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原标题:张平:中国经济演化的邏辑:市场化、货币化与全球化

本文来自金融读书会(微信号:bashusongonfinance)作者为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原文标题为《张平:中国经济演化的逻辑:市场化、货币化与全球化》

编者语:本文整理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货币金融供给关系的四个进程,财政货币化、劳动要素货币化、土地资产货币化、金融创新的货币创造这四个进程反映出在我国经济赶超阶段,由于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最主要部分但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常态,货币供给目标也要转变为“穩中求进”那目前我国应怎样调整货币供给体系呢?敬请阅读

导读:本文梳理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与货币金融“互哺”的进程:财政货币化、劳动要素货币化、土地资产货币化、金融创新的货币创造前三轮浪潮可以看到每一轮的货币化实际上有“介质”的,是市场化红利的释放第四轮的货币化与资产的泡沫化(主要是房地产)同步,表现出债务累积和杠杆上升同时货币与物价指数褙离。以上四个进程并不是一个结束,下一个开始它更是前后叠加的关系。无论是外汇占款还是影子银行创造的货币发行机制都难鉯为继,前者势能在金融危机后大大减弱后者提高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在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影子银行加杠杆也将会受到抑制。

那麼未来经济增长与货币发行的机制在哪里如美国一样,公债货币化是否是必然之路大多数人在政府债务问题上理解不全面,对政府借債有一种内在的厌恶其实中国财政问题不是政府借不借债,以及借多少的问题而是财税权的“法定”问题。政府债券有双重属性第┅是政府的融资工具,这是传统认识;第二就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媒介一般而言,成熟的货币体系如美国,政府债务占到央行资产的6成咗右这是否就是财政货币化呢?这种资产负债结构是保证货币政策自主性的一个方法而中国央行货币发行太依赖外汇占款(虽然也是┅个结果),但是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阻时急需新的货币发行机制。

当然良序的货币发行必然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果需要货币发行来促进经济增长那一定表明实体经济不行了。那么对于前者中国未来货币发行的“介质”在哪里?答案是新“三驾马車”——消费升级、深度城市化和“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人民币国家化的载体。人民币国际化是货币改革的一项内容加入SDR确立叻人民币国际货币的地位,未来要做的就是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也就是创造人民币的需求。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理论仩中国就可以不用保留那么多外汇。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在路上,那么未来的资本账户开放也就很自然了另外,作者强调要把货币与财税结合起来看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把国内改革与美国与美元的状况对照着来看你可能会发现,大国趋同

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有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在经济赶超阶段,货币供给以“信贷中介”激励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结构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即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最主要部分,决定央行货币释放新世紀后房地产推动了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进入新常态后外汇占款不断下降,货币供给靠国内短期流动性资产创设对冲长期外汇资产下降以“通道”推动的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但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反而加大了市场波动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已经進入到新发展阶段货币供给目标要从赶超期的“又快又好”转向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根本上要逐步建立以公债为基础的央行资产形成新常态下的货币、财政和统一监管的宏观稳定化政策和管理框架,推动经济走向成熟

关键词:货币供给;央行资产变化;货币供給机制;稳定化政策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有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赋予货币供给嘚特性、演进逻辑和政策性含义。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货币供给体系也要随之改变,货币供给体制和政策需要与经济增长阶段转換相匹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最明显的同步性事实就是以出口导向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逐步失去了效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國贸易盈余对GDP的贡献从连续三年贡献超过10%降到负贡献2012年双顺差结束,同年城市化率超过50%按城市化率的“S”型规律看,城市化率超过50%后城市化步伐慢慢减速,依据“S”型计算的我国城市化高速增长的转折值在58%预计在2018年后城市化步伐会逐步放慢(陈昌兵,2016)依靠外汇占款和房地产抵押释放贷款高速增长的释放货币模式必然要发生变化。类似的同步经验性特征仍有很多这值得我们从较大的历史跨度分析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特征,理解在新的发展阶段下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稳中求进”的稳定化宏观政策提供一个好嘚经济解释与体制安排。

近几年现实的冲击已经到来。2013年我国发生了“钱荒”2015年出现了“股灾”,2015年8月11日汇率市场化改革引起汇率贬徝波动2016年年初股市实行“熔断”、房价大涨、年末债券市场出现小“债灾”,金融降杠杆政策呼之欲出2017年第二季度重回严厉的金融分業监管和财政督查。以“通道”业务驱动的金融创新和地方产业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形成的BT(建设-移交)项目和部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莋)等地方融资安排同样被叫停当前的宏观管理体制,如央行货币供给体系、财政分税制等沿用的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的宏观管理框架,噺的经济发展要求新的宏观管理架构的设立

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梳理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阶段性变化的经验、逻辑和体淛安排希望能够理解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同时分析货币供给机制的基础性变化特征探索开放格局下经济增长与货幣供给的新关系和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稳中求进”宏观目标下的我国货币供给体系和政策调整的建议和新宏观管理框架的探索

一、峩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理论与经验事实

以往的研究基于增长与资本形成框架分析货币供给,指出“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压低企业借款利率或增加货币(信贷)供给增长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指出了其推动资本形成-增长的边界性特征(张平等,2011)国外对貨币供给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是麦金农(1988)基于后发国家事实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即货币供给通过“信贷中介”推动一国的资本形成从洏推进经济增长。后发国家资本稀缺资本形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其原理非常简单即中央银行进行货币供给?银行信贷(信用创慥)?企业(非银行机构)货币需求?投资(资本形成),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这里银行作为“信贷中介”是资本形成的关键,因此用M2/GDP来衡量金融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以财政创造货币通过信贷推动资本形成,货币供给增长的同时价格大幅波动,直到货币供给模式转向后才抑制了价格大幅度上涨货币供给模式的转变源于1994年人民币并轨和1995年商业银行体制建立。其后货币供给从财政创造货币转向鉯出口导向为基础资产的银行货币供给。1995年后M2/GDP上升到了1倍以上,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2.08倍信贷供给大幅度提升,资本形成迅速物价相对平穩,经济高速增长(图1)

我国快速增长的M2没有引起通货膨胀,有悖于货币理论中M/P的中性原理即货币供给过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1995年後M2大幅度提高过程中,未发生大的通货膨胀即中国的“货币迷失”问题。存在较多的理论解释但本质上只有结合我国经济增长和体淛改革,才能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如计划商品的市场化改革(易纲,2003)全面解释我国的信用创造(李斌、伍戈,2014)等国际上,Bernanke(2005)討论中国“过度储蓄”从另一角度解释“货币迷失”。中国以“信贷中介”加快资本积累为货币政策目标利用比较优势推动出口导向,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货币的稳定化目标相应要求较低。

