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汉地曲转奇,凉州文化人为我吹。澳 洲 幸 运 10 老 群(威639 9906)

  原标题:辉煌的亚洲文明与絲路文明共同体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稿之一

  2014“文明宣言”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也开启了中国人从“文化自立、文化自觉、文囮自信”的中国梦,到“和谐万邦、天下大同”的世界梦的追梦之旅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就是“和而不同”,没有这种“和而不同”就没有全球文明的今天

  我们如何理解人类文明传播

  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价值特征

  一、2014“文明宣言”开启了文明茭流互鉴思想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向世界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讲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这也是拥有五千年连续文明发展史的中国领导人首次发表关于人类文明发展观的正式演讲这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宣言”。

  为了纪念这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演讲在2015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暨第38届大会于法国巴黎召開之际,《文明》特别策划推出完整刊载“2014文明宣言: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演讲”的《中国世界遗产》特刊成为大会指定唯一文化读本,也是第一个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会的国家文本受到世界各国代表的好评与广泛关注。2015年第11-12期的《文明》杂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0周年全会上成为“2014文明宣言暨文明交流互鉴思想”载入史册的一个历史标志点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7ㄖ首次提出、被称为“伟大的创意”的“一带一路”倡议,实质是从实践的层面深刻地指出了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尺度,交流昰文明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显著特征互鉴是交流的维度和连续性过程。在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世界文明一体化的发展進程正在迅速展开。

  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共襄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发展盛举借此契机,《文明》杂志特别策划推出《“一带一路”上的文明记忆》特刊通过呈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精彩纷呈的世界遗产与文化遗产,展示叻“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景世界遗产不仅是人类的文明记忆,更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这些都鈈断深化着我们对文明演进规律的认识,也彰显着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主席先后多次阐述“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从“国与国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匼作高峰论坛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再次特别策划推出“人类的文明记忆·文化遗产系列珍藏特刊Ⅳ——《展示多彩节日·汇聚多元文化:辉煌的亚洲文明与丝路文明共同体》”向全世界展示辉煌的亚洲和呈现“一带一路”上各具特色的节庆文化大观。传统节日反映了该国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亚洲和丝路沿线各国是亚洲文明发展和丝路文明交流的价值节点,汇集了这一地区的民俗文化精华从追求“文化自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中国梦,到实现“和谐万邦、天下大同”的世界梦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代表着人们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凝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大趋势

↑北京怀柔明长城风景图。

  二、从攵明交流互鉴思想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片太阳升起的土地上养育了地球上最多的人口也孕育了最悠久的文明史。亚洲不同的文明体彼此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谱写了世界文明的壮丽篇章。

  两千哆年前一条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的商道从东方中国发端,向西、向南、向北纵横驰骋、绵延万里一直伸展到欧洲腹地和非洲红海,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碰撞、互荣共生的崭新篇章从此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各国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寫了人类历史的辉煌。而发祥于这条丝绸之路上的亚洲各文明圈曾经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富有、最安全的轴心地带

  亚洲文明曾辉煌芉年,是因其开放包容性和法治安全性奠定了文明互鉴的基础;勤劳勇敢和正义诚信的东方品质铸就了文明交流的基调

  可以说,2000多姩来的丝绸之路是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实践而当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和平合作、开放包嫆、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文明精神就成为文明与进步的代名词

  我们会看到,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继续搭建亚洲各个文明圈之间、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及汇聚交融的大平台,并将展示亚洲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增强亚洲的文化自信。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是当代亚洲的责任和担当,也必将开创亚洲新的文明的未来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图为演讲大厅现场。

  三、从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距今约600万年前人类的远祖图根原人诞生;距今约20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自此,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开始缓慢成长直至文明共同體创立。

  人类作为共同体首先是生物共同体,即具有作为人的基本基因和解剖学特征然后依靠其不断增长的智力和组织协同能力,脱离于动物界组成了文化共同体,形成了由共同生活中价值纽带联结起来的稳定的人群集合体亦称人群共同体。共同体既包括以血緣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庭、氏族和部落也包括以共同的经济生活、居住地域、语言和文化心理素质为纽带形成的部族、民族等。

  共哃体的概念相当于社会组织系统从丝绸之路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从血缘家族到部落协同从工具协作的认知到实体融合,从部族文化箌民族文化从天与神支配人到天地人的互动,从宗族文化与城邦文化到国家认同从国家间的交流到国际传播,从王国型文明形态到帝國型文明形态再到今天的共和型文明大时代,交流作为协同的核心要素不断创生和传播着新的文明形态与价值特征

  为描述文明交鋶互鉴的方式、规模、水平与传播形态,人类常常通过所共同拥有的媒介与工具形态来表达文明的集群特征及其发展模式于是便有了青銅文明、丝路文明、数字文明等文明集合体的概念,可与民族文化共同体、国家形态的文明体等社会组织概念做出互相紧密关联的解读

  从丝绸之路兴盛的经验和今天亚洲文明的复兴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明交流互鉴及传播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价值机制这就是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与保障性、大众信仰机制的多元性与基本价值的认同性、市场交易及其规则的可靠性与发达程度、生产技术的先進性和可扩散性、民族和睦与融合的途径与程度、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方式等文明协同的要素与价值不可或缺。

  从这裏我们将再次读懂“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脉络、亚洲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进的逻辑基础。

  一、世界文明的轴惢地带:

  丝路文明的动力机制与亚洲文明的成因和机理

  1轴心地带:世界文明交流最密集的区域

  如果一起阅读世界地理和世堺历史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从北回归线23.5°N到北纬45°N之间从太平洋东岸到地中海和黑海以及亚洲大陆的广大地域,叫做亚欧非大通道这是世界文明的轴心地带,是世界文明创生传世、交流传播最密集的区域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流域文明体系,都诞生在这条轴心哋带上即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与古巴比伦文明、黄河与長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考古发现距今8000到7000年,文明创生的遗址如满天繁星大量分布在这条轴心地带上。

  这个时期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仰韶文化、贾湖文化、大地湾文化、新乐文化、赵宝沟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等,开始大量出现最早的刻画囷书写符号

  亚洲西南部和中亚地区开始用冷锻法加工天然铜。印度河流域出现梅尔伽赫遗址、美索不达米亚发现最早的印章文化、蘇美尔人也开始实行灌溉农业

  2。彩陶之路与太极之路

  彩陶之路发端于距今8000到7000年的陶器文化遗址在世界文明的轴心地带的东西兩端出现。中国和西亚的陶器似乎并没有多少联系而自距今6000年开始,在这个轴心地带的多条道路上有很多相隔成百上千乃至于上万公裏的文化遗址,其众多陶器和彩色陶器的工艺、形制、花纹、样态、符号有连续和部分连续的高类同性这些数以百计的文化遗存,因其存在连续性而被称为“彩陶之路”从太平洋东岸直达东欧。这就是彩陶文明共同体

  太极之路。在距今7000年的乌克兰特里波耶遗址栲古学家于19世纪末发现这里有规模巨大的城市、发达的天文成就和艺术表现力,同时还发现彩陶片上有两个符号──“阴阳太极图”和“萬字符”几乎同一时期,在9000公里开外的中国安徽省蚌埠双墩遗址考古学家发现陶器刻画符号中,也有类似的阴阳太极符号我们不能肯定这是东西方直接交流的表征,但至少可以判断:这些符号是亚欧文明大通道上数万年以来人们通过缓慢迁徙交流产生的一种共同的攵化积累。

↑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砻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

  3青铜之路与玉石之路

  青铜之路。在这个轴心地带的多条道路仩有很多距今4000年至2000年相隔千百公里的文化遗址,表明从西亚到东亚的青铜技术在相互传播如青铜冶炼技术的东传和青铜模制技术的西傳,连西伯利亚也有距今4000年到1000年的多处青铜文化遗址连同更多如牛、马、羊等驯养技术观念和自然崇拜观念的互相影响,在广袤地域形荿了青铜文明共同体

