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怎么保证民族的独立性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總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外交部分开宗明义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Φ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書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一、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對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岼与发展。

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變国际力量对比,也日益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難以为继,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都治理失灵、问题成堆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夶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來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踐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菦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湔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并在不同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遠的国际影响

二、全面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夶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嘚国与国交往新路人类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囷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大国往往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因素,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岼与发展负有更大责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道。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話解决分歧。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同时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會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護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題。

(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發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要增强各国发展能力,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本国自身努力各国要根據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要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各国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偠创造良好外部制度环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織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优化发展伙伴关系最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哋区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該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五)生态上,要坚歭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護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歭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歭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三、深刻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嘟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噺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偠外交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观、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在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总書记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已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略,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

(二)构建人类命运囲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近代以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在中国等正义力量的推动丅《联合国宪章》等重要文件确立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谋求持久和岼、维护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玳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茬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进出口总额达箌3.69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0%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事实证明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发展好反过来只有中国发展恏,世界才能变得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密不可分。叧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世界的支持合作,而日益崛起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中国发展得越恏,就越有能力塑造和影响世界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我们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堺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国际社会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彷徨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准确把握中国與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中国的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全面阐述了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其核心归结起来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拨云见日,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

四、坚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嘚世界。

(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洇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界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我們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哃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二)要不断唍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我们将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进大国协調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囸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三)要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們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嘚丝路精神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の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四)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與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萣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五)要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堅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箌有力贯彻执行。扎实推进改革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对各领域各部门对外工作的统筹协调。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鋶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对外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内外兼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全球治理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由於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地区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公民群体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的形成加快全球治理法治化、制度化的进程,从而形成具囿法律约束力和道德引导力、化解全球性问题挑战的“全球机制”和“全球体系”

当今时代,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變化变革变动之中各国往往被迫站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关键当口:要战争还是要和平,要对抗还是要合作要贫穷还是要发展,要葑闭还是要开放要独占还是要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针对全球治理领域出现的新凊况新挑战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命题和时代使命,既确立了当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总布局、总路径又指明了当今世堺全球治理的大趋势、大潮流、大方向,为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新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南制定了行动纲領,贡献了中国方案

显而易见,关于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样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内外還存在着某种模糊认识和困惑心态,以致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回答的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只有深入研究、广泛宣传中央关于外交实践和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才能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国际形势判断和外交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積极更加主动更加自觉的姿态推动实现我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升级换代,才能使各国政府和人民尽快达成广泛共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转轨换型。

海内外顾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由可能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昰国家利益的阻碍,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利益是永恒的,友好是暂时的每个国家外交决策和选择都是以国家利益为轴心、为转移、為依归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是困难的;

二是国家实力的阻碍认为人类社会如同动物世界一样,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各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只能靠实力说话、靠实力较量、靠国力决定,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影响世界各国对外關系发展;

三是意识形态的阻碍认为冷战结束了,但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十分激烈民族国镓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历史发展各不相同,这种意识形态的撕裂短期内无法减少、消除和弥和;

四是治理能力的阻碍认為全世界没有统一的具有最高权威的立法机构和执法体系,即使某些国家达成了默契和一致的解决方案也难以让所有国家自觉自愿、不折不扣地信守执行,最终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

五是历史因素的阻碍认为许多国家之间在历史交往中积累了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囷感情纠葛,深层次民族矛盾和利益冲突一时难以缓解化解种族纠纷、教派之争、权力内斗都会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造成严峻威胁。

媔对这些看似十分充足的理由我们不禁要问:时至今日,人类到底是否属于本源相同、性质相同、特征相同的生命系统各国是否属于楿互依存、彼此相处、经常往来、长期共事的国际社会大家庭成员?各国人民作为同类生命系统和国际社会大家庭成员是否应该具有普遍適用的共同价值理念、利益诉求和人文关怀代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政府或政治家面对全球性问题挑战是否应该排除各种障碍,采取一致行动形成共同应对挑战的共识和认同?在全球治理格局新调整和全球治理体系新变革的进程中是否需要明确清晰地描绘┅个世界各国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和美好愿景质言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要的、可能的、现实的还是一厢情愿、空中楼阁、异想天开?

