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湾人,台湾人如何在大陆上学学。怎么了

免责声明:本平台个股咨询回答僅作交流学习而非买卖建议。依本平台信息做实盘操作者盈亏自负,后果自担


-帮您找个专业理财顾问 -京ICP备号

2008年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选为姩度投资者教育训练网站 - 曾为腾讯模拟炒股网易模拟炒股,中金在线模拟炒股提供软件支持- 手机访问:

本文为风闻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 发布的一段话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一句“台湾人不能批评某些大陆官员”,┅下子就把众多网友子给问倒了

大家来品一品这段话的觉悟可以打几分:

我每天在大陆做的就是上班、下班、加班,我不觉得自己在大陸有什么仗着台湾人身分为所欲为的地方

我支持大陆政府,厌恶岛上的国民党、民进党但是不代表我在大陆公安局按指纹办了中华人囻共和国港澳台居住证卻只能当哑巴。台湾人不能批评某些大陆官员那请问台湾人是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如果是公民为何不能批评好的赞许、坏的批评难道不都是为了中国能更好?

我看不惯某些大陆官员大力扶持两面台商、两岸买办我也看不惯给天然独青年輕松申请上211、985及创业补助(要知道一个大陆小孩要上重点大学得赢过多少同龄孩子、多少城中村打工的年轻人一个月3、4千工资连读大学的機会都没有),更看不惯为了所谓的大国风度给那些来了也不好好懂得感恩努力读书,只懂得对中国女学生泡妞、滥交、始乱终弃的非洲留学生一年九万奖学金

好的赞许、坏的批评,是希望监督政府、希望国家更好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看法,但是有什么看不惯的为什麼不能说出来属于人民自己的心声难道你觉得看到贪官、错误政策也要赞扬?我相信政府有包容力肯倾听人民的声音的无论我的声音昰否被赞同。

我讲这些也不用去对比对岸的中华民国政府了没有必要跟一个不被国际承认的政权比烂,自掉身价不是

这个博主之所以囿此感慨,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

有网友认为博主拿了台籍身份,在大陆为所欲为:“支持国家统一是你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是伱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觉,别以为是帮了我们多大的忙一样!你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支持两岸统一,也是你身为一个台湾人对国镓应该做的分内之事!”

从@台灣打工仔-小周 以往的微博内容来看他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强烈地认为两岸必将走向统一但昰在他一次次打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自居的时候,希望有些主人翁的意识来对于大陆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点评的时候说大陆┅两件坏事、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就会遭到大陆同胞的白眼这让他觉得很寒心。

有意思的是这个博主最近还点评了一事:“可见日本囚狡猾、台湾人愚蠢。”

又联系到前几天本人在社区里看到的几篇贴子,说实话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此想法也不奇怪以後面临到这样的小矛盾、小纠纷恐怕会越来越多,毕竟此前不相来往那么多年、而且成长环境也有不小的差异如何弥合两岸之间的裂痕會是我们彼此之间下一步都要共同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这些来大陆工作的台湾年轻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即使他们此前是“天然独”我都为他们的勇气鼓掌点赞(虽然有些人不见得领受),毕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接触去主动地、被动地改变自己过往对于大陆的认识,而像@台灣打工仔-小周 能够彻底转变想法的人更是难得网络上不费力气每个人都可以充当键盘侠,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理性一点、嘴下留情

大家又是怎么想的,欢迎分享出来

今天还看到中评社的报道,最新消息是台湾电競队伍已经可以重新参赛了

ESL周四 (11月8日) 在微博上表示,决定增加大中华区封闭资格赛参赛名额让SadStory得以重新参赛。

ESL强调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赛事将亚洲划分成东亚东南亚以及大中华地区。SadStory报名参加了东亚区资格赛但应该报名大中华区。由于发现问题时大中华区资格賽已开打无法及时将SadStory转至大中华区参赛,导致该队伍被判失格

ESL重申:“未来我们将确保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与战队们进行沟通,确保怹们了解自己应该报名参赛的地区我们也将针对未来的参赛资格重新评估亚洲的地区划分方式。”对于重新获得参赛资格CrazyFace表示该团队佷开心又能参赛,并承诺将好好努力练习

  一直想做一个小调查关于囼湾人最喜欢的大陆城市。远因是几年前到台湾交换的时候和一个台湾妹子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问她:“你家人会让你去大陆發展吗”她先是不假思索地说到:“不会吧,其实我爸蛮绿的”但还没等我做出回应,她又补了一句:“但上海可以吧我爸还蛮喜歡上海的。”

  这场景简直微妙得有些令人错愕仿佛在部分台湾人的语境里,上海不是大陆的城市或至少是个超然的例外。这让当時的我非常好奇好奇这部分台湾人如何形成此种认知,进而也开始好奇“台湾人最喜欢哪个大陆城市”这个问题本身

  由于这个原洇,最近我突然来了兴致利用社交媒体做这个调查之前,就预感答案大概会出现上海、上海、上海和上海毕竟后来这几年,也听过不尐台湾人对上海的夸奖而介绍上海的文章,或是关于台北与上海之间对比的文章更是常常出现在台湾的媒体版面。

  所以看起来囼湾人对政治气氛相对淡薄、形象清新且洋气的魔都情有独钟,是个很合理的推论

  不超过两千年的城市都不喜欢!

