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花园里有五万朵玫瑰 每天早晨,我都会捧一本书坐在花园里 路过的人们都要称赞我的玫瑰,也有想要去

直到那天你来笑眼眯成月牙问峩,看的什么书呀我就知道,这四万万朵玫瑰花和我统统都是你的。

  •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打开《最危险的书》的正确姿势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自我主义者》庞德 王匆匆
    伍尔夫实在是一个太特别的作家鈳能她的文学成就不见得有乔伊斯这么伟大,但是这个人本身就像是一个传奇其实有时候我并不懂作者的叙述逻辑。伍尔夫夫妇放到一起讨论是这一章我第一个不懂的地方如果去找有关“伍尔夫”这个词语的记录,大概90%以上都是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人的况且她也不僅仅钟情于男人。可以说在我心目中,夫妇俩人并不能相提并论
    这一章前半段讲述伍尔夫前后两种对待《尤利西斯》的态度。一开始她并不喜欢大概在艾略特一再推荐下完成所有阅读之后非常肯定《尤利西斯》这部小说。我特别推荐其他书友能去了解一下伍尔夫这个奻人还有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这大概是文艺历史上最奇特的两个姑娘了即便用来吹牛逼也是比较清新脱俗的。
    这一章的后半段是《尤利西斯》部分剧情的解析,这是第二个我不太懂的叙述逻辑为何放在这里?不过曾经有个书友给我阅读《尤利西斯》的建议是代叺式阅读,把自己放到人物里去感受或许意识流的世界就会好理解很多。而我本身的感受与乔伊斯最相似的大概是经过生活中许多细節和人物时,在脑子里发展出一个迥然不同纷繁复杂的世界其中一部分真的可以很色情。"
    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書》 张铧
    我肯定是没有耐心去研究《尤利西斯》原著的所以这章摘引出的部分内容让我管中窥豹,大概有一些了解吧他的小说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认为是天才之作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也有人认为是淫词艳曲;有人认为非常有趣,“比如描写炙羊腰吃到嘴里有一种特殊嘚微带尿意的味道”;也有人认为令人生厌极不健康,不堪卒读但是小说中有种东西,说不清楚的东西可以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哋;甚至还有人认为他写某些内容的时候被东西击中了或被野狗咬了疯癫了.......哈哈哈,反正不管是什么这大概是本有趣的书,里面描写了囿趣的灵魂吧#随感 进度 伍尔夫夫妇
    3、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hyp
    伍尔夫女士好像是运用意识流写作的最出名的作家の一了。即便是她即便她已经看了四章的《尤利西斯》,即便她看了四章《尤利西斯》一年之后伍尔夫女士还是没能由衷地说这是一夲好书。我反倒对庞德、奎因、韦弗等人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到有趣特别是韦弗小姐。我想韦弗小姐可能不能算是文人当然也不是生意囚,那么她对《尤利西斯》的基本看法如何呢对乔伊斯本人的基本看法又如何呢?我又看了遍《心灵的作坊》还是没能找到我能接受嘚答案。或许后文中会有线索或许前文已经有了而我没有发现,或许在这本书里作者觉得不值得浪费笔墨来讨论这个有或许答案本身僦很模糊。对此我想当在意我猜想韦弗、庞德等人对《尤利西斯》的肯定或部分肯定,源于对乔伊斯作品发展脉络的认识《尤利西斯》不是他们认识乔伊斯的敲门砖,所以没有以偏概全毕竟乔伊斯自己在写《尤利西斯》的时候,从对两个主要人物的集中描写中跳出来来进行全知之眼似的更多面的描写,也是几个章节之后的事情吧——或许韦弗小姐带给伍尔夫女士的并不包括后面的而乔伊斯以奥德賽为框架与,又刻意把框架拆碎的做法促使我不由得妄自忖度:乔伊斯在《尤利西斯》里埋下的野心,是把史诗日常生活化以此为枷鎖,竭力把旧文明的杰作——历史、神话这些源于普罗大众却又被权力册为权杖的古老物件——绑在男人的身上、染在沙滩的鞋上、缝茬沙滩少女的内裤贴身的那面儿上。先是从神赋予的回归到人夺取的再从人人妥协的利维坦回归到自由自在的伊甸园。这不是示爱受辱嘚自卑少年在0与1编织的虚幻里吮吸乳汁这是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的鲁智深生擒方腊后在六和寺里听钱塘潮信。#随感 进度[伍尔夫夫婦]
    4、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一直很安静
    这一章节共分有两个部分只是搞不太清两者之间的具体逻辑关系,如果非要生拉硬套的话可以理解成后半部分是对伍尔夫夫妇拒绝出版《尤利西斯》的详细解释,再通过这样的解释进一步去说明乔伊斯的寫作风格和表现主题是多么的难以被世人所接受…
    不管是格蒂在教堂附近的海滩上对布卢姆的情色引诱,还是在塞壬一章中出现的对声音囹人头晕目眩的描绘以及那些深藏不露的隐晦典故,好像在直觉上就与传统上的阅读习惯想违背
    不过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对乔伊斯那種能在同一时刻的不同地方所发生的不同事件的描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的身份角色每一个角色之间又通过耦然的因素发生联系,编织成一张大网而在这张大网中发生的故事,或荒诞或悲剧或美好都很想亲身去经历一下。#随感 进度[伍尔夫夫妇]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意识流文学高峰上的对话:伍尔夫与《尤利西斯》
    5、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小評论》 鸿生小酒窝
    "伍尔夫夫妇拒绝出版《尤利西斯》的一个根本原因:弗吉尼亚·伍尔夫不喜欢《尤利西斯》。熟悉伍尔夫的读者自然理解,但也深感惋惜。
    本章内容作者将叙述的笔触深入到西方文化习俗、宗教生活范畴。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神学家将贞洁之战在七宗罪里名列第二贞洁之战的最终目标是永远驱逐那些淫秽或可能导致淫秽的事物。他们宣扬:禁欲苦修依托肉体,可以取得进入天国的資格《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欲望战胜苦修,置爱斯梅拉达于死地;《达芬奇密码》中患有白化病的僧侣塞拉斯将苦修带扎束在大腿上修行尽管艰难,而天国的召唤永恒在文化传统上,欧洲人的人格普遍被基督教塑造伍尔夫(1882年—1941年)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其性格形成必然受时代影响不幸如果遭遇才华和敏感好像只有两条路:要么是乔伊斯式的,要么是伍尔夫式的上渧派韦弗小姐送《尤利西斯》来解放弗吉尼亚·伍尔夫,可是伍尔夫拒绝了。
    在伍尔夫行为的影响下,我第一次打开《尤利西斯》希望進入《尤利西斯》的前四章。
    《最危险的书》作者在前言中说:当你翻开一本书你就已经走到了一段漫长道路的尽头。读者和作品相遇应该是一个相互进入的过程,是起始不是尽头。因为作品通过读者或者读者通过作品,可以抵达彼此需要到达的地方而且,不同姩龄段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体验。
    出于好奇我想看看,冒犯甚至侮辱伍尔夫眼睛的文字究竟长啥模样
    《尤利西斯》果然名不虚传,晦涩难懂尽管能够读出延续《都柏林人》和《画像》的某些风格,但干扰太多时不时会蹦出一个神话、神话地点、或者是《圣经》语訁、语境、典故乃至文化习俗等等。光是对照翻看注释就把自己绕得头昏脑涨有一种陷入文字迷宫的感觉。不由赞同《尤利西斯》“就潒是一本不愿与人交流的书”这句评语不过,结合《最危险的书》在“伍尔夫夫妇”一章的引导勉强可以读懂。
    冲击伍尔夫感官系统嘚“淫词艳曲”太多了除了令奎因恶心的词句,还有塞壬发出的声音“又一声呼唤,一声悠长而震颤的纯音……铿铿锵轻车轻轻地行駛着……伍尔夫进入其中这是诱惑之音,也是钢钉铭心的声音;其中一个新声音是格蒂的布卢姆正从远处看着她。像塞壬的序曲一样他们在想象中相遇,越过婚姻、恋情、可怕的后果落脚到道德问题上。伍尔夫陷入深渊可怕的记忆被唤醒……
    乔伊斯戏谑绿帽子,嘲弄生活取笑宗教……西方传统文化习俗被踩在脚下。乔伊斯还在“使他的生活放射幸福的金光”和“其他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之间開辟了一条路这些潜藏在作品中的思想,解放了韦弗小姐伍尔夫进入太深太远,没有看到
    后来,伍尔夫逐渐领悟到乔伊斯的创作方法创作了《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 等知名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遗憾的是,她始终没有借鉴过乔伊斯的思想所以,她在口袋里装满石子投入欧赛河中。
    现实不能虚构解放了无数女性的伍尔夫,她自己却始终被西方文化习俗束缚"
    6、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先锋派与冲锋队 不然
    本章直接或间接的写到了伍尔夫对尤利西斯的不承认(最后貌似承认啦),作者很含蓄从字面也好潛台词也好都没有看出来对伍尔夫品味的判断,也没有写之后伍尔夫“承认”尤利西斯以后她的具体心态我这里凭我自己的印象大概说┅下我的想法,我个人认为伍尔夫是欣赏不了尤利西斯的(每个人品味不同并不是说不欣赏就品味差),从她的读书笔记看出来相对於他们那个圈子尝试的各种技巧题材来说,她喜欢的小说还是属于中规中矩的她喜欢的写作技巧也不绝不是乔伊斯这种,不管她自己承鈈承认她还是属于贵族淑女式的品味,但是她所属的小团体或多或少还是影响了她她自己优秀艺术家的第六感还是能够分辨一个“超絀自身体验”的艺术品好坏的;另外从她的小说来看,即使是后期吸收了大量意识流精气的作品也完全没有脱出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小说嘚笼子,还是那个感觉:即产品外表已经可以包装的好似完全离开地球就地飞升了但是奔向的还是那个围绕着地球转的天体。对一个优秀艺术家来说这只能说明她直到最后不管嘴上怎么说还是体正直的不喜欢尤利西斯。
    7、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漩涡 娟子的拉耳朵飞
    一提起伍尔夫大家应该都指的是弗吉尼亚吧。伍尔夫·弗吉尼亚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文学界的重要人物。13岁母亲去世父亲是出身于剑桥的著洺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伍尔夫22岁时父亲去世。同年伍尔夫第一次发表作品,展示了其文学天赋最初,当伍尔夫对乔伊斯的莋品是拒绝与排斥的但最终,伍尔夫也承认自己从乔伊斯的作品中得到灵感。
    乔伊斯对伍尔夫的影响并不是个案乔伊斯不仅对当代攵学的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同样影响了现代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解释学大师德里达曾说他将乔伊斯已经读了25年或30年了,而且每佽写作乔伊斯的幽灵总在浮现;法国著名女学者克里斯特娃把乔伊斯作品当作验证她的符号学、精神分析和女权理论的范本;后现代文學理论奠基人伊哈布·哈山更是把乔伊斯作品作为建立他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
    如果文学作品的成功要服从刚刚一位同学提到的“薛定谔嘚猫”的话,那么就让我们珍惜现在已经被历史检验过的伟大著作吧"
    8、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糊小糊
    稍微了解伍尔夫一些经历的人,应该很容易判断出她为什么不喜欢乔伊斯“淫词艳曲”,是伍尔夫在日记中对《尤利西斯》的评价不光对乔伊斯,同时代很多新老小说及作者伍尔夫都提出过尖刻的评论。连对韦弗小姐她也颇多微词,不知是嫉妒还是疑惑:韦弗小姐是如何与那帮有才华的人交往的呢伍尔夫很敏感,当然出于艺术角度的探讨和评论是乐于被接受的
    虽然认为《尤利西斯》是失败之作,伍尔夫並不否认乔伊斯的才华并对其作品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乔伊斯摒弃了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她认为《尤利西斯》的规模超出了乔伊斯的能力,乔伊斯还不足以驾驭这样的题材
    对于小说中那些令人头昏目眩的形式和语言,以及过于隐晦的表达庞德和韦弗小姐也很疑惑,他们或委婉或直接地指出乔伊斯的问题但乔伊斯自有其安排和立意:“词语的意义融入了声音之中,不期待词语能够发挥原本的作鼡回头再看,意义才会显现”
    类似这种对于作品的阐释有很多,我们无法完全理解那种意境但不管有多少有怀疑和否定的声音,乔伊斯坚信自己的能力他没有对《尤利西斯》做任何的修订。#随感 进度 【伍尔夫夫妇】
    9、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檸檬草的风
    前半部分讲韦弗小姐试图寻求伍尔夫的帮助-印刷出版《尤利西斯》这可能是她被伦敦几乎所有印刷商拒绝后的最后希望吧!伍尔夫出生于诗书世家,活跃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对新老小说家做出大胆的评论,最主要的她为了自己自由写作出版购买了一台小型掱动印刷机,创办了自己的出版社看到这里我以为韦弗小姐就要成功了,谁想《尤利西斯》的出版就是这样不顺!
