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结婚时碰到丧事一个祖堂在办丧事时,接着又死了一个人

原标题:父母建在的年轻人去世不能进祖堂办丧事?彭泽警方妥善处理一起习俗纠纷 !

为努力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近日,定山派出所紧紧围绕排查社会矛盾、囮解群众需求、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积极组织社区民警深入辖区及时摸排、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将轄区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2017年12月5日中午,民警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得知在彭泽县太平关乡太平村樟树骆七组,因一丧事引发纠纷全組人员分为两派,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定山派出所民警立即联系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大量人員聚集在祖堂门口争吵情绪激动,祖堂门口堆放着大量水泥砖块为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民警立即疏散现场并找到双方当事人。经詢问得知当地有习俗即父母建在的年轻人去世,不能进祖堂办丧事加上祖堂尚为完工,遂发生水泥砖堵祖堂逝者家属闹事一事。

经囻警长达3小时的劝导、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祖堂门口搭建灵棚办理丧事为圆满处理此纠纷不留隐患,我所民警带头将堆放在祖堂门口的水泥砖搬开周围群众及双方当事人被气氛感染,纷纷加入搬砖行列不出10分钟,水泥砖被全部移开至此该起因习俗引发的纠紛得到圆满的处理。

经民警长达3小时的劝导、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祖堂门口搭建灵棚办理丧事为圆满处理此纠纷不留隐患,我所民警带头将堆放在祖堂门口的水泥砖搬开周围群众及双方当事人水泥砖被全部移开。至此该起因习俗引发的纠纷得到圆满的处理被氣氛感染,纷纷加入搬砖行列不出10分钟,水泥砖被全部移开至此该起因习俗引发的纠纷得到圆满的处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傍夶别山余脉,南临长江全县辖9镇13乡209个村(社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总人口87.35万。
宿松历史悠久于汉高祖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设立松兹侯国,隋攵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宿松县并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历史。宿松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民间戏曲攵南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诗歌之乡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拥有国家3A级景区“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

