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轮转同个我, 轮转三世我非我; 同我非我皆是皆非表达的是什么我; 非我同我皆非我。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只能理解为 自淫 还是希望大家嘟回到简单的现实中来 那样 智 和 慧 会更有意义 我佛慈悲 三藏的真经也是为普渡众生 这也是最终那个果 既然普渡众生 还是来的简单明了的好 既是大师 为何要这样说话 不这样说话就不是大师了吗 这个只有众弟子们才会高升叫好 这个请您先等自己绕明白了 再发帖 自淫是要背着点人嘚

我想大师也不是在喇叭里说的 那是写给自己的 偶得小悟而已 不用五体投地 那样大师会不高兴的


“中观”也叫般若、智慧、善逝等是指远离一切戏论、平等无二的境界。中观分能诠句中观和所诠义中观能诠句中观是指经论等文字中观,它分为经中观和论中观經中观指佛陀二转*轮所宣讲的《般若经》等经典。论中观指中观论师所造的《中观六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般若灯论释》等论典所诠义中观有基道果的分类:基中观或基般若是指诸法现空双运的本基;道中观或道般若是指为了通达果中观所必须经过的方便、智慧双运之道;果中观或果般若是指色身、法身双运的真实般若。

“慧”即智慧指菩萨入根本慧定的智慧和佛陀的智慧。

“论”有對治和救护的作用对治指对治相续中的烦恼与分别;救护指从三恶趣乃至六道轮回中得到救护,或从一切戏论中得到救护从而获得殊勝解脱。

丙一、(宣说中观见解):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诸法首先不生究竟不灭不是常有亦非断灭,鈈是一体亦非异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虽然中观宗开显了胜义实相但并未遮破名言中的假立显现。全知麦彭仁波切也说没有破显现嘚中观宗。针对名言中的假立法我们可以说有生有灭、有常有断、有一有异、有来有去。然而这毕竟是假立、是名言,并非真实但眾生对此并不了知,认为生灭、来去等八边真实存在于是在轮回中流转不息。为了遣除众生的实执寂灭有情的轮回,中观宗才以胜义悝论遮破八边

生灭、来去等八边戏论是由迷乱分别造成的,迷乱分别的根源就是执着而一切众生的相续中都存在着遍计执着和俱生执著。所谓遍计执着就是因受外道论典的影响而形成的执着。如唯物论等西方科学理论大自在天、帝释天等外物创造世间的学说,这些邪说使人们的相续受到染污由此产生了遍计执着。所谓俱生执着就是六道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我执,由于它从无始以来串习至今所鉯比遍计执着坚固得多。

有了这两种执着就有了迷乱分别有了迷乱分别就有了八边戏论,有了八边戏论则众生永远不能见到万法真相从洏流转生死为了让众生了达实相、息灭轮回,龙猛菩萨开篇即以总说的方式宣说了诸法远离八边戏论的真实义

“不生亦不灭”:不管昰佛陀还是后来的高僧大德,在一切如实通达缘起空性者的根本智面前诸法首先不生,究竟不灭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没有真实本體。

“不常亦不断”:众生认为有常有断:已有的法恒时存在这是常;已有的法变成没有,这是断然而诸法无生的缘故不会有一个实囿的法存在,所以不常;没有实有的法存在就不会有它的灭所以不断。

“不一亦不异”:如果诸法以自性而存在则要么是一体要么是異体。然而诸法无生的缘故并无自性存在所以不会成为一体;没有一体,异体也不可能成立另外,如果观察事物的本体任何法都由支分组成,这样分析至微尘、刹那都无实体可得;实有的一体不存在多体也就无法安立。所以任何法都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

“不來亦不去”:一切法并非从他处而来,也不往何处而去虽然众生认为色、心诸法皆有来去,然而诸法无生无灭的缘故哪里会有真实的來去呢?

世人有各种各样的执着:有、无、是、非、好、坏……既然有这么多执着那为何只离八边就是实相呢?因为众生的边戏执着雖有成千上万,但以生灭等八边完全可以涵摄无余宗喀巴大师的《理证海》也讲:所有戏论都可以包括于八边,除了八边之外没有必要洅作安立因此离八边就是离一切边。

远离八边的次第是根据内道、外道、世间人的次第安立的内道有实宗多执着生灭二边,故以不生鈈灭破除;外道多执常断二边故以不常不断破除;世间人多执一异、来去四边,故以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破除当然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安立。

对于离八边内道各宗有不同的解释。小乘有部、经部讲离八边只抉择到人无我空性,而保留了无分微尘、无分刹那实有;大塖随理唯识宗讲离八边只抉择到人无我和相似的法无我空性,而保留了成实的依他起识;中观自续派讲离八边只抉择到单空,而保留叻名言中的生灭等

以上各宗虽然从下到上从不同的高度抉择了离八边,但这些宗派最终都有或粗或细的执着所以谁也没有真正抉择到諸法的本体。诸法的本体是大空性并不存在无分微尘、无分刹那以及成实的心识,也不是单空这样的大空性,只有中观应成派能抉择针对上根的所化众生,应成派以遮除八边的方式直接宣说了大空性的本体

学习《中论》的目的就是要抉择诸法的实相,要抉择诸法实楿必须要跟随应成派的究竟见解如果只建立无遮单空,那本论的直接内容就成了世俗谛这样的话,就与佛陀宣说般若、龙猛菩萨诠释般若的究竟意趣不相符至于本论之究竟意趣,则如《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所言:“此论则以‘缘起而生之真如性远离八边戏の实相,息灭一切戏论’作为其所诠内容

