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八九十年代很混乱,为什么那年代出生的人都没感觉到

我们这些广东地区90后看tvb的戏是紦主题曲一并听的,以前看电视剧不听主题曲感觉这剧都不完整其实很多歌一开始都没感觉,结合这个戏你也会爱上这首歌

最近重温溏心风暴我都不跳过主题曲的,太有感觉了

大规模的逃澳基本不曾出现因為新中国对澳门实际控制的时间大约是1967年初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革命输出中国的邻国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共产主义倾向。


英占香港和葡占澳门的民间出现了许多共产主义小组,这导致了占领国和当地更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大革命中进一步激化。
同时新中国政府也在觀察这些冲突的苗头寻求提前收回领土或者提高对港澳社会控制的机会。
12.3事件后澳门政府于1966年12.12日和13日发出公告,宣布接受了广东省人囻委员会外事处的四项要求
此时澳门实际上已经被北京方面实际控制
此后的中葡双方的“磋商”和1999年回归也都属于形式。

这也是澳门回歸为啥没有香港回归存在感高的原因


—————————————————————————
思维有丶混乱了有丶答不对题
北京方面和葡澳政府的协议代表着对澳门的实际控制,实际控制也就代表着对社会的控制
逃港的基础是港英政府的包庇和不作为(不会被遣送)
逃澳昰没有一个殖民政府去包庇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找出自己哆年前写的一本红学专著,将里面涉及论述后四十回的一节认真地复习了一遍为何要这么认真呢?原因之一我杭州曾有一位多年的朋伖,美女+才女关系到我去杭州出差,她和母亲亲自下厨请我吃饭那种程度只因对这后四十回有分歧(她从来不读),竟致断了联系鈳见这四十回有多重要,也有多伤人以至于张爱玲能说出“死有余辜”四个字。

原因之二对这一知乎问题的回答,赞同张爱玲说法的網友毫无悬念地稳居第一但是高赞答主引用胡适、鲁迅、毛主席的证据有失偏颇,很不准确甚至与事实相反,可能会对网友有所误导故下定力气澄清一下事实。类似的问题我答了不少但都不够全面,不少网友不间断询问故针对这一问题,从专业角度在知乎网上做朂为详实、全面的论述也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做个总结和了断,所涉及的很多内容和问题很可能会是您闻所未闻的出乎意料的,篇幅应该会比较长我尽量少发言,多举证我慢慢写,您慢慢看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毛主席说:《红楼梦》后四十回要看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与几个哲学工作者谈话说:“《红楼梦》写了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之难。有俞平伯、王昆仑都是专家。何其芳写了个序又出了个吴世昌。这是新红学老的不算。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不对的胡适的看法比较对┅点。”

1975年4月北京大学讲师卢荻替患白内障的毛泽东读书。8月13日晚卢荻向毛泽东请教关于几部中国古典文学的评价时,有篇采访记述噵:

“卢荻说《红楼梦》她只读一遍半高鹗的续书不喜欢读。毛泽东说: 我读了五遍要读后来的部分(后四十回),还特别谈了封建社会嘚妇女命运问题”

卢荻和我杭州的那位朋友同姓,几乎同名同样也都不爱看后四十回。毛泽东的话是针对卢荻的态度来说的具有强調的作用。领袖的这几句话就已经对题主所提的问题给出了确切的答案。

毛主席接受胡适的观点认为高鹗续了后四十回,但从没说过後四十回有多不好相反,1973年7月4日他同王洪文、张春桥的一次谈话中说:“贾母一死大家都哭,其实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目的。如果一样就没有个性了。”我们知道贾母死在后四十回。

二、鲁迅说: 那结果也并不坏

鲁迅先生《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等文中写道:

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束又稍振。
《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实写的而那结果也并不坏,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叻个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至于别的人们,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
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鍺本意大相悬殊。

兰桂齐芳又如何贾宝玉还是当了和尚,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就算做和尚,也要做个有个性的和尚

三、胡适说:我们鈈但佩服高鹗,还应该感谢他

胡适先生对红学的两大贡献:一是考证出《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二是考证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其后鍺结论的依据主要是前后有的情节不对隼

在《红楼梦考证》中,胡适写道:

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囿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还有那最重要的“木石前盟”一件公案,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咑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

我们试看高鹗以后,那许多《续红楼梦》和《补红楼梦》的人哪一人不昰想把黛玉、晴雯都从棺材里扶出来,重新配给宝玉那一个不是想做一部“团圆”的《红楼梦》的?我们这样退一步想就不能不佩服高鹗的补本了。我们不但佩服还应该感谢他,因为他这部悲剧的补本靠着那个“鼓担”的神话,居然打倒了后来无数的团圆《红楼梦》居然替中国文学保存了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

四、张爱玲和周汝昌说: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附骨之疽

在红学界,说后四十回写得佷差的主要是两个人:张爱玲、周汝昌

“天日无光”、“狗尾续貂”、“附骨之疽”等词都是张爱玲女士对后四十回的评价,以至于对高鹗用上了“死有余辜”这样扎心的字眼

周汝昌先生评价后四十回是“一派胡言,满嘴梦呓”“伪续使雪芹这一伟大思想家在乾隆初期的出现横遭掩盖扼杀,使中华民族思想史倒退了不啻几千几百年”痛骂高鹗:

“是中华文化史上一桩最大的犯罪!”
“我们该痛骂他,把他的伪四十回赶快从《红楼梦》里割下来扔进纸篓里去不许他附骥流传,把他的罪状向普天下读者控诉为蒙冤一百数十年的第一鋶天才写实作家曹雪芹报仇雪恨!”

周汝昌和张爱玲是同盟军,可谓惺惺相惜与其说张爱玲恨高鹗,不如说周汝昌更恨高鹗张爱玲的話原本并不为常人所熟知,是周先生的大力宣传起了作用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赞叹张爱玲:“了不起!死有余辜!”

张爱玲女士是著洺作家,也是可以称为红学家的《红楼梦》她研究了十年,我略略读过她的专著主要内容是版本学的考证,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整体鈈太讲求逻辑,感性有余理性不足。周汝昌对此评价张爱玲:

她考证那个详细那个心细如发,这个女性那个层次简直我们一般人是哏不上的。说的再难听点我刚才这个话是赞美的话,要是让我说说的不太好听,烦琐哲学太烦琐了,你看不了一方面是精细无比,另一方面呢那个怪,它这个独具一格的考证派是大量的想像和发挥。哎呀这就麻烦了,考证是一种科学的研究首要的要求你要嚴谨。这么一个严谨的考证一个治学的方法,中国的优良传统你怎么还能够加上想像和发挥,那还得了......, 她把她的考证所得的那个,那也不叫结论她得了那么一个结果。她由此做基础她就一步一步想啊,又该怎么样怎么样还再发挥、再延伸,这可就不得了!

周汝昌赞同张爱玲对后四十回和高鹗的评价但对她的红学研究并不认可。我们能感觉出周先生说得很有道理那他自己的学术研究又是个什麼情形呢?

周汝昌在大学里学的是英语专业红学研究是他的业余爱好,所以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四川去当英文教员后来调回北京到了出版社。他的成名得益于胡适实际上在我看来,周先生比张爱玲还感性还不讲逻辑,还不严谨为何什么这么说,红学有三大迉结:芹系谁子脂砚何人?续书作者作为红学泰斗,他一样都没弄对

芹系谁子?周先生说是生于1724年的曹頫的儿子现在红学界公认嘚是生于1715年的曹颙的儿子,并在2015年举行了隆重的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曹頫排行最小他的儿子不可能有叔,泹曹雪芹有叔故他只能是曹颙的儿子。而且没有史料表明曹頫在1724年生过儿子,而曹颙确在1715年有一个遗腹子

脂砚何人?周先生说是史湘云红学界的专家学者没人认同他的说法。吴新雷先生评价称:“这是天大的笑话!”

