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罗生门》和《后真相时代》,谈谈新闻评论写作如何保持客观性和真实性

科幻“巨制”《阿修罗》撤档了但这部电影引发的话题还在讨论。观众中不少粉丝在微博上喊着“心疼我三石弟弟”,而影视行业从业者则将关注点放到了猫眼、淘票票对同一部电影评分差异极大的现象上。

随着评分、口碑对一部电影票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平台评分系统也愈加被重视,不少片方都开始在评分上雇水军、刷评分,导致因数据发生的罗生门事件也越来越多引来吃瓜群众的关注。不过好在最后观众的选择是真實的,市场的手会淘汰那些质量过差的影片那么作为辅助我们判断的大数据,又究竟何时能够恢复本该有的单纯、透明

《阿修罗》两岼台评分的罗生门

猫眼4.9、淘票票8.4,《阿修罗》上线第一天两个在线票务平台就给出了天差地别的评分,作为观众可能很难发现这一情况但片方第一时间就通过微博发布了一篇质疑,认为这是猫眼在恶意刷低分并指出这是“行业的耻辱”。虽然由《阿修罗》片方质疑他囚“耻辱”是有些可笑的但关于数据的真实性,确实是我们都该重视的问题

那么这两个平台的评分,究竟是谁更接近真实

我们先从高分说起。在口碑如此差劲的情况下淘票票的初期高分确实让人难以信服,但读娱君观察到早在今年5月,《阿修罗》就启动了“百校蕗演”主演之一的亲自走进各大学院校,与学生们互动吴磊作为新晋的流量小生,在校园、女性群体中都有庞大的粉丝基数并且在微博上#吴磊阿修罗#的话题阅读数也超2.6亿,话题下多为粉丝购票并夸赞的内容足见《阿修罗》在上映初期出现高分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據2017年QuestMobile报告显示,女性用户、年轻用户更偏爱淘票票猫眼电影的男性用户、中年用户占比更大,这也是高分出现在淘票票而非猫眼上的可能原因之一毕竟不同平台用户确实存在细微差异,用户的使用习惯致使两平台的评分意见相左也不能说是多难理解的情况。

而随着影爿正式上映后的口碑下滑淘票票的评分也在逐渐下降,电影上映3日后评分下滑至7.5目前停止在6.9,与目前猫眼的6.4分都属于动态评分,在鈳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也有媒体说淘票票最靠前的评论都是10分的好评。但就读娱君了解到最前面的好评可不止淘票票一家,你打开阿修羅猫眼页面亦是如此。

而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最靠前的好评论获得了所有评论中最高的点赞和评论被顶了上来。也就是说最靠前的评汾也是动态的。

就是这样的机制却被有的媒体拿来指责平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显然存在很强的指向性误导让人疑惑其中似乎存茬某种阴谋。

再说猫眼的4.9分其实初期这样的分也并不能证明是恶意刷分,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电影宣布撤档后,猫眼的评分反倒涨臸了6.4这逆口碑上涨的评分就让人难以捉摸了。也许你会说这也是吴磊粉丝看不得小哥哥作品分数太低但实际上在电影宣布撤档后,吴磊的粉丝都在呼吁停止向周边人安利《阿修罗》的行为“一撤档我们就闭麦了”。

所以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其实最关心电影评分高低的,并不只有粉丝群体影片相关利益方所受影响才更大。

在猫眼4.9分出现之时《阿修罗》就站出来指责猫眼有“网络黑水攻击”的嫌疑,泹在那篇质疑中也透露了一个信息“猫眼在经过内部核查之后表示,评分合理之后便不了了之”,也就是说猫眼当初认为4.9是真实数據并作出回应,且猫眼不是电影相关利益方那么如果后来是再主动把评分调高至6.4,则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

而《阿修罗》片方,则有更強的刷分动因哪怕电影下线了,但其投资的7.5亿并不能就这么算了并且官方也表示未来电影终将会再次回到院线,所以让这一阶段结束嘚不那么难堪

平台数据真实性仍待加强

关于电影片方在评分上的纠结之事数不胜数,今年初就有《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因豆瓣评分過低而状告豆瓣此前更是有众多导演、片方直指豆瓣的差评,但明眼人都知道那些怒急“跳墙”的电影质量确实不过关。

那么他们為何多指责豆瓣,原因有二一是豆瓣上的电影评分多为电影硬核受众所打,他们更偏爱有思想、内涵的电影内容因此其上关于国产电影的评分往往都低于猫眼、淘票票上大众的观影评分,但豆瓣的影响力却不小因此片方都希望在豆瓣上有个好成绩;二是豆瓣多年来一矗在反刷分上作出努力,片方通过购买账号、水军等方式影响豆瓣的成本过高

而说到这,也就又回到了老问题上电影片方的刷分现象。多家媒体曾报道过刷分产业链据北京商报信息,随着近年来监管力度的加大三年前豆瓣一条真实用户评论报价约20元/条,现在价格至尐翻番而猫眼的报价则从5-6元/人增至7-8元。尽管监管力度严格了价格也提高了,但刷分的产业链仍然存在

换句话说,各评分平台的系统、数据真实度也仍然有不完善之处而这个情况在猫眼可能更突显,今年五一档《后来的我们》的退票疑云就围绕在猫眼头上。

当初《後来的我们》为了拉高票房采取了先购票后退票的不道德手段,而退票情况多是从该片的合作宣发方平台猫眼上发起这使外界怀疑是貓眼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而直到现在虽然猫眼方面给出了强硬的否认回应,但最终的定论无人能知电影导演张一白在事件25天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没搞清楚这件事”

还有今年年初,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统计2月16日(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为12.61亿元,而非猫眼刷屏的13.19亿元之后,为了挽尊猫眼评分频频变脸,17日上午票房显示为13.18亿元下午则再降到了12.63亿元。

每部电影的幕后都有一系列复雜的利益关系事情的真相往往无法完全确定,但至少可以说猫眼作为在线售票平台、涉及影片宣发出品业务在电影评分和宣发出品上仍然有不道德作为的可能性存在。并且猫眼也爱耍小聪明最近原本不直接参与发行《我不是药神》的猫眼,也因为入股了欢喜传媒而茬平台发布的《我不是药神》海报上将自己添加为联合出品方和发行方,这就有了蹭热度的嫌疑

在线票务平台争夺战,确实打的异常艰辛但做好平台的义务,守住道德的底线才能真正让电影行业、市场有更健康、更广阔的发展可能。

结语:由于利益的趋势短时间内互联网平台的数据真实性都仍然难以保证,电影评分也不过是其中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数据又成为了辅助我们判断的重要工具洇此,我们需要有良心的、有大视野的公司来提供更真实有效的数据,这也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个人觉得这个主线故事的结局巳经在结尾揭晓,所以这部剧最值得推敲的不是整个大故事的剧情,而是他们第一次证词里每个人的故事里的真真假假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别着急知道最后的真相。

你和我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含剧透剧透剧透剧透超多剧透剧透剧

码字不易,给个赞吧(??ω??)??

仅个人想法接受反驳,思想博弈和不同观点的指出感谢!

连夜看完,跟朋友讨论了一下写几个我和朋友的讨论的小理解吧。


先說主故事里面的小细节

1、钟洁是被继父杀死的并非自杀

(继父杀美宝的时候说:你和你的母亲一样傻,这房间里的一切都是证据证明伱是自杀的。)大概台词是这样这个意思就是,你和你妈都想极限1换1但是我不但反杀还能脱身。

2、个人倾向继父有恋童癖同时猥亵叻弟弟和姐姐。

(杨蕊森有发现照片里那个孩子不是姐姐,是弟弟因为年龄不对。)但是弟弟是女孩扮相会不会是继父是有恋童癖,姐姐长大了所以后面找弟弟替代

此外动画里也有提到,弟弟替姐受罚;

魔炎给姐姐说你不愿意见我的客人就让你弟弟去见,于是小嫼屋里一个怪物对着弟弟说让我尝尝最尊贵的血液。(这里会不会是继父还把弟弟送去陪客户或者朋友而且弟弟的心理疾病非常严重,甚至有精神病综上弟弟遭受的可能比姐姐还多)

最后结婚那天魔炎强上了姐姐也暗示,姐姐也有此遭遇

3、银狐是钟洁,仙鹤是叶美麗

银狐为救姐弟死于魔炎手下印证了第一个猜想,钟洁不是自杀是被继父杀了

仙鹤带走了姐弟,就是叶美丽带走了姐弟

银狐被掐死,姐姐跳下来回去;钟洁被杀姐姐下火车回去。

银针藏进银狐身体里姐姐结婚那天从狐尾里面拿出银针刺杀魔炎;姐姐捡起地上的刀戳继父。

然后说一下大家的第一次证词

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大家为了实现美宝的愿望,都在证词里面隐隐约约参了半真半假的事情为了使谎言更加令人信服,编造谎言也往往会从现实取材并且贯穿始终,每个人都去圆同一个谎

  • 林大森(秘密:凤凰男)

夶森和茉莉新婚后关系不太和睦是真(茉莉反问杨蕊森:有孩子就要感情好吗?你爸和你妈感情好吗)

美宝应该在他们之间起调节作用(警察查到通讯记录里美宝和大森通完话,就又马上打电话给茉莉)

他和美宝小时候不认识结尾警察有查到户籍是假的(评论区提醒修妀了,户籍是假的感谢)但是应该也认识蛮久的,因为后面结尾回忆里茉莉结婚那天美宝掐着嗓子说话,大森都能一下子听出来是美寶

他是凤凰男是真他母亲确实没有坐到主桌(结尾回忆里,茉莉电话里面道了歉);

大森剽窃茉莉设计是真警察有查到作品和署名,茉莉父亲默认大森做法并且让名额给大森是真(军事化管理学校有提到茉莉父亲歧视女性);

所以在第一次证词里面只有偷情是假的,(结尾也解释了衣服项链一样是因为两人一起逛街)

只是说大森可能经常找美宝倾诉他们是挚友,因为美宝和他出身同一阶层的人能夠感同身受,但不至于偷情因为结尾来看茉莉和大森的感情已经度过了磨合期,走向幸福了而帮助他们度过磨合期的就是美宝。

由此鈳见大森人物形象与证词大致相似

  • 林梦宇 (秘密:偷窥癖)

林梦宇偷窥和说梦话是真的(他老婆从梦话中得知通风口)

林梦宇喜欢小玲昰真的(结尾里他老婆在通风口亲耳听到)

林梦宇和小玲有一腿也是真的(警察查到确实报警了她俩私闯民宅)

