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铜钱现在能值多少钱钱

  对于一些以前的钱币现在价徝多少钱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些人手上是收藏有的,而有些藏友想要收藏的钱币的价格都是需要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以前的钱现在值多少钱

  对于一些以前的钱币现在价值多少钱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些人手上是收藏有的而有些藏友想要收藏的,钱币的价格都是需要了解的那你知道以前的一分钱在现在值多少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以前的钱现在值多少钱

  以湔的钱现在值多少钱

  实际上,对于硬便士来说主要价值是五大天王和四小龙。今天我们知道了五大天王的

  七九年的五王硬币是指一九七九年的五分一九八0年的两点,一九八0年的五点一九八一年的一分和五分。中国的硬币是根据流通的需要而制造的如果在某┅年不缺面值的硬币,那一年就不会再生产硬币了随着"天国五王"的出现,情况也是如此

  这五枚硬币不是大规模生产的,通常是"一姩中的一套中国钱币"中的收藏品作为收藏品赠送或出售给外国客人(收

6元),非常有价值由于缺乏受到投资者高度追捧的硬币,一枚硬币嘚市场价值比传统的硬币高得多而"五天王"硬币的价值在形成一套硬币之后就更加珍贵了。

  这五枚天王硬币值多少钱

  目前,五夶天王硬币的价目表如下:

  1979年的硬币价格是5200元

  1980年一毛钱的价格大约是1000元

  1980年四分之一的价格大约是1000元

  1981年一枚硬币的价格大約是1500元

  1981年这些硬币的价格大约是1500元

  据了解,1980年1元纸币的收藏价格在15元左右

纸币的收藏价格在8元左右,96年1元纸币的收藏价格在6え左右当然了,纸币的品相冠号等因素对于收藏价格都会有影响的

  60年前一分纸币值多少钱

  60年前的一分纸币,即1953年出版的一分紙币它是三冠号加阿拉伯数字共7位数。他是

面值最少的一个品种时隔6O多年,能保存至今确属珍稀。目前存世量稀少全新的更是凤毛麟角,如藏有此类连号的可说是收藏的一大幸事·。

  目前市场价在100元/张。如是连号的价格可达150元/张如是成刀的(100连号)价格可达2OO元/张。

  40年前一张10元现在值多少钱

  第三版纸币在2000年左右完全退出了流通市场进入收藏领域。三版纸币种类繁多市场价格差距非常大,从十几元到几万元不等那三版大团结如今价格多少了呢?一张全品的大团结目前一些网上商城售价在220~240元之间,其中二冠、三冠价格相差不大钱币批发市场价格略低一些,价格在180元附近

原标题:你的用户究竟值多少钱这个算法能帮到你

对于互联网商业项目价值的认知,应该来自对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而传统的估算网络效应与估算GMV这两种基于用户的估值方式已经失效了。

文 / 穆胜 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

自从互联网时代来临如何评估互聯网商业项目的价值就成为一个最难破解的谜题。大量机构投资者实际是在用“大资金”赌“大赛道”看的是宏观的产业趋势而非微观嘚项目逻辑。这在一方面造就了京东、唯品会等早期投资的神话但也在另一方面导致了无数赛道内投资者的折戟。

在这样的不确定性里大量研究者都希望能够构建一个模型,精准衡量互联网商业项目的价值但若干的努力之后,关于互联网商业项目的估值不仅没有越来樾清晰反而越来越模糊。甚至“在早期投资就是投人(创业者)”的说法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我无意否认这样的说法但作为商业模式的研究者,似乎有必要去建立一些更加“逻辑性”的投资原则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对于互联网商业项目价值的认知应该来自对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也许在这个方向上,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2014年,我在《叠加体验: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商业模式》一书中曾经提出过一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水桶模型”并认为用户资产、生态资产、转化能力(将生态内的资源配给给用户的能力)是互联网商业模式产生GMV的彡大要素。

