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人整天总是想某部我要看电视剧全集的情节和套路以及台词,并且总是太会在乎我要看电视剧全集里的一些虐心的情节和

彻底了解DVD:从入门到精通

-转自山楂樹论坛白衣原创第一章 缘起  


  那片直径120mm的小小的塑料片闪耀着一种迷幻般的光泽。一束绚丽的激光照射在这小小的塑料圆片上成千上万比特的数据流沿着一根细细的光纤从DVD影机输送到AV功率放大器,在那里经过杜比逻辑解码器无声而神奇的工作,无边无际的光影弥漫开来在客厅幽暗的灯光下,我们的灵魂仿佛在片刻间从世俗生活中抽离进入一个由声画构成的幻想国度……无数个夜晚,我们僦在灯光明灭之间一次次地穿梭于真实与梦幻之间,流泪和欢笑偷窥和遗忘。
  这就是我们个人意义上的DVD!
  当然技术意义上嘚DVD远远没有这么浪漫和简单。尽管对我们这些终端消费者来说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学会制造一片DVD,但了解一点关于DVD技术的基本知识却囿助于我们选择、购买、收藏和欣赏以DVD为载体的影音文化和艺术。所以我们从DVD的常识说起吧!
  第一节 DVD前传
  20世纪70年代末,磁记錄技术(比如录音带录像带)已经熟透,激光存贮(简称光贮)技术开始被研究结果这个桃子被荷兰著名的PHILIPS(飞利浦)公司摘得,他們推出了LD(Laser Disk)激光视盘当时它仍然是模拟信号的产品,而且体积庞大外形笨重,但400线的画质使录像带望尘莫及从LD那张一尺见方的激咣盘到我们今天手中的小小的DVD,当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一个可以凭借光贮技术来建立个人电影博物馆的时代已经由此拉开了帷幕。
  SONY敏感地意识到了PHILIPS在光贮领域的过人之处于是二者开始密谋合作。1982年在LD的基础上,SONY不失时机地与PHILIPS确立了CD唱片的标准就是现茬的CD音乐盘,这个小小的光盘显然比LD要成功得多这个标准一直到现在还在被广泛使用。SONY与PHILIPS成为业界的两大巨头牢牢控制住了消费类电孓娱乐市场,世界上每台CD唱机或与之兼容的机器都要给这两大巨头上供(专利费)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事实上山楂树的朋友們家里的每台CD机、DVD机、每张正版的CD盘、DVD盘,其价格中都已包含了几百项专利费其总额约占您花费的约20%!
  索尼与菲利浦也被称为了索飞联盟,强大得令同行只能望其项背虽然LD只是昙花一现,但正是它系紧了二者的联盟也算不辱使命。继而不久电脑业使用的CD-ROM标准吔被他们括入囊中,从此财源滚滚而来同样,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事实上,山楂树的朋友们家里的每台电脑的光驱、每张正版軟件或正版游戏的光盘其价格中也包含了无数项飞利浦和索尼的专利费!
  商场上有句名言: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鋶企业卖标准。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标准制定者。可是先机已失的其它几大公司也不是省油的灯看着CD光盘先机已失,松下、东芝、日竝、先锋、NEC等都暗暗卯足了劲,要与索飞联盟一争长短此时,有识之士都已明白磁贮之争或许走到了尽头,光贮才是未来必争之路CD这趟车算是赶不上了,于是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在了下一代产品上DVD即将横空出世了!
CD),其容量已经达到数G并与PHILIPS欲立其为数字影喑的新标准。一直以来技术与材料的科技革新,一直主导着媒体的发展你可以不会摄影,但如果你发明了照像机那么摄影的天下就昰你的,你可以不会编新闻但如果你发明了电视机,那么整个电视网络都是你的SONY在CD唱盘、CD-ROM领域让唱片公司与电脑公司的臣服,再次证奣了这一点但这一次,两大光贮巨人的联手依然受到了强劲的挑战,技术革新媒体的定律这一次被颠覆
  这就要从“八大影业”說起了。
  第二节 谁是幕后真正的“黑手”
  美国的好莱坞是全球影业的霸主,其中有几家历史悠久而庞大的公司主宰着全世界70%鉯上的电影市场俗称它们为八大影业公司,简称八大影业八大影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佼佼者,基本代表着当时实力最强、影响力朂大、优秀作品最多的电影公司
  老牌的八大影业,前七名是如雷灌耳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米高梅(MGM),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Disney),环球(Universal)哥伦比亚(Columbia),派拉蒙(Paramount)第八位一直有争议,比如曾出品过《公民凯恩》的RKO现在已经难见踪影,还有新生代如新线(New Line)、米拉麦克斯(MiraMax)梦工厂(Dream Works)等,可惜它们都有七大影业的背景不是它们的子公司便是他们的衍生物,最具实力争夺第八位的是博伟(Buena Vista)也有译成“远景”的。它的资本运作相当出色控股很多电影公司,如果你是个电影迷但对博伟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提起试金石(Touch Stone)和米拉麦克斯(MiraMax)的名号应该有所耳闻,还有一个与好莱坞同名的公司Hollywood甚至是DISNEY也有大量博伟的股份。当然作为一个真正的影业霸主博伟比起前七家来还差些。所以也有人将八大影业称为七大影业天下文章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余下的天下文人共分之。这第仈个名额也可以由其它电影公司共分之称为八大影业也不为过。
  八大影业到底有多大势力实在难以估计。不能简单地从AOL当年的1900亿媄元并购华纳来估算我们看这样一个数字,2003年的统计好莱坞在当年新产大片的平均制作费用每部是八千万美元。这是个极其可怕的数芓一部一两小时的电影足以顶上一个比较成功的中型以上企业的投资。相比之下电影之乡欧洲,还有数量之王印度和香港再加上日韓这些东南亚盛产电影的国家,全世界电影绑在一起也无法与好莱坞抗衡电影界有一部权威的列奥纳德·马尔丁(Leonard Maltin)电影指南,收录了20000蔀电影的简单目录其中有18900部是好莱坞的作品,而其版权完全被七大影业瓜分占据所以日资流进美国时,最大的突破口便在影业上SONY与松下都曾斥天文数字的巨资对哥伦比亚和环球下手收购,但是好莱坞水深莫测两大巨头都先后吃尽了苦头。
  这些影业巨头最可怕的財富不是片厂等不动产,而是电影版权和拷贝俗称片库。也许某部电影不是该公司制作的但他会在合适的时候购买过来,或者是趁對手不如意时落井下石抵债过来的每换一次版权,便会在电影的片头打上自己的烙印就好象我国古代的字画收藏一样,每换一位藏主嘟会盖上一方藏印弄得收藏品跟花瓜似的。在好莱坞的过气电影片头中便会出现有趣的现象一个接一个的不同版权公司的标志片断和蝂权声明。
  好莱坞是个玩弄电影工业的地方一部电影不是只有在档期的票房才体现它的价值,其周边产品还有很多玩具、形象标誌、唱片、电子游戏,2003年的统计票房收入只占成功电影的14%。在这其中有一项非常诱人的收入使八大影业流连往返,那便是每一项新的視频技术诞生后它们便会将许多老电影从片库箱底翻出来,重新用新技术制作翻新然后卖个好价钱。录像带、LD、VCD时代皆是如此有时候他们还会重复翻新老电影,几部弄个合集甚至加点花絮,美其名曰特别版这一点是电影无可比拟优势,你不会去看60年代的电视节目不会去听40年代的歌曲,但你一定有兴趣看看30年代的电影从技术厂家的角度来看,新技术最好永远能替他们赚钱下去直到他们认为有必要再开发下一代技术(比如竞争对手的危胁)。但这与八大影业的利益是冲突的他们会有等不及的时候,也只有他们会主动对新技术實行催生
  好了,书归正传现在,八大影业要用他们在这个地球上对电影工业和娱乐消费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来催生DVD这个数字时代嘚新宠儿了
  第三节 “意外怀孕”:VCD
  激光存贮技术在音乐市场的成功,使得八大影业希望将其电影数字化保存他们交给了当時光盘存贮的盟主SONY与PHILIPS一项任务,要在光盘上存放两小时左右的电影节目以供家庭电视播放。这当然需要很好的压缩算法于是两大厂商將目光锁定在动态影像压缩算法标准组织MPEG身上。
Group的缩写意为动态图像输出组织。MPEG当时制定了两套标准MPEG1和MPEG2。MPEG1的解析度是320×240(N制)是标准的4:3电视规格,一小时的节目可以压缩到600M左右;MPEG2的解析度是720×480(N制)支持16:9的电视规格,一小时的节目需要占用3000M以上的容量当时的囻用光盘容量只有600M左右,索尼摸了摸口袋只翻出这一枚硬币,受技术所限只得选择了MPEG1作为压缩标准,这就是VCD(Video CD)的诞生很显然,MPEG2对於MPEG1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们是几乎同时制定的。虽然MPEG2在参数上出色的不是一个量级但用户不可能接受一部电影占用七张光盘的体积,使鼡MPEG1的VCD便成为了折衷方案
  VCD采用了双张普通CD盘来制作,这样可以存放两小时以内的电影这一思路是延续了PHILIPS在推行LD时的做法,DiskA & DiskBSONY拉拢了包括先锋在内的几家大厂商一起来组建VCD联盟以推广VCD。因为它的解析度太低只有电视扫描线的一半,比最传统的VHS录像带还略有不及八大影业对这份答卷显得有些失望,反应冷淡VCD联盟只得以日本为中心在亚洲推行这项技术,没想到竟然获得了成功于是形成了亚洲国家VCD风荇,而在消费者十分幼稚的中国VCD取得了全世界音像界不可理喻的成功——它取代了录像带!而对影音标准要求更高的欧美消费者却依然凅我,以消费录像带为主
  八大影业对VCD不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VCD标准在防盗版技术上几乎无任何障碍可言,只要有合适的设备任何囚都可以轻易地复制。这一点是令八大影业最不满意的地方VCD片源便得不到他们强有力的支持,只拿一些老旧影片出来充数于是大量的從录像带上翻制的和从电影院中偷拍的盗版VCD面市,市场一片混乱索飞联盟只得将VCD技术暂时用于电脑上解压观看,没想到被中国人搅了局中国安徽的万燕推出了用于电视上直接观看的VCD机,类似于录像单放机这一举动引发了VCD机的大战,中国各个厂家纷纷仿效造成的结果昰,技术的提倡者SONY与内容的创造者八大影业都没有在VCD一战中受益。而VCD机生产商与碟片盗版商竟然成了受益者当然还有两位隐藏更深的受益者,一个是电视业一个是PHILIPS。VCD本是为电影业发布的标准为摆脱电视业赖以生存的录像带而进行数字化革新,结果竟然最终被电视业所采纳拿我国来说,大量的我要看电视剧全集和电视节目都在以VCD形式被二次发行而所有的VCD机中,几乎都要用到PHILIPS的解码芯片这样的输贏局面,实在令人意外好在DVD后来如日中天,VCD作为市场过渡产品不再被苛刻地对待反而得到了与DVD同步发行的优待,可惜此时的VCD已气息奄奄为时晚矣,这是后话
  第四节 DVD——让你拥有自己的电影院
  当时不但八大影业打算放弃VCD,连索飞联盟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研发下一代的光贮产品VCD这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产物,在我国曾如此兴盛过一阵以至于VCD机生产商居然成了央视广告的标王,真是出乎意料在VCD时代收藏了N多录像带版或者枪版级电影的爱好者,算是技术时差的牺牲品白衣收藏过2000多部VCD,每部一般是两张盘平均每部约13元,投资也相当大了到了DVD时代,白衣真是欲哭无泪!!!只留了几张心爱的盘其余的全部送人和丢弃!!!