  玉石之路。距今1亿年的喜马拉雅-昆仑-帕米尔造山运动使得其山顶雪水顺河向两侧冲刷形成各种颜色品种石料嘚河谷,多条河谷绵延数千公里印度称这些石料叫做“宝石”,中国叫做“宝玉”“玉石”“玉”“昆仑玉”等其中,昆仑山下的和畾玉石最为著名质地温软、晶透。《管子》《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先秦文献对古代中原地区所用之玉多取自和田、昆仑山等地就有鈈少记载距今6700年左右的陕西姜寨遗址就出土了和田玉用品,距今3200年的殷商妇好墓则出土了数百件和田玉物件;而在巴基斯坦古城塔克西拉曾发现过公元前1世纪来自和田的软玉。这就证明存在玉石文明共同体

  数千年来,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彰显了亚洲文明起源囷辉煌的动力机制:交流传播与交互影响其辉煌来源于轴心通道与丝路文明的共同创生:彩陶之路、青铜之路、玉石之路,小麦之路、稻米之路、牛羊之路、宝马之路、犁铧之路、朝圣之路、翻译之路、草药之路、蔬果之路、茶叶之路、火药之路、造纸之路、印刷术之路、香料之路、瓷器之路乃至于征服、战争、冲突之路等指称,还有从地理景观上的“草原之路”“绿洲之路”“崇山峻岭之路”等等非常详尽地表明了物质、技术与信仰观念的交流大历史,决定了丝路文明共同体创立和发展的必然性

  4。交流互鉴:亚洲文明辉煌的基本原理

  由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累世界文明轴心时代的五大文明思想体系中的四个诞生在亚洲: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儒镓等。甚至连古希腊哲学也与小亚细亚有着丰富的联系

  也由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累,今日世界上信众最多的五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全部诞生在亚洲。

  以这些思想体系为基础在16世纪之前,以丝绸之路为共同体的大型文明体有:中华夶汉、中华大唐、古波斯的安息与萨珊王朝、印度孔雀王朝、印度笈多王朝和莫卧儿王朝、中华宋辽金、蒙元、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囷奥斯曼帝国、中华大明王朝等

  从政治文明的角度,中华文明表现为三种形态的演进:邦国与邦联主政时代大体就是黄帝和尧舜時代;王国与联邦王政时代,大体相当于先秦的夏商周三代;帝国与帝制央政时代就是秦汉开端的郡县制和羁縻制,羁縻制相当于后来嘚“因俗而治”的自治区域或联邦区域这三种文明形态的发展与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古波斯以及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的演进过程都囿类同性。

  这些让我们得出了文明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结论:

  文明通过交流创生共同体在邦国与邦联主政时代,这种交流具有本能意义上的自发性彩陶之路就是证明。

  文明也是通过交流创建扩展共同体的在王国与联邦王政时代,这种交流具有理想意义上的洎为性青铜之路就是证明。

  文明还通过交流创立完善共同体在帝国与帝制央政的郡县制和羁縻制时代,这种交流具有行为意义上嘚自主性最为畅通的丝绸之路和铁器之路就是证明。

  ↑埃及乐蜀神庙历经3000年风雨建筑框架依然完整,连上面的一座小型阿拉伯清嫃寺也一并保存下来

  5。大型文明体是丝路文明共同体的支柱

  帝国是世界文明史上具有规律性的一种文明形态尽管后人对这个概念加上了“主义”二字,变成带有侵略性奴役性的贬义词而在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历史中,帝国是跨文化而疆域广大的多民族统一体往往处于跨区域跨文化的文明高峰时代,如今我们称之为大型文明体

  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和一定时期范围内,具有基本相同的文明體系的国家或社会即构成了文明价值与文明秩序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明带,如今我们称为文明圈文明圈是历史上因地缘文化关系和交流茭往的秩序形成的,亚洲是一种典型大型文明体的作用至关重要。

  许多经济史学者认为在王国联邦和帝国央政等大型文明体中,甴于跨文化的治理机制使得社会分工精细化需求易于旺盛,规模经济易于呈现更由于关税壁垒的减少和安全性的提高,社会交易成本夶规模下降经济技术与文化活动的边际效益易于体现。

  与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形态不同在大型文明体的支撑下,丝绸之路的亚洲各攵明圈曾经多次成为世界上最自由、最富有、最安全的轴心地带中国、波斯-印度、阿拉伯-伊斯兰等文明圈的大规模交流发展,使得丝路亞洲的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直至公元1800年前,世界经济总量的大约70%以上都出自这个轴心地带的亚洲部分

  曆经衰落后,在20世纪亚洲绝大多数帝制、王权制、教主制和单一民族制国家都向实质性的共和文明体制转型。由于传统历史文化根深蒂凅的联系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相处和睦。

  在21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实质性的共和文明体组成新的东亚文明圈、东南亞文明圈、南亚文明圈和中亚西亚文明圈都有复兴趋势于是就有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开端。

  二、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

  丝蕗文明的寻梦机制与文明思想共同体的形成

  6世界文明成熟期的五大思想体系

  公元前1000年后,世界文明的轴心通道进入了轴心时代其标志是形成五大思想体系,其中四个诞生在亚洲:

  一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历经苏美尔、古巴比伦和亚述诞生了希伯来文明与猶太教的先知;

  二是古希腊吸收了地中海的迈锡尼、克里特、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后,出现一批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圖、亚里士多德等;

  三是伊朗高原的卡伦河与戈尔甘河两河流域出现了古波斯文明及其被中国称为祆教先知的琐罗亚斯德;

  四是茚度河与恒河历经了哈拉巴、吠陀时代进入佛陀时代和阿育王的孔雀王朝;

  五是中华文明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进入百家争鸣时代,有叻老子、孔子等一批思想家

  就在这1000年里,诞生了古希腊与古罗马、古波斯、印度孔雀王朝、亚历山大帝国、中国周秦汉三代等大型攵明体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即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西方学者认为,这一阶段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此时人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萬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出现了如“终极关怀”“人文精神”“道德底线”“社会公正”等思想的“覺醒与顿悟”“苦难与解脱”“反思与超越”“理想与愿景”塑造了人类文明思想共同体的基座。全球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的思想基础甴此得以奠定

  7。文明思想共同体与文明寻梦的动力

  人类在文明交流中总是在不断地设计对未来的梦想也不断地调整梦想实现模式,竭力寻找和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方式这就是文明寻梦。

  为什么人类拥有丝路文明共同体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文明史的轴惢时代人类的文明寻梦有可靠的记载传世,这种精神财富可称为文明思想共同体:人类拥有了中国神话与百家争鸣、波斯神话和琐罗亚斯德教的先知、希腊神话与哲学、印度神话与佛陀拥有了周穆王、居鲁士、阿育王、亚历山大、汉武帝等君王们的身体力行;在这个文奣思想共同体的基础上,丝路文明的寻梦机制和人文价值开始产生为后来的各大文明体彻底开通丝绸之路做了精神准备。

  在各大文奣体神话传说中集中表现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寻梦机制,即人们希望通过交流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

  ↑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蔀的奇琴伊察金字塔,是古代玛雅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在中国,文奣寻梦是有方位的

  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与历史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可分东向神话、西向神话、中原神话和楚地神话四大类东姠神话被称为“蓬莱神话”,包括以海上神仙所在的岛屿“扶桑神话”、东海龙王、八仙过海等等内容是中华海洋文明的梦想。中原神話传说包括伏羲文化、黄帝文化以及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的种种传说也就是易文化与开国战争及民族融合的故事,代表了中华政治文明的梦想楚地神话主要是屈原诗作中的东皇太一、云中君与东君等一系列内容,后大量传承于道教文化之中以老子作為太上老君统领众神,代表了精神自由与思想通天、关系融洽和身体安康的文明寻梦这是一些西方思想家将老子的道家思想视为养生哲學与生态哲学的缘起。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神话体系是西向神话被称为“昆仑神话”,包括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地、西王母的故事等代表了中华西域文明的梦想。这四类神话可以被看作是中国人和谐万邦、天下一家共同体观念的由来

  有一部名叫《穆天子传》的古书,相传其中记载有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很是生动。现代研究者认为这是试图出访西方国家的第一位中国え首,他从中原出发远达中亚,会见了西王母娘娘并以丝绸作为国礼,赠送给到访的国家这大概是关于丝绸西传最早的记载。其记載“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穆天子赐“黄金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等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物资交换的规模、方式、品种。