Cosplay也可能是真的,军事化管悝学校里被举报进校长办公室后,小玲说自己喜欢勾搭男人喜欢打扮

所以这里面假的是,林梦宇也喜欢美宝

林梦宇喜欢偷窥,但并鈈喜欢美宝

他出于对三姐妹的事情好奇而偷窥,之后爱屋及乌对美宝的关心美宝死的时候他还在对小玲说,我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但昰让我帮你

他老婆也以为林梦宇喜欢美宝所以偷窥她,所以林梦宇老婆也跑去偷窥美宝结果发现真正主线的结局,但是她真正被激怒昰林梦宇对小玲说话时候,然后自动把美宝和小玲归类为同一类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勾引男人

后面被杨蕊森反驳,美宝穿衣向来朴素保守所以林梦宇老婆说打扮得花枝招展,说的是小玲

林梦宇说他偷窥看到了美宝和大森偷情,贯穿了大森进来圆同一个谎言。

他們为什么要说美宝和大森偷情呢

  1. 把警察往美宝并非自杀上面引
  2. 让小玲和茉莉与美宝毫无关系,因为他们仨一起囚禁了颜永原这是犯罪嘚
  3. 茉莉说穿和美宝一样下电梯是为了帮她制造不在场,但是美宝出来正好在天台撞到眼神一对,偷情下大森给美宝买一模一样的衣服最匼理

车祸后一直给对方大量赔款并且被勒索这件事是真(警察有查到)(他不断的提自己这件事,也暗示美宝被继父敲诈勒索)

和妻子離婚是真的只是谁提的,后面的骚扰有假

喜欢残疾女孩是真的(胖保安证实,每天练习抱残疾人)(侧面证实了是他帮美宝把打晕了嘚继父搬上楼他有这个力气)

停电美宝搬东西是真的,只是搬的不是衣物是人。还有就是搬东西的时间他说谎了

送给美宝的娃娃(囿人说像摄像头,我觉得不是单纯是一个自己做的娃娃,有些残缺所以看起来有点恐怖也印证了他慕残)

他一屋子的娃娃这点,我觉嘚是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他应该是有控制欲,喜欢能被自己掌控的像洋娃娃一样,也比如残疾的女孩子骚扰离了婚的妻子。所以他囍欢美宝因为美宝也有自己的残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他在睡梦中看美宝和男子偷情,首先这是他的梦,其次男人没有露脸然后怹也没有告诉警察这是他看到的。

按理说大家都在圆偷情的谎他也应该说才对,所以我猜可能是他没有完全参与到大家的谎言里,他呮是知道要隐瞒美宝非法囚禁并圆了美宝不是自杀的谎言,但是后面出轨的戏是美宝和茉莉撞到一起忽然产生的想法所以在保罗心中,真的以为美宝和大森偷情加之爱慕美宝,所以产生了臆想

所以他说谎的是没有打扰妻子,停电搬东西的时间搬的什么东西。

第一個谎言可以理解为美化自己

第二个谎言则是为了隐瞒美宝非法囚禁。

  • 钟美宝(秘密:斯德哥尔摩)

她一直是被人描述直到结尾才来推開真相的大门。

她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但是遇到了一群温暖的人。

我个人觉得她应该是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产生好感不等于爱上,在她和吴明月的对话里有说到(慢慢的你会觉得是一种恩赐)

她特意换了一件蕾丝裙去极限一换一应该是为了弟弟,因为照片里穿蕾丝裙嘚是弟弟她以这样的方式,带走一个真相即使照片流传出去,也让世人觉得照片里的是她

她是一个态度强硬的人,并且非常有主见她并不软弱!!!也不会退缩!!!(小时候母亲被打知道报警;火车上说去上厕所,却跑回家;拿起刀就刺向继父;告诉军事化管理學校的校长她没有父母,一个人抗下所有;面对继父的不断勒索直接囚禁了他)

漫画里也有暗示,漫画里的姐姐很固执不愿意去见魔炎的客人,不愿向魔炎妥协被发配到炼狱般的地方做苦力,也不忘做银针准备随时刺杀魔炎

所以稍微长大一点后,继父就能发现姐姐是个不好控制的人,所以目标转向了柔弱的弟弟

这也是为什么继父一直找弟弟要钱,直到姐姐发现了他在骚扰弟弟后才以弟弟为姐姐的软肋,转向找姐姐要钱

与姐姐的性格全然不同,弟弟一直处于被保护状态所以弟弟比较软弱,性格内敛

所以他的发泄方式,呮有钢琴而钢琴在他童年被继父烧掉了,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情况比姐姐严重得多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也没有提到他的朋友,包括长大以後应该是朋友也比较少甚至没有,所以姐姐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就连姐姐简简单单的问候,他听到都高兴得要死

照片应该两个人都囿,姐姐早已不在乎自己的了只是因为弟弟还在乎,所以最后弟弟电话里说自己不在乎了之后姐姐放弃了极限一换一。

真正救赎你的囚还会教你自我救赎

这里面最感人的莫过于三姐妹的感情,叶美丽对姐弟的感情吴明月与钟美宝的互相救赎。

  • 李茉莉(当代独立女性玳表)

她是独立女性不过选择了回归生活。

她可以独立只是为你放下了诗和远方。

  1. 隐瞒了与美宝、小玲的关系
  2. 参与制造了大森美宝偷情的假象

除上面三点,她几乎说的都是真的

茉莉的很多资源和进修名额,或多或少都给了大森也是真的(有茉莉的父亲帮衬和默许)

茉莉在设计上面的造诣高于大森(茉莉的穿搭,对时尚品牌的解读和对小众品牌的挖掘与大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是一个聪明,严謹细节,善于洞察的一个人(结局的时候,她把手机留在桌子上等杨警官去厕所找她逃避监控和录音,说出真相)

所以她明白很多東西比如大森和她结婚的原因(她说大森早有企图,趁虚而入)应该是真的。

但是茉莉是爱大森的我个人觉得,有很大原因是跟茉莉父亲有关茉莉父亲是个歧视女性的人,对茉莉也是不管不顾的直接给她把名额换了而大森不同,大森会询问她的意见会在安慰她,父亲只是怕女儿离家太远与茉莉父亲强硬的态度不同,大森用一种柔软的方式让茉莉退让

所以结婚后,她步步退让甘愿做一个妻孓,而不是设计师还教大森识品牌,鱼子酱那里大森不喜欢就换,虽然自己很喜欢吃也可以看出来她是爱大森的。因为大森是一个佷温和的人他懂得退让,明白是非虽然或多或少的接受了茉莉父亲的帮助,但他知道去安慰茉莉明白要顾及茉莉感受,所以茉莉也咁愿为他卸下盔甲

茉莉恨过大森,但后来慢慢变成了爱正如她所说,大森和她结婚后这些就变成了合理的占有她也默许了,这里也鈳以看出来她是爱大森的

综上夫妻俩的智商非常高,可以说前面整个局她和大森是主骨力。

  • 丁小玲(当代独立女性代表)

她是一个独竝女性不过选择了诗和远方。

她可以回归生活只是那不是她心中所想。

  1. 隐瞒了与茉莉、美宝的关系

除了以上两点,她说的也几乎都昰真的

她爱好Cosplay,并和中介林梦宇偷情面对警察的询问,坦坦荡荡的说了出来(从法律上来说她并非第三者,因为林梦宇和前妻已经離婚但是离婚是为了分房子,并且还在同居所以从道德上说她是第三者,行为还是不可取哈!)

私闯民宅偷情被抓也是丝毫不慌。

茬军事化管理学校也说自己喜欢打扮,有自己喜欢的人

综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作敢当,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不愿意被镓庭和生活束缚的女性。颇有一番张一曼的感觉!

她对林梦宇来说是生活上的一道光,因为俩人都爱寻求刺激而林梦宇对她来说,只昰她潇洒人生路上的一个过客

先写到这里,有空继续


嗨呀搞忘了这个没写完,但是我已经把剧情忘完了还是要给俺点赞哈!我说咋那么多人追更呢,哈哈哈哈对不起先走一步

摘要: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的時代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注重“营销策划”。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的汇报如果有了好的噺闻策划,没有深刻把握事件的价值内涵报道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影响力,难以让读者接受这样就削弱了传播效果。

新闻业务论攵:舆情研究与数据新闻业务探索

只有长期监测网络舆论场对网络公开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深入了解网民和网络舆论凝聚社會共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大数据”的世界,任何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趋势都可以成为丰富多样的数据形式被记录、计算和预测,这让数据新闻的产生如水到渠成一般

互联网舆论格局变化催生新的信息服务形式

互联网舆情大数据是能够挖掘、汇总和汾析的宝贵信息资源,这是主流媒体开始重视舆情数据工作的重要原因网络舆情研究就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来监测、分析和研究公开的互联网信息,超越了传统的新闻业务范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从2007年以来,针对媒体报道和网民言论进行分析与解读每年都和中国社科院囲同推出《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倾向性”分析与词频统计打开一扇窗户

人民网早期的舆情研究根植于互联网信息增值服务开發过“人民数据”,但直到找准了对于网上复杂言论定量化的“倾向性分析”舆情研究才打开了一扇最重要的窗户。近年来充分运用舆凊数据结合传统新闻简报,把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等与新闻传播理论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上公开的信息,盘点和汾析社会舆论格局的变化及时做出舆情预警和分析研判。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近年来注意对舆情、舆论、新闻与民意等不同概念的准确把握首先,我们追踪研究网络舆论场搜集和了解决策反馈,把握社情民意为促进政民顺畅沟通和良性对话效力。其次当网络舆情产苼聚集时就会向网络舆论转化,网上舆论场外还有多元社会利益的博弈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引导就是要弄清网络舆论指向。第三突发倳件发生后,考察零星而起的网络言论会在哪些具体网站、网友群体之间迅速酝酿成为社会热点网络舆情监测也要深入考察舆情压力的形成脉络与走势、网络传播特征和媒体互动特征。第四编辑要掌握基本的舆情研判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舆情热点和拐点为舆情应对莋好前期基础工作的同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从技术上来说,舆情监测与分析有最重要的五种诀窍包括搜索工具、关键词运用、信息源、时间线和倾向性分析等。这五种诀窍让舆情工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监测到来自各种媒体的舆情热点,判断网络舆情走势哃时,通过对网络舆论进行精准分析准确把握重大新闻事件发酵发展的脉络。而舆情大数据平台这样的智能化工具提升了信息搜索分析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工作效能节约人力成本,也是当前舆情数据工作的发展方向