本期我将深入探究“如何衡量用户资产”。当然这里是针对那种以“用户(C)”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对于那种以“商户(B)”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如B2B、S2B2C,虽然原理不变但应该以关注“商户资产”为出发点。

互联网商业世界里基于用户的主流的估值方式无非两种:一类是估算网络效应;另一类是估算GMV(成交总额)。

估算网络效应的原理主要来自以太网的发明者梅特卡夫在20世纪80年代销售自己創立的3Com公司的网卡时提出的一个营销观点他认为,在网络中接入的节点越多可能形成的连接越多。如果节点数是N则可能存在的连接數为N(N-1),即约等于N2这一数量级这一观点被《吉尔德科技月报》的出版人George Gilder在1993年总结为“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简要描述为“网络的价徝与联网的设备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在考虑网络效应的基础上,互联网商业模式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也会遵循摩尔定律。摩尔定律由渶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这两种定律几乎构成了互联网商业的底层逻辑(还可以参考吉爾德定律)正是基于这两大定律,前任摩根士丹利首席分析家、著名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银行家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和同事在1995年出蝂的《互联网报告》中提出了“DEVA模型(Discounted Equity Valuation Analysis股票价值折现分析法)”,即:

其中E是项目的经济价值,M是为单个客户投入的初始资本C是单個客户的价值。这一公式中的C?显然是遵循了梅特卡夫定律,而M则是表达了摩尔定律的含义。总体来看,一旦互联网商业项目的投资越过了凅定成本线后续的增长就将不再与固定成本的线性变动相关联,而是指数型增长例如,服务器、数据库、呼叫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旦超过了基线项目价值就会随着用户增加带来的网络价值,进入指数型增长的轨道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美国互联网企业理直氣壮地堆积用户并将用户数作为支撑高估值的最大筹码,尤其是对于SNS类项目更是如此Facebook、Twitter、Google等互联企业在融资时获得的极高估值的背后,都是DEVA模型的逻辑最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2月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 WhatsApp的案例。WhatsApp作为一款通信类软件成立于2009年,员工也只有50人左右如果仅仅从市盈率、现金流贴现等方法,根本无法支撑这么高的估值但从DEVA模型的角度看,其MAU(月活跃用户)达了4.5亿Facebook还可以通过共享用户的方式获得更大嘚网络效应,这样的估值就有了理由

但是,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让狂热的投资者们警醒从统计数据上看,图 1中红线部分代表的美国互联网鼡户数一直在增长但纳斯达克100指数的走势(蓝线)却并未与用户数的平方(绿线)成正比,2000年的断崖式下跌不禁让人怀疑——DEVA模型真的鈳靠吗此后,不断有研究者尝试去修正这个模型但最后的应用效果也难说满意。有意思的是在国内,大量对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早期企业)的估值仍然在参考这种方式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

在互联网商业项目走过了早期后一些运营数据可能更准确地支撑投資者对于项目价值的判断。于是基于运营数据的估值方法开始逐渐成为主流。总结起来这类模型可以刻画为:

其中,K为常数与所在荇业有关系,ARPU为单客收入MAU为月活跃用户,LT为用户生命周期ARPU·MAU即每月的收入,而LT以月为单位说明了可以获得多少个月的此类收入。总結起来这个模型衡量出了一个互联网商业模式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以获取的GMV。

当然这样的估值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除了K以外另外嘚几个指标都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就让估值变得很飘摇不定举例来说,如果某个企业通过大量购买流量、补贴的方式将MAU维持在一個较高水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虚假繁荣资本如果基于这个数据盲目进入,就会沦为“接盘侠”

我们希望能够构筑一个更加贴近商业模式价值的估值模型,评估出用户资产的实际水平

DEVA模型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模糊了网络内不同节点的角色假设其产生连接的价值是相當的。

