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第一个去俄罗斯开演唱会的美国歌手

1、不可避免地,评论家们经常关注的不是他们的学说,而是这些老师正在编辑的书籍或专家讨论会文籍!

2、这个犀利的评论家,总是以冷嘲热讽的笔调批评时事。

3、作为第一个在卡内基礼堂表演霹雳舞的组合,特弗隆塔弗兄弟赢得了评论家和观众的赞扬。

4、此计画在大学部美国文学课程中,选授内战之前的通俗读物,探讨如此的文本选择对于教师与评论家所产生的问题。

5、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6、当日上午,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来到内蒙古大学南校区报告厅,进行了以“迫切性问题与当代文学的境遇”为主题的演讲。

7、贝鲁斯科尼的喜歌剧方面却招致愤怒评论家们将其与墨索里尼相比,其实这两人最为类似的地方就是激发了一种“反政府主义”。

8、外国有的评论家说,中国的现行政策是不可逆转的.我认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9、政治评论家黄智贤直批柯文哲人祸,害大家喝泥巴水。

10、一位菲律宾政治评论家的女儿在美国提起诉讼,控告这位前任总统是她们父亲2001年被害的同谋犯,现在埃斯特拉达正准备为自己辩护。

11、多数时事评论家认为,一旦一座新的稀土矿被开采之后,供给困境就会有所缓解。

12、罪犯是有创意的艺术家,而侦探则是评论家

13、研讨会上,诸位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绞刑架下的报告”,一部充满警示意义的自传。

14、他们从事的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并且即使像萧伯纳和纽曼那样的卖弄文墨的评论家也可以被认为是深谙他们所论述的事情。

15、有消息称,一度被评论家和娱乐新闻看好的HBO,已经失去了部分影响力,需要另一个“女高音”或“欲望都市”来保持增长和赢得观众。

16、香港歌手陈奕迅被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是这一代歌手里最顶尖的歌手。

17、英国评论家批评说,这是“美国版”爱丽丝漫游记,而美国观众则批评迪斯尼曲解了原作。

18、评论家担心他的返回可能会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并带回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前的回忆。

19、据报道,艾玛?汤普森正因最新影片正陷于一桩纽约版权纠纷案中,该影片讲述了一个以19世纪诗人兼评论家约翰?罗斯金为原型的三角恋故事。

20、如果说怪盗是一个技艺精湛,盗取财宝的艺术家,那么侦探就只是跟在怪盗后面吹毛求疵,充其量不过是个评论家

21、作家完全无力招架评论家

22、评论家称赞舞蹈团员的舞蹈艺术.

23、虽然对于此次加息,即三个月内的第二次加息,市场早有广泛预期,不过,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个不智之举。

24、编辑评论和专业评论家重建速度表。

25、许多人凡心已炽,不仅仅是在稿纸上用功,而且在钻门子打通名刊编辑、选刊编辑的关节,攀附大腕评论家、评委身上下功夫。

26、评论家就文学圈内的事情发言作文,就像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是他们的本分,是不应该说出外行话的。

27、展览现场,媒体记者现场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书法研究所所长、著名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王岳川先生。

28、评论家说国家考试不公平,因为它认定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工薪阶层的学生可能达不到。

29、好的软件测试人员会向重视软件价值的人提供有关于价值的关键信息,他的职责类似于书籍审稿人或电影评论家

30、卡特总统所做的努力,他自己称之为一场“精神上的战争”,引得评论家将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缀成“喵”来揶揄他。

31、穆勒凭着强大的演员阵容赢得了评论家们的好评。但是那些涌入利多岛参加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制片人、评论家和影迷们却认为组织者有些不自量力。

32、活动吸引了各路文化界人士参与,包括编剧王丽萍,导演胡雪桦、何念,演员顾永菲,专栏作家小宝以及文化评论家荣广润、郦国义等十几人。

33、王力宏的演唱会非常具有可看性,来自评论家的评论近乎完美。

34、一位评论家今天早上要来看预展.

35、不是。她的观点能引起很多年轻人共鸣,”评论家、剧作家陈志刚说。

36、关于这个现象,评论家们说这正是市场展现的一种新的,为西方国家政府和类似的强权国家提供的武器贸易形式。

37、看罢,他们是战胜军国主义的,他们的评论家还是自己责备自己,有许多不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38、评论家对这部书的社会影响尚未作出褒贬。

39、唯美主义作为文学潮流中的一个分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同主张评论家的怀疑和诟病。https://www。c haz i di an。c om/z j-182856/评论家造句

40、北京的评论家对所谓的汇率操纵所表达出来的愤怒数年来持续增长,如今正达到顶点。

41、中新社雅加达10月17日电(记者顾时宏)印尼主流媒体、发行量最大的印尼文报纸《罗盘报》日前发表当地评论家的文章称,中国的崛起阻挡不了。

42、他的第二张专辑,“盂兰盆艾弗”已收到来自美国各地的评论家的赞誉。

43、对当地的评论家佑宗奥尔达诺斯基来说“斯科普里2014”是一个“丑陋不堪、浪费钱财、毫无建筑美感和政治愚昧的工程。”。

44、然而,近百年来音乐评论家和音乐史学家们对这类乐曲却少有亲切感.

45、有关评论家则客观解释,吴所言是其真心话,但也是外行话。

46、虽然这些国家很重要,但许多评论家在评论它们时仍倾向不加区分地将它们归为一类。在评论发达国家时,它们从不会这样做。

47、日前,来自各地的文学评论家、作家、诗人及延安大学文学院的师生们齐集一堂,热议当代著名诗人王久辛的长诗《大地夯歌》。

48、党的文艺工作领导者、著名评论家陈荒煤曾说,他在鲁艺当教员时发现,许多青年投奔延安并不是看了马列主义书籍,而是读了巴金的作品。

49、维佳的首次演出中规中矩,以至于一个斗牛评论家批评她不够自信。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50、在圣经评论家中,比喻解释是一种被不同的评注者接受的解释.

51、弗拉基米尔?波可夫曾说,真正的评论家读书时用的不是大脑,而是脊梁骨.

52、这本兼容并蓄的小说阿黛尔可能会喜欢:对她来说这是新作,被评论家认可,并且看起来雅俗共赏。

53、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54、有体育评论家指出,“由一位横纲级相扑力士转变为演员,必定会产生一些落差,因为必须要考虑到,在演艺行业中一样有主角与配角的区分”。

55、我不能装作深谙成文之道,或是尽悉一个来自于某个智慧的评论家能够改进我写作的建议。

56、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

57、谢百三,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学院派代表;牛刀,著名财经评论家,以敢放炮而闻名于中国楼市。

58、即便是今天,他的轶事认为大众评论家所津津乐道。

59、评论家批评这次具争议性的第二十三条反对颠覆立法会,违反香港基本法承诺的全民自由权利。

60、特别值得一提的写作者之一王充闾,正如一位评论家论及他的写作时讲道:充闾先生试图将历史的任何一个局部放到最大,而将自己隐藏起来。

61、废除该法案的评论家们争论的核心是,由直男和同性恋者组成的一个团队将怎样履行职责。

62、毕淑敏即便是“老太太”,她也没有到“苍老不堪”的地步,她创作生命很旺盛,那位评论家对现代中国的文学现象反应有点迟顿,麻木了。

63、文学评论家大概会把这泪点低归结为“多情”,把她当成多情种子看。

64、中国激进的评论家称这为彻头彻尾的“硬着陆”,而中国的辩护者称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放缓。

65、钱谷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66、有些评论家坚称,地道入口不容易被发现,但其实它们比地下掩体本身还容易被找到。

67、这一波潮叫“博”然兴起,时装评论家

68、评论家白烨在谈到2008年的文坛时说,2008年的长篇小说,不知是否因为受到社会生活大悲与大喜的影响或遮蔽,给人们的总体感觉依然是波澜不惊,依流平进。

69、律师们不可能再把整个下午的时间消耗在饭馆里。报纸专栏作家及著名的社会评论家关达路佩?洛阿伊扎说。

70、弗拉基米尔?波可夫曾说,真正的评论家读书时用的不是大脑,而是脊梁骨.

