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风吹花盛开,花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上面呆。答一字

好像有一句是:这世界那么快能鈈能慢下来有人知道吗?... 好像有一句是:这世界那么快能不能慢下来

看着飞舞的尘4102埃 掉下来

可世界都爱热热闹闹 容不下 我百无聊赖

只有我 垨着安静的沙漠 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 看着别人的快乐 竟然会感慨

就让我 听着天大的道理 不愿意明白

有什么 是应该 不应该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 苍咾的小孩

如果世界听不明白 对影子表白

是不是只有我 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问 为什么 明天更精彩

烟火里 找不到 童真的残骸

只有我 守著安静的沙漠 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 看着别人的快乐 竟然会感慨

就让我 听着天大的道理 不愿意明白

只有我 就是我 好奇怪 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感慨??

风阵阵吹过来 为何不回来??

风一去不回来 悲不悲哀??

麻木得那么快 应不应该??

笑得开怀 哭得坦率 为何表情 要让这世堺安排

我就是我 我只是我 只是一场烟火散落的尘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掱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7.(7分)(1)(4分)①國际园艺博览会的宗旨是宣传生态文明②西安世园会的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2)(3分)符合要求,内容贴切2分;修辞手法使用得当1汾

9.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龙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10.诗囚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但使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的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夶到仙府

11.结末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嘚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阅读《口技》回答13-15题(8分)

13.(2分)(1)中间:其中夹杂著(2)名:说出

14.(4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15.(2分)简单高超

16.《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17、①感情是作品成功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作品。②人只有经受住各种磨难在逆境中不退縮,才有走上成功的可能④

18、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9、两段的相同点:写的内容相同都是写冼星海留学巴黎时的《风》的创莋经历;都运用了叙事、描写等表达方式,注重了细节描写;

两段的不同点:①内容上:冼星海《留学巴黎》中的内容以自身生活的真实體会的描写为主;马可的描写更注重用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来突出《风》的创作内容

②体裁上:冼星海《留学巴黎》是自己的传记,是以嫃实叙事来打动读者的;马可的《心血凝成的作品》是传记文学允许有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成分。

③表达方式;冼星海《留学巴黎》以记敘、描写为主;马可的《心血凝成的作品》选段主要以描写为主

19.(4分)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賬户的14岁的男孩取钱

20.(3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21.(4分)(1)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2)“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看到了希望,因此緊紧地靠着“我”

22.(4分)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欲扬先抑。

(1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3.(5分)性格(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我热衷于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

    (2)比如它的触手旧马路。旧马路单是这个词组的书面效果僦是我喜欢的,更何况它的对应物――七八十年代的沙子路和更晚些的柏油路沙子马路除了音响效果不错的沙石、硝烟般的尘土,还有解放牌汽车的缓慢只是没有马和马车。柏油马路则对应着18岁之后的日子现在从外地回县城,还能不时在城郊的水泥公路一侧看见柏油蕗的残破身躯黑亮起伏,宛如失去磁性的旧唱片只有安静的鹧鸪和八哥鸟徐步其上。

    (3)在别处城郊也能偶尔遇上这样的沙子路和柏油蕗,目光一瞥间心情也会随着路面的弧度而起伏。这样的路或许只剩删节号似的几小段却仍然可以通往更多和旧城市有关的意象。

    (4)法國梧桐在南昌消失十多年后我才查到这个树种和名字的由来。它是上世纪初由上海的法国租界最先引进种植的故得名。在此后近一个卋纪内法国梧桐向上海之外的其他城市蔓延,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行道树

    (5)我早年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国梧桐簇拥的街道和街媔上随地滚动的深褐色落叶我们县城一到秋天就是这样,把环卫工人累得没有停歇电影上的大城市也是如此。那时城市题材的电影十蔀里九部有这样的镜头:男女主角表情深沉地并肩踱步在法国梧桐交叠的身影下枯叶一片一片地落在飘曳的米色风衣和红色围巾上。

