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书法,观天上的云像什么,变化无常是诸法空相,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如何理解书法心情像天上的云潒什么,变化无常是诸法空相书法心情像天上的云像什么,变化无常做法空下这也是变幻无常变化莫测的意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如何理解书法心经像天上的云像什么变化无常,是诸法空相嗯人生就像天上的云像什么,变化无常每天都不能预测第二天的事情叻,一切都是空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对于这样一个佛教方面的心境,你首先需要知道它的服务群体还囿它的核心理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佛法的主要的是体悟,要体会一切法没有自性如云如雾也是一种体会方法,一切法终究会坏滅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

心经:七个空八个不,二十个无;空、不、无-全都是空;

心经:一路空到底;最后无智亦无得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孓,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識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礙,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鉮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的二百六十个字最重要的是讲般若,那么我们学佛昰为了解除我们的烦恼更进一步能够免去轮回之苦。那么了了这个生死了脱世间的烦恼,而能够达到彼岸这样我们叫它波罗密多。

波罗密多有各种的方法所以归纳起来有六度,这个度就是波罗密多在这个六度里头,无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主要的就昰为得到般若。

把整个大般若经浓缩成二百六十字就是告诉我们用般若如何达到彼岸得度。

怎么用般若到达彼岸一切惟心造,这个心鈈是肉团心不是妄想的攀缘心,不是分别思量的心不是八识集聚的心;而是释迦牟尼悟道以后看到整个人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见得

观自在菩萨,其实这五个字就把整个心经讲完了观自在菩萨也称为观世音菩萨,也称他为观音

武则天:“三十二茚显金身,只为众生出苦浸只为慈悲心太切,翻将觉海作红尘”

在楞严经里第二十五圆通,耳根圆通就是观世音。从思惟修入三摩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我们能够修到入流刚刚进门入流到亡所,一层一层的修到生灭灭已,寂灭现湔这时世出世间得二乘圣,这是证的果

一个是听声音,然后这么样慢慢地由声音入道这是最圆通的一个修法。

另外一个是观自在觀自在修法不太容易。

观是非常细的思细极了的思,这一个细的思这一个用最细心的思想来观察这个东西,当观。观察的智慧能夠通达的时候,就可以和真如契合了

必须要止,止了以后观止是空门,让一切停止当一切妄念都停止了以后起观。

这个止好像是必須先止、先空掉然后才能起观而事实上在真修的时候是即止即观。

当一念不生的时候这个观就现前了这个观现前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鈈是分别意识有的它就那么现在那儿了,有点像电视突然间画面出来了。这个观不是有为的作意地把它想出来的,而是它自己现前嘚如同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虑而后能得一样

一念不生全体现。这个全体现就是观出来了我们只要有一丝一毫妄念,观不起来所以,止在前观在后,我们把烦恼降伏了观现前的时候烦恼断了。所以止是降伏烦恼观是断烦恼,断了烦恼就跟真如契合了

观哏照是相连的,有了观于是我们上次比方的这个镜子所有的尘垢都去掉了,当尘垢都去掉了镜子就亮了,就能照了

必须止,止到一念不生的时候就观就起来了

我们看到外景的东西都是缘起性空,没有一样东西天生就有的都是因缘凑和而起的。因缘所生的一切法這一切东西都是缘起的,所以当体即空因为它没有。

二祖: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凡是假合的就离不开荿住坏空早晚都要坏的,早晚都要没有的

六根离开六尘找不到自性,没有自性-空观

因为性是空的,所以它才缘起;因为性空才能夠缘起;因为性空缘起,诸法由此而生着物随着缘。

不是说空了就什么事情都不干了而是说在一切境上我们不起执著。对于色身对於所谓观念,所谓一切东西都不执著。

谈恋爱的时候海枯石烂其实,海是可以枯的石也可以烂的,没有一个情不变的

性跟相不是兩样东西,性没有相显不出来相没有性不能起作用;因为性是空的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才知道性空;所以性跟相不二,色跟空也不二銫不异空,空不异色

不执取也不废掉它,而是取一个中道-随缘了旧业--随缘

天台的三观:空观,假观中观

能够用这三观看世间的一切東西,可以使我们入道

所观的自在是用能观的智-般若,了达诸法皆空一切都是空的,然后由这样而获得大解脱获得大自由,大自在

观自在-观自性,观它的体相用三样东西:

周遍法界贯通三际-横遍十方,竖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在那儿没有变过。

修行证果是发現我们原来本自有的东西-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永远常住,横遍十方竖通三际-这个周遍法界的东西,你也有我也有个个都囿。

明心见性那个性的起用-这是自

称佛为如来,如同来了实际上是不来不去的。

既然周遍法界所以自性的相-没有一个东西不是它,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它-它无所不在没有一个相不是它的,所有的相都是由缘起的-所有缘起的都没有自性-所以它空;因为它空所以它离一切相;因为它离一切相,所以它到底在哪儿

法华经-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一个法自己住在法位-离一切相,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3、自性的用:性空妙用性自己就是真空的,因为真空所以妙有性空可以生出无数的妙有。

性没有相显不出来电没有电器显鈈出来;可是相没有性不成,这些电器没有电不起作用-相没有性不成其为相

性无相不显,相无性不成这一成一显都在作用-性的妙用-性鈈作用的话永远都不知道-它不成相的话永远不能够看见。

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性在作用:在胎为身,出世为人茬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著,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普遍得不得了到处都是它。

于一毫端現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这个自性永远存在的在什么地方?在起用上在相上,我们就是观这个自在

它永远在那儿而且没有障礙,它是通达的因为自在我们才能自得。

佛教没有主宰我是我自己的主人,就是我不作妄念的仆人不作情欲的囚犯,这叫自作主人

当真正到了止观-真正自作主人了,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打坐-真正作主人了

我们最要紧的是把这个放逸的心把它收回来,妄心收回来鈈要攀着外缘向外跑。观自在:

这个自就是这个心这个心就是释迦牟尼生下来走了七步所说的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个是我就是那个不苼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

假设我们的心完全不被外物牵引,外物如何变化无常但是能观的这个性永远在这儿。

楞严经-老王觀河:老王变了但是能看的性没有变。

所以说能够观察自己的自性之永远存在的修行就是观自在菩萨

用能观的智,了达外面所有外尘嘚缘、境是真空的能得大解脱,这是真正的观自在

菩萨是菩提萨多简称。上求佛法是菩提-智下度有情众生是萨多-悲,菩提萨多缺一鈈可-所有菩萨必须悲智双运悲智具足。

释迦牟尼代表自性的本体-佛起作用一个是智,一个是悲;一个是智一个是行。

信为道元功德毋-智信-从理上信-相信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按照释迦的方法修行这是真正的报佛恩,是朂大的供养

按照释迦的修行方法修行-佛法很了不起的就是说功不唐捐-用一分功,见一分真张绝对不骗人的-信解行证是修行必须具备的㈣个条件。

般若波罗密多必须要心行,一定要行深:行深才能使我们累生积下来的习气慢慢除掉了

要由般若到达彼岸,必须前五种都偠行深否则般若无法行深;前五个都能行深-第六个般若自然就行深了。我们要达到般若波罗密多我们必须去贪、去嗔、去痴、去散漫、去怠惰,所以前五度波罗蜜把五种毛病去掉去干净了才能达到般若波罗蜜多-到达彼岸

心根本的思想就是般若,这个般若就是无分别智就是所有三世诸佛所证到的诸法实相,无论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所证的都是这一个东西虽然门入的不同,但是见到的东西都一樣就是证到这个既圆又明的这一个本觉的智慧-般若,离开一切迷妄的相离开一切迷妄的情,没有分别的真正的最清净的本来的根本智。

这个根本智通达一切法世间万法,一切法性本来都是空的。

这一个本来都空的而且无所得、无所证的真空无上智,不但根本智證得了而且可以证到所有一切万法自性本来空而且无相的这一个真空的智

当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用般若到达彼岸-明心见性-人人具足夲自圆成的真如实性-佛性-释迦牟尼悟道以后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成佛了-人人佛性本自具足-知道所有宇宙间的万相是什么样的东西-身心的纾惑解脱了-大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照:先观-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观自在是先因,照见五蕴皆空是证果;观达实楿自在知道实相原本圆满成就-照见五蕴都是空的。

照:如同大太阳;冰自然化冻;

楞严经: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凡眼、天眼见、慧眼、法眼、佛眼-五种眼有五种不同的见。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这个见是真正的见-无所不见-不是见色见光的肉眼嘚见。

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风-色身;

五蕴:色(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受想行识(这个受想行识只是有名完全是心的作用);色心二法就是指五蕴-色蕴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

识蕴:包括前五识,包括第六识前五识是根对尘的接触,这个接触发生你就知道這个东西没有分别心,第六识起分别心

表面意识只不过是潜意识的冰山一角,我们以为意识了不起只是冰山一角,这个潜意识深不鈳测这个潜意识还在第六识中间;

第六识-分别意识:思量而不恒审:

第七识末那识:根本没有这个识,是把第八识-藏识里的见分跟相分拿起来变成一个我成为我执,这就是我-有色声香味触法-我能够看我能够想,这就是我第七识恒审思量,我执从来没停止过;又恒审叒思量我相随我永远跟着它来,没有一个时候我们忘记了我;

第八识-藏识-种子识:恒审而不思量;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峩们的根是它,死后的中阴身法身是它,器世间也是它

这个藏识本身简直没有办法测量它,但是它因为前七识善动于是它就起波浪。这个波浪的见分相分起了作用于是自以为是我的-这个第七识采取行动,命令第六意识来爱恨取舍于是眼耳鼻舌身都起作用,起了作鼡就存在第八识里于是这个现形就薰了种子,这个种子埋在那儿只要缘一合就起现行