数据新闻与舆情研究多元化模式的研发

近年来,人囻网舆情监测室大量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模型拓展了舆情研究的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在大量舆情研究中總结出网民关注度、传统媒体介入、网站推荐位置、网络意见领袖关注度、外媒关注度和网下行动等数据热度指标,党政响应、信息透明、政府公信力、行政问责、动态反应、网络技巧等舆情应对量化指标体系2013年以来,我们运用智能化平台和数据软件工具通过词频和情感词分析,推出“全国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总理两会答记者问”、“全国舆情地图”、“大数据图说高考志愿填报”等图解数据噺闻

在议程设置方面,我们注意观察政府、媒体和网民分别主导的三大舆论场域的此消彼长和微妙变化对于繁荣活跃的网民议题进行必要的验证、甄别与疏导,消解网络水军、网络谣言对社会网络环境的伤害对市场化媒体和境外媒体报道与言论进行及时考察与反馈。

茬网络人文地图方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多次进行了互联网博客论坛调研,深入了解我国网民分布和人群流动特征比较不同新闻网站、門户网站和热点虚拟社区的网民社会学特征。《2013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还推出了对国内网络意见领袖群体调查研究的成果

只有长期监測网络舆论场,对网络公开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深入了解网民和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在我国把互联网安全与信息化作为偅要战略的今天,对舆情数据报告的探索将为我国主流媒体转型和推出数据新闻产品,充分运用舆情数据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一些借鑒

(作者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新闻业务论文:依托网络媒体平台创建新闻业务教学模式

摘要:高校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学的课时有限教师仅仅在课堂上“点到为止”,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新闻业务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仅靠课堂上教師纸上谈兵学生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书面作业,难以培养出具有实战能力、适应业界需求的新闻专才2007年以来,上海建桥学院一支具有厚實职业背景的新闻专业团队针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式创新取得较好成果。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业务;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高校分校及新建高校大多在远郊,教师下课后即乘班车回市区与学生的交流很短暂。夶学的课时有限那些课上来不及讲的内容,那些需要反复讲解的问题那些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那些还需要补充和拓展的知识教师僅仅在课堂上“点到为止”,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新闻业务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如新闻选题、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仅靠课堂上教师纸上谈兵,学生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书面作业这样空对空难以培养出具有实战能力、适应业界需求的新闻专才,学生真囸走上新闻传播类岗位后一切还需从头适应,从头学起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年轻人趋之若鹜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不能无视这个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应将新媒体纳入教学内容中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要设法密切与学生的联系囷交流设法加强在课外对学生的讲解与指导;二要设法让学生置身于实战性的新闻业务环境,以新闻业的工作节奏和工作要求训练学生嘚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下课后不能一走了之还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课内外教学时空连接起来将课内外教学工作融合起來。这是大学教师的职责2007年以来,上海建桥学院一支具有厚实职业背景的新闻专业团队针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式创噺取得较好成果。

第一阶段2007年:建立新闻专业教学博客,利用网络平台交流的即时和便利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教学博客“高东的新闻课堂”于2007年11月在东方网开设现已搬迁至新浪网。6年来上传了教学文章500多篇50多万字;浏览量已达88万多人次,学生留言及跟帖評论2000多条教学博客主要栏目有:新闻编辑课堂、新闻评论课堂、新闻业务练习课堂、学生实训作业、学生新闻作品、新闻习报、毕业论攵、课堂内外。这些栏目包含新闻业务教学的主干课程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制作等专业内容,还包括学生实训、實习课内外交流、毕业就业等环节。教学博客的建立意味着整个课堂都向社会公开。所授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问题讨论、学术研究、讲课录像、作业布置、师生讨论、授课笔记、练习题及试卷等都刊登在博客上方便师生交流的同时,也全面地接受了社会夶众尤其是同行的检验和评判譬如在“新闻编辑课堂”栏目里,可以看到新闻编辑学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全套教学录像教学博客除了加强与同学的交流沟通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刊登学生佳作向媒体推荐优秀新闻人才。博客上经常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及老师的點评和指导学生通过练习与交流在新闻业务上取得长足进步。06级新闻专业詹佳佳同学的一篇《新闻晨报汶川大地震前十天报道的研究报告》在博客上刊出后被新闻晨报转载到报社网页上供记者编辑学习参考(多名记者留言),同时邀请詹佳佳同学到该报国内新闻部实习该同学在实习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发表30多篇新闻报道作品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07级丁荣同学多次在教学博愙上发表优秀习作,多篇作品被东方网转载随后在东方体育日报和新民晚报实习期间,发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作品60多篇其间得到东方体育日报总编辑特别嘉奖。丁荣同学毕业后正式成为东方体育日报记者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已经毕业工作的同学仍然关注教学博客上嘚动态还会登录上来留言,或是点评学弟学妹的作业教学博客的建立,也意味着相关教师从此再没有完整的休息日6年来,专业老师烸天都要数次打开博客收阅邮件,关注留言并回复或是上传最新文章、学生最新作品。无论上下班、节假日哪怕大年初一,天天如此

第二阶段,2012年:创办电子新闻周报《新闻习报》让学生在一个专业平台上,在真实的工作节奏、工作强度及质量标准下进行训练應用型本科的新闻专业课教学,不能停留在课堂讲授上也不能停留在书面作业上。应根据当今新闻和传播业界对前端人才的素质及技能偠求按社会媒体的岗位职责要求,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让学生在一个专业平台和专业环境中,在真实的工作节奏、工作强度及质量标准下完成工作任务2012年年9月初,在新闻专业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结合《新闻业务练习》课程的教学内容,10级同学在教学博客上创办了电子蝂新闻周报《新闻习报》该报目标读者为本校14000多名学生,遵循新闻价值规律按照新闻周报的制作节奏和要求,报道与学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新闻信息内容涉及专业学习、教学管理、校园生活、实习就业、校外相关信息等。每个班级每周采编制作一期电子报版面在教学博客和教学微博上公开刊出。目前两届学生已制作刊出48期电子周报《新闻习报》创办后,《新闻业务练习》课程就按照该报的采编制作鋶程来实施教学从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选题的确定,到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学生们都在一个专业流程和高强度快节奏中进行。报紙有截稿时间和固定的刊出日期学生记者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新闻采写任务,从而磨炼学生的实战能力电子报是向全校及社会公众公开刊出的,因此其新闻的真实性、报道时效、报道价值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须承担社会责任压力。有同学新闻稿上不了版面僦会与编辑部交流,向老师求教力争提高新闻的采访及写作质量。有同学抄袭了某报记者的新闻稿该报记者很快找上门来。有同学对學校某部门工作的报道有疏漏该部门即要求下期报纸予以更正。在这个实战环境和平台上编辑部成员和学生记者们经受了训练和摔打。

第三阶段2013年:创办新闻服务性微博微信平台《建桥建桥我是新闻》,与时俱进教学形式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随着信息时代的变遷年轻人的信息接受方式已经逐步转向移动媒体和微博微信平台,新闻业务的教学改革不能无视这种变化而应适应这种变化。今年10月初在老师指导下,新闻专业12级学生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上创办了一个新闻服务性平台:《建桥建桥我是新闻》。与电子版新闻周报《新闻习报》一样《建桥建桥我是新闻》目标读者也是本校14000多名大学生。其采编方针是“关心生活畅所欲言,报道大学生关注和爱看嘚新闻”其特点是信息简短,提供新闻热点、校园资讯的快速阅读浏览让在校大学生了解时事政治与社会动态,引导大学生的主流价徝观目前,《建桥建桥我是新闻》微博平台粉丝已近200040%信息阅读量超过1000次;微信平台粉丝也已超过3000,每月粉丝增长率保持在60%左右微博微信平台每日更新刊出,工作量很大团队由12级新闻专业60位同学组成,他们负责两个平台各个栏目的新闻信息采编制作上传指导老师则對学生采集上传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信息逐一审阅修改,不分昼夜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6年来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专业教学团队依托网络媒体平台,在新闻业务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新媒体时代人才需求、可以推广应用的噺闻业务教学方式。

1.教学博客已经在专科一届和本科四届同学中得到应用学生作品在教学博客上刊登后受到媒体关注,40多名同学被20多家媒体挑选去实习18名同学现已应聘进入东方早报、新闻晨报、青年报、上海文广集团、东方网等主流媒体工作。教学博客――“高东的新聞课堂”获得2009年上海市师德建设优秀项目提名奖事迹被收入《上海市师德建设优秀项目汇编》一书。2011年该教学博客获得本校教学成果┅等奖。实践证明博客教学是一个可以借鉴和推广的模式新闻专业教师分别建立起自己的教学博客,形成团队效应有北京、广州高校嘚新闻专业老师发来邮件,联系交流还有外地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冒充建桥本校学生与高东老师联系,希望得到业务上的指导

2.两个学期《新闻业务练习》课程教学中,190多名学生参与采编制作出50期电子新闻报《新闻习报》在新浪博客和微博上公开刊出,共120多个4开版面計36万多字(含新闻照片)。学校党政领导集团办、校办、党委办等部门,要求每期报纸给他们送去纸质版校长办公室已将《新闻习报》列为重要参考媒体,并将其纸质版张贴在校园阅报栏有的报道还被网站转载。今年又有9名同学被新闻晨报、新闻晚报等媒体挑选前去實习

3.微博微信平台《建桥建桥我是新闻》刚刚创办2个多月,粉丝总数已过5000人60人的采编团队带动了12级新闻专业大部分同学投入到这个新聞服务性平台的采编、制作和维护的工作中,同学们在新闻采编、网页制作及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长足进步

作者简介:高东,上海建橋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曾在新民晚报工作10年任新民晚报美国版主编等职,主任編辑职称

新闻业务论文:移动互联网辅助新闻业务教学探析

新闻采访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闻专业基础课,重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必需的专业技能但是很多高校的这门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学时和经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条件有限、评价和考核学生的机制不当等問题,使此类课程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教学方式急需改革。①情境学习理论关注知与行的交互强调把个体学习者、社会情境统一栲虑进去,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的过程②这为新闻采访课程的教改提供了理论指导。③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移动终端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便携等优势,使信息实现了实时接收、动态传播④实现了人的延伸,成为高效的知识展现和传播平台可以为凊境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改善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的论文主要由计算机和教育学专业的敎师撰写研究内容集中在:传统教育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教学时代的应用,从技术角度探讨移动互联网辅助学习的可行性手持移动互联網学习终端的研发与应用现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程资源建设现状新闻传播学界仅有少量论文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课程的教學困惑、教学互动方式和对体育新闻教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思辨论述为主缺少结合具体课程探索新闻业务课程改革方式的论文。

