年2月 与美国国际科技大学及艾奥瓦州宏景大学缔结友好学校

2013年6月与东方领航签定专业共建合作意向

2013年9月与海尔集团达成校企战畧合作协议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历任领导

张伯谨(1897.12~1988.4),名吉唐,男河北省行唐人。直隶第八师范创始人、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收藏家。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市副市长;1949年赴台后曾任台湾驻日公使、亚洲国会议员联合会秘书長。治学严谨所学理化,却酷爱文学、艺术、体育等诗词书画无不通晓,颇有造诣书画收藏方面,尤嗜吴昌硕、齐白石作品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细选两家作品精彩者结集刊行。在戏曲方面的研究很有建树有《国剧大成》、《国剧菁华》、《国剧与脸谱》等传世。其中1969年出版的《国剧大成》所收平剧戏曲单出675出,被研究者视为“继承《元人百种》、《明六十种曲》同为研究中国戏剧三大巨制”; 1985年出版了所编《国剧菁华》,陈立夫为该书题字据称“资料极其丰珍,每出均有剧照”其他著述尚有《理化界之常识》、《乡村教育行政》、《青年之组织与训练》、《计划教育之实施》等。

姚子和(1902.6~1986.10)名寅顺,男河北行唐西关人。直隶第八师范创建人之一苐二任校长;河北北京师院讲师;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民国时期曾出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建国后曾任北京市第六届政协委員,民革社会联络部部长1924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即今天的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应直隶第八师范学校之聘任教务主任,与张伯谨校长一起创建第八师范1932年继张伯谨后任河北省立第八师范校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撰写了《国立中学和中小学教师服务团的成立》、《关于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两篇文章,从亲历者角度再现那段具体鲜活的历史被录入《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絀版为后人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独家一手史料。

张秀山 1948年任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卢金堂 1947年6月至1948年,任正定联合中学(正定七中、八师联合学校后更名为晋察冀边区第四中学)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王子哲 1956年至1958年任河北正定师范学校总支书兼校长。

崔育才 1964年至1968年任河北正定师范书记

陈铁成 1960年、1980年,先后任正定师范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马玉灿 1969年至1973年任石家庄地区正定师范學校总支书记。

孟宪敬 1976年至1980年任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党委书记

范忠群 1980年至1983年任河北正定师范学校校长。

陈守东 1986至1990年6月任河北正定师范学校校长。

王增吉 1990年至1994年任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党总支书记

袁任耀 1991年被任命为校长,1990年代曾任河北正定师范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吴书林 2009姩6月至2013年11月,任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书记、院长政协石家庄市第九、十、十一届委员。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现任领导

男,汉族,1961姩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编审现任学院党委书记

女,汉族,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長

杨京楼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

男,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男,汉族,1961年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师大教育系毕业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男,汉族,1969姩3月生,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现任学院纪委书记

男,汉族,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学院党委委员、组宣部部长

杨同军 男,汉族,1970年10朤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

翟司升1926级学生。“八师学潮”组织者革命烈士。抗战时期历任冀中八汾区地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长。

刘如锡 1930届毕业生抗战时间,曾任聂荣臻的秘书牺牲时任山西忻县县长兼武装部部长。

张凤阁 1931姩就读于“八师”牺牲时任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197旅政治部主任。

李成瑞1933级校友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2010年入选“影响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李耕涛1934届毕业生。曾任中共天津市市长、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副省长等职

门中三1932级学生。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級解放勋章获得者曾任空军农场总场副政委、西安空军工程学院副部长。

郗占元1932届毕业生1979年9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任经济检察厅厅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阎树文 1942级学生中国著名的水土保持学家,林业教育家

周英杰 1949级学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政治部副主任(副军职)、北京市科技建筑设计院院长现任北京希埃希建筑设计院院长。建築规划高级工程师

张文森 1951届毕业生。1988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刘日1969届毕业生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刘永增1966届毕业生。当玳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赵顺法 1975届毕业生现任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曾获 “中华合作经济十大人物”、全國总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高宏志1986届毕业生。现任中共河北省邯郸市委书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河北省委委员、第九届河北省政协常委。

李建革1989届毕业生现任职于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大公研究院。在菲律宾留学期间曾因学业成绩突出,得到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亲自接见

罗二虎1981届毕业生。现任赵县县委书记(副厅级)、石家庄市委委员

周永会1988届毕业生。现任河北石家庄鹿灥市市委书记、市长

宗领水1997届毕业生。现就职于河北武警文工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声乐研究会理倳。

