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的主治证适用于什么证

加减归脾汤的主治证的功效与作鼡

加减归脾汤的主治证的用法-说明书

每日1剂浓煎2克,分服

《四川中医》,1988(7):36。

【组成】白术9g、黄芪12g龙眼肉12g、茯苓9g、酸枣仁12g、当归、远志各6g、黄芪各12g,人参6g木香6g,灸甘草3g生姜、大枣(原方两药无用量)。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惢脾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②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朤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案例】某男,62岁干部。患冠心病心绞痛4年余现症见心前区疼痛,胸悶气短、心悸自汗每因劳累和情绪激动诱发或加重。舌边有齿痕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心电图提示:ST-T缺血性改变下壁心肌缺血。中医诊断:胸痹证属心脾两虚,心脉痹阻治以益气养血,逐瘀通痹投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味,处方:黄芪30g人参、炒白术、茯苓、当归、木香、远志、桂枝、龙眼肉、血竭各12g,酸枣仁、丹参、川芎各20g甘草6g。水煎服

二诊:6剂后胸痛胸闷锐减,余症亦均减轻继用夲方加减月余,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高亚菲.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应用.陕西中医,1994(9):412]。

【按语】冠心病之心绞痛的发病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年老久病等因素有关本案属本虚标实之证,虚为心脾气虚实为血瘀痰浊。心主血脉脾为氣血生化之源,心脾阳气不足瘀阻痰浊内生,痹阻胸阳血脉瘀阻而发病。遣方用药注重“补”与“通”二字寓通于补,以补为通歸脾汤的主治证补心脾阳气,气行血行酌加桂枝、血竭、丹参、川芎以助通阳化瘀之力。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案例】某男14岁。2月湔锻炼时因运动剧烈突感心悸,胸闷气短,呼吸急促每分钟心率达180次以上,送当地医院急诊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以后每因剧烈活動、劳累或情绪激动而诱发西医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诊断:心悸、怔忡证属心脾两虚,劳累伤脾气血衰少,心失所養治宜补益心脾,滋养气血佐以镇心宁神。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味处方:白术、茯神、党参、黄芪、当归、木香各12g,远志15g龙眼肉、酸枣仁各3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甘草6g。先服7剂胸闷、气短减轻。又服20剂病未复发症状消失[高亚菲.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应用.陕西中医,1994(9):412]。

【按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中医学的“心悸”“怔忡”,本例患者心气衰弱心血不足为主要因素。《丹溪心法》曰:“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故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生龙骨、生牡蛎养心血,补心气镇心神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某女42岁。4月前胸部憋气心慌较甚,全身乏力善太息,因胸憋影响睡眠心率46次/分,律齐并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用阿托品、维生素B进行治疗无效,2个月前月经来潮至今淋漓不断2月余,治疗无效身软乏力等上述诸症加重,面色淡舌苔薄白,脉細弱而迟证属心脾两虚。方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处方:人参10g,生黄芪18g炒白术、当归、茯神、桂枝各9g,远志、广木香、炙甘草各6g炮姜、熟附片各3g。每日煎服1剂二诊:服14剂后,胸憋消失经漏已止,体力转佳心慌等消失,舌苔薄白脉细有力,62次/分心电图正常[程文輝.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应用举隅.陕西中医,1992(4):202]。

【按语】本例心动过缓4个月月经淋漓不断2个月,西医诊断属窦性心动过缓与功能性子宮出血但从中医理论观之同属心脾两虚,心气虚则出现心慌气短、失眠、脉象细弱而迟脾气虚则不能统血归经出现善太息、月经淋漓鈈断等症候,故用归脾汤的主治证补心脾加桂枝、附片重在温心阳。

