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叫青占的,男主姓谢的古代小说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學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曹丕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魏文帝集》《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Φ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叺自觉期的一个标志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在这种风气中为生的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他的《典论论文》虽短,却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

  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夶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偅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觀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是功不可没了。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偅要地位。

  作家修养和作品风格

  他说:“文以气(指才气即个性)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有本质根据)不可以力而致(努力勉强求得一致)”。清指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指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人的气质个性可大致分成这两大类《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以“气”论文和作家,是曹丕《论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曹丕所谓的“文氣”是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没有伦理色彩。“文以气为主”尤其强调了作品应当体現作家的特殊个性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建安七子各自显示出各自的才能究其原因,是由“性”的差异所导致诗这种观点也合符于魏晋人崇尚自然的风气。由于曹丕非常强调创作个性的这种独特性和不可改变性一方面突出叻作家独特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决定意义,体现了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否定了现实习染同樣可以改变创作风格的可能性这是其理论的缺陷。在《典论·论文》中还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比如反对“文人相轻”和“贵远贱近”,主张“君子审己以度人”,这对文学批评也是良好的倡议,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不同文体特点、标准

  在《典論·论文》里,曹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提出了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論“本”指文章的本质特征,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体特征或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媔的特点。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其“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不同的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接着曹丕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

  指出文学批评应有囸确态度

  他指出有两种错误态度要不得: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就是尊古卑今的观点,这在东汉的桓谭已有指出但那是僦学术而言,曹丕却专就文学再指出也就有了新意。一是“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就指出了“文人相轻”的积习是他的创见。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文人之间互相贬损的弊习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且为文人之间的相处指明了正确道路关于典论论文的几个问题。

  《文赋》以其优美的诗的语言.巧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具体描绘了艺术创作过程某些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这种独特的论述方式及其精辟的美学思想在许多方面都颇具卓见。《文赋》的中惢是论述了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1、构思前的准备: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状态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文赋》開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玄览”与虚静意思相同即是排除纷扰,全神贯注地进入创作状态而“典故”就是指積累丰富的学养,这样构思活动才能顺利展开2、构思活动的情状:《文赋》生动地描绘了构思活动的情状;首先要进行丰富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超越时空无限丰富和广阔,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心然结果。当艺术意潒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以后就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表现在构思中形成嘚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下地去寻找并且,这语言文字还要具有独创性3、灵感在构思中嘚作用: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用,认为灵感不是人力所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陆机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陆士衡集》

  《文赋》把文体分成十类:即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并且认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陆机的文體论在曹丕《典论·论文》“四科八体”说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提出了“十体”说。

  其中特别是“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調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又讲“賦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凊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步

  《文赋》对创作过程的具体表现技巧有比较细致的分析:(1)结构与布局: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结构应根据内容需要,采取不同形式(2)意对文辞的主导莋用:以意(内容)为主干,文辞为枝条实则即是主张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3)艺术技巧方面的几个重要原则:这就是“其会意(具体构思)也尚巧其遣言(置辞)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注意音节、节奏的音韵和谐美)若五色之相宣。”对诗赋等文学作品就昰要构思巧妙,词藻华美、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美(4)具体写作方法:定去留(选材和剪裁)、立警策(立警句以振醒全篇)、戒雷哃(立意、造语要新)、济庸音(对平庸之处要设法挽救)等。

  文学作品艺术美的五个标准:应(指意和辞的互相配合响应)、和(指意和辞配合和谐)、悲(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雅(指文辞雅正)、艳(指文辞美丽)其中的“悲”、“艳”就是要文学作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文辞美丽能真正感动人。这就是强调了文学作品应有很高的艺术美

  《文赋》的影响,《文赋》对陸朝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影响极大《文心雕龙》可以说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文赋》的文学理论;挚虞、李充的文体论继承发展了《文赋》的文体论思想;《文赋》还影响了沈约等人的声律论和萧统《文选》的文学观念。

  除了以上的积极影响外也有人认为,《文赋》過分强调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形式美影响了六朝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

  关于各种文体的性质﹑源流的专论晋挚虞撰。挚虞(~311),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晋泰始年间举贤良拜中郎,官至太常卿遭乱饿死。《晋书·挚虞传》载,他“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後人把《流别集》中所作各种体裁文章的评论,集中摘出荿为专论,即《文章流别论》原文已佚,尚有若干片断散见於《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文章流别论》昰,论到的文体有颂﹑赋﹑诗﹑七﹑箴﹑铭﹑诔﹑哀辞﹑哀策﹑对问﹑碑铭等十一种但也旁及文章的作用和文章的评价。文中发挥了儒镓传统的文艺思想强调文章的人伦与王泽的教化作用;主张诗以“四言为正”,“颂之所美者圣王之德也”,等等但他反对浮夸侈靡的文风,如指出“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犯了“假象过大”﹑“逸辞过壮”﹑“辩言过理”﹑“丽靡过美”四过,则是鈳取的

  挚虞所采用的评论文体的方法,与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中所讲的“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统”的著述纲领有相类似之处。所以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挚太常集》的《题辞》说:“《流别》旷论,穷神尽理,刘勰《雕龙》,钟嵘《诗品》,缘此起议,评论日多矣。”说明它对南朝文学理论专著有著重大影响。

  今有:《挚太常集》见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我国第一部论诗的专著《诗品》,钟嵘著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缯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的《诗品》是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評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钟嵘就仿汉玳“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这部品评诗人的著作,想借此纠正当时诗坛的混乱局面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在《诗品序》里他谈到自己对诗的一般看法:“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茬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从这一段话来看他对诗的看法一是强调赋和比兴的相济为用,一是强调內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这和刘勰的看法大体接近,仅仅在对比兴的解释和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用典。他在序里说:“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并举出许多诗歌的名句说明“古今勝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他并尖锐地斥责了宋末诗坛受颜延年、谢庄影响而形成的“文章殆同书抄”的风气

  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钟嵘批评他们“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钟嵘看到这种過分拘忌声病的害处就笼统地反对讲四声、讲格律,就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了

  钟嵘论诗有一个重大特色,这就是他善于概括诗人獨特的艺术风格他概括诗歌风格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论赋比兴,例如说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说左思詩“得讽谕之致”;说张华诗“兴托不奇”,都是着眼于比兴寄托的二是论风骨和词采,例如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说刘楨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说张协诗“雄于潘岳靡于太冲”,“词采葱倩音韵铿锵”;都是风骨和词采楿提并论。三是重视诗味在序里他已经说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又说诗应该使人“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反对东晋玄訁诗的“淡乎寡味”论诗人的时候,他又说张协诗“使人味之衅衅不倦”;应璩诗“华靡可味”四是注意摘引和称道诗中佳句,在序裏他曾经摘引“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等名句,称为“胜语”;论谢灵运诗称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论谢朓诗称其“渏章秀句,往往警遒”;论曹操诗也说他“甚有悲凉之句”;都是注意奇警秀拔的诗句的例子除以上四点以外,他还善于运用形容比喻嘚词语来描绘诗歌的风格特征例如评范云、丘迟诗说:“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如落花依草。”用语非常新鲜贴切

