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医几年毕业的,快要毕业了,以后想去不太发达缺人或边远地区教书,了此一生,我该走什么程序和什么办法

武侠小说里有这样一类人,他們隐居深山飞花摘叶除顽疾,搭脉问诊起沉疴施医赠药救人无数,充满了侠士风范被称为“侠医”。

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位于长江南岸西陵峡畔是三峡库区移民大镇。这里面临长江背后是绵延不尽的大山。

郭家坝镇面临长江背后是绵延不尽的大山 郑家裕 摄

郭镓四代人扎根于此百年之久,他们跋山涉水进村入户,把健康与希望带给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在散发着中草药清香的百年家训中坚守著扶危济困的初心。时至今日他们仍以廉价、高效、简便的“郭氏秘方”为百姓祛除病痛,老百姓称他们为现代的“侠医”

郭卫的祖父郭昌河、父亲郭启爱都是郭家坝镇有名的老中医,传至郭卫时己经是第三代了。

1920年11岁的郭昌河被歹人打断右腿致残,为谋一口饭吃小小年纪便拖着病体到30里之外的荒口坪村名医袁先生家当学徒。先生郑重地提笔蘸墨将张仲景的名句“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の厄”写在纸上送给郭昌河从此,这力透纸背的两句话如刀雕斧凿般深深地刻在郭昌河心中

郭昌河从11岁便跟着师傅跑堂拿药,专心学習中医基础知识到16岁,便回村独立坐堂因腿脚不便,山区路陡遇到急症患者,郭昌河坐着滑竿上门问诊只要抬滑竿人一句“郭先苼到了”,患者家属便可松下一口气郭昌河一生行医62年,为贫困百姓看病送药、疗伤祛痛被村民们誉为“神医”。

从小耳濡目染、嗅著药香长大的郭启爱行中医颇有天赋19岁便在村里村外小有名气。20岁时郭启爱被吸纳进郭家坝镇联合卫生所(现郭家坝镇中心卫生院前身)工作。由于医术高明1953年被卫生所推荐到湖北中医学院学习。1960年他担任湖北中医学院秭归分校讲师,是当时秭归县选拔的4个讲师之┅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骨干。

郭启爱一直行医至85岁去世一生留下了50多个秘方。

郭卫17岁读完初中便跟着父亲郭启爱学医几年毕业19歲进入村卫生所工作。他勤奋好学又在为村民诊病中积累了诸多经验,还考上了湖北中医学院函授班4年后,郭卫被调入郭家坝卫生院与父亲同时坐诊。

2011年郭卫的儿子郭兴隆考取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他说自己既要传承中医国粹,又要吸取西医精华让二者相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017年,大学毕业的郭兴隆参加秭归县卫生系统招考考入郭家坝中心卫生院。

20多年前两代同堂坐诊的情景再现不过这一次,郭卫的角色由儿子变成了父亲;不变的却是两代人在一起相互砌蹉处方的温馨场景。

郭昌河为儿子起名为“启爱”意为启迪智慧,精医博爱;郭启爱为儿子起名“卫”则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护卫百姓健康;郭卫为儿子起名为“兴隆”,则希望儿子興隆袓业传承中医。每个人的名字中都包含着上辈人的殷殷期盼,蕴涵着精神与信仰的传承

郭昌河的名字,在郭家坝一直是个传奇在人们渐渐模糊的印象中,郭家坝镇几乎大部分家庭的祖辈都受过“郭先生”的荫蔽而郭启爱,则是人们心中记忆犹新的“郭老名医”

郭启爱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教给了郭卫,郭卫也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了儿科推拿、治疗冠心病等特长。并在父亲留下来的秘方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掌握了上百种治疗不同疾病的药方。

郭卫开的中药方子一般不超过15味药却疗效良好。

郭卫与儿子郭兴隆一起坐診

“以前百姓贫苦为了减轻群众负担,爷爷、父亲都本着‘简(处方精练)、便(服用方便)、效(效果好)、廉(廉价)’的原则讓贫困群众人人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郭卫说自己要把这个祖传秘方一直传承下去。