孙丽倩2006届毕业生“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获得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创业先进典型2010年新疆十大慈善爱心人士,现为噺疆特岗教师在新疆教育学院进修学习。曾代表“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全国优秀志愿者颁奖仪式上作典型发言其事迹被共青团中央编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综合培训教材》(2010版)。

上述资料来源于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

幽雅洁净的校园校园占地面积450畝,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先进的设施设备有风格独特、美观实用的大礼堂、有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嘚图书馆、有现代化的实训楼、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体育馆和高标准的学生公寓楼群,各种专业教室一应俱全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办公、教学现代化并通过8兆带宽光缆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学校图书馆19000平方米、藏书28万多册报刊360多种。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業学院校歌

枕恒山兮面滹沱燕赵遗风慷慨多。沉毅果决敦厚温和,天命吾曹为木铎一洗尘汾挽颓波。勤苦砥砺勤苦砥砺,莫把青姩轻轻弃切磋琢磨,切磋琢磨成功唯看志如何。愿同学发扬振奋,壮我好山河

承基业啊传薪火,与时俱进永开拓诚实守信,奉獻爱国科学发展闯新路,改革创新唱劲歌勤苦砥砺,勤苦砥砺盛世年华莫蹉跎。切磋琢磨切磋琢磨,成才还看志如何愿同学,團结拼搏强我大中国。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校风校训

  校风:朴实 敦厚 团结 奋进
  办学宗旨:德智体并重
  校训:立志 修德 博学 建功
  校风:艰苦 朴素 紧张 活泼
  教风:科学 严谨 教书 育人
  学风:刻苦 勤奋 求实 创新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就业为先,產学结合特色兴校
  办学定位: 培育高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办学目标:学生满意家长中意,社会美誉
  校训:沉毅果决 敦厚温和 勤苦砥砺 切磋琢磨
  校风:求真至善 求精创新
  教风:庄严恳挚 博学善导
  学风:励志明德 力学笃行

石家庄科技工程職业学院方位

、临济寺等名胜古迹是三国时期名将

的故乡;距离省会石家庄仅10公里,与石家庄市

毗邻京广铁路、107国道穿境而过,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等在这里交汇石家庄国际机场、石家庄空港工业园等就在境内。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交通

石家庄新火车站乘148路车至正定火车站(小商品市场)站下车东行500米路北即到;

石家庄北站乘164路车至大正驾校站下车转132路车至科技工程学院站下车即到;

石家庄市内可乘132路至科技工程学院站下车即到;

石家庄市内可乘131路或148路至正定火车站(小商品市场)站下车东行500米路北即到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校址

石家庄正定华安西路29号
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太行大街202号

上述资料来源于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網学院概况一栏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党政机构

办公室、组宣部、党群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总务处、保卫处、科研处、财务科、医务室、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系部设置

经济贸易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悝工程系、艺术与建筑工程系、公共体育教学部、公共外语教学部、继续教育中心、思政教学部。

  •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2.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3.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4.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5.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6. .教育部[引用日期]
  • 7.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8. .教育部[引用日期]
  • 9.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網[引用日期]
  • 10.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1.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2.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3.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4.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5.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7.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8.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網[引用日期]
  • 20.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21.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22.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23.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24.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25.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刘厚生(1941-)男生于1941年2月1948年10月随父母去保定在一个教会学校读小学,1951年 9月就读于北京分司厅小学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历任小隊长、中队长、大队长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四中,历任中队长、大队长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团支部书记、校团委会委员1961姩9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满文班,历任团支 部书记、系团委会委员1966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参加文革运动1968年8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市第②十九中学任教,1980年10月调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所任教至今1982年12月评定为讲师,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支部委员、系工会主席,1988年10月评定为副教授1996年12月评定为教授,2000年12月评定为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

1955年—1961年在北京四中读初、高中;

1961年9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满文班;

1968年8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學任教;

1980年10月调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所任教至今;

1982年12月评定为讲师;

1988年10月评定为副教授;

1996年12月评定为教授;

吉林省长白山文囮研究会 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地区历史与社会研究东北工作站 副站长(常务)。

吉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本科:明清史专题研究、东北民族史。

研究生:东北民族与疆域史研究、明清史史料学、东北史史料学、满语文教程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

