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出版社出版监狱题材的多?

1、薇儿·麦克德米德:

这是一部完美的犯罪小说。其写作美丽、优雅而机智,令人想起主人公被奴役的场景和历史,聪慧的情节设置也会让读者为之震撼。书中写到了失踪儿童的故事,这一设置对应了马勒的《悼亡儿之歌》,解开小说里的谜题会给读者带来智商上的满足。这本书里有黑暗,也有光明;有恐惧,也有放松。达耳齐尔与帕斯科这两人之间真是相得益彰,所有内容都恰到好处。

尽管希尔的这本小说扎根于传统的英国侦探小说,但他却将模糊感和朦胧感引入其中,展现了当代生活的复杂性。他所创造的角色能够根据他们的经验不断地改变和提高。我建议你一边品尝着达耳齐尔最爱的海兰帕克威士忌,一边欣赏这本书。

我在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时,网络还没有出现,粉丝也没开始为偶像编写杂志合集,网站也不会告诉你有人“同样购买了这本书”。所以,对我来说,“最好的”书籍都是我不经意间发现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一本价值60美元的平装版书籍。1969年,我在伯明翰一条后街上的进口音像店里买了这本书。封面是深紫色的,上面印着一句诱人的标语:“她美丽年轻,拥有一头金发,却是一位吸毒者……我必须要帮助她!”

故事发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主角名叫麦斯威尔·登特(Maxwell Dent),是一位坚强的穷光蛋。反派名叫“背后的人(The Back Man)”,是一个商人。金发女郎有一个姐姐,登特的好朋友是一位爵士乐钢琴家。整本书采用了一种缓缓道来的叙事节奏,悬疑色彩浓厚,而且还有几分教育意义,总体而言是一本杰作。在许多方面,这本书至今仍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

《荒凉山庄》 查尔斯·狄更斯 著

查尔斯·狄更斯 著  黄邦杰 等译

狄更斯这本书算犯罪小说吗?我觉得算。狄更斯在其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谜团,一宗令人震惊的谋杀案,一位充满魅力的警察探员,一位狡猾的律师以及其他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些角色中许多都是嫌疑人。这个故事情节紧凑,非常幽默,冷冽地讽刺了英国的法律程序,触碰了宏大的道德和政治话题。与所有伟大的犯罪小说一样,这本书中的谜团促使我们去广泛且深入地调查整个社会和文化。这个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伦敦,狄更斯非常了解伦敦这座城市黑暗阴森的核心。

《空幻之屋》 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

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  陈世颐 译

这是我现在最喜欢的犯罪小说。这本书和《东方列车谋杀案》一样精彩,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独特韵味。这个故事设置的谜团架构堪称完美,同时也描写了一群人以及他们的野心、爱和悔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观察细致入微,其描述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些角色生动逼真,即便是小人物亦是如此。这本书的叙事节奏也把控得非常好。在故事中,波洛侦探是在室外的游泳池边发现了这起凶杀案,我觉得,这是所有犯罪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案发现场。

有趣的是,据说,克里斯蒂认为,这本小说如果没有波洛侦探的话会更加优秀。她在这本书中对波洛侦探这一角色的处理手法与此前不同——在《空幻之屋》中,他在大部分时候都感到,自己距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处理非常棒,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必须要去解开安格卡特尔家族中的秘密。在面对波洛侦探的时候,凶手的反应简直是天才。克里斯蒂本可以很轻松地赋予这个角色一个非常明显的作案动机,但显然她没有,凶手的思想其实更为有趣……

《蝴蝶梦》 达夫妮·杜穆里埃 著

达夫妮·杜穆里埃 著  方华文 译

《蝴蝶梦》出版于1938年,这本书的开头是文学史上最具辨识性的开头之一。我最初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并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本经典,但是什么经典呢?我觉得可能是一出喜剧,也可能是一本爱情小说,一本注重人物角色但会忽略情节的书,一本我看过之后就会忘记的书。我当时错得是多么离谱啊。

这本书是一部黑暗的、嗜血的心理恐怖小说,有着摄人心魂的美丽。确实是一本文学书籍,却有着谋杀的情节。达夫妮·杜穆里埃缓慢地推动故事的发生,直到我们完全不知道应该去相信谁。主角从未出现,只在这本书的核心情节中作为一个缺席者而存在。叙述者本人也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名字。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部恐怖小说对男性拥有、而女性却无法拥有的权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6、詹姆斯·李·伯克:

《神秘河》 丹尼斯·勒翰 著

丹尼斯·勒翰 著  王娟娟 译

对我来说,这是英文世界最好的犯罪小说。勒翰讲的是恐怖的故事,用的却是诗意的语言。这种语言能够治愈主角所遭受的伤痛,就像莎士比亚或者国王詹姆斯的圣经版本中的创世者一样。这绝非夸张,勒翰的想象力明显受到了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的影响,《神秘河》是一本会永远流传的小说。

如今,人们因为《孤独之地》而记住了休斯。1950年的时候,亨弗莱·鲍嘉曾出演了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而我最喜欢的,是休斯的小说《可牺牲的人》。休斯生活在新墨西哥,她非常热爱那里荒凉的风景,我们在字里行间的细致描画中就能看得出来。她知道如何用简洁的笔法展开描述、制造氛围。在荒漠风景之后,她的话锋一转,开始讲述故事中的主角——一位医生。他曾很不情愿地搭载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坐顺风车,但在一天之后,有人发现这名女孩死了,于是这位医生成为了主要嫌疑人。我们从第一页开始便知道,他的身上掩藏着许多秘密,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些秘密被一点点缓慢地揭露了出来。

休斯的小说充斥着危险。她似乎特别推崇包豪斯风格,因为她懂得,在制造悬念时,简洁才是王道。她运用含蓄的影射,而非细致的描述,使得她的作品散发着一种真实的恐怖感。我们都应该向这位大师学习。

《地狱蓝调》 李·查德(Lee Child) 著

你是否曾因沉迷于一本书而错过公交站,或者过了睡觉时间仍不肯睡着?这本书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看来,这样的书应该是十分简洁、描述准确、字字到位的,书里的主人公既传统又独特,情节应该像瑞士手表一样严密组装。李·查德的这本处女作便拥有以上所有元素,像所有伟大的犯罪小说一样,这本书里也包含了重重未知的谜团。

在《地狱蓝调》中,这个未知因素便是正义的愤怒,这种愤怒扎根于主角的个人经历,这会使得你那捧着这本书的手不断颤抖。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名为杰克(Jack Reacher)的军队警察,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被踢到了一边。于是,他变成了具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里的主人公风格的孤独行者,驾车前往城镇声张正义,保护受压迫的人,但是,他的行事为人却没有常见的那种愤世嫉俗,也并非热血上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愤怒,以及对正义的渴求。在真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很少看到人们对于正义的渴求,但至少,我们能够在《地狱蓝调》书中看到。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 著

雷蒙德·钱德勒 著  宋佥 译

在钱德勒的小说中,《漫长的告别》并不是最完美的,情节也不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却是最动人心扉的。用这个词来形容冷峻的犯罪小说似乎很奇怪。但是,钱德勒其实一点都不冷峻。他是一位浪漫的艺术家,还带了一点美国文坛在“大萧条”之后所染上的苦乐参半的忧郁情绪。在文坛之上,与他风格最相似的是菲茨杰拉德。

这本书的核心是马洛对特里·伦诺克斯的爱情,完完全全的爱情。这个主题一直渗透在整个故事线和人物创造中。如果说伦诺克斯在某种程度上是盖茨比,那么马洛就是尼克·卡拉韦——菲茨杰拉德书中那谦卑的、始终在场的叙述者。钱德勒所鄙视的罗格·韦德,那位经常醉酒的粗劣作家,则是钱德勒对自身的讽刺。

尼古拉斯·菲林用英文写作,但他曾在战后的法国、比利时以及荷兰之间辗转来往,是一位流动厨师。他使得我对于将犯罪场景设置在外国的小说开始产生热情。他非常憎恶传统英国侦探小说中的规则,也就是情节重于一切。《爱在阿姆斯特丹》是菲林的第一部小说,这本书打破了小说在结构和主题方面的一些规则。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困扰的故事,大部分内容是嫌疑人马丁和警察之间的对话,马丁被指控谋杀了他之前的情人。这本书中的侦探名叫范·德·瓦尔克(Van der Valk),他也是一位敢于打破规则的人。他充满好奇,富有激情,尽管我们在之后的书中会看到他的调查技巧,但是,在这一本里,他对嫌疑人的审讯方式更像一位心理学家,他试图从马丁的口中诱出真相,迫使他面对他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1990年,当时我刚刚搬到伦敦,正在怀念家乡的味道,麦克万尼的这本书恰恰就拥有这种浓郁的味道。场景感对于犯罪小说来说极为重要,他在书中赋予了格拉斯哥(苏格兰西部城市)鲜活的生命力,这比我看到的任何书都更为切中我的内心,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语言还是幽默、暴力还是喝酒,都重现了格拉斯哥的一景一幕。