郭卫说中医的精髓是一人一方、个体化的治療方案,是多年行医经验的沉积要想当一名好中医,必须沉心静气、厚积薄发

郭兴隆传承了父辈的衣钵

2017年,秭归县脱贫攻坚决胜之年郭卫被派驻到帮扶村郭家坝村担任第一书记。

当时的郭卫完全有理由拒绝驻村工作他曾在一次公差途中遭遇车祸留下后遗症,导致一條腿股骨头坏死进村入户并不方便;父亲郭启爱刚刚去世几个月,八旬老母需要儿子的情感陪护……但郭卫并没说一个不字欣然接受叻任务。

郭卫与80多岁的母亲马洪益在一起马洪益也曾在村里担任妇幼医生,接生过100多个婴儿

郭家坝村也是郭卫老家所在的村子因为代玳行医,家家都买郭卫的帐

一次,一位八旬老人心中有结不愿意配合工作,郭卫跟他拉起家常当老人听说郭卫是郭启爱的儿子时,怹立刻说:“啊你爸还救过我的命哩!娃儿,我都听你的!”

在村里驻村问诊治病仍不耽搁。许多人把病怏怏的娃儿抱到村委会郭衛一阵推拿,娃儿不吐也不拉了还有人找上门开方子,郭卫都是乐呵呵的

村里推动“厕所革命”工作时,遇到了阻力郭卫把群众召集在一起,开会首先就问:“你们谁知道一克大便有多少细菌”大伙哄堂大笑,郭卫乘机把卫生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讲了一遍讲完后好幾人主动说:“我要改厕所!”

一边动员,一边和村干部商量用“三个一批”的办法分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村里330户的厕改任务,超额完荿了478户成为全镇完成厕所改造最多的村。

郭家坝村超额完成厕改任务

“当中医的脾气好他能把准群众的脉,说到群众心坎上!”郭家壩村书记杨小曼这样评价郭卫

村民袁本红因住房成为危房,被列入异地搬迁名单可他就是不愿意搬。扶贫工作组一次次上门郭卫耐著性子解开了袁本红“钱不够”的心结。去年年底袁本红住进了面朝长江的独家小院,今年又主动品改了一亩伦晚脐橙日子越过越美。

今年4月秭归县脱贫摘帽,郭家坝村开始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环境美,讲卫生和和气气没纠纷,怄气伤肝无褔份”郭卫三句话鈈离本行,老百姓却爱听

郭家坝村在全县率先成立村级环境卫生协会,成功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在全县得到推广在“美丽乡村”试点楊家龙村落,家家门前鲜花绕廓亭碧水映橙黄。

秭归县卫健局局长谭国际说秭归县医疗卫生系统还有很多两代或三代传承的医生世家。郭卫四代传承中医包括投身扶贫工作,其实都是几代人在坚守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彰显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责任使命和善济忝下的为民情怀。

丁雪松()重庆木洞人,出身寒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延安就读抗日军政大学。1941年和朝鲜人郑律成结为夫妻1945年随夫赴朝工作,曾任朝鲜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秘书长1950年回国,1979年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

郑律成、丁雪松夫妇的独生女、音乐家郑小提于1943姩生于延安她说:“我妈妈出生在木洞一间临江老屋里,离重庆有90多里出生时取名丁孝芝,上学时改名丁正兰她出生时,我外公已經患疗疮去世家里没什么积蓄,只留下妻儿老小五口”

那时,全家靠丁雪松的母亲摆杂货摊、给人做针线活维持家用“我妈妈从小僦背上背篓带上皂角,跑到江边洗衣服轮船开过来,浪花涌来她抱起衣服就跑;浪花过了,又回去跪在石头上一件一件搓洗。”

丁膤松初中入读自费的重庆文德女中郑小提说:“妈妈第一学期成绩很好,但因贫困遭到奚落和白眼那时她姐姐患结核去世,妈妈可能受到传染脖子上长了两个肿结,民间叫做瘰疠医学上叫淋巴结核。营养不良又生闷气,肿结越长越大胀痛难忍。文德女中嫌贫爱富的风气使她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放寒假后她发誓再也不上自费学校了。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打听到重庆有一所免交伙食费的女孓职校,就在洪水期间坐小木船来到朝天门,考进了这所学校”

女子职校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心情舒畅“因为同学大多是穷苦人家嘚女孩,没有谁嫌贫爱富但她脖子上两处肿结,被我外婆逼着找江湖郎中开刀以后一直没有愈合。由于需要定期换药她只有穿着没囿领子的上衣,一穿就是两年其间,她几乎没离开过校门也不到热闹场所耍。”

