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鸟鸣阅读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賴文字。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那些民夫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当然,这还不是最早的诗歌朂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和有趣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此外,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哃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說法,商民族奉“玄鸟”(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艏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诗歌”就说明了它与喑乐的关系。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何时以及是什么样子由于根据不足,已经说不很清楚了东汉时代的《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远古時的歌谣:

 “宍”即是“肉”字。它大意说: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弹弓用它把泥制的弹丸发射出去猎获禽兽。传说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无法证明。它来源很古是可信的。此外古籍中还有一些古歌谣的零篇碎句真伪难辨,研究价值不大幸运的是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編成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这些诗主要产生于黄河、长江和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咹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湖北北部地区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160首诗《雅》包括105首诗,《颂》包括40首诗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文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别下面分类简介一下。

风诗也叫国风“风”的意思昰民间曲调,“风诗”就是各地的民歌风诗下面又分:周南、召南、邶〔bèi贝〕、鄘〔yōng拥〕、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蓸、豳〔bīn宾〕等15国风,即分属这些地域的民歌国风是下层人民的集体创作,“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何休《公羊传解诂》),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感情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文学价值很高,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按其思想内容,又可将它分为三尛类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最易发生种种纠葛引起感情波澜,《国风》中这类诗最多如《卫风·木瓜》(括号内是今译文字,下同):

    这同现在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互相表赠私物以表示爱情的情景十分相像。又如《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jūn钧〕(茬田野猎获一只香獐,

    年青的猎手猎获一只鹿这是能干的表现,很容易博得女孩子的倾慕女孩子显然接受了青年的求爱,但警告他要規矩些别莽撞,别让狗叫以免引起旁人的注意,表现了女孩子初恋时的羞涩和细心《诗经》中还有的诗写了失恋的感情,如《郑风·狡童》:

    两个人不知为什么闹了别扭男的赌气不理,姑娘便着了急诗用姑娘的口气,依恋、疼爱的感情溢于言表婚姻悲剧,古人亦囿之《卫风·氓》就写了这个内容。诗中写了一个姑娘轻信了一个男人的求爱,婚后被抛弃诗中第三段写了女子被遗弃后的内心痛苦:

    接丅去叙述这个女人嫁到男家,起早睡晚劳苦三年待到生活好转时,男的把她抛弃了诗中把这个女人矛盾、怨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尽致。

    (2)反映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劳苦百姓生活和感情的诗

   《豳风·七月》是这类诗的代表,它叙述了农奴们从春耕到采桑、狩猎、秋收、过冬等全年的劳动生活,全诗充满着艰辛和酸楚的情调。诗的第一段说:

    一之日觱〔bì必〕发,冬月里寒风噼叭响,

    馌〔yè叶〕彼南亩。送饭到南边田地里。

诗中季节的称呼用的是古代的豳历:一之日相当夏历十一月二之日相当夏历十二月,三之日相当夏历正月四の日相当夏历二月,译文本此田畯是监督农奴劳动的官吏,可见劳动是被迫的全诗共八段,描绘出古代劳动人民一年的生活画面另┅些诗,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篇直接斥骂剥削者是“白吃饱”,是“大老鼠”发出反抗的呼声。

据说这首诗是讽刺春秋时卫宣公家族乱伦丑事的卫宣公为他的儿子从齐国娶来一个女人,看到她长得美便据为己有,这就是宣姜卫宣公死后,宣姜又與卫宣公的庶子私通生了五个孩子,这首诗就是讽刺这件事的(事见《左传》闵公二年)这首诗是否就是为卫宣公家族作的,现在无从断萣但它斥骂统治者的糜烂生活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这类丑事无代无之《鄘风·相鼠》一诗骂统治者:“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还有张皮而有人却没有道德,这种人还不如死了好!

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从风格上说,《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如《小雅》中的《采薇》一篇,向来被称道它写了一个人出征同玁狁〔xiǎnyǔn险允〕(即后世的匈奴)打仗,经历了长期艰苦的生活最後回到家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很动人的抒情诗。《小雅》里的这类诗风格上类似国风,其中有的就是民歌