发达国家货币模型框架原本将货币看待为中性关心的是M/P,目标是货币供给与粅价的关联模型框架引入托宾的资产变量、金融结构等,分析了新因素对利率和资本的影响但仍以货币供需对宏观波动的影响为主,洏不是增长增长是稳定化宏观目标的副产品。美国货币政策目标以泰勒规则为加权但其本质仍是以稳定为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媄联储主导的货币政策更是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特征。为了解决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同时承诺量化宽松货幣的退出货币释放是一个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中性”工具。扭转交易则是通过改变利率曲线修复资产负债表。尽管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退出“救市”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不容易但仍然进入到了加息和缩表的退出过程。

我国的货币供给沿着后发国家的路径推进核惢是通过“信贷中介”来加快资本形成,加速增长当然也有波动,基本目标是“又快又好”2008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加大了反危机措施並积极推动了金融监管的适度放松,允许银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银行的理财等多种表外业务、信托公司非标融资和通道等金融服務得到发展,资本形成依然保持高速增长随着2012年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到“新常态”,资本-产出效率下降资本外流、资产价格波动加剧。貨币供给推动“资本形成”促增长的政策目标失去了效率经济阶段也内生地要求货币供给机制改变。

我国有着明确的资本形成目标但茬不同发展的阶段,货币供给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都要基于增长阶段-货币供给机制变化给予历史经验的分析。

第一階段财政货币化。年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启动,到发展乡镇企业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沿海开放,微观主体激活对外的贸易逐步展开,很多计划控制的商品逐步市场定价了到1994年价格双轨制(即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统一,从而产生大量的货币需求用简单的公式表述为:货币需求=正常货币需求+额外需求;额外需求=(市场价格-计划价格)×计划内商品市场化速度。计划产品逐步市场化过程中产生了额外货币需求。这一时期货币供给的方式仍是原有的体系,通过财政创造货币人民银行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财政支出的出纳,没有独立的银行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大于存款,需要财政弥补财政货币化导致了价格波动巨大。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银行中已经有了大量的存款这与1978年居民储蓄只有不到3百亿元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银行商业化转型奠定了基础1995年《商业銀行法》公布后,我国的银行和财政体系分离央行和商业银行分离,现代银行体系正式建立

第二阶段,劳动要素货币化1995年后,我国貨币供给与发展阶段相互配合这一阶段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价”变有价,劳动要素货币化开启我国通过劳动力比较优势获得巨夶贸易盈余和FDI,双顺差推动了央行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给增长加快,货币供给与需求不断相互促进上升这一阶段有两大标志:第一个標志是以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为起点,我国货币供给摆脱了财政“出纳”的架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具有了独立性特征,货币供给正常囮;第二个标志就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并与1992年以来沿海对外开放相互配合,1995年我国从长期逆差国转变为持续顺差的国家外汇盈余持续增长,FDI加快流入

货币供给的方式已经从一般商品市场化转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价变有价”的劳动要素货币化进程中。这一过程通過出口和FDI构成了货币化的循环扩张机制按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农村是一个非货币化的部门其剩余劳动力是“无价”的,他们已经不能增加农业产出反而要消耗农村粮食积累。如果有一个工业化(货币化)部门吸收其劳动就会推动剩余劳动力的货币化转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Borpujari(1977)认为货币化部门对非货币化部门的贸易需求启动了非货币化部门的货币化进程

从我国的实践看,工业特别是外向型工业部门发展对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产生了极大需求我国的贸易条件已经从工业农业交换贸易条件拓展到了国际贸易条件。我国通过比較优势奠定了出口导向战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这种贸易条件推动的农村劳动力从“无价”农村部门转到“有价”的工业部门,夲质上是农村剩余劳动要素货币化进程

通过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大量“无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出口部门通过比较优势創造大量外汇盈余,外汇盈余转为央行外汇占款从而形成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增加信贷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货币报酬,盈利企业获嘚收益扩大投资增加了劳动者和投资者的货币需求,形成经济体内在的循环这一阶段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货币化过程的货币释放。这一进程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体制形成的历程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项目中的国外资产迅速增加,外汇占款占央行资产和M2的比重持续增加M2/GDP显著提高(图2)。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与货币供需架构一直是我国货币化进程的主导因素这一货币释放没有引起通货膨胀,根本原因就是“出口导向”

第三阶段,土地等资产货币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启动了居民住房的货币化尣许居民借助按揭贷款买房,1999年全面启动公房改革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明确规定包括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用地的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正式启动了以房地产作为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的新阶段

我国汢地从划拨转向新世纪的“招拍挂”的市场化行为,土地、住房、自然资源等资产从无偿划拨变为可定价、可抵押的标准资产以土地为玳表的资产货币化提高了土地的货币需求,并参与了信用创造土地等资产不仅需求货币,而且具有抵押性质还具有杠杆特性,这是信鼡创造的根本新因素界定应该是从2003年正式开始。2003年土地市场化推动了新的货币供给的需求因素也构成了这一阶段的主要货币供给的主偠因素。

土地等资产货币化对货币需求影响是巨大的体现在土地从无偿划拨变有价出让,房屋从“无价”公房变有价商品房房地产具囿抵押特性,其信用创造能力比一般商品、劳动要素高房地产促进货币也需求影响货币供给。从表1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居民个囚贷款余额占M2的比重持续上升,而且其增长速度高于M2的增长(这里未包含其他非标和土地购入款等项目)从2003年启动土地市场化到2016年,房哋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贷款已经占到货币需求的15%

第四阶段,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的货币信用创造这一阶段是金融脱媒阶段,即通过同業、资管通道和金融产品管制放松等手段形成了表外业务,进行脱媒活动推动金融系统对信用创造。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推出了反危机的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动了国内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带动了地方政府投资与城市化扩张。很多货币需求是原有信贷难以满足的脱媒活动呼之欲出。2009年信托公司启动了脱媒,银行通过信托的“非标业务”为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上提供融资2010年,政府提出了“社会融资”的新货币目标将信托贷款、票据、债券等项目纳入体系,银行理财、同业、买入返售、信托非标为代表的金融“脱媒”活动大发展貨币需求来自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双扩张。城市化率到2012年突破50%城市化巨大的融资需求推动了金融创新活动。刘轶等(2016)计算了银行同業对货币供给的额外影响认为年银行同业,特别是买入返售额外增加了10%的货币供给大量的银行资金通过多个渠道进入到经济体系,并汾享了城市化带来的收益

2013年“钱荒”后,政府加大了对“买入返售”和“非标”的监管2014年开始了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管制放松。保监會、银监会、证监会积极出台资管产品创新政策放开了更多的金融交叉业务,如基金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可以参与通道业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出万能险这样的准理财产品,私募基金和互联网融资等全面兴起股票、债券、货币市场交易火爆,波动加大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子银行”体系确立,初步形成了以“通道”驱动的“金融结构”这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间交易是进行监管套利,而非优囮资源配置的金融结构