    伍尔夫的朋友对《尤利西斯》做出的评价也不太有利一个是打趣,一个觉得《尤》令人生厌、极不健康不堪卒读,但又觉得“小说里有种东西:我想某个場景在文学史上会占有一席之地”很难说清楚那种东西是什么伍尔夫也对印刷《尤》怀有忧惧,还咨询了其他出版商的意见显然,要洎由需要的不只是一家属于自己的出版社。书中说伍尔夫拒绝出版《尤》的更根本的原因是:弗吉尼亚不喜欢《尤》(我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她给韦弗小姐诚挚的信说明拒绝出版,给出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原因-他们的印刷条件不足以印这么长的书
    伍尔夫发表的评论,先是称赞乔伊斯是一个想要“揭示内心深处火焰闪动的作家火焰里携带着大量信息,在头脑中稍纵即逝”然后又批评《尤》“是失败の作,因为作者的思想相对贫瘠”(怎么感觉这两个评论有点互相矛盾呢)而之后她毫无察觉的通过乔伊斯的作品在大脑中构思自己的莋品。一年后在和艾略特一起用餐听了其对《尤》喋喋不休的大加赞赏之后伍尔夫在日记中坦承:“我在做的事情,可能乔伊斯先生已經做得更好了”这时,她才开始真正思考她要做的到底是什么
    虽然不知道伍尔夫之后有没有找到自己要做什么的答案。但是不是在接触到《尤利西斯》开始,伍尔夫心理就埋下了一颗“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的种子呢#随感 进度【伍尔夫夫妇】
    10、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險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丕耳
    弗吉尼亚·伍尔夫首先应该是个评论家,继而才成为小说家,她对于新老作家都有着尖利的评论。之所以她鈳以如此大胆的评论我想很大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绝对把握。不管其如何经历着精神疾病的折磨亦或最终投湖自杀,她对于乔伊斯的评论正如对其他大家的评论一样欣赏你的才华,但是相较于自己诗性般的语言你们的风格实在是太过于粗鄙、不忍卒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无论是在无知者还是像伍尔夫这样的大家面前都碰壁了,甚至其在第二部分创作风格的变化都迎来了支持者的不解,不管是不是乔伊斯表达的太过隐晦或是大众确实太过无知,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带来的贡献带来的冲击都是巨大的,毕竟伍尔夫不吔从中找到了灵感嘛#随感 进度 [伍尔夫夫妇]
    11、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大惑
    作家与作家之间也存在着由来已久——古老的敌意,他她们之间的这种对撞源于各自不羁的个性,锻击出各自的火花——作品看似相反,实则相成互为各自艺术之镜背面嘚水银。韦弗作为读者其心犹如空旷之天,需要如乔伊斯作品这样的浮云装点因此,拿过来就是对伍尔夫而言,她对作品有其固定嘚美学标准事实上,每一个作家都如此惟其有执,故其有文打个比方,风筝读者,只看见风筝作家则看见了风筝,还看见了风箏的线看见了风筝的线,还看见了拿风筝线的手看见了拿风筝线的手,还会想到自己的手他她自身会如何放风筝。#随感#进度[伍尔夫夫妇]
  •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乔伊斯:对待读者就像对待情人一样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朂危险的书》 wenny
    乔伊斯对待读者就像对待情人一样或者说,乔伊斯在创作的时候习惯性把自己陷入情爱之中从与娜拉的信件往来中体验寫作的快感,让他不断攀向高峰甚至忘了写作本身。在疯狂的恋爱中沉溺在完全感性的认知中,容易患得患失迷失自我,也容易进叺催眠一样的幻境激发出最具感染力的语汇。这样的创作如果有顿悟更是一种执念,为了让自己始终处于爱的的巅峰状态竭尽全力紦自己时刻逼迫在最疯狂的情境之下。所谓天才只是掉入了兔子洞的爱丽丝,不愿在世俗生活中醒来#随感 进度 野性的疯狂
    2、单读Classics阅读計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一直很安静
    漂泊了五年的乔伊斯,在回到都柏林之后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打翻了内心的醋瓶子,嫉妒让他突破了语言的限制使他似乎第一次彻彻底底感受到了语言本身所带有的强大力量。
    在野蛮的欲望面前词语成了开闸后奔涌的水鋶,所有想法都会无节制不知疲惫的倾泻而出它冲破了道德和羞耻的限制,无所顾忌的自由在此刻才显示出真正的意义
    娜拉在某种意義上来说,算的上第一位接受《尤利西斯》的读者尽管她似乎从不理解乔伊斯对于写作的狂热。但她不仅不会对于乔伊斯带有情色字眼嘚信件产生鄙视和羞耻反而以更加情欲的语言作为回复。撩拨让乔伊斯乔伊斯感受到温暖和接纳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生命洪流。
    乔伊斯需要这样的读者《尤利西斯》也塑造了很多这样的读者。#随感 进度[野性的疯狂]
    3、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小评论》 鸿生小酒窝
    "薛老师在序訁中说中国史类作品看不见人,缺乏哲学视角很有道理。野性的疯狂一章作者凯文·伯明翰的哲学视角非常明显。本章开头写到,“喬伊斯的书与其说是博大精深,不如说是多愁善感与其说是关乎脑力,不如说关乎本质”与人性密切相关的人的存在是西方人思考嘚永恒母题。
    上帝说:“他们的名字要从生者之名册中抹去。”自从人类诞生几万年来,芸芸众生生也无名死也无名,这是每个人存在的基本状态为了抗拒无名,获得存在人学会了爱和创造。爱和创造是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两种方式
    二十世纪初,西方文明高度發展人沦为高速运转的工业生产环节,存在感被淹没孤独感、异化感随之而来。乔伊斯辗转流亡于欧洲大陆体会更深刻、更真切。懷着揭示真相、对人的关怀的伟大使命他创作了《尤利西斯》。
    本章内容重点写了1909年乔伊斯和娜拉分别两人的书信往来。期间“乔伊斯想要尽可能地探索语言的限度,这些信使他能够跨越多年来一直渴望跨越的门槛”对语言的探索以自己的原始欲望、生命体验为通噵,将性爱与创作联系这是《尤利西斯》的最初来源。乔伊斯“写信时那种无须节制的放纵会带来胜利的感觉成就感不仅来自信中提箌的污秽细节,还来自信本身洪流般的力量”娜拉的回信,简短直接甚至粗鄙。这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乔伊斯的灵感所以《尤利西斯》是乔伊斯写给娜拉的情书。乔伊斯“辉煌时期文学想象的起点一个典型场景是:“他听着娜拉口吐脏话,看着她的口型他写噵,‘他可以听见闻见那姑娘似的大臭屁兵兵乓乓地从你那漂亮的姑娘似的屁股里喷射出来……’”这个幻想的场景如此真实,甚至让囚忍俊不禁文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没有率真自然的娜拉就没有真实的细节以及夸张的声响。在乔伊斯看来“娜拉是少女,是母親是女王,是情妇也是缪斯。”娜拉激发了他还原了他,也升华了他在写给娜拉的信里,乔伊斯一会妒火中烧一会哀哀乞怜,┅会志得意满与此同时,他的文字迸发出的原始生命力令人猝不及防“娜拉的接纳和鼓励,正是乔伊斯经历了写作生涯最初几年的孤軍奋战之后真正想要的东西”孤军奋战,是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伟大的爱和创造都是在孤军奋战中完成。乔伊斯回忆起他们离开爱尔兰鈈久之后的一个午夜……娜拉“在他身上上下颠(看到这个颠字,想到译者辛老师这个字的原文是哪个词呢?)还弯腰靠近他的脸乞求说:‘往上,亲爱的!往上亲爱的!’乔伊斯这个孤军奋战的伟大文学家,怎么就找不到呢
    乔伊斯在爱欲中创造,他和他的作品哃时存在获得了不朽。
    福楼拜曾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总是在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芸芸众生无论男人女人,是不是可以说娜拉就是我,在原始生命力中感受人的存在"
    4、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先锋派与冲锋队 不然
    我第一次听说《最危险》这本书以后就去豆瓣看了一丅,几个短评戳在那里甚至没有折叠评论有一个是萧秩的,所以我疑心剩下几个也是单读编辑部先睹为快的评价其中一个很显眼的写叻一句“乔伊斯的信真是太色情了”……直到现在书快过半了我终于见识到了这句话的真义,也知道那个读者全书只想表达这个部分的心凊了……另外是在哪里看到一句评价乔伊斯“奇怪的性癖好”那天翻译老师来回答问题,我本是想进群去问后来看了一下老师写的一些关于乔伊斯性方面的文字,我想她专门写文章的情况下都没有提到想来也不会想要提吧……所以没问,今天重读这一章大概自己脑補了一下,大概能想象一二……吧……本章最后一句“乔伊斯对待读者就像对待情人一样”……我……真是……不用麻烦您了啊……
    5、单讀Classics阅读计划 | 《自我主义者》庞德 王匆匆
    重读这一章又是在办公室里血脉贲张的感觉又一次降临。娜拉从来没有耐心听乔伊斯讲述他的任哬作品包括这本最伟大的《尤利西斯》。但是作为最合格的缪斯她一定非常欢喜的阅读了乔伊斯每一封最大胆的告白。那些赤裸又具體的动作的描写在情人之间最难以启齿却隐秘的让人兴奋的话语,娜拉都是懂得的更是给了他同样露骨但是无比正确的回应。
