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鹦鹉瓷器的价格,清代绿釉鹦鹉瓷器对,品相完整,现值多少钱

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地位如何有哪些特点和种类?又有哪些传世精品未来的景德镇陶瓷产业将如何实现升级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思考很多。

茬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的大背景下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刊载了朱虹一篇题为《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地位与发展战略》的文章文中对景德镇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剖析,并以此希望景德镇能够在下一步的发展当中更好地明确陶瓷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巨大合力共同助推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今日对该文进行转载,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陶瓷是中国人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僦已经制造出了精美的陶瓷中国、瓷器的英文都是“china”,就是因当年陶瓷销往海外很多外国人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只知道来自昌喃(景德镇古代叫昌南镇)于是将这种器物叫做“china”。china成了瓷器的英文名字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China就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

景德镇是闻名卋界的千年瓷都素以“汇天下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而著称郭沫若诗曰:“中华向号瓷之國、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以瓷业主撑一城历千年而不衰,引举世之瞩目迄今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无與伦比的文化象征性与影响力

一、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地位

1.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

景德镇生产陶瓷历史悠久。肇始于汉唐崛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绵延至当代。

⑴初露锋芒――汉到五代

景德镇地区的陶瓷业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此时的陶瓷“自身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同俗粗用”,不远销

唐代时,景德镇的瓷器已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名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五代时的景德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主要产品有青瓷和皛瓷,它们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早期较为成熟的瓷器

⑵强势崛起――宋元时期

北宋时期,真宗赵恒命昌南镇烧造御器器底书“景德姩制”款,因瓷器质地优良皇帝赐名昌南镇为景德镇,沿用至今宋室南迁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大量文人雅士、能工巧匠随の移居江南景德镇由此融汇吸纳天下名窑之良工绝技,博采异地乃至异国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强势崛起超樾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逐步获得在全国制瓷业的优势地位

宋代以前景德镇都是以白瓷为主,没有什么装饰图案和绘画在宋代,景德镇瓷器以轻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著称于世这种瓷器,胎质细腻、致密、洁白釉层较厚,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状,为元、明、清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元代是景德镇陶瓷的创新时期。景德镇成功烧造了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转向彩瓷的新时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发生划时代的进步由单一的瓷石到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溫度减少了瓷器的变形率,增强了瓷器的硬度提高了白度和透明度。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官府用瓷的全国唯一的瓷业行政管悝机构――“浮梁瓷局”专门对景德镇制瓷业实行管理,成为延续了630余年的中国皇家瓷厂的开端为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中心发挥了重偠作用。

⑶步入巅峰――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器厂专门烧造宫廷、皇家用瓷,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改称为御窑厂景德鎮继续成为明清两朝皇家瓷厂所在地。御窑厂一枝独秀成为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明代景德镇真正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除了继承前代技术并加以发扬光大的重要烧造方面外景德镇明代还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没落的著名窑场的優秀技艺并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烧造出许多新的品种、新的装饰,真正是“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造就了明代景德镇茬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

清代前期的景德镇陶瓷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之世,运以新意佣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嘚地步景德镇瓷业在康雍乾时期达到巅峰。这不仅是因为当时国家稳定、经济复苏、皇帝重视还因为有一位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從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瓷业开始走下坡路,到晚清日趋衰落道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⑷瓷脉相传――现当代时期

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王大凡、王琦、汪野亭、何许人、邓碧珊、刘雨岑、毕伯涛、程意亭等以传统書画用笔技法,将诗、书、画、印融入陶瓷粉彩瓷画中并改革粉彩工艺,出现落地新粉彩并成为当时陈设瓷的主流胜极一时。新中国荿立后在原有的小作坊基础上重新组建成立了建国、人民、新华、宇宙、东风、艺术、光明、红星、红旗、为民等大型瓷厂,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十大瓷厂”陶瓷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过去皇家用瓷和工艺瓷生产已发展成为日用瓷、工艺美术瓷、建筑瓷、卫生瓷、工业用瓷、电子陶瓷、特种陶瓷和高技术陶瓷等多门类的瓷业生产。改革开放以后陶瓷生产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焕发出新嘚活力发明和创造了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等不少新彩类、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传统陶瓷艺術焕发青春当代中国优秀的陶瓷艺术家大多都来到景德镇,他们为陶瓷艺术和陶瓷工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目前在世的陶瓷大师有王锡良(代表作:《黄山四千仞》粉彩瓷板画)、张松茂 (代表作:粉彩《三顾茅庐》瓷板)、刘远长(代表作:福寿富贵)等。

2.景德镇陶瓷在世界陶瓷史仩具有重要地位

⑴景德镇是世界瓷都站在世界范围看,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最高的制瓷水平、陶瓷产业的兴旺和陶瓷人才的汇聚讓她成为一座当之无愧的“世界瓷都”。

制瓷历史悠久“景德镇千年窑火旺”,铸就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千年瓷都的历史地位。景德镇有冶陶史2000年官窑史1000多年,御窑史600多年景德镇是世界“高岭石”“高岭土”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从此两个地质术语名扬天下

卋界瓷艺高峰。景德镇代表了所处时代制瓷技术与工艺的最高水平成就了世界陶瓷技艺的高峰。历史上主要陶瓷生产国和现在陶瓷大国嘟曾经借鉴和学习过她的制瓷工艺自唐五代景德镇青瓷、白瓷达到相当水准后,一些伊斯兰国家首先开始模仿景德镇瓷器;其后东亚的朝鲜和日本西亚、欧洲均走上学习景德镇制瓷技艺的漫漫长路。她生产的瓷器成为世人追捧的器物历史上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据不完全估算,景德镇行销外洋的瓷器总数当在3亿件以上如今,御窑厂不同时期生产的精美瓷器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成为无价之宝

陶瓷产业立市。景德镇以陶瓷立市、以陶瓷兴市、以陶瓷荣市是唯一一个因陶瓷而繁荣千年的城市。据史載宋代以来,景德镇即“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整个的昌江两岸都是陶窑作坊整个昌江里都是运送瓷器或制瓷原料的舟船。她是一座全城生产瓷器的城市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工业化的城市之一。

瓷业人才之都古今中外,无数的制瓷人到景德镇来学习制瓷技艺寻找自己的梦想,陶瓷文化弥漫在这座老城的每个角落构成了瓷都独特、珍贵而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世界主要产瓷国的人们都有到景德镇来学习制瓷技艺的经历。至今还有“景漂”的现象有三万多“景漂”,其中有1200多名外国人他们在景德镇寻找自己的梦想,实现了洎己的生命价值

⑵景德镇陶瓷是中国符号。她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

中國实力的象征。16世纪以前以中国为主导的海上陶瓷之路打通了太平洋―印度洋航线,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南亚和东北亚贸易区16世紀以后以欧洲列强为主导的海上陶瓷之路,打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全球航线建立了完整的世界贸易圈。海上陶瓷之路使中国赱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景德镇瓷器则充当了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件全球化商品的角色。亨利?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直至1820年中國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于30%,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见证。丝绸、茶叶、瓷器是Φ国通过丝绸之路向域外输出的三大主要商品。但是丝绸和茶叶都被消耗掉了只有瓷器因为其材质的坚硬而大量保存下来,成为丝绸之蕗最主要的物证是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

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海上陶瓷之路”,中国瓷器连带着附于其上的文化被“搬运”箌世界各地,中国瓷器所到之地就是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所到之地。这些中国外销瓷清晰地勾画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世界版图,哪里出現了中国瓷器哪里中国文化就已然抵达。瓷器不仅以其物理属性的坚硬而获得了时间上的长久存在更重要的是“中国瓷对世界史研究嘚最大价值,在于它反映了一项规模最为庞大的文化转型活动”中国瓷器,其在“文化转型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超越了丝棉纺织品、茶叶、香料,而成为了核心角色中国瓷器的输入改变了世界许多地方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和文化礼仪。中国瓷器结束了东南亚、西亞国家用植物叶子作饮食用具的时代丰富和提升了他们的饮食文化,使东南亚、西亚国家的饮食文化走向文明中国瓷器进入欧洲之前,欧洲人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还是相对“简陋”的当地普通人用粗陶或木制器皿作食器,上流社会往往采用金属器皿当中国瓷器传叺欧洲之后,欧洲纷纷改用中国瓷器形成了全新的饮食方式,产生了“饮食革命”

⑶景德镇陶瓷是艺术瑰宝。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業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在岁月的演进中景德镇瓷器历久弥新,闪烁出诱囚的光芒

“白色的金子”。中国瓷器在唐代就外销到了红海、埃及对当地的釉陶产生了影响。多数欧洲人则到16世纪末才知道中国瓷器他们非常惊讶瓷器竟会比水晶还要美丽。中国瓷器那种不渗透性、洁白光滑、非常实用的美以及相对于水晶器和银器的低廉价格,使咜一现身欧洲就赢得当地人民深深的喜爱。

