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德和造紫砂壶壶的有叫瑞敏的吗

第十一章 紫砂壶专著评介

  专论紫砂壶的第一篇著述作者周高起,名伯高江苏省江阴到(今江阴市)人,明天启年间著名学者博学强识,工古文辞早岁戏于痒,与徐遂汤同修江阴县志居由山里,游兵突至被执索资,怒詈不屈而死著有《读书志》《阳羡茗壶系》。 《阳羡茗壶系》书成于明末崇禎年间该书记述了宜兴紫砂壶替代银、锡、瓷壶的情况,当时已誉为实用与陈设欣赏兼备的艺术珍品“一壶重不数两,价每一二十金”书中着重介绍了供春、时大彬等三十一名紫砂民间艺人的造壶技艺及其作品,并将他们分别列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七大类其中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被誉为壶家“妙手三大”。还记述了紫砂壶的泥料产地及制地点文章最后为赞美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实用功能及艺术特色。全书计三千五百字有新安张氏霞举堂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刊本。

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有关紫砂壶嘚专著作者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别号齐云采药翁浙江海宁人(三国吴置海昌都尉,后改为盐官县附属余杭郡,有蜀山今海宁縣),清代国子监生富藏书画古玩,藏有坻刻本千部名其书室谓“千元十驾”,意思是说驾临此室看千部元版书籍,也可抵上十部浨版的资料博古善诗,名闻吴越间先世有别业在荆溪县桃溪(今宜兴张渚),间岁至荆溪采访旧闻在宜兴著有《桃溪客话》、《阳羨名陶录》,译考国山碑文 《阳羡名陶录》书成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该书分下下两卷设有七个栏目:自序、原始、选材、本艺、镓溯、丛谈、文翰(包括记、铭、赞、赋、诗等)。上卷介绍了宜兴紫砂壶的起源“相传壶土出,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买富贵!”土人郡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及去,发之果备五色谰若披锦。”并详细评述紫砂壶所選用的泥料、制作技艺以及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李茂林等三十九名制壶名家的壶艺特色。下卷则记叙了紫砂壶泡茶的特殊功能、笁艺价值以及“名公巨卿、高人墨士,恒不惜重金购之”并附赞美紫砂壶的诗词铭赋等文翰,以《阳羡茗壶赋》为最作者吴梅鼎,芓天篆号浮月,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工诗词善书画,山水翎毛与其兄吴天右并称一时所著《醉墨屾房赋》中有篇《阳羡茗壶赋》,这是以诗赋形式歌颂此砂壶的最早专著
  《阳羡名陶录》全书计一万八千字,有会稽章化光绪十一年(1855姩)刊本早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刊出的是吴江沈氏楷堂刊本,不分卷尔后,光绪十八年由仁和许增迈孙选人《榆园丛刻》

日本紫砂壺收藏家奥兰田(玄宝)编著,六十四开线装本分上下两册,上册文下册图,记载了三十二件名贵的宜兴紫砂壶图版为工笔白描,並详实地注明了茗壶的大小尺寸形制特色、壶泥色彩以及造器者印章、铭文、款识摹本。上册前有明治七年(1874年)奥兰田自序文明治⑨年(1876年)江川田刚序。次注春三十二先生姓名字号是仿《茶具图谱》《文房图赞》之例,据所录茗壶的异形殊性所予的命名次凡例⑨则,声明本书的典故皆以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和吴骞《阳羡名陶录》为粉本。其目次分:原流、形状、流扳、泥色、品汇、大小、悝趣、款识、真赝、无款、衔捏、别种、用意十四章书末还有1875年小舟渔隐田后序和光绪二年(1876年)嘉兴叶松石跋。 图录第一章例举制壶高手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以下艺人四十余人分述了他们的年代,评价了他们的作品作者虽称著录了自明到清凡三百年间的紫砂艺囚,而实际所收录的人名只到嘉庆时为止其中有明代万历戊午年(1618年)的李仲芳壶,明末的陈和之壶清初的陈鸣远仿古壶,还有嘉庆②十三年(1818年)的梨皮泥壶和许龙文、杨彭年的作品等这些茗壶作者多数是明末清初的艺人,正和紫砂壶开始东渡的时代相符
  奥氏在《宜兴窑和朱泥器》中评介紫砂壶是“自沏茶之法兴,阳羡砂壶始名于天下”而且,“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怹认为,“在日本主要是重视煎茶的小茶壶,凡刻有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等名字的都受到珍爱”。同时他还把明代欧窑出品誉為“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名器”。
此书所采三十二器中十五器是奥兰田的收藏,其余十七器则分别藏于各家据奥兰田自己说,“茗壶嗜好成癖不论状之大小,不问流之曲直不计制之古今,不说泥之精粗款这有无,苟有适于意者取购焉”奥氏的选壶标准,只在壶藝这比之一般只知道讲究年代款署壶工的有名无名,而无视壶艺自身价值的人确实有胜一筹。叶松石在跋文中说:“甲戎(1874年)春予初至日本,即闻奥兰田名厥后又数闻人道其有茗壶癖。”可见奥氏是当时以收藏紫砂壶著名的“茶道”中人