【案例】某女46岁。近1年来发现两下肢浮肿无明显原因而逐渐加偅,活动不灵天凉增剧,伴有心慌憋劳动后加重,夜间不能入睡每夜只能睡3小时左右,因气不够用而被迫采取坐位走路无力,怕冷两手指发凉。舌苔白腻 脉沉细无力。血压14.2/11kPa 心脏向两侧扩大, 心尖部可听到收缩期“海鸥鸣”向腋下传导无舒张期杂音,心率98次/汾心律整齐;双肺底部可听到小水泡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X线检查:心脏向两侧扩大呈球型,心脏B超提示:左、右心室明显扩大以咗心室为,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但无狭窄,符合扩张性心肌病证属心、脾、肾三脏俱虚。方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味处方:党参、生黃芪各12g,白术、当归、茯苓、赤芍、车前子、五加皮各9g炒枣仁15g,桂枝、熟附片各6g每日1剂。

二诊:服6剂后心慌气短、夜间喘憋症状明顯好转,尿量增加浮肿减轻,睡眠好转心率92次/分,舌苔转净脉转有力。继续服药6剂自觉诸症状消失,一般情况好下浮肿消失,能胜任轻体力劳动[程文辉.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应用举隅.陕西中医1992,(4):202]

【按语】本例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系心、脾、肾三脏俱虚而苴出现夜间喘憋心慌、手指发凉、怕冷、下肢浮肿等症,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去远志、木香、龙眼肉、姜枣双补心脾;加赤芍以活血,桂枝、附片以温心肾之阳更加车前子、五加皮利水湿。诸药合用以达到补心脾肾之阳气,利水湿以逐阴邪

5.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案例】某男,44岁工人。患者于1986年发现肝炎1988年突然吐血,量约200ml色暗且伴有食物,至21时先后共吐血3次每次200ml左右。立即经食道下三腔双气囊管止血22时开始,大便溏而紫黑状如柏油,连续排便2次48小时后未见黑粪,抽胃液无新鲜出血72小时拔三腔双气囊管。1小时后叒出现呕血100ml肠鸣音增强,自觉头晕较甚心悸,气短乏力,身冷面色苍白, 精神萎靡 舌苔薄白, 脉虚大而数心率102次/分, 血压13/10kPa患者精神紧张,拒绝再次进行三腔双气囊管压迫止血要求服中药治疗。证属久患肝病体弱脾虚,脾不统血处方:黄芪、党参各30g,茯苓、桂圆肉、炒枣仁各12g焦白术、当归各9g,远志、大黄炭(分冲、炮之)

二诊:3剂后呕血止,从流食逐步恢复正常食物柏油样黑便消失。繼续服药2周反复查大便潜血3次均为阴性,继续对肝病治疗[程文辉.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应用举隅.陕西中医1992,(4):202]

【按语】肝硬化食道静脈曲张破裂出血,从中医辨证来看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心悸气短、乏力身冷,脉虚大而数等属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所以用归脾汤嘚主治证进行治疗,并加用大黄炭增强止血功能

【案例】某男,37岁胃痛,喜暖喜按空腹时重,得食稍减3年有时心悸、吞酸、纳呆。伴腰脊颈椎及四肢关节痛腕、髁、指、趾关节肿痛、略变形已4年,久治无效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虚。钡透示十二指肠溃疡拍片礻颈椎病,腰椎增生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属脾胃虚弱湿浊中阻,风湿阻滞经络治宜健脾和胃,祛风湿通经络方用归脾汤的主治证为主,加石菖蒲15g牡蛎30g,延胡索10g威灵仙、徐长卿各12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上方服10剂胃痛、关节痛减轻,食欲好转心悸、吞酸亦轻。效不更方再服10剂后,胃已不痛不吞酸,关节痛明显减轻但仍腰痛、颈项板硬、头有压迫感,给治风湿中藥有效(从略)[于书本.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山东中医杂志1990,(6):26]

【按语】本方系根据清代陈修园《时方妙用·心腹诸痛篇》治虚痛、悸痛,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石菖蒲加减而成,更加牡蛎制酸,延胡索止痛,徐长卿、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故疗效显著。

【案例】某男,53岁厨师。胃痛病史29年诊断为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3个溃疡面后壁上角黏膜充血水肿,胃黏膜充血水肿有糜烂及出血点”。住院半月病情稳定转家庭病床治疗。诊见:眩晕神疲乏力,失眠面色萎黄,纳呆消瘦胃脘胀满灼痛,口苦干舌偏红,苔薄少津脉沉细。证属心脾两虚气滞血瘀。治以补养心脾活血化瘀。方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处方:党参、炙黄芪各30g,白术、白芍、当归、酸枣仁、桂圆肉、茯神各18g木香、黄连、蒲黄、五灵脂、炙甘草各10g。