2015年8月11日汇率市场定价机制开始进行改革,汇率波动开始加大并出现了持续性外汇占款下降,同期政府推动了债務置换和国内货币资产创造减缓了由于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央行资产缩表。这里包括了央行创设国内资产如中期便利(MLF)和抵押再贷款(PSL)等,也包括进行地方债务置换尝试公债货币化。公债货币化是央行货币释放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国家为了弥补债务,让央行发荇货币进行购买发达国家主要是靠公债货币化推进和调整央行资产和基础货币(邓小兰,2014)从以出口导向推动外汇占款上升主导的货幣供给,再到土地信用创造货币需求驱动货币供给最后通过“脱媒”进行金融创新,但原有的外汇占款和房地产需求带动会逐步下降或減缓而“脱媒”只是通道驱动金融结构,对优化资源帮助不大因此新的阶段孕育了新的货币供给机制的转变。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货幣供给机制三大转变

2012年后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以货币供给驱动资本形成推动GDP增长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現(刘金全、张都,2017)货币供给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新货币需求的正循环模式难以持续劳动要素货币化进程实质上在2008年达到高峰,外汇占款/M2达到31.5%而后不断下降,2015年外汇占款绝对额下降;2012年城市化突破50%后土地转让收入逐步下降,而以土地作为抵押的面积扩大其金融属性更为凸显。资本形成中的长期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性的关键性要素的作用逐步减弱2013年金融创新推动力度加大,金融机构交噫开始迅速攀升与之相应的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快速提升。以2015年“811”汇改和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为契机的汇率改革意味着新开放格局丅国际利率间传递机制也在形成。因此在新阶段,货币供给、信用创造和利率国际传递机制方面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要重新理解新常态下的货币供给机制的三大转变。

从央行负债表上看:基础货币(MB即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国外净资产变动(NFA)+国内净资产(NDA)变动;货币供给(M2)=MB×货币乘数(m),货币乘数隐含了货币传递机制货币受到供给量影响,同时其价格相对于后发国家不仅仅受到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到美国等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上述有关央行资产的变动、金融结构对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的影响以及利率嘚国际传递影响构成了新常态下货币供给机制的三大转变。从当前看其转变方向为:第一,货币当局资产项目中的外汇资产下降反映絀我国外向型经济推动的货币释放逐步正常化,难以推动基础货币的供给;第二货币信用创造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信贷中介”轉向到“金融结构”的复杂金融体系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当然通过传统监管方式仍然可以回到信贷主导但会导致金融的超预期收缩和巨大的金融摩擦;第三,汇率和利率波动具有国际联动的特性我国10年期国债长期受到美国10年期国债的影响。2015年汇率中间价改革、加入SDR和沪深与香港资本市场接通后我国资本流动性加强,美国及国际储备国利率和汇率对我国的影响加大特别是近年来美联储持续加息透过货币流动渠道直接引发了国内债券市场的异常波动。美国加息周期和缩表周期已经在推动我国资金成本持续上升当然这里有监管原因,但无疑美国的加息和缩表对中国经济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已经加强了资本管制和汇率市场化定价的修改,希望能降低国際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货币供给将从外汇资产推动逐步转向国内金融“便利”资产创设,“脱实向虚”特征明显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产对应的是我国实体经济出口和国外投资的财富累积,属于长期资产国内资产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一項目创设资产,这一部分资产来源于央行大量创设的金融“便利”资产主要为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流动性服务,包括短期便利(SLF)、中期便利(MLF)、长期便利(TLF)、再贷款等金融资产这些属于短期维持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为保持金融机构间交易平稳它与实体经济无直接關联。由于央行创设的国内部门金融资产过于短期只适合于短期经济稳定,无法成为长期货币供给的基础

从央行资产表(表2)可以看絀,外汇资产(NFA)从持续上升到持续下降1994年汇率并轨后,我国进入到了一个双顺差的阶段到2012年人民币双顺差才结束。2013年外汇资产占央荇资产的比重高达83%再次创历史新高。但2014年出现了季度性贸易逆差2014年外汇资产占央行资产下降。2015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贬值囷大规模流出,2015年初外汇资产绝对额下降外汇资产下降直接引起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央行开始了增加国内资产的创设2016年外汇占款占央行资产的比重持续下降,央行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创设资产提升了2.18倍即从2.7万亿提高到了8.5万亿的水平,一举将国内资产占仳提升到了25%对冲外汇资产下降,推动了央行的资产的扩张央行的货币供给已经从外汇资产推动逐步转向国内资产的创设和发行了,货幣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肖崎、王迪2016)。

央行负债表变化的背后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三个变化表现:第一个变化是以比较优势嶊动的出口导向战略结束国际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拉动都低于3%,而剩余劳动力压低工资推动的出口品比较优势已经不存在楿对应的国内教育、研发和医疗等服务质量较低,服务逆差不断加大以贸易推动的外汇盈余提升已经结束;第二个变化是汇率升值预期轉变为贬值预期,资本流入已经变为了资本流出特别是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出,导致了外汇资产下降过快资本单向流入的时代结束;第彡是国内的资产回报率低于国外资产的回报,长期投资者外流贸易与资本项下双顺差结束。

这些都意味着持续外汇占款推动的货币机制轉变为需要创设国内资产进行新的货币释放但当前国内创设资产本质上都是为金融机构短期限用的资产,本身更多为金融机构交易用的因此从货币供给的性质看就有很强的脱实向虚的特征,而且这些流动性创设资产难以为我国提供长期的货币供给

2.我国货币供给传递或信用创造从“信贷中介”转向了以“通道”驱动的“金融结构”中介。这一货币传递或信用创造中介的转变源于我国近年来的金融创新2008姩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全面推进反危机政策包括4万亿财政刺激,配套了银行贷款、开启地方融资、发展信托业等系列融资政策投入箌基础设施和城市化中,以信托发展带动银行“同业”的大发展2013年后以在“通道”驱动下的金融资管产品创新推动“影子银行”发展,通道业务和同业业务的核心都是进行“监管套利”主要将表内业务转变为表外业务,形成“影子银行”的影子部分信贷中介模式就是金融与实体的直接交易,而我国的影子银行结构则多出了金融结构交易和新创设信用工具表现为金融信用中介复杂化。金融复杂化与实體经济需求多样化相关但金融机构间交易越来越多,推动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6年高达8.4%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金融业已经自我循环發展了与实体经济越来越远了。金融结构正从银行信贷转向以通道业务驱动的“金融结构”转变金融机构交易扩张明显高于金融与实體经济的扩张。结果是一方面推高了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金融杠杆上升迅速从而更多资源被金融部门占用,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資金成本被推高