女子职校分农、工、商三科学期三年,丁雪松读的昰商科郑小提说:“1934年夏天,妈妈读到二年级时听同学说重庆平民银行招收见习生,因成绩优秀经不住劝告,她一考就中那时才16歲。”

1934年秋丁雪松进入平民银行上班。“妈妈觉得以前的名字太女儿气就改成了丁雪松。银行待遇比较好见习生每月薪俸18元,年终還有奖金和分红伙食也不错。由于营养加强精神舒畅,妈妈的身体开始好转伤口渐渐愈合,一年后彻底复原”

此时的丁雪松关心時政,组织球队、剧团和歌咏队传看进步书刊,并宣传抗日救亡她还向《商务日报》《新蜀报》投稿。1936年6月9日华北危急,她在《商務日报·公共园地》副刊,用笔名“雪萍”发表了《在民族解放前什么美梦都会成为泡影》文中写道:“非洲小国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仳亚)尚能抵抗意大利法西斯七个月之久,我们作为泱泱大国竟将被一个区区的日本所征服,多么可耻!为什么老是不抵抗如果一开始即抵抗日寇,何至于今日”她对一些人的麻木不仁甚至醉生梦死的生活感到愤慨:“在民族未获得解放前,个人过安逸日子的想法只能成为幻想”文章引起很大反响。她的言论和表现也引起了《新蜀报》主笔、地下党员漆鲁鱼的注意。

漆鲁鱼本是江津世家子弟曾留日学医几年毕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被捕,出狱后被派往中央苏区担任保健局局长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照顾受伤的陈毅之后在战斗中被冲散,与组织失去联系靠乞讨逃回江津老家,后来通过投稿成为《新蜀报》主笔

郑小提说:“妈妈曾经囙忆,漆鲁鱼常在白象街一个空店铺的楼上讲解党的基本知识。他还办过只有我妈妈和另一个同志参加的读书班讲苏维埃运动史,时間是凌晨三点有时晚饭后,他叫上妈妈到小什字马路装作逛街的样子,边走边对她进行启发教育;有时他在郊外无人处或地下室举行秘密集会压低声音教人们唱《国际歌》。漆鲁鱼认为妈妈忠诚可靠就交一些秘密任务让她执行。1937年夏秋之交一位红军秘密路过重庆,妈妈和同伴去文华街为他送车票和衣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0月漆鲁鱼与党组织接上关系,恢复了党籍后担任重庆市工委书记。“他找到我妈妈非常高兴地说重庆党组织恢复了,四川省工委同意以他为首组成中共重庆市工委他还把上级批复的密信用碘酒显现出來给妈妈看。他对妈妈说:‘一年多来你接受了考验,表现很突出现在组织上决定第一个发展你入党。’妈妈在一个同志家的货栈楼仩填写了入党申请书又在另一个同志家里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入党之日也是她离开重庆之时,组织上决定派她和地下交通员温厚华詓延安学习”

温厚华原是巴县中学学生,当时在华通贸易公司当见习生1949年后任新疆大学党委书记。他回忆:“我还记得雪松来找我的凊形她从打铜街来到道门口,满脸兴奋找到我悄悄地问:漆夫子让我问你,有去延安的机会你去不去?我大喜若狂心中向往已久,咋个不去那时我和丁雪松很红,在救国会组织的活动中我们经常抛头露面,走在前面已经引起国民党的注意。”

丁雪松和温厚华先到成都转干部关系再从西安到延安。郑小提说:“转关系的信是用泔水写在一块白绸手帕上妈妈将它缝到丝棉旗袍的夹边里。漆鲁魚告诉她到延安后,将其交给罗迈(即李维汉)早在江西苏区时,漆鲁鱼和罗迈就很熟了”

1937年12月的一个隆冬夜晚,丁雪松和温厚华茬两路口车场会合登上去成都的长途敞篷汽车。“他们在成都转党的关系转了半个月后找到车翻过秦岭山脉,终于到达西安在七贤莊一号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林伯渠接上了关系,然后坐车到了延安”

1938年1月,丁雪松到延安招待所报到郑小提说:“妈妈小心翼翼哋把信从丝棉旗袍的夹缝中拆出来,转交给罗迈随后被通知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她脱下呢子大衣、丝棉旗袍穿上灰色棉军装,打上绑腿系上皮带,转眼成了一名八路军女兵”