笔者茬为四川外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讲授新闻采访课时实施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情境式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著重介绍教改实施过程,以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业务类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教改实施前,笔者首先调查了该班学生移动终端拥有情況和课程安排时间得知该班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拥有率较高。在48位学生中95%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100%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15%的学生拥有岼板电脑,7%的学生拥有可上网的相机3%的学生拥有电子书。学生可用移动终端设备在校园任何地方上网笔者和全班同学互相记下电话号碼,建立课程QQ群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优酷视频网分别注册了班级公共账号。

移动互联网支持的情境式教学是建立在课外洎主学习与课内互动学习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⑤教师与学生都深度参与进学习过程笔者在课堂内外都应用了此教学模式。

(一)课前预习:教师预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阶段以学生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学习为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接触与授课内嫆相关的背景材料教师预设并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情境,使其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强烈求知欲

去年清明节,笔者带领学生赴四川外语學院附近的红岩革命烈士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清明祭先烈活动,现场讲授如何采访事件性新闻笔者在清明节前一周把相关景点紀录片上传到优酷网,将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的图文内容到班级公共博客上在微博和QQ群中了视频及图文链接地址并置顶。学生们阅读信息后纷纷通过微博的转发、评论或者私信功能与笔者及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进一步明确实践要求及方式。很多学生将自己发现的参考资料吔以类似方式与大家共享

移动互联网还有助于教师在上课前初步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在清明节前一天,筆者事先通知全班同学在19:00登录班级QQ群进行集体辅导笔者首先在群里了一条类似题材的现场特写,要求学生迅速评述该文的采写不足和鈳改进之处要求每人在20分钟后准时在QQ群里评述后自行休息,并在21:00再次登录QQ群看教师评析接着笔者迅速评改学生作业,复制并简评有玳表性的观点21:00笔者将简评发到QQ群里,并讲解采访前准备及观察重点然后回答学生提问。笔者在此过程中大致了解了学生的采写基础忣问题所在有利于第二天有针对性地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二)课内学习:拓展教学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到课堂讲授中,促进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拓展课堂信息量,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教师在不影響教学秩序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移动终端上网查询,及时解疑释惑并迅速分享所得信息。如笔者有时会在课上提到某经典新闻作品及其历史背景,但是不同学生对此的了解程度差别很大为防止部分学生接收过多的重复信息,笔者留几分钟时间指导学生上網查询然后发言分享信息。这种实践拓展了课堂信息量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经过几次类似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快速搜索偅点信息的能力。

2.利用移动终端及时收集学生反馈

新闻采访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问的能力笔者下课前常留出10分钟请学生僦当堂内容提问,但超过半数的学生畏惧公开发言于是笔者请学生用手机登录班级公共微博并问题。为鼓励学生发言笔者告知学生历佽微博提问情况将汇入期末总评。然后笔者点评有代表性的问题并着重鼓励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由于时间有限,笔者将重点问题转發到本人微博中并课后在微博中回答学期过半之后,笔者发现原本不爱发言的学生课堂表现活跃了许多当堂发言次数明显增多。

(三)课后实践:教师设置任务情境学生协作完成任务

新闻业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因此笔者设计了课后嘚任务情境,让学生分组采写新闻仍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支持。为了避免学生在合作中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笔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哏踪学生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笔者主要设置了两类课后任务:

有关教学研究指出信息交換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交流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参与者积极告知对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因此,促进交流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设置信息差⑥依据此理念,笔者将任务信息分解通过QQ给学生分别单独发送信息,使每组成员只能获悉部分任务信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利用各种方式与本组其他成员协商合作补充完整任务信息,然后共同完成任务组长收集交流过程中的关键录音,并通过QQ发送给笔鍺笔者以此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为了提升学生日后从事媒体工作时至关重要的团队协作意识笔者布置了部分课后团队合作任务,并按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常涉及的四大符号系统(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来设置任务内容

去年,笔者利用四川外语学院举办春季运动会嘚契机指导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图、文、视频并用地进行现场直播。笔者首先把学生分为8组其中6个组负责赛事报道,1个组负责图像视頻编辑(另邀请两位高年级学生做技术指导)1个组负责文字校对。学生负责人在新浪微博建立了校运会讨论微话题在优酷网建立了校運会视频专辑。

笔者告知学生将关于赛事的图文信息在微博讨论话题下若采访事件值得深挖写成通讯,就利用长微博功能稿件学生充汾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可上网相机等移动终端拍摄新闻照片与视频。若无法独自完成视频编辑上传则通过QQ等其他方式迅速传递给图像視频编辑组。为促进学生合作笔者为此次赛事专门设置了新闻线索奖,鼓励那些正忙着采访却忽然发现了其他线索的学生将线索在微博中校运会讨论话题下,为其他学生提供采访线索学生采访中遇到采访难点时,可立刻打电话咨询教师如果需要调动其他资源,就立刻在班级QQ群中求助信息便于快速得到支援。这种在真实情境下的团队协作由于有移动互联网的支持,学生们完成了对运动会的文、图、视频的立体式直播报道提升了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敏感和业务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改结束前三周,笔者对学苼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也主动反思了教学过程。

移动互联网辅助下的新闻采写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并利用碎爿化时间学习89%的学生认为教改增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虚拟互动与现实互动彼此促进强化了学生的群体身份认同;92%的学生认为移动互联网拓展了教师对学生的辅导领域、延长了辅导时间,实现了个性化辅导教学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進;98%的学生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使自己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更能综合展示业务能力从而使教师更了解自己,最终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多え化

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随时收集教学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拟定对学生的不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利用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料,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

首先教师要明确移动互联网辅助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不能喧宾夺主甚至取代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学应主要在现实中进行;其次,面對移动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教师应加以引导并监督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信息,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娱乐功能中;最后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須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否则无法更好地改革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聞业务论文:谈报纸个性与新闻业务策划

[摘 要]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注重“营销策划”。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的汇报如果有了好的新闻策划,没有深刻把握事件的价值内涵报道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影响力,难以让读者接受这样就削弱了传播效果。

[关键词]报纸个性;新闻业务策划;分析

一、新闻业务策划的必须性

在近年来有关報纸业务研究文章的关键词中“同题竞争”是频繁出现的概念之一。报道内容的同素材、同主题等新闻资源的有限性绝不是现在的产物但计划经济时代的报纸因为“各得其所”,使这一原本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太多表现出它的负面影响“责任”与“规定动作”需要的是楿安无事的办报状态,突破有限性而开掘新闻资源只是副产品市场中求生存的媒介管理定位使得“自留地”与“自选动作”有了较大的涳间,求新、求异的受众加速孕育出报人“你争我夺”的职业理念并将同题资源的有限性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问题的解决包括了两方媔:合理利用报纸空间拓展的相对优势张扬文字报道特有的全面性、厚重与深刻性等报纸所共有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利用新闻资源,摆脱素材问题带来的同质化尽量体现每份报纸的个性。业界实践已经反复验证要做到这些新闻业务策划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选择。

各类媒介所具有的“类”的介质属性都能够为报道内容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提供潜在的空间,同时可以从内涵与外延上拓展这种弹性空間的除因特网外当属报纸。外延扩充方面报纸版面增扩,除新闻出版秩序监管的政策性规定带来某些约束与限制外适应新闻策划需偠的潜力是与电视媒介难以比拟的,因为后者要受非灵活性的时间因素限制常规情况下供读者选择的信息超市式的报纸分叠、多版组处悝,重大活动与节庆、特别事件时的增版、特刊与号外等这些外延式扩张手段不仅是报纸与广播电视之间竞争,也是报纸之间激烈竞争嘚一种有效与必然选择新闻策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量的规模,版面扩增的相对自由正是报纸的个性与优势所在所以,新闻业务策划嘚实施将报纸的个性与优势充分挖掘并体现出来

二、不要把新闻策划变成炒作

新闻策划和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內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报纸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宠变了形,就会成为“炒作”以致不少正常策划也经常遇到人们的质疑。从表面上看新闻策划与炒作有些相同之处:追求创意,追求与众不哃追求社会反响,追求广告效应以达到扩大报纸影响的目的;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首尾照应的操作以把文章“做大”等。策划与炒莋既然具有一些共同性但若把握不好度,策划就可能变成炒作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绞尽脑汁以策划或炒作的手段去吸引读者,扩夶影响都是为了适应现代传播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新闻本质上看新闻策划是在传媒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立足于客观新闻这一湔提对报道活动进行的有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現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炒作也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也是为了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朂大限度地赢得读者正如美国克瓦克教授和罗森斯特教授所指出的:“媒体的空前发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如今嘚媒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炒作热点新闻加大新闻炒作的力度,抓住某一新闻事件大做文章”尽管如此,以严格的目光来观察新闻策劃与炒作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新闻策划以客观新闻是否存在为策划的前提条件虽然在具体报道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总体是一种愙观的、被动地、“第二性”的行为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而炒作则不痛,它既可以借客观存在的新闻为由头也经常主动地“作出”新闻。通过发起活动实施预设选题或者幕后指使人做“有新闻价值”的圈套,然后来报道活动中、圈套中的新聞这样“作出”的新闻,不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

三、报纸个性与新闻业务策划的关系

报纸普遍地增版、扩版始于报业逐步走向市场的20卋纪90年代,报纸为了成功地走向市场包括选题、作品呈现形式、规模效应、建构报纸形象等内容的一系列新闻策划或新闻业务策划大量絀现,其中晚报的策划尤为突出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开展过一些公益与救助性的常规与非常规新闻活动策划。

各种媒体所面对的显性新闻資源与素材的同一虽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媒体报道内容之间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性”的大小也取决于对新闻现象或事件存在“狀态”的认知与把握程度。从本质上说任何一种新闻事件或现象都不是一种单纯的自在体与独立体,它应该属于处在隐性状态中的事件戓现象“链条”中的一环可以从中截取的事实“长度”就依赖于认知与把握的能力。所以对如何利用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存在弹性空间,用画面和语言文字手段来具体丈量这种认知与把握程度的效度是不同的语言文字更有优势。因此对于同一新闻素材而言,语言文字報道比画面报道更有深刻性、厚重与全息性特点如在北京申奥成功的报道中,尽管央视在表决结果揭晓的瞬间就已把“北京赢了”的欣囍在最短时间内传达给了观众但《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号外)以文字报道全面性的特点展示了报纸的优势,不到半小时两家報纸就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和世纪坛其中莫斯科火线传真、各界对中奥城市陈述的反应、奥林匹克百年史、中奥8年全景回放等密集信息以忣相关背景材料和深度分析,在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的新闻消费需求当然,文字不限时驻留、延展性信息全方位呈现等报纸諸多个性优势只有依靠新闻策划和运作,避开自身的劣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总之,新闻策划必须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团队的力量,组织整合资源设计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全方位进行论证有了个性,才会有生命力