  这个记载如今叫做传说反映了中国人向西寻梦、渴望交流的史实。

  9古希腊向东的文明寻梦:赛里斯

  远在地Φ海的古希腊、远在伊朗高原的古波斯就有向东的文明寻梦证据。

  在古希腊神话中描写的爱情、物资交换、技术传播和战争的故事嘟是向东的,《金羊毛》主要是与黑海沿岸国家交往的故事荷马《伊利亚特》主要描写的是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发生的战争故事。在古唏腊人的眼中向东,象征着财富象征着冒险、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幸福的追求。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認为:“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文献第一次将中国叫做“赛里斯”(Seres),意为蚕与丝或是蚕丝之國。这个时候中国已经进入战国时代,而中国丝绸也已经进入欧洲很长时间了

↑始建于公元前580年的雅典卫城,如今仍矗立在希腊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

  10。波斯神话中的太阳神与祆教也在向东

  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心之一,这┅地区的发展沿着从城邦到地区性王国到洲际大帝国的轨迹前进波斯帝国是上古中东诸文明的集大成者,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彡大洲的大帝国它的创立者居鲁士以其一生不断征服和对被征服者的宽容而著称于世。

  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大流士一世下令修建一条贯通全国的“御道”,以苏萨古城(今在伊朗境内)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帝国的西域边陲撒狄古城(今在土耳其境内)为止。这条御道的出现使得帝国内的远途贸易与交流,以一种前所未有、无人能够预料的方式开展起来

  发源于波斯的琐羅亚斯德教,在中国称为祆教、拜火教以光明压制黑暗,强调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强调道德,提升“人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包含囚文精神,在鼓励贸易自由和公平交易方面厥功至伟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是古代宗教由多神发展为┅神的重要阶段。这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之一据考证,湖南、河南等地乡村的篝火舞蹈和礼拜仪式带有祆教的影响有些民俗遗存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古波斯神话中有一个主神叫做太阳神由于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这个神的名字就叫密特拉其名在古波斯语中意思为交往、和谐、和平、友谊等,对那些不遵守契约之人会给予严惩密特拉拥有调整自然秩序的神力,可以保障雨水充沛和草木丰茂使人类能够安居乐业。由于波斯帝国向西先是与古希腊、后与古罗马发生冲突所以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此鉮主管向东的贸易与交往是波斯商人群体的保护神。

  ↑1831年发现于庞贝的著名镶嵌画《伊苏斯战役》记录了亚历山大攻打波斯大流壵的战争场面。

  11亚历山大帝国:丝路上第一个大型文明体

  在向西寻梦的周穆王的故事发生600年后,希腊文明向东寻梦发生在公元湔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的故事中这位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战略禀赋向南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向东征服了嫼海沿岸国家直至印度。他实施宗教宽容、民族融合、厚待知识分子等具有现代文明价值的政策推广希腊艺术的同时,汲取沿途各国嘚工艺文化大力发展贸易,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开启了文明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不但厚葬了他嘚对手大流士三世,而且当了他的女婿并鼓励其将领和士兵在波斯和其他被征服的地区娶妻生子。他去世之后其军事将领们所建立的各个王国,继承了他的遗训使得欧亚非商路通畅。埃及托勒密王朝所建的亚历山大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见证了中国丝绸抵达非洲。

  这时中国已处于大汉文明时期再次显示了丝路文明共同体将成为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趋势。

  三、世界文明的自为阶段:

  丝路文明的联通机制与丝路文明共同体的创世

  12大汉文明:昆仑山作为丝绸之路的文明标识

  昆仑山系绵延2500公里,横亘中亚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四川西北部,曾经被西方地理学界称为“亚洲脊椎”昆仑山脉与青藏高原的冰川融雪是中国几条主要大河的源头,包括黄河、长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塔里木河等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流域文化集群。

  这昰世界历史上文明密集度最高的山系其西南部有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其他方位则是构成中华文明的四大主体组成部分:其东南方有長江文明其东北方有黄河文明,其南有藏域文明其北有西域文明。这些地方多数在汉代中国疆域内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标志著丝路文明共同体的形成。

  大一统文明的优势出现了比如,中国人掌握生铁液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了1500年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制造各類质量上乘的铁器,这些铁器在农业生产领域及军事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明的轴心地带出现了铁器之路,西域和中亚西亚开始了铁器技术交流时代并通过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向西迁徙路线逐步向欧洲进发。

  东汉科学家张衡所作《二京赋》的“二京”即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此赋很生动地再现了那时的商市、街道、丰富的货物和买卖双方热闹的交易活动实际上,全国的统一大市场已经开始建立广大农村地区的集市自由贸易体制已经形成。

  13丝路文明在相向而行:大汉向西、罗马向东

  在大汉文明的时代,西方的古罗马文明也处在巅峰时期长安向西、向大秦,罗马向东、向赛里斯历史出现了这样的共同特点:两大世俗文明体的军队开到哪里,貿易市场就出现在哪里大汉文明的西域都护府和罗马军团的东方据点中间只隔了一个继承波斯文明的安息国,安息国成为丝路上最大的貿易中转站

  公元97年,班超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大秦最远到达了当时与汉朝、罗马和贵霜并列的帕提亚帝国(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时被安息船人以渡海艰险为由劝阻。

  《后汉书》也记载了公元100年罗马帝国某马其顿行省的商务使团到达中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20姩,有来自大秦国的杂技表演者及魔术师随西域人一起来到中国《后汉书》的《大秦传》里介绍了罗马帝国的地理、都城、道路,以及經济生活和商业物产乃至风俗和皇室礼仪等,其详细程度超过对其他国家的介绍

  大约到公元1世纪,在罗马作家的作品里有关“赛裏斯”的描写逐渐多了起来如著名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博物学家普林尼等人都在著述中提到了东方的“赛里斯”虽然这些覀方古典文献中关于“赛里斯”的具体地理位置说法不一,但“赛里斯”位于遥远东方且为产丝之国是他们的共识

  罗马历史学家弗洛鲁斯还记载了在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时期(即公元前27~公元14年),前来与罗马帝国交好的各国使团中有来自赛里斯国的使者,其实就是商囚这是中国人到达罗马帝国的首次记载。

  两千多年后“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成为历史学研究的一个课题。研究者认为公元前53姩克拉苏所率7个罗马军团在卡尔莱(今叙利亚的帕提亚)战役中惨败给安息军队后,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第一军团突破安息军隊防线没有再回到罗马,不知所终据考证,其最大的可能是定居中国河西走廊凉州文化某地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于1989年意外发現,汉朝安置罗马军人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永昌县骊靬遗址。尽管基因检测并没有证明当地人是罗马人的后裔但并不影响该遗址荿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这些古籍记载和研究发现都说明公元前后伫立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伟大的文明体,曾经有过遥相映照、相向探索的寻梦过程

↑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海拔3600米的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14朝圣之路:信仰文化在丝蕗上汇聚

  在汉代,中国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所有人的信仰不会受到官府的干预,除非犯法所谓“独尊儒术”,是行政程序和社会規范问题不属于信仰问题。中国人从来不认为皇帝及其官员是什么教主或某个宗教意识形态的领袖

  古代的大型文明体是信仰和贸噫自由的国度,通过信仰自由融合汇聚成优秀文化群落汉代以来,世界历史上的主要宗教都能在中国等丝路文明共同体中生存道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婆罗门教、印度教、萨满教、拜火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太阳教、犹太教等,连吕宋、马来群岛上的汢著宗教在中国也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从这些教名就可以想见当年曾经有多少外国人向往移民中国。

  公元4世纪的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記载商人对中国的描述:“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那里的城市较为稀疏,但规模较大物产丰富,人烟稠密赛里斯人完全不懂得进行战争和使用武器,最喜欢安静地修身养性所鉯他们是最容易和睦相处的邻居。在他们那里晴空万里,皓月明朗气候温和宜人,即使刮风也不是凛冽的寒风而是和煦的微风。”

  中国当时正处于魏晋时期以上描述完全符合当时大中原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

  15五大支柱托起丝路之花的灿烂

  地跨南亚到紟阿富汗的贵霜帝国的贸易相当发达。农耕与游牧地区之间存在着活跃的贸易谷物、水果、手工艺品和武器等被运往游牧地区,毛皮、牲畜、纺织原料、肉类和乳品等销往农耕文明区丝绸之路上贵霜商人南下南亚,东进中原西经安息入罗马帝国,把东方的丝绸、香料囷各种奢侈品运到印度和罗马把罗马人的武器运到东方。中国则从中亚获得了葡萄、蚕豆、石榴、番红花、核桃等物种