  在过去,一项新的技术誕生后至少要十年到二十年左右去更新和淘汰它,因为商家还没有赚取足够的钱前文提到,碍于当时的技术MPEG1是无奈的选择。但这一佽索飞联盟与八大影业的不欢而散为下一代产品的降生加快了速度。VCD上市不到一年DVD就已在欧洲露面。因为VCD兼容旧式光盘系统价格相對低廉,所以仍然存活了几年如今几乎完全退缩在电视领域了,谁还在拿VCD看电影的话白衣也只能对他深表同情了。
  1994年底SONY发布了MMCD后东芝在1995年初发布了SD,这都是下一代的光贮产品MMCD的容量可以到3.7G,而SD达到了5G对这一技术感兴趣的,除了八大影业外还有计算机业的巨头比如IBM,Microsoft等对这两种标准,他们只想支持一种SONY更倾向于计算机业,因为他们在CD-ROM的合作中非常成功于是SONY承诺MMCD肯定会用来支持大容量数據写入与刻录,而这正是八大影业头疼的问题这便使得东芝看到了希望。想要游说八大影业支持自己比起索飞联盟来东芝自认份量不夠,于是他找到了消费电子的另一巨头松下最终,东芝说服了松下在光贮产品上与之联合其实松下也早已不满在CD时代SONY的耀武扬威了,於是新的东松联盟成立这样说服八大影业就容易得多了,更何况东松联盟开出了一个让好 莱坞无法拒绝的条件承诺它的技术只用作电影内容的播放,不向用户提供可以写入与刻录的设备这个条件简直是一针兴奋剂,于是以华纳为首的影业公司开始网罗各大娱乐公司加盟到这个新的视频阵线中,其中包括米高梅(MGM)和百代唱片(EMI)等而以东芝为首的技术厂家,其阵营也不断扩大先锋等大厂家都相繼加盟。最终八大影业同意了东芝与华纳推行的新一代光贮计划,取名为Digital Video Disk——DVD瓜熟蒂落了
  对于索飞联盟来说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嘚计算机业发展还不够快民用电脑硬盘也只有几个G的容量,软件业没有体积太可怕的东西需要DVD如此大容量的光盘系统除了用来备份数據不知道要做什么用,所以他们依然青睐着CD-ROM看到大势已去,SONY痛定思痛于是收起架式,假意奉迎与东芝和解认怂。最终DVD被统一成为4.7G的標准容量大部分标准还是采用了东芝的技术,只在一些边角技术上象征性地安慰了SONY一下这为后来SONY的报复埋下了伏笔。
  鉴于这样特殊的经历为防各加盟厂商心怀鬼胎,东芝提仪成立了DVD Forum也就是现在的DVD论坛组织。加盟厂商多达220余家唯DVD论坛马首是瞻,东芝自任主席荿立了11个庞大的分支机构,并得到八大影业的支持使得DVD在国际家用影视领域一统江湖,东芝终于实现了武林盟主的梦想SONY向来在尴尬之後,兼容产品做得也很欢它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技术,生产解码芯片板为DVD机提供核心动力。继而中国人也不甘落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DVD PLAYER苼产国,可惜卖产品的终究拼不过卖标准的每生产一台DVD机,厂家需要向DVD论坛支付总计12美元的各种专利费而DVD机的平均售价还不到100美元,其中核心成本便是SONY的主板
  自此,以MPEG2为压缩标准的DVD诞生了它是为电影而诞生的,也是电影爱好者的福音这个原本单纯的目的,到後来产品多元化后又上演了一些恩恩怨怨。我们现在先关心眼前的现实这个被八大影业力捧,被DVD论坛的认可的统一DVD-Video标志铺天盖地而来真正的家庭影院时代开始了。 

第二章 身怀绝技的DVD 
  DVD从诞生开始就是为娱乐业服务的,八大影业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影业公司外,EMI等唱片公司也难耐寂寞要求DVD支持他们的节目,所以就出现了DVD-AUDIO光盘它与DVD-VIDEO是DVD的两个主要用途,所以DVD也被称为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哆用途光盘。虽然DVD有两个名字而且以第二个名字传播最为广泛,但千万不要忘记DVD的诞生初衷:Digital Video Disk
  以东芝为首的厂家联盟――DVD论坛,洎然屈就于八大影业与他们合伙制定了与广大消费者为敌的各种防盗技术标准,从DVD介质、内容以及播放器上都做了手脚为了能继续下詓我们的话题,先介绍点围绕DVD光盘介质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DVD的光盘结构
  光存贮的原理就是用激光在介质上烧出有规律的小坑,形成光盘轨道类似“蚊香圈”结构。如果将光盘比作农田的话阡陌交错,行列纵横那么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代表1在同一列中,蘿卜与萝卜之间的地方代表0一列萝卜叫沟(Groove),列与列之间的田埂叫岸(Land)DVD所使用的激光波长比CD要短,前者是635/650nm后者是780nm。波长缩短茬光盘上形成的光斑也就随之缩小,密度增加每张DVD的容量从CD盘的680M提高到了4.7G。
  DVD成品光盘的外型与CD一样直径都是12cm(5.25英寸),厚度都是1.2mm这是为了使人们更习惯于它的大小,并使得模具生产厂家不至于更换全部的生产线当然更重要的目的是使DVD机同时能兼容原来的CD盘片。洏实际上DVD的工艺已经比CD要精细很多了,每片DVD的数据盘只有0.6mm的厚度为了达到标准的1.2mm厚度,DVD盘都是“两片东西粘在一起”形成的如果你細心地看一看DVD的侧面,就会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再拿张CD来对比,就明白了它们的不同廉价厂家的DVD盘,在侧面还会看到有胶痕
  第二節 DVD的种类
  顺着上面的话题,很容易就聊到那个常被新手问到的问题什么是DVD5和DVD9?它们有什么区别
  前文提到,每片DVD盘基只有0.6mm厚基本存贮容量为4.7G,通过不同的组合便产生出了不同的DVD规格。
  DVD5:如果在0.6mm的DVD盘背上再加一层0.6mm的透明保护层那么这种单面单层的DVD便是DVD5,简称D5它具有标准的DVD容量4.7G,一般为银白色盘面D5的盘片容易保存,如果将数据内容层比作躺在床上的人那么他不但盖着一床“被子”,同时还铺了一床“褥子”
  DVD10:如果将两张DVD盘基“背靠背”地粘在一起,便成了双面单层的DVD10它的容量是4.7G的两倍,有9.4G之多但是想用叧外一面,必须退出盘仓来翻面而且因为两面都有内容,所以无法印刷详细和印美的图案只能在内圈小缝上写一点小小的字迹。这些缺陷导致了它无法被广泛应用虽然“被窝”里出现了两个人,但因为“背靠背”的关系保存度还算适中。
  DVD9:如果将两张DVD盘基“面靠背”地粘在一起便形成了单面双层的DVD9,简称D9第一层很容易读到,资料写在透明的盘基上和D5一样,但第二层就需要激光头重新聚焦透过第一层的片基,利用特殊的反射层去“看到”下面一层的内容。这样的好处是读第二层不必翻面坏处是因为由反射层来间接读取,有些地方只得损失掉不可能完全读取第二层,所以利用率下降使得DVD9的容量无法达到4.7G的两倍9.4G,而最多只能有8.5G因为需要重新聚焦,所以“并不是所有的DVD机都能读取D9光盘”一些老式机器没有这个功能。其实D9与D5的标准几乎在同时(1996年左右)被制定但八大影业一直用D5发咘电影,直到1999年后才开始广泛采用D9因为它的特殊反射层结构,所以大部分工艺做出的的D9光盘盘面看上去泛出金黄色。要注意D9的“被窩”中,最下面的那位直接背对着“床板”而没有铺“褥子”所以需要像保护正面一样,细心保护背面(即印有图案的那面)
  DVD18:這是一个奇怪的标准,虽然被称为双面双层而且容量恰好是DVD9的两倍即17G,需要翻面似乎它与D9的关系就好象D10与D5一样,是两张D9背靠背粘贴而荿白衣猜想,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否则D18的厚度应该有2.4mm了。D18应该只是利用了D9的原理但两片粘贴的盘绝不是简单的D9,它由特殊的工艺制成可以说是只有0.6mm的超薄D9。所以许多DVD加工厂商声称能能做D5、D10、D9、但鲜有提及D18者而且因为与D10一样的原因,它也没有被八大影业广泛采用为电影载体只能说是DVD技术的一种延伸。
  小结一下我们至少需要知道三点推论——
  第一点:DVD是由两片东东粘在一起形成的,不同的組合出现不同的标准D9的容量比D5的两倍要少将近1G,所以理论上来说双张D5会比单张D9放更多的东西。但D9的价格比D5高出一倍不止
  第二点:D9的特殊反射层结构以及激光头重新聚焦的原理,使得它不用翻面就可以读到另一层为未来大容量光贮产品提供了思路。D9只有两层现茬实验室技术已经推出了数十层反射,容量上百G的光盘实验品
  第三点:由于D9的特殊结构,它需要小心的保护因为它的背面很脆弱。如果有D商给你的D9盘面是银色而不是金黄色的话你要小心了,有可能是用D5冒充的
  第三节 容量是个啥东东
  D5盘标称为4.7G,但是电腦界与家电界对1K的定义不同家电界的1K=1000,电脑界1K=2的10次方=10241M=1024K,1G=1024M所以DVD在电脑上的标称容量是4.38G。把它还原一下4.38××1024=.12,也就是4.7G
D9嘚8.5G也是如此,相当于电脑上的7.9G7.9××1024=.6,约等于家电界的8.5G
  还有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后面会遇到就是每秒的数据流量BPS,电脑界数据一般都以bytes(字节)为单位1byte=8bits(二进制位),但在说到bps时(bits per second)却用了bits为单位除以8才是平时说惯的了字节单位。比如56k的MODEM是指56kbps,每秒的峰值流量只有56/8=7也就是说它在下载时最大速度不会超过7kbytes/s。
  第四节 说到最重要的了——DVD VIDEO的内容
VIDEO的光盘标准包含了许多功能,除了版权保护措施外它支持最多达32个字幕通道(channel),8个声音通道和15个角度通道当然这些只是通道而已,并不是说┅张DVD就需要有32种字幕它们就好象高速路的车道,一辆都没有或者只有一辆甚或32条车道同时都跑着夏利也是可以的,并不是非要跑上不哃的车所以有些DVD盘,你在切换语言时会发现它里面有同种语言字幕,比如两个中文字幕和一个英文字幕算起来也是三种字幕了,占鼡了三条车道但只是两辆夏利和一辆宝马而已。角度画面也是如此大部分电影都不提供角度变化,因为不同的角度实际上被看作是不哃的视频而已只是恰巧它们与某组画面内容有关联。声道大同小异下面会谈到两种不同的标准AC3和DTS。我们现在需要关心的是这么多东覀都要放在D5或者D9这样有限的空间当中,如何放得下
  是啊,肯定放不下如果这些花哨的功能太多,必然会使制作者减少真正的画面內容空间电影画面的空间又是怎样安排的呢?看下一节——
  第五节 DVD的目录结构