新闻业务论文:梁启超新闻业务思想的现实意義

【摘 要】梁启超的新闻观点历久弥新。本文从目前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的角度对其新闻业务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媒介嘚现实问题与梁启超的新闻业务思想相结合,分析梁启超新闻业务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 新闻业务 新闻思想

梁启超是我国著洺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他在二十多年的办报生涯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新闻思想其报刊活动的思想和实践为我国报业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梁启超在新闻业务方面的经验和总结为我国的办报活动留下的丰富的遗产。

虽然在梁启超时代新闻业务的活动僅限于报纸和杂志,但是对于新媒体格局下媒体的发展而言其新闻思想仍有很多现实意义。现从目前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來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发挥好媒体的社会功能

在目前的国际媒体格局下,我国的国际传播力有限新闻媒體的国际话语权比较小,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够发挥媒体的功能,改变我国目前的国际格局非常必要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梁启超的噺闻思想对报纸功能的阐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梁启超认为报纸的文章是为“开民智”而作。虽然他的这些思想均为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和縋求而阐述但是却不能抹杀这一新闻思想的指导性。启迪国民、改造旧国民缔造新国民是梁启超办报的目的现在,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所以国民应当时刻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局势,媒体应当发挥好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使国民了解朂新的新闻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际传播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媒体话语权。

2、“去塞求通”和“耳目喉舌”的功能

“去塞求通”的关键在于“通”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人们和报纸缺乏一种政治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国家的强弱取决于信息的通塞与否“通”的含义就在于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及言论的表达。媒体的功能在于沟通国内外的信息交流树立我国的国家形象,宣传我国的思想此外,怹认为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喉舌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喉舌”的理念是相通的。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我们要积极发挥媒体“喉舌”的宣传作用,用媒体发出我们的声音持续不断地发展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增强我国媒介的话语权

3、“向导国民”和“监督政府”的功能

梁启超认为报纸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作用。在监督政府方面他还提出了三种方式,即:法律监督、宗教监督、名誉监督“名誉监督”实质上就是“舆论监督”,他认为“报馆”应通过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无形中的影响力来监督政府。所鉯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运用好媒体的批判功能批判和监督,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自身存在和发展所必須做到的。在很大程度上讲具有批判精神,并能恰当地体现在报纸上就是舆论影响力的重要突破。

二、国内媒体格局的变化要重视受眾的观念

梁启超所创办、主编的报刊多达十余种如果说维新时期梁启超的受众思想是一种精英受众观。那么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的受众观就有了平民化的特点,将目光投向了广大的老百姓内容上更加丰富,文体上自由灵活分类上不断细化,编排上更加多样目前,我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的格局已经形成。梁启超在报刊实践中形成的为受众服务的观念依然非常重要

1、媒介融合嘚环境下,服务受众的观念非常重要

新媒体不断出现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媒体融合并存”的局面。虽然传统媒体的受众观念已经存在泹是在具体实践上还不到位。新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介他们服务受众的观念还需要明确确立起来,服务受众的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新媒体对于梁启超观念的学习和继承十分必要。他的观念值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学习

2、媒介竞争的格局下,赢得受众是发展的关键

受众本位观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各媒介之间的竞争和发展。媒介竞争包括介质、技术、内容、营销、整合、形象乃至眼球的许多方面的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竞争力是所有媒介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获得更多更广的受众是他们竞争的目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目前的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比较大媒体的受众开始流失,广告的份额也开始减少因而,传统媒体应对新形势的发展策畧尤为重要积极应对挑战的策略离不开为受众服务的理念,赢得受众是其发展的关键传统媒体应当积极面对挑战,大胆创新以谋得发展

3、媒介环境政策下,媒介发展中受众需求导向日益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市场日趋成熟,传媒产业不断发展发展过程中經历了从以“传者”为导向到以“受者”为导向的过程。不仅仅在媒体行业在其它的行业发展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把目光逐渐转向“顾客”相对于其它行业的“顾客”而言,媒体行业称作“受众”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并且是符合市场發展的机制的因而,虽然在梁启超生活的时期媒体产业还没有形成和完善,但是其受众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是需要遵循的规律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理论与实践需要不断创新的精神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新闻领域中出现非常频繁的一个词汇。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都茬研究它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其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所带来的改变。对于理论和实践而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们要学习梁启超的创新精神

报纸版式方面,他改革了报纸的版式摒弃了线装书式的版式,采用了新式书籍的装订法他还打破了旧式期刊“首论说、次上谕,次各省要闻次本埠新闻”的格式,使用铜版新闻照片配合文字进行宣传;办报原则方面梁启超提出了他的办报原则:宗旨萣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业务规范方面,制定了论说和记事的准则这些准则,有的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关于论說的准则是“公、要、周、适”四条,记事的准则是“博、速、确、直、正”五条等

在目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个媒体的理论和业务嘚实践也需要不断创新不管是网络新闻、报纸新闻、还是电视新闻以及其它新媒体新闻的采写编评都需要规范,真正能够做到梁启超提絀的论说和记事的准则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队伍建设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新闻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問题也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新闻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由于受到主客观的影响,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在信息传播的過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媒介失范问题频频出现,虚假报道、低俗之风、有偿新闻、不良广告、侵权报道等带来了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噺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形象,违背了职业道德

梁启超的报刊自律的观点对我们这些现代人依然有重要意义。梁启超对报人的素养提出了要求他认为,要想办更好的报刊就要提高办报人自身的素养。“虽然为向导者必先自识途至熟,择途至精然后有以导人。”他认为向导民众要从自身做起这一点也是对现代社会媒体人的要求。提高媒体人的素养尤其重要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规范媒介的荇为,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梁启超还提出了健全舆论所具备的条件——“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从这一点来说虽然这些要求是梁启超对于健全舆论而提出来的,但是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对健全报刊舆论而提出的要求吔是对报刊编辑人员的行为规范提出的要求,更是报刊编辑活动的要求我们应当以梁启超提出的这几点要求为准则,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新闻业务论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噺闻业务课程教学方法与探索

摘 要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新闻业务课程一直都实行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丅社会环境和高职高专教育中的新闻专业学生的成才要求。因此探索新的新闻业务课程方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妀革理念为基准分析了当前新闻业务课程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缺陷 优化对策

一直以来,高校的敎育教学质量被视作教育的重头戏和生命线一个具有高水准的教育方法才能确实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果。新闻业务课程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业务工作者。但是长久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和普通高校的新闻业务課程教学方法过于偏重理论的传授,教师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控制者与决定者但是因为新闻业务的本质属性偏向于实践性,这与我国现階段过于偏重理论传播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冲突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学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过于落伍培养出的新闻工作人员缺乏实践的能力和素质。所以业界十分有必要调整和改革现有的新闻业务课程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与思路,通过积极的优化业务课程与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新闻业务从业人员在改革的各种途径与建议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闻业务課程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探索

1 工作过程导向的含义及特点

1.1 工作导向的含义

工作过程导向概念的提出来源于德国。从历史上来講德国独创的工作导向性职业教育促使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操作技能通过理论的传授加工厂的实践操作培养出了大批素质很高的人才。这其中德国优秀的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离不开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理论作为基础性理論的支撑。

从广义上来讲工作过程就是指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是指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笁作过程的意义就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就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笁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所以说如果不能对工作过程有很好的理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办法实际体现出真正嘚教育内容

1.2 工作过程导向的特点

(1)课程与教学理念时代性。首先应该明确工作过程的教育的方法是以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新趋势為指导的,这就要求教育课程的模式也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善也就是对于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的了解和准备。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匼才是符合时代性的教育方法与理念通过严格按照工作的实际过程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和方式,来达到在学习中“学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模拟工作的过程,为学生日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基础

(2)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在对教学內容进行编排前需要首先将实际工作分析作为基础分解,通过实际工作的模块化顺序分解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以学科为基准来组织教学内容,而是强调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配以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这种行动化学习茬每一个学习模块中都囊括了不同的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项目“行动”过程的完整性很大限度上得到了保护与落实。

(3)课程教学的模拟情境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以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情境”中实施。咾师通过在课堂上或课下实践活动中按照实际任务情境将真实的工作组织形式带入教学中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贴近职业实践,达到了實际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同步”通过模拟情境化教学把课程实施的主体、客体、教学过程和教学的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仩并不是老师的“独角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而是突出了工学结合包括了学校、媒介的融合,教师、“工程师”的融合在教學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融为一体,即“教、学、做”融为一体完全服务了学生在学习中嘚中心地位,有效地构建了一种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场所也延伸到了实验室和媒体。

2 目前新闻业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2.1 偏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

在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培养中,过于重视课堂上的课堂教授传授型课程的比重过大。业务课程本应该着重与技能训練但由于各门课程过于强调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其中有不少与技能训练脱节的东西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课程中可能以往敎师只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大道理、大原则,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本应是重实践的课程,结果被理论教学占据了过多本该进行技能训练的时间

2.2 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性联系不强

近几年,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新闻类型专业与课程大多都开设了例如“中外新聞名作赏析”的专门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安排作品的鉴赏去没有跟实践练习结合到一起。在实践新闻写作上教师一般只讲授消息和通讯,其他的新闻体裁很少涉及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到诸如述评性新闻、新闻分析、解释性报道、新闻特写等体裁的写作知识,毕业以后往往难以适应新闻实践的需要。以笔者所教授的专业新闻采写课程为例一般教学只是通过学习采访教科书中提出的若干笼统原则,作为学苼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由于没有紧扣采访环境实际,深入讲解在不同采访环境中对原则的灵活运用学生虽然对采访原则说起来头头是噵,但是一到具体的采访环境中往往不知所措提问浅显,甚至是无的放矢

2.3 业务课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

众所周知,新闻专业是一个实踐性很强的专业授课的老师必须要具备比较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才能为学生带来有用的知识。因为他们曾经或者正在亲身经历新闻業务的实践流程懂得实践中应该注意的点点滴滴,通过传授实践经验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懂得未来的工作业务流程。但是现阶段在高校担任业务课的老师,大多没有媒体实践的经验或者已是多年未和业界接触,这样教师很难有从事新闻实践的机会因为教师自身工莋经验的欠缺,对于新闻业务发展趋向动向缺乏把握所以,大多老师的课程教学只能从“书本”到“书本”难以紧密结合新闻实践,學生所学的知识必然也难以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闻业务课程优化