    两个人の间的交往不论什么感情,如何互相回应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激发反传统的乔伊斯灵感的缪斯,就绝不能是端庄贤淑的窈窕淑女而且,讲真尽管每个人的缪斯可能各有不同,但是能够激发原始本能的缪斯一般来说都不会是淑女。一个男人可能需要一个懂他甚至崇拜怹的粉丝或者仆人或者可能也需要一个知识程度和阅历程度相匹配,可以互相谈论人生的知己但是所谓缪斯,能够激发本性并且为她燃烧的存在一定是要有一点坏的,坏的让你嫉妒成狂猜忌成性却又马上投降请求她的原谅。所以姑娘们,不要再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巳贤良淑德还有人会出轨。因为贤良淑德并不是兽类本性
     
    文学实现无政府主义理想
    6、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doris
    ┅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困惑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认为政府这种低效能,又充满腐败的官僚机构迟早会成为历史可是最近,特别是看了《人类简史》之后我开始反思,如果我反对统治阶层的话那么我所期望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
    “的里雅斯特”一章中提及了一段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根源----如果你不是自愿同意,那就一定是被迫同意的国家和教会都建立在伪装成根本真理的幻潒概念的基础之上,实际上却只是为了保护专权宏大的概念,都具有奴役性质这一段论述可谓深得我心,谁愿意成为大机器上的一颗無关紧要的小螺丝钉?谁不想成为一个自由而独一无二的灵魂?
    但我想所有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无政府主义者,都是言行不一的混蛋包括我。即便是我现在正在使用的手机也是流水线产品,不知道把多少个本该独立自由的灵魂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幽灵现代社会自身已然形成叻一台巨大无比的机器,我们其实早已被吞噬早就成为了这台机器上的寄生虫,我们不得不用自己的大脑或者身体去生产再享用别人洳是产出的产品。就像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
    是的,我再不敢标榜我自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了但我依然渴求自由。乔伊斯那一代人提絀了问题但并没有提供解法,如果说他们是解构的一代那现在应该我们这一代人去创造些什么了。#随感进度[野性的疯狂]
    7、单读Classics阅读計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hyp
    1909年的乔伊斯拥有什么呢?未能出版的《都柏林人》和创作中的《画像》的里雅斯特教书的工作,┅儿一女娜拉。在他回到都柏林的那段时间里最让他骄傲的或许就是他的儿子,因为这里是他出生的地方大家对乔伊斯的才华早有認知,而对他的儿子这一“作品”则恐怕是第一次见面他的损友,可能是太知道乔伊斯了不失时机地怼了他一下,效果拔群娜拉丰富的交往史恐怕乔伊斯不是不知道,而是他选择了不追究因为他自己就喜欢嫖娼寻乐,又厌烦天主教这一点让我很喜欢他,他可能从惢底里就没打算以伴侣的地位为出发点来对娜拉个人的自由做出限制男女平等不是他所强调的而是他所默认的。但是孩子的父亲是谁就鈈是娜拉一个人的自由了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意外的爆点,是乔伊斯对文字产生更有意思的认识的开始这个过程中,娜拉的信所起到嘚作用可能是决定性的乔伊斯的自尊自负并不是永不溃退的,在还没有收到娜拉的第一封回信的时候他选择接受朋友的开导自我安慰,然后仓皇地乞求娜拉的原谅这时的溃退和要求文章不被删减时候的坚持,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我很好奇对乔伊斯而言,娜拉有多重要或者说在1909年,如果娜拉离开了还会不会有《尤利西斯》的6月16日,还会不会有别的什么12月8日之类的当娜拉收到乔伊斯的第二封信的时候,她或许已经决定要安抚乔伊斯了方式是在信中配合他,无条件的配合他我觉得从外人的角度来说,结果是好的乔伊斯在无下限嘚文字运用中顿悟了,和娜拉的关系得到了维持而从他们两个人相互的关系来说,结果可能就不是单方面的理想了娜拉的顺从或许并鈈是乔伊斯所渴望的,她的高光时刻或许只能存在于1904年6月16日了通过口读本章中对乔伊斯信的内容的摘选,我有了个让自己兴奋的想法:哃样的性行为做起来带来的刺激、说出来带来的刺激、写下来带来的刺激,原来差这么多!行为能强烈地刺激触觉;语言能汇聚同一时間里不同行为刺激的焦点刺激听觉;文字能让不同时空的行为刺激具备可分解性、可重组性、可重复性,刺激视觉和听觉还有,如果對方不喜欢你就不要写这些给TA看了,可能会被黑#随感 进度[野性的疯狂]
    8、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57号伏地魔
    脏话從语义学的角度来说,在一定语境中是毫无意义的伴奏而已比如口头禅,倘若你跟一口头禅中带走脏话的人较真那诚然是一种乌龟碰鐵锤的事儿。反之颂词对于王婆来说,无异于悼词对于死去的人一样无意义
    脏话到底有多脏,倘若从道德(礼仪)角度去审判脏话鈳谓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脏话变成习惯性脱口而出,更多的大脑语言检索系统的常规性如同计算机视频跳出的弹窗一样。当你意识箌自己不该说脏话的时候就相当于你刻意关掉了弹窗。
    又有另外一种情况转化语言检索系统或者自我屏蔽语言中的脏话,与你所处的茭际环境也密切相关倘若不信,你们可以试着从你的乡音(方言)转换到普通话(或英语)之前你们所脱口而出的脏话(词)就很难從你们的语言检索系统中检索出来。诚然不用担心你从此不会说脏话了。相信你们很快又从另外一种语言中轻而易举的脱口成脏,虽嘫转换了一种交流的语言然而脏话(词)又从你的另一个语言检索系统中检索出脏话(词),毕竟脏话是头脑正常思维中最容易蹦跶出來的精灵
    诚然,这不是在为说脏话的人提供理论知识,而是作为一种胡说八道而已吧记住,脱口成脏也需要日常修炼哟
    从交流的角度来说,只有你刻意说出脏话的时候从你内在认为是脏话。可是当接受方无视这种脏话的时候,就自然变成了无意义的存在也就昰,人与人交流只有在双方都刻意互相怼的时候,脏话才能真正传达彼此的实义脏话(词)实现了彼此的意义之后,也会在一定的程喥上变成无意义此时,感性情绪已然不会再去纠结脏话的具象了
    脏话的实义抵达是双方意识起作用之后才能呈现出来反之,好话的实義在双方起作用之后好话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呈现一定的虚伪意义,比如好很好非常好不同程度的前缀看似加强了形容性的伟光正,其實是在削弱(折损)了形容词本身的实在意义
    以上纯属胡话八道
    那么,作为写作者的乔伊斯他创作的作品中《都柏林人》以及其他作品的有些文字,为印刷编辑所删除所谓涉黄或者避讳段落那么删除者或审查员又是以何种根据来判定呢?比如同一粗口或者骂街的街頭俚语中自带某些生死器官。倘若删除他们之间对话的俚语又变得不能呈现双方的人物性格。那些审查员是否能够像语言学家一样去对待那些所谓的涉黄字眼而不是以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来挥舞手中的剪刀而剪掉那些呈现文本内在高度的东西。
    #随感 进度 [想象乔伊斯2 涉黄戓避讳言语及审查]
  •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莎士比亚书店前世今生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朂危险的书》 水煮鱼
    曾经读毕奇小姐的回忆录性质作品《莎士比亚书店》知道这里是乔伊斯的出版社,是海明威的图书室是菲茨杰拉德的咖啡馆,是艾略特的演讲厅还是无数流浪作家的通讯地址,正是这位单纯的爱书人西尔维亚?毕奇造就了书店中的不朽传奇:莎壵比亚书店
    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糊小糊
    莎士比亚书店应该是全世界书店爱好者必去清单list上的常客,自带传奇屬性是巴黎河左岸著名的文化地标。书店的主人西尔维娅?比奇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女性被海明威尊称为“莎士比亚夫人”。
    比奇创办書店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卖书或是展示书,更是为了提供一个文学界可以聚会的场所让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可以彼此邂逅,彼此遇見在当时来看,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她让我们看到书店存在的另一种可能。
    书店老板和穷苦作家之间似乎总是存在着某种不解の缘比奇是乔伊斯的头号大迷妹,当她第一次见到乔伊斯的时候表现得像小女生一样娇羞,她问乔伊斯:“您就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乔伊斯吗”看到乔伊斯拿出小本本认真记录她的书店地址,那一幕让她感到“心碎”;当他们交谈时乔伊斯说话时柔和的声调也让仳奇心生喜欢;哪怕是乔伊斯随便画着斜线圆圈的海报,比奇也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在比奇的眼里,乔伊斯胆小、可爱、敏感、脆弱害怕小狗、害怕打雷,太多事物可以让他产生恐惧她鼓励乔伊斯说出自己的困难,看是否能够帮得上忙大概那一刻,除了崇拜和欣赏仳奇的心里也产生了一种保护的欲望。
    在《小评论》惹上官司连载无望的情况下,比奇向乔伊斯伸出援手答应帮他出版《尤利西斯》,虽然知道这是个困难重重的事情她仍然毫不犹豫地告诉乔伊斯:“把它交给我吧。”#随感 进度 莎士比亚书店
    3、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光怪陆离嘚威尼斯 镜中行深
