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奥特曼卡片多少元?

你家娃收到了多少压岁钱?

可能就被“熊孩子”盯上了

10天花9800元买奥特曼卡

过年前家里放了一点现金

这些钱全部花在一家文具店了

因为儿子之前的压岁钱花了一年

那么文具店里有什么东西

这便是9800元的去向

小男孩本想买一两块的卡片

“买三百多的那种贵的”

于是这个10岁男生买了一袋子卡片

而且文具店老板还告诉小朋友

“家长问起来你的时候”

“不要说在我们店里面买的”

在店里面是老板拆的包装

钱到底是给10岁小朋友买东西

记者来到文具店询问老板

而且有三个孩子在这里频繁购卡

“一次几百块钱不多啊!”

小孩子就是奔着买卡来的

小朋友明明是来买零食的

最后是被老板怂恿买卡的

“我没有说过这话,你可以对峙”

小朋友来消费的目的就是买卡

至于为何花了9800元买卡

小朋友只是要那一张好的

“不能找商家问题,对不对?”

市场监督管理局物价科已经在取证

后续将按照程序进行核查

家长指责店老板诱导消费

店老板指责家长没教育好

虽然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

但大部分网友已经拍板:

家长也有一定的教育责任

对于此事件,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中伦文德(郑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郭新华,郭律师认为:事件中的购买人是十岁,在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他的行为由其父母同意或追认才可以实施。商家在出售商品的时候,有责任和义务审查孩子是否是有独立的这个购买能力。如果商家出售商品的行为没有得到孩子父母的同意或追认,在法律上该行为属于无效的行为。孩子十天之内多次大额的消费肯定未经父母同意,那么商家和父母都有责任。商家需要将这笔消费退还给家长,家长也需将卡片退还商家。如果卡片无法退还,家长需折价补偿一点费用给商家。

为何奥特曼卡让人这样“上头”?

为什么小朋友们这么上头?

湖南省株洲市的张先生也有

放寒假在家的小儿子木木(化名)

偷了奶奶100元买奥特曼卡片

家里已经有上万张奥特曼卡片了

却还是止不住孩子想买的欲望

株洲新闻网记者走访发现,在大人看来平平无奇的奥特曼卡片,在许多孩子特别是小男孩的眼中却如同珍宝。通过集卡、换卡、“互相吹牛”形成的“卡片社交”,成了小孩子的卡片“江湖”。

为了追求更稀有的卡片,孩子买起卡包来毫不吝啬,而“拆包即得”的赌博式快感更是让孩子欲罢不能。

这些以“奥特曼”为主题的收集式盲盒卡片,和扑克牌差不多大小,印刷着各类奥特曼、怪兽的形象,下方则是角色的攻击力、防御力等数值;而这些数值的大小,不仅由卡片上的角色决定,还取决于卡片的稀有程度;稀有度分为多个等级,比如“R(普通)”“SR(稀有)”“SSR(非常稀有)”等等。

“不同价位的卡包开出高级卡的概率不同,越贵的越容易开到好卡。”一家小卖店老板介绍,“就跟现在的盲盒一样,你开出来什么等级的卡是要看运气的。”

但每次抽奖和开卡都带有不确定性,易先生的儿子才6岁,也很迷恋奥特曼卡片。易先生表示,这种卡片像赌博一样“令人上头”,成年人都觉得上瘾。

株洲市二级心理咨询师赵静认为,拥有高级卡片,让孩子觉得更容易受到其他同龄孩子的肯定,也更愿意为了这个目的去购买卡包。所以,家长要及时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让孩子不仅仅从“卡片社交”中获得认同感,也要让他们明白应该在学习习惯、意志品质这种精神层面进行比较,帮孩子在这些方面寻找榜样。

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上述几个案例中,有单个盲盒三百多的,也有成瘾的孩子才6岁的。

1月14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印发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举行新闻通气会。《指引》中要求,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此外,《指引》还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确认监护人同意。

没想到发展到00后、10后

在未成年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阶段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人民网、微博、株洲新闻网、国是直通车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京东是国内专业的奥特曼3元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奥特曼3元商品图片,奥特曼3元精选图片大全等信息,为您选购奥特曼3元提供全方位的精选图片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特曼卡片一包多少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