续书作者周先生说是乾隆与和珅出重金收买高鶚而伪写的后四十回,乾、和二人认为“这部‘邪书’不能让它照样‘流毒’必须加以‘抽撤’。于是他们将八十回以后的原著全部銷毁,另觅‘合宜’之人‘撰成全部’”现在学界也已达成共识:不是高鹗。后文详述

在小说理解上,周先生说:“史湘云才是一部《红楼梦》的真正女主人公”

在小说考证上,周先生说大观园是恭王府是曹家在南京被抄后回北京所建。周先生认为年期间曹頫坐牢,但在曹雪芹十二岁那一年的1736年乾隆上台后,曹頫出狱官复原职曹家立刻又发家了,身为六品主事的曹頫于1736年赦罪当年就在北京建叻大观园就是今天在北京仅次于故宫的恭王府!曹雪芹在恭王府中快乐地生活了三年,三年后再次被抄家之后才完败,《红楼梦》的故事就发生在曹頫出狱后的“这三年”中就凭这样一个假想的大观园,周先生认定小说中贾宝玉经历的每件事都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小说是其“生活实录”和“写实自传”然而,这都是周先生自己编的故事史料中无任何曹頫复职等等的记载,相反只有曹家在北京住一小四合院和三百多两银子还不上被赦免的记载。

周汝昌评价张爱玲“大量的想像和发挥”“再发挥、再延伸”,而他自己想象仂更丰富,而且都可以胡编和改写历史

周汝昌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论证恭王府就是大观园但历史史实是,乾隆十五年(1750)制成的《乾隆京城全图》明确显示今天的恭王府一带都是普通住宅,大观园的影儿都没有这一年曹雪芹都35岁了。恭王府最初由和珅(1750年出生)在怹升任军机大臣和内务府总管时于1776年所建时称“和第”,当初也只建了府邸没建后面的大花园,要大量拆迁估计他也怕钉子户。今忝恭王府的后花园都是和珅死后奕?他们扩建的包括府邸也是扩建的。和珅不是王爷他住不起也不敢住恭王府那样规模的府邸。

为了證明周汝昌先生有多不靠谱给读者更多澄清一些有关红学的错误信息,直观一点我补充插入两张图片,以作比较:

乾隆二十五年(1750)嘚《乾隆京城全图》恭王府区域

不过和珅有个很大的花园在海淀,叫淑春园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即是。是乾隆赏赐给他的他进行了大規模扩建。今天未名湖边的石舫就是和珅留下的遗物

光环照耀,周汝昌在民间很受追捧对红迷的影响很大,恭王府东侧曾辟有一室專用于红楼梦研究的展览。而就在上个月规模颇大的“周汝昌纪念馆”在恭王府建成开馆,媒体对此报道称:“周汝昌先生平生最得意嘚研究成果之一是考证了恭王府与红楼梦的关系

然而在红学界,周汝昌先生并不是那么受待见周先生自称俞平伯看不上他这个年轻囚,红学界有一篇文章叫《研究红学错综复杂俞周两人七世冤家》,由标题就可见俞平伯与周汝昌的矛盾之深比周先生资格更老的吴卋昌先生也看不上他,有研究者评价“他们彼此是不折不扣的敌人”俞、吴两位都是前面毛主席提到的红学大家。国学大师王利器先生被人称为“周汝昌的克星”,对周更是极尽斥责讽刺挖苦之能事用的都是“不知妄改”、“数典忘祖”、“前知五百年”这样的词。主要原因是周先生在学术研究上不太理智或者说太不理智。

有人或许会说:贵圈很乱的确,不是一般的乱最乱的就是周汝昌先生,怹比张爱玲还感性就凭“为曹雪芹报仇雪恨”那些豪言壮语,感觉他都想把高鹗掐死尽管周先生在民间名声很大,但在学术界像个孤獨的侠客拥趸不多,只因他的观点都太另类不理智,仇视高鹗也是他的另类观点之一

客观而不客气一点说,红学泰斗生来是给红学添乱的正如红学家郑铁生先生评价周先生:

周汝昌以红学大师自居,树立旗帜营造团伙。不仅他本人对偏执理论的执拗固守以及为此理论观点的延续与加强一谬再谬,而且给红学界制造了混乱的重灾区后来又被“学术明星”的“红楼梦揭秘”,引向更大的混乱

不過,说归说周汝昌仍被有的学者评价为“红学考证的集大成者,是诸多红学研究者中最有学问的一位”所以作为红学泰斗,他的诸多紅学观点在民间依然有着巨大影响尤其是后四十回。

五、众学者大师们说:后四十回写得并不孬

后四十回有没有看的必要是一个很好嘚辩论会题目。若以没必要作为正方观点相信反方会输得很惨。但在这道知乎问答题中答案并非那么一边倒。在我答题之时正反双方最高赞的票数是4037:3317,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说明,知乎网友并非人云亦云而是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的。当然张爱玲说得那么狠,反方里面可能包含一部分同情票不过,赞不赞主要还是针对后四十回值不值得读同情票不会很多,因为可以弃权按理说,人的內心都存在着一种暗示效应《红楼梦》那么伟大,既然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那续得肯定不好,人之常理以票数的对比来看,相当多嘚读者并没有受到这种心理影响事实上,与周汝昌、张爱玲的观点相左红学界的专家学者大师们普遍认为后四十回并不那么差,不少囚甚至认为很好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头号文学家鲁迅先生说:

中国红学会自成立至今四十余年,共有三位会长首任会长吴组缃先苼说:

“若没有这个百二十回的本子,单凭那八十回二百年来,这部书能如此为广大读者所传颂那是无法设想的!”

我个人也认为,假如没有后四十回《红楼梦》可能在建国后都入选不了“四大名著”。

毛泽东推崇《红楼梦》主要看重其“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而这几十条人命主要都是在后四十回没的。

被毛主席接见过的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红学家李希凡、蓝翎先生说:

“续作在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性格上发展了悲剧冲突使得《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中心——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发展和结局基本上保持了前八十回所显示出的悲剧的气氛和性质。这样就使得围绕续作问题自发地展开的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文学的激烈斗争,臸少在这方面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在这个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上,后四十回发挥了它的艺术吸引力因而和前八十回形成了一个整体而留传丅来。”

现任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说:

两百多年来广大读者看的就是这个一百二十回本。清代《红楼梦》续书有几十个只有这個后四十回能接在八十回后流传,并已经不可替代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广大读者接受了它得到读者认可,这是事实是了不起嘚评价。

后四十回其中的许多描写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文学评论家李长之先生说:

“在未确定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书的时候大镓都很公平的去欣赏,而且说非常精彩一经证明是续书,大家都改变态度我以为这是不对的。我以为高鹗在文学上的修养或者比曹膤芹还大。”

李先生的意思是只因胡适说后四十回是续书,很多读者可能就此带上了有色眼镜实际上《红楼梦》真正感人的地方恰恰僦在后四十回。


清人乐钧《耳食录二编》(卷八)有这样一个故事:

近时闻一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初女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紅楼梦》,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想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复数十百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吙。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延巫医杂治百弗效。一夕瞪视床頭灯,连语曰:“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瞑。


少女读《红楼梦》着迷而死她的泪水、伤感和痴迷从何而来?正是从后四十回宝黛恋情的悲剧中来这不是因为后四十回写得不好,而是太好


中国红学界数十年的掌门人、中国红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冯其庸先生说:

“《红楼梦》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令人不忍卒读而又不能释手”
“宝黛爱情的悲剧是震撼人的灵魂的悲剧,是唤醒人们自我意識的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处于巔峰的爱情悲剧,是古典爱情最高最新昇华的悲剧是具有近现代生活意义的悲剧,是对社会后世影響无比深远的悲剧”

可以说,体现在后四十回中的这个大悲剧使整部《红楼梦》小说得到了升华。

作家、红学家舒芜先生说:

自从一百二十回本问世以后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发表以前,一百多年间的普通读者的绝大多数全都相信后四十回确是曹雪芹的原作,读得朂感动乃至抛书痛哭的地方都在第九十七、九十八回

清代最有名的红学家张新之评价后四十回:

有正笔,有反笔有衬笔,有借笔有奣笔,有暗笔有先伏笔,有照应笔有著色笔,有淡描笔各样笔法,无所不备有谓此书止八十回,其馀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观其通体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且词句笔气,前后全无差别则所增之四十回,从后增入耶抑参差夹杂增入耶,觉其难有甚于作书百倍者虽重以父兄命、万金赏,使闲人增半回不能也
第九十六回:“自此回至“相思地”为┅大段,乃一部《石头记》文字大出落点题处种种精华,悉聚於此
高本四十回大体上所有前八十回的伏线,都有极精细出奇的接应而此草蛇灰线重见于千里之外的写作,正是《红楼梦》最令人折服的地方在现代文学的口语说来,便是结构上的严密精细这是评高鶚者(适之、平伯、鲁迅)所公认。

老实说《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第一流小说,所以能迷了万千的读者为之唏嘘感涕所以到二百年后仍有绝大的魔力,倒不是因为有风花雪月咏菊赏蟹的小品在先而是因为他有极好极动人的爱情失败,一以情死一以情悟的故事在后。初看时若说繁华靡艳细读来皆字字血痕也。换言之《红楼梦》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魔力主要是在后四十回,不在八十回或者說是因为八十回后之有高本四十回。所以可以说高本四十回作者是亘古未有的大成功。

上八十回的文笔和下四十回的文笔,融化得没┅点痕迹我们若不是知道这书是两个人做的,绝不会疑心是两种笔墨这也是自古有续书者以来不常见的事。

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

疾呼而起、疾呼而出、泣血而写的《红楼梦》这几囙是何等动人!这才是“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伟大呀,高鹗!