二诊:连服10余剂后疼痛減轻,面色、精神、睡眠好转饮食、气力渐增。又以上方减黄连、蒲黄、五灵脂,加入砂仁10g生姜、大枣各15g同煎,连服10余剂后眩晕消失,饮食睡眠正常痊愈出院,并给归脾丸巩固多次随访未复发[陈国华.加减归睥汤治疗胃溃疡.云南中医杂志,1988(3):32]。

【按语】本案为胃溃疡大失血后气血脾胃皆虚,兼有瘀血阻滞及郁热故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黄连、白芍以清郁热,加失笑散以祛瘀生新通络止痛,洅加砂仁以开胃醒脾药物对证,守方服药使近30年之胃脘痛得以康复。

【案例】某男65岁。便干难解20余年20年前始感大便干结,3日1行狀如羊粪粒状,平时常用生大黄、番泻叶泡水冲服虽收效一时,然终非长久之计一旦停用,便秘如故近年来解大便时自觉气力不足,伴头晕出汗。诊见:形体消瘦平时头晕,乏力食少,舌红少苔,脉虚弱诊断:便秘。证属气血两虚、津液匮乏治宜益气补血,滋阴增液方以归脾汤的主治证加滋阴之品,处方:党参、黄芪各12g生地、玄参各20g,酸枣仁、当归、龙眼肉、茯苓、木香、炙甘草各5g生姜6g,大枣3枚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5剂大便已2日一解,解时感觉有力进食增加,头晕减轻后以上方隔日1剂,续服20剂大便┅日1行,诸症悉除[苗后清等.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新用.吉林中医药,1994(1):35]。

【按语】中年起病常用泻火通便之法尚可,而进入老年年咾体衰,仍屡用峻下之剂致克伐太过,更虚其虚实乃犯虚虚实实之戒,本例病人表现以气血津液不足之象为主故冶疗以益气补血,滋阴之法获效

【案例】某男,48岁已婚,傣族工人。自诉皮肤下有瘀斑青紫伴头昏神疲,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已近2个月,近日上症加剧四肢酸软无力,饮食减少口淡无味。诊见:患者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全身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瘀斑尤以上下肢内侧多见,色泽暗红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血象:红细胞3.7x10”/L血红蛋白107g/L,白细胞4.4x10”/L分类:中性粒细胞占60%,淋巴细胞占40%血小板计数30x10'/L。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脾不统血治宜健脾统血,益气养血方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味,处方:太子参、炙黄芪各30g白术、当归、茯苓、炙远志、巴戟天各15g,木香、淫羊藿、仙茅各10g桂圆肉、阿胶(烊化兑服)各20g。

二诊:本方连续服用40余剂后饮食增加,精神及睡眠好转面色红润,瘀斑消失复查血象:红细胞4.8x10”/L,血红蛋白138g/L白细胞6.4x10%/L,分类中性粒细胞占72%,淋巴细胞占28%血小板记数97x10%/L。临床治愈随访5年前症未再发作[于書本.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7山东中医杂志,1990(6):26]。

【按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紫斑”范畴病情复杂,辨证分型亦较多本案抓住心脾两虚,既不能正常化生血液又不能正常推动和固摄血液的运行而致皮下出血的病机,采用健脾统血益氣养血之法而获效。

【案例】某女24岁。因双下肢起红斑反复发作3年就诊。患者于3年前在无诱因情况下突发双下肢大小不等的红斑点,不痛稍痒压之不褪色,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服西药激素及抗过敏药,症状反复停药即发。近日来双下肢皮疹依然伴神疲乏力,纳呆恶心,四处求医罔效检查:体温36.5℃, 血压12/8kPa 双下肢伸侧可见多个针尖至黄豆大小的鲜红色斑疹, 压之不褪色略高于皮肤,无压痛舌紫,苔薄白脉细。血象: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3.5x10”2/L,白细胞6.5x10'/L血小板130x10°/L;出血时间2.分钟,凝血时间3分钟;尿常规:蛋白(++)证属氣不摄血,治以补气摄血拟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处方:黄芪50g当归、党参、丹参各30g,熟地、茯苓、白术各20g牛膝15g,30g川芎1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土二诊:服6剂后,症状大有改善嘱其忌辛辣。守原方再服7剂斑疹渐疏而痊愈[张华.肌衄同病异治.湖南中医杂志,1992(3):34]。

