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在宣教的旅途中曾经用罗马公民身份使自己不受皮肉之苦这样是合益的吗

探讨保罗返回耶路撒冷被捕以致于被解送到罗马的经过。

▲具体目标:上完本课以后,学生应该能够:

      1.说出保罗在耶路撒冷为什么缘故被捕。

      2.说出保罗从耶路撒冷到罗马途中的一个见证。

▲本课金句:哥林多前书9:23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我为了福音的缘故做这些事,目的是在跟别人分享福音的好处。

逐项事,我因为福音来行,是互我通相及有份伫福音。

▲相关经文:使徒行传20-28章

请五位学员预备在课堂上演一个短剧,剧本在课文内第三段。

▲讨论与分享(请择题讨论):

  1. 如果是你,你知道前面有患难在等着,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面对艰难,你是否愿意说,愿主的旨意成就?

  2. 你有误会别人或被别人误会的经验吗?当时的感受如何?如何化解才好?

  3. 如果你有机会向本乡本族的人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你会从那里说起?你会强调那一点?

  4. 为了福音的缘故,如果面临逼迫、患难,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当如何面对?

  5. 在你人生的经验中,你觉得最难度过的是什么样的景况?什么信念,或什么人在这时对你最有帮助?

  6. 服事主的人是否应该「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如何避免而还能够真的接纳别人的谏言?

  7. 如果有机会向在上掌权的人作见证,你会怎么说?请用三分钟来说明你的信仰。

   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在以弗所(城)住了三年,除了努力传福音之外,又写信给哥林多教会(哥林多前书),和他们讨论教会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这当中他还特地到哥林多(城)访问过一次。接着他来到特罗亚,由于没看见提多,心里不安,就往马其顿(省)去。在马其顿,保罗遇见提多从哥林多带回来好消息,心里非常高兴,就写了哥林多后书,书中透露他身为传道者许多心声。后来他来到哥林多,在哥林多居住了三个月,写了罗马书,一方面把福音真理阐述得更加明白,一方面准备向西推进。在此将保罗写这些书信的地点归纳一下:

  这时,保罗内心定意要回耶路撒冷去,同时要把众教会给耶路撒冷教会的捐款带去。沿途他经过几个地方:

  1. 在特罗亚住了七天,彻夜聚会,使跌下楼的少年人犹推古活过来,让众人的心大得安慰。

  2. 在米利都请以弗所教会的长老来,勉励他们,与他们诀别,又一起祷告。

  3. 在叙利亚的泰尔住了七天:泰尔的门徒被圣灵感动,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但是保罗还是往前行。

  4. 在凯撒利亚传福音的腓利家里住了几天,大家都劝保罗不要去,但保罗不听。

  保罗这次没有机会再回到母会叙利亚的安提阿,就在耶路撒冷被犹太人控告,而被下在监牢里。由于犹太人立志要杀他,他就被罗马兵丁护送到凯撒利亚。在凯撒利亚,保罗被囚了两年多,由于他上告凯撒,就被送到罗马。从凯撒利亚到罗马,保罗虽然是以囚犯的身份,但受到不错的待遇,而且还一路传福音。有人就将耶路撒冷到凯撒利亚这一段,称为保罗第四次的宣教旅程。

  如果是你,你知道前面有患难在等着,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面对艰难,你是否愿意说,愿主的旨意成就?

  底下我们要先看保罗回到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

   保罗一到耶路撒冷就住在塞浦路斯人耶孙家中,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雅各和众长老都欢喜接待他,他也把马其顿和亚该亚众教会的捐款交给他们。但是保罗传耶稣基督的福音,而且传给外邦人,又主张外邦人不必守割礼、行律法,这就激怒了热心于律法的犹太人,而引起犹太人的暴乱。

  原先保罗听从教会领袖的建议,和四个有愿在身的人进圣殿,行洁净的礼,等候祭司为他们献祭。他这样做一方面显示他从善如流,一方面是要向犹太人表明,他本身也是愿意循规蹈矩遵行律法;他只是主张外邦信徒不必再恪守犹太人的教规。但是犹太人却指控他带希腊人进殿,污秽圣地(徒21:28-29)。

  犹太人的圣殿有外院,供外邦人参观或敬拜;而圣殿的内院只有犹太人能够进去,外邦人如果踏进这里,犹太人会以为这是极大的侮辱。他们看见以弗所人特罗非摩和保罗同在耶路撒冷城里,以为保罗带他进了圣殿。这是一个误会,而这个误会却引发了一场暴乱;众人拿住保罗,拉他出殿,又打他,若不是千夫长来解围,保罗几乎就要没命了。

