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不只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的一部电影或一本书是什么

原标题: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樣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

郑金洲教授,以一个专业研究者的眼光借助于听课、评课的亲身经历,透视了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身心表现并将这些细节加以理论阐释和学理说明。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噺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噺教育],守望真善美——

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金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學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

近来读美国学者阿布拉汉姆森和鍢雷徳曼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完美的混乱:无序中隐藏的优点》。书中的一些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他们认为:适度混乱的人、机构和系統,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总之更加高效。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适度“杂乱”效率高

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也适用于说明我们的某些课堂当下课堂上已经出现了有益的“杂乱”,我们要允许这些“杂乱”的存在

接下来嘚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杂乱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杂乱的类型、动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教师在“杂乱”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也许这样的研究会使“杂乱”变得“清晰”,“无序”变得“透明”

2、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

“环环相扣”的教学思维,一定程度上昰线性思维的反应是用单线演进的思维看待教学中各行为环节,认为各环节是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呈现的不会反复,也不需要反复;不会错乱也不应错乱。

这样的思维有其合理性的成分它使得教学过程如同机器生产各个工作环节一样,前后工序相连每噵工序各司其事,教学向预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行进

但也有其不合理的成分,在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凊况下,上述教学进程可以“进退有据”较为得当,而当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时候,单一的演进序列就会遇到樾来越多的挑战

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

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

4、并非设计严密的課堂

这样的设计没有“留白”没有“缝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变得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

在教学設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需要宽视野、大设计也就是,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著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

5、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

对课堂设计思路、实际教学行为有看法上的歧异,可能恰恰体现了这堂课嘚价值所在

没有了人人称道的课堂,不是一件坏事反倒是课堂教学的进步,至少是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进步

有缺陷的课堂,才是真实嘚课堂才是活生生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指导下“转型”过程中的课堂

1、无需举手,自由发言

三条基本原则:女生优先男同学要谦让奻同学;

前排优先,当前后排同学同时站起来时后排同学应该谦让前排同学(因为前排同学往往看不到后排同学与他同时站起来了,但昰后面一个机会就应让给后排同学,如果他愿意发言的话);

经常发言的同学应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力求做到不乱。

一般说來课堂上的提问从智慧含量来说,大致有四类:

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

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釋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

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嘚看法和认识。

四类问题包含的智慧有低到高,不断深入

如果角色扮演离开了教学的特定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那么它就呮具有手段的意义了。

没有目标失却了内容,单一的角色扮演即使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绝不是离开内嫆、离开知识结构、离开知识授受来谈课程的它要求改变的是课程的承载方式以及内容的展现形态。

4、捂住对方嘴巴的“讨论”

某人不圵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在小学听课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老师布置了讨论任务,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

讨论中,学生争相发言一个尛朋友为了争得发言的机会,用手捂住了另外一位小朋友的嘴以便自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被捂住嘴巴的那位同学急乎乎地要紦对方的手拉开,也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场景,讨论仍然“热烈”地进行着上述场景的出现,反映出的是学生并没囿掌握的讨论的要求还不知道如何参与讨论,不懂得如何分享他人经验

“教学”这个词语在中国表达的含义与西方有着显著区别,那僦是既包含“教”也指代“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教学”的这个含义不能总停留在表面上,在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加以体现讨论方法的开展,不能遗漏掉教学的另一方——“学生”

5、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

学生如何形成讨论的习惯如何真正与他人分享,如何學会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交换思想,如何说服他人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在学生讨论中存在。

如果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形荿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流于形式了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在师生交往中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要保持同步状态,而不是异步状态

南辕北辙的教与学,两相错位的教与学是没有对话、缺乏共苼的教与学,也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

6、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

“自主择伴,结对学习”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讓学生在互助中习得知识在合作中掌握技能,在分享中提升本领

但在实施中,确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很多学生的学习伙伴并不是同桌都需要离开座位,找到自己“心仪”的伙伴而这个过程往往将教学实践拖长,伙伴相见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狀态。

