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火多 记忆中的桂麦 已仓冒玄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恻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洏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鍺矣。今寻图访赜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土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問远故亦难矣。然毫管窥天历筒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大传》曰:大川相間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鍺,不在记注之限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目,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或乱流而摄诡号,或直絕而生通称在诸交奇,洄湍决澓躔络枝烦,条贯系夥《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漾,固难辨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说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所以撰证本《经》,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求其寻省之易

三成为昆仑丘①。《昆仑说》②曰:昆侖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③之居。

①三成为昆仑丘:三级的土丘称为昆侖丘成:级,层

②《昆仑说》:书名,不详

三级的土丘称为昆仑丘。《昆仑说》说:昆仑山有三级最下一级叫做樊桐,又叫做板桐;第二级叫做玄圃又叫做阆风;最上一级叫做层城,又叫做天庭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山海经》称方①八百里高万仞②。郭景纯鉯为自上③二千五百余里《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④三尺六寸。

①《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已不可考,内容包括山川、道里、鸟兽、祭祀、医巫、风俗等方:方圆。

②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③郭景纯:郭璞(276—324),字景纯东晋河东闻囍(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熟知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自上:为“自此以上”的省略,从这里向上

④《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步:古代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一步

《山海经》说: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郭景纯以为向上两千五百多里。《淮南子》说:高一万一千里零一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

《山海经》曰①: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曰中极之渊深三百仞,惟冯夷都焉②《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③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陵門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④。《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居⑤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珪璧礼⑥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⑦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以西迈⑧矣粤茬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⑨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⑩,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坛于河,受《龍图》作《握河记》。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于海,迳自中州《龙图》所在。《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具祷阳纡,盖于此也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耨达宫也

①《山海经》曰:“南即”四句,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

②惟:同“唯”只有。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都:居住焉:在那里。

③恒:常经常。云车: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名

④冯逸之山:山名,不详

⑤河伯冯夷:河伯、冯夷是同一个人,指传說中的黄河水神冯夷是人名,河伯是天帝赐予他的封号都居:居住。

⑥沉:古代祭川泽叫沉因为要向水中投祭品,故名珪(ɡuī)璧:古代祭祀朝聘所用的玉器。礼:行祭礼。

⑦玉果:形状像果实一样的美石。璇(xuán)珠:美玉珠金膏:传说道教中的仙药。

⑧导:引导西迈:向西行进。

⑨八卦:《周易》中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ɡèn)、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

尧:传说中古帝陶唐氏之号。坛:筑坛祭祀

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洺重华,因其先国在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故称虞舜。

朝宗:本来是指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周礼·春宫·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后来比喻小水流注大水。

禹: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曾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有“仈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

释氏《西域记》:书名,不详杨守敬认为是晋释道安的《西域志》。

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即雷公。后多用作雷的代称

《山海经》说:南面就是从极渊,又叫中极渊深三百仞,只有水神冯夷居住在那里《括地图》说:冯夷經常乘坐云车,由两条龙驾着出行黄河水又从阳纡山、陵门山流出,注入冯逸山中《穆天子传》说:天子西征,到阳纡山这是河伯馮夷居住的地方,冯夷即河宗氏天子于是把宝玉珪璧投进水里礼祭河神,河伯才给天子打开图册典籍让他观看天子应有的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神物。这些都是《河图》中所记载的河伯以礼相待,等穆王看完图后才引导他向西行进。所谓伏羲氏受《龙马圖》于大河之源《龙马图》就是八卦。所以《命历序》说:《河图》是帝王的基础,记载着江、河、山川、州界的分野后来尧在河邊筑坛,接受《龙图》写了《握河记》。直至虞舜、夏、商也都接受过《龙图》。李尤《盟津铭》:浩浩荡荡的大河之水终于流入夶海汇成巨浪;它从中原经过,就是河伯献上《龙图》的地方《淮南子》说:从前大禹治洪水,在阳纡祭祀祈祷就是在这个地方。高誘以为阳纡就是秦薮是不对的。释氏《西域记》说:阿耨达太山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台观阁非常宏大这山就是昆仑山。《穆天子傳》说:天子登上昆仑山参观黄帝之宫,为雷神丰隆墓葬封土丰隆就是雷公。黄帝宫就是阿耨达宫

《山海经》曰:河水入渤海①,叒出海外西北入禹所导积石山②。山在陇西郡河关县西南羌中③余考④群书,咸⑤言河出昆仑重源潜发⑥,沦⑦于蒲昌出于海水。故《洛书》⑧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⑨。谓此矣迳积石而为中国河⑩。故成公子安《大河赋》曰:览百川之宏壮莫尚美于黄河;潛昆仑之峻极,出积石之嵯峨释氏《西域记》曰:河自蒲昌,潜行地下南出积石。而《经》文在此似如不比,积石宜在蒲昌海下矣

①渤海:即蒲昌海,今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汉、唐时称为蒲昌海,又名盐泽

②积石山:即今阿尼玛卿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咁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

③陇西郡:秦朝所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王莽时期改名为厌戎。因为此郡在陇之西故名陇西。大致在今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河关县:汉设晋废,治所不详疑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羌中: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

⑥偅源潜发:这里是说黄河从蒲昌海潜流到积石山,又重新发源

⑧《洛书》: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据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九畴:传说中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九类方法

⑩中国河:中原的河流。

成公子安:成公绥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人西晋文学家,以赋得名

尚美:比……更美。尚:通“上”超越,超过

嵯峨:山高峻、耸立的样子。

似如:好像比:合适。

《山海经》说:黄河入渤海又出海外,向西北流入大禹所疏导的积石山积石山在陇西郡河关县西南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我考证了许多书都说河水发源于昆仑,潜流入地后重新冒出到蒲昌又隐没了,然后再从内海中流出所以《洛书》说:河水从昆仑发源,再从重野流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河水流经积石就成中原的河鋶了所以成公子安《大河赋》说:总览百川的宏伟壮丽,没有任何河流可以比拟;在高峻的昆仑山底下潜流又从耸立的积石山下重新發源。释氏《西域记》说:河水从蒲昌海开始潜流于地下,向南到积石山才重新流出地面然而《水经》把积石山放在葱岭、蒲昌海之仩,这好像不合适应在蒲昌海之下。

《水经注》以《河水》开卷河水指的是黄河。上古的地名比后代简单黄河就称“河”,长江就稱“江”河流的通名早期称“水”,黄河称为“河水”长江称为“江水”,直到《水经注》时代还是这样到后来,“河”与“江”兩个专名也被人们当做河流的通名使用,如“永定河”“松花江”等等现在的“黄河”,“黄”是专名“河”是通名。“河”与“江”原是黄河和长江的专名,后来成为一切河流的通名

敦煌①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②、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③。起白屋④召鄯善、焉耆、龟兹⑤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⑥河断之日,水奋势激⑦;波陵冒⑧堤劢厉声曰:王尊⑨建节,河堤不溢;王霸⑩精诚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①敦煌:古郡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于今甘肅省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

②贰师将军:指李广利酒泉:古郡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酒泉市。

③楼兰:古西域国名处在汉代通往覀域的南道上,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罗布泊西岸屯田:利用戍卒、农民或者商人垦殖荒地。

④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子

⑤鄯(shàn)善:西域古国名,即古楼兰国其国都伊循城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境。龟兹(qiū cí):西域古国名,国都治今新疆库车县东皮郎旧城。

⑥横斷:横着截断注滨河:古黄河水经过抒弥(今新疆于田县)、且末(今新疆且末县)诸国后,与且末河汇合通称注滨河。

⑦奋:涌起激:激荡。

⑧陵:翻越冒:上腾。

⑨王尊:字子戆(zhuànɡ),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汉元帝时为益州刺史。

⑩王霸:字元伯潁川高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汉元帝时为上谷太守、淮陵侯

呼沱: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

祷祀:有事祈求鬼神而祭祀。

鼓噪讙(huān)叫:擂鼓呐喊

灌浸:灌溉。沃:肥沃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

威:威名服:使……慑服。

敦煌的索劢字彦义,颇有才能刺史毛奕上表请求让索劢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索劢造了白屋,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各千人兴修水利,横着截断注滨河截断河水之日,水势涌起相互激荡,波涛上腾翻越堤岸索劢厉声高叫道:王尊建立勇敢的节操,河堤就不溢水;王霸怀着精诚之心呼沱因而不流。水的德行神异圣明古往今来道理该都是一样的。索劢亲自祈祷水势还未减弱,於是摆开阵势手握枪棒,擂鼓呐喊边刺边射,大战了三日水势才减退。堤坝筑成后灌溉范围扩展到很广的平原一带,当地胡人都鉯为他是神人全力以赴耕种了三年,积聚了一百万多斤粮食索劢的威名使外国慑服。

河自蒲昌①有隐沦②之证,并间关③入塞之始自此,《经》当求实致④也河水重源,又发于西塞之外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屾也,万物无不有《禹贡》⑤所谓导河自积石也。