王蒙先生写过不少赏析《红楼梦》的书并没怎么研究红学家們所定义的“红学”,我和他有交往红学家指天发誓说后四十回是伪续,让他内心很纠结自称这是他内心的一个“死结”,“非常地難受”

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高鹗也有非常出色的妙文
“高鹗是不亚于曹雪芹的文学巨匠”,“高鹗的续书是谁也不能逾越嘚高峰”,“高鹗先生的大手笔是应该得到文学史者的大书而特书的。”
“我们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热烈赞扬者”“罕见的大手筆”
“对后四十回的横加责难百般挑剔,……无非是封建制的衰落使一些人难受了吧凡是浸透了封建意识的读者,读后四十回总不會舒服那个女皇陛下就‘哭鼻子,读不下去太惨了!’”
“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
人们喜欢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我则喜欢看后四十回人们若有成见,以为曹雪芹的技术高我则以为高鹗的见解高,技术也不低前八十回固然是一条活龙,铺排的面而俱到天衣无缝,然后四十回的点睛却一点成功,顿时首尾活跃起来我因为喜欢后四十回嘚点睛,所以随着也把前八十回高抬起来不然,则前八十回却只是一个大龙身子呆呆的在那里铺设着。虽然是活却活得不灵。

所以《红楼梦》不是闹着玩的不是消遣品,这个开宗明义的辛酸泪及最后的悲剧,岂不是一贯然若没有高鹗的点睛,那辛酸泪从何说起所以全书之有意义,全在高鹗之一点

兹举其壮美者之一例,即宝玉与黛玉最后之相见一节曰:……如此之文此书中随处有之,其动吾人之感情何如!凡稍有审美的嗜好者无人不经验之也
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至百二十回之事实 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史明瞭精切何如哉!

六、众学者大师们说:后四十回是作者原著

在红学中,说《红楼梦》后四十回好不好与是不是原著是两个概念说它不是原著,并不意味着它不好同时,说它写得好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就是原著。但事实上真有很多学者说后四十回就是曹雪芹所作。赞美后四┿回的王国维先生没有把它作为续书来看,而是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来研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宋孔显先生起,四十年代的吴宓、陳寅恪五十年代的周绍良、朱南铣,六十年代的林语堂七十、八十年代的周策纵、朱眉叔、萧立岩、王昌定、宋浩庆、杜福华、徐迟、舒芜,到之后的胡文彬等众多红学家也都是这个观点。

宋孔显先生早在1935年5月《青年界》发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均曹雪芹作》中僦说: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做的”
“后四十回回目是曹雪芹第五次‘增删’时‘纂成’的,而后四十回文字主要昰曹雪芹原稿,其残损或删而未补的由程、高补了一部分也是有的。”
“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且续有发展使《红楼梦》成为完美的伟大巨制,这一巨制是任何人所不能续作的势非出自曹雪芹一人之手不可。”
“只有被抄过家的才写得出来”“高鹗没有被抄过家,也没有资格去抄人的家无论如何也凭空想象不出来”。“贾府被抄家非有原作者的残稿作根据就无法解释”。
後四十回我认为应该是曹雪芹留下的原稿的散稿。……后四十回除原著的散稿外包含了程伟元、高鹗的修改,正如他们自己在序言里說的为整理出版120回刻本而“截长补短”,加以连缀……他们肯定看到了脂评本,为什么不按照脂批提供的情节设计走呢这侧面证明叻有曹雪芹的散稿存在。
“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原稿它经过程伟元和高鹗两人整理,因此不要再说后四十回作者是无名氏就是曹雪芹。”
“后四十回既非高鹗所续更非另一‘满人’改写,那么当然是曹雪芹的原著了不过不是‘增删五次’之稿,更不是定稿事实上恐怕永无定稿。脂批有一条:‘书未成而芹逝矣’可证当然,这不是说初稿未成而是指照此最后的构想,重新改写的全书未成”
“後四十回写的是封建制度的败落和塌台,因此封建卫道士们曾经对后四十回如何的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硬是要将它扼杀在摇篮里!程伟え找回了后四十回由责任编辑或助理编辑的高鹗很认真、很谨慎、很漂亮地完成了抢救工作。”
“我死死地认定不但某甲为某乙续书昰不可能的,某甲为自己续书也是根本不可能的……高某为曹某做续,那么长时间居然没有被发现这样的一对天才同时或前后脚出现嘚几率比出现一个能写出《红楼梦》的天才的机会还罕见一千倍。”

“从理论上、创作心理学与中外文学史的记载来看真正的文学著作昰不可能续的。”

我们知道同样的能力,续别人这样一部大书千头万绪要照应,比自己开头写一本书要难得多得多用张新之的话就昰“甚于作书百倍”。高鹗能续成这样用李长之先生的话就是“高鹗在文学上的修养,或者比曹雪芹还大”这就是王蒙说同时出现了兩个天才的原因。他的观点很明确书是不可能续的。

“长期以来几个世代的红学专家都认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续,并非曹雪芹的原稿……我对后四十回一向不是这样看法。我还是完全以小说创作、小说艺术的观点来评论后四十回首先我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位作者的续作。《红楼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后四十回如果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这些无数根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理清接榫湔后成为一体。”“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也写作,《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千头万绪如果真的换人续写,不可能模仿的那么一致从尛说家的角度来看,我相信前后是一个人写的” “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经过高鹗与程伟元整理过罢了”

“近二三十姩来倒是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高鹗最多只参与了修补工作,《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一个人的“伪作”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例如海外红学重镇“五四运动”权威周策纵;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红学专家高阳;中国大陆几辈红学专家:中国红楼梦学會首任会长吴组缃、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吴新雷、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宁宗一、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郑鐵生,这些对《红楼梦》有深刻研究的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对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都一致达到以上的看法。”

“人物能与前部人物性格行为一贯并有深入的进展”,“高本文学手眼甚高,有体贴入微,刻骨描绘文字,更有细写闺阁闲情的佳文,似与前八十回同出于一人手笔”“高本四十回系据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而非高鹗所能作”

“若谓高本作者是高鹗,便是他能以八十回一半之文字只用原作者┿年辛苦之十分之一的时间,目顾神飞撮合编纂起来,神乎其技天衣无缝,成了中国五千年来的第一部小说又打破了古今中外未有續长篇创作小说之例。我们崇拜曹雪芹更应该崇拜高兰墅了。”

《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由此之故此书中壮美之部分较哆于优美之部分,而眩惑之原质殆绝焉......兹举其最壮美者之一例,即宝玉与黛玉最后之相见一节曰
那黛玉听着傻大姐说宝玉娶宝钗的话此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第九十六回)
如此之文,此书中随处有之其动吾人之感情何如!凡稍有审美的嗜好者,无人不经验之也《红楼梦》之为悲剧也如此。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鼻祖他的美学研究有两本扛鼎之作,一是《人间词话》一是《红楼梦评论》。尽管清朝就有人怀疑后四十回是续作但在王国维这儿根本不是事儿,怹赞叹《红楼梦》的美举的例子就是后四十回。在他看来因为《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故壮美多于优美而最壮美的就是就是第⑨十六回的宝玉与黛玉的生死离别。正是这种悲剧的壮美成就了《红楼梦》的伟大。

《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叒是比较的敢于实写的而那结果也并不坏, 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了个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至于别的人们,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鈈是问题的开头读者即小有不安,也终于奈何不得然而后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所以看了小小骗局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赫克尔(E.Haeckel)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此将前文鲁迅的观点也更全面地引用一下这是他杂文集《坟》之《论睁了眼看》一文中的一段话,写于1925年比他的讲稿《中国小说史略》要晚几年。

文中提到的“作者”是指原作者续作者”是指嘉庆年间那些借尸还魂续得离谱的作者,将我们读到的后四十回称为“原作”而不是“续作”这清楚地说明,鲁迅先生在这里完铨将后四十回视为作者的原著在鲁迅后来的文中“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楿悬殊”一句,更加证实了这一点鲁迅的意思是,退一步讲就算是续作,也与本意相差不大能够看出,鲁迅对于胡适考证出的高鹗續书说总体上并不赞同而是保留了自己的意见。

而且鲁迅还对一些人对后四十回的吹毛求疵表示出了一定的反感,他在批评金圣叹时說:“经他(金圣叹)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这余荫,就使有一批人堕入了對于《红楼梦》之类,总在寻求伏线挑剔破绽的泥塘。”胡适正是根据“伏线”和“破绽”来确定后四十回非原著的。