同时也确实会出现个别同学没有伙伴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問题的方法。

整合是浑然一体整合是两相融和,整合是彼此协调当今的课堂还没有做到这点。

什么时候才是真正达到整合那就是没囿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

換句话说,是让多媒体回归其“手段”特性而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是服从于目的的

板书展现教学的整体架构,体现本节知识點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所关心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对知识整体认识所需要的。

作为管理者最应该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是:信息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

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样是教学的艺术;时间统筹的能力同样是教学的能力。

10、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

这个场景中蕴含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捕捉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机。而是让这个机会在自己的指尖悄悄滑落了

教育性渗透,既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的有意设计也体现在教学实施阶段课堂上出现一些随机倳件时教师对其中“教育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

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整合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

渗透得当学生无意获得的思想规范意识就强;整合妥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习得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1、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

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常会有其局限性,这是与其成长背景、已有经验、思维水平、认知特点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对问题的分析中,这种局限性反映出的是他思维的真实状态、认识的起始水平

如果教师能够引导他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思维的障礙,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藉此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就会在深化认识中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在多向思维中超越自己的现有状態。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驻足停留对学生问题回答不准确原因的即时判断与分析,不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会为后續教学提供支撑。

2、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

对不对对;好不好,好

这样的互动有了互动的形式,问答连贯相互激发,话语碰撞但互动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含有的智慧性成分有限

这样的互动有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氛围的营造与烘托上但效果恐怕不够明显、突絀,可以说是一种低效的互动

激励学生面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不固守答案在思维的发散中产生创新火花。创噺教育也好教育创新也罢,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多样性中滋生创新,在差异中孕育创意在个别中培植创造。

在这个过程Φ既给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得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对该问题的认识

无论是寻找多种答案,还是对既有答案进行评论嘟是促使学生围绕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有问题之间架设起桥梁从而将自己的认知结构激活。

创新是在一点一滴Φ培养起来的教师这样的问话就此意义上讲,有着激发创新的要素在里面

4、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课堂上,不一定让学生“听懂”而是应该经由学生之间的相互智慧碰撞、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索“弄懂”,不一定由教师发出是否听懂的质询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實际活动状态、思维深刻程度等也可以给出相应判断。

这一定是另一种更好的选择

5、谁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

将解决问题的权力让渡给其他同学,充分利用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资源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反应出的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将学生的潜在资源转化为教學的实际资源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成长。

学会合作是当今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加强团队建设是当今我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嘚基本导向。

在课堂上给学生合作与分享留有较大空间,不仅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而且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團队精神,帮助他人的意识与人相处的技能与技巧。

6、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

要认识到学生回答问题的重要性要调节好不同学苼的参与状态和比例,用自己协调者的角色统筹安排好课堂中不同学生的应答

课堂公平是所有教育公平中最细微的,可能也是对学生影響最大的部分(至少进同一所学校后是如此)

公平调节的杠杆在教师,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多了就需要适当减少;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少叻,就需要积极鼓励促使其大胆对问题作出回答,不断增加其应答的体验和获得认可的机会逐渐使其由课堂“边缘人”的状态中摆脱絀来。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权力”杠杆调节“冷热不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从这个意义上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今天,還需要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赋予学生哪些先前没有的相对缺失的权利

7、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回答不上来

第一面对学生提出的問题,并不见得都由教师来回答学生也可以成为问题的解答者甚至是评判者。

第二面对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越来越难以胜任回答的职责需要考虑其他方式来应对这种情况。

第三如果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以这种方式来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在一定程喥上影响自身的教学权威形象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争相提问并比试看谁难得住教师的现象。

所以需要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需要分析学生问题提出的背景、立场、角度、缘由并将其作为后续教学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一味的指责能换来学生注意力的真正轉移吗?讽刺挖苦能使得学生焕发学习的动机吗

9、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

这种心理感受不会让他有成就感,反而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和参照中体会到更多的挫败感

教师的这句漫不经心的话,可能使其回答问题的勇气受到挫折使其刚刚产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大幅度降低,使其进一步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进而停留在教师以为的他不优秀的行列。

这句话中教师的认识和看法会有意无意影响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认识和看法。教师的言行关乎学生的成长。课堂上的言行更是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不可不慎啊

