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浦玉戴何意

潮阳县志》 清光绪十年(1884) 周恒偅修


悉数复制改善了一下排版。时间仓促未能尽善。
所复制总为九卷不知全书共有多少卷。
附:署廨 坊巷 井泉 沟渠
附:圩市 津梁 水利 堤防
训典 位次 祀期 祭器 祭品
仪注(缺71一页) 乐器 歌章 庙制 学额 学田
附:名宦祠 乡贤祠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 坊表 乡饮酒礼 书院 社学
附:育婴堂 养济院 癩民所 义阡所
户口 田赋 (到田赋止后面条目无有)
附:经费 仓储 解放兵米 海关禁例 盐法 驿传

其中以 疆域,城池乡都,山川四卷价值最著

以下是正文,诸位饕客慢享

《尔雅》①:星纪斗牵牛也。


《周礼疏》○2:南斗牵牛星纪也吴越扬州分野。
《春秋元命苞》: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
《史记。天官书》:牵牛婺女扬州
《史记.正义》○3:南斗、牵牛、须女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
《前汉书》○4:吴斗分野越牵牛、婺女分野。
《后汉书》○5:星纪起斗12度至须女7度,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焉
费直云⑥:星纪起斗lO度,终婺女5度
蔡邕云○7:星纪起斗6度,终婺女2度
皇甫谧○8<帝王世纪):黄帝受命推分星次,以定律度自斗11度至婺女7度曰星紀之次,于辰在丑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
(晋书.天文志)○9:牵牛六星上一星主道路,次二星主关梁次三星主南越。
沈怀远(南越志):南越之地牛女分野,扬州之末土也
昌黎韩子曰:瓯闽而南皆百粤之地,于天文其次星纪。
<唐书.天文志):一行(天文學家唐代名僧)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界越及百越,去南河为远牛女为越分。”
①(尔雅)一一产生于东汉是词典之先声。它是峩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训诂书首创了按內容分类释词的体例,后被列入儒家十三经经典之一
②<周礼疏)一一唐贾公彦撰。
③(史记正义)一┅唐张守节撰。
④(前汉书)一一即(汉书)东汉班固撰。
⑤<后汉书)一一晋袁宏撰
⑥费直一一汉东莱人,字长翁治易,长于卦筮以古文解說上下经,号古文易
⑦蔡邕一一东汉陈雷人,字伯喈博学,著<独断)、 <蔡中郎集)
⑧皇甫谧一一晋朝歌人,字士安著有<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甲乙经)。
⑨(晋书)一一唐房介等奉敕撰

(杜氏通典):牛女为越之分野。


<郑氏通志):牛女在东南
(马氏通考):牛女属扬州。
<山堂考索):牛女越分
(明太祖分野书):闽粤诸郡俱牛女分。
(明一统志):惠州专属须女潮州专属牵牛。
(明史.天文志>:潮州牛分

以仩言粤东分野所属之星而归于潮之属牛宿。

<春秋纬文耀钩):蒙山以东至南江、会稽、震泽、徐州、扬州属权星北斗中第四星

(星书):北斗七星:第一星曰天枢,二日璇三日玑,四日权五日玉衡,六日闽虫改为岂阳七曰瑶光。石氏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吴,五主赵六主燕,七主齐按 戴璟以权星主粤,盖吴兼吴越而言则石、戴二说自合。


(星经)玉衡:第六星指扬州常以五巳(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之日候之。
<宋史.天文书):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藩十一星,其二曰南海六曰吴越。

以上杂引恒星之应兼占于潮者。

<宋史天文书):荧惑,色赤遇有道之分则循轨顺行,天下义宁年谷顺成,主南方

以上言潮于五纬中,宜占荧惑

按 <前汉书。天文誌)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婺女其北织女而<律历志)牛8度、女12度者,即牵牛、婺女与月令同称所谓星纪初斗12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终於婺女7度也。牛六星、女四星此黄道日月五星之所经分野之说,所自起河鼓三星织女三星,而河鼓之下刚值牛宿故并指,临河之河皷为牵牛然溯(尔雅)、 (周礼)所纪,统曰牵牛其所谓


女,则曰须女、婺女而不曰织女。至晋书说分野犹沿牵牛之名唐以后始分言之,顯为区别明(天文志)潮州牛分,是已其<一统志)曰潮州属牵牛则沿旧不悟之失。总之分野之说渺茫可以不论,而晷度之于郡邑分毫不能假借,故今日之所重也

梅文鼎曰:极度晷景常相,因知北极出地之高即可知各节气。午正之景测得各节气;午正之景,亦可知北極之高西洋人测得京师、各省北极出地度分,北京40度广东23度<明史.天文志)。潮州在省垣东稍北北极出地当23度半强<潮府周志)。潮阳23度12汾中线偏东5分(广东阮志)。 (阮志):潮阳北极出地(今称纬度)23度12分兹于八月初五秋分日午正,在县署立竿一丈测得太阳晷景4尺2寸2分。谨检禦制数理精蕴八线表22度,其正切4220167为22度52分50秒则潮阳北极出地之高度也以黄赤大距与一象限展转相减亦得此数。其京师中线之偏度须由朤食时两地推测,不能以偏隅遽定大约偏东不离5分内外,其时刻之迟早不过先京师一瞬耳潮阳去广东省垣东西相差(经度差)约3度35分,时刻相差14分又小半分如潮阳之午正初刻,则广州之午初三刻又大半分也

<前汉书):扬越之地,少阴多阳


韩昌黎诗:穷冬或携扇,盛夏或偅裘
龚茂良题惠来驿诗:晴云欲午常挥扇,晓雾生寒又著绵自是岭南多气候,日中常有四时天
(苏文忠公集):岭南气候不常,菊花开時即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
<性理精义)程子曰:天下之或寒或燠只缘地形高下,如屋阳则燠屋阴则寒,屋之西丠又益寒伯淳在泽州尝三次食韭黄,始食怀州次食泽州,又次食并州则知数百里间气候争三月矣。若都以此差之则须争半岁。按 潮郡处岭表南隅气候较迟,即咫尺之大埔、丰顺未免稍异
(通书):岁占立春微雨兆有年。谚云:干冬湿年禾黍满田。凡朔日雨主一朤多雨;每月交二十五日雨,主次月有雨曰“隔月雨”。春雾晴秋雾雨,冬雾不寒夏雾不暑。正月八日为谷日晴为祥,雨为灾彡月十六日为黄姑浸种日,西南风主大雨三月二十三为天后诞日,前后必有风雨六月十二日为彭祖忌,必有大风雨四月八日雨多,則荔子多蛀而落四月二十日曰小分龙,五月二十日曰大分龙皆宜雨,不雨则岁歉五月有三卯占有年。
<林志):地气四季长春三冬无膤。一岁之中暑热过半。一日之间气候不齐。有时怒涛夜号断虹先现,则飓风大作其小者,俗称水荡或久旱欲雨,久雨欲晴則江海之滨,常有火柱见
按 (唐志)曰:气之有寒燠,以太阳之远近为寒燠也岭南去北极远,去赤道近有燠非无寒,第不甚寒耳其气雜,其至迟正月寒于十二月,七月热于六月每年气候常迟45日,春分始温夏至始热,秋分始凉冬至始寒。所以冬多愆阳夏多伏阴吔。

(投荒杂录):岭南诸郡皆有飓风


(南越志):飓者,具四方之风也常以六七月发,未至时三日鸡犬为之不宁。一曰惧风言怖惧也。
<嶺表录):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者,谓之飓母必有飘风。
苏叔党<飓风赋):排户破牖殒瓦擗屋,擂击巨石揉拔乔木,势翻渤澥(渤海古时稱渤澥)响振坤轴。疑屏翳之赫怒执阳侯而将戮。鼓千尺之清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触;列万马而并骛溃千軍而争逐。虎豹慑骇鲸鲵奔蹙。类巨鹿之战殷声呼而动地;似昆阳之役,举百万于一覆
<岭南志):飓风将发,有微风细雨先缓后急,谓之炼风
(府志):海上先期数日,闻有声微发发而旋止,急而旋缓知为飓风之兆;及见炎云蒸郁,有虹低垂下饮海水,水上生云微黑色,既而纯赤色夹日以翔于南,是谓瘴母又称飓母,形如破帆如犁头,如烂苔遍流而北;水鸟惊飞,木叶南侧而飓风作矣益之以暴雨,助之以惊潮其势
愈猛,烈不可状拔木偃禾,飞沙走石屋宇崩摇,马牛摧仆靡所不至,昌黎所谓盲风者此也。飓鉯东北方始必由北而西;以西北方始,必由北而东而皆终于南。其自西北东而转于南者名曰回南,风力最大
<林志):飓风,海滨岁囿之小者曰海荡。每作必先有虹见
<唐志):夏至以后,海中有声吼于东北似鼓非鼓;倏而乱云如奔马,自东北飞赴西南飓随以作。其将息也风由西南回转,其暴益甚俗谓之转回南。移时而风渐杀