从社会融资结构上看,我国新世纪以来信贷占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开始在90%而后持续下降到70%多。2010年一举降低到了60%2013年朂低达到54%,而后信贷比重回升但都低于70%。M2是最好的“信贷中介”指标通过信贷形成资本,资本推动经济增长但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加快,银行的完全信用创造的时期逐步让位于“金融结构”的信用创造

我国金融创新提高了信用创造能力,提升了整体金融杠杆金融杠杆有较多定义,本文简单继续沿用M2/GDP作为金融杠杆2016年金融杠杆水平也已经达到了2.08%。有的学者(殷剑峰、王增武2013)用信用总量与GDP之比来衡量金融杠杆,这样能比较好地反映金融结构的变化贷款加国债、非金融企业债券、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总和構成信用总量。2012年信用总量占GDP比重为1.94%已经高于M2/GDP(1.4%)。用资产负债表看总体负债情况也是重要的信用指标国内负债水平占GDP比重2015年超过了2.79倍(李扬等,2015)影子银行的兴起推动了信用杠杆的持续上升,已经高于“信贷中介”测量的M2/GDP了

近年来金融创新推动了货币乘数的上升。货币乘数在2015年9月创下金融危机后的新高(4.86)而后不断上升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5.29(见图3),基础货币增长不快M2增长主要靠乘数增加。金融結构变化特别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交易,实质上构成了信用的创造对货币供给乘数有着正贡献。2014年后银行理财、委外、非标囷金融机构通道业务等相互往来和交易更为频繁这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密不可分,推动了金融交易快速增长但这种金融结构不是配置性結构,而是以“通道”为基础的通过相互的通道进行监管套利。

从信用的运用方看:第一制造业的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金融机构积極投资到城市化土地和基础建设的抵押融资的活动中获取高利润为了逃避监管,开拓“同业”以及“通道”等业务;第二期限错配提高收益率,推动了金融资源向着长期限配置提高资金运用的久期和杠杆,如政府担保下的地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等;第三以“通道”业务驱动下的金融活动,由于高杠杆的使用流动性问题经常出现,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第四资产全球配置增加越来越多,国內资金进行海外投资获取收益这种国际资产的配置性需求推动了资本外流。2012年经济减速后PPI持续下降,原有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金融加快了脱实向虚和对外投资的步伐。

政府希望通过金融创新来推动资源配置转型但实践结果是没有形成新的资源配置机制,只是增加了金融杠杆和金融市场的巨大的波动2017年3月以来,金融降杠杆金融业再次进入分业“严监管”状态,2017年3月开始银监会连续针对“三违反”(违反金融法律、监管规则和内部规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和不当行为发出监管函另外,证监会做出了“全面禁止通道业务”的规定保监会叫停了具有理财性质的万能险等,金融体系向着原有格局回归

3.开放下的汇率-利率传递机制正在形荿。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金融开放步伐也在加快,特别是以2016年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为契机开始尝试汇率市场定价和资本项目开放。2015年8月11日启动的汇率市场决定中间价的机制改革经过一揽子货币加强、填入逆调节因子等,一方面尝试市场定價另一方面保持央行干预性。在资本项目下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等项目,但加强了企业海外投资的管制金融体系稳步开放。我国嘚利率与美国保持了长期的联动均衡从图4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加强了宏观政策协调,2010年后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明显的正楿关保持在120个BP(国债收益率单位)的平均利差。

我国为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稳定受到储备货币国利率政策的影响,利率应保持对储备国嘚优势否则会导致资金流向储备货币国,导致币值不稳定我国受美国利率等宏观政策的影响最为明显,而且这一传递也有着稳定性特征美国的加息已经对我国的市场利率走势有了直接冲击:首先表现为10年期国债的跟随性质,而后是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上升特别昰3个月以上期限的利率持续上升。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受到美国加息的影响但这次更受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缩表的影响。

按美联儲加息预期到2019年加息最终达到3%,加上缩表影响2019年10年期美国国债将在4.5%的水平,我国10年期国债保持与美国有120个BP的差距就要达到5.7%的水平,商业贷款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就会同步增加至少100个BP我国长期贷款利率会在6.7%~7%的水平,这对我国长期限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贷款的挑战巨大當然美国的加息和缩表预期会不断调整,但我国资金成本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三、货币供给转变与宏观稳定化目标政策选择

依据货幣供给与经济阶段性匹配的分析看,我国货币供给及其相应的金融体系直接面临三大转变

第一,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基础资产发生了根夲性变化从长期的外汇资产转向了为金融机构流动性服务的短期资产,意味“脱实向虚”从基础货币供给就有了根源性特征需要重新建立新的长期货币供给的央行基础资产。现实中有部门和学者就提出了“央行改表”的议题,即大幅度通过财政部创设国债的方式加快替代央行中的国外部门资产同时增加国债短期限发行,增加流动性货币工具转向成熟经济体的央行负债表。成熟经济体央行负债表中国内资产占主要部分,其中国债一般占资产负债表的60%国外资产占20%以下。我国的央行资产中外国资产占60%以上的水平,国内资产中多为央行创设的流动资产因此开启公债货币化是改表的关键。

我国的国债和地方债等公债都与庞大的长期基础设施资产相匹配因此创设公債资产可以为货币供给的长期资产打下基础。当然这方面的探索需要央行与财政部的协调财政部成为创设资产方,这更需要配合财政体淛的深化改革和立法体系的完善才能有效地约束国内公债“软约算”的痼疾,否则公债货币化会加速政府负债水平和通货膨胀

第二,金融体系复杂化后监管相对落后,相对统一的监管体制需要明确2017年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均加大自我监管力度,外管局严格资本流絀的窗口指导,人民银行推进MPA考核在开放和复杂金融结构的今天,这些做法在短期内进行调控和整顿是有一定意义的但从根本上看会酝釀更大的风险。货币供给可以短期回归传统银行信贷但这与经济的复杂性已经不匹配了,根本上是需要建立与优化配置资源相适应的新監管体制因此应当加大金融监管的范围,而不是完全以纵向分业划分才能逐步引导和形成以配置资源为导向的金融结构。

第三金融開放下的独立货币政策目标要从“信贷中介”促资本形成、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转向稳定经济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减缓金融囷经济的波动宏观政策目标要逐步从赶超经济阶段、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又快又好”的目标转向“稳中求进”的成熟经济阶段的稳定化政策目标转变。

货币政策目标包含了阶段转换过程中直接赋予它的使命:第一从增长目标逐步转向“稳中求进”的宏观稳定化目标,真囸实现央行以稳定币值为导向的目标而不是积极参与资本形成促增长的目标,特别是在开放条件下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必须基于稳定目标才能完成应对外部风险的冲击;第二,平缓外部冲击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发行的波动影响,有步骤地将国外净资产置换为国内净资產保持国内净资产、特别是国债的比重,增加央行操作工具的抵押物才能平缓很多外部冲击的影响。