这本书中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以荣誉为标准的男性等级制。麦克万尼用简洁的词句,赋予了酒吧氛围和刚硬男性一种独特的说服力。“他的脸看上去像是一场你不可能取胜的争论,”他这样描写其中一个角色。他描写的不仅是这个男性的外貌,而是用了仅仅几个字书写了他的整个人生履历。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节奏紧凑、精明泼辣的惊悚作品不一定非要是美国式的,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方式。这本书鼓励我去使用我自己的口音,去写那些我熟悉的地方。

《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  主万 译

我想将《洛丽塔》称作是一部犯罪小说,我以前从来没这样做过。但是,这本书中确实含有绑架、谋杀以及强奸(使用这个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等诸多内容。这本书曾多次间接提到爱伦·坡,甚至隐藏了一个重要的线索,虽然不是太直白,但我们能够在字里行间发现它,这个线索就是,这个故事和爱伦·坡著作《失窃的信》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就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我们却一直对其视而不见。现在,由于萨拉·韦因曼(Sarah Weinman)的坚持,我们终于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美国的真实案例所改编的(萨拉·韦因曼的作品《现实中的洛丽塔》(The Real Lolita)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出版)。

多萝西·帕克曾说,《洛丽塔》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籍,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并没有什么险恶用意。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爱情书籍,而是描写了一个以我为中心的恋童癖者对一个儿童的强奸,他一直在试图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这种犯罪经常被掩藏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些人认为,将《洛丽塔》称为犯罪小说是贬低了这本书,但是我觉得,这反而使得这本书更有价值。这本书将一直提醒我们恋童癖的丑陋面孔——恋童癖一直存在,就存在于那美丽的语言之下。

《移动飞靶》  罗斯·麦克唐纳 著

罗斯·麦克唐纳是一位美国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创作于六七十岁这一阶段。他美丽动人的笔法以及主人公卢·阿彻的正直勇敢都深深吸引了我。我十分羡慕他的遣词造句:轻松、优雅,有时候带着诗意的美丽。他的小说里没有暴力,因为他遵循着亚里士多德的教诲,即不要让读者们看到血腥,对此我十分钦佩。当阿彻发现文中一个人物对其他人所造成的邪恶伤害时,他并没有徘徊于对此进行描写,而是转而叙述主人公是如何因生命流逝而悲伤,为始作俑者的沦落而悲伤。

麦克唐纳的情节设置非常动人心弦:当阿彻寻找犯罪的动机时,他经常会发现过往的一些不公正现象,而这正是导致犯罪发生的根源。他对受害者和一些罪犯都报以了极大的同情心。

《月亮宝石》  威尔基·柯林斯 著

通过《白衣女人》和《月亮宝石》这两部作品,威尔基·柯林斯基本上形塑了惊悚故事的形式。《白衣女人》描写了一位在雾中游荡的女人,以及被人窃取的身份,书中有着最恶毒的反面人物之一福斯科,他体态臃肿、头脑狡猾,兜里总放着一只宠物老鼠,这本书里还有一位强大的、一点儿女性气质都没有、长着一脸大胡子的女主人公。《月亮宝石》呈现了一个厌恶侦探的世界,书中讲了一个明显无法侦破的犯罪案件,作者从多个视角对此进行了描述。学究们可能会指出,爱伦·坡也参与了惊悚故事的创造(而且是在威尔基·柯林斯之前)。他们还可能会指出,威尔基在《白衣女人》的前半部分描写玛丽安·哈尔科姆和福斯科之间的心理活动时,他似乎兴致不高。而且,《月亮宝石》中提供的解决办法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无所谓啦。我们现在的写作形式,仍然借鉴了柯林斯的作品,而且我们仍然在阅读,不断重温他精彩的篇章。

15、山姆·伯恩(Sam Bourne,本名乔纳森·弗里德兰):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阿瑟·柯南·道尔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10