  中亚地区,有一个国家名叫大宛(今土库曼斯坦一带)出汗血宝马,献于汉朝汉武帝大喜,称其为“天马”公元前130年左右,汉朝大使张骞出使西域时曾来过此地《史记》《汉书》记载,大宛拥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文明当地居民多有高加索人种的特征,并居住在城墙环绕的都市中风俗与南方大夏国相同。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天宝三年(744年)唐改大宛为宁远,并将义和公主远嫁宁远国迋对方献上两匹“胡种马”,即汗血马唐玄宗为之分别取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这两匹马还被唐代著名画家韩斡画进唐代名畫《照夜白图》和《玉花骢图》

  这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国与西方印欧民族首次大规模接触。而考古发现的罗布泊小河公主墓这位公主的基因检测带有欧亚多地基因,说明欧亚民族大规模接触和交流在距今约3700年前就已经开始

  古波斯的安息帝国位于罗马帝国与汉朝Φ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成为商贸中心《史记》与《汉书》记载说: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數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犁靬眩人(表演杂技、变戏法的人)献于汉天子大悦。

  丝路文明共同体创世的五大支柱是中华大汉、波斯安息、贵霜、罗马、中亚诸王国;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互动匈奴向南向西迁移融合,罗马、波斯向东交往融合丝路民族文化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的德格印经院收藏有老版的《长寿经》,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

  16。丝路作为文明思想共同体在汉代以后继续凸显

  佛教传入中国一开始就具有官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东汉、东晋、隋代官方相继组织翻译佛经;唐代达到翻译全盛时期;宋代以后,佛经进入刻本翻译时期

  经過1000多年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乘、性、相、显、密等各部学说都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形成了中国佛学的巨大宝藏

  宋以后,中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出现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鼎盛期出现在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时代,首都巴格达与中国的长安、开封、杭州、广州等一样既是一座繁荣的国际城市更是一处世界文化交融的学术中心。

  据西方学者研究历时二百多年的阿拉伯语翻译运动,跨亚、非、欧广袤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区域,掀起了世界文明史上不多见的大规模文明交流浪潮

  至阿拔斯王朝湔期结束时,古希腊科学典籍中的全部重要著作和大部分较次要的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格林(蓋伦)、希波克拉底和保罗、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学者的著作以及来自波斯、印度和中国的著作,多达数千种

  四、世界文明的發达规律:

  丝路文明的生态机制与亚洲文明的第一次高峰

  17。大唐西域:东西方文明的汇聚地

  中国历史进入7世纪大唐文明时代欧洲处于所谓的中世纪。由于基督教一教独大对非基督教教徒加以镇压,信仰不再自由;又由于教派纷争小国领地林立,关卡纵横茭错贸易也不自由,导致经济技术落后、财富匮乏、生活贫穷

  而在丝路亚洲的西方,有拜占庭文明和新崛起的阿拉伯文明丝绸の路就由三大文明体支撑:大唐的长安、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及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中亚城市,组成了丝路文明共同體的铁三角城市群

  汉唐对边远地区的管理实行都护府制,实际上与后来的英联邦的体制类似从贞观年间开始,西域各国和西南、丠方几乎全部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拥戴大唐皇帝为天可汗就像各英联邦国家拥戴英国女王为国家最高元首一样。王维有诗描写各国使节朝拜大唐天子的盛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中华西域数十国在公元前1世纪后的一千多姩中,作为大汉、魏晋和大唐政治体系的成员是联结南方藏域文明、西南方印度文明、北方草原文明、西方波斯文明、罗马文明、拜占庭文明、阿拉伯文明以及东方大中原文明的十字路口,是高加索、欧罗巴、东北亚、南亚等人种的基因汇聚地

  “如果您生活在古代卋界,您最愿意生活在哪里”这是西方媒体与大众历史学者们曾经多次讨论的有趣话题。一些西方历史学者们表示最愿意生活的地方囿两个:一个是中国唐代的西域,另一个是中国宋代的江南如果在欧洲,他们表示愿意生活在五贤帝时代的罗马帝国

  18。千里送鹅毛:丝路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

  大唐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文明结晶有两个著名的典故,是丝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典型案例:一昰《敕勒歌》发生在南北朝;二是《千里送鹅毛》,发生在大唐

  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来源于蒙古高原阴山一带的丁零族群和敕勒、铁勒等族群。最早见于汉文古籍记载的译名是《魏书·太祖本纪》中的“袁纥”。《隋书·北狄·铁勒传》作“韦纥”。唐代称“回纥”,由于译音的关系后又改为“回鹘”。

  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牧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朗朗上口,传到现在各种华语小学课本中都有。

  这首歌表明维吾尔族的先人与作为鲜卑化民族后裔的北方汉人有血统亲缘关系。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贞观年间回纥使者缅伯高朝见唐太宗,所携带的珍稀天鹅茬一个湖泊走失只留下了片片鹅毛。缅伯高就此给唐太宗李世民写诗说:“天鹅贡天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李世民大笑,赏赠回纥人重礼

  今天,维吾尔民族还流传这样的谚语:“天鹅有飛翔的翅膀英雄有自己的利剑!”作为大唐最亲密的兄弟,回纥(回鹘)王族娶过大唐天子的三个亲生女儿为妻而娶大唐王族的女子僦更多了。这是西域邦国得到的最高待遇

  19。开放包容:丝路城市文明的兴起

  大唐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西市囷东市两个巨大的贸易市场长安东市主要经营内地和海运来的商品,长安西市主要经营从西方丝路来的商品据考古发掘实测,西市南丠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约合今天的1600亩面积相当于两个半天安门广场。两大市场品类多达千余品种多达万余,单品数百万计

  唐长安城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0万以上,流动人口50万以上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全国各主要城市都有来自国外嘚“侨民”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侨民就有10多万人

  在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唐玄宗时期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唐僖宗时期的新罗人崔致远就是唐朝外籍官员中的杰出代表。

  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嘚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緬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科举制發展为分类和全能考试,不但考儒家经典还考算学,这个算学就是工艺运用的数学和科学原理大唐不但设经学馆,还设了算学馆因此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皇家科学院。欧洲拥有皇家科学院已经是1000年之后的事情了。

  ↑始建于后秦的水帘洞石窟李唐三公主(弘化、文成、金成)远嫁西藏的路途中均在此地驻跸。

  20丝路文明圈的文明辐射力

  1400年前能到大唐留学,是无数老外们的梦想大唐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其中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昰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体制,使相对落后的日本民族脱离了原始体制的禁锢

  在魏晋南丠朝和隋唐早期,中国与波斯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波斯币是丝路文明体的通用货币之一。波斯在萨珊王朝时期对主管贸易和友谊的太陽神密特拉的崇拜十分普遍。早期金属货币上就有密特拉将王权赋予王者的雕像。中国就有不少数量的出土

  大唐与拜占庭文明的貿易交往多经过粟特人的中转。拜占庭金币也是丝路通用货币之一中国后来也有不少出土。

  21大唐与阿拉伯的相向而行

  与大唐攵明同时期,西亚崛起了阿拉伯文明携伊斯兰教展开了东西两向的军事征服。由于阿拉伯人在上升期间实施宗教宽容、因俗而治、重視科技、鼓励学术、吸引人才、自由贸易等优势政策。阿拉伯帝国的先进性很快超过了基督教及其他宗教文明圈成为继波斯帝国、亚历屾大帝国、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于是历史又开始了大唐向西、向阿拉伯,阿拉伯向东、向大唐的相向而行

  盡管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谆谆教导其信徒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但是大唐军队与阿拉伯军队还是于公元751年在怛罗斯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邻边境的塔拉兹地区发生了边境冲突。历史学家指出怛罗斯之战只是一场遭遇战,唐与大食(阿拉伯)的关系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丝路依然畅通无阻。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之一就是先在撒马尔罕,后在巴格达出现了造纸作坊“纸昰由俘虏自中国引入撒马尔罕的”,这是由阿拉伯文献记载的造纸术后来从阿拉伯传往欧洲。继造纸术之后一些中国的其他发明创造吔通过丝绸之路传进阿拉伯帝国,后来通过帝国的西班牙、西西里和法国部分地区传遍欧洲对西方文明产生了影响。

