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莘在火车上创作歌唱祖国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7月30日上午,剧院领导班子及舞剧《歌唱祖国》主创人员隆重迎接从鹅湖镇荡口古镇赶来的王莘先生的侄媳妇和侄孙女。双方相聚一堂共话王莘先生之生平,回忆温馨往事,现场气氛热烈。王莘先生的侄媳妇在老先生在世时专程赴天津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老先生对家乡始终有割舍不断的感情。王舸导演向两位嘉宾介绍了舞剧创排情况与他的灵感与构思,王莘的侄媳妇和侄孙女向导演与主要演员刘迦、秦熙展示了王莘年轻时的照片及平时的生活照,王女士饱含深情的告诉大家王莘爷爷生前对家乡无锡的热爱与牵挂,晚年时期坐在轮椅上还经常让侄媳妇推着前往天津火车站,只是为了看一眼去往故土无锡的列车......他之所以后半生选择留在天津一是因为他是个有着文人气质的艺术家,深藏功与名;二是因为天津的气候特别像家乡无锡那般温润舒适......老先生在弥留之际还想着梦回无锡,魂归故土。

  导演与主演动情地聆听着老先生的生平。王舸导演说:老先生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就是他晚年的时候曾说过:“我虽然写了很多作品,但我认为我一生只写了两首歌,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灵谱写的《歌唱祖国》...... 真是文如其人,歌如心声,他的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王女士回应道:“是的,我爷爷的歌曲可以说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他上过朝鲜战场、延安战场,亲身经历才能激发起蓬勃的创作激情抒写对祖国无尽的热爱!”歌曲《歌唱祖国》创作完成之初在群众中广泛传唱,边传唱边多方听取意见修改打磨,群众的力量使之在全国家喻户晓。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首歌曲闻名全世界,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和中国精神。

  座谈会结束后,两位嘉宾赴排练厅现场观看了舞剧排练,当场表示对该剧非常期待,剧院领导班子热情邀请他们试演当天一定要前往无锡市人民大会堂观看演出并多提宝贵意见。

《歌唱祖国》是我父亲王莘作词作曲的。我就来讲讲它诞生的过程。

1949年,时任天津音乐工作团团长的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在观礼台上很激动,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诞生了。当他看到游行队伍喊着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前时,不禁想到,如果大伙儿能唱着一首歌通过天安门广场该有多好。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这样一首歌。

从那开始,他每隔两三天就要写一首,一共写了100多首,其中正式发表的有6首,主要发表在《天津日报》的“天津歌声”栏目上。可是发表以后没人唱。他说,当年在晋察冀边区那么艰苦,没有报纸也没有电台,那时写的歌群众都能传唱,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不唱,那可能就是没写好。于是他继续地努力写。

一年过去了,他很苦恼没有写出满意的歌来。正好天津音乐工作团需要购置乐器,他听说北京西四牌楼附近有一家当铺,里面有一些旧乐器,于是到了北京,把他能挑的乐器都挑了。挑完以后,他跟老板要了一根麻绳,把乐器一件一件拴起来,当时那种狼狈相可想而知:两肩各背一支长号,两手提着圆号,剩下的小号、长笛、黑管、双簧管都拴在一起挂在脖子上。就这样,他从西四牌楼往火车站走。

当天是9月14日,他忽然看到五星红旗在秋风里飘扬,小朋友正在准备国庆唱歌,于是随口哼出一句词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他觉得还不够劲儿,又提高了一些声调: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祖国》的头几句歌词就这么创作出来了。因为赶火车,没时间记下来,为了避免忘记,他就在路上不断地重复,一遍一遍地唱。就在重复唱歌过程中,他发现被自己的歌感动哭了。他说当时他就感觉,民众肯定会喜欢上这首歌。上了火车后,父亲把前面几句赶紧记录下来,看着火车窗外的景物,他又不禁唱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这些歌词未必能在办公桌上写出来。

回到家后,父亲把歌谱完整地誊写下来。第二天早晨兴冲冲地送到了报社。他当时就想离国庆节还有15天,希望能够传唱。结果过了没两天就被退稿了,上面写着国庆稿挤,暂不录用。他找到一位老朋友问了情况,朋友说你辛辛苦苦写了一首外国歌,因为当时的歌曲多是五声音阶的,忽然出来一个别的调儿,别人就感觉不像中国歌。