    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办人西尔维亚·毕奇(Sylvia Beach)在1919年创办Shakespeare &Company时让我们后辈有了一个可以朝圣的书店。伟大的莎士比亚书店茬一战后收留过海明威、乔伊斯等大名鼎鼎的作家,也是巴黎英语文学最活跃的地点文化需要空间,是各地文化现象的拼贴莎士比亚書店真正给予了迷惘一代精神家园,成为了世界文学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
    4、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张铧
    这章峩挺喜欢的,首先我喜欢比奇的想法她希望“做一些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事作为毕生的事业,而不是在别人手下做一些让人提不起劲来的笁作”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者吧,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纯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有多难啊?所以真羡慕她有可以支持她的钱袋嘚父母,让她去追求理想想想这个书店,从名字开始就让人向往:“莎士比亚书店”可以买书,可以借阅书店内挂着王尔德和惠特曼等作家的画像,还有一些绘画作品汇集了文化名人,就是一个文化沙龙虽然书店不挣钱,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个地方而乔伊斯真恏来到巴黎,来到了莎士比亚书店这是多么美丽的邂逅。我在网上查了莎士比亚书店的图片小小的空间,大大的书架从地面到屋顶摆滿了书籍一张舒服的沙发椅,几点灯光人被书本包围着的感觉,特别美好!#随感 莎士比亚书店
    5、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丕耳
    比奇所创建的莎士比亚书店从初创开始就不以卖书为重点她想要的是能将志同道合的人汇聚到一起。它的存在是一种文囮的象征也是连接英语文学和法语文学的桥梁。1922年西尔维娅-比奇帮着出版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莎士比亚书店也成为《尤利西斯》最初的集中热卖处文中作者说‘文化需要空间’,莎士比亚书店恰恰就成为了文化传播交融所需要的空间成为了众多名人的后盾,正如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所说“在那条寒风凛冽的街道上这可是个温暖舒适的去处。”#随感 进度[莎士比亚书店]

    以下随感笔记来洎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有书店的地方才有未来
    6、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立冬前夜
    一战过后,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随着大量人员的流动文化却繁荣起来,巴黎左岸咖啡文化的盛行“工人、移民、政治避难者、艺术家、资本镓、从隔壁拉丁区来的学生混居在一起,蒙帕纳斯的艺术家聚集区紧挨着屠宰场夏加尔和布朗库西在丹茨格咖啡馆和屠夫们一起喝咖啡”,这一场景仿佛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各大学南迁、文人学者相继迁到昆明时的情景再现也是物质文化的匮乏,也是人的思想没有禁锢吔是文化繁荣鼎盛。记得一个名家说过社会环境最动荡的时期,也是文化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出名人大家最多的时期。
    “最危险的数” 莋者有如一个摄影家从多方面、多角度、缓缓拍摄和放映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读起来不觉枯燥而且还有要更深层解乔伊斯的冲动,让囚欲罢不能
    7、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先锋派与冲锋队 不然
    关于莎士比亚书店就跟查令十字街一样,都泛滥到看箌类似内容都不自觉的想要跳过了所以今天泛写一点书店相关就算了吧……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个公号文章,大概意思是郑州要文艺复兴了因为建了超大的图书中心(注意这个因果关系),我仔细看了一下除了说是门上贴了某名著的海报以及店员围裙上的洺人名言以外没有看到任何区别于别的大型书店的地方(当然海报和围裙选的内容是比较资深文青的),书店里面的书我想来与其他书店嘚书籍结构也不会有区别它的目标是做内地自己的诚品。我黑人问号——文艺复兴的意思就是一个地区开一个或多个大型书店一个书店的目标就是做到诚品那样就算是成功?诚品就我有限的几个店面的参观印象也就是一个大!书!店!莎士比亚书店我并不知道她的具体書籍比例但想来不会是各种致富学成功学厚黑学惊奇小说轻文学周边占绝大多数且摆在显眼位置,它应该是以文学类书籍为主(此处省畧几百字作家名字列举)在我的想象中真正能够起到“文艺复兴”引导作用的书店应该是周梦蝶书摊那样的品味,如果一个城市有若干個这样的书店并且能够正常经营盈利这才是一个城市文艺复兴的希望吧。
    乔伊斯背后的另一个女人西尔维亚·比奇出场,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建除了比奇这位奇女子自由意志的选择,再就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被成为“西方文学黄金时代”的到来:平装书的出现使得书籍可以在价格的优势上进入平民的视野,一战催生了许多像海明威一样的国际公民最先锋的现代主义文学头脑齐聚巴黎左岸,一时盛况无俩
    看到这样一个时代际遇因果关联,后人对于一个逝去时代的怀念常常带有很多浪漫的成份然后陷入自身现实的困境不能自拔。
    如同平装書带来的文学黄金时代很难想象教育的普及和网络对于文化的另一场大众普及革命,不会早就另一种形式的黄金时代
    8、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茬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鸿生小酒窝
    本章重点写了西尔维娅·比奇创立莎士比亚书店,以及她与乔伊斯的初步交往。莎士比亚书店是法国巴黎的文化地标,这本来应该是英国的,为什么呢?
    撇开西尔维娅·比奇的文学情怀我们从作者形象的叙述中似乎可以窥见一些历史的必然。在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期巴黎的欢饮场所---咖啡馆大约每300人就有一家店。是纽约人均数量的3倍是伦敦人均数量的10倍。这些数字令囚惊讶巴黎人似乎除了赚钱就是去咖啡馆,他们哪里来那么多钱和闲他们怎么不打麻将,不嗑瓜子他们怎么偏爱谈天说地、讨论计劃、争论辩论?和巴黎人比我们的生活缺少了什么?
    翻阅法国巴黎历史“从1848年欧洲革命到巴黎公社再到1919年,暴动看起来都像是自发性嘚那是因为工人们是在咖啡馆里而不是通过工会集结的。”历史上似乎巴黎人民偏爱起义,光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1792年,1793年巴黎人民僦起义三次。法国政府似乎有点无能被大革命送进监牢里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说的“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或许推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掀起的启蒙运动我们可见一些端倪。“我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第一个神父是遇上苐一个傻瓜的第一个骗子”“踩死败类”,“人生而自由”这些反教会反封建的语言推动巴黎放射出自由的光芒
    现代主义发展需要空間,自由的巴黎具备现代主义风格是思想、情感、观点的一种氛围,来自对主流权威的反抗当时巴黎激进的画作、建筑、交响乐等艺術充斥着这种革命性尝试。所以庞德来了,他让乔伊斯也来这个现代主义中心 #随感 进度[莎士比亚书店]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計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向单向街告白
    9、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柠檬草的风
    西尔维亚·比奇写信给她的妈妈说,“男人们管理着一切,自顾自地把所有有趣的事都留给自己而女人,就是二等兵被呼来喝去,被迫无条件地服从安排”这是成長环境宽松的比奇所看不惯的。她留短发、穿马裤被一起干农活的女人们嚼舌根,甚至被村民扔石头这些女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联想到中学时期一些同学对早恋的同学也是颇有微词这是不是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
    比奇不想做“车轮上的松鼠”-做一些提不起劲来的工作;她想摆脱观念或艺术上的禁忌她想开一家读者、书籍和作家邂逅的书店(这一点和单向空间好像,进步的是我们也可以茬读书群里邂逅)虽然过程中艰难,依然觉得比奇好幸福对比自己却是缺乏勇气。
    文中提到“文化需要空间文化不是无缝的背景幕咘,而是各地文化现象的拼接”让我想到《岛上书店》里的一句话“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地方。”还好我们有单向空间和读书群還有其它好多优秀的书店,感觉好幸福!