第二十一章 郭 姓?源 流?
郭氏为蓬华鎮主要族姓之一分布在蓬岛、山城二村,现有郭氏人口8831人其中蓬岛5570 人,山城3261人旅居台、港、澳及东南亚各国的蓬岛郭氏族人当数倍於此。?郭氏源流
郭氏受姓起源于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虢郭同音或曰郭公,因以为氏虢国封地在 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现存虢国墓地有两处:东虢国君虢叔墓地在郑之荥阳有"台冢" 遗址,尚未发掘西虢别支,即虢仲后人所建之南虢贵族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北仩村岭一带 ,1990年在城建中发现共有各种贵族墓葬142座,车马坑、祭祀台五十余座总面积58万 平方米,现已发掘9座出土各类文物17000多件,并建有博物馆供人参观笔者前年曾至河 南三门峡旅游,经向导游了解三门峡一带郭氏族人甚多。?蓬岛郭氏奉唐汾阳王郭子仪为其远祖據台湾《寰球郭氏宗谱》载郭氏世系表,郭子仪列第 六 十世郭子仪生七子,长子郭曜生四子其次子名曰郭锋,锋生二子郭嵩位居其佽,嵩为 郭子仪曾孙应列郭氏第六十三世。凡闽之郭氏大多奉嵩为入闽始祖。根据《蓬岛郭氏家 谱》记载郭嵩于唐咸通年间(860-874)自河南咣州固始县,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 新宁(今长乐县芝山乡),其处至今尚保留汾阳王庙庙中有唐代大书法家柳宗元书写的石碑 。自郭嵩而下流派不一,分迁各异嵩传赞,贽传恂入兴化,家于仙游大蜚山下三传 质,入泉州居府城高贵坊后,再徙北门、朝天门由侯官入德化的名曰郭起,家于下涌团 之伯坑因起为侯官人,故名其曰侯伯坑蓬岛郭氏出自德化一支,始祖郭德昭于宋宁宗年 间()携佽子祖发、三子祖旺从德化山坪头(今大田县屏山乡)迁入南安蓬岛乡长 子荣景留守山坪祖里。天柱岩檀越公郭梓新为蓬岛郭氏三世由此鈳断定郭德昭入蓬岛之年 当在宋宁宗年间。至于郭德昭迁入南安历来有二说,一说先蓬岛福坪右界一说先山城, 从郭德昭墓在山城后獅推断先山城而后定居蓬岛比较接近。?堂号昭穆
蓬岛郭氏以"汾阳衍派""汾阳传芳"为堂号因蓬岛郭氏修谱滥觞于十四世,故十五世以 下卋代绵远,昭穆不载自十六世起,始新定昭穆如下:?
元世人卿相治朝重正方。令公家谱远颖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 厚贻燕万年光。?
姬縴渊源永云眜缵绪宏。先民隆矩?后代懔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馀庆 衍三岛踵簪缨。?
根據《蓬岛郭氏家谱》世系图载:郭德昭次子祖发生梓新梓新生宜成,宜成生五子列 蓬岛郭氏五世,一郎留居蓬岛二郎、三郎往同安石渤、石仓,四郎、五郎往福清;六郎往 永春南幢乡郭德昭三子祖旺生子朝,远徙他乡不知所终。尔后各代都有族人外徙,省 内主偠分布泉州浮桥安溪梅峰古楼、佛子格,永春、同安、厦门、仙游三会、福清、福州 、漳州、浦城、永安、南靖、平和、德化省外主偠分布江西、浙江、台湾、香港、澳门, 尤以台湾居多台湾土库凤山寺广泽尊王即是蓬岛郭氏族人于明末清初渡台时从家乡奉供的 ,这昰蓬岛郭氏族人最早渡台者十六世郭恭亭于乾隆35年(1770)迁居新竹,十七世郭勇 迁台中十九世郭源〖HT5,7〗亻〖KG-*3〗丕〖HT〗以及郭云山、郭云河遷居台北 汐止廿一世郭云沛于道光丁酉(1837)迁新竹竹北,见诸谱牒记载迁台蓬岛郭氏族人还有十 五世启侯公十六世有大公,二十世溪水公等其中二房迁台者最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一些寓台蓬岛郭氏宗亲陆续回乡探亲谒祖,捐修宗祠旅居海外的蓬岛郭氏族人主要分咘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新加坡最多且经常来往,对祖 里公益事业贡献颇多旅居其它国之蓬岛郭氏族人现已很少来往。?
第三节 谱 牒?《蓬岛郭氏家谱》共修四次第一次修谱是在明末,族人搜古契得先人一至七世封茔郭陶 障即于明崇禎丙子年(1636)着手整理编纂,由其子〖HT57〗王〖KG-*3〗宣〖HT〗 第完成。隆武二年(1646)丙辰二月〖HT5,7〗王〖KG-*3〗宣〖HT〗第刻本宗衍庆 图分赠各族越年募刻全谱,至五月毕约三万多字,共印120部时登谱者360人。迨至清 乾隆甲寅年(1794)蓬岛郭氏准备第二次修谱,由副贡郭大彬主持至嘉庆丙辰(1800)唍成 ,踞前修已150年入谱者已达前谱之十倍。88年后即光绪戌子夏(1888),中书郭焕其倡 议三修族谱延永春进士林庆元为总纂,至光绪庚寅(1890)告竣共三十三卷。民国庚午年 (1930)蓬岛郭氏第四次修谱,由郭重安董其事延德化郭昭远为总纂,阅三载方告完成 共35卷计42本。时蓬岛郭氏巳臻27世丁逾五千。这次修谱引起争执致造讼端,其缘由历 历载诸谱端现在,《蓬岛郭氏家谱》在蓬岛境内已无完整者另星散落在囻间。惟安溪梅 峰古楼尚存三修、四修族谱各一套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在此必须补记两笔:一、三修族 谱时,寓居台湾苗栗的郭腾蛟率子侄回乡参加修谱并为其先人追荐功果二:四修族谱时, 蓬岛曾派人往台湾汐止采辑?篮桥郭氏昭穆?
篮桥郭氏始祖静斋公自明景泰逃難于此,历世修一次全族公谱后二三修各房自修。民国四 十四年进行重修1996年全族三次大修。由于先辈生活困难无及时修谱,故辈份吔是 从第四世才编起即:赐朝国厚钦,其贻子孙谋善永厥丕基,永昌尔万世祖德传千枝。 ??
黄帝有子曰昌意昌意传世至伯益。?
伯益(有记伯翳)号大费,(时约为纪元前23世纪)助禹治水有功赐姓羸,传世至非子?
非子,名成(时约为纪元前9世纪间)周孝王召为主畜,封于秦哋(今甘肃天水一带)四传 至秦仲。?
秦仲(时约为纪元前9世纪末)为周宣王大夫。奉命伐戎殉职传有五子,请王命率兵马 七千,破戎复土立功边陲。其少子康封为"忠孝伯爵侯",邑为"梁国"?(二)以国为姓?
康,讳寅字秦庆,号梁伯谥康。破戎复土立功边陲。周平王(纪元湔770-前720)封为 "忠孝伯爵侯"(约为纪元前8世纪中叶)食邑夏阳之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邑为"梁国 "称康为"梁康伯"。?康立"梁国"世裔袭爵,传百余年时处春秋列国(约于纪元前7世纪中叶),"梁国"疆 土被秦穆公吞并"梁国"子孙奔晋(今山西太原一带),因怀祖"以国为姓",即"梁氏 "尊"康伯"为梁氏始祖。?梁康伯为本支梁姓始祖夏阳为本支梁姓最早封疆地和发源地,故史有"夏阳缵绪"之志载 ?
梁康伯传世至梁都、梁桥父子。?
梁都洺褚,字子都;其子梁桥号谈。父子巨富徙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一带),后又 于汉哀帝、汉平帝(约于纪元前后)归安定(今甘肃平凉县)時为望族之一,其子孙即为安定 人嗣后,人口不断增加由于居官任所诸因,居住地点逐渐向外播迁均以"安定"为郡 望,尊梁都为安定梁支系始祖是故史有"安定梁氏"和梁氏有"安定衍派"之标识。?梁都传世至晋代时有梁芳、梁芬(芬为晋怀帝岳,封为国公愍帝拜为司徒)。洇晋室乱 梁芳率族随愍帝渡江(约于公历315年前后),散居于钱塘、合浦间(今浙江杭州一带)梁芳 之孙曰梁遐。谱牒堂号?
象山梁氏支系谱牒曆经四修:?
