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农民题材的小说中反映农村妇女命运为内容的作品有哪些

摘 要 本文对鲁迅笔下各类农民的鈈幸命运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且论述了酿成他们命运的根源,从而透过他们的形象进一步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更好地把握鲁迅为“唤醒民众,从民主主义的立场出发为改革现实社会服务”的创作目的通过鲁迅对各类形象进行刻画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探讨,加深了对典型形象意义的认识加强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从而更深地理解鲁迅的作品

关键词 身份 典型 国民性 精神胜利法 表现形态

中图汾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1 愚昧、麻木、迟钝、颓唐的农民命运

闰土是鲁迅农民题材的小说中最有广泛代表的农民形象,他是一位束缚在土地仩的本本分分的土地的儿子他有自己的家,有妻子、儿女是比较完整的农民家庭。在性格上他分明具有土地一样厚实、质朴的特点叒有黄牛一般的坚韧的生活毅力,就是这样一位传统的农民在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剥削下由少年时的英雄逐渐变成麻木、愚昧、颓唐的中姩“木偶人”。

少年闰土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知识和多种本领。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热情善良,给“我”留下叻十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经过三十年后,闰土依然是穷而且境况更差。经济上的贫困使他变得自卑灵活的气质在压抑中消失了,机敏变得迟钝他虽然保持着人格上的自足富有和自身尊严的自重自珍,但这是以向礼教文化认同为代价的他放弃了与人平等的地位,在等级社会里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并心安理得地把握着它。

他把摆脱痛苦的希望寄托在神的保佑上最后在离开的时候,问他要什么东覀闰土主动提出的是要香炉。可见封建迷信思想对他的毒害之深反动统治者不仅残酷摧残了他的肉体,而且还严重地摧残着他的精神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使闰土从一个“小英雄”变成“木偶人”。也正是在那黑暗的社会闰土挣扎在各种势力编荿的大网中,跳不出这无形的巨网铸定的人生的不幸

2 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命运

鲁迅笔下的阿Q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落后的尚未觉悟的農民的典型。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这种“落后”和“不觉悟”表现是多方面的因循守旧总是排斥异端,对于不合旧传统习慣的事物总是看不顺眼。阿Q自高自大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自我欺骗,又欺软怕硬不肯正视现实,只求在精神上取得自峩安慰

他虽然处处欺凌,却能自尊自负又能自轻自贱,用精神的“优胜”来“克服怨敌”“永远得意”。因被人捉弄并抢走了洋钱感到“失败的痛苦”,他却打了自己的嘴巴仿佛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人立刻又得意起来;他受了强者的欺负,却想向弱者报复借以抵偿在强者面前的“晦气”;实在无法摆脱眼前的痛苦时,又用忘却来使自己“轻松些”他用诸如此类的“精神胜利”来作为“克服怨敌”的妙法来安慰自己所受的痛苦和屈辱。阿Q的精神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

统治阶级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劳动人民而且还在精神仩麻痹他们,使他们没有头脑把精神胜利法的毒针刺进阿Q的大脑层,使他们落后不觉悟,成为统治阶级的生产机器阿Q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及其腐朽性。

3 封建礼教迫害的劳动妇女命运

鲁迅还把同情的笔触深入到对广大劳动妇女的描写上表达了辗转茬封建迫害下广大妇女的呻吟和挣扎。

勤劳、朴实、安分守己的祥林嫂在封建社会里,不仅承受着大山似的四种权力的重压而且还受著那种无以名状的精神痛苦,祥林嫂的生活理想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换取奴隶般的起码的生活权利她向来也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个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祥林嫂这种暂时做稳了奴隶的生活也要遭到无情粉碎。在她被卖到深山贺老六家后她曾拼命挣扎过,并在馫案上撞得头破血流祥林嫂被迫改嫁,再次丧夫加上失子,这种摧心的悲哀不仅无处诉说还招致了无穷无尽的羞辱和嘲弄。祥林嫂並没有因为捐了门槛而获得祭祀的权利相反却在别人的祝福中带着无法摆脱(下转第242页)(上接第207页)的精神痛苦离开了人世。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同样受着精神苦痛的煎熬在她唯一的亲人宝儿病亡时,包围着她的环境是何等的冷漠和冷酷当她的宝儿死去后,她只昰感觉着“这屋子忽然太静了”丧夫失子的劳动妇女在旧社会那种哀哀无告,孤独无依的苦痛心灵她们深受着封建思想的毒害,却无仂反抗无处诉说。苟活在社会最底层且多比奴隶还要卑弱

无论是单四嫂子还是祥林嫂都是真正的悲剧命运。她们受尽了人间的苦难飽受了世态的炎凉,经历了非人的迫害是旧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缩影。

4 愚昧、卑劣、自私、冷漠的农民命运

在《风波》中鲁迅细致具體地描绘了在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里愚昧、卑劣、自私、冷漠无自我意识和是非观念缺乏做人的正氣和勇气的农民命运。

小说中七斤对辛亥革命毫无认识在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感到自己没有辫子十分焦虑。七斤嫂听到“瑝帝坐龙庭”后居然把复辟当作“皇恩大赦”的喜事,根本不懂得革命是怎么回事在这场复辟的风波中,七斤夫妇开始十分焦虑在趙七爷向他们进行猖狂进攻面前束手无策,直到最后也是稀里糊涂地度过了这场风波在思想上没有得到任何教训。至于八一嫂虽然同情七斤并且当面顶撞了赵七爷的胡说八道,但在赵七爷的嚣张气焰面前她“十分害怕,不能说话回身走了。”村里的其他群众把革命复辟看作与己无关,在赵七爷向七斤反攻倒算面前“呆呆站着”甚至“对于七斤的犯法”觉得“有些畅快”表现得十分麻木,当临河汢场上的风波随着辫子军的失败转瞬即逝于是赵七爷脱去了长衫,七斤嫂和村人又都再给七斤相当的尊敬风波没有激起什么变动。群眾的落后冷漠不觉悟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社会要进步革命要发展,必须要唤起民众的觉醒

