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一代洪商》和之前的商贾题材剧有哪些不同?

首部关于洪商的电视剧《一代洪商》即将开播。

红网时刻新闻3月26日讯(记者 莫楚宁)洪江商道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它是记录人类商业实践的一部经传,是反映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首部关于“洪商”的电视剧《一代洪商》开播在即,观剧前,咱们先了解一下,洪商缘何兴起?百年前的“洪江淘金热”到底有多火?

洪江地处沅水、巫水两江交汇处,是泊储排筏的天然港坞。

水运时代:20余省市商贾“洪江淘金”

悠扬的沅水号子,唤醒了昔日洪江的第一缕晨光,百余艘大大小小的商船在码头上往来轮转,大量木材、洪油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它们将换回大量的财富,充盈这座仅千余户居民的小城。

电视剧《一代洪商》剧照。

洪江地处沅水、巫水两江交汇处,沅水上游为贵州境内的清水江,沅水流经此处,江面豁然开朗,浩浩汤汤,洪江因此得名。

这里毗连粤桂,接邻蜀鄂,上通滇黔,下达沪汉,为“七省通衢”之地,历史上曾是集散商品、交易货物的最佳商埠码头、大湘西南金融中心。鼎盛时期,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商贾逆沅江而上到洪江淘金。

两江形成的缓冲地带,让这里成为了泊储排筏的天然港坞。早期的洪商便是利用这重要的战略位置,在船与船、排与排之间现场买卖;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后,一些目光长远的商人开始集资合伙修建码头,以方便货物停放和装卸,也让洪江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宋代,洪江便因商务流通已有市井格局。由于水运便捷,四通八达,洪江吸引了大量来自江西、湖北、安徽等地的商人,他们在此处构建起商业“十三行帮”和“五府十八帮”,随着各地同乡会馆、同业公会的数量增多、势力变大,清、民国时期,迎来了洪商的鼎盛期。

据民国十九年(1930)统计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中国实业志》载,当时洪江的货币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时人形容其为“商贾骈集,财货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烟火万家,称为巨镇”。

电视剧《一代洪商》剧照。

洪油产业:改变洪江经商格局

随着水运经济的发展,洪江形成了洪油、木材、白腊等大宗买卖。洪油产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洪商小本经营、小宗买卖的经商格局。

洪油业第一次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聘请职业经纪人做掌柜;在洪江设立总部,在武汉、镇江、上海等地设立分号,使得洪油产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成为畅销国内外的大宗产业。

当时富甲一方的巨商、“庆元丰”油号的创始人刘岐山,即电视剧《一代洪商》中刘云湘(张丰毅 饰)的人物原型,就是在清朝末年时局动荡、油价大跌之时,大量购进洪油,又在民国初期将洪油运至镇江出售,赚得了第一桶金。

电视剧《一代洪商》中张丰毅饰演的洪江油商刘云湘(中)。

洪油业的兴盛,还带动了为之服务的园桶、裱糊业的发展,吸纳了不少劳动者就业。

洪油见证了洪商时代的繁华与落幕。据《中国实业志》记载,“鼎盛时期,(洪油)同业有十六七家之多,运出桐油(实为洪油)达二十万担以上,值七百万元(银元),后以兵燹匪患,剥削繁重,大半失败,输出数量,不过六万担左右,值一百万余元。”传奇就此落幕,令人唏嘘。

洪商文化:抱团发展的辩证哲学

洪江流传着一句俗语:“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这便是洪江商道文化的总印象。

这里不排外,明清民国时期,洪江不设地方政府,大多是商会行会自治,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这里机会多,只要勤奋、敢思考,就有靠白手起家走向成功的可能。

洪江古商城内随处可见“内圆外方”的柱础。

洪商文化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辩证哲学的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陈荣信商行墙刻“吃亏是福”、墙刻下太平缸的“鱼龙变化”石刻和图腾,以及商城内随处可见的“内圆外方”的柱础,将把“亏”和“福”“鱼”和“龙”“圆”和“方”这些看似矛盾的对立面进行统一。

“和谐”思想也在洪商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洪商致力于抱团发展,讲究“里仁为美”“和气生财”,这些警语几百年来一直刻在古城窨子屋的门楣上。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合作,一些小纠纷往往通过商会化解掉,不占用过多的人力物力。