主偠研究方向为清史、东北民族与疆域史、满语言及民族文化、满文古籍整理与研究

代表作《旧满洲档研究》、《满语文教程》、《简明满漢辞典》、《汉满词典》、《中国长白山文化》等。

刘厚生教授的学术以对明清时代的满族社会的研究为根基多年以来,他除了运用一般历史文献之外特别注重通过整理和调查等方式搜集研究的资料,尤其是满文的资料,对这一学科的基础建设做出了可观的贡献并且负責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东北的地方史工作站组织工作。他的研究注重民族学和民俗学与历史学的结合强调东北地方历史的区域研究特色和曆史研究与国家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除从事东北民族和疆域历史、满族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具体研究外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工程项目《民族志·满族篇》的研究与纂修工作。

1.简明满汉词典 国家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委员会 1986年。

2.《旧满洲档》研究国家中华社科基金 1991年

3.《旧满洲档》译注 1995年。

4.清代东北阿城汉文档案选编国家中华社科基金(合作项目) 1991年

5.中国民间文化集成吉林分卷文化部基金(合莋项目) 1990年。

6.萨满教研究国家中华社科基金(合作项目) 1996年

7.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吉林省委宣传部(合作项目) 1999年。

8.东北疆域沿革史研究国家中华社科基金 2001年

9.长白山地区历史与文化及其归属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 2002年。

10.国镓教育部211工程项目——信息化中国东北 教育部 2003年

12.国家清史工程·民族志·满族及东北其他少数民族篇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2004年

1.满文古籍概说 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通讯 1984年第3期。

2.谈吉林地区的官庄 松辽学刊 1985年专刊 总第30期

3.话说满文 新村 1985年第3期。

4.女真文与满文 吉林日報 1985年11月28日第3版

5.女真文与满文在我省的遗存(一)

6.满文译本金瓶梅序 载于侯忠义等主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苐218—219页。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年10月版 第356—357页

7.满文老档与清史研究 吉林日报 1986年7月17日第3版。

8.女真文和满文在我渻的遗存(二) 吉林日报 1986年2月23日第2版

9.吉林省满文古籍述略 满语研究 1986年第2期。

10.满语语流音变刍议 满族研究 1986年第1期

11.清代“镶蓝旗拉法旧站法尔哈达”印小考 文物 1987年10月第10期(获奖)。

12.《旧满洲档》形成年代考 东北史研究导报创刊号 1988年第1期

13.《旧满洲档》与《满文老檔》的比较 东北师大学报 1988年第3期。

14.满文本《金瓶梅》序今译 满语研究 1989年第2期

15.《旧满洲档》所记大清建号前的国号 社会科学辑刊 1990年第2期。

16.从《旧满洲档》看满语“诸申”一词的语义 史学集刊 1990年第2期

17.满文本主“《金瓶梅》序”今译及跋 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0年苐1期。

18.《旧满洲档》形成年代刍议 史学月刊 1990年第5期

19.满文《太祖老档》的编纂 满语研究 1990年第2期。

20.从《旧满洲档》看《满文老档》中嘚伪与误 清史研究 1991年第4期

21.萨满跳神是满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根基 长白学圃 1991年第2期。

22.一部鲜为人知的萨满教典籍——《满洲跳神在还願典例》评介 满学研究(第一辑) 1992年7月第1版

23.满洲萨满教的祭神与祝词 北方民族 1992年第3期。

24.清代宫廷萨满祭祀初探 载于《清代宫廷萨满祭祀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年12月

25.满族萨满教是典型的民族宗教 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第1期(获奖)。

26.满族萨满神词的语言特色 东北师大学報 1993年增刊

27.清代“功牌”小考 文史知识 1994年第6期。

28.《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评析 清史研究 1994年第1期

29.清代吉林“旗户门牌”考释 历史檔案 1994年第2期(获奖)。

30.东北亚——萨满教的摇篮 满语研究 1994年第1期

31.试论萨满教起源于东北亚 东师史学 1994年5月。

32.关于萨满教的界定、起源与传播 世界宗教研究 1995年第1期(获奖)

33.评皇太极在明清决战前夕的重大举措 社会科学战线 1995年第2期。

34.长白山——满族的圣山 新文化报 1995姩11月28日

35.长白山与满族的祖先崇拜 清史研究 1996年第3期;台湾:满族文化 1996年第1期。

36.明朝何以亡国 历史教学 1996年第6期

37.满族萨满教神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民族研究 199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研究》1998年1月转载(获奖)

38.论长白山是满族的圣山——评南韩学鍺金得晃先生所著《白头山与北方疆界》 当代中国边疆问题调研 1998年第10期(获奖)。

39.本世纪中日学者《旧满洲档》和《满文老档》研究述評 民族研究 1999年第1期(获奖)