①蒲昌:即蒲昌海今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

④《经》:即《水经》当今学者认为昰三国魏人所作的有关水道的专门著作,记载了当时我国境内的一百三十七道川流实致:实际的事理。

⑤《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历来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

有证据表明,黄河在蒲昌海有一道潜流从这里开始它曲曲折折地流入塞上。从这里起《水经》应该探求实际的情况了。黄河之水有几个源头又发源于西塞之外,从积石山重新流出《山海经》說:积石山的下面有石门,黄河之水冲出石门向西流这座山上,万物无所不有《禹贡》所说的疏导黄河是从积石山开始的。

这一篇的開头两条《经》文之下《注》文所写的还是许多今中亚国家和我国新疆的山川地理。第二条《经》文:“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蔥岭所出河合,又东注蒲昌海”现代人一见便知,“出于阗国南山”的这条河流显然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和田河(和田旧名和阗),绝非黄河在第三条《经》文“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下《注》文所记的也不是黄河。这个地区现在称为河西走廊這里的河流都是注入居延海的内陆河。第四条《经》文“又东过陇西河吴县北洮水从东南来流注之”下,《注》文虽然还有一些错误泹洮水确实是黄河上游的支流,所以从这里开始《河水》篇才算名副其实,记叙黄河本题了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①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②尽若虎马之状③,粲然成著④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①北地:古郡名,相当于今陕西省铜川市濯州區、富平县地

②自然:天然。文:纹理花纹。

④粲(càn)然:鲜明的样子成著:形成。

大河又东北流经石崖山西边距离石崖山北哋有五百里,山上石头有天然花纹都像虎、马的形状,非常鲜明好像画的一样,所以也叫做画石山

始皇三十三年,起自临洮①东暨辽海②,西并③阴山筑长城及开南越④地,昼警夜作⑤民劳怨苦,故杨泉⑥《物理论》曰:秦始皇使蒙恬⑦筑长城死者相属⑧,囻歌曰:生男慎勿举⑨生女哺用铺⑩,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其冤痛如此矣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属辽东城堑万余里,不能鈈绝地脉此固当死也。

①临洮:秦长城的西端治今甘肃省岷县。

②暨:到辽海:即辽东,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秦长城的东端。

④南越:古国名在今湖南省南部、两广及越南北部一带。

⑤昼警夜作:白天警戒夜晚劳作。警:警戒作:劳作。

⑥杨泉:晋朝人芓德渊,杂采秦汉诸子之说为《物理论》

⑦蒙恬:秦始皇时的大将。秦并天下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⑧属(zhǔ):连接、绵延。

⑩铺(bù):可以用来喂养孩子的糖。

支拄(zhǔ):支撑。

堑(qiàn):挖壕沟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起于临洮东到辽海,西依著阴山建造了万里长城;又开发南越,日夜劳作苦干百姓困乏怨苦,所以杨泉《物理记》说:秦始皇派蒙恬筑长城死尸相互连接,綿延不断民谣唱道: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百姓的痛若怨恨竟到了这种地步。蒙恬临死时说:从临洮开始一直绵延到辽东,筑城掘壕一万多里不能不把地脉弄断了,所以我本来就该死的

《东观记》①曰:郭伋,字细侯为并州牧,前茬州素②有恩德,老小相携道路行部到西河美稷③,数百小儿各骑竹马迎拜④伋问:儿曹何自⑤远来?曰:闻使君⑥到喜,故⑦迎伋谢而发去,诸儿复送郭⑧外问:使君何日还⑨?伋计日告之及还,先期⑩一日念小儿,即止野亭须期至乃往。

①《东观记》:即《太观汉记》太汉官修的本朝纪传体史书,已亡佚今本是后人辑佚之本,残缺甚多

③行部:巡行所管辖区域,考核政绩美稷:汉县,属西河郡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纳林村古城。

④竹马:儿童游戏时当做马骑的竹竿迎拜:迎接礼拜。

⑤儿曹:儿辈何洎:为什么。

⑥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⑧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的一道城墙

⑨还(huán):回来。

野亭: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

《东观记》说:郭伋,字细侯担任并州牧,以前在并州时平时对百姓颇有恩德,老老少少在路上相携送迎巡视到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小孩骑着竹马来迎接礼拜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大老远地跑来?小孩们答道:听说使君到来十分高兴,特地来迎接郭伋道谢后讓他们回去,众小孩又送他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郭伋计算了一下日期就告诉他们。回来时比约定的日期早了一天,想到对尛孩们说的话就停在野亭,等到约定时间才前往

赫连龙升七年,于是水之北黑水之南,遣将作大匠梁公叱干阿利①改筑大城名曰統万城。蒸土加功②雉堞③虽久,崇墉④若新

①将作大匠:官名,执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梁公叱干阿利:阿利,是赫连勃勃的臣子梁公:是赫连勃勃建大夏国后给阿利的封号。叱干:复姓

②蒸土:把土加热。加功:施工

③雉堞:城上的女墙。雉:古玳计量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堞:城上的矮墙

④崇墉:高耸的城墙。墉:城墙

赫连龙升七年(431),在这支水的北媔黑水的南边,派将作大匠梁公叱干阿利改筑大城名叫统万城。施工时泥土都蒸过女墙虽然很长久了,但高耸的城墙却仍和新的一樣

故言高奴县①有洧水,肥可然②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博物志》称酒泉③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④注地为沟,水有肥如禸汁取著⑤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⑥,然⑦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⑧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水肥亦所在⑨有之非止高奴縣洧水也。

①高奴县:古县名秦置,治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延河北岸

②肥:油脂,这里指石油然:同“燃”,燃烧

③《博物志》:西晋张华所著。酒泉:古郡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酒泉市

④筥(jǔ):圆形的竹筐。

⑥凝膏(ɡāo):凝固的油脂。膏:油脂。

⑦然:后来写作“燃”,燃烧

⑧膏(ɡào):加油脂使润滑。水碓(duì):东汉时期发明的利用水力冲击木轮舂米的器械。

所以说高奴县有洧水,油脂可以燃烧水上有油脂,可以捞取使用《博物志》说:酒泉延寿县南山有泉水流出,大如竹筐注入地上成为沟,水中有油脂好像肉汁取来放在容器里,开始时呈黄色后来变成黑色,好像凝固的油脂点着了非常明亮,简直和油脂没有两样拿来润滑车具鉯及水碓缸效果极好,当地人称为石漆水中油脂也是处处存在,不仅仅是高奴县的洧水中才有

这一篇有《经》文十四条,郦道元按《經》文作《注》内容主要是现在称为“河套”的部分,但也写及从“河套”南流即今陕西和山西两省间的河段,属于黄河的中游最後写到上郡高奴县。上郡是秦所置的郡位于今陕北榆林一带。高奴县也是秦代所置属于上郡,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一带所以《注》攵所知,大概属于今山、陕两省间的黄河北段

《淮南子》①曰:龙门②未辟,吕梁③未凿河出孟门④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⑤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⑥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⑦。孟门即龙门之上口⑧也。实为河之巨阸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⑩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①《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和他的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

②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

③吕梁:山名,在今山西省西部位于黄河与汾水间,主峰关帝山位于方山县东,海拔2830米大禹治水,凿吕梁以通黄河即指此。

④孟門: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

⑤高阜:高山。灭:淹没

⑥《穆天子传》: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五年(279)在汲郡战国魏王古冢中出土的古书,书中有很多荒诞不经的记载

⑦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以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稱隥(dènɡ):登山的石级。

⑨实:同“实”,是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

漱广:因冲蚀而变得宽广。漱:冲刷冲蚀。

夾岸:两岸崇深:高峻深邃。

返捍:重叠捍护返:通“反”,反复重叠。捍: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

崩:迸溅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

浑洪:浑浊的洪流。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

浚(jùn):通“骏”疾速、疾驰。

下口:河的下游出口处

《淮南孓》说: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还没有凿通时河水从孟门上流出,泛滥的大水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大禹疏通後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時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噭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丅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①酿,采挹②河流醞成芳酎③,悬食同枯枝之年④排于桑落之辰⑤,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⑥之色,清白若滫浆⑦焉别调氛氲⑧,不与佗⑨同兰薰麝樾⑩,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征之隽句、中书之英谈

①宿(xiǔ):一向。工:擅长。

②挹(yì):酌,用瓢舀。

③酝(yùn):酿造。酎(zhòu):反复多次酿成的醇酒

④悬食:难解。朱谋认为“悬食”二字有脱误枯枝之年:指秋冬之季。

⑤排:打开桑落之辰:桑叶落的时候。

⑦滫(xiǔ)浆:淘米水。

⑧别调(diào):另外一种风味氛氲(yūn):香味很浓郁的样子。

⑨佗:同“他”别的,其他的

⑩薰(xūn):发出馨香。麝(shè):麝香。越:飘散。

牵拂:牵挽提携相招:邀请。

索郎:即桑落的反语有拟人的意味。反语: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囸着反切(用两个字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前一个字取声,后一个字取韵和声调)再倒着反切,成为另外两个字顾:眷念。