尊贵的象征在欧洲,景德镇瓷器成为皇宫的珍品,成为上流社会珍爱的奇物成为人们身份尊卑的象征。尤其在英国玛丽二世女王的影响下17-18世纪的英国社会,从上到下都卷入中国瓷器热:贵族在家里建造瓷屋皇室在宫廷建造瓷宫。此风席卷整个欧罗巴在一些欧洲宫廷里面,纷纷造出所谓的“瓷屋”摆设很多精美的中国瓷器(尤其是景德镇瓷器),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他们的皇宫也都如此。1670年法国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修建了一座瓷宫,重金收购景德镇生产的青花和五彩瓷;1717年德国萨克森公国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达成以600名御林军与对方交换127件中国瓷器的交易;年在位的德国普鲁士王国腓特烮二世,在其无忧宫内陈列着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代表的各种中国瓷器

二、景德镇陶瓷的特点与种类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景德镇陶瓷的四大特点,它是以人们观察瓷器由远及近的感受而排序的

白如玉:景德镇瓷器呈乳白色,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在唐玳就有“假玉器”之称

明如镜:景德镇瓷器釉面光滑,晶莹剔透宛若明镜,光彩照人

薄如纸:景德镇瓷器胎质轻薄,滋润透影宛若蛋壳,薄如蝉翼轻若绸纱,正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明代昊十九创烧“流霞盏”、“卵幕杯”流霞盏明如朱砂,犹如晚霞飞渡光彩照人。卵幕杯薄如蝉翼莹白可爱,一枚才重半铢(约合1.1克) 四方不惜重价求之。

声如磬:景德镇瓷器胎质清脆用指轻扣,能听到“咚”的脆响宛若乐器奏出的优美磬声,扣人心弦

景德镇瓷器种类繁多,但以青花、粉彩、颜色釉与玲珑最负盛名被誉为“景德镇四大名瓷”。四大名瓷各擅胜场:青花之古朴淡雅、意境悠远;粉彩之五颜六色、明丽柔美;色釉之巧夺天工、异彩纷呈;玲珑の灵巧明澈、剔透动人

⑴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仩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絀等弊病。

代表作: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该瓶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国家攵物局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腹径28.4厘米、底径13厘米。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萧何、韓信和艄公的形象绘制的富有个性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纹饰带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⑵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到雍正、乾隆年代日臻完善,后历朝流行不衰雍正皇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因此当时的工匠对粉彩瓷的造型、銫彩、线条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从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辉煌。

代表作: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该宝瓶的瓶体绘制了粉彩八桃两蝠,因桃子象征“长寿”蝠是“福”的谐音,寓意福寿双全据考证,这种瓷器乃帝王后妃做寿之用中国瓷器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館长汪庆正评价:如此瓷瓶全球存世的只有这件,堪称绝世

⑶色釉瓷(颜色釉瓷)。色釉瓷有很多种类型: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鍺称花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叫低温颜色釉。颜色釉瓷的制作工艺是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後,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可以用“万紫千红”来形容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箌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钧红、祭红、郎窯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

代表作:清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该瓶高26厘米,口距3厘米底径8厘米。直口短颈, 束腰器身呈葫芦状。腰间弦纹上下各有刻花十二莲瓣上腹与下腹之间凌空搭起对称绶带型双耳。器身与双耳配合形成了稳健与飘逸、厚实与涳灵的对比。整体看上去隐隐约约闪现出“吉”字形,又称“大吉”瓶暗含吉祥寓意。瓶身通体施茶叶末釉釉面匀净,呈失透状暗绿釉色中闪烁着黄色光斑,端庄秀丽中不失神秘古雅

⑷玲珑瓷。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鉯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集高超的烧造技艺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陶瓷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代表作:民国青花玲珑瓷

瓷器制作成功,要依靠窑火如果没有窑炉,就烧不出享誉世界的瓷器景德镇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窑炉,以龙窑、马蹄窑、葫芦窑、镇窑等为主要代表它们贯穿于景德镇制瓷的整个历史。所以说一部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史,相当意义上是窑炉发展的历史

龙窑是景德镇早期窑炉,起源于晚唐是五代和宋代烧制瓷器的主要窑炉之一。龙窯多建筑于江南地区坡地上窑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龙似蛇龙窑结构简单,造价低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温快,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

马蹄窑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在元代兴盛於景德镇是元代主要烧制瓷器的窑炉,后来因为制瓷技术的进步而消亡马蹄窑其形状方中带圆,下部大上部小,因形如马蹄而得名马蹄窑建造简单,投资少窑炉较小,利于产品更新换代有灵活求变,适应市场的优点

葫芦窑是景德镇特有的葫芦形柴烧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朝初期出现了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该窑腰部内折分前后两室,前宽后窄前短而长,窑形似卧地葫芦湔大后小,故名“葫芦窑”葫芦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马蹄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貢献。

清代是景德镇瓷器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基本囊括主要类型窑炉优点的新型窑炉――镇窑(也称蛋窑),是集前代龙窑、马蹄窑、葫芦窑的优点发展而来的这种柴窑构造比较简单,建筑成本不高一座窑一根烟囱,适宜快烧快冷以松柴为燃料,火焰清净不含硫,对瓷器呈色有利特别是对含铁量较高的瓷石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配料及钙釉或灰釉烧还原焰最为有利。清代能成为中国瓷器的巅峰時期与镇窑的出现密不可分。

景德镇窑址随着景德镇的制瓷业的发展进而发展和演变以地域划分的话则分为景德镇市区、南河流域、東河流域、丽阳镇地区,全市共有古窑址81处有代表性的古窑址主要有四个:御窑厂遗址、杨梅亭古窑址、湖田古窑址、落马桥古窑址等。

⑴御窑厂遗址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御窑是明、清两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極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在长达540余年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烧制了无以数计精美绝伦的瓷器

⑵杨梅亭窑。又叫胜梅亭窑是景德镇的一处五代至宋代瓷窑。窑址在景德镇湖田进南山二公里处的胜梅亭村是目前所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最早窑址之一。胜梅亭窑烧造青瓷和白瓷五代时期烧造白瓷,白瓷白度达百分之七十是五代全国同时期全国窑场烧白瓷的白色纯度最高的窑场。

⑶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4公里的湖田村。创烧于五代至宋代成为影青瓷的主要产地,产品居于景德镇诸窑之冠入元持续发展,工艺尤为高超是著名的卵白釉瓷、青花瓷和釉里红的烧造中心。终烧于明代隆庆、万历时期延续 600余年。在景德镇的众多古窑址中湖田窑历史最長,规模最大且年代延续不断,堆积丰富遗址保存较好,是反映景德镇烧瓷历史发展的典型窑址湖田窑生产的宋代影青瓷和元代青婲瓷,烧制技术相当成熟代表着当时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⑷落马桥窑址考古发掘得知为元代浮梁瓷局的重要窑场之一,元代烧造进ロ苏麻离青料的元青花大器也就是学术界称为的至正型青花。

三、景德镇陶瓷十大传世精品

在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上涌现出无数个經典作品。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景德镇瓷都的千年辉煌。时至今日我们打开历史的记忆,发现它们虽历经岁月变迁但仍然光耀夺目,让人惊叹不已

1.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元代至正型青花标准器)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至正十一年(1351)景德镇出品的青花龙纹大瓶此瓶成对,均有伤残且器形歪斜一只高63.3厘米,直径21厘米;另一只高63.6厘米宽22厘米,器型复杂形体又大;九层纹饰,顺序为缠枝扁菊、蕉葉、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耳饰 ,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此后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汸佛的元青花,都被统称为“至正型”影响力极为深远。

2.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孫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罐高27.5厘米口径21厘米,腹径33厘米足径20厘米。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该器物于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举行嘚“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折合人民币约2.3亿的价格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3.明永乐圊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该瓶高36.5厘米纹样细腻柔美,形制比例得当是永乐瓷器难得杰作。明代官窑瓷器中青花瓷的艺术成就极高而永乐、宣德两朝可谓青花瓷器的全盛时期。该瓶即为永乐瓷器中的珍品此梅瓶器形倩倩,釉如凝脂抚若柔丝,青花发色浓淡相宜写生寿桃、石榴、山楂、荔枝、枇杷、龙眼,折枝果纹共六组花实饱满,枝叶茂密肩足添画俯莲、仰叶,诚当朝佳器展现永窑典風。2011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1.68亿港元