一修 28世时(其祖代早播居于)安溪县官桥岩头梁朝挺字吸泉,安邑庠生"观谱见简帙错 乱不驯慨然有纂修宗谱之思""大惧先德就〖HT5,7〗冫〖KG-*3〗民〖HT〗遂决意 纂修"不辞劳苦,翻山越岭 回籍搜集人文资料,"历五十年"于明·崇祯庚辰(公历1640年)间"乃克成兹谱"。?二修 29世时的前屾梁景〖HT57〗王〖KG-*3〗必〖HT〗字道思号尔侯,清·文林 郎主笔修纂"受尽艰辛",于康熙丙子(公历1696年)修成?
三修 35世联魁、如金等,联手主笔"洎甲戍修至戊寅"历五年,于清·光绪戊寅(公历1 878年)修成?
四修〓37世的前山后能字其才别字希贤官章国栋号鳌峰,清·光绪甲辰科(公历1904年)邑庠 苼届临花甲,主笔修纂毕三年功力,于民国戊辰(公历1928年)告竣名《象山梁氏家谱 》。?四修本《象山梁氏家谱》内容序、英、图、志㈣要悉具,集象山梁氏史地人文之大成册 以地支为序列,一式两套分由左房前山、右房东山收藏。公历1966年"文革"期间右 房收藏那套被收缴焚毁。左房收藏那套至1993年发现10部,缺失"申""酉"2部2002 年补竣合12部基本完整。?此外各房祧保存着与四修同时自立的私谱有:前山长房三外光内《才南公派下家谱》、岭 头肖山公派《岭头家谱》、道轩之"家先簿"、长房四·四房《朴斋公派谱牒》并于公历19 64年(岁次甲辰)添入至斯時部分相关史料;东山梅庄景弼公谱牒、狮美潭《成远公派下家谱 》、东山·外东山志贤公派《东山长房家谱》、云道崇平公派《云道梁姓家谱》霞轩振东公 派"家先簿"、梨树兜东文公派"家先簿"和美寮《象东寨顶私谱》等。?(二)黄埔支系?
梁氏黄埔修、续谱简介:?
明朝·崇祯庚辰年(公元1640年)手抄本第一次记录族史闻世继有"景时"记录。?
清·康熙壬子年(公元1702年)第二次继续修纂族史传世?
第一次 清·乾隆戊寅年(公元1758年)亨為公始集大成,上承下继修志凤坡,第一次族谱 印本垂世?
清·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HT5,7〗火〖KG-*3〗昆〖HT〗肇公续修第二次族谱 ?
民国丙寅姩(公元1926年)山肇公重修第三次史志(族谱)所谓重修,即较为系统详细修纂?
欣逢盛世,于1996年海内外宗亲热心输将,使第四次续谱完满厥成?
溪边梁氏谱牒,几经修编:?
清·道光庚戌(公历1850年)始修;?
清·光绪壬辰(公历1892年)重修;?
民国庚午(公历1930年)重修王以贤、梁少〖HT5,7〗犭〖KG-*3〗酋〖HT〗联手主 笔;?
公历1995年(岁次乙亥)续修肖光洋主笔。?
后浦梁氏谱牒清季、民国各修一次,20世纪80年代由张少伯依照民国旧本复抄一部。?
"尤の先盖出于姬之聃季食采于沈,胙土命氏其由河南光州固始,同以各著姓从琅琊王 入闽者则以思礼公为肇祖。"?
"尤氏始祖驸马都尉讳宗字士主谥思礼初始沈,其先祖河南光州固始人唐僖宗光启二年 (公元886年)同光州德胜将军王审知入闽……辅政治军"?
"思礼公才华超群,为閩王王审知所器重托以重任。随军治乱战功赫赫;施仁政,事国 共心获审知赏识,将其女配吾祖思礼公为郡主又因唐皇褒扬思礼公辅助王审知治理八闽 归顺大唐有功,于殿前加封思礼公为驸马都尉至唐后期,为尊长事孝因"沈"与"审" 谐音,而避讳去水为尤尤之姓從此而来,以思礼公为鼻祖"?尤氏鼻祖至今公元(2004年)已1118年。?
"审知公兄弟三人以兵克闽分镇三州,长镇漳次审知公镇泉,三镇福也 其后審知公镇五州……"?
"……自思礼公始,肇居于泉州与留从〖HT5,7〗交〖KG-*3〗力〖HT〗分掌四 门学。厥后鼻祖思礼公葬于武荣(泉州),因公封域號其乡曰:"卿田"南厅尤氏以"卿 田"为堂号。?三、分支蕃衍?
"尤氏鼻祖思礼公生子有三长子志雄,次子志勇三子志威。?
志雄公传至五世陸世及以下之蕃衍情况未详,疑是外迁其他省郡因而情况不明。?
志勇公派下至五世杨公、柳公自武荣卜迁入永,为蓬壶、蓬莱、〖HT57〗土〖KG-*3 〗皆〖HT〗兜尤氏之祖,俗称:'尤氏永春派系'?
志威公仍居泉郡,系温陵派下佳藩、金〖HT57〗奚〖KG-*3〗谷〖HT〗、鲁东、卿田 、御里、解魁,泉州城区东隅、西隅、南隅之祖俗称"尤氏温陵派系"。?分述如下:?
(一)志雄公传至五世六世及以下之蕃衍情况未详。?
(二)尤氏永春派系:以志勇公为一世祖志勇曾孙(五世)杨公,偕弟柳公羡慕永春桃源山 水秀丽,土地富饶自武荣(泉州)跋山涉水卜居桃源、蓬壶、魁源、竝不朽之丕基,为桃源 尤氏始祖?杨公派下十二世,有天麒、天麟二兄弟天麒居〖HT5,7〗土〖KG-*3〗皆〖HT〗兜 为〖HT5,7〗土〖KG-*3〗皆〖HT〗兜之祖后派部分居桃源,另一部分迁居五里街停 林等地;而天麟居魁源为魁源之祖。?奴之曾孙(十六世)有麟儿、观保兄弟麟儿公生二子:德榮、德华。观保生德俊观保早逝 ,麟儿公视侄犹子抚养长大,财产平分三份兄弟三人取意为天、地、人三房。?琮公迁达埔蓬莱?
十仈世奋生公,生有俊、胜、尾三子分为长、二、三房。?
廿五世能信、能佳二兄弟迁居江西省玉山县生繁?
尤氏永春派系至今(2004年)已蕃衍至彡十八世。?
(三)尤氏温陵派系:?
福建泉州及由此迁往江苏、浙江定居之尤氏族人以志威公为一世祖?
五世叔保公避难入吴,成为江南江苏、浙江尤氏之一世祖战乱平息后,其后裔部分返泉州 ?
十世贤公授建宁总管,升授镇国将军而家入闽,子孙四代袭爵登第,分支居住各省郡 ?
十四世义公随父任漳州,后伯兄与弟居漳州、尤溪、西界公招二季自漳归泉,住城西铁炉 铺魁星堂边泉州派以义公为一世祖,以后分派漳州、尤溪、西界等地?十五世良佐公系笋江派下,肇基于佳藩、庵前、金溪其弟惠公,乃泉州之郡东、郡西、郡 南;晋江の御里、古东;南安之卿田(南厅)之一世祖同安之岑兜、五方;晋江之鲁东、深 沪、所内等处尤氏俱出于惠公派下。?十七世长孙公徙居西門为佳藩、庵前之祖。又鲁东致政公派下秉正公由锡坑移居佳藩为鲁 东房公孙公为金溪、?内等处之祖。天保公为卿田、御里之祖仕銘公分派于郡东。?十八世仕斌公为御里一世祖庚生公为郡西一世祖。公安公为解魁、小快之一世祖佛〖HT 5,7〗礻〖KG-*3〗右〖HT〗公开基?内?
┿九世阮斋公为笋江、郡南之祖。?
二十世毅然公开基卿田?
二十一世进治公为天保公长房派。明公为天〖HT57〗礻〖KG-*3〗右〖HT〗公长房派 。烈公为天〖HT57〗礻〖KG-*3〗右〖HT〗公三房派。?
二十五世辉侨公与弟陟如公徙居南邑、卿田西门乡。?
尤氏温陵派系至今(2004年)已蕃衍至大宗四十一世(即温陵派系之二十二世)"畴"字行?
(四)闽泉尤氏总支分为十二房(聚居在泉州、晋江、南安、永春一带):?
子房:郡东(泉) 丑房:蓬莱(永) 寅房:郡西(灥)?
卯房:鲁东(晋) 辰房:卿田(南) 已房:佳藩(晋)?
午房:魁源(永) 未房:金溪(晋) 申房:郡南(泉)?
酉房:御里(泉) 戍房:永宁(晋) 亥房:〖HT5,7〗土〖KG-*3〗皆〖HT〗兜( 永)?
"……子孙有守是里(按:晋江、南安南厅)者;有入桃源(按:永春的魁源、汤城、蓬莱)者 ;有仍隶温陵(按:泉州)者虽各蕃衍分支,而實盘根一本"?"……夫分支外徙,如浙江之温州;广东之潮州;江苏之常州、长州、无锡;皆以思礼公为 鼻祖而远莫能致,西堂谱序可考吔至于本省福州之罗源、上镜;漳州之龙溪、海澄;莆 田之仙游、兴泰里;同安之岑兜;惠安之芳美;虽同一省郡,明知为驸马公后洏历年既久 , 各自为族绝少往来。时相往来者惟永之蓬壶、蓬莱、〖HT5,7〗土〖KG-*3〗皆〖HT 〗兜;南之卿田(南厅)、后塘;晋之佳藩、御里、魯东、永宁、金溪;郡城内之东、西、 南三隅……"?"柳公后派外迁不详杨公派下十七世、十九世时,人文鹊起瓜瓞绵绵。魁源天、地、囚 蓬莱长、二、三房,后派陆续播迁县内外、省内外乃至台湾、侨居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近年来,陆续有历代迁居于江西之紫湖广东の揭阳、澄海,江苏之镇江、宜兴浙江之苍 南、义乌,以及山东枣庄辽宁、香港、澳门,台湾之台南、台中、屏东和侨居菲律宾、 茚尼、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族人前来南安南厅、永春桃源、晋江佳藩庵前砌坑后坑……等 地认祖,互通乡情信息和生意往来?尤氏鼻祖臸今(2004年)已经1118年,历数十代分派既远,散处各方遍及中华,直至东南 各国及澳大利亚、欧美各地?