丙二、(顶礼宣说者):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在世出世间的一切学说中佛陀所宣说的缘起性空最为第一,其他任何学说都无法企及佛陀通达世间所有学问和技艺,这已远非常人所能及而尤为不囲的是佛陀了达名言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是如梦如幻的缘起假相其本性为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且以大悲心宣说了这种真理而这種真理也唯有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才能宣说。

虽然《阿含经》、《大毗婆沙论》及《俱舍论》等小乘经论都宣说了万法存在的观点但这呮是对小乘根性的众生暂时宣讲的不了义法,以了义般若空性的教义来衡量万法根本不存在。

对于万法如何不存在之理本论以二十七品抉择,具体如下:一、观因缘品;二、观去来品;三、观六情品;四、观五阴品;五、观六种品;六、观染染者品;七、观三相品;八、观作作者品;九、观本住品;十、观燃可燃品;十一、观本际品;十二、观苦品;十三、观行品;十四、观和合品;十五、观有无品;┿六、观缚解品;十七、观业品;十八、观我法品;十九、观时品;二十、观因果品;二十一、观成坏品;二十二、观如来品;二十三、觀颠倒品;二十四、观四谛品;二十五、观涅盘品;二十六、观十二因缘品;二十七、观邪见品

本品观察因缘。一般人都认为因缘聚合產生了果法但这只是一种迷乱的执着,因为在真实的胜义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因缘《无热恼龙王请问经》云:“何者缘生则无生,不具彼生之自性何依缘起则空性,若知空性不放逸”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法如果是依靠因缘而生那必定是无生因为并不存在具有自性的苼,所以任何依靠因缘聚合而现起的法必定是空性而菩萨了知这一空性的道理后,他的行为就不会放逸《般若经》亦云:“色法无生……”即色法乃至一切法都是无生。

我们要知道解释一个观点时理证和教证都是必需的。教证就是作为立论之依据的佛经论典中的词句;而理证则是有理有据的推理比如因明和中观中的推断,它们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凭空想像都有确凿充分的理由。在本品中龙猛菩萨憑自力以理证作抉择,并辅以教证圆满地宣说了产生万法的因缘是空性的道理。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諸法不是自生也不是从他法而生,不从自他共生更不会从无因而生,由此可知诸法无生

在名言中,依因缘而生的万事万物之假相是荿立的佛陀在经中也对这些法安立了具体的法相;但在胜义中,不管是轮回还是涅盘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任何法都是无生的

“諸法不自生”,数论外道认为诸法自生是自性变现了一切万法,但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是自己产生自己,则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夨

“亦不从他生”,在果仁巴大师的《中论释》里讲承许他生观点的是外道和内道的有实宗但他们的观点不合理,因为承许他生有火焰生黑暗等一切生一切的过失人们一般认为因和非因之间存在差别(“因”指某法的真因,“非因”指非某法的真因)但因果如果真囸是自相的“他体”,从对果法同样起不到作用这一点来看因和非因就不会有任何差别。在佛护论师的注释中即以此因——因与非因楿同的根据相同之类推因来遮破他生。

“不共”裸体外道许自他共生,即由自生与他生共同产生万法但共生不仅不能避免上述过失,反而会同时具有这两种过失

“不无因”,顺世外道认为诸法无因而生但无因生是最下劣的见解,有果法恒时存在或者恒时无有等诸多過失

由此可知,一切诸法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共生、不是无因生而是无生。

由于对本颂的不同解释在印度出现了中观应成派囷中观自续派,这在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历史典籍中都有详细记载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和圣天菩萨的《中观四百论》被称为毋中观,因为这两部论不属于自续派也不属于应成派,而是二派的来源《中观四百论》主要讲中观的修行,所以两派对此论的辩论不昰很大;而《中观根本慧论》主要讲见解后代中观论师依据对本论的不同解释建立了各自的宗派。应成派的代表人物有佛护论师、月称論师、寂天论师等;自续派的代表人物有清辩论师、静命论师、智藏论师等佛护论师虽然早于月称论师,但并没有像月称论师那样作广夶的破立所以并不是应成派的真正开创者。而月称论师在破清辩论师观点的同时建立了圆满的中观应成派。

那么二派究竟有何差别呢?

首先佛护论师在解释这一颂的时候直接说:一切万法无自生、无他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法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真实的產生

对此,清辩论师造《般若灯论释》予以辩驳:宣说一切法无生一定要加胜义简别不加胜义简别就不合理。意思是说名言中的柱孓等是存在的,如果一概说“柱子等无生”就有诽谤名言的过失所以《般若灯论释》说: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无自生、无他生

之后,月称論师在《显句论》中驳斥了清辩论师的观点认为加胜义简别没有必要,因为说胜义中不生已间接说明在名言中可以有自性生但这是不匼理的。所以在抉择胜义谛的时候直接说“一切万法不存在”就够了,不必加胜义简别

佛护论师曾提出:若有生,则可用无义生之过患进行驳斥意思是以“无义生之过患”来遮破自生。对此清辩论师认为:“此宗的安立有不具备能立及譬喻之过患。”自续派以三相嶊理成立无生认为凡是推理必须具足能立及比喻。比如“声是无常所作故,如同柱子”其中“声”是有法,“无常”是所立法“所作”是能立的因,因所成立的是立宗“柱子”是比喻。以“所作”的因推断有法的“声”是“无常”再加上一个同品的比喻“柱子”,就圆满了一个推理其中能立是主要的根据,比喻是支分的根据缺了这两项完整的推理就不成立。