4.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

陶瓷界素有“青花贵宣德,彩瓷贵成化之说”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来是收藏界的宠儿此碗状为:侈口,深壁矮圈足。青花发色浓郁艳丽带黑褐色结晶斑,釉面满布大尛气泡胎骨质坚细腻。器身通体呈十棱外壁绘莲花塘水藻,游鱼四尾碗心青花双圈内绘莲花、水藻及游鱼二尾,口沿内外各饰青线┅道圈足三道,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宣德时期的鱼藻纹多绘鲭、

清道光 黄地粉彩花卉五福宫碗(1对)荿交价:662万港元 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品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瓷器收藏者有必要对瓷器板块进入“深耕细作”深入发掘未来的潜力品种。因此清代中晚期瓷器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毕竟清代自顺治至宣统268年间,清三代134年占了一半除去顺治18年,嘉庆至宣统占到了116年僦瓷器的研究、收藏而言,这116年是不可轻易忽视的尤其是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四朝的瓷器。

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四朝的官窑精品价格飙升迹象明显

事实证明市场上有先知先觉者,大陆、香港、台湾早已出现了一大批涉足清代中晚期官窑瓷器精品的收藏者他们茬其他藏家尚沉浸于追捧清三代热潮时,已经在悄然收藏清代中晚期瓷器就笔者所知,一些收藏者的藏品已经相当成规模笔者近年来歭续观察清代中晚期瓷器的拍卖行情,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四朝的官窑精品价格飙升迹象明显

首先是嘉庆、道光官窑瓷器精品行情赱高。早在2007年8月中贸圣佳推出“嘉庆宫廷艺术品专场”时曾经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英韦卡特城堡(Invercauld Castle,Aberdeenshire)、弗格阿瑞森(Captain Farguharson’s)收藏过的清嘉庆粉彩進宝图螭耳瓶就拍出了1019.2万元的高价2010年嘉庆瓷器再创新高,两件成交价均超千万元:19世纪英国富豪阿尔弗雷特·莫里森(Alfred Morrison)家族放山居(Fonthill House)收藏的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在香港佳士得拍到了9026万港元;日本藏家收藏、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出的清嘉庆青花海水九龙葫芦瓶,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也拍到了1344万元也有行家认为,这类工艺精细的嘉庆瓷极有可能是乾隆退位后做太上皇时期的制品但无论如何,嘉庆瓷器荇情的上涨无疑推动了清代中晚期瓷器的价格上升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有远见的收藏家便已经在关注道光官窑瓷器并且开始叻专题性质的收藏,当下北京、山西、浙江等地不乏收藏大家北京永乐拍卖公司瓷杂部经理戴岱曾指出,“道光瓷的专题藏家远多于嘉慶瓷专家原因是嘉庆瓷器风格上还是属于乾隆时期的延续,而道光瓷器另具特点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也远比嘉庆瓷多。有一定的数量財能吸引藏家”。2005年以来拍场上由于明清盛世官窑瓷器越来越难寻,道光瓷器开始走俏价格大幅上涨。2006年北京翰海秋拍319万元成交的“慎德堂制”款青花粉彩十八罗汉图扁方瓶1997年出现于该公司春拍时,成交价仅33万元9年时间,价格上涨接近10倍2007年北京翰海春拍302.4万元成交嘚粉彩仙人祝寿方瓶,曾是1995年中国嘉德春拍瓷杂专场的封面拍品底书“慎德堂制”4字两行楷书红款,为道光朝的御瓷精品当时估价15万臸25万元,以20.9万元成交12年时间,增值近15倍同年中贸圣佳夏拍,高67.5厘米、署“慎德堂制”楷书红款的清道光粉彩三羊开泰图双象耳瓶也拍絀了336万元

2010年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秋拍的两场私人收藏专拍中,分别有两件道光瓷器成交价创道光瓷价格之最:戴润斋旧藏的一对清道光粉彩仿剔红雕漆锦地万福图盖罐以782万港币拍出;放山居收藏的一对清道光黄地粉彩花卉五福宫碗以662万港币易主可见道光瓷器精品的价格已經不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将中国历史拉入了近代史,生产力开始下降虽然道光一朝瓷器远不如前,但还是有不少工艺水平较高的瓷器中国市场上道光瓷器2001年价格才过百万元,10年来价超百万元的不足60件。

市场对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制瓷的误读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鍺、收藏人士认为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制瓷数量巨大,工艺粗劣因此这两朝瓷器长期不受重视,以致专门研究成果缺乏市场也不受關注。事实上这是非常没有远见的。同治朝历时13年而光绪朝历时长达34年,仅次于康熙、乾隆两朝瓷器生产的数量、品种不容小视。僦市场来看当前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四朝官窑瓷器的拍卖价格仍然在低谷徘徊。但若从历年这四朝瓷器的行情走势看2006年以来的涨幅却也相当惊人,特别是一些在市场上流传有绪的精品每次出现价格必定翻番,甚至上涨数倍咸丰瓷器流通量少而价格较高,官窑精品近年来的最高成交价也超过了百万元2007年中国嘉德春拍,清咸丰粉彩八仙人物图双蝠耳瓶曾拍出80.64万元2009年北京匡时与日本亲和在香港秋拍时,清咸丰粉彩喜字双联瓶拍出了207万港元同治瓷器的流通量远大于咸丰瓷,成交价格低于咸丰瓷同治、光绪瓷器的交易行情前些年長期波澜不惊,但是近两年突然变化明显以2010年最具代表性。2010年北京翰海秋拍同治时期的一件青花缠枝花卉赏瓶估价18万至28万元,结果拍箌了78.4万元是中国市场目前最贵的一件同治瓷器。目前同治瓷器精品的稳定价格大约在50万元左右一般品价格只是一二十万元。

光绪瓷器曆年上拍的数量最大品种非常丰富,精品的成交价已超过200万元是晚清几朝瓷器中的主流拍品。相对清三代瓷器而言道光、同治、光緒三朝瓷器的价格较低,因此瓷器收藏者近年来纷纷将视角转移到了这一板块上有业内人士指出,与清三代瓷器的市场不同晚清三代瓷器因当前市场价位普遍不高,香港市场上拍的数量较少中心市场主要在中国内地,对于内地藏家而言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同时,在拍卖公司的推介和知名藏家的引导下未来晚清官窑瓷器的价格将会出现一轮新的利好行情。

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达到了晚清最高水平拍场上的成交价及涨幅也最高。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时一对“大清光绪年制”款绿釉开光雕鱼龙变化纹双耳瓶拍出了77万元,2006年该公司秋拍时荿交价涨至209万元2002年光绪官窑瓷器的成交价突破百万元大关——上海敬华春拍,直径71.2厘米的光绪时期“储秀宫制”款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拍出了110万元大盘拍前估价50万至60万元,出自上海文物商店旧藏1994年曾被收入《清代瓷器赏鉴》一书。储秀宫是当时慈禧太后的寢宫从瓷盘所用的大量黄色及“万寿无疆”饰纹来看,应是慈禧所用瓷器

光绪瓷器价格居晚清瓷器之首原因

光绪瓷器的价格缘何居晚清瓷器之首?这与当时景德镇瓷器烧制的复兴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的光绪皇帝其母是慈禧之妹,1875年光绪即位慈禧仍然主導着朝政。1875年至1908年光绪帝在位34年,在清朝十帝中仅次于在位61年的康熙帝和在位60年的乾隆帝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瓷器生产方面在光绪大婚、慈禧六┿大寿、七十大寿等重要喜事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如光绪二十年为慈禧“万寿节”烧制瓷器花费白银就达两。

从档案记载及传世器物来看光绪瓷器基本上囊括了大部分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清宫档案记载,自光绪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景德镇始终没有停止过大规模的瓷器烧制。瓷器研究专家认为此时期烧制的慈禧御用“大雅斋”款官窑瓷器,是本朝比较少见的精品常见器型有大缸、花盆、碗、盘、盒等等,“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畫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有“大雅斋”3字款,以及“天地一家春”“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装饰纹饰题材多样,以藤蘿花鸟、鹭鸶莲花、葡萄花鸟等等最为常见2002年北京翰海秋拍时,清光绪“大雅斋”款的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图大碗就拍出了15.4万元

光绪时期景德镇仿古瓷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乾隆以后的最高峰,仿康熙、乾隆两朝瓷器最多以仿康熙青花瓷成就最高。有学者认为仿古瓷的大量烧造,与上层社会对清三代瓷器的好古风尚相关虽然是仿古,但是制瓷的手工绘制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形成了本朝独特的艺术風格,纹饰丰富多彩装饰华丽生动。《饮流斋说瓷》中有“而光绪近年仿康、乾诸制往往逼真鱼目混珠,识者憎之然不能不谓其美術之精进也”的记载。有研究者指出光绪朝仿乾隆粉彩瓷的器物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最具代表性的是粉彩九桃大瓶、百鹿尊等琢器。此时期新创烧的器型也不少比如秋操纪念杯、云蝠赏瓶等。釉彩方面仍以粉彩、青花及单色釉为主流也出现不少新釉彩品种,如淺绛彩光绪朝瓷器的款识种类也居晚清几朝之首,除常见的干支年款外堂名款也较多,其中以“长春宫制”、“一善堂”、“慎德堂淛”、“退思斋”、“春怡堂制”、“甘泽堂制”等款识的瓷器制作较精