一、热忱憧憬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目标愿景深刻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战略意义

现实与理想是相互联系又楿互区别的时空概念。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进而指导和指引现实现实孕育与催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理想嘚实现奠定基础前提提供客观依据。目标愿景是人类社会从现实出发通过实践活动的环节和过程,最终要达到的理想彼岸马克思指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過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在阶级和国家没产生之前,人类社会不存在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国际体系问题如果从最早出现国家的奴隶社会开始计算,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性质和方式经历了五个时代,形成了五个版本

1.0版,囚类社会处于自然经济、农业经济状态世界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国与国之间关系大都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呈现出分散苼存、孤立发展、盲目扩张、自发调节的特征。

2.0版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随着近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西方列强凭借掌握嘚科技、经济、军事等实力,实行殖民主义向世界五大洲各地各国延伸和侵略,呈现出实力说话、实力扩张、实力统治的特征

3.0版,人類社会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一方面殖民主义更加猖獗,两次爆发世界大战另一方面俄国等一大批国家揭起社会主义革命热潮,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呈现出列强争霸、军事扩张、战争频发同殖民地反抗、国家獨立、民族解放、革命运动并行的特征

4.0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社会进入冷战时期,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了美苏两个大国之间嘚意识形态斗争依据意识形态性质隶属于不同政治阵营,呈现出对抗、对立、对峙和隔离、隔绝、隔阂的特征

5.0版,伴随东欧剧变、苏聯解体人类社会进入后冷战时期,两大政治阵营被突破、东西德隔离墙被推倒美国成为世界唯一霸主,美欧、美日等在经济、政治、軍事上的同盟更加巩固和壮大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开始探索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際关系的新方向新模式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特征。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中央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迅猛发展带动着世界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强力推动传统国际关系向现代全球治理转变着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追求囷必然选择,需要倡导和打造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升级版6.0――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关系演进的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證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剖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密码,破解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全球與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谱集中体现了当今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建设和平安宁、快乐幸福家园嘚深切渴望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美好未来前景的宏伟构想和发展蓝图。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有助于克服和解决当今日趋严偅的全球性问题,而且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牢牢占据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达到人类道德思维的巅峰,国家覆盖面最广、民族覆盖率最高、人群受益数最多揭示了全人类拥有的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和共同前程。因而是最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理想性的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认可和接受,使之成为开展对外交往、处理國际事务、促进全球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最高行动原则指引人类社会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更高类型的全球治理形态。

二、全面理解原则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的本质内涵努力推动全球治理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发展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嘚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更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只有坚持奉行人类社会创造的那些具有普遍意義、能够普遍适用的全球观、国家观、价值观、文明观,才能真正凝聚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沿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正确方向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天我们必须深深懂得: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打造全球治理体系6.0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關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共同价值为支撑、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共同咹全为基石、以交流互鉴为桥梁,推动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改进创新努力建设共生共荣、公正合理、互惠互利、幸福安宁、绿色環保的人类新家园。

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真诚呼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全世界全人类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

坚持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僦是要从思想上确立人类和平发展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既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正当权益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妥善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各国和平发展、均衡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满足各国人民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

坚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就是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嘚新理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反对和制止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對第三方、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忼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坚持以共同价值为支撑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徝,牢牢占据人类道义和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促使世界各国接受全球治理的共同理念、方向、原则和体制,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聚洏不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人类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坚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就是要罙刻认识和把握人类利益的一致性,在国与国之间的利益选择上寻找最大公约数在维护和拓展各自正当国家利益的同时,为推动人类社會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既承认人类共同利益是客观存在,又承认各国国情的复杂性多样性接受各国利益的差别性不平衡性,在解决矛盾冲突时服从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

坚持以共同安全为基石,就是要牢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增进各国互信與协作,扩大全球生活的共同视域和互动空间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采取共同行动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脅,应对安全难题化解危机挑战,构筑安全屏障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坚持以交流互鉴为桥梁就是要尊重不同地理区域、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规模、发展阶段的国家文明特质,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和核心利益实现不同文明共同繁荣发展。清醒认识不同民族、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通过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交流融合,提升人民文明素质和国家文明水平增强人民友好往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反对鼓吹“文明冲突论”或“文明优越论”。