月称论师反驳道:“此宗之能立忣譬喻乃用对方自宗已承认之观点进行破斥,故无须能立及譬喻”意思是:对方承许一切万法实有存在,其比喻、能立和立宗之间必萣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要破斥对方的观点,只要指出其矛盾之处就可以了故中观宗无须能立及比喻。

我们应当知道自续派着重建立楿似胜义,其使用的理论是自续推理所谓自续推理,其宗法、能立、比喻都是自他共同承许的比如“柱子无常,所作故如瓶。”其Φ柱子、所作、瓶都是自他共许的法和自续派不同的是,在应成派面前柱子根本不成立只不过随顺他宗的承许而展开应成推理。

月称論师于《显句论》中引用教证对加胜义简别的观点进行了破斥:“若为中观派则不能以自之比量推测而立宗,以未承认他法之故圣天論师云:‘有非有俱非,一非一双泯随次应配属,智者达非真’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此四缘产生了诸法除此四缘之外再无第五缘。

这里的他宗主要指内道有实宗有部、经部他们认为:他生存在,因為一切万法都是依靠他体的因缘聚合而生之故;如果没有他生那怎么解释一切万法的产生呢?比如青稞的果实就是依靠与果实他体的缘洏生的

宣讲这一颂的时候,论师们一般都会解释六因四缘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能作因即对某法的产生不作障碍的一切法,比如瓶、柱等法对苗芽的产生未作障碍它们就是苗芽的能作因;俱有因,即同时产生的法互为因果、相互起帮助的作用比如组成色法的八微尘彼此依存、相互起作用,它们互为俱有因;同类因前面的法产生后面同类的法,前面的法即为後面法的同类因比如瓶子,它的前刹那产生后刹那前刹那就是同类因;相应因,心王和心所在所缘境等五个方面相同并互相起作用,故称为相应因比如心王和受心所,它们同时生起二者是相应因;遍行因属同类因的分支,亦即三界中欲界的烦恼心如前刹那的嗔惢产生后刹那的嗔心,前刹那的嗔心为遍行因;异熟因前世造业后世感果,前世的业为异熟因比如以前世的善业感得后世的人天果,湔世的善业即是异熟因

四缘即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次第缘)、增上缘。因缘即除能作因外的其余五因比如产生苗芽的种子即为洇缘;等无间缘即次第缘,真实无间趣入无余涅盘的前一刹那心与心所不产生后一刹那心与心所故非等无间缘,此外的一切心与心所都昰等无间缘它是同类因的一种支分;所缘缘(缘缘)即六识所缘的境,比如看色法的时候色法作为所缘的对境所以叫所缘缘;增上缘即能作因。以上根据《俱舍论》介绍了六因四缘

按《俱舍论》的观点,因和缘是相互含摄的关系因缘相当于五种因,另外三个缘都包括在能作因当中在分开讲的时候,对果的本体起作用的是因对果的差别法起作用的是缘;在结合起来讲的时候,只要是对果起作用的法既可以叫因也可以叫缘,所以破缘也就是破因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诸法的自性不在缘中,没有自性的缘故他性也没有。

有实宗认为:果法依他缘而生所以是他生。破曰:如果缘和果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样缘有缘的自性,果有果的自性二者是他体,那么也可以成立他生;但他体并不成立又怎么会有他生呢?

我们知道一切果法,眼识也好苗芽也好它的自性不可能在缘当中:每一个缘中没有果法的自性,四缘等诸缘的和合中也没有果法的自性就如各自分开的每个人都没有眼睛,他们聚合箌一起也没有眼睛一样

如果说果法在缘中存在,那应该可以现见比如苗芽,如果它在种子、水、土、阳光等缘上存在那我们应该能見到,但不论对哪个缘观察都见不到再说,即使在种子等缘上真的有芽生也没有必要,否则就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因此,缘中沒有果的自性

缘中既然无有果的自性,也就不可能有他性因为自他是互相观待的。比如石女的儿子不存在那观待石女儿——“自”洏安立的人——“他”也不可能存在。没有自哪里有他果的自性不存在,缘的他性也无法建立没有他性就不会有他生。真正的他性应該是同时的就像慈氏与近藏二人,他们的相续在同一时间存在这才叫他体。但缘和果不能同时存在缘存在的时候果还没有产生,果存在的时候缘已经消失它们就像柱子和石女的儿子一样不成立他体,因此他生无法成立《入中论》云:“芽种既非同时有,无他云何種是他芽从种生终不成,故当弃舍他生宗”意思是说,既然芽种不会同时存在则无法成立二者是他体;不是他体,所谓的他生——芽从种生就不能成立所以,有智者应当舍弃他生宗

世间人非常可怜,无始以来的俱生我执很强烈更有甚者其相续中所熏习的外道的遍计思想也非常严重。而学过小乘宗派的人又认为柱子、心等存在实执相当严重。要知道各种宗派的安立都是由我见等常断见引发的,这些都是所破

一般来说,因缘生法是人们都会有的一种认识学过宗派的人、没有学过宗派的人都会认为,在种子及地水火风等因缘具足后才产生了芽种子和芽肯定是他体的。但在以胜义理证观察的时候这根本不成立《入中论》就着重破斥了这种因缘聚合的他生。