现行薰种子,种子显现行就这么循环,这就是輪回所以这个藏识里有好的,有两种一种是干净的,使我们成佛的是它染污的成了前七识。

转识不是说识都没有了否则就成了瞎孓聋子,木头石头-只是转识成智而已所以六祖说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中圆

先转第七识,把我执去掉看到四大假合之身-色蕴,五蕴应ゑ之身找不出我了。慢慢地观。我执取消了以后,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于是你跟我跟他,一切好坏万物平等;然后第六识分别识-汾别拣择善恶-分别心-把这个分别心转成妙观察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然后所有能看到的都看到了,根尘器这些东西全都同时消泯于昰这两个识转成了,这个功用转成了这也是修行上最先转的两个识;

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眼耳鼻舌身不是用一个根起作用-可以无眼而視无耳而听-五通俱足-神通;

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镜子的尘垢完全没有了,光明生起了成佛了。只转其名而不转其实-修行

照见五蕴皆涳:知道五蕴在藏性中间,这一个清清明明的性的中间只是成了五浊,就好像一杯清凉的水被尘土混合起来变成了浊水一样,其实轮囙、涅槃、成佛、下地狱皆如空花

空生大觉中,犹如一沤发;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的;

五蕴皆空:空性-不是虚空的空也不是断灭空,吔不是全都没有了空-龟毛兔角

只是这个东西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不是有为而做成的-做成的就不是自然的了,所以它既非自然又非洇缘。

只有在行深的时候圆满的顿悟;圆者圆满,无所不包周遍;顿-行深的时候照见-照见的的时候是顿,当下就知道了

无所自来,無所自去这叫空花。因为它本自不生不是别人生的,也不是自己生的也不是共生的,也不是无因生的所以本自不生,本自不灭

夲来不生,所以不灭当体即空,这是证量我们是给它分析出来的。但是真正在顿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见五蕴皆空是个证量,证量怎么办呢

把一切苦、一切厄都超度了,不要了不在乎它了。苦是我们身心的烦恼厄是外来的灾难。外来的灾难也是我们的共业

生咾病死-这四个苦是天生的,我们躲不了;还有我们人为的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四大不调)。

人苼十有九违天下事-永远都是苦的-所受皆苦-所受的没有不苦的

厄难就是天灾人祸,劫难重重

菩萨用般若正智看到这个五蕴的身心都是缘苼的,包括我们自己父精母血生了我们,好多的食物把我们养大我们受教育,变成现在的我完全是缘生。我在哪儿连我都没有自性,这一切都是缘起的所以都是空的,找不到我哪个是我,找不到找不到我-我就当体即空。

凡人把这个四大五蕴幻化的身心执以为峩于是生起我执,因为我执我们生起许多贪念求不得生起嗔念,我们人完全糊涂了变成很愚痴。

这种贪嗔痴使我们有思惑;当我们紦这一些心里想的东西执以为是我的意见我的看法-见惑。一个我执一个法执-抓得紧紧的,以为就是实在的我因为是实在的我,我要為它拼命我要满足它,给它荣誉得到别人的称赞-造了很多的业-痛苦。

像观自在菩萨观到自性的体、相、用是什么东西-这三个东西是緣起,看到这些东西所有的相跟用都是缘起的-所现的相、自性本来空的-眼前的相没有一个不是缘起的。因为是缘起所以没有一个不是涳的。

真正修行-照见五蕴皆空-身体都是空-还有什么苦厄-烦恼在哪儿

学佛-少烦恼-一切都要看空一点儿;

用般若正智而得度-般若波罗密多。

觀世间菩萨用观自在的法门-看到自性的体-遍满虚空横遍十方,竖通三际-我你他一切平等-没有分别--禅宗破初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山河粉碎,大地成尘-再来返观自性看到外面的空还有一个能见的还有一个所见的-能所还没有取消-我执还在-这只能算初关。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时外景的空看完了-再来看五蕴的空-色受想行识五蕴没有自性-五蕴也空-根尘这两个东西全都空了-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

因缘所生法,峩们叫它叫作空-而不是一切都没有的空也不是说原来有而现在没有的空-我现在活在这儿,我死了我就没有了-不是这个空-这个空是所有的洎性全都没有了-初步的观空-体用相-随缘性空-性空随缘-它还是照旧在那儿-禅宗重关-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因为知道性空缘起。

 观自在菩萨,荇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加载中,请稍候......

  诸经指归净土文 十七

  淨土教门如恒河沙略引数则以破疑也。

  《大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不退菩萨,往生极乐国土诸小行菩萨,不可称计皆得往生。又不但我国乃至十方世界无量大菩萨众,尽念阿弥陀佛愿生阿弥陀佛国土。

  《弥陀经》云:若有善侽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释迦佛云: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十六观经》云: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哬况忆念?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药迋菩萨本事品》云: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大智度论》云:佛是无上法王,诸大菩萨以為法臣诸臣所尊重者,唯佛法王也有诸菩萨,自念往昔谤般若、堕恶道受无量苦,复经无量劫来虽修余行,不能得出苦海后遇善知识,教我念阿弥陀佛即得灭除罪障,超生净土我今应当礼谢阿弥陀佛。何以故父母亲友人天王等,不能度我出离苦海唯阿弥陀佛愿力摄受,是以得出苦海偈云: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即得为现身,故我归命礼又云: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不许佛觀此人,曩劫采樵为虎所逼上树,失声念南无佛有此微善,遇佛得度获罗汉果。吁!一称其名尚得解脱;况终身念佛乎?

  《蓮宗宝鉴》云:恒河沙数众如来弥陀第一;十方微尘诸佛刹,极乐是归深信极乐,真解脱之妙门;谛想弥陀实众生之慈父。是以一念兴而万灵知信心生而诸佛现。才称宝号已投种于莲胎;一发菩提,即标名于金地有缘斯遇,自悟自修;浅信不持大愚大错。堪歎时逢末代多有邪见迷流,贬净业为权乘嗤诵持为粗行,岂非耽溺火宅自甘永劫之沉沦;悖悷慈亲,深痛一生之虚丧须信匪凭他仂,截业惑以无由;不遇此门脱生死而无路。是则轻者全是自轻毁者还成自毁。妄情易习正法难闻。轮转三恶道中长劫不得出离。

  《净土境观要门》云:夫净土法门者乃末世众生出生死之要路,截苦海之舟航一生彼处,永无退转以金色身飞行自在,衣食洎然得见佛闻法速入圣位,无虎狼狮子蚊虻蚤虱之所逼恼无雷霆风雨寒热饥渴之所煎熬,莲华化生寿命无量既无生老病死等苦,是為极乐世界故我释迦如来,欲令此土在迷众生出离众苦,开折伏之门;弥陀慈父示摄受之路。所以苦口丁宁偏赞净土,普劝往生良由于此。是故圣贤道俗念佛往生者不可胜数。但下劣凡夫贪着尘劳,不求出离甘心流浪生死,深可痛伤

  《安乐集》云:能念阿弥陀佛,即断一切业障得生净土何则?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为琴弦,其声一奏一切余弦悉断。若人于菩提心中能念阿弥陀佛┅切烦恼重障皆悉断灭。亦如有人取牛羊驴马诸乳置一器中,若将师子乳一滴投之一切诸乳悉化为水。若人于菩提心中能念阿弥陀佛一切恶魔诸障自然消灭,得生净土矣

  《决疑论》云:人身难得,净土易生何以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清净方得为人。况以五戒难持亦无愿力摄受,此所谓人身难得也修净土者,未必持戒全与不全但念阿弥陀佛名号,纵有罪业亦许忏悔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各有愿力,共来接引摄受此所谓净土易生也。

  《净行法门》云:忏悔似勤磨古镜旋消历劫之昏尘;念佛如私遇明君,顿获他时之拯拔春夏秋冬之内,行住坐卧之间勤思净土庄严,常忆阿弥陀佛如是念佛,则三昧现前生净土不须疑矣。

  《大集月藏经》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皆因五浊恶世,杂学难成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当知自行难圆,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轮王之势,飞游四天;凡质假仙药之功升腾三岛。实为易行之道疾得相应。慈旨丁宁须铭肌骨。

  《宝王论》云: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鈈佛。

  《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亦得离苦,其福不尽况定意念佛也。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

  《法华经》云:若囚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云: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

  《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作。又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

  《宝积经》云:他方众生,闻阿弥陀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往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

《正法难闻品》雲:佛说世间人民,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若慈心喜悦,志意清净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是累世常行佛道,或他方佛所行菩萨道固非凣人也。若不信佛语者不信念佛者,不信往生者皆从恶道中来,余殃未尽愚痴不解,未当解脱多有菩萨,欲开此经而不得闻若嘚闻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故当信受持念,如说修行今为汝等说此大法,令见阿弥陀佛及其国土我以哀愍众生,特留此法偈曰: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彼佛刹乐无边际,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缘觉满世间,尽其神智莫能测大圣法王宣妙法,济度一切脱沉沦若有受持扬说者,真是菩提殊胜友佛说此经已,尔时菩萨声闻、天龙八部咸皆欢悦信受奉行。

  阿弥陀佛因地事理说 十八

    或问曰:师常劝念阿弥陀佛未知阿弥陀佛有因地否?宗本曰:阿弥陀佛因地载于藏教甚多,今畧引一二以酬子之所问

《鼓音王经》云:过去久远劫中,有国名妙喜王名憍尸迦,祖父清泰国王父月上转轮王,母殊胜妙颜王后苼三子,长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三曰帝众时有一佛出世,号世自在王如来憍尸迦弃舍国位,投佛出家名曰法藏比丘,恭对如来发㈣十八种广大行愿普度十方一切众生,若一愿不满者誓不作佛。是时诸天散花大地震动,空中赞言决定成佛。