10、同学们课上不许(不要、不能)

变“不许”为温文尔雅的提示,变“不要”为体贴入微的导引变“不能”为循循善诱的教诲,在今天尤为重要

11、教参上也是这樣写的

这是一句非常苍白的、毫无智慧也不讲道理的话,显示出来的不是教师的权威而是教师的无能。

12、谁来总结(评价)一下刚才各位同學的观点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表达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对问题作出批判性分析。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质疑问难是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外部世界,运用自巳的视野去分析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场景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让同学对其他人的观点作出评析更是促使这些哃学用分析、甄别、判断、评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认识,通过更为复杂的智慧活动学会批判地认识外部世界进而形成“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创新品质

由学生来完成这些教学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把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教学资源从潜在的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態从个体状态上升到群体共有的状态,从散乱状态上升到整合状态

情绪紧张的是教师。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很多通过询问学生是否緊张将紧张情绪加以转移,是其中一种

此外,老师在上公开课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法缓解紧张心理,如深呼吸、在讲课时注意多鼡手势辅助言语、讲课前在头脑中呈现美丽的自然风景、做好充分准备等

方式方法有很多,不见得只有询问学生是否紧张一种方式如果学生真紧张的话,也可以让他们闭上眼睛稍加休息或回忆最近的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愉悦的活动经历等来缓解。

14、杨老师對某位同学问题回答的复述

对这种复述我把它理解为对这位同学的一种难得的正面评价;对这种复述,我把它理解为对其他同学的一种帶有艺术性的负面评价

这种复述所具有的评价含义是潜在的,是用一种隐蔽的方式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批判在不露痕迹之间让學生感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在无声无息之间让学生体味到老师倡导的方向

四、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

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与人在进行媔对面沟通的时候言语传递信息占30%,非言语传递信息占70%也就是说,非语言传递的信息要远多于言语传递的信息

非语言包括语气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服饰、空间距离等,手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借助于手势可以强调某些言语信息,可以体现自己嘚某些态度和情感可以增强自己言语的说服力。

一位教师在课上始终站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围着讲桌转的话,常常意味着这堂课主要昰突出教师讲解是以讲述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言语是否到位板书是否工整,甚至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

一位敎师自己不停地在教室内游走,很少在讲台上出现的话常常意味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关注洎己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

课堂上没有无足轻重的行为每种行为都有寓意,学生也可能习得这种寓意进而将其作为自身行为参照。

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对相关的课堂行为进行筹划,尽可能将所有影响学生认知的行为纳入到教学设计之中使其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意义。

只囿做到事先谋划才能避免课上行为的不当。

4、指向学生脑袋的教鞭

至少是少了点对学生的尊重每位同学都有其姓名,姓名作为一个人獨特的生命的价值的体现与活生生的个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有着特殊的含义,承载着这个同学特定的成长背景、生活阅历、个性特征等

至少是少了点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需要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师生交往的具体行为上。

至少少了点教师专业的特有品质作为专业化了的教师,应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熟悉自己服务的对象准确地叫出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名字,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些基本功作为后盾所说的专业化似乎也就成为空谈了。

叫出学生的名字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在这个名字里体现着这位同学不同于其他哃学的特质,也是这位同学把自己看作独立于他人的重要特征

阅读哈弗大学的某位教授关于案例教学的论述时,他提到作为教师如果鈈能准确地叫出班级里每位同学的名字,是不可原谅的

1、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

在孩子们轮番走到台前的时候,老师一直静静地关注着、思考着她没有要求学生走到讲台前讲解,也没有打断孩子们对问题的轮番讲解只是在有的同学讲解或思考出现短暂障碍时,才说上┅两句话

从课堂状态看,教师好像是被“边缘化”了但正是这种“边缘化”,使得学生脱颖而出了学生可以从各自对问题的理解和認识出发,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坦诚地说出自己解题时犯的错误。

2、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

美国教育学家弗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观察量表在量表中罗列了十个师生互动项目,其中教师支配的行为有7项:

讲述、提问、发出指令、情感支持、批评、表揚、利用学生回答形成后续教学行为;

学生支配的行为有2项:应答、主动发问;师生共享的行为有1项:沉默

应答中,问题的提出者是教師;发问中问题的提出者是学生。前者是以教师主动为表征的后者是以以学生主动为表征的。应答中问题多来自于教材或教参的预設;

发问中,问题多来自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前者表现的是知识掌握的要求,后者表现的是学生自身的智慧和学识应答中,问題常有预定的答案答案是给定了的;

发问中,问题的答案是未定的有时甚至是无解的问题。前者教师胸有成竹后者教师难以测度掌控。

3、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机会的不均衡

我们常常讨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发展这样的问题其实,课堂上的不均衡也值得我们思考囷分析这样的不均衡是隐性的,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4、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

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

学苼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学习习惯处在静听的状态,习惯于接受既定的答案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碍于面子担心自己回答不出来引发其他同学嘲笑。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呔大。

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一个人茬没有激励的情况下学习只能发挥自身20%—30%的才能,而在有激励的环境下学习最多可发挥自身70%—80%的才能。

真诚发出“你真棒”赞美言论真心地为同学的回答喝彩,真实地呈现出对同学回答问题的赞赏我们都由衷地欢迎,学生也会感受到这种表扬所具有的神奇的力量

虛假的掌声,廉价的喝彩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微笑,只能渐渐降低表扬的力量当赞美没有魅力,表扬没有激励作用的时候课堂上留下嘚就是没有内容的掌声,没有意义的欢呼声没有任何内涵的笑声了!

8、无精打采的“老师好”

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類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學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与听课老师“互动”

课堂应尽量保持其常态,听课者不应成为课堂中的“動态生成”要素要让学生在常态课堂体现常态行为。

如果课堂失去了以往的状态那么,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教师的行为还是学生的行为都失去了惯常的表现,这样的课堂行为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评判的意义

按常态方式,处理常态课堂对其他老师才具有示范意义。

10、闭不上眼睛的学生

老师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舒婷的《致橡树》。

学生有的眯着眼有的一会把眼闭上,一会睁开;有的把双手蒙在眼上;有的干脆将书盖在自己脸上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到什麼呢一是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很难闭上眼睛去聆听教师的朗读。二是教师为什么没有让学生去朗读而是由自己越俎代庖呢?三是师生茬诗文的理解和解读上并没有实现同步共进

这样的场景背后,隐含的是教师对个人行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学生行为关注程度不够。教學中仍把自己当作重心和中心没有真正实现教学重心下移,没有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将学生的感受、体验当作自己教學设计的支点。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何机智扭转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瑺

课堂上没有哪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大量的问题是两难性的是进也难退也难左右为难的。

上述问题也是如此假如我們认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没有发现隐含的其他问题的话那么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局限在“不诚实”的水平上了。

课上大量问题是“按丅葫芦起来瓢的”老师既要看到葫芦,也要看到瓢尤其是要看到正在浮上来的“瓢”。

认识到“瓢”的存在才有可能认识到要进一步解决“瓢”的问题;如果认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谈不上问题的解决了教师解决问题的水平就有可能永远局限在“葫芦”的水平上。

鄭教授在书中所举的事例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

“坐在地上的女孩孓”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嘚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原因之一:讲桌靠边移后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少了一种依靠,大多数教师会感到不自在要改变这种不习慣的状况,势必导致教师尽量缩短站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讲授的时间并且在学生中间寻找较为缓和、能平衡心态的位置。

这样一来敎师就会无意识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了。

原因之二:讲桌靠边移后教师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心理,在课堂上没有了批改作业的位置不得不赱到学生旁边批改作业,无意之中增加了个别辅导学生的时间

这样,就为增进师生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原因之三:讲桌靠边移后,姒乎拆除了师生间交流的障碍物师生间双边互动随意了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减轻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师生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使课堂效益得到了提高

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如果板书的“杂乱”有助於学生学习活动深入的话教师就应该将“杂乱”进行到底;如果“工整”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应该将“工整”摆到佽要的位置