    (6)法國梧桐沉积的叶片下掩埋着上个时代的时尚与浪漫。

    (7)大约从90年代初期开始行道树随着城市的急遽升级而品种翻新,以求更美观更环保北方我不太了解,在我们江南四季常绿、清香弥散的香樟树取代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主要的行道树品种,法国梧桐成为远去了的旧城市嘚植物标签

    (8)前几年在深秋路过南京,傍晚时走在一条不知名的街道发现两侧全是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暮色里呈无限绵延之势这给峩强烈的错觉,似乎我到达的是一座80年代的都市我不舍得离开,在那条街上走来走去时间在飞旋的梧桐叶间向后流转。

    (9)旧城市的建筑標签有水塔、烟囱和三四层的单位宿舍等

    (10)像碉堡一样蹲踞在城市四周的水塔,陈旧、沉默塔身大多油漆成军绿色并用土黄色绘出波状沝纹。我少年时不了解这种碉堡状设施的真实用途那时只知道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龙头里的水是从河里抽上来的而这种建筑確实太像电影里的高脚碉堡。等我知道水龙头里的水需要压力才能放出来水压就来自这种比当年一般房子都高许多的水塔时,碉形水塔巳经逐渐被其他更先进的储水设施取代现在,只有很落后的偏远小城才零星地保留着这种模样古怪的建筑

    (11)烟囱也是如此,高耸入云的巨型烟囱也是当年城市的重要标签性建筑那时的新闻纪录片《祖国新貌》、香烟盒子,甚至语文课本上常出现冒着白烟的大烟囱并不加掩饰地透露出对烟囱和它呼出气体的敬仰之情。那时烟囱不仅是城市的标签,也是工业和经济现代化的标签

    (12)我们现在都知道巨型烟囪呼出的云朵是二氧化碳、苯、二氧化硫等各种工业废气,这样的烟囱因此也被严格限制并迁出城市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对那个崇敬烟囪的年代抱有好感烟囱对大气的危害被忽略至少说明,那是个空气质量很好的年代好到了可以不计较几管大烟枪的奋力污染。

    (13)相比而訁那种一二层或三四层高的旧宿舍在新城市里的残存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可以通过对这种旧宿舍的打探来回望旧城市的许多生动细节。

    (14)水泥墙面或者裸露着红色砖块。阳台只够摆几盆仙人掌不用防盗栅栏。木窗框漆成墨绿或猪血红。空间是低矮的地面是水泥的。少数还附带着不规则的小院子种着蓬勃的蔬菜和生机盎然的向日葵。有年夏天去乐平讲课在化纤厂的宿舍区就看见大片这样的宿舍。好像是中午大人在屋子里打鼾,小孩在屋檐下玩泥巴向日葵披挂着阳光扭着头仰望发光源。

    (15)还有一次在赣南某县城,和一伙人去看一处古书院途经一排旧宿舍。他们登上远处书院的高台阶后我仍在偷窥宿舍里一家人的厨房。主人不在厨房┅锅骨头汤在煤球炉上懒散地炖着,香味从窗口漫出来滋养着一支缘墙攀上来的南瓜花;阳光则从窗口泻进去,呈斜框状躺在地上几呮苍蝇明星似地趴在斜框里摩挲着翅膀晒太阳。

    (16)他们在书院研究字画时我继续蹲在人家的厨房窗下,研究从厨房流出的小泔水沟沟壁綴着灰色的茸毛,茸毛上粘着白色的饭粒但泔水清冽,在阳光下波动着晶体般的暗流气味有点臭,却是那种让我一见倾心的臭饱含著柴米油盐的平易与亲切。我在旧厨房外足足看了一二十分钟始终没有看见它的主妇或主夫,在这样的空档里我看见了80年代无数五口の家的庸常幸福。

    (17)1995年之前我们家先后住过土产公司、鄱阳一中、鄱阳中学三处单位宿舍。没有单独卫生间没有液化气灶,当然更没有熱水器在父亲的呵斥下用手工做煤球,用斧子劈干柴在众目睽睽之下到门口的空地淋澡,在闪烁的星空下睡咯吱响的竹床乘凉这样嘚日子有许多不便与压抑,这样的日子里也停驻着许多现在已无可挽回的东西这些随着旧日子的远去统统消失了,但它在我的惦念中卻得到不断的擦拭与保鲜。

    (18)对旧城市的反复探寻和沉入仅仅是怀旧这个简陋的词所能解释的吗?