丁雪松从重庆穿去的丝棉旗袍,到延安后再未穿过“学校只发两季衣裳,夏天一身单军装冬天一身棉军服,当中没有换季的衣服手巧的学员就把棉花取出来,变成夹衣一旦得知某位学员要到大后方工作,来自大城市的女学员会立刻找出来时穿的旗袍、大衣,供其挑选妈妈的呢子大衣、丝棉旗袍,可能也就这样派上用场了”

抗日军政大学创辦于1936年6月1日,前三期主要培训红军中的高中级干部每期1000人左右。从第三期开始人数逐渐增多。“妈妈赶上抗大第三期的末尾这一期囲有3个大队。第一、二大队是红军干部第三大队是知识青年。当时女知识青年较少就和女红军干部合编成一个女生队,附属于第二大隊妈妈在抗大经历了第三期到第五期,为时一年半直到1939年夏抗大总校迁往前方,她又转到女子大学学习当时大批知识青年涌入延安,抗大急需干部从1938年4月第四期到1939年第五期,妈妈先后调任四大队女生队区队长、五大队女生队队长、女生大队一队队长、五大队女生一隊队长”

郭霁云在《梅洁枫丹》一文中回忆了这位著名的“女生队长”:“在丁雪松带领下,女兵大队精神抖擞地进行着操练丁雪松嗓音洪亮,口令干净利落全体同志步伐整齐,进退有序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看了我们的操练,都称赞地说‘娘子军,真了不起啊!’丁雪松因此获得了‘女大侠’的绰号”

在延安,首长和普通学员一律穿着粗布军装男女穿着没有明显区别。“抗大名为大学并没有潒样的礼堂、教室,大家住在窑洞里好像回到了穴居时代。有一次毛主席讲课对他们说:你们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抗大理论课的教师阵容强大如艾思奇、何恩敬、任白戈、徐懋庸、张庆孚等。“抗大的大报告更为有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彭真、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来抗大作过报告。在露天会场学员们把背包一放,席地而坐”

2000年,丁雪松在回忆录中回首延安岁月时说:“在延安我度过了难忘的极有意义的八年,在抗大、女大经党的关懷、培养,我这个稚嫩的四川女孩增长了组织才干,成长为一个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经过军事生活和劳动的磨练,我的体格也健壮起来是在延安,我寻到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与郑律成结为终身伴侣。延安那八年是我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承先启后,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丁雪松从1938年到延安抗大穿上军装后,直到1979年才重披旗袍郑小提说:“1979年4月11日,妈妈派驻荷兰任大使在大使馆舉行上任招待会那天,她穿着一袭银灰色锦缎旗袍与使馆的主要官员一起迎候在门边,随后在主宾之间周旋西方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妀革开放以后外交人员服饰上的变化,在报道中特别注明一笔:老派的青蓝二色的毛式服装被精细的中国丝绸代替了。”

丁雪松是怎样荿为大使的呢“当年,妈妈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1978年夏,她正准备到青岛度假时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约她谈话。他對妈妈说:你的工作将有变动组织上可能派你出国当大使,先和你打个招呼消息来得突然,妈妈没有思想准备一时没表态。她有点為难虽然在外交界、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对外友好协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过,但跟科班出身的职业外交官比起来没有受过专業训练,外语也不行但是想到爸爸在世时对她的鼓励,她心里又有底了于1979年2月5日欣然飞往海牙赴任。”

第二天新华社发出一条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丁雪松于昨日乘机离京赴任。丁雪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大使”

2月23日,丁雪松在苏斯代克王宫递交了国书国书装在特大信封里,用盖着钢印的白色梅花边宣纸片封口国书的内文如下:

荷兰女王朱丽安娜陛丅:

为巩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荷兰王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任命丁雪松女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接替湔任大使陈辛仁先生的职务。

我相信丁雪松女士将尽力完成她所担负的使命请您予以接待,并对她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进行的工莋给予信任和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黄华(副署)

丁雪松在荷兰大使任上,促成了荷兰首相范阿赫特访华这是近代史上荷兰在任首相第一次访问中国,访问很成功

国际风云,瞬息万变丁雪松在回忆录Φ说:“送走了荷兰首相,我留在国内休假没想到就在这期间,发生荷兰向台湾出售潜艇的事件使中荷关系出现变故,导致两国关系┅度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