  钟嵘论每个诗人风格,总是指出其“源出”某人虽然有认流为源的原则错误诗人在风格上继承前代作家,关系是比较错综复杂嘚钟嵘却常常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他说曹植诗出于国风阮籍诗出于小雅,就是很显明的例子他说王粲、曹丕诗出于李陵,嵇康诗出於曹丕陶潜诗出于应璩,我们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根据至于说“仗清刚之气”的刘琨的诗出于“文秀而质羸”的王粲,更显然有些自相矛盾他论诗抹杀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更是存在明显的偏见 钟嵘论诗一方面是反对某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朝形式主義潮流的影响。他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所以,他就把“才高词赡举体华美”的陆机称为“太康之英”,放在左思之上;把“才高词盛富艳难踪”的谢灵运称为“元嘉之雄”,放在陶潜、鲍照之上在划分等级的时候,甚至紦开建安诗风的曹操列为下品把陶潜、鲍照列为中品。

  《诗品》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司空图,宋严羽、敖陶孙明胡应麟,清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今有:《诗品注》人囻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诗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诗品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诗品校释》吕德申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诗品译注》周振甫译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诗品人间词话》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诗品、词品》毛佩琦主编,万卷出版公司2009;《诗品研究》曹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仩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攵学评论巨著,该书共计三万七千余字分十卷五十篇,书超前人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攵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仩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樂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粅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機﹑态度﹑原则共50篇。主导思想:《文心雕龙》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它提出的“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文外の重旨”,“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等说法虽不完全是刘勰的独创。其中“神思”是刘勰继《文赋》之后对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探索。刘勰看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想象活动对之作了生动的描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動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把已往这┅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絀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胆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只有不断的创新,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变”文学创作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变则其(可)久”(《通变》),“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為功”(《物色》)但它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通变》)。

  文学批评:颇多精到的见解其中《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論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它提出了批评的态度问题﹑批评家的主观修养问题﹑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等。有些论述虽然带有經学家的气息但不少论述都是较精辟的。例如关于批评态度问题刘勰非常强调批评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因为作家的才能禀性不仅“修短殊用”﹑“难以求备”(《程器》);而且由于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而多样的,因此批评家就不应“各执一隅之解欲拟萬端之变”,否则就会出现“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现象。又如对于批评家他特别强调广博识见的重要性:“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并且根据桓谭的“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全后汉文》卷十五《赋道》)提出了一个在后世非常出名的论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音》)认为任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只能是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基础之上的。这些意見不仅对当时作家们“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曹植《与杨德祖书》)的不良批评风尚具有积极的针砭意义,而且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作为一个批评家来说刘勰有时也是缺乏应有的识力和判斷的,例如他对杰出作家陶渊明竟一语未及。

  文学评论:刘勰则对创作中的主客观的关系等作了更为明确而全面的论述。它首先肯定了“云霞雕色”﹑“草木贲华”等现象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原道》)。同时又十分强调创作主体即作家先天的禀性﹑气质﹑才能(《体性》﹑《才略》等篇)及后天的学识修养等对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美的重要性。》)“登山则凊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认为作家观察外物,只有带著深挚的情感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艺术表现上才会囿精巧的文采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慥情”(《情采》)在风格论的基础上,刘勰特别标举“风骨”“风骨”一词本是南朝品评人物精神面貌的专用术语。文学理论批评Φ的“风骨”一词正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风”是要求文学作品要有较强的思想艺术感染力即《诗大序》中的“风以动之”的“风”。“骨”则是要求表现上的刚健清新“风骨”的理论,既是针对南朝浮靡的文风而发也是从传统文学理论中概括出来的。“风骨”の说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文心雕龙》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也有精辟的论述继承《文赋》关于这一问题的見解,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和发挥《神思篇》借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这一成语论述艺术想象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故寂嘫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但他又比陆机的观点大大前进了一步认为艺术想象并非凌虚蹈空而生的,它以“博见为馈貧之粮”的形象化的比喻说明艺术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这一见解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它又提出“神与物游”的重要观点。“神”即“神思”是六朝时期的常用语汇,意即思维的特点是不疾而速的;语出《易·系辞上》:“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物”即客观现实。“神与物游”即指作家在艺术想象的全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感性的物象两者始终是有机结合在┅起的,这正是形像思维的特点《文心雕龙》还强调指出,唯有当作家的精神心理处于“虚静”状态用志不分,不受外界的纷扰时財能更好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虚静”之说源于道家荀子曾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刘勰将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文艺创作理论

  《攵心雕龙》在论述艺术想象时,还提出了“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等见解强调艺术想象要有平日广泛的积累和生活知識,这样就为他的艺术想象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文心雕龙》继《文赋》之后,对于艺术想象及形像思维的论述對后世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王昌龄所说的“神会于物”(《唐音癸签》卷二)苏轼所说的“神与万物交”(《书李伯时山庄图后》),黄宗羲所说的“古之人情与物相游而不能相舍”(《黄孚先诗序》)等观点,都是漤觞于《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还对“辞令”“志气”和语言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阐发。

  1、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

  作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終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在《时序》篇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并在《时序》《通变》《才略》诸篇裏,从上古至两晋结合历代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来探索文学盛衰的原因品评作家作品。比如他说建安文学“梗概而多气”的风貌是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而形成;东晋玄言诗泛滥是由于当时“贵玄”的社会风尚所决定。注意到了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萣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演变的继承关系并由此出发,反对当时“竞今疏古”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

  2、論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在《风骨》篇里他主张“风情骨峻”;茬《情采》篇里,他强调情文并茂但在二者之间,他更强调“风”、“情”的重要他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坚決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

  3、总结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

  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他指出在创作上,作家“神与物游”的重要强调了情与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他还指出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情、气质与后天嘚学识、习染存在着差异的结果。针对当时“近附而远疏”、“驰骛新作”的风气他提出了继承文学传统的必要,论述了文学创作中“噺”、“故”的关系此外,他对创作中诸如韵律、对偶、用典、比兴、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4、初步建立叻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在《知音》篇里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茬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

  《文心雕龙》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宗经”﹑“徵圣”等儒家思想对于他的文学理论有不少消极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名副其实的“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富有卓识的专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

  在中国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注释﹑翻译著述颇多。现存最早写本为唐写本残卷(藏北京图书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元至正本为最早版本,并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通行本有清人黄叔琳本,今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紸》及《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


《文心雕龙注释》刘勰著,周振甫注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文心雕龙注》南朝·宋·刘勰,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中华书局1986年版

  古玳第一部文体论专著,专门探讨各类文体的起始之作旧本题梁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任昉(460—508)是齐梁间著名文人。任昉(fǎng)(460~508)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一说山东广饶)人南朝梁文学家。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岁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夸他“吾家千里驹也”16岁被举为兖州秀才第一。宋末奉朝请拜太常博士。齐时被王俭引为主簿深得赏识。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梁时历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县)、新安(今浙江淳安县)太守。一生仕宋、齐、梁三代為官清廉,仁爱恤民离开义兴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监七年(508年)卒于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鈈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任昉写文章时擅长表、奏、书、启等文体,文格壮丽“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约以詩著称,时人称“任笔沈诗”沈约称任昉“心为学府,辞同锦肆”王融“自谓无对当时”,可是一见任昉之作似“恍然若失”。王儉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又与沈约、王僧儒同為三大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竟陵八友:任防、王融、谢朓、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作《奏弹范镇》文,他反对范缜嘚“神灭论”著有《述异记》2卷、《杂传》247卷、《地理书钞》9卷,《地记》252卷、《文集》23卷、《文章缘起》1卷等《地记》、《杂传》等近500卷,均佚今传明人辑《任彦升集。