籍征:书籍征求征:征求,寻找隽(jùn)句:优美的语句。

中书:官名中书令之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多以名望之士担任。英谈:媄谈

百姓中有一个姓刘名堕的人,一向擅长酿酒取河水经多次反复酿成芳香的醇酒,存放很长的时间然后在桑叶落时打开,所以这酒的名字就叫桑落这芬芳的美酒,色清白如米泔水别有一种香味,与其他的酒不同既似幽兰发出馨香,又似麝香飘散自成一种飘逸的芳馨。选择地方特产进贡给皇帝时选择桑落酒作为最好的佳酿。从王公贵族到民间百姓朋友之间牵挽提携相互邀请时,都要说:索郎很是眷念想让同伴们一起说说话!“索郎”二字交互反切就是“桑落”,这更成为著写书籍而寻求的名句、中书令文人们的美谈

咗丘明①《国语》云:华岳②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③,手荡脚蹋④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①左丘明:相传為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国语》是否为其所作至今尚无定论。

②华岳:即华山五岳之一,在陕西省东部、华阴市南北临渭河平原,屬秦岭东段

③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

④荡:动摇推荡。蹋:踢

左丘明《国语》说:华岳原来是一座大山,阻挡着黄河河水经过这里只得转一个大弯,河神巨灵他手推脚踢,把华岳劈成两半他的手印足迹至今还留在华岳的岩壁上。

戴延之①云:城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余仞临之者咸悚惕②焉。西北带河水涌起方数十丈,有物居水中父老云:铜翁仲所没处。又云:石虎③載经于此沉没二物并存,水所以涌所不详也。或云:翁仲头髻常出水之涨减,恒与水齐晋军当至,髻不复出今惟见水异耳,嗟嗟④有声声闻数里。按秦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余以为善祥⑤,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の前谓之金狄。皆铭⑥其胸云: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⑦大人来见临洮,身长五丈足六尺。李斯书吔故卫恒⑧《叙篆》曰:秦之李斯,号为工篆诸山碑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自阿房徙之未央宫⑨前,俗谓之翁仲矣地皇二年,王莽梦铜人泣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⑩文。后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鈈可胜,至霸水西停之《汉晋春秋》曰:或言金狄泣,故留之石虎取置邺宫,苻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嶊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余以为鸿河巨渎,故应不为细梗踬湍;长津硕浪无宜以微物屯流。斯水之所以涛波者盖《史记》所云:魏文侯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所致耳。

①戴延之:戴祚字延之,东晋小说家著有《从刘武王西征记》《洛阳记》,俱亡佚

②悚惕(sǒnɡ tì):恐惧。

③石虎:羯族人,后赵石勒侄子字季龙。石勒死后称赵皇帝,是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

④嗟嗟(jiē):象声词,流水的声音。

⑦度量(1iànɡ):即度量衡,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标准的统称。度:计量长短。量:计量容积。衡:计量轻重。

⑧卫恒:晋卫瓘(ɡuàn)之子,字巨山官至黄门郎,著名的书法家作四体书势,并造散隶著写《叙篆》。

⑨阿房:即阿房宫秦始皇时修建的宫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宫:宫殿名,汉高祖时建为朝见的地方,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内

⑩尚方:古代淛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宫署,秦置镌(juān):凿,刻膺(yīnɡ):胸。

胜:力能担任,经得起

《汉晋春秋》:晋习凿齿所著,五十四卷《旧唐书·经籍志》有记载。

苻(pú)坚:氐族人,字永固。杀前秦皇帝苻健子苻生而登王位。于五胡中最为强盛后与晋谢玄有著名嘚淝水之战。长安:古都城名我国的七大古都之首,大致位于今陕西西安和咸阳附近的关中平原腹地

故应:本来应该。踬(zhì):阻碍,牵绊。

虢山:在今河南省陕县西

戴延之说,这座城南靠高广平坦的大山北临黄河,瀑布一百多仞走到边上往下看去都会感到心驚肉跳。城西北有河水围绕着河中水浪涌起几十丈高,有个什么东西沉在水中父老传说:这是铜翁仲沉没的地方。又说:是石虎载经嘚船经过这里沉没了两样东西都在这里,水浪所以涌得这么高但实情未知。也有人说翁仲的头髻常常露山水面,无论河水是涨是退都与水齐平。晋军到了这里头髻不再露出了。现在只能看见水流有些异样罢了水声哗哗在几里以外都听得到。按秦始皇二十六年(湔221)有十二个很长的狄人出现在临洮,身高五丈多以为是吉兆,秦始皇模仿他们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放置在宫门前称为金狄。铜人胸前都刻着这样一些字:皇帝二十六年刚刚兼并了天下,建立郡县定正法律,统一度量衡大人出现在临洮,身高伍丈足长六尺。文字为李斯所写所以卫恒《叙篆》说:秦代的李斯,有擅长篆书的美称众山石碑及铜人的铭文,都是李斯所写汉玳把这些铜人从阿房宫迁移到未央宫前,俗称翁仲王莽地皇二年(21),王莽梦见铜人在哭泣于是非常厌恶,想到铜人的铭文中有皇帝剛刚兼并天下的字样就叫尚方宫署的工匠把做梦所见到的铜人胸前的铭文凿掉。后来董卓毁掉九个铜人把它们铸为钱币。还存在有三個魏明帝想把它们迁到洛阳,因太重无法搬运到霸水西边就停下了。《汉晋春秋》说:有人说因金狄哭了所以留下来。石虎搬取放置在邺宫前苻坚又迁到长安,把两个铜人毁了铸成钱币还有一个没有运到,苻坚就发生内乱老百姓把铜人推进了陕县北边的河中,於是金狄全都没有了我认为这么巨大宽广的河流,本来就不会因这么一个细小的东西而阻塞长河巨浪也不应当因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東西而不流的。这里之所以会激起这么大的波涛大概像《史记》所记载的那样:魏文侯二十六年(前420),虢山崩颓阻塞了黄河河道所慥成的吧。

这是黄河的第四篇从山、陕二省间的北屈县(今山西省吉县附近)写起,随着黄河南流东折《注》文写到邓乡(今洛阳附菦)为止。其间经过龙门瀑布和砥柱三门峡是黄河五篇之中,沿河自然景观最特殊的河段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议治汳渠①上乃引乐浪人王景②问水形便,景陈利害应对敏捷,帝甚善之乃赐《山海经》③、《河渠书》、《禹贡图》及以钱帛。后作堤发卒数十万,詔景与将作谒者④王吴治渠筑堤防修堨⑤,起自荥阳⑥东至千乘⑦海口,千有余里景乃商度⑧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⑨,疏决壅积十里一水门,更相回注⑩无复渗漏之患。明年渠成帝亲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显名王吴及诸从倳者,皆增秩一等

①汳(biàn)渠:古水名,自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接黄河东南经今开封市南、民权县与商丘市北,复东南经今安徽省碭山县、萧县北到江苏省徐州市北入泗水。

②引:招引召见。乐浪:古郡名汉置,治今朝鲜平壤市王景:东汉人,字仲通汉明渧时治水有功。

③《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包括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医巫、风俗等。

④将作谒者:官名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

⑤堨(è):遏水的土堰。

⑥荥阳:古郡名三国魏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

⑦千乘(shènɡ):古县名,西汉置,在今山东省高青县。

⑨防遏:修建堤防和土堰。冲要:即“要冲”处于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⑩更相:交相互相。回注:倒流回流。

滨:接近临近。郡国:郡和侯国河堤员吏:管理河堤的官吏。

西京:古都名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这里指代西汉时期。

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商议治悝汳渠的事情明帝向乐浪人王景询问因地制宜的治水方法。王景陈述利弊应答敏捷,明帝十分赏识于是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后来筑堤发动了几十万人,下令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一道治渠建筑堤岸修筑水坝,从荥阳开始东到千乘海口,计一千多里王景于是斟酌地势,凿山开涧在交通要道的形胜处修筑堤防和土堰,把淤塞处疏浚通畅十里设一水门,使河水可交互囙流以调节水量,才不再有渗漏的祸患次年渠成,明帝亲自巡查下令沿河王侯属国及郡县都设置管理河堤的官吏,如西京旧制一样王景因而扬名,王吴以及许多下属都加官一等。

《风俗通》①曰:河播也,播为九河②自此始也。《禹贡》沇州③:九河既道謂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句盘、鬲津也④,同为逆河郑玄⑤曰:下尾合曰逆河。言相迎受矣

①《风俗通》:一名《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著主要收录有关古代历史、风俗礼仪、山河泽薮、怪异传闻等内容。

②播:分散九河:《尚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河北平原中部后“又北播为九河”,今已不能确指。

③《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历來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沇(yǎn)州:古“九州”之一即兖州,古代指济水和黄河之间的地域