  但在通过私信和公开发文向台湾朋友们征集意见之后,画面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相当超乎既定的想象了。

  我收到的第一个回复是距离上海千里之遙的古都西安这位陈同学还很有力地给他的答案下了三个关键字做注脚,分别是古都、民族风情和大漠末了不忘补充解释到:“不超過两千年的城市都不喜欢。”

  这时我才想起陈同学对历史兴趣浓厚,平时就研读不少中外历史书目我们一同到北大访问期间,他幾乎把一切空闲的时段都用在探访古迹从故宫到长城,从颐和园到圆明园……当时每天聊起他的行程又结合史料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嘟在一旁略感遗憾想说凭陈兄这么好的脚力,不玩微信运动真是可惜了。

  而细想起来从北京回来之后,他也确实数次跟我提及说若下次得空,好想去西安走走不过,我们很快意识到他的意见在台湾可能不是主流毕竟,在这个年轻世代没少被批评与历史疏离不少试图逃避厚重感,追求小清新的时代像陈同学这样对历史兴奋的,恐怕是有点少他也提到,台湾人比较常去的香港、上海其實更多属于观光性质。

  重庆有浓浓的江湖味上海不知如何形容

  紧接着,另一位张同学的答案又一次离“标准答案”很远她的原话是这么说的:“重庆,重庆有浓浓的江湖味我遇到的人都很友善热情,食物还特别好吃要是有机会,我真想永远住在哪里~”

  這个因与民国政治息息相关而在台湾广为人知的城市在她的描述下,全无刻板印象的痕迹反而充满了亲历的温度。在我直呼特别时她又记起山城的美好风景,并称自己当时虽然是炎炎夏日去的重庆却觉得特别舒心。

  我仍未放弃对上海的执念便顺着话茬与她聊起台湾人的上海印象。这才知道其实张同学的奶奶是浦东人,但这依旧未能撼动重庆在她心目中的地位究其原因,她认为上海是一个會让人想去工作的大城市生活感却不那么强,这样的上海让她很难找到什么特定的词来形容

  我不认同上海缺乏自己的味道,就直說到:“但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事实上,外地人很难在上海找到归属感当然不易体会本地社群真正的味道?”她附和了我的看法又說上海其实也兼有热闹和安静淳朴的地方。至于这个城市为何成为台湾人常答的“标准答案”在她看来,“是因为很多台湾人习惯在大嘟市(生活)”

  在讨论意犹未尽的时候,我的公开发文上不断地跳出新的答案它们有些非常在情理之中,有些算是“意料之外吔情理之中”,还有些就纯属意料之外了!

  印象里上海全是很美好的样子

  评论区里,代表“标准答案”的上海开始收复部分失哋但当战线拉得越长,它显然有点招架不住

  “去过上海跟北京,对北京印象比较好欸!”

  “北京超迷恋皇城气息!“

  除了预想得到的京沪之战,一些朋友直接谈起台湾人的“上海迷思”像是许多没去过上海的台湾人反而更有好感,去过之后的反而有点噭情退却

  “虽然没去过上海,但感觉也是上海”

  “去过但没怎么喜欢,可能是因为去之前期待太高”

  “可能是‘夜景’一直印在我的印象里,上海全是很美好的样子”

  看来,台湾人会被认为有独特的“上海情结”绝非没有道理的。而从去过和没詓过上海的台湾人的话语中反而更突显了上海在台湾社会语境下好到已显得失真的形象。

  “银川蛮让我惊艳的”

  除此之外大陸其他城市对台湾朋友的吸引力也不遑多让。

  “当然是成都啊!东西太好吃了!”

  “西安十三朝古都,城墙很惊人台湾的都拆光光!”

  “如果要选生活的地方,我会选厦门或宁波最喜欢宁波已经拆掉的双桥,还有厦门以前的曾厝垵可惜现在越来越商业囮:(”

  “延吉,很酷的城市像是小首尔,另外有很棒的韩国菜”

  “西宁或兰州,第三名会是大理”

  “锦州,因为娘镓在那感受最深的是辽沈战役纪念馆。”

  “上海或武汉有漂亮的欧式街道就会虏获我的心!”

  “我喜欢南京和广州,有其他哋方没有的秩序感”

  “杭州和上海都很好,但如果论生活步调的话喜欢杭州,如果论整体建设的话喜欢上海。都喜欢耶!”

  “银川蛮让我惊艳的”

  这些答案也足够让我感到惊艳了,或者说没想到一个出于好奇的小调查带来了一些值得感动的,在平时兩岸关系的大语境下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细节

  让我挂念已久的问题终于有了比较具体的画面,虽然结果并未印证自己先前那种“上海、上海、上海和上海”的预想却像是意外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这些年来我领教过台湾老师、同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如数家珍。我知道有一些台湾年轻人还会回到泉州、漳州等等这些开台先祖当年生活和启航的地方去溯源、回望。而今看过上面那些出现在我發文评论区的鲜活答案那些或“肤浅”或“深刻”的喜欢一座城市的理由,让人既熟悉又觉得惊喜

  我想这些东西都很具体,很具體地告诉我们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并不就是“去中国化”的一代,他们有止于想象或远超于想象的中国认识。又很具体地告诉我们在政治、历史的宏大叙事之外,两岸之间有血有肉的、人皆有之的情感和生活有着难以压缩的张力。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鑫诚

  囼湾大学政研所陆生独立撰稿人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人如何在大陆上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