  一般人常常未根据「事实的真相」作反应,而根据他所「以为的事实」来作反应,很多时候,这是由于偏见或未仔细考查事情真相就遽下结论所造成,误会常常就是这样产生的。你遇见过这种情形吗?如果我们用A来代表事实,B来代表对事实的解释、主观认定如何,C代表反应,一般人都是根据B在作反应,而极有可能造成误会。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在作C的反应之前,根据A来多做几个假设B1、B2、B3、B4等等,最好等确定是那一个以后,再作反应。

  你有误会别人或被别人误会的经验吗?当时的感受如何?如何化解才好?

  在暴乱中,保罗得到千夫长的允许,在营楼上向犹太人分诉。保罗从他和犹太人的相同点谈起,谈到他的出身,受教育,接着谈到他如何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蒙主光照、归信耶稣基督,而后被差派对万人作见证,特别是要对外邦人作见证(徒22:1-21)。这是保罗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陈述他悔改归主的经过,特别提到从前司提反殉道时他也曾在一旁欢喜,甚至还看守凶手的衣裳;最后强调他从主所领受的特殊使命。

  犹太人原先听到保罗用希伯来话述说,还相当安静,但当他们一听到他是受差遣往外邦人那里去,就再也听不下去,很快又要起暴动。千夫长听不懂希伯来话,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以为保罗一定有错,就吩咐人鞭打保罗,但一听说保罗是罗马公民,就赶紧住手。为了了解实情,翌日千夫长就召集犹太公会,让保罗在公会前答辩。

 3.保罗在公会前分诉

  保罗面对犹太公会时,先强调他是凭良心在上帝面前行事为人。结果大祭司亚拿尼亚吩咐旁边的人打他的嘴。保罗责备大祭司,说他是粉饰的墙,无缘无故打人,不照律法来行事。这时保罗并不知道他就是大祭司。知道他是大祭司之后,就不再说什么。

  聪明的保罗一看公会成员有撒都该和法利赛两派,就从他们两派意见分歧之处,死人复活讲起。保罗说,他受审问是因为盼望死人复活。结果公会之间起了争吵,有人主张释放保罗,有人主张要办他,两派争执相当激烈。千夫长怕保罗被他们撕碎,很快地把保罗从他们中间搭救出来。

  在短短的一、两天之内,保罗生命数度遭受到威胁,都是这个名叫吕西亚的千夫长从犹太人手中把他救出来(徒23:26)。当天晚上,主安慰保罗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23:11)罗马,这是保罗早就想要去的,没想到他将以囚犯的身份前往;而这逼迫是从信上帝的犹太人而来。保罗所承受的是同族人的排挤。

  如果你有机会向本乡本族的人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你会从那里说起?你会强调那一点?

  为了福音的缘故,如果面临逼迫、患难,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当如何面对?

 (有一个少年人从外头匆匆忙忙地跑回家)

 母 亲:儿呀,你终于回来了,又到那儿去蹓躂了?还不赶快给我念书、作功课!

 少年人:妈,不得了,有四十个人发誓要先杀死舅舅保罗,否则就不吃不喝。

 母 亲:哇,那怎么得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少年人:我一定要去告诉舅舅,叫他小心点。

 母 亲:什么?你要去营楼?万一被犹太人发现,你也被抓去关,我怎么办?

 少年人:妈,您放心,我就说是去探监的。

 母 亲:好吧,那你就带一些食物去吧。小心点哦!

 百夫长:小孩子来这里干什么?还不快给我出去!

 少年人:报告长官,我妈妈叫我带一点食物给舅舅。

 百夫长:你的舅舅叫什么名字?

 百夫长:要犯,要犯。好,准会面!稍等,有没有我的一份?

 少年人:有,有。我妈妈准备了两份。

 (少年人进营楼靠在保罗耳边细语)

 保 罗:百夫长,这个少年人有重要事要报告给千夫长。

 百夫长:告诉我不就得了?

 保 罗:这个吗,事情又重大、又紧急,一定要千夫长出面。

 (百夫长带着少年人离开营楼,到千夫长面前)

 百夫长:报告千夫长,囚犯保罗说,这个少年人有要紧事报告。

 千夫长:你有什么事要告诉我?