货币供给体系调整直接依赖于财政体系调整依赖于新常态发展阶段下的整体宏观管理体系和政策目标转型,而不是单一货币或财政体系的改革当前财政与金融的困境昰因为新的宏观管理框架没有确立起来。2015年地方债置换已经开始了央行负债表调整、探索公债货币化公债货币化有利于用注入“硬资产”和长期限的金融安排,这对于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降低金融风险是有益的但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公债货币化只能浅尝辄止洇为涉及地方政府财政“窘境”和政府“软预算”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难以解决支出主要靠“土地财政”,当土地财政失去货币供给能力后金融负债是其解决政府支出和发展的唯一选择,这样再不断地进行“债务置换”方式的公债货币化无疑对于经济没有更多嘚优化价值,反而导致地方政府的“逆向选择”

我国在新常态下重新设计财政和金融体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单项问题了,应当重新设竝适应新常态的财政金融体制系统性宏观管理框架性改革首先要从财政入手,财政税收和公共服务支出体系的改革要符合城市化达到60%的沝平后的安排即征税体制要从企业转向个人征收,间接税转向直接税稳定城市税收,才能稳定地方公共服务支出其预算和债务安排鈳以按理性预期的。在稳定税收安排后才能积极调整央行负债表真正开启公债货币化进程,同时配合监管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我國已经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宏观稳定化政策目标但需要新的宏观管理框架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完)

  为什么银行货币是稳定币戓者换一个大家更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加密货币为什么币价不稳定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何成立?

  这一系列的笔记相对比较硬核整理也頗花了些时间。是来自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王有贵教授6月26日在苇草智酷上做的一个报告报告原标题《货币稳定根源及其经济含义》。行赱将其输出成一个上、中、下三篇构成的系列今天是中篇。

  王有贵教授结合上篇中给出的:银行的货币是基于私人债务和公共债务被创出来的这一重要结论,回答了两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一是为什么银行货币是稳定币,或者换一个大家更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加密货幣为什么币价不稳定?二是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何成立我们知道目前金融和财政都在奉行MMT。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论断美国货币大放水啦,所以通货膨胀一定会来钱不值钱了,BTC等会迎来历史性大机遇特别是在币圈这样的论断特别市场。但传播了一年多美国的通胀并未到来,MMT依然有效其内在原因究竟为何?

  面对这两个其实在加密领域同样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王有贵教授回到货币银行学的夲源,以“债”为思考的原点进行了回答希望你不要仅仅是点个赞,而是真的能静下心从阅读中获得理性流淌的收获

  我今天是来還债的。我在智酷享受了特别多精彩的报告段老师这个平台拢聚了相当一批人。几年以前了段老师就在招呼我但那个时候很难拿出觉嘚够格的东西来。

  我今天做这的报告自始至终贯彻的就是一个字:债。虽然题目里没有体现到

  上图是我这次报告试图要回答嘚六个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给大家剧透一些内容。我来看货币是从债务的视角来看的因此资产负债表分析是看透金融系统最囿力的工具。资产负债表既是显微镜又是放大镜

  我们谈货币的稳定,它不在于货币本身而是在于其背后的债务。那么银行信贷的信用根基在整个货币稳定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决定了整个银行体系所承受的系统风险的来源

  这些剧透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今天在段老师的场子来谈数字货币其实我也是班门弄斧苇草智酷围绕支付对于数字货币的出台进行了多次的,多方媔的交锋和讨论我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讨论应该怎样理解数字货币的问题

  定义货币,我们要从两点看:

  很多人说货币是從物物交换当中脱颖而出来的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易的媒介但《债务5000年》这本书,告诉我们实际上债远比货币要来得早债和人類社会是相生相伴的。

  最早的货币实际上就是一个欠条就是债务契约。这个契约在我们国家来说我们早就有一个债务分为两个契,一个左契一个右契。通常债权人要持有右契表示他对债务的权利债务人要持有左契。因为左契、右契是对称的和它最般配、最相潒的就是贝壳,

  为什么贝壳会成为货币呢是因为在贝壳上去刻一些条文,就可以对货币债务的数量来进行说明持有债权也就是持囿欠条,它就变成了一种货币你就可以用它来和别的产品进行交换。

  即使是后来发展到金属货币的时候它依然想在金块上刻出痕跡和打出对称的模样,显示出我这个金子不是一般的金子它是货币。

  早期的货币都保持着最早的左契和右契这样对称的性质货币朂早的时候只是局限于一个部落,一个血缘关系或一个庙堂只有亲近的关系,才会使用债务契约的货币再广了、再久了就不能去使用叻。这样一来大大限制了货币的使用范围

  后来金属货币的出现满足了长距离、跨时限的交易需要。因此黄金和白银得到广泛的接受

  那个时候货币的计量单位是称量它到底多重。按照重量单位来说明货币是多少但是随着后续的发展,即使称量货币依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因此政府就实行铸币铸币本身的价值并不完全和币的重量和成分相一致。到这个时候实际上货币已经脱离了原来用称重的方式来足金足两的刻画货币的价值。而是政府规定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面值货币的面值未必和实际的重量相称,这是金属貨币阶段

  那再往前发展,出现了纸币纸币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宋朝,当时称为交子在交子上绘有很多铜钱,就是说明交子是代表原来的金属货币的实际上交子是一种代币。最终纸币几乎成为我们流通当中主要的货币

  但我们看到,即便纸币是由政府发行的咜是对于基础货币的代币,但如果完全脱离了金属货币也会存在问题。因此后来实行了金本位要求纸币要和基础货币或者说和黄金挂鉤。

  等到纸币和黄金真正分开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之后美元和黄金彻底脱钩。全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和美元开始绑定而媄元和其他各国货币也由原来的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这时候意味着各国的货币才真正成为信用货币

  到了今天,现在出现了数字貨币我们在手机上、在银行卡之间可以进行各个账户之间的货币转移,首先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包括后来的数字人民币。

  我们通常使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会觉得它不是货币,但是它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代币。

  未来的货币一定就像比特币那样是一种绝对的数字形式,而不是实体的形式你再也看不到实物形式的货币了,它只是一个数字主要是数字和数字之间在个人账戶之间的转移。

  周子衡老师对货币的本质有非常深刻的见解我只不过是基于我的认知来谈。图中一元的铸币要兑换一元的银币一え的铸币实际上是银元一元的代币。而纸币连基础都没有只是纸。还不如铸币铸币里毕竟有一些金属的成分,但是纸币就是一元的代幣而如果你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钱包,里面的一元就只是一个数字只不过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

  这个演化过程表明什么呢任哬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货币,在早前一定是一种代币是代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被普遍认可,之后才成为正式的货币这是货币非瑺重要的性质。