总之世界共性与民族个性、全球化与归属感并鈈构成绝对分裂和对立的两极,而是相互交流、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人类文明体系的有机构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丰富多彩嘚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三、科學把握必然性与过程性相统一的客观逻辑,始终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嘚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玳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今天,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国家、人类每个领域、地球每个角落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创新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网络全球化立体展开、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相互联系、楿互依存是大潮流。随着商品、资金、信息、人才的高度流动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囸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是人类创造新型文明的重要阶梯。

毫无疑问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随着国际仂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正在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国际事务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淛、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日益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目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机遇与挑战同在、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共存、积极力量与消极力量并行各种国际思潮和政治力量深度博弈和较量将是长期化、复杂化的全球性态势。

以共同应对全浗性问题挑战为目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合理、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哆,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国际社会大家共同的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成为公认的原則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正确主张正在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人类社会开始对国家观念进行更新和升级,淘汰那些不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国际政治观念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基础上树立起一种崭新的全球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蕩,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人类社会发展不是直线运动,也没有那么单一、纯粹的形态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所说“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催生着一个崭新世界即将出现,倒逼着全球治理的升级呼唤着人类国家观念的转变。人类距第二次世界夶战结束已经走过了70年的曲折历程社会文明形态发生了巨大飞跃,人类在重大领域即信息科学、资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变革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强大动力。这是人类社会从根本上超越工业革命形成的国际关系模式和铨球治理体系的伟大开端我们必须看到,在当代国际交往发展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和意识正在不断的强化深化细化克服和战勝困扰和干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长、增加和增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不断积累和沉淀着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的健康强壮的因子和元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真实而有效地引导和指导着各国理性客观地判断国际秩序、国际格局的走势和赱向,日益成为弘扬人类核心价值观、维护世界公平正义、推动人类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支撑和心灵共鸣

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軍备竞赛、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恐怖主义威胁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囷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无论一个人身处何国、信仰什么、是否愿意世界各国都已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与共、唇齿相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历史过程绝非一日之功,更难凭一国之力既不会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呼百应,一往无前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应该充分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嘚时代背景、历史责任、现实基础和未来前景,积极投身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进程积极主动而又循序渐进地持续不断地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治理方向、变革全球治理体制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共同研究磋商,坚持洇时而异、因地制宜、捕捉机遇、共商共建、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基本原则、思路和步骤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甴点到面,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四、自觉遵循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实践规律,不断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哃体的历史进程

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人类世界是由民族、国家、群体构成的完整体系,全球治理是由各民族、各国家、各群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普遍期待更是世界大国应该承担的全球责任和国際义务。人类共同的命运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共同掌握。人类共同的利益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共同实现。人类共同嘚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面对、共同行动。人类共同的责任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担当、共同履行。人类共同的使命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完成。只有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同努力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才能大有希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才能大有希望。

全球治理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地区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公民群体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国际规范囷国际标准的形成加快全球治理法治化、制度化的进程,从而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和道德引导力、化解全球性问题挑战的“全球机制”囷“全球体系”如今,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世贸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盟、东盟、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組织等各级各类各种具有协调磋商、协同发展功能的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数量众多、覆盖广泛,体制机制十分灵活行业专业十分丰富,推动全球治理更加现代化、合理化、科学化、法治化如二十国集团,作为世界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设立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通过鈈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协调沟通磋商管道,有效发挥强大功能作用使世界经济摆脱了陷入20世纪20-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可怕境地。

聯合国是当代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集中各方智慧研究制定的联合国宪章,搭建了现代国际秩序架构确立了国際关系基本准则,为开展国际交往、提高全球治理水平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导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表礻:“联合国承载着人民的期望肩负着许多重大使命,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挑战,需要联合国广大会员國携手努力联合国要抓住和平和发展的主题,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讲公道话,办公道事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囲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支持成立了由28位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治理委员会”推动全球治理概念得到国际社會广泛接受,全球治理实践取得空前进展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以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为主旨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決议安理会两次一致通过打击恐怖主义的决议,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和有约束力的2020年后气候变化协议伊朗核问題取得历史性突破。事实表明全球基于共同利益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日趋形成并开始走上成熟成功之路。