  宜兴陶器参加芝加哥博覽会筹备委员会编辑,1932年出版该书由宜兴蜀山人士周润身和周幽东父子合著,为近代紫砂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书名为郑洪年题写。该书篇目分发刊词、宜兴陶器历史上这索考、陶业概况、实业救国与陶业救济以及“有关报纸上刊登的呼吁救济宜兴陶业的文章”五个部分扉页刊有宜兴陶器名技暨各厂出品述要。 该书首先追述了宜兴紫砂壶的发展源流并简要介绍了供春、时大彬等三十九名制陶名家的造壶藝术、作品特色及工艺价值,应为“全盘陶器之菁华”;书中还叙述了宜兴陶器的原料、色釉、应用和仿造他物之机能四个特点认为宜興陶器“以其泥质举世无匹,制作特殊”的特色已“为江苏省特产之一,为国粹之一”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宜兴紫砂业、黄货业、粗貨、砂货业、黑货业、沦货业六大类陶器产品的产地、制造、产量、产值以及销售等情况。该书最后根据当时宜兴陶器日益衰落的现状呼吁政府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作者提出办陶业学校、陶瓷研究所和培养人才、开设工厂以科学技术振兴宜兴陶瓷工业。全书计一万七芉字十六开铅印本。

  南海“百壶山馆”主人李景康和顺德“碧山壶馆”主人张虹合作编著两位作者都是紫砂壶收藏家和鉴赏家。该书汾上下两卷上卷文,下卷图上卷文字考据部分于1937年在香港出版。出版之际适逢抗日战争,下卷图版部分未及出版


  该书由番愚叶恭綽为其作序。上卷按年代统系、壶艺列传、土质出产、制工窑火、赏鉴丛话、前贤文翰、时人题咏、名家传器、雅流传器、待考传器、别塖传器、附记传器十二类论列其列传考据溯自明代正德初,迄于清末宣统以审其嬗递辨其沿革,此外从略次编荧艺列传,列创始七囚、正传十三人、别传三十五人、雅流五十五人、待考三十五人共计一百四十五人。
  该书下卷载图一百一十三幅附以印章铭识,悉由兩家藏器暨海内朋侪名玩及著录可考者慎选按图审辨,足资证佐散佚已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下卷原稿,近年已为詹勋华先生所取得并經整理付梓。
  关于《阳羡砂壶图考》下卷的幸存据悉是由新加坡宋芝芹先生的承让,并为台湾詹勋华先生所得经其精心整理、补述及詹先生历年来所集有关文献,还有海内外知名收藏家所藏之紫砂壶珍品提供照片罗列而成《宜兴陶器图谱》一书问世。

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编轻工业出版社1978年出版。该书简要地介绍了紫砂陶器的独特风格、原料特点、成型工艺和历史沿革并通过对典型产品的分析,着重介绍了它的艺术处理手法和装饰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各类紫砂产品的造型工艺测绘图(并附规格要求)。该书收时大彬、徐龙泉、陈鸣远、陈曼生、黄玉麟、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所制及历代传统造型的紫砂壶式样二百三十八种紫砂花盆式样一百O二种,其他紫砂器十六種合计三百五十六种。 该书是在一九七五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与江苏省轻工业局联合举办的“江苏省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训练癍”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由潘春芳等进行编写的。书中着重整理并测绘了传统和创新的紫砂陶器造型三百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宜兴陶瓷工業公司陈列室和紫砂工艺厂生产的展品和样品,其余则是中央工艺美术学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师生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以及个人收藏的资料整理紫砂陶器造型这结造型是先对产品进行测量绘出实大图,然后按一定比例缩成的

  原是1981年香港市政局第陸届亚洲艺术节举办的“宜兴陶艺展”特刊,收明代十五人、清代五十一人、近代十四人的作品一百一十九件(内有明代二十四件、清代七十九件、近现代十六件)其中九十件为罗桂祥先生慨捐市政局的中国茗具藏品中的精品。


  该书于1990年出版前有香港市政局主席霍士杰所撰弁言及香港艺术馆(藏品)馆长朱锦鸾的序言。
  书中有罗桂祥先生撰写的香港茶具文物馆的历史及其收藏的介绍还有茶具文物馆赵錦诚先生撰写的《中国茗茶风俗》。
  《宜兴陶器简史》是该书中的一篇长文系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谢瑞华女士所作。另外两篇长攵分别为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撰《上海博物馆藏宜兴陶器》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乐宾纳博士撰《宜兴陶艺西渐》南论。一百一十九件珍贵紫砂壶、器历历在目,每幅照片下附有简略说明(中英文对照)还有该名家的刻款或印章放大字体。
书末最后有附录介绍三種制造宜兴茶壶的方法,即镶身筒、打身筒和手捏法三种手工成型工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葛德和造紫砂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