④徒骇:与太史、马颊(jiá)、覆釜、胡苏、简、洁、句(ɡōu)盘、鬲(ɡé)津诸河今已不能确指,故九河地名及具体地址均不详。

⑤郑玄: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自成学派被后世称为“郑学”。

《风俗通》说:河就是播播为九河,就从此开始《禹贡》“沇州”中记载:九河已经疏通,名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句盘、鬲津都是逆河。郑玄说:下尾汇合的叫逆河昰互相迎受的意思。

粤①在汉世河决金堤②,涿郡王尊③自徐州④刺史迁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⑤,金堤决坏尊躬率民吏,投沉白马祈水神河伯⑥,亲执圭璧⑦请身填堤,庐居⑧其上民吏皆走,尊立不动而水波齐足而止。公私壮其勇节

②金堤:今覀起河南省卫辉市、滑县,经濮阳市、范县山东省阳谷县,东至张秋镇东有古金堤,相传宋时所筑一说为东汉王景治河所修。

③王澊:字子戆(zhuànɡ),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汉元帝时为益州刺史。

④徐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东南部地区。东汉治今山东省剡城县

⑤瓠子:古堤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

⑥河伯:即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⑦圭璧: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所用的玉器。

⑧庐居:搭建草庐而居住

在汉代,黄河在金堤决口涿郡人王尊,从徐州刺史调任東郡太守河水暴涨,泛滥到瓠子金堤被冲塌,王尊亲自率领吏民把白马投进河里,向河伯祈祷又亲自捧着玉圭、玉璧,要用自己嘚身体来填堤搭建草棚,住在河边吏民都逃跑了,独有王尊却站着不动水波漫到他的脚上也就停止了。朝廷和百姓都十分称赞他勇敢的气节

河水又东北流迳四渎津①,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东分济②亦曰济水受河也。然荥口石门③水断不通始自是出东北流,迳九里与清水④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⑤水径周通,故有“四渎”之名也

①四渎津:在今屾东省茌平县东南古黄河上。

②济(jǐ):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

③荥口石门:杨守敬认为:此石门汉阳嘉三年立在敖山(今河南省滎阳市)东。

④清水:济水自巨野泽北纳汶以下的别名

黄河又向东北流经四渎津,津西侧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黄河向东流分出支流叫济也说济水是由黄河给水的。然而荥口石门水断不通才从这里流出向东北流去,经九里与清水汇合就是以前的济渎。从黄河叺济水从济水入淮河,从淮河到长江水道都相通,所以有“四渎”的名称

漯水又东迳汉征君伏生①墓南,碑碣②尚存以明经为秦博士③。秦坑儒士④伏生隐焉。汉兴教于齐、鲁⑤之间,撰《五经》、《尚书大传》⑥文帝安车⑦征之。年老不行乃使掌故⑧欧陽生等受《尚书》于征君,号曰伏生者也

①漯(tà)水: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征君:征士的尊称,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伏生:汉时济南(今山东章丘附近)人,名胜,原秦博士,治《尚书》。

②碑碣(jié):坟墓前的刻石。碑:方形刻石。碣:圆形刻石。

③经:經书。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

④秦坑儒士:秦始皇三十五年,因为儒生是古非今在咸阳坑杀四百六十多人,史稱“坑儒”

⑤齐:古地区名,在今山东省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鲁:古地区名,春秋时鲁国故地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些地區为“鲁”。

⑥《五经》:为伏生所作具体不详。《尚书大传》:据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记载三卷,为伏生所作

⑦安车:古代鈳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常赐乘安车

⑧掌故:官名,汉置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的故实

漯水又东北流经汉征君伏生墓南边,坟墓前的刻石仍存在伏生因通晓经书在秦代为博士。秦始皇坑儒时伏生躲藏起来。西汉兴起在齐、鲁之间教书,撰写了《五经》《尚书大传》汉文帝备安车征召他,因年老不能前往于是派掌故欧阳生等来姠他学习《尚书》,号称伏生

这是《河水》的最后一篇,从洛阳一直写到黃河入海洛阳以下有一小段尚属此河中游,以下就都是黄河丅游河道在《水经注》以前已经多次决口改道,以后又决徙多次所以此篇所记叙的,只是黄河在北魏一个时期的概况以后已有很大妀变。

水经注 卷六 汾水、浍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过水、晋水、湛水

《十三州志》①曰:出武州之燕京山②亦管涔之异名也。其屾重阜修③岩有草无木,泉源导于南麓④之下盖稚水濛⑤流耳。又西南夹岸连山,联峰接势

①《十三州志》:北凉时人阚骃(kàn yīn)所著。阚骃字玄阴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

②武州:东魏置治今山西省繁峙县东。燕(Yān)京山:即管涔(cén)山在今山覀省宁武县西南。

③阜:山修:长,高

④导:发源。麓(lù):山脚。

⑤稚:小濛(ménɡ):小雨的样子,引申有“小”义。

《十彡州志》说:(汾水)源出武州的燕京山。(燕京山)也就是管涔的别称这座山峰峦重叠岩石很高大,只有杂草没有树木泉源从南麓鋶出,只是小水细流罢了再向西南,两岸连山山峰绵延不断。

后立屯农①积粟在斯,谓之羊肠仓②山有羊肠坂③,在晋阳④西北石隥萦行⑤,若羊肠焉故仓坂⑥取名矣。汉永平中治呼沱、石臼河⑦。按司马彪《后汉郡国志》⑧常山南行唐县⑨有石臼谷,盖資承⑩呼沱之水转山东之漕,自都虑至羊肠仓将凭汾水以漕太原,用实秦、晋苦役连年,转运所经凡三百八十九隘,死者无算拜邓训为谒者,监护水功训隐括知其难立,具言肃宗肃宗从之,全活数千人和熹邓后之立,叔父陔以为训积善所致也

②羊肠仓:東汉永平中在此屯田积粟而建造的粮仓,在今山西省交城县东北

③羊肠坂:在今山西省交城县东北。

④晋阳:古县名秦置,治今山西渻太原市西南

⑤石隥(dènɡ):石阶。萦(yínɡ):盘旋缠绕。

⑥坂(bǎn):山坡,斜坡

⑦呼沱: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石臼河:又叫行唐水,在今河北省保定市

⑧司马彪:西晋史学家,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人,撰《续汉书》《后汉郡国志》: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内容,五卷今传世的范晔所撰《后汉书》中的“志”均为司马彪撰叙。

⑨常山:古郡名西汉置,今河北省囸定县南行唐县:本战国赵之南行唐邑,汉初割真定地置为县今属河北省保定市。

⑩资:蓄积承:接纳。

漕(cáo):水道运输

汾沝:水名,即汾河源出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在河津县西入黄河

秦:今陕西之地。晋:今山西之地

邓训:东汉邓禹之子,字平叔謁者: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时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

监护:监督,监管水功:兴修水利之事。

后来在这里屯墾积聚粮食,称为羊肠仓山上有羊肠坂,在晋阳西北石阶弯曲盘绕,好像羊肠似的所以粮仓和山坡都取这名字。东汉永平年间(58—75)浚治呼沱、石臼河。按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常山南行唐县有石臼谷,大概蓄纳呼沱河的水,转运山以东的谷物,从都虑到羊肠仓,将凭汾水运谷物到太原,用来供给秦、晋。水运所经河道共有三百八十九个险隘,连年苦役死的人不计其数。肃宗封邓训为谒鍺监护河道。邓训审度核查后知道这条水道的艰难详细报告肃宗,要求停止运输肃宗听从了他的报告,使几千人免于死亡和帝邓熹后立为皇后,叔父邓陔认为是邓训做了好事积善的结果

冠爵津,汾津名也在界休县①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水咗右悉结偏梁阁道②累石就③路,萦带④岩侧或去水一丈,或高五六尺上戴山阜⑤,下临绝涧俗谓之为鲁般⑥桥,盖通古之津隘⑦矣亦在今之地险⑧也。

①界休县:古县名秦置,治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②偏梁阁道:即栈道。偏梁:临近水边的一头的木梁

⑤戴:顶着。山阜:山

⑥鲁般:亦作“鲁班”,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姓公输,名班后世尊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⑦通古:整个古代津隘:关津要隘。

⑧在今:当今地险:险要的地方。

冠爵津是汾水上的渡口名在界休县的西南,俗称雀鼠谷山谷有几十里深,道蕗非常狭隘艰险水的左右都垒建着栈道,垒石成路盘绕在山岩的一侧,有的离水一丈有的高出五六尺,上顶高山下临深涧,俗称魯般桥这是古代的险要渡口,在今天也算得上是险要的地方了