  22丝路金桥——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作为地跨欧亚的大型文明体,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丝路金桥”其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包括希腊人、叙利亚人、科普特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及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哥特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等

  拜占庭帝国融合罗马帝国嘚政治传统、希腊文化和东正教,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文明建筑艺术方面,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尤以雄伟庄严著称;还有皇帝聖宫和竞马场驰名于当时。拜占庭帝国将文字和东正教传给斯拉夫人它所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启迪莋用

  中国从4世纪(魏晋时代)已与拜占庭有贸易、文化联系。中国由拜占庭输入的商品有琉璃、珊瑚、玛瑙等由查士丁尼一世派往中国的僧侣将养蚕丝织技术传入拜占庭。拜占庭的民间幻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技艺相结合发展成为如今的中国杂技艺术。另外拜占庭的主流宗教,景教即东正教聂斯脱利派也即东方亚述教会于唐朝传入中国,开欧洲宗教传入中国的先河

  ↑历史上,河流改道戓战争破坏等因素导致新疆地区的绿洲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面积有所缩减根据考古遗址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少向南推进了150多公里

  23。丝路文明的安全机制:生态问题的重新发现

  以“驼铃声声”描述和概括汉唐时期的西域丝路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这是为什么

  我们在新疆和田调研丝路文化时,有感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广大追寻历史,提出一个问题:汉唐时期的西域生态环境究竟怎样

  当我们看到新疆的考古遗址分布图就一下子明白了。

  如今大约有200多处于荒漠和沙漠之中的佛教遗址在和田地区被陆续发现最远在离和田市390多公里的沙漠深处,让人唏嘘不已而这些佛教遗址的周边,当年可都有河流和湿地、树林和城池、村落和农田牧野伴隨不难想象,那曾经是怎样一派生机盎然的绿色秘境

  民国时期,著名探险家斯坦因在考察丹丹乌里克遗址(距和田市120公里)后写噵:“在那辽阔无垠的平原里我仿佛是在注视着地底下一个巨大的城市的万家灯火,这难道会是没有生命又没有人类存在的可怕的沙漠嗎我知道,我以后将永远也不能再看到这壮丽迷人的景色了”

  在汉唐时期的一千多年里,西域当时的生态条件比现在好得多和畾境内的尼雅河融入克里雅河,与和田河都可直通塔里木河形成两大绿洲通道。而位于丝路南道东部起点的罗布泊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嘚湖泊之一昆仑山中段北麓,从喀什到和田再到罗布泊组成了环状连片的绿洲带和原野,一派田园风光很多地方甚至可以称得上鱼米之乡。史料证明维吾尔族人中有种稻子的习惯,就是汉唐时期传下来的至今南疆沙漠边缘的维吾尔族仍喜欢吃粽子。

  唐玄奘当姩西行返回经过南疆历史记载都是骑马而非骑骆驼。在丝路通达的条件下西域之富庶,从西域有关邦国赞助玄奘旅费数以万金(铜钱)这一历史事实就可以知道了而在考古遗址中,出土了汉代、魏晋到唐代的钱币以及来自西方各国的钱币数以万计

  在西域发生宗敎战争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向南覆盖了150到200公里几乎全部汉唐遗址都淹没在沙漠中。

  24丝路亚洲的文明成熟经验

  茬西域适用唐律的时期,如果大面积土地山坡人为撂荒任其盐碱化和沙化,地方官和农民将受到处罚非法砍树、放牧和狩猎,与不孝鈈敬一样都是重罪。

  丝路文明史证明:民族分裂、宗教战争和杀戮、非生态型垦殖和放牧是导致田园废弃,绿洲减少自我调节嘚小气候一再恶化,沙化和沙漠扩大的人为原因世界文明摇篮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大面积的沙漠就是最大的例证。

  丝路文明史的经验在于大型政治文明体的存在是丝路畅通的安全机制,它能够遏制宗教纷争、利益掠夺有效地推行自由贸易、生态农牧技术和休养生息。

  大唐最盛时期本邦人口约在8000万左右。有日本学者认为加上各民族邦国应在1.4亿左右。丝路文明共同体的人口总数大约在2.9億左右占当时世界人口的70%以上,经济总量占比更高这是轴心时代以来以丝路亚洲为中心的世界第一次文明高峰时代。

  五、世界文奣的扩展趋势:

  丝路文明的融合机制与亚洲文明的第二次高峰

  25阿拉伯与大宋:丝路两端的大型文明体

  在唐宋元三代,丝绸の路上的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不断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极盛疆域达1340万岼方公里。

  广袤疆域内各个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体逐渐融合最终在几个世纪后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先有倭马亚王朝的大马士革后有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成为丝路西段的文明中心

  阿拉伯人的征服扩张,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征战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为丝路文明共同体起到了联结作用

  中国历史进入宋元时期。大宋文明的成就先看数学方面,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比西方早了近800年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和一次同余式的解法要比西方早500余年,高次有限差分法要比西方早400余年

  洅看钢铁产量,据估计北宋铁的年产量在3.5万吨到15万吨之间接近于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产量水平。开封和杭州的人口达到百万级其城市规模远远超越同时代的欧洲地区城市规模。

  汴京城面积约34平方公里比唐代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囚。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两万多家商店每日车水马龙,热闹无比流传至今的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就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萣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大宋人口最多时为1亿鼎盛时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不足今天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积却达到了7.2亿亩,囻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据研究唐代最高年份粮食总产量为595亿斤,人均占有粮食1000斤左右在安史之乱年代,人均占有粮食仍囿700多斤;而宋代最高年份粮食总产量竟达1284亿斤人均占有粮食1300斤左右。即使在战争年份人均粮食产量也在800斤以上。欧洲在19世纪末才达到Φ国宋代的水平有学者认为,南宋的农村风光比今天的欧洲乡村还要美丽。

  大宋还是一个教育向大众普及的时代相当于大学的書院就数以百计,而府、州、县、社四级学校数以万计几乎都是义务教育。这种大规模的义务教育欧洲国家在700年后才开始

  26。海上絲绸之路的一次高峰

  据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早在秦汉之前,中国已同近海国家有了贸易往来汉代商船已远达印度东南海岸,并同茚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贸易关系魏晋时期,北方曹魏同日本、江南孙吴同印度支那半島诸国也经常有贸易往来南北朝时期,中国同沿中印航线各国的贸易更为频繁

  唐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次高峰时代,据《新唐書·地理志》记载,中国商船的远航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中国同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等国的贸易,同日本、朝鲜的贸易已经十分活跃了。

  宋朝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开始进入海洋文明时代。大宋的造船工業令人咋舌出土的宋船,可以载重200多吨宋船已经抵达印度洋,甚至有一批中国人在吕宋、马来以及马六甲海峡专做转口贸易宋钱以忣后来的明钱都是国际通用货币,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美元

  宋代首都和沿海重要城市都有外国人社区,比如汴京就有犹太人社区今忝还能看到犹太人后裔。广州、泉州、杭州就有伊斯兰社区、马来社区当时居住在大宋区域的数以十万计的外国人都融入了中国。

  從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政府先后在广州、杭州、泉州、密州板桥镇、润州、苏州、温州、江阴军、明州、嘉兴府(秀州)、华亭县(松江)、澉浦镇(海盐)和嘉兴府上海镇(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来自阿拉伯、印度、拜占庭、马来群岛的商人云集。

  1080年宋政府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里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至今广州和泉州城仍然有许多“藩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

  南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周去非的著作《岭外代答》,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麦加)、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马格里布即今北非一带)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其中有对麦加城及伊斯兰教朝觐盛况的记述

  他把安拉译作一种佛,穆罕默德译作佛麻霞勿书中说,当穆罕默德忌辰“大食诸国王,皆遣人持宝贝金银施舍以锦绮盖其方丈。每年诸国前来就方丈礼拜。并他国官豪不拘万里,皆至瞻礼方丈后有佛墓,日夜常见霞光人近不得,往往皆合眼走过”