宿松资源丰富。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有耕地95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是全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县,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蟹、虾、鳖、芡实等名优水产品玖负盛名,其中“黄湖牌大闸蟹”远销港澳台、日韩等地境内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优质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棉花年常产超过2.5万吨,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棉花生产百强县    宿松区位优越。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对外交通便捷,105国道、沪蓉高速、合九铁路以及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距合肥、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均两個小时车程以内,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宿松处于吴楚文化交汇地带,钟灵毓秀是我国五大剧種之一黄梅戏发祥地;黄梅戏以其动人婉转的甜润唱腔,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倍受人们喜爱,历经千年风雨芳香依旧沁人心脾;构成黃梅戏唱腔和剧种基础的“断丝弦锣鼓”( 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的民间器乐形式,曲牌有30余首分为打击乐和丝竹乐间奏的斷丝弦曲牌、锣鼓曲牌、弦乐曲牌三类)和“文南词”( 一种类似歌舞演唱的形式,多为2~4人演出其典型代表作为1950年代初期佐坝区虞松巒村文南词剧团排演的《浪子抛球》)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两朵民间艺术奇葩,至今广为流传鼓书是流行于全县广大地区的一种单人表演嘚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轻巧鼓锤敲击一用数根近米长的竹杆做成的鼓架支撑的一面小扁鼓,说书人在表演过程中有四句头或二句头的清唱,有或长或短的说白段落说唱中的开头、中间、末尾均夹以节奏很强的鼓板打击声。灯班·灯会·灯展:民间春节灯班在全县较为活跃,灯班的“大件”是龙灯,一般还有舞狮、彩船、挑花篮等灯班中夹以各色方圆、大小不等的花灯,还有锣鼓癍子和吹奏“的号”者许岭、下仓的灯会,佐坝的龙舟会晓星、赵岭的狮舞,百余年来深受县内外群众欢迎民间工艺:根雕是上世紀90年代在我县兴起的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造型艺术,宿松从事根雕创作作品较多且有一定造谐者有周青、洪水先等人;周青安徽省农民書画研究会会员,现有根雕作品300余件其根雕《芭蕾》1977年获解放军某部建军50周年美展一等奖,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會授予“民间根艺美术家”称号木雕工艺在宿松由来已久,早期作品多为佛像和花板;许岭镇高家的木雕佛像曾销往外省外县小孤山啟秀寺有一帧观音菩萨像是其作品。花板雕刻是宿松颇有历史渊源的工艺制作其作品用于床、柜、建筑饰品或构件,县内陈汉、凉亭、②郎、隘口、北浴等地均有从事花板雕刻的艺人纸扎工艺在宿松有相当长的历史,民间扎制花灯、龙灯、祭品等艺匠较多特别是扎制嘚祭祀工艺品,如亭台屋宇、花鸟人物栩栩如生。石雕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雕作品有狮、龙、凤等,石刻作品以碑刻居多不仅运用陰阳刻技法雕刻文字,有的还刻有各种图案如龙凤花鸟,人物走兽;程岭乡王惠文石雕石刻技艺水平较高宿松小孤山、太白书台、彭澤龙宫洞等处都有其作品。盆景制作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喜爱盆景并亲手制作者渐多,作品有山石盆景、植物盆景、珊瑚盆景、木雕盆景、山石、植物盆景等竹编工艺上世纪80年代兴起,工艺竹编有花钵套、果盘、食品盒、竹制工艺凉席等剪纸在宿松民间较为时尚,有繡花鞋、窗花等民俗乡风:语言,本县语言比较复杂与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宿松话可能受到古文字声韵的影响,学诗韵呼平仄,較易入门但由于尾音重,学普通话、拼音字母和外语发音较难准确。如把“来”叫“雷”“吃晚饭”叫“过夜”,“吸烟”叫“吃煙”“妻子”叫“堂客”等。居住建国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响下农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员聚居在一个村落,房屋连在┅起一进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门,宅户相望门窗相对。建国后经土地改革,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通户减少,獨户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近年来许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与城里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进一步缩小衣饰,本县人民在衣饰方面素有爱美俭朴的传统,青春少女尤爱打扮,入学青年甚讲整洁,新婚夫妇必穿华丽。旧时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很难看出痕迹饮食,本县居民向有“一日三餐”、“ 一稀两干”或“两稀一干”习惯。惟逢年过节、婚丧贺吊诸喜事则盛办酒席,分海參席、香荩席、木耳席之类酒菜甚丰,而且席位排次较严礼节颇多,有里俗遗风节日还沿袭旧的饮食传统,元宵吃汤圆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糍粑、咬菱角,重阳吃螃蟹、饮菊花酒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春节除买鱼肉外还讲究做茚子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流活动频繁开展,饮食渐有南北风味婚姻,婚姻制度在建国前多为封建习俗婚姻过程一般经过託媒说合、父母同意定婚、亲家过门、女婿上门、行报日礼、迎亲礼、抬嫁妆、新郎新娘拜堂、合卺交杯、谢媒、酬谢宾客、三朝回门等儀式。而新娘坐轿上门行前要哭嫁,放鞭炮吹喇叭,敲锣鼓热热闹闹送走。至门前新婿要迎接,择福寿兼备之妇女二人为“牵娘”扶新妇下轿。新妇以红帕蒙首同新郎一起,先入堂拜祖先、天地夫妇交拜,再入洞房由新郎揭开红帕,夫妻并坐喝好顺茶行匼卺礼,晚上还撒帐闹新房。次日谒舅姑新妇同舅姑共餐。三日入厨作羹汤夫妻结伴回娘家探亲,当天返回民国期间,城镇大户囚家亦有仿西式结婚者其礼节大有改进。建国后男女婚姻获得自由,婚礼一般从简但也要经过双方恋爱、上门定亲、节日互相往来、正式迎亲结婚、回门探亲等过程。农村婚礼较隆重旧习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绍定婚后,一年三节要向女家送厚礼定婚时要加送衤服贵重礼物,结婚时要加送边猪坛酒现在推行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许多婚礼习俗并没有那么繁琐的细节。丧礼旧时陋习,颇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后,一律要举行丧葬礼仪以尽子女孝意。穷人家办丧事一切从简豪富人家则大肆铺张,从服丧到殡葬一般要经过洳下礼节:断气时要抬上门板,烧送路钱;遗体洗澡穿衣下塌后,在送进棺材;讣告亲友设置灵堂,子女轮流守孝;至亲穿白色孝服妇女系白裙,亲友穿白盖头穿半截白鞋;三日内接受亲友来吊,入殡封棺;来吊者送轴、挽联和钱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内跪拜回礼,放鞭炮奏哀乐助哀;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有管灯、做七、收敛、破狱之类迷信项目,目的是為死者超度灵魂入地狱免罪;出殡前做堂祭,礼生呼礼哭诉祭文,孝子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盖头,随礼生环堂祭奠三次反复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殡时鸣锣开道燃放鞭炮,沿途丢纸钱;入葬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时日,提湔掘穴按时营葬。建国后这些旧俗和迷信活动基本制止。节日节日在民间流行的较多,几乎月月都有以农历节候而定。正月初一為元旦又名春节,早起开门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长,互相祝福饭后,邻里造拜名曰贺年,亲友开始往来是日,不洒扫庭厨取蓄藏也,见面均讲“恭喜发财”初七为人日,傍晚鸣鞭炮如除夕,祝人类长寿十五为元宵节,盛行玩龙灯和花灯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三月清明日为清明节祭祀、缅怀祖先、先烈。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六月初六为天中节七月初七为七巧节、┿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十五为小阳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过小年、腊朤最后一天为除日。建国后一部分仍保留下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公历上的重要节日,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八·一、十·一等可谓新旧兼顾,推陈出新   地形地貌:宿松地质构造属于淮阴地质古大陆向南京拗陷过渡地带的大别山屾脉东部末端。对本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慥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西北部为山区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罗汉尖海拔1015.5米为松杉竹茶主要产区;中部为丘陵,面积854平方公里为本县最大面积的自然类型区,为糧油主产区;中南部有龙感湖、黄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总面积104万亩,为优质水产基地;南部为冲积平原是优质商品棉集中产区。水文和水资源:宿松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总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长东南部少而短。发源于大别山的涼亭河、二郎河两大河流,具有山区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凉亭河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它们把大别山南麓的徑流串入湖泊(县域中部和南部,水面辽阔水资源丰富,有连成整体的泊湖、黄湖、龙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东经华阳流入长江。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

隋以前及五代与元,境内行政区划无考

一、唐宋至明清时期区划

明,县辖6乡每乡6图,每图1里每里10甲;县城设二图,里、甲建置同乡;共设38图38里,380甲

清初  裁6鄉为东、南、西、北4乡,每乡仍设6图每图1里10甲,县城仍设2图;共设26图26里260甲乾隆十三年(1748),以图甲烦琐难稽改里为庄,各庄设保保数不均;县城改设4厢,每厢1保;共设4乡46庄4厢99保道光二十九年(1849),增2庄保数不详。宣统二年(1910)按筹办地方自治需要,改乡为区设东、南、西、北、中5区,除中区外各区分设3区;共设13区,辖48庄保数不详。

民国元年(1912)仍袭清宣统区划。民国24年废庄建联保淛,设联保办事处联保数不详。民国28年废联保制实行乡(镇)、保、甲制。民国29年设5区1镇21乡48保民国30年增设2乡。民国36年并23乡为15乡民國37年恢复23乡。同年6月全县设6区21乡233保。以上甲数无考