71、“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雷达畅谈东莞文学。

72、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著名的服装评论家潘坤柔让她从怀疑中清醒过来。

73、针对基什内尔的评论家们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科学革新部要么是个政治营销部,要么是个被说客所用到处拉赞助的工具罢了。

74、同样荒谬的是,某些评论家试图将暴力电脑游戏归结为暴力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好像玩几个回合的“侠盗猎车手”电脑游戏就会导致你枪击校园。

75、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76、魏鹤龄的表演深得观众和评论家赞赏,演戏之外,他还亲自执导整部戏。

77、本次研讨会是对鲍十、盛琼、吴君和郑小琼四位作家的新作进行研讨,谢有顺、杨克、范稳、王山、王干、田瑛、胡传吉等作家、评论家参与了此次研讨。

78、评论家还说在非洲,亚洲和南美地区,人们正被驱离他们的土地和森林,而那里即将被清除为蓬勃发展的生物燃料工业创造空间。

79、至少,在电视发明之后,评论家们曾警告过,电子媒体将会破坏阅读。

80、未来主义青睐勇敢者:看30多年里前,像乔治奥威尔在1984年或阿瑟C.克拉克在2001年所做的那样,评论家会原谅你的预测不准确。

81、评论家对那出新剧的评价褒贬不一.

82、此外,有关南朝诗论家对于玄言诗“淡乎寡味”的评价,应该从玄言诗人的创作追求与评论家的诗学观念两方面来综合分析。

83、南条是东京庆应义塾大学的艺术评论家及讲师。

84、媒体评论家和作家洪晃在她的博客写道:“在同一年,美国人在奥巴马当选总统欢呼鼓舞,而我们却不能接受这个不同肤色的姑娘。”。

85、晚他一辈的文学评论家圣伯夫说他“简洁”。

86、这部影片赢得了戛纳金棕榈奖,那个评审组里没有评论家

87、然而评论家指出,墨西哥犯罪集团的多元化表明他们更加强大,吞进去的更多,涉及到国家生活的更多的方面。

88、演唱结束时评论家唐?赫克曼在现场.

89、评论家指数,若在民主党实现高速公路停止收费的承诺,将使交通量增加,让减排目标更难以达成.

90、关键问题是这种概括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是简单化的分类还是具体地分析了具体问题、分析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各个侧面、各个层次?是人云亦云的俗套子还是评论家厚积薄发、潜心研究的真知灼见。

91、评论家认为,哈尔斯的许多肖像作品,与其说是肖像画,不如说是风俗画更恰当些。

92、也许是仅仅因为她听到了报站,一位以东京人的视角来看的评论家暗示道。

93、很多评论家说,他在自己演绎的铁血男儿中注入了幽默和敏感。

94、虽然评论家会马上指出战斗机器人的没头脑是个缺点,但机械化士兵的支持者会反驳这恰恰是个优点。

95、评论家指出再多付出一点点钱,消费者就可以买到具有更多功能和略长电池续航能力的iPhone。

96、如今文艺批评被看轻,根本是评论家自身看轻了自己,处处不独立,把评论看作谋名干禄的工具,自觉充当吹鼓手抬轿子的角色,也就难免遭世人嘲讽。

97、不过,如果有时有演员被着重指出,那么评论家的淘金锅里就出现了黄金.

98、其中宗炳和梁元帝为有名的山水画评论家

99、无论奥巴马夫人是出现在众议院会议厅里,还是在白宫北门阶梯上,都会把所有人变成时尚评论家

100、但是普林斯顿研究所的评论家说这些发现是前后矛盾的,有一些鼠群在体重增加方面始终没有任何区别。

俄国的底线是至少占领部分东部俄语地区,维持普京的胜利神话,西方的目标是普京倒台,制造一个可预测的俄国。时间站在乌克兰这边,俄国急于达成既定目标,普京的手段最希望通过伪装成乐于与同归于尽的疯子恐吓西方让步(这也是俄军为什么要攻击核电站和医院),次之是发动决战攻取基辅并以此为筹码。以目前俄国糟糕的财力(战前俄国已经多年无法支付养老金,不但经常冻结养老金还准备男女一律延迟65岁退休)和后勤(已经在大量调集民用皮卡作战,远东驻军也已经开拔),战争持续越久,俄军优势越小,俄国内部矛盾越激化,谈判桌上筹码越少,普京也越可能倒台,因此看起来普京看起来反而更像是急着停战的战败方。相反,乌克兰希望战争进入游击战消耗战,有了西方援助的武器和民用物资,有了西方志愿者参战,他们不急于确定谈判目标,只要战争多继续一天,他们在谈判桌上取得的利益就更多。普京发动战争本身是为个人而非俄国的利益,是为了把俄国民众绑上普京的战争机器,变得需要由他“保护”,以国家利益为名进一步稳固和扩张其权位,合法审查和镇压反对者,并获得新彼得大帝的美名。但是普京本身的形象是夺回俄国应有的利益,他攻打西乌不符合其叙事而且并无支持度(无论是民间还是集团内部),普京不打西乌则已,打了就必须收益大于损失。然而在西方的制裁下,俄国经济即将再次休克(以伊朗为例,移除swift后人均GDP从8000美元降至2500美元),民众财产将被掠夺用于军需(鼓励购买黄金和发金圆券差不多),普京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也已经因西方资产冻结而受损。如果长期无决定性胜利,普京能够带领俄国战胜西方夺回利益的形象即告破产,普京利益集团内部的野心家就可以趁着国内汹涌的反战民意取而代之。因此,普京只能迅速发动总攻,但是只要总攻失败其垮台就会加速。即使俄军总攻成功,也无力继续进攻,俄国最多可以逼迫乌克兰在法理上放弃顿巴斯和克里米亚,但是俄国已经无力阻止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乌克兰可以依靠西方投资迎来黄金发展机遇。只要普京不倒台,西方的制裁就会继续,等待俄国民众的是漫长的贫穷岁月。

本文根据最新局势扩充和修改,发布在最新问题下。全文两万字,读者可以按目录选择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关于俄国攻击核电站和医院的内容已更新在第四章末尾,之后补充关于俄国养老金,后勤崩溃,发行黄金存款的内容。

乌克兰是正当防卫,俄国则是彻头彻尾的非法入侵。这场战争保卫的是普京而非俄国的利益,是为了通过刻意制造冲突使得俄国变得孤立和需要由他“保护”(典型赵本山卖拐套路),把俄国民众绑上普京的战争机器,以国家利益为名转移普京失败经济能力带来的矛盾,合法审查和镇压反对者,进一步稳固和扩张其权位,并争取新彼得大帝的美名。正常国家是为普通民众的福祉服务的,总统只是民众的经理人而已,但是在俄国则相反,普京的利益和俄罗斯民众的利益并不一致,俄罗斯民众只是普京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炮灰而已,士兵生命只值100美元(一说700万卢布),甚至不如一发炮弹。

随着入侵乌克兰的画面流传于社交网络之上,全球各国反俄情绪激增。联合国通过紧急决议谴责俄国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俄军无条件撤出乌克兰,该决议仅5票反对压倒性通过。欧美各国政客因应民意彻底转向,欧盟和北约在外敌压力下重新团结一致。各国已经全面对俄进行金融科技制裁,各行业企业和体育文化类民间机构也全面抵制俄罗斯。俄国已经彻底成为世界经济的弃儿,俄国的经济命脉石油天然气出口大受损伤,俄国民众也将会因此面临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财富蒸发和大规模失业(以伊朗为例,移除swift后人均GDP从8000美元降至2500美元)。普京已经禁止大额外汇提取和外资撤出,不出所料俄国人的毕生积蓄将被掠夺用于普京的大梦。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也超出了普京的预期,不但在边界地区成功阻滞俄军推进,而且已令俄军产生不小的伤亡。扶持傀儡政权进行长期作战甚至是阿富汗式的治安战不是俄国经济承受范围内的,相反乌克兰可以获得西方大量免费后勤,时间站在乌克兰人这边。

由于战争已经超出俄族传统控制区,俄国人不再有自卫和复仇的情绪,而是认识到这是侵略战争。侵略战争是不能输的,一旦损失大于收益俄国民众就会觉醒出良知和理性而变得极度反战,普京就从保护民族的英雄变成把民族带进贫困的罪人了。现在俄国内部反战情绪已经达到各大城市天天有反战抗议以致于拘留所爆仓,已经有多份学术界甚至地方议员/权利人员的反战公开信。西方针对普京利益集团的公司及个人制裁令普京可能根基不稳,对普京而言得不偿失。出于最终目的(扩充和稳固权利),普京已经开始主动寻求和谈,他希望以较小的代价得到俄族地区,拿回俄罗斯民众认为是被夺走的利益,维持必胜的民族保护者形象,所以俄军战略目的也从扶植亲俄政权变为尽量争取谈判筹码。随着战争停止,乌克兰可能承认俄族地区合法独立,但是普京失去了阻止剩余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筹码,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并且实现单一民族认同。