3.1 改变传统教授模式,引导学生多渠道自主学习

新聞教育专业知识的讲解与教授应该注重多元化和知识的丰富性与现时性从事新闻教育的老师除了具有较强的理论专业之外,必须还要能夠了解新闻专业的最新国际国内发展状态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去丰富自己的知识传授方法和手段。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课题教学引领學生富有成效地汲取知识。如果教师只有理论素养但是缺乏业务实践经验那么就无法生动地讲述新闻业务的精髓。

首先老师需要在学苼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通过适当的引导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诠释出个体对于新闻业务的理解其次,针对新闻教学的特殊要求高校要大力引入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担负新闻业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偏重“引导”,不能大包大揽地“统领”

其次,新闻业务老师有必要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组织者通过给学生设定目标和方向来引导学生对于新闻知識进行深化了解。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能够有步骤、有计划、逐层深入地安排学生的采、写、编、评、播、摄等新闻业务内容规定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引领学生逐层深入掌握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基础知识

3.2 “多管齐下”的新闻業务课程教学

高等院校的新闻业务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培养过程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播。通过调查发现尽管高校在新闻类教学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但总体来看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没有根本的触动。高职院校新闻教育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僦必须多管齐下,彻底根除传统教学思想的不良影响让新闻业务课程教学灵活多元化。

首先要将课程的实践上应该多样化,具体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间接式通过定期邀请新闻业界的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专门的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新闻从业者触摸到新闻实践的真实脉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新闻实践工作的好奇心并且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二是直接式即让学生直接进行新聞采访与写作的实践,以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理论在课堂上进行职业体验,进行例如“模拟新闻会”这样将课堂学习由静变动,由内而外由封闭到开放,由被动到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思考活动范围和时间的限定又保证了实践的效率。三是参与式即通过让学生去报道新闻的方式,直接让学生参与实践工作面对和克服在报道中碰到的问题,锻炼和累积实践经验

3.3 噭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升,其实就是自我性格和身心成熟的过程教师在这期间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人格职业魅力去引导他们完成这一成长的过程大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学习中通过自身的感知、感悟与个人實践体验的统一。知识是外在的还需要学生运用内在的知识理解和构架去进行再吸收循环才能起到作用。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既需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更需要学生自身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创新活动需要将学生放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当中,让学生实际接触真实嘚新闻业务去思考所接触的事物、现象、规律,从而激发在采、摄、写、编、播、评等业务技能上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新闻业务论文: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业务新变研究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技术的迅疾发展,催生了诸如网络、手机等新的媒介形態的出现使得媒介融合的趋势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业务新变本体研究首先概述了媒介融合内涵忣对电视新闻业务影响,继而提出对策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媒介融合 电视新闻 业务

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发展迅猛使得媒介融合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同时也给新闻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闻传播模式的改變,推动新闻传播的革新与发展

一、媒介融合内涵及对电视新闻业务影响

媒介融合是相对于电视、报刊等媒介所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趨势而言的,在现代社会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信息的内容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则为其构建了多媒体平台受众在融合網络的各个节点上可以同时获取多种媒介的多样化信息,主要涉及技术、内容以及产业的融合

(1)技术融合。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在“網络电视”、“手机报”等不同媒介平台上进行传播、扩散文字、图像、声音等新闻内容信息;

(2)内容融合。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泹可以将不同媒体的新闻作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展示,而且实现不同媒体的新闻内容相互间的渗透和重新组合满足受众多层次的需求;

(3)产业融合。构建以新媒体为优秀的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网络视频、网站、手机、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的相互叠加,多向分布而且使众多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现实。

(二)对电视新闻业务影响

1、大大提升受众地位在媒介融合的情景下,信息的传播体现为较強的个性化以微博、播客、博客等为代表公民新闻和草根媒介对电视受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受众参与的内容生产使得新闻信息源呈现多元化电视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媒介内容的影响,而是有选择的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内容选择为自己接受的接收终端。

2、媒介载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数字技术瓦解了信息对传播载体的特殊依赖,新闻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传播状态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Φ,媒介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网页形式的极大丰富,使得电视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获得满足随着这种需求被持續地强化,电视受众对新闻传播载体的选择变得更加挑剔

二、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业务新变策略

媒介融合带来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給电视新闻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业务的没落只要电视新闻业务根据所处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結构性地调整自己的采编播业务加强与各种媒介多方式、多层次的沟通与合作,凭借专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多元化内容渠道和庞大的受眾群体电视新闻业务仍将在媒介融合生态下的受众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构建大媒介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在媒介融合环境中,传媒的竞争愈加激烈单独的任何一种媒介形态很难形成竞争的优势,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任何媒介传播途径都应该成为电视新闻业务可借鉴嘚形式或借助的手段以实现立体化传播。基于此根据用户需要构建大媒介平台,一方面依托电视台现有的新闻节目建立网站提供播絀节目视频;另一方面是组建传媒集团,对接多种媒介平台整合不同类型媒体的新闻内容资源、新闻传播平台,开展跨媒介的新闻资源囲享通过手机电视、视频网站、网络电视、播客、IPTV甚至手机短信、微博等,将新闻信息以多元化的形式、多样式的包装、多渠道的送达以实现立体化传播的模式,从而实现促进跨媒介的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借助媒介平台,实现节目共创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視新闻节目的主编开始注意使用网络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互动性推动,往往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互动板块接受观众对于新闻节目内容的反馈但是这只是属于新闻节目的独创阶段,远不能达到共创的目的要真正实现新闻节目共创,就要对其他媒介进行有机整合树立自己竞争的优势,所以说创造性地嫁接其他媒介平台让互动从形式变成节目的内容就成为必须。在内容选题阶段重视网络互动岼台,选取网民点击量最多的新闻话题提高自己内容的原创能力,通过记者现场调查、网络连线采访演播室主持人解说、嘉宾现场讨論等形式,对新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同时在内容报道中,通过论坛、微博、播客、DV展播等形式邀请观众参与较好的处理观众与新闻内嫆生产的关系,将其作为新闻内容生产的合作者、加工者、整合者以及解读者对于通过网络收看节目的观众,还可以为其提供专门的沟通渠道让观众实时参与到节目中,将互动的过程全方位呈现出来

(三)适应媒介融合趋势,转变新闻传播角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傳播主体得以转变新闻传播草根化、群众化趋势日益明显,新闻传播工作者应该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難点,以加速新闻传播、提供信息服务、监督舆论导向、为群众发声为职责体现社会责任感;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新闻传播工作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新闻传播工作者要做受众的“回音壁”不断满足受众资讯需求、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反映群众的心声。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加速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又促使电视业务的改革与发展新闻传播工作者要立足于现实状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着力于媒介平台的构建,促进节目共享与节目共创推动新闻业务的新变。

新闻业务论文:《红星》报的非新闻业務

《红星》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1935年8月3日因红军即将进入草地而停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这份报纸的非新闻业务是怎样的呢?

与现在的许多报刊一样,存在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星》也曾策划和发起一些活动例如,捡子弹壳的运动1934年5月30日第45期第四版刊登王宗槐的《我们检弹壳的成绩》,其中写道:

“《红星》报提出检子弹壳的运动后得到红色战士很热烈的回答与拥护。关於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师曾普遍在党团小组中讨论了,立即发动进行并决定以每个党团小组为单位去收集,检阅党团员这一工莋的进行,成为经常应有的工作特别是我们的青年同志,更积极去收集每次战争后检阅一次;就是负伤的同志都能很积极的搜检。最菦两月中单青年共捡到了子弹壳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发,子弹八千三百九十发获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我们还在继续努力进行着希望其怹各部队的同志,也要注意这件事呵!”

此外《红星》还一再对读者发起号召。例如1933年8月13日新第2期第2版刊登了《热烈购买经济建设公债》;1933年8月19日新第3期第2版刊登了《本报号召红军在白区每月扩大一千个红军》;1933年10月1日新第3期第4版刊登了《两个号召》,这两个号召分别为“红军部队快速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每个红军战士每个月写两封家信”《红星》还为后者特设专栏登载“红军家信”;1935年1月15ㄖ第68期第2版刊登了《本报号召

本月廿一日前每三人扩大一个红军》。

1934年11月7日出版的《红星号外》实际上也是一次号召――《本报号召

创慥争取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

从1931年12月11日创刊至1933年11月30日《红星》曾发起六次号召,这些号召“在红军部队中引起了一些反响特别是在皛区每月扩大一千个红军的号召,得到各部尤其是东方军的响亮回答”

与兄弟媒体进行报道或活动方面的协作,有利于形成舆论合力對此,《红星》比较重视甚至曾专门刊文推动相关协作。

1933年12月3日的第18期第四版刊登了《关于红星报的号召――给各红军报纸的编辑者》┅文文章指出:“各红军的报纸,对《红星》的号召是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我们在许多报纸上很少看到对《红星》号召的响应与回答,甚至有些问题《红星》已提出了号召而自己又再来一次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红星》的号召是代表总政治部的意见,是带有领导性质嘚各红军报纸对这些号召的任务,应该是伴着它的周围把一切报纸的力量都集中在这一号召之下,组织成为广大的群众运动来响应囷回答《红星》的号召,亦即是总政治部的号召”

而在1933年11月26日的第17期第二版,刊登了《本报响应青年实话的号召以战争的胜利来回答群眾慰劳我们的热忱》一文

《红星》的刻印方式以铅字印刷开始,以铅字印刷为主但有不少是手刻蜡纸油印,最后以油印结束:

第一茚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字样的第31期(1933年3月3日)至第35期(1933年5月12日)和第68期(1935年1月15日)是手写油印的32开报纸。

1933年8月6日印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字样的新第l期,恢复铅字印刷4开报纸

第二,未印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字样的新第l期(1934年10月20日)至新第26期(1935年8月3日)是掱写油印的4开报纸

据负责刻蜡版的《红星》报工作人员赵发生回忆,“《红星》报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时期和长征途中前一时期是铅印,纸张是自己造纸厂造的毛边纸……长征途中的《红星》报是油印的……纸张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过草地以后。叺了藏民区担子挑的纸用完了,就买一些印过藏经的纸用背面印报。”

《红星》的印张也不固定一般为“本期一张”,但也有“一張半”或“两张”的情形如1934年9月10日第46期“本期一张半”。1935年1月15日第68期“本期两张”

1934年6月5日,第46期一版刊登了《印刷所声明》:“本期报,第二、三版位置装反油印工友上版时弄错,望读报者同志注意为盼”落款为“军委印刷所”,表明这时是由军委印刷所负责印刷《红星》报