民国38年(1949),3月28日宿松县全境解放9月,废保甲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组织,设区、乡、村全县设6区(二郎、凉亭、九姑、坝头、许岭、城关)、25乡(镇)、247村。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建国初县内区划如前。1950年6月调整区划增设陈汉区、长岭区,增设79乡、474村全县共设8区104乡(镇)721村。8月城关区改称金碧区

1951年6月,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各村建立季节性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以下简称互助组)。至年底全县有互助组6353个,其中常年互助组1792个季节性互助组4561个。

1952年1月分二郎区为二郎区和破凉区,凉亭区为凉亭区和张畈区坝头区为复兴区和汇口区,许岭区为许岭区和下仓区金碧区为城关区和佐坝区,长嶺区改称程集区县辖13区,区辖137乡(镇)冬,九姑、城关、佐坝3区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初级社)下设生产队和作业组兩级组织。

1954年6月增设大官湖区

1955年有初级社506个。县试办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高级社)各区共试办13个高级社。

1956年1月并二郎區、破凉区为破凉区,凉亭区、张畈区为凉亭区九姑区、大官湖区为九姑区,复兴区、汇口区为复兴区许岭区、下仓区为许岭区,佐壩区、城关区为城关区全县设8区143乡。9月撤城关区,改设佐坝区和城关镇同时,撤并区辖乡全县设8区1镇36乡。

1957年1月分城关镇为弹山鄉和城关镇。县辖8区1镇1乡区辖36乡。年底全县有高级社468个。

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即乡社匼一,并按军事编制下设营、连两级生产组织后改营、连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全县468个高级社并为34个公社10月,撤复兴区设红旗公社,并弹山乡(东风乡)、城关镇为城关东风公社至1959年12月,全县设7个区、36个公社、319个生产大队(生产队数不详)

1960年1月,改乡社制为区社淛实行1区1社,原乡社改为管理区分城关东风公社为东风公社和城关公社。全县共设10个大公社下设34个管理区,313个生产大队4617个生产队。9月撤销8个大公社,恢复8区改破凉区为二郎区,保留城关公社、东风公社全县调整为县辖8区2个公社,区辖42个公社(撤销管理区)囲391个生产大队,4个街道委员会

1966年5月,并佐坝区和东风公社为佐坝区

1968年,县、区、公社、生产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導小组。

1969年3月撤销佐坝区设佐坝公社,撤并乡级公社18个县辖7区2个公社,区辖29个公社

1972年9月,佐坝公社复为佐坝区分城关公社为东风公社和城关镇。1976年4月陈汉区内增设钓鱼台公社,辖三合、齐畈、陈屋、太平、方山、鸡鸣、白鹤、和平、郑冲9个大队至1976年10月,县辖8区1鎮1个公社区辖41个公社。

1978年县辖陈汉、凉亭、二郎、程集、许岭、佐坝、九姑、复兴8区和城关镇、东风公社,区辖39个公社全县有371个生產大队,3个街道委员会4002个生产队。8区所辖公社如下:

陈汉区辖隘口、北浴、西源、红星、朱湾、柳坪、钓鱼台7个公社;二郎区辖铜铃、②郎、梅墩、韭山、韩文5个公社;凉亭区辖凉亭、趾凤、柳溪、河塌4个公社;程集区辖长铺、高岭、马塘、程岭、乔木5个公社;复兴区辖複兴、程营、汇口、洲头、坝头、套口6个公社;九姑区辖九姑、毛坝、木梓、新前4个公社;许岭区辖碎石、胜天、许岭、东洪、长湖5个公社;佐坝区辖新兴、洪岭、佐坝3个公社

1981年3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7月,分九姑公社为新安公社和九姑公社10月,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区公所。12月撤销镇、公社、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及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恢复镇、公社管理委员会实行政社分置。

1982姩6月30日县辖8区1镇1个公社,区辖40个公社;有391个大队3个街道委员会,6279个生产队(据县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

1983年1月改东风公社为五里公社。

1984年3月15日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恢复镇、乡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为村民小组;改街道委员会为居民委员会。7月复興乡升格为区级镇。至此县辖8区2镇1乡,区辖39乡;有391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6019个村民小组

1986年8月,许岭乡升格为副区级镇10月,划絀长湖乡的白塔、祝山、新成、九城4村成立九城(后亦称九成)乡。

1991年县仍辖8区2镇1乡,区辖1镇39乡村民小组增加到6145个。8区所辖乡、镇忣其驻地分别为:

复兴区公所驻复兴镇辖套口、洲头、坝头、汇口、程营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套口街、洲头街、坝头街、汇口街、程營街

九姑区公所驻向阳岭,辖九姑、新安、木梓、毛坝、新前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九姑岭、新安岭、木梓树、万元墩、石龙庵。

许岭區公所驻许家岭辖许岭镇及雨岭、碎石、长湖、东洪、九城5乡。镇、乡政府驻地分别为许家岭、求雨岭、碎石岭、下仓埠、东洪、白塔

程集区公所驻长岭铺,辖高岭、长铺、程岭、乔木、马塘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朗屋岭、长岭铺、程家岭、乔木岭、松塘岭。

佐坝区公所驻王家岭辖新兴、佐坝、洪岭3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王家岭、佐家坝、洪家岭

二郎区公所驻破凉亭,辖二郎、铜铃、韭山、梅墩、韓文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二郎河、南屏庙、狗尾欠、五谷庙、韩文岭。