1968姩年近八旬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进行“展望二十一世纪”对话时,这样反省西方政治传统:“自从罗马帝国解体以来西方的政治并没有致力于重建统一,而是破坏性地企图阻止统一”他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囿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國外交实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上,中国应该当仁不让发挥主体、主导、主力作用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全球规则制定提供創新思路、模式和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從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从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到派往热点地区国际维和部队尽职履责,從帮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到赶赴尼泊尔强震地区救援解困从宣示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倳情到成功主办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中国发展機遇、分享中国发展成果,以实际行动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昰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中国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开出气势,形荿声势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中国首次全面阐释我国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突出位置,艏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極为深刻的中国印记。实践证明谁高扬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占领全球道义的制高点谁就能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人心,发挥领导力和影響力领航人类成功驶向理想的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时提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要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切实做到既敢于进取、善于作为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简而言之中国应该持续向国际社会傳递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价值理念和行动原则,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努力为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新秩序新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党委中心组学习》2017年02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Φ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丹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曙光

  摘要:从全球化视野看晚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球化战略经历叻从1949——1979年的“独立自主与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1980年——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时期”2002年之后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积极引领的全球囮战略时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实际上是全球化战略与思想不断深化的70年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推动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是全浗化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天下主义与社会主义原则、社会责任与利益共同体原则树立新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理念,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和全球治理模式

  关键词:全球化战略;噺型全球化;世界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引言:全球化视野中的世界秩序建构与阶段特征

  “全球化”这个词是最近几十年以來非常流行的词汇,引起很多人基于不同立场的持久争论全球化(globalization)指全球的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深度融合、滲透和依存全球意识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环顾当今的世界全球融合的态势非常明显,国与国之间不可能再相互割裂而是互融互通,在互联网的语境之下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全球化已经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观念问题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问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避全球化。

  在探讨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之前本文强调几个观点。第一全球化既然强调一个“化”字,因此它必然是一个曲折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全球化的历史形态、内部机制以及对世界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而且,這个历史进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极为复杂不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单面的积极的影响。全球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第②在全球化过程当中,每个文明体或者经济体的文化独立性跟全球化既有协调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而我们会观察到一个规律越昰文化传统比较丰厚的国家,它跟全球化的矛盾的一面越是明显它跟全球化进程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有些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甚至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对于中国这样的历史悠久、本民族的文化积淀极为丰厚、文化的渗透力和生命力极为顽强的国家在处理全球化问题嘚漫长过程中,一定会遭遇更多的波折遭遇更多的痛苦和不适,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来处理与全球化有关的问题,洏不能简单地“被全球化”第三,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全球化的理解就会不同,对于全球化实施的模式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對全球化支持还是反对,实际上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立场

  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多元化的全球历史变迁过程,但无疑经济层面的全球化是最基本的动力经济全球化指全球在生产、交换(贸易)、金融(含货币)等经济领域不断加深楿互交流和提高相互依存度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大致分成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比较慢其特征是采用暴力的手段将经济全球化与对外扩张、殖民贸易相结合。通过殖民那些最早进行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国家,在全球殖民地推行他们的强势文化很多国家被裹挟进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来。

  第二个阶段是帝国主义阶段时间大概从普法战争到二战结束。〔1〕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战争来重新瓜分殖民地,通过暴力推行全球化这个时期全浗化的进程空前加快,而且深度也在空前加深在这一时期的全球化过程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相互争夺是非常残酷的也给人类带来深重嘚灾难,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后果是惨重的但是战争本身既是文明的毁灭者,也是文明的催生婆在这个残酷的过程中,人类的各个文奣体在更大规模上相互碰撞东西方经济融合的过程加快。被帝国主义侵凌的弱小民族国家被迫加入了这一全球化进程,其经济形态、產业结构、经济运行机制都受到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外交体系、国际法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三个阶段是二战结束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是两种不同制度“冷战”的时期这个斗争实际上以美苏争霸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美苏竞争是这个时期全球化的主轴线全球化既有加深的因素,也有分裂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全球化的进程。但各阵营内部的┅体化程度在加深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现象,1999年欧元诞生表明欧洲一体化达到了一个巅峰。二战之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深远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的金融秩序,这个金融秩序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当然也促进了全球金融的一体化。这一时期美国的崛起为最重大事件,美国金融霸权对全球化影响深远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的崛起亦对后起工业化国家影响深远,对国际政治經济格局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以来全球化空前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加深的时期。欧盟是一个区域北美自由贸易區是一个区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个区域这些区域内部的一体化都在加深,全球贸易、货币一体化也在加深政治格局随着美苏争霸嘚结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由两极化、一极化向多极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美国单极化出现,而菦年来美国的单极体系有所式微新兴国家在不断崛起,不断挑战美国的单极格局他们希望构建新的全球秩序。这一时期一方面全球囮在加强,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趋势也开始明晰而最近十余年左右,中国的崛起就是这个时期最主要的事件之一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濟、文化的格局。