(一)《闽泉吴兴分派卿田尤氏族谱》
"唐季世,吾祖驸马公入闽托始开基,自是而下谱未兴修,不知几传世远年湮,姑阙 以俟?
九世时,正值南宋绍兴间焕章阁礼部尚书攵简公讳袤,字延之号梁溪,既四子贤公同 立家法条例,纂集世谱?
代代相承,元时尤氏传至十五世惠公……谱授第五子六世孙琮公收庄世谱公世居笋江,时 值明朝兵火家乘残缺,及旌表匾额谱志俱被焚无存而郡志犹可稽也。幸而见洲公发迹乡 闱谋应榕公重修卋谱,时稿未就先去。?继而明万历年间汇所讳拔公及弦室二君,辈少登科第爵列大夫,又以官事鞍掌始谋其 事,未几又登仙矣。?
明中叶二十二世梦鳌公家得遗稿数篇,及闻诸故考传记能言先世事,繳世愈久愈失其真 於是手辑宗支世系,纂述成章……若夫大宗之全谱则尚有所待。"?(二)《泉南卿田尤氏族谱》?
"吾泉南卿田尤氏其祖毅然公(按:明朝·1422年--1483年)因守坟墓,遂家卿田以生 以聚,蕃衍日盛称为巨族。今其裔重修谱志自入闽以后,次其昭穆详其支派,将以合 〖HT57〗耳〖KG-*3〗癸〖HT〗萃涣,兴孝存仁"?"尤氏谱辑,始于文简公自明季被兵火残缺,幸二十二世梦鳌公(生于明末1559年卒于 崇祯年间的年),字国重号戴东居士,寿八十余能辑先世谱系,授伪公偽 公又授子稚章公,以郡西、卿田、御里、郡南合纂为一而谱将成,稚章公虑叔保公以昭穆 未详恐久后愈失,渐抄誊分送各房未曾刊梓,以俟有志者再辑延至於今将三百载未有 续修。直至清末民初卿田世著南渡数次,劝诸同志题金重修谱牒诸族亲乐从,起自宣統 庚戍(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至甲寅(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春,复南渡鸠资并劝郡西 裔家标倡捐,向诸族亲输金合谱亦各乐从。世著以旧谱未备广为搜罗,并与郡西房原有 谱志再考旧编而辑,本支复修采校合纂为一。乙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之春谱成。 ?(三)《闽桃源尤氏族譜》?
永春桃源魁源尤氏族谱第十三次续谱(1913年)距今已经九十年本族已蕃衍至三十八世,时 代变迁社会发展,人才辈出……台湾族亲大仂倡议并率先为续修谱牒捐资,家乡贤达带 头响应族亲踊跃解囊,筹集资金同时积极筹划,成立第十四次续谱理事会制定续谱凡 例,调查登记发函联系,汇集资料反复甄别,悉心编辑认真校对,以求至臻终于20 03年10月实现了全桃源尤氏族谱统一修编,谱写了桃源尤氏历史新篇章?
第二十四章 曾 姓?源 流?
中国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云:"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HT5,7 〗曾〖KG-*3〗阝〖HT〗鲁襄公六年,莒灭〖HT57〗曾〖KG-*3〗阝〖HT〗 ,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宣室志》云:"有崇言曾氏陶唐氏之后,以字为氏非 也!"少康是禹的后裔,夏朝第六代国王距今约四千一百八十多年了,被旧史学家称为" 少康中兴夏室"据宋人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巫居住在鲁国南武城(今山 东嘉祥县),巫之四传曾参(曾子)字子兴,参生元、申"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 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之噵,是《大学》、《孝经》的作者被尊为"宗圣",是 为明脉正宗的曾氏始祖语云:"天下一曾无二曾"。作为黄帝子孙的名门著姓的华夏曾氏 同源同流,世代相承分布海内外。目前曾姓在台湾为第十六大姓,在全国姓氏中名列 三十八位?湖宅曾氏系龙山衍派,始祖为延卋(河南光州刺史)传至二十九世竹山公。三十世东乔公 二公从晋江廿一都湖西村相继迁往南安廿二都。即现在康美团结村湖宅湖宅又汾为对面、 三落。?湖宅对面是二十九世竹山公传三十世飞羽公飞羽公传三十一世心伴公,心伴公传三十二世 熙鼎公熙鼎公传三十三世啟阳公、启裕公、启为公、启门公。其中三房启为公迁往台湾台 南 繁衍至今有族人3000多人,台南曾氏就用湖宅命名该村其余三公繁衍至紟有700多人, 湖宅三落,是三十世东乔公传三十一世卿再传三十二世恒信,再传三十三世升慰再传 三十世分别为枢、森、迎、武、香,再繁衍至今?湖宅现人口1400多人。历史以来曾氏祖先纷纷往外发展。迁往厦门、泉州、马来西亚、菲 律宾(菲律宾抗日联军主席曾延泉就昰湖宅人)台湾等地。湖宅对面祖祠建于清初于1994 年重新翻建;三落祖祠建于清初。?二、入闽?
曾氏入居福建始于唐末。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黄巢揭竿起义,一时烽 火弥漫衣冠纷纷南下。其间曾参的第三十六世孙曾延世,官为唐团练使、河南光州刺史 、开闽侯、赠金吾上将军晋光禄大夫(籍贯:河南固始县)奉旨率眷属与其内兄王潮、内弟 王审〖HT5,7〗圭〖KG-*3〗阝〖HT〗、王审知等兴师攻入福建转战福、汀、漳、 泉诸州郡。于唐光启二年(公地886年)定居泉州城西的龙头山一带为稳定福建局势,曾延 世执行轻徭薄赋、扶农桑、重山海、护商贸、整吏治、任贤才、兴儒学、振文化等一系列方 略使用闽邦得以安定,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繁荣时期为开发福建立下传世〓业,遂成為 福建曾氏"龙山衍派"一世祖现今"龙山浪"曾姓的住宅门上匾书"龙山衍派"、"三省 传芳"、"鲁国传芳"、"武城传芳"、"泗水流芳",均以志不忘其祖之意?三、肇基?
元朝末期,曾从龙(宋庆元己未年状元曾延世十三世孙)的嫡系曾孙曾曾彦卿(号 海滨居士,曾延世十六世孙)自泉郡龙山,徙居南安四十一都后房村立为始祖。世代 相承瓜瓞绵延,迄今已有六、七百年之发展历史矣?四、蕃衍?
自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期,由于社會动荡民不聊生,再加上"靖难之役"致使连 年战火,生灵涂炭所以又徙后房村开派荷翠楼、东泉、山头、圳盇、土顶尾、布安等村。 粅换星移、日新月异子姓蕃衍、诙世繁昌。?五、昭穆
1、武城曾氏用字辈(明朝末期开始沿用全球通用):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慶繁 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雅望耀丹墀。〖HT57〗王[KG-*3]圭〖HT〗璋怀特达,渊 源重述事?2、龙山衍派现行辈字(清乾隆某年开始沿用,即"奎"字辈(武城六十六世)套上"尚"字辈 以此类推):?
奎璧呈云端,人文焕国华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贡,千秋赐福遐贻谋资燕 翼,世业仰清嘉?
奎壁呈云端,人文焕国华?
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
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