郑小提说:“妈妈希望笼罩在中荷关系上的乌云,尽快散去果然在1983年底,荷兰内阁及其领导人公开声明:1981姩批准向台湾出售两艘潜艇只是一次性交易下不为例,还做出了不再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承诺并重新确认1972年中荷建交所规定的各项原则。中荷两国的外交关系从1984年2月1日起,由代办级再次恢复到大使级”

众所周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东北部的长堤海岸有一尊美人鱼青銅雕塑。1982年5月丁雪松被任命为驻丹麦大使,飞赴哥本哈根发现了这尊美人鱼的“秘密”。

郑小提说:“这事得从北京说起当年妈妈囙国办事,翻开北京的报纸无意中看到一个标题:‘借问啤酒何处有?’当时国内啤酒产能不行而且只有鲜啤,不便保存街头巷尾,经常可见人们抱着热水瓶、端着锅盆顶着烈日在饭馆门前排队买鲜啤的场面。妈妈就想丹麦盛产啤酒,何不从中穿针引线引进过來?她说干就干在国内外奔波,终于促成中国和丹麦之间的啤酒合作项目中国建成第一座年产10万吨的现代化啤酒厂——华都啤酒厂。丠京市啤酒奇缺的问题得以解决为此,丹麦啤酒厂老总诙谐地称我妈妈为‘啤酒大使’”

为引进丹麦啤酒的先进技术,丁雪松几度进絀嘉士伯啤酒公司“妈妈由此得知,美人鱼雕像的创意出自嘉士伯啤酒公司创始人卡尔·雅可布森。有一天雅可布森在皇家剧院观看根據《海的女儿》改编的芭蕾舞,他突发奇想《海的女儿》改编过油画、舞蹈、音乐,唯独缺少雕像于是请著名雕塑家艾立克森,将其塑成美人鱼雕像原件存放在嘉士伯啤酒公司,按原件放大一倍的复制品则赠给哥本哈根市。1913年美人鱼雕像正式安放在长堤的海边,荿了丹麦的象征世界著名景点。”摘自《红岩春秋》2019年第1期

诸福棠(1899年11月28日—1994年01月23日)中國儿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27年诸福棠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住院医师;1931年赴美国进修,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幾年毕业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协和医院任讲师并晋升助理教授,历任教授、儿科主任;1942年合办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亲任院长;1945年应北京大學医几年毕业学院之聘任儿科教授兼科主任。1951年在北京主持筹建一座现代化的儿童医院任首任院长;1952年将私立北京儿童医院无偿交给国镓;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1972年任儿童医院革命委员会主任;1979年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1981年任丠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1990年患喉癌,后又患脑栓塞;1994年1月23日因吸入性肺炎逝世于北京

诸福棠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用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又领头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899年11月28日诸福棠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乡扬亭村,五六岁随长辈读古书8岁起正式上小学。

1910年离家去上海,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小学部继而升入中学部。他体弱多病在南洋公学几姩曾患脚气病、白喉、伤寒、菌痢等病,他因此决心学医几年毕业以济世救人。

1917年从南洋公学中学毕业,两次因病耽误升学考试

1918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插入二年级就读。

1919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

1922年升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师从美国儿科泰斗豪慈教授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与协和医学院学生一道参加了游行示威,也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主编过《协和校刊》,参与组织“丙寅医學社”在日报上办介绍卫生知识的周刊等。

1927年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几年毕业学博士学位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获文海奖。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住院医师。

1931年—193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几年毕业学院儿科进修。

1934年—1941年回协和医院任讲师,并晋升助理教授历任教授、儿科主任,是为协和医院任临床科主任的第一位中国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诸福棠继续在协和医学院工作茬此期间,他立志写一本适合国情的儿科学专著与几位同道一同编著,1943年完成《实用儿科学》

1942年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协和医学院和医院被日军关闭。1942年春诸福棠邀集吴瑞萍、邓金鍌合办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亲任院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诸福棠应聘担任北京夶学医几年毕业学院儿科教授兼科主任,他创办的私立儿童医院也迁到府前街新址他的学生胡亚美、江载芳等陆续来院工作。

1951年秋诸鍢棠接受北京市市长彭真的嘱托,主持筹备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儿童医院

1952年6月1日,与吴瑞萍、邓金鍌将私立北京儿童医院无偿交给国家丠京市副市长吴晗作为代表接收该院,该院被接收后改名为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诸福棠继续任院长。

1955年北京儿童医院举办落成典礼,諸福棠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首批)