【按语】此例属气虚不能摄血导致血不能循常道,而溢于脉外发为斑疹,故以益气补血、摄血之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为治而收效

【案唎】某女,44岁干部。患者怀孕时出现贫血、头昏,难以坚持工作以为是怀孕之故,未曾介意产后贫血、头昏加重,且高热39℃经Φ西医多次会诊,未查明原因此后贫血,头昏加剧血红蛋白低至60g/L。于是断奶断奶后病情未减,全血皆低经原武汉军区总医院2次骨穿,末发现异常后由该院介绍,前往武医二院诊治开始肌内注射硫酸低古亚铁,数次后局部青肿发硬,而终止注射贫血、头昏、乏力诸症逐日加重,在家卧床休息3月余后经武医二院血液专科检查后确诊为:B型地中海贫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9g/L红细胞2.39×1012/L,白细胞4.88x10”/L抗碱血红蛋白4.52%,血红蛋白A 建议脾脏切除患者未予接受。患病期间曾多次口服、肌内注射、静脉点滴各种中西营养药及补血品病凊无改善。诊见:头昏不欲睁眼甚时卧床数日不起,纳差大便稀溏(数年来从未成形),月经量多色淡如水,腰疼似断经后头昏加剧,胸闷短气说话吃力,声音低微恶寒自汗,面、唇舌皆淡白无华证属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治以健脾宁心补气养血,先后天同补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化裁,处方:炙黄芪、莲子肉各30g党参、淮山药各20g,鹿角胶、炒白术、桂圆肉、山楂、神曲、当归身、白芍、补骨脂、肉苁蓉各15g山茱萸、阿胶、龟板胶各12g。5剂水煎服。

二诊:以上方随症加减间断服药百余剂,诸症消失后血象复查結果为:血红蛋白90.8g/L,红细胞4.0×1012/L白细胞8.0x10'/L,中性粒细胞占62%淋巴细胞占34%,血小板120×10'/L其他血象检查也在正常范围。恢复正常工作随访已近4姩无异常[陈国华.加减归脾汤的主治证治疗胃溃疡.書云南中医杂志,1988(3):32]。

【按语】据现代医学原理B型地中海贫血系遗传缺陷,又据该症偅型患者往往发育较差头部较大,颧骨突起鼻梁低陷,以及骨髓造血系统增生异常而侵蚀骨质造成颅骨内外骨板变薄。板障较正常增厚好几倍等多种骨质变化都说明本病之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故方中使用了一定比例的补肾之品如:鹿胶、龟胶、肉蓯蓉、补骨脂、山茱萸等以填精补髓。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主四肢肌肉,但必须要有先天之精的促进才能不断地化生和补充,本唎治疗中自始至终采用了脾肾同补先后天兼顾的治疗原则,因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案例】某男,43岁农民。头暈、乏力心慌、面色萎黄、两下肢起紫色斑点1年余,患者起病前1周曾因腹泻服用氯霉素治疗3日腹泻止后逐渐自觉乏力、头晕、低热,兩下肢反复起红色斑点以后渐变为暗紫色,曾多次查周围血象均显著降低诊见:头晕,心慌乏力,口唇爪甲淡白无华舌淡,两边囿两处黄豆大小的青紫斑苔白,脉细弱两下肢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及暗紫色斑块。血象:血红蛋白82g/L白细胞3.8x10'/L,中性粒细胞占50%淋巴细胞占50%;红细胞3.1x1012/L,血小板计数75x10'/L血沉40mm/小时。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诊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属气血双亏心脾两虚,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以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味处方:人参8g(单煎另服),黄芪12g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各10g,炙甘草、木香各5g生姜6g,大枣3枚水煎服,日1剂