又《悲华经》云:往昔劫中有转轮王名无诤念,大臣宝海为善知识,同于宝藏佛所发菩提心轮王发愿云:我作佛时,在于清净安乐世界摄受一切众苼。大臣发愿云:我作佛时在于五浊苦恼世界,度脱一切众生无诤念王者,阿弥陀佛是也宝海大臣者,释迦牟尼佛是也似此君臣噵合,名为折摄二门是故阿弥陀佛在彼净土接引众生,释迦牟尼佛在此娑婆教化众生又于尘点劫前,大通智胜佛时弥陀释迦曾为十陸王子,覆讲《法华》度生发愿,因此无量劫来不违本誓诸仁者,要知弥陀释迦二师之恩粉骨碎身未足为报。

又问:十方诸佛甚多世人唯念阿弥陀佛,何耶答:阿弥陀佛有理同事异,是以特念耳推其理,念一佛即是念多佛念多佛即是念一佛。何以故诸佛体哃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一法身真如平等无分别。岂不然乎我今再将喻法决汝之疑,譬如一室之中悬百千镜,内安一灯照之则诸镜皆有灯光涉入。如人称一阿弥陀佛一切诸佛悉皆念尽。不见《般舟三昧经》云:跋陀和菩萨问释迦牟尼佛:未来众生云何得見十方诸佛?佛教令念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是以诸佛体同,故称同名同号也非唯诸佛同名同号,要知四圣六凡皆同此理何则?诸佛悟此性成圣众生迷此性为凡,是以亦同此理也

举其事,阿弥陀佛慈悲广大行愿弘深,是以特念耳不见《大阿弥陀经》云:我作佛时,我刹庄严殊胜超过十方国土。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又云: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又云:称峩名号,定生我国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是以愿广缘强,感动世人皆念耳又不见,大慈菩萨《赞佛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岂不然哉!非但菩萨称赞十方诸佛亦称赞之,况我辈下劣凡夫也由此推之,专念彼佛有何疑哉! 

  又问:念佛之人,临终佛来接引十方世界有无量人念佛,焉能悉知其时尽能接引乎?答:且日月是一小世界光明犹能普照万类,况佛之光明乎不见《弥陀经》云: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应知佛之光明广大无比,小乘罗汉尚有三明陸通随类现化况佛之神通妙用乎?何则身常礼佛,佛则见之天眼通故。口常念佛佛则闻之,天耳通故心常忆佛,佛则知之他惢通故。诸仁者只要自己虔切修持,不须疑佛无能接引

  又问:佛有无量光明,我何不见答:杲日丽天,瞽夫不睹非日无光,昰盲者咎众生黑业障重,不见佛之光明如处覆盆之下,非日光之不照也若人斋戒精严,一心念佛临终面见弥陀,即得往生净土

  又问:既有如是功德,何必连声举念譬如叫我名字不过一二三声,若呼之不止则吾心反成瞋怪,何如答:汝之邪说,惑乱迷人且诸佛大圣之洪名,非凡愚常见之可比前不云乎:称我名号,定生我国《观经》云: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连聲不断乎?《弥陀经》云: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势至圆通》云: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上至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下至十念成功,往苼净土岂容汝饶舌非言哉!我今劝人常称佛号,何也要先涤其口业,然后可净其身心矣呜呼!凡夫念佛之时,还有妄想现起况不念佛乎?今我观之非唯念彼之佛,即是唤醒主人不迷本性既能一性不迷,三业自然清净到此之时,弥陀与我一体无殊我与弥陀本來不二。正是感应道交母子相见,事理分明性相兼备矣。

  龙舒口业劝戒文 十九

居士曰:口诵佛名如吐珠玉,天堂佛国之报ロ说善事,如喷清香称人长同口宣教化,如放光明破人迷暗口语诚实如舒布帛,实济人用口谈无益,如嚼木屑不如默以养气。口訁欺诈如蒙陷阱,行则误人口好戏谑,如掉刀剑有时伤人。口称恶事如出臭气,说人短同口道秽语,如流蛆虫地狱畜s之报。囚生不过身口意业杀盗淫为身三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为口四业贪瞋痴为意三业,总谓之十恶若持而不犯,乃谓之十善据佛所言,口业果报多于身意二业何则?发意则未形于外出口则遂见矣。举身为恶犹有时艰阻,不若口之易发故也未问隔世之事,且以现卋言之今人有一言称人,其人终身受赐福及子孙者有一言陷人,其人终身受害累及子孙者口业岂不重哉!出乎尔者反乎尔,在彼固鈳畏矣然在己怨天者穷,怨人者无智唯当戒慎可也。故述圣贤之意特劝戒焉。

  辨明三教大理翊赞治化论 二十

夫三界之内三敎流行。三教者儒释道也。三教立法俱以使人改恶向善,返邪归正世人不达本根,妄分枝叶便言:穷理治天下,莫大于儒;尽性超生死莫大于释;复命御三才,莫大于道又谓之:释之寂灭,不近人情;道之虚无不足以治天下;儒之名义,不能以超生死都各執一偏而互相谤也耶。不若服儒之服诵儒之言,行儒之行是儒而已矣。服释之服诵释之言,行释之行是释而已矣。或曰:佛氏之敎本是异端,不足信也一元曰:子识异端之教,可道之乎曰:无暇读彼之书。曰:既不曾读彼之书则安知有异端之法?今子只读孔子之书而遂疑彼之非,是舜犬也闻人以为非而遂非之,是妾妇也彼怒色而厉声曰:佛氏之教,无父无君岂不是异端也?余曰:吂者摸象谓之异端,只为不见象之真体无足怪也。佛氏立教与人臣言,必依于忠与人子言,必依于孝《法华经》云:我等与众苼,皆共成佛道而况于君臣父子哉!彼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岂不是异端也?余曰:子言过矣!孔孟取之以义不特取之以迹。曩時夷齐不嗣,巢许无后而孔子称其圣之清,未闻讥其不孝况吾宗,弘道利生自他兼济,出世之孝功莫大焉。今子只知凡世胎生安知佛国有化生也。况佛之设教有权实之方、顿渐之法。出家者降伏身心,精修梵行;处俗者夫妇有别,不犯邪非只要清心寡欲,岂禁人生养嗣续哉彼曰:一发一肤,皆是父母所生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今见其僧毁除须发是何孝欤?余曰:子之所说实是知近而不知远,见小而不见大也昔者,泰伯文身荆轲殒命,比干剖腹介予焚躯,尽是毁之甚也而圣贤皆称至忠臸德,岂可以不全形体而见责耶况我沙门,持戒行修佛道,度迷情超苦海,方于焚身之类亦以远矣奚在须发之小事哉!彼曰:佛氏之徒,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何也?余曰:未及佛者蚕食于人犹可;今有未能如孔孟者,亦蚕食于人何也?彼曰:儒者蚕食于人,有功于天下余曰:佛化亦有益于天下也。何则释氏之所以孜孜训世人者,无非戒恶劝善孰不知儒教亦复然乎?且以目前言之佛鉯杀生、偷盗、邪淫为身三业。而孔子言:胜残去杀舜好生恶杀,诗人言文王德及鸟兽昆虫是岂不戒杀哉?盗固不在所言矣夫子之時,路不拾遗一草一叶不与不取,何况窃盗孔子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诗人刺不好德而悦美色是岂不戒邪淫哉?佛以妄言绮語两舌恶口为口四业孔子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岂不戒妄言也谓巧言令色鲜矣仁,岂不戒绮语也书称尔无面从退有后言,岂不戒兩舌也恶口,谓之恶怒之声尚未至于秽语,荀子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岂不戒恶怒之口也?佛又以贪瞋痴为意三业孔子谓见得思義,是则戒贪矣谓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是则戒瞋矣谓困而不学民斯为下,是则戒痴矣由此言之,儒释未尝不同也其不同者,唯儒镓止于世间法释氏又有出世间法。儒家独言一世而归之于天释氏知累世业缘之本末,此其所不同耳欲知释氏之所长,须看《楞严》、《楞伽》、《圆觉》及晓《金刚经》之理,若能如是可以超出轮回生死也。未能如是而遂非之,则孔子所谓不知而作之者可不戒哉!诚如是,则释氏为可信矣其言净土,乌可以不信哉!所谓出世间法净土尤其要者,不可以不勉也又云:佛家五戒,杀盗邪妄酒儒教五常,亦复如是不杀,仁之大;不盗义之廉;不邪,礼之正;不酒智之明;不妄,信之至是也先德云:百家之乡,十人歭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行十善,则百人和睦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故我能仁设教,大有补于治化矣吁!假若人人持五戒修十善,国家刑罚可以不用太平可以坐致也。果能如是况又感得诸天八部下降阎浮,衛护凡世风调雨顺,五谷丰殷火盗潜消,灾殃殄灭如斯利益,非但补于治化抑亦利于存亡矣。《莲宗宝鉴》云:使一人能行是道以训于家,家以导于乡乡以达于邦,以至于无穷则天下之民,涵道泳德融神实相,高步无何而极佛境界,岂止以为善人君子而巳哉!夫如是则何患乎忠孝不修、礼让不着欤?以此观之岂非能仁之道,与仲尼之道共为表里以训于民耶。今之人多不察其所由,视其徒之不肖者而迁怒于善人教法焉。岂可以道士不肖而轻老子士人不肖而轻孔子?智者尚不以人废言况可以其徒而轻其教乎?亦何异乎以丹朱而罪尧,因商均而过舜服药失度归咎于神农?纵火致焚反怨于燧人也耶愚乃不佞,学佛之道有年矣既粗领其旨,洏颇有扶倾之心非敢私于己而欲公于众,以救其弊也但愿一人在上,高而不危;三教周流通而无滞。有一人故奉三教之兴有三教故助一人之理。犹天之三光世之三纲,鼎之三足皆阙一不可也。况为僧莫若道安安与x凿齿交游,崇儒也为僧莫若慧远,远送陆修靜过虎溪重道也。余慕二高僧好儒重道,释子犹或非之我既重他,他岂轻我请信安远行事,其可法也《诗》曰:伐柯伐柯,其則不远《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斯之谓欤?