 少年人:我听到有四十个人埋伏要杀我舅舅,他们会要求您带舅舅到公会去,假装要详细查问他的事,然后在半路杀掉他。您千万不要答应哦!他们甚至发誓,不杀他就不吃不喝。

 千夫长:咳,真不知道这些犹太人脑袋里在想些什么,这个人明明没有犯什么该死该绑的罪,却非要把他杀了不可。保罗是罗马公民,保护罗马公民是我千夫长的责任。

 少年人:多谢,多谢。

 千夫长:这件事我会谨慎处理,你不要将你告诉我的这件事泄露出去。

 千夫长:看来,我只好请求巡抚大人裁决了。来人呀!预备步兵两百,马兵七十,长枪手两百,今天晚上就把保罗送到凯撒利亚去。

  当天晚上,保罗就被这大队军兵护送到安提帕底,再从安提帕底由马兵护送到凯撒利亚去。凯撒利亚是罗马巡抚办公之处,保罗在此被关了两年多,历经两任的巡抚。

  腓力斯的妻子土西拉是希律亚基帕第一的女儿,希律亚基帕第二的姊妹。前者就是杀了使徒雅各,又囚彼得,后来却被虫咬死的那位希律王(徒12:23);后者则是下面要谈到的,听取保罗分诉的亚基帕王(注1)。

  巡抚腓力斯由于妻子是犹太人,对于犹太人的争论十分清楚。犹太人也很乐意向他控诉保罗,他们特别聘了辩士帖土罗来,到巡抚面前控告。保罗为自己辩护说,他并没有做什么亏欠良心的事,惟承认,犹太人所认为是异端的道,他正按这道事奉上帝,并且相信死人复活,死后且有审判(徒24:14-15)。过了几天,由于腓力斯的妻子对耶稣基督的道理有兴趣,他们夫妇又来听保罗讲道(徒24:24)。但是腓力斯盼望保罗送他银钱,针对这样的人,保罗就跟他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听了虽然有点恐惧,但并无意遵从,他听保罗谈论多次,仍未获益,因为他别有用心。结果,保罗的案子就被耽误,拖延了两年,他因此必须在凯撒利亚的监狱待两年。

  如果是你,案子这样被耽搁,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从保罗这时期所写的书信中,我们看到他还是满有喜乐,随时随地传主福音。他在腓立比书4:11-13说,「我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在你人生的经验中,你觉得最难度过的是什么样的景况?什么信念,或什么人在这时对你最有帮助?

  非斯都在罗马巡抚中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位,他公正有才干,明辨是非,办事殷勤,聪明机警,可惜在位不久就去世了。

  非斯都一上任,犹太人又来要求他押送保罗到耶路撒冷受审,他们打算在半路埋伏杀掉保罗。非斯都先在凯撒利亚听两造辩论,保罗大胆地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凯撒,我都没有干犯。」(徒25:8)腓斯都明知保罗并非什么政治犯,只是涉及犹太人的宗教问题而已,但是为了讨好犹太人,他却要求保罗到耶路撒冷去受审。保罗坚持上告于凯撒,而不愿意到耶路撒冷,非斯都就批准了。不过,非斯都也颇烦恼,不知道该怎样写状子才好。他对他的宗教顾问亚基帕王说,解囚犯不指明他的罪案是不合理的,但是他查不出保罗有什么该死的罪来(徒25:23-27)。

  有权柄的人其实本身也有捆绑,就是在意人的看法,要讨好人。服事主的人是否也有这样的陷阱呢?要如何避免而还能够真的接纳别人的谏言?

  应非斯都的要求,保罗又有一次机会,在亚基帕王和许多有权有势的人面前作见证。保罗再一次陈述他信主与被差遣的经过,特别强调,「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士革,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26:19-20)针对亚基帕王的背景,保罗说他所传讲的其实就是「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裏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徒26:22-23)保罗讲得情词并茂,非斯都以为他发疯了,亚基帕王也有点心动地说,「你想少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徒26:28)亚基帕王听了保罗的陈述之后,对非斯都说,保罗无罪,如果不是他上告于凯撒,就可以释放了(徒26:32)。

  从保罗数度分诉当中,我们看到1.保罗很注意他的听众,从和他们相同之处谈起,再带进福音的内容耶稣基督;2.保罗非常尽忠于主所托付给他的。

  如果有机会向在上掌权的人作见证,你会怎么说?请用三分钟来说明你的信仰。

   保罗被遣送到罗马的途中,又遇到许多艰难。首先是海难,其实保罗在佳澳时就劝百夫长,不要继续往前行,会有危险,百夫长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结果,船遇海难,船和货物全都泡汤了,只有船上267人的性命保存。在这种危急状况,主差遣使者再一次安慰保罗,使他知道他必定存活,平安地到达罗马(徒27:23-24)。经过这段经历,船上的人都信服了保罗。