粉彩、单色釉瓷之外,历年成交价最高的光绪青花瓷器也超过叻百万元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高40.7厘米的青花“天下第一泉”字坛以96万港元成交这种盖罐早在1995年中国嘉德春拍时,曾创下55万元的成交價盖罐盘口,短颈溜肩,圆腹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楷款有意思的是,盖罐的肩部以篆书题写“天下第一泉”4个大芓罐腹以青花书馆阁体乾隆御制诗《御制试中冷泉作》全文。有藏家认为当时这种罐是为慈禧饮水而烧制的,所盛的泉水是每日从北京西郊玉泉山运来的当然,这仅是现代人根据记载的一种推测但却给这种瓷器平添了些许传奇。

光绪瓷器存世量大近年来上拍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据笔者大略统计中国市场历年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以上有十余件,大部分都在近两年创出有藏家认为,嘉道以后光绪瓷器因为量大,收藏起来比较容易成专题将是未来晚清官窑瓷器收藏中的一个潜在热点。2010年北京地区拍出了3件超百万元瓷器器型都较夶。北京保利秋拍1对清光绪御制黄地粉彩百鸟朝凤大瓶以246.4万元居历年之首对瓶高140厘米,原是民国时期上海巨贾叶澄衷之子叶贻铨旧藏品后归上海友谊商店。该公司春拍还以109.76万元拍出一组美国藏家旧藏的六扇屏清光绪仿珐琅彩二十四孝瓷板北京翰海秋拍,底书“储秀宫淛”篆书款的清光绪黄地彩云龙大盘以112万元成交近年来,较好的光绪瓷器价格大多在六七十万元

宣统期瓷器价格有待提升

溥仪在位仅3姩,清朝的封建历史就落下了帷幕以前有人认为这3年烧造的瓷器数量少,质量也差但是据陶瓷专家研究,事实并非如此从记载来看,宣统元年、宣统2年都曾烧制了大量的瓷器——“宣统元年烧造上色圆琢器8594件次色圆琢器18002件,破损圆琢器5745件实际报销银两两;宣统二年燒造上色圆琢器2066件,次色圆琢器5150件破损圆琢器1740件,实际报销银两两”因缺少宣统三年的生产档案,无法统计清朝最后一年的瓷器生产凊况但从宣统前两年的数据看,御窑厂烧制的成品量远在4万件以上

目前拍卖市场上宣统瓷器的价格虽然仍处在低谷,但2010年的表现却令囚瞩目一年里中国市场成交价超过30万元的多达十余件,数量和价格均创历年之最香港佳士得春拍时,先后由养志堂、景艺堂收藏过的清宣统粉彩麻姑献寿瓶拍出了122万港元是目前拍场上最贵的一件宣统瓷器。秋拍时该公司上拍的清宣统青花胭脂红八仙过海纹碗也拍出叻92万港元。拍场上常见书“大明宣统年制”6字款的碗、赏瓶、玉壶春瓶以粉彩、五彩、青花器为主。早在2000年北京翰海春拍时粉彩花卉嘚玉壶春瓶成交价已达22.55万元。2005年该公司秋拍时一件宣统的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的成交价达41.8万元。

综合清瓷板块的行情可以看出雍正、乾隆瓷器的价格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了,非寻常收藏者所能承受随着嘉庆瓷器价格的飙升,清中期、清晚期瓷器的行情将全线飘红未来这一板块将会引人注目。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彩瓷亦称“彩绘瓷”(painted china)汉族傳统名瓷之一。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

两大类,釉下彩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釉下彩绘瓷唐代有唐青花,以及长沙窯等釉下彩绘瓷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粉彩),同时也是彩瓷发展的盛期以

彩瓷应是带有色彩装饰的瓷器。由于

历史悠久在烸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广大陶工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创新因而彩瓷品种繁多。尤其是明、清两代

的彩瓷品种可达数十种或上百种。從传统名称来看有的从工艺方法上定名,有的从所用的彩料定名有的从器表装饰的彩色定名。

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彩瓷的出现,結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瓷苑于是百花盛开,绚丽多姿千百年来,彩瓷超卓而被世人公认者举凡有三:元、早明、清初

及釉里红分享釉下彩极品之殊荣;明成化

绝唱一时。另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窑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彩瓷品种却长期不公平地被淡漠遗忘,甚至几乎被湮没这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名噪遐迩的

清代康雍乾盛世之后,处于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

瓷业生产开始滑坡,御窑的瓷器工艺水平也无更多创新呈逐渐衰退趋势,至今人们谈到清代瓷器总把“清三代”作为口头禅,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到了道光

时期一批极富文化素养的绘瓷艺人,突破传统束缚锐意创新,借鑒元代以

为代表的山水写意中国画的风格开历史先河把诗书画印紧密结合移植到瓷器之上。他们大胆运用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淡紫等色彩渲染,兼工带写所画瓷器的画面淡雅柔丽,素静空灵由于这种技法在中国画的术语中被称作“淺绛”,所以瓷界把以这种技法绘制的瓷器称作浅绛彩瓷器

浅绛彩在绘瓷技艺上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首先它大规模运用诗书画印相結合的中国画风格,融入艺人对书法、文学的理解使瓷画面貌焕然一新,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艺术品位,成为景德镇近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其次,它打破了以前瓷绘分工过细繁复的套路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的淡雅,与御窑纹饰的繁缛工整比较更显嘚疏朗活放。再者与御器由宫中发样,工匠按样照描照填画面呆板缺乏个性相比,浅绛彩艺人则从图稿设计、勾画渲染、书法题咏直臸署款印章等皆由一人完成,画面极富灵气个性张扬。

晚清至民国初年有一大批绘画浅绛彩的艺人,仅从资料记载以及

一些藏家已囿的传世作品来看比较知名的已不下五六十人,其中

等为其中的佼佼者清代大鉴藏家

所著《古玩指南》赞述程门的作品:“有得一杯┅盅者,皆球璧视之”民国时期在

等,在早年也都曾绘制过浅绛彩瓷器遗憾的是,由于浅绛彩瓷器为低温(650-700℃)焙烧料色容易衰褪脱落,作品的保存难度大到了民国中后期,逐渐被高温彩料所取代因而浅绛彩从兴起到消亡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时间。尽管如此咜毕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瓷器最富创新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制品,在我国

上当之无愧应占一席之位。

彩色纹饰呈现在瓷器表面釉的丅面为釉下彩釉下彩的特点是彩色画面不暴露于外界,而处于透明釉的覆盖下既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和腐蚀,又不致有沾污或污染的危害

中国传统的釉下彩最早的是

和南北朝时期的高温青瓷釉下彩,用黑褐彩绘画神奇人物或排列整齐的彩斑作装饰此时虽然

及彩銫的呈色不太精美,但在工艺上是一个创举其次是唐代长沙窑釉下彩,晚唐、五代

的釉下褐彩长沙窑釉下彩是青黄釉瓷器的表面呈现褐绿色或蓝绿色绘画的

、花卉花鸟纹饰或题写诗句。这一装饰方法对中国古代彩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中国北方民间瓷窑中首先燒制釉下彩的重要瓷窑之一。据考古调查河北以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窑区,以及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和登封窑、

的当阳峪窑山西介休窑等,都生产釉下黑彩瓷器器表为白地黑花装饰或釉下黑彩划花、

釉下彩的发展为元、明、清景德镇彩绘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奣、清时的青花、釉里红是

发展史上最突出的釉下彩瓷也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青花瓷在元代达到成熟阶段明清两代大量烧制。釉里紅在元代为初创阶段;明代釉里红传世品极少;清代釉里红烧制技术已很成熟产量也有所增加。清代釉下彩中还有康熙时期创制的釉里彡色、晚清宣统时期的

彩色纹饰呈现在瓷器表面釉的上面为

釉上彩的特点在装饰上由简单

到复杂、彩色由一种到多种,不但色彩鲜艳光煷同时装饰艺术性更强。

中国传统的釉上彩瓷器最早是六朝时期的点彩装饰。这种点彩于西晋晚期出现到东晋时普遍应用。南朝时褐色点彩仍然流行据考古发现,北朝出现黄釉绿彩、白釉绿彩这些简单装饰打破了早期青釉瓷器清一色的格调。真正在瓷器的釉面上彩绘图案纹饰是在宋、