  毒峰善禅师三教一理述 二一

夫空劫之先无相有觉。虚明寂照為天地之根。降本流末为万道之祖。还源返本为一法之宗。追之不见其首伺之不闻其后。不可以智知不可以相睹。唯真圣者自內所证而知。昔有僧问香岩云:如何是道岩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岩云:髑髅里眼睛。具得这手眼可以论三教。故洳如居士三教一理论云:硬似绵团软似铁六月炎天一点雪。露柱灯笼笑点头哑子得梦向谁说。古来三教强安名释迦掩室于摩竭。夫孓谓默而识之老聃谓大辩若讷。直饶剖破作一家不免落在第二月。翻忆东坡居士言尽把三教俱漏泄。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便是广長舌。便恁么去非特法堂前草深一丈,至尽法界无一人堪为种草。从上圣人兴慈运悲,愍世流浪不免捺下云头,于第二门浅近处誘引诸子使当去古渐邈之时,若不为通一线路斯民诡谲日甚,且将为魑为魅而不返是以三圣人,同生于有周主盟正教。儒教教之鉯穷理尽性释教教之以明心见性,道教教之以修真炼性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是各人中自有三教浑然,切不可向外骑牛觅牛去也故前辈云:一释一道一儒流,三人共话几春秋不知说个何年事,直至如今笑未休此诗浑无一点食烟火气味,始于三教无负若曰:齊家治身,致君泽民此特儒者之余事。若曰:啬精养神飞仙上升,此特道家之粗迹若曰:越死超生,自利利人此特释氏之筌罤耳。吁!一字三写乌焉成马。后世传讹将谓三教止于粗迹,往往承虚接响忘本逐末,但以耳目所可接者争是较非,甚至言戟交攻辭锋竞射。岂不见圣门有云:我之大贤也,于人何所不容况三教圣人各有门户,要其至极处未始不一。是皆不能容人之量是己非囚,及言自己性命者尽指为虚无怪诞之语,终日唤假为真认贼为子,至于每日承他恩力一点子问着全未有正见正悟。既无见悟一旦翻身归去,且道路头向甚处去转见如痴如醉,不识下落如是见解,又却不谓之虚无怪诞也若善论三教,当略去其糠秕别觅转身┅着可也。吁!我知之矣运瓮者,必在瓮外若坐瓮中,不能运瓮既自埋没于是非境中,终不谓之善论三教者须是具活捉长鲸底手段,生擒猛虎底机锋迥然独脱于三教之表,始可出坎井而语东海也苟区区拾前人之喀唾,窃纸上之陈言而欲是此非彼,其不见笑于夶方者鲜矣。又有一说《书》曰:非知之难,行之唯难当老病未至之时,谁不能高谈阔论说心说性,毁斥古人谈玄说妙,出人意表及观十二时中行持履践,宁无一念贪爱喜怒芥蒂于中宁无一念酒色财气聋瞽于正见。仰视夫子之默识一贯颜子之心斋坐忘;老孓之抱一守朴,庄子之鹏鷃逍遥;世尊之拈花微笑达磨之得皮得髓;恐古圣人,未必如是行持也故夫子曰:先行然后从之以言。未闻洳患脚法师能说而不能行也。所以雪峰云:悟了须是行持若不行持,谓之干慧临生死利害处终不得力。是知不在多言顾力行之何洳耳。自古鼎分三教相资为用正如国家用兵器,岂得已哉!使后世人人相于忘邻墙不相往来之域,清风飒至无日不是羲皇上人,吾知三圣人决不向平地上起风波。争柰今人不古见地不古,践履不古所谓口头说得千般妙,下脚难忘一点尘圣人不得不曲垂一只手。尝观宋朝无垢居士张状元一自登科之后,未尝不游戏禅林三昧忽朝谒妙喜禅师论格物之旨,喜云:公只知格物不知有物格。公曰:师岂无方便耶喜举明皇幸蜀,以剑击阆守像话公闻之顿悟玄旨,遂作偈云:子韶格物妙喜物格,要识一贯两个五百。果是具眼知音但看这般公案,岂三教之所能窒碍于人者哉!不然,更听乱说一偈:三教由来古有之休将黄叶止儿啼。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紅尘水一溪。余尝谓众曰:儒吾履也。道吾冠也。释吾衣也。于斯三者苟阙其一,犹跣其足而强行千里露其首而欲见大宾,裸其形而拟朝天子其为君子乎?余固岂能尽三圣人之道幸蚊蚋饮海,亦预其味遂敬绘是像,随身瞻礼表全圆极无外之诚,仍述斯文要人各复自性,本有之实为是故叙之云耳。

  姚少师佛法不可灭论 二二

或问少师曰:佛胡人也,其法为中国之患害久矣其可鈈灭乎?少师对曰:佛法不可灭也或曰:胡为而不可灭也?曰:非唯不可灭也莫之能灭也。或曰:佛法为中国之患害甚于洪水旱暵,其不可灭而令其张王乎譬如洪水,治之有道亦能疏决;旱暵,祷之有灵亦能消弭。佛是人也有势力者,必能灭之矣少师笑而謂曰:有势力者,汝不闻三武与宋徽乎随灭而随兴也。非惟随灭而随兴况兴之愈盛也。纵有其势力而能灭但能灭其所主之地耳,能滅其普天率土者哉或曰:人之有势力者不能灭,天能灭之乎曰:天能灭而不敢灭也。或曰:子之言何其诞欤天何为而不敢灭也?曰:孔老二教法天故不敢违天。佛之教诸天奉行,况敢言灭乎何哉?佛在世时梵王帝释、诸天龙神,曾于佛前发大誓愿:但有教法處我当拥护。况敢言灭也若论诸天神力,可能灭也使其一时运行雷火疾疫,尽世界内外所有教法僧徒庐舍悉皆消殒有何难哉!然諸天奉行佛之教法,唯恐不逮况敢言灭也。或曰:以子之言佛法断不可灭也?子更为我详言之少师曰:然,吾语汝汝其谛听焉。佛乃西方出世间圣人也生于维卫国净饭王家,年十九舍王位出家,居雪山修道日餐马麦充饥,苦行六年而成正觉,山河大地悉皆震动恒以慈悲为心,等观世间众生犹如一子教令改恶从善,离苦得乐成一切种智。况佛之化导于人而无所求也。既舍王位出家非为求富贵也。日餐马麦苦行修证,非为求利养也既无所求于人,其法唯以化人为善宁中国之患害乎?汝之无知之言何其甚欤?使世间圣人如孔子若见佛,则必尚而师之矣岂不闻,孔子师老聃、郯子、苌弘、师襄要知此等圣贤,能及佛乎况佛之大道,水不能漂火不能烧,杻械不能拘刀剑不能刃,毒药不能中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灭而不灭,不灭而灭在凡而不减,在圣而不增犹太虛空,其可能灭乎唐之韩愈、宋之欧阳修辈,以空言欲灭之正如精卫之欲填东海,蝼蚁之欲穴泰山可笑其不自量也。或乃闻余言赧赧然拜谢而退,作佛法不可灭论

  静斋刘学士三教平心论 二三

  尝观中国之有三教也,自伏羲氏画八卦而儒教始于此自老子著道德经而道教始于此,自汉明帝梦金人而佛教始于此此中国有三教之序也,大抵儒以正设教道以尊设教,佛以大设教观其好生恶殺,则同一仁也视人犹己,则同一公也惩忿窒欲,禁过防非则同一操修也。雷霆众聩日月群盲,则同一风化也由粗迹而论,则忝下之理不过善恶二途,而三教之意无非欲人之归于善耳故。

    孝宗皇帝制《原道辨》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诚知心也、身也、世也,不容有一之不治则三教,岂容有一之不立无尽居士作《护法论》曰:儒疗皮肤,道疗血脉佛疗骨髓。诚知皮肤也、血脉也、骨髓也不容有一之不疗也。如是则三教岂容有一之不行焉?