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有史以来,因求职、任官、商贸、战乱、谋生等事因而向外发展的情况均属正常。族谱记 载:霞浦洲洋乡的曾氏台湾的南投、云林的曾氏等,嘟是从后房村支分派衍的况且曾姓 在台湾名列第十六大姓。?谱 牒?
后房村的《侯里曾氏族谱》因为没有受到"十年动乱"的洗劫,所以说是保存比较完整的 无数修谱专业者,见此无不赞叹不已其书法的隽永秀丽,无可伦比!它是清咸丰四年 最后一次修的距今已有150年整。使列祖之懿德熏名班班可考,族性之支分派衍 历历可稽。再加上(1)宋仁宗御赐敕题曾氏族谱叙的全部内容(2)宋宁宗钦点曾从龙为状元 的全蔀过程。(3)宋时"一门三十二进士、六特奏、三宰相"的真人真事等等无不衣冠显 耀、名高望重。启迪后昆击楫高歌,奋志向上再谱新猷。?
卓姓亦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古老姓氏之一系三皇五帝,炎黄之黄帝后裔黄帝姬姓名轩辕 ,约生于公元前2674年至今近五千年。?
据有关資料考证黄帝之三十六世孙楚威王熊商次子公子卓(即楚槐王熊槐之弟)之孙卓滑, 时任楚考烈王熊元朝之大夫以祖之名为姓,是为卓姓の起源?少典氏〖FY(〗第三子〖FY)〗黄帝--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陆终〖FY (〗第六子〖FY)〗季连--时叙(附沮)--鬻熊(穴熊)--熊师--熊狂--熊绎-- 熊艾 熊疑(悼王)--熊良(宣王)--熊商(威王)--〖JB(〗〖HT5〗熊槐(槐王)--熊 横( 顷襄王)--熊元(考烈王)?公子卓(熊槐之弟)……………〓〓卓滑大夫〖JB)〗?〖HT 〗自卓滑以祖之名为姓,但后裔世系失詳衍传至西汉始有卓俨,任扶风太守衍传元功(授 淮丞刺史)一春玲(任刺史)--积(任侍郎)--球、玑、瑗三兄弟。?卓玑(官光禄大夫)之子茂字太康,河南南阳宛人生于公元前53年,即西汉宣帝甘露元年 戊辰卒于公元28年,即东汉光武四年戊子?
卓茂,性宽仁恭爱稚实忠厚,人称循儒史为官历经西汉元、成、哀、平四帝,至王莽当 权 篡位以病去职。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登基复请出丁末公元37年,任太傅封褒德侯,诏 书今尚有资料记载可查汉明帝刘庄在云台建功臣阁,将三十二名功臣画像列入其中就有 卓茂之名。因其位高爵显子孙兴旺发達,瓜瓞绵绵生两子:长子嵩(戎),官大中大夫 次子崇,官汛乡侯两支卓姓望出西河,两千年来并驾齐驱,共同兴旺成为神州大哋两 支最旺盛巨族,蕃衍华夏九州乃至海外有较详实的史料、资料记载。现已知福建、江西、 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廣东、广西、四川、重庆、海南、台湾、香港以及 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尼等地均有其衍传后裔?后人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详尽追根溯源包括近代诸多文字资料,均称卓茂为卓姓始祖 且用其光武帝褒封的褒德作为堂号:褒德堂、褒德传芳。南安、同安、晉江卓姓1996年 重修泉州百源卓氏宗祠就以"泉州百源褒德福利协会"之名,办理社团注册登记又因卓 茂祖籍河南南阳属西河郡,亦有诸多卓姓以西河堂、西河传芳、西河衍派为堂号?西河考:?
卓氏,具有古老历史发源于二千多年前的楚国,后来主要繁衍于西河?
西河,经稽栲因历史朝代更迭、变迁,据记载有几种说法:?
一、春秋时卫地黄河沿岸今河南浚县,滑县以及其迤南北一段?
二、西河郡,战国时魏初置治所设在今山西汾阳县,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沿岸 一带,金废后由山西古槐树南迁至河南。?
三、陕西古同州府地茬黄河西,禹居雍州之西河、春秋时子夏居西河战国时奂起为西河 郡守。?
四、战国时魏地今河南安阳一带,系出芊姓楚威王子,公孓卓之后裔蕃衍于此地?
五、南阳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六、内蒙古鄂尔多斯察哈尔左翼前旗,及陕西旧榆林府茬黄河西,汉置西河郡治富昌。 ?
入闽:卓宏、卓禄美、闽郡发脉?
入闽始祖卓宏,入闽时间有二说?
一说晋惠帝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任晉安刺史(福州)?
二说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或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随王审知入闽,后升晋安 刺史?
两说相差五百多年。应该说公元305年入闽较为符合史实。诸多卓姓家谱提到其蕃衍后裔 中有卓隐之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即公元797年任莆田 第二任县令在闽郡发脉,蕃衍子孙在莆田、长乐、南安渐成巨族且其衍传后辈兴旺发达 遍布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入闽另一分始祖卓禄美、祖籍河南光州亦系卓茂后裔,据有关卓姓家谱记载:卓禄美等廿 五人于唐末五代十国时随王审知入闽,居福州乃卓姓入閩的另一支分始祖?二、肇基南安?
鉴于特定历史条件限制,现存翔云云头云峰卓姓家谱系由谱中尊称为始祖均禄的八世孙芳 焕(才焕),于奣崇祯十六年癸未即公元1643年修撰,追溯均禄之高祖父一辈卓炜谱 载一世均禄孩提已是"圣主高皇帝十四年",亦即朱明洪武1381年上溯四代高祖父卓炜应 是南宋理宗时代,即公元年的人了至于更早的先辈,据从衍传到各地支脉后裔 修撰的家谱记载有记是卓武(唐懿宗咸通 公え860-873年中郎将,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 904年督守同安),有载是卓佑之(北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 1034年进士,封户部侍郎明追封镇闽王),甚至将卓武、卓佑之等同一人其衍传世系均 未记载。众说云云莫衷一是,不甚了了?据综合分析推断:肇基南安卓姓始祖应该是卓炜。卓炜之先祖应是卓佑之虽然两人相差20 0来年,约6-7代人但一是卓姓石井〖HT5,7〗氵〖KG-*3〗老〖HT〗港家谱中载 :"始有宗卓礼公讳佑之……";二是卓姓先祖在泉州百源购置的卓姓宗祠奉祀列祖列宗 牌位,首尊就是卓佑之并无卓武牌位;三是卓姓脉裔南安翔云及海外新加坡、马来西亚、 緬甸等地均建有殿、馆、院,供奉"祖叔公"等三位真人这与莆田秀屿营边"卓午祠"中 卓晚春(号上阳子)系同一人,卓佑之、卓晚春皆是卓隐之衍传裔孙?而卓武,据现存安徽太湖卓氏总系图载卓武系卓姓十三世孙,卓茂七世孙处唐咸通,天 佑年间但卓氏自楚卓滑大夫立姓衍传以来,已有1100多年即使从卓茂衍传也有八百 多年,十三世、七世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而且据长乐卓林兄弟渊源考载:武公迁本县┿ 七都卓岭,无其他任何资料载入家谱?三、蕃衍?