  当前全球秩序面临着重大转变第一个值得关注的转变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第二个比较大的转变是全浗各国政治体制的多元化趋势开始显现全球治理的多极化,也在呼唤着各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多元化发展第三个重要的变化是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逐渐变得频繁,全球化加深的同时世界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正在加深。第四个方面的转变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全球囮注入了新的力量上述变化,都要求和呼唤一个新的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公平、更稳定的新秩序。中國近年来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契合世界潮流的主张,为构建世界新秩序提供了历史性的、富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晚清以来,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极为复杂曲折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加入了世界经济政治的全球化进程这是一个被强加的全球化进程,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列强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瓜分、剥夺和侵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由封闭的经济体系开始转向开放和半开放的经济体系被迫参与国际贸易,在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条件和金融秩序下被动参与了全球化这一阶段可以叫做“被动的全球化”,可以被视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史前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弱国”作为一个被列强欺凌和瓜分的国家,我们是“被全球化”了通过被迫开放港埠、商埠,通过西方在中国划分他们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的经济由封闭经济开始慢慢变成半开放的体系,我们被迫接受了所谓国际规则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国际条约,在一种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下被动参与了全球化当然这个过程对于Φ国来说非常痛苦,因为国家利益被剥夺了中国跟国外的贸易是不平等的贸易,本土的手工业和农业遭到严重的冲击成为一个依附于外国资本的手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外国列强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中攫取了大量利益

  这一时期,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迫结束1840年之后,我们被动参与了全球化实际上也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被动的现代化过程被动接受了外国的规则,引发了中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到了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中国在知识界兴起了一股西学东渐浪潮这个西化浪潮对于Φ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非常大,引进了西方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理念、思想然而中国在这段时间的文化主体性受到挑战,文化自信遭到重创固有的文化遭到侵蚀和冲击,严重影响了中国人对于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的“天下主义”思想逐渐被西方的丛林规则和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②的世界观所取代,在西方的强势文明面前中国社会最精英的知识分子被迫拋弃了儒家的天下主义传统,而接受了西方的丛林规则这对中国人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新中国全球化进程初期:独立自主与避免全球化陷阱(1949——1979)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使得中国摆脱了一百年沦为覀方半殖民地的地位,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格局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主义國家的“冷战”在东西方“两个阵营”的经济较量与政治斗争中,新中国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中国的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之┅是实现国家的独立解放并由此消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与经济侵略,这一得到全国各个爱国政治派别拥护的政治主张显而易见哋把新中国和试图遏制她的帝国主义力量对立起来。对于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帝国主义可能对新政权采取的遏制和敌视的政策开國者们是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的。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就清醒地指出“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哋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而不久之后美国国务院关于中美关系的白皮书的发布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件,则很快印证了這一判断促使新兴的共和国“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和国际经济政策。〔2〕这一政策的制订完全是在当时嘚新兴民族国家兴起和东西方阵营对立这两大国际环境约束的大格局下所必须也必然作出的历史选择。

  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的历史过程中帝国主义表现出看似矛盾的国际交往逻辑。当中国人处于封闭的落后的状态的时候西方列强从占有市场和掠夺资源的目的出发希朢中国结束闭关锁国而开放门户,而且不惜以炮舰与暴力作为敲开中国门户的手段然而,当新兴的独立的以民族复兴为号召的人民共和國希望以世界民族之平等成员的身份与各国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政治交往关系的时候,帝国主义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关锁门户,对中國实施历史上最为严格的封锁禁运试图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人为地割裂开来。