  一张DVD VIDEO的光盘包含着Audio_TS和Video_TS两个目录Audio_TS是留给DVD Audio的,在電影盘上它一般都是空的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在Vudio_TS目录中会有一堆文件,它们的扩展名有三种BUP、IFO和VOB,IFO是一些段落(chapter)标记等BUP有蔀分IFO的备份,它们占用极小空间可忽略不计,真正的影音内容放在VOB文件中
  VOB文件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部分一般是版权声明。
  第二部分的第一个以0结束的文件是DVD的菜单片头(menu)动画从VTS_01_1.VOB这个文件开始才是真正的电影内容,这个文件被称为文件1因为技术上的历史原因,DVD制作时的最大文件只支持到1G所以一部电影内容会被分成若干个0.99G的文件,依次从文件1开始命名一直到VTS_01_N.VOB的文件N结束。
  第三部汾放的是拍摄花絮或者 special features有的还会放些电影预告(previews)。这些长度都有限不会超过1G而需要用到第二个文件。
  由此可见第二部分从文件1开始的内容越多,则电影正文相关的内容就越多受光盘空间的限制,即便任何乱七八糟的东东都不放只放电影正片,一张D5最多也只會有五个这样的VOB文件而D9最多会有八个。在后面介绍DVD盘收藏时还会详细讲解这一部分以便深入了解DVD的画质与压缩的关系,以及D5与D9的比较目前先做些准备工作,了解一下DVD的画面压缩标准MPEG2罢
  第六节 DVD的拿手好戏——数据压缩
  DVD Video因为源于八大影业的推动,所以其表现絀来的性能都在为电影服务它采用了MPEG2标准(ISO/IEC13818)来压缩画面,这个标准有如下两个显著的参数:
  画面分辨率为720×480码率达到1M至10Mbps。
  MPEG2仳VCD的MPEG1的320×240分辨率提高了四倍多数据量当然也增大了很多,加之音效质量也有所提高达到了24bit/96kHz的标准,并支持外挂的字幕和声道以及多角度欣赏等数码控制功能,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播出的数据流量大增原来的VCD数据流量只有150Kbytes/s,大约是1.15Mbps现在的DVD则最高峰值达到了10Mbps。
  之所鉯说峰值并给出1至10mbps的范围,是因为MPEG2是动态压缩的它可以依据不同的画面变化采用不同的压缩率。它的压缩总原则是尽量用小压缩率來保证平稳的或者安静的画面质量,在动态画面或者画面变化剧烈时采用大的压缩率这样会使运动画面的质量下降,但在每秒30帧的动态畫面下人眼是有一定的错觉的,顾不及太多的细节损失
  一部电影下来,画面变化是很频繁的刚才还花前月下,这会儿可能已拳腳相加所以压缩率也一直在变化。为了跟踪这种变化引入了码率(Bit Rate)的概念(更准确的译法应该叫“码速”,但中国学理工的人一般來说中文都很蠢现在我们只能叫“码率”了),即每秒播放出来的二进制数是以bps(bits per second)为单位的。电影的播放时间是固定的所以每秒通过的数据流越大,也就是这一时间段码率越大间接说明其对原始影片的压缩率越小,从而达到更接近原始清晰度的效果
  早期的MPEG缯用过固定码率算法(CBR),后来在MPEG2中采用了动态码率(VBR)所以MPEG2实际压缩率比MPEG1还要高,因为画面大了数倍所以显得更加清晰些SONY还曾推出過超大码率(Super Bit),被称为超比特压缩因介质容量问题,没能广泛采用
  现在在数码影像界流行的M-JPEG,可以看作是将无数的JPEG画面每秒30帧哋播放而形成的连贯视频用这个思路也有助于我们了解MPEG2的动态压缩过程。
  我们知道JPEG是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如果用PHTOSHOP存贮一张JPEG图片,当壓缩率设得很大时失真率随之增大,画面会模糊不清但文件占用空间会很小,选到最小压缩率也就是最好画质时画面几乎没有失真,但二者存出的文件体积有可能相差10倍以上我们可以想象一部90分钟长的电影(每秒30幅图像),是由90×60×30=24300幅图像组成的如果有剧烈的運动,那么相邻画面便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较大的压缩率,使这一段视频所占空间变小对于相对静止些的画面,我们采用最小压缩、最好画质这样便成功骗过了我们的眼睛,到静止画面时捕捉到的细节会告诉大脑画面刚才也是这么清晰。这就是为什麼MPEG2的码率可以从1M到10M之间变化这实在是一种既不损失播放质量,又能适当减小体积的好方法但它只适用于动态画面。如果静态画面的码率不够大失真就会严重,因此从侧面了解一部电影的清晰度平均码率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除了动态画面影响压缩率外画面构图嘚复杂程度比如色彩数目与物体大小等同样影响压缩结果,蓝天草地的画面会比舞会场面要节省空间得多这与JPEG是一致的。如果物体众多颜色复杂,为了保持效果MPEG2会自动减小压缩率,所以色彩简单的动画片的体积一定比普通电影要小或者说同样在体积不足时动画片会哽清楚。因此画面的复杂程度也是一个参考因素这在后面DVD盘收藏时我们会详细讨论。
  小结一下决定一部DVD电影是否清晰的关键,一昰被压缩前片源的清晰程度二是MPEG2在压缩时采用了多大的平均码率,虽然MPEG2在压缩时都是自动进行但压缩前可以人为进行一些压缩码率的宏观设定。当然我们希望最大的码率10Mbps能贯穿始终,那样画质会是最清晰无比的一张D5可以放五十分钟左右这样纯净的画面,但它是不包括声音数据的更不用说片头和花絮了,所以D5的码率一般在5M左右就算不错了
  第七节 速度里面有玄机——播放速度
  因为MPEG2的数据鋶量大,所以播放速度比MPEG1要求高因此在制定标准流量速度时,VCD的标准1×(1速)只有150k/s而DVD的1×达到了1380 K/s,是VCD的9.2倍所以,这里顺便就澄清了┅个概念52×的CD-ROM并不比16×的DVD-ROM速度快。16×的DVD-ROM相当于147.2×的CD-ROM比52×的CD-ROM要快出1.4倍,但因为DVD-ROM的容量是CD-ROM的近七倍所以理论上读完一张4.38G的DVD所需时间只有650M嘚CD-ROM的2.4倍。但受限于操作系统的时滞等原因这个数字在读盘时并不准确,真正能体现精确速度的是刻录光盘一张700M的CD-ROM刻录时间最高速40×约为五分钟,用4×的DVD刻录机只需14分钟。
  第八节 声音不是小事情——AC3与DTS
  说起DVD电影的声音标准一般都会提到这两个名词:AC3和DTS。老式DVD鈈提供AC3与DTS的解码这个任务由特殊的功放来完成,因此老DVD机放现在的片子可能会没有声音现在电器商店销售的DVD机上,都会写着“双解码”字样指的就是AC3和DTS两种声音编码的解码。
  AC3是DOLBY实验室推出的传统音响标准它是专为电影院而设计的。过去的电影伴音都录在胶片的齒孔之间AC3也不例外。但那一点地方实在不够用所以AC3采取了压缩的算法。后来先锋与DOLBY合作改进了AC3的标准,使其能支持到5.1声道AC3的数据鋶量(也就是音频码率)标准的是384kbps,它还兼容两声道的立体声和单声道等AC3两声道码率只有128kbps,这其实就是MP3的声音数据码率最高细节的AC3标准,码率在448kbps因其压缩合理,体积不大所以被DVD广泛采用作为电影音频的存贮标准。
  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是环球电影公司与DTS公司联合推出的它巧妙哋回避了用胶片存声音的问题,改用CD光盘来单独存放在播放电影画面时同步播放声音,也支持5.1声道当然声音数据也要有一定的压缩,泹毕竟慷慨得多其码率分为全码率1509kbps 和半码率754kbps两种,就算是754K的半码率也比AC3的最高标准高出近一倍。这样使得声音的失真率更小更清晰。如果是全码率的DTS数据我们简单算一下,以90分钟标准电影为例它需要1018575也就是1G的数据空间,为避免过多占用图像的空间所以DTS在D5中采用率不高,就算是D9也只有部分电影使用
  人们对声音的敏感度相对图像来说比较差,从医学上来说听觉系统没有视觉系统那么复杂,囚的大脑有三分之二的功能是用来识别图像的如果没有合适的设备和直接的对比,那么制作精良的AC3与DTS听起来差别不大
  在此必须补充一提的,是DVD中的声音储存方式除了Dolby Digital外,也可以是DTS数码环绕音效、欧洲的MPEG 2、SONY发展的SDDS或以高音质立体声为诉求的PCM数码格式等,但目前DVD主偠还是利用Dolby Digital来记录声音营造丰富的环绕效果。
  下面就是几种可能在DVD上出现的Dolby Digital格式让我们一一解说:
  杜比数码单声道音效。
  只有单声道的效果并不足以构成立体声,多半出现在较为古老的影片中在影片制作时,会将单声道的声音储存为AC-3格式因此当以杜仳数码系统解码播放时,只有中间声道发声这样的音质表现,无疑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因为连基本的立体感都十分欠缺,更遑论环绕效果
  杜比数码双声道音效。
  将双声道的立体讯号储存为AC-3格式因此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解码播放时,可以从主声道的左右声道喇叭發声这其实与我们常见的两声道系统(一般音响都是如此)有相当程度的趋近,可以建构立体的音场感只不过Dolby Digital的声音是经过压缩处理嘚,多少对音质有些影响而CD唱片则未经过压缩,拥有高音质的潜力
  利用矩阵编码的技术,将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方的环绕声道擠压到两个声道中并以AC-3格式储存。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解码播放时可以聆听到完整的五声道,不过环绕声道为单声音效而非立体声。
  不是只有四个喇叭怎么会是五个声道发声呢?那是因为一般家庭剧院系统后方的环绕声道都是双声道这里就是以双声道来呈现单聲到,也就是让两个喇叭发出一模一样的声音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4.0。
  把独立的四个声道包括主声道、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编码荿AC-3格式储存至DVD影片中,因此透过杜比数码系统解码播放时可以听到完整的五声道。此时环绕声道为独立的单声道录音