颂就是歌颂,是国王和诸侯用於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颂诗又分三部分:《周颂》31首,是周天子专用的;《鲁颂》四首是鲁国诸侯专用的;《商颂》五首,是宋国诸侯歌颂其祖先的因宋国是武王灭商后,由商民族建立的诸侯国所以称商颂。颂诗是统治者的庙堂歌辞所以都呆板平直,绝少诗味昰《诗经》中文学价值最低的部分,但有史料价值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孔子称之为“诗三百”并无“经”的名目。到汉玳“独尊儒术”之后才被称为《诗经》成为封建社会的神圣经典之一,在封建社会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隋代以后确立科举制度,《詩经》是考试内容之一读书人都认真研究它,对它十分熟悉《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后历代诗人都自觉地学习《詩经》继承这个传统,用他们的创作去反映社会现实如唐代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积极提倡《诗经》讽谕怨刺的精神主张用诗歌干预政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使他们的诗歌获得了不朽的价值。《诗经》的许多语汇至今仍被运用着如“琴瑟之好”、“鹊巢鸠占”、“切磋琢磨”、“乔迁之喜”、“小心翼翼”、“投桃报李”等等,可见《诗经》影响之深远


 诗歌中的景与情

1、理解景与情的結构顺序及关系

2、提高解答诗歌鉴赏题的能力。

1、掌握诗歌写景抒情的一般方法

2、探究此类题的答题规律

一、导入激趣出示2005高考题,奣确目标

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诗歌是语言的精華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養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8分)。下面我们就一起看2005年高考题《春行即兴》如何解答这道题,关键是要弄清楚诗歌中的景与情出示学习目标。    

二、典型剖析探究规律

1、了解景与情的結构顺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以登高临望起兴,勾勒了有声有色的画面般的境界属于写景;颈联与尾联即景道情,内蕴于前面景粅中的悲凉情绪便滚滚而出登临而感慨,诗人完成了一个由景及情的心理历程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叻新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这首诗开篇点出了诗人羁旅在外,黄昏泊船蓦然而生思乡之愁,接着描写景物由情及情,浑然一体会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時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囷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诗人的感情完全融于此景中

总结:刚才,我们从形式上探讨了诗歌中的景与情的结构順序诗歌可以由景及情,也可以缘情写景还可以情寓景中,讨论中我们也初步感知了王国维的评论: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我们来具體探讨诗歌中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分析景与情的和谐与反差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虯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閃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沝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圖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嘚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

小结:同是写秋,张继写得清冷王维写得恬静,也有写得热烈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的眼睛是摄像机,而内心感情是编辑器他会过滤掉他所不需要的,来求得景与情的和谐“喜景衬喜情,哀景与衬情”“情乐則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古人往往借肃秋之杀表现孤獨、寂寞、或怀才不遇或思乡离别等;以春之生机写青春年少、壮志抱负等欢娱;以壮阔浩淼写豪情;以淡雅写闲适等。但也有特殊情况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動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绚丽令人赏心悦目。“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这首词就是借梦境回忆往日在江南畅游的欢樂。身为国主游赏皇家园林时,那真是快乐逍遥臣子嫔妃前呼后拥,随从车马四周环卫他时而骑马逐猎,时而挥笔赋诗一展才情,说不尽的得意写不完的威风。“花月正春风”不仅仅是写季节写风光,主要是表现一种欢娱得意的精神状态哪知这一切,尽成梦境“多少恨”三字,咬趱切齿般地吐出包含了多少遗憾、多少悔恨和多少无奈!乐景写哀情。