在俄军撤退后,欧洲出于环保能源需求可能停止能源制裁,但是西方的金融制裁和针对俄国个人,企业的制裁不会撤销。西方的目的是明确的,他们需要一个可以预测的俄罗斯,换言之他们撤销制裁的前提是普京倒台,俄国的决策重新受到法律和民意的约束而非可以由某一个人任意决定。撤出乌族地区可能使得俄罗斯民众更愿意接受制裁带来的损失并将其归罪于西方的敌意,但是普京周围的利益集团不会因此乐意放弃大量海外财产,他们可能最终迫使普京下台。

一、战争的侵略性质分析

乌克兰对东部地区的占有是联合国承认的,也是苏联解体时的条约规定的,乌克兰选择加入北约属于乌克兰的主权和内政,俄国根本无权以自身安全为由予以干涉。俄国在乌克兰没有对俄主动攻击、没有违背国际公约,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入侵,还以历史为名否认乌克兰作为国家独立存在的合法性,这等同于彻底颠覆现行国际秩序。如果以历史领土可以作为合理的开战理由,那么俄国本身就有大量领土应归还给周边国家,任何国家只要有实力就可以用相同理由任意突破现行边境,世界将彻底失去秩序陷于战争和动荡之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将会终结。谴责乌克兰挑衅俄国将民众拖入战争而非谴责俄国侵略无异于谴责绑匪撕票是因为受害者家属抠门不付赎金,却反过来为绑匪开脱。全人类应当共同谴责和制裁的正是普京,正是普京为了一己私利(甚至不是俄国的国家利益)不惜夺去大量无辜平民的性命,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态势,破坏疫情后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甚至可能将人类拖向毁灭性的核战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联合国大会启动了紧急特别会议(历史上只有12次,上次是1987年的东耶路撒冷问题),以压倒性的优势谴责俄国侵略乌克兰,要求普京无条件撤军,除了俄国和白俄罗斯外,投反对票的只有叙利亚、NKO和厄立特里亚。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把我国抬进联合国的非洲兄弟们这次也站在乌克兰这边,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总有机会成为弱者,对于弱者而言一个明确界定了缔约方权利和义务,平等地约束所有缔约方的规则远比来自大哥的开恩照顾要靠谱,因为任何人答应你的事情都不做数,只有你能掌握的东西才有价值。普京这类自以为手握强大武力就高人一等,可以将他人当做棋子和炮灰来实现个人目标的人是全世界所有普通民众的公敌,我们必须和乌克兰人一起让普京明白他不是什么神明,他无权用核弹来给他人定规矩,他必须平等地尊重普通人作为人类的基本权利。如果他不遵守普通人对等博弈得到的规则,那么他就应该受到与违法的普通人一样的惩罚,例如恶意杀人就该偿命或者终身监禁,无论以什么高大上的名目都是一样。

平克们对普京的支持是不可理喻的。他们平时个个都是苏粉,见到东欧各国去苏联化就宣称那是充当西方走狗和数典忘祖,指责这些东欧国家是资产阶级代言人,但是普京继承沙俄的法统,认为苏联对俄罗斯进行了抢劫和掠夺,彻底否定了苏联道路,他们倒是无动于衷。他们从来就不关心萨达姆和塔利班侵犯治下民众基本权利,屠杀反对者和特定民族,支持恐怖主义等行径,宣称主权高于一切,不得干涉内政,反对乌兹别克族等民族武装反抗塔利班。要是美军干涉内政派兵入侵,哪怕是去剿灭,平克们也早就群起而攻之了,他们甚至能认为本拉登是反抗侵略的英雄。按照平客们日常叫嚣用核弹洗地留岛不留人的习性,乌克兰现在在东部造成的伤亡实在过于温和了,怎么炮击几个幼儿园(还很可能就是东乌克兰伪军自行炮击给俄国提供口实的)俄国就有权来吊民伐罪干涉内政了?怎么这个时候他们就摇身一变成了自由主义者,开始赞成,民族自决,人权高于主权那一套了?平客们竟然一反常态明目张胆的无视乌克兰的主权和内政,谴责乌克兰充当西方棋子,把民众当炮灰,谴责乌克兰军队进攻东部造成民众伤亡,宣称乌克兰政府无法代表民众(似乎他们认为一个对普京而非乌克兰民众负责的总统更能代表乌克兰民众),宣称顿巴斯民众有全民公决选择独立和加入俄国的自由,宣称俄国有权到乌克兰境内“保护”顿巴斯地区民众,这种一百八十度转弯实在令人咂舌。就算按照自由主义,乌克兰的清廉度和民主程度排名远比俄国靠前,合法性远比普京更强,只有乌克兰这样的三权分立国家才有资格吊民伐罪,将俄国民众从充当实现普京个人野心的工具和炮灰的悲惨境遇中解救出来。

俄罗斯此次入侵已经造成的制裁包括欧盟、英国、美国、日本已经冻结俄国在境内的外汇储备、普京利益集团核心成员包括普京本人个人资产及其控制之下的俄国寡头企业资产,并禁止俄国资本使用其银行系统。甚至中立国瑞士也首次放弃了坚持一百多年的绝对中立原则,加入了制裁队伍,完全采纳欧盟制裁措施,并开始冻结这些个人和实体的财产。目前包括之前较为亲俄的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已经达成一致开始将俄国移除出SWIFT金融结算系统,已有70%的俄国银行包括俄国央行受到制裁,完全无法进行海外交易,无法以美元,日元,欧元,英镑进行包括国内交易在内一切交易,除了涉及石油天然气交易的俄国银行得到豁免,并且加拿大日本等国已禁止本国银行与俄国实体发生任何业务往来。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禁售俄国国债,禁止对任何俄国企业进行贷款和融资,俄概股在英美多个交易所(如纽交所)暂停交易。

制裁并不止于金融领域。所有发达国家(西方各国,日韩新加坡)禁止对俄进行高科技产品出口,禁止领域包括半导体,航空器零部件,航海设备及配件,炼油设备,定位设备,以上限制可以追溯至对俄出口工业制成品的上游供货商,美国纽约州甚至已经禁止境内企业与俄国企业和个人发生任何交易。西方各国禁止普京及其利益团体成员入境,部分国家暂停向所有俄国公民的签证发放。交通运输领域,英国加拿大通过立法禁止俄国船只进港停泊,欧洲各国,美国加拿大已对俄国关闭领空,并对俄国各航空公司实行制裁,土耳其已对俄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目前俄国货物旅客进出境只能绕行公海,极不方便而且成本高。

图中蓝色部分为对俄关闭领空国家

在最重要的能源贸易领域,加拿大已经宣布禁止购买俄国石油。目前欧盟不敢彻底将俄国逐出SWIFT主要是由于当下气候寒冷,迅速转变能源结构代价太大。普京对国际秩序的破坏已经令西欧国家感到威胁,冬季结束后,欧盟将会逐步放弃依赖于俄国天然气以实现环保减排的计划,并且转向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之后俄国可能彻底被逐出SWIFT体系。目前作为欧盟领头羊的德国已经宣布逐步停用俄国天然气,代之以北美天然气,并建立战略天然气储备和允许恢复煤电,尽管之前德国是俄国在欧洲最大的客户,一度为避免经济损失拒绝金融制裁并禁止欧洲对乌输出武器。

对俄经济制裁对欧洲本身损失也不小,但并非不可承受,而且北约之前已经把话说死了,一旦俄国做出实质性入侵就要实施有效制裁。一旦做不到,北约的信用就会破产,整个东欧就会在战争威胁下放弃一边倒,美国在各盟国的安全保证也就失去价值,相当于美国就失去了霸权地位。对于美国而言,制裁还有经济上的利好,以后欧盟将加大进口美国天然气,红脖子又有工作了,天然气的定价权也回到了美国手里。美国目前表态任何情况下不会出兵,但是这取决于俄国是否打算直取基辅并扶植亲俄傀儡政权,一旦这种可能性存在美国就会改变态度。之前美国是打算展示法德无力独立维持欧洲安全,从而重新盘活美国在北约的主导地位,但是一旦关系到美国建立的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存续,这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欧内讧就只能先放到一边。之前拜登曾经只打算进行非实质性制裁(投资禁令),在普京打算军事入侵后就改变决定了。