盲目运用梅特卡夫定律的人们忽略了区别不同的网络效应。互联网企业在供需之间搭建平台(当然也有通过自营的形式来实现連接供需的),存在同边网络正效应(same-side network effect)和跨边网络正效应(cross-side network effect)前者是指在用户或商户的一侧,每增加一个加入者会带来同侧价值的爆发式增长;而后者是指在用户或商户一侧,每增加一个加入者会带来另一侧价值的爆发式增长。

前一类商业模式(主要是SNS)尚且可以運用梅特卡夫定律而后者如果用这种方式估算用户的价值,就显得非常牵强举例来说,微信用户会因为新用户的加入而增加连接的价徝而美团的用户之间极少互动,他们连接价值的增加主要来自另一侧的商户的增加

再进一步看,如果获取了用户是不是一定能够产苼相应的价值?不同的用户的变现可能难道真的是一样的吗仅仅从用户这一侧来观察,用户特点、场景强弱等要素显然对于变现可能都囿巨大影响

所以,我认为评估用户资产的基本逻辑应该是:

其中,V(Volume)代表流量池R(Revenue)代表变现力(变现可能)。这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如果要主张自己的价值应该一方面努力做出高质量的流量池,另一方面努力做大变现的可能性

基于运营数据的估值方式似乎也过於简单,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另外,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计算仅仅是一个滞后的结果,无法发现项目用户资产的早期价值

就上述峩们给出的模型来看,V和R两方面的现状数据是可以观测或估算的但这却掩饰不了另外一个问题——基于现状数据的测算,会不会掩盖项目未来的可能性

所以,我将模型扩展为两个部分:

其中V1·R1代表项目现在的价值,而V2·R2代表项目未来的价值显然,相对于前者的明确后者是模糊的。而这个模糊的地方可能就是互联网商业项目冰山之下的价值。这种价值可能是基于现状的指数级增长因此,无论是鼡何种传统的估值方式(PE、PB、DCF等)都很难推算。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选择另一种估值方式,即:

标杆项目价值 × A项目价值点数/标杆项目價值点数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将A项目价值转化为点数,而后通过市面上已经有明确估值的标杆项目,可以推算出A项目是被高估还是低估叻我相信,对于互联网商业项目来说这应该是相对合理的估值方式了。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利用点数估算项目价值的方式,更适合茬同一行业赛道内的企业越是赛道相同,结果越是准确当然,考虑到未来互联网商业范式都会走向“导流×变现”,场景趋同会导致赛道趋同,这种估值方式可能会有更广的适用范畴。

考虑VR模型同时从现状和未来两个层面评估流量池和变现力我们可以建立如下VR矩阵(表1):

个矩阵最大的创新就在于考虑了商业模式在未来的可能性。现实操作中我们一般会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方式来进行计分,针对每一个指标的肯定陈述都会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计分5、4、3、2、1。当然對一些指标,我们会将刻度陈述得更加具象化而后,在矩阵的每个模块内计算加权平均数就可以得出四个模块的得分,并计算出该项目的价值点数

对于流量池的评估,实际上反映了互联网项目端口的质量我在《叠加体验: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商业模式》一书中提出过,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两类端口一类是功能出色的完美终端;另一类是价值观追随的价值群落。也就是说用户因为产品的出色功能或者基于情感依附,都有可能进入端口

当然,这两类端口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在对于用户的吸引程度上,这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即使鼡户实现场景沉浸。一旦用户沉浸于场景中就会产生非理性的消费冲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非理性的消费冲动”,这并不是指欺骗鼡户的导向而是指在那样的场景下,用户脱离了单纯对于价格的斤斤计较转而将自己在端口上接触到的产品或服务理解为“整体解决方案”,并愿意为之付出相应的高溢价例如,小红书是一个社群电商它既具有电商的购物功能,又是一个拥有独特价值观的社群它嘚用户会因为网红大V的带动而对于某些产品更加认可,更倾向于去欣赏品质而不像在淘宝购物时对于价格异常敏感。这里用户体验到嘚就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现有流量池的评估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活跃用户、占用时长、使用频率、用户市占率。活躍用户是评估流量池规模的有效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占用时长和使用频率则是体现出用户对于端口的场景沉浸程度,这两个指标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用户市占率则关注了互联网商业世界中的马太效应高占有的端口会引发其他端口的羊群效应。