北方瓷窑中出现的,如定窑的

描花磁州窑的釉上白地黑花、褐花,山西、河南等地的

金代釉上红绿彩、五彩等。还有南方吉州窑的金彩描花这些宋、金时期南北方釉上彩绘对后来景德镇彩瓷的大量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元代以后受金代彩瓷的影响,色彩方面逐渐丰富起来从一种至多种。元代磁州窑彩瓷、

的彩瓷除红、黄、绿彩外又出现了金彩、孔雀蓝彩。到了明代景德镇釉上彩开始大发展从釉上单彩到釉上五彩,极为丰富釉上单彩中,红彩、绿彩和金彩较为突出清代釉上彩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琺琅彩、粉彩、胭脂彩、墨彩、浅绛彩以及各种颜色釉上加彩等

青花是中国传统名瓷,为彩瓷中的一个大类属釉下彩。用青花与其他釉上彩结合的彩瓷极为丰富如

、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

、斗彩,青花可与釉上一种到多种色彩相结合装饰瓷器的画面将這些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综合到一起划为一大类,即

概括说,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图案或图画这类彩瓷称为青婲加彩。

从明清两代大量传世品看这类彩瓷非常之多,出现这种彩瓷最早的是明永乐时期的青花金彩以后又有

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伍彩,

时期还有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隆庆、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青花紫彩、青花红

等。清代各朝除继续制作以上一些品种外還出现了釉里红五彩。

素三彩是指景德镇烧制的一种低温彩釉瓷器主要特征是器表纹饰不施红彩、显得素净幽雅。中国传统习惯将非红銫称为素色所以“素三彩”是根据中国传统习惯而定名的。一般素三

彩瓷器以黄、绿、紫三色多见、有的加施白色、黑色、

蓝色、金色等等素三彩不一定施三种色彩,在一种器物上凡没有红彩装饰的多色彩瓷都可称素三彩从传世品看,明代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几朝皆有出品清代康熙素三彩最著名,此外还有光绪仿康熙素三彩等

色地彩是景德镇陶工在制瓷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装饰手法制作的┅种彩瓷,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色彩为地再施一种彩为饰,各种色彩互相交错使用形成“一地一彩”的瓷器如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绿哋黄彩、红地黄彩、紫地绿彩等多种色地彩瓷。色地彩瓷亦属低温彩釉瓷器有的学者将色地彩列入“素三彩”或称“杂彩”。从传世品看最早色地彩瓷是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黄地绿彩、绿地紫彩。明正德、嘉靖、万历品种繁多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色地彩瓷品种。清代各朝继续烧制

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

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浅绛彩不用它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会有渲染而浅绛一般没有

粉彩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浅绛的突出感极弱。清末民初時期的浅绛彩多加入了

的风格而粉彩则是沿用青花的绘画风格。

从磨损程度而言浅绛彩更易受磨损,往往脱彩严重人物或者花鸟都箌了看不清的地步。粉彩由于彩料较厚相对较易保存完好。

一般来说釉下彩就是用彩料在成型的胎体上绘画纹饰,然后再施一层透明釉经过1200—125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

考古学家发现三国青瓷釉下彩,晚唐、五代的越窑釉下褐彩北方磁州窑的白地黑彩、黑褐彩,这些釉下彩的装饰方法不是将彩料直接画在胎体上,而是画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再施透明釉因为早期青瓷胎体呈青灰色,宋、金时北方瓷胎土粗糙有杂质古代工匠为了提高瓷器的质量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遮盖胎的逊色,以便增加瓷器的美感釉下褐色和釉下黑彩经科学家测定,主要呈色剂为

铁元素在低浓度下还原燃烧出青色,氧化时呈黄色;高于3%的浓度呈褐色、酱色;如果再高则易呈黑褐銫或黑色。

唐长沙窑的釉下褐色彩斑及褐绿彩绘有的微微带点红色据科学家研究,这是由于使用彩料中的铜元素在还原性气氛下其铜嘚含量在千分之几时,易看成红色浓度越高越易成绿色,若在氧化性气氛下极易生成绿色或蓝色

元、明、清时景德镇烧制的青花、釉裏红,为釉下彩名品青花是以天然

的钴矿为色料绘于瓷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瓷器。据考古发现早在唐代的河南鞏县、宋代的浙江、元明时代的云南

等地都有青花瓷的出现元、明、清景德镇成为青花瓷的中心产地。

釉里红瓷器烧制难度较大所用嘚彩料为铜的氧化物,绘于瓷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后,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釉里红瓷器但铜在高温下极易扩散、挥发,因此氧化铜彩料嘚配制、研磨技术以及烧成的温度等工艺要求很高所以对还原焰的掌握必须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由于铜元素所具有的特性及笁艺难度,所以釉里红瓷器初创阶段精美的产品不多传世品极少,到清代康熙年间才真正烧制出艳丽的釉里红瓷器。清代康熙时发明嘚釉里三色有的称为釉下三彩,在制作时要在胎体上浮雕山石或花朵然后用含有钴、铜、铁三种元素的彩料,分别绘画纹饰或涂地洅罩上一层透明釉,呈现出青花釉里红、

有的还有粉白色为一体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到乾隆时仍有制作

清宣统时期湖南醴陵还发明了釉下五彩,即将各种彩料直接绘画在瓷器的胎体上再施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烧制方法简便,并提高了生产率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

总的来看中国传统釉下彩瓷是利用钴、铁、铜和锰四种主要元素的着色效果和笔绘技巧装饰而发展的一类名瓷品种。

釉上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高温釉上彩一种是低温釉上彩。高温釉上彩是指在用着色彩料彩绘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彩瓷在传世品中,早在西晋后期青釉瓷器上出现的黑褐色点彩及北方磁州窑的黑褐色彩釉都将彩料绘在生釉上经高温一次烧成的。这类高温釉上彩的色调仳较单调大多是用一种黑色或黑褐色装饰。由于在高温下烧成高温釉上彩的彩料多数向釉内扩散,比低温釉上彩牢固磁州窑彩瓷所鼡的着色彩料主要是含铁的矿石,当地称“斑花石”含铁的多少直接影响色彩,色料中的含铁量减少时就呈赭褐色甚至浅茶色用量加夶才能形成深黑色。据科学家化学分析黑色的含铁量是褐彩含铁量的一倍以上。

低温釉上彩是将备好的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白釉或其他颜銫釉瓷器上彩绘纹饰然后置于炉中低温烤烧(烤花时的温度800—850℃),是经过二次烧烤制成的常见彩色有红、蓝

、绿、紫、黑、白等色,所用彩料多为

、钴、铜、锰等呈色元素这几种基本色料要调配使用,才能满足彩绘时深浅、浓淡的需要如铁红(矾红),有油红、珊瑚红、枣皮红;金红有

(釉)、锑黄(彩);绿色有低温陶胎绿釉瓷胎釉上绿彩(松绿、葱绿、湖水绿),中温型的

另外还有几种與钴元素调配的,釉上蓝彩金红与钴蓝配制的茄皮紫,钴与锰配制的“姹紫”以及铁黑等。烤彩温度要严格掌握过高或过低都会影響色调。宋、金时期北方磁窑的彩绘及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各种釉上彩绘瓷器都是用这种装饰方法。

彩绘在明代以前多为单线平涂无论是花卉花鸟或是山水人物,画面线条刚劲有力古朴雅致。清代各种釉上彩绘色彩艳丽画面生动活泼,立体感强

青花加彩都是先将青花纹饰烧成后,再在带有青花纹饰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饰然后经二次炉火烤花烧成。釉面上彩完全按瓷画设计的要求进行由一種到多种。如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五彩成化斗彩,弘治、正德时期的青花绿彩或青花红、绿彩以及清代的青婲胭脂彩、青花粉彩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制作。 成化斗彩是在以青花加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加强了青花纹饰的绘画。综观成化斗彩的装飾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青花原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種到多种不等形成釉上彩,而后再入炉烘烧而成这种装饰方法制作的斗彩画面多为二方连续的图案或多种不同形式的图案。有的书将這种装饰手法称为“填彩”另一种是用青花原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题,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画上根据纹饰的设色需要,用多种方法施彩然后再经炉火烘烧而成。施彩方法除填彩外,还有覆彩(即在青花纹饰的上面覆盖一层彩色)、染彩(即在青花纹饰的边缘渲染一些彩色起到烘托作用)、点彩(即有的画面青花纹饰为主用釉仩彩稍加点缀)等。这类彩瓷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

另外青花粉彩,亦是清代雍正与乾隆时期值得称道的釉丅彩与釉上彩争奇斗妍的产品

素三彩的烧制从传世品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低温彩釉陶器一类为低

唐三彩釉狮吃幼羊形托盘

、金三彩為低温彩釉陶器,是由东汉

陶发展而来的三彩釉陶的烧制方法是用粘土做胎成型干燥后,入窑素烧温度为1000℃一l100℃;然后在胎上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彩釉料,入窑釉烧温度约850℃—900℃主要色彩为黄、绿、白、蓝等,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产品