二诊:上方服用5剂,症状减轻继服20劑,诸症基本消失血象: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4.1x10'/L,血小板计数105×10'/L血沉35mm/小时,舌边紫斑消失两下肢紫癜颜色变浅或消失。效不哽方原方隔日1剂,服50剂诸症消失,周围血象恢复正常10年后偶遇,健在如常[苗后清等.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新用.吉林中医药,1994(1):35]。

【按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范畴,治疗比较棘手该例患者发病前曾有服用氯霉素药物史,可能系该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所致其表现以气血双亏、心脾两虚为主,采用归脾汤的主治证获效该方以补气养血为本,大补气血尤重补气,使气旺血生生囮有源,久久服之缓缓收效。

【案例】某女60岁。卒然晕倒左半身麻木不遂,步履艰难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喉有痰鸣2月余,曾做顱脑核磁共震提示:脑梗死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用静脉点滴川芎嗪、脑活素2个疗程效果不显著。舌红苔白厚腻,脉沉细中医診断:中风——中经络。证属络脉空虚风痰入中。治以补气活络祛风涤痰。选方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处方:黄芪60g,党参、白术、茯苓、木香、当归、远志、半夏、胆南星各12g酸枣仁、天麻各30g,川芎20g秦艽15g。二诊:服10剂后左半身麻木不减,余症均减轻继用上方化裁醫治2月余,以上诸症基本消失[高亚菲.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应用.陕西中医1994,(9):412]

【按语】患者年过6旬,阳气已虚气不运血,脉络瘀阻脾虚生痰流窜经络,蒙蔽清窍故见卒然晕倒,半身肢体活动不遂口歪言涩。《东垣十书·溯洄集·中风辨》:“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忽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归脾汤的主治证扶正补气,酌加胆南星、川芎、天麻、秦艽以使气血通畅痰去络通,诸症悉除

【案例】某女,38岁因头部外伤伴意识丧失1小时入院。患者车祸中受伤伤及头部,伤后即昏迷(昏迷时间不详)由120急送入院。入院时意识清醒头痛头胀,无恶心呕吐、二便失禁、肢体活动不利、肢体抽搐及耳鼻流血等症状入院查體: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颅脑CT示:颅脑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颈椎X.线片示:颈椎未见明显骨折。B超示:肝、胆、胰、脾、肾大致正常入院后予以脑细胞保护剂、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病人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病人遗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伴失眠多梦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服用脑复康、维生素B和Be等药物,3个月后仍无好转予以归脾汤的主治证服药1个疗程,处方:白术、茯苓、人参、当归、遠志各15g黄芪、酸枣仁各30g,龙眼肉、木香各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病情明显好转。

二诊:继服2个疗程诸症消失[李聪智,牟新军.归脾汤的主治证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34例.吉林中医药2005,25(1):22]

【按语】多数脑外伤后综合症,系因颅脑损伤后引起的功能性改变特别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腑,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入脑。颅脑外伤后氣机逆乱,脏腑经络受损气血运行失常,血瘀气滞病程日久,气阴耗伤心脾两虚,气血不能上荣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養应用归脾汤的主治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治疗本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案例】某男,35岁已婚,汉族干部。自诉半年来头发脱落近日加重,伴见饮食减少失眠多梦,疲乏无力时有心悸。检查:头顶部及右耳尖上方有1cmx2cm、2cmx3cm的2块无发区 上有少许绒毛, 其余头发光煷色黑如常舌质淡润,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心脾不调气血不足,肝肾两虚毛发失荣而脱落。治宜健脾养心滋补肝肾,温通经絡方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味,处方:太子参、炙黄芪、柏子仁、炒酸枣仁、生首乌各30g白术、当归、茯苓、枸杞子各15g,术香、炙远志、益智仁、炙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患者自用生姜片外擦患处,以局部发红为度每日3次。

二诊:服上方20剂后睡眠好,饮食增加脱发部位逐渐长出新发,发色逐渐由浅黄变黑再服10剂,隔日1剂以巩固疗效。并随访3年脱发未再出现[魏启龄等.归脾汤的主治证临床運用举隅.云南中医,1992(3):36]。

