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引导牌有多少条对称轴?


《对称图形》说课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中心小学 易三红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内容《对称图形》。 (2)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为此,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蜻蜓、蝴蝶、树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和深度。将主题图的蜻蜓、蝴蝶、树叶和脸谱融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将主题图中的小蝴蝶设计成小书签,做为认识对称轴、学画对称轴的学具,而用学生平常爱折、爱玩的纸飞机来导入新课。 (3)教学目标: 依据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5)课前活动:课前请学生们一起动手纸飞机,并玩一玩纸飞机。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绪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猜一猜、拼一拼、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一系统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四、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引出新知。 因为课前我看孩子们折纸飞机、玩纸飞机,非常开心,所以一开始我就用羡慕的语气说:“刚才老师看大家玩纸飞机,真开心!老师也折了两个纸飞机想玩一玩。”同时出示两架纸飞机(一架两翼对称,另一架两翼极不对称)。继续说:“你们猜一猜,这两架飞机哪架会飞得高一些、稳一些?”估计学生会猜测两翼对称的那架飞的高一些、稳一些。为了验证猜想,我请一学生上台演示。通常演示,学生会发现:两翼不对称的飞机,由于左右不平衡,飞的歪歪斜斜,既飞不高又飞不稳;而另一架则会飞得高一些,稳一些。接下来,我就据此提问:都是同样的纸折的飞机,为什么玩起来差别这么大呢?估计学生会说它们的机翼不同,一个两边机翼完全一样,它飞的又高又远;另一个两边机翼不一样,所以飞的歪歪斜斜。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对折两架飞机的机翼,肯定学生的结论。同时引出对折和完全重合的概念。 利用学生课间常玩的游戏创设情景,自然的引出完全重合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理解轴对称图的基本特性,认识对称图形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拼一拼、说一说、找一找、赏一赏。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我将教材中的脸谱、树叶、蜻蜓、蝴蝶等应用到“拼一拼”这个环节中。我把脸谱、树叶等制成学具,分成两半。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些被分成两半的学具,让学生拼一拼,拼成完整的图案。拼完之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拼?这些拼出的图案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估计学生会发现能拼成一组的图案,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接着,我用课件出示蜻蜓、树叶、蝴蝶,并请学生猜一猜:对折后,会有什么情况?学生猜测后,再用课件演示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根据演示,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辆引导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