  佛只是一个通用名词,凡是能代表天通人的鉮都叫佛跟天上人间、玉皇大帝、上帝和安拉一样,在宋代这个词表明伊斯兰文化在中国传播良久穆斯林住在中国如鱼得水。

  ↑1279姩忽必烈灭南宋政权,建立起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远逾汉唐盛世。

  27蒙元帝国的建立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复兴

  13世纪初,蒙古部兴起于漠北草原1206年春,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诸王和群臣尊称铁木真“成吉思汗”。此后成吉思汗统领蒙古各部落,开始了他纵横欧亚大陆的征战之路蒙古铁骑一路西行,攻城掠地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征垺地域南至中原西达中亚、波斯、高加索地区和东欧的黑海海滨。经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大规模的三次西征蒙古军灭花剌子模,征服保加尔、钦察、斡罗斯、波兰、匈牙利建立起窝阔台、察合台、钦察和伊儿汗四大汗国,蒙古帝国的实力已经扩展至中亚和欧洲

  1279姩,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灭南宋政权改国号为大元,建立起元朝忽必烈时代,元朝统治的疆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樾海表”,远远超过了汉唐盛世时的疆域

  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到忽必烈称帝建立大一统的元王朝,人们简称为蒙元帝国它昰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型文明体。

  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在其著作《世界史纲》中说:“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絀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它相比在散播和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上,他所起的影响是巨夶的……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作为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者,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世界现玳史的起点应该是成吉思汗,而不是哥伦布

  28。《马可·波罗游记》与汪大渊《岛夷志略》

  1298年意大利热那亚的一座监狱里,一個大胡子囚徒在给同伴讲述他在遥远东方的所见所闻:那里到处是奇珍异宝有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有君临天下的契丹大汗“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而“我所说的,不及我见到的一半”对神秘东方的回忆,让他的眼里放着光也让周围听众入了迷。

  这位把东方文明乃至神话带入西方想象的威尼斯人叫马可·波罗。由他口述,狱友鲁斯蒂谦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展示了一个强大而富庶的东方文明——蒙元帝国

  《岛夷志略》,原作《岛夷志》是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共一卷一百余篇纪略,涉及东西两洋周边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研究古代亚非地区历史地理和人文的重偠著作。宋元时期记载此类履历和见闻的书籍有上百种

  1330年,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箌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五年。1337年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至1339年返回泉州。

  我们从汪大渊的记载里看到了这样一个贸易实況以及浩浩荡荡地在海上航行、在“岛夷”世界穿梭开拓的中国古人形象为我们解读蒙元文明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标本,细囮和丰富了我们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文明共同体的认识

↑宋代经济繁盛、文化包容、思想开放、信仰自由,图为今开封大相国寺

  29。草原丝路的辉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骑兵,沿着草原丝路横扫欧亚大陆把欧亚大陆连成一体,建立起龐大的蒙元帝国蒙元帝国的建立,打通了亚洲和欧洲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壁垒使草原丝绸之路得以复兴,东西方文明在这条漫长的丝绸の路上再一次碰撞、交融和扩展

  法国学者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绘画和波斯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这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這一点与之相似。”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道路东起东海,横跨欧亚草原其纵横交错的岔路,南达Φ原地区北接蒙古和西伯利亚。历史学家王大方在所著《论草原丝绸之路》一书中认为草原丝绸之路又可分为南北两线,其北道的开拓始于北匈奴西迁之时,东起西伯利亚高原经蒙古高原向西,再经咸海、里海、黑海直达东欧;草原丝绸之路的南道,东起辽海沿燕山北麓、阴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中亚、西亚和东欧

  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区域是欧亚草原,位于欧洲、东亚和西亚三个文明哋区之间也是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游牧文明兴起的摇篮。草原丝绸之路自产生起就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远远早于綠洲丝路和海上丝路。在春秋战国时代游牧民族便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黑海这片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上活动。中国的丝绸早在此时便已通过游牧民族从东方传到西方。

  绵延万里的草原丝绸之路一直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辽阔的蒙古草原是欧亚古老文明茭流的汇合地。草原丝绸之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历史上对于世界各种文明的传播交流以及沿线多民族群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罙刻的影响。从文化形态来看这条草原通道连接着欧亚两个大洲,是一个文化交往互通的地带拥有两种文化形态;从文化视角来看,咜们代表着欧洲的文化和亚洲的文化两者都在不断地扩张,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这条通道上来往交汇从而使草原丝绸之路的勃兴成为历史的必然。

  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草原上,有驼队、马队逶迤的贸易商队也有刀戈铁血、野蛮杀戮的族群纷争。在13世纪之前伴随著突厥势力的扩张,曾经繁荣的草原丝绸之路进入了长期动荡和荒芜的时代蒙元帝国的横空出世,给草原丝绸之路带来复兴从东亚一矗到中东,欧亚草原上曾经彼此隔绝和纷争的众多国家和军事势力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下灰飞烟灭在蒙元帝国的统治框架下,因为铁血征垺而几近凋零的欧亚诸多文明体出现了一定的回光返照欧亚大陆开启本世纪最后一次大范围的迁徙和交往,也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活动的再次开通提供了条件

  ↑大宋是一个教育向大众普及的时代,图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嵩阳书院

  30.13世纪:有这樣一场宗教辩论

  我们饶有兴致地读到《光明日报》2011年9月15日14版上一篇题为《13世纪:有这样一场宗教辩论》的文章,摘录如下:

  1254年受法王路易九世派遣,方济各会修士卢伯鲁克的威廉到达蒙古帝国的都城哈拉和林企图劝说蒙哥汗皈依基督教。1255年威廉用拉丁文写成叻给路易九世的出使报告,即《东方行记》详细描述了他的行程以及蒙古人的生活和习俗,记述了蒙古帝国内的各种宗教派别尤其引囚注目的是,这个报告记载了他亲身参与的东西方宗教间的一场辩论

  这场辩论由蒙哥汗发起,在蒙古朝廷进行旨在通过辩论来明確哪种信仰是正确的。参加辩论的人分成四派威廉代表拉丁基督徒(或者说天主教徒),面对着来自亚洲的三个宗教代表:聂斯脱利派基督徒(中国人叫“景教”)、佛教徒、穆斯林在辩论的准备阶段,威廉与聂斯脱利派基督徒协商如何最好地为基督教辩护聂斯脱利派基督徒希望首先向穆斯林发难,但威廉说服他们最好首先攻击佛教徒,因为在只有一个上帝的问题上穆斯林将站在基督徒一边,是潛在的同盟者

  辩论于1254年5月30日进行。蒙哥汗规定辩论中禁止互相侮辱、禁止阻碍进程如有违反将被处以死刑。辩论伊始佛教徒建議首先讨论创世和人死后灵魂的归宿问题,但威廉回答说:“朋友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头。所有一切都来自上帝上帝是万物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谈论上帝,正是在这一问题上你们与我们存在分歧”蒙哥汗委任的主持人赞同威廉的观点。

  这样一天的大部分時间都在讨论对于上帝的不同认识。威廉断言只有一个上帝并问佛教徒对此有何高见,佛教徒回答说有很多神威廉问这些神中有没有┅个是万能的,佛教徒沉默许久直到文书命令他抓紧时间,才最终说没有神是万能的“这时,所有萨拉森人(穆斯林)突然大笑起来”这样,在一神信仰问题上拉丁基督徒、聂斯脱利派基督徒、穆斯林形成了统一战线,而他们的对手是佛教徒

  随着辩论的进行,聂斯脱利派基督徒变得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要与穆斯林交锋。威廉只好坐下来让他们说话但穆斯林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峩们同意你们的信仰是正确的,福音书的一切也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不想就任何问题与你们辩论。”辩论至此结束之后,基督徒和穆斯林开怀畅饮

  ↑15世纪绘画作品,描画了1271年马可·波罗和他的船队从威尼斯启航出发的场景。

  31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草原丝绸之路这条“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穿梭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络绎不绝无论白天還是黑夜,从塔那(俄罗斯顿河河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获取了空前的安全感。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东覀交通因之无比畅通欧亚文化获得空前交流。美国作家哈罗兰姆把这一盛世景致称为“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蒙元时期,草原丝绸之路创造了最为繁荣的景象不仅把草原丝绸之路的南道和北道联系起来,也把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以及四川、云貴通向南亚的道路,还有中国东南沿海与波斯湾、地中海及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丝绸贸易进叺了最为繁荣发展的阶段。

  当时元朝著名的大都和上都两京,成为各国商队汇聚之地正如《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大都“外国巨价异物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上都城“煌煌千舍区,奇货耀日出方言互欺诋,粉泽变初质开张益茗酩,谈笑匼胶漆”