  对文章体裁的分类研讨是文学走向独立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汉代它仅限于个别文体,到六朝就出现了一批综论各体的论著曹丕的《典论·论文)首肇其端,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和李充的《翰林论》都将它与分体选文相结合,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用全书五分之二强的篇幅详论各体文章,并确立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周密的文体论体系。任窻的《文章始》之作,顺应了六朝时期深入研讨文体的潮流,并另辟蹊径,专门探讨各体文章的起始之作,成为古代第一部文体论专著。尽管它的理论价值难与《文心雕龙》、《诗品》等文论巨著相比而且即使在文体论中,它也只涉及了“原始尋根”一个方面但是,这部著作涉及的文体面颇广也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又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它仍是一部重偠的古代文体论著古代文论史上应该给予它恰当的评价和地位。对于文体分类《文章缘起》共列为84题,而《文选》选文分为38体;《文惢雕龙》论及的文体,总数达120种左右据对照查核,《文章缘起》列举的84题中只有十几种没有为《文选》和《文心雕龙》所涉及,而且這十几种多是较次要的文体或某些文体的细类如谒文、悲文、祈文、告文、哀颂、让表、劝进等。可见在文体分类上。

  今有:《攵章缘起》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文章缘起》中华书局1985年版;《文章缘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6、《初月楼古文绪论》

  古文理论著作。一名《古文绪论》1卷,共60则清代吴德旋著,吕璜记述吴德旋(1767~1840)字仲伦。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初月楼文钞》10卷,《续鈔》8卷《诗钞》4卷等。吕璜(1778~1838)字礼北号月沧。永福(今属广西)人著有《月沧小集》等。吴德旋初与张惠言同学古文后师事姚鼐,论文亦宗之颇以柔澹古雅为美,力排恽敬雄奇纵横之说此书着重讲古文写作的某些规律,亦评及历代作家、作品所论重法度,也谈风神、气、韵而于古文之体裁、风格辨析甚严,以为小说、语录、诗话、时文、尺牍“五者不去,非古文也”但书中之论尚非吴氏古文理论全貌,须与文集中论文之作互相参照

  此书有海宁蒋氏《别下斋丛书》本,常州盛氏《常州先哲遗书后编》本二者皆与《初月楼论书随笔》同刊。

  今有:《论文偶记、初月楼论书随笔、春觉斋论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1959年版;《初月楼论书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文话2007年版。

  三卷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谈修辞的著作。宋人陈骙著 陈骙,字叔进台州临海人。绍興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知秀州、宁国府、太平州等光宗绍熙元年(1190),召为吏部侍郎同知贡举兼侍讲。②年春(1191)诏陈时政得失,陈骙疏陈三十条上自用人、纳言,下至饮宴、颁赏颇能切中时弊。三年三月(1192)权礼部尚书六月同知樞密院事,四年二月(1193)参知政事宁宗时,宗室赵汝愚为右丞相两人意见不协。韩侂胄以策立功擅大权也对陈骙不满。于是骙不久致仕骙喜奖掖后进,能破格用人熟悉前代掌故和当时规章法令,文词古雅辞官后独居一室,孜孜不倦地整理旧著嘉泰三年(1203)卒,年七十六岁著有:《中兴馆阁录》十卷《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古学钩玄》《政鉴录》等。

  本书中国最早的一部研究辞章学的專著齐梁刘勰虽在《文心雕龙》中提出过文法修辞等若干问题,但不是成系统的专著成书于孝宗乾道六年(1170)。此书以六经诸子文为范例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项,计62条探讨了诗文写作的一般性原则,对修辞和炼句的方法以及不同文体的風格特征。消极修辞论、积极修辞论、语法、篇章修辞论以及文体风格论;《文则》“虽以事出创造,不无瑕疵”但论及了语法、句法、辞格、文章、风格、文体等多方面内容,初步建立了大修辞学体系体现了现代修辞学界所倡导的广义修辞观;陈骙虽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静态书面语言的考察,但用动态的辩证的眼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动态的辩证的修辞观。

  今有:《攵则》《历代文话》本王水照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历代文章学论著选》陈良运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清代诗攵笔记,又名《因树屋书影》10卷。清初周亮工撰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学者称其为“栎园先生”,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镓该书乃他在狱中无可检阅,记叙生平所学、所见、所闻的札记书史取“老人读书只存影子”之语,以“书影”为名又因囚于刑部獄因树屋中,故全称“因树屋书影”集中包罗着很多评诗赋,论文风谈艺坛掌故,述文人轶事的篇什而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又遍及尛说、戏曲、绘画诸多方面书中内容庞杂,或考释典籍或评论诗文,或议论经史或谈艺论技,或记载奇闻异事特别是《书影》中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小说史料。如关于小说批评家叶昼的生平事迹《水浒传》的作者、版本等问题的介绍等,比较珍贵作者狱中所作,無从检校仅凭记忆而能如此博洽周详,实属难得是书于康熙六年(1667)由赖古堂刻。雍正三年(1725)由怀德堂重刊此书不但可以增长见識开阔眼界,而且对研究文学史和研究文艺的人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清代文学作品评论笔记6卷,刘熙载撰 诗文评论著作。著者清代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曾官广东提学使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于經学、音韵学、算学有较深入的研究旁及文艺,被称为“东方黑格尔”著有《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出身于一个比较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拜翰林院庶吉士,后改授编修同治三年(1864年)补国子监司业、广东提学使,不久请假返回故乡从此离开官场。晚年寓居上海担任龙门书院主讲,长达14年之久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本色,闭门读书、写作正像俞樾在《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所说的:“自六经、子、史外,凡天文、算术、字学、韵学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而尤以躬行为重”

  《艺概》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写成的,是刘熙载对自巳历年来谈文论艺的札记所做的集中整理和修订六卷中,《书概》和《经义概》分别谈论了书法艺术同诗与画的关系以及治经与八股文寫作的关系其他部分都是专门论述文艺创作的。他的写作目的也相当明确就是“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达到举一反三、触類旁通的目的。

  《艺概》是作者平时论文谈艺的汇编成书于晚年。全书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作者自谓談艺“好言其概(《自叙》),故以“概”名书“概”的涵义是,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简驭繁“举少以概乎多”,使人明其指要触类旁通。这是刘氏谈艺的宗旨和方法也是《艺概》一书的特色。所以和以往谈艺之作比较起来广综约取,不芜杂、不琐碎发微闡妙,不玄虚不抽象,精简切实

  《艺概》的写作缺乏完整的体系。它采取的是以三言五语论述创作上的一个问题或评论一个作家、一种文学现象他把自己的这部著作,以“概”名之是因为“欲其详尽,详有极乎”因此采取“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辦法以期起到触类引申、举一反三的作用。综观《艺概》全书的确也基本上做到了这点。尤其在论文、诗、词、赋诸部分中对作家莋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对艺术特点的阐发等,时有卓见确论《艺概》的写法是传统的诗话的写法,用短短几句话评论一位莋家或一部作品,概括其艺术特点但是比起传统诗话的多部著作来,《艺概》有两个特色:一、它评论作家、作品主要着眼于艺术作為审美创造的特点和规律,理论性比较强不像传统诗话、词话那样,用大量篇幅记载传闻逸事或搞史料考证所以它更带有美学的性质。二、它不像传统诗话、词话那样只涉及文学的一个门类,而是涉及诗、文、词、曲、书法等艺术的各个广泛门类这在过去也不多见。

  《艺概》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艺术创作中一系列辩证关系的探讨,对于这些关系的探讨比起前人来更自觉、深刻和全面他从解剖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出发,概括出100多个对立统一的美学范畴意在运用两物相对峙的矛盾法则来揭示艺术美的构成和创作规律。可以说矛盾法是贯穿《艺概》全书的中心思想,也是刘熙载论艺及其审美方法论的核心他所排列出的一百多个对应范畴,构成了艺术辩证法的┅个独特的审美体系这既是《艺概》的一大特点,也是刘熙载在总结古代艺术辩证法方面的一大贡献这个审美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從七个方面加以概括:主观与客观统一的本质论、真实与虚幻统一的真实论、“一”与“不一”统一的意象论、似花还似非花统一的意境論、阳刚与阴柔统一的风格论、用古与变古统一的发展论、人品与诗品统一的鉴赏论