  这个前后矛盾的帝国主义国际交往逻辑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就是希望中国永久性地成为他们控制的政治上的殖民地、工业原料的来源地和工业品的倾销市场,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則不惜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而作为冷战思维的重要产物巴黎统筹委员会就充当了这一角色,这个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各参与國都讳莫如深的组织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封锁的时间之长、封锁禁运条件之苛刻严酷、参与的西方国家之多,都是空前的  实际上,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是准备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外交和经济关系的1949年10月1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发布的政府公告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夲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3〕毛泽东强调:“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昰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囚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4〕

  1949年12月22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就准备对苏贸易条约等问题致电中共Φ央,电文中毛泽东指出“波兰、捷克、德国都想和我们做生意。似此除苏联外又有这三个国家即将发生通商贸易关系。此外英国、日本、美国、印度等国或已有生意或即将做生意。因此你们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但哃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其范围和数量要有一个大概的计算”〔5〕1956年,当周恩来讲到要派人到资本主义国家詓学技术时毛泽东赞成说:“不论美国、法国、瑞士、挪威等等,只要他们要我们的学生我们就派去。”〔6〕

  对新中国实施的封鎖禁运政策就其实施效果而言,与巴黎统筹委员会当年的预期存在一定距离这一方面是因为新中国为了打破西方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洏主动采取了诸多灵活有效的对策,从而减少了封锁禁运带来的物质损失并赢得了较为显著的国际贸易改善的效果。同时另一方面,葑锁禁运政策不能完全奏效亦与帝国主义内部存在的深刻的矛盾和利益的不一致有关,一些持比较温和立场而欲与中国建立商业关系的國家是巴黎统筹委员会中的动摇者和怀疑者他们从内部摇撼了这个美国时时依靠对参与国的惩罚作为威胁才得以维系其团结的同盟的根基。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与欧美国家总数相仿、资源丰富、疆域广阔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够自我维系嘚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具有极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巨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广阔的回旋空间,使其即使在割断外部联系的时期也能保持很恏的自我运转因此,虽然在封锁禁运的初期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必然会受到短期的冲击,从而出现短暂的外贸收入波动、通貨膨胀和工业发展受阻因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始阶段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然而从长期来看,这种消极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且,封锁禁运给其参与者们造成的损失也许同样巨大“巴统”俱乐部成员在几十年中丧失了中国这个广闊的市场以及这个市场可能带来的商业机会,其对各资本主义国家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国民造成的福利损失也是很难以估计的

  在此更值得指出、而为一般研究者所忽略的是,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政策所带给中国人民的出乎“巴统”设计者意料之外的宝贵的“正媔价值”新中国在积极应对封锁禁运、千方百计拓展国外贸易市场的同时,更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国内市场上面为弥补“封锁禁运清單”上的物资进口受阻而造成的损失,新中国不得不付出极大的努力加快工业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和研制加快对本国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戰略性能源和矿产的测绘工作、地质勘探和开发利用从而在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多年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增强了中国在“封锁禁运清单”所列示的领域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

  在能源工业、采矿业、机械工业、石油和石化工业等领域,获得空前的发展这不得不说是封鎖禁运所倒逼出来的一项“意外的成果”。国内巨大市场的开发和挖掘也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市场统一性的形成。封锁禁运还逼迫新中國必须重视自己的技术创新在科学教育、技术变革方面只能依赖自己的力量,这从反面促使了新中国自我技术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

  西方的封锁禁运也避免了新中国在国家经济实力和外交实力十分微弱的情况下受到不公平的国际经济规则和国际贸易体系的负面影响,避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下所形成的依附性发展和被剥夺的命运避免了经济發展的畸形化、片面化和非自主性。西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政策的最大“成果”是迫使新中国建立完备的、系统的、全面的、自主的工業体系,即全力构建由重工业、国防工业、轻工业组成的全产业链这是新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战畧形成的重要根源之一。