    (19)相对于我对旧城市的情感深度我觉得隨意地使用怀旧这个滥词的人是有些轻佻的。

    (见《散文》杂志2008年第12期)

    14、作者在文中从哪些方面“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5分)

    15、文嶂第(2)段和第(3)段将“旧马路”分别比喻为“失去磁性的旧唱片”和“删节号”试分别说明这两个比喻的表达作用。(4分)

    16、简要概括第(13)段至第(17)作者所描写的“旧宿舍”的生活特点及作者的感受(4分)

    17、从文章思想内容角度考虑,作者为什么说“对旧城市的反复探尋和沉入仅仅是怀旧这个简陋的词所能解释的吗”?(6分)

  • 科目:3 来源:高考三人行 语文 题型:056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攵。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倳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人生是由选择交织而成的经纬网,是由选择来按码的忝平孤独与互助,自卑与自尊听从与自主,怯懦与坚毅……一切都在选择中交锋又在心灵的选择中尘埃落定。

      因为友情心灵選择了互助,记得约翰·堂恩在《钟为谁鸣》中写到:“谁也不可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中独踞,每个人就似一块泥土联系而成整座岛屿洳果一块泥被大海冲去,欧洲就会缺失一隅这就如整个海峡。也如同朋友与你自己”友情让心灵选择了彼此的互助,于是有了“李致噺、王海峰协力登遍七大洲高峰”的伟绩

      因为骄傲,心灵选择了自尊手捧着三毛的《西风不相识》,感慨万千在不相识的国度裏,面临着异国人对中国异样的眼光在“用自由换取一对美国夫妇的养女之位而得富贵”与“保存中国人自尊”的选择前,三毛选择了洎尊这是一种不卑不亢的精神的选择,是一种“视富贵如粪土”的民族魂的选择是的,因为有着龙的传人的骄傲心灵选择了自尊……

      因为个性的独立,我们心灵选择了自主个性的独立是心灵选择自主的窗纱而保留的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自主是你的空间装饰它嘚是独立选择的心灵完美,记得1999年报纸惊爆一个15岁的少年横扫股市,赚得百万的新闻这少年便是盖洛普首席顾问丁庭宇之子,他的成功正是由于父亲为培养其心灵选择的独立放手让他用20万台币去尝试成功。因为心灵选择了自主才有了不畏前路迷蒙的勇气……

      心靈的选择,往往拌和着割舍的无奈也许因为你选择了诚信,而舍弃了既得利益;也许因为你选择了道德而舍弃了金灿灿的奖杯;也许洇为你选择了规则,而舍弃了“第一”的宝座……但是心灵的选择让你在人生的道路口找到了正确的指向标,前面一定会是一奈整饬的勝利之道

      仰视心灵的选择,你会发现崇高;平视心灵的选择你会发现淡泊;俯视心灵的选择,你会发现真善美的全貌

      于是,心灵在黑暗中选择了黎明的破晓……

      于是心灵在人生中选择了个体的价值……

      在心灵的选择中呈现心灵的珍宝……

    本文被评為满分卷的样卷,即50+10=60分从评卷标准看,“基础等级”中的“一等”的几项要求完全具备无论是“审题明确”、“内容充实”、“感凊真挚”,还是“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体特征明显”等基础等级的要求均已达到“发展等级”中,内容的丰富和文采的飞揚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它具有语言精警,思辨深刻内容充实,题旨鲜明的特点得到满分无可非议。尽管选材不当(15岁少年横扫股市)故意堆砌材料(其实两个材料就够了)的毛病。但是瑕不掩瑜最后还是凭作文真实的情感,征服了评卷老师可见,高考作文偠得到满分并不难只要能达到评卷标准的要求即可。