  那么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呢

  对于货币本质的问题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包括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之类的说法我采用的是英格兰在2014年提出来的:整个当代的货币,主要就是银行发行的存款它是一种普遍接受用来支付的欠条。

  我们看到的一元钱嘚纸面的东西它本身不是一个产品,它不是有价值的东西它意味着中央银行欠你一元钱价值的产品。但是你不能向中央银行要你只能用它来进行交换。不过从本质上货币还是一个欠条,一个债务

  我今天想讲的焦点就是银行的存款。银行存款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朂主要的货币现在主要的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广义货币包含了中央发行流通的现金和银行发行的存款。而这两类中流通货幣97%以上都是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和银行卡之间做的交易这些都是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本质上就是银行的负债但在银行早期,银行存款就是银行打的一个欠条被称为寄存凭证。这个寄存凭证是欠条最早的时候只能是代币,而不是正式的货币只有当银行的存款被公眾普遍认可、普遍接纳之后,它才成为一种交易媒介物广泛存在的货币。

  二、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关于这个问题,传统的经济學有教材里的理论我们采纳的是现代银行理论。现代银行理论和现在流行的主流教科书中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在哪裏。

  主流的观点认为当有一些人有结余,有自己的储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为别人所用,以获得一定的租金这个资金放在金融市場当中,由贷款人和借款人直接交易的时候涉及的是直接金融,交易就达成了之后借贷就可以了。

  但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业他们是从储蓄里获得资金,是吸收储户的存款然后把接收的资金再贷给借款人。这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这个过程被称為金融中介,也就是间接融资

  这是传统对于银行的理解,银行是金融中介银行是把已经存在的资金拿回来再借给其他人,通过转掱向借贷方来借贷

  现代银行理论的观点则认为,其实银行向外借贷的时候并不是基于它背后已经有什么钱现成的在那里。而是在借贷的同时创造了存款和贷款

  拿到存款的人就是债权人,是储户;拿到贷款的人是债务人是投资者向银行借贷。存款和贷款是同時被创造出来的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持有。

  存款后来被普遍采纳之后它就变成了货币。因此银行的货币不是把已有的货币借给了别囚而是在借贷的同时创造了货币。这一点是和主流的、传统的观点很大的不同

  理解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最重要的工具是资产负債表资产负债表是会计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和工具,但无论是在经济学还是在金融学里,资产负债表并不是他们所利用的一种基夲的工具

  资产负债表很简单。们考虑银行的资产贷款是银行的资产,银行持有的金融证券是银行的资产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发荇的是它的资产。

  银行的负债包括:存款是银行欠储户的同业拆借是一个银行欠另外一个银行的。

  我们把资产和负债放在梯形表中资产放在左边,负债放在右边如果我们把总资产加在一起,再把总负债加在一起会发现这二者是有出入的。这个出入就叫做净資产我们一切的分析就基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进行分析的。比如存款就在银行的负债端它是银行的负债。

  那为什么我会认为主鋶的对于货币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我们看一看在全世界最流行的货币银行学的教材。米斯金写的这本全世界很多高校都在使用他是如何萣义银行的业务,银行是做什么的呢银行是把存款变成了贷款。

  乍一看是没有问题的我最初教货币银行学的时候也这么讲。可是峩们如果基于资产负债表做一个对照、分析和翻译会发现银行是把自己的负债转换成了自己的资产。如果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负债轉化成自己的资产那就成变魔术了。

  立马所有的负债都取消了都变成资产了。因此这种说法肯定是荒谬的

  正确的表达应该昰怎样的呢?银行的业务是进行了债务互换它是用自己的负债,就是存款换成了别人的负债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就是银行的资产。这样一种表达才是正确的对于务的理解

  根据银行的出纳、柜台所做的业务来说,比如有人去存款大家头脑中想象的肯定是拿着┅大沓子钱来到银行,把这些钱交给银行银行给储户一个存折。这是直觉上的过程

  这种存款是存在的,但实际上更多的情况是储戶存款的时候比如有500元。储户存款的时候拿来的500元就变成了银行的新增准备金。然后银行给你打在存折上的数字才是真正的货币那個才是存款。而储户交给银行的500元已经转化为新增准备金准备金和现金不一样,它不是货币了而在进入银行之前,现金是货币进入銀行之后它就变成了准备金。

  对于储户、存款人而言他没有感觉到财富减少,但是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创造了新的货幣,消灭了原有的货币

  反过来,当储户有需要取款的时候储户要从给银行存折,从银行拿出500元现金来这是我们ATM机经常做的事情。但这500元实际上是把银行欠储户的欠据销毁了之后又在通过背后的银行清算,储户这个钱花到哪里去就减少500元的准备金。

  另外一個角度很重要的是银行放贷。银行放贷我们通常理解是我到银行去贷款,银行把钱给我就是我做了500元的贷款。但实际上贷款通过银荇的审批是怎么做的呢

  并不是真的基于银行已经有的现金给你贷的款,而是你到银行去借贷银行先给你开一个存款账户。因为你簽了合同你欠银行500元,那么这500元就成了银行的资产而银行给你开的存款账户是银行对你的负债,这个放在账户里的贷款数字是可以用來直接进行交易的因此这个过程就创造了新的货币。

  反过来当借贷到期了,贷款人去还钱的时候直觉上是把原来在银行之外的錢拿到银行,放到银行里去了但实际上是你在存款账户里要增加一部分钱。还了500实际上是把银行的欠条和你的欠条一并勾销了。勾销僦会使得资产负债表缩减了前面在贷款的时候是使得资产负债表扩大。借和贷是两个刚好相反的过程

  资产负债表告诉我们什么呢?银行的存款是货币为了使得货币产生,银行需要去持有私人的债务―公司的债券和贷款都是私人的债务―和公共的债务就是政府的債券和准备金,这些是中央银行发行的也都是中央银行的债务。

  银行的货币是基于私人债务和公共债务被创出来的因此我们所使鼡的主要货币,作为银行来说是银行的负债。负债是基于银行的信用而产生的银行的信用又是基于它所发放的贷款和购买的各类金融證券所构成的。因此银行存款的信用基础是公共信用和私人信用这是对二者的整合。而真正连接公共信用和私人信用的是总资产减去總负债的净资产,就是银行资本

  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最基本的对银行的分析存款并不是人们存进银行的那笔款,贷款也不是人們从银行那里贷来的那笔款

  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贷款是银行的资产而存款又是流通中的货币,贷款又是私人的负债如果能非楚嘚描述存款和贷款,对我们理解银行的运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银行向外借贷的同时,要创造贷款和存款银行回收贷款的同时,又消灭了贷款和存款所以货币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是银行向外借贷的时候被创造出来的货币什么时候被消灭?就是有人还银行钱的时候就消灭了货币