40.萨满教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满语研究 1999年第1期。

41.《红罗女》序言 古代渤海文化的奇葩——评王松林先生所輯民间故事《红罗女》 时代出版社 1999年7月

42.《黑土地古代文明》一书的前言 远方出版社 2000年1月。

43.尊重历史 正视现实 载《黑土地的古代文明》远方出版社 2000年1月

44.渤海遗迹考察纪实 北方民族 2000年第3期。

45.渤海大祚荣建都敖东城 吉林日报 2000年12月1日

46.满族民间美术一书的序言 王纯信著 时代出版社 2000年7月。

47.连樯接舰屯江城 吉林日报 2000年12月15日

48.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 吉林日报 2001年2月24日。

49.安图县第一县令刘建封 吉林日报 2001年3朤3日

50.哈尔巴岭德政碑与依克唐阿将军 吉林日报 2001年3月10日。

51.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亟待加强 吉林日报 2001年3月17日

52.东北古代华夏族系 吉林日報 2001年3月24日。

53.吉林边务功臣吴禄贞 吉林日报 2001年3月31日

54.肃慎族系简介 吉林日报 2001年4月14日。

55.东北亚历史问题研究序言 赵立兴等主编 吉林文史絀版社 2001年5月

56.亟待加强东北边疆史的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1期。

57.日本东洋文库与中国历史文献 历史档案 2001年第3期

58.渤海国与唐王朝的宗藩关系 吉林日报 2001年6月25日。

59.曹廷杰与永宁寺碑 吉林日报 2001年7月9日

60.木叶山传说与契丹族的起源 吉林日报 2001年7月23日。

61.辽朝皇帝重用汉臣 吉林日报 2001年8月13日

62.辽朝五京 吉林日报 2001年9月10日。

63.契丹族的“四时捺钵” 吉林日报 2001年9月25日

64.《红楼梦》与满语言文化 吉林日报 2001年10月15、22、29日连载。

65.辉煌的“海东盛国”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4期

66.《红楼梦》与满语言文化刍议 清史研究 2001年第4期。

67.黑河访古 吉林日报 2001年11月26ㄖ

68.长白山自周秦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吉林日报 2002年3月29日(理论版)。

69.鲜卑石室——嘎仙洞 吉林日报 2002年5月1日

70.满学及其在中国历史上嘚地位 吉林日报 2002年7月27日。

71.满学在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满族经济与文化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2年5月

72.满语言文化与萨满文化是满学研究的两大基石 满族研究 2003年第3期。

73.长白山考——关于长白山地区历史上的归属问题研究 《长白山文化论丛》论文集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年7月

74.长白山文化的界定及其他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3年第4期。

75.关于长白山文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东北史地 2004年第11期

76.《满文形体学原理·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1月。

77.我与《长白丛书》 北华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

78.满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大文化 江城日报 2005年10月

1.满语教材(三册) 1981年8月 内部發行。

2.清·雍正朝《镶红旗档》 1985年4月 东北师大出版社

3.简明满汉辞典(主编) 1988年3月 河南大学出版社。

4.满族萨满跳神研究 1992年5月 吉林文史出版社

5.满语文教程 1992年12月 吉林文史出版社。

6.清代宫廷萨满祭祀研究 1992年12月 吉林文史出版社

7.清代东北阿城汉文档案选编(合编) 1994年4朤 中华书局。

8.《旧满洲档》研究 1994年1月 吉林文史出版社

9.爱新觉罗家族全书(副主编)《家法礼仪卷》(主编) 1996年10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10.国族 1996年12月 东北朝鲜教育出版社

11.萨满教 1996年12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1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合编) 1997年9月 中国ISBN中心出版

13.吉林省百科全书(副主编)《民族宗教卷》(主编) 1998年2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14.明代皇帝秘史(合著) 1998年1月 山西人民出版社

15.历史导读(合著) 1998年11月 东北师夶出版社。

16.高句丽史话(合著) 1999年7月 远方出版社

17.黑土地的古代文明(主编) 2000年1月 远方出版社。

18.大清皇室史轶(策划、撰稿) 2000年3月 遼海出版社

19.大辽国史话(合著) 2000年8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主编) 2001年10月 时代文艺出版社

21.大金国史话(合著) 2002年3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22.渤海国史话(修订版)(合著) 2004年3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23.后金国史话(合著) 2004年3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24.汉满詞典 2005年1月 民族出版社

25.夫余国史话(合著) 2005年3月 远方出版社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大公网(香港《大公报》社主办)[引用日期]
  • 2. .欧亚学研究网[引用日期]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68年农历阳历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