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哪这个合法不?

疫情下,足球比赛该怎么踢?除了空场进行外,德国第七级联赛又出奇招——在近日的一场比赛中,两支德国第七级联赛球队上场的22人,人手一台超市购物车踢球,以此保证社交距离。连守门员也手握超市购物车守候在求门口。(via 七环视频)

一个头球顶两个进球?输球才能成功保级?没钱分红拿啤酒“顶账”?是不是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真是这些年中国足协展示的奇葩操作。

说实话,中国足球不行还真不能一个劲的怪球员,毕竟中国足协也真的“够业余”。

就以近三十年来看,中国足协就给球迷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葩操作,出台了一条又一条的“神奇规定”。

今天我就带着各位回顾一下中国足球史上那些奇葩的规定或神操作。

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男足跟新西兰男足踢过一场比赛,结果新西兰生吃中国队两个头球。

足协领导一看,好家伙儿、这头球真厉害,随即“大受启发”。足协领导开始认为中国足球也得学习头球、还得走身体路线,这样一方面能制衡日韩等技术流派,一方面还能“欺负”西亚那些小身板的球队。

然后,这个旷古烁今的政策来了:比赛中头球算两个。

说实话,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倒的确帮当时的中国队培养了一些高中锋,但还是显得很不专业。

其次更夸张的是,当时有的球员为了多得分,带球冲到门前居然不射门,愣是要把球挑起来再头球攻门,简直丑态百出。

2002年赛季结束,深圳平安和北京国安的积分相同,相互成绩也持平。

按照足协当时的规定:积分相等的,直接比较相互成绩,如果还相同那直接抽签。

然后我们的足协直接拿出一副扑克牌,现场表演一波“一开两瞪眼,大小定江山”。最终深圳队抽到黑桃Q,以一点之差险胜北京队的黑桃J,获得联赛第二名。

1999年,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毅腾队和绵阳队并列小组第二名,必须得决胜出一个晋级名额。

然后自以为很聪明的足协创造性的想出了一个新办法:两队抽签赌单双。

从写有0-9的号码牌里两队各抽一张,然后看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单还是双。

抽签开始后,毅腾押单数,绵阳押双数,随后把各自抽好的纸条交给足协官员。结果足协官员打开纸条一看,愣住了......(两个纸条的数字分别是6和9,但正反一换很容易混淆)

足协官员马上问毅腾一方,你抽的是几啊?答:9.

随后又问绵阳一方,你抽的是几啊?答:9.

明知道不可能出现两个9,结果足协官员居然硬着头皮说:二九十八,双数!绵阳队晋级。

这毅腾队领导一听恼了,你这不是耍人吗?哪来的两个9?

但由于抽签已定,足协最终只承认规则有漏洞,但拒绝重新抽签。(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恶搞,但没想到确有此事。大人哪能干出这事啊你说?

2007年,中国足协觉得各家球队现场上座率不是很乐观,严重影响收入,随即脑袋一转来了个新思路:

对于新赛季各球队主场上座率进行考核奖惩,如果联赛平均上座人数低于5000(中甲)和10000人(中超)的俱乐部,将在年底的分红中分别扣除10%和5%。

据说那个赛季各支球队为了完成“上座率考核”,甚至要求工作人员、亲朋好友拖家带口的组团去现场看球赛。(这跟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逼着每个宿舍必须出几个人去看讲座简直一模一样,不去就扣班级分)

2003年,也是甲A时代的最后一年,中国足协出了一个积分排名新政策:

上一年度的排名乘0.5,再加上本年度的实际排名,然后作为最终排名。(说实话,这种政策是为了考验球队的计算能力吗???)

那年比赛的最后时刻,重庆和天津成为最后一个中超名额的竞争者。结果重庆队居然发现了一个BUG......

重庆队本年度排名已经确定,只要最后一轮输给青岛队,就能让青岛队反超天津,然后自己就实现成功晋级。(天津最后一轮得踢夺冠热门上海队,取胜概率微乎其微)

好家伙,这可把重庆队乐坏了。最后一轮对阵青岛,轻松送给对手3个球,确保自己能够稳稳输掉比赛......