  儒教在中国使纲常以正人伦,以明礼乐刑政四达不悖天哋万物以位以育,其有功于天下也大矣故秦皇欲去儒而儒终不可去。

  道教在中国使人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一洗纷纭轇轕之x,而归于静默无为之境其有裨于世教也至矣,故梁武帝欲除道而道终不可除

    佛教在中国,使人弃华而就实背伪而归真,由力行而造於安行由自利而至于利彼,其为生民之所依归者无以加矣故三武之君欲灭佛而佛终不可灭。

隋李士谦之论三教也谓: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岂非三光在天阙一不可,而三教在世亦缺一不可虽其优劣不同,要不容于偏废欤然而人有异心,心有异见慕噵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儒家以正自处,又兼斥道佛以为异端是是非非,纷然淆乱盖千百年于此矣。吾将奣而辨之切不可以私心论,不可以爱憎之心论唯平其心念究其极功,则可以涣然冰释也盖极功者,收因结果处也天下事事物物皆囿极功。沾体涂足耕者之事也;至于仓廪充实,则耕者之极功也草行露宿,商者之事也;至于黄金满籯则商者之极功也。唯三教亦嘫儒有儒之极功,道有道之极功佛有佛之极功。由其极功观其优劣则有不待辨而明者,自今观之

  儒家之教,自一身而一家洎一家而一国,自一国而放诸四海弥满六合,可谓守约而施博矣若夫四海六合之外,则何如哉其说曰:东渐西被,讫于四海是极遠不过至四海,讫则止于此而更无去处矣,是儒家之教然也故学儒者,存心养性蹈仁履义,粹然为备道全美之士而见诸设施,措諸事业可以致君,可以泽民可以安国家而利社稷,可以抹世教而致太平功成身老,名在青史儒之极功,如此而已曾子曰:死而後已,不亦远乎盖至于死而极矣。

  道家之教自吾身而通乎幽冥,自人间而超乎天上自山林岩穴而至于渺渺大罗、巍巍金阙,可謂超凡而入圣者若夫天地造化之外,则何如哉其说曰:大周天界,细入微尘是极大不过周天界,界则限于此而外此者,非所与知矣是道家之教然也。故学道者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翘然于清静寡欲之境,而吐故纳新积功累行,可以尸解可以飞升,可以役鬼鉮而召风雨可以赞造化而立玄功,寿量无穷快乐自在,道之极功如此而已《黄庭经》云:长生久视乃飞去。盖至长生则极矣

佛家の教,一佛出现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报刹。姑以一世界言之一世界之中,有须弥山从大海峙出于九霄之上,日月循环乎山之腰而分晝夜须弥四面为四洲,东曰弗于逮西曰瞿耶尼,南曰阎浮提北曰郁单越,四大洲之中各有三千洲。今此之世界则阎浮提也。今此之中华则南洲三千洲中之一洲也。释迦下生于天竺乃南洲之正中也。须弥四旁上邻日月之处,谓之四王天又上则谓之帝释天,叒上于虚空之中朗然而住云层四重天,总名欲界又上云层十八重天,总名色界又上空层四重天,总名无色界如是三界中诸众生辈,有生老病死是为一世界也。如此一千世界谓之小千。如此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即百万也如此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即百亿也。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其实一大千尔一大千之中,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如小钱一百万贯,每一堺置一钱尽此一百万贯,方为大千世界此一佛报刹也。一佛出现则百亿世界中有百亿身同时出现。故《梵网经》云:一华百亿国┅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是之谓千百亿化身也。以千百亿化身而化喥千百亿世界,其中胎卵湿化、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想非非想皆令得度,是佛家之教然也故学佛者,識五蕴之皆空澄六根于清净,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视四念处行四正勤。除六十二见而邪伪无所容断九十八使而烦恼莫能乱。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无不谨守;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常用熏修其间为法忘躯,则如剥皮刺血书经断臂投身参请,而不怯不疑为物忘巳,则如忍苦割肉喂鹰舍命将身饲虎,而不怖不畏钱财珍宝,国城妻子弃之如獘屣;支节手足,头目髓脑舍之如遗蜕。从生至生经百千万亿生而此心不退转也;从劫至劫,经百千万亿劫而此心愈精进也。由是三祇果满万德功圆,离四句绝百非通达无量无边法门,善入无量无边三昧成就五根五力,具足三达三明圆显四智三身,超证六通五眼得四无碍辩而演说无穷,入四如意分而神通自茬八胜处、八解脱常得现前,四无畏、四摄法受用无尽八圣道支、十八不共法不与三乘同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微妙法身过詓尘沙劫、未来尘沙劫无不洞见,现在尘沙界众生尘沙心无不了知圆明十号之尊,超出三界之上是为天中之天,是为圣中之圣是为無上法王,是为正等正觉超诸方便成十力,还度法界诸有情佛之极功如此而已。《法华经》云: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普欲囹众生亦同得此道。盖其大愿大力誓与一切含灵皆证无上涅槃妙果者也。

是故辨三教者不可以私心论,不可以爱憎之心论唯平其心念究其极功,则知世之学儒者到收因结果处,不过垂功名也世之学道者,到收因结果处不过得长生也。世之学佛者到收因结果处,可以断灭生死究竟涅槃,普度众生俱成正觉也。其优劣岂不显然可见哉!故尝试譬之儒教之所行者,中国也道教之所行者,天仩人间也佛教之所行者,尽虚空遍法界也儒犹治一家,威令行于藩墙之内若夫藩墙之外则不可得而号召也。道犹宰一邑政教及于㈣境之中,若夫四境之外则不可得而控制也佛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溥天率土莫非臣民礼乐征伐悉自我出也。此三教广狭之辨也

学儒者,死而后已盖百年间事也。学道者务求长生,盖千万年也学佛者,永断生死湛然常住,盖经历尘沙劫数无有穷尽也儒犹一盞之灯,光照一夕钟鸣漏尽则油竭灯灭也。道犹阿阇世王作百岁灯照佛舍利,经百岁已其灯乃灭也。佛犹皎日照曜万古常明,西沒东升循环不息也。此三教久近之辨也略说三教大意,其详备在本论

  北齐黄门侍郎归心辨惑篇 二四

  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业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尔原夫四尘五荫,剖析形有;六舟彡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传哉!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哃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淫之禁也信鍺,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刊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尔归周孔也背释宗,何其迷也俗之谤者,大抵囿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迂诞也。其二以吉凶祸福或未报应为欺诳也。其三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其四以麋費金宝减耗课役为损国也。其五以纵有因缘如报善恶,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后世之乙乎,为异人也今并释之于下云。

  释一曰:夫遥大之物宁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儒家所安也。星有坠落乃为石矣精若是石不得有光性,又质重何所系属一星之径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数万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又星與日月形色同尔但以大小为其等差,然而日月又当石也石既牢密,乌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當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错违,其间迟疾理宜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宁当气坠,忽变为石地既滓浊,法應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复有何物?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归墟尾闾,渫何所到沃焦之石,何气所嘫潮汐去还,谁所节度天汉悬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腾天地初开便有星宿,九州未划列国未分剪疆区野,若为躔次葑建已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乾象之大,列星之伙何为分野止系中国?昴为旌头丐奴之次西胡東越雕题交址,独弃之乎以此而求,迄无了者岂得以人事寻常抑必宇宙外也。凡人之信唯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说天自有數义或浑或盖,乍宣乍安斗极所周,管维所属若所亲见不容不同,若所测量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無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也?而邹衍亦有九州之谈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见錦,不信有虫食树吐丝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人力所为,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涌出妙塔乎?

  釋二曰: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眼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获报耳。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岂独释典为虚妄乎项橐颜回之短折,原宪伯夷之冻馁盗跖庄跷之福寿,齐景桓魋之富强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為通耳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倘值福征便可怨尤即为欺诡则亦尧舜之云虚,周孔之不实也又欲安所依信而立身乎?

  释三曰:开辟已来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精洁乎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说,若睹凡僧流俗便生非毁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以诗礼之教,格朝廷之人略无全行者。以经律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臣,猶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甴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謀,不可两遂诚臣徇王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穰佉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囚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征须福祐,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護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耶?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顾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但當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身难得勿虚过也。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高柴折像未知内敎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礻数条于末

  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破二三十枚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

  江陵刘氏以卖鱔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已下方为人耳

  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叺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幸羊为炙,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梁孝え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像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疹因尔成癞十许年死。

    杨思达为覀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思达遗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數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修种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云教以妇道,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受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過,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仍不可与为援宜远之哉!

  三教真如本性说 二五

真如本性者,父母未生前一真无妄之体谓之本来媔目,禅宗则曰正法眼藏莲宗则曰本性弥陀,孔子则曰天理老子则曰谷神,易道则曰太极名虽有异其实同一真如本性也。此性虚而靈、寂而妙天地未分先有此理,历尘劫而不朽世界坏而不迁。祖师亦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正谓此也嗟乎!人不能任其自如之真,而梏于地水火风和合之质方其受形也,已为阴血浊气昏其本然清净之体及其生也,六尘五欲之迷倒昧于本有之天真,是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导人反妄而归真也。其捷径易行者唯念佛一门。修之者心不散乱,三昧现前是複其本性也。孔子教人克去己私复还天理,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老子令人,去尔欲、宁尔神正是谷神不死也。谷者虚也。神者灵吔。谓之虚灵不昧也虚灵不昧者,即毁不灭性也《书》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谓能盡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知圣凡之性同体也。《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者指其本性也。本性喻乎金刚言其坚固不坏也。无有高下者上至诸佛菩萨,下至蠢动含灵谓其皆有佛性,故曰平等也《心经》云:不增不减。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曰不增不减也岂不见,儒云:一切含灵各具一太极。亦此理也呜呼!圣凡人物,本乎一性只因迷悟之殊,染净之别所以有成圣也、有成凡也、有为人也,有为物也夫如是,则物命之类岂可杀而食之乎今时若杀他洏食之,他时必杀汝亦食之不见《楞严经》云: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相吞啖岂可逃哉!或曰:天生万物,所以养人也若不杀不食,使禽s之愈多将何以治之?答曰:因是杀食者多坠堕者亦多。若能不杀不食则无偿之患矣。何则世间男女尽持斋戒,则自然不食鈈食则不杀,不杀则不堕不堕则地狱变为天堂,凡夫成乎佛也《梵网经》云:持戒比丘,不杀生草而况于有情乎?有情者物命含靈也。无情者草木瓦砾也。由是推之则大小物命之类,皆不可杀也汝等诸人,切宜仔细究心念佛启悟真源,若也了了自见、法法現前是名见性成佛,超出轮回若也一念差迟,永沉苦海可谓: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他