  海难过后,保罗又遇到蛇难,他被毒蛇所咬。这是在米利大岛发生的事,当地的土人原以为保罗大恶不赦,虽然躲过海难,天理却不容他活着。可是等了一会儿,看到保罗没事,他们反倒过来想,保罗一定是神。后来保罗用祷告医治了酋长父亲的病,得到土人更多的尊敬和帮助。

  保罗到了罗马以后,先向犹太的领袖们解释,他为什么要上告于凯撒。在罗马的犹太人似乎比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还冷静些。他们听保罗陈述,又跟保罗约定日子,还要再来听他讲论上帝国的道理。结果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保罗虽然以囚犯的身份被解到罗马,但是他蒙准和一个兵另住在自己所租的房子。他在罗马住了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都接待,而且放胆讲论上帝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使徒行传写到这里就停住了。

  有人将保罗从耶路撒冷,到凯撒利亚,再到罗马的这一段旅程,视为保罗第四次的宣教旅程。虽然他是以囚犯身份前往,但是他抓住每一个机会来传讲福音,不论是对在上有权位的人,或是对没有学问的土人,或是反对他的犹太人,都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就如同哥林多前书9:22b-23所说,「向甚么样的人,我就作甚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今日的基督徒如果能够像保罗这样,福音还怕不能传开吗?

  保罗这一段行程,可以用一个表来表示,他在公元57年到耶路撒冷,抵达罗马约在公元60年:

地          点 重   要   事   项
1.和众长老相交 2.犹太人抓保罗,千夫长救保罗 3.保罗向百姓分诉,千夫长救保罗 4.主安慰保罗,说他会去罗马
1.在腓力斯面前分诉 2.在监狱 2 年,后来非斯都接任 3.在非斯都面前分诉 4.在亚基帕王面前分诉
西顿、贴塞浦路斯、基利家、旁非利亚、吕家之每拉、革尼土克里特岛(注 2)、撒摩尼佳澳、高大岛 离开佳澳时,船遇险,在亚底亚海漂浮
米利大岛、叙拉古、利基翁、部丢利、亚比乌、三馆 在米利大岛获救,但被蛇咬没死,土人尊敬保罗

  请根据上表所述,用红笔箭头在下列地图四中标出保罗第四次宣教的行踪。

图三 保罗第四次宣教旅程

  1. 有关土西拉和希律亚基帕的亲属关系,请见本书第二课的希律家系图,p.32.

  2. 「克里特」是新标点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原和合本圣经译成「革哩底」。

▲背金句:哥林多前书9:23

  1. 请阅读歌罗西书1-4章、腓利门书(只有1章)。

  2. 请预习第十一课的课文。

 策略希腊文的用词就是为将之道,将军之所以为将军而不是士兵,区别就在于策略,士兵只要勇猛善战,严格执行命令就是个好士兵,但是将军就需要胸怀大略,有超前的思考,周详的计划,必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样做,面对突发状况如何妥善应对,这就是策略的意义,古代诸葛亮善于策略,每一次的作战都会有各种突发状况的预案,叫做锦囊,当他的部下遇上了这些情况,都可以打开那些锦囊,看诸葛亮提供的对策,这样这些部下就不会一条道走到黑,这就是锦囊妙计的由来。

策略不单军事上重要,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见策略的影子,在我老家大伙都喜欢图个热闹,增加喜庆,无论生子还是婚嫁都要摆喜酒,请来的吃客都需要送上吃酒的红包,酒桌上的菜肴那是相当的丰盛,传统上都是先上小菜,最好的菜肴都放在最后,小孩子往往一上来就大吃,等到正菜上桌时已经饱了,当看着那些诱人的美味,个个吃货面面相觑,后悔自己没有合理分配自己的肚子,从这么小的一件事情上我们都可以看见策略的重要性,一个好的策略,一定会设定优先次序,轻重缓急,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当我们做事不做任何计划,完全随机,往往不重要的做了一大堆,重要的却一件没做,严重打击自己的兴趣,最终一事无成。

1912-26这是耶稣讲的十锭银子的比喻,家主给自己仆人每人一锭银子,让他们去做买卖,有一个用这银子赚了十锭,有一个赚了五锭,他们拥有相同的本钱却产生不一样的回报,我们可能辛苦努力拼命只能挣得五锭银子的回报,如果顺服神的引导,制定合理的策略删除不必要的琐事缠累,一定会有更多回报,也会被神更多的使用,正像家主做的,把不赚钱的那个仆人的一锭银子夺过来给那有十锭银子的,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就是有名的马太效应,如果我们智慧的使用神赐的恩典,结果我们将更多机会被神使用。