这是一本经典著作,时常被改编成各种形式,我们甚至很可能因此忽略了原著。虽然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巴兹尔·雷斯伯恩都曾饰演过福尔摩斯,但我的心中却仍然住着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福尔摩斯。我还在上学的时候,福尔摩斯便在我脑海中成型了。无论我在电影或电视剧里看过多少不同的福尔摩斯,都比不上我初次看过的那本原著。

制作人和导演们为什么会不断选择翻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呢?这是有原因的。这个故事拥有着完美的犯罪:在对的时间和地点,出现了转移我们注意力的证据,充满了迷雾与危险,家族秘密错综复杂,凶手的计划精巧严密,而神秘的侦探古怪又杰出。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让童年的我紧张不已——这一著作永不过时。

1976年夏天,还是学生的亚当从远房叔叔那里继承了一栋位于萨福克(英格兰东部一郡)的房产,他一直向往的波西米亚生活却落得一团糟。十年后,一个女性和一个孩子的尸体出现在了这座房子的动物墓葬处。他们到底是谁呢?

伦德尔最为知名的作品是她的“韦克斯福德督察”系列小说,但是,她以芭芭拉·薇安的笔名写作的心理惊悚小说却最深得我心。《致命颠倒》这本书非常有薇安风格:故事的一部分发生在过去,其主题、语言以及时间跨度表现得都非常出众。这本小说的重点不在于谁是凶手,而在于这起凶案的目标是谁。薇安使用了倒叙手法和切换视角的写法,使读者应接不暇,情节设置也十分巧妙。

这个故事围绕调查凶案而展开,却是从嫌疑犯的视角出发的,而非侦探视角。我喜欢读的(以及写的)便是这种犯罪小说。这种书拥有所有应有的元素:凶案、悬疑、性、房地产色情,最后的一个情节转折让我颈后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伦德尔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她非常强调完美的心理可信性。她比我读过的任何作家都更加明白,迷狂是如何转化为暴力的。伦德尔对于暴力的描述十分简约,却能让读者感到心头阴冷,她将真正黑暗的内容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象。

科尔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才华横溢,但不幸的是,他在今年早些时候过世了。伯尼·冈瑟(Bernie Gunther)是他笔下的一位“反英雄”式人物,是纳粹德国以及战后德国的一位调查员。我喜欢那种主人公身上充满模糊色彩及矛盾的小说。对我来说,冈瑟恰恰符合这条标准。我最喜欢的小说是《静静的火焰》。在这本书中,伯尼身处阿根廷,周围还有一群令人讨厌的角色,其中包括纳粹德国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伯尼的任务是追捕一位连环杀人犯,这名杀人犯的犯罪手法与伯尼在之前在德国调查的一宗案例相似,专门挑年轻女性下手。

《天才雷普利》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著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著  傅玉安 译

选择“雷普利”其实不太合适,因为“雷普利”系列包括五本小说,而不是一本。这五本小说都同样颇具吸引力和诱惑力,在心理上也令人欲罢不能。在这些书中,我们的主人公雷普利逐渐成熟起来——他与犯罪之间那奇妙的关系一点点不断变化着。在《天才雷普利》这本书中,他第一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骗子变成了精神病患者。雷普利先与有钱懒惰的迪基(Dickie)做朋友,继而窃取了迪基的身份。警方对他的行为展开调查,他开始在整个意大利东躲西藏。他利用自己的才智逍遥法外,去逃避自己的邪恶本性。海史密斯的写作手法非常简洁——例如她曾描写道,微笑“被有意抛过”桌子。她对心理的理解让这部小说成为了伟大之作。和所有优秀的骗子一样,雷普利会阅读人们的心理、每个焦躁的小动作、每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假笑,他利用每个人的弱点去为自己谋利。海史密斯和雷普利一样,她利用的是你的同情心(雷普利的权利,不是吗?这个角色是多么的冷淡和高高在上呀),所以当惨案发生的时候,你似乎也成为了这场犯罪的同谋。真是令人恐惧的完美之作。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岳麟 译

《罪与罚》属于犯罪小说中的监狱类别,这本书在该类别中拥有着中流砥柱的地位。这本书整体上十分丰盈,拥有着一种拉伯雷式的风格。但是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离开阁楼、踏上不归路的时候,这本书就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谋杀现场曾一度荒谬、可怕而迷人。拉斯柯尔尼科夫时而暴躁易怒,时而充满同情心,时而小气自私,时而机敏精明。他怒上心头,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却仍然努力想让我们去爱上这个人。