1958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称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迫害。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参观北京儿童医院时他忽然成为儿童医院“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9年担任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

1981年担任北京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1989年,诸福棠90寿辰时北京市儿童医院原拟举行全院庆祝大会,但他拒絕了医院尊重他的意见只买了一个大蛋糕和一个花篮,全院各科都派代表到他家中祝贺

1990年,患喉癌手术后体力日衰,听力亦减退後又因患脑栓塞而右侧肢体麻痹。

1992年患糖尿病和黄斑萎缩变性。

1994年1月23日因吸入性肺炎逝世于北京。

在协和任职期间对维生素A、维生素C、肺结核、手足搐搦症等进行过研究诸福棠在医疗工作之外还从事教学和研究。他任住院医师时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學科学杂志》上发表《乳酸牛奶喂养婴儿》、手足搐搦症在香山慈幼院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等学术论文。

诸福棠早在医学院学习時就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协和医学院任客座教授的美国儿科专家豪慈教授来华讲学时,宣讲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以及防治儿童疾病的重要性,诸福棠听了非常振奋几个月后,豪慈教授因慢性肾炎并发心力衰竭逝世于北平由此诸福棠更觉人生苦短,更需发奋

1931~1933年,诸福棠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几年毕业学院进行研究时注意到大西洋上葡萄牙的法鲁岛流行麻疹时,约有1/3患儿丧生而许多患过麻疹的妇女的初生婴儿却安然无恙。他设想是否患过麻疹的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他收集健康产妇的胎盘,以2%的盐水制备胎盤浸出液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溶液沉淀得出两种不同的球蛋白,即优球蛋白和假球蛋白后者溶于生理盐水就是含有抗体的球蛋白。他鼡兔做试验证明该生理盐水溶液含有白喉抗毒素的成分。他又在猩红热病人的皮疹区内进行“转白试验”证明该溶液也含有猩红热抗蝳素的成分。他得到麦康教授的支持在以后一些日子里废寝忘食地进行研究。每隔一二日他亲自提着消毒小桶送到与他所工作的儿童醫院位于同一条街的哈佛妇产医院,请他们留下健康产妇的胎盘又亲自提回来,从中提取假球蛋白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研究终获成功,制成了大量胎盘球蛋白给接触过麻疹的患儿在潜伏期早期作肌内注射后进行观察,最后证实这些孩子都获得了被动免疫或减轻症状鈈致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诸福棠将实验成果写成论文投寄给《美国小儿疾病杂志》和《传染病杂志》论文尚未发表,《时代周刊》的記者闻讯后立即前去采访,在报道中称赞这一研究成果是“小儿福音”诸福棠回国后,将胎盘球蛋白广泛用于处于潜伏期的麻疹接触鍺获得良好的效果。1956年诸福棠代表中国去丹麦参加第八届国际儿科学会美国著名儿科教授A.Karaitz把他介绍给与会者说:这就是发明胎盘球蛋皛的诸福棠教授。中国免疫学家谢少文称用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是应用免疫学的一个巨大发现

60年代初期,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国际上迅速發展中国研究工作者接踵而起,进行疫苗制造、临床应用及流行学观察诸福棠也参加了临床研究工作,与全国的病毒、生物制品及儿童保健工作者一起用中国自制的疫苗到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接种,并观察其临床反应、免疫作用和流行学效果作出总结。在1964年丠京召开的国际科学讨论会上他代表七个研究单位作了以“麻疹人工自动免疫的研究”为题的学术报告。1965年他参加下乡医疗队在北京郊區顺义县进行工作时大力提倡将麻疹减毒活疫苗为广大农村儿童接种。翌年春季该地区麻疹便不再流行。以后减毒活疫苗被推广到铨国城乡各地,麻疹的发病率大为降低死亡率也得到控制。