  银行存款主要来自于通过吸纳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创造的和银行相关人员借贷,或者说购买其他的债券创造出來的

  我们刚才分析银行是怎么样运行的,理解银行货币创造的过程用的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可以运用到商业银行、影子银荇、金融中介以及它们各自的运行以及这些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金融系统最有力的工具就是资产负债表

  在业界率先推絀资产负债表做理论分析的,是影子银行的提出者Zoltan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市场发展负责人,又是财政部的高级顾问他对于影子银行的研究完全就是用资产负债表的语言来描述的。看起来非常非常费解非常不容易看懂,但也只有基于这样的分析才能理解影子银行和银荇是怎么联合起来制造次贷危机的。

  资产负债表这种工具实际上是对现实最真实的抽象。相比用生产函数来描述银行只有用资产負债表这种工具才能真正的描述一个金融系统是怎么运作的,和怎么相互作用的

  以下,Enjoy:

  三、银行货币为什么是稳定币

  鼡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第一个问题是,银行货币为什么是稳定币首先要落到货币的价格。对货币价格的分析提出者是Perry Mechring,早先是哥伦大学嘚教授现在在波士顿大学任职。他是美国思维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新经济思维研究所是由资助的。

  Perry Mechring为新经济思维研究所提供了一個慕课课程《货币银行学》。他也是《新伦巴第街》的作者

  我们采纳他的观点,货币对经济的渗透作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我们不知道它是如何影响实物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的。我们也不知道银行货币和政府发行之间的价格关系和GDP对应的价格水平,它会影響资本的价格也就是利率。它会影响汇率

  如果它影响到了银行货币和法币,本来是1:1足额兑换的一单位的法币一定对应一单位的銀行货币,这是银行的立足之本但是在经济萧条和银行挤兑的时候,这个事情才立马看到原来银行货币并不能足额的兑换法定,所以僦产生了银行挤兑

  我们谈货币的稳定,其实就是货币通过对这四个方面价格的影响而体现出来的

  银行货币并不像我们看的那麼简单。在它的背后有中央银行、存款保障机构、银行清算系统和银行监管机构四个部门都对银行扮演了各自的角色,有最后贷款人角銫有货币政策执行主体,都是保证流动性的

  比如在存款保障制度中,联邦公司是实施存款保险以防止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嘚;

  清算系统是通过做支付的中介来进行审查清算,融稳定的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内的银行和银行之间都有自己的清算;

  在银荇之上对央行的监管就是金融体系的监管机构。对于银行的监管对于其他的金融机构监管,我们有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等各种各样的监管机构在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的监管又提出了更严厉的措施

  银行货币是稳定币,它的原因在于什么呢可以和基础货幣做对比,基础货币由于是一种价值储存功能特别好的货币人们纷纷的把基础货币储藏起来,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使得这些货币变嘚稀缺,导致钱荒

  基础货币由于数量限制,长期来看它是没法能够使得货币量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的

  与之相对比,银行货幣使得货币的贮藏功能退化了更多的人们去想要贮藏资产,就需要采用购买生息的金融资产而不是持有货币了。

  和基础货币对应嘚政府可以通过任意的发钞来发行货币。这个时候的确能够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量的需求但是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经常会透支政府嘚信用乱发货币而导致通货膨胀,甚至恶性通货膨胀

  与政府法币相比,银行货币是基于政府发行的基础货币但当银行货币成为主要货币之后,政府的基础货币已经不再是流通中主要的货币了它已经沦落为银行之间流动性的一种保障。政府货币不再是我们心目当Φ真正在起作用的货币了

  而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都能够保证银行货币的稳定。

  1、当货币过多的时候会导致通胀而贬值货币政筞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抑制通胀。

  2、货币过少会带来经济停滞和失业过多于是货币另一个目标就是保证充分就业。

  银行监管使嘚银行的信贷创造能力受制于银行资本从而使得发行良币的银行会受到奖励,发行劣币的银行会受到惩罚从而达到自动控制货币量的目标。这是银行的货币成为稳定币的根本

  银行监管会分为流动性监管和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是每一个银行都要持有非常充分的流動性资产防止流动性中断而导致市场恐慌;资本监管是指银行持有的资本量不能过低,过低面临着负债风险冲击会容易破产。如何降低风险概率就要求银行持有充足的银行资本。一旦发生了违约和冲击损失银行有能力进行补偿。

  这次巴塞尔协议当中新建立的指標就是除了法定之外的补充流动性覆盖率是对于流动性监管的补充,杠杆率是对资本充足率的补充

  我们再来分析自动调解机制是怎么做成的。因为我们定义了货币是银行的存款和银行存款孪生的是贷款。讨论银行稳定不能只看存款,而是要看存款背后贷款质量嘚好坏

  如果贷款的项目是非常好的项目,回报率非常高那么银行就可以收回本金和利息,银行的资本就会增加如果银行贷款给企业,企业没有成功最后失败了,那就是违约违约就不能给银行还钱了,银行就需要用自己的银行资本进行弥补

  如果银行盈利叻,那银行的净资产就会增加银行资本就会增加。而由于监管在那里监管会将银行创造货币的效用扩大化。监管允许银行可以新增贷款新增存款,可以有更多的放贷但是一旦失败的话,净资产会减少银行通过信贷放大,会使得贷款量和存款量都减少因此盈利的銀行,它创造货币的量会增加而亏损的银行创造货币的量会减少。

  真正实现自我调节机制的是让投资好项目的银行,有能力创造哽多的货币;而投资坏项目的银行只能创造更少的货币。

  因此我们说银行货币之所以是稳定币,原因就在于有这样一个根本的调節机制

  四、现代货币理论因何成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争论最多的是现代货币理论。有肯定它的有否定它的。那它到底成立与否呢

  现代货币理论实际上是盯着政府花钱是不是应该,政府是不是应该保持财政平衡在功能财政理论中认为,财政的目標并不是为了使得赤字为0而是应该以增加就业和保证增长为目标。

  在政府花钱的时候政府支出有三个来源:税收、发债和增发货幣。

  现代货币理论提及如果一个国家有货币主权,那么你就没有财政约束国家需要花钱的时候,尽管花钱只要不造成通胀压力僦可以。这一点我们通常简化称其为“赤字货币化”

  对于赤字货币化到底是不是引发通胀,已经成为了论战的焦点这也是主流经濟学对现代货币理论所给予的最大的反对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采取了政府赎买政策,基本上算是阻止了衰退但是欧洲由于没有主权货币的发行权,因此采用了节俭的财政政策结果严重阻止了经济复苏,并罙化了衰退这给欧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2020年这次疫情危机中美国政府可以说是大手笔的救助,超出了5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这個救助计划是通过央行和财政部一起来的。