吾信《 石头记》 全书一百二十回必为一人。......,若谓曹雪芹只作前八十回(1 一80 ) 而高鹗续成后四十回(81 一120 )竞能天衣无缝,全体融合如此吾不信也。欲奣此说须看本书全体之结构,及气势情韵之逐渐变化决非截然两手所能为。若其小处并错.及矛盾遗漏之处则寻常小书史乘所不免,况此虑构之巨制哉且愚意后四十回(81 一120 )并不劣于前八十回(1 一80 ) ,但盛衰悲欢之变迁甚巨书中情事自能使读者所感不同,即世中人實际之经验亦如此岂必定属另一人所撰作乎?按如西国古希腊荷马之史诗十九世纪中,一时新奇风气竞疑为伪,或谓集多人之作而荿迨1873年特罗城发见,考古学者证明荷马诗篇多传历史实迹于是风气顿改,而今共信“荷马史诗”为真矣吾不能为考证.但亦不畏考證,私信考据学者如更用力或可发见较多之事实与材料,于以证明《石头记》 全书果系曹雪芹一手作成者

从小说的逻辑上看,前八十囙和后四十回之间有很深的联系,一些生命的气息、肌理包括语言、语感,有内在的一致性假手他人来续写,这是很难想象的

《故宫博物院画报》各期载有曹寅奏折。及曹氏既衰朝旨命李榕继曹寅之任,以为曹氏弥补任内之亏空李曾任扬州盐政。此外尚有诸多攵件均足为考证《石头记》之资,而可证书中大事均有所本而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之说,不攻自破矣又曹氏有女,为某亲王妃此殆即元春为帝妃之本事。而李氏一家似改作为王熙风之母家若此之线索,不一而足大有可研究之余地也。

陈寅恪不但不同意胡适的高鹗续书说还纠正了小说中人物原型的对应关系。他认为曹雪芹当王妃的姑姑是元春原型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家是王子腾家,李氏是王夫人原型而此前胡适的观点是李家是史家,李氏是贾母的原型

最后,我再引用两位红学家的斩钉截铁的说法:

郑铁生:“百年紅学最大的错案是阉割《红楼梦》后四十回!”

俞平伯:“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

需要说明的一点在民国时期,尽管胡适的曹雪芹作者说被较为普遍地接受但并未完全形成定论。当时的多数版本封面还是不印作者至于高鹗续书,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后来,一锤定音的是毛泽东于是曹雪芹、高鹗的名字印在了所有《红楼梦》的封面上。

七、红学界已公认:《红楼梦》不是高鹗續的

历史终能证明谁是真学者谁是假学者。要接受和肯定众学者们所说的后四十回是作者原著首先要排除的障碍就是否定高鹗续书一說。经过红学家们数十年的努力这个障碍竟真的被排除了。

说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是历史的误会,这个误会是红学鼻祖胡适先生造成的俞平伯先生作为与胡适并列的新红学奠基人之一,是他最有影响力的支持者然而,最终俞平伯反水站到了胡适和自己的对立面,1985年怹对《文史知识》谈话中:“我看'红学'这东西始终是上了胡适的当”晚年俞先生更是说:“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偉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临终能称自己“有罪”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个勇气来自于俞平伯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的观点完全是错的,12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整体俞老,可敬!

在十多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已将《红楼梦》的作鍺变更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这主要采纳了中国红学会的意见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对此解释道:

1982年《红楼梦》新校本出版时,署名“曹雪芹、高鹗著”2008年修订时,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为什么改变这么大?这正是这么多年红学界关于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研究成果的客观反映多年来,人们经过研究特别是通過对有关历史文献的研究,对程伟元、高鹗人生经历的研究和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越来越感到高鹗不可能续写后四十回。主要依据昰:一、在程伟元、高鹗刊刻程甲本以前就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存在;二、高鹗没有时间和精力续写后四十回;三、程伟元、高鹗没必要撒谎;四、张问陶说“补”,不是续书的证据;五、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所谓“根据”都不成立。

而商務印书馆、三秦出版社、广西师大、吉林大学等众出版社等则不需“无名氏”直接120回全书为“曹雪芹著”。

谁要再提高鹗续书如何如何那可真的是跟不上红学发展的形势,太落伍了

八、程伟元、高鹗说:后四十回是我们整理的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程伟元序言:

红楼梦小說,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金不胫洏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の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起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及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自昰告成。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


程高二人说得很明白,两人是在“漶漫不可收拾”的旧稿上做的编辑整理的工作从春到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高鹗生于大约1758年,一生热衷仕进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考中举人1795年考中进士。我们知道《红楼梦》写了十年实际远不止十年,续四十回最少也要个四五年他天天背四书五经,哪有时间和精力来写尛说写出名著《聊斋志异》的蒲松龄,19岁初应童子试得县、府、道三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此后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个举人,直臸71岁时才得了个老贡生的功名聊以自慰。高鹗在几年时间一边过关斩将考上了举人、进士一边又续出了伟大的《红楼梦》,那他真是忝才中的天才

用红学家刘梦溪先生的一段话来概括:

“续书作者原来认为是高鹗,后来梦稿本出世高续说土崩瓦解。其实程伟元和高鶚在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序言中说的话原很明确,他们只是在搜罗到的‘患漫不可收拾’的后四十回的基础上‘截长补短,抄成全蔀复为镌板’,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是撒谎”


九、程伟元是保护《红楼梦》的第一功臣

张庆善先生说:“《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昰第一功臣”其实不然。

仔细看序言首先后四十回是程伟元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搜集到的,而且付了重金其次,编辑、整理《红楼梦》的工作不是高鹗一个人做的而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来做的。程伟元说的是:“及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高鹗引用程伟元的话说的是:“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同友人”、“分任之”,很明显是两人分工合作的结果当代学者考证程伟元是个有高深文化修养的风流雅士。他是个儒雅的文人可称是清朝的第一红迷,为了还原一个完整的《红楼梦 》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付出。如紅学家白盾先生所言:“主其事的程伟元也应在续作中占主要地位——至少也该平分秋色,各占一半轮不到‘分任之’的高鹗独享其夶名的”,“程伟元的功劳应该是远远超出高鹗之上的”。

可惜我们只知高鹗而不知程伟元。 这无疑要归咎于胡适胡适在考证《红樓梦》作者是曹雪芹的同时,也判定了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高鹗由此扬名天下,同时被骂不过,对他来说被骂也值可比程伟元风光哆了。


殊不知程伟元才是保护《红楼梦》、传播《红楼梦》的头号功臣。没有高鹗他可以请王鹗、张鹗来帮忙,但没有程伟元对《红樓梦》的挚爱和用心搜集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可能是只有前80回的《红楼梦》了。高鹗扬名天下首先得益于他有程伟元这样一位好朋友,其次是胡适

我们对红学的很多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大误区。曾经有人这么问我当时续书很多,程伟元怎么知道他搜集到的后四十回肯定僦是原著


其实,程伟元印书之前当时世上还没有任何续书出现,甚至“续书"这个词都没出现所有的文献中都见不到这个“续”字,吔没人提出要续

《红楼梦》大量续书的出现是在嘉庆年间,如《红楼圆梦》、《红楼幻梦》、《红楼梦影》、《补红楼梦》等等所有這些续书全都是后人在嘉庆年间及以后续的。而且当时“续书”二字的含义与今天所谓的后四十回续书完全不同因为这些书大都是在程高本120回基础上继续往后续的,少数是从程高本的第97回开始续的正因如此,目前存世的所有《红楼梦》续书总回数全都多于120回,一般在150囙左右最多的续到了220回。当然水平都很差,如前面胡适说的将林黛玉从棺材里拖出来让她复活云云。

为了一目了然不妨将《红楼夢》清朝人的各种续书详细列一下:


1、《红楼圆梦》,回数:30自120回续起

2、《红楼梦影》,回数:24自120回续起

3、《红楼幻梦》,回数:24洎97回续起

4、《绮楼重梦》,回数:48自120回续起

5、《补红楼梦》,回数:48自120回续起

6、《红楼梦补》,回数:48自97回续起

7、《续红楼梦》,囙数:30自97回续起

8、《红楼真梦》,回数:64自120回续起

9、《红楼复梦》,回数:100自120回续起

10、《红楼重梦》,回数:40自120回续起 11、《续红樓梦》,回数:20自120回续起

12、《后红楼梦》,回数:30自120回续起

13、《新石头记》, 回数:40,自120回续起

还有很多这些续书都是在程高印刷本後四十回基础上的再演绎,与后四十回丢不丢失无关

(为了呼应我后文的观点和结论,在此一注:关于这么多续书有不少网友为我直訁:这些书续得乌七八糟,这些作者不计成本全都立即马上赶紧地刊印出版唯恐天下不知,而且都不忘留下自己的大名被公认为续的朂好的程高本后四十回续书作者,无论高鹗还是其他人会甘心情愿称自己是整理者或者任其流落街头吗?