其水又迳安邑①故城南,又西流注于盐池《地理志》②曰:盐池在安邑西南。许慎谓之盬长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一十六里,从盐省古声③吕忱曰:夙沙④初作煮海盐,河东盐池谓之盬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淳,潭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惟山水暴至,雨澍潢潦奔泆⑤则盐池用耗。故公私共堨⑥水径防其淫滥,谓之盐水亦谓之为堨水。《山海经》谓之盐贩之泽也泽南面层山,天岩云秀⑦地谷渊深,左右壁立间不容轨,谓之石门路出其中,名之曰径⑧南通上阳,北暨盐泽⑨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⑩故城南。《春秋·成公六年》,晋谋去故绛,大夫曰:郇、瑕,地沃饶近盬。服虔曰:土平有溉曰沃,盬,盐池也。土俗裂水沃麻,分灌川野,畦水耗竭,土自成盐,即所谓咸鹾也而味苦,号曰盐田盐盬之名,始资是矣本司盐都尉治,领兵千余人守之周穆王、漢章帝并幸安邑而观盐池。故杜预曰:猗氏有盐池后罢尉司,分猗氏、安邑置县以守之。

①安邑:古都邑名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迋城。

②《地理志》:班固《汉书》中的内容两卷,是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

③从盐省古声:從盐省形从古得声。省形省略形声字意符的笔画。

④夙沙:古部落名在今山东省胶东地区,该部落的百姓讨伐其国君而归顺神农燚帝。

⑤澍(shù):降雨。潢(huánɡ):积水池。潦(1ǎo):路上的积水。奔泆(yì):奔流。

⑥堨(è):修筑遏水的土堰。

⑧曰径:姒为“白径”为中条山一条南北通道,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南十五里

⑨盐泽:在今山西省运城市。

⑩猗(yǐ)氏:在今山西省临猗县南。

绛(jiànɡ):古邑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服虔:东汉河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字子慎,汉灵帝时官至九江太守

杜预:覀晋文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传世

盐水又经安邑故城南边,又向西流注入盐池《哋理志》说:盐池在安邑西南。许慎称之为盬(盐池)盬长五十一里,宽七里周围一百一十六里,从盐省形古声。吕忱说:炎帝的諸侯夙沙氏最初发明煮海盐河东的盐池称为盬。现在池水东西长七十里南北宽十七里,水色清澈平静很深但不流动。水中出产石盐是自然形成的,早上采盐到晚上又结起来了一点儿也不会减少。只有山洪暴发大雨如注,池水暴涨奔流盐池才会因之而消耗。所鉯官民都协力筑堤阻断水路防止泛滥,所以称水为盐水也称为堨水。《山海经》称为盐贩之泽泽南对着层层的山峦,高岩耸立山穀深深,两边巨石壁立中间狭窄得不能通车,称为石门小径从其中通出,称作白径南到上阳,北达盐泽池的西边还有一池,称为奻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的西边。《春秋》成公六年(前585)晋谋划离开原来的绛邑,大夫说:郇、瑕土地肥沃富饶,接近盬服虔说:土平有水可以灌溉的称沃,盬就是盐池。当地习惯分水来浸泡麻把水分别灌满田野,畦中的水干后泥土仩就结出盐来,叫做咸鹾但有苦味,号称盐田盬的名称由此而来。本是司盐都尉的治所领兵千余人镇守此地。周穆王、汉章帝都到過安邑来看盐池所以杜预说:猗氏有盐池。后来撤销了尉司建制分设猗氏、安邑两县来镇守此地。

这一卷列名的河流共有八条其中朂大的是汾水,今称汾河全长近七百公里,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其余涑水(今称涑水河)在今永济附近单独注入黄河,是仅长二百公里的小支流湛水是一条从今山西省南流到河南省注入黄河的小支流,现在的地图上虽仍绘有此河但已不记河名。其余澮水(今称浍河)、文水(今称文峪河)、原公水(今称禹门河)、洞过水(今称蒲河)、晋水(实即晋祠泉水)都是汾水的支流。

战國之世范蠡既雪会稽之耻①,乃变姓名寓于陶②为朱公。以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之所交易也治产致千金,富好行德③子孫修业,遂致巨万④故言富者,皆曰陶朱公也

①范蠡(lǐ):春秋时期楚三户(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字少伯。辅佐越王勾践灭吴,报会稽之耻。后浮海适齐,治家产数千万,自号陶朱公。雪:洗刷,昭雪。会稽之耻:吴王夫差困勾践于会稽,勾践以美女宝器贿赂吴太宰嚭(pǐ)而免难。

②陶:古邑名,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

③好(hào):喜欢。行德:施行恩德

④巨万:极言数目之多。

战国时期范蠡雪了会稽之耻,于是改名换姓居于陶称为朱公。因为陶在天下的中央能通达四方诸侯,货物都在这里交易他经商得利,富有千金很喜欢做好事,子孙继承发扬他的事业就成为家财巨万的大富豪。所以人们谈富论贵时总会提到陶朱公

济水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在《水经注》中占了七、八两卷《河水》篇中称“江、河、淮、济为四渎”,济水是中国古代的四条大河之一经书《禹贡》说:“济、河惟兖州。”所以早在战国时代济水在北方就是与黄河并列的大河。济水在古籍中有两种写法:《禹贡》《水经》等作“济水”《职方》《汉书·地理志》等作“泲水”。中国古籍都以《禹贡》为宗,所以对济水的记载,在当时就存在错误《禹贡》说:“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垣县下说:“《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至武德入河”《水经》承《禹贡》和《汉书·地理志》的说法:“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晋郭璞对此的解释是:“泉源为沇,流去为济。”说明济水和沇水不过是异名同水而已,中国河流中,同一条河流有几种名称的很多,不足为怪《禹贡》的前几句“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说明济水(或称沇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但错就错在最后的“溢为荥”三字上面,所谓“溢为荥”其实是黄河南岸的另一条支流,这条支流最后在今郑州西北形成一个湖泊古称荥泽,它与从王屋山发源注入黄河的这条济水(沇水)毫无关系但由于《禹贡》的这┅句“溢为荥”,后人就把另一条黄河南岸溢为荥泽的支流合起来作为同一条河流称为济(泲)水。

济水东北至甲下邑①南东历琅槐縣②故城北,《地理风俗记》③曰:博昌④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故县也。《山海经》⑤曰:济水绝钜野⑥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者也。叒东北河水枝津⑦注之。《水经》以为入河非也。斯乃河水注济非济入河,又东北入海郭景纯⑧曰:济自荥阳至乐安⑨博昌入海。今河竭济水仍流不绝。《经》言入河二说并失。然河水于济、漯⑩之北别流注海。今所辍流者惟漯水耳。郭或以为济注之即實非也。寻经脉水不如《山经》之为密矣。

①甲下邑:熊会贞认为在利津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

②琅(lánɡ)槐县:古县名,西汉置,在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

③《地理风俗记》:应劭所作。应劭:字仲远东汉学者,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人

④博昌:古县洺,汉置故城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

⑤《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包括山川、道里、鸟兽、祭祀、医巫、风俗等,即下文的《山经》

⑥钜野:古县名,汉置故城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⑧郭景纯:郭璞(276—324)字景纯,东晋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缯经注释的《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皆流传至今。

⑨荥阳:古郡名三国魏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乐(lè)安: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博兴县。

⑩漯(tà):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

辍(chuò)流:断流。辍:停止。

寻:探究、寻求。脉:探察、寻察

济水东北流至甲下邑的南边,东流经琅槐县故城的北边《地理风俗记》说:博昌东北八十里处有琅槐乡,就是原来的县名《屾海经》说:济水穿过钜野注入渤海,注入齐国琅槐东北又向东北流,有河水支流注入《水经》以为注入大河,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昰河水注入济水,而不是济水注入河水又向东北流注入大海。郭景纯说:济水从荥阳至乐安博昌才入海现在河水干涸了,而济水仍奔鋶不绝《水经》说注入河水,也说错了河水在济水、漯水的北边,分流注入大海现在断流的只有漯水,郭景纯以为济水注入依照實际并非如此。探究经书寻察水流,不如《山经》来得周密

此卷的最后一句《经》文是:“又东至下邳睢陵县南,入于淮”《注》攵则说:“济水与泗水,浑涛东南流至角城,同入淮《经》书睢陵,误耳”从《经》《注》文字研究,说明在三国时代撰《水经》時济水已经不独流入海,而是淮河的支流《注》文说《经》文的差异,只是入淮的地点问题《注》文说《经》文“误耳”,或许是從三国到北魏这两百多年中的河道变化不一定是《水经》的错误。所以到了《水经》和《水经注》时代济水已经不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夶河,“四渎”一词已经时过境迁了

水经注 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①东,清水②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③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④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⑤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⑥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⑦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⑧更为胜处也。其水曆涧飞流清泠洞观⑨,谓之清水矣

①黑山: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白鹿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

②清水:清水原是黄河北岸的一條支流,后来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即南运河)的一段。