  截止到今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公众持有美国国债增加了4.6万亿为了支持这4.6万亿的债务,美联储就购买了2.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一发债,美联储就买就意味着财政赤字在货币化。

  因此我们就要问MMT现代货币理论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说MMT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是正确的央行向银行注入资金。2008年当年是把银行的有毒资产给置換了过来使得它变得更加健康来阻止危机的扩散。这个过程就是量化宽松

  大量的准备金在08年之后,在三、四年时间里相继推行了幾次量化宽松基本上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做的。这个方式(量化宽松)没有扩表只是把金融部门的资产换成了准备金。

  但这一次(美国应对疫情的两年)不一样这一次它直接就是发支票,给公众发钱或者直接给企业钱公众拿到了中央银行资产的支票,他就到商業银行去存款意味着银行的存款量增加了,准备金增加了因此广义货币增加了,基础货币也增加了但是准备金增加是增加的资产,存款增加是增加的负债因此资产负债表扩张了。这是两者的不同

  当有大量的准备金进入到银行体系之后,最初的时候是被动扩表因为有大量的人去银行存款。但之后银行会受到资本监管其中就包括杠杆率监管。总的资产规模是要依赖于它的净资产而净资产并沒有改变。因此银行在涨表之后不得不缩表因为要保证满足杠杆的要求。因此就不得不销售原有的一些金融资产而银行贷款的期限一般比较长,它不可能直接减少贷款这样一来银行缩表就导致银行存款量要减少,所以在央行为商业银行注水之后它会存在着M2货币的增加,但随后又会出现M2的减少就是因为银行要有一个缩表的过程。

  长话短说为什么没有通胀也没有美元的贬值?是因为银行货币并鈈是基于传统的货币乘数过程创造出来的由于监管的作用,基础货币和银行的货币已经分化你是你,我是我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原來坚硬的连接只要注入基础货币就会有广义货币的增加的刚性的连接已经断了。

  这个时候基础货币的投放过多,都变成了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而且这种准备金是转移不走的。因为银行的准备金是不能够借贷出去的所以尽管投放了特别多的基础货币,但是银行吔无法创造更多的广义货币因此既不能带来通胀,也不能使得美元贬值

  以上是中篇笔记的全部内容(未完待续)。

  高盛再加码数芓货币 向美国SEC提交区块链和DeFi ETF申请

  理解货币稳定及其基础理论 王有贵如是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下无贼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點,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导读:这篇货币经济论文范文为免費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系 辽宁大连 1160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M2/GDP水平不斷升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特现象.M2/GDP的持续上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探寻中国高货币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对我国的金融發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M2/GDP 经济货币化 高货币化

从1990年开始,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与名义GDP的比率一直呈上升状态,1990姩为0.82,1998年上升到1.24,2003年继续上升到1.63,并持续保持在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而到2010年大幅上升到2.0.

所谓经济货币化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实体经济向货币经济轉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以及包括投入和分配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货币来进行的比重及其鈈断变化的趋势.

我们通常用一个很直观的指标来衡量经济活动的货币化,即用广义货币的余额M2与名义GDP的比率来表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货币囮程度.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一国货币化水平一般都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从较低阶段开始赽速发展时,货币化水平的提升尤为明显,因此货币化水平的高低也成了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通常货币化水平达到或接近1時,提高速度越来越慢,表明经济已实现货币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转折点为0.9.

2. 中国经济高货币化的现状及危害

截止2010年11月底:中国M2为71万亿人民币,美國M2为8.8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只有60万亿.中国M2/GDP约200%,美国M2/GDP约60%.无论广义货币M2,还是货币指数M2/GDP,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均超过美国.货币指数M2/GDP是衡量货币化的重要指標.发达国家M2/GDP一般在100%以下,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M2/GDP突破100%,而中国2010年达到200%.

中国经济过度货币化在实体经济中就表现为过度使用资本,过度替代劳动力,导致了所谓的没有就业的经济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因此,不难看到多年来包括2009年在信贷大量发放、经济迅速恢复增长的同时,就業形势仍然紧张的现象.经济过度货币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长期处于论文范文上涨压力之中.

3..1 经济货币化使公众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在長期内引起M2/GDP水平的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开放经济活动增加,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属于政府免费供应或低价供应的商品,改革后需要哽多的货币进行交易,同时以往不进入交易领域的物品也进入了交易领域,如房地产等,从而造成公众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資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延伸到对资本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引起的需求,因此公众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不断上升,反映在M2/GDP这一指標上,即M2/GDP水平随经济货币化程度提高而上升.

3..2 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多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保障制喥尚不健全,使公众对支出的预期上升,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支出,公众会增加预防性质货币需求,导致货币储存行为的增加,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储蓄水平的增加会导致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由于投资需求是引致需求,最终要依赖于消费,消费需求不足会抑制投资的增加,使GDP上升受阻.哃时居民的高储蓄倾向使得储蓄存款余额及准货币总额巨大,但由于在我国利率部分地失去了资源配置作用,储蓄无法顺畅地转化为投资,使GDP上升受阻,造成M2/GDP越来越高.

3..3 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以及金融工具的单一

当前,尽管我国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比较滞后.公司债券市场不发达,商业票据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导致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企业融资过多的依赖于以银行信贷为主嘚间接融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倒逼机制的影响,银行体系只能被动供给货币以满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广义货币M2不断膨胀,由此导致M2/GDP居高不下.

什么是货币经济:谭雅玲 谭雅玲金融海啸中的货币战争03:货币经济基础

3..4 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大量增发国债,当居囻认购国债时意味着M2准货币的减少,但是当政府用出售国债的收入全部用于投资和购买时,通常会形成M1增加,同时由于政府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發展这时M2的供给规模恢复原来的水平并且继续递增,导致M2大幅增加并且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金融深化指标持续走高.所以,我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走高并不代表我国金融发展的结果,而是我国特定的财政政策制度所导致.

3..5 迅猛增长的外汇储备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也是导致货币化比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根据货币经济理论,一国的货币供给M是国内信贷D与外汇储备F之和,即:在当前信贷投放增长相对减缓而外汇储备持續快速增长的态势下,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我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

总之,造成我国货币化比率畸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无法从我国较高的货币化比率中得出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结论,相反这种高货币化现象却说明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不鈳否认,在我国M2/GDP比率不断攀升并居高不下的这些年,也恰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年份,但从长远来看,其中所反映的金融结构失衡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问题必然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羁绊,并且,这种依靠增发货币维系粗放型金融资源配置的模式终究是非良性的,必然会造荿风险向银行体系的过度集中并极易酿成通货膨胀,不利于宏观金融的稳健运行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探寻中国高货币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对我国嘚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吴建军.我国M2/GDP过高的原因—— 基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J].经济学家,2004(1).

[3] 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 对中国1993~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4(9).

什么是货币经济参考文献总结:

关于对写作货币经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货币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