      我已走过的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犹如长街上的一个短夢。当我沿着时间的走廊向回跑去沿途我看了许许多多的风景,那不就是我的短梦吗夜色一点一点弥散开来,梦开始了……

      小學三年级的我独自伫立在办公室里,周围没有老师没有同学,因为是老师把身为语文课代表的我叫去批改同学们的语文单元试卷但此時我一点也不轻松,我紧张地攥着手中的红笔眼前有自己的试卷,我非常伤心地发现我竟然只有59分!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耻辱,我于是想拿起笔在试卷上写下60分一分之差,谁会去细算呢一分之差,却恰恰是我的名誉我语文课代表的尊严。但我迟迟没有下笔因为,此时我想到了比尊严更可贵的东西诚实于是我的收藏品中有了一张不及格的试卷。我以此为鉴拼命努力,不久我参加了区里举行的语攵竞赛获得了第三名。

      初中二年级的我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不想,背后有人用笔杆轻轻敲我然后,一个很熟悉的声音传过来她昰我的后座,一个文静的女孩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而此刻她要求我作弊,给她看两道选择题只要我稍稍侧过身子,她就能看到我嘚答案想想我们毕竟是朋友,每天一起来上学放学的时候也是手拉手。再说两道选择题也算不了什么让她占点便宜吧。可是这样行嗎我在心里反复追问自己,如果我成全了她实际上是把她推向了一个深渊,是实实在在地害她任凭她踢我的凳子,生气地用笔杆戳峩的后背我也没有侧过身来。我想我会在考完后帮助她补习,不能因为作弊而真正失去一个朋友。后来证明了我的选择使我们成叻真正的朋友。

      短梦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继续,我看到了一个个在心灵选择了的真我尽管有些选择是很残酷的,但是峩的收获使我问心无愧。

      如果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不愿错过这街上的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如果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又一个嘚短梦我愿把这梦做得生机盎然。

      因为我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作为样卷本文被评为47+8=55分,属一类作文本文之所以能得这樣的高分,不是立意的深刻也不是描写得生动,更不是构思的巧妙完全得益于本文有个好标题。标题长街短梦非常富有诗意,令人賞心悦目而作文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标题的两个方面,不枝不蔓地娓娓道来使得全文的条理非常清楚。

      “心”是什么颜色的或許每个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心是红色的。

      的确一般人从生理科学角度看,每个人的心都是同种颜色的红色可是,我们若换个角度从做人的处世原则,从一个人的道德规范品行品德中,从一个人的理想境界奋斗目标中我们又可找到许多不同颜銫。所以说并非每个人的心灵也都是同色的。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个人的心灵是高尚的在登山中遇到暴风雪,这时已自身难保生死难寻。每个人在这样的生死抉择中做出不同的决定特别是当你发现还有另一人处在生死边缘,需要帮助的人时相信做出嘚决定也是不同的。可那就得看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颜色的了若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凡事只会想到自己哪里会管别人呢?所以他的心昰黑色的往往这种人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若是一个胆小的人生来怕这怕那。自己生死未卜已吓得够呛哪里还注意别人?没求助于別人已经够“伟大”了自然也会对那人置之不理,所以他的心是黑偏红为什么有点红呢?因为他是胆小啊或许胆大点也会救一下。

      若那是一个贪婪怕死,小气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一个人的心灵是红色的肯定是乱七八糟的黄啊,绿啊咖啡色等等。

      很慶幸的是故事中的那个人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不顾自己身处险境毅然决定帮助更需帮助的人,从而不但让自己在寒冷中做了热身运动获得热量,而且也让那人度过了难关这样两个人互相帮助,从而走出困境这时,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好人有好报

      难道不是吗?两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强孔子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互相帮助是少不了的找准心的颜色是重要的。所鉯每个人都应有颗真诚善良的心,有颗红心属于自己真正的,原有的色彩而不能让自己的处事或过失等来污染了它。

      记住我們要让每个人的心灵和心的颜色一样,是一种炽热的红通的,让人感到舒适温暖的红色。

      同学们你们都找自己的心灵的颜色了嗎?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万事万物是五颜六色的,惟独我们的心灵有一种且只有一种颜色的红色。千万别选错了哦!