当然,这本书写的并不是寻找凶手的过程。相反,与许多伟大的犯罪小说一样,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在于探索凶手头脑中的阴谋诡计——这本书重点写的是犯罪所带来的心理影响,而不是一步步去解开谜底。这本书所提出的是关于犯罪、自由意志以及救赎方面的问题,这使得《罪与罚》不仅成为了最伟大的犯罪小说,更成为了所有小说中最伟大的一本。

《刑场》 薇儿·麦克德米德 著

薇儿·麦克德米德 著  陈静 译

这本书是我遇到过的一本接近完美之书,它的结构非常严密。作为一本心理悬疑书籍,这个故事几乎包含了一切内容。拥有秘密的遥远的乡村?有的。双重时间叙述——既有1963年对犯罪的调查,也有当下的故事?有的。勇敢的女主人公,一步步揭开真相?有的。凶手翻转?有的。鲁丝·伦德尔也认为,这本书是“她读过的最棒的侦探故事之一”。

我是在很久之前读的这本书,当时,我自己还不是一个犯罪小说作家。如今,当我再去思考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经典小说,而非当代小说。我脑海里仍记得斯卡斯代尔湖区的那个社区,记得调查者身为局外人如何一步一步揭开谜底,记得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完美的间谍》 约翰·勒卡雷 著

约翰·勒卡雷 著  李静宜 译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1

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约翰·勒卡雷运用了天衣无缝的心理推测、严密的程序以及地理政治方面的惊悚情节,以一种惊险的风格,让这部作品既充满力量,又优雅得体。《完美的间谍》或许是迄今为止描写父子关系的书籍中最为优秀的一本。美国国务院也应该看看勒卡雷(的任何一本书中)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解剖。

克鲁兹·史密斯的作品让我懂得了犯罪小说中也存在着“声音”和“角色态度”,并让我理解了如何将这两个元素融合起来,创作一部真正值得铭记的小说。在《高尔基公园》中,我们跟随作者在冷战时期的莫斯科探索,俄罗斯侦探看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这位侦探在与他人和自己交流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他看问题的深度和准度,他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从不以道德去评判人,我震惊于他的态度和能力。正如迈克尔·康奈利所说的:“一部犯罪小说——和其他故事是一样的——成败取决于角色。”《高尔基公园》在角色描写方面非常成功。

阿诺德·英德里达松 著  张露 译

City)是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冰岛犯罪小说,出版于2001年的《墓地的沉默》则是第二部,它使得阿诺德·英德里达松成为了世界上最杰出的犯罪小说作家之一。在这部小说中,有人在一栋建筑物中发现了一具骷髅,整个故事便是围绕着骷髅的来源展开的。故事非常具有吸引力,使读者甚至不愿挪开眼睛。小说主角是一位名为埃伦迪尔(Erlendur)的警察,他身上虽然有一些缺点,却非常迷人。但是,真正让整部小说充满魅力的,是这本书中的第二条故事线,描述了家暴及其对相关家庭的影响。这部分的描写非常令人心痛和不安,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身走入了这个家庭当中。

《邮差总按两遍铃》 詹姆斯·M·凯恩 著

文中的反派是一位开着卡车四处流浪的小混混,他不去寻找食物也不找工作,他遇到了他的灵魂伴侣——一位咖啡店老板的妻子。这位厌恶自我的主角和这个女人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开始了一段什么都不在乎的婚外情,并想设计杀死她的丈夫。《邮差总按两遍铃》是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这使得本书充满了一股激动人心的急迫语调。书中并没有讲述核心角色的过往经历,也没有讲述他们的动机,他们两个人就这样彼此忠诚。这本书只需一个小时便可读完,但你永远都不会忘记它。

《高尔基公园》 马丁·克鲁兹·史密斯 著

马丁·克鲁兹·史密斯 著  刘小霞 译

对我来说,这本书是这一类别小说中的巅峰之作。马丁·克鲁兹·史密斯采用了一种我们所熟悉的设定——虽然周围有许多腐败存在,但主人公仍然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于自己的工作,但他同时又使得这个故事全然一新。这场谋杀的原因是这部冷战惊悚小说与前人之作的核心区别所在。如果20世纪80年代就有“游戏改变者”这个词存在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词非常适合于描述《高尔基公园》。这或许是我读过的最富含人性的惊悚小说,我们从中可以一窥苏联社会是如何缓慢崩溃的,甚至再读此书之时,也不会感到阅读的激动有所减弱。在故事当中,每次积雪融化,溜冰场附近的三具尸体逐渐显露出来的时候,我的心就再次被紧紧攫住了。这本书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角伦科,他勇敢、孤独,又充满了同情心。“他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当我和他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会做得更好,”作者马丁曾这么说。我们都应该利用好这样的工具。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文|数娱梦工厂,作者|林余