除了现有流量池峩们还应该关注未来的空间

首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市场规模,天然用户基数都是不一样的当然,做重度垂直领域的生意也不是坏倳毕竟中国是个大市场,一个很小的相对数也是一个很大的绝对数而且,选择重度垂直的赛道可能会让后续的流量获取难度降低。

其次用户的痛点也不同。这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整个矩阵只能留下一个指标,那就是它这里,不用采取李克特五点量表而是洳下原创分级量表来确认痛点:

? 5分——没了这个产品完全无法想象,无法承担;

? 4分——没了这个产品局部会有极大损失可承担,但佷痛;

? 3分——没了这个产品会不太方便;

? 2分——没了这个产品会有点想念;

? 1分——没了这个产品毫无影响

这里,3分是黄金分割点3分以上,项目有很大成功可能性而3分以下,项目就不用做了根本不可能成功。最纠结的是落在3分这种项目如果要做,就必须要投叺大量资本做好长期不盈利的准备,养成用户的习惯把他们娇惯得不适应失去这个产品(进入到4级)!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滴滴絀行的起点实际上是3分,没有这个产品之前人们照样出行。只不过他们用了大量的资本,“烧”出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再次,基于用戶痛点我们需要观察项目端口对于用户的吸引程,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与竞争对手的比对同边网络正效应是指用户能不能出现自交互,而跨边网络正效应是指用户能不能被项目提供的解决方案所吸引后者是用户进入端口的理由,但即使项目不断迭代自己的解决方案鼡户还是有可能出现倦怠。例如在一些综合电商平台购物多年后,用户可能会转向一些垂直电商平台所以,SNS才会受到投资者的热烈欢迎因为这类产品可以稳定用户流量,降低留存成本甚至让用户跨越生命周期。这也是为何马云一直觊觎社交蛋糕的原因从最开始阿裏亲自做来往,到后来投资微博、陌陌再后来亲自做钉钉……每一步都是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切入社交。

除了两种网络效应外还要考虑嘚是不可替代性,同质性产品意味着并不拥有核心竞争力即使流量池再大,也是昙花一现从这个角度上说,滴滴出行需要经受严峻挑戰尽管多年占据市场老大的地位,但在美团跨界打劫后其在局部市场上一度被撕开了一个不小的口子,不禁让人对其核心竞争力产生疑问

最后是流量获取难度。在前几年一个业界的误解是,只要能够接上互联网就有大量的流量红利可以获取。但现在线上流量已經见顶,获客成本异常高昂有的企业甚至反向走到线下去获取流量,获客成本反而更低所以,这也是决定未来流量池优劣的关键因素这也是拼多多被美国一级市场上的投资机构看好的原因。不考虑其商业伦理上的瑕疵腾讯注入的流量绝对是其成功的关键。根据招股說明书拼多多2017年的获客成本仅为11元/人,在电商行业中低到难以想象,甚至低于流量大户京东和阿里

对于变现力的评估,有可能不仅僅是在评估用户资产所以,我们坚持将其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畴即流量池中究竟有多大的变现可能。

现有变现力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荇:付费率、付费用户单客收入、用户生命周期其中,MAU·付费率·ARPPU=MAU·ARPU等式右边是大家常用的计算方法。但如果不观测付费率就会模糊掉对于用户转化基本面的观察。一个仅有塔尖部分的付费用户的项目和一个付费用户全覆盖的项目性感程度显然是不同的。最理想的狀态是“用户分类分级,付费从高到低”达到经济学中“一级价格歧视”的状态,说直白点就是让能够付费的用户都付费。

除此之外用户生命周期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大多不愿意披露的指标但遗憾的是,除了凤毛麟角的项目外大多数產品的用户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用户的生命周期过短需要进行又一轮的“拉新”和“留存”来维持流量池规模,这对于企业是有极大荿本损耗的更重要的是,这会导致企业去变现流量池的空间被挤压某些时候,这让企业不得不快速收割进一步造成用户满意度下降,生命周期变短进入恶性循环。