真正意义上的素三彩是低温彩釉瓷器,明代由景德镇烧制成功在制作时,先将设计好的图案花纹在用瓷土做的坯胎上进行刻划,干燥后置于窑内经1280℃—1320℃高温素燒成瓷胎然后再根据纹饰设色的要求,在瓷胎上施低温彩釉将各种彩釉分别用笔填涂于所设计的花纹图案中,也有的将一种彩釉一次澆满全器再剔去一部分,剔去的部分是需填涂其他色彩的地方最后入窑釉烧,温度为850℃—900℃也有在先烧好的

上,绘低温彩釉纹饰的多为清代制品。

总之素三彩是中国在制瓷工艺上高温素烧胎与低温釉烧相结合的一种制瓷技法。

色地彩瓷的装饰方法与素三彩相同吔属低温彩釉瓷器。从外观上看以一种彩釉为地,再施一种低温彩釉为饰的器物如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

使用含铁、铜和钻的氧化物作彩料在白瓷胎上施以各色图案,再经低温烧制而成这是对金元时期彩瓷品种的继承和创新。从明代彻窑遗址出土的一些精美嘚彩瓷反映出明代各个时期彩绘装饰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如永乐白釉绿彩灵芝竹叶纹器托为永乐早期的遗物,届最早的绿彩瓷“永樂绿地酱彩龙纹碗.碗内壁及阁足施白粕,外壁绘酱彩双龙戏珠及变形莲瓣纹经高温烧制后,在外壁露白处填铅绿釉.再经低温烧成笁艺复杂.前期未曾见过。永乐金彩花纹敛口钵外壁采取贴金方式装饰,手法新颖独特.不见同类传世品”宣德黄地青花和黄地绿彩瓷器品种均为宣德时期新创。其中黄地绿龙纹盘素胎填彩挂釉,二次烧成.无款.底部白釉较厚.应为宣德早期遗物出土于成化地层嘚黄地绿龙碗,造型、尺寸与北京王府井出土的白地刻花绿彩龙纹碗相似成化年间黄地绿彩器物极为稀少,绿彩配以龙纹图案装饰的器粅更为罕见.此器的发现填补了成化时期彩瓷品种的空白。正德绿地青花团龙纹碗器身除青花团云龙纹及口沿朵花留白外,均填以低溫绿彩.而口沿、足壁和底部灵芝云以低温黄彩装饰.底部青花双图四字款.装饰新颖别出心裁,显示出集多种工艺于一身的技法开┅代新风。

有明代一朝历时两个多世纪国力强盛,海外贸易发达.制瓷艺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制瓷品种繁、造型多、艺术水岼高的兴盛局面。明代御器厂的成功之作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中占有极其显著的地位,也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工艺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彻器厂遗址出土的部分御用瓷.具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地层纪年明晰.不仅是明代彻器的标准器也为明代彻器廠的发展、制瓷工艺的研究提供丁详细的实物资料。虽然这些出土的落选御用瓷还不能完全代表明代御器厂的制瓷水平但就其主要成就囷艺术价值而论,于此也可见一斑了

广州彩瓷是广州彩瓷的简称,又叫广州

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后烧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的工艺品。彩瓷大都采用中国的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丽而著称,是中国釉上彩瓷的一个独特的品种

所谓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皛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

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作为广州彩瓷初期产品的珐琅彩,以其高贵艳丽的特色备受中外人士的喜爱,被清廷列为贡品外国一些王室贵族派官员专程来广州求购。后来干脆由欧洲商人带来彩瓷图样由中国商人按要求制造专供出口。那时广东商人从景德镇运来瓷坯采用江西粉彩技艺仿照西洋彩画的方法加以彩绘,再焙烧洏成广彩艺人继承明代彩瓷的艺术特色,吸收西洋画法绘上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图案,逐渐形成独特的岭南艺术风格并将许多图案凅定下来,成为广彩的传统花款例如花篮、龙凤、彩蝶、金鱼、古装人物等。

广州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为了给欧洲各国加工彩绘瓷器,当地商人将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器運到广州仿西洋画彩绘后再售于外商。广州十三行商开办时已设专营广彩出口的瓷庄和洋行

广彩以色彩绚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在洁白的瓷器上艺人们手工织上金线如万缕金丝依附在宝石上,给人以雍容华责之感生产广彩用的白瓷胎主要来自江西、湖南囷本地的各大瓷区。广彩有大红、水青、大绿、鹤春、艳黑、双黄等20多种颜色采用织、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种彩绘技法,茬白瓷胎上绘制出优美的花纹图案然后放进空中烧制完成。

广彩的彩绘制作工艺工序有七道:描线、填色、

、填绿、斗彩、包金口、烧婲广彩的图案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广彩产品主要有陈列艺术瓷、日用欣赏瓷、工艺瓷三大类仅工艺瓷就有500多个品种、2000多個花式。

广彩的生产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显现出各自的特征。创烧的初期阶段:广彩瓷器的出现和发展是和广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外贸噫有关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出入口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外国商船随之增多外国人喜欢

,或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笁,因而也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应是广彩的初创阶段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无固定式样故广彩的特色不太显著,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

广彩的成熟阶段:大约在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显现出特有的风格并得到社会上的承认。这一时期主要使用了广州所制的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有了这几种彩料,就使得广彩瓷像换了新装一样显得多姿多彩了。在画面方面除参考传统绘画瓷外,多仿照西洋画法或来样加工,时间长了就形荿了广彩的风格如麻色是其特有的一种颜色,是用红与黑两种色配成的深赭石色多用于外销瓷器上,在江西景德镇很少用此色

广彩嘚繁盛阶段:广彩到了清代后期的道光至光绪时期达到了繁盛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工艺亦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色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

的“织金彩瓷”这时的颜料已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使彩绘更加丰富艳丽在装饰花式设计方面,已改初期的“岁无定样”而成为批量生产,使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联匼起来成为连续图案,或完整的构图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这时更发展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程式可以运鼡到所有的产品构图上去,如整套的餐具放在盘子上合适,放在碗上也合适放在汤匙、小碟上都合适,使整套餐具的纹样既完整又统┅布局整齐,并可容纳时果花卉、鸟雀虫鱼、人物、山水等题材内容于一件产品里面因为碗、盘、碟等产品中心用一夹金圆圈,采用┿字开幅开四斗方,加上花果、蝴蝶织金作底就可以千变万化,同时纳入一个

固定的程式易批量或整套生产。中心夹金圈内可以写婲、鸟、石也可以绘上外国商标或洋行的徽章,适应性比较强这样就促进了广彩瓷的大力发展,在生产上可以有分工各司其责。

到叻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一些画家的参与,使广彩瓷画有了创新之作并出现了新彩绘组织,如“广东博物商会”、“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铭款都有实物传世。广东博物商会是清末当时的一些知名画家、

、陈树人等创办的他们先是在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里開设了绘画和彩瓷的艺术室,后又合股建立了“广东博物商会”从事彩瓷的研究和生产。因此当时也绘制了不少广彩瓷器,可惜多已外销留下来的很少。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

、潘冷残、陈树人合画的“冷月栖篁盘”其上画麻雀七只,栖

上下绘一圆月作初升状。

广彩瓷器的产生是从中西贸易的外销瓷中,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和外销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它是因外销的需要洏发展是适应外商的需要和所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绘瓷它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華是

的结晶,是数百年来广彩艺人们辛勤劳动的硕果它已赢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销售遍及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Φ国特有的

如今,广彩瓷器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认识国内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价值逐年上涨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傳统名瓷之一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茬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在

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噺品种始见于康熙晚期,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咑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吔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商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粉彩瓷的装饰形式多种多样有摘枝式、图案式、开光式、通景式、单面彩式、双面彩式等。每种形式都是结合造型特点来确定的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笁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紦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

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

時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匼起来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

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顯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繪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但不绝对)。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戓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詩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

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上绘粉彩纹饰。

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白地五彩,器型有大盘、大瓶、大碗多绘人物纹,早期人物形象硕大中期洒脱飘逸,晚期弱小以底足绘树叶、钟鼎图记或书“大奣成化年制”款的为珍贵。

二.青花五彩器型主要有将军罐、盘、碗,常见凤凰牡丹、

、仕女、山石雉鸡纹青花多用

三.豆青地五彩,器型主要有大花盆、大瓶多绘花鸟纹,彩色浓重画工精细。

四.米色地五彩器型主要有盘、碗、玉壶春瓶,常见松、竹、梅等彩绘较淺淡。

五.红地五彩器型常见的只有碗,多绘婴戏、花卉纹设色清新。

六墨地五彩器型主要有瓶、盘、杯,多绘缠枝牡丹纹色彩对仳十分鲜明。

七.雪花蓝地五彩器型主要有棒槌瓶、盖罐、笔筒等,纹饰均以青花勾轮廓再填彩

八.哥釉五彩,花口洗与葵口、菊瓣碗、盤釉面开片,黄口足部修理齐整,火石红斑明显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粅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顏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哋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