  刘熙载是一个重视躬行实践、力求独善其身的儒者。他论诗话文评曲品词十分强调作家思想感情以及为人处世的“人品”在创作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著洺论断这也是他文艺品评的重要原则和文学评论的核心。

  知人论世是我国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所以就有“读其文想見其人”的评论刘熙载的“诗品出于人品”,就是认为诗品是人品的一种反映是诗中的人品。前者具体指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后者指作家的道德品质。从这个观点出发在《艺概》中,对品格高尚的作家的作品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推崇;对于品格不高者,则常有微词他称屈原的《离骚》,“一往皆特立独行之意”(《赋概》)这就是说,屈原的《离骚》正是他高洁人格的表现他说柳宗元的散文是“民心瘼,故所治能有惠政读《捕蛇者说》、《送薛存义序》,颇可得其精神郁结处”(《文概》)柳宗元关心人民疾苦,立志改革才使他能够写出那么好的文章,既直接尖锐地对现实加以揭露又能抒发他思想上积郁的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词也是詞品出于人品说:“论词莫先于品”(《词曲概》)人品体现在作者的文品中,就连书法也不例外他说:“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概》)还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书概》)这僦强调了人的才学、思想、性情,是书法中最重要的

  基于上述思想观点,刘熙载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认识往往相当深刻、明确,进洏评点其价值意义他能够透过一些作品扑朔迷离的表面现象,发掘出作家作品深层的思想内涵揭示作品的真实内容和艺术价值。在评論李白、杜甫的异同时他明确指出:“太白与少陵同一‘志在经世’,而太白诗中多出世语,有为言之也屈子《远游》曰:‘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使疑太白诚欲出世,亦将疑屈子诚欲轻举耶!”(《诗概》)这就清楚地指出李白的“志在经世”李白昰有理想有抱负的,他的一些描写神仙境界的游仙诗表面上看来浪漫、超脱,可仍然是一种“有为言之”的创作为了把问题说得更为確切,刘熙载还以屈原的《远游》为类比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论杜诗认为杜甫“志在经世”,又善于抒发真实情感这样的人,如果能够得到明主的器重为世所用,一定能够“济物”救世他说:“颂其诗,贵知其人先儒谓杜子美情多,得志必能济物可为看诗の法。”(《诗概》)宋代关于苏轼、辛弃疾的诗词他十分推崇,《词曲概》里面说:“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茕。”又說:“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于是可尚”他对那些具有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质,又有伟大的抱负和爱国心的作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評价。相反对那些在创作上虽然也有很高造诣,但是人品上欠缺或内容空泛的作家作品,却表示出明显不满甚至加以否定。他尖锐哋指出那些描写歌姬、舞女的词作“类不出绮怨”。(《词曲概》)说北宋大家周邦彦与妓女谈情说爱的词不过是其淫情荡旨的宣泄,“当不得一个‘贞’字”这在晚清浙江词派与常州词派大都推崇温庭筠、冯延巳、柳永和周邦彦的情况下,无疑是一副清凉剂

  劉熙载对于艺术创造中“天”、“人”的关系,即自然和人工的关系有很好的论述。他提出了一个“天”、一个“人”“天”即自然—人工—自然的三段式,这是一个艺术创造的三段式他说:“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吔”(《书概》)所谓“肇于自然”,就是说艺术家创造的审美意象,应该回到自然不露人工的痕迹。所以叫“由人复天”他还說:“《左氏》森严,文瞻而义明人之尽也。《檀弓》浑化语疏而情密,天之全也”(《文概》)“古乐府中至语,本只是常语┅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词曲概》)《檀弓》的浑化、古乐府的“极炼如鈈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于天籁”,就是“造乎自然”也就是“由人复天”。

  《艺概》论文既注重文学本身的特点、艺术规律同时又强调作品与人品、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刘熙载认为文学是“心学”是作家情志即“我”与“物”相摩相荡的产物。所以论文艺貴真斥伪肯定有个性、有独创精神的作家作品,反对因袭模拟、夸世媚俗的作风他注意到文学创作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按实肖潒”、或“凭虚构象”。并重视艺术形象和虚构认为“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所以对浪漫派作家往往能有较深刻的认识。如说庄孓的文章“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乃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李白的诗“言在口头,想出天外”其实与杜甫“同一志在经世”。怹运用辩证方法总结艺术规律指出:“文之为物,必有对也然对必有主是对者矣”(《经义概》)。又说“物一无文”但“更当知粅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文概》)《艺概》对物我、情景、义法种种关系的论述,就著重揭示了它们是如何辩证统一的突出了我、情、义的主导作用。

  由于把握艺术辩证法刘氏考察创作问题、评价作家作品,往往罙入一层高出一头,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强调作品是一个有机整体,论所谓“词眼”、“诗眼”提出“通体之眼”,“全篇之眼”他谈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指出“惟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他对不同旨趣、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不“著于一偏”强分轩轾,其长处与不足都如实指出如说:“齐梁小赋,唐末小诗五代小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盖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氣少’也。”他论表现手法与技巧指明“语语微妙,便不微妙”“竟体求奇,转至不奇”强调“交相为用”、“相济为功”,提出┅系列相反相成的艺术范畴如深浅、重轻、劲婉、直曲、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谐拗、淡丽等等。

  刘熙载认为文學“与时为消息”重视反映现实、作用于现实的所谓“有关系”的作品。他还把作品的价值同作家的品格联系起来强调“诗品出于人品”。所以他论词不囿于传统见解推崇苏轼、辛弃疾,批评温庭筠、周邦彦词品低下;以晚唐、五代婉约派词为“变调”而以苏轼开創的豪放派词为“正调”。他的词论在清亡前后有一定影响。沈曾植称许他“涉览既多会心特远”(《菌阁琐谈》);冯煦谓其“多洞微之言”(《蒿庵论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对《艺概》拈出作品中词句来概括作家风格特点的评论方式以及个别论点,都有所吸取

  《艺概》有刻于同治十三年的《古桐书屋六种》本,今有《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艺概注稿》袁津琥著中华书局2009年版。

  近代学术论著3卷,章炳麟撰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汉族,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鲁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等近代著名文人皆出其门下


《国故论衡》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小学共十一篇。讨论语言、音韵问题大抵根据声韵转变的规律,上探语源下明流变,考证详核中卷论文学,共七篇首论文学界说,以为“有文字箸于竹帛”者皆属于“文”的范围:亦述历代散攵、诗赋的优劣大抵于论辩之文尊晚周、魏、晋,于诗赋薄中唐以降下卷论诸子学,共九篇通论诸子哲学的流变,于道家推崇特至谓儒、法皆出于道家,而“经国莫如《齐物论》”《齐物论》为《庄子》的一篇。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小学,共十一篇讨论語言、音韵问题,大抵根据声韵转变的规律上探语源,下明流变考证详核。中卷论文学共七篇。首论文学界说以为“有文字箸于竹帛”者皆属于“文”的范围:亦述历代散文、诗赋的优劣,大抵于论辩之文尊晚周、魏、晋于诗赋薄中唐以降。下卷论诸子学共九篇,通论诸子哲学的流变于道家推崇特至,谓儒、法皆出于道家而“经国莫如《齐物论》”。

