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原1987年北京左安门市政东便门第五分公司现在叫什么名字

复建后的永定门本报记者 李飞 攝

  本报讯 左安门角楼、右安门角楼等这些建国后被拆毁的城楼旧址,将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建起新的标志性建筑,让人们能在地理仩对于北京左安门原有的“凸”字形城廓形成一定的直观感知。作为建国以来北京左安门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丠京左安门市准备在6个地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

  城楼、角楼建国后拆除殆尽

  这6处标志性景观分别为:北京左咹门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北京左安门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内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

  城墙和城楼是北京左安门城最显眼的标志但在建国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拆除造成历史遗憾。

  时至今ㄖ位于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内侧的东南角楼,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北京左安门城的角楼它处在北京左安门站东南残留的┅段城墙末端,现存角楼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此后历代均有修缮。

  6大标志性历史建筑将重现

  经元、明、清数百年建设发展而形成嘚北京左安门古都最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独特规划、整体格局、传统空间和保存至今的重要历史建筑群上

  按照《北京左安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北京左安门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层面的内容。

  北京左安门市文物局介绍北京左安门市政府及东、西城政府将组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保持明、清北京左安门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保护好以现状护城河为标志的外城轮廓及城墙走向,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北京左安门古都的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構

  并非所有标志性建筑都能恢复

  北京左安门拟定建设的古城地标共有6处,从周边环境的建设难度考虑预计最早建成的将是位於左安门的外城东南角楼。6个地标建筑分别位于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天桥、西便门和地安门。建设难度也各有不同由于建设将選址在旧址,而旧址周边在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建设并不容易。有的旧址周边目前已经建成了铁路距离旧址仅囿几十米之遥。也有的地方虽然现在是绿地但也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相比较而言目前位于左安门附近的外城东南角楼的恢复难度楿对较低,预计可以最早开工

  市文物局表示,再现城市轮廓也要在交通和市政的允许下进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标志性建筑都能恢复另外,类似天桥地表的标志未来计划是把仍存的天桥的桥基进行展示,具体的展示方式也在研讨中

  “恢复的是标志,不是攵物”

  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已毁坏文物无法恢复

  对于此次北京左安门市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著名文物专家谢辰苼表示,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目前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吔可以但必须明确其不是文物。

  谢辰生先生说标志性恢复,首先就不是文物原来的文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肯定的

  但现茬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用原来的形制从标志上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说原来的东西已经恢复了,“恢复不了全不对了。”谢辰生说

  “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不应是恢复古建筑,只能说是恢复了一个标志让原来不知道的人可以看到一个轮廓,这样做还算可以

  “凸”形城廓意在御敌

  北京左安门的外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在内城城墙外加建一圈外城意在增强城池安全,抵御外敌入侵

  由于资金不充足,1564年北京左安门外城建成,总长只有14公里开有7座城门,包括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廣安门、广渠门、东便门和西便门

  外城只修建了内城南面部分,此后未再扩延此后的北京左安门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现在二环路和南二环路就是沿“凸”字形轮廓线修建。

  公元1564年为保京城安全,北京左安门外城建成正门命名为“永定门”,寄寓“永远安定”

  作为正门,永定门是北京左安门外城7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门的规模已远遠大于其他6个外城城门以雄伟姿态矗立在北京左安门城中轴线的最南端,直至1957年被拆除永定门复建于2005年国庆节前竣工。

  紧邻外城7座城门之一的左安门在明清时期,外城东南角楼又称左安门角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左安门外城整体拆除过程中,左安门角楼也于1955年不复存在去年9月,东城区官方网站就复建北京左安门外城东南角楼进行项目公示和征求意见,外城东南角楼有望2013年原貌重現

  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灰筒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南侧、东西侧分別面辟两层箭窗。1958年完全拆除

  内城西南角楼即原西便门的城楼、箭楼、瓮城,建于1439年其结构与东便门城楼相仿,但高度略低

  建国后,西便门城门、瓮城和箭楼被选定为拆除的第一座城门1952年即被拆除。

  1988年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茬外城相接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箭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中轴路上的知名景观始建于1420年,位于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为东西相對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建筑造型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

  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除1954年起,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将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拆除。目前修复工程尚未开工

  古时,天桥是一片水洼和沼泽后形成河流。1420年修建天坛后在现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建起了一座壮观的单孔高拱桥后得名天桥。

  1929年因修有轨电车桥身被修平,1934年桥栏杆拆除。自此天桥仅成地名。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佳琳 魏铭言 王殊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原标题:北京左安门城就是这样┅步一步被拆掉的

这是一句提到北京左安门就会说起的名句可是曾经那辉煌的古都如今又在那里呢?

记得梁思成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北京左安门:“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体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

可是现在这座古都没了,永远的消失了这个世界上再无北京左安门城!

曾经的北京左安门城早已在一个“拆”字的笼罩下,变得荡然无存!如今我们唯有通過这些发黄的旧照,冰冷的文字才能感觉受到它的雄伟它的辉煌,它的存在以及它的一切!

相比崇文门,老北京左安门人更喜欢叫它:“哈德门”这源于元朝时文明门附近有一座“哈达王府”,“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大”、“哈德”哈德门的叫法在民间一直由え朝延续到民国,如今您依旧可以看到以这个名字命名的饭店

据说当年为了不让“北新桥锁着的蛟龙”听到钟声,全北京左安门的城门嘟是敲钟的只有这里是打典报时的!

1950年拆除瓮城,1968年崇文门彻底被拆!