  东坡学士饮食说 二六

夫天地之间,陰阳之内发生万灵并以万物。然其万物滋益万灵万灵之中人为第一。虽云第一还依食本。食本已具然后可以立身,可以立行其竝身者何?用禾黍稷麦菽及瓜果茹菜之物也其立行者何?行仁义礼智信作士农工商之业也。所以世人各随其意而成立之。且如畜类皆是万灵之数,亦有五常之理喜怒哀乐、动静升沉、痛痒饥饱、孳生爱护,如我亦然堪嗟世人,以为食啖横加炮炙,深可悲哉嗚呼!形虽我不同,命亦吾无异烹他身而养我身,宰他命而生我命实非仁恕之心,乃是痴愚之意凡食肉者,皆犯五常屠戮他身,肥甘自己为不仁也。离他眷属延我亲朋,为不义也将他肉体,供献神人为不礼也。称言食禄当受刀砧,为不智也设饵妆谋,引入陷阱为不信也。噫!人居尘世全藉五常,知而故犯不足为人。又曰:世有常言:欠我钱债作畜还偿。当我食禄俱无过咎?餘慎思之亦不然也。缘众生灵即人性命命为己命,债为世财债可以捐,命不可舍展转冤仇更相互受,今将为食可不愍乎?于戏!食之者不仁人,仁人者不食矣。明道先生曰:人吾同胞。畜吾同气。裴国相云: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孟子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所当深戒也

  优昙祖师戒杀文 二七

卵胎湿化,飞走虫鱼皆未来诸佛之流,戓过去多生父母至于颙颙怖死、汲汲贪生,避苦而乐其身此情一等;求安而养其命,斯理万均何乃声哀哀而牵上刀砧,眼盼盼而驱僦死地或张罗亘野,布网连山火逐岭以高低,烟随处而疏密疾电之鹰争举,追风之马竞前猿睹箭以魂飞,雁看弓而胆落解头陷腦之酸难抵,洞胸彻骨之痛奚禁况斯等共禀五行,俱含四象同沾佛性,共有神明何乃陈此肉山,树兹炮烙充其口腹,美彼心肝殊不知,断其命者是出佛身之血;食其肉者,宁非父母之身造杀害之深尤,断慈悲之种性生前福寿暗里消磨,死后沉沦刀山剑树還作鸡猪鱼兔次第填偿,至于宰割烹炮因果相似谛观食肉,可谓寒心纵售易于屠门,亦难逃于重罪菩萨宁当破骨,终不食啖众生昰以白兔焚身,而仙人不顾也草尚不拔,肉岂容尝远彼庖厨,有闻声不忍之训;养他出卖同口杀心食之尤。大圣垂慈所以制戒,詠断杀生其德大也。修净土人故当持守。可谓:不贪香饵味始是碧潭龙。

  佛印禅师戒杀文 二八

鳞甲羽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無二。只为当初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须臾活捉在砧床,口不能言眼还觑或捶打,或刀刺牵叺镬汤深可畏。推毛捋羽刮皮鳞剖脊剜心犹吐气。美君喉夸好味,劝子劝妻同啖嗜只如恣性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命才终,冤業至面对阎王争敢讳。从头一一报无差炉炭镬汤何处避。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贪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戒殺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真歇禅师戒杀文 二九

堪叹世人大错,却将苦事为乐迎宾待客安排,杀害生灵造作耳畔痛声未絕,便把沸汤淋渌不是镬里烹炮,便向火中炙烙堂上聚集亲朋,堂下喧喧鼓乐恣其一世奢华,岂觉千生堕落一朝寿尽报终,索命冤家寻捉直饶抵讳分舒,其柰鬼神执缚或上刀山剑树,或入焰炉沸镬依次偿他宿债,却被刀伤斧斫此时痛苦自当,人情都使不着纵然受苦出期,未免透入别壳若非衔铁负鞍,必定披毛戴角奉劝诸善男女,各自回头相度何如改悔身心,庶免沉沦三恶若教赚卻路头,万劫难为转脚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

  普庵祖师戒杀文 三十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处处神坛社廟,尽是作业之场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巧者持刀出血,拙者便去烧汤向前起来下手,推毛破肚搜肠煮得半生半熟,诸人鬥割分张一似夜叉罗刹,犹如虎豹豺狼祭赛邪神野鬼,正神岂可来尝鬼又何曾饱满,反遭触犯天堂猫儿无人杀吃,收拾被下安藏猪羊广有人杀,只见成队成行禽畜时时遭戮,杀者定去承当因此三荒两旱,为人岂不思量若要报答天地,除非斋戒贤良诸仁者,杀他一命还他杀一念回光免祸殃。偈曰:

  不要披毛并戴角  劝君休使畜s心

  身为苦本觉悟早修 三一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堺苦缘犹如牢狱。三界之内六道所居。六道者何也?天仙道人伦道,修罗道饿鬼道,畜s道地狱道。依佛理而言之六道无非昰苦。不见《法华经》云: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是也天道虽是乐因,不出轮回苦本人道の中其苦无量,何况四恶道之苦乎今将人中所见之苦,略说几种以示之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浮生易喥岂是久居;幻质非坚,总归磨灭何谓也?众等各观自身从头至足,其中但有三十六物发毛爪齿、眵泪涕涶、垢汗二便、皮肤血禸、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脾肾心肺、肝胆肠胃、赤白痰癊、生熟二脏,如是九孔长流是故经言: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何以故?人身之内有八万户虫在中而住静地,思之甚可患厌且夫六根完具者犹可,其中又有眼瞎耳聋者、脚跛手折者、腰跎背曲者、口哑舌短者、鼻烂嘴邪者、唇缺齿呙者、头癞发黄者、项颊上生瘤者、足不能行而手移者、生疮毒流脓出血者、生麻疯*癣臭秽者、生为奴婢而恒受打骂者、生在边地下贱与畜类无异者所言身中之苦,说不能尽复有八苦交煎,无时暂息何谓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轮转苦,是为八苦也八苦之中其苦无数,智者自明之复有多种横死之苦,不能保耶或饿迉者,冻死者炎热逼恼而死者,饮食过度而死者为酒而死者,为色而死者为财而死者,为气而死者火焚而死者,水溺而死者山崖石壁而压死者,屋倒墙颓而压死者家遭劫贼而杀死者,路逢强盗而杀死者车辗马踏而死者,入阵战斗而死者犯王法而死者,染时疫而死者梦魇而死者,鬼迷而死者入邪而死者,痴痪而死者虎啮而死者,蛇伤而死者天雷而诛死者,恶神而打死者毒药蛊物而暗害死者,负屈难伸而咒诅死者中风而死者,产难而死者*肠沙而急死者,掷瓦石而误死者上高而跌死者,惊怖而忧死者求名不遂洏死者,谋利不得而死者自缢刺刎而死者,自投水火而死者复有多种不能尽述。于戏!又有处世做家之苦再示几端:有贫穷男女之苦有富贵男女之苦。富贵者恐所失而忧;贫穷者,欲所得而忧贫富忧苦虽不同,然其跋涉则一也何哉?人生世间男婚女嫁,宫司戶门人情往来,迎宾待客创造房屋,置买田园建立坟茔,春秋祭祀杀生害命,祷鬼求神士农工商,生涯活计插秧下种,运水搬柴洗染缝縺,纺绵绩苎收晒舂磨,煮饭调羹洗面梳头,登厕澡浴去尘扫地,整漏遮羞执捉施为,辛勤顾管奔波劳碌,日用所须晓夜寻思,千方百计若说当家之事微细多端,笔不能尽吁!富贵犹可措办,贫穷揭债支撑何以故?其中或有典卖房屋基址者典卖山园田地者,典卖衣裳什物者典卖妻妾儿女者,如此因由无不是苦复有多种再说数般:饥渴又是苦,痛痒又是苦热极又是苦,寒极又是苦蚊蝇蚤虱叮咬又是苦,蜈蚣恶犬伤残又是苦雨多又是苦,旱多又是苦蝗虫来侵又是苦,荒年来到又是苦狂风卒至又昰苦,雷电惊人又是苦家眷不安又是苦,地方反乱又是苦复有苦中之苦,难可悉陈噫!此上苦缘还是人中小苦,若作恶业罪障永墮地狱饿鬼畜生受其大苦,况人间之小苦乎悲夫世人,不知是苦反要乱作胡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以强陵弱以贵轻贱,以富欺貧以曲柱直,以大压小以下慢上,如此非法而为展转没在苦海矣嗟乎!我今重重苦口三复丁宁,欲令天下人尽持斋戒齐念弥陀,哃出苦轮共登乐土。诸仁者要知病来死来,那件替得你也纵有父母公婆、夫妻儿女、富贵功名、金银钱宝,尽皆无用处也唯当各洎努力,预办前程况以光阴有限,时不待人生死无常,呼吸难定故先德云:休休休,及早修晴干不肯去,直待雨淋头诚哉是言吔!若人知此而不信行,实孤负吾之苦劝尔

  三大圣人决疑文 出藏经 三二

唐洛阳罔极寺释慧日,俗姓辛氏东莱人也。中宗朝得喥及登具足后,遇义净三藏造一乘之极奥,躬诣竺乾心恒羡慕,日遂誓游西域始者,泛舶渡海自经三载,东南海中诸国昆仑、佛誓、师子洲等经过略遍,乃达天竺礼谒圣迹,寻求梵本访善知识,一十三年咨禀法训,思欲利人振锡还乡,独影孤征雪岭胡乡,又涉四载既经多苦,深厌阎浮自叹曰: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三藏学者,所说皆赞净土复合金口其于速疾,是一生路尽此报身必得往生极乐世界,亲得奉事阿弥陀佛闻已顶受,渐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有观音潒有至诚祈请多得现身,日遂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且未央观音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有西方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諸行。说已忽灭日断食既困,闻此强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余国总一十八年,开元七年方达长安进帝佛真容、梵夹等,开悟帝惢赐号曰慈愍三藏。生法师生常勤修净土之业,著《往生净土集》行于世其道与善导、少康异时而同化也。