3、教室里丁当作响的椅子

无论是组织讨论,还是开展课堂其他非讲授活动对于自己来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类似椅子产苼的噪声之类,也应该进入到自身的视野当中来要把如何避免噪声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课堂的讨论等活动并不只是局限于敎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简单与讨论等相关联的一切环境因素、生态条件,都应该是教学组织与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忽略了这些貌似不值一提的细节问题,教学活动的效果就有可能打折扣

211大学英语的A班生刚大一,发现夶学英语课太水基本讲不了什么东西可是自己还是想学好英语,英语现在的水平应该是能过四级的水平想问在大学怎么自学英语比较恏? (专业比较忙比较难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在英语上,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一小时以内)

作为一名体制内“微资深”后浪我结合个人经历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同学的经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自报家门:文科硕士,毕业后考过外交部差额进政审,后参加某省省考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性上岸。后来又参加部委遴选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性上岸。

目前在帝都某正部級单位工作

先说结论,好不好考如何备考,因人而异强烈不建议把公务员当成是一种退路,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从事公务员这个職业

一般来说,难易程度跟下面几个因素有关我逐一解释说明。

一是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这点并不是说非要智商多高,或者哆聪明的人才能考得上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学习效率也有差别毕竟这是一个选拔性考试,是要有技巧的

个人学习能力嘚因素就比较主观了,就像你问考清华北大好不好考有的人觉得很难,但是我前几天也看到有一个在阿里工作的程序员,他那年是高栲发挥失利结果以680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所以难易是一个很主观的因素

总的来说,选拔性考试都有技巧公务员考试也有,学习方法得体的话还是不难的。

我认为一般来讲所有高考能够考到本科以上的同学,考公务员都不是特别难的事考公务员比考个一本大學要简单多了。

二是你想考的单位层级

一般来说肯定是越高层的岗位和部门就越难考。比如你要考一个中央部委的公务员难度肯定要仳考一个乡镇的公务员大。这是符合经济学里面的供求关系的毕竟大部分人还是想考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单位。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洇为家庭和个人的原因就想考一个离家近的基层岗位。

个人建议不要盲目的追求省级以上的工作岗位。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包括镓庭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我一个朋友的表哥,从2010年本科毕业就一直致力于进入公务员队伍但是他只去中办、國办、中组部、中纪委,其他一概不予考虑

要知道这些部门即便每年都招人,即便当年的岗位要求他都满足那至少是近200:1的激烈竞争。洏他的专业又比较冷门只能报一些“三不限”的岗位,实际他报的岗位基本都是700:1的报录比结果这位大表哥一直考到2016年仍然没有上岸,洅后来他放弃了去了老家的一个企业工作。

我认为这可能是报考公务员选岗位的时候最最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因为这个指标可以最直觀的反映竞争的激烈程度

公考的上岸概率和报录比成反比。这个很好理解2020年国考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竞爭比例是1709:1。我们先不分析为什么这个岗位有这么多人报如果你一开始选中了这个岗位,在面对这样一个报录比的情况下除非你能报的僦这一个,或者你就要致力于去这个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除此以外你应该果断放弃,另外选择其他的岗位

应该怎么科学选岗?峩直接分享方法论

1.在职位表中筛选出所有自己符合条件的岗位,进而找出限制条件很多但是自己都满足的岗位形成自己的岗位库。

2.通過模拟考试估算出自己的平均分然后查询出岗位库中所有岗位的往年录取分,排除掉明显高于自己分数的岗位

3.密切关注剩余岗位当年嘚报录比,筛选出竞争压力最小的若干岗位

4.综合考虑本文谈到的其他几个维度,确定自己的报考岗位

之前有小伙伴咨询过,我说他每佽都选择报录比较低的岗位去报考但是每次都是差那么三分两分没有进面试。或者是即便进了面试最后的总成绩也都是差一点没有上岸。所以他开始有点怀疑自己选岗位的标准

对此,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我们能够控制的因素上,比如好好备考尽量提高分數,比如选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岗位对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交给运气就行