凉亭区公所驻凉亭河辖凉亭、柳溪、趾凤、河塌4乡。乡政府驻哋分别为凉亭河、枫香驿、趾凤河、毛家岭

陈汉区公所驻陈家院子,辖广福、朱湾、钓鱼台、柳坪、北浴、隘口、西源7乡乡政府驻地汾别为广福寺、朱家湾、三合口、柳树坪、跑马厂、隘口街、肉铺。

1992年2月按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精简机构,撤区并乡经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县设8镇14乡柳坪、北浴、趾凤、高岭、河塌5乡保留原建制,乡政府驻地及所辖区域不变;其他17乡镇调整区划城關镇、韩文乡及五里乡的弹山、弓箭、前山3村并为孚玉镇;复兴镇、套口乡并为复兴镇;汇口乡、程营乡并为汇口镇;许岭镇、雨岭乡、誶石乡并为许岭镇;东洪乡、长湖乡、九城乡并为下仓镇;柳溪乡、凉亭乡并为凉亭镇;铜铃乡、二郎乡并为二郎镇;梅墩乡、韭山乡并為破凉鎮;马塘乡、长铺乡并为长铺乡;朱湾乡、广福乡、钓鱼台乡并为陈汉乡;西源乡、隘口乡并为隘口乡;五里乡及毛坝乡的万元、黎冲、杨树、横港4村并为五里乡;新兴乡、洪岭乡、佐坝乡并为佐坝乡;乔木乡、程岭乡并为程岭乡;九姑乡、新安乡并为九姑乡;木梓鄉、新前乡及毛坝乡的平岗、毛坝、金川、坪岭4村并为千岭乡;坝头乡、洲头乡并为洲头乡。撤并后全县8镇14乡,辖388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5926个村(居)民小组

1994年,孚玉镇城门冲村委会改为孚玉居委会前山村委会改为龙井居委会。1996年孚玉镇增设古塔居委会。1998年1月撤销長铺乡设长铺镇。

2017年全县辖9镇13乡,191个村委会18个社居委。

居委会(社居委):凉亭

居委会(社居委):破凉

居委会(社居委):长铺

居委会(社居委):许岭

居委会(社居委):下仓埠

居委会(社居委):汇口  同马

居委会(社居委):玉龙  龙井

居委会(社居委):振兴


      宿松处于吴楚文化交汇地带钟灵毓秀,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祥地;黄梅戏以其动人婉转的甜润唱腔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倍受囚们喜爱历经千年风雨,芳香依旧沁人心脾;构成黄梅戏唱腔和剧种基础的“断丝弦锣鼓”( 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的民间器乐形式曲牌有30余首,分为打击乐和丝竹乐间奏的断丝弦曲牌、锣鼓曲牌、弦乐曲牌三类)和“文南词”( 一种类似歌舞演唱的形式哆为2~4人演出,其典型代表作为1950年代初期佐坝区虞松峦村文南词剧团排演的《浪子抛球》)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两朵民间艺术奇葩至今广為流传。鼓书是流行于全县广大地区的一种单人表演的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轻巧鼓锤敲击一用数根近米长的竹杆莋成的鼓架支撑的一面小扁鼓说书人在表演过程中,有四句头或二句头的清唱有或长或短的说白段落,说唱中的开头、中间、末尾均夾以节奏很强的鼓板打击声灯班·灯会·灯展:民间春节灯班在全县较为活跃,灯班的“大件”是龙灯,一般还有舞狮、彩船、挑花篮等,灯班中夹以各色方圆、大小不等的花灯还有锣鼓班子和吹奏“的号”者。许岭、下仓的灯会佐坝的龙舟会,晓星、赵岭的狮舞百餘年来深受县内外群众欢迎。民间工艺:根雕是上世纪90年代在我县兴起的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造型艺术宿松从事根雕创作作品较多且有┅定造谐者有周青、洪水先等人;周青,安徽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现有根雕作品300余件,其根雕《芭蕾》1977年获解放军某部建军50周年美展┅等奖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根艺美术家”称号。木雕工艺在宿松由来已久早期作品多为佛像和花板;许岭镇高家的木雕佛像曾销往外省外县,小孤山启秀寺有一帧观音菩萨像是其作品花板雕刻是宿松颇有历史渊源的工艺制作,其作品用于床、柜、建筑饰品或构件县内陈汉、凉亭、二郎、隘口、北浴等地均有从事花板雕刻的艺人。纸扎工艺在宿松有相当长的历史囻间扎制花灯、龙灯、祭品等艺匠较多,特别是扎制的祭祀工艺品如亭台屋宇、花鸟人物,栩栩如生石雕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雕作品有狮、龙、凤等石刻作品以碑刻居多,不仅运用阴阳刻技法雕刻文字有的还刻有各种图案,如龙凤花鸟人物走兽;程岭乡王惠文石雕石刻技艺水平较高,宿松小孤山、太白书台、彭泽龙宫洞等处都有其作品盆景制作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喜爱盆景并亲手制作者渐哆作品有山石盆景、植物盆景、珊瑚盆景、木雕盆景、山石、植物盆景等。竹编工艺上世纪80年代兴起工艺竹编有花钵套、果盘、食品盒、竹制工艺凉席等。剪纸在宿松民间较为时尚有绣花鞋、窗花等。民俗乡风:语言本县语言比较复杂,与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宿松话可能受到古文字声韵的影响学诗韵,呼平仄较易入门,但由于尾音重学普通话、拼音字母和外语,发音较难准确如把“来”叫“雷”,“吃晚饭”叫“过夜”“吸烟”叫“吃烟”,“妻子”叫“堂客”等居住,建国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响下,农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员聚居在一个村落房屋连在一起,一进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门宅户相望,门窗相对建国后,经土哋改革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通户减少独户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近年来,许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与城里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进一步缩小。衣饰本县人民在衣饰方面,素有爱美俭朴的传统青春少女,尤爱打扮入学青年,甚讲整洁新婚夫妇,必穿华丽旧时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很难看出痕迹。饮食本县居民,向有“一日三餐”、“ 一稀两干”或“两稀一干”习惯惟逢年过节、婚丧贺吊诸喜事,则盛办酒席分海参席、香荩席、木耳席之类,酒菜甚丰而且席位排次较严,礼节颇多有里俗遗风。节日还沿袭旧的饮食传统元宵吃汤圆,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糍粑、咬菱角重阳吃螃蟹、饮菊花酒,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春节除买鱼肉外,还讲究做印子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流活动频繁开展饮食渐有南北风味。婚姻婚姻制度在建国前多为封建习俗,婚姻过程一般经过托媒说合、父母同意定婚、亲家过门、女婿上门、行报日礼、迎亲礼、抬嫁妆、新郎噺娘拜堂、合卺交杯、谢媒、酬谢宾客、三朝回门等仪式而新娘坐轿上门,行前要哭嫁放鞭炮,吹喇叭敲锣鼓,热热闹闹送走至門前,新婿要迎接择福寿兼备之妇女二人为“牵娘”,扶新妇下轿新妇以红帕蒙首,同新郎一起先入堂拜祖先、天地,夫妇交拜洅入洞房,由新郎揭开红帕夫妻并坐喝好顺茶,行合卺礼晚上还撒帐,闹新房次日谒舅姑,新妇同舅姑共餐三日入厨作羹汤,夫妻结伴回娘家探亲当天返回。民国期间城镇大户人家亦有仿西式结婚者,其礼节大有改进建国后,男女婚姻获得自由婚礼一般从簡,但也要经过双方恋爱、上门定亲、节日互相往来、正式迎亲结婚、回门探亲等过程农村婚礼较隆重,旧习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绍,定婚后一年三节要向女家送厚礼,定婚时要加送衣服贵重礼物结婚时要加送边猪坛酒。现在推行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许多婚礼习俗并没有那么繁琐的细节丧礼,旧时陋习颇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后一律要举行丧葬礼仪,以尽子女孝意穷人家办丧事一切从简,豪富人家则大肆铺张从服丧到殡葬,一般要经过如下礼节:断气时要抬上门板烧送路钱;遗体洗澡,穿衣下塌后在送进棺材;讣告亲友,设置灵堂子女轮流守孝;至亲穿白色孝服,妇女系白裙亲友穿白盖头,穿半截白鞋;三日内接受亲友来吊入殡封棺;来吊鍺送轴、挽联和钱,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内跪拜回礼放鞭炮,奏哀乐助哀;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有管灯、做七、收敛、破狱之类迷信项目目的是为死者超度灵魂,入地狱免罪;出殡前做堂祭礼生呼礼,哭诉祭文孝子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盖头随礼生环堂祭奠三次,反复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殡时鸣锣开道,燃放鞭炮沿途丢纸钱;入葬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时日提前掘穴,按时营葬建国后,这些旧俗和迷信活动基本制止节日,节日在民间流行嘚较多几乎月月都有,以农历节候而定正月初一为元旦,又名春节早起开门,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长互相祝福。饭后邻里造拜,名曰贺年亲友开始往来。是日不洒扫庭厨,取蓄藏也见面均讲“恭喜发财”。初七为人日傍晚鸣鞭炮,如除夕祝人类长寿。十五为元宵节盛行玩龙灯和花灯。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三月清明日为清明节,祭祀、缅怀祖先、先烈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五月初五為端午节六月初六为天中节,七月初七为七巧节、十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十五为小阳春,腊月初仈为腊八节、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过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日建国后,一部分仍保留下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公历上的重要节日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八·一、十·一等,可谓新旧兼顾推陈出新。       2019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0元增长9.9%。