莋非具有缘无缘作不成,

无作则非缘若具作可生。

具有缘不成立不具有缘也不成立;缘不具有则是非缘,若具有作用则可生果但這样的缘不成立。

有人认为:不是缘亲自生果而是缘的作用生果。比如眼识它不是由眼根和色法等缘亲自产生,而是由这些缘先成办┅个作用再由这个作用产生眼识。

这一颂破缘的作用从缘和它的作用彼此是否具有的角度来观察。

首先观察作用作用具缘不具缘都鈈成立。

一、作用具有缘不成立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作用存在,当然它可以具有缘但作用存不存在呢?不存在因为如果作用果,咜就要产生三时中的某一个但三时的都不依靠作用而生。首先已生的果法不依靠作用。既然眼识、稻谷、鲜花等果法已经产生就不需要作用来再生,否则就有无穷生等过失其次,未生的果法不依靠作用未生的果法不存在,与石女儿或虚空没有任何差别作用怎么讓它产生呢?比如明天的鲜花还不存在即使有作用也不能让它产生。最后正生的果法也不依靠作用。所谓正生只不过是分别念假立而巳虽然人们认为在未来和过去之间有“正生”,但它根本不存在任何一个法,要么已生要么未生除此之外并没有中间的状态。比如鮮花它要么已开要么未开,根本没有正开没有正生,也就没有正生时的作用既然三时的果都不依作用来生,这就说明作用根本不成竝;没有作用作用具有缘就不合理。

二、作用不具缘也不成立生果是缘的作用,作用不具有缘就不果如果不具缘的作用也能生果,那么煤炭也能生苗芽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缘也能生果就等于非缘也能生果。而且这样的作用也有成为无因的过失有缘的情况下可以囿作用,但缘和石女儿一样不存在却仍有作用这就有无因的过失。所以不具有缘的作用根本不存在,就像毛线不存在氆氇也不存在┅样。

下面我们再观察缘具不具备作用都不成立

三、缘不具有作用就不是缘。有生果的作用才是缘远离了作用就不是缘,不是缘就不能生果

四、缘具有作用则可以生果,但并没有这样的缘前面讲过,三时的果法都不生不生果也就不会有作用,没有作用就不会有具備作用的缘

概括来讲:如果二者互不具足,那么缘都不能成为缘;如果二者互相具足则不论生不生果,都不需要缘总之,不论作用具不具有缘也不论缘具不具有作用,四种情况都不合理所以,依靠作用生果的说法不成立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的法則大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四

种道理,其第二种的作用道理又称因果道理。譬如眼等诸根为眼识等之所依而有作用色

等诸境为眼识等之所缘而有作用。(四种道理)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术语)有为法之生灭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瑜伽⑨十三卷八页云:此中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者:谓从后际苦,逆观现法前际苦集名色缘识,识缘名色譬如束芦,展转相依而得住竝于其中间,诸缘生法皆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作,非无因生如是施设,名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

所以者何?无常诸行湔际无故;后际无故;中际虽有,唯刹那故;作用动转约第一义,都无所有但依世俗,暂假施设如是施设,如实无倒是故说此名善建立。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实我微细常住有胜作用转变诸法见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九页云:诸有此见、风不吹河不流,火不然乳不注,胎不孕

日月不出不没,杂染清净自性安住、不增不减此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此边执见常

见摄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何?尊者世友说曰:有诸

外道、因不正寻思执有实我微细常住,遍一切处于诸法中,冥伏作動见风河等吹流等

时,谓是我作;非彼能尔如见树动,知风所为;机关动时知人所作。大德说曰:有诸外

道因恶寻思,执有实我微细常住,有胜作用转变诸法。见风河等、吹流等时谓我令

彼现如是相。如树等动见影亦动。化主语时化身亦语。有说:外道嘚世俗定见诸有情、

诸趣流转,相续不断见风河等、随处随时,有无不定便谓有我、微细常住,有胜作用;

令风河等、种种转变戓有或无。有说:外道亲近恶友随恶友教,发起此见众生执我作,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页云:作用道理者:谓若洇、若缘、能得诸法;或能成办;或复生已作诸业用。如是名为作用道理

  二解 如四道理中说。

  三解 显扬二十卷十五页云:若由诸因诸缘故;诸法若证得若成满,若彼已生能起业用;是名作用道理。

  四解 杂集论十一卷八页云:作用道理者:谓异相諸法各别作用。如眼根等为眼识等所依作用;色等境界,为眼识等所缘作用;眼等诸识、了别色等;金银匠等、善修造金银等物如昰比。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成唯识论一卷四页云: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作用?为无作用若有作用;如手足等,应是无常若无莋用;如兔角等,应非实我故所执我,二俱不成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九 雜蘊第一中相納息第六之二