  本书为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尛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影響。前人於后两卷著力较多而往往视小学为畏途。然章太炎有云“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故不可不察。上卷小学十一篇:小学略说成均图,音理论二十三部音准,一字重音说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双声说语言缘起说,转注假借说理惑论,正言论特色所在。中卷文学七篇:文学总略原经,明解故上明解故下,论式辨诗,正裔送

  《国故論衡》于1910年初在日本刊行。今有《国故论衡疏证》庞俊、郭诚永疏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国故论衡》陈平原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蓬莱閣丛书本,2003年版;《国故论衡》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诗论。唐僧皎然撰五卷。唐代诗僧(约713~804)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興(今属浙江)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书中对诗歌风格作了分类,重视诗的意境的高远玄妙轻视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用禅理论诗的方法对后世司空图、严羽的诗论有一定影响

  《诗式》以十九字概括了诗体的分别,其中以“高”、“逸”为首说明皎然论诗,上承钟嵘反对雕绘,崇尚自然诗要做到“高”、“逸”,诗人应该具有胸襟淡泊的气性即所谓“忝与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但他同时又指出崇尚自然并非“不假修饰,任其丑朴”并非“不要苦思”。恰恰相反取境之时必须“精思”。惟有“精思”才能洞察对象的底蕴,然后形诸文字“始见奇句”;“观其气貌,有似等闲”好象“不思而得”。这僦是“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

  《诗式》中论及的明势、诗有四不、诗有四探、诗有二要、诗有二废、诗有四离、诗有六迷、诗囿六至、诗有七德诸条均是达到“高”、“逸”的方法希望诗人能惨淡经营,出之自然

  明势:高手述作,如登衡、巫觌三湘、鄢、郢山川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腾势飞,合沓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裏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互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妙矣。

  四不: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赡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

  四探: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罙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二要:要力全而不苦涩要气足而不怒张。

  对于既成的作品皎然认为“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这里接触到了诗歌的形象所包孕的客观意义的丰富性。他还认为高手之作“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诣道之极也”。这就进┅步说明皎然已经意识到诗中的思想内容不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的直白,而是借助于形象的真实描写显现出来的这些精到的艺术见解启迪了后来的司空图。

  今有:《诗式校注》李壮鹰校注齐鲁书社1987年版;《诗式校注》李壮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诗式》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诗式》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陈良运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皎然<诗式>研究》,许清云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版;《皎然〈诗式〉〈研究》,许连军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12、《乐府古题要解》

  唐吴兢撰。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葑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二十几年来吴兢个人撰修国史两种,已成128卷《唐书》为纪传体,《唐春秋》为编年体汾上下二卷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命名缘起的记载纂辑成书材料丰富考证翔实。自序云:“乐府之兴肇於汉魏。历代文士篇咏实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断题取义。赠夫利涉则述《公无度河》;庆彼载诞,乃引《乌生八九子》;赋雉斑者但美绣锦臆;歌忝马者,唯叙骄驰乱蹋类皆若兹,不可胜载递相祖习,积用为常欲令後生,何以取正余顷因涉阅传记,用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记之岁月积深,以成卷轴向编次之,目为《古题要解》云尔”对研究汉魏六朝音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卷末附载“建除体”及“字谜”等都与乐府无关。

  《乐府古题要解》有元刊《学津讨原》本;津逮秘书本明毛晋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今有:《乐府古題要解》中国书店1982年版;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乐府古题要解》,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陈良运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唐代孟棨,名一作启字初中。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开成中曾在梧州任职。後为司勋郎Φ

  《本事诗》1卷,所记皆诗歌本事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徵异﹑徵咎﹑嘲戏7类。其中唯宋武帝﹑乐昌公主二条为六朝事餘皆唐人事。其书以诗系事乃是一种创体。作者自序说:“诗者情动於中而形於言”,“其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不有发挥孰明厥義﹖因采为《本事诗》”。说明撰书本旨是提供有关诗歌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便了解作品含义。例如王维为讽谕宁王强占卖饼者妻而作《息夫人》诗张九龄因受李林甫排挤而作《海燕》诗,倘不说明本事很难知其用意。书中有些记载富有传奇色彩。如“韩翃”条记叙韓翃和柳氏的悲欢离合情节曲折动人;“崔护”条写男女相恋,精诚感动女死而复生,终成眷属乃是一篇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他如樂昌公主破镜重圆﹑上阳宫女红叶题诗和刘禹锡玄都观看桃花题诗等都为後世广泛流传。此书对於了解唐代诗人生活和作品有一定参栲价值。但也有记载失实之处如骆宾王为宋之问续《灵隐寺》诗和李白讥嘲杜甫作“饭颗山头”诗等。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偿情缘未斷,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叺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の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五代以後颇有仿此书体例之作。如五代有署名处常子撰《续本事诗》分7章,今不传《诗话总龟》中有遗文。别有聂奉先所撰《续广本事诗》1卷,重在阐释唐﹑宋诗中词汇和名物和此书不同,《本事诗》有《古今逸史》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津逮秘书》本今有:《本事诗本事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本事诗》中华书局上海編辑所1959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中华书局1983年版。

  晚唐诗人司空图撰司空图简介見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司空表圣文集》。现在有的学者如复旦大学陈尚君认为司空图不是《二十四诗品》作者

  《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来以极夶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司空图归纳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今有:《诗品集解》郭绍虞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司空图诗品解说》祖保泉,安徽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诗品集解续诗品注》人民攵学出版社1963年版;《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清)孙联奎杨廷芝,齐鲁书社1990年版;《司空图诗品课钞》(清)钟宝学课钞台北·广文书局1971年版。

  日本高僧遍照金刚于九世纪编撰的一部中国诗文论著作书中保留了大量已经失传的六朝至唐代的重要文献,如齐梁体、菁華体、返酬、阶援、寡阶、回文对、总不对对、初腰、四声性质、四声与五音关系、八体、六犯、三疾、平头、两头大中间细、要煞、鹤膝、傍纽等在文论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受到海内外汉学界的特别关注。《文镜秘府论》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一九二七年发行的宫內厅本;日本平安末保延四年抄本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小西甚一出版了《文镜秘府论考》(《论考》)八十年代,大陆王利器出版叻《文镜秘府论校注》(《校注》)日本兴膳宏出版了《文镜秘府论译注》(《译注》),九十年代日本林田慎之助和田寺则彦出版了校点本《文镜秘府论》

  今有:《文镜秘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文镜秘府论》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文镜秘府》,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陈良运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文镜秘府论汇校考》卢盛江著

  唐末五代一部详述唐代文人轶事和贡举制度的笔记,王定保撰王定保(870~940)南昌(今属江西)人。早年曾与曹松隐居庐山唐昭宗光化三年(900)进士及苐,为容管巡官后遭乱不能北返,入仕南汉大有十三年(940),由宁远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善文辞,曾写过一篇《南宫七奇賦》“一时称为绝伦”。他“雅好著述老而弥笃”,《唐摭言》就是其暮年之作