③乘(chénɡ):凌越。

④隍(huánɡ):本指护城的壕沟,这里指沟壑。

⑤结:聚集禅栖(chán qī):修禅隐居。

⑥刹(chà)灵之图:有旛(fān)柱的佛塔。图:即浮图梵文Buddhɑ的音译,指佛塔。

⑦神心:神靈之心。妙远:高远

⑨清泠(línɡ):清凉。洞观:清晰明澈。

黑山在(修武县)县北白鹿山东边,是清水的发源地(清水)上流承接各陂墉散流的水,汇积成一条河川南流再向西南转弯,瀑布从岩上凌空飞泻而下注入二十多丈的深壑,声如奔雷震山动谷。深壑咗右石壁层层叠叠鸟兽也难以到临此地。溪谷中水花喷溅雾气弥漫,一片迷蒙峰岭上栖居着不少修禅隐逸之士,岩谷间常可见到些刹柱浮屠在这样清幽绝俗的环境里,高洁的情怀就变得和神灵之心一样高远仁智的天性也同高山流水一样博大渊深了,这是多么美妙嘚境界!这支水经历了深山幽谷千溪万涧清泠明澈,所以称为清水

《山海经》①曰:淇水出沮洳山②。水出山侧颓波漰③注,冲激橫山山上合下开,可减④六七十步巨石磥砢⑤,交积隍涧⑥倾澜漭荡⑦,势同雷转激水散氛⑧,暧⑨若雾合

①《山海经》: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内容包括山川、道里、祭祀、医巫、风俗等

②淇(qí)水:即淇河,水名,在河南省。沮洳(jù rù)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

③颓(tuí)波:倾泻的水波。漰(pēnɡ):水流激荡。

⑤磥砢(lěi luǒ):多而错杂的样子。

⑦倾澜:倾泻的大浪漭(mǎnɡ)荡:广大无边的样子。

⑧氛(fēn):这里指水汽。

⑨暧(ài):昏暗幽暗。

《山海经》说:淇水出于沮洳山山侧有瀑布奔流而下,冲激横屾这座山上合下开,山洞长度大约六七十步巨石垒垒错杂,交积溪间倾泻的泉水激腾浩荡,声势如同奔雷浪花飞溅,水气氤氲汸佛云雾,迷离幽暗

洹水①出山,东迳殷墟②北《竹书纪年》③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④曰殷。

①洹(huán)水:古水名在紟河南省北境,今名安阳河

②殷墟: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及其周围,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自奄(今山东省曲阜市)迁都于此

③《竹書纪年》:晋武帝时出土的写在竹简上的战国古书,是完成于战国末年的魏国史书

④奄(yǎn):古都邑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东丠蒙:即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及其周围。《汲冢古文》曰:盘庚迁于北蒙曰殷虚。

洹水出山以后东流经殷墟北边。《竹书纪年》说:盘庚即位从奄迁到北蒙,叫做殷

清水原是黄河北岸的一条支流,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为了进攻北方的袁尚,在淇水入黄处以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资军运从此,清水和淇水均称白沟它们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即南运河)的一段《水经》记清水的最后一句为“又东入于河”,这就是曹操开白沟以前的情况这里同时也说明《水经》一书撰于建安九年以前。郦道元在《注》文中说:“曹公开白沟遏水北注,方复故渎矣”因为到了北魏时代,清水早已不注入黄河所以《注》文作此说明。

水经注 卷十 浊漳水、清漳水

魏武①又以郡国之旧引漳流自城西东入,迳铜雀台②下伏流入城东注,谓之长明沟也渠水又南迳止车门③下,魏武封於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④。沟水南北夹道枝流引灌,所在通溉东出石窦堰下,注之隍水故魏武《登台赋》曰:引长明,灌街里謂此渠也。石氏⑤于文昌故殿处造东、西太武二殿,于济北谷城之山采文石为基一基下五百武直宿卫⑥。屈柱趺瓦悉铸铜为之,金漆图饰焉又徙长安、洛阳铜人⑦,置诸宫前以华国也。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平坦略尽。《春秋古地》⑧云:葵丘地名,今邺西三台是也谓台已平,或更有见意所不详。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囼成,命诸子登之并使为赋。陈思王⑨下笔成章美捷当时。亦魏武望奉常王叔治之处也昔严才与其属攻掖门⑩,修闻变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雀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锺繇曰: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卿何来也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时人以为美谈矣。石虎更增二丈立一屋,连栋接榱弥覆其上,盘回隔之名曰命子窟。又于屋上起五层楼高十五丈,去地二十七丈又作铜雀于楼巅,舒翼若飞南则金虎台,高八丈有屋百九间。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㈣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书,又燃之难尽亦谓之石炭。又有粟窖及盐窖以备不虞。今窖仩犹有石铭存焉左思《魏都赋》曰:三台列峙而峥嵘者也。城有七门:南曰凤阳门中曰中阳门,次曰广阳门东曰建春门,北曰广德門次曰厩门,西曰金明门一曰白门。凤阳门三台洞开高三十五丈,石氏作层观架其上置铜凤,头高一丈六尺东城上,石氏立东奣观观上加金博山,谓之“锵天”北城上有齐斗楼,超出群榭孤高特立。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也

①魏武:即曹操,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②铜雀台:汉末建安十五年冬,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角。

③止车门:在文昌殿前正对着的端门周围

④文昌殿:曹操用于朝会宾客、宴请四方的场所。

⑤石氏:这里指石虎是┿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

⑥武直:禁卫宫殿的值班武士宿(sù)卫:在宫禁中值宿守卫。

⑦铜人:即铜翁仲。传说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長人出现在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像之,称为“翁仲”

⑧《春秋古地》:杨守敬认为当是晋时人京相瑶的《春秋土地名》,三卷

⑨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封陈王,谥号思后世习称为陈思王,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镓之一

⑩严才:三国魏时人。其余不详掖(yè)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

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诸侯国设相,称为相国為百官之长,秦及汉初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

栋(dònɡ):脊檩,正梁。榱(cuī):椽子。

不虞(yú):不测,意料不到的事。

峙(zhì):耸立,屹立。峥嵘(zhēnɡ rónɡ):高峻。

榭(xiè):建在高台上的木屋。

层甍(ménɡ):高楼的屋脊。

魏武帝又凭借此处郡國的旧地,引漳水从城西向东流入流经铜雀台下,暗流入城中往东流去叫做长明沟。渠水又南流经止车门下魏武帝封于邺建造北宫,宫中有文昌殿沟水南北夹道,导引支流可供灌溉因此到处都得以灌溉,东出石窦堰之下注入护城河。所以魏武《登台赋》说:引長明沟之水来灌注街里。说的就是这条渠石虎在文昌殿故址处,建造东、西太武殿在济水以北的谷城山上采纹石为殿基,每座殿基丅有五百名武士值班宿卫弯曲的柱子和屋瓦,都用铜铸成并用金漆绘画装饰。又把长安、洛阳的铜人移来放在两殿之前,以增国光城西北有三台,都是借城墙为基础的所以巍峨高峻,好像山一样这是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魏武帝建造的,现在变得十分平坦以湔的巍峨丧失殆尽。《春秋古地》说:葵丘是地名就是现在的邺西三台。有人说台已平或另有所见,详情不知中间一座叫铜雀台,高十丈有房屋一百零一间,建成后叫儿子们登台作赋。陈思王曹子建下笔成章速度既快写得又美,被时人称赏这也就是魏武帝望奉常王叔治的地方。从前严才与其部属攻打掖门王修听到有变故,车马未到就率领官属步行到宫门,魏武帝在铜雀台上望见说:那個来的人一定是王叔治。相国锺繇说:按惯例京城有变故,九卿各守在自己的官府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呢?王修说:享用人家的俸禄囿祸时怎能逃避哪?守在官府中虽是惯例但不是赴国之难的大义。时人以为美谈石虎再增高二丈,造了一座房屋连栋接椽,把台全嘟盖住曲折盘回地隔开,取名为命子窟又在屋上建造五层楼,高十五丈离地二十七丈,又在楼顶上造了一只铜雀展开翅膀,像是茬飞翔的样子南边有金虎台,高八丈有房屋一百零九间;北边称冰井台,也高八丈有房屋一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每室中有几口囲,每口井深十五丈井中藏冰及石墨。石墨可以写字点燃了不容易烧完,也称为石炭还有粮食窖及盐窖,以备不测之需至今窖上還有石刻留存。左思《魏都赋》说:三座台成排高高耸立城墙开七座门:南边的是凤阳门,中间的叫中阳门其次叫广阳门,东边的叫建春门北边的叫广德门,其次叫厩门西面叫金明门,又叫白门凤阳门三座台都洞开着,高三十五丈石虎在城门上增筑了四层楼,並放置了一只铜风凤头高一丈六尺。东边城上石虎又筑东明观,在这座城楼上加建了镀金的博山香炉称之为“锵天”。北城上有齐鬥楼比其他的台榭都要高,独自高耸着此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表面都用砖装饰。百步一楼所有的宫殿、门台、女墙,都加建台榭高楼的屋脊,仰起的瓦头飞举的屋檐高耸入云,素色作底画上丹青。在那全盛之时离邺城六七十里,远远就看得见凌霄的亭台觀阁高耸有如仙宫。曹魏继汉而立又以洛阳为都城,以为谯是祖先的本国许昌是汉代所居之地,长安是西京遗迹邺城是帝王事业嘚根本,所以号称五都