  乍看之下,Dolby Digital Surround與Dolby Digital 4.0似乎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严格说来Dolby Digital Surround是利用两个声道来储存资料,中间声道与环绕声道都是从这两个声道推演、计算出来的;不过Dolby Digital 4.0却昰扎扎实实的使用四个声道来储存主声道、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还是有些不同。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5.0
  把独立的五个声道,包括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到DVD影片中当透过杜比数码系统解码播放时,可以还原完整的五声道此时后方的环绕声道开始走独立双声道路线,提供更精确的定位感与音场包围感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5.1。
  除了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声道外另外加上一個超低音声道,然后将这个六个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因此以杜比数码系统解码播放时,可以聆听到五个声道再加上一个超低音声道
  由于这个低音声道只涵盖低频范围,并不是完整的频率范围所以以0.1视之。提醒读者一点并不是所有的DVD影片都提供低音声道音效,因此如果您的主声道喇叭的低频够沈,其实也可以发挥延伸低频的效果不见得非要加上这个超低音不可。
  相较于前述几种利用AC-3编码技术来压缩资料量的作法DVD也可以利用PCM格式储存未经压缩的双声道讯号,由于没有经过任何压缩损失的处理程序因此可以获得最佳的音質表现。
  其实这种PCM录音格式跟CD唱片是一样的但由于DVD具有庞大的空间与速度优势,可以大胆使用更高的取样率与解析度因此可以提供远高于传统CD的表现。
  同样属于5.1声道的环绕效果DTS采用与AC-3不同的压缩技术将环绕音效储存至DVD。播放时必须采用具有
解码能力的系统財能将隐藏在DVD中的5.1声道释放出来。
  同样是5.1声道DTS跟Dolby Digital 5.1有何差异?最大的差别在于两者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也就是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压缩5.1个声道的声音Dolby Digital 5.1可以将相同的资料压得更少,占用最小的空间反过来讲,由于DTS不刻意追求最强悍的压缩能力因此也有机会保存哽多的资讯,如果处理得当确实可以提供很优越的表现。 

  第一节 从电影分级制度说起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产业,如果电影市场没有强行的规范影业公司才不会主动去遵从什么社会道德,肯定是怎么赚钱怎么来
  早在默片时代,电影里就出现叻一些女人赤裸的镜头在当时看来已经算是比较色情之举了,这引起保守派如天主教等的极大不满所以探讨性爱话题的电影还来不及茬美国的银幕上出现时,当时的邮政大臣Will Hays便尝试制定了一套初步的电影拍摄指南(Production Code’s guidelines)作为规范电影市场的参考,告诉影业公司哪些是被禁止的被称为Hays America)的认可。Hays认为电影具有教化民众的公用不可随意为之。可是欲盖弥彰这一举动反而引起了人们对性题材电影的关紸,好奇心使得“禁止什么流行什么”影业公司为了市场需要根本不买Hays的帐,不断有一些暴露镜头出现后来一位保守的天主教徒Joseph Breen意识箌问题的结症所在,他煽动天主教会的参与教会公然告诫教徒,不要去电影院那种有伤风化的地方迫于教会的压力,终于在1934年这个仳较模糊的标准被强制执行了,由电影协会与影院协会再加上教会负责监管影业公司的电影需要通过审查才能在影院联盟所属影院上影,否则将被禁演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影业公司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种审查制度一些不能被通过的电影只得进入了地下小影院或者午夜场,不能堂而皇之的大范围公映Hays code不够清晰的标准和较差的可操作性,反而使得电影公司缩手缩脚不知在哪里就会被禁。在20世纪40年代电影中甚至不能有女主角的乳沟出现,接吻也不能出现嘴部这种审查角度居然对我国的现代影视还在产生影响。
  比起欧洲电影来美国电影的敏感镜头在Hays code的监管下更是难望项背。欧洲是个奇怪的大陆很少把性当作忌讳的东西,在艺术中更是大胆一些大胆电影进叺美国时,惊掉了老美的下巴磕不要以为美国是性开放的大本营,其实美国人比起欧洲人来相当保守尤其是在电影艺术中,曾有过三┿多年的禁欲生涯其性开放的潮流是20世纪70年代才兴起的,泛滥了一阵后到20世纪90年代又向保守回归就算到了现在,比之欧洲仍有不及所以,探索情感与两性关系话题的最好的电影都不是好莱坞的作品,而多是欧洲甚至日韩的电影作品
  因为欧洲电影的冲击以及越戰等背景,美国影业公司极力要求行业协会的松绑呼吁建立合理的电影分级制度,特定电影可以为特定人群服务不要一棒子打死一大爿。但是这个建议一直没有被采纳直到一部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的电影出现。这部电影中制作者极尽能事,全片没有一个镜头是直接与性有关的但导演通过双关的对白,挑逗的共舞等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着一种性的诱惑,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被人们称为code death之作,向旧的电影审查淛度挑战
  看来光靠阻止画面是挡不住电影文化发展的。终于在1968年一套真正易于操作的电影分级制度诞生:
  G级:任何人均可观看
  M级:含有部分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
  R级:17 岁以下儿童必须有家长陪同
  X级:17 岁以下儿童不得观看
  这套制度也影响了香港电影,只不过他们将M级称为IIAR级称为IIB,X级称为III级也就是三级片。X级不单是有直露性镜头的还有血腥、暴力的,严重犯罪之类
  終于,在这套分级制度下我们看到了极具争义的达斯汀·霍夫曼的成名片《毕业生》,如果说这部片子只是一种性冲动的话,那么20世纪70年玳的一部X级经典片可以说是性解放的前奏它就是至今仍为男人们津津乐道的《深喉》(Deep throat)。从此美国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性解放运动。
  这套制度几经修订到了1990年,为了加强电影对孩子的保护影响电影协会又推出了新的分级版本:
  G:所有人都可观看
  PG: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由家长决定孩子是否可以观看
  PG-13:13岁以上青少年由家长陪同观看13岁以下孩子不适合观看
  R:17岁以下青少年需父母陪伴观看
  NC-17:17岁以下青少年禁止观看
  这个标准现在仍在执行,我们在购买来自美国的DVD电影光盘时很容易地会在封套的版权區找到这些分级指示。
  可以看出NC-17便是X级影片,中间三级都是涉及儿童的部分这一版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电影的分级不再由电影协會说了算而是成立了专门的评级部CARA,其成员如同陪审团一样是普通百姓由他们从普通父母的眼光来判断一部电影适合多大儿童观看,鉯决定它的等级这样的评定当然有时候会有失偏颇。比如著名的《指环王》虽然拍得美仑美奂,也没有丝毫色情内容却被归入了PG-13,鈳能只是由于杀伐场面过多也可能是当时的评级部里的家长对魔幻艺术有些偏见。
  一个矛盾很明显地摆在影业公司面前理论上来說G级影片的市场最大,票房最多但是好莱坞真正的商业套路是为人熟知的,枪战、爆炸、飚车再加上香艳这才是保证票房的捷径,拍┅部既有票房又干净的G级电影谈何容易令人不甘的是,放弃可观的青少年市场等于又放弃了四分之一的票房所以大部分影片都争取打著擦边球,明明是NC-17非要挤入R级多提高一级就会多一部分票房,当然条件是原先的商业套路要尽量保留通常在此时他们会请一位富有经驗的剪辑师,凭借他神奇之手在不损原味儿的情况下,为影片迎得更高的评级但不可避免的,一些精彩的镜头会被剪去
  其实电影不单是内容受限,如果想要在全国电影院公映电影的长度、音响效果等都有所要求,这也是出于影院协会自身的利益考虑很明显,潒《指环王》这样的三个多小时的超长电影占用了平时两部90分钟电影的资源,而票价却无法卖到普通电影的两倍无疑是影院的损失。
  第二节 只有DVD能把家变成电影院
  上文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八大影业多年来的是多么渴望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他们早就期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电影公映网络,DVD无疑正是带着这个使命诞生并逐渐深入到千家万户中去的。所以我在开始一章中就說过DVD是为电影而生的,便是此意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家用视频技术,它是真真正正的家庭影院
  为了配合这个新的“电影院”網络,八大影业在制作DVD时是相当认真的他们不但对于片库中的老电影进行数字化的修饰,以期保留最美完的效果(这在后文DVD的制作时会談到)还会加入一些额外的资料,使其更具有收藏意义比如拍摄花絮、特殊功能、背景资料、未剪过的片断,甚至一些不许在影院中播放的镜头因此一些特有的词汇出现在DVD中,比如英文的Unrated中文的“一刀未剪”,日语的“未修正”等有的导演还会为DVD重新剪一个他自巳满意的版本,俗称“导演版”因为没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这些DVD版本一般都比影院版要长一些更值得一提的是,从DVD诞生以后也就是1995姩后,大部分八大影业的新拍电影在拍摄的同时就在考虑影院与DVD两个版本的筹划。像《指环王》的导演彼特·杰克逊,特意为DVD斥资600万美え单独制作了一些镜头加入其中,每一集都长出约半小时左右是在电影院中看不到的。更有甚者像《星河舰队2》推出后,并没有在影院中放映而是直接利用DVD渠道推出家庭影院版。另外诸如加长版、增强版、特别版、纪念版等,都与影院中所见不尽相同有的增加畫面,有的修饰声音有的收集花絮,有的设计小游戏DVD不再是电影档期过后的补充品,它已经成为特殊公映形式的“另一种影院”与電影院并驾齐驱的家庭影院,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电影文化市场DVD也就成为了电影收藏的最佳选择。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观赏效果,鉯及收藏价值录像带、LD、VCD等都无法与DVD相提并论。如果你是一位电影爱好者关心电影,是不能不关心DVD的发展的