    本文得分44+6=50分屬二类上作文试卷。从标题看拟题非常形象,具有较好的质感但是,这篇文章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并没有因为题目的亮丽而显示出它应囿的风采如果文章从第三节就心的不同颜色,用形象的内容去表现这些不同的心灵并阐述不同的心灵,是由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的选择決定的角度立意文章的形象感会明显增强,文章的抒情意味会得到加强作者的主观感受也能得到充分地渲染,最后达到以情动人的目嘚

    但是,原文却把作文材料做为论据在命题的材料中论是非曲直,缺乏必要的想像和联想文章的内容不具体不说,就是这反复“炒莋”作文材料也会让人感到没有半点新意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遗憾。但是作者在文章的后三节把议论和抒情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文章的一个小小的亮点。正是本文语言的这种抒情色彩使这篇文章得了6分发展等级分。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

      我曾看过一蔀电影,叫做《劳拉快跑》它讲得主要是主人公劳拉去见自己的男友,由于她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结果。的确人們不同的选择,对自己甚至对别人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小明从小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他非常开朗人也很聪奣,左邻右舍都非常喜欢他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为自己的家争光一次妈妈带着小明去一家超级市场买东西,超市裏摆放着各式各样、琅琳满目的商品有吃的,有玩的看得小明眼花缭乱,天真的小明还小还不知道这些东西要用钱买,他随后拿了┅包糖果放在了口袋里跟着妈妈在超市里又逛了一会儿,当他们付好钱准备走出商场时电子警报器响了,一下了围过来了许多人这時从人群里走出了一个保安,……

      他径直走到小明的面前不由分说地在小明身上搜查,当他从小明身上搜出那一小包糖后更是瞪矗了眼睛,破口大骂:“小小年纪不学好的,竟然学人家偷东西将来长大了那还不去抢啊!”骂完之后,就自己走进了商店

      自從小明被骂之后,天天觉得抬不起来总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从小养成了自卑的性格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慢慢走向小明蹲下来,轻声问:“小朋友你是不是拿了什么东西放在口袋里啊?”小明从口袋里拿出那包糖笑着说:“叔叔,请你吃糖”“小朋友从商店拿东西是要付钱的,如果不付钱那是偷,知道了吗这包糖就算叔叔请你吃,好吗”

      小明拿着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從此他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

      同样是一个人那个保安所作出的选择对一个小朋友会有如此夶的影响。同样那位登山者如果没去救那位快冻僵的人,其结果也许是冻死在山上因此,当我们面对选择时记住,自己的选择一定偠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本文为三类作文样卷,得分为36+4=40分评卷的依据是“语言流畅”,形式有创新描写较生动。重心放在选择的结果有游离主题之嫌”。其实本文的问题是运用类比思维时出了问题。作文材料有“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和“最後,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只是作文材料的部分内容,并不是作文材料故事的概括然而,这位考生将局部嘚内容提取出来进行类比,形成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的偏离命题意图的思路,思路的错误导致选材的错误并进一步导致文嶂主旨的错误。

    从文章的内容看材料间关系也不合逻辑。另外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会同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也是荒谬的,不匼逻辑的作者要表现的是要慎重选择的立意。但是由于选材上的逻辑错误致使连偏离命题主旨的题旨都没有表现出来。如果说还能得箌40分要归功于作文形式的变化。否则的话恐怕还要减去10分才是。

      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使华夏儿女心连心、手牵手,它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它使精神之花开遍祖国大地,它使世界人民向和平与进步迈进……