“晋江文学城”——这五个字从未像过去的一年那样,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这一切或许与一部名为《魔道祖师》的耽美小说有关。8月19日,#晋江否认提供证据致作者被抓#和#墨香铜臭#同时登上微博热搜,晋江文学城官方辟谣了关于网传的晋江为警方提供证据致使旗下作者墨香铜臭被抓。但令人玩味的是,晋江并没有直接辟谣关于墨香铜臭被抓的争议,而仅仅只是甩脱了自身责任。

自今年三月起,关于《魔道祖师》作者墨香铜臭被抓的声音就在知乎、晋江论坛等平台上不绝于耳,直到前日(8月19日),一份疑似与墨香铜臭作者同名的羁押名单在网络中流传开来,再度引发大规模讨论;

不少传言称,墨香铜臭由于创作的另一部作品《人渣反派自救系统》于2017年非法出版个志达到4000册,而在今年5月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负责个志出版的次元tomo。

根据中国扫黄打非官方公布的关于《网络文学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通告,晋江写手袁某某伙同淘宝网店销售人员累计制售淫秽书刊2类4000余册,牟利50余万元。

结合晋江文学城站长iceheart在5月23日发布的微博,和5月23日当天北京市“扫黄打非”部门发布的查处晋江文学城涉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关闭停更相关栏目、频道的通告,则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这场发生在互联网间的大戏让耽美文学在当下的处境显得格外诡谲:耽美原作者由于非法出版和传播淫秽色情疑似入狱,而依据耽美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目却名利双收——#陈情令庆功宴#紧随着墨香铜臭被捕传言登上了热搜。

这部由企鹅影视、新湃传媒出品,改编自《魔道祖师》的网络热剧,在这个夏天捧红了肖战、王一博两位男主演,同样让腾讯相关广告及会员业务和音乐OST销售赚的盆满钵满。动画《魔道祖师》也以其精良的制作、古风的画面和侠义风骨的人设,为国产动画树立了2D领域中的标杆。

商业领域的热闹和围绕着耽美文化的监管困境,让晋江的处境越发像一座围城:同性题材、耽美作品的热度让不少嗅到商业的投机者一拥而上,试图从这座金山中分一杯羹;而晋江的创作者们却像是凌空行走在一根剧烈摇晃的钢丝上,为越发狭窄的创作空间和日益严峻地监管环境战战兢兢。

当人们回溯晋江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史时,就会发现,这个一直默默低调发展,被传统所鄙夷、上不了台面的”耽美圣地“,背后所代表的是女性亚文化圈层崛起。而接下来,她的命运又该如何收场,前往何方?

耽美圈层中一直流传着一个黑色笑话,大意大抵如此:如果严苛地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执行的话,那些我们所熟知的耽美作者,同人写手,甚至于晋江整个管理层都大抵将在监狱中相会,他们将在狱中相互致意:“你好,我是淫秽色情。”“你好,我是非法出版。

这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段子,而是过去二十余年耽美文学在中国这片大地上野蛮而自由生长的缩影。

在早年,无论是耽美文学或是同人创作尚且处于一个小众群体时,耽美文学的创作尺度远远高于当下,如果按照目前已有的“天一案”中的判例作品《攻占》作为传播“淫秽色情”的参考标尺,中枪者可能不在少数。

而从商业逻辑端的另一侧,粉丝和创作者间“以金钱作为创作奖励“的“礼物交换”逻辑,能够贩售个志、同人本是对作者创作能力和号召力的奖励,甚至于晋江曾经为创作者们单独开创过个志定制服务的板块,在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出版的前提下,不少知名作者早年间都有售卖个志的经历。

但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第三百六十四条传播淫秽物品罪和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成为了众多耽美作家的隐藏雷区——没有书号、出售个志是非法经营;而在个志中,作者往往会出于购买福利,放上一两个含有“开车”内容的番外,这就成为了贩售淫秽物品牟利的证据。

根据199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法律》作为量刑标准,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淫秽书刊达2500至5000册以上或获利15万至25万以上,应当认定为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类似的案例可以参照去年12月,耽美作者“天一”(刘圆圆)因犯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一审判处十年零六个月。