保罗就是一个例子,保罗三次巡回布道,一次比一次走的远,让我们看出保罗是有自己的策略的,在罗马书一再重复一句话: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他的先后次序非常明显,保罗的策略是成功的,带来的果效是深远的,他的策略相比那些现代布道家,动辄几百万的预算,一年半载的酝酿铺排来看,他的策略简单而更加合乎神的心意,亚4:6 保罗敏锐圣灵的感动,凡事仰望神的引导,充满弹性的顺服圣灵的引导,完全不求自己的野心和荣耀,给我们留下最美的策略样本。

保罗信主那一刻已经知道自己的呼召,就是在外邦和君王面前为主作见证,保罗从此义无反顾,火热的传扬福音,虽然犹太人捉拿他,信徒也不相信他的信仰,仍无法阻止他的热情,但是看历史我们知道,保罗从蒙召到在安提阿正式奉差遣足足有14年的时间,保罗并没有急于向外邦传道,而是等待,等待神的时间和预备,对于拥有梦想和激情的青年人来说,等待是最痛苦的折磨,我相信保罗这样的选择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传道人委身的重要性,委身顺服在神的教会下,我们都是同感一灵,当神呼召的传道人无法得到教会的认同,此时是需要谨慎的,最少需要再等等,教会的差派对宣教士来说就好像是葡萄和葡萄树的关系一样,相互支持,密不可分。

保罗就是这样,他等待教会的差派,并且保持和教会密切的联系,按着保罗的条件,做一个自由传道人必定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选择那上好的,所有的等待最后都被证明是神对他最美好的安排,现今许多所谓自由传道人往往是因为骄傲,缺乏忍耐,甚至是拒绝委身,而不愿意等待教会的差派和帮助,这样他们其实也很难真正向神委身的,因为地上神赐给教会的权柄都无法顺服,如何能够完全顺服神呢。

这是保罗巡回布道的最重要特征,无论是以弗所,还是哥林多,还是腓立比,帖撒罗尼迦,保罗都倾注最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几个人口集中的大都市,这并不是保罗贪爱城市的虚荣,而是善用城市的资源,

城市有自己的先天优势,古今中外城市都是这样,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利用,首先城市是资源集中的地方,城市的交通便利,辐射周边乡村便捷,其次就是人口集中,这是一个广大的禾场,是集中撒种收割的绝佳机会。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几年的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已经成为福音的洼地,等待我们去发掘。从圣经中我们明白,魔鬼并没有闲着,相反相当热心,圣经说,魔鬼好像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魔鬼的热心集中在灵魂的争夺上,他不计较金钱享乐,只看重灵魂归宿,我们要为神打一场美好的仗,这是一场终极灵魂争夺战。

危机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城市繁荣发达,充满诱惑,连保罗的同工底马也因为贪爱世界失败了,而保罗如果以自己的身份和学识,融入任何城市都是容易的,混个社会名流那是弹指间的事,但是保罗没有在诱惑面前放弃自己的心志和恩膏,得胜后的保罗没有随潮流而动,反而改变了整个城市。

保罗在城市所发现的福音切入点是会堂,这是人集中的地方,也是思考信仰的地方,美美保罗都能够在这里清晰的讲解福音,神的话是带着能力的,所有听见的人都得要做出抉择,虽然反对逼 -/迫保罗最多的也是这些人,但是保罗完全轻看了果效背后的苦难,不去理会反对者的批评,徒19:10 两年时间让所有住亚细亚的人都听见福音,我们真的赞叹保罗是如何做到的,真的不可思议。

现在中国人价值观扭曲,人沉沦在金钱至上原则下,不去思考人生,以至于笑贫不笑娼,成为金钱的奴隶,我们该如何寻找福音的切入点呢。

在城市中最大的一群人就是被忽略的蚁族,这些人没有规律的休息时间,工作时间超长,没有闲暇娱乐时间,因为离开原生家庭和亲朋的影响,道德底线容易突破,婚前性行为普遍,但是缺点亦优点,蚁族更容易精神苦闷,孤独,更容易接受关爱,在真心做朋友得到信任时比较容易接受福音,所以我们细心努力去发掘机会,神必赐下智慧。