如卋尊說有三有為之有為相。有為之起亦可了知盡及住異亦可了知。一剎那中云何起答生云何盡。答無常云何住異。答老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謂契經說有三有為之有為相。乃至廣說雖作是說而不顯示云何起盡云何住異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不說者紟應說之復次為止他宗顯正義故。謂或有執三有為相非一剎那如譬喻者彼作是說。若一剎那有三相者則應一法一時亦生亦老亦滅。嘫無此理互相違故應說諸法初起名生。後盡名滅中熟名老。為遮彼執顯一剎那具有三相問若如是者。則應一法一時亦生亦老亦滅答時異故不相違謂法生時生有。滅時老滅方有體雖同時用有先後。一法生滅究竟名一剎那故無有失或生滅位非一剎那。然一剎那具有彡體故說三相同一剎那。由此因緣故作斯論問諸行自性有轉變不設爾何失。若有轉變云何諸法不捨自相若無轉變云何此中說有住異。答應說諸行自性無有轉變問若爾何故此中說有住異。答此中住異是老別名非謂轉變。如生名起無常名盡老名住異應知亦然復次有洇緣故說無轉變。有因緣故說有轉變有因緣故無轉變者。謂一切法各住自體自我自物自性自相無有轉變。有因緣故有轉變者謂有為法得勢時生。失勢時滅得力時生。失力時滅得士用時生。失士用時滅得增上時生。失增上時滅得功能時生。失功能時滅熾[]盛時苼。[]萎歇時滅增進時生。衰退時滅興舉時生。墮落時滅猛利時生遲鈍時滅。滋茂時生枯[]瘁時滅。和合時生離散時滅。故有轉變復次轉變有二種。一者自體轉變二者轉變。若依自體轉變說者應言諸行無有轉變。以彼自體無改易故若依轉變說者。應言諸行亦囿轉變謂法未來未有。若至現在便有若入過去已息。故有轉變復次轉變有二種。一者自體轉變二者功能轉變。若依自體轉變說者應言諸行無有轉變。以彼自體無改易故若依功能轉變說者應言諸行亦有轉變。謂未來世有生等功能現在世有滅等功能過去世有與果功能。故有轉變復次轉變有二種一者物轉變。二者世轉變

問品類足說復云何通如說云何住謂諸行生已不壞。答彼論所說我不能通評曰。既不能通應信有住由住相力諸行生已能取自果能取所緣。由異滅力一剎那後無復若無住相諸行應無因果相續。心心所法應無所緣故必有住。問言異相者為滅壞故名為異相。為轉變故名異相耶設爾何失。若滅壞故名異相者應有為相但有三種。異即滅故若轉變故名異相者。應同轉變外道所宗答應作是說。非滅壞故及轉變故名為異相然[]令諸行損敗。朽故羸弱衰瘁。慢緩故名異相。有作昰說令轉變故名為異相問若爾應同轉變外道所立宗義。答彼執諸行相續轉時前位不滅轉變為後如薪成灰乳為酪等。今說諸行相續轉時湔滅後生而有轉變謂有為法生時勢盛。滅時勢衰生時力強。滅時力劣生時名新。滅時名故生時滋茂。滅時枯[]瘁生時和合滅時離散生時興舉滅時[]墮落。生時猛利滅時遲鈍。生時得滅時失。生時得增上滅時失增上生時得功能。滅時失功能生時熾盛。滅時萎歇生時增進滅時退減生時得士用。滅時失士用生時未熟。滅時已熟故名轉變非同外道問諸有為相與所相法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七┿六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六

復有二法。謂有為無為法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遮遣補特伽羅及為顯示智殊勝故。為欲遮遣補特伽羅者謂顯[]唯有有為無為法。畢竟無實補特伽羅故及為顯示智殊勝者。謂有聰慧智殊勝者由此二法通達一切。此二遍攝一切法故復佽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有對法是有為。無對法是無為或復有執。有漏法是有為無漏法是無為。為止彼意顯無對法及無漏法俱通有為無為由此三緣故作斯論問有為法云何。答十一處一處少分謂法處少分。問無為法云何答一處少分。謂法處少分問有為無為是何等義。答若法有生有滅有因有果得有為相是有為義。若法無生無滅無因無果得無為相。是無為義復次若法依屬因緣和合是有為義。若法不依屬因緣和合是無為義復次若法為生所起。為老所衰為無常所滅。是有為義與此相違是無為義。復次若法流轉於世能取果。有分別所緣是有為義。與此相違是無為義復次若法墮世墮蘊與苦相續。前後變易有下中上是有為義與此相違是無為義。尊鍺世友作如是說何等有為相。謂墮世相墮蘊相是有為相何等無為相。謂不墮世相不墮蘊相是無為相大德說曰。若法由有情加行而囿聚散是有為相。若法由有情加行而無聚散是無為相。尊者覺天作如是說若法由因緣作是有為相。若法不由因緣作是無為相尊者妙喑作如是說。若法與有為相合是有為相若法不與有為相合是無為相。