(“天一案”庭审直播,目前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播放量已经超过200万)

再比如今年由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的一篇特稿《被卷入耽美举报案的武大教授》引发大量讨论的“深海先生案”:耽美作家“深海先生”伙同他人网络制售非法出版物,非法经营数额118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涉案的淘宝店主获刑三年六个月,印刷厂经营者获刑两年六个月。

充满矛盾意味的是,耽美类的影视作品却在市场中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2015年《上瘾》捧红了许魏洲和黄景瑜,2018年的《镇魂》让朱一龙和白宇成为了当年的顶级流量,2019年《陈情令》又让肖战和王一博成为了少女们的心头所爱。普通的影视作品需要通过主演的人气来带观众流量,而耽美作品则恰恰相反,这类影视剧往往可以反哺给演员以巨大人气,也让站在艺人背后的出品方趋之若鹜。

曾经属于小众领域中的耽美文化,经由影视作品的放大,影响力与日俱增。用一个更为直观的数据来证明:从2018年1月至6月底,仅半年的时间,晋江在版权衍生合作上已取得了版权签约金突破两亿的成绩,而在国内最大的网文巨头——阅文集团同期披露的半年报里,上半年度的版权运营业务收入也只有3.17亿元。

据 Vlinkage 2018年8月的一份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有43位耽美作者的93部耽美网文,以9种形式被开发,共售出141次不同类型的版权。

其中有8位耽美大神级作者备受市场欢迎,作品被购买版权次数均在5次以上,占据被改编作品总次数的65%,作品改编形式涵盖了广播剧、影视化、漫画、动漫、游戏等领域。

(图源:Vlinkage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2019年的暑期档,造价远低于《长安十二时辰》的《陈情令》,最终占据了整个夏天的流量和关注,似乎之前影视圈所追求的制作精巧也好,服化道还原也罢,评分再高都好,最终都敌不过这一场《陈情令》“男男之间”的故事。

商业领域的追捧让小众市场中的耽美文化站在了追光灯下,但背后一连串经不起推敲灰色地带,让多方力量在其中撕扯——腐女圈层希望平权意识、资本圈希望大赚一票、艺人希望借耽美能圈粉走红;而反对者以耽美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为由,希望让耽美彻底消失在网络空间中。

更何况《魔道祖师》本身就站在纷争不断的风口浪尖。自完结的2016年开始,关于《魔道祖师》的营销炒作、抄袭融梗、KY拉踩、在晋江作者、粉丝之间的骂战与道歉从未停止。

恨之者称其为“耽美界毒瘤”,“以铲除《魔道》邪教、肃清原耽为己任”,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举报和“圣战”,甚至不惜制造了一场制造了一场“魔道粉丝人肉反对者,致使被人肉者自杀”的大戏,引得三大官媒点名,最终却被证明是被炮制出来的莫须有故事。

即使在耽美圈层内部也并非铁板一片,不少人在墨香铜臭被捕的传言消息下又开始细数网络中流传的墨香铜臭本人及其粉丝“数宗罪”,并转发抽奖庆祝自己的“胜利”。

8月1日,在晋江文学城恢复更新的第三天,晋江文学城站长、CEO黄艳明在晋江文学城第四届作者大会上表示,整个网文环境的“寒冬”就要来临了,很多时候要三思而后行,个体做自我切割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抱团取暖”。

焉知此声警钟为谁而鸣?

耽美向作品会偃旗息鼓吗?

耽美文化的流行背后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社会话题:关于女性主义的思潮、关于LGBT的平权运动等等。

即使单纯从创作作品的本身而言,耽美作品本身的可取之处也远远高于一般的言情作品。

阿泷(化名)是晋江的老读者,上初二的时候是她第一次接触晋江,“当时在找一些(耽美)小说,然后就翻到了这个网站,发现这个网站的推文还不错的样子。”

那是在2009年,晋江上原创和转载的耽美小说开始以几何倍数增长,同人作品中高水准的《不死》、军旅文《麒麟》、娱乐圈文《重生之名流巨星》等具有代表性的耽美作品出现,不同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多彩。“当时有耽美这一栏的好像就这个网站比较全。”阿泷说。

但最早接触耽美作品时,她也表示“三观碎了一地“,“我记得(看)第一本书我还不知道两个男的也可以,然后我看了大半本才发现这本书是两个男的谈恋爱,我就疯了,然后我把这本书丢了。”