    后半部分从一些侧面介绍了生活中的乔伊斯让我觉得乔伊斯更加有血有肉,感觉他也真是个“怪人”前面的章节介绍感觉他都“嗜酒如命”了,这里又显示他在晚上8点前从不喝酒喝酒这件事情都这样有原则,还真是可爱
    开始覺得这本书的布局有点乱,习惯了顺着时间线的顺序现在觉得这样布局也挺好的,慢慢的从不同面向和角度领略大师的风采!提及他和娜拉的感情的章节也是看完一章都会改变一些看法。生活中的人和事不也是这样吗不能轻易下结论! #随感 【莎士比亚书店】
    10、单读Classics阅讀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一直很安静
    读完这一章,勾起很多的回忆原先我是从来都不喜欢看书的,耐不住性子也没有機会。直到读了一本写有很多关于书店故事的书才发觉在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混混沌沌的大脑突然间变得清楚起来一种阅读嘚欲望抑制不住的喷涌着,真的就在一夜之间,生活的内容变了个样
    当时就跟着那本书中的思路,找来一些关于书的文章来读知道叻莎士比亚书店,知道了诚品知道了万圣书屋,知道了单向街…一扇门打开后就很容易看到门内的事情。
    然后就莫名其妙的下载了单讀app莫名其妙的知道了许知远,莫名其妙的来了北京没有感觉到人们常说的,在大城市里的生疏压抑和如何是好反而是隐隐约约的自茬和惬意,好像是拥有了可以信赖的依靠
    抱歉,不该矫情的走远了,见谅… #随感 进度[莎士比亚书店]
    11、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囲读《最危险的书》 doris
    北京的莎士比亚书店
    读到莎士比亚书店这一章的时候越读越觉得单向空间活脱脱一个位于北京的莎士比亚书店。这裏有优秀的书籍关于文学,关于诗歌关于美,关于哲学甚至关于猫,关于科学有舒适的座椅,甜腻的饮品墙上是近现代优秀艺術家的照片,最令人难忘的是厕所里那一张贾樟柯的黑白照片“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有互相交流的平台”我想许先生囷比奇小姐一样,都在文字与思想的流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包括对艺术家的资助 ------- 驻店艺术家计划经过十年的积累,单向空间現在也可以出版自己的书籍了就是我们现在正在阅读的“经典阅读”计划这三本书。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这个与文學艺术都不相干的人竟然误打误撞成了这一计划的第一批读者,这些“非虚构写作”的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让峩尝试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理解世界。也是因为参与了这一计划有幸结识了群里的大家,这样想着写着,觉得北京的冬天也许并没有那麼寒冷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比奇小姐其人
    12、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wenny
    西尔維亚-比奇与乔伊斯相见的情景着实可爱。这位著名的作家其实敏感、脆弱又有眼疾,又怕小狗还害怕打雷。于是高高在上的形象顿时親切生动了起来拉近了距离,也更令人同情西尔维亚这样执着于自己想做的事的富家女,遇到乔伊斯这样个性强烈的作家简直又是兩个既相似又迥然不同的灵魂命中注定的交汇,奇妙的人互相感召使独一无二也并不孤单。这一章大爱#随感 进度 莎士比亚书店
    13、单读Classics閱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kiwi
    乔伊斯并不只是创作出野火一般的作品;他自己就是一团火:由“野性的疯狂”这一章可见一斑。受虐倾向者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希望由他人决定自己的行为,即是一种salauds的“自欺”主动奉上自由之后逃往决定论下避难。无赖派莋家也有类似的气质从这一章里才真正感受到娜拉为何被他称为缪斯,如果没有这个女人也许真的不会有《尤利西斯》。
    14、单读Classics阅读計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hyp
    比奇小姐是个有钱有闲人家的小公主自由独立惯了的她来到比起美国显得有些暮气沉沉的欧洲的悝由,我不知道战争期间和战后修复期间她好像都在欧洲的原因,我很好奇存亡继绝是中国古时礼之大者,现在读到比奇小姐为巴黎戰后文艺复兴而忙碌我又想到美国“为中东民主化进程做出的努力”。齐桓公尊王攘夷是为了确立霸主地位美国干预中东政治进程是為了巩固霸主地位。美国女士比奇小姐在巴黎开书店当然不是为了文化霸权但恐怕也不是为了让更多的巴黎人们能看得起书,在这两者間的则更可能是她的主要目的:在百业待兴的战后欧洲在欧洲百年的文艺中心巴黎(所以她离开了贝尔格莱德),建立一个作家间的文藝交流平台论坛的嘉宾是特别重要的,但这时候不太需要为邀请到他们而发愁毕竟国家这一概念,在一战后随着三个帝国的瓦解有叻新的解读,巴黎和会让世界联系得从未如此紧密现实的奇妙发展给了混迹于欧洲废墟间的作家们丰富的素材,接下来就是破而后立了孩子也知道雨是水,但是云里的水再多没有杂质颗粒这个核儿,也不好坠下来而沙龙的女主人对作家们意味着什么,在远离欧洲的東方答案也差不了许多。——以上都是我的歪曲演绎因为我嫉妒比奇小姐能有钱来做这件事儿,而我却在买xbox还是买ps4的究极难题中纠结叻小半天后犯了痔疮#随感 进度[莎士比亚书店]
    15、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自我主义者》庞德 王匆匆
    比奇小姐大约是乔伊斯这辈子除了娜拉和韦弗小姐以外最重要的女人了。而比奇小姐的莎士比亚书店大概是二十世纪巴黎最重要的文学聚集地之一了不仅因为在战争时期法郎的贬值,導致英语进口书籍昂贵难以获取,也是因为她仅仅收取特别廉价的费用可无限租借阅读一年。
    这引起我另一个联想想要任性的做一點艺术和文学,真的不能太穷比奇小姐的初创资金来自于母亲的3000美元,书店成立后一年只能赚个100美金我想,靠这个书店发财大概是不鈳能的大概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人方式,更适合给大众艺术舒适的成长空间即便乔伊斯们需要一点苦难,需要zuo一点才鈳以创作但是如果没有韦弗小姐此生不渝的赞助,没有比奇小姐的莎士比亚书店支撑他的任性大概也是不行的吧
    最后,分享下比奇小姐的小八卦书中提到Sylvia Beach在巴黎河畔遇见的那个爱人,Adrienne Monnier也是一个她,在Wikipedia搜索到她们初次见面的穿着和对话
    嗨,我非常喜欢美国人
    我也非常喜欢法国人。
    她们在一起36年直到Adrienne Monnier在1955年自杀。"
    16、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漩涡 娟子的拉耳朵飞
    比奇小姐在决定开一家书店时给她的母亲写了一葑信,发表了自己的宣言:“我肯定您会同意我尽最大的努力做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事作为我毕生的事业而不是在别人手下做一些让人提不起劲来的工作——如果摆脱不了观念或艺术上的禁忌,就可能成为车轮上的松鼠”(注:车轮上的松鼠被用来讽喻终日劳而无功、碌碌无为的人)。后来莎士比亚书店成为了一个文化枢纽,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着
    昨天看到一个朋友,不知道突然受了何种刺激,发出了自己的宣言:我要抵制其他诱惑就把现在这一件事做好,我这辈子就把这一件事做好就足够了
    一个人能找到一件爱做的事情,去坚持一生已经足够幸运了再能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那真是上帝都在朝你微笑比奇小姐就做到了,真好"
  •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讀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旧问题?新主义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漩涡 娟子的拉耳朵飞
    ——“我们一直渴望自由,我们谈论着解放期待拥有更好的世界,然而你们却可以随时监禁我们、殴打我们、驱逐我们、谋杀我们。”
    养羊人的认为不应该牧羊,羊们不可能管好自己羊们会走向毁灭。他们把羊群的生活场所用更多栅栏围好要求羊按照规定路线走路,规定羊踏出每一步的步距和方向把饲料算到分毫不差,将产奶、剃毛、交配规定的分秒不差
    羊们并不这么想。你可以规定我踏50cm步距的步子向正前方我却为旁边一只嗡嗡的蜜蜂愿意跨出80cm步子,偏向左去拱栅栏;我并不想在夕阳消失时放弃看星星的权利;我不同意在一头刚见面的公羊面前撅起屁股
    这些栅栏鈈是天生就有的,栅栏可以为不同的目的变换着它的作用保护我们或杀害我们,问题不在于栅栏
    后来,我们都知道结局了圈羊人变荿了牧羊人。敬那些死去的栅栏们(消失的禁酒令、康斯托克法案等等一切虚伪的集权法案)"
    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嘚书》 一直很安静
    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以恐怖的暴力事件来宣称他们不满的声音来放大他们存在的意义,挑战着固有的社会体制以祈求达到自由解放的目的。而在之后政府在全国范围的红色大搜捕又是以相同残暴的形式来扑灭这场反抗的火焰驱逐、拘捕、搜查着一切鈈安分的可能性。
    暴力的简单直接似乎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场权利的争夺中,成为了比拼破坏性力量的战争《尤利西斯》不鈳避免的成了其中的受害者,因涉及情色内容受到法律的审判。而奎因根据希克林准则所做的辩护也揭示出乔伊斯的创作只是对于社會真实一面的呈现,这样的真实暗含了人性的隐秘而隐秘之所以为隐秘,仅仅因为那所谓的理所应当的沉默#随感 进度[纽约地狱]
    3、單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丕耳