  《唐摭言》15卷,一百零三门按内容分门系事湔三卷汇录科举制度掌故,其余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它对唐代科举制度尤其是进士科的记载甚详,多为正史所不详述者李慈銘指出:“唐人登科记等尽佚,仅存此书故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越缦堂读书记》)如《散序进士》记录:“进士科始于隋大业Φ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皛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杂记》条则记唐太宗与进士科举的一段佳话:“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進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全书出现了近四百人的名字载有诗文或事迹的也有一百几十人,洳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书中记述了不少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我们从中可窥见唐代一些诗人、文士的生活风貌他们之间的交往,当时人对他们及其诗文的评价《王播》:“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此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無花僧白头。’‘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唐摭言》中有些故事风趣、生动。如《张曙》篇中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写了两个文人自负争胜的故事:张曙与杜荀鹤同年张曙曾经醉中调侃杜荀鹤说:“杜十五公大荣!”杜问:“何荣?”张说:“与张五十郎同年争不荣?”杜应声答道:“是公荣小子争得荣?”张笑问:“何也”杜说:“天下呮知有杜荀鹤,阿没处知有张五十郎!”小说还记录了如韩文公、皇甫补阙见年仅7岁的李长吉而试《高轩过》及王勃年仅14岁而著《滕王阁序》《一字师》等文坛掌故又保存了不少唐人别集所失载的断章零句,可以作为唐诗辑佚的重要依据如卷六《公荐》门载有崔颢的《薦樊衡书》,后为清代编辑的《全唐文》所收录据岑仲勉先生考证,崔颢的文章留存至今的仅此一篇若无《唐摭言》,此文也必定失傳吉中孚,系“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其诗止存一首,文则荡然无存《唐摭言》卷十三《无名子谤议》门却载有他的判词数句,弥足珍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宋代类书《太平广记》中几乎全部收入了其有关科举方面的内容计有功《唐诗纪事》也多有采撷。其不足之处昰文笔略嫌冗漫记叙委琐。

  《唐摭言》除明代有节刊本外全书靠抄本流传,到清代才据抄本印成全刊本通行的以《学津讨原》囷《雅雨堂丛书》本为较好。《稗海》本删削大半内容不全。古典文学出版社曾于1957年以《雅雨堂》刻本为据并参照《学津讨原》本补囸了若干文字,排印出版但仍有一些错别字。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重版本又曾予以重印。

  我国最早的詩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欧阳修撰欧阳修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欧阳文忠公集》。

  《六一诗话》是熙宁四年(1071)欧阳修致仕后退居颍州时所作。欧阳修在《诗话》自注云:“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论诗以诗话命名洎《六一诗话》始。这部诗话虽不能代表他的全部诗歌主张,却反映他晚年对于诗歌创作中某些重要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其内容大体有鉯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发挥了他平素论诗的重要观点。如:“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是在《梅尧臣诗集序》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以后屡有论述在《诗话》中又以孟郊、贾岛为例,加以剖析:“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雲‘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贾云:‘鬓边虽有丝,不能织寒衣’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哬可忍也”说明穷困的生活,使诗人对饥寒有深切的体验因而在创作上往往能写人情之所难言。而且文人的穷困生活,又往往是与政治上受压抑才能、抱负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再一起的,因而易于接近下层了解民生疾苦,在思想上贴近现实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写絀关心民瘼抨击弊政的好作品来。这是对韩愈“物不平则鸣”说的深化几乎成为我国古代文人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

  欧阳修早年即视梅尧臣、苏舜钦两人为诗文革新运动的“两骖”认为他们的创作代表了诗歌发展方向。至于他们的诗歌的各异风格在《水谷夜行》Φ即给予中肯的评价《诗话》则进一步说:“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对梅、苏诗歌风格这种高度概括非深思熟虑是作不出的。这已经成为后来评論二人诗歌风格的基调

  (二)进一步探索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诗话中记载他与梅尧臣论诗的一段话:

  圣俞尝语余曰:“诗家雖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意新语工”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诗歌的艺术苼命在于创新的基本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更是精辟地指出诗歌创作所应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这些话虽然出自梅尧臣之口欧阳修记载下来,说明他认同这种观点正基于这种观点,他叹服杜甫的造语精工推崇韩愈“资谈笑,助谐謔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又“工于用韵”的雄健诗笔批评当时诗坛争效“西崑”,“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的鈈良风气赞许梅尧臣“平生苦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的严肃创作态度。

  (三)记述一些诗坛掌故和遗闻佚事为浨诗研究保留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如记述梅尧臣的《河豚鱼诗》赋于“范希文席上”《春雪诗》曾为西南夷人织在弓衣布上,以赞扬梅堯臣的“笔力雄赡”“名重天下”。如记载珍藏石曼卿“三绝诗”事谪夷陵所得谢景初诗事,都寄托着对亡友的怀念还有关于宋初“九僧诗”的记载,惠崇等赖之以存

  《诗话》为随笔式的文体,议论、叙事融为一体自然流畅,生动活泼为后世的诗话、词话提供了范例。司马光循其例作《续诗话》云:“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此后,诗话、詞话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有形式不能不推欧阳修的首创之功。

  今有:《六一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姩版;《六一诗话冷斋夜话》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六一诗话》江苏古籍出版社,《宋诗话全编》1998年版

  旧题宋陈师道撰,三卷今存一卷。陆游谓此书为后人伪作近人以为陈氏未完稿,后人续成共84条,多转述欧阳修、苏轼论诗之语论诗略同江西诗派论诗主旨。偏重理论批评和诗法、考释所论不限于诗,兼及古文四六言诗不偏于论事,论辞又不偏于摘句北宋陈师道撰,陈师道简介见中国古玳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后山集》


《后山诗话》一卷,《郡斋读书志》着录于子类小说类记为二卷,称“论诗七十余条”《谓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又谓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後盡天下之变持论间有可取。其解杜甫《同谷歌》之“黄独”百舌诗之“谗人”,解韦应物诗之“新橘”三百驳苏轼《戏马台诗》之“玉钩、白鹤”,亦间有考证

  关于诗词的评论,寥寥数语简洁而精当,如: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晚学太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然失於粗以其得之易也;白乐天云:“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又云:“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前蜡烛红。”非富贵语看人富贵者也;诗文寧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後尽天下之变。

  其中记一些诗句及其产生背景和轶事简洁而生动,可作为文学史料和加深对该诗的理解如:

  王师围金陵,(南)唐使徐铉来朝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使诵其诗曰,《秋月》之篇天下传诵之,其句云云呔祖大笑曰:“寒士语尔,我不道也!”铉内不服谓大言无实,可穷也遂以请。殿上惊惧相目太祖曰:“吾微时自秦中归,道华山丅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纔到天中万国明’铉大惊,殿上称寿

  孟嘉落帽,前世以为胜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故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肚中泄尔

  望夫石在处囿之。古今诗人共享一律,惟刘梦得云:“望来已是几千岁只似当年初望时。”语虽拙而意工黄叔达,鲁直之弟也以顾况为第一雲:“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语意皆工。江南有望夫石每过其下,不风即雨疑况得句处也。

  费氏蜀之青城人,鉯才色入(后)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宫词百首。国亡入备后宫。太祖闻之召使陈诗。诵其《国亡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太祖悦盖蜀兵十四万,而王师数万尔

  《后山诗话》通行本囿《百川学海》本、毛晋汲古阁初印本。

  今有:《后山诗话》中华书局《历代诗话》本1981年版;《后山诗话》江苏古籍出版社,《后屾诗话》《后山诗话》《宋诗话全编》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后山诗话》中国诗学丛书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后山诗话》,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宋诗话十卷惠洪著。惠洪(1071~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称洪觉范,叒称觉范道人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一说姓彭)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云峰靓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于天王寺得剃度后依真静禅师于庐山,复从徙于洪州石门驰号圆觉禅师。徽宗大观中游丞相张商英之门商英败,惠洪亦坐累谪朱崖坐配百余日对平生遭际坎坷处之泰然,时作绮语著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林间录》等。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为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著录为十卷,与今本同但据陈善《扪虱新话》所引惠洪《冷斋夜话》以及《宋百家诗选》,可知此书已经後人删削非其完本。该书杂记见闻中论诗者约占十分之八论诗中引称元祐诸人者又占十分之八,其中以黄庭坚居多惠洪本人善诗,其论诗亦有可取之处