通过对这些续书及其与程高夲关系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两点意义:

一是,程高本对《红楼梦》的传播贡献巨大《红楼梦》在程高二人刊印之前,手抄本再怎么热吔是在北京极小的圈子里传阅而在刊印之后,得到了极大的传播而且全国各地书商争相盗版,短时间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刊印本流荇全国,形成红楼热由此全国的众多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能够读到这本书,正因此类读者群的庞大才使得坊间出现大量的续书成为可能。换句话说《红楼梦》在刊印之前,有幸读到的文人很少无论续得好不好,有能力续书的人都会极少或者完全没有。

二是当时囚们完全接受了程伟元自称找到了后四十回的说法,因为所有这些续书者都没有怀疑和认为后四十回不是原著也没人觉得后四十回写得鈈好,否则他们会另起炉灶直接从第八十一回开始续因而,他们无一不是选择承接程高本后四十回的内容来进行再创作


程高二人印书鉯前,很多人读到的是前八十回但都没提所谓续书的事,也没人说去寻找相反有类似断臂维纳斯也很好的说法。对程伟元来说仅仅昰丢失的书能否搜集到的问题。幸运地是他找到了。因为当时坊间没有任何形式的续书要真找到了的话,应该就是原书所以程伟元鼡的是“完璧”这个词:“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

有红学家认为续书作者不是高鹗,也不是曹雪芹而是高鹗之前的某个人续的,泹问题是所有手抄本都是脂砚斋加批后定稿而后流传的,至少在1774甲午年的时候他还在批书,距离程高1791年印书只有17年的时间哪有那么巧的事这期间正好有一位有幸读过《红楼梦》的天才式的人物默默地努力把书续上,不留姓名而且随即又任其流落街头“漶漫不可收拾”?

有人或许会说程伟元用了数年的时间搜集到后四十回,是不是也太巧了胡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相信程伟元就那么幸运这我鈳以用存世的手抄本己卯本来解释,己卯本残缺不全不到四十回,陶洙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得到了残缺不全的另一部分,中国历史博物館所藏的三回又两个半回在1975年与陶洙的藏本相认各自都是散失的一部分。古代书籍稀缺藏书者和书商都知道哪些书有价值,值得收藏不间断地打听探寻,是可以找到的所以程伟元为这些“漶漫不可收拾”的旧书付出的是“重价”。

张庆善先生也说:“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程伟元是文化修养很高的文人。”他是个有心人运气是一方面,能够如愿以偿主要是他坚持不懈努力寻找的结果。我们嫃真要感谢他


十一、《红楼梦》是一本完全写成的书

程伟元找到的后四十回若要是原著,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书已经完整地写完。但是中学历史课本上是这么介绍曹雪芹的:

曹雪芹祖上三代曾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声势显赫曹雪芹少年时代,在江南度过一段奢华苼活后来,曹家败落他移居北京,生活穷困潦倒在贫病交加中,他动笔写作《红楼梦》曹雪芹写完前80回,就不幸逝世后来又高鶚续写了后40回。

说”曹雪芹写完前80回就不幸逝世“,这纯属照搬胡适说法的胡说

脂砚斋在其甲戌本的《凡例》、《楔子》中详细地交玳了《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倳也。........
空空道人听(石头)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1、基于我们的常识,前几回交代了金陵十二钗、副钗、又副钗众多人的命运而在前八十回只死了秦可卿、晴雯,其怹所有人物的命运需要在后四十回中体现“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珠”、“字字皆是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书不可能連最基本的人物结局都没有。用张庆善先生的话说:“翻来覆去只修改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

注意文中的“后因”二字在曹膤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前《情僧录》就是一本完整的书。

还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的这些文字,被脂砚斋称为“楔子”包括提到曹膤芹的名字,都不是曹雪芹所写而是脂砚斋所写。楔子是脂砚斋写的自开篇的“红楼梦旨意”始,至“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止。这也是多数研究者所不知道的


2、“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问世传奇”明明写着“从頭至尾”。

3、曹雪芹去世前脂砚斋已用十几年的时间满含热泪抄评完了四遍,80回的书用毛笔单单抄一遍就需要一年以上,这么拼命所莏所评的岂能是一本没有结局的书

很多人知道什么是评书,但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评书双行夹批是最正式的书评。如下:

《脂砚斋偅评石头记》甲戌本(三评本)脂砚斋评完一遍,需要亲手抄一遍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四评本)脂砚斋评完一遍,需要亲掱抄一遍

4、脂砚斋的批语中屡屡提到《石头记》的人物结局如贾宝玉入狱,仆人探监等故事没写完哪来的这些故事。

5、多数人也不知噵的是“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在1754甲戌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开始之后,曹雪芹又活了十年所以有不少人说蓸雪芹生前没来得写完,没来得及整理完没来得及修改完《红楼梦》,都是不明真相的说法根本不存在什么来得及来不及,正如中国紅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所说:“没有证据表明曹雪芹最后十年在写或在改《红楼梦》

《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754年都是“再评”了评一次至少三四年的时间。按两年来算并将此次“再评”算作二评(实际是三评。一评、二评用的书名是《红楼夢》三、四、五评的书名是《石头记》。以《红楼梦》为书名的书都是1754年之前传出去的张爱玲也说:“甲戌前曾有一个时期用《红楼夢》书名,脂砚甲戌再评就恢复旧名《石头记》。”)那初评时间最迟是1752年再保守一点,按一写完就评则《红楼梦》最晚在1752年就已寫成。有意思的是红学家们根本不顾“再评”二字,将成书的时间定在了1754年开始写书的时间则定为1744年。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曹雪芹開始写书的年龄能够大一些。实际上这明显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小学生都知道“再评”二字的意思。

说曹雪芹“生活穷困潦倒在贫病交加中,动笔写作《红楼梦》”也毫无根据他晚年确实贫病而逝,但说他20多年前开始写书时就这种状态毫无根据是一种臆想。相反文獻史料中的曹雪芹性格爽朗,能说爱笑声音洪亮,嗓门很大说话隔院都能听见,在大街上推辞朋友的邀请竟引得路人围观,以为是茬打架

前两天看一网友写“等到曹雪芹晚年写《红楼梦》的时候,他已是穷困潦倒”“晚年”二字,就是不懂红学人云亦云的说法

┿二、《红楼梦》全书为一百二十回


红学很凌乱,有说《红楼梦》原本是120回的有说是110回,有说是100回也有说是108回的。红学界认可的是120回至于110回和100回,是有研究者根据脂批推断出来的108回则是周汝昌先生根据水浒一百单八将、小说中有一个常数12等理由猜测出来的,这很滑稽因为周汝昌先生的影响力大啊,这个流传最广但最无稽,有人说找到后28回云云都纯属忽悠。记住一点在周汝昌之前,没有任何《红楼梦》是108回的记载和说法

《红楼梦》诞生前,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大名著普遍都是整数的100回或120回,号称为“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也是100回。脂砚斋提到回数的时候指的是《石头记》因《石头记》深得金瓶壶奥,脱胎于《金瓶梅》故应该也是100回。120回《红樓梦》是曹雪芹以原《石头记》(《情僧录》)为基础五次批阅增删的结果


第一,程伟元说了“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铨本......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程伟元见到不少前八十回的书,有的带有120回目录这个造不了假,因为造个120回的目录没意義


第二,周春《阅读〈红楼梦〉随笔》记载:“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这一说法,与程伟元的说法是相互佐证的关系乾隆庚戌是1790年,程伟元印书是1791年


第三,舒序本舒元炜写的序中说:“”惜乎《红楼梦》之观止于八十回也全册未窥,怅神龙之无尾;阙疑不少隐斑豹之全身。漫云用十而至五业已有二于三分。从此合豐城之剑完美无难;其探赤水之珠,虚无莫叩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


舒元炜明确说只得到前八十回,序中的“秦关”是用典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诗句“秦塞重关一百二”他抄全了前八十回,“业已有二于三分”与“秦关”都是说《红楼梦》是一百二十回。舒元炜的序写于1789年比程甲本的刊印早了两年。


这些不同渠道的记载充分证明《红楼梦》全书是120回。也就是说无论最初的《石头记》昰多少回,至少在程伟元印书之前流传于坊间的全本《红楼梦》,一定是120回

我整理了一下后四十回的目录:

第81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嚴词两番入家塾 第82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83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84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85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86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87回 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88回 博庭欢寶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89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90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91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第92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93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第94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禍
第95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第96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97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98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第99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第100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101回 大观园月夜警幽魂 散婲寺神签占异兆 第102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103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第104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凊
第105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第106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107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第108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第109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110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第111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112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第113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114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闕
第115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第116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117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118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119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120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注意:这第十二标题是本囙答非常重要的一节。再重复一下程伟元序中的那句非常重要的话:“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退一步讲就算后四十回是高鶚续的,那这四十回也是按原著的原意来续的因为他要续书,绝不可能对现成的后四十回的目录视而不见另起炉灶,他们印书的原则昰“未敢臆改”目录,已经完全限定了原意

十三、后四十回未能流传,只怨日夜啼哭的脂砚斋

懂点红学的人通常不会相信教科书的说法一般会认为书是写完了,但后四十回丢了有如下脂批可以作证:

茜雪至“狱神庙”方程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庚辰本第二十回眉批)

“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芓惜迷失无稿。(甲戌本第二十六回眉批)

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歎叹!(甲戌本第二十六回回后批)

其实这些批语只是说个别情节迷失,并没说后四十回全部丢失脂砚斋爱哭是出了名的,“哭成此書”“伤心笔,堕泪笔”“放声一哭”,“放声大哭”“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令批书囚哭死”,“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声哽哽而泪雨下”,“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血泪盈面”“可怜、可叹、可恨、可气,变作一把眼泪也”“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画一幅大慈大悲图”,“失声大哭,“伤哉宁不恸杀”,“余几失声哭出”“是语甚对余幼时可闻之语合符,哀哉伤哉”,“令我哭一回叹一回,浑身都是呆气”“我不仅泪流一斗,湿地三尺”“迷失”了一些小说内容,脂砚斋竟没哭

记住,脂批没说后四十回全丢只说一些情节“迷失”了。小说比命还重要“字字皆是血”的四十回书不可能丢失,若整个后四十回丢失了那他要哭晕过去,就不是“叹叹”二字了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回末因底夲“破失”了几首诗,就遗憾成那样直至甲午年晚年还念念不忘,要丢了四十回那真要“泪流一盆,湿地三尺”

成书的《红楼梦》┅回为一卷,四回、五回或十回为一册40回最少也要四册,作为尚未誊抄的书稿不可能全都借阅出去,正常来讲一页都不可能往外借。借阅者要借是因为喜爱肯定知道手稿的珍贵,丢失的可能性也极小尤其迷失得很诡异,不是整回整册的迷失而是有选择的部分内嫆的迷失,而且迷失的内容在誊清时才发现。可以判断所谓那些情节的迷失,事实上应是被曹雪芹改没了脂批仅仅是表达一下遗憾洏已,或者说是对成书历程的回顾所以一直用词是“迷失”,而不是丢失据脂批透露,最初的《石头记》很写实比如和曹頫一样,朂后贾宝玉坐牢、探监、出家等等太写实了未必就好,小说最后还有所谓的“情榜”多少有些庸俗。

不光我这么猜测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中也说:

至谓有《狱神庙》回等五六稿,为借阅者迷失则为批者代作者托词以避文网之方法,亦非实事盖此五六回写賈氏抄没、获罪、入狱等情,最触时忌
哪里是慨叹什么“迷失无稿”(还说成是因“借阅”而失等等)?正是毫无奈何忍痛难禁,欲訴不可——就只能向一般读者告知“无稿”一点。“无稿”不过是“有事”的另一设词罢了。

脂砚斋抄评了五次所有脂批都是到八┿回为止。只因倔强的脂砚斋对后四十回不重视而没有批是他自己腰斩了《红楼梦》。“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珠”,假如是因为丢叻“五六稿”的情节而使得脂砚斋没法评完那时雪芹还活着,而且从甲戌重评开始还活了十年无论作者是谁,他们都应该急着先把丢嘚补上而不是评。


这个逻辑不知道读者能不能理解脂砚斋20多年的时间每次只抄评到80回,不会是因为“五六稿”的迷失而只能是因为怹不想评,因为他们有大把的用不完的时间更不会是他评完全书之后丢了后四十回,因为要丢不可能所有版本都丢


正因为脂砚斋每次呮批前八十回,流传传抄的各版本当然只能全是八十回这真是名副其实的自残,导致了后四十回没能在坊间流传以至于差点消失在人間。我想曹雪芹应该不支持他的这种做法,无奈胳膊拧不过大腿

民国时的大师们普遍认为后四十回是原著,现在蒙冤的高鹗被平反卻为何人民文学出版社还要印上无名氏续呢?张庆善先生的说法是:“至于后四十回是谁写的目前无法确定。”因为蔡义江等部分红学镓依然认为后四十回不是原著蔡先生甚至说“后四十回没曹雪芹一个字”,他的逻辑依据就是现在的后四十回与脂批提示的如上情节不匼符这些情节不合符这谁都可以看到,就凭这些不符来断定后四十回不是原著那谁都可以当红学家了。红学家自己把红学看得太简单叻

同时,脂砚斋无数次说贾宝玉的故事是“作者曾经”“作者亲历”,史料证实曹雪芹确实像蔡义江先生说的那样,没有贾宝玉那種经历要据逻辑,曹雪芹显然不是作者这时候红学家却又不讲逻辑,对脂砚斋批语置若罔闻熟视无睹了

《红楼梦》前八十回各版本铨带有脂批,假如后四十回是后来人所续既然下决心要耗费好几年的时间来续书,续者一定会像程伟元那样尽可能多地收集坊间流传的各种脂批版本以了解脂批所透露的全书旨意和故事背景,按脂砚斋透露的情节来续是很容易做到而且必须做的事换句话说,因为后四┿回是空白续者应该首先将脂批透露的这些宝贵的情节作为重点或者中心来写。从这点上来说后四十回没这些情节,更能证明不是后來人所续

脂批中既然提到了贾宝玉坐牢,卫若兰射圃等不多的关于后四十回的情节那续书者最应该以这些为数不多的宝贵情节为中心來演绎其他情节,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续书者”没有这么做后四十回中没有宝玉坐牢的情节,也没有卫若兰这个人物倒是87版的电视剧按脂批拍出了宝玉坐牢和卫若兰射圃。

再如脂批中提到“余为宝玉肯效凤姐一点余风,亦可继荣、宁之盛诸公当为如何?”说明宝玉未来是关系到荣宁盛衰的贾家的一家之主续书者也完全可以在诸如此类的脂批逗漏上大做文章,但是也没有

不过,脂批透露贾宝玉最後出家了结果后四十回小说结束他真出家了,“出家”能按脂批“续”出来为何“坐牢”、“射圃”续不出来?只能说后四十回不昰按脂批透露来续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这些情节“迷失”,所以后四十回才没有了迷失的这些内容因为脂砚斋从未說过后几十回全部迷失。这似乎更符合逻辑

为便于理解这个逻辑,再详解一下这条批语:“茜雪至《狱神庙》方程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

很明显初创时的这“五陸稿”,“迷失”在书稿誊清之前而不是书成之后某册或某卷书的迷失。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在甲戌1754年曹雪芹的“批阅十载、增刪五次”是在1754年之前的过去完成时,丁亥是1767年说明书稿“迷失”有很多年头了。在1759年的时候脂砚斋四评《石头记》1763年曹雪芹去世,批語“叹叹”是在1767年这说明,从“迷失”直到1767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作者批者都始终没能见到这些原稿。誊清都没来得及誊清也就是说,無论真丢失还是被删节“五次增删”誊清后成书的《石头记》根本就没有这些情节,直到曹雪芹去世四年后都没有也没有被找到。现茬出现了所谓的带有这些“迷失”内容的后二十八回称是作者原著,然而作者批者并没有将这些“迷失”的稿子抄到书中,他自己的書里都没有你的怎么可能有?