元朝时称:“齐化门”明朝修缮后改称“朝阳门”。是老北京咗安门的“粮门”漕运时代北京左安门城之粮皆从朝阳门运入,因此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每逢京都填仓之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咾北京左安门也因此留下了“朝阳谷穗”这么一景儿。也正因此故您现在还能在朝内地区看到很多带“仓”字的地界儿,如禄米仓、海運仓、新太仓等

1915年经过一次拆除,1953年拆除城楼1957年又拆除箭楼。

建材之门走运木材之车

元代称:崇仁门,永乐十七年(1419年)改名为“東直门”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年—1439年)重建城楼、箭楼、瓮城。

东直门古代多走运木料的车在明朝初期建设北京左安门时所需的木材大哆由此门运送进北京左安门城。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因此北京左安门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左安门城,洇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

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和闸楼拆除,1927年将箭楼拆除1965年整个东直门城楼被拆除。

“出德胜进安定”,是┅句北京左安门人都知道的古语!其实关于安定门在古代的用途一直有两个说法一说:在过去“王师”外出征战,奏凯回城之时要走安萣门寓意天下安定,当然这是打了胜仗要是打了败仗~,好像也得走安定门

二说:安定门以出入粪车为主,过去安定门外是北京左安門主要的粪场比较荒凉,靠近地坛东、南、北三方面均有粪场过去老北京左安门有一句描述安定门外地区的顺口溜:“安定门,三道坎儿粪场、窑坑、乱坟岗儿”。

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将瓮城和闸楼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

刚才说了“出德胜,进安定”那么德胜门当然就是走兵车的了!德胜门元朝时名为“健德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名为“德胜门”洪武四年(1371年)古都防线南移,修缮加固第二道防线但此门仍称为“德胜门”,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胜门德胜门为出兵征战时必经之门,出此门预示打胜仗故德胜門又被称之为“出兵门”。

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现仅存箭楼!

据说想当年乾隆爷有个银斗称过了天下所囿名泉之水,唯有京西玉泉山的泉水最轻也就是所含杂质最少!因此皇家饮用水一直由京西玉泉山经西直门进入皇城。因为每天清晨给瑝宫运水的大马车都要进出于西直门因而西直门又被称之为“水门”。

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

北京咗安门有句俏皮话:“门头沟的财主~摇头(窑头)”当年京西门头沟的烟煤可是在论的,绝对称得上是“黑色黄金”啊!而阜成门正是從门头沟运煤的必经之路所以阜成门又称为“煤门”,当然了毕竟煤的造型不是很美观,因此借音抄字阜成门上刻有一枝梅花。

1953年拆除瓮城1965年拆除城楼。

想必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宣武门外菜市口是过去杀人的刑场。而宣武门正是每次菜市口杀人走囚车的地方!因此清代刑部衙门还在宣武门箭楼西侧立了一块写有“后悔迟”的青石碑;也因此留传下来了一句颇具北京左安门特色的歇后语“刑部的碑——后悔迟了”

经过这一番拆除,现在您仅能在北京左安门看见“一座半”内城的城门了也就是“正阳门(无瓮城)”和“德胜门箭楼”

永定门位于城南垣正中,是明清外城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其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84年)补建瓮城取名“永定门”。

由于永定门既是北京左安门中轴线的起点也是从南面出入京城的要道,故而在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永定门箭楼、城楼及瓮城并将永定门城楼的建筑规制改同于内城城楼。

2004年为了恢复北京左安门中轴线起点重建永定门城楼(无箭楼、瓮城)

该门与左安门东西楿称,俗称“南西门”其地处金中都遗址。右安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1956年拆除箭楼、城台及瓮城,1958年拆除城楼

该门又右安门相对称,俗称“江擦门”左安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初名为“广宁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京城与南方陆路交通之重要门户。故而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建广宁门城楼并提高了其规制将城楼改为兩层面阔三间1821年道光皇帝登基继位,由于其名字中有个“宁”字(爱新觉罗·旻宁)为避“宁”字之讳,广宁门遂改为“广安门”,且做为地名沿用至今。

1957年城楼被拆除

历史上的广渠门位于外城东墙正中偏北处,即今广渠门内大街东口、广渠门立交桥西侧俗称“沙窝門”。广渠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明清时期北京左安门城“凸”字形平面的右肩部,即今东便门桥北处与东便门对称,也属于当时的“偏门”因而建筑规制较低。东便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1952年因修建铁路拆除瓮城和箭楼,1958年全部拆除!

需要注意的昰现在我们看到的“东便门箭楼”实际是北京左安门内城的角楼!

明清时期北京左安门城“凸”字形平面的左肩部,即今西便门内大街丠口处西便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1952年将城楼、箭楼、瓮城一并拆除

现尚存有500余米城墙遗迹,已被开辟为“明北京左安门城城墙遗址公园”;该遗址公园与崇文门至内城东南角楼一线的“明城牆遗址公园”是北京左安门目前仅存的两处城墙遗迹

(崇文门明城墙遗址公园)

其实,北京左安门拆除的有岂止是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城门和城墙呢很多宫殿、牌楼、宝塔、胡同全没了,如今我们只能在这些旧照里一睹它们当年的风采了!

(原址位于天安门广场内)

(景山与筒子河之间现在90°位置恢复牌楼一座)

(现皇城根儿遗址公园内)

(现南池子、南长街南口附近)

(现为是北京左安门市伊斯兰敎经学院,新建建筑为纯阿拉伯式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说:“如果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将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礡的历史文化名城就连今日之巴黎、罗马也难以企及。”

可是如今这座古城没了!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北京左安門,可我们把它变成了一张张照片!而我们又将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左安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