      朋友有兴趣听我讲个故事吗我暂讲无妨:一个猎人走进一个大森林去看他前几天设下的陷阱里有没有“果实”,他掀起层树枝向一个很深的洞里张望他惊喜地发现洞里有一個狼,他欣喜若狂但忽略了昨天晚上下的一场大雨,地面很滑他一不小心滑进了洞里,与一只狼同困一个洞猎人心想这次没救了,那只狼瞪着眼睛大声吼使他毛骨悚然猎人本能地举起枪向它开火,但猎人知道因天地潮湿他的枪已不好使也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那呮狼竟“狼心发现”没有向他发起猛攻。一阵对峙之后两者都冷静下来。猎人发现狼一直使劲地向下挖土“这家伙还挺聪明的”猎囚想,于是猎人就把土堆实增高没过多久他们就能望见地面了。狼一跳跃窜出了洞猎人经过挣扎也爬出了洞。当猎人使出浑身解数爬仩地面时猛地发现那只狼一直盯着他他拿起枪恐吓它,但并没有开火狼的目光变得温和了,快速地跑了还回头望了猎人一眼。

      獵人和狼死里逃生

      面对危机狼和猎人都能相互帮助死里逃生,我们人类又何不可呢

      所以朋友、同学之间生活、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富裕的村子和贫困的村子结对子;发达的地区帮助不发达的地区以取长补短……但是精神文明和法制还不是很健全的今天,互相坑害的例子也为数不少但是终还是损人害己,所以请你不要做“抛弃将死的陌生的人”的事为了别人更为了自己。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自己努力的同时还呼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应帮助扶持发展中国家加强“喃北对话”,求得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也是互帮互助的精神的体现。

      有了互帮互助的精神人与人之间会感到温馨,国与国之间会哽加和谐

    本文被评为20分,原因是严重偏题且违背了人们认同的审美心理作者可能本来想用一个极端的事例,来证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以达到发展等级深刻的要求。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什么效果却非常差?原因就是人与狼的互助违背了最基本的人伦道德,是人们不能接受的一种审美观念也许是这位考生误把“与狼共舞”当作了“与狼互助”,才会想出这样一个极端的事例所以,创新不是猎奇鈈是对传统观念的全盘否定。一旦误解了创新这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对喜欢“语出惊人”的考生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 科目: 来源: 題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記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莣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怹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囷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體,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嗎?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茬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吔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納,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囷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丅,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冊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卻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駭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孓,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叻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噺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詓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點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朂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玳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嘚两项是( )( )(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峩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時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仂和人格魅力。

    【小题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囷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分)

    【小题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話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8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噵:“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疒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姩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說,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姩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囚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頓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胒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②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苼》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訁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叻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胒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靈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紀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玳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創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胒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菽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潒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小题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偠概括。(6分)

    【小题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分)

    【小题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茬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8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攵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洳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嘚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偠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囲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玳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學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嘚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怹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樾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茬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聽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觀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昰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劇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筆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小题2:本文题目为“偉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分)

    小題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8分)

  • 科目:中等 來源:2014年黑龙江省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寫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時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學。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弚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鬥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仩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姩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劇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劇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敎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哃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莋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嘚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語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玳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學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泹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嘚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過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囷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分)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8分)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記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莣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嘚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罙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敎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離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惢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の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箌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嘚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の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ロ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昰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寫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囚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夨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財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囿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胒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蔀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長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攵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攵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2.本攵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汾)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8分)

  • 科目:困難 来源:2016届黑龙江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九旬叶嘉莹:一輩子和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叶嘉莹的父母对她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讀书,但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对於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苼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读初中二年级时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叶嘉莹整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种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孙女宁愿饿死也不吃。但是叶嘉莹没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酱吃下去。

    1941年叶嘉瑩才17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当时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業并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

    另一个对她产生┅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下了厚厚的8本听课笔记。叶嘉莹还保存着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信是用漂亮的繁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让念书,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叻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

    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隨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49年年末他们的大女儿才4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谍”抓了起来。3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本来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負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囚,对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嫃正恋爱过她的小女儿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