中国足协一看重庆居然这么玩,马上意识到了问题,随即找上了夺冠大热门上海队。(具体啥情况咱不多说,各位只要知道夺冠热门上海队居然被保级球队天津2:1拿下,连冠军都丢了)

不知道还有多少球迷记得2009年那个低迷的中超联赛......

那一年中超球市相当差劲,联赛收入大打折扣,这可把足协领导跟联赛老板难哭了。

赛季结束后,眼看着又到了大家围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分红拿钱的“开心时刻”,足协却没钱可分了。

就在这“危难关头”,当时联赛的赞助商金威啤酒仗义相助,给足协想了个小妙招:按照原定分红情况,用啤酒进行兑现。

然后每支球队最终收到了790件啤酒的分红......(虽然一支足球队人挺多,但估计收到啤酒那一个月,也得天天吃顿小烧烤才喝的完)

据说啤酒分完以后,自觉不好意思的足协又给各位老板准备了一点小礼物聊表心意:每支球队的老总给一台数码相机......(这是担心大家喝啤酒的时候没有拍照留恋吗???)

2005年年初,中国足协突然发布一项新规定:

凡是队内没有国奥球员的俱乐部,新赛季每场比赛20岁以下球员上场人数不得少于两人,否则直接判0:3负。(据说是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培养年轻人才)

中国的20岁足球运动员什么水平咱就不多说了,毕竟后来连U23保护政策都出来了。

当时大部分球队对于这个新规定实在苦恼,毕竟队伍里20岁以下的球员没啥战斗力,放上去这不明摆着影响比赛吗?

眼看各家俱乐部毫无头绪的时候,深圳队给足协上了一课:

在新规出台后的第一场比赛中,当比赛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且胜负已定的情况下,深圳队突然申请换人,把20岁的球员换一位上去,然后1分钟后马上再次申请换人,用另外一位20岁的小将把前一位给换了下来......(汗都没有出就把人换下来,这不是瞎折腾吗?)

1990年的全国足球锦标赛,为了解决主客场进球数相同的问题,足协出了新规:

每场比赛必须决出胜负,两队积分相同时,客场进球算两个。

咱们以当时北京对天津的一场比赛来详细看看这个规则的漏洞。

首场比赛,北京主场1:0战胜天津队;次轮比赛,天津主场88分钟时将比赛踢成1:1平。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按照规定,北京队哪怕再丢一球也能晋级,而天津队必须再进两球才能晋级。

所以天津队就希望保住常规时间的平局,拖入加时赛获取更多时间;北京队希望赶紧结束比赛,哪怕给天津再进一个也无所谓。

然后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

北京队门将直接弃门而出,北京后防线全体倒戈,反而是天津队的球员堵在了北京队的门前,以防北京队直接来乌龙球。(各位可以脑部一下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

2001年,中国足协为了给冲击世界杯的国家队球员保驾护航,保证集训质量,直接宣布取消联赛“升降级”。

虽然最终中国队性的闯进了日韩世界杯,但升降级的取消却给后来的中国足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升降级政策实施后那一两年,中国足球联赛陷入空前的混乱当中,假球赌球事件层出不穷。

2010年,中超联赛来到最后收官时刻。尽管冠军已定,但最后的多场比赛还决定着亚冠名额以及保级球队的生死。

一看最后的比赛居然这么重要,足协坐不住了,赶紧出来展示智慧:

最后一轮的8场比赛必须同时开球,而且中场休息时间全部由15分钟改为30分钟,确保下半场也同时开球。

据说还告知各球队管理层,中场休息时间不得让球员知道其他场次的比分实时情况......

这个神操作据说最后还遭到了国际足联的批评。


就拿最近一两年来说,中国足协的某些操作也让人愁的慌。

先是大张旗鼓的开展“中性名改革”,结果引发一系列问题;其次对于归化球员到底算外援还是内援也搞得稀里糊涂,让人难以理解。

最后一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足协制定的奇葩规则或神操作?欢迎讨论分享。




最牛的应该就是当年重庆力帆的输球才能保级的情况,最后还让上海队故意输给天津,真是“举世难闻”的操作。也就中国足协干得出来。[抠鼻][抠鼻][抠鼻]




上世纪八十年代好像有过头球算两分;最著名的就是本世纪初阎世铎执掌足协两年不降级,按平均分降级的奇葩规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荐足球收费犯法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