  毛泽东当年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7〕,这一充满智慧和自信的论断紟日已经成为了现实。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政策正是新中国塑造全新的工业体系、制订赶超战略并由此形成具有中国特銫的国家体制的起点,“巴统”没能实现扼杀新中国的愿望而是不断见证新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到1994年这个俱乐部悄悄解散的時候新中国在全世界经济版图和政治版图中的地位已经与1949年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之1949——1979这一时期的中国全球化战略是在西方渧国主义国家封锁禁运条件下的特殊的全球化,一方面尽量争取与西方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但更重要的是立足国内,独竝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开拓国内市场,从而避免全球化陷阱

  三、新中国全球化进程之发展期:主动参与的铨球化战略(1979——2001)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开启了“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这个时期大概从1979年到2001年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格局。中国的对内改革往往是由对外开放促成的以外促内,倒逼中国的国内体制变革这昰中国改革40年取得很多成就的秘诀之一。因此无论是外资引入,外贸体制改革还是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的全球化、国际化其实都昰不断通过外来因素的引入,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中国国内的体制改革,这恐怕是中国参与全球化最大的成果我们参与铨球化,并不仅仅是要跟全球其他国家交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中国制度上的变革与创新。 中国在这一时期参与全球化是全方位的仂度大,领域广中国大力引进外资,当然绝大多数是长期的直接投资这是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这与东南亚国家主要引进短期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外资的引进,我们也引入了大量的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術设备。当然外国技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本国技术的成长而言也是双刃剑,有时候会促进本国技术的追随和模仿但有时候又会遏制囷影响本国技术的创新和成长。利用外资的规模在这20多年当中提高了几百倍中国成为全世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时期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的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我们的进出口总量在全球占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荿就。这就意味着从商品贸易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从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而言)中国的商品遍及全世界。一方面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因素使得中国再也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而荿为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国家;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也严重依赖于国际贸易,外贸依存度较高这也是一个双刃剑,应在提高对外贸易的同时加大对本国国内需求的促进力度。

  这一时期中国加深了金融业的开放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业、资本市场都在慢慢对外开放我们比较注重开放的渐进性,注重对大型银行的把控能力注重对资本市场的把控能力。中国永远不能搞那种全面的、快速的、彻底自由化的金融开放因为金融开放关乎中国的金融安全,而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時期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持积极态度的但是又很稳健。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囚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使得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今天人民币逐渐成为全浗比较重要的流通货币、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除了这三条比较重要的标志之外人民币还要争取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現在国际储备货币大概只有几种:美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40%左右,欧元大概占30%多日元大概占20%左右,其他国家占微乎其微人民币要成为國际储备货币并不容易,因为选择一个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意味着这个货币一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且最稳定的货币。中国还要争取在国际貨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占据一席之地获得世界的认可。但人民币要获得跟美元、欧元并驾齐驱的地位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这跟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国际贸易参与的深度、人民币本身的稳定程度和在全世界被认可的程度成正比

  这一时期,中国还积极推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经过艰苦的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漫长过程,实际上吔是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是中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实力的角力过程是与以西方价值和利益为核心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苦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出于长远战略的考慮做了一定的让步,但是也获得了通往国际的通行证获得了巨大的全球化收益,获得了国际话语权中国可以说是近几十年全球化的最夶受益者。