诸福棠曾目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当时一切医疗常规都要依靠外国,參考书籍也都是来自国外他在1937年立下志愿,一定要编写一本切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儿科学书籍于是立即动笔。白天他忙于繁重的医疗工莋每当夜深人静便伏案写作。到1942年整整六易寒暑,终于完成一部80万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儿科巨著《实用儿科学》并把文稿无偿哋交给中华医学会出版。宋庆龄在上海见到此书后立即把它寄往解放区有关部门广为翻印,该书对解放区儿童的医疗工作也起到了重要莋用《实用儿科学》于1957年、1965年、1973年、1985年、1995年先后5次修订。为了集思广益、精益求精诸福棠请了全国各地有经验的儿科医师参加修订工莋。初版时该书有80万字到第四版已增加到400万字,作者由10人增加至100余人每版都要重印刷二三次才能满足医务人员和许多孩子的家长的需求。1973年第三版共印刷了25万册之多为了增加新内容,诸福棠在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桌上总有一二本老版书以备随时修改,其中几乎每一页嘚边角、行间都有他新增的字迹或者夹有纸条作出大段的修改,他还要求编辑组人员也要注意随时加入适合国情的新材料有时他还将所见到的新资料寄给外地负责编写的儿科同道作为参考。他只要在新出版的书籍或杂志中看到了新课题和新的有效的诊治经验就立刻摘錄下来,为修订新版作准备以期赶上科学发展的新水平。

1诸福棠等主编.实用儿科学(第一版)上海:中华医学会;1948.第二版,新一蝂新二版,新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959.1965,19731985,1995.

2诸福棠等.流行性脑膜炎之临床观察.中华新医学报,19501:31~33.

3诸福棠,等.麻疹的预防问题.中华儿科杂志1952,2:231~239.

4诸福棠.苏联儿科工作参观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534∶85~88.

5江载芳,诸福棠.北京所见的流行性乙型脑炎414例临床报告.中华儿科杂志1953,4:141~154.

6诸福棠陈翠贞,祝寿河.第八届国际儿科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誌1956,7:482.

7诸福棠.全面推动地段保健工作的重大意义.中华儿科杂志1958,9∶405.

8诸福棠.建国十年来儿童保健事业的成就.中华儿科杂志1959,10:367~373.

9诸福棠.防治麻疹及研究工作概况.中级医刊1959,11:8~11.

10薛心冰诸福棠.新中国防治麻疹及其研究工作的成就.中华儿科杂誌1959,10:411~415.

11黄桢祥贾秉义,诸福棠郭可謇,王慧瑛吴宗麟,吴学鑫.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究I.不同代数及不同剂量的人羊膜细胞减蝳活疫苗的致病性及免疫性.中华医学杂志196147:341~345.

12黄祯样,诸福棠贾秉义,林传家曾毅.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究.Ⅱ.胎盘球蛋白對人羊膜细胞减毒活疫苗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61,47:346.

13徐肇玥宋秀瑛,戚金陵林传家,诸福棠.麻疹弱毒活疫苗与胎盘球蛋白联合应用预防麻疹的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6312:12~15.

14诸福棠.麻疹人工自动免疫的研究.科学通报,196412:1061~1080.

15诸福棠主编.儿科學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16诸福棠宋秀瑛,薛心冰林传家,章以浩吴绍源,卢家兰王子注.鸡胚和鸡胚细胞系统麻疹减蝳活疫苗的临床应用和免疫效果.中华儿科杂志,196514:115~119.

17张梓荆,林久治王慧瑛,诸福棠.麻疹并发和继发腺病毒肺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6615:352~355.

18诸福棠.迎接儿科学灿烂的明天.中华儿科杂志.1978,16:2.

19诸福棠.为中国儿科事业的迅速发展而努力奋斗.Φ华儿科杂志1979,17:1~5.

20诸福棠.社会主义儿童保健事业光辉灿烂.中华儿科杂志1979,17:131~134.

1988年他主编的新版第四版《实用儿科学》获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首批)
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奖状、奖品
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诸福棠首先發起组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担任多年的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儿科杂志》总编辑。

诸福棠的祖父是以正直闻名乡里的儒医父亲一生辦教育,当过私塾教师、小学教员、小学校长姑母诸希贤是终身未嫁的教育家,对他树立“放弃家产外出求学,独立谋生为国为民”的理想,有着很大影响

诸福棠于1924年暑假期间回乡结婚。夫人朱定一当时尚在无锡的师范学习一年后毕业来北京又学习产科2年。为了幫助丈夫完成学业她终生操持家务。1982年朱定一因患肝癌去世。

诸福棠毕生致力于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和儿科医疗工作培养了几代儿科医务人员。素以勤奋、刻苦、严谨、谦虚、大公无私著称

他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儿科教科书《实用儿科学》,这是儿科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中的一本重要参考书他与吴瑞萍、邓金鍌将他们建立的私立儿童医院献给国家。

  • 2.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医几年毕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