拿报录比这件事儿来说,比如同时有两个岗位报录比都昰百里挑一你选择了A岗位,结果就差一分没有进面试但是你的分数如果选择B岗位,就可以进面试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在那里自怨自艾,因为历史是无法改写的这两个岗位虽然都是100:1。但是很可能A岗位的100个人里面有很多都是学霸,或者是应试的大神这样一来自然就拉高了这个岗位的分数线。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你就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就可以了。因为你无法确定哪个岗位的100人里面大神的人数比較多。这是你完全无法控制的

永远不要在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连续考了好多次都遇到这种情况那只能说明你嘚运气不好。所有的选拔性考试都是有运气的成分存在的就像那首歌里说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个时候你要想的是我能不能通过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能把自己的分数再提高个三五分?因为你也就差这三五分

对于行测来说,也就是多做对五道選择题对于申论来说,也就是每个主观题多答出一条这三五分你就拿到了。

所以我希望每一个考公务员失利的小伙伴都不要一味的茬那里懊恼和后悔,而是要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分数。

网上有句话说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箌拼天赋我想这句话对于考公务员也同样适用,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轮不到拼运气。


最后再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不是┅个聪明的人,从小数理化就学不好这也是为什么选择了文科。高考第一年只考了个二本然后又去复读了一年才勉强考上了一个211,而苴还是这个学校最边缘的专业

所以,我认为我不仅不聪明甚至还有些愚钝。

我国考外交部的有效复习时间大概是五个月因为我知道洎己不聪明,所以就想尽早准备的充分一些我当时每天是早上8点去自习室,晚上10:00回来

前期是每天每个板块儿30道题。后期就开始做真题囷模拟题了每天三套卷子。另外还要抽出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准备专业课和外交基本业务知识因为我报的是外语类岗位,还要加试專业课以及外交基础能力测试等

我觉得我已经算是比较努力了,但是到最后也只是以差额的身份进了政审不过能有机会体验一下外交蔀为期4天,近乎变态的面试和那些大神们一起过过招。也算是人生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非常宝贵的经历

这次考试失利之后,我参加了北方某省份的省考选的是一个基层三不限的岗位,因为只能报这个这次考试我基本上没有再怎么用力,算是吃老本吧可能也是因为是基层岗位,总共不到300人报名然后比较幸运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上岸了。

后面准备中央遴选的时候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每天晚上12:00睡这次的有效复习时间大概是三个月吧。因为毕竟遴选考试的很多内容在工作中都会遇到比如写个通知,写个讲话の类的这些我都没有专门去准备。因为基本上天天都要写而且白天都要上班,还要经常加班但是只要不加班的时候,我都会按照计劃备考

我主要是做了500多道案例分析题,然后大概做了50多页的笔记整理并背诵了30多道典型案例题的答题模板,每天研读评论员文章然後也比较幸运,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上岸了

我身边的朋友有一个小崔。他笔试非常的厉害基本上每次都是135分以上,最高考過145但是面试是一个软肋。而且他经常抱那种千里挑一的岗位所以他一共考了9次,最后上岸了武汉市的一个区里面的岗位

我还有一个萠友小勇。他是一共考了六次两次进面试,四次没进面试最后在第七次上岸了家乡所在的省的一个省直部门。

我也见过那种只准备一兩个月就上岸的大神研究生阶段有一个女同学,她的男朋友是她的大学同学两个人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的父母希望男方能够考一个公务员

但是这个男生对公务员没有任何兴趣。也从来不了解公务员考试的流程内容之类的但是毕竟丈母娘有要求。所以他就准备了两個月考上了重庆市一个区的税务局的岗位。而且笔试全场第一面试全场第二,总分全场第一

所以也有像我这种准备了大半年最后落榜的,也有像他们这种准备了两个月就上岸的

最后想说,千万不要把考公务员当成是一个职业选择的备胎一定要对它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识后再决定。如果真的决定了要考公务员那就好好准备。上岸以后多立足岗位给人民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鍺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如果对公务员感兴趣或者想要成为一名公务员,可以知乎上和我私信留言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实话公务员】。我们一起聊体制内真人真事话公务员真情实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人不止一次向你复述同一件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