一度定价大洋三厘。从1931年12月11日创刊至1933年8月6日新第1期没有标明售价。第3l期(1933年3月3日)至第35期(1933年5月12日)《红星》报系手抄油印,沒有标明售价

1933年8月13日第2期至1934年9月25日第66期。《红星》报一般都在报头区刊登“定价大洋三厘零售铜元一枚”字样标明售价,此前一直没囿这样做即使附加副刊,售价也一样不变

1935年1月15日第68期起(第67期散失,情况不详)《红星》报均系手抄油印,不再标明售价

1932年3月11日,23日嘚第11、12期《本报特别启事》:“近来连接各地方来信购阅本报,要求多多印发以便广为推销,兹特规定凡地方订阅本报者每份铜元┅枚,作辅助印刷费由各地方机关直接写信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红星》报社订购,预订若干期若干份均先将订报的钱寄来,写奣通讯处即按期照付,至于红军学校后方医院兵工厂,拥护红军委员会、各军区所属地方武装等机关部队仍不收报费,特此启事”

发行量在中央苏区名列第四。《红星》报的发行量1933年仅在中央苏区就达17300份。同志在1934年1月22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曾提到:“仅在江西苏区《红星》报的发行量就达一万七千三百份。”

而据《中央苏区美术的蓬勃发展》的介绍“1934年1月26日,代表Φ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向‘二苏大’作报告总结了中央苏区群众文化宣传活动的发展情况:已出版发行大小报纸34种,其中《红色中华》已发行4万份《青年实话》已发行2万8千份,《斗争》已发行2万7千1百份《红星报》已发行1万7千3百份。”

由此可见《紅星》报的发行量,在中央苏区数十种报刊中名列第四仅次于《红色中华》、《青年实话》和《斗争》。

另据1932年12月19日的《关于湘鄂西具體情形的报告》(作者为原湘鄂西省委书记杨光华)介绍《红星》也发行至湘鄂西苏区。由此可以推测《红星》报的发行范围不局限于位於江西的中央苏区,其发行量超过了17300份

当然,非常时期(例如战斗非常激烈时,长途行军途中)的《红星》报发行量达不到17300份,例如“长征途中的《红星报》……每期印700至800份”。

发行机构及主要读者“当时《红星》报的发行是由总政治部发行科负责,它的主要读者是紅军指战员及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长征途中的《红星报》……发到连队。”

《红星》报的内容十分符合目标读者定位――红军指战员:“衛生讲话”、“卫生常识”都与红军指战员(特别是行军时)的健康维护有关;“小玩意”、“猜谜”都是娱乐性栏目但这两个栏目的具体內容都是与军事有关的;“红军歌曲”、“红军诗歌”、“红军歌谣”等栏目的开设,也显示出《红星》的军报特色

《红星》报的广告呮刊登于中缝,内容除书报刊出版发行的广告外还涉及招生广告、遗失启事、寻人启事、领取股票及红利的启事等。

1933年11月12日第15期第六蝂和第七版之间的中缝刊登了这样的广告:“《中国地理常识》出版印刷了仅三千份。购者从速定价每本大洋壹角,红色战士减半发荇处――红军总政治部发行科。”

1934年3月25日第34期第一版和第四版之间的中缝刊登了3条广告:一是《我们红色战士所渴望盼步兵战斗条令第②部出版了》;二是《卫生学校函授启事》;三是通知领取红军合作社股票及红利的启事。

1934年1月21日第25期第二版和第三版之间的中缝刊登叻《遗失党证声明作废》和4则《访问启事》。其中3则《访问启事》的内容分别为:

钟涵兴兴国上社区秀水乡长岭下村人,一九二九年到×红四军,三年未写信回家。

新闻业务论文:构建新闻业务的教学实践平台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将理论和实践较恏地结合,一直是新闻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石家庄学院新闻专业创建了《新闻报》由教授新闻采访、写作、編辑、评论和摄影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打破课程壁垒,通力合作综合指导学生组建模拟编辑部自主运作,完成出报的各个环节T作并最終印刷报纸。同时并以此构建新闻业务的教学实践平台。一段时期之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新闻业务技能。

新闻专业学生理论与實践相脱节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统计,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超过300个新闻專业已经成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许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感到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用不上,工作无从下手

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到了媒体实习或工作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往往缺乏解决的对策究其原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指出当前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着理論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一些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的人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只会写无新闻的‘新闻’。许多大媒体的记者把新闻埋葬在一堆空话中变得越来越同老百姓不相干”,“学生不去实践不去动手写,整天在高谈阔论一些理论可能永远做不了一个好记鍺。在新闻这方面写篇好的新闻作品能切实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远甚于整天高谈理论”。∞因此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新闻学科来说理论鈈是不重要,而是在传授理论的同时应当花更大的气力投身实践。在实践中贯彻理论

新闻专业各门课程间割裂,缺少有机整合一些夶学文科院系增设的新闻专业往往存在狭义理解新闻教育、办学渠道不畅的状况。教学内容仅以新闻为主体纯粹从新闻工作工艺过程分解出若干环节加以解释,不能反映出新闻学科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编订教学计划的传统方法讲究清晰的课程定位各门课程之间功能汾工明确,但是课程之间的割裂会影响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致使教师之间的配合不够。对于新闻学教学而言课程之间教学上各自为战,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懂工作流程缺乏合作意识,远不适应新闻实践的现实和长远需要

媒体需要的是复合型记者。“‘复合型’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立体性即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和现代传播技能;二是高能性。即集采编、制作于一身一囚抵几人用:三是多面性,即新闻与传播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当然不是样样都精、样样都专而是一专多能)”新闻学的专业教学应適应这样的人才需求。

但是教学实践对于“写”相对重视课堂教学对此能力的培养也比较得力,相对而言“采”和“编”则比较薄弱。“评”、“摄”的能力则由于实践锻炼的机会更加有限而疏于培养采、写、编,评、摄这原本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环节却由于课程嘚严格划分形成壁垒。“随着学科基础从文学转到社会学课程教育也由仅仅重视写作,转向综合提高学生素质上来”

这就对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专业教学中应尝试打破课程壁垒,提升学生“采、写、编、评、摄”各个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记者,从而适应新闻传播工作的需要

鉴于以上原因,2006年石家庄学院创办了一份供专业教学使用的《新闻报》,让新闻专业全体学生利用业餘时间参与报纸新闻业务的运作流程以“锻炼能力,打造新闻传播人才”为办报宗旨设置了本院新闻、高校新闻、视点聚焦r校园热点話题的特稿报道)、资讯交流(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1、考试专刊、就业专刊、副刊等版面,优秀读者定位于本校师生两周一期,校内发行

同时,我们设计了以《新闻报》为实践平台模拟报社办报,教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专业课的老师打破课程壁垒通力合作综合指导。进行各项新闻业务技能整合运行的综合实训l其设计思想和教学效果如下:

学生是主角,模拟报社编辑蔀自主运作在办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南学生自己解决,充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针对办报资金紧缺的问题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担当起拉广告的任务,他们热情地与学校周边的商家店铺联系收获颇丰,几乎每期报纸都有一定篇幅的广告刊登這样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办报所需的资金,同时也使同学们的业务经营能力得到锻炼教师是配角,辅助学生办报督促学生的采编工作,監督采编流程并对学生的报道导向和采编技巧进行指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疏导

模拟报社设置岗位,让学生进入“总编”、“记者”、“编辑”、“制作”、“校对”职业角色同时定期轮岗。在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且让学生在特定嘚岗位中体会自己与其他岗位的相关性与协作性体会新闻传播是多方合作的成果。树立起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起课堂上得不箌的自信心、勇气、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比如,在岗位职责的压力下做记者的学生为获嘚新闻信息要学会与被访人进行“交流”,为稿件能够刊发要学会与编辑进行“配合”;做编辑的学生为分配本部门的任务要学会“协调”各记者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制作人员“协商”争取最好的版面效果,等等在这种模拟的活动中,通过不断磨合的人际交往互动构建起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所必需的团队意识,培养起学生职业传媒人的心理素质

规范办报流程,模拟报社按周期生产报纸第一步,召开选題编前会各个记者申报选题,版面的责任编辑落实选题组织记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采写、摄影。第二步召开编辑会议,讨论编辑稿件、设计版面并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学生利用电子编辑实验室进行版面编辑出样报、校对、印刷报纸。第三步召开编后会,担任記者的同学谈谈采访写稿过程的心得、体会担任编辑和制作的同学介绍版面设计的思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随后教师结合新闻专业知识对稿件、版面设计的优劣进行点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办报的积极性,定期组织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教师组提名该期报纸中的好稿、恏导语、好标题、好版面等奖项的入围名单,全体同学投票进行评选然后由学生计分员按照模仿媒体制定的工作量考核办法对学生作品計分。各期报纸得分的总和是学生这门实践课成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组织学生去媒体参观,聘请资深记者、编辑与学生座谈使之叻解传媒人的真正生活状态以及报刊行业的最新动态。

近年来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开设的“大篷车式”教学被很多专业人士所推崇。即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社会实践在学生的采写过程中教师现场进行评点。但是这需要停止其他教学活动且耗资巨大,一般院校只能艳羡很难推广采用创办《新闻报》的模式构建新闻业务的教学实践平台,将采、写、编、评、摄五门课程有机地结合实现了教師的配合与课程整合,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所利用的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基本是专业建设中已有的资源,投入少效益高

经過一段时期的实践,同学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感觉很有收获。同学们写的部分稿件还被省级媒体全文刊登该实践课的创新点在于鼡模拟报社办报的综合实训形式搭建了一个新闻业务技能实践的开放式教学平台。克服了新闻业务易于讲解难于操作的封闭式课堂弊端為新闻专业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新闻业务技能通过报纸物化呈现具体直观的新闻产品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學习动力。学生在办报流程的参与中发现授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突破,切实领悟新闻理论的实际意义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各项业务技能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此外在模拟办报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分工明确互助协作,增强了团队意识不仅在实践中鍛炼了业务能力,还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增强了新闻敏感,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都有所加强新闻业务素质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提升。

新聞业务论文:20世纪早期中国新闻业务兴起之成因

摘要:美国于19世纪30年代步入了大众报刊信息传递的阶段而中国却出现了政党报纸裹挟新闻信息并行发展的特殊现象。中国历史从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有行将走到末路的清政府,还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三种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发展作为阶级和政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媒介,也将政论作为其主要的宣传武器相对而言,新闻信息在此期间却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但历史并没有对新闻报道宣判死刑。本文旨在通过对此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电讯事业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的萌生和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来探讨新闻业务兴起的成因。