  由人民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国》创作于1950年,于1951年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文学》发表,至今传唱不衰,如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各种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结束曲,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第二国歌”,成为跨世纪的红色经典。

  晚年的王莘先生曾说:

  “我虽然写了很多作品,但我认为我一生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灵谱写着的‘歌唱祖国’”。

  音乐与革命改变命运

  14岁那年,王莘只身来到上海一家百货公司当练习生,业余时间去量才学校学习。这是上海进步报人《申报》的创始人史量才开办的文化补习学校。在这里,王莘遇到了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他从李先生身上学到了中国人的骨气,树立了自己的道德风范和刚直不阿的人生价值观。

  1938年,王莘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考取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在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专业、系统的学习。延安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和参与《黄河大合唱》筹备与首演的经历,为王莘日后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情感储备。

  毕业前,冼星海赠给王莘一支颇有纪念意义的法国自动铅笔,他说:

  “我用这支笔写下了《黄河大合唱》,你拿着它,希望你也能用这支笔写出些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来。”

  1939年6月,毕业后的王莘奔波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执教于华北联大音乐系,创作出反映根据地人民心声的《选村长》《打击顽固分子》等革命歌曲。1943年春,时任“华北群众剧社”音乐队长、副社长的王莘,相继创作出《战斗生产》《永远跟着共产党》等歌曲,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在鼓舞军民士气的同时,也敲响了侵略者和反动派走向灭亡的丧钟。

  诞生在烟盒上的不朽名作

  天津五大道的成都道博爱里是比较隐秘的一条小巷,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清水墙面,院子里种满迎春花。1949年1月15日,王莘从平山跟着解放大军进了天津,就一直居住在那里。

  在天津,最初成立了音工团,王莘任团长。他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看到人们都是喊着口号通过天安门,当时他想:“如果写一首歌,让大家唱着走过天安门多好。”这念头在他心里发了芽。近一年的时间,他为这首歌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草稿不知写了多少遍,光是正式发表在报刊和杂志上的就有六首。但这些歌都未传唱开,王莘觉得群众不接受就是写得不好,没和大家产生共鸣。

  1950年国庆节前夕,王莘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他欣赏着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抬头看,鲜红的国旗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他忽然灵感突现,词和曲脱口而出:

  因为双手提着乐器,他无法将词曲记录下来,于是他反复地大声唱着,走向前门火车站。不少行人和旅客向他投来诧异的目光,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使他浑身热血沸腾。他被自己的歌声感动了:“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王莘用冼星海送的自动铅笔书写下《歌唱祖国》手稿

  上车后,他撕开香烟盒在背面记下了前四句,随着滚动的车轮,看着车窗外的大好河山,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歌唱祖国》就这样诞生了。他亲自动手刻歌片,并带着音工团去工厂、码头、大学、街头向群众教唱。

  毛主席说:“这首歌好。”

  1951年,在怀仁堂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当毛主席经人介绍,得知王莘是《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时说:“这首歌好”,并特意送给王莘一本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王莘捧着《毛泽东选集》,恭敬地请毛主席签名。当时,毛主席不仅欣然应允,还不忘问王莘,自己的名字签在哪一页。王莘一时激动竟不知如何说好。

  毛主席接着拿起笔一边自言自语:“签在第一页容易弄丢,签第二页吧”,一边挥笔在这本《毛泽东选集》的第二页上签下了“毛泽东”三个大字。如今这本经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毛选还珍藏在王莘的家里,不久他的家人将把它捐赠给坐落在无锡荡口的王莘纪念馆。

1965年周总理和群众共同高唱《歌唱祖国》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首歌。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同时发《通知》,要求大家在国庆期间传唱《歌唱祖国》。从那时起,这首歌就唱响在地球上有华人的地方。

  2007年,歌曲被搭载在嫦娥一号上,从太空向地球传输回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全球有63亿人聆听了这首歌。《歌唱祖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传播最远、流传最广的歌曲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唱祖国那年创作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