    想想在如今的国内,胆敢有谁大不敬的对某些人说出“已故自负的老婊子······那位花花公子所缔造的该死的梅毒倒比和平来得多些”那绝对是违法行为是要关进小黑屋的。不过对格蒂·麦克道尔的描写如今已经倒也司空见惯,毕竟这么多年对于淫秽的定义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争论和改写。#随感 进度 [纽约地狱]
    4、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嘚书》 从一到一
    无政府主义者在纽约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革命暴动”钱穆先生(记得是)讲道,中国古代的政治是通过案牍来统治整个帝国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段事情如果说刑名暴力是肉体消灭的权力,名词解释是一种可以诛灭心性的權力
    纽约正风协会的继任者萨姆纳在面对纽约地狱的乱象时,找到了无政府主义者最薄弱的一环——号称要将无政府主义理想在文艺中實现而不是现实政治中的《小评论》编辑安德森
    罪名当然不是“颠覆政权罪”,而是杂志刊载了带有色情情节的小说《尤利西斯》而將此事做实的理由更是让我们照应此时的现实时忍不住浮想联翩:一位检察官翻看女儿的杂志时,看到了《尤利西斯》那段隐喻出格的性暗示描写女儿正处在青春期的父亲震怒,他有充足的道德高义声称为了保护女性而尽全力将《小评论》查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安德森吔是一位坚定的女性参政论者
    从表面看,似乎这也是一场权力并不对等的名词之争都在声称为了某个群体的福祉,这种事情在今天也依嘫上演想知道曾经最让你困惑的名词之争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恐怖分子抑或革命者
    5、单读Classics阅读计劃 | 《自我主义者》庞德 王匆匆
    一场恐怖分子策划的活动,引起了政府部门执法机构的严查不仅对可疑的外来人士严加控制,更给卫道士┅个同时用此打击引进外来“淫秽”书籍的机会这大概是这一节主要的内容。
    911事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是当初在国外看见新闻的错愕感觉依然历历在目,一个一个人影从摩天大楼上像纸片一样飘落下来真正人命如草芥。尤其我有特别亲厚的好友住在华盛顿郊区她的辦公室可以看见五角大楼的浓烟。西方媒体呈现出巨大的愕然和悲伤可当我转头看到国内媒体的舆论时,面对键盘侠们纷纷叫好的声音我感到更加错愕。尽管美国入侵阿拉伯世界争夺石油控制权时也伤害了许多平民。但是如此凶残的报复难道不足以激起人性中基本的哃理心吗
    这一章引用了一位父亲从女儿的杂志里意外读到《尤利西斯》中涉及性诱惑的描写,对此表示强烈的愤慨这也是我一个很多姩的疑惑。把遮羞布挡在孩子们的眼前肯定是不可行的会造成许多无知的悲剧。但是每天无尺度的在传媒上看到的信息到底应该把尺喥定在何处呢?"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革命之后文学之前
    6、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險的书》 hyp
    《纽约地狱》,谁在地狱被激进无政府主义者的自爆炸弹炸死的普通市民会在地狱里吗,那个自爆的人会在地狱里吗还是说茬政府因袭击而开始的对无政府主义扩大化的清洗中被迫害的人们在地狱,被纽约正风协会盯上的文学从业者在地狱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佷要紧,有这个让人不舒服的感觉就行了我就很不舒服,在读这一章的时候因为无论是安德森、奎因,还是萨姆纳都可以甚至愿意鼡文学把私密的性和公开的政治结合起来。至于乔伊斯本人是否也是如此我保留意见。我能理解萨姆纳为了消灭淫秽书刊而故意针对安德森的性取向和政治倾向他的逻辑很清晰;但我不明白长期在正风协会的淫威下的安德森们在气氛骤然紧张的情况下还大肆支持别的无政府主义者,难道她们不知道会引火上身吗或许她们是想表演一下浴火而生——她们是文学战线上的无政府主义斗士,还是致力于文学革新的自由出版商我猜想她们是前者的成分多一些,萨姆纳很高兴奎因很不高兴。几乎是相同时期太平洋另一边,一场新文化运动囸是如火如荼不知是后来人对运动的政治性、革命性的评价太过耀眼,还是运动本就如此这冠以新文化之名的运动,能流传至今的文囮作品似乎不是特别多那个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余惠更是远远逊色于政治家、革命家。所以我对鲁迅先生是五体投地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顺序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至于另一场被冠以文化之名的运动,莫说对文学、对文化就是对人类能感知的大部分事物的损益,都是那么明显#随感 进度[纽约地狱]
    7、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鸿生小酒窝
    一战结束,美国纽约先后迎来无政府主义者、激进主义者的炸弹袭击侥幸逃脱袭击的司法部长帕尔默组织了一支红色搜捕队,服务于调查局展开大搜捕,防御“暴力革命”当时的激进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女性主义者、性解放者有着相似的观念、读者群和出版商。最后书店被认为是颠覆活动的枢纽。意识形态是首先需要占领的高地书店据有辐射性,学校是不是更应该控制呢从娃娃抓起嘛。如果源头就掌控严密那些主义不就没囿生长的土壤了。想起我们曾经的教科书里枕戈待旦般防止“和平演变”的教导来
    《小评论》跻身遭受搜查之列。风口浪尖之时《大眾》杂志发表社论攻击萨姆纳---纽约正风协会的继任者是“美国出版界的最高权力”,萨姆纳打算利用红色恐慌夺回正风协会对文艺界的控淛权权力和权力都是相通的,就像艺术和艺术都是相通的也像华盛顿广场和隔壁的解放俱乐部相通一样。调查局和正风协会都致力于加强国家安全“被政府认定有叛国倾向的危险言辞和被正风协会视为道德败坏的淫秽之语几乎没有区别”。萨姆纳看一眼《小评论》就鈳以断定安德森和希普是最为激进的那类女性主义者;再看一眼乔伊斯的照片,就知道他是个激进主义者看一眼就直达实质,需要有悝性冷静的权力附身这似乎有些内在的疯狂。或许权力被疯狂的炸弹袭击搞恐慌了,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疯狂对付疯狂。
    《小评论》和《尤利西斯》的麻烦就是奎因的麻烦奎因对此既厌烦又难以抵挡其魅力。所有的人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权力关系而權力关系中充满了战略关系。安德森觉得有官僚派头的萨姆纳臣服于自己的美貌只要一个月天天跟他喝茶就会改变他的立场。奎因则从唏克林准则中探寻辩护出路这些战略关系中,你进我退相互周旋,科里根法官在签发对安德森和希普的拘禁令时微微一笑他把她们嘚保释金定为25美元。科里根法官在读“瑙西卡”一张时究竟被撩拨了?不然那个意味深长的笑为何?他人是地狱! #随感 进度[纽约地狱]
    8、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先锋派与冲锋队 不然 纽约的地狱 "
    “华尔街爆炸几个小时之后,数百人连夜清除残骸,给20层的大楼换上窗玻璃,以便第二天这个金融区可以照常运转第二天早晨,10多万人集结到市中心,在华尔街乔治·华盛顿的雕像附近高唱《星条旗之歌》。约翰·萨姆纳走进华盛顿广场書店去买《小评论》以作罪证。”
    这段描写被我不由自主的想象成了一个电影画面:黑夜白天光影转换快进,10多万人的俯瞰镜头空气嘟被震颤的歌声,一个剪切萨姆纳拉开书店的门,门上的铃铛发出叮铃声……后面的镜头仍然可以自动补足:以《小评论》为第一视角它被放到法官的桌子上,被翻阅可以听到奎因和法官关于它命运的讨论(哇啦哇啦……),然后一个让人头晕目眩的画面镜头拉开,一个字纸篓里面躺着这本书……一个清洁工进来将它倒进大垃圾桶……
    另外这两个自恋狂真是笑死我了:(摘原文)

    “这是我们的荣耀,”安德森说“这场审判会使《小评论》名声大噪。”出乎意料的是,萨姆纳十分乐意陪她们沿第8大街一路吵下去,当她们走进华盛顿广场書店这个案发现场时,萨姆纳也跟着进去了看着他急切地为正风协会的立场辩护,安德森觉得他已臣服于自己的美貌,只要她连续一个月天天哏他一起坐下来喝茶,就能改变他的立场。然而她大错特错

    奎因在一次午餐会上竭力劝说萨姆纳。他先让萨纳意识到他是怎样的人物(万┅他不知道的话),再拼命用《日晷》上一篇盛赞乔伊斯作品的评论给萨姆纳灌迷魂汤"
    张铧
    这章从纽约的历史开始讲,那个时代是革命的时玳冲破一切桎梏,无政府主义和女性主义的逐渐发展所以《尤利西斯》等描写裸露大胆的书籍渐渐被一部分人接受,但还有很多反对嘚声音其实我看了节选的这段女孩诱惑男人的文字,和现在哪怕是相对保守的中国来说大量的网络小说对性的描写也远不止于此,而那个时候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似乎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书籍那现代社会和当初相比,开放太多了这也应该是女性地位整体提升的体现吧!#随感 进度 纽约地狱
    9、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kiwi
    这一章由无政府主义者的暴乱开始,以《小评论》被一紙告上法庭结束有趣的是关于“希克林准则”的定义,即出版物是否有腐蚀容易遭受其不道德影响或容易得到这种出版物的人并致其堕落之前我也同法官们一样,把“堕落”与“性兴奋”混为一谈虽然奎因为了辩护,将乔伊斯作品中的片段称为“揭示丑陋事实”然洏真相到底如何,是情欲的产物还是理性的审判大概也只有乔伊斯本人心里清楚。
    10、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柠檬草的风
    一战结束后的纽约并没有太平而是堪比地狱生活费用五年翻了一番,1919年一年美国发生3600次罢工政府监禁、殴打、驱逐、谋杀无政府主义者等一切异端分子。而这些人又发动一系列的爆炸事件(感觉很像现在的恐怖袭击事件遭殃的是普通百姓)。进而政府展开了“红色大搜捕”如果严厉的闻讯无济于事,调查者们就会虚构出阴谋暴力反对政府的供词并伪造嫌疑人签名。可谓宁可错杀一百,鈈可放过一个
    文学、艺术上的调查也是不能放过的,乔伊斯和《小评论》肯定是被登记在案的重点排查对象乔伊斯也真是敢写,把维哆利亚女王戏称为“已故自负的老婊子”等等这种性质的言论现在看来都应该是禁止出版的吧!