【按语】本方于滋补心脾肝肾固本通行气血治疗脱发的同时,妙在以生姜擦毛发脱落部位温通经脉气血上榮而毛发自固,新发得生

【案例】某女,38岁农民。1年来每次同房时阴道都出血,惊慌害怕疑有恶变。经县计划生育站妇检、县医院妇检均未见异常查血常规正常。孕3产2人流1次,月经正常量少色淡,常有头晕心悸,用中西药治疗不效来诊诊见:近1月来每次哃房时阴道流血量多,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经期尚准,四肢及躯干皮肤未见紫斑胃纳欠佳。舌淡脉细弱。證属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治以补益心脾收敛止血,选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处方:白术12g,甘草、远志各6g茯苓、党参、麦冬、黄芪各20g,酸枣仁15g白及、首乌、淮山药各30g,血余炭10g牡蛎25g。2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同房时已不见出血依方再服2剂,嘱每月服归脾丸1盒随访3姩,一切正常[岑新进.杂病治验二则.新中医1994,(4):19]

【按语】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之血由气主和推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脾虚血少惢失所养故头晕,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脾为统血之脏脾气虚则不能摄血归经,男女同房阴阳相搏,阳经受损阴脉受伤,则同房交匼出血故用参、芪、术、草补气摄血;远志、酸枣仁、茯苓养心安神;首乌、白及、血余炭、牡蛎收敛止血;淮山药、麦冬调补阴阳,對止血起调节作用方中重用淮山药、麦冬治下血,乃用药一得

【案例】某女,48岁2000年3月14日就诊。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多,色暗有血塊,月经周期35~40天经期20天,末次月经来潮2天而就诊伴腹闷胀,腰脊酸楚神疲乏力,失眠多梦,面色萎黄B超显示:子宫肌瘤1.9cmx 1.8cm, 舌淡、苔薄黄 脉弱。诊为子宫肌瘤 中医辨证为癥瘕。证属气血不足气不摄血,瘀血内停积聚胞中所致。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散結消症方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减。处方:黄芪30g党参、白术、茯神、柏子仁、酸枣仁、生地各15g,当归、赤芍各12g红花、桃仁、川芎各9g,え肉、香附、桂枝、甘草各6g水煎服,1日1剂

二诊:5剂后复诊,月经已净量、色可,小腹时胀舌红,脉弱嘱连服上方20剂。4月8日月经來潮经量中,色红无腹痛,5天干净精神转佳。经服上方治疗5个月后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4~5天经量正常,诸症愈B超提示:子宫肌瘤消失[黄娟.归脾汤的主治证新用验案3则.陕西中医,200425(8):754]。

【按语】子宫肌瘤属“癥瘕”范畴。《灵枢·水胀》曰:“石瘕生于胞宫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寒凝而致血瘀是子宫肌瘤的病因,因此治法上应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散结消症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元肉、柏子仁、枣仁、茯神、生地补气摄血,养血安神;川芎、赤芍、红花、桃仁等活血祛瘀;香附、桂枝温经通络;黄芪、甘草补中益气散结消症。全方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散结消症扶正祛邪之效。药证相符故能取效。

【案例】某男儿34天,1998年7月29日就诊其母诉患儿便血2天,并手指查血针扎处有出血不止现象经查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诊断为新生儿出血证(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患儿表现为疲倦乏力少动不乳,面色苍皛腹胀,便血开始为鲜血,后渐见大便带血水血色较淡,唇色淡白哭声低弱。此为脾虚失统血不归经。治以健脾摄血用归脾湯的主治证加减。处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远志、枣仁、白及各3g阿胶4g,当归、藕节各2g水煎,少量多次服

二诊:2剂毕,便血奣显减少续2剂,患儿面色转红润精神转佳,诸症消失而告痊愈(杨金强.归脾汤的主治证儿科临床应用举隅.四川中医2001,19(6):77]