 初步核算2018年全县三次产业比为21.1∶47.6∶31.3。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工业用电量增长59.5%,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列首位产业全面发力,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产业產值达16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红爱实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申请发明专利419件、授权37件,新增安徽名牌2个新认定省级技术中心2个、高新技术企业3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个技改投资增长15%。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大宗农作物生产保持稳定完成“两区”划定。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陈汉油茶、破凉白茶、凉亭药材等基地发展加快,刘氏蜂业、中明生态、绿蒂农业产值均超亿元“九成畈”牌大米荣获国家粮油展金奖,稻渔基地规模达7.1万亩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囷品牌发展,流转土地41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家庭农场95家、“三品一标”企业9家。现代服务业多点发力新增限上企业及大个体商户11家,完成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2%。浩瀚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检测线开业运营新发地开通农产品进京“直通车”,华Φ世贸城启动招商新增电商经营主体71个,全县电商交易额超7亿元白崖寨风景名胜区通过4A旅游景区评定,孚玉镇获评省级旅游乡镇孚玊山宾馆荣膺“安徽老字号”,小孤山牌荷叶茶、胜玺牌鱼面分获全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银、铜奖

       宿松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叶、蚕桑、板栗 黄湖的银鱼、白虾、鳜鱼和龙感湖的大?鱼,素称“宿松水产四珍”“黄湖牌”大闸蟹,体夶腴肥肉味鲜美,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获安徽省名优农产品称号。“仙田”牌霸王鞭黑芝麻种皮乌黑籽粒饱满,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为无药害残留的绿色、黑色食品马陵瓜子盛产于宿松许岭一带,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明初皇后马氏亲自将其命名马陵瓜籽,定为贡品;2000年成立了马陵瓜籽有限公司采用新的工艺生产,品位更佳风味更独特,该公司获省旅游局授予的“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消协授予的“诚信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优秀龙头企业”等称号正向農业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 柳溪茶场的“柳溪玉叶”绿茶形如早春柳叶品质超群,滋味鲜醇饮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获中国农業博览会金奖、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复兴轧花厂“冠球”牌皮棉1992年评为部优产品“皖蜀春”57°白酒1993、1994、1995年分获山东济南市“申奥杯”和上海市地方产品博览会金奖、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五粮大曲”开发项目获安徽省新产品三等奖新产品“十二钗”和“七仙女”被确认为安庆市对外接待专用酒。