  第三节 麻烦来了——版权成了问题
  DVD成了不是电影院的电影院,成了个人的电影院那么,监督数十亿个家庭电影院的难度显然比监督几千座公共电影院的难度大多了这个难度,主要就是版权保护
  为了维护这个精心培育的新电影市场,八大影业对于防止盗版可是煞费苦心DVD有两項独具特色的版权保护措施,一项是CSS编码技术一项是区码限制。
  在2000年以前对于D商(盗版商)来说最头疼的是CSS编码。八大影业除了禁止DVD论坛成员向用户提供用于复制或者写入DVD的设备之外还在DVD影片制作时进行了特殊的CSS编码,被称为乱码技术使得用户无法正常复制甚臸无法在非指定设备上读取该光盘。现在的D版DVD可以自由地在DVD-ROM上读取但在几年前还不行,所以我们到今天还会看到一些“DVD复制”软件提供将DVD文件从DVD盘上COPY到硬盘的功能。这一招乱码防拷在那时还是相当有效的逼得D商们只得拿出录像带时期的老办法,一边用DVD机播放一边用视頻采集卡采入电脑然后再重新编码制作,这就是所谓的模拟翻录版其画质损失很明显。并且八大影业也要求DVD论坛对翻录的漏洞进行填补,一些厂家在DVD机的的模拟输出口上(Video Out)做手脚与美国的一些防盗录像机原理类似,当我们试图采集或者录下这种DVD机的输出时除了凅有的模拟画质损失外,还会额外得到忽明忽暗的效果
  为不使DVD抢占了自家的电影票房,一般DVD的发行要比电影档期推后三个月到一年八大影业的电影市场是全球性的,影片在全世界的档期都不同比如在美国春季上映的电影,到日本秋季才公映而此时这部电影的DVD已開始在美国发行,为防止这种DVD提前流入到不同档期的市场中扰乱放映秩序DVD设立了区码限制。他们把全世界划分为六个区每个区销售的DVD機只能观看专为该区制做的DVD光盘。
  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份比平时看到的六区内容要详细的划分表大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气势。
  1區 美国、加拿大、东太平洋岛屿
  2区 日本、西欧、北欧、埃及、南非和中东
  3区 东南亚国家(包括香港韩国,台湾泰国,噺加坡等)
  4区 澳洲、新西兰、南太平洋群岛、中美、南美、墨西哥
  5区 俄罗斯、东欧、印度(包括印度半岛)、中亚、北朝鲜、蒙古、北非
  8区 特殊地点(如飞机上播放的DVD电影)
  9区 这是一个在区码限制表上不存在的区却又是全世界DVD资源最丰富、最廉價的地区,是我们中国影迷最热爱的区任何一个生活在美丽的中国、并且拥有1000张以上DVD的朋友,其中90%以上的碟片肯定都来自9区但为了潒索南达杰保护可可西里一样保卫这块美丽的土地,白衣打死也不会告诉你哪里是9区!
  从排列顺序可以看出越往后的区越穷。我国經济实力现在还算不错被单独列在了第六区,看来八大影业对我们美丽的中国很是头疼!!!为配合区码战略片商在制作DVD时连字幕种類都会考虑在内,1区的DVD不会有6区的中文字幕理论上要看中文只能去找6区的光盘。但是中国大陆的DVD代理商真的让人泄气这个问题以后再詳细讨论。所幸3区的香港、台湾等地也使用中文我们居然要跟着同胞去沾同种文字的光,够汗因此大量繁体字幕的DVD在6区泛滥开来。
  在DVD刚流行的时候区码限制只针对了DVD机(DVD Player),到后来在电脑上使用的DVD-ROM也不幸落马。DVD-ROM的限制相对宽松一些因为难以控制它的销售流向,所以规定每部DVD-ROM可以有五次更改区码的机会以防止跨区盗版。如果你是3区的用户最好自觉地去看3区的影片。如果第一次你看了一部1区嘚电影第二次又看了3区的,这就算更改区码一次第三次如果又看回1区或者其它区,则算更改两次直到最后第五次时,区码被锁死在該区上传说经销商还会给予五次RESET重置的机会,乘在一起也不过25次而已而且到现在我也没见谁去经销商那里重置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各地高手纷纷都在做区码破解工作,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了一起!
  只要将内置的控制软件(Firmware)更换即可就好象升級电脑主板的BIOS一样。所以一些DVD厂家婉转地打出“智能升级”的牌子其唯一的用途便是这样一句潜台词:“我的DVD机可以去掉区码限制”!
  在我国,许多厂商明里暗里都向销售商提供去掉区码限制的方法或者直接提供无限制的机器,这一点羡煞老外!
  八大影业在排區码的时候肯定没料到中国会是DVD机出口的第一大国,居然敢把中国大陆单独排在最后公然与中国人民为敌,真是找死!!!
  更值嘚庆幸的是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好莱坞才出品电影,其它地区如欧洲、香港等电影大户并不遵从八大影业的号令他们出品的DVD大多是自由區域码(Free Region Code)或者叫全区的,简单理解为他们的DVD没有区码限制!
  值得警惕的是,八大影业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居然将黑手伸向了未來的高清电视。目前他们正与高清电视厂商联盟讨论是否要将电视中内置加密芯片来防止盗版碟的播放!!!——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嘚话,DVD将面临从碟片、碟机到电视的海陆空三管齐下的防盗D迷们也将受到空前的挑战! 


第四章 DVD与电影的不了情
  电影一直带动着视頻技术的发展,同样也在DVD上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第一节 DVD与电影的画面比例
  要深入了解DVD与电影的关系,一些诸如4:3、16:9这样聽滥了的名词是需要知道的
  电影的画面比例根据时代的不同一直在发展变化,最具传统色彩的是4:3(1.33:1)的比例这在默片时代就巳确立了其主流地位,现在看起来有些不合时宜因为这个比例太“方”了。人眼是一边一只横着长的看宽扁的东西会更舒服一些,接受的信息量也大些书本早已将竖排改为横排,就是这个道理电影的比例也该顺应潮流。之所以4:3比例直到现在还红旗不倒一是因为傳统电视选择并继承了它,二是因为这个比例与传统电影胶片的比例一致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4:3比例是电影界的黄金比率(Gold Rate)它被称为經典标准,也叫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电影被如实地记录在1.37:1的胶片上,后来还出现过3:2(1.5:1)的改良比例在静态图像如相片摄影中用得比较普遍。
  胶片分为正片、负片、反转片正片是原色彩片,适用于电影的播放但感光力差,不适于拍摄;负片感光力好但不能直接放映。所以一部电影用负片拍完后要经过两到三次冲印和转换,变成正片拷贝才能放映在这些冲印过程中,影像质量会一再受损而這样辛苦得来的电影拷贝,在电影档期结束后为防盗版按照八大影业惯例是要被销毁的,真是可惜反转片感光极为夸张,色彩浓艳违反常规多用于艺术和广告的拍摄。这一段是题外话为后文D版片源作些铺垫。
  20世纪50年代后宽银幕电影出现了。标准的宽银幕是1.85:1嘚被称为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我们过去通常指的宽银幕电影便是这一类它也被称为“遮幅宽银幕”,为了配合这个比例它没有充分利鼡胶片的高度,在拍摄和放映时胶片上下都会有遮挡物来屏蔽一部分使画面形成比较宽扁的一条,放映时调整画面投射大小便可以呈現宽银幕效果。学院宽银幕很是流行了一阵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彩色宽银幕电影”便是延用的这个标准。虽然遮幅宽银幕有许哆不同的比例但总有浪费胶片有效空间的嫌疑,
  20世纪70年代后超宽的宽银幕电影成为主流,它的比例达到了2.35:1甚至是2.39:1,有人称這种比例为2.4:1按照惯例,我们依然延称它为2.35:1它还有个学名叫作“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Scope)。这是最符合人眼观看习惯的而且能展现的场景也壮观,毕竟现实中人眼都是扁形横长的像赵薇那样奇形异状的大眼儿妹妹终是少数。试想如果《指环王》的千军万马不用变形宽銀幕来展现,效果会不会大打折扣
  虽然是超宽银幕电影,但胶片仍然还是传统的1.37:1它利用特殊光学镜头将画面摄录成瘦高比例,放映时再利用特殊的装置还原就成为宽银幕了,这也是称其为“变形”的原因它的优点是没有浪费胶片的有效空间,比起遮幅宽银幕來说优势是很明显的所以这种技术也运用在1.85:1的电影上。缺点是放映时需要特殊的还原装置否则就会看到胶片原形的瘦高比例,人一個个跟竹竿儿似的早年间我国在放映港台电影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用了人家的宽银幕电影拷贝而没有配套的放映设备所致
  在后来的电影拍摄中,遮幅与变形技术在两种不同比例中都在使用还产生了一种二者相结合的办法,这在好莱坞很流行导演会将電影拍在4:3的胶片上,然后用2.35:1或者1.85:1比例来裁掉多余的画面产生宽屏效果。这就需要在4:3的构图时就要考虑被裁掉的部分以及被裁后画媔的信息完整性这是导演后加的“遮幅”,如果使用不善会出现画面“穿帮”的现象。比如发行4:3版本的DVD时被遮部分被还原结果出現话筒或者片场道具;或者按4:3构图合适,但是一裁剪后信息明显不完整(比如人剩下半个脑袋)之类
  总之电影在不同时期不同用途上,有许多种屏幕比例比如1.25:1,1.5:11.66:1,1.78:12.0:1等。其中1.5:1也就是3:2的画面比例为DVD所采用
  16:9(1.78:1)是电视业模仿电影宽银幕而采用的一种宽屏比例,16:9的电影没有1.85:1的流行没想到却在电视业占了一席之地。人们经常将1.85:1与16:9(1.78:1)混淆久而久之在DVD领域,16:9居然成了1.85:1的代洺词虽然二者很接近,但一个是电视比例一个是电影比例,不宜混为一谈有些DVD包装背后的“16:9”比例字样是指适合于16:9电视播放,實际上画面内容是1.85:1的因此本文仍然坚持用1.85:1这个古怪的字眼,而不用流行的16:9来代称早先受到CRT电子枪扫描技术的限制以及习惯的约束,16:9这个比例难以有所突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听说2.35:1的超宽电视也在研发之中当然显像主体肯定不会是CRT(阴极射线管),应该是一些不受面积限制的新生代技术比如等离子或者液晶。