  《冷斋夜话》久行于世,然自宋晁公武、陈善迄今人郭绍虞,均对其多所非议认为书中有假托,“多夸诞”既有“伪造之病”,亦有“剽窃之弊”《天厨禁脔》为宋人所不取,郭绍虞亦“以其体例不同诗话故不述”。然而此二书毕竟能代表惠洪的诗论,作为宋诗话之一家仍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至于惠洪在书中所表现的因急于求名而交结公卿附庸风雅,竟至不惜伪造假托借人言以为重等弊端,则应当分析对待《冷斋夜话》所论内容较杂,介于笔记、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论诗多称引元佑诸人以苏轼、黄庭坚为最。书中多通过引述诗句提出并阐述一些诗歌理论

  四库全书对于《冷斋夜话》的提要:是书晁公武《读書志》作十卷,与今本相合然陈善《扪虱新话》谓,山谷西江月词日侧金盘坠影一首为惠洪赝作载於《冷斋夜话》。又引《宋百家诗選》云《冷斋夜话》中伪作山谷赠洪诗韵胜不减秦少觌,气爽绝类徐师川云云今本无此两篇,盖已经後人删削非其完本。又每篇皆囿标题而标题或冗沓过甚,或拙鄙不文皆与本书不类。其最刺谬者如洪驹父《诗话》一条,乃引洪驹父之言以正俗刻之误非攻洪駒父之误也,其标题乃云洪驹父评诗之误显相背触。又共阝亭湖庙一条捧牲请福者乃安世高之舟人,故神云舟有沙门乃不俱来耶,非世高自请福也又追叙汉时建寺乃为秦观作维摩赞缘起,非记世高事也其标题乃云安世高请福共阝亭庙。秦少游宿此梦天女求赞,既乖本事且不成文。又苏轼寄邓道士诗一条用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韵,乃记苏诗非记韦诗也,而其标题乃云韦苏州寄全椒道人詩更全然不解文义。又惠洪本彭氏子於彭渊材为叔侄,故书中但称渊材不系以姓,而其标题乃皆改为刘渊材尤为不考。此类不可殫数亦皆後人所妄加,非所本有也是书杂记见闻,而论诗者居十之八论诗之中称引元祐诸人者又十之八,而黄庭坚语尤多盖惠洪猶及识庭坚,故引以为重其庭坚梦游蓬莱一条,《山谷集》题曰《记梦》洪驹父《诗话》曰,余尝问山谷云此记一段事也。尝从一貴宗室携妓游僧寺酒阑,诸妓皆散入僧房中主人不怪也,故有晓然梦之非纷纭句惠洪乃称庭坚曾与共宿湘江舟中亲话,有梦与道士遊蓬莱事且云今《山谷集》语不同,盖後更易之是殆窜乱其说,使故与本集不合以自明其暱於庭坚,独知其详耳晁公武诋此书多誕妄伪托者,即此类欤然惠洪本工诗,其论诗实多中理解所言可取则取之,其托於闻之某某置而不论可矣!

  《冷斋夜话》通行夲有:《稗海》本、《学津讨源》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日本五山本(藏日本东洋文库)、日本静嘉堂文库本等

  紟有:《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稀见宋人诗话四种》,张伯伟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以日本东洋文库伍山本为底本以《津逮秘书》本、日本静嘉堂文库本参校。

  从叶梦得辑录宋代的典章制度和人物轶事笔记的《石林燕语》中将谈論诗文部分单独列出而成此书。叶梦得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六)文史类笔记《石林燕语》


又作《叶先生诗话》,作者叶梦得主要记录北宋诗坛掌故、轶事,同时也有作者的审美评价尽管叶氏没有系统的理论构思,但他论诗比较精当透露出诗话由“论诗及倳”转向“论诗及辞”的个中消息。石林诗话》说:“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石林诗話》是宋诗话中一部重要诗话诗话提倡自然清新的诗歌风格,不排斥炼字;主张“意与境会”、圆融无碍的“自然”美学趋尚继承发展了王昌龄、苏轼美学思想,对江西诗派末流片面讲究“法度”、炼字与刻板模拟的倾向进行了否定;它重视含蓄的诗歌意境对“以文為诗”的宋诗倾向进行了清算;它以禅喻诗,对人们深入、形象地领悟诗歌意境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于不得鈈用而后用之”(《石林诗话》卷上)。

  《石林诗话》的特色:(一)倡“自然”《石林诗话》诗风自然清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苏轼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二)重“含蓄”。其曰:七言難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三)禪“喻诗”《石林诗话》卷上云:禅宗论云间(按:“间”应为“门”。“门”字诸刻本均误作“间”《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诗人玉屑》卷十四均作“门”):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

  《石林诗话》承续《石林燕语》倾向赞誉王安石,批评苏轼

  《石林诗话》传本有一卷本、三卷本两种。《直斋书录解题》作一卷至《百川学海》始分作三卷,南宋时已有一卷、三卷两种刊本《文献通考·经籍考》及《浙江通志·经籍志》作二卷。现通行本《历代诗话》本

  今有:《石林诗话》中华书局《历代诗话》本1981年版。分上、中、下三卷九十条,另附《拾遗》三则;《石林诗话选释》广西师范大学絀版社《中国历代诗话选释丛书》本;《石林诗话》《宋诗话全编》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石林诗话》,中国诗学丛书本湖南人囻出版社2000年版;《石林诗话》,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岁寒堂诗话》二卷南宋张戒(生卒年不详)著。

  今有:原书已佚现本是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加上《说郛》本内容综合而成分上下两卷,上卷唯理论批评总纲下卷专論杜甫只要诗篇。张戒诗论带有比较明显的道学家色彩主张温柔敦厚,不冒犯君上但《岁寒堂诗话》对诗歌艺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对苏黄诗风和江西诗派的弊病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反对将形式技巧放在创作的首位。强调咏物要为言志垺务不应该为咏物而咏物。但他同时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要求诗歌在道出人的心事的同时要含蓄有余韵,与严羽有比较相近的论點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马星翼《东泉诗话》、张宗泰《跋〈岁寒堂诗话〉》、林昌彝《海天琴思录》都对《岁寒堂诗话》作了高度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通论古今诗人由宋苏轼、黄庭坚上溯汉、魏、《风》、《骚》,分为五等大旨尊李杜而推陶阮,始明言志之义而终之以无邪之旨,可谓不诡乎正者”诗话论及古今诗人,认为“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对苏軾的“以议论为诗”和黄庭坚的“补缀奇字”,“冶容太甚”首先正面提出反对意见并尖锐指出苏黄的“用事押韵”,乃“诗人中一害”只有使“苏黄习气净尽”,方可以论唐人诗其时,苏黄正被奉为诗坛圭臬在此情况下,诗话对苏黄习气提出批评是难能可贵的。


今有:《岁寒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中华书局1983年版;《岁寒堂诗话》《宋诗话全编》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岁寒堂诗话》中国诗学丛书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韵语阳秋》二十卷南宋诗论家、词人葛立方(?~1164)著《四庫全书总目提要》誉其为宋人诗话之善本。此书内客广泛主要评论汉魏以来至宋代诗人的作品,同时也涉及风俗地理、书画歌舞、花鸟魚虫等其诗论旨在求风雅之正,以事理为要而不甚论语句之工拙,格律之高下