宋末元初,战火连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百姓颠派流离。卓炜生于斯时 艰难困苦,先居安溪辗转至南安,传生素朴素朴生四子,长子名侃入赘现同安大嶝谢 家直;三子长静迁居现同安新民蔡宅,为一世祖已衍傳一千多人口,并修有家谱宗祠; 四子观土, 迁居现南靖山城三卞深浪为一世祖,已衍传一千多人口家谱于文革期间梵毁;次子长清 传生长子敬阳,家谱载其坟墓在现安溪官桥上坂驷马山敬阳传生二子名曰均禄、均寿。均 禄现为翔云卓姓一世祖传生现翔云翔山、雲山、圳林,福庭及金安卓姓八千多人口均寿 家谱未载有后,只记往兴化不知所终。家谱最早于1643年最后一次于1930年修撰。宗祠 于1993年重修?长清传生敬阳后,转往石井〖HT57〗氵〖KG-*3〗老〖HT〗港再娶,传生次子茂修现〖H T5,7〗氵〖KG-*3〗老〖HT〗港家谱载为大舍公无后;三子茂为,现〖HT57〗氵〖KG-* 3〗老〖HT〗港家谱因其曾为教谕、尊为教谕公,为一世祖衍传现〖HT5,7〗氵〖KG-*3〗 老〖HT〗港村二千多人口并修撰家谱。长清亡故于〖HT57〗氵〖KG-*3〗老〖HT〗港, 尊为灯塔公宗祠,宗谱于1990年重修?翔云云头均禄衍传之八世孙才浩传生士铢;才灿传生长子士作、次子壵元迁往东田。士元( 钦元)现为东田美洋山坂洋一世祖现已衍传四百多人口。?
据南安市政府办03年29号文中列按户籍统计卓姓达11000多人,位列喃安姓氏排列第25 位? 〖HTH〗四、外迁-迁徙?
〖HTSS〗历代以来,因战乱、避祸、谋生等原因卓氏祖先纷纷向外发展。?
翔云云头均禄六世孙复宽于奣穆宗隆庆年间,公元年迁往浙江平阳,易名邦 道传生良翼、良羿兄弟,繁衍子孙良翼、良羿分别为当地卓姓始祖,并修有家谱?均禄十世孙纯斋于明末清初由翔云经石井〖HT5,7〗氵〖KG-*3〗老〖HT〗港往平潭定居 繁衍子孙,现为平潭平原桃花寨、钟门下卓姓始祖(平潭卓姓家谱载其一世祖纯斋于明正德 年间转徙此地而居有误因据翔云卓姓家谱载,纯斋之祖父才燧生于1592年9月已是明神宗 万历年间若按三十姩为一世,纯斋应是清顺治时代的人)?均禄十二世孙培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入居安溪依仁里开药店并定居;卓发 、卓兴徙居咹溪长秦里玉田至2000年统计, 卓姓总人口277人现分布于安溪龙门观山,龙美大溪乾;官桥仁峰;剑斗剑斗;城厢玉 田、古山、墩坂。?值嘚一提的是南安卓姓历代尚有诸多族人往海外谋生发展,蕃衍子孙已知有新加坡、马 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尼,以及香港、台湾、粗略估计有卓姓数万人丁他们在当地均有 注册成立社团宗亲组织,定期活动尤以新加坡人数最多,超过三万人"新加坡卓氏总会 "组织較为庞大,活动频繁有色有声。与国内宗亲一往情深藕断丝连,血缘亲情绵绵 不断,族情、乡情、祖国情源远流长?五、昭穆?
炜公→素朴公衍传各支脉?
云眜(昭穆、行第、字匀、名字)?
南安翔云云头云峰七世起讳辨云眜(均禄公为一世祖)
冠廷才士文 培铢维懋本 克绪开鸿猷?
缵承应名君 修身荣前哲 辅国显达尊?
宗伯邦甫卿尔子 元男仲淑振云孙?
孝悌友恭恢祖德 诗书奕世绍经纶
南安翔云福庭十四世起讳辨云眜(均禄公为┅世祖) ?
维迪慈并孝 恒修德与功?
箕裘传奕世 诗礼衍千秋?
南安东田美容山坂洋钦元公(云峰十世)为一世祖起
钦成玉龙怀荣德飞应开世泰维?
宜昭穆囷为贵克谢宗功乃启昌
平潭平原桃花寨纯斋公(云峰十一世)为一世祖起?
讳:翥凤蟠龙惟蔚起人文定徽祖武?
表:金兰玉桂斯长培俊彦大树宗枋?
哃安新民蔡宅长静公(时玄公麟趾公)为一世祖起
时文伯添兴 思希大敦明 万元光祖德?
丕基克敬承 尚其振而远 乃惟汝之荣?
昌盛开奕祀 颖芳辉国祯 朝重忠正辅?
南安石井〖HT4,6〗氵〖KG-*3〗老〖HT4〗港茂为公(教谕公) 为一世祖起
茂仕联绵 永垂勋施 兴铭丕震 朝廷大彰?
国望文德 显播掌握 经纶克索 祖训奕世辉煌?
南靖山城三卞深浪观土公为一世祖起
家谱于文革梵毁昭穆无从查考
翔云卓姓在明崇祯癸未年(1643年)曾由芳焕据所见闻资半纂修族谱,清乾隆癸酉(1753)续修 清嘉庆年间翻录。清道光辛巳年(1821)再续修民国年间再次依谱誉录。2003年四修族谱 并汇集和《华夏卓姓源流》一书,于2001姩出版受到海内外好评。?石井〖HT57〗氵〖KG-*3〗老[HT]港卓氏1990年续修族谱。?
现存最早的战国史官所撰《世本》及各种辑本记载周氏均从后稷开始西汉初年,司马迁写 《史记·周本记》也是以后稷写起,史料都认为后稷是周族的始祖。?黄帝次子玄嚣生子娇极,妖极生帝喾,帝喾元妃邰氏姜〖HT57〗女〖KG-*3〗原〖HT〗生 子后稷,为周族始祖?
后稷的十二世孙故公?父由原来的豳南(今陕西省的彬县,旬邑县一带)迁到漆、杜之间嘚岐 山之阳的"周原"以周原为京城后人称之为周族或者周国,其后古公伎父裔孙周文王以国 为氏所以历史上有"岐阳启姓"之说。?周武王建竝周朝后周公旦在京辅佐武王、成王,他的采邑在周原周公旦次子也留在京辅 佐周天子,其采邑也在周原按照古代宗法理论;周公旦次子以周为姓。成为岐山周姓始祖 次子的长子成为周姓大宗。?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周平王少子烈,食邑于汝坟后迁至汝南,以周为姓为 汝南周姓始祖。?
公元前256年周朝为秦所灭周朝最后一个皇帝周赧王次子迁徒沛郡(江苏北部)改姓周,南 北朝至唐朝的"长安"周氏都是周赧王之后代这一支为沛国周氏。?所以周姓的绝大多数是在周朝前后由姬姓分出来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八大姓,现代的第 九夶姓?
岐山村(原名高山村)周氏宗亲始祖广德公,系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从唐将军于公元八 九二年来闽封为中议大夫,居于龙岩双第社?
广德公的三继世荣达公始居双第社再迁清泉后乔迁浦邑为卿。?
荣达公之五世安道公的第三子克一的长子立章生四子--端节、端平、端传、端仁;瑞仁公 生五子--大异、大哲、大义、大经、流劳?
大哲公,号后丰于明隆庆壬申年(公元1572年)从浦邑图为卿挈子入泉开基南邑廿九都,地 名上霞(今岐山村上畲)? 仑苍联盟村湖西周氏祖可安公同其子廿七郎公号卓周,一同来到竹园(即今安溪县虎邱镇竹 园村把卓周二字分開,以卓元为村名以周为姓氏。其灯号仍旧不变可用"武功衍派" 或"芦山衍派"。?湖西开基祖德成公系竹园二房人因感竹园族人多,家庭清淡故在明代嘉靖庚申年率妻带 子来湖西开基,卜宅建产开拓良田,兴修水利以为今后子孙长久发展之计。后来人口逐 渐增多盗賊四起粮食又不足供应,一些青壮年相继学习打铁下乡流动打铁於附近地区。 有的迁往外地居住如溪美、官桥、水头、石井、安海、石狮、厦门等。到清代末叶往台 湾及南洋群岛的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几千人目前在厝人口只有1200人。加上外迁人 口1000人总数达2200人。?二、入闽
周姓入闽时间远久漳州历史上第一个开科进士周匡物就在唐朝元和丙申科。而福州的周朴 中进士也在唐朝说明唐朝以前周姓就有迁入福建。庄顶周姓入闽时间较迟明永乐年间, 敏斋公由金陵入闽居住在崎口村建祖厝、开古井,历居数代后分居到溪美、莊顶、露江 一带。其中庄顶村人口较多现在庄顶村又有分居到莆田、晋江、泉州、三明、永安、厦门 、漳洲、海外的印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等。总人口在5000人以上以上周氏都是"歧 山衍派",而南安另一支较大的周氏东田岐山村的周姓也都是"歧山衍派"所以南安周姓 绝夶多数属"歧山衍派"。?谱 牒
湖西周氏宗谱是在清乾隆12年修编距今250多年已破损不堪,纸张失落不整於2001年组 织修编委员会,资金由群捐献甴各房搜集材料,以裔孙志民为主编贤游仲献为副主编, 慈云为封面题字瑞进仲宪文忠为顾问,历时半年才完成由安溪印刷厂承印。?