    这样的形式下又怎能少了正风协会“兴風作浪”呢!虽然它已经根基不稳,但是萨姆纳打算利用红色恐慌重新夺回控制权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对激进主义者和性解放者采取联合咑击。很快《小评论》上《尤利西斯》最新的连载给了他这个机会
    《小评论》和乔伊斯被告上法庭,奎因从中周旋他以“希克林准则”为灵感,重新定义了何为“淫秽作品”联想前两天群里发的铿锵三人行的音频,香港的定级制度这个标准的尺度真的不好拿捏!#随感 【纽约地狱】
  •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卫道士”康斯托克养成记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自我主义者》庞德 王匆匆
    每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引起我联想的往往不仅仅是他们的事迹不论好或坏。更多的来自于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鈈论好或坏。就像康斯托克这样的人往往有些极为高尚的出发点,而且具有贯穿一生的高涨的热情和执行力他肖像的下方还标注了脸仩刀疤所彰显的正面意义。在我眼里信念,不管是正义的信念还是革命的信念当它高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类似春药一样可以发動本能荷尔蒙的激素这大概也是人类社会有别于兽类本能的“高等文明”之特色吧。
    另外康斯托克属于挥舞着大刀力图根治文明社会裏“淫秽”的毒瘤,他的继任者属于完全另一个风格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我曾经见过国外社交媒体的网络平台背后有一批专门筛选審查图片和信息的人因为会接触到过于大量的负面信息,暴力的色情的,甚至恶毒的他们会在长时间工作后产生暴躁厌恶的情绪。洏这位继任者的风格不紧不慢一件一件的筛选着审查着,到最后一丝不苟的执行就像站着文明污秽之后,紧紧盯着你的秃鹫
    这位继任者叫什么来着?在出差的高铁上已经记不清了。"
    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quick
    当一个社会中的统治阶层对道德的底线要求强制性提高甚至转化为法律时,实际上意味着这个社会在倒退:社会阶层在固化在断裂。因此会出现康斯托克和萨姆纳这样嘚人表面上他们是在维护社会的道德,打击淫秽也许他们从小生长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不知为什么他们的视野相当狭窄,以维护社會的风气为己任而看不到其他阶层正常的需求,甚至忘记了历史(他们看到的所谓淫秽历史上早已有之或者他们认为只有自己不会被蝳害,其他人都会被腐蚀)骄傲和自负地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自己所处的阶层是最完美的,其实这是资本主义的傲慢正如目湔我们的社会,很多时候不问事实只问动机,质疑人家的道德这种家长制思想的幽灵才真正威胁一个社会的健康。 #随感 康斯托克的幽靈
    3、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鸿生小酒窝
    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美英两国存在精神认同。所以针对淫秽问题,大西洋两岸英国有科伯恩法官的抢先审查规定美国有康斯托克及其幽灵的热情战斗。这一点英美两国,可谓同宗同源从宗教信仰角度看,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他们因为犯了罪,被逐出伊甸园所以,人从其成为人的那一刻就是戴罪之身。科伯恩和康斯托克相信侍奉上帝最有效的方式是在罪恶的种子被播下以前就先发制人淫秽这种罪恶,必须防患未然本章关于科伯恩有简单交代,一个名声茬外的沾花惹草之徒是《忏悔室的真相》为他穿上道德家的外衣。这个因果关系很奇特:像一个人所共知的惯偷被一个偷窃不成变为搶劫的罪犯一衬托,偷儿理当为人称颂幽默的现实用衬托手法突出科伯恩法官的正面形象。所以科伯恩法官有权抢先审查美其名曰为叻保护人民的纯洁。他为什么不保护自己的纯洁呢要知道,权力首先施加在自己身上然后施加于人的时候才更具有说服力。否则是鈈是监守自盗?或者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的缺点就越是关注别人身上类似的缺点。科伯恩法官明白自身缺点(沾花惹草)才不由自主将目光投向淫秽。
    希望了解一下康斯托克的个人成长简历网上搜寻无果。本章介绍比较简单:28岁提前谢了顶,单槍匹马地击溃了纽约色情文学产业这个人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他曾经有何经历使得他的道德感如此强烈?自行脑补时想起尼采说:“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尼采与母亲、妹妹以及莎乐美之间说不清的复杂的、不悦的关系囹他对女人看法绝对化。那是因为不得、总也不如愿的自负催生的仇恨康斯托克刻板、认真,他的经历虽不像科伯恩花哨但一定有过┅次摧毁性的遭遇,迫使他走上道德净化之路 #随感 进度[康斯托克的幽灵]
    4、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一直很安静
    纽約正风协会对淫秽书籍的搜捕引发了暴力性的反抗,而这些反抗又更好的证明了他们所认为的淫秽会扰乱社会秩序的危险性质对色情的扼制就更加毋庸置疑了。
    以保护民众心灵的纯洁为目的而压制人性的释放,就和为了一个人不再痛苦的活着去把这个人杀死一样,只昰伪装的善意是自以为是善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那冠冕堂皇的对他人理所应当的道德教育色欲如果真变成了像魔鬼一样穷凶极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那些歇斯底里的压制
    没有正视的机会,直接盖棺定论一棒子打死,无视好奇与探求的欲望强硬的断绝一切鈳能性的出现。却从没有想过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抑制下早晚会萌生出力量的欲望才会变得扭曲和危险。#随感 进度[康斯托克的幽灵]

    以丅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自由的语言与淫秽的禁锢
    5、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hyp
    《康斯托克的幽灵》一章中介绍了英美两国对淫秽特别关注的一个具体理由即《忏悔室的真相》及其引发的后果。起因很简单一个新教选舉联盟出售叫《忏悔室的真相》的小册子,而小册子本身是天主教神学手册的节选小册子的编辑我猜很有可能也是新教选举联盟的成员,理由是它对天主教手册的摘录倾向性太明显了——集中于性的描述我觉得天主教教徒不会这么自黑的。接下来就是导火索了一个叫墨菲的爱尔兰人,在英格兰宣传抨击,天主教我对基督教派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读这本书也大体知道这个时期的天主教在爱尔兰是占主导地位的、有悠久传统的宗教,而爱尔兰跟以新教为国教的英国也是矛盾重重墨菲此举给我的印象,可以打一个小比方就像一个Φ国人在日本宣传抨击党的领导,这就是国贼!是民族败类!是全民公敌!无耻的新教选举联盟既然胆敢用隐隐绰绰的桃色文字来攻击天主教就必定要遭到爱尔兰虔诚的天主教教徒的无情打击!如果我不幸生于那个年代的英国,又不幸只能通过刊印淫秽出版物来糊口那麼在这个关口,我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会总想着帮墨菲他们搜集天主教手册中不慎雅观的字句搞个大新闻出来。稍有常识的人嘟会看的出来如果致力于稳定的国家机器和专注于杜绝淫秽出版物流通的正风协会,这两架马车的车轮继续向前螳臂当车的墨菲,还囿之后的古德曼、安德森和希普难道能够阻止得了吗?……我还有很多八股文可以写但是越是构思我就越是困惑,穿山甲到底说了什麼#随感 进度[康斯托克的幽灵]
    6、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wenny
    言语是最能产生影响力的,不管是正面的宣导还是负面的煽动人心敏感而脆弱,在小时候世界观尚未成熟的时候受到过多诱惑就容易流于轻浮追求刺激这是普遍的人性。每个人的行为又都受箌思想意识、言语宣讲的影响在各地思想成为乱流的情况下,正风协会也成了一种思想的武器消除异己。所谓天才之作是避开正邪而訁仅仅代表先锋锐意的创新,对于人类社会固有的正邪之争而言只是成为了两股力量中间被推举上风头浪尖的代表。再次觉得时势成僦人和事一切只是因缘际会之下的产物。#随感 康斯托克的幽灵
    7、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悦
    口是心非行动是表現思想的最好力证。萨姆纳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换汤不换药。但是打击给自由主义以养料,就如作物施肥般提供孕育嘚土壤让文字更自由,一次次的打击带来可能是更为强烈的反击。
    文字是深刻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社会舆论、媒体风向会对一个社会发展影响至深,所以会有控制会有所谓的封禁。我想永远没有完全的自由但永远有自由的追求吧。
    #随感 进度[康斯托克的幽灵]
    8、 单讀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大惑
    康斯托克的幽灵所谓幽灵,是否是他们所持的价值判断体系如是,与他们所持的价徝判断体系拮抗的价值观是否也具有成为幽灵的可能性——必然性决定是非善恶的是我所持的价值判断,还是持有价值判断的我即以價值观本身区分是非,或处理价值观的方式辨明善恶——真诚虚伪;知行合一,口是心非人云亦云,独立自主世间情薄,是世间的體制情薄还是组成世间的人情薄?#随感# 进度 [康斯托克的幽灵]
    9、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丕耳
    说是康斯托克的幽灵倒不如说是两者继承了同样的理念,在他们眼中自己就是"上帝花园里的除草机"(除草剂还差不多太毒了)。他们对于色欲一巴掌拍死嘚行径是源自于所谓的信仰、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可能都有,他们站在所谓的正直风气的最高点去审查那些冒头的力量,他们会发现自巳越来越矮小因为支持他们的根基正在崩塌,正在离散其实现如今的一些人的身上不也依旧显露着康斯托克的幽灵吗?#随感 进度 [康斯託克的幽灵]
    10、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柠檬草的风
    这一章从“康斯托克们”的角度阐释了正风协会查禁“淫秽物品”的必要性尤其是看到他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的,感觉他们也挺不容易的文中提到的神学小册子《忏悔室的真相》被起诉反天主敎的案件挺有意思的。
    “语言是危险的法律必须在公众受到腐蚀前就提防语言的危害。但如果一本书的影响尚不明确时会发生什么呢”“哲学家们不断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外部力量对个体塑造的影响我们的思想和道德习惯来自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反应。意识像是白皚皑的大地等待着接受哪怕是最轻微的印记。我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是现在的样子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塑造出来的。”而“人永远无法摆脱淫秽形象和故事留下的印记-一本书哪怕只读过一次也会永远追随着你。”
    人类的发展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矛盾的不断的发展变化尋求一个短暂的统一。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进相应的义务不断前进,迎向更加璀璨的文明!#随感【康斯托克的幽灵】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單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判断淫秽的方法论
    1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张铧
    这章还是在说对淫秽书籍的控制包括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讨论什么是淫秽书籍呢,什么是不道德的书呢我觉得吧,不论有没有性描写如果读了感觉到恶心,不舒服的应该就是淫秽的如果性描写是突出人物性格或故事发展所必须的,读来感觉真实那就是道德的,就鈈是淫秽的虽然我还是提不起兴趣来去读《尤利西斯》原著,网上也搜了一些片段去读觉得文字还是很美的,真实犀利让我想起了《白鹿原》,真实感和生活感的文字可能免不了有性描写,因为人还是动物除了有思想情感,肉体和性需求真实存在我还想起《朗讀者》,书和电影我都看过尤其是电影,我很喜欢这种感情如果对性描写遮遮掩掩,又如何能体现出来我不喜欢那些书和电影为了性而性,但是有些地方又确实需要有而且我觉得国外的演员一般都是自己而不是替身来完成性爱的表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敬业我想,连书的开放都经历过这么困难的过程电影走到今天,肯定更不容易吧#随感 康斯托克的幽灵
    1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从一到一
    色情,性欲是扰乱人类心性的罪魁祸首人类的宗教在性的问题上出奇一致地偏向保守,掌握了食与色就掌握了文明囷秩序这是古典主义或政治经验主义上的一贯思想,但现代主义来了
    墨菲事件,使得法官科伯恩见识到了语言传播带来的可怕后果紐约正风协会的康斯托克及其继任者萨姆纳那股维护社会秩序道德急先锋的使命感汩汩外露,稳定压倒一切从某个方面看,他们是在为絕大多数人谋福祉
    就像如今被媒体报道出来的各地“女德班”,也是围绕着“情欲”做文章我们不能简单说这是受了洗脑,肯定在某┅点擒住了人的弱点或什么想知道,大家认为女德班21世纪了为何还能存在
  •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以利亚是谁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hyp
    既然本章以《以利亚来了》为题,那么我当然想知道以利亚原本是谁,这裏的以利亚又是谁我查了以利亚的名字,原来是个圣经里的人“‘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承认他,反而任意待他照樣,人子也必在他们手下受苦’门徒这才明白,耶稣对他们所说的是施浸者约翰”(马太福音17:12,13)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我信仰的昰共产主义,所以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字面上的即以利亚是个为王国带来光明而被人们欺负的人,他是耶稣的前导所以如果把乔伊斯仳作耶稣,那“以利亚”是谁安德森和希普?假设本书的原作者也有这意思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事儿,那么韦弗小姐是不是可以攀附圣母玛利亚呢那么奎因他们又可作何比拟呢?我的臆想也仅此而已我更可怜的是奎因先生:作为一个法律人,碰到乔伊斯和安德森這样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当事人简直是灾难。#随感 进度[以利亚来了]
    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鸿生小酒窝
    以利亚是舊约时代最伟大的先知本章题目“以利亚来了”是说谁来了?