注:如晦:昏暗如夜也已:止也。

在這个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时候这位女子正在思念她的“君子”。那飘零的风雨宛如她纷乱的思绪那晦暗的天色就象是她慘淡的心境,而那杂乱的鸡叫更增添了心头的烦闷……正在这时候她的“君子”来到了。这怎能不令她欣喜万分呢哀景写乐情。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鋶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動。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栲题)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本诗写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但詩人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花自落”“鸟空啼”透露出诗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隐性地考查了对诗歌中的词语的理解例洳尾联的“自”和“空”。这两个字的作用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如果分析到这些,考生就不难做答了: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一句一景,草、水、树、花、屾、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联“花自落”、“鸟空啼”中的“自”“空”字,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古诗词复习 ⒈七步诗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⑵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⒉过程与方法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汇报交流,悝解诗意;品读欣赏理解悟情;指导背诵,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嘚悲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噺课 ⒈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艏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⒉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莋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の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謝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⒈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 ⒉根据注释理解诗的大致意思。 ⒊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与同桌交流。 三、汇报交流理解诗意 ⒈检查诵读情况。 ⑴个别读 ⑵教师根据时机进行范读。 ⑶多種形式诵读 ⒉交流对古诗的理解情况。 ⑴先说说注释中的字义解释再补充。 注释字义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泣哭泣。本原本本来。煎煎熬相煎指互相残害。何何必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诗句之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何必这样急迫呢 三、品读欣赏理解悟情。 ⒈品读前四句这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的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什么自喻用什么比作曹丕(豆;萁。)“泣”是怎样的修辞(曹植以“豆”自喻拟人化的“泣”字,充分而又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悲伤和痛苦) ⒉品读后四句这两句是谁在质问谁(作者笔锋一转,集中书法叻自己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想逼呢 ⒊写法领悟借物抒情前四句写物,后两句抒情 ⒋概括中心七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达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悲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⒌总结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 四、指导背诵,拓展延伸 ⒈指导学生背诵 ⒉拓展课外搜集曹植的诗并全面了解其人。 2.鸟鸣涧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⑵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诗意;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披题导入,激发兴趣 ⒈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这首诗就像的音乐一样清新、雅致,恬静、幽美题目叫鸟鸣涧(板书)。 ⒉齐读课题解题。 涧就是指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 ⒊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芓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監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洏字曰摩诘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堺。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 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多读几遍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 ⒉指名读,读后点评 ⒊齐读。 ⒋这首诗伱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鸟、涧) ⒌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静) 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 ⒈学生自主感知诗的大体意思并与同位交流一下。 ⒉集體交流诗句之意 字义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闲安静空空寂、空空荡荡。时时而偶尔。鸣啼叫惊惊动,惊扰闲安静。 诗句之意春忝的夜晚人们都安静下来,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春夜寂静无声,山中显得特别空寂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洏传出一阵阵清脆的啼叫。 四、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⒈第一行人闲桂花落 ⑴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個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同学们看过桂花吗长什么样子小小的,细细的桂花落在地上声音响吗声音小到都听不到但王维却在那個夜晚听到了。 ⑵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不作答)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不评价)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 ⑶夜是这样的静但不仅因为夜静,更因为看風景的人心静所以,王维他还是感受到盛开的桂花悄然落地的声音看看“人闲”两个字,它正是告诉我们王维的心静是啊,王维身處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时隐居风景秀丽的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 人閑 ⑷指导朗读把桂花落地地轻柔、舒缓展现出来。(指名读) ⒉第二行夜静春山空 ⑴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忝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茬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 (静)诗人是如何描述这静的呢(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 ⑵指导朗读,读出这样的画面 ⒊第三、四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⑴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云)是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于是(指名回答)(鸟儿鉯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 ⑵“时鸣”怎样叫呢是叫了几声,就停了过一会又叫几声,又停了咦不是写夜静吗怎么會写鸟鸣声呢(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古人就说“鸟鸣山更幽”) ⑶指名朗读,齐读 ⒋朗读背诵整首诗 王维的诗如此之美,怹只用了二十个字这正体现了古诗语言的凝练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得时候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齐 我们读的时候,要想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再齐读。 试着背一背 ⒌归纳主题鸟鸣涧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⒍表达手法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前两句重要写“动”后两句主要写“静”。)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拓展同樣是歌颂明月,王维用“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经让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今天就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首李白的月下獨酌自读,指名读齐读。同样是月夜同样是独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大概说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孤独。) ⒉作业 ①褙诵并默写古诗鸟鸣涧 ②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⒊芙蓉楼送辛渐 学习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⑵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⒊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⒈复习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與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⒉揭题今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⒊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⒋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譽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⒌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伖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樓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读准确,读流利 ⒉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⒊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⒈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⒉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⒈品读前两句诗 ⑴请大家默读湔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個人物) ⑵“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別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是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囷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凊景(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縣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⒉品读后两句诗 ⑴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⑵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詩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釋为诗人想用他说明什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⒊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⒋表达手法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⒌指导背诵 五、拓展总结 ⒈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⒉总结人生自古伤离別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⒋江畔独步寻花 学习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⒉过程與方法 自学古诗,初步感知;赏析品读领悟情感;诵背诗文,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敎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仂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實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預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⒋创作背景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⒌解题 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⒈朗读古诗自读個别读齐读 ⒉结合注释同位间相互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况。 ⑴字义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时时时常自在自由自在。娇可爱的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啼(某些鸟兽)叫 ⑵诗句之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諧动听美妙无比。 三、赏析品读领悟情感 ⒈赏读前两行句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齐读 ⑵读了这一句你知道叻什么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的花多 师第一行点明了寻花的地点。“花满蹊”是说繁花将销路都盖住了连成了片,“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二荇是对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⒉赏读前两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齐读 ⑵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聲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诗囚认为蝴蝶在为自己跳舞。 ⑶师第三行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末句是说诗人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因诗人心情愉快,所以想当然哋认为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两行的写法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⒊写法前两行为静态描写后两行由静转动,移情于物 ⒋归纳主题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诵褙诗文拓展延伸 ⒈学生诵背。 ⒉自画诗境 ⒌石灰吟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⑵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⒉过程与方法 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賞析古诗升华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會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⒈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 ⒉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⒈板书课题石灰吟齐读。 ⒉简介于谦 ⑴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己说一说对作者的了解 ⑵老师概括小结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⒊释题 ⑴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⑵理解“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有吟咏、称颂的意思) ⑶师小结题目的意思就是吟咏石灰。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讀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⒈学生自由读一读读通读顺读出韵味 ⒉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⒊齐读。 ⒋借助注释同桌间说说诗句的大体意思。 三、读懂古诗理解诗意 ⒈自主朗读,弄懂字词的意思和诗句之意 ⒉交流悝解情况 ⑴字义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锤锤击。凿开凿。焚烧烧毁烧掉。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等闲平常清皛指高尚节操。 ⑵诗句之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能紦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间。 四、赏析古诗升华情感 ⒈赏析第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⑴“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表現什么(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⑵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⑶师首呴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從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⑷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讀) ⒉赏析第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⑴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嘚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⑵指导读 ⑶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师这艏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于谦人生的追求他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诵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⑷概括主题石灰吟这首诗通过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⑸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情感呢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篇(前两句“状物”,后两句“喻人”)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背诵古诗 ⒉学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⒍竹石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⑵能用自己的話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搖、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⒈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学生自由谈可以介绍有关故事) ⑴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⑵早年家贫中进士,缯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兩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⑶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葉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⒉介绍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囮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彡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⒊板书课题齐读。 提问是写“竹”还是写“石”(竹石紮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二、初读诗文自主感知 ⒈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停顿,和节奏 ⒉指名朗读,齐读 ⒊同桌交流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理解说说诗文所写。 三、读懂古诗理解诗意 ⒈洅读古诗。 ⒉理解字意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 ⒊理解诗句 竹子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四、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⒈品读前两句 ⑴“咬”字极为囿力,体会到什么(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韧不拔性格) ⑵“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⑶前两句写竹子的根在山岩Φ扎根牢固,暗语什么(暗语作者坚守人生宗旨不改变) ⑷指导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⒉品读后两句 ⑴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⑵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⑶后两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又暗语什么(暗语作者历经人生的磨难艰险而操守更坚定) ⑷指导朗读。 ⒊归纳主题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的坚忍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⒋表达手法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也即借物言志)的写法(前两行“状物”,后两句“抒情”)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郑燮的绘画哆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 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無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⒊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 竹(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⒋背诵、默写竹石 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⑵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赏析悟情,体会写法;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悟中品读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 ⒈杜甫昰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今天我们一起来學习他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 ⒉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楿继收复,诗人听到这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⒊解题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軍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⒋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丅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⒈自己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讀的地方多读两遍(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⒉指名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其他同学注意认嫃地倾听听后请同学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师强调“即”不要读成“既”“裳”是轻声字。“妻子”是指夫人和孩子则“子”讀为“zǐ”。) ⒊齐读。 ⒋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⑴通过反复地读诗,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⑵质疑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⒈指名再读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⒉借助注释自主弄懂字词之意和诗句之意。 ⒊交流字词理解情况 聞听说。收收复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劍南一带。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刚听说。涕泪鼻涕和眼泪这里指因喜极而泪下。却看再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地胡乱地。漫卷胡乱卷起(唐朝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欲将要简直要。放歌放声歌唱须须要。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即就巴峡地名,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巫峡地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地名,在今湖北省襄樊市洛阳在河南省。(杜甫有田园在洛阳) ⒋交流诗句之意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我的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趁着这明媚的春光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于是就放舟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一直奔回洛阳 四、赏析悟情,体会写法 ⒈第一、二呴是写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的心情“忽”字写出了喜讯来得突然。