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第95位粉丝

从量上来看,100个APP是手机标配;从质上来看,愿意主动探索尝试小众高格调的APP,从行为上来看,更愿意在APP内进行垂直一体化的社交、付费。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青桐资本,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我们最近跟一些95后深入聊了聊手机APP,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相比80、90后,从小玩着智能手机长大的95后,对APP的偏好和使用习惯自成一派:从量上来看,100个APP是手机标配;从质上来看,愿意主动探索尝试小众高格调的APP,从行为上来看,更愿意在APP内进行垂直一体化的社交、付费。

本次小调研采用线下1对1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我们挑选了20位95后用户,调研用户先向我们展示其手机桌面,然后我们针对其APP内使用行为及逻辑等进行逐一提问。(调研样本中,男女各10位;95后用户14位、00后用户6位;学生16位、职员4位;用户出生地以三四线城市为主。)

目前,95后已经占国内网民数量的52%,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也已经成为诸多创业者研发产品/服务的目标群体。我们希望通过一手调研,分析95后在线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挖掘值得关注的重点赛道,更好地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服务。

《科学》和《自然》是国际公认的、行业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基本代表相关领域内的顶尖研究成果。能发《自然》和《科学》顶刊,是无数科研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今年以来,南京已有南京大学梁树炜、南京大学周令、南京工业大学惠炜、南京工业大学芦荟等多位95后在读研究生在这两家顶级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论文。

回忆起去年夏天连续三四个月做实验的那段经历,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9级硕士生梁树炜的脑子里就是这样的画面:白天和导师蒲殷、副研究员李飞飞三人一起做实验。深夜1点多,李老师骑着小电驴把他送到宿舍,而他则要偷偷摸摸地溜进去,因为一旦和阿姨打了照面,就会被嘟囔一番。

付出有了回报。今年初,他和李飞飞以及外校两位学生同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全球顶级科研期刊《自然》上。他的导师蒲殷副教授以及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蒋建华教授同为通讯作者。

“自然界中的材料应用时在某些情况下是受到限制的。拓扑晶体材料便是一类通过改变材料排列得到预想性能或现象的新材料。如何通过在边界态以外的表征方式来确定拓扑晶体绝缘体的指标,这成为拓扑物理中实验和材料研究的一大挑战。”梁树炜介绍,他们的研究首次成功观测到拓扑材料中旋错结构导致的稳健光子局域态和分数电荷,可以以此来判断出材料的拓扑指标,为拓扑物理和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向。

他解释,具体研究时,蒋建华团队提出了理论方面的设想,他们团队则负责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整个实验持续了一年时间,后期连续3个多月的时间里,推进很艰难。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几乎不停歇。我们做的实验有七八千组,仅原始数据就有9个G。”梁树炜说,实验中还经常碰到一些新情况,除了查文献,有时还要应付实验仪器的新状况。”测量仪器的有些功能平时基本用不上,有些状况从未出现过,既然出现了,我们就要去查询手册了解出现的原因。有时实验结果和理论偏差较大,就要分析哪一步出错了,并根据结果再重新设计实验,去验证他们设想的理论。

记者看到,除了前期的建模,实验中,需要在一块铝板上打孔,然后再用一根探针伸到小孔中去探测。铝板夹层中柱状的结构是他们设计的光子晶体样品,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推算出这一样品中光子的态密度,以此验证他们预先提出的理论。实验对精度的要求很高,这对他们手上的功夫也是考验。

梁树炜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很有自信。“小时候家里什么东西坏了,都是爸爸修,我自告奋勇帮忙。加上姐姐喜欢做手工,我从小也跟着一起,心细、灵活的动手基础从小就打得非常扎实。”前年参加南大推免夏令营,在参观了众多导师的实验室后,他和导师蒲殷就特别投缘。“导师的实验室的设备先进,做实验的水平也极高,在读博期间就发表过重磅级的论文。我在保研后就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梁树炜表示,能在《自然》上刊发论文,是国际同行对团队工作的认可,自己作为其中一员十分开心。这段时间,他在延续以前科研日常的同时,会在晴朗的夜晚到运动场上跑步,在科研之余活动筋骨,“当然,也会尽量早点回宿舍,免得宿管阿姨担心。”

师兄妹聊天“碰”出火花

用离子液体代替有毒的有机溶剂制备钙钛矿光伏材料,解决了传统钙钛矿光伏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3月26日,世界顶级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3位共同第一作者中,有两位来自南京工业大学,都是95后的硕士。

“其实我之前都差点放弃了。”惠炜1995年出生于陕西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这项成果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当天,正好是他的26岁生日。

据介绍,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是研究领域的热点,而钙钛矿光伏材料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环保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则被研究者寄予厚望。

钙钛矿光伏材料的制备已有不少既有思路,但现有成果存在制备条件苛刻、成本高、不稳定等诸多局限,用简单方法制备钙钛矿光伏材料属世界难题。

黄维团队成员之一、惠炜的导师、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永华说,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神奇”的溶剂,这样就可以用简单的溶液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出高效的钙钛矿光伏材料,降低制备门槛,方便日后在工业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但是因为钙钛矿光伏材料极易变性,所以此前的研究都显示需要很苛刻的制备条件。从2015年开始,该团队开始在科技“无人区”摸爬滚打。

“我用半年时间尝试了各种方法,没有任何进展。每天早晨,我都是满怀信心设计实验,到晚上垂头丧气离开。”2018年加入团队的惠炜一方面被失败反复折磨,一方面面临研究生毕业的压力,想放弃了。

有天,惠炜走进陈永华的办公室,提出想换一个简单点的课题。“陈老师鼓励我说:我们总是重复别人的工作也没有意义,还是得做些原创性工作,是不是?再坚持坚持!”惠炜从陈永华那里重获了一些信心和新的实验设计思路。

芦荟是惠炜的师妹,这个自称自己没有师兄厉害的女生每天的工作也是读文献、配置溶液。“有大半年的时间就是重复这样的生活。”芦荟说,自己配置出的溶液,太阳能转换率始终不高,维持在14%-15%。去年五六月份,在外地参加研培的惠炜回到课题组,两人在聊天时突然碰撞出了火花。“师兄说可以换一种方法实验。”

“突然有一天下午,就成功了!当时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达到了22%!”惠炜说,这一初步实验成果已接近此前国外学者用苛刻条件制备钙钛矿材料的最高效率纪录,这意味着解决了核心问题——神奇的溶剂找到了!

“第一次实验成功之后,陈老师立刻赶到实验室,我们又重复了一次。大家一直笑、一直笑……”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惠炜总结道:“科学的魅力在于未知,尽管探索的过程很艰难。”而此前已经拿到大型国企Offer的芦荟也在犹豫,是否继续攻读博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手怎么成为三级粉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