尽管如此,在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篇耽美小说《写意风流》连载“一看之下,惊为天人”,“从此就荤素不忌了。其实真正栽进去的原因就是感觉耽美写得好的比BG(言情)好太多,它们涉及的题材很多往往是BG涉及不了的。当然还有就是我当时看言情已经看腻了。”

抛弃言情转向耽美,这是大多数资深的耽美读者走过的阅读路径。”甚至最文荒的一段时间,还看过女尊。”相对而言,最具性别革命意义的女尊和耽美包含着最激进的女性向趋势,而“霸道总裁爱上我”模式的女性向趋势就要少很多。

女性向网络小说与传统女性言情的书写模式之间存在大面积的过渡阶段、灰色地带——言情、耽美、同人在这片地带中生长,甚至《盗墓笔记》《全职高手》这样出自男频的知名作品,同样也可以囊括进这片领域中。

耽美作品创作的可能性,一则来自于对传统刻板男女关系的突破,二则来自于双男性角色所扩大的生活半径。前者直观的表现在耽美作品对于性别的突破上,“女性能够透过其中一个男性的目光,近距离地打量另一个男性,将自身从欲望的客体变成了欲望的主体。”

而在关于耽美文学的众多研究中,更愿意将耽美文学的诞生解释为女性意识的觉醒——“颠覆男性中心主义,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建立女性自己的诗学,成为女权主义者倡导的,实现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网络耽美文学成为80后,特别是80后女性对“男性自我”,或者说是“独立人格”的自我认同和自由表达。”

而经由这种认同聚集而来的耽美文化圈层,往往具有接受较高的教育程度,经济独立,具备强烈的寻求自我认同和表达的意识,据早年腐女吧发起的调查显示,腐女中本科及大专以上文凭的达77.4%,并且大城市分布较多,家庭经济条件也较好,有充分的经济基础满足他们通过网络、漫画来接触腐女文化。

经济基础和教育程度为耽美文化圈带来了独有的创造能力:原创领域的创作者跳脱出“小情小爱”的桎梏,能够将自身置于更为宏大的空间中思索,追求情感中的平等与“敢于打破世俗枷锁”的自由。

更引人瞩目的是基于单部作品和角色CP形成的二次创作:平日中,腐女们各有其惯常所在的小圈层:如具有代表性”原耽““欧美圈”“古风圈”“coser圈”,而当一部有潜力的作品或是CP的诞生,能将各个圈层中的文手、画手、剪刀手、词作曲作者们迅速连接起来,继而诞生一系列的同人小说、同人图、MV、甚至于同人漫画、同人游戏,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圈层传播。

当伴随耽美作品成长起来的亚文化圈层,逐渐掌握了部分网络和经济话语权时,嗅觉敏锐的商人们开始从中寻找商机,而正在寻求机会推动主流价值转变的腐女们,更是乐见其成。

(网传的耽美作品改编拍摄名单)

在过去的几年中,以晋江为代表,再到宣布商业化的长佩文学,再到论坛或是社区形式的lofter、白熊阅读、克拉克拉正在形成稳定的发展规模,而更向外延衍生的诸如广播剧、声优等产业也在催生IP价值的进一步放大。

影视领域中,尽管同性恋作为敏感题材依旧被禁止,但《陈情令》依旧输出了一个如何在不涉及爱情的前提下,将原著的框架和重点展现到极致的拍摄样本,并通过合理的商业手段让IP价值最大化。

而就在三天前,由早期耽美领域的经典作品《凤于九天》改编的同名影视作品发布了开机图,尽管作者发微博表示对此毫不知情,但谁又能挡得住资本对于腐女的热情呢?

可以预见的一个未来是,在监管层面的重锤响鼓真正落下来之前,腐女们会有愈来愈多“夏日限定”。

1、邵燕君:《破壁书》词条,女性向·耽美,三联生活出版社

2、张冰,《论“耽美”小说的几个主题》,文学评论,2012

3、大众传媒文化之网络文化现象解析——网络耽美文学流行现象中的社会心态,《文学界(理论版)》 , 2010 , No.77 (7) :203-204

4、动漫经济学:《把耽美关进笼子里》

5、杨雅,《同人女群体:“耽美”现象背后》,中国青年研究,2006

6、Vlinkage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7、传媒实验室:《耽美文化:为什么腐女都喜欢“搅基”?| 热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版社出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