問過去法云何答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各一分。問未來法云何答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各一分。問現在法云何答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各一分。問如是三世以何為自性答以一切有為法為自性。如說自性我物洎體相分本性應知亦爾。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世世是何義。答行義是世義問諸行無來無去。云何行義是世義所以者何。諸行若來不應有去來相合故諸行若去不應有來去相合故。復次諸行若來則來處應空缺諸行若去則去處應盈礙。是故尊者世友說言諸行無來亦無有去。[]剎那性故住義亦無諸行既無來去等相。如何立有三世差別答以故立三世別。即依此理說有行義謂有為法未有名未來。正有名現在已滅名過去。復次色未變礙名未來正有變礙名現在。變礙已滅名過去受未領納名未來。正能領納名現在領納已滅名過去。想未取相名未來正能取相名現在。取相已滅名過去行未造作名未來。正有造作名現在造作已滅名過去。識未了別名未來正能了別名現在。了別已滅名過去復次眼未見色名未來。正能見色名現在見色已滅名過去。廣說乃至意未了法名未來正能了法名現在。了法已滅名過去問現在眼等若彼同分無見等用應非現在。答彼雖無有見等而決定有取果。是未來法同類因故諸有為法在現在時皆能為因取等流果此取果用遍現在法無雜亂故。依之建立過去未來現在差別復次諸有為法三有為相。未已名未來一已二正名現在。彡已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有四緣名未來。正有四緣名現在四緣已滅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有六因名未來正有六因名現在。六因巳滅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取未與士用果名未來。正取正與士用果名現在取與士用果[]已滅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取未與等流果名未來正取或與等流果名現在。取或與等流果已滅名過去復次不善善有漏法。未取未與異熟果名未來正取未與異熟果名現在。取異熟果巳滅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酬相應俱有因名未來正酬相應俱有因名現在。酬相應俱有因已滅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已酬同類遍荇因名未來已酬未滅名現在。已酬已滅名過去復次異熟無記法。未已酬異熟因名未來已酬未滅名現在。已酬已滅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已起滅名未來。已起未已滅名現在已起已滅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未已起壞名未來。已起未已壞名現在已起已壞名過去。復佽諸有為法未已起離名未來。已起未已離名現在已起已離名過去。如起對滅壞離生對滅壞離亦爾。然契經中未來亦說已生等者依彼種類故作是說。如說有法已生已有已作有為。有所作緣已生有盡法有費法有離法有滅法有壞法。欲令不壞無有是處此中已生者。唯說生所生法已有者。顯有自性已作者。顯有過患有為者。顯有造作有所作者。顯業有果緣已生者。顯因緣合有盡費離滅壞法者。顯定當有欲令不壞無有是處者。顯不自在復次諸有為法在二世前名過去。在二世後名未來在二世中名現在。復次諸有為法為三世因名過去。為二世因名現在為一世因名未來。復次諸有為法是三世果名未來。是二世果名現在是一世果名過去。復次諸有為法觀過去現在故施設未來。不觀未來故施設未來無第四世故觀未來現在。故施設過去不觀過去故施設過去。無第四世故觀過去未來。故施設現在不觀現在故施設現在。無第四世故如是名為三世差別。依此建立諸行行義由此行義世義得成。

問諸有為法未來生時為已生而生。為未已生而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已生而生者云何諸行非轉還耶。若未已生而生者云何諸行非本無洏有耶。答應作是說有因緣故已生而生。謂一切法已有自性本來各住自體相故已有體故說名已生。非從因緣已生自體因緣和合起故洺生。有因緣故未已生而生謂未來法名未已生。有從因緣正得生故問諸有為法未來生時。為已有故而生為未已有故而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已有故而生者。自體已有復何用生若未已有故而生者。應一切法本無今有說一切有應不得成。答應作是說巳有而生問若爾。善通[]後所設難前所設難當云何通。答體雖已有而無今遇因緣而生。問與體為一為異答不可定說為一為異。如有漏法一一體上有無常等眾多義相不可定說為一為異。此亦如是故不應責。問為此法生即此法滅為餘法生餘法滅耶。設爾何失二俱囿過。所以者何若此法生即此法滅者。應未來生即未來滅若餘法生餘法滅者。應色等[]生餘受等滅答應作是說。有因緣故說此法生即此法滅謂色蘊生即色蘊滅。乃至識蘊生即識蘊滅有因緣故說餘法生餘法滅。謂未來世生現在世滅問諸有為法未來生時。為世體生為卋中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世體生者一法生時應未來世一切法生。此既生已應無未來此復已滅應無現在。便壞三世┅切有義若世中生者云何諸行非異世耶。答應作是說有因緣故說世體生。以一剎那行生時即是未來世生故有因緣故說世中生。未來卋行有多剎那於中唯一剎那生故。問諸有為法未來生時為自性生為他性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自性生者。云何非本無自性今有自性本無實物今有實物。若他性生者云何不捨自性成無性相。答應作是說非自性生。亦非他性生然於自性有如是法生巳而滅。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十六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三

0702a04] 問彼極微量復云何知答應知極微是最細色不可斷截破壞貫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正不[]正非高非下。無有細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見。不可聽聞不可嗅甞。不可摩觸故說極微是最細色。此七極微成一微塵是眼眼識所取色中最微細者。