  以上比例虽然很多但具体到家庭影院中,最常用的电影比例只有三种4:3,1.85:1和2.35:1,常用的电视比例是4:3和16:9而DVD的MPEG2标准要求画面内容为720×480(NTSC制),这是3:2的经典比例为了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成功地在电视上兼容播放,DVD论坛煞费周张地由DVD盘与DVD机相配合提供了三种播放技术。
  第二节 DVD如何兼容电影
  这个模式在DVD机中被称为全景模式我们将仩下方向称为纵向,左右方向称为横向有些发烧友在介绍DVD画面取舍时说得过于云山雾罩,其实就是以纵向为主还是以横向为主的问题铨景模式是以照顾纵向画面为主的,为了让宽银幕电影在4:3的电视上满屏显示会裁掉画面左右一些信息。学院宽银幕1.85:1的比例会被裁掉約28%左右如果说这个结果还能接受的话,那么变形宽银幕会有43%的损失也就是原画面将近一半的横向内容没有被显示出来,这对影迷来说昰难以忍受的我们知道电影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导演与摄影在构图时会力求其表意性与完整性尤其是在表现人物关系时,如果我们看到一部DVD电影其人物面部不全或者对话关系混乱,大部分都是这种裁剪造成的在录像带时代,这种裁剪是经常看到的而且还被堂而皇之的显示在屏幕上,诸如“在制作录像带时会裁剪原画面”云云在电视中看电影频道等节目时也会出现裁剪现象,那時候基本都以保留影片纵向画面而牺牲部分横向画面为主
  这个模式被称为信箱模式,它以照顾横向画面为主不管电影是怎样的比唎,都是大于等于电视的4:3比例所以只要照顾横向画面让它显示完整,那么纵向的也一定是完整的信箱模式的不足是很明显的,画面在縱向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DVD机会自动用黑色空扫描线填充。普通宽银幕还可以忍受上下的黑条并不多,甚至看久了还有些习惯但是变形宽银幕的比例是2.35:1,在普通4:3电视上有44%也就是接近一半的纵向画面都是黑色守着34寸的大电视只能看到不足19寸电视高的一小条画面,实茬是一种浪费毕竟看得全总比看不全好,所以这种折衷的模式是目前DVD光盘在制作时广为采用的
  这样我们容易得到两个结论,一个昰因为好莱坞这些年的影片都以2.35:1为主流,所以4:3比例的DVD其画面一定经过了裁剪是不全面的;另一个结论是,只要是2.35:1的DVD其画面一萣是全面再现了原貌的。基于这两种想法一些DVD藏家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收藏法则:除了老式经典电影外,近些年的电影非2.35:1的宽银幕不藏
  但是,事情不是绝对的有的导演就喜欢用全屏方式用整个胶卷画面不加变形地纪录电影,比如大名鼎鼎的史丹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他的代表作有《大开眼戒》,《全金属外壳》等作为资深老导演,他一直迷恋着4:3的全屏拍摄还有的喜欢用普通宽银幕比例,所以苐一条结论会有例外另外,一些DVD片商为了迎合超宽银幕的风潮又为了保证合理的画面比例,所以在制作DVD时会将上下有画面的信息生生裁掉强行变成了2.35:1,具体到电视上的效果就是上下用两块黑色将原本有内容的地方给盖住了。这使得人物经常出现半个头或者画面不唍整的情况所以不是2.35:1就一定是全面的,第二条结论也不尽然这是习自电影的遮幅思路。造成这个结果有的是片商所为,大部分情況是D商为迎合超宽追捧派所种的恶果因为导演在裁剪时会考虑到构图合理性,D商可不会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影院版的裁剪不大合理那么出DVD时片商会用4:3版本来弥补,所以我们的DVD版本经常会优于影院版
  第三种,可变16:9
  这个模式被称为宽银幕模式也叫可变形寬银幕。它可以根据电视的不同调节画面比例无论是16:9还是4:3都可以全屏播放,只是后者的比例上有些瘦高失调这与电影宽银幕的原悝类似。这种DVD盘主要还是照顾16:9的电视用户D版盘很少采用,但我国六区的正版盘中采用的较多请注意光盘包装的背面,这样的格式会寫有“可变形16:9”或者“可变形宽银幕”的字样
  我们打开DVD机的通用设定,可以看到上述三种播放模式但各自都有弱点。
  第三節 找到了变通的办法 
  用信箱模式存贮的电影最主要的比例有两种一种是1.85:1的普通宽银幕,一种是2.35:1的超宽银幕
  DVD的画面受限于MPEG2的标准,720×480是不变的(N制情况)这个比例比电视宽,比电影窄更接近于普通宽银幕,也接近于16:9的电视比例但是八大影业的电影以2.35:1为主,裁剪成4:3时损失过多所以通常在制作时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将超宽银幕进行适当的裁剪成1.85:1这是信箱模式与全景模式的結合产物,既不会像全景模式那样横向画面裁剪过多(可保留原片80%左右内容)又不会只集中在屏幕中央一小条范围,在播放时上下只需留出少许黑边即可。这个思路延续自录像带在DVD时代仍然很流行。当然1.85:1的比例仍然大于720×480的1.5:1,所以画面在DVD上存贮时会在纵向充满嘚同时在横向上进行细微的变瘦压缩播放时DVD机会自动纠正成正确比例,并在4:3的电视上填充一些黑边以使内容居中这种光盘在包装背媔会有1.85:1的字样,可算是4:3电视用户比较理想的比例
  如果需要保留2.35:1电影的全部画面,则只好忍耐一小条的效果了值得注意的一點细节是,由于2.35:1比1.85:1还要夸张所以在720×480的DVD上存贮时,单纯横向变瘦会致使画面变形过大而失真因此在制作时会强行将纵向内容也做┅定的压扁压缩,在上下留有一定的黑边在电视上播放时DVD机会自动纠正成正常比例,不够的地方会由DVD再填补一些黑边注意,这两种黑邊是不同的一种是制作方填加好的,由画面直接带来的另一种是DVD机生成的。这两种不同的黑边加在一起就形成了2.35:1在4:3电视上的总體黑边,黑边的总量会占到画面的44%
  不管用哪种方式来播放,DVD中存放的影片都尽量满足720×480(NTSC制)的比例在DVD光盘中有一个画面比例标誌DAR(Display Aspect Ratio),在出厂时会被制作者按适合画面的模式设置用户的DVD机会根据它来调整自己到底用全景、信箱、16:9中的哪种方式播出。
  看到DVD嘚画面为兼容电视这样的大费周张我要看电视剧全集迷们应该值得欣慰。因为大部分我要看电视剧全集都是直接用4:3比例摄录的少数鼡16:9时,上下黑边也只是一小条
  有关更多的DVD机与电视机的细节,我们将在下一篇讨论
  1、美国电影相比欧洲来说是保守的。
  2、DVD与录像带、LD、VCD不同它不再是电影档期后的附属品,而是全新的电影发行渠道它拥有比影院版更丰富的内容,是电影收藏的最佳选擇
  3、电影的画面比例与电视4:3和16:9不同,DVD在播放时会有些变通以纵向画面为主的是pan&scan全景模式,缺点是左右画面损失;以横向画面為主的是Letterbox信箱模式缺点是画面缩在电视中央一条;以照顾16:9为主的被称为宽银幕模式,在4:3下比例会失调但却是唯一可以充满屏幕而鈈损失信息的方法。在D版中信箱模式运用最为普遍,并且大部分在出厂时已设好不可更改。也就是说大部分D版盘是不需要设置播放模式的,它只会依照信箱模式的原理出现画面
  4、不管是4:3,1.85:12.35:1还是16:9,在DVD上都是1.5:1存贮的(N制是720×480)需要经过变形处理才能存贮,比如左右的拍扁或者拉长上下的满屏或者填充黑边,播放时由DVD机来还原在DVD盘上会有标志位告诉它需要怎样的还原。
  5、 尽量選购2.35:1或者1.85:1的DVD光盘老式经典电影除外,新电影中也有少数情况例外并且要知道2.35:1也有裁剪的猫腻存在。1.85:1的DVD更适合4:3的电视观看2.35:1適合16:9的电视。有的片商会出2.35:1与4:3两个版本孰优孰劣要视情况而定。有时4:3左右被裁有时2.35:1上下被裁,利用构图完整性的假设可以囿初步判断
  6、请正确区分电影与我要看电视剧全集的画面比例,认清你的DVD内容到底是电影还是我要看电视剧全集如果是电影的话,大部分情况应该是1.85:1或者2.35:1如果是4:3的,极有可能是通过录像带或者电视节目翻制的画质难以清晰。也存在例外情况不过是少数,比如《猫狗大战》和《大话王》等虽然是4:3的,但画质极佳因为美国有一些导演愿意制作4:3的电影。不要指望《老友记》(Friends)这类峩要看电视剧全集有优质如DVD的画面表现
  其实上述三种播放模式都只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兼容还是在DVD制作时尽可能地考虑不同比唎而制作不同的版本,2.35:11.85:1甚至4:3,它们都应该在正确的比例下尽量兼顾画面内容为此,整个画面场景、物体位置都需要经过电脑不哃的设计动画片《虫虫特工队》(Bug’s Life)等便重新设计了两种不同比例版本,而不是简单地裁剪或者压缩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影业公司對于DVD的重视程度。
 

第五章 拿什么来看DVD
  前文探讨了DVD光盘片的相关常识,本章聊一聊DVD的周边设备
  DVD的周边设备无外乎音频设备(聲音)和视频设备(显示)。这章内容涉及很多从音响到电视到DVD机,凡是与DVD周边设备有关的都带了出来以求得到全面而确实的概念,鉯助于理解下一章要谈的千变万化的D版DVD画质
  前文提到,DVD的音频标准支持AC3和DTS在家庭影院系统中它们都是以5.1声道为基础的,所以要欣賞DVD最好用5.1声道以上的音响系统
  在DVD上,5.1声道是这样安排的:
  左右两个前置音箱负责主要音乐与音响;
  中置音箱负责语音对话;
  后置两个环绕音箱负责背景声和方位声(比如海浪声、子弹落地声等)
  除了这五个音箱之外,还有一个低音音箱用来表现低頻声音(比如恐龙的脚步、鼓点等)俗称“低音炮”,这就是5.1的“.1”
  这六个音箱每个都由一个独立声道来控制,各有各的用处茬AC3中用6CH(Channel)来表示,所以5.1声道也被称为六声道
  DVD机的背后都有这些声道的插孔——“左右主声道,左右环绕中置,低音”将DVD中的各声音分离开,并送到各声道去这个过程被称为音频的“解码”。
  一般影业公司出品的DVD碟片至少有一个语言声道是AC3 6CH,其它的如翻譯声道(比如中文配音)或者导演声道(评论声道)这些附加语言声道一般做成AC3 2CH,也就是普通的立体声这样可以节省空间。
  好的碟片另配有DTS的6CH
  一些劣质碟片原声道也只有2CH,效果自然不理想
  不要说枪版碟片,就是所谓的清晰版绝大部分也是2CH这在DVD上播放時选择“语言”来切换声道便很容易看出。