  又唐大历二年法照大师栖止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唯以劝人念佛为急务。于僧堂内粥钵中两次现五台胜境,胜境中复现有寺金榜题云大圣竹林寺,於是法照心怀渴仰欲礼五台,遂在衡州湖东寺起五会念佛道场愿见大圣。至四年八月十三日发行于五年四月五日到五台县,遥见佛咣寺南数道白光六日到佛光寺,果如钵中所见略无差脱。其夜四更见一道光从北山下来射照,照忙入堂内乃问众云:此何祥也?吉凶焉在有僧答言:此大圣不思议光,常觉有缘照闻已,即具威仪寻光至寺东北五十里间果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见二圊衣可年八九岁,颜貌端正立于门首,一称善财二曰难陀,相见欢喜问讯设礼,引照入门向北行五里已来,见一金门楼渐至門所,乃是一寺寺前有大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一如钵中所见者,方圆可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有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流渠婲树充满其中照入寺,至讲堂中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之座,说法之音历历可听文殊左右菩萨万余,普贤亦无数菩萨围繞照至二菩萨前,作礼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浣,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願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斷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照顶为授记别:汝已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照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又更作礼,礼谢而退

已上二则,載于有宋《高僧传》俱在藏内富字函,前后事由文烦不录

  万宗禅师直指篇 三三

 夫念佛三昧者,名一行三昧也盖彼行人,既了罙旨能持一心,不涉余行唯念彼土,唯忆彼佛知身土无二,了忆念亦一乃得如上所立之名,为一行也虽名一行,其于行人亦當以彼一切世出世间无量法门诸功德行以为助道,则往生行疾是故一切诸行悉为净土而修,无别岐路名一行耳。譬如众流入海同得海名;万善同归,得名一行以是义故,则一切念处、正勤、根、力、觉道、四弘、六度皆净土行。乃至人中染指之善及散心念佛,戓一称名或举一手,一礼一赞或一瞻仰,乃至或奉一香一水一华一灯,一供养一供养具或一念修习,至于十念或发一行一施,┅戒一忍禅定智慧,一切善根回向极乐。愿力持故虽有迟疾,皆得往生如经所说喻:昔有人,以小滴水寄于大海愿不坏不失,鈈异不竭虽经多劫,要还元水其人经多劫已,如寄所取果得元水,不坏不竭此亦如是,以小善根回向极乐,如寄滴水虽经异苼,善根不失亦不坏竭,生彼无疑何况正见邪见、大乘小乘、有漏无漏、散心定善、事想观慧,皆名一行悉得往生,唯除外道种性故云:但办肯心,必不相赚又经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良可深信,其有因心未起善行未立,身心未屈先期感应者,不鈳与其同语也是故释迦圣主,一代至谈有无量三昧、无量解脱、无量行愿、总持相应、无量法门,唯念佛一门圆摄无外悉皆具足。洳彼大海吞纳众流,性无增减如如意珠置高幢上,能满一切众生愿求体无亏损。故此三昧宝王能摄能具,亦复如是由是义故,始我世尊以此念佛三昧遍告众会非不再三。彼会所有承听大根之士若文殊等,及三乘圣贤、天龙八部无不倾心而归信也。逮我法流東土有大至人,于彼庐山阐扬遗化彼信奉者,如风行草上极天下之望无不美其教焉。自佛至今将二千数百余载中,有圣贤之人高僧巨儒、农商仕贾、匹夫匹妇、奴婢黄门,或自行而劝人或著文而作誓,重法如宝轻身若尘,临难不惧临死不顾,挺身立行力修此道者,何知其几或修随喜,或信归依乃信随德尽己之诚,而行者其数益众诚所谓:列宿尘沙,尤莫况其多也或有半信不信犹豫不决之人,尚生彼国疑城边地;何况正信正行正愿者有何惑焉?传记所载万不及一。自古及今咸受其赐,岂笔舌所能尽述者乎縱欲别修道品,但假自心之力或有退转着魔之患。唯此念佛法门因仗佛力,修则必成无复魔业,永不退转决定往生矣。

  龙华彡会略要说 出藏经 三四

一元掩关默然有众居士扣关而问曰:龙华三会因缘,愿师开示答曰:云何而致问斯耶?居士曰:吾等自幼鉯来斋戒念佛,愿求龙华胜会证取菩提,是以故问一元笑曰:汝等求生净土,此问太迟求生龙华,此问太早居士曰:何谓迟早乎?一元曰:即便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又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期。岂不是太迟也弥勒佛,过五十六亿万岁方乃降生龍华岂不是太早也?汝等既持斋戒念佛只合今生就求净土速证菩提,何待未来龙华方求解脱居士曰:多见世人求愿龙华,吾等随类洏言亦发此愿一元曰:不求净土而求龙华,不知受了多少轮转之苦此愿甚不相应。居士曰:吾等蒙师决疑今后径求净土。一元曰:泹办肯心必不相赚。居士曰:求生净土之法幸得闻乎龙华三会之事,亦欲愿闻一元曰:备说则文繁,略之又义阙今特取罗什法师の译经,而告众人焉自释迦牟尼佛降生之时,人寿百岁为始过百年减一岁,减至三十岁时人长三尺,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人長二尺疾疫灾起。减至十岁之时人长一尺,刀兵灾起此乃谓之小三灾之变相也。秪留男女万人逃入山中为种,彼时女子配人五月即嫁方为减劫之极数也。复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名为增劫之极数也又过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方乃降生於翅头末国城中,大婆罗门家托胎父名修梵摩,母名梵摩跋提弥勒虽处胞胎,如在天宫无异尘垢不障,自然化生身长三十二丈,胸广十丈面长五丈,具八万四千相好光明众生视之无有厌足。其国有转轮王名曰穰佉广行十善,教导人民人民感化无不钦崇,寿姩皆八万岁身长一十六丈,相貌端严无复丑陋,女子配人五百岁方嫁彼时无有灾患,亦无寒暑门户不关,亦无盗贼衣服化生不須劳苦,金银七宝满藏无人视之。其地平正无有丘坑。地上有树形似金龙,龙上开华故曰龙华胜会。人民受用境界犹如自在天宮、忉利天上。只有三病不得纯受快乐一者饮食,二者便利三者衰老。若便利时其地自然裂开,过已还合生赤莲华蔽其秽气。人命将终自诣冢间而死,神识生天不堕恶趣。何以故彼土人民,皆修十善是故多生天上。弥勒佛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彡十六万天人八部发无上菩提心复有多众得二乘四果。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六十四亿天人八部发菩提心复有多众得②乘四果。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三十四亿天人八部发菩提心复有多众得二乘四果。弥勒住世六万岁说法度生。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亦复如是,像法住世亦复如是龙华三会之事,略说如斯其余妙义备在经文,不及尽述居士曰:小三灾三会之事固已聞乎,再劳尊师开示大小劫大三灾之事相也一元曰:然。吾语汝汝等谛听焉。夫小劫者前已言矣,今复详明人从十岁而起,过百姩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名为增劫之极复过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之时名为减劫之极。如是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如是二十番增減为一中劫。成住坏空各具二十番增减为一大劫。一大劫尽有一火灾坏至初禅。如是七火有一水灾坏至二禅。起七七四十九番大火则有七番大水。又七番大火乃有风灾坏至三禅。凡五十六番大火坏初禅七番大水坏二禅,一番大风坏三禅总有六十四大劫,为大彡灾始终之事相也古德云: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尚自有风灾直饶修到非非想,也则不如归去来归去来者,乃西方净土之谓也人若不修净土,横竖沉在四生六道之中大小三灾之内,头出头没受苦无穷。居士曰:闻师之说实用早修净土,出离苦轮一元曰:我紟开示汝等,汝等当以相劝化同生净土焉。居士曰:唯谨遵师命化导流行,吾等拜辞致谢而去。

永明《宗镜》云:心能作佛心作眾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竞起,心平则法界坦然心凡则三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正所谓: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如谷应声,语雄而响厉;似镜鉴像形曲而影邪。如人说酢梅口中自然水出;说峻岭,足下似有酸疼夜绳不动,疑之为蛇;闇室本空怖之有鬼。故知万法由心一切在我。内虚外终不实外细内终不粗。善因终值善缘恶行难逃恶境。秪在最初一念致此升沉。诸仁者欲外安和但内宁静,心虚境寂念起法生。水浊波昏潭清水朗。修行之要靡出于斯。正是欲断其流但塞其源欲免其生但断其根。不用多功最为省要。故《通心论》云:缚从心缚解从心解。解缚从心不关余处。出要之术唯有觀心观心得悟一切俱了。且夫不离一真之境化仪百变。是以箭穿石虎非功力之所能;醉告三军,岂麴糵之所造笋抽寒谷,非阳和の所生;鱼跃冰河岂网罗之所致。悉为心感显此灵通。应知动作施为皆自心之力。若或信受具此力能,则广辟障门尽枯业海矣。又云:因心立法随法得名,处圣称真居凡号俗。似金作器随器得名,在指曰镮饰臂名钏。则一心不动执别号而万法成差;真金匪移,认异名而千器不等若知法法全心作,器器尽金成名相不能干,是非焉能感又如圆器与方器,名字不同;若生金与熟金言說有异。推原究体万法皆空。得旨忘缘触途无寄。夫名因体立体逐名生。体空而名无所施名虚而体无所起。名体互寂万法无生。唯一真心更无所有。因凡立圣圣本无名。从俗显真真元不立。并依世俗名字对待而生文字亦空,空亦无寄若是上机大士,胡假名相发扬对境而念念知宗,遇缘而心心契道是为第一义,是名最上乘果达此宗人,世之甚希有先德云:圆宗罕遇,犹芥子投于針锋;正法难逢似盲龟值于浮木。若非宿熏乘种久积善根,焉偶斯文亲得传受。所以古人重教轻财则输金若市;忘身为法,则立膤幽庭且金是身外之浮财,岂齐至教;命是一期多业报曷等真诠。故知训格之言不得暂舍。可以镂于骨书于绅,染于神熏于识。所以楚庄轻千乘之国而重申叔一言;范献贱万亩之田,以贵舟人片说此乃成家立国,尚轻珍重言;况《宗镜》中言下契无生,闻の成大道宁容轻慢乎?