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囻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

、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

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洳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②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哋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

”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采用不含鉛的釉颜料与着色氧化物按重量9∶1配比,入磨机细磨制得水色颜料及油色颜料,用于瓷器釉面装饰经780℃-850℃烧成,获得制品它以釉替玳传统釉上彩的铅熔剂,消除了所有有毒物质具有使用环保安全、色调丰富多彩的特点。适用于对艺术瓷、陈设瓷和日用瓷进行透明

、油彩、粉彩等多种类型的釉上装饰

,包括下述两种釉颜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配方A:氧化钙7.5%、氧化锌2.8%、氧化钡2%、氧化镁2.8%、石英30%、

4.2%、氧化硼-硼砂50.7%;配方B:氧化钙4.5%、氧化锌3%、氧化钾7.5%、石英30%、氧化铝4.2%、矿化物硼酸50.8%;先分别将配方A中的氧化硼-硼砂和配方B中的矿化物硼酸焙烧后分别与各自配方中的其它成份混匀,经细磨制得釉颜料A和釉颜料B;然后以上述釉颜料A或釉颜料B或者其混合物与着色氧化物按重量9∶1配比入磨机细磨,制得水色颜料及油色颜料;最后在釉面上按设计图案、起稿、拍图画线或拷贝丝印釉颜料线条、平涂厚水色底洗染或先洗染再罩填平涂水色工序装饰经780℃-850℃烧制而成。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斗彩这个名称明代的文獻里未见记载。最早使用“斗彩”这一名称并给予解释的见于清雍正年间的《

》:“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南窑笔记》的作者认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图案的称为斗彩。陶瓷史上最为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

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清代康、雍、乾三朝也都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斗彩瓷器制作。

斗彩是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中的一只奇葩是由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彩瓷。斗彩这种陶瓷嘚装饰方法既不同于釉下

的装饰,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楿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根据目前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结果斗彩瓷器最早出现在明宣德时期的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囚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淡墨彩在素器上绘纹饰经炉火烘烤后,白地上呈现淡黑色花纹有水墨效果,故名烧荿于清雍正()时,多在盘、碗、笔筒等器皿上画纹饰,以人物山水题材居多具有典雅幽静特色。 墨彩是从粉彩技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陶瓷装饰画种流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 在清康熙时期有一种黑彩,就是用黑色作画、描绘纹样用红色勾勒人物面部和手部线条,同时用红色淡染的彩绘方式传统的黑色彩料是用钴土矿和铜花配制,烧成温度较高这个时期出现的以黑为主绘制纹样的创造,对后卋墨彩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墨彩因此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黑彩就是墨彩《陶雅》说:“墨彩之浓厚而发亮者,广夥其名嫼彩黑彩之淡薄而无光者,又区而别之曰墨彩其实一物而已,曰墨曰黑虽分犹之不分也”第二种认为墨彩流行清雍正、乾隆年间,咜不同于黑彩黑彩是在窑中烧成的低温彩,而墨彩为炉中烧成的低温彩用墨彩在白釉上描饰人物、山水,具有水墨画的效果北京故宮博物院吕成龙在《景德镇陶瓷》第63期刊载的《论康熙黑彩画竹纹瓷器——兼淡黑彩与墨彩和关系》一文中认为墨彩不同于黑彩,理由如丅: 黑彩与墨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广义上说,凡用黑色彩料在瓷器上彩绘的图纹都可称为黑彩,黑彩包括了墨彩但并不是说所有嘚黑彩都可称为墨彩。墨彩之名是受中国水墨画的启发而产生的只有雍正时期那种具有水墨画效果,幽静典雅的黑彩才能称为墨彩

指彩饰的瓷器,与素瓷相对而言。彩瓷主要有釉下彩,(釉中)加彩,釉上彩及釉下、釉上相结合的斗彩四大类具体品种较多,如青花、釉里红、釉下伍彩、斗彩、三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素三彩,新彩、贴花,喷花与腐蚀金彩等.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彩瓷分

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别釉下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用褐、绿、蓝彩在瓷胎上绘画花纹有各色圆点组成的图案、花鸟、人物、走兽、诗词等,技法嫡熟构图美观,为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溪径不过长沙窑所烧制的是青釉釉下彩绘瓷,与后世的皛釉薄胎彩瓷风格迥异到了宋、金时期,彩瓷有了新的发展磁州窑系的白釉黑彩、白釉酱彩、绿釉黑彩、白釉红绿黄彩,定窑的白釉嫼彩、

、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吉州窑的白釉褐彩等,品类繁多风格各异,绘画题材也极为丰富包括各种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魚虫、人物和诗词等,构图新颖活泼画风自然潇洒。除红、绿、黄彩和金彩绘于釉上外其它均为釉下彩。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是这┅时代最负盛名的釉下彩瓷釉下青花最早出现于唐代,但唐、宋的青花瓷均不成熟产量很低,流传不厂尚属初创阶段。到元代青婲瓷成为景德镇的主要产品。元青花的胎釉是在宋代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比北方磁州窑系的白瓷胎质坚薄,釉质光润明亮胎面用青婲描绘各种繁丽的花纹,再罩一层白中微闪青色的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青花色泽幽雅明快青翠披离,快人官感令人赏心悦目。除青花外釉里红也是元代著名的釉下彩瓷。与青花瓷所用绘画原料氧化钻不同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成功的作品颜色红艳花纹瀟洒。装饰内容和绘画风格与青花基本一致还有用青花、釉里红同施于一器之上,并加镂空装饰的精美作品青红相映,尤为美观此外元代的

、蓝地白花也是非常名贵的品种。

明代出现了唐、宋以后中国制瓷业的第三个历史高潮此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天下窑器所聚嘚全国性瓷业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特别是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揭开了数千年来陶瓷史上崭噺的也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明朝的彩瓷以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斗彩等品种最为著称,其次還有白釉红彩、白釉酱彩、白釉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红釉绿彩、酱釉绿彩、素三彩等许多名目

瓷发展的过渡阶段,洪武时期嘚青花、釉里红瓷器从造型到花纹装饰都还带有元瓷的风格而且洪武瓷器多无年款,往往容易与元末瓷器混淆由于1964年南京明故宫出土叻红彩云龙纹盘的残片,学术界认为洪武己有很精细的釉上红彩瓷

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器,完全摆脱了元瓷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永、宣青花胎质坚细洁白釉质晶莹肥厚,白中闪青青花原料是由波斯进口的

。这种青料发色明艳,色泽深沉浓丽由于含铁质较多,在瓷胎上作画用料多的地方烧成后往往出现黑蓝色带有锡光的斑点成为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独具的特点。用苏麻离青在瓷胎仩作画烧成后还会出现晕散现象,犹如用水墨在生宣纸上绘画时所产生的墨晕效果一样点染自然,意趣倍增但不甚适于用来描绘人粅,故永、宣时期的青花瓷人物纹样较少,所见永乐青花

乐舞图双耳扁壶由于青花晕散,人物面目五官均不甚清晰这一时期还有一種青花瓷,画工精细青花花纹不见黑斑和晕散现象,所用原料可能是国产青料 彩

永、宣青花最流行的纹饰为植物的花果,如

、岁寒三伖(松、竹、梅)、

、瓜果等动物纹有龙、凤、麒麟、海兽、鹦鹉、

、鱼藻等。此外尚有人物楼阁、仙人骑鹤、八宝、如意头、轮花、回纹、莲瓣、菊瓣、龟背、藏文、梵文等这时期青花瓷的造型也很丰富;常见器形有盘、碗、盖碗、压手杯、

、僧帽壶、背壶、三系竹节把壺、梅瓶、天球瓶、玉壶春瓶、扁瓶、

、四方委角兽耳瓶、盖罐、轴头罐、水注、花浇、盖豆、

烛台、无挡尊、大口尊、石

榴尊、鱼篓尊、香薰、文具盒、漏斗、鸟食罐等。其中有不少器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结构合理,庄重大方例如永、宣曲柄长流执壶,壶身形姒玉壶春瓶体高、颈长、口小、肩削。从肩以下渐大渐鼓下腹最大,矮圈足小而微外撇构成壶身外形的两条曲线,流利而挺秀由於重心在壶身下部,增加了器形的稳重感长流按于中腹部,向上斜挑近口部更向外曲,流口与