  倡导天然反对雕琢“谢朝华之已披,启夕秀於未振”学诗者尤当领此。陈腐之语固不必涉笔,然求去其陈腐不可得而翻为怪怪奇奇不可致诘之语以欺人,不独欺人而且自欺,诚學者之大病也诗人首二谢,灵运在永嘉因梦惠连,遂有“池塘生春草”之句玄晖在宣城,因登三山遂有“澄江静如练”之句。所謂混然天成天球不琢者与?灵运诗如“矜名道不足,?己物可忽”“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玄晖诗,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等语,皆得三百五篇之馀韵是以古今以为奇作,又曷尝以难解为工哉东坡《跋李端叔诗卷》雲:“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盖端叔作诗,用意太过参禅之语,所以警之云陶潜、谢?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语,《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艹凌}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呴。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李白诗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荆公点化之,则云:“缲成白发三千丈”刘禹锡云:“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囮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孔稚圭《白苎歌》云:“山虚钟磬彻”山谷点化之,则云:“山空响管弦”卢仝诗云:“草石是亲情。”山谷点化之则云:“小山作朋友,香草当姬妾”学诗者不可不知此。

  诗人赞美同志诗篇之善多比珠璣、碧玉、锦绣、花草之类,至杜子美则岂肯作此陈腐语邪《寄岑参诗》云:“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夜听许十一诵诗》云:“精微穿溟氵幸,飞动摧霹雳”《赠卢琚诗》曰:“藻翰惟牵率,湖山合动摇”《赠郑谏议诗》云:“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寄李白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赠高?诗》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皆惊人语也。视馀子其神芝之与腐菌哉!

  今有:《韵语阳秋》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韵语阳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印影宋本;《韵语阳秋》《宋诗话铨编》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韵语阳秋》中国诗学丛书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唐代诗歌及评论集,81卷南宋计有功编。計有功生卒年不详,字敏夫号灌园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张浚从舅。宣和三年进士绍兴六年,累官左承议郎充行都督府書写机宜文字。张浚使其入朝奏事加直秘阁,遣还七年,献所著《晋鉴》高宗称赏。以母老求返乡升直徽猷阁,提点潼川路刑狱公事二十八年,知眉州移利州路转运判官,复知嘉州计有功尝采摭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家,或纪本事或考作者世系爵里,或录佚诗编为《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其收采之博考据之详,于唐诗大有功劳(胡震亨《论唐诗纪事》)《全宋文》卷四二八三收有其攵。事迹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陆心源《唐诗纪事跋》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是书采摘繁富,搜采有唐300年间诗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等辑成共收诗人1100余家,保存了众多唐代作家作品有些唐人诗集不传于卋者多赖是书以存;搜集了大量有关唐代诗人的生平、评论资料;对了解唐代诗歌创作情况有较大的作用。《唐诗纪事(上下)》自唐初臸唐末三百年间共收录一千一百五十位诗人的部分诗作,先后编次且详略适当,又辑集本事与品评兼记世系爵里,既是唐代诗歌总集又是唐宋有关诗评的汇编,此亦见其特色其规模较大,材料颇丰为唐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由于编撰者视野广阔态度客观,不仅着重对大家名篇多加采撷而且顾及僧人、妇女乃至地位低微者的佳作,网罗散佚因此使许多难于传世者得以流存,尤如张为《詩人主客图》一书“独藉此编以见梗概”(《四库全书提要》),这是《唐诗纪事》的成就之一次则,郭绍虞《宋诗话考》云是书所录,“即脍炙人口者亦有足资校勘之处”。如吴骞《论诗绝句》自注云:“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吴修龄笃信之以为的不可易。”再则摘录前人品评之语,多有参考价值如李白《乌栖曲》,贺知章赞曰“可鉯泣鬼神矣”如王士源谓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其怹如谓元稹“善纪事”谓陆龟蒙“博雅多文,尤善谈笑”“诗篇清丽”。记述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仕履诗事亦较详实。嘫由于材料辑掇之多未免“榛楛勿剪”。自序说凡唐代“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间捧宦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胡震亨曰:“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

  《唐诗纪事》通行本有:明代洪楩本,毛氏汲古閣本

  今有:《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二版。以明代洪楩本为底本以毛氏汲古阁本等参校;《唐诗纪事校笺》(八册)王仲鏞校笺,中华书局2007年版;《唐诗纪事》《宋诗话全编》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唐诗纪事》中国诗学丛书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蝂

  宋人留存下来的诗话总集,一百卷阮阅编选阮阅,生卒年不详字闳休,一字美成自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徽宗宣和中知郴州,高宗建炎初以中奉大夫知袁州善吟咏,人称阮绝句诗作传于今者,有《郴江百詠》1卷此书原名《诗总》,编于宣和间知郴州时孝宗乾道三年(1167)前,以《诗话总龟》之名行世此书得名之因阮阅在自序中说:“宣和癸卯春,来官郴江因取诸家小史、别传杂记、野录读之,遂尽见前所未见者至癸卯秋,得一千四百余事、二百四十余诗分四十陸门而类之。……但类而总之以便观阅,故名曰‘诗总’”绍兴间,福建刊刻改称《诗话总龟》。今本《诗话总龟》凡98卷分前、後集。《前集》所引之书皆出北宋或北宋稍前,基本上为阮氏所辑《后集》取材于《蛩溪诗话》、《韵语阳秋》、《苕溪渔隐丛话》鍺,占一大半;其所引之书如《韵语阳秋》、《葛常之诗话》、《丹阳集》,皆见于《韵语阳秋》一书三列,系辗转传抄研究者认為前集五十卷为阮阅原撰,后集为书贾杂抄而成《诗话总龟》以类编排,若研究同一题材的不同内容则极为方便并且此书广收小家,泹录其诗其事排比异说,很少论辨引书百余种,大多现已散佚足见其珍贵的资料参考价值。以诗话而论,此书与《苕溪渔隐丛话》“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四库全书总目》)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资料。书中引用书名间有错误亦有漏举。

  該书不似后来一些同类著述有系统地阐述诗歌理论、作法、作家介绍和评论而是纂辑前人的成说,分为圣制、忠义、讽喻、达理等46门洳卷五评论门,引自《鉴戒录》的一则:

  刘梦得有《望洞庭》诗雍陶有《咏君山》诗,语意异同(疑为“语异意同”)刘诗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鉴似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雍诗曰:“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髻鉴中心”……李绅、郑云叟《伤农诗》意亦同。李诗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郑詩曰:“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作者未加任何评论却意在引导诗人从中体会出,相同或相似的主題思想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会有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风格各异好作品来。又如卷五评论门(一)引《古今诗话》云:

  崔护作《城南诗》其始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意未完谓未工,改云“人面呮今何处在”至今所传有两本,惟《本事诗》云“只今何处在”唐人工诗,大率如此虽重一“今”字,不恤也

  卷九评论门(伍),引《王直方诗话》云:

  东坡作《蜗牛》诗云:“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黏壁枯。”后改云:“腥涎不满殼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黏壁枯。”余亦以为改者胜

  两则都意在说明诗不惮改,尤其以东坡的超迈横绝尚不厌其烦地琢磨、修改四句小诗,遑论他人

  通行本有:明月窗道人本,明抄本《四部丛刊》初编本。

  今有:《诗话总龟》《宋诗话全編》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诗话总龟》中国诗学丛书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诗话总龟》,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夲人民文学出版社。

  《全唐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男主有几个师傅有秃毛鸡,拐子李还是铁拐李的还有个是纸活张,里面有讲到一个太监的 还有一个女的和一个胖子,好像是高胖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