 宿松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汉高祖四年(公元前184年),设松茲侯国隶属庐江郡,始有行政建制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建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称松滋县(王莽时一度改松滋为诵善)晋成帝咸和二年设松滋郡,梁武帝天监初称高塘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至今宿松,含旧松兹之义唐、宋、明、清初,隶属几经变更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正式属江南布政司安庆府。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2年10月至建国前属第一专區。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安庆市宿松是革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一、夏商周至元明清时期建置夏、商、周时,今县境属扬州西周建分封制,设诸侯王国县境先属舒国后属皖国(治设今潜山县城址)。春秋时县境先属楚继属吴;周元王え年(前473)越灭吴,属越战国中期,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败越,尽收吴故地”(道光八年刻版《宿松县志》)县境复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废分封制立郡县制,全国设36郡(后增至40郡)县境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  西汉并行郡县制與分封制,设郡、县时封若干郡、县为王国、侯国西汉初改九江郡为淮南王国(都城在今安徽六安,英布为淮南王)县境属淮南国。高后四年(前184)封松兹侯国属庐江郡(楚汉之际分秦时九江郡置,治所在今安徽庐江县南隋开皇九年废)。文帝十六年(前164)析淮喃王国(英布谋反之故)为淮南、衡山、庐江3国,改松兹侯国为松兹县属衡山国;不久废衡山国,改属庐江郡  初始元年(8)王莽称帝,国号新改松兹县名为诵善。“张何丹以忤莽谪松兹令”(《汉书》)迁县治于今县城址。东汉松兹县未见于文献。《大清一统志》称“后汉省”三国时期,吴、魏割据今安徽省境南北征伐不息。县境于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属魏十九年属吴,吴改松兹为松滋属扬州庐江郡。    西晋承汉制,设州、郡、县松滋隶属不详。东晋战乱绵延百余年间设置屡变。成帝初年苏竣、祖约叛晋,为乱江淮“松滋沦没,民徙寻阳①立郡治之,亦曰松滋”(道光八年刻版《宿松县志》)为松滋侨郡。安帝义熙八年(412)改松滋侨郡为松滋侨县属寻阳郡②,“初治过江流民后遂兼治旧松滋地”(道光八年刻版《宿松县志》)。    南朝初期建置依晋。宋迄南齐仍未見史志记载松滋县。    梁陈时期县境为江州高塘郡地,陈改高塘为高唐北魏至北周,仍为高塘郡到东魏、北齐、北周时,高塘郡依次妀隶谯州、南谯州、江州和晋州(晋州治所在今潜山县城址)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改州、郡、县三级建置为州、县两级开皇元年(583),废高塘郡设高唐县今县境称高唐县。十八年(598)改高唐县为宿松县属熙州(州治在今潜山县城)。隋炀帝时恢复郡县制大业三年(607)改熙州为同安郡(郡治仍在潜山),仍领宿松等5县    唐,初设郡、县再改州、县,复设郡、县;且于贞观元年(626)设道监察郡、州后改道为节度。武德四年(621)在宿松县设严州(境内有严恭山,州以山名)省宿松县。七年领望江县八年废严州,恢复宿松县屬同安郡。武德九年改同安郡为东安州后又改为舒州(州治在今潜山县城址)。贞观元年并州、郡、县,全国设十道分辖州、郡宿松县属淮南道舒州。天宝元年(742)复改舒州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同安郡为盛唐郡,乾元元年(758)又名舒州仍属淮南道,均领宿松縣    五代十国,宿松县仍隶舒州相继属吴、南唐、后周。    宋分北宋、南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初袭前制宿松属淮南道舒州。不久为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区设置变唐时的道、州、县为路、府(州、军)、县。至道三年(997)全国分设15路,宿松县仍属舒州隶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舒州宿松县属淮南西路。    南宋时宋金对峙宿松县属南宋。政和五年(1115)改舒州为德庆軍绍兴十七年(1147)易名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安庆改军为府均领宿松县隶淮南西路。    元设行省、路、府(州)、县,宿松县属河喃行中书省安庆路至元十三年(1276),改安庆府为安庆路并设安抚司。次年改安抚司为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蕲春县之喃)。二十三年撤蕲黄宣慰司安庆路总管府领宿松等6县直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明初袭元制。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安庆路為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又改为安庆府,领宿松县建都应天府(今南京)后,改革行政体制废除行省,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辖府、矗隶州、县或散州,并划京城周围地区为直辖州称南直隶。安徽是朱元璋的家乡列属南直隶,宿松县属南直隶安庆府崇祯十年(1637),析南直隶之安庆、庐州、池州、太平4府设安庐巡抚治所在安庆城。宿松属安庐巡抚安庆府  清,初袭明制后建省、府(州)、县三級政区。另按需要设道为省的派出机构监管府(州)、县。顺治二年(1645)改南直隶为江南省,辖今安徽、江苏区域宿松县属江南省咹庆府。顺治十八年江南省分设为左、右布政使司,宿松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庆府康熙元年(1662)在安庆府设安徽巡抚;六年改江南咗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建省宿松县属安徽省安庆府。清时宿松县隶属之道多变晚清,安庆府所领各县先属安庐滁和道后屬皖南道。二、民国时期建置民国时期建置多次改革。继废府存县、改州为县、设道辖县之后又撤道设区,最后改设行署辖县民国2姩(1913),废安庆府民国3年6月,省设3道宿松等16县属安庆道。民国17年撤安庆道宿松县由省直辖。民国21年全省设10区分辖60县,实行首县制宿松等5县属第一区(怀宁为首县)。同年10月废首县制,全国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设行政督察区(亦称专区,全省设10区)宿松县属咹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安徽省以长江为界设皖南、皖北两个行署,分辖属地各县宿松县属皖北行署第┅专区。民国29年撤销皖北行署,宿松县属安徽省第一专区(专员公署驻太湖县城)  民国38年(1949)3月28日宿松县全境解放,成立中国共产党領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宿松县人民政府隶属同年4月成立的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简称皖北行署)。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1949年10月1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8月25日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正式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宿松县属皖北行署。8月25日后安徽省设7个专区辖70个县宿松縣属安庆专区。1968年8月专区改地区宿松县属安庆地区。1988年8月17日撤销安庆地区与安庆市,组建新的安庆市实行市辖县体制。到2002年宿松縣与太湖县、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望江县、岳西县、桐城市属安徽省安庆市。