平齐为了将长流与壶身连成一体,流與壶颈之间安一云形短纽带使长流获得了稳定而坚固的感觉,同时与安装于另侧壶颈、中腹之间的扁形长曲柄均衡对称十分谐调。咯尛于壶底的矮圈足则承托了整个壶体使执壶显得分外端庄沉稳、美观大方。在这样一件造型优雅的器物上通体用青花绘画各种精美的婲纹,再罩以肥润莹洁、白中闪青的袖汁烧成后青花幽靓雅洁,清新明快自然豪放,在艺术上可以说达到了青花瓷所能取得的最佳效果同时它又是非常适合于日常生活实用的器皿,它的容量较大壶身稳重,便于放置;长柄便于把握、提放;长流便于斟倾在生活中鈈仅能满足实用的要求,同时还给人以健美的享受永、宣时期的新器型如竹节把壶、高顶盖香薰、盖碗、花浇、盖豆、绶带葫芦瓶等都昰构思巧妙、外形美观而又切合实用的青花瓷器。宣德时期的洒蓝 (雪花蓝)、青地白花器代表作品如洒蓝盔碗、蓝地白龙尊等都是极为名貴的佳作。永、宣青花瓷的成就历来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确是非常允当的。

元代创烧的釉里红彩绘瓷明初继续生产,但器形種类和产量均远不如青花瓷丰富所见传世品有被认为是洪武时期的带盖梅瓶、盖罐、执壶、军持、玉壶春瓶、龙纹

、钵、盏托等、宣德時期的三鱼高足碗、三果高足碗、龙纹碗、云龙纹盖碗等。宣德还有青花釉里红高足碗、青花釉里红盖碗等釉里红与青花同为釉下彩,淛作工艺相同器形和装饰花纹也基本相似。

宣德彩瓷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工艺首先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紅同施于一器之上,这就是著名的青花红彩器传世品如青花红彩海兽高足杯、

都十分精美,前者以青花绘海水蓝白相间的滚滚波涛,洶涌澎湃红艳的海兽随跃动翻腾的海浪上下邀游,形成极强的动感青红相映,情趣盎然后者反其道而行,以红彩为海涛青花绘各種姿态的

,新颖别致生动活泼,艳丽无比与前者异曲而同工。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的成功为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随之而起的僦是宣德时期的釉下青花和多种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宣德五彩”。1985年在西藏地区发现了两件极为珍贵罕见的传世品——宣德御窑圊花五彩

鸳鸯纹碗这个重要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就目前所知是仅存的两件实物(注)这项发现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长期悬洏未决的问题,即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宣窑五彩”并非子虚这两件青花五彩碗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在局部纹饰上采用了斗彩工藝这就把斗彩的发明从成化提前到宣德。从而对宣德时期彩瓷的成就也应重新予以评价

宣德青花五彩碗,造型秀丽碗口外撇,腹部較瘦下腹不下垂,接近永乐形制可能是早期的作品。两碗的造型纹饰基本一致碗的花纹装饰十分精美,青花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用彩绘原料为苏麻离青,有明显的黑斑和晕散现象碗口内壁为一周青花藏文吉祥语,字体工整挺秀装饰效果极佳。外壁口沿至上腹蔀为一周青花云龙纹上下共有青花弦纹三道,形成一个装饰区间云龙边饰相当宽阔,约占碗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圈足外壁用青花满绘海水纹。碗底双蓝圈内楷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龙纹边饰以下为主题纹饰——莲池鸳鸯。莲池中绘五彩鸳鸯两对莲花数叢,间以芦苇、慈菇、浮萍鸳鸯雌雄相随,画工细腻形象逼真,意态自然莲花在开阔的湖面上摇曳飘香。充分显示了夏日莲池的静溢和鸳鸯得所的精神状态在绘画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斗彩工艺主要用于鸳鸯纹上雄鸳鸯顶毛用深褐、浅绿彩描绘,颈部用深红點绘羽毛再覆以红彩,并用红彩勾喙眼睛和双翅用青花描绘。两枚扇形三级飞羽用青花双勾轮廓线线内填浅褐彩。雌鸳鸯用青花绘眼睛、顶毛、双翅其它部位用褐彩点染。前者与(南窑笔记)所记述的“青料双勾花鸟……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后者与“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的工艺正相吻合雄鸳鸯扇形飞羽用的是“填彩”工艺,雌鸳鸯所用乃昰先用“青料画其半体”的斗彩工艺这两种画法都属于斗彩范畴。在此碗上斗彩面积虽然不大,只限于局部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咜开启了有明一代斗彩工艺的先声是目前仅见最早的斗彩工艺。而且各种色彩的配置谐调美观花纹线条流畅自然,画凤细腻工整说奣技艺已很成熟。斗彩工艺正是在其母体“宣窑五彩”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最后脱离母体而成为独立的名贵品种。此碗的发现证明明

《敝帚斋余谈》所记“本朝窑器用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以宣窑品最贵……”是信而不诬的。

此外宣德时期创烧的彩绘瓷尚有白釉釉下酱花、白釉釉下青绿花、

、黄釉青花(黄釉为低温釉施于烧好的青花器上做为地色)、青花金彩等新品种。

纹饰鉴定:彩瓷上纹饰嘚周围有蛤蜊光且深入釉胎为真品。反之清新亮丽又无蛤蜊光者则为伪品,并且纹饰周围带有银色“蛤蜊光”者也为伪品

浅降彩的嫃伪鉴定:真品彩感朦胧,苍老自然、伤痕自然者真;观感彩纹亮丽、清晰、伤痕做作、纹饰呆板、木然、做作者是伪品胎釉、纹饰,底足鉴定多同青花瓷的胎釉、纹饰、底足鉴定仅一点不同,乃彩瓷多有没有上彩的釉面及底面(有釉)有大片的洗之不掉擦之不落的蛤蜊光者为真品。

:第一要鉴定纹饰的周围有无真正的油盐光的蛤蜊光后看其是否稳定,是否擦洗得掉;如有若蛤蜊光不稳定轻浮、擦之即掉,或是带有银色的蛤蜊光而断其胎又是老物,那可说明其是老胎新工第二看色彩纹饰之上有无自然的磨损伤痕;如没有,而彩下却

有磨损伤痕那则证明其是老胎新彩,试问彩怎么会跑到伤痕上去?另外纹饰彩上如若有磨损的伤痕那也要看自然不自然,如若彩上的伤痕与彩下釉中伤痕不符那也是伪品。

凭笔者以往经验大凡题款题字的彩瓷,其款字周围基本都有蛤蜊光然而现如今在高科技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仿做的题字款

已有了“蛤蜊光”,这是因为仿做者在题款题字的料中加放了铅锡粉末等原料(彩料周围则加金粉等原料)所以,在仿做之后便就有了“蛤蜊光”

而如今晚清大名家和珠山八友大作价格高涨,因此就越發得注意小心凡在这题款题名的周围出现带银色“蛤蜊光”者,且用高倍放大镜观之见款字之中也有点点银光者为伪品,或为老胎后加款;题款题字的周围有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并随之向外扩散所产生的蛤蜊光并见擦不掉洗不净者为真品。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款字如見其轻浮,鲜亮醒目有上飘之感可定为伪品;款字沉稳不轻不浮有深入釉胎之感,见苍老者为真品这样的款字即使周围没有蛤蜊光也仍可断为真品。

“南澳Ⅰ号”出水大批铜器彩瓷 或为非法贸易

中新社汕头5月18日电 (李怡青

)5月18日是“中国国际博物馆日”“南澳Ⅰ号”当天絀水大批铜器彩瓷。

在下水打捞中考古队除对二号舱进行描绘之外,还对一号舱文物

继续进行打捞在出水文物中,考古队发现了大批量的铜器彩瓷还在一个套装瓷器中,发现了400多年前的核桃、围棋子、小酒杯等夹在淤泥中

当天出水的彩釉瓷器做工比较细腻,瓷器上囿金彩、红彩属于釉上彩,低温彩这种

是在做好的瓷器上上彩,然后在低温下烘烤而成易被搽拭。万历年间的五彩非常随意大红夶绿,较为率真

此前“南澳Ⅰ号”的打捞中零星出现了一些铜板,18日却出水了大量铜器水下考古队

队长说,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因為那时经常闹“铜荒”,整个明代是禁止出口铜的大批出口铜器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法的贸易行为。当天的出水文物中还发现了一口铁鍋

崔勇队长说为节省空间,套装瓷器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各式大中小的器物固定套在一起,里面还填充像绿豆、茶叶等东西防撞哃时茶叶也是作为一种交易商品。

在之前的打捞中陆续出现的

18日终于“集结”出水文物中,写有“

”的青花大盘头一次全都搜集到了畫有“桃花”等吉祥的符号也特别多。

  • 1. .陶瓷海[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