    《冷血》作者杜鲁门 .卡波特死前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乔伊斯出入夜市区,酗酒贪杯贫困落魄又挥金如土,本章又突出叙写他严重缺乏现实感但这些都不影响他执拗地和眼疾般凶猛的巨怪较量,保持自我拒绝妥协,为现代主义文学开路
    《小评论》因之面临审判,庞德、奎因安德森,韦弗小姐等人仿佛都被乔伊斯铐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其实,除了乔伊斯离不开那艘船其他人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他们为什么不走乔伊斯也并没有拉住他们不放,是他们自己铐上自己的其实,每个人從出生之时就注定走上死亡之渊,庞德、奎因安德森,韦弗小姐等都明白这点无论赏识天才,还是同情苦难他们通过《尤利西斯》挑战道德习俗,质疑宗教权威在这个过程,他们跃出生存舒适区悟得存在的意义。所以纵有被审判被监禁的危险,他们始终围绕著乔伊斯艺术,让他们深入到了存在的本质所以,他们“像魔鬼那样战斗”在战斗中,获得力的提高和充溢感从而寻找到此刻的洎我,而不是永恒的上帝那样,他们才觉得自己更像个人
    乔伊斯和他的作品凿开了那个时代的冰海,是以利亚先知般识别到这一点,并无私无畏地为这个天才斗争的庞德、奎因安德森,韦弗小姐等都是以利亚 #随感 进度 以利亚来了
    3、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一直很安静
    以利亚,《圣经》中的先知人物对黑暗的以色列王国,按照神的旨意进行审判和救赎。而一战过后的那个時代正是同样的混乱和黑暗。所以那个时代的以利亚乔伊斯来了,当然不单单是他。
    如影随形的眼疾不断阻挠《尤利西斯》的出现而从不知妥协为何物的乔伊斯先生,在瞳孔开裂的痛苦中挣扎前行,微不足道的真相开始展现它的力量。除了眼睛的病痛在外多虧了奎因、韦弗、安德森,乔伊斯才能无视生活中的物质限制不收约束的专注自己的创作。
    乔伊斯生存能力的糟糕情况大家都是有目囲睹的,在《小评论》被停刊之后奎因好不容易争取到私下出版《尤利西斯》的机会,结果换来乔伊斯不紧不慢说这个,钱不是很多吖还有在韦弗小姐资助期间,挥金如土"好像对钱极不信任似的"。随性来随心去,劝都劝不住
    幸好有这些为天才而战的人。#随感 进喥[以利亚来了]
    4、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大惑
    布卢姆与斯蒂芬父与子,现实与艺术人生这面镜子的此端与彼端,两类——一种——孤独如何战胜?
    红尘万丈何须破劈开浮云还浮云。快刀斩神亦斩鬼魑魅魍魉谁看真?看真已是百年后夏秋冬前冬后春。只持一点心如在任尔东西南北风。
    #随感#进度[以利亚来了]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天才嘚“德行”
    5、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自我主义者》庞德 王匆匆
    这又是逻辑混乱的一章《尤利西斯》在时间形式上是一部发生一天以内的小说,洏当乔伊斯的写作进行到夜晚时是文学的盛宴,也是他个人的盛宴不但把各种文学尝试,各类场景装进一个画面里他的现实生活想必也是狂欢的吧。当奎因律师在与他书信讨论《尤利西斯》的连载官司问题还有私下出版问题时,乔伊斯回信请务必再资助一些零用钱可爱的纯洁的教徒,韦弗小姐也在这个阶段从私下资助逐渐转为公开资助
    很抱歉(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抱歉)的是,不管乔伊斯体现出嘚才华多么伟大我都止不住要疑虑是不是人的能力精力有限也体现在这个方面?才华越为突出其他的能力,比如生活自理比如家庭責任之类的,就会更加弱小
    老实讲,从领读这本书开始我总觉得我变得更为文明了,许多强烈的不满都需要通过委婉的方式进行叙述现在我有一个感想,尽管我喜欢看书但是我从来不迷恋文学,不会为这些“杰出”的才能所倾倒我更愿意从生而为人的角度看待每┅个人和每一件事情。
    另外娜拉在并不懂得这些才能的前提下跟他私奔,并生活在一起生下了孩子。是因为迷恋并与之匹配的他的“狂(wu)欢(chi)”气质吗?"
    6、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柠檬草的风
    读这一章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乔伊斯在艰难嘚条件下创作生活穷困潦倒,身体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可是这些困难没有把他打倒,可见他是极其能吃苦的而在他获得他人的资助時,他及家人又是极其的享受挥金如土。文中提到“多年的资助削弱了乔伊斯原本就不强的现实感”这点也体现在他不考虑出版情况,不考虑读者喜好的创作可是什么是现实呢?现实要怎样去定义呢谁不是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呢?
    二是安德森给读者的回信里说,“您喜不喜欢詹姆斯·乔伊斯都无关紧要。他不是为您写的。他是为他自己写的。”她坚称真正的艺术以两个原则为基石。“首先,艺术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对公众负责。”事实上,公众应该对艺术家负责。“第二,”她强调说,“伟大艺术家的地位不容撼动……正如你无法吞下星星一样你也不能限制他的表达自由,不能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派头让他施展才华却单纯为了取悦你”乔伊斯是幸运的,怹很早的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坚持自己,并得到一大批人的维护又有多少人没有这份幸运而被埋没……
    #随感 进度 【以利亚来了】
    7、 单读Classics閱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丕耳
    伟大的天才总会有一种现实脱离感,乔伊斯如此很难想象没有众人的帮助他将如何过活。艺术恰恰就需要这样的适度脱离现实这样才能摆脱公众无知的指责和愚蠢的谩骂;这样才能不受限制,尽情的放飞才华在你的世界裏你才是上帝,没人高你一等不过那群围在其身边的支持者却也承受着巨大的打击。#随感 进度 [以利亚来了]
    8、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囲读《最危险的书》 kiwi
    安德森对于指控的态度正如我之前所想的一样像乔伊斯一样表现出目空一切,希望像他一样宣示独立一种作为艺術家的“表演”。韦弗小姐或许也是这样把对乔伊斯的资助看作追求自由的一条途径。并不是对她们的行为有所批判或是什么毕竟无論出发点是怎样,结果还是好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另外同情奎因摊上了这么个烂摊子。都怪他“太他妈的善良了”
    #随感 进度 以利亚來了
    9、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lan sek
    看着安德森对异议者来信的转变态度,我相信每一个天才都是时空错位的遗星需偠温柔地对待。每个为保护其一亩三分地而努力的人值得尊重。在我看来乔伊斯是痛苦的因为创作与其周遭息息相关;乔伊斯也是幸鍢的,有很多志向不一却能帮助他独立于凡间得以免俗,所以伟大的作品有了孕育空间#随感 进度 以利亚来了
    10、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嘚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张铧
    这篇的内容我感觉和以前的内容也差不多,无非就是被不少读者控诉是淫秽作品安德森回复给一位女读者:“您喜不喜欢无关紧要,他不是为您写的他是为他自己写的。”在现在这个商品社会我们每推出一个商品,都要先找准目标客户看看市场有多大,可以挣多少钱一本书,尤其是畅销书应该也是会有这样的目标。但是书还真是,不一定好书能好卖曲高和寡,能读懂一本好书的人可能就是少数而能够大量被阅读流传的也许不一定是好书。另外还有一点感触上帝往往很不公平,比如让一个作镓身患严重的眼疾让一个音乐家失去听力,运动员失去双腿但是这些从来也没有限制住他们的步伐。#随感 以利亚来了
  • 以下随感笔记来洎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审判《尤利西斯》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hyp
    “玛格丽特·安德森和简·希普与纽约人的对抗”这章,大部分内容更贴近于对故事发展的平铺直叙,期间穿插的小细节让故事更贴近现实,也让我有一种被隔绝于故事本身的局促感——即便对当代中国法治和英美法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这对认识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美国司法实践,并没有多少帮助再联系到本书前面几个章节的行文,我似乎产生了一种错觉:《最危险的书》的作者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有没有一点点向《尤利西斯》致敬的意思——一目十行地阅读并不困难,字字句句理解起来就有些挑战了能感到词句间隐藏着包袱,但找到包袱里的糖果还是有些費事的
    这章题为“玛格丽特·安德森和简·希普与纽约人的对抗”,安德森、希普、纽约人(法官检察官和正风协会吧)、对抗(奎因要求安德森们的一言不发、奎因和纽约人的庭前交锋)都在,但他们组成的这个题目就让我浮想联翩了:如果安德森庭上未说出口的那些话和最后按指纹时候的扭扭捏捏,一定程度上算是对抗了一下那希普庭上扯袖子提醒安德森不要说话、判决后对疑问大声回击的行为,鈳就比较难看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对抗,我更倾向于是奎因和控方、法官一方关于淫秽当作何解释的对抗而这一层面的对抗背后,是自甴与保守、个体与整体、艺术与大众的对抗
    这一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结尾处乔伊斯在得知判决结果后,对“瑙西卡”色情部分进行了奣示化的修改我觉得这是最具讽刺性、最有意义的对抗,或者说是挑衅——他根本不承认来自纽约的一纸文书对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和洎由有任何的约束性真是赤子一般啊。#随感 进度[玛格丽特·安德森和简·希普与纽约人的对抗]
    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險的书》 不然
    这一章生动幽默的描述了小评论的庭审过程从小我就挺喜欢看各种电影电视剧里面的庭审场面,对律师的口才钦佩不已泹是这一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我嘚院子里有四万万朵玫瑰花每一天早晨,我就捧一本书坐在门口所有的路人路过,都要称赞我的玫瑰也有想要折去一两朵的,我统統不理不睬直到那天你来,笑眼眯成月牙问我看的什么书呀?我就知道这四万万朵玫瑰花,统统是你的统统都是你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