对于法德而言,他们也将发现应对俄国的军事威胁比与美国争夺地区影响力更为迫切和现实,德国已经破天荒地答应增加军费至GDP的百分之二。如果法德无法显示对俄强硬,欧洲各国将意识到他们不但无法用能源贸易牵制俄国反而会因此被俄国卡脖子,从而重新倾向于寻求美国的保护而非抱团取暖。战争等同于无限大的经济风险,一切经济因素和PC(如环保)必须让位于安全保障。对于欧洲而言这个安全保障就是军事行动的可预估性,就是军事行动必须置于确切规则的约束之下。然而俄国目前的决策体系下开战并不需要经过西方熟悉的总统提案,社会博弈,议会表决的一般持续几个月,足够他们做好准备的程序,相当于俄国军事行动没有可遵照的明文规定,是不可预估的风险。西方国家使用他们惯用方式无法找到合理的逻辑来预测俄国军事行动,因为既无民意基础,又无益于国家利益,更不存在合理的国际法依据,一切只是服务于普京的个人野心,而且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对于欧洲而言,他们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普京的倒台和俄国决策体系重新回归到以民意和法律为基础。在此之前,如何防御这个由个人操纵的不可预测的俄国就是欧洲最大的共识,谁能抵御俄国谁就获得欧洲的主导权。简而言之,法德美在反俄问题上已经处于内卷状态中。

另外,民间情绪对西方国家的决策影响极大。社交网络时代的战争是镜头下的战争,战场的残酷不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动人的故事和令人如临其境的图像和视频。随着俄军军事行动逐步走向无差别毁坏非军事目标和杀伤平民,西方民间的反俄情绪已经点燃。在西方的选举体系下社会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统治阶层,西方国家所有的决策都是社会各界利益博弈的结果。一旦民间情绪由反美转向反俄,亲俄政客背后就没有足够的支持力量,他们出于迎合选民争取选票的目的就会转变立场。现在在各大西方社交媒体上“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始终是热搜标签,大量用户将头像换成了乌克兰的蓝黄两色,大多数个人和机构都会发布反战挺乌动态以表明态度。西方的抵制俄国那不是嘴炮,欧美的餐饮业酒吧业零售业都是争相下架俄国进口的伏特加和海鲜制品,唯恐下架晚了就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你认为反俄挺乌只是西方政客的宣传,那么你可以看西方人愿意为此损失多少真金白银,钱是不会说谎的。在商业领域,各公司争相在社交媒体谴责俄国入侵并不惜任何成本断绝与俄国合作伙伴的业务联系。visa和万事达已经宣布终止俄国信用卡业务并退出其市场;UPS和联邦速运完全终止俄国快递业务;硬件企业中,AMD,Intel等芯片企业彻底停止对俄供应并退出市场,联想,戴尔,惠普等主流电脑供应商彻底对俄断供并退出市场,苹果和三星宣布终止俄国境内所有产品的销售;互联网企业中,Apple pay,PayPal,Google pay,亚马逊,微软在俄国完全停止服务,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市场下架俄国宣传机构的应用程序,YouTube,Tik Tok(你没看错,就是抖音),Netflix等视频平台,Twitter,FB等社交网络及谷歌搜索引擎彻底关闭所有俄国宣传机构的账号,停止向俄国实体提供广告服务,暂停俄国IP的新用户注册以屏蔽水军,苹果和谷歌停止乌克兰境内地图服务,对俄国用户停止服务,以禁止俄军将其用于导航,连游戏平台Steam和民宿品牌Airbnb也准备对俄关闭服务;日用消费品当中,宜家,可口可乐,耐克,西门子宣布彻底退出俄罗斯市场;汽车企业中,世界主流品牌(包括福特,通用,哈雷,丰田,马自达,大众,路虎,宝马,奔驰,沃尔沃等)先后宣布彻底退出俄国市场;航空企业中,波音和空客停止了对俄提供维护和零部件出售;能源领域中,bp,埃克森美孚,壳牌等油气巨头退出俄罗斯石油,俄罗斯天然气等俄国能源寡头的股权,并终止与俄国合作的投资项目。

部分退出俄国市场的汽车品牌
推出俄国市场的企业一览

在体育领域,多家国际体育协会已经停止所有在俄国举办的赛事(包括排球,冬季两项,冰壶,国际象棋,滑雪,体操,自行车,赛车,攀岩等。2022年排球世锦赛也被取消,这个取消涉及广告赞助违约,经济成本很大),大多数体育项目禁止悬挂俄国国旗参赛,FIFA,nhl已经彻底禁止俄国国家队及所有俱乐部参赛,F1赛车甚至禁止所有俄国及白俄车手,国际奥委会也正在讨论禁止所有不明确表态入侵的俄籍运动员,波兰,英格兰等国运动员宣布在可预见的未来拒绝与俄国比赛,世界柔道协会撤销普京的荣誉主席称号,世界跆拳道协会撤销普京的荣誉黑带称号。在文化领域,艺术家停止在俄国举办展览、演唱会,停止展出俄国画作、演奏俄国音乐(甚至是几百年前的柴可夫斯基);所有拒绝表态反战的俄国文艺工作者在欧美被开除,例如慕尼黑爱乐乐团就开除了"指挥沙皇";主流电影公司,包括迪士尼,索尼,派拉蒙,华纳兄弟暂停在俄上映影片。

西方社会体系并非真正软弱,只是他们很难形成社会共识,因为任何人不比其他人高贵,没有任何人应该被牺牲去满足另一部分人的愿望,没有任何人优秀到有资格掠夺和支配其他人。作为民众的代理人,西方政客在各种权利制衡机制下力量非常有限,根本没法以民众利益为风险去实现个人目的,凡涉及民众利益和公共资源调配的决定都需要各利益团体在议会博弈决定,因此显得优柔寡断。但是一旦西方国家的民众形成共识,那就是他们内在的理性和道德判断压倒性战胜了现实的利益,共识会形成契约形成法律,即使时移势易也不会扭转,政客也只能继续遵照行事。这种强硬不是俄罗斯这种把民众变得没有思考能力和是非标准,然后以主脑意志操纵一堆只知服从和站队的傀儡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抵制所能比拟的。普京的傀儡们并不真正知道为何而抵制,一旦主脑的利益变化抵制也就随之停止甚至反转,很难持续超过三个月。

对于欧美而言,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可以预测的俄罗斯,也就是说他们的制裁是以普京垮台为目标的。即使俄军撤出乌克兰,欧洲出于环保能源需求可能停止能源制裁(但是会追随德国逐步停用俄国能源),但是西方的金融制裁和针对俄国个人,企业的制裁不会撤销。俄罗斯说到底不过一个GDP相当于山东省的经济体,人均GDP已经低于我国。作为能源供应国,俄国产品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伊朗并没有多大区别,千万不要还以为俄国是什么第一世界超级大国。俄罗斯离不开世界,但世界确实可以在经历一段时间适应期后离开俄罗斯。

三、 俄国民众的损失和觉醒

从俄国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这场入侵是极为有害的。首先俄国的金融体系即将面临崩溃,卢布即将变成金圆券。随着俄国被逐出Swift体系,visa万事达退出俄国,俄国民众非常恐慌存款没收风险(俄国法律不保护私有财产,普京随时可以征用个人财富),银行倒闭风险和信用卡无法使用(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俄国国内汇款当中Swift使用率为80%,很多银行没有接入俄国国内金融电讯替代系统),因此纷纷涌向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外汇(对于俄国这种日用品基本依赖进口的国家而言,汇率对物价影响极大),一时间俄国现金需求量激增58倍,引发大范围挤兑。swift体系有多重要呢?伊朗在制裁前有8000美元人均GDP,现在只剩2500美元人均了,相较而言俄国从14年16000美元开始受到制裁,现在才下降到1万美元。

在俄外企担心无法正常收付货款和将资金转移到总部,并且俄国的管理者并不受任何力量约束,可以随时无视法律没收外企的资产用于战争,因此他们即使不参与抵制俄罗斯也急于将资金撤出俄国来止损。俄国民众和在俄外企都大批量抛售卢布并购入欧元和美元,这进一步推高市场恐慌情绪,引发卢布汇率瞬间跳水,目前126卢布才能兑换一美元。另外,由于俄国央行在欧美日和瑞士被禁止交易,该国6400亿美元外汇储备当中4000亿美金主要外币储备被冻结,1700亿硬通货无法出售,仅有850亿资产可用。因此,卢布的币值已经失去支撑,俄国央行无法拯救卢布汇率,卢布汇率几经挣扎后继续一路崩溃。

俄股受制裁和外资撤离影响也蒸发三分之二市值,在海外上市的俄概股市值也接近清零,目前俄股下午三点后才开盘(接近于停止交易),海外俄概股暂停交易,并被标普和道琼斯从其指数移除。俄罗斯后续军需物资势必短缺,普京也有了解决方法,那就是强制外贸企业出售80%外汇储备,随时准备没收俄国人价值60万亿卢布的国内存款,禁止提取超过一万美金外汇,禁止外资撤离。如果没有猜错,下一步就是滥发卢布,强行征用物资,并且形成官方物价和黑市物价双轨制,以近乎抢劫的方式获取外汇和军需品。这样一来,但凡有一点积蓄的俄罗斯人,毕生积蓄差不多就全被普京一纸命令糟蹋干净了。