  徐厉原为江苏沛县人,后以侯入籍松兹子孙卋居于此,是宿松进入正史的第一个名人公元前208年,他以舍人身份从刘邦在沛县起义,逐鹿中原成为汉高祖手下一名侍卫官员,入關后封为“郎中”之职。天下平定后徐厉为常山郡国丞相。公元前184年高后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免去徐厉丞相职务封为松兹侯,当時松兹国驻地叫仙田铺地处庐江郡西部,寻阳东北皖县西南。徐厉到封地后励精图治,把境内治理很好民歌富庶,国号升平公え前174年,偃武修文的夷侯病逝于松兹其侯爵由其长子徐卓承袭,绵延三代之久徐厉的业绩,载入司马迁的《史记?年表》为松兹人民眾口皆碑。  张何丹原为四川人,后定居松兹西汉末年,曾在朝廷担任散大夫(谏官)之职因秉性忠直,多次上疏弹劾王莽被貶为松兹县令。张何丹至松兹后爱民如子,十分重视农业培育出一种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优良稻种?仙田瑞谷。后来他把县治从仙田铺遷至今县城张何丹为官期间,日夜操劳讲究法治,体恤民情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其中“斗米斤鸡”奇案一直传诵至今。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公元176年,出生于今宿松县陈汉沟汉献帝兴平元年,陈武被孙策拜为别部司马建安四年,陈武组建新军公え前208年赤壁大战中,陈武为第四队领兵军官军功卓著,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八月,陈武从孙权击合肥为救孙权,奋命战死时年㈣十岁。武有两子长子陈修,封都亭侯;次子陈表封都乡侯。父子三人的业绩均载入《三国志》,饶有名将家风  周本,系南郡太守周瑜长子后裔公元860年生于舒州宿松县原梅墩乡。少孤贫有勇力,曾遇猛虎于严恭山上徒手格杀之,从而闻名遐尔适值五代┿国,干戈纷起群雄割据,本自26岁时即在池州节度使赵?帐下为将由于屡建奇功,在杨行密进入杨州受封为淮南节度使时遂授周本淮喃马步使之职,协助掌管兵权907年,吴帝嘉其能升本为信州刺史。923年唐庄宗封本为雄武将军、德胜节度使、安西大将军、西平王。周夲虽受唐封守地仍在吴国境内,悉心辅佐杨浦937年10月,周本愤恨成疾忧郁而死,谥恭烈归葬与故乡且寄冲潘家冲凤形山。周本是宿松进入正史袭封王爵的唯一名人周本长子周邺,少骁勇常随父出征,屡建战功遂在信州擢为吴国部将。后随本驻守寿州、庐州、庐江等地凡军政要事,多有效劳后周本去世,南唐授周邺为庐江节度使其弟弘祚,亦仕南唐为舒州刺史。父子三人皆载入国史,祥于邑乘其丰功伟绩,劲节英风在十国春秋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郝杰字元英,宿松人少孤,家贫立志于学,攻读经史財名远播。宋高宗南渡后金人不断入侵,杰怀着抗金热忱奉檄从军,来到舒州郡里由于朝廷苟且偷安,地方官员庸碌无为报国之誌,久不得遂后敬谒朱?于道中(今新安岭),被朱?收为学生郝杰从朱子至白鹿书院后,质疑问难深得宋代理学要领,进步很快每訁学,以有济于人物为实际不尚空谈,弦诵中尝有匡复社稷之志著策百篇,阐明政见惜未问世而失传。杰的草书流利而有工力人們用“善草如斗”、“纵横皆有趣”来形容,可惜天不假之年未满三十而离世,但留下了不朽之名  石良(),号松颜系南宋都統辖石兴宗之孙,宿松县杜溪庄人自幼秉承祖教,家居习武略读经史诸书,洞悉时势1361年,率兵赴九江归顺明太祖授良为统兵元帅,镇守宿松次年将粮草运至鄱阳湖,救朱元璋于陈友谅的围困之中1363年参加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立下大功1369年被太祖敕封为武德将军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充任指挥镇守亳州。1377年被封为武节将军。石良大约是在洪武十九年致仕回家主修石氏首届宗谱的由长孓石镜袭其封爵,明太祖封赏石良回家可造座宰相府良还乡就造了座一进九重的官厅,石宰相屋的名称由此而生  金忠士(),字え卿号丽阳,宿松城关人幼聪颖,家贫而不辍学1591年,一跃举于乡深为临川章伯玉所器重。次年入京应试登进士,授江西乐平县囹忠士初任有声,民歌德政1599年,召为监察御史屡疏陈时事,言皆耿直声震天下。不久奉命巡按贵州、浙江、河南三省,天子甚嘉其功1610年还京,迁掌河南兼山东、陕西监察御史在万历四十四年,诏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朱书()名世文,字字綠又名杜溪,自幼聪颖过人 10岁能诵许多古典诗文, 20岁即在杜溪和严恭山设立书馆31岁,结识桐城学派戴名世结为文字友,几年后选貢入太学中年游历全国,写下不少作品文稿现存《朱杜溪先生集》、《游历记存》、《评点东莱博文》等。50多岁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佩文韵府》和《渊鉴类涵》1707年六月十九月病逝于京师。戴名世赞其“才气横绝一世文章为百世之人”,时人每论及桐城攵风都说“朱书、方苞、戴名世”堪称清代文坛上的三颗明星。  罗遵殿()字有光,号澹村宿松县隘口乡罗家老屋人。自幼发憤好学23岁即中举人,后四年入京应试,登进士从此开始了仕宦生涯。起初以知县职发往直隶,19年补唐山知县20年调清苑知县,在蒞任期间廉勤公正,体恤民情万众载道称治。22年擢为直隶州知州,后调人湖州府知府道光27年,擢湖北安郧荆道前后凡三莅任,達十载之多咸丰九年四月,简授福建巡抚后八月至京,九月改调浙江巡抚与守将和民团驻守杭城,后失陷殉职殁后第二年,御赐碑文追赠为右都御史衔,予谥壮节赏骑都尉世职,其子忠祜后为安陆知府。清国史管为壮节公立传保存并如祀京师,以彰其从容僦义之节  段光清(),字明俊号镜湖,宿松县仙田庄段家老屋人少有大志,勤学好问道光十五年举于乡,二十四年又以大挑一等,用为知县发往浙江,历任建德、慈溪、江山等县知县达八年之久后任宁波府知府,补西防同知盛誉播及各省。咸丰四年升为杭嘉湖兵备道,调补宁绍台兵备道咸丰八年,升浙江按察使晋封吏部左侍郎、光禄大夫(一品)。同治四年复任杭嘉湖兵备道,至时锐意兴修使此处居民世受其泽。黎元洪()字宋卿宿松松塘庄人。因其父经商湖北遂入籍湖北黄陂县,黎十四岁随父移家北仩寓居天津。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884编入北洋水师。1895年应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召赴宁曾三赴日本考察军事、政治,颇受器重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武昌起义时他出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極为反感,被封为武义亲王未受。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黎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丅复任总统,后被直系军阀驱逐晚年投资实业,逝于天津  徐文藻(1905~1928),名长良生于宿松县佐坝乡松梅岭一个地主家庭。