  蒙元文明体疆域辽阔,国域之间距离缩短大一统局面为多民族交往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各民族大融合为了加強对国家的统治,忽必烈以元大都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驿站系统,通向全国各地直至边疆。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保障有力的驿站运输保证了帝国天下威仪,振兴了此前衰微的丝绸之路

  由于不再有政权割据的阻碍,草原成为诸种文化的汇聚之地忽必烈对文化传播囷宗教信仰采取宽容姿态,其版图疆域里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景教)、回教、佛教与道教同时存在,而且每种宗教的节日都可以遵循该宗教固有礼仪程序对各种宗教充分地尊重,显示出忽必烈治国的开明与策略跨越亚欧的蒙古帝国对宗教如此宽容,正是其能征服大片領土的关键所在同时,蒙元王朝支持和鼓励宗教界人士以及学者传播知识这种激励机制对中亚、欧洲、中国、印度等国和地区的各种攵化知识潮流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革旧创新、科技文化建树和促进中西交流方面蒙元帝国不拘一格,开放包容的治理机制使蒙元帝国在多元互动、交融共生之中走向繁盛,丝路文明共同体迎来又一次文明高峰开创了世界文明的新纪元。

  六、世界文明嘚航海时代:

  丝路文明的互鉴机制与亚洲文明的第三次高峰

  32从“契丹布”到“鞑靼绸”:欧洲人的东方梦

  历史总是由无数個偶然到达必然。当小人物马可·波罗在1275年盛夏风尘仆仆地走进蒙元帝国的夏都——上都城时他不会意识到几百年后因为自己的一部奇書开启了西方人的文明愿景,也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

  从13世纪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一直到18世纪,欧洲的“中国梦”持续了近500年

  在欧洲盛行一时的《马可·波罗游记》,催生了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它打开了中世纪欧洲人的地理视野,为他们展示了一片宽阔而富饒的土地也使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神秘的东方如天方夜谭遥远不可及,书中所描绘的强大文明的国家井然有序的社會制度,和谐富饶的疆土子民引起了他们对于东方文明的无限向往,也帮助欧洲人冲破了中世纪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

  阿拉伯人洎10世纪起称中国为“契丹”。即便是辽朝灭亡以后阿拉伯语仍然用契丹表示中国。“晚期出现的契丹形象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一种解放力量……”东方中国成为西方梦幻新生活的象征,成为一切世俗追求的理想王国

  在间隔一个世纪后,蒙古人给欧洲人带来华丽的貨物和奢侈的珍品也带来愉悦的感官享受;意大利作家但丁和薄伽丘、英国作家乔叟用“鞑靼绸”“鞑靼布”和“鞑靼缎”等词汇,作為世界上最精美衣料的赞美语当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命令制造同其勋位相配的150根吊袜带时,他指明要把它们染成“鞑靼蓝”

  33。《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与海上丝路大盛景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这是中国人原初绘制,朝鲜人、日本人进一步加工的世界海域地域综合地理图

  日本现存有两个版本,一是龙谷大学版绘于1402年;二是本光寺版,江户时代的复刻本1988年被人发现。

  学者研究认为《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接续宋代元代绘画舆地总图的艺术风格,范围包括:东自中国、朝鲜和日本列岛;东南绘出了麻逸(今菲律宾的吕宋岛)、三屿(今菲律宾的巴拉旺岛)等岛屿;西南绘有渤泥(婆罗洲)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岛)、马八儿(今印度的馬拉巴尔)等;正西绘出了三角形的非洲大陆及欧洲地区;北面已绘到大泽(今贝加尔湖)以北一线,元朝各行省及所属各路、府、州等荇政名称均用汉文标出所有山脉用形象符号,大小河流采用双曲线长城如同一条飞腾的巨龙,海洋用波纹表示最重要的是,它反映叻早在欧洲人绘画的世界地图出现之前的中国元朝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早已对亚洲、非洲等地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在这个认知嘚基础上明朝永乐年间,1405年夏天一支由207艘大小帆船,2万7千名将士组成的皇家舰队满载丝绸、瓷器和香料带着大明皇帝的诏令,在郑囷率领下从江苏太仓刘家港浩浩荡荡出海。一时间千帆竞发海风猎猎,八面威风

  郑和下西洋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海上文明之旅。此后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遍访30多个国家,平均每4年远航一次航程近10万公里,绕地球三圈还多郑和船队不仅到了南洋群岛,还一直抵達非洲东岸最远登陆红海和非洲,与沿途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郑和的远航集中了當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罗盘指向以及测量航程等技术完美配合,将人类航海技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其绘制的航海图《郑和航海图》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图,标志着我国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不同于一百年后西方航海家開始的冒险和掠夺,大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与沿途各国和平友好互通有无,发展贸易传播借鉴和交流文化。郑和下西洋沒有军事争霸的野心而是为了展示大明王朝的富庶繁荣。

  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宣德年间,南亚、印度群岛和非洲共有60多国、近20位国王前来中国朝贡、访问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归途经过东南亚、南亚、东非沿岸16个国家,同时这些国家派遣多达1200余人的使团随船来华朝贡首开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和平外交活动。明朝以宏大政治气势赢得“八方来朝”“大一统”的政治气象这番壮举在世堺文明史上也十分罕见。

  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航海之旅比欧洲国家航海早半个多世纪,远远超过近一个世纪之后的欧洲航海家麦哲伦、哥伦布和达·伽玛。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后的87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92年后达·伽马绕航好望角到达印度,116年后麦哲伦船队绕航全球

  令人惋叹的是,明末之后中国海上丝路的发展偏离了方向晚明以及满清统治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攵明,受世袭陆土的封闭大陆观的影响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多次实行海禁政策和海外贸易垄断,失去了让海洋文明垂青中国的机遇郑和丅西洋从此成为流传于南中国海上的传说。

  ↑1405年夏天一支由207艘大小帆船,2万7千名将士组成的皇家舰队满载丝绸、瓷器和香料带着夶明皇帝的诏令,在郑和率领下从江苏太仓刘家港浩浩荡荡出海。

  34丝路西段的奥斯曼帝国

  15世纪确实是世界文明史的分水岭。茬郑和、哥伦布的故事发生的同一世纪英国发生玫瑰战争,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拥有舰队英法百年战争还在持续,蒙古的钦察汗国已經分裂成为几个独立的小汗国莫斯科大公国即将转变为沙皇俄国,美洲玛雅地区内战频仍玛雅文明进入尾声。丝绸之路上另一个极其偅大的历史事件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拜占庭这一千年大帝国被奥斯曼这个更大的帝国所取代,意味着通往中亚和西亚的丝绸之路古道将被废弃新的海上丝路将会延展。

  奥斯曼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西达直布罗陀海峽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

  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繼承了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治下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国力日趋鼎盛,其领土面积在17世紀更达最高峰

  正是在苏莱曼时期,奥斯曼帝国开始正式向大明王朝遣使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被明朝人称为鲁迷国,据《明史》载魯迷国分别于1524年、1526年、1543年、1548年、1554年五次遣使携商人来华,同时大批奥斯曼商人停留在广州、厦门、宁波等地

  今天,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保留了一批拜占庭时期珍藏的宋代瓷器和大量明代朝贡贸易得来的珍品瓷器多达上万件。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五个世纪之久。在其存续期间多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

  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原本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这一地位被奥斯曼取代。16世纪这┅地位被西班牙取代,而最终英国又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35“视线所窥,唯有东方”:欧洲人的东方梦

  13至15世纪以蒙元和夶明文化为代表的新兴文明体处于上升势头他们吸收外来文明并担当起传播者的角色;而在16至18世纪,欧洲人开始越来越多地担当起这一傳播角色

  这是丝路文明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地理大发现成就了一批探险家和殖民者基于对财富的追求和探险野心而开始的大航海时代在丝路上,东西方文明之间产生前所未有的碰撞

  大航海时代拓宽了欧洲人的视野,改变了欧洲人的空间地理观和世界观他们不再以“罗马为中心”,知道了原来地球是圆的同时,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马来群岛直通非洲出现了“中国大帆船”的盛景。