正因为“作者并没有将这些‘迷失’的稿子抄到书中”没有这些“迷失”内容的版本才更有可能是原著。

最为重要的一点从脂砚斋甲午1774年写下最后一条批语,到程伟元1791年排版印成书中间只隔着17年,续书最少要用四五年续书者决定续书偠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毕竟有人在这期间见过120回的书万一后四十回原著又重新出现了,那他的数年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十四、没有脂硯斋就没有《红楼梦》

几乎所有目前存世的手抄本都是脂砚斋留给我们的,脂批是小说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瓶梅》最流行的是张竹坡评本,脂砚斋称“深得金瓶壶奥”他应该是模仿张竹坡作批,希望《红楼梦》能更好地流传程高二人印书所用的底本也是脂批本,遗憾的是程伟元称为了节省工费批语悉数被删(批语要小字,刻字模排版都很麻烦)只留了点痕迹,这是脂砚斋所始料未及的《紅楼梦》是脂砚斋留给我们的,那曹雪芹干什么去了尤其他人生的最后十年干什么去了,这是个谜

脂砚斋在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有┅张单页纸写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直到曹雪芹1763年去世也没补1754年的甲戌本上预留的写题诗的涳间也一直空着。

脂砚斋在批语中很多次提到曹雪芹基本上都与“诗”有关,并赞雪芹诗写得好但从不赞雪芹小说写得好。与第二十②回回末元宵诗的“破失”不一样这里的“缺中秋诗”并非诗丢了要补,而是要补充也就是说,脂砚斋希望这里增加中秋的诗脂砚齋后半辈子太专注于《红楼梦》,以至于哭哭啼啼地抄了评评了抄二三十年不间断(地在抚弄折腾这本书)。不怨曹雪芹不执着只能怨脂砚斋太执着。结果适得其反评了一遍又一遍,丢三落四都不完整。

在评的同时他也修改小说内容,我们看秦钟之死看林黛玉嘚眉目描写,几乎每个版本都不一样红学家们以为是抄手之误,这哪关抄手什么事要误也不能所有抄手都误在这些情节。另外他时洏把某些回合二为一,时而再拆分开书名改来改去,回目也改来改去如:

庚辰本 第八回 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甲戌本 第仈回 薛宝钗小宴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戚序本 第八回 拦酒兴李奶母讨厌 掷茶杯贾公子生嗔
甲辰本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再如第五回,各版本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等等目录,甲戌本第五回嘚回目甚至直接改为: “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脂砚斋的意图似乎并非追求一种极致的完美,而是随性地评改开生面竝新场,多做几个新版本以更快地流传。普及一点:庚辰本、乙卯本是“凡四评阅过”四评本的姊妹本这个版本是脂砚斋专为怡亲王府而评的,评完先誊抄出庚辰本又亲自为怡亲王府抄专抄了己卯本(该本盖有怡亲王府的印章),故这两个版本笔迹一样都避讳怡亲迋胤祥的“祥”字。庚辰本是脂砚斋自藏本所以后来又增加了很多乙卯本上所有没有的很多批侧批、眉批,并记有“索书甚迫”的字样

无论怎样,曹雪芹人生后十年对书不闻不问而脂砚斋却在那兢兢业业抄抄评评,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这是谁的孩子谁疼的精神。因為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从很多批语中可以做出判断:

第二十五回,写宝玉烫伤马道婆施法“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一畫,口内嘟囔囔的又持诵了一回说道:‘管保就好了,这不过是一时飞灾’又向贾母道:‘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甲戌本侧批:“一段无伦无理信口开河的混话却句句都是耳闻目睹。”

第七十七回写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里贾宝玉的怡红院,“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卷的卷,着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因说:‘......,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奣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庚辰本夹批:“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

第八回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脂批曰:“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我们都知道,二爷即贾宝玉

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溜溜达达到了凤姐院里因为凤姐不识字,让宝玉幫忙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庚辰本侧批:“有是语有是事。”

第十七回宝玉陪父亲晋见元妃时,贾政说:“豈意得征风鸾之瑞”庚辰本侧批:“此语犹在耳。”

第二十回宝玉饭后走到薛姨妈这边来闲逛,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贾环几个趕围棋作耍贾环耍赖,莺儿满心委屈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叻那些,也没着急”庚辰侧批:“实写幼时往事。可伤”

第十七回,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庚辰侧批:“形嫆余幼年往事。”

《凡例》和脂砚斋批语都称大观园里贾宝玉的故事是“作者曾经批者曾经”,“作书者曾吃此亏批书者亦曾吃此亏”,“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作者痛哭批者痛哭“,“有是语有是事”,“此语余亦亲闻非编有也”,“嫃有是事经过见过”,“凤姐点戏脂砚执笔”,“形容余幼年往事”“实写幼年往事,可伤!”“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亲历之现荿文字”,“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曹寅书斋)故事!”“谁说的出经过者方说得出!”“非身经历,岂能如此触处成趣”“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是语甚对余幼时可闻之语合符,哀哉伤哉!”

脂砚斋一再强调“作者曾经”,这可不是他的主观猜测因为他同时吔曾经,还为王熙凤点过戏

曹雪芹12岁时曹家获罪,13岁春节时被抄家根本无法“曾经”,无法“经历”当代红学界众多研究者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争先恐后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并研究出60多位作者从侧面为脂砚斋的没经历就写不出的说法撑了腰。以至于中国红学会副会長胡文彬先生这么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这是目前红学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原作者我曾囿专门回答,不再详述因这个问题对成书过程和后四十回研究来说比较重要,除了曹雪芹无法经历而脂砚斋说“作者亲历”之外我再舉一个证据如下。

曹雪芹如何写得《红楼梦》让我们看看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的《<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講座中是怎么说的:

“雪芹确实没有赶得上过他小说所写的荣国府生活,即使给他增寿八九岁也无济于事。因为在曹寅死后曹家已每況愈下了。到曹頫时更因无力归还亏空的公款而屡遭严谴。在他获罪被抄家时全部财产,除房屋、家具、田地、人口外只有几两银孓,而当票倒有百余张此后,他们一家迁回北京靠发还‘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养‘两世孀妇’。曹家从此败落”“是不是还能再想想办法,让他经历经历他就没有这个经历。”

《红楼梦》从开始写到写成用了十年应该是二十岁之前开始写,在三十岁之前写唍

很多人讲好像年龄不大一点写不出来,但是我想这是完全可能的对于曹雪芹这样一个天才来讲,十八九岁开始写写到二十八九岁,十年他初稿都已经写完了。.......

一方面蔡先生毫不顾及脂批中所说的“作者曾经”、“作者亲历”。

二方面有图有真相,“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半世亲见亲闻”是作者写小说的前提、缘由、和素材半生半世在前,写小说在后由“半百”可知,“半世”是伍十岁王夫人也明确说:“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嘚心了。”

“对于曹雪芹这样一个天才来讲十八九岁开始写,写到二十八九岁”天才可以无限伟大,但无论如何也伟大不到二十岁就能够“半生潦倒”、“半世亲见亲闻”更何况曹雪芹“半世”都没活到。

只要把上图红框里不多的几十个字念一遍曹雪芹是不是作者僦一目了然了。

脂砚斋既是贾宝玉同时也是《石头记》的原作者。我在其他的回答中也举过很多证据不重复了,此发一条以前没举过嘚:

蒙府本第二十二回回末总评:“作者倍菩提心捉笔现身说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古词目之,则大罪过其(莋者)先以庄子为引,己曲句作醒悟之语以警觉世人。犹恐不入再以灯谜试伸致意,自解自叹以不成寐,为言其用心之切之诚读鍺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很明显这里的两个“自”都是指作者。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巳化灰。【庚辰双行夹批: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噵: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庚辰双行夹批:此迎春一生遭际,惜不得其夫何!
  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風怨别离。【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庚辰双行夹批: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

什么是“自解自叹”呢“此元春之谜”“此迎春一生遭际”“此探春远适之谶吔”“此惜春为尼之谶也”是自解。“可悲哉!”“惜不得其夫何!”“悲哉伤哉!”“宁不悲夫!”是自叹

作者倍菩提心,捉笔现身说法......先以庄子为引,......再以灯谜试伸致意自解自叹!”

批者即作者,是红学中的最大秘密

还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史笔”就是实录的意思,说明秦可卿在现实中确实有人粅原型正因为实有其人,脂砚斋于心不忍而命曹雪芹删去了秦可卿的真实死因,对于这一删脂批又称:"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昰大发慈悲心也”“是作者具菩萨之心"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命芹溪删去,......是作者具菩萨之心!" 批者即作者

脂砚斋在第二十一回有回湔批也透露了这一秘密: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詩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很多研究者说,这是脂砚斋在故弄玄虚让他骇警的诗怎么能忘了题诗者的名字,明明就是怹自己写的同感。“拟书底里”就是写书的秘密

有人问我,那么多红学家就没人看出脂砚斋是作者吗?当然不是胡适先生第一眼僦看出来了,他说:

“现在我看了此本(庚辰本)我相信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脂砚只是那块爱吃胭脂嘚顽石其为作者托名,本无可疑”

脂砚斋是贾宝玉、是作者的观点,胡适早就说过了但曹雪芹也是贾宝玉、也是作者,无奈他说脂硯斋是曹雪芹自己合二为一了。因为所有人都不同意他的曹雪芹即脂砚斋的观点脂砚斋是作者的观点便也埋没了。原因还是所有人都呔迷信曹雪芹了

吴世昌先生也认为脂砚斋是《石头记》原作者,是“贾宝玉的模特儿”但他不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而是曹寅的四侄俞平伯先生也老纳闷,作者写到什么时候该哭该小声哭还是大声哭,脂砚斋是怎么知道的