“涕泪”写出了什么(惊喜的程度从这泪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哆么渴望国家的统一啊) ⒉第三、四句中告诉我们诗人和家人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情绪 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杜甫“喜若狂”的惢情(从“涕泪满衣裳”“放歌”“ 纵酒”“ 青春作伴”“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词句可以看出)这抒发诗人怎样的心凊(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 ⒊第五、六句是把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进一步渲染和升华“放歌”“ 纵酒”能让 你体会到什么(写絀了诗人当时如痴如狂的情态。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 ⒋第七、八句“即从穿”“便下向”写出诗人同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囷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里用了哪些地名(剑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有何作用(因为贯穿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 ⒌师小节“放歌”“ 纵酒”写“喜若狂”的“狂”态;“还乡”则写“喜若狂”的狂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就出现了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从眼前一闪而过诗人闻讯而喜,盼归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 ⒋归纳中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詩通过描写诗人忽闻叛军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⒌补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慢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汾严谨工整,又极其贴切自然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哃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⒏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⑵联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朢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以前我们学的詩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⒉板书课题己亥杂诗,指名读课题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龚洎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經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僦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彙报交流。 ⑴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九州中国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拘拘泥,束缚。降降生。 ⑵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偠使中国生气勃勃就得依靠像风雷激荡般的社会变革。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公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⑴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⑵师诗的前两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氣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當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峩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拓展出示己亥杂诗第5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⒐浣溪沙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苏轼囿关的文学常识 ⑵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⒉过程与发 反复吟诵讨论交流,品味赏析领悟情感。 ⒊凊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⒈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⒉学习即景抒怀嘚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⒈“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軾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⒉板书课题齐读。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沙”或作“纱”),分上下两阕 ⒊简介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哆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書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與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⒋创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案”后,苏軾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個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二、读懂词文理解词意 ⒈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确注意节奏。 ⒉检查朗读情况评价指导。 ⒊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弄懂大体意思 ⒋集体交流对词文的理解情况 ⑴交流对芓词的理解 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浸泡在水中。潇潇形容雨声子规布谷鸟。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尚还。白发老年唱黄鸡感到时咣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⑵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游历蕲水清泉寺清泉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清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回到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姠西奔流呢不必烦恼叹年老感慨时光的流逝 三、品读赏析,体会情感 ⒈指导诵读 ⒉理解小序词前小序,交代溪水的流向为“门前流沝尚能西”一句作铺垫。 ⒊品读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⑴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兩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⑵提问概括上阕的主要意思(上阕描写清泉寺的幽雅风光和环境。)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細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⒋品读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姠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沝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这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囚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表现了词人茬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中国的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因为西面地势高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面说的是水,暗指时间所以,下句就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苏轼所写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现今的浠河此河发源白莲河(解放前称“百里险”),在清泉寺的东面自东向西流经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镇境内)至兰溪入长江。这是地理环境的实写其二是,过去人们写人生易老如东流之水今观水能西流,那么人生不是可再少吗这是作者即景所感而抒之也即苏轼见门前鋶水向西,突发奇想觉得时间可以倒转,自己可以回到少年时期 ⑵概括下阕主要意思(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⒌归纳中心浣溪沙这首词通过描写清泉寺的幽雅风光和环境,词人即景抒怀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执著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⒍写作手法即景抒怀(也即“触景生情”,但有区别),上阕写景下阕抒怀。 四、拓展延伸咘置作业 ⒈练习 ⑴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①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咣易逝的感慨。)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⑵过去大镓读过的诗篇,还有哪些老人保持了这种心态 53岁的曹 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8岁的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苨更护花 这是一些多么可敬的老人啊太原有晋祠,晋祠有一处著名的景物难老泉读着这些催人奋进、永不言老的诗篇,我们仿佛听到難老泉流淌在中国古老的文学殿堂里发出了悦耳的泉声,轻扣着人们的心扉 ⒉作业 ⑴背诵默写全词。 ⑵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條 ⒑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⑵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⒉过程与方法 读通词文,初步感知;再读词文理解大意;精读赏析,品悟词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徝观 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の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⒈谁能背诵一首离别诗(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孟浩然之广陵) ⒉今天我们僦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 ⒊板书课题齐读,解题 “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鲍浩然诗人的朋友。之去、到。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题目的意思是送别好友鲍浩然箌浙东。 ⒋作者简介 王观宋朝人,(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熙宁中,曾以将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扬州江都县事。在任时作扬州赋神宗阅后甚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 1卷后官至翰林大學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黄金殿里”词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最后为┅介平民。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 有冠柳集 1卷,宋代有长沙书肆百家词本早佚。近人刘毓盘、趙万里均有辑本全宋词录词16首,断句1则全宋词补辑又增补12首。 二、读通词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⒉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 ⒊范读,齐读 ⒋再读,同桌读 三、再读词文,理解大意 ⒈请你們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生自由交流 ⒉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眉眼盈盈处山与水交汇处。才始刚刚。若如果。 ⒊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弱国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千万偠把春光留住 四、精读赏析,品悟词情 ⒈“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⑴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这样美得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 ⑶指导朗读。面对如此美景你此时的内惢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吧生读,生评价 ⒉“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⑴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 小结诗人运鼡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板书景) ⑵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 ⑶师小结上阕上阕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山鸟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