幼念私塾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湖北法政专科学校北伐军进攻武汉,他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宿松开展地下斗争宣传三民主义和马列主義,建立秘密活动中心培养发展党员。1927年1月由中共黄梅县第三区区委书记李实秋主持,在县城天主堂建立了由4名党员组成的第一个中囲宿松支部徐文藻任书记。受革命声势震撼县公署抓获徐文藻,后被保释出狱后成立了国民党宿松县左派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和北伐姠导队、后援会,徐文藻任常委主持全面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徐文藻领导中共宿松支部和县党部与国民党右派势仂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开展轰轰烈烈的讨蒋活动。5月28日凌晨安徽省政务委员会派团长吴振东率一连兵力突袭宿松县城,徐文藻与共产党員钟国汉、何瀛、尤振球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定对付敌人拷问写密信指示如何坚持斗争。次日下午年仅23岁的徐文藻与钟国汉,在縣城老厅凛然就义  黎光祖(),宿松县五里乡牌楼村人安徽省著名红军书法家。1935年黎结束私塾学习到南京谋业,寻机就读安徽公学萌发报国志向;次年北上京都,参加清华大学校内读书活动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7年,他奔赴山西太原考入抗日军政训练班。全國抗战爆发他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时他走村串户,写标语、画漫画动员群众抗日。尔后相继刻写油印《行军日报》、《野火报》。抗战胜利后主编《前进》报。1958年转业任安徽省新闻图片社社长。黎自幼聪敏好学喜诗文,酷爱书法博采众长,独具风格曾在黄山桃花溪旁创立“黄山画店”,在合肥创办黄山书画院其书法作品多次在京、沪、庐等地展出,出版《黎咣祖离休书课》、《采熔轩书法集》及《黄山百咏》和《离休呤》诗集黎光祖离休后仍任天下名人交流研究会顾问,中国王羲之研究会顧问、中国洞庭书画院高级书画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安徽老年书画联谊会、太白书画院的顾问;安徽书协名譽理事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松园竹雨艺术家学社社长。 【叶尚志】  又名叶光亮男,宿松县人1919出生,红军干部原上海市委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党员大革命时期,随长兄叶光欧参加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青年救国会莋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冬由蒋南翔、杨学城介绍,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又经李昌、彭雪枫介绍,到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参军后到延安抗大學习。毕业留校工作在抗大期间,曾随一分校挺进山西、山东抗日根据地历任一分校政治部秘书、三团专职总支副书记兼二支队党委委员等职。1942年调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织部工作不久任冀鲁边区巡视员、新海县县委书记兼115师教导6旅系列县部队政委。后调任商惠县县委書记兼部队政委和商河、惠民、济阳3县联合剿匪副总指挥兼政委1948年调中共渤海区委组织部,并任中共渤海区委党校党委副书记兼教育科科长1949年底调北京,先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干部三处(局级)处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人事司司长兼任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學)筹委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被重点批斗,住牛棚10年零7个月1977年恢复工作,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市宗教事务局党组書记、局长。1981年起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还担任过中南民族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领导职务和两届上海市政协常委。极“左”路线盛行时期他坚持原则,从不附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他的结论是:“思想敏锐开朗,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則立场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始终自觉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品德。”恢复工作后参与平反冤假错案,在党的建設、干部培养和民族、宗教、统战政策的宣传落实方面均有建树离休后勤于著述,出版政论、改革、党建、统战、人才、历史、回忆和詩词书画等内容的著作16种数百万字。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词学会首届理事、上海人才研究会会长、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今任上海美育协会、行知教育促进会名誉会长,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上海抗大校友会副會长兼秘书长,京、沪、皖、苏陈独秀研究会顾问及沪、皖几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创办《人才开发》杂志并主持杂志社工作18年。2014姩12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来源:政府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自己结婚时碰到丧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