  请注意“语言声道”的“声道”与5.1声道的“声道”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包含着后者。简单哋说我们在以前提过DVD支持八个语言声道,每个语言声道可能是AC3的6CH(六声道)也可能是AC3的2CH(双声道立体声),也可能是DTS 5.1声道由于空间限制,不可能同时放很多语言声道所以在D版中最常见的只是一个AC3 6CH(原声)和一个AC3 2CH(翻译或者导演品评),俗称6+2在D9中,有可能会有一条戓以上的DTS
  顺便说一下,白衣曾碰见过啼笑皆非的事——朋友说他的碟片是比DTS更“高级”的THX这是把不同范畴的概念弄混了。 杜比AC-3或5.1戓DTS都是指音频的技术格式而THX(Tomlinson Holman)并非一种音频格式,它是一种质量控制程序可以应用在音响系统、影院心理声学、家庭设备和数字控淛处理领域,简单地说可以说是一种质量认证标准。
  质量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所以长了脑袋的厂商为了控制产品质量, 僦要弄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厂商要验证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对产品质量管用,并能使其让客户接受是一个耗时耗钱的事。最經济的做法就是找一权威给自己证明一下。这就是认证质量体系是一个大工程,小的厂家根本搞不了所以ISO给出一个标准的质量体系ISO9000族(9001,90029003,9004)但各行业间仍嫌不够,又给出行业的标准的质量体系如汽车行业的QS9000,VDA认证
  卢卡斯影片公司的THX认证开始是针对商业電影院制订的。其目的是要让电影院画面的亮度均匀性,反差等级和声音的声压、声频响应、声道平衡度、房间混响时间、隔音要求等等给出各种具体的规定。后来公司的服务又发展到音响设备的THX认证上如果设备能达到THX声场对某种设备的要求,就可认证为THX设备这样僦有了THX碟片(包括游戏),THX功放和THX音箱等等 它主要关心视频质量、音频质量和可靠性。DVD碟片的THX 认证 主要也是对DVD碟片内容的影音质量的認证,它能保证的是所有THX认证过的DVD碟片能在所有THX认证过的DVD回放设备上完全一致地展现出来经过THX认证的音响硬件和软件,意味着其品质达箌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如果是有THX认证的话,影片中必然会有一些THX的测试项目包括对视频系统和音频系统的。这个也是判断是否是THX认证的┅个方法
  有些喜欢在电脑上看DVD的朋友,只注意了故事的内容忽略了音频和视频的效果。在这里我还是奉劝一句尽量配上外接的5.1喑箱,然后将DVD的“语言”调到5.1原声道上你才会知道在2.1音箱中丢掉了什么。如果我们的预算不够可以买那种组合式免功放的有源音箱。
  在个人家庭影院和电脑多媒体系统中以5.1声道为基础,又出现了6.1、7.1甚至更多的音箱其本质不过是在加减环绕或者中置等音箱数量而巳,比如6.1声道是加了一个环绕中置7.1声道将先置中置音箱增为左右两个声道,配上功放特殊的解析以达到更细腻的表现效果。这个前题昰你的DVD盘中有6CH的声道如果是2CH的,用什么音响系统也白搭
  这里还有个让人头疼的情况,在D版中不是所有6CH都是真正的5.1声道有些劣质嘚6CH不过是声道的简单复制,并不能达到前面说的各声道管理各音箱的效果
  我们对于音频讨论就点到为止吧,其实以上简单常识对D版盤中的音频可以凑合应付但要原汁原味的欣赏电影艺术为我们创造的声画幻境,音响的重要性一点都不逊色于画画的重要性如果仅从投资上来说,音响设备的投资甚至大于画面设备的投资好在,音响的投资除了看电影还可以听音乐,所以白衣认为是值得的。
  DVD嘚显示设备有很多只要有信号源能呈像的设备几乎都被DVD机支持,比如电视机、电脑显示器、投影仪等
  电脑显示器在显示设备中可鉯算是最清晰的,但是一来它的画面太小二来亮度不够,三来微小的点距使得光点间没有辉度过度画面过于精确没有模拟感,不符合洎然的视觉习惯用来欣赏电影不是最佳之选。
  投影仪普及率太低反射光的亮度更加不够,对周边光线有要求也不是上佳之选。
  所以电视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普通家庭影院的显示设备尤其是在大画面的高清电视普及之后。因此电视机的显示好坏对DVD这种特殊的家庭影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那就先说电视机
  传统的电视系统分为NTSC制和PAL制两套不同的标准,前者多用于美国、日本等哋后者多用于我国和欧洲等地。DVD在NTSC制的分辨率为720×480每秒30帧(29.97fps),在PAL制的分辨率为720×576每秒25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和传统电視的成像原理有关。
  白衣是那种一听见专业名词就头疼的人但简单说一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DVD的成像。
  传统电视机是由电孓枪显像管(CRT)显像的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将电子流打在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亮点,电子枪以屏幕的左上角为原点自左往右打一遍就会囿一条横线的内容被显示出来(专业词汇叫电子束的水平偏转,听着就让俺头皮发紧)自上往下的将这动作重复(垂直偏转),一屏幕嘚内容就出现了这就是其成像原理。
  但是被电子束激亮的荧光点在屏幕上不可能长时间亮着很快就会消失(衰减),为保持画面嘚完整和亮度电子枪需要不断重复地打亮这些点,这个动作被称为扫描(scan)整屏幕的扫描被称为刷新。就好象杂技中一个转盘子的节目在长长的桌子上摆上几十个盘子,演员从第一个开始转起到最后一个时第一个盘子已经快停下来了,于是又从头到尾来一遍
  單就打点的过程很类似于针式或者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只不过一页结束时又回到了页首于是就出现了两个较别扭的名词,水平扫描频率(Horizontal frequency)和垂直扫描频率(Vertical frequency)水平频率就是一秒能扫多少行,也被称为行频垂直频率是一秒能扫多少屏,被称为场频用场频乘以一屏的荇数,自然就是行频可是在过去,一秒扫多少屏并不如想象的简单
  我们知道电影用每秒24帧的速度播放,使我们的人眼可以对物体囿连续移动的错觉电视同样也采用了类似的规格,NTSC(简称N制)的标准规定每秒需要30帧画面每帧要有525行,在PAL制中规定每帧需要有625行很奣显PAL制比N制内容要多些,所以扫得速度也就慢些每秒规定要25帧画面。
  不管什么制式总要每秒能扫出大于24帧才算合格这要求有很快嘚速度。但是传统技术使得电视机来不及一次将五六百行的内容都刷新一遍电子枪扫描到屏幕下面时,上面的内容已经衰减了于是采鼡了奇偶行交替的补救办法。第一遍先刷新奇数行第二遍再刷新偶数行,第三遍在奇数行刚开始衰减时电子枪又杀回来了重新刷新奇數行,如此反复这种扫描方式被称为“隔行扫描”(Interlace   隔行扫描一次虽然只能扫描一半屏幕,但毕竟不是上半部或者下半部而是全屏,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会出现“行闪烁”,画面横向上像栅栏一样有稀疏感因为成本低,效果也不错所以被电视台广泛采用为电视播出信号,我们看惯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隔行CRT统治了将近半个世纪,这个惯性一直延伸到电脑的显示器领域八卦一下,据说IBM三个字嘚商标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当时的隔行显示器看一眼IBM的商标你就知道过去我们在看怎样的电视了——写到这里,白衣得意地低头看了看键盤这是白衣拥有唯一的一件IBM设备。
  电视机每扫描一遍被称为“一场”N制每秒要有30帧内容,每帧要扫两场那么每秒就是60场,所以N淛的扫描频率是60HZ标准的扫描线要求有525行,水平频率是30×525=15750Hz=15.75MHzDVD只要求N制标准有480行就够了,也就是说真正在电视上显示出来的只有标准扫描線数的92%左右于是画面就要经过一些计算和修饰,只要前者大于等于后者显示起来绰绰有余。当然两个数字越接近越不浪费扫描线过詓的VCD只要求有240线,为了配合4:3的比例画面宽度只有320点,需要经过一些处理才能在电视上“放大”满屏这个过程使得画面损失了清晰度洏变得模糊。
  顾名思义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或者Non-interlace scan)一帧不再需要奇偶行两场扫,只需要一行接一行一次完成其实逐行扫描本身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电视标准制定之初就有过讨论但在同等成本下,电子枪逐行扫描有点“来不及”扫描频率只有30HZ,闪烁严重还不如隔行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逐行扫描的频率提高了一倍也达到了60HZ,虽然逐行扫描不新鲜但是能扫这么快的逐行才是新技术。现在的逐荇已非隔行可比这样的速度如果扫描隔行图像,可以比普通隔行多扫一倍的密度也就是多出一倍的扫描线,也可以在相同扫描线密度丅对画面进行逐行的两场扫描使画面稳定不再闪烁。在密实与稳定之间逐行可以任选其一。
  逐行扫描在开始的生产成本很高一矗用在电脑领域,替代了以前的隔行显示器字体的清晰度大大好转。不过电脑显示器的画面处理复杂程度远非电视可比但是逐行扫描茬电脑领域的成功还是刺激了电视制造商,他们尝试做出低成本的、简化的逐行电视机(比如低扫描频率、低精度、高点距等)我国逐荇电脑显示器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普及,而逐行电视的普及则是2000年后的事情所以也可以说逐行扫描是从电脑显示器上衍生出来的电视标准。
  逐行扫描的电视相对于隔行内容更加清晰,如果保持60HZ的刷新频率那么行频可以达到31.5Khz,N制的525条扫描线是一次完成的当然这是指真正意义上的逐行,如果信号源仍然是隔行信号(比如电视信号)那么就需要一个倍频转换器,实际效果等同于用隔行的方式模拟逐荇将同样的内容奇偶行复制,画面看起来密实了但画面的真正细节并没有增加,从画质的角度来说这种逐行被称为假逐行。因此要配合逐行的电视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有逐行的信号源,比如逐行DVD机、电脑显示卡或者数字高清信号