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股价几乎清零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市值几乎清零
议员关于没收俄国民众国内存款的提议

论民众的生活质量,西方的制裁虽然不能迅速将俄国打回石器时代,但是至少能令俄国民众生活水平退回苏联末期。俄国民众所习惯的现代生活方式都是基于全球化供应链这个基础之上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脱离世界市场存在。譬如俄国作为资源型国家,其内部就缺乏轻工业,互联网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随着技术设备出口禁令和各行业企业退出俄国市场,俄罗斯人很快将会发现他们很难通过黑市以外的方式购买和维修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你没看错,小米救不了他们,除非小米自身希望受到针对上游供货商的制裁而被断供芯片),通信运营商的基站设施也无法维修和更新,如果制裁持续五年,大多数俄罗斯民众就将告别信息时代。即使俄国人还能用现有设备撑两三年,由于缺乏互联网企业,俄罗斯人也会发现手机除了接打电话失去大多数功能,譬如移动支付无法使用,一切与付费相关的功能全部失灵(包含但不限于网购、外卖、打车、共享服务、游戏充值、内容付费、会员订阅等),导航地图被暂停使用,无法使用亚马逊购物,无法使用Uber打车,甚至Steam等娱乐应用也无法使用,对于苹果用户而言他们也无法继续更新软件。是的,你没看错,俄国没有百度腾讯字节这类企业,Yandex只是纯粹的搜索引擎而已,vk也真的只能聊天,最近俄国的地铁公交已经重回现金时代了,大家都只能排队买票进站。

大规模的失业,物资短缺和物价恶性上涨也即将在俄国发生,因为俄罗斯目前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除了军工业外,大量人口的就业是依靠俄气等大型能源企业维持的,而俄气以出口业务为大头,其中对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八成。对于俄国民众而言,一旦能源出口受阻基本等同于经济崩溃,彻底失去经济来源。虽然能源制裁暂时并不广泛,但是金融制裁也已经令俄国钢铁和原油出口减少一半以上了,目前俄国乌拉尔石油价格一路下行,15美元一桶也没有人购买。东线输气管并不是这么容易修建的(目前该项目仅占俄国能源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以西伯利亚的气候条件,东线天然气出口完全替代西线需要二十年施工)。炼化设备禁止对俄出口后,俄国大概没法再对石油进行精加工,出口获利的空间更为有限了,化工厂工人也会因此失业。俄国本身轻工业水平很差,满足国内生活用品基本依靠出口换汇然后进口,不然只能退回买一辆车等十年的苏联末期水平(是的,俄国根本没有吉利比亚迪这个档次的车企)。很显然,俄国一亿额外人口没有哪个国家能用援助养的活,除非它自身也想陷入破产。

对于俄国民众而言,乌克兰东部那点土地毫无意义,本来也不会分给他们一丝一毫,贩卖资源的利润大部分也不归属于他们。缓冲区思维也早已过时了,美国的导弹和飞机越过整个乌克兰也就半个小时而已,俄国民众根本无法因此得到额外的安全。但他们的儿子、父亲和丈夫却完全可能变成一具尸体。目前保守估计俄国士兵阵亡已经2000人以上了,他们当中的很多都是刚成年的00后,他们打仗之前都只被告知参与演习,或者乌克兰人非常欢迎他们,他们只需开着坦克受降即可。普京为了防止巨大的伤亡引发民众反战情绪和落国内反对势力以口实,甚至拒绝承认其中绝大部分阵亡者,也就是说他们的死毫无痕迹也毫无价值。他们的家属要是不识趣地去鸣冤,那是要被打成受到西方蛊惑的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的(不知道算几万卢布)。就算你被认定是战死者,得到的不过是一盒骨灰,一句慰问罢了,经济补偿也就100美金左右,父母二十几年劳心费力投入的时间,金钱,情感就算白费了。一百美金,我看还不如一枚炮弹(一枚导弹价值一百万美元以上),买猪肉大概能买二十斤,生猪是绝对买不到一头的。这就是普京眼里一个俄罗斯民众的价值,就是纯粹的炮灰而已,牛马都要比这值钱的多。

俄国阵亡士兵家属将得到11,000卢布补偿

另外,心理学已经证明人类在盈利和亏损状态下承受风险的意愿是不同的,在亏损状态下人类更倾向于风险偏好的方式翻盘回本(赌徒就是因此倾家荡产),盈利状态下则倾向于风险厌恶(这就是为什么散户在牛市无法大赚,熊市一来就会大亏),除非有仇恨和愤怒作为驱动。2014年普京占领克里米亚的时候俄国一片欢呼,因为它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族生活的土地,俄国人认为这是夺回自己失去的东西,心态处于风险偏好的亏损状态,甚至之后受到制裁俄国人也认为错在美国而非普京。但是现在的战争已经超出俄族传统控制区,乌克兰也没有对俄国造成任何实质上的威胁和伤害,俄国人不再有自卫和复仇的情绪,即使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侵略战争了,也就是说现在俄国人处于风险厌恶的盈利状态。很显然,这种心理决定了俄国是不能输的,一旦损失大于收益俄国民众就会觉醒出良知和理性而变得极度反战,普京就从保护民族的英雄变成把民族带进贫困的罪人了。和旧日本军国主义一样,普京这样的侵略者必须隐瞒战损,夸大战果才能维系战争狂热(一如日本日常十倍夸大战果,在琉球还宣布大胜),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民众学会了交叉验证和看战线不看战报,这招行不通了。因此,普京命令杜马紧急立法将在俄罗斯境内传播有关俄军的 "虚假 "信息引入重罪责任。该法还规定,"诋毁 "俄罗斯军队是一项重罪。还将准备定义“任何呼吁外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行为定为犯罪。 ”

随着经济制裁带来的损失和战场上逐步扩大的伤亡,俄国内部反战情绪持续发酵,俄国53座主要城市每天都会发生反战示威并逮捕几百人,截至2月28日已有5700人被捕。被拘留人员中,甚至还有不少儿童,他们只是携带反战标语去乌克兰大使馆献花而已(常见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这也无法阻止他们被视为抗议者并被拘留。

拥挤的俄罗斯拘留所,其中有儿童

已经有多份学术界甚至地方议员/权利人员的反战公开信。截止目前,俄国国内大规模反战呼吁包括100万人联名要求弹劾普京,150名国会议员和管理人员联名反对战争,科学界2000名学者(其中包括诺奖获得者)联名反对战争。

乌克兰国旗和泪眼汪汪的表情符号出现在个人资料图片上。标志词 #HeTBo?(反对战争)周六在推特上成为热门趋势。从周四开始,一些俄罗斯知名人物开始表达他们对战争的恐惧、无奈,要求立即在欧洲心脏地带停止战争。受人喜爱的网红Louri Doud的反战视频点赞的人很快爬上一百万。俄罗斯商报记者Elena Tchernenko则因为发起反战请愿,被从拉夫罗夫领导的外交部记者会名单除名。文化艺术界人士周六也发起反战请愿,联署的演员、导演以及建筑师超过两千人,请愿书直指普京发动侵略乌克兰的行动不是“维和行动”,不是为了“拯救乌东地区的俄罗斯裔”,而是“动用武力”,是“侵略”。众多的医生、护士在网上发表公开信,信中说:“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样的名义借助致命武器,结果都是致命的。”而一封发表在网站上的反战公开信目前已经征集了75万人联署。各种名人,甚至一些原本忠实于俄罗斯国营电视的常客,也在设法让外界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流行综艺歌手Valeri Meladze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第一天在 Instagram 发出:“我们必须阻止这一切!”
俄国国会议员,管理人员公开信