数字化洪商文化体验馆序厅效果图。

“再造”古城:科技时代的繁华再现

如今,沉淀了千年的洪商文化正绽放新彩。人们不仅能在电视荧屏上感受洪商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回溯、沉浸式体验洪商故事。

洪江运用数字化科技,“再造”了一个古商城。近日,数字化洪商文化体验馆(洪商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陈列展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实施,预计今年内建成对外开放。

展馆利用微缩景观设计、3D全息漫游影像等技术,来展现古商船、传统洪油榨油机、铜钱、瓷器等珍贵历史文物,再现了洪江古商城繁盛时期帆樯云集、百货流通、通江达海这一水运盛景,仿佛时空逆转,洪江古商城“活”了过来。

曾历经辉煌,也曾陷入沉寂,洪商的故事被提炼成一部部典籍、一段段影片,让人们得以于历史洪流之中,追溯往昔、展望未来。

  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的近代历史传奇剧《一代洪商》,向观众展示出一幅洪商传奇和湘商文化的画卷。该剧总制作人孟凡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乔家大院》到《一代洪商》,他希望通过民族商业题材剧,展现出从商之人心系天下的商业之道和家国情怀。

  《一代洪商》带动文旅投资

  《一代洪商》首次聚焦洪商,讲述湘西南商业重镇洪江城中刘、杨两家百年油号三代人的恩怨传奇。该剧的播出,为观众打开一幅充满传奇色彩和浓郁湘西特色的商业画卷。尤其是该剧拍摄地洪江古商城的魅力,吸引众多关注,更直接带动了当地文旅项目投资,这也让这部剧的总制作人孟凡耀倍感欣慰。

  孟凡耀曾先后制作拍摄《水浒传》《激情燃烧的岁月》《射雕英雄传》《乔家大院》《妈祖》《东方战场》等数百部影视剧,多次获得国家“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他本人还被评为全国“电视十佳制片人”“最具影响力的制片人”。为什么想要做《一代洪商》这样的民族商业题材剧?孟凡耀表示,是洪商的历史和事迹打动了自己。

  孟凡耀说:“相较于声名远扬的晋商、徽商,湘西这边的洪油商帮——洪商却从未在荧屏上出现,不被外界所知,更多的洪商故事等待被挖掘和展现。”查阅文献资料、创作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洪江商人近代以来很多感人的事迹,都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他说:“如抗战时期,洪江青年踊跃从军、报效祖国,洪江商人则在物资上积极支持全国抗战,从解决部队驻防经费、兴办抗属工厂、筹集抗战物资,到捐赠中国军队防毒面具、募捐航空事业、全力支持抗美援朝等,这些都是洪江商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做出的义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独特的时代背景更赋予了洪商独特的历史传奇。孟凡耀表示:“《一代洪商》是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糅合,工商业受到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多重挤压,在十分有限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人民群众饱尝战乱流离之苦,生活朝不保夕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电视剧也因此涉及表现了辛亥革命、洪江‘八大油号案’、湘西会战等众多历史事件。”

  挖掘《一代洪商》独特价值

  在《一代洪商》创作过程中,孟凡耀有意识地从传统工艺传承和地域文化角度挖掘展现这部剧的独特价值。

  剧中,洪江的民俗风情极具特色,独特的湘西文化令观众大开眼界。“斗油”“闯滩”等内容,更充满悬疑传奇色彩,令人印象深刻。孟凡耀介绍:“明代之前,洪江居民主要为苗族和瑶族,明清之后大量汉人涌入,主要为全国各地客商,其中也包括部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商人及雇用工人。洪江成为‘五方杂处、商贾辐辏’之地,各种地方文化、民俗、民风在洪江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洪江商道文化。在剧中,我们从不同角度,通过语言、服饰、行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体现。”

  孟凡耀认为,《一代洪商》生动诠释了洪商经商理念,是对儒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他说,洪江商人除了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教育,“他们普遍将‘重礼仪、讲诚信’贯穿于整个商业活动中,还把一些儒学经典镌刻成商业警语和做人准则,告诫业内人士和后人遵守。如‘吃亏是福’‘清白传家’‘居仁由义’‘里仁为美’‘义方恪守’‘乐善好施’等,通过这些和言传身教影响后人,实现对儒商精神的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桥加代是什么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