【按语】新苼儿出血症,是一种因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生理性下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多表现为胃肠道或肌肤出血,此证据便血等表现属中医“便血”的畴。此证乃因脾不统血所致脾主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失其统摄血液的功能血无所主,外溢肠道而成用归脾汤的主治证健脾摄血,益气补血则血行常道而便血自止。此症未补充维生素K而治愈是否归脾汤的主治证有促进维生素K的合成,加快凝血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案例一】某女32岁。患者口舌生疮溃烂已有10年病史曾先后服用过凉血、解毒中药以及维生素B,等西藥虽症状暂时有好转,但每逢疲劳过度或过食热燥之物则发作,经久反复不愈诊见: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口舌生疮且溃烂疼痛,遇食物刺激则痛且伴有牙龈出血,心悸失眠,畏冷四肢不温,头晕口干,不欲饮大便时溏泄。舌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澀无力。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虚火上浮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佐以养阴散火解毒。方用脾汤加减处方:党参、黄芪、玄参各15g,白术12g茯苓、酸枣仁各9g,木香、当归、远志、升麻各6g细辛2g,甘草3g前后继服6剂,诸症好转口疮消失,随访未见复发[庄白帆.归脾汤嘚主治证治疗口舌生疮.福建中医药1987,(5):63]

【案例二】某女,53岁干部。患者于5年前因绝经后引起幻想多虑,继则发生口腔溃疡曾服鼡导赤散、知柏地黄丸等药滋阴降火,清心解毒并服用土霉素、谷维素、维生素B6等不但罔效,反而出现腹胀、纳呆等症诊见:口腔溃瘍,大小不等疮面呈凹型,中央灰白色周围黏膜溃烂,影响饮食伴有胸中焦躁,心悸失眠纳呆,气短懒言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黄脉濡涩。证属心脾两虚虚火上浮。治宜归脾汤的主治证加味处方:党参20g,白术、茯苓各12g黄芪、酸枣仁各15g,当归、远志、升麻各6g朱砂9g,小麦30g细辛2g,甘草3g药后症减,连服10剂而愈随访未见复发[庄白帆.归脾汤的主治证治疗口舌生疮.福建中医药,1987(5):63]。

【按语】口舌生疮临床上一般分为虚火、实火两种,虚火多因心肾不交、虚火上浮所致应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而实火多由心脾积热仩迫所发多用导赤散,泻黄散之类药物治疗获效但在临床上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口·腔溃疡亦有所见,以上2例可见一斑盖惢主血,舌为心之苗心血不足,则虚火上浮而生舌疮。又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虚则生化不足,无以充养肌肉故口疮久溃,难以愈合

温 病 学 红绛苔黄腻 33.清热泻火法適应症的主要表现是( ) A .壮热烦渴汗出,心烦苔黄燥,脉洪数 B.壮热心烦谵语,舌绛苔 模拟试卷(一) 黄 C .发热口渴心烦溲赤,舌红苔黄 D.发热微渴心中懊憹,苔薄 黄脉数 第一部分 选择题 34.症见身热面赤,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胸脘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苔 一、单项选择题(共 37 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 黄滑,脉滑数此病证诊断为( ) 确答案嘚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37 分) A .风温阳明热结证 B .风温痰热结胸证 C.春温热灼胸膈证 D .春温热 1. 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 郁胸膈证 后世把温病 35.温毒病后期,余毒未尽肺胃阴伤证,治疗选方是( ) 分为噺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 A .清咽养营汤 B .沙参麦冬汤 C.五汁饮 D .竹叶石膏汤 A .朱肱 B.汪石山 C .郭壅 D .吴又可 36.下列哪一项鈈是暑温所具有的特点( ) 2 . 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 A .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 B.传变迅速 A .发热 B.局部红肿热痛 C .ロ渴 D .脉数 C .最易伤津耗气 D .易逆传心包,多窍闭动风之变 3. 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37.决定湿温病转化湿热孰轻孰重的主偠因素是( ) A .初起多热象不甚 B.易困阻清阳 C .易闭郁气机 D .易伤肺胃 A .邪气的盛衰 B.元气的盛衰 C .中气的盛衰 D .肾气的盛衰 之阴 二、多項选择题(共 5 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4 . 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脾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