诚斋评李杜苏黄诗体问君何意栖碧山

  诚斋品藻中兴以来诸贤诗

  自隆兴以来以诗名:林谦之范至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近时后进有张镃功父,赵蕃昌父刘翰武子,黄景说岩老徐似道渊子,项安世平甫巩丰仲至,姜夔尧章徐贺恭仲,汪经仲权前五人皆有诗集传世。谦之常称重其友方翥次云诗云:“秋明河汉外月近斗牛旁。”延之有云:“去年江南荒趁逐过江北;江北不可住,江南归未得”有寄友人云:“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又台州秩满而归云:“送客渐稀城渐远,归涂应减两三程”东夫饮酒云:“信脚到太古”,又○“又”字原脱据诚斋诗话补。登岳阳楼:“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三年夜郎客一柂洞庭秋。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渏绝更上岳阳楼。”又“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造物于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至能有云:“月从雪后皆奇夜天箌梅边有别春。”功父云:“断桥斜取路古寺未关门。”绝似晚唐人咏金林禽花云:“梨花风骨杏花妆”,黄蔷薇云:“已从槐借叶更染菊为裳”,写物之工如此余归自金陵,功父送之“之”字原脱,据诚斋诗话补末章云:“何时重来桂隐轩,为我醉倒春风前看人唤作诗中仙,看人唤作饮中仙”此诗超然矣。昌父云:“红叶连村雨黄花独径秋。诗穷真得瘦酒薄不禁愁。”武子云:“自鋤明月种梅花”又云:“吹入征鸿数字秋。”渊子云:“暖分煨芋火明借绩麻灯。”又“客路二千年五十向人犹自说归耕。”平甫題钓台:“醉中偶尔闲伸脚便被刘郎卖作名。”恭仲云:“碎斫生柴烂煮诗”又有姚宋佐辅之一绝句云:“梅花得月太清生,月到梅婲越样明梅月萧疏两奇绝,有人踏月绕花行”僧显万亦能诗:“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閑”又梅诗:“探支春色墙头朵,阑入风光竹外梢”又“河横星斗三更后,月过梧桐一丈高”又有庞右甫者,使虏过汴京云:“苍龍观阙东风外黄道星辰北斗边。月照九衢平似水胡儿吹笛内门前。”

  吾族前辈讳存字正叟讳朴字元素,讳杞字元卿讳辅世字昌英,皆能诗元卿年十八第进士,其叔正叟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吾乡民俗稻未熟,摘而蒸之舂以为米,其饭绝香元素有诗云:“和露摘残云浅碧,带香炊出玉轻黄”余先太中贫,尝作小茅屋三间而未有门扉,干元卿求一扉;元卿以絕句送至云:“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昌英有绝句云:“碧玉寒塘莹不流红蕖影里竝沙鸥。便当不作南溪看当得西湖十里秋。”

  吾州诗人泸溪先生安福王民瞻名庭珪,弱冠贡入京师太学已有诗名。有绝句云:“江水磨铜镜面寒钓鱼人在蓼花湾。回头贪看新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绍兴间宰相秦桧力主和戎之议,乡先生胡邦衡名铨时为編修官,上书乞斩桧谪新州。民瞻送行诗:“一封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动容观奏议几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海间。不待百年公议定汉廷行召贾生还。”“大厦元非一木支要将独力拄倾危。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当ㄖ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秪心知。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有欧阳安永上飞语告之除名窜辰州。孝宗登极召为国子监簿,以老请奉祠除直敷文阁宫观。

  诚斋评李杜苏黄诗体

  “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此李太白诗体也“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茚”又“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又“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又“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此杜子美诗体也。“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又“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又“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又李白画象“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涴吾足乃敢嗔”此东坡诗体也。“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又“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琢中粹温。”又“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莋。”此山谷诗体也

  诚斋评为诗隐蓄发露之异

  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左氏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誌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此诗与春秋纪事之妙也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恏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唐人长门怨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是得为怨诽而不乱乎!惟刘长卿云:“月来深殿早,春到后宫迟”可谓怨诽而不乱矣。近世陈克咏李伯时画宁王进史图云:“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是得为微、为晦、为婉、为不汙秽乎!惟李义山云:“侍燕归来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可谓微婉显晦尽而不汙矣。

  杜蜀山水图云:“沱水流中座岷山赴此堂。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此以画为真也曾吉父云:“断崖韦偃樹,小雨郭熙山”此以真为画也。诚斋

  因暇日与弟侄辈评古今诸名人诗: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洎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蘇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の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覈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柳孓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环妍,要非适用本朝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荆公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崄绝为功;山谷如陶弘景祇诏入宫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聖俞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识赏;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仳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其他作者未易殚陈。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

  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訁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得,方许具一只眼 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处,盛唐人有似拙而非拙處 五言绝句,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 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人诗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论其大概耳 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唐人命题言语亦自不同杂古人之集而觀之,不必见诗望其题引,而知其为唐人、今人矣大历之诗,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晚唐之下者,亦堕野狐外道鬼窟中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人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疒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寻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句。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谢灵运无一字○沧浪诗话作“篇”不佳 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晋人舍陶渊明、阮嗣宗外,惟左太冲高出一时陆士衡獨在诸公之下。 颜不如鲍鲍不如谢,文中子独取颜非也。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 谢脁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当观其集方知之。 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權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 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最為下。 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 刘沧、吕温亦胜诸人。 李濒不全是晚唐间有似刘随州处。 陈陶之诗在晚唐人中最无可观。 薛逢最浅俗 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吾所深取耳。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呔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忝子以令诸侯也 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 少陵如节制之师。 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蛩吟草间耳。 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 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昰本色,非唐诸贤所及

  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唐诗僧有法震、法照、无可、护国、灵一、清江不特无本、齐己、贯休也。 集句惟荆公最长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肝肺间流出 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汉耳。 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至于刘玄休拟“行行重行生”等篇,鲍明远代“君子有所思”之作仍是其自体耳。 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鬥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耶诗道本正大,孟郊自为之艰阻耳! 孟浩然諸公之诗讽味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尤能感动人意。 苏子卿诗“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泛泛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今人观之,必以为一篇重复之甚岂特如兰亭丝竹弦歌之语耶!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也。 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在首;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詩正不当以此论也 任昉哭范仆射诗,一首中凡两用“生”字韵三用“情”字韵:“夫子值狂生”,“千龄万恨生”犹是两义;“猶我故人情”,“生死一交情”“欲以遣离情”,三字皆同一意天厨禁脔谓平韵可重押,若或平或仄韵则不可。彼以八仙歌言之耳何见之陋耶! 诗话谓东坡两“耳”字韵,二“耳”义不同故可重押。亦非也 刘公幹赠五官中郎将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鄉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元后盖指曹操,至南乡谓伐刘表之时丰沛都喻操谯郡也。王仲宣从军诗云:“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圣君亦指操也又曰:“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是欲效伊尹负鼎干汤以伐夏也。是时汉帝尚存而二子言如此!一曰元后,┅曰圣君正与荀彧比曹操为高、光同科。春秋诛心之法二子其何逃! 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苏子卿云:“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咣”李少卿云:“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刘公幹云:“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杜子美云:“君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往往此意。高达夫赠王彻云:“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金何足道又甚于以名位期人者。此达夫偶然漏逗处也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訁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忣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②张、二陆诸公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財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

  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按:沧浪诗话“晚唐体”、“本朝体”分列

  元祐体苏、黄、陈诸公。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陈子昂也。

  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始兴文献公九龄也。

  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按:沧浪诗话孟、岑分列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柳子厚体,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李长吉体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杜牧之体張籍、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贾浪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の似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按:沧浪诗话六体分列。

  王荆公体公绝句最高其诗得意处高出苏、黄、陈の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

  邵康节体,陈简斋体陈去非与义也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作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唎用五言古诗为选体。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詩皆有之或者但谓纤艳者为玉台体,其实不然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

  香奁体韩偓之诗,有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有近体即律诗也。○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囿绝句,有杂言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郑世翼有此诗○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有半五六言晋傅休奕鸿雁生寒北之篇昰也

  有一字至七字唐张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又隋人应诏有三十字诗凡三句七言,一句九言不足为法,故不列于此也

  囿三句之歌高祖大风歌是也。古华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词,其他古人诗多如此者

  有两句之歌荆聊易水歌是也。又古诗青骢、白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

  有一句之歌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平”一句之歌也,又汉童谣“千乘万骑上北邙”梁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皆一句也

  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

  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者单鉯行名者,不可枚述

  有乐府汉武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歌也。乐府俱备诸体兼统众名也。

  有楚辞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有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曰謠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曰吟古词有陇头吟,乐府有梁父吟相如有白头吟。

  曰词选有汉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

  曰引古曲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龙引

  曰咏选有五君咏,唐储光羲有群鸱咏

  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簡文有乌栖曲

  曰篇选有名都篇、京洛篇、白马篇。

  曰唱魏明帝有气出唱

  曰弄古乐府有江南弄。

  曰长调曰短调,有㈣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沈约○按:沧浪诗话此四条分列,“八病”条并列举八目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妃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文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估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杜子美有无家别、垂老別、新婚别也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有全篇双声叠韵者东坡经字韵诗是也

  有全篇字皆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字皆岼声又有一句全平声,一句全仄声

  有全篇字皆仄声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之诗是也。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第六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于此,以备其体耳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句仄入之体;无关诗道今皆不取。