世界上似乎只有平克最支持普京,比俄国人还支持普京。平克奉行立场决定论和武力决定论,是强权掠夺者的乏走狗,看见任何用武力掠夺的肉食者都驯良,看见任何反抗者都狂吠。平克本质上就只能理解丛林秩序和主奴关系,认为强者就是可以任意掠夺支配弱者,弱者有义务服从强者,讲究规则和平等对待弱者在他们看来就是软弱。然而他们自身又非常弱小,所以只能期望依附于普京这样的强横流氓,并且精神带入普京的角色来感受欺凌和掠夺的快感。这就是他们看来的弱者生存法则:必须臣服于一个强者,成为更强大实体的一部分,来免于其它强者的掠夺和掠夺弱者,在这个强大实体中他们又是处于完全被支配的地位。他们认为一切剥削源于美国和资本,而普京消灭了寡头,消灭了所有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体系,在这些只能理解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家伙眼里,这就足以成为自己人了。自己人无论如何无理都是正确的,毕竟他们并不理解权利和义务的边界,自然也不可能形成是非观。他们并不愿意直面自身处于还不如炮弹和生猪值钱的炮灰地位这样残酷的现实,而痴迷于自己受到强大力量保护这样虚妄的幻觉,心甘情愿地成为工具,并且还真以为肉食者做的一切是为了帮自己对抗美国和资本的掠夺。但凡丛林法则失灵:弱者不服从于强者的掠夺和支配,而且人们竟然纷纷帮助弱者去对抗强者的掠夺,竟能令强者翻车;有人竟然宁可成为一个弱小的个体也不愿意依附强者成为强大掠夺机器的工具,竟然为了所谓的和平和正义去背叛血缘相连的自己人,特别是竟然认为操纵掠夺机器的最强大的“自己人”不是“保护者”,这些事实无异于令其世界观碎裂,因此他们是绝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的。

平克教育俄国人支持普京发动侵略
平克教育俄国人要支持普京发动侵略

分析俄罗斯的动作,如果以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出发是谬以千里的,必须从普京的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这场入侵唯一的受益者就是普京本人。普京的核心追求是想要成为新彼得大帝,想要更加稳固的权位。在普京的合法性叙事中,苏联的老路是走不得的,因为正是苏联出卖了俄国的利益,将沙俄的顿巴斯地区划给乌克兰,他所继承的是沙俄的法统。西方的道路也不能走,因为西方对俄罗斯具有种族恶意,时刻想要灭亡俄国,时刻阻碍着俄国拿回属于自己的利益,所以一切俄国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于西方的掠夺,来自西方的一切影响都是不怀好意的渗透,是为了消灭俄国,所以必须予以坚决抵制,西方的社会体系自然也应该被抵制。因此,俄国人的生活改善绑定于俄国的强盛,俄国强盛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团结在普京周围,战胜西方,夺回苏联拱手让出的利益,只有这样俄国人才能过上好日子。而且只要跟着普京必然战无不胜,因为西方人愚蠢而散漫,没有奉献精神,没有大局观,过于计较回报,不愿意为大局牺牲个人权利。所以,在普京这样一个能迫使所有人团结在大局的名义下的全能统领者管理之下,西方不堪一击。普京能够带来的东西比自由和权利更有价值,值得牺牲它们来换取,普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且不容置疑的。

以上叙事的逻辑全部指向一点,就是否认俄国民众所受的苦难主要来自普京特权集团的压榨和低劣的经济管理能力,反而认为俄国民众必须维护普京的绝对权利,并将个人的一切彻底地奉献于普京提出的新沙俄复兴的宏大目标,充当普京实现新彼得大帝美梦的工具,虽然这个美梦只服务于一小撮人,普通人只有白白送死的份。在这样的叙事之下,俄国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价值,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还有基本权利都被彻底否认了。俄国人只能彻底服从普京及其利益集团的一切支配和掠夺,包括大部分民生经费被用于扩张军力,作为普京白手套的垄断寡头的剥削,西方制裁带来的沉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战场上的生命伤亡,因为离开了俄国和普京他们就什么也不是。这样的叙事也否认了理性的价值,俄国人思考任何问题都只能站在普京的立场上,以普京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人道主义或客观真理为出发点,任何对普京及其特权集团的批评和反对都将被认为是西方搅乱军心的阴谋,是叛国行为。普京在今次入侵后已经获得了他所希望的权利扩张,比如可以名正言顺地镇压反对者发起的反战示威;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本国互联网”,禁用推特,FB等“有害网站和软件”;可以要求媒体在乌克兰相关事件上停止报道一切非官方内容,普京可以用该理由审查一切境内资讯,并关停任何发布不利于他个人的信息的媒体和网络账号。

出于这样的叙事逻辑,普京必须时刻维持与西方的战争临界状态,不断地主动挑起与西方的矛盾,甚至主动向着受到西方制裁的方向前进。只有西方不断施压和制裁,才能证明普京集团合法性逻辑当中“西方时刻想要灭亡俄国,俄国的问题来自西方的压制”这一基本前提,而且能够以来自西方的制裁掩盖俄国经济日益恶化的主因即为普京及其利益集团的掠夺,避免俄国经济下行导致怨声载道,引发俄国民众与西方和解的希望,而是反过来利用其加强俄国民众敌视西方的情绪,从而将他们进一步绑定到普京的战车上成为人质。普京必然胜利的神话也必然需要不断的领土扩张来支持,如果无法迫使西方让步,俄国民众就可能反思战胜西方这条道路的可行性,并发现西方的社会体系不但带来富裕而且也绝非软弱不堪,具有可借鉴的价值,从而导致普京丧失合法性。

事实上,俄罗斯经济的问题在于经济结构的能源依赖,而这正是普京一手造成的。俄罗斯的税收极为高昂,福利却很低,盖因以一省之力却要维持与西方的军事均衡。垄断性的公有企业占据俄罗斯GDP的百分之七十,这些企业占据了几乎所有经济资源如贷款补贴等,效率却极其低下,它们名为公有实则为普京的一小撮利益集团服务,不断以亏本的价格向关联企业提供订单,然后再由关联企业将钱转移到这些人的海外账户内。俄罗斯最富有的人在海外拥有的财富几乎等同于整个俄罗斯国内财富,而且俄国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俄国法治非常不完善,其法律叙述不清,造成普遍性违法的状况,一旦当局需要金钱的时候,就会发动“公司突击”,实行选择性执法。因此,在俄国经商必须讨好普京利益集团当中的各级政客,否则很容易在某次公司突击中被没收财产并锒铛入狱。在俄国,一个通知的力量远大于法律文件,企业随时可能因为某项创新对社会改变太大而被视为影响普京权利的稳定的风险而被关停或成为政客政治秀的代价,有时候甚至一类业务整体关停。俄国完全没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所有躺着赚钱的基础性业务都由普京的利益集团垄断,任何其他企业想要染指就有锒铛入狱的危险,相反如果这些利益集团盯上某个企业的创新业务,则可以迅速将其强行收购或击垮。如此高昂的制度性成本导致资本不愿意投资于俄国,尤其对于长回报周期的创新业务毫无信心,而且俄国本身丰富的理工人才培养出来多数都会外流到西方,毕竟俄国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也许是高高在上的神当久了,普京自己也相信了那套用来愚弄民众的说辞。他真的认为自己是斯拉夫民族的中兴之主;认为所有斯拉夫人都甘愿放弃一切任由他支配;甚至不惜成为被牺牲的代价来实现他的宏大目标;认为所有斯拉夫人都把西方视为敌人并等着他来驱逐美国拯救万民于水火;认为自己走到斯拉夫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受到箪食壶浆的欢迎;认为自私散漫的西方人软弱怯懦而且撕裂,真的被资本家操纵,只要用油气利益就能牵制西方;只要自己能把每一个斯拉夫人变作巨大掠夺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只要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去实现一个宏伟蓝图就能战无不胜。

普京的如意算盘是他天兵一至乌克兰军队就倒戈投降,乌克兰人就会出来夹道欢迎斯拉夫人的救星,俄国人会因为大斯拉夫梦的实现而甘于承受制裁带来的痛苦,西方那些资本家也不可能真为乌克兰这种走卒放弃油气利益,西方民众不会愿意为乌克兰人挨冻,西方政客不会得罪他们的金主,最多以象征性制裁满足西方人伪善的虚荣心。很显然,他低估了乌克兰人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决心;他将西方尊重个体利益而难以形成社会共识误判作软弱,低估了西方形成社会共识后可以有多大的凝聚力,有多强的力量,有多大决心放弃现实利益;他也高估了他对俄国人的思想控制能力,他没有发现俄国人忠诚于他只是想要追随一个必胜的新沙皇去夺取利益罢了,只相信立场和武力的人会决绝地抛弃失败者,而且在现实的重锤下普京灌输给俄国人的畸形世界观是很容易崩塌的。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针对普京利益集团的公司及个人制裁令普京可能根基不稳,毕竟他们并不信普京那套鬼话,只是想要权利带来的暴利而已。他们的全家老小都是国际公民,只有家人的肉身和财富在普京不能随意剥夺的海外他们才会感到安全,一旦被西方拒之门外他们就失去了毕生的成果和基本的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这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很可能为了维护这些利益倒戈投美,普京一旦失败他们甚至可能抓住机会跃跃欲试想要取而代之,这对普京而言得不偿失。出于最终目的(扩充和稳固权利),普京已经开始主动寻求和谈,他最终的目的可能是以较小的代价得到俄族地区,拿回俄罗斯民众认为是被夺走的利益,维持必胜的民族保护者形象,所以俄军战略目的也从扶植亲俄政权变为尽量争取谈判筹码。