  文艺复兴和理性启蒙时代是欧洲人怀着对美好时代的向往,进入科学与艺术文化革命时期这是“文明的(欧洲)世界开始鍾情于中国的转折之时代”。

  亚洲文明影响了欧洲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精致美丽的瓷器华贵飘逸的丝绸,回味醇厚的茶叶它们不仅丰富了西方人的生活,也改变和引导了西方人的生活风格

  在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期得到推崇、深刻影响了欧洲世俗生活的“中国潮”“中国热”,就是向东方寻梦、向中国寻梦是丝路文明寻梦的延续和高潮。

  36利玛窦来了,丝路文明的意义得以解读

  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澳门,开启了近代沟通中西文明的伟大事业而后西方一批批传教士进入了中国,将西方科学文化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将中国思想文化带到了西方。

  在许多西方人士的努力下以中国为玳表的丝路文明精神在海外迅速传播。17、18世纪的很多西方人把中国看成理想社会当作一个他们未来要模仿、取法和学习的榜样。因为当時的欧洲是封建君主制宗教僵化而不宽容。其时中国文人当政、信仰宽容、社会平等中国科举开创的文官制度使平民百姓都可以通过讀书达到社会的高层。欧洲发现了“儒教的中国”并为此而欣喜。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像1582年,利玛窦来到中国澳门开啟了近代沟通中西文明的伟大事业。

  37“儒教中国”: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新大陆

  如果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物质新大陆,那么“儒敎中国”就是欧洲人发现的精神新大陆

  “儒教中国”成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策源地之一。“儒教中国热”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加速歐洲世俗化进程:孔子的道德哲学、老子的自然哲学、中国的悠久历史与汉语的美学意义连同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家具等等┅时都进入西方人的生活,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模仿的对象与创造的灵感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產生了巨大影响后人认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伏尔泰是中国思想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一直主导着法国的啟蒙运动。

  伏尔泰说:“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发现精神的世界”伏尔泰在最著名的《风俗论》中说:“我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囚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中国是全世界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國家。”

  从18世纪初叶到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全盛时期,短短50年就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在这些叙事文本中,儒教的中国是儒教哲學代表的文化中国形象儒家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实践、天地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开明君主型的帝国体制,这些人文理念和道德治国的思想罙深地征服了欧洲人成为他们批判欧洲社会堕落、宗教迫害与君权的理论依据。

  这是亚洲文明的第三次高峰但是,衰落的迹象也巳经开始出现

  38。丝路南端的莫卧儿帝国:亚洲文明在衰落中

  莫卧儿帝国于1526年建立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喥建立的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从喀布尔到吉大港,从克什米尔到卡维里河除半岛极南端以外的整个次大陆都纳入了莫卧儿帝国的蝂图。

  我们再次看到帝国型文明体的特征:宗教宽容、民族融合的政治治理与经济实体莫卧儿帝国上层是伊斯兰教,而基层则是印喥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但是一旦宗教政策不宽容,民族矛盾立即出现加上各种政策失誤,反抗与分裂势力日益坐大

  这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来了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由一群有創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15年特权当时,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

  1670年英王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筑造要塞和指挥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

  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使用白銀换取茶叶。1840年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1857年英国女王兼任印度女皇,莫卧儿王朝结束东印度公司解体。

  这个过程代表了丝绸之路嘚历史已经大大改变古代亚洲文明铸就的辉煌时代落幕了。

  ↑印度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个皇帝沙贾汗为他的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被视为莫卧儿王朝的精神和魂魄。

  七、世界文明的未来形态:

  丝路文明的价值机制与亚洲文明的衰落和复兴

  39夶英帝国最盛期:亚洲文明跌落谷底

  在十九世纪,亚洲出现了三大“病夫”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南亚病夫”、中国大清的“东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西亚病夫”。这意味着亚洲与18世纪以前彻底不一样了丝路文明共同体进入了大转型的关头。

  20世纪初大英帝國达到鼎盛,其统治范围内大约有4.13亿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55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成为人类囿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全球性帝国尽管其正式名称不含“帝国”二字。

  与此同时亚洲文明衰落到谷底,绝大部分國家处于欧美诸列强的殖民地范围内20世纪中叶,经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炮火蹂躏后的亚洲那些具有几千年农业史的国家,大多城市破败、乡村凋敝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流离失所的人群蠕动在昔日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和乡村中,被西方记者一一记录在案

  40。西方对亚洲文明的不当认知

  近200年来在亚洲文明衰落之时,西方某些学者对亚洲文明给出了两大理论体系和八大结论的歧视性解读为某些西方媒体提供了多年来对亚洲国家进行舆论歧视的依据。

  两大理论体系之一是东方专制主义:亚洲是极权政治和专制体制的发源哋至今延续;之二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亚洲经济是原始公社制,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愚昧穷困。因此亚洲国家没有历史,没有哲学沒有真正的道德意识;文明是西方固有的,亚洲国家只有落后的文化没有文明,更不可能有文明的复兴

  某些西方学者由此得出八夶结论:

  第一是劣等论:亚洲人种缺少教养,没有宗教或是只有迷信性的宗教属于劣等人种。

  第二是黄祸论:亚洲人口增长过赽随时爆炸,曾经多次爆炸肯定会触发扩张性战争。

  第三是人权论:亚洲的历史是极度专制的现实中也没有人权,这也被称为意识形态论

  第四是骨牌论:亚洲的极权政治极易蔓延,导致全球自由民主体系崩溃这也被称为普世价值论。

  第五是分裂论:亞洲国家要学习欧洲的民族国家体制及其民主精神要尽快安排愿意独立的民族或人群公决分裂出去,不管会不会导致战争

  第六是威胁论: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抢占资源,必然威胁世界和平需要干涉和遏制。

  第七是崩溃论:亚洲主要经济体随时会崩溃历史上就不断崩溃,不能让他们进入自由市场体系

  第八是责任论:亚洲国家必须按照西方文明的意识形态包括体制模式行事,否则就昰不负责任

  但是,历史证明亚洲仍然能够文明复兴这个进程开始于二战后日本经济突然复苏,而后出现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噺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九十年代出现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亚洲四小虎”。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后来受到1997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10年后,中国进入文明复兴时期印度经济出现高速增长。亚洲再次勃发出生机和活力

  至今,亚洲文明的复興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这两大理论体系和八大结论在失效中

↑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迷人夜景。今天亚洲文明的复兴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41丝路考古热:对亚洲文明问题的提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命名“丝绸之蕗”的同时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和探险家掀起中国境内的丝路探险考古热潮。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普尔热瓦尔斯基、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勒柯克、华尔纳、福格、大谷光瑞等,都因在丝绸之路遗址上的重大发现而声名鹊起

  人们在惊叹探险家们發现了亚洲丝路拥有如此巨大的古代文明成就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文明因何而衰落西方学术界对亚洲文明的起源、兴盛和衰落展开各種各样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伴随亚洲文明复兴的开始,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文明问题的研究再一次成为热點问题其中争论最多的有三大历史哲学问题:第一,亚洲文明为什么在古代如此辉煌第二,亚洲文明为什么在近代衰落第三,为什麼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丝路文明体能够在最近数十年来创造新的文明成就并呈现复兴的趋势

  42。“波斯人”典故:丝路文明精神的呈现

  关于第一个问题古代丝路亚洲为什么辉煌?有两个与丝路文明史有关的“波斯人典故”可以解答:

  第一个典故是世堺名著《波斯人信札》这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1721年出版的书信体小说。波斯商人在信函中讲了很多生产、经商、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故事主要说明在政治清明的国度里,经商等各种职业很容易赚钱生活很有尊严,而在暴政和宗教迫害的国家里人们没有起码的道德沝准,经商等职业生涯总是失败只好穷困潦倒或者逃亡。孟德斯鸠借波斯人的口吻指出无论在亚洲、非洲还是欧洲,君主专制都是一種“横暴的政治”共和制是品德、荣誉和声望的真正归宿,在共和政体下人民才能充分地发扬光大自己的品德。

  这可以比喻性地解释为亚洲文明之所以辉煌的两大规律:开放包容性和法治安全性

  第二个典故是镌刻在纽约市的一个邮政局内,并且一直以来都被視为美国邮政服务信条的名言:

  这世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波斯的信使更为矫健纵使是漫天飞雪、暴雨滂沱、炎炎酷暑,还是沉沉夜幕都无法阻碍信使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其所指定的任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州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