從緣生法有三種一色。二心心所法三心不相應行。色復有三謂善染污無覆無記。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亦爾此中善色。及異熟所不攝無覆無記色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染污色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遍行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異熟色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異熟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善心心所法忣異熟所不攝。無覆無記心心所法生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則此滅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二緣者增上所緣。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相應因。染污心心所法生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遍行因。則此滅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二緣者增上所緣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相應因異熟心心所法生時。二緣┅少分於此有。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異熟因。則此滅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二緣者增上所緣。一少分者洇緣則俱有因相應因。善心不相應行中無想等至滅盡等至生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洇。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餘善及異熟所不攝。無覆無記心不相應行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染污心不相應行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遍行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洇緣則俱有因異熟心不相應行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異熟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囿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是謂此處略毘婆沙頗有法四緣生耶答有。謂一切心心所法問此法生時但由二緣半。於此囿云何乃說四緣生耶。答生位滅位合說四緣起未已滅總名生故。問生時滅時各二緣半若合說者應有五緣。何故說四答依種類說不過四故。謂一緣[]唯於生時一緣[]唯於滅時。二緣通於二時故合說四頗有法三緣生耶。答有謂無想等至滅盡等至。問此法生時但由二緣半於此有。云何乃說三緣生耶答生位滅位合說三緣。起未已滅總名生故問此於生時有二緣半。滅時有一緣半若合說者應有四緣。哬故說三答依種類說不過三故。謂一緣[]唯於生時二緣通於二時故合說三。頗有法二緣生耶答有。謂除無想滅盡等至諸餘心不相應荇。及一[]切色問此法生時但由一緣半。於此有云何乃說二緣生耶。答生位滅位合說二緣起未已滅總名生故。問此於生時有一緣半滅時有一緣半。應有三緣何故說二。答依種類說不過二故謂二緣俱於生時滅時有故。頗有法一緣生耶答無。所以者何[]諸有為法性羸劣故。不自[]依故依止他故。無故不自在故。彼有為[]法最極少者謂一剎那。一極微法生位滅[]位除其自體。餘一切法為增上緣於滅位中生等為彼俱有因故。說為因緣由此定無一緣生者。
此中因緣攝一切有為法等無間緣攝過去現在。除阿羅漢最後心聚餘心心所法。所緣緣增上緣攝一切法。又因緣攝五蘊等無間緣。攝無色四蘊少分所緣緣增上緣。攝五蘊及非蘊又因緣攝三世。等無間緣攝②世少分所緣緣增上緣。攝三世及非世問如是四緣誰勝誰劣。有說因緣勝餘劣。以因增長有生滅故有說。等無間緣勝餘劣以能開闢聖道門故。有說所緣緣勝餘劣。諸心心所所依仗故有說。增上緣勝餘劣諸法生滅皆不障故。如是說者皆勝皆劣功能差別故。問諦與忍智為所緣緣於與三乘誰為親勝答無偏親勝如豆聚等。但由忍智上中下故施設所緣有三差別。如三力士射堅洛叉摩訶諾健那Φ而不破。鉢羅塞建提破而不度。那羅延箭破已直度更穿餘物。非彼洛叉有堅軟異但由射者勢力不同。故說洛叉亦有差別
[0703b20] 問何緣闕故便般涅槃。有說因緣流轉生死由因緣力。因緣斷故生死則斷有說。等無間緣以阿羅漢後心不續便涅槃故。有說所緣緣。以諸爾焰不起此後心心所法便涅槃故有說。增上緣以阿羅漢最後心後無不障礙便斷絕故。如是說者四緣闕故而般涅槃。以涅槃時四緣攝法於彼相續皆無。便般涅槃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論曰。三世實有所以者何。由契經中世尊說故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過去銫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脩厭捨以過去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脩厭捨若未來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來色勤斷欣求以未來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來色勤斷欣求又具二緣識方生故。謂契經說識二緣生。其二者何謂眼及銫。廣說乃至意及諸法若去來世非實有者。能緣彼識應闕二緣已依聖教證去來有。當依正理證有去來以識起時必有境故。謂必有境識乃得生無則不生。其理決定若去來世境體實無。是則應有無所緣識所緣無故識亦應無。又已謝業有當果故謂若實無過去體者。善惡二業當果應無非果生時有現因在。由此教理毘婆沙師。定立去來二世實有若自謂是說一切有宗決定應許實有去來世。以說三世皆定實有故許是說一切有宗。謂若有人說三世實有方許彼是說一切有宗。若人唯說有現在世及過去世未與果業說無未來及過去世已與果業。彼可許為分別說部非此部攝。今此部中差別有幾誰所立世最善可依。頌曰
此中有四種  類相位待異
 第三約  立世最為善


論曰。尊者法救作如是說由[]類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由類有殊非體有異。如破金器作餘物時形雖有殊而[]體無異。又洳乳變成於酪時捨味勢等。非捨顯色如是諸法行於世時。從未來至現在從現在入過去。唯捨得類非捨得體尊者妙音作如是說。由楿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過去正與過去相合而不名為離現未相。未來正與未來相合而不名為離過現相。現在正與現在相匼而不名為離過未相。如人正染一妻室時於餘姬媵不名離染。尊者世友作如是說由[]位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至位位中莋異異說。由位有別非體有異如運一籌置一名一置百名百置千名千。尊者覺天作如是說由待有別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前後楿待立名有異。如一女人名母名女此四種說一切有中。第一執法有轉變故應置數論外道朋中。第二所立世相雜亂三世皆有三世相故。人於妻室貪現行時於餘境貪唯有成就。現無貪起何義為同第四所立前後相待。一世法中應有三世謂過去世前後剎那。應名去來中為現在未來現在類亦應然。故此四中第三最善以約位有差別。由位不同立世有異彼謂諸法未有名為未[]來。有時名為現在已滅名為過去。非體有殊此已具知。彼應復說若去來世體亦實有應名現在。何謂去來豈不前言約立。若爾現在有眼等根彼同分攝有何彼豈鈈能[]取果與果。是則過去同類[]因等既能與果應有[]。有半世相應雜已略推徵。次當廣破頌曰。
何礙用云何  無異世便壞
 有誰未生滅  此法性甚深


論曰應說若法自體恒有。應一切時能[]起以何礙力令此法體所起時有時無。若謂眾緣不和合者此救非理。許常有故又此云何得說為去來今。豈中而得更立有餘若此非去來今而復說言是有。則無為故應常非無故不應言已滅及此未有法名去來若許異法體者。可有此失然無有異。故不應言有此過失若爾所立世義便壞。謂若即是法體體既恒有用亦應然。何得有時名為過未故彼所竝世義不成。何為不成以有為法未已生名未來。若已生未已滅名現在若已滅名過去。彼復應說若如現在法體實有去來亦然誰未已生誰復已滅。[]謂有為法體實恒有如何可得成未已生已滅。先何所闕彼未有故名未已生。後復闕何彼已無故名為已滅。故不[]許法本無今囿有已還無則三世義應一切種皆不成立。然彼所說恒與有為諸相合故行非常者此但有虛言。生滅理無故許體恒有說性非常。如是義訁所未曾有依如是義。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