更新关于俄国攻击核电站和医院的情况:世卫组织已经证实俄军攻击了六家乌克兰医院,并造成6死11伤。

与在切尔诺贝利与乌方合作控制核电站不同,俄军以火箭弹无差别攻击的方式对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攻击,也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攻击运营中的核电站。一旦该核电站安全设施被摧毁,在整个欧洲大陆引发的核灾难将不亚于切尔诺贝利,辐射污染将会全球性蔓延。

俄军攻击核电站并引发火灾

俄军的推进已完全受阻,俄军糟糕的装备维护情况令其不敢离开公路,而局限于公路的后勤供给车队成为了乌克兰无人机的活靶子,现在俄军极其缺乏食物和燃油。俄军的落后和虚弱已经暴露于全世界,普京现在唯一可以拿来和西方讨价还价的就是其核武力,而使用核武力等同于全世界同归于尽。

除了扎布罗热核电站控制25%的乌克兰供电可以作为筹码外,普京此举可能意在提醒乌克兰和西方,他是一个不惜造成严重后果的疯子,其行为完全不受国际法约束也不可以逻辑预测(攻击核电站和医院是战犯行为,核电站一旦破坏,北约就被迫直接介入),如果不能迅速满足其要求(或者至少停止援助乌克兰),普京不惜使用核武器同归于尽。然而,目前俄国的情报系统几乎完全被美军渗透,西方也非常清楚普京这种人把他人当做炮灰的同时自己却非常贪生怕死(即使普京不怕死,寡头们也不会乐意陪葬)。因此即使俄军将核武器一级戒备后北约仍然不做任何反应,这不是北约软弱,而是向普京显示其虚张声势被看穿了。

五、乌克兰人的抵抗和希望

乌克兰人面对普京时的同仇敌忾事实上完全可以理解。从民族主义者的视角看,基辅是整个斯拉夫文明的发源地,但是乌克兰地区在苏联时期由于莫斯科的剪刀差政策、强制集体化、强制征粮并用于出口换汇等人为原因引发了大饥荒,而且俄国对此并无道歉。乌克兰每次发展机遇都是被俄国打断的,苏联时期斯大林为了发展俄国的工业强制乌克兰发展农业并用剪刀差剥削乌克兰人,还要禁止乌克兰人说乌克兰语,进行强制同化;苏联工业化后,又实施殖民地式的分区块计划经济,乌克兰在其中只承担部分军工业,还必须与俄国本土配套。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丧失经济竞争力而且无法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苏联解体后,东欧各国加入欧盟,通过劳务输出,廉价制造,西欧各国资本输入,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但是俄国对乌克兰持续的潜在军事威胁使得国际资本对乌克兰缺乏信心,不愿意投资乌克兰。2012年,原本乌克兰已经好不容易进入了加入欧盟的程序,但是这显然妨碍了普京重新整合斯拉夫地区的美梦,所以普京指令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加入欧盟所需自由贸易条约,硬生生中断了乌克兰人走向富裕的唯一机会。后来乌克兰人把亚努科维奇赶下台了,又开始重启加入欧盟,普京就吞并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使乌克兰无法满足加入欧盟所需的没有领土争端这一条件,彻底无法加入欧盟。这种关系与中日“世仇”差不多,所以乌克兰对俄国的复仇是完全合理的。普京宣称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把美军开到俄国家门口,危害俄国的安全,俄国是迫不得已还击,却绝口不提俄国直接将军队开到乌克兰家里去危害乌克兰的安全,乌克兰才是不得不寻求北约的保护。2014年之前,北约欢迎乌克兰加入,乌克兰为了保持中立甚至主动拒绝邀请。

从理性上讲,乌克兰人只是希望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希望总统代表他们的利益,向他们负责而非向莫斯科负责。他们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自由选择人生道路,可以追求个人发展,也可以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不用成为大局或者政客政治秀的牺牲品;可以要求财富优先用于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而非用于服务于一小撮人的荒唐计划;作为个人在不侵犯他人情况下完全支配自身行为的自由得到尊重;可以获得符合劳动所创造价值的报酬;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不经过法律程序就剥夺其他人的权利和财产;法律完全回归法律本身而不受各方利益的影响,完全相同地对待每个法人而不论其身份;所有人有权通过对等集体谈判维护自身利益和参与规则制定过程而不受报复;可以自由批评不合理的社会体系,这不被视为不爱国,反而是督促改进的爱国行为。他们不希望生活在随意武力镇压反对者集会,制造竞选舞弊,查抄反对党(俄共)党部,可能因为一句对普京的批评就把被民众抓进监狱或者被暗杀的普京窃盗集团的统治之下,不愿意充当实现普京个人野心的工具和炮灰。普京这类自以为手握强大武力就高人一等,可以将他人当做棋子和炮灰来实现个人目标的人是全世界所有普通民众的公敌,我们必须和乌克兰人一起让普京明白他不是什么神明,他必须平等地尊重普通人作为人类的基本权利。如果他不遵守普通人对等博弈得到的规则,那么他就应该受到与普通人一样的惩罚,例如恶意杀人就该偿命或者终身监禁,无论以什么高大上的名目都是一样。

普京根本不可能允许一个亲西方而且富裕的乌克兰存在。在普京的合法性叙事中,西方的道路也不能走,因为西方对俄罗斯具有种族恶意,时刻想要灭亡俄国,时刻阻碍着俄国拿回属于自己的利益,所以一切俄国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于西方的掠夺,来自西方的一切影响都是不怀好意的渗透,是为了消灭俄国,所以必须予以坚决抵制,西方的社会体系自然也应该被抵制。因此,俄国人的生活改善绑定于俄国的强盛,俄国强盛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团结在普京周围,战胜西方,夺回苏联拱手让出的利益,只有这样俄国人才能过上好日子。而且只要跟着普京必然战无不胜,因为西方人愚蠢而散漫,没有奉献精神,没有大局观,过于计较回报,不愿意为大局牺牲个人权利。所以,在普京这样一个能迫使所有人团结在大局的名义下的全能统领者管理之下,西方不堪一击。普京能够带来的东西比自由和权利更有价值,值得牺牲它们来换取,普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且不容置疑的。一旦俄国人发现与他们同出一源的乌克兰走向西方道路后变得富裕,那么普京合法性叙事当中“西方对俄罗斯具有种族恶意,时刻想要灭亡俄国”这一基本前提就破产了,俄国人就会反思与西方和解是否是更现实更合理的选择,就会发现西方道路并非不适合斯拉夫文明,普京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

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一如我国当年抗日一样坚决,堪称人无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乌克兰的正规军是敢于以弱击强舍命卫国的,为阻止俄军从南侧进攻基辅,一名工程兵直接站在渡河必经之路赫尼切斯克大桥上手动引爆炸药,与桥同沉。面对强大的俄军,他们能够坚守距离白俄罗斯边界仅一百公里左右的基辅近七天已经远超各国估计了。根据第三方估计,目前俄军死亡已经超过2000人(乌克兰称歼灭俄军6000人左右,俄军称死亡500人左右),如果不算平民伤亡,双方交换比大约是一比一。乌克兰本质上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二战时期德国以落后得多的武器在无碾压性军力优势的情况下拿下全境两天足矣。美国曾经多次要求泽连斯基撤到利沃夫,开战首日我国网络上流传的俄军一个半小时攻占全境当时看起来也非常合理。而且直到目前乌克兰的制空权还并未完全被俄军控制,乌克兰军队经常使用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击毁俄军装甲部队,乌克兰防空导弹经常能够击落俄军战机。对此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只能说俄军的指挥思想和后勤能力已经全面落后于时代,其训练和装备偷工减料也很严重,而且乌克兰军队的抵抗意志足够坚定。

俄乌战线图(3月3日)

在平民当中,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讲俄语还是讲乌语,不管是否有军事经验,除了实在无法作战的老年人和儿童,有无法独立生活的子女或体格不足以操控武器的部分女性当了难民外(在波兰的火车站下车的难民当中男性基本上是外国侨民,妇孺以乌克兰人为主),都义无反顾都接过政府发放的枪支或者自制莫洛托夫鸡尾酒和没良心炮去对抗俄军的钢铁洪流。一对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后立即携手扛枪走上前线,颇有苏联当年红场阅兵之后直接奔赴战场的悲壮。还有不少手无寸铁的乌克兰民众用肉身阻挡俄军装甲兵团,实在可歌可泣。