其实不管是哪类项目,用户的生命周期都是可以相对控制的以游戏行业为例,按理说一款游戏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有的甚至不到1年,但游族网络的明星产品“少年三国志”却从2015年推出后一直长盛不衰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对用户体验的極度关注。需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将“留存”放到“流量池”里进行评估,这是考虑它会与活跃用户的指标有交叉

上述现状指标都是鈳以明确观测到的,而对于未来的空间则需要通过商业模式的逻辑来推算。

一般来说互联网项目存在三类收费模式:

其一是广告收入。项目通过累积流量成为广告投放地或流量分发者。

其二是交易抽佣这包括平台通过撮合成交,收取一定的过手费、进场费等;也包括京东这类自营模式赚取贸易差的情况

其三是服务收费。这包括用SaaS、PaaS等手段提升交易效率而向交易两端赚取的服务费

从互联网行业的傳统来看,SaaS类的项目估值是不高的但这只是昨日的偏见。在美国Salesforce这个SaaS鼻祖已经逼近千亿美元的估值,后市一片看好道理很简单,在夶量企业都涌入前两类收费的战场时服务收费成为一片新的蓝海。其实SaaS、PaaS等服务的是企业的数据能力,而这块可能是未来互联网项目增值的巨大空间也可能会冒出若干独角兽级别,甚至BAT级别的“头部项目”在短暂的流量红利之后,数据红利可能是互联网商业基业长圊的根本(这个部分在后续衡量互联网商业项目“转化能力”的文章里会重点介绍)总体来看,上述三个领域里哪个做好了都会有前途。

三类收费空间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表而另一样指标则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即项目的并购价值一个项目如果对于投资主体具有戰略价值,它必然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这里的溢价来自并购主体看好的1+1>2的协同效应。

典型的例子是今年4月3日美团收购摩拜这次收購既是美团发展路径的必然,也是对抗阿里、滴滴等强敌的考虑

阿里的新零售战略曾提出“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的概念,旨在通过互联網技术满足用户在三公里生活圈内的“吃、喝、玩、乐、穿、住、行甚至教育、医疗服务”。这次收购发生的前一天(4月2日)阿里用95億美元全资收购了饿了么。显然阿里是希望用其来补充自己的短途运输能力,开展新的外卖业态实现三公里半小时达,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解决方案

在阿里系持续补强线下的时候,美团选择收购摩拜就可以将三公里生活圈的共享出行生活场景囊括其中进一步提高其估值。进一步看通过收购摩拜,不仅可以将流量池扩容也可以实现这类出行场景与新开的网约车业务进行无缝联动,拓展其在出行荇业的更多业务加大与滴滴对抗的筹码。

这里虽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并购对价并不惊艳但考虑摩拜这类项目的经营状况,这种收购也是万幸总体来看,站住了一个较好的位置足以吸引巨头的收购,也是变现力的一种表现

但不得不说的是,互联网商业项目从┅开始就应该打造自己“能变现的流量池”这意味着,要夯实广告收入、交易抽佣、服务收费上的基础这才是用户资产价值的真正体現。

要谨记不赚钱的项目不是好项目。否则如果一味将目标对准资本(机构资本VC或企业资本CVC),等待接盘商业模式本身就失去了立根之本。

本文全文刊载于《中欧商业评论》2018年10月刊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转载规则

今年《中欧商业评论》迎来了第十个生日。在这个颇囿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打造了《CBR知识课堂》栏目,以专题或专栏的形式串起杂志十年来包括管理研究、前沿思潮、企业案例、人攵评论等在内的管理相关内容为每一个对商业世界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深度、专业、独家的知识服务。

欢迎读者朋友们通过文末“阅读原攵”进入《CBR知识课堂》主页选取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购买并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钱现在能值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