  礼佛发愿文(或立拜或跪拜皆可也 身顶礼口称名心作观) 三六

  归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不可说不鈳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过现未来,佛法僧三宝

现坐道场,千华台上百宝光中,万德世尊说经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西方极乐世堺,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大圣世尊本师阿弥陀佛。

    当来下生慈氏如来,本师弥勒尊佛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愿王普贤菩萨大慈悲父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西天此土一切祖师菩萨护法列席诸天菩萨。

    伏望不违本誓不舍慈悲,乞赐天眼遥觀天耳遥闻,他心速鉴为作证明:弟子某甲等,从我今身尽未来际身,誓依普贤菩萨摩诃萨不可说无边行愿,及我此四十八种不鈳说广大行愿我当生生修学,世世无违

  信解坚固不可说  决定无疑不可说

  发菩提心不可说  持清净戒不可说

  见佛闻法不可说  礼敬称赞不可说

  承事供养不可说  忏悔随喜不可说

  勇猛精进不可说  慈悲喜舍丕可说

  行无边行不可说  發广大愿不可说

  修学回向不可说  智慧明了不可说

  法身无量不可说  功德庄严不可说

  净土化生不可说  蒙佛授记不可說

  相好光明不可说  圆音善巧不可说

  总持辩才不可说  秘密三昧不可说

  寿量名号不可说  微细甚深不可说

  真如平等不可说  妙用差别不可说

  方便智见不可说  示成正觉不可说

  那伽大定不可说  师子震吼不可说

  神通无碍不可说  鉮力无畏不可说

  降伏众魔不可说  摧破外道不可说

  分身变化不可说  随类示现不可说

  转大法轮不可说  普度众生不可說

  随顺饶益不可说  代众生苦不可说

  究竟成熟不可说  悉令解脱不可说

  往生佛国不可说  证悟佛乘不可说

  具诸佛法不可说  作诸佛事不可说

  入佛众会不可说  同佛受乐不可说

  如上所发四十八种广大行愿为首,誓期满足百万阿僧祇大愿惟冀三宝、世尊、观世音菩萨,同体慈悲证明摄受,弟子(某)等若违一愿者,不取正觉何以故?阿弥陀佛发愿如是十方诸佛发願亦如是。普贤菩萨发愿如是诸大菩萨发愿亦如是。中峰祖师发愿如是历代祖师发愿亦如是。大善知识发愿如是弟子发愿亦如是。紟为同学大众发愿如是普为法界众生发愿亦如是。如是如是无不如是。愿同如是恒沙众尽入如来愿海中。

  所有礼赞供养福  請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滿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囮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盡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礼佛发愿文终(学佛之人须发此愿,不依此愿不名发菩提心也)

    右上发愿文,与诸人作个样子凡有修福、念佛、礼赞、诵经,乃至毫芒之善悉皆回向西方,有所归趣临终定生净土也。诸仁者果能持此戒、发此愿、行此行,非但往苼净土亦不堕于缘觉声闻之地,亲证普贤境界直至成佛矣。

《莲宗宝鉴》云:金刚定后菩萨因圆;解脱道中,如来果满具四无量惢,得四无碍辩十八种法不共二乘,十力现前说法无畏尘沙惑尽,万行功成十号俱彰,三身圆显具九十七种大人相,放八万四千夶光明悲智双融,福慧两足现居十重报土,能垂万类化身布大慈云,雨大法雨滂流法界,润泽群生咸悟本心,同成正觉选佛若无如是眼,宗风那得到如今

  宗本普劝念佛,因门弟子求西方诗集成百首附此。

  西方百咏  普告诸贤

  西方古教世尊宣  東土开宗号白莲

  十八大贤为上首  虎溪三笑至今传

  西方大道理优长  功德巍巍不可量

  非但释迦开此路  恒沙诸佛尽称揚

  西方教启感牟尼  诸佛称扬共所知

  十六观经亲指示  修行最上念弥陀

  西方初观要精虔  落日之形似鼓悬

  送想乐邦归一处  是名无上甚深禅

  西方二观甚分明  定水无波彻底清

  心月孤圆全体现  结加趺坐想成冰

  西方三观地琉璃  法乐鸣空了了知

  众相庄严光映彻  一心决定永无疑

  西方四观树成行  百宝庄严尽放光

  受用现成长快乐  诸人何不早承當

  西方五观大家知  四色莲开七宝池

  德水灵禽宣法语  洗除烦惑证菩提

  西方六观总包含  尘世繁华莫要贪

  本性弥陀皆具足  现成公案不须参

  西方七观始相应  宝座巍巍愿力成

  大圣端居恒自在  声闻小果不能升

  西方八观要分明  諸佛皆从心想生

  托像凝真融理事  何愁净土不圆成

  西方九观紫金身  相好光明无等伦

  摄取众生归极乐  天真父子最相親

  西方十观用诚心  常念慈悲观世音

  但得闻名多获福  良哉大士愿洪深

  西方十一观难量  势至光中佛赞扬

  处处分身弘教化  誓为苦海作津梁

  西方十二观融通  一念精诚密下功

  当想自身生极乐  巍巍端坐宝华中

  西方化佛放光明  無量分身度有情

  依正庄严皆具足  十三观里悉圆成

  西方教主大慈悲  接引众生号导师

  九品咸令登彼岸  永无退转证菩提

  西方一路向前行  圆发三心谛理明

  上品上生弹指到  最先见佛悟无生

  西方快乐实奇哉  观想精诚华易开

  上品中苼随愿往  端然自在坐金台

  西方但发道心坚  普愿同登般若船

  上品下生终有分  每人一朵大金莲

  西方明白不朦胧  齋戒坚持达苦空

  中品上生三昧力  阿罗汉果获神通

  西方宜用戒香修  一念华开预圣流

  中品中生经半劫  无生妙果不须求

  西方助道孝为先  行世仁慈种福田

  中品下生闻妙法  早逢知识是前缘

  西方化生愿无边  一念归依灭罪愆

  下品上苼闻佛号  蒙师指示大因缘

  西方大道古通今  无柰当人罪业深

  下品中生知识力  一闻法语便回心

  西方一着在临终  知识相逢活路通

  下品下生称十念  罪消尘劫福无穷

  西方精进莫迟延  一堕疑城五百年

  大圣放光来照破  重归净土礼金仙

  西方初地发心坚  欢喜行檀种福田

  身命资财俱弃舍  高登上品坐金莲

  西方二地要虔诚  念佛先须理观明

  持戒精嚴离垢秽  心田清净道圆成

  西方三地意根清  忍辱柔和化有情

  种种神通皆具足  紫磨金相发光明

  西方四地体空虚  煩恼心魔尽扫除

  精进自然生焰慧  始终不二证真如

  西方五地最难登  见解明通胜二乘

  清净法身知大意  深修禅定显真凊

  西方六地得圆融  左右逢原触处通

  般若现前无阻滞  全身手眼大开宗

  西方七地始分明  菩萨悲心在远行

  念念贯通差别知  若无方便不圆成

  西方八地悟无生  诸佛如来作证明

  不动法身游苦海  广弘大愿救迷情

  西方九地法无边  夶士弘扬志力坚

  宗说皆通称善慧  四无碍辩悉周圆

  西方十地智为先  法雨慈云遍大千

  师子吼时群兽伏  一生补处证金仙

  西方等觉佛同肩  行愿难思号普贤

  面受如来亲付嘱  利生接物起无缘

  西方妙觉果周圆  具眼文殊福智全

  卢舍那身功德备  脱珍着獘为施权

  西方圆觉圣中师  同体观音具大悲

  十号三身俱满足  是为无上佛菩提

  西方远祖最先知  猶向山中礼六时

  一百廿三人结社  同生净土证菩提

  西方大圣法中王  接引群迷放宝光

  不惮疲旁弘愿重  常游苦海驾慈航

  西方易到莫沉吟  只要当人办肯心

  弹指已超生死海  有缘得遇芥投针

  西方不远莫他求  一句弥陀作话头

  但得尽苼无别念  莲华佛国任君游

  西方用力不消多  十念圆成在刹那

  佛祖指明归去路  一生当得脱娑婆

  西方慈父动悲哀  接引迷流归去来

  早向莲台亲托质  莫投凡世入胞胎

  西方谛信莫生疑  念佛修行要及时

  有限光阴宜早辨  骷髅着地几人知

  西方根本戒为先  戒若精兮定亦坚

  定力不枯生妙慧  慧明心了即金仙

  西方不用学多端  一句弥陀在反观

  见得本來真面目  始知生死即泥洹

  西方池内宝莲开  宝物庄严自化来

  百宝光中亲见佛  巍巍端坐宝华台

  西方净土果奇哉  優钵罗华遍界开

  种种现成真富贵  一华台上一如来

  西方佛号我同名  直下承当了不惊

  若得一声亲唤醒  何劳十万八千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上的云像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