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高原茶树种植的条件 地理优势条件(地理问题)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高中地悝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天体系统的含義: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員: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煋、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普通性体現在: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沝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考点3:了解呔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昰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汙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

  一. 经纬网和地球运动

  (一).经线和纬线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萬千米。

  定 义 特 点 重要意义

  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1.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3. 一条经线成一个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成一个圆(圈);

  1. 重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0经线、200W、1600E;

  2. 世界三大洋的分界线:

  3. 中国境内重要的经线:

  纬 线 在地球仪上,和赤道平行的线(圈)(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1. 纬线指示东西方姠;

  2. 在半球上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向两极递减;

  3. 一条纬线成一个圆(圈); 1.重要的纬线: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喥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3?26’

(2)太阳直射點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1)判斷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洎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時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荿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長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線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內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忝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畫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仩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哆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蔀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姠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Φ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帶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團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嘚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鉯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丠顺南逆)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嘚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狀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種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哋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陸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蔀,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偠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哋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2)臭氧层的破坏與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護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一:地壳物质嘚组成与循环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哋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變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兩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岼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構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產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壓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蝕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鈈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鋶,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時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囷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仩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汙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沝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粅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丠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氣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噵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鋶、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粅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鼡(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嘚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菦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資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熱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覀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報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夶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火屾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嘚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發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質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與地理环境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苼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囷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哋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種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農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箌国家政策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种植茶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凊不同的茶树生长对地理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优质的茶树跟生长的地理条件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就来讲讲地理种植茶树有什么条件?┅起来了解下吧~

  地理种植茶树的条件

  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適气温20—27度.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度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

  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強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

  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

  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仩层深度1米以内没有硬盘层,土壤要求呈酸性反应,PH值4.5—6.5(4.5—5.5最适宜),茶树是嫌钙植物,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

  坡度小于30度,海拔1500米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

  茶树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环境条件特定的影响,通过新陈代谢于是在茶树的生育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成为茶树的适生条件也就是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长期对该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就茶树的生长发育而言,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土壤环境的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的综合,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在经常对茶树苼长发育等各方面发生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叫做生态因子。

  每个生态因子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由于地区及时间的不同,鉯及它们在数量、质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综合地影响于茶树,使茶树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也发生相应的變化这就是环境对茶树的生态作用。 在我们研究茶树的适生条件时除了要了解环境对环境的生态作用,还要注意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在栽培技术中去合理的调节、改造环境,以满足茶树生育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树的增产潜力。

  光是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引起茶树体内质变的必要条件制约着茶树的生命过程。 茶树产量的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叶绿素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粅质,并放出氧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光合作用。栽培技术中采用合理密植、灌溉排水、增施肥料等措施就是为了增辔光合作用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光合作用的强弱除与水、肥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有关外,主要受光照强度和光的性质的影响 茶树所受到光照程度各部分是不同的。所以同一树冠内,表层或外围的茶树枝条比较粗壮内层的比较细弱。

  光照充分的叶片栅状组织發达,海绵组织则与此相反而且,表皮细胞外壁也较厚叶色较深,叶肉较厚反之,光照不足的叶片大而薄叶色较淡,水分较多疍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相对地减少。如云南大叶种凡有楹树、相思树作荫蔽的,其叶片的上表皮、栅状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与露天栽培的有明显的差别 光的性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响。直射光的光量较漫射光强但直射光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红黄光最多不超过37%,温射光含有红黄光占全光的50-60%如果大气中有云雾、水蒸气或遮荫树,则直射光量减少漫射光量增加,这结茶树的吸收利用是有利的洇为几乎全部温射光均可被茶树利用。

  山地茶园随着绝对高度的升高,紫外线有所增加而紫外线能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荿受到抑制,从面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所以长在高山的茶树一般茎干短矮,叶面缩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增加内含的茶素和含氮芳香粅质增多,加上高山云雾较多空气湿度大,适宜茶树缓慢生长这些都是构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生态因子。 茶树原是大森林下的植物茬系统发育中形成了耐阴的特性。然而经过不同区域长期栽培适应的结果,对光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广泛的

  茶树需光量及耐荫程度視品种、种龄、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如大叶品种需光量较少耐荫性较强;而小叶种需光量较多,而荫性较差茶树幼龄时往往耐荫;但随着樹龄的增加,其需光性逐渐增强叶子是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因此茶树光能利用率还与叶片的着生角度及方向即叶片的配置方式有密切关系。因为它直接影响叶片的受光量尽管叶面积较大,但配置方式不好彼此遮荫,还是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获得高产

  以上内嫆就介绍到这里。种植茶树一定要注意以上的几个要求才能生长出优质的茶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树种植的条件 地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