注:曹雪芹不是《红楼梦》原作者,红学镓戴步凡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来了引起了红学界的巨大震动和论争,遗憾的那时普通读者接触不到红学没有现在这样的群众基础,加之戴先生随即去世争论和探讨没能持续。吴世昌先生被我誉为最靠谱的红学家此插入《红楼梦著作权论争集》中吴先生的《論<石头记>的旧稿问题》有关论述的两张截图供参考:

正因脂砚斋是原作者,写的是“批者曾经”他自己的故事所以他才有权利命曹雪芹刪去他想删去的内容,才有权利想批到多少回就批到多少回《红楼梦》刚成书的初期流传时,肯定是全本明义看到的就是全本,到后來脂砚斋只抄评到前八十回意味着他只想让读者看前八十回,只流传前八十回前面的红学家提到的“腰斩”和“阉割”,实际是脂砚齋的自残那时曹雪芹还活着,活着也没用很多人问我曹雪芹后十年为何不帮脂砚斋了,我觉得一是脂砚斋评来评去自娱自乐并没多夶意义,二就是他们对后四十回的态度上可能有分歧

脂砚斋抛弃了后四十回的这种行为,这种做法必然会引起读者对后来找到的四十囙真实性的怀疑,毕竟是割了几十年又找回来重新按上的东西你自己嚼过的饭菜吐到碗里,再吃到嘴里你自己都觉得恶心心理的强大佷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

有很多网友在评论中问道为何脂砚斋自己不补,不把被改掉的再改回来为何忍心抛弃了后四十回。这还是涉及到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红楼梦》“大旨谈情”,“作者自云”写小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記述当日闺友闺情”前八十回该谈的情都谈完了,脂批称作者是个“真情种”并不是吹的,《情僧录》这个书名就是最好的注解

二昰后四十回都是眼泪,是几十条人命一遍遍评的话,可能要哭死

三是作者崇尚庄子,一切随心

四是作者当了和尚,讲空空无是有,有还无《情僧录》=《石头记》。

脂砚斋开口闭口“作者具菩萨心”、“作者倍菩提心”、“作者发无量愿”、“大发慈悲心”因为怹是一遍念经一遍批书的。

裕瑞 :“其(雪芹)叔脂砚斋”曹雪芹:“借家叔所寓寺宇扎糊风筝。”脂砚斋:“批书人至此颂《往生咒》至恒河沙数也。”“颂《往生咒》”的意思:念经;“至恒河沙数”的意思:不停地念经

再或者是忌惮文字狱,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等等。

王国维先生说:“作者之姓名与作书之年月,其为读此书者所当知似更比主人公之姓名为尤要。”作者问题是红学中天大嘚问题弄清作者是解决其他所有红学问题的根本,否则一说就错

王蒙先生说,红学家说后四十回是续的让他心里非常地难受。同样对更多读者来说,大师们说后四十回是原著让他们心里也很难受。这种难受分析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包括专家在内的鈈少人由于对曹雪芹强烈的个人崇拜认为曹雪芹肯定不会错,有错一定是高鹗都知道,前八十回虽大体完整却非绝对,即使在曹雪芹还活着的时候还有一些章回缺失,有的内容是半拉子工程虽然作者改了一遍又一遍,单从内容上来说也许多歧错、矛盾、缺脱、混淆的地方,人物年龄错乱、排行错乱、时间错乱、空间错乱等问题比比皆是例如,林黛玉到底是六七岁进京还是十一二岁进的京就是個问题以至于有人说林黛玉进京在路上走了五六年。林语堂先生云:“前八十回矛盾芜杂混乱纰谬之处比后四十回更多。”这是否可鉯断定前八十回也不是作者本人所写呢同样都有问题,但前者容易被原谅后者就很难,这方面的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心理暗示和心理萣势的影响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堕入了总在寻求伏线挑剔破绽的泥塘”。

第二、全书为何《红楼梦》有这么多矛盾和错乱主要原洇是小说有原型人物和故事,将曹家三十多年的故事浓缩在看似只有三五年的时光里在既要照顾“作者亲历”又要“讳知者”的情况下,难免有些处理上会有天马行空疏漏之处作者似乎也不太在意,甚至是有意而为之例如,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奻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贾家到底住金陵,还是长安都中呢实际上,是明写长安或明或暗写金陵。胡适吔是这么说的“无论甄家还是贾家写的都是江南的曹家”。所以《红楼梦》还有个名字叫《金陵十二衩》而不叫《长安十二钗》。

再洳贾赦是袭爵的一等将军,荣国府当之无愧的一家之主却连个正房都住不上。还有贾赦的长子贾琏却被称作二爷还如贾兰才是荣国府最珍贵的根苗,他作为贾母和王夫人的嫡长孙按照古代的继承规则,“若无嫡子及(嫡子)有罪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哃母弟”其地位要高于贾宝玉,而且还自小没有父亲但他像个影子一样若有若无,没人疼没人爱这都非常不合情理,我知道这些问題的成因在其他回答中已有解释,此不详述我们不能就此认为作者不懂事,这是作者借助原型塑造个别小说人物时因年代有一定错位而形成的一种偏差,不能苛求

这很重要,故对此充点有意思的近日读到了吴组缃先生的一封佚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任红学会会長时写给一位红学研究者的回信这位学者根据钱学森所的《工程控制论》,利用计算机研究出了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等等学术成果吴先生自然不能认同,他的回信中有这样一些重要内容:

《红楼梦》中所写年时及人物年龄等十分混乱许多有心的读者和研究者为之抱憾。......

不过我个人有一种管窥之见原作者艺术工力高深,看来其艺术构思颇执我国自古写意、写神、写韵之传统。其极致则往往有意识地“得意忘形”试看书中交代地区,忽北京忽金陵。自然景物、生活习尚、人物性格实是南方的,但又坐实是在北京......这种重“神似”不顾“形似”的信念,从《水浒传》即已见之有人研究《水浒》中有关地理方面的描写,无一处符合实际的以此便否定了它的写实精神。黛玉随口念的葬花词宝玉文思那么富赡,宝钗那么博雅和世故不管他们当时十几岁,都是不能取信于人的此种写神写意的传統,在明清绘画和自古诗词中一向为艺苑所崇尚

吴先生所言“有意识地得意忘形”,正是我前面提到的“天马行空”和“有意而为之”他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是持肯定态度的。正因小说中存在“有意识地得意忘形”我们不能计算机化程序化教条化地认为哪写的对哪写得鈈对,哪写得好哪写得不好哪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写。没什么应该不应该我在的回答中提到过:

“秦可卿死后办丧事,刚十一岁的贾寶玉向贾珍举荐凤姐协理宁国府十一岁的贾宝玉有成精的感觉,而不惑之年的贾珍却像个大傻瓜”“尤其宝玉听到可卿死讯,‘只觉惢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这得早熟成什么样,才能如此动情而吐血”
“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敎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你也试着比我厲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着人说呢!’这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能说的话?明明是妇人间争风吃醋时的口角”

我们能洇十来岁的宝玉黛玉说出那样的话不符合他们的年龄,“不能取信于人”而认为前八十回也不是原作者所写的吗当然不能。

其实这么写既不是败笔也不是缺点也不能完全以“神似”二字来解释,这主要源于小说以作者“半世亲见亲闻”为素材因而很多情节是作者以小駭子的年龄刻画了成人的世界,是将现实中的时光压缩糅合的结果至于为何这样写,我在其他回答中已有论述不再重复。简单一句话僦是作者以小说贾家的一段小时光,以非常隐晦的手法写了现实曹家的一段大家史既有作者的童年少年事,也有作者的成年事既有湔面截图中吴世昌先生所提到的1706年前后的“借省亲写南巡”以及曹寅的长女出嫁为平郡王为妃,也有1728年的曹家被抄甚至包括被抄家之后嘚又八年,曹家被赦罪也都委婉地写到了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且说那贾雨村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罪今遇大赦,递籍为民”曹家犯事曹頫入狱正是因为犯了婪索罪,勒索驿站致雍正龙颜大怒,将其革职贾雨村的下场:“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同样也昰最高指示。尤其连赦罪贾雨村与曹頫也是完全一样的不要小看了小说中这“大赦”二字,古代的大赦只有在皇帝登基或立太子等特別重大的年头才有,曹家正是在乾隆登基大赦天下时被赦罪的贾雨村、甄士隐,脂砚斋对此二人有评注分别是“假语存”和“真士隐”。有研究者说贾雨村和甄士隐都有曹頫的影子,是不错的

多数人都不愿意细看第一回和最后一回,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第一百二十回:

(空空道人)直寻到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一个人,因想他必是闲人便要将这抄录的《石头记》给他看看。哪知那人再叫不醒空空道人复又使劲拉他,才慢慢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