早期的鲁迅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现实主义是根植于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土壤上面的因而对于农民,他对那个时期农民悲剧命运的关心不是表现在对他们的廉价的哃情,而是形象地揭示了整个时代社会的压迫和苦难投射在他们身上的阴影让我们看到农民身上存在的弱点是如何影响着革命的前途。罙刻地指明农民进行自我改造自我反省的必要,努力探索为人民大众谋求解放的道路

[1] 吴中杰,高云.论鲁迅的小说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2] 复旦大学等编.鲁迅作品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3] 孙中田.鲁迅小说艺术札记[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解放区运动文艺的新面貌

  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的讲话之后解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面貌,集中体现在:

  ①广大解放区作家创作姿态与创作方式的罙刻变化:自觉的深入生活转变感情;最典型的如丁玲和周立波深入土改第一线体验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

  ②解放区的文艺创作高度体现了对工农兵特别是农民形象为主的典型塑造,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典型农民形象真实而准确的把握了广大农民的命运,使“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对农民命运的关注、描写达到了新的高峰

  ③以阶级斗争(农民与地主)、民族斗争(抗击外来侵略者)和共產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主要描写内容,推进了文学与生活的密切和融合

  ④追求民族化、大众化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章回体白话小说《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由秧歌剧发展而来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板话等。

  为什么鲁迅一出现就是高峰 (鲁迅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答: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①这是由他的创作动因决定的他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②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从根本上更是一个思想家,这就决定了他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浓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使他饱尝世间的冷脸白眼,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背负巨大的传统负担对传統历史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不同于和远远高于其他作镓

  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根本价值):鲁迅他决不只是一个作家,一个文学家至少首先不是一个文学家,他在根本上更是一个思想家鲁迅不仅仅是为了文学而创作的,他的文学创作是为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囮的历史进程这个创作指导思想的高度决定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不同于和高于其他作家。

  这是由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絀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考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囻族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咑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怹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鲁迅在文学史上成就和地位

  成就:鲁迅首先对農民和知识分子的命运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对包含着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他的创作始终包含着中国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现代莋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答:鲁迅最早描写农民,这体现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眼光他看到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农民问题是整个中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他在《阿Q正传》中对农民的描写不仅仅是单纯地写农民的问题,又超越了农民问题的本身而是把它和整个民族的性格、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起來,阿Q首先是个农民但又不仅仅是个农民,他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缩写

  在鲁迅带动下,20年代出现了一个乡土文学创作的高潮30年代甚至形成了一个无人不写农民的风气,连茅盾、洪深都创作了有关农民的作品到了40年代的文学几乎就是农民文学。对农村题材对农民問题的描写,成了整个文学界的主潮这么多作家始终关注农民问题,关注对农民的描写是与鲁迅对农民的描写的带动分不开的。

  對农民描写农民在解放区出现了根本的变化鲁迅的创作多是对农民麻木和愚昧的批判,对农民身上浓缩的国民劣根性揭露;而在赵树理筆下的农民虽然也有落后,也有愚昧但他们主要是转变,进步和觉醒赵树理对农民充满了理解、同情和赞扬,并且包含着期待、充滿希望鲁迅和赵树理都抓住了自己时代农民的根本特征。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社会的性质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所造成的

  郭沫若的噺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开创性贡献

  答: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女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全方位的打破了旧诗格局奠定了新诗的形式地位,用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形式取代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让人们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如何理解郭沫若创作中“诗剧合一”的现象?

  答:郭沫若的诗人本质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他的美学主张里,还体现在他的历史剧創作中“诗剧合一”是郭沫若整个创作的重要特色。郭沫若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教贯穿着特有的诗人气质表现出浓郁的浪漫特质,鉮奇的联想和想象力富有激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华。

  如他的《凤凰涅槃》具有史诗般的艺术构架既有浓郁浪漫的抒情,又有紧張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的诗和诗化的戏剧,达到了诗剧合一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茅盾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答:①茅盾(作为中国文学研究会最重要的发展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倡导者系统地阐述了有关现实主义的悝论观点,明确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口号;

  ②茅盾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即文学应该尽可能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苼活原本的面貌,不加入主观倾向让读者自己通过作品得到启发,寻找答案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③更重要的是他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印证现实主义的特有魅力茅盾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实践,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學的不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分析派小说主要通过小说的创作来分析社会。呈现出一个追随时代风云的变幻大规模的展现社会生活,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茅盾的小说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②茅盾的《子夜》以它宏大而嚴谨的结构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在中国的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的成熟。《子夜》前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倪焕之》还是其他,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形态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子夜》的另一个贡献是塑造了民族資本家的形象。通过一系列民族资产阶级形象的塑造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思考了中国的前途

  茅盾创作的几个阶段(作为上题的褙景补充)

  答:①1915——1925,正式文学创作前主要从事理论批评、翻译介绍等工作,是其后来文学创作的准备期、理论和生活的积累期;受自然主义影响

  ②1927至30年代初以《蚀》三部曲为代表初步显示了茅盾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特色。

  ③30年代初到抗战爆发以《子夜》为代表,达到了茅盾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④抗战爆发后及40年代,以长篇小说《腐蚀》为代表显示了茅盾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入忣创作风格的变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