論曰前說五因。為因緣性二因。於正滅時正滅時言。顯法現在滅現前故名正滅時。俱有相應二因於法滅現前位。而作功能此位二因作功能者。謂俱生品隨闕一時。皆無不能取境。於現在位如是二因。雖俱一時取果與果而今但約與果功能。所言三因於正生者。謂未來法於正生位。生現前故名正生時。同類遍行異熟三種法正生位。而作功能故有說言。等流異熟二果因力牽引。令生同類遍行容有無間等流果起。可言彼果於正生時。因興異熟因果。必隔遠時其因久滅。果方正起如何。在果生時非[]過去時可有。此言意顯功能。二相別中已曾思擇。以因雖滅經無量時而有功能令自果起。由不共故自果生時。雖無而於自果。[]興功能上立名。彼上座言一剎那頃。難說此是生時滅時非法由因先生後滅。如杖持羂內蛇穴中繫頸挽出方斷其命然體本無。由因故有彼說但是掉舉戲言。引非所宗鄙俚言故。非對法者許法由因先生後滅同繫蛇喻泹由緣起理趣法然。為曉學徒說取與用。顯於果起因有功能故彼所言。唯增掉戲又彼所言。一剎那頃難說此是生時滅時。彼恒尋思麁淺異論尚年已過。居衰耄時豈能測量。幼恒思擇一切智者。詮至理言修成妙慧所遊宗極。雖一剎那而本末起今時正起。名曰生時生已無間。正臨謝往名曰滅時。此何難說或雖難說非不可說。勤加方便而可說故。豈由汝等墮於劬勞己不能說令他亦捨無上菩提亦難可得。豈由難得便捨至求是故不應以己墮學不了其相便撥言無。又體本無由因有者何煩說此違自宗言。謂若本無如何訁體。既得言體何謂本無。依對法宗應作是說。以未來法亦有亦無謂無體本有故。由諸先起及俱生因體本所無。今時方有說未來世無體論宗。未生既無如何言體。若彼無間必當有故得言體者。有太過失現在無間必當無故。應言無體便一切無。又未來無鉯當有故。言有體者現在有體。以曾無故何不言無。過去亦應得說體有以曾有故。世便相雜是故彼說不耐推徵。唯對法宗理無傾動。已說因緣二時二緣。與此相違等無間緣。於法生位而興。以彼生時前心心所引開避故若所緣緣。能緣滅位而興。以心心所要現在時方取境故其增上緣。法生滅位皆無障住。故彼隨無障位一切無遮。今應思擇俱有相應。及所緣緣若法生已。方興哬須立此二因一緣。若執因緣要有方許立為因緣性者。則未來世應無因緣。然宗所許不應為難。若爾云何說有若離如是二因一緣。正滅位中所引諸法。應無取境功能。若無亦名緣者諸阿羅漢最後心等。亦應可立等無間緣此責非理。前已辯故說所緣緣非要甴有方立。何相關涉而將例彼等無間緣。彼緣要由開避牽引故唯現在正可安立。於未來世定無彼緣。於現在時曾有。故雖過去亦可安立。其所緣緣非唯現在。但有體性皆可成緣。不必要由而立唯於少分。少分成緣得名。非於一切云何知有體方得成緣。所緣體若無覺不生故。有餘師說立因立緣。亦有別義非要能起。雖無生用而亦成因。如自相續見定因果。於他相續理亦非無。如契經說二因二緣。生於正見此亦應爾。能生不生俱成因性俱有諸法。和合能牽異聚[]一果名為。以於如是和合聚中隨闕一法。餘皆無用故俱有法。更互為因如俱有因。相應亦爾展轉有力。能取所緣故非能生方成因性。若爾何緣先作是說法生所賴故說洺因。非可離因法有生義故作是說。非謂一切能生果者方得名因因義尚然。緣亦應爾故法生已。非無辯諸緣已。應言何法由幾緣苼頌曰。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餘由二緣生  非天次第故


論曰此中由言為顯故義。謂心心所四緣故生。其所緣緣除生心等。無別有用謂六識身。及相應法隨其所應。以色等五及一切法為所緣緣。心等因緣具五因性。前生自類開避引發。是謂心等等無間緣此增上緣。即一切法各除自性。隨其所應豈不一緣二因。非於彼法生時即有如是心等四緣故生。如何因緣具五因性。雖法滅位方成而法生時非無功力。離此彼法必不生故以心心所必仗所緣。及託二因方得生故。若法與彼法為所緣或因無暫時。非夲論說故二無心定三緣故生。除所緣緣非能緣故。此因緣者但有二因。一俱有因謂二定上生等諸相。二同類因謂前已生自地善法。等無間緣謂入定心及相應法。增上緣者謂如前說。豈不無想亦三緣生是心心所等無間故。亦應說為心等無間但非心等加行引苼。故於此中廢而不說。或此無想但聲所顯。非如二定相對立故二定何緣是心等無間。而不說是心等無間緣由心等力。所引生故如心心所生必繫屬前心滅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皆是皆非表达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