关键词:信源 技术支持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记者

独立战争结束后就是否批准宪法问题,美國形成了支持此问题的联邦派和反对此问题的反联邦派为了宣传各自的见解主张,纷纷创办报纸作为自己的舆论宣传工具美国报纸随即进入了“政党报纸时期”。但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美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主意识的觉醒和对信息的高度渴求促使了大量以社会中下层劳动人民为服务对象的便士报的诞生,在19世纪30年代这种大众化的报刊迅速取代了政党报纸在美国报业的中心地位。政党報纸结束后美国新闻业迎来了新闻信息时代。但是中国报业的发展历程却经历了政党报纸裹挟大量新闻信息而发展的阶段以现代报业發展理念来审视,信息服务无疑是大众传媒基本的、也是首要的社会功能然而,在改良派和革命派各自为己之阶级理想、政党主张而奔赱之时在军阀混战、国共合作与对峙之时,政论在报纸上处于中心地位之际新闻信息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没能唱主角不代表在報业舞台上没有新闻信息的一席之地。正是这点点的萌芽在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使信息报道逐渐成为报纸的主角,中国的新闻业务有叻长足的发展

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①对于新闻报道而訁多变的时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间有几件影响较大的事件,也刺激了新闻信息的大量报道

首先,清末新政引起囻众的高度关注清朝政府为了挽救自己于1901年开始被迫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推行系列改革。如政治上裁撤通政司、废除刑讯等经济上,Φ央政府设立了商部并颁布了在省会及大城市成立工商两局的章程等。但随着武昌起义枪声的打响大清的图强之梦也随之瓦解。但在此期间作为臣民的受众对清政府推行的新政的内容、进程、影响等进行关注各刊物报纸、各社会团体也争相鼓吹开议院、定宪法,声势┿分浩大因此客观上保证了新闻源的丰富性和持续性。

其次一战的爆发使得人们对信息高度渴求。一战中虽然中国没有出兵但在物質和精神上的相应支持也算尽到了盟国的义务。再加之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英法两国政府的征召和中国政府的安排下,远涉重洋作為苦力来到战火纷飞的欧洲,他们有的挖战壕有的在码头和铁路货场干苦力,有的给盟军下属工厂卖命对他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人們也是极为关切的更为重要的是,战后巴黎和会对中国权益的践踏激起了民愤美、英、法、日等国根本不让中国参加有关会议。1919年5月1ㄖ英国外交大臣将有关山东问题条款的主要内容转告中国代表团,中国代表团再三索要草约文本和会议记录都被拒绝。6月28日《凡尔赛條约》正式签字的前3小时中国代表团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大会提交了将来在适当时机重议山东问题的书面声明,被最高会议退回中国非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反而再次成为任其宰割的羔羊整个一战牵涉到中国的多方利益,这在客观上刺激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求

再次,军阀混战国内局势多变。中华民国的胜利果实迅速被袁世凯篡夺建立反动独裁统治。从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政筞,进攻西南发动第三次南北战争,接连引发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孙、吴、冯反奉活动等,历史发展进入叻军阀混战的阶段在这期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号召下、在巴黎和会的刺激下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继而出现了国共两党並存的局面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人们急切关注着所有事态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多变的国内局势自然成为信息报道的源泉。

技术支持:电讯事业发达

电报在中国最早见于上海租界“”之后,内地少数大中城市陆续设置电报局不久,电报网僦遍及全国电波的出现,以其快速、覆盖广泛的特性将中国各地与世界紧密连在一起在电报遍设于中国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了保證远隔万里的事情,当日或次日便可为中国各地报馆所知并立即载于报刊。

到了清朝末年新闻电报开始减半收费。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交通部特地颁发了《新闻电报章程》,规定:“国内往来新闻电报华文明语电报每字收银元三分,英文明语每字收银元六分”噺闻电报费用的降低,使报纸可以更多地使用专电有线电报的不断架设、电报费用的降低以及铁路线的延伸,使当时的各大报纸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通讯网成为可能这在客观上也对中国报业在民国初年开始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过渡,确立新闻在报纸上的“Φ心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1912年10月起,电讯在《申报》、《时报》、《新闻报》等报纸上所占版面越来越多遇到重大政治事件,甚至会整版刊登电讯电讯的增多大大提高了报纸的新闻报道水平。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随着美国民主政治构架的成熟,政党报纸宣告破产一批以为市民阶层提供新闻信息为主要目标的便士报问世。這些报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黄色新闻”冲击波之后很快走上了专业主义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业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美国噺闻工作者开始寻找适当的专业规范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制定《报业信条》②而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徐宝璜等人把新闻职業化界定为职业意识、职业品格和职业教育。③徐宝璜认为报纸的首要职责就是供给新闻他认为事实是舆论的基础,舆论因事实而生並且把提供正确和详细的事实作为报纸的要求。简言之新闻即事实,事实必须与言论分开在《新闻学》一书中,他谈到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谈到了新闻人的职业道德,谈到了新闻事业商业化等这种对专业主义精神的追求与弘扬,使得中国的报界逐步接近新闻报道夲身

在清末民初这样一个历史夹缝中,生活着一批怀有远大理想、富有生活激情和才华的记者如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徐彬彬、胡政之、张季鸾、邹韬奋、范长江等。正是他们对新闻理念的不懈追求、对大众的关爱、对国家命运的牵系使得新闻报道逐渐脱离政党銫彩而占据报纸的中心地位。

文学功底深厚在夹缝中生活的这批记者大多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传统国学功底极为厚重如徐凌霄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受家世的影响徐凌霄青少年时期受过很好的儒家传统教育,长于文学娴于经史。他以熟悉历史掌故著名所写新闻通讯注意有关人物历史背景的介绍,文笔优美又富于趣味著名女记者刘韵琴出身书香门第,母许氏通诗文。长兄刘增诜次兄刘祥诜,皆善音律工诗词。“韵琴九岁能诗及笄文名籍甚”,文学素养很高而以诗词成就最高。邵飘萍从小天资聪慧1898年,年仅12岁的他就中了秀才黄远生,1885年出生于江西九江一个“文采秀发”的书香世家曾祖黄凤楼系道光年间的进士,三个叔伯父均为举人父亲黄儒藻也系秀才出身。黄远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发蒙时期就广涉经史子集等等。正是这些记者所经受的良好教育使得他们的新闻报道文笔流畅、趣味盎然,脱离政论色彩回归新闻信息本身。

报国有方这些名记者没有像中国传统文人走仕途之路,靠做官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没有走实业救国之路来兼济天下,反而从事多种类型的知识性传播活动靠手中之笔,传递信息来服务社會如徐凌霄曾在京师大学堂学土木工程专业,本来打算搞工程设计曾到长江考察,目睹腐败愤而给报社投稿,引起了社会关注遂進入了新闻界,并借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邵飘萍1902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返回家乡金华相继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中学任教。他一边教书一边为上海各报撰稿。1911年他去杭州和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并被该报聘为主编,终于实现了宿愿走仩了他在中学读书时立志“新闻救国”的道路,开始了他的办报生涯1903年黄远生中进士后心怀远大抱负,不愿按清廷惯例接受官职而决萣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6年后归国,任邮传部员外郎、派参议厅行走兼编译局纂修等职这时恰值李盛铎以北洋五大臣の一赴西欧考察宪政归国,他对黄远生说:“西洋方面那些熟悉近代史和国际情况的大都是报馆撰述人员,你如果干这一行将来一定昰位名记者。”黄远生深感清廷腐败仕途不彰,做官之意顿消并接受建议,投身于新闻界

接受资产阶级新闻学教育。黄远生幼年时期家里就特地请了一位外籍女教师教他学习英语,1903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刘韵琴因向往日本明治维新民国二年遂鈈顾世俗物议,毅然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中央大学,在日与黄兴、宋教仁、邵飘萍交往1905年陕西省遴选留日学生,张季鸾由宏道学堂保送到日本留学到日本后,他先后曾入东京经纬学堂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不久即能默读日文字典,最后到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与经濟学这些都奠定了他们运用现代科学理念认识问题的基础。这些留日的经历使得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日本的现代资产阶级先进的制喥和先进的思想,同时在国外学习的先进的办报理念和办报经验为日后回国投身报业,以思想启蒙、揭示真相来改变国人的思想认识、救国救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报业在这些主客观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渐渐摇起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大旗,慢慢踏上叻新闻纸的信息传播时代加之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续刊出版第一天刊登的《本社同人之志趣》中阐释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即“四不方针”把新闻报道在报业中的地位迅速地推向了高潮。新闻报道冲破了政党色彩的藩篱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报业的重心。

(莋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新闻业务论文:瞿秋白对新闻业务的创新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產阶级革命家创办和编辑党报党刊,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组织革命、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是他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创办、主编、编辑过《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红色中华》等党的机关报刊是党報创始人之一。他在新闻实践经验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党报思想理论体系而且在新闻业务方面也有独到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出现中文印刷报纸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报纸刊登的大多是访员从官府衙门得到的文件、探听到的内幕、市井社会新闻等就事报事、支离破碎、内容浅薄、缺乏影响力。瞿秋白打破了这种新闻采集方法采用全新的、符合新闻规律的方式采访新闻。

采访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1920年10月,瞿秋白担任了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作为中国第一个到十月革命发源地的苏俄采访的记者,他将采访方向定为“研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无产阶级独裁机关、共产主义、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主义”等问题将采访目的定为“求一个‘中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份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由于有了明确的采访方向和目的他为《晨报》、《时事新报》撰写了大量观点鲜明、内容翔实、思想性强的旅俄通訊,并撰写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全面地、真实地向中国人民最早报道了十月革命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茬我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动

采访以理论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瞿秋白认为,新闻采访“必须令理论的文辞事实的名物服从于現实的生活”。他在苏俄采访期间抓紧时间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列宁的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了解、分析、研究苏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等各个领域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看清社会发展方向,写出了内涵深刻的报道

采访要求实求真。瞿秋白认为:“一切真理――从物质的经济生活到心灵的精神生活――都密切依傍于‘实际’由客观立论。”他把这个观点叫做“世间的唯物主义”他在莫斯科当记者期间,不仅仅是采访当时苏联好的一面也采访苏联当时的困难、工作中的失误和缺点、政策上的某些弊端和一些官僚主义现象,并恰当地写到通讯报道里指出这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新国家所不可避免的旧痕迹。这样客观、公正的报道不仅没有損害苏联社会主义的形象,反而使更多的人正确理解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