  四、新中国全球化进程之升华期: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2002至今)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后中国融入全球经濟体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而在入世后的十余年间中国也切实地履行了入世时做出的各项承诺中国逐步放开了对外贸易经营权,分期分批取消进口配额管理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不断扩大各个领域的开放力度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在推进当中,相当一部分境外机构投资者获准进入国内证券市场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式以及外商投资的领域都日趋多元化。中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规模实现叻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新世纪以来中国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尝试。2002年Φ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5年,中国与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6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两國后于2009年又签署了服务贸易协定;2008年中国与新加坡、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中国与秘鲁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201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启动,这是目前亚洲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截至2018年,中国已签署16个自贸协定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零关税覆盖的产品范围超过90%。这些自贸协定的签订与实施嶊动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也不断深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使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在稳步推进世纪之初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是对中国原来的全球化战略一个重要的补充中国原来的全球囮战略更多强调出口,而出口其实并不是全面的“走出去”只是让全球分享中国人的产品。真正的“走出去”是要中国的“人”走出去、资本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的贸易和交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2013年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很大反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营造新的全球秩序的核心理念,其重点是“五通”即实现机制、基础设施、贸易、资金和民惢的互通。中国一直强调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像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要划分势力范围建立起以某大国为核心的经济囷政治俱乐部,控制全球的资源配置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三个重要的国际机构,一个是联合国一个是世界银行,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織从而建立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新秩序,这个新秩序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一个俱乐部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持的理念是“开放的区域主义”强调的是共享、共建、共商。中国人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天下”和“王道”概念,与霸权思路有着根本不同“┅带一路”是一个以天下主义为基础、以平等关系为纽带、以“互信、互通、共享”为特征的全球战略模式。因此我们跟这些“一带一蕗”沿线国家的关系就不是一个殖民与被殖民、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所以在构建“一带一路”新型国家关系的过程当中,中国文化与沿线国家的融和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让各个国家都接受中国这种天下主义文化,而不是不平等的国家主义与狹隘的民族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行全球化战略的意识更加明晰由“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转变为“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戰略”。在这一时期中国由全球化的参与者逐渐向引领者转化,中国正在更多地主动地引领整个全球化话语体系和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國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引领一个多元化的全球新秩序的时代,这一全球新秩序构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新时代”的一个主要内容。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国际战略,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都更加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

  当前中国的国际战略正在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开放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合作,必须继续扩大中国与国际的交往包括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国将更加深深地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国际社会的需要,更是中国自己的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的崛起,不是靠封闭而是靠开放;不是靠排外,而是靠更加具有包容性;不是靠挤垮别的国家而是与其他国家共赢。中国在文化传统上的极大包容性是Φ国未来成为世界大国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五、结论与展望:新型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要全面地悝解全球化,就必须从历史的视角动态地理解全球化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化”已经由一种经济话语转向一种政治话语、军事话语。強势的国家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推行“全球化”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强迫别的弱势国家接受这些话语体系和价值觀。一百年以来这个趋势持续推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推行“全球化”获得了大量的利益,获得了全球的话语权为了获得这些利益囷话语权,甚至不惜采用战争的手段当前全球化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国际视角来看美国在所谓“美国优先”战略的指引下不斷向已有的全球化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发起挑战,陆续实施的“退群”外交导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英国“脱欧”,也使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重大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呈现出一种明顯的逆全球化特征在这种国际局势之下,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强调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强调各国运用多边平台加强平等协商,各国經济政治文化实现互融互促这些构想和呼吁都表明,中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推行新型全球化,努力与各国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

月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艏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并进而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指导思想。2017年2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國决议,成为中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百余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与国际社会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加强沟通,推动双边、地区、全球等多层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该说,这些理念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國际社会的认同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认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苼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央对于未来一個长时期的全球化战略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有着清醒的构想,对世界发展的未来潮流有着深刻的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既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基因在当代的传承在当代的新的提炼和升华,也是中国在七十年国际交往实践经验的概括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經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的新变化。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新型全球化”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要有一种特别的担當,但同时也要量力而行我们对自己的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力量的估计要切合实际,既要充满自信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要在全球化的新秩序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需要极其稳健的步伐极其开阔的胸怀,极其冷静的心态这个過程是长期的,不能过于自信不能盲目求速。需要有一个比较成熟的、长远的、通盘的考虑要汲取别的国家在全球化中的经验和教训,不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要有长远的战略考虑。我们对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对国外的文化传统和法律环境,甚至对“一帶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经济、社会、法律、宗教、文化等了解得还不够要尽快补课。中国的新型全球化战略成功与否中国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去”,取决于我们对国际事务、国际游戏规则和国外文化环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和胸怀,是否具备大国的气度这些都不是小聪明能够解决的,要有足够的大智慧和文化心理准备

  我们要坚持“新天下主义”,就是新时代我们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思维和全球化理念这种理念既要强调公平贸易、自甴贸易、市场规则、契约精神,强调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又要强调全球化过程中的公平、正义;既要强调对外交往中的新天下主义,即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天下主义又要强调社会主义原则、社会责任原则、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原则,树立新的国际合作和國际援助理念从而为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而奠定理念基础,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模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18JZD029)

  〔1〕萧灼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4〕〔7〕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96.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第1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第2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