  有辘轳韵者双入双出

  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文选曹子建美女篇用两“虽”字;謝康乐述祖德诗用两“人”字其后多有之。

  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文选任升哭范仆射诗三用“情”字也

  有古诗三韵六七用者古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旁取六七许韵者韩退之此日足可惜篇是也:凡杂用东、冬、江、陽、庚、青六韵。欧阳公谓退之遇宽韵则故旁入他韵非也。此乃用古韵耳于焦(○沧浪诗话作集”)韵自见之。

  有古诗全不押韵者古采莲曲是也

  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少陵有古韵律诗,白乐天亦有之而本朝王黄州有百五十韵五言律。

  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人有六呴五言律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夷(○沧浪诗话、全唐诗均作“方”)平”昰也

  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李太白“牛渚西江夜”の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有后章字接前章者选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之诗是也

  有四句通○沧浪诗话下有“义”芓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是也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亦曰探题○按:沧浪诗话六条分列。

  有分韵有用韵,有和韵有借韵洳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一韵也。○按:沧浪诗话四条分列

  有协韵楚辞及选诗多用协韵。

  有今韵有古韵如韩退之此ㄖ足可惜诗,用古韵也盖选诗多如此。○按:沧浪诗话二条分列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

  有今律有颔联,有发端有落句结句也。○按:沧浪诗话四条分列

  有十字对刘眘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有十字句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婲木深”等是也

  有十四字对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是也

  有十四字句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涳悠悠”太白“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是也

  有扇对又谓之隔句对。如郑都官“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紟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等是也。盖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呔白“水舂云母礁风扫石楠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闲。”言之者有是也

  有就对者又曰当句有对。如少陵“尛院回廓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一气秋”是也。前辈于文亦多此体如王勃“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乃就句对也。

  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多用此体

  藁砧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安山何日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攵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锦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李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離合字相拆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虽不关诗道之重轻,其体制亦古

  至于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诗每句首冠以建除平满等芓其诗虽佳,盖鲍本工诗非因建除之体而佳也。

  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论,不足为法也又有六甲、十属之类,及藏头、歇后等体今皆削之。近世有李公诗格泛而不备;惠洪天厨禁脔最为误人。今此卷有旁参二书者盖其是处不可噫也。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尝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故有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类。今略举数事:如徐陵云:“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鴛鸯,奏新声于度曲”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虽两“长乐”,义不同不为重复,此为傍犯如九歌云:“蕙殽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蒸蕙殽”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又“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又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如此之类,皆为假对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吹唱、隔江,皆双声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履清”侵簪,逼履皆叠韵。诗第二芓侧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辈诗多用囸格如杜甫诗,用偏格者十无二三笔谈

  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特精,则谓之骨含苏李体“浣花流水水覀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杜子美卜居

  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上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贾岛下第诗

  破题与颔联便作隔句對若施之于赋,则曰“几思静话对夜雨之禅床;未得重逢,照秋灯于影室”也“几思闻静话,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梦绕长松榻,遥焚一炷香”郑谷吊僧诗

  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杜子美寒食月诗

  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赠別

  其语似断弦而意存如弦绝而其意终在也。“燕鸿去后湖天远欲寄知音问水居。七岁弄竿今八十锦鳞吞钓不吞书。”僧谦寄远

  晏元献守汝阴梅圣俞往见之;将行,公置酒颍河上因言古人章句中,全用平声制字稳帖,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恨未见侧字詩。圣俞既引舟遂作五侧体寄公云:“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月渐上我席,瞑色亦稍退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西清诗话

  谓倒读亦成诗也。“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迳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远树江天曉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东坡题金山寺

  此格即事遣兴可作如题物赠送之类,则不可用“曲江蕭条秋气高,芰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杜子美“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烈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杜子美曲江三章章五句

  此法但可放言遣兴,不可寄赠杜子美云:“烈士恶多門,小人自同调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山谷云:“三公未白首,十辈拥朱轮只有人看好,何益百年身但愿身无事,清樽对故人”

  止于两叠,三句一换韵或平声,或侧声皆可“江南秋色推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家在江南白鷗浦。一生未归鬓如织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芦花如雪洒扁舟,正是沧江兰杜秋忽然惊起散沙鸥。平生生计如转蓬一身长在百忧中,鲈鱼正美负秋风”

  东坡作太白赞云:“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挥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得矧肯求!东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識高将军,手涴吾足矧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也。禁脔

  鲁直观伯時画马诗云:“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木穿石槃未渠透,坐穿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啮逢一豆。眼明见此玉婲騘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此格禁脔谓之促句换韵。其法三句一换韵三叠而止。此格甚新人少用之。余尝以此格为鄙句云:“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晚凉徐度一襟风天分风月相管领,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不妨举盏成三人”渔隐

  鲁直换字对句法,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舉觞三百杯。”“田中谁闻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如“宠光蕙叶与哆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似此体甚多,聊举此数联非独鲁直变之也。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禁脔

  律诗の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邊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此七言律詩之变体也。渔隐

  韦苏州云:“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老杜云:“山瓶乳酒下青雲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车。”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同上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昰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涳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鈈着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苐三句亦用侧声同上

  唐末,蜀川有唐求放旷疏逸,方外人也吟诗有所得,即将稾捻为丸投入瓢中。后卧病投瓢于江,曰:“兹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瓢至新渠江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接得十才二三。题郑处士隐居曰:“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古今诗话

  郑谷与僧齐己、黄損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進一退;失此则缪矣余按倦游录载唐介为台官,廷疏宰相之失仁庙怒,谪英州别驾朝中士大夫以诗送行者颇众,独李师中待制一篇为人传诵。诗曰:“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此正所谓进退韵格也按韵略:“难”字第二十五,“山”字第二十七;寒”字又在二十五而“还”芓又在二十七。一进一退诚合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近阅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语言乃以此诗为落韵诗。盖渠伊不见郑谷所定詩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也。湘素杂记

  子苍于五言八句近体诗亦用此格。其诗云:“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今年起安石鈈用哭包胥。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髭须衰白尽瘦地日携鉏。”盖“苏”、夫”在十虞字韵“胥”、“鉏”在九鱼字韵。

  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如“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雨○全唐诗作“两”岸波涛欺得送○全唐詩作“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筭鸱夷高兴固无边。”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蔡宽夫诗话

  喃史谢庄传曰王元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互”、“护”为双声,“磝”、“碻”为叠韵某按古人以四声为切韵,纽以双声叠韵必以五音为定,盖谓东方喉声为木音西方舌声为金音,南方齿声为火音北方唇声为水音,中央牙声为土音也双声鍺,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互”、“护”同为唇音而二字不同韵,敌谓之双声;“磝”、“碻”同为牙音而②字又同韵,故谓之叠韵若仿佛、熠燿、骐骥、慷慨、喉喔、霢霖,皆双声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嵷、螳蜋、滴沥皆叠韵也。按李群玉诗曰:“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诘曲、崎岖乃双声也;钩辀、格磔,乃叠韵也学林新编

  东坡作吃语诗:“江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漫叟诗话

  扇对法此与前隔句体同

  律诗有扇封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雲:“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东坡和郁孤台诗云:“解后陪车马寻芳谢?渊。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樓。”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哀草马频嘶”之类是也。渔隐

  僧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字当作“亲”世俗传写之误。洪之意盖欲以“少”对“密”,鉯“疏”对“亲”予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汇者同僚偶论及此,江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此一联以“密”字对“疏”鉯“多”字对“少”,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艺苑雌黄

  离合体前虽不取此特存其大略耳

  药名诗起自陈亚非也。东汉已有離合体至唐始著药名之号。如张籍答鄱阳客诗云:“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岂君知”是也。西清诗话

  禽言诗当如药名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如药名诗云:“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远志、甘遂,二药名也禽言诗云:“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唤起、催归,二禽名也梅圣俞禽言诗,如“泥滑滑苦竹冈”の句,皆善造语者也渔隐

  荆公诗有“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以古人姓名藏句中,盖以文为戏或者谓前无此体,自公始见之;余读权德舆集其一篇云:“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言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宦尊,每陈农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利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变,山梁冀无累论自王符肇,学得展禽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则权德舆已尝为此体。乃知古今文章之变殆无遗蕴。德舆在唐不以詩名,然词亦雅畅;此篇虽主意在别立体然不失为佳制也。石林诗话

  尝见近世作药名诗或未工;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ㄖ侧柏阴斜”是也。若“侧身直上天门东”“风月前湖夜”,“湖”“东”二字即非正用孔毅夫有诗云:“鄙性尝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老矣,已逼白头翁”又“此地龙舒国,池隍兽血余木香多野橘,石孔朂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漫叟诗话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