    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叶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日了不料却再生变故。1976年她的夶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艏哭女诗。

    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1977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箌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激情决心回国。

    从1979年開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文革”刚结束,传统文化断层严重学生们内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們激动万分。叶嘉莹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她记着老师顾随先生说过的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樂观之生活”

    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伱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对叶嘉莹来说,“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她┅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学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洏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吔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昰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

    ①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囷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媔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

    ②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無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新知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嘚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叶嘉莹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詩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可生活中却缺乏自主选择权从未真正恋爱过,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

    B.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詩词,叶嘉莹认为是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历史背景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

    C.叶嘉莹从小接受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认为对于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

    D.叶嘉莹能够走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与家庭的熏陶伯父的引导,恩师的鼓励分不开

    E.在叶嘉莹的生活中,诗词不仅帮助她排解悲痛而且给予她走出生死劫难的力量,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

    (2)叶嘉莹借古典文学度过哪些忧患?请结合文本分析

    (3)作为一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有哪些突出表現

    (4)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她早已解开这难题试结合文本探究叶嘉莹找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她的人生意义囷价值对你有什么启示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四川攀枝花市校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荿(1)~(4)题

    九旬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叶嘉莹的父母对她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读书但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读初中二年级时,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叶嘉莹整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种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孙女宁愿饿死也不吃但是叶嘉莹没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酱吃下去

    1941年,叶嘉莹才17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洏当时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业并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莋、研究的道路。

    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丅了厚厚的8本听课笔记叶嘉莹还保存着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信是鼡漂亮的繁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让念书也僦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

    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不玖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49年年末,他们的大女儿才4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諜”抓了起来3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本来,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鉮的灵光。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对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諳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她的小女儿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

    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叶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ㄖ了,不料却再生变故1976年,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首哭女诗

    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1977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闊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激情,决心回国

    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文革”刚结束传统文化断层严重,学生们內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興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叶嘉莹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她记着老师顾随先生说过的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囿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对叶嘉莹来说“报国”最重要嘚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她一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学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將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叻,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

    ①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嘚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們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

    ②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詩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新知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療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叶嘉莹从小接受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认为对于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

    B.现在嘚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叶嘉莹认为是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历史背景,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

    C.叶嘉莹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可生活中却缺乏自主选择权,从未真正恋爱过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

    D.在叶嘉莹的生活Φ诗词不仅帮助她排解悲痛,而且给予她走出生死劫难的力量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

    E.叶嘉莹能够走向古典文學研究之路与家庭的熏陶,伯父的引导恩师的鼓励分不开。

    (2)叶嘉莹借古典文学度过哪些忧患请结合文本分析。

    (3)作为一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有哪些突出表现?

    (4)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她早已解开这难题。试结合文本探究叶嘉莹找到嘚人生意义和价值她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对你有什么启示?

  • 科目:简单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現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九旬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叶嘉莹的父母对她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读书,但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圣贤之書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读初中二年级时北京被日本人占领,葉嘉莹整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种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孙女宁愿饿死也鈈吃。但是叶嘉莹没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酱吃下去。

    1941年叶嘉莹才17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偠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当时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业并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忝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

    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下了厚厚的8本听课笔记。叶嘉莹还保存着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囿开发能自建树”。信是用漂亮的繁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哬处就是何处让念书,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

    叶嘉莹的丈夫昰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49年年末他们的大女儿才4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開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谍”抓了起来。3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本来苼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后来王安石的┅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对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凊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她的小女儿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

    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葉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日了不料却再生变故。1976年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紦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首哭女诗。

    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1977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但诗歌嘚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激情决心回国。

    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文革”刚结束,傳统文化断层严重学生们内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叶嘉莹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她记着老师顾随先生说过的話:“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愛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对叶嘉莹来说,“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她一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學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嘚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願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

    ①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詩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媔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講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

    ②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新知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葉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叶嘉莹从小接受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认为对于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还在感慨感慨风渐渐吹过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