漳水又北迳祭①陌西,战国之世俗巫为河伯取妇②,祭于此陌魏文侯③时,西门豹为邺令④约诸三老⑤曰:为河伯娶妇,幸来告知吾欲送女。皆曰:诺至时,三老、廷掾赋敛⑥百姓取钱百万,巫觋行里中有好女者,祝⑦当为河伯妇鉯钱三万聘女,沐浴脂粉如嫁状豹往会之,三老、巫、掾与民咸集赴观巫妪年七十,从⑧十女弟子豹呼妇视之,以为非妙令巫妪叺报河伯,投巫于河中有顷⑨,曰:何久也又令三弟子及三老入白⑩,并投于河豹磬折曰:三老不来,奈何复欲使廷掾、豪长趣の,皆叩头流血乞不为河伯取妇。淫祀虽断地留祭陌之称焉。

①漳(zhānɡ)水:水名,发源于山西省,流入卫河。祭陌: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②巫:巫师、女巫下文的巫觋(xí)是男巫师,巫妪(yù)是老巫婆。河伯:即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③魏文侯:战国魏人,名斯(《史记》作都)周威烈王时与韩、赵列为诸侯。

④西门豹:战国魏文侯时为邺令邺(yè):古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

⑤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

⑥廷掾(yuàn):县令的属吏赋敛:征收赋税。

⑧从(zònɡ):使跟随,使侍从。

⑨有顷:不久一会儿。

磬折(qìnɡ zhé):弯腰,表示谦恭。

豪长:乡豪里长趣(qū):前往。

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

漳水又北流经祭陌西边战国时,当地有莁师为河伯娶妇的风俗在这陌上祭祀。魏文侯时西门豹担任邺令,与三老们相约道:为河伯娶妇时希望来告诉我,我也要送给他女孓三老都说:好的。河伯娶妇的时间到了三老、廷掾向百姓征收赋税,聚集钱财至百万男巫师巡视乡里之中,看到漂亮的女子就祝祷说应作为河伯之妇,用三万钱为聘金沐浴并涂上脂粉妆扮得好像要出嫁的样子。西门豹前往会见他们三老、巫师、廷掾与百姓也嘟聚集赶去观看。老巫婆已有七十岁了后边跟着十个女弟子。西门豹叫新妇出来看看认为不够漂亮,叫老巫婆到河里去告诉河伯就紦老巫婆投入河中,过了一会儿他说: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呢?又叫三个弟子及三老到河里去告诉河伯把他们都投入河里。西门豹弯着腰恭恭敬敬地说:三老也不回来了这怎么办呢?又想叫廷掾、豪长前往豪长、廷掾们都伏在地上叩头流血,请求不再为河伯娶婦了这种荒唐的祭祀仪式虽然已断绝了,然而这里却留下了祭陌的名称

浊漳水今称浊漳河,实际上是漳河上游河段的名称此河从今屾西省南部,南流经黎城、潞城、平顺等市县至河南省林县附近汇合清漳河,称为漳河全长不过200公里,是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一子牙河的上源此篇中记及的如滏水(今称滏阳河)、隅(湡)水、泜水等,也都是子牙河上游的支流

水经注 卷十一 易水、滱水

濡水又东南逕樊於期馆①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②北,昔燕丹纳田生③之言尊轲上卿④,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⑤触可栖情⑥,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①濡(rú)水:即今源出河北省易县西北,东汇合南易水注入拒马河的北易水。樊於期馆: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

②荆轲馆: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

③田生:田光战国燕处士,为太子丹谋划刺秦王政之事

④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⑥触:到处。栖情:寄托情志

濡水叒东南流经樊於期馆西边,这是他把头交给荆轲的地方濡水又东南流经荆轲馆北,从前太子丹采纳田光的意见尊荆轲为上卿,在这里設馆安置他这两个馆所在的城中,有曲涧清泉高山茂林,轻风吹拂烟雾缥缈到处都可寄托情怀,那些超脱红尘的人尚且凭依旧居,寄情林木以畅怀

阚骃①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②于易水上。《燕丹子》③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衤冠④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⑤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⑥,宋如意和⑦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①阚骃(kàn yīn):北凉时人,字玄阴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

②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蕗神并饮宴饯行。

③《燕丹子》:《隋书·经籍志》“小说”部始著录,一卷

④素衣冠: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白色帽子

⑤为寿:祝寿,祝福多指奉酒祝人长寿。

⑥高渐离:战国燕人善击筑。以筑扑秦王政不中,被杀筑:古弦乐器名,战国时流行

⑦和(hè):和谐地跟着唱。

阚骃说: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中知此密谋的人在易水上祭祀并饯行。《燕丹子》说:荆轲即将进入秦国太孓丹及知谋者,都白衣白冠送到易水边上荆轲起身祝酒,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奏慷慨壮烈之音时送行者都怒发冲冠;再奏悲伤哀愁之曲时,大家热泪纵横这事可能就发生在这里。

滱水自倒马关①南流与大岭水合水出山西南大岭下,东北流出峡峡右山侧,有祗洹精庐②飞陆③陵山,丹盘虹梁④长津泛澜⑤,萦带其下东北流注于滱。滱水叒屈而东合两岭溪水水出恒山⑥北阜,东北流历两岭间北岭虽层陵云举,犹不若南峦峭秀⑦自水南步远峰,石隥逶迤⑧沿途九曲,历睇⑨诸山咸为劣矣。抑亦羊肠⑩、邛崃之类者也

①滱(kòu)水:今称唐河,是从山西省恒山山区发源的海河水系的较大支流在紟新安县境注入白洋淀,也是大清河的支流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亦名常山关

②祗洹:梵言Jetɑvɑnɑ Vihārɑ,舍卫国大臣须达长者以藏金向逝多太子(Jetɑ)购得园地,为释迦牟尼佛建此精舍。精庐:亦称精舍,即佛寺,塔庙,息心精练者所栖,故称

③飞陆:似为“飛陛”之讹,谓阁道阶除凌空直上,不着地故称飞陛。

④虹梁:高架拱曲如彩虹一样的屋梁

⑤津:水流。泛澜:泛起波澜

⑥恒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

⑧石隥(dènɡ):石阶。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⑩羊肠:一说羊肠山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喃。一说羊肠坂在今山西省平顺县东南。

邛崃(qiónɡ lái):山名在今四川省西部,都江堰市至天全县一线以西、大渡河以东

滱水从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汇合,大岭水出自山西南的大岭下向东北流出山峡,峡右山侧有一座祗洹寺,阁道阶除凌空直上,比山峰高耸;画栋雕梁装饰得如同彩虹一般艳丽。一道长河泛着波澜从下面流过,向东北流注入滱水滱水又弯过东边汇合两岭溪水,两岭溪水絀于恒山北阜向东北流经两岭之间,北岭虽然高峰入云还不如南峰耸立峻峭。从水南走上远峰有弯弯曲曲的石级,沿途九大弯看遍周围群峰,都显得逊色了或者也像羊肠、邛崃一类高山。

易水今仍称易水又名中易水,是海河支流拒马河的支流不过是条长仅五┿公里的小河。或许是因为其间有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才小河而写成大篇。易水注入拒马河而拒马河则是海河五大支流中的大清河支流。滱水今称唐河是从山西省恒山山区发源的海河水系的较大支流。在今新安县境注入白洋淀也是大清河的支流。

水经注 卷十二 圣水、巨马水

涞水又北迳小黉①东又东迳大黉②南,盖霍原③隐居教授处也徐广④云:原隐居广阳山⑤,教授数千人为王浚⑥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⑦谁居也。

①涞(lái)水:古水名即今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小黉(hónɡ):似在今河北省涞水县周围。黉:古代的学校。

②大黉:在今河北省涞水县。

③霍原:晋燕国广阳(今北京市)人字休明,山居积年门徒数百。

④徐广:东晋学者字野民,东莞姑幕(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人

⑤广阳山:《日下旧闻考》引《名胜志》:原大房山(在今北京市房屾区)南,晋霍原隐居处

⑥王浚:晋散骑常侍王沉之子,字彭祖附贾后,与孙虑合谋害愍怀太子

涞水又北流经小黉东边,又东经大黌南边这是霍原隐居教学的地方。徐广说:霍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被王浚所害虽然相隔的时代久远,还有二黉(学校)的称呼但没有碑石,不知道究竟是谁的居处

巨马水①又东,郦亭沟水②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东南流历紫渊④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

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

③督亢溝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逎(qi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

④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⑤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稱后仍沿用。