保罗可以用高言大志,属世哲学来使听众折服,虽然他可以这样做,但是保罗放弃自己所有荣耀的属世身份地位学识,这让我想起中国的布道家宋尚杰,虽然获得博士名衔,也得到名校邀请,但是为了决心侍奉主,不靠自己,在回国路上把这些全部丢进大海。保罗说:在你们中间我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并他钉十字架,这就是福音的精髓,在外邦人看为愚拙,在犹太人看为绊脚石,但是这是神的智慧,好像你和围棋高手下棋,你设一个圈套 ,高手似乎上当,你不要高兴,因为他的愚拙比你更聪明,所以保罗并不介意,保罗只传讲一个可以改变人生命的福音,复活的耶稣如何改变了自己,他相信也必有能力改变任何和他相似的人。

福音是预备给万民的。任何人都有需要听信福音,无论他们信不信,撒种是我们的责任,至于能不能够相信在于神,但是还需要策略,如果我们花太多精力在硬心抗拒的人身上,我们会精疲力竭,心灰意冷,却铩羽而归,这是不智慧的,当我们传福音时和你的对象开始进到辩论的地步时,其实已经宣告失败了,辩论不是为了论输赢,我们也无法强加思想给他,我们只能像保罗说:从此这罪不归我身上了,转而把焦点放在对福音有好感的人身上,这个原则是耶稣首先提出来的,耶稣在讲撒种的比喻时,就把人对福音的反应归为四类,这四种田地接受同一个道种,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效果,如果你一而再的在硬土上撒种,只会浪费时间,就像珍珠丢在猪前,猪只会践踏珍珠反过来咬你。

没有任何基督徒成熟到不需要教会的,教会可以帮助信徒成熟,给信徒一个家,能够胜过异端的搅扰和世俗的诱惑,保罗无论在哪个城市,都重点设立教会,按立长执,建立一间成型的教会,信徒在教会内得到激励和帮助,在教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更是在教会纪律的管教下使迷失的信徒迷途知返,而每个教会更是福音的基地,辐射周边,当这间教会成型之后,保罗果断的离开,而且都是在果效蒸蒸日上时,是可以开始享受成果时离开的,这对任何传道人都是一个考验,这个考验让许多本来会更好的工人停止不前。

如果保罗专注在一个城市,我想必定会建造一间超大型教会,自己也会成为超级牧师的,相比现在的那些超级牧师,保罗完全不输给他们,但是保罗没有这样做,他选择离开,这是工人最困难的一个考验,之所以困难,不是困难本身,而是人心的取舍,人天性懒惰和骄傲,在一个城市成功后就停止不前,不再冒险和抛弃一切,这种错误满足感让人止步不前,再说谁愿意自己栽树让别人乘凉呢。

我因为私人的原因,我退出了侍奉的岗位,来到城市和妻子团聚,为了生计,我找到当地的弟兄姐妹帮我找了一份工作,中午他们请我在教会用餐,他们教会的领导,在一些特会上有过面交,当他看见我之后我很清楚看见他的脸色立刻黑下来,连午餐也不吃,当时的我并没在意,只想着工作落实了,心里满心感谢,晚上,那位给我介绍工作的姊妹就电话给我,盘问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他们领导对我很不爽,忧心我是来篡位的,我真不敢相信,满口属灵话语,信徒效法的楷模,内心竟然如此黑暗。

弟兄姐妹你必须认识到教会是神的,不是我们个人的领地,如果你不能从这样的光景中解脱出来,你的瓶颈将彻底葬送你的前程,弟兄姐妹勇敢起来,勇敢承认神是教会的主宰,勇敢退出,这时的退出就是一场胜利,勇敢接受新的挑战,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千万不能在这里掉链子,不能让自己的侍奉在此停止不前。

离开不意味着失联,离开不意味着工作就此完结,离开乃是更大禾场的需要,离开是为了更多抢救灵魂,当保罗离开了某一个城市,他会利用各种方式继续和教会保持联系,有时利用书信来往,有时指派同工过去牧养,如果有机会自己也绝不错过再次拜访,每次看见从离开的教会来的弟兄姐妹,保罗都急切的询问教会的情况,在祷告中常常代求。保罗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经过产难而生的儿女,他的盼望只是看见他们更加热心,更加爱主,不在乎他们还能不能记住这位曾经的老人。

基督徒的策略源于圣灵的引导,当我们谦卑自己顺服圣灵,火热传扬福音,美好的未来必定属于我们,记住,保罗的经验现在仍然适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徒保罗被囚几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