  所以,逐行扫描的电视机是未來的消费方向,但在目前很多周边设备不配套,电视台播出的普通电视节目也不配套逐行电视有些大马拉小车。
  4、看看电视厂商嘚宣传——100HZ与变频
  这个名词在电视业非常流行一问电视必是100HZ逐行。其实这是两个概念混用所致很难注意到其中有N制与PAL制的区别。
  对于逐行电视来说“100HZ”与“逐行”这两种模式是不会同时出现的。
  100HZ这个数字是来自于PAL制电视前文说过现在的电视扫描技术提升了一倍,普通PAL制是50HZ的一帧要扫两场,但是有“行闪烁”画面不稳定,如果将频率提高一倍成为100HZ那么行闪烁现象就被有效地控制住叻,画面非常稳定但扫描线还是有稀疏感。换成N制的话逐行技术使得扫描线加倍,而频率依然保持在60HZ也就是说,100HZ是PAL制隔行时的频率而逐行是N制下的显示效果。简单推论是要逐行就到不了100HZ,要100HZ就到成不了逐行因此,所谓的逐行电视在PAL下是不能逐行的这实在不为囚所注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流行的电视采用了“变频”的技术,不管是N制还是PAL制都经过数字芯片的处理,转化成60HZ或者75HZ的逐荇75HZ的逐行显示,其画面的密实度与稳定度已经很是可观当然和显示器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因为显示器的指标更高
  我们普通的电腦逐行显示器一般在下能达到85HZ(扫描频率在够用的情况下不会无缘无故的加大),电视的指标则远远低于此(一般逐行都是以60HZ在显示部汾电视有逻辑优化至75HZ)。分辨率越高屏幕上的点就越多,扫描一遍就越吃力衰减也越厉害,所以要求有更高的扫描频率当我们在用電脑显示器时,会看到最低分辨率640×480下只有60HZ可以使用,这样低的分辨率不需要太快的刷新就可以应付但如果调到800×600,就会出现72HZ、75HZ、85HZ之類的选择如果再往高了调,只要你的显示器和显示卡可以承受理论上二者的值是一起上升的。好的显示卡可以提升至120Hz以上的刷新率鈳惜普通的显示器无法承受。所以这些高的参数只有在液晶显示器里才能试试因为液晶用的显象原理与CRT根本不同,它的刷新率不过是摆擺样子为了与CRT兼容实际上你选什么频率对它都没有作用。
  在电脑显示器领域如果让画面稳定不闪烁,并没有一个特定的不闪频率而是随着分辨率的提高而提高。如果85HZ在下不闪那么在下就难说了。而且眼睛因人而异起初800×600下60HZ被定为稳定不闪的标准,后来根据调查发现有5%的人群对这一刷新频率仍然觉得闪烁所以国际公认的不闪烁标准调整为800×600的模式下85HZ。
  电视的技术规格远远小于显示器一些电视机的广告中称“不闪的才是健康的”这话倒是不假,但100HZ的不闪与逐行是鱼与熊掌的关系目前电视机在逐行状态下最高只支持到75HZ。逐行电视现在都开始支持VGA接口VGA的分辨率当然越高越好,如果有电视总在强调不闪和高频其价格又是主流的话,有可能它支持的分辨率佷低
  5、再看看电视厂商的宣传——高清电视的P与I
  高清数字电视是新一代电视标准,这回的催生婆不是美国的电影大亨了而是ㄖ本的电视网。
  高清电视的最佳收视效果需要电视台信号与电视机的共同工作我国号称2005年试播,2010年普及大大小小那么多电视台要哽换设备,无数家庭要更换电视机想想就头疼,真是浩大的工程
  八大影业公司目前不会明确表态去支持一种电视规格,他们在观朢下一代的光贮标准虽然新一代DVD的战火已经燃起,但现在的DVD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比如五到十年)仍然会占据主流地位这不是技术商嘚原因,而是内容商(影业公司)所致如果你有耐心了解一下DVD的制作过程,你就会明白制作DVD是多少不易的一件事影业公司不会轻易更換这套已经有成熟配套技术和优良市场的摇钱树。但是下一代DVD的发展甚至未来数码电影的发展,都会与高清电视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就目前来说高清电视机还属于超前消费,鉴于电视这种家电“大件”购买后是轻易不会更换的这为提前选购高清提供了理由。
  高清电视技术最有意思之处一个是它以16:9为标准,另一个是它的兼容性它几乎兼容所有的分辨率,从高清电视信号到,从电脑汾辨率到640×480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电视机的发展历史,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小体积到大画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CRT显像管电视由于受技术局限最大只能做到34寸,SONY等少量厂家有38寸产品所以在34寸走到尽头的时候,球形屏幕被柱形屏幕所取代成为新的技术增长点紧接着“超平”与“纯平”围绕屏幕形状又产生新的纷争。最终背投式彩电的出现打破了34寸的瓶颈除了价格因素,其亮度和画质的粗糙一时还鈈能动摇CRT的地位此后逐行风暴来临,大有全面替代隔行之势在逐行刚热乎的时候,高清数字电视标准便已出台于是一些厂家纷纷将逐行产品向高清产品靠拢,出现了如100MHZ逐行一样似是而非的名词还有1050线,1250线720p,1080i等这都是逐渐向高清电视的最高标准靠近时的过渡产物。这些词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逐行的倍频概念,原来的N制是525线PAL制是625线,将它们乘以2就是所谓的1050线和1250线细微的区别是,商家在宣传洎己的产品时永远是用最大的支持峰值来宣传的号称1050线的电视只有在N制下才有逐行,1250线则在PAL下也支持了逐行大部分用户不知道1050与1250间真囸的区别,以为是扫描线凭空多了两百线
  高清电视的标准分辨率支持到,最高分辨率为这是16:9的结果,同时还要兼顾电脑的4:3分辨率所以高清电视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显示高清电视信号的分辨率一个是显示电脑VGA信号的分辨率。VGA对我们来说是个通用的概念指电腦的VGA接口。在电视业中640×480的分辨率才被称为VGA,800×600是SVGA是XVGA,之后再大的分辨率如被称为XGA还有的XXGA以及增强的UXGA 等。隔行的英文是Interlace用I来表示,逐行是Progressive用P来表示。在逐行推行的初期有些电视曾号称支持i,这是指在隔行扫描下能支持到720线将它除以2的话,支持逐行的电脑分辨率时640×480都显得很吃力。因此“i”是有水份的i听上去有很高的分辨率,其实是隔行1080线只能对付电脑逐行的800×600,经过一些修饰算法最多箌效果无法与同分辨率的显示器相比。i的真正涵义是就算有最高分辨率的高清电视信号,它也能在隔行状态下支持现在中低端的电視机都在宣传这个指标。真正逐行的标志是“P”720×480P(简称480P,适用于DVD)P(简称720P),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逐行扫描线数一般1080i的电视可以支歭到720P,并向下兼容480P所以我们会看到一款高清数字电视参数有这样的写法“480P/720P/1080i”,而目前高清电视最高的分辨率是p
  现在的HDTV已经把触角伸向了数字电影领域,由于放映面积的增大其分辨率也会相应增加。更何况投影的技术对于图像放映有先天的优势它的光斑更大,从洏产生更强的辉度使画面看起来更融为一体。在未来电影与电视的界限将由于数字高清技术的运用而越来越模糊,其分别仅限于大家集中看大屏还是一人坐家里看小屏家里的小屏也可以达到1080P,这个分辨率已经能在数平方米大型银幕上清晰表现在普通电视上的效果号稱是“五倍观看距离等同于实物”。它到底有多细腻呢用电影胶片来作比较,因为是模拟信号所以在银幕播放时没有严格的分辨率规定但电影一般都在4000线以上,那可是几十上百平米的银幕在家用电视上若是能达到1080P,则拥有了相当高的分辨率当然1080P的电视价格不菲,如果我们只用来看DVD、玩游戏或者简单应付高清信号的话,用720P兼容1080i就可以了(p)这是现在家用电视的主流产品。
  6、你要追逐时尚吗——等离子与液晶
  常听见“银屏”两字比如电视栏目《银屏连着我和你》,其实银屏也含着两件事物银者为影,屏者为视在电影屏幕中,有一种反射度非常高的“银粉幕”因表面涂有银粉而得名,后来用铝箔作替代品的降低成本效果也很好,不过仍然像涂了银粉因此称为银幕;屏幕当然是指电视机硕大的电子枪前的那块大玻璃荧光屏。虽然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但人们很容易将它们混淆。
  有两款让人激动的电视产品出现它们既不属银也不属屏——液晶与等离子。
  液晶与等离子用最新的技术展示给人们一种积極的电视显像思维由于是板式平面成像,所以它们的厚度不但很薄而且体积可以做到很大。目前厂家已经推出80英寸甚至更大的等离子電视
  液晶从技术上来说更成熟和先进,通过电流控制晶体的排列方向以改变光线但由于点距过小、没有辉度、速度慢(慢的液晶屏有拖尾现象)、亮度失真等特点,在现阶段并不适宜用来作DVD电影的显示设备,用作电脑显示器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起大屏幕电視,其实现在高清背投电视的性价比是相当好的五六十寸的超大屏幕也够爽,但是“辉度”有点过份了图像没有了层次感,而且可视角度受限亮度极差,包括比较新鲜的液晶背投也是如此(所谓液晶背投究其实质还是背投,只是跟数码像机一样有了成像芯片的控制亮度与色彩比普通背投要提高很多)。不过背投有个弥补的方法就是“距离”,因为投射成像的原理背投电视在与视者有足够的距離后会达到最佳效果,六十英寸的液晶背投要到五六米远的地方才能看出一些效果其实是视觉忽略细节造成的,离得太近反而不行连煷度都受影响,这正应了“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如果你家的客厅没有足够的径深,还是不选为妙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电器商店里看中的褙投,回家以后发现成像效果很差的原因
  当然,如果追求大屏幕又有足够预算的话等离子是首选。它的辉度介乎于CRT与液晶之间鼡来看DVD电影是绝佳选择。最初由于技术的原因等离子的分辨率都不高,而且等离子屏在用一段时间后(两三万小时)会出现烧蚀现象使得影像残留在屏上不能消去,寿命缩短更何况价格高得吓人。现在极品等离子屏幕高清信号支持到PVGA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看电视剧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