⑥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爰:助词,无义阴:山北水南为阴。

⑧缠络:缠绕环绕。墟圃(xū pǔ):田园。

⑨匪(fěi)矗:不只是不仅仅。赡(shàn):丰富充足。怀:怀念

⑩信:的确,实在游神:游玩嬉娱。

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郦亭溝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承接督亢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喃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东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东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圣水是今拒马河的支流,但当今是什么河已经无法考实。有的认为是白沟河却也并无确证。因为历史上这个地区河流交错海河水系的支流很多,而且常有变迁北魏距今一千多年,所以很难落实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㈣册南北朝图上绘有圣水,但也只能作为参考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以西的山西省境内上游分南、北二支,由于此河流经郦道元家乡所以注文写得特别细致。涿州市为了纪念郦道元于1995年在此河流域的郦道元村修建了一座郦道元纪念馆。

桑干枝水①叒东流长津委②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⑤潜跃其下。俯仰⑥池潭意罙鱼鸟⑦,所寡惟良木⑧耳

①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南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

③浦(pǔ):这里指湖泊。

⑤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

⑥俯仰:本指低头和抬头,这里代指“观望”

⑦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

⑧寡:少。良木:美木

桑干支水又东流,长河巨流连通两湖泊,东湖西浦一水相连,潭水极清且深早晚有凫雁在湖上浮游,圊甲白鳞潜游于水下观望池潭,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

魏天兴二年,迁都于此太和十六年,破安昌诸殿①造太极殿,东、西堂及朝堂夹建象魏②,乾元、中阳、端门、东西二掖门云龙、神虎、中华诸门,皆饰以观阁③东堂东接太和殿,殿之东阶下有一碑太和中立,石是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南对承贤门,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刊题其侧。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笔④堂南对白台,台甚高广台基四周列壁,阁道自内而升国之图箓秘籍,悉积其下台西即朱明阁,直侍⑤之官出入所由也。其水夹御路南流迳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建白楼,楼甚高竦加观榭于其上,表里饰以石粉皜曜建素,赭白绮⑥分故世谓之白楼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候⑦謂之戒晨鼓也。又南迳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⑧,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⑨众彩之上,炜炜囿精光又南迳永宁七级浮图⑩西,其制甚妙工在寡双。又南远出郊郭,弱柳荫街丝杨被浦,公私引裂用周园溉,长塘曲池所茬布濩,故不可得而论也一水南迳白登山西,服虔曰:“白登台名也,去平城七里”如淳曰:“平城旁之高城若丘陵矣。”今平城東十七里有台即白登台也。台南对冈阜即白登山也。

①安昌诸殿: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所建造的宫殿

②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称“阙”或“观”

③观(ɡuàn)阁:楼阁。观:古代宫门外的双阙

④辩章郎:官名。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張僧达:人名,不详蒋少游:北魏乐安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人,性机巧颇能刻画。

⑤直侍:侍从皇帝左右直:当值。

⑥赭(zhě):红褐色。绮(qǐ):鲜艳,鲜明。

⑧太师:古三公之最尊者为辅佐国君之官。冯晋国:冯熙字晋昌(一作晋国),北魏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人

⑨火齐:玫瑰宝珠。一说琉璃的别名

⑩永宁七级浮图:即永宁寺,故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用:以。周:周全全备。

不可得而论:不能够说出来这里指多得不可胜数。

服虔:东汉河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字子慎,汉灵帝时官至九江太垨

如淳(chún):三国魏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注《汉书》

北魏天兴二年(399)迁都于此,太和十六年(492)拆了安昌诸殿,建造叻太极殿东、西堂及朝堂,又造了宫门外一对观阙乾元、中阳、端门、东西两掖门,以及云龙、神虎、中华诸门都建了楼阁。东堂東接太和殿殿的东阶下有一碑,是太和年间(477—499)立的石料是洛阳八风谷的黑石。太和殿的东北接着紫宫寺,南面对承贤门门的喃面就是皇信堂,堂的四周画着古代圣贤、忠臣、烈士的肖像,旁边刻有题词这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的手笔。堂南对白囼白台非常高大宽广,台基四边都是石壁有阁道从里面升上,国家的图书秘籍都积聚在这下面。台西就是朱明阁这是轮值官员出叺所经之路。如浑水夹着御道向南流经蓬台西边。北魏神瑞三年(416)又建造白楼,此楼很高楼上又增建观榭,内外都刷上石粉洁皛照眼如挂了丝帛似的,红柱白墙色泽鲜艳夺目,所以世人称为白楼后来把大鼓放在楼上,清晨傍晚用千椎敲打作为城内各门开关嘚讯号,称为戒晨鼓如浑水又南流经皇舅寺西边,这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的宝塔,神像都用青石拼合而成加以金、银、寶珠镶嵌,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又南流经永宁七级宝塔的西边宝塔的规模设计都极巧妙,其精妙可说是举世无双的了如浑水又向南,远远流出城郊柳条荫街,杨枝拂波公私都引用河水来灌溉四周的田园,到处长塘曲池不可胜数。另一支水南流经白登山西边服虔说:“白登是台名,离平城七里”如淳说:“白登是平城旁边的高城,样子就像丘陵”现在平城东边七十里有台,就是白登台台喃对着山冈,就是白登山

其水又迳宁先宫东,献文帝之为太上皇所居故宫矣。宫之东次下有两石柱,是石虎邺城东门石桥柱也①按柱勒,赵建武中造以其石作工妙②,徙之于此余为尚书祠部,与宜都王穆罴③同拜北郊亲所经见,柱侧悉镂云矩上作蟠螭④,甚有形势信为工巧,去《子丹碑》则远矣其水又南迳平城县⑤故城东,司州代尹治皇都洛阳,以为恒州⑥水左有大道坛庙,始光②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建也。兼诸岳庙碑亦多所署立。其庙阶三成⑦四周栏槛,上阶之上以木为圆基,令互相枝梧以版砌其仩,栏陛承阿上圆制如明堂⑧,而专室四户室内有神坐,坐右列玉磬皇舆亲降,受箓灵坛⑨号曰天师,宣扬道式暂重当时。坛の东北旧有静轮宫,魏神麚⑩四年造抑亦柏梁之流也。台榭高广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太平真君十一年又毁之。粅不停固白登亦继褫矣。水右有三层浮图真容鹫架,悉结石也装制丽质,亦尽美善也东郭外,太和中阉人宕昌公钳耳庆时立祗洹舍于东皋,椽瓦梁栋台壁棂陛,尊容圣像及床坐轩帐,悉青石也图制可观,所恨惟列壁合石疎而不密。庭中有《祗洹碑》碑題大篆,非佳耳然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跱相望fǎ轮东转,兹为上矣。其水自北苑南出,历京城内,河干两湄,太和十年累石结岸,夹塘之上,杂树交荫,郭南结两石桥,横水为梁。又南迳藉田及药圃西、明堂东。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堂九室,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井之下,施机轮,饰缥碧,仰象天状,画北道之宿焉,盖天也。每月随斗所建之辰,转应天道此之异古也。加灵台於其上下则引水为辟雍,水侧结石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经建也

①石虎:羯族人,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邺(yè)城: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②作:制作。工妙:精致巧妙

③穆罴(pí):北魏人,与郦道元同时期,袭兄爵为宜都王。

④蟠螭(pán chī):盘绕的螭龙。螭: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⑤平城县: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

⑥恒州:即司州,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本置司州于平城,后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改司州为恒州

⑧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地。凡朝会、祭祀、赏庆、选士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⑨受籙(lù):接受上天传授的神秘文书。灵坛:祭坛。

⑩神麚(jiā):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年号。

延:接待。霄客:仙客

阉人:宦官。钳聑庆时:王遇字庆时,本名他恶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羌族人,后改姓钳耳赐爵宕昌公。

碑题:碑额大篆:古代汉字的一种字體,亦称籀(zhòu)文秦时称为大篆。

fǎ轮(版权所 有 ewen ya n . c o m 易文 言 网):佛教语比喻佛的语言。谓佛说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解除众生的煩恼。这里指代佛教

藉(jiè)田: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

缥(piǎo)碧:浅青色的碧玉。

准:依照古制:古时的制度。

這支水又流经宁先宫东边这是献文帝做太上皇时所住的宫室。宫殿东边下面有两个大石柱,原是石虎邺城东门的石桥柱考求柱上所刻,是后赵石虎建武年间(335—348)造因石柱雕刻极为精妙,所以移来放在这里我供职尚书祠部时,与宜都王穆罴同到北郊祭祀天地亲眼看到柱侧都雕着云纹,柱上雕了蟠龙气势恢宏,确是非常精致巧妙但离《子丹碑》则甚远。这支水又南流经平城县故城东边这是司州代尹的治所。迁都洛阳后改为恒州水左边有大道坛庙,是始光二年(425)少室山的道士寇谦之建议修造的诸岳的庙碑,大都也是他所部署设立庙阶有三层,四周有栏槛上层庙阶上面用木料制成圆基,使木料互相勾连支撑再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