阻挡俄军装甲的乌克兰平民
阻挡俄军装甲的乌克兰平民

即使是老年人也有留下参战的,例如一位苦练射击的78岁民兵老太太和一位提着一箱牙膏和衣物就去参军的80岁老爷爷。他们是为自己的孙辈永远生活在自由的国家,远离苏联式的奴役,为了让乌克兰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存下去而战。

参与训练的78岁老太太
带着手提箱参军的80岁老人
领取枪支的老年乌克兰民兵

两万两千名已经定居海外的乌克兰侨民回国参战,其中甚至不乏学者和文体明星(例如网球运动员斯塔科夫斯基)。即使是已经被判处叛国罪的前总统波罗申科此时也回国参与战斗,在前线当一名普通士兵。

排队回国参军的乌克兰侨民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当选总统前只是一名演员而已,面对压境的钢铁洪流,他没有选择恐惧和逃离,即使美国多次提出帮助他撤离基辅,土耳其军队甚至派出一架直升机在乌克兰总统府外随时待命。泽连斯基说他需要的帮助是武器而非搭车,他甚至冒着被斩首的危险走出掩体亲自到各前线慰问士兵和指挥作战。

泽连斯基在前线指挥作战

乌克兰人的勇敢抗击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同情,这同样不是出于伪善和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虚荣,因为这些援助都是真金白银。西欧各国原先因为非法劳工问题极度排斥东欧移民,但是现在他们对乌克兰难民完全开放边境。乌克兰难民一旦入境波兰或摩尔多瓦即能获得签证,并且可以得到合法身份在欧盟居留和工作,该措施在至少一年内保持效力。乌克兰难民进入欧盟后,还能获得食物,医疗和住宿方面的人道主义援助。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已经通过法律收留乌克兰难民居留和工作(特别是加拿大是无人数上限收留)。欧盟甚至专门启动紧急程序,加速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审批程序。

欧洲各国无惧普京的核讹诈,从一开始禁止致命武器进入乌克兰直接一百八十度转向到每天经过波兰边境向乌克兰运输大量反装甲导弹,防空系统,无人机,地对空导弹,甚至70架战斗机。现代反装甲导弹基本无需瞄准,导弹自动寻找目标,单兵即可操纵,基本抹平了钢铁洪流的优势(类似于机枪使得骑兵被淘汰)。经济援助更不用说,连一向亲俄的哈萨克斯坦也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民用物资,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站在乌克兰这边,成为乌克兰的大后方。详细援助情况下面上图。

对乌经济援助的国家和地区
对乌军事援助的国家和地区

丹麦,法国,英国等国都已宣布在法律层面上允许民众到乌克兰参与抗击俄军的行动。目前,已有1万6千名国际志愿者到达乌克兰参战,其中许多人本身是原国籍的退伍军人或特种部队成员。其成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希腊、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世界各国的志愿者,以格鲁吉亚和白俄罗斯人居多。这些人的薪酬不过两三千美元而已,他们来到乌克兰并非是为了金钱。

除了各国官方外,企业和个人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马斯克免费向乌克兰提供星链设备和网络服务,免费开放特斯拉超级充电桩,肯德基、麦当劳免费开放厨房帮助乌克兰军队和医院制作食品,并免费向民众分发食物,Airbnb免费向乌克兰难民提供短期住宿,at&t等电信运营商在乌克兰提供免费海外通话。各国普通民众慷慨解囊,向乌克兰众筹账户捐款,仅加密货币捐赠就达到4500万美元。波兰等邻国民众向乌克兰开放医院以救治伤员,并主动排队献血解决乌克兰伤兵的用血缺口。各地举行挺乌反战游行,建筑物打上乌克兰国旗的蓝黄两色,以表示对乌克兰的支持和祈福。

世界各地地标为乌克兰亮灯

对于普京来说,想要控制乌克兰全境已经不可能了,现在乌克兰显然找不到适合充当傀儡的政客,即使能找到傀儡,在缺乏民意基础的情况下,由于乌克兰人已经大面积领取枪支,他也将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治安战。扶持傀儡政权进行长期作战甚至是阿富汗式的治安战不是俄国经济承受范围内的。俄军在乌克兰已经使用75%的战力,而且后勤已经出现问题,大量的装甲车辆由于缺乏燃油直接抛锚,士兵缺乏食物只能去劫掠商店,甚至俄国军队现在吃的军粮是2015年就已经过期的。俄军许多车辆的轮胎由于长期停放不用受到日晒而变质,一旦脱离公路就陷于泥泞之中。俄军的年度军费只有六百亿美元,差不多是俄国总财税支出的三分之一,而在乌作战开销是每天150亿英镑,俄军财力最多只能打十天。俄军的实际可用军费远比这少,因为不少军费之前已经被转移到瑞士,并且现在已经被冻结起来了。带来的后果就是装备年久失修,现在只有花费额外的经费去维修,白白牺牲更多士兵的性命,并且导致行动失败,这相当于是还这个历史欠账。目前普京正在调集白俄,哈萨克斯坦等集安组织成员国军队,但是哈萨克斯坦已经明确拒绝派兵了。相反,乌克兰可以获得西方大量免费后勤,时间站在乌克兰人这边。俄国经济规模其实也就与山东差不多,乌克兰的人口其实有四千万,你可以想象一下让山东进攻安徽会是怎样的状况,假如各地彻底孤立山东并且提供直接参战以外的一切帮助。所以,现在倒反而是乌克兰并不急于谈判,多次要求修改谈判地点,拒绝谈判请求,拒绝俄国的价码,要求俄军退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看着谈判桌的情况你甚至会觉得是俄军战败了。

作为历史上曾被沙俄侵占大量领土的国家,一众平克小将去美化普京出于个人权利欲望和野心而进行的侵略行径实在精神分裂到令人啼笑皆非。他们一面出于“世仇”去仇恨早已退出国门而且被阉割了的日本,连国产日系车,日本街的本国商户,国产和服和日本动漫也要抵制;一面却极力支持窃据大量国土未还而且同样对屠杀行径毫无悔意的俄国,甚至美化和合理化其划设势力范围和对另一国家进行侵略的帝国主义行径。何况我国也是沙俄扩张的受害者,作为民族主义者理应旗帜鲜明地联合乌克兰索要领土。

现在美化和支持普京侵略行径的人,回到二战时期大概也会是支持日军侵华的汉奸。在他们看来,没有道义判断和理性思考,只有按立场站队,就算是立场他们也站不清楚,他们迷信血统决定立场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敌人就是鬼畜米英。因此,亚洲各国的对日战争在这些人看来就是“充当英美的棋子”,倒是日本军国主义宣称的“黄种人团结起来驱逐白种人”在他们看来很有说服力。

以我国利益的角度看,必须明确反对俄国入侵,甚至进行一些非实质性的对俄制裁,甩掉“俄国资助者”的恶名,以免引火烧身。我们是希望俄国帮助转移火力,而不是反过来主动去给俄国挡枪而吸引火力。俄国这是赤裸裸的支持分离主义,干涉乌克兰内政,侵犯乌克兰主权,一旦开此先例,美国也可以效法,这对内部分离主义猖獗的我国而言极为不利。我国作为俄国的准盟友是国际普遍的认识,如果不及时撇清关系,即使是坐山观虎斗也会被视为俄国的经济资助方,发达国家对俄经济制裁将可能得到充分的理由被扩展到我国。特别是在这些国家反华情绪强烈的状态下,一旦找到口实,政客们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无视经济副作用迎合选民的机会。

另外,俄国的入侵行径彻底破坏了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和市场信心,将石油天然气和小麦大豆的价格推到历史高点,极大推高了制造业成本。作为制造业和出口主导的经济体,我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美联储为应对原材料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将会加码加息,这样我国要么收缩银根伤害已经远低于预期的贷款和投资,要么接受外资迅速撤离止损带来的冲击。另外,还需额外花费巨额资金高价收购俄国受制裁的能源和粮食产品(现在以国际油价收购俄国石油每桶至少净亏85美元),进一步消耗业已吃紧的财政和外汇。以上危害远大于俄国给西方增加的麻烦和减少西太平洋的压力这种牵强附会的好处。

退一万步讲,就算打算两边不得罪,私下资助俄国问题也不大,但是明面上必须和俄国彻底划清界限。鼓励俄国和西方搅屎只需要保证其最低限度生存水平即可,是用不着明面上和俄国暧昧不清的,毕竟历史证明了强大的俄国对我国是最大的威胁,而且一旦俄国闹过头了就不是帮我国转移火力而是牵连我国承受火力了。现在除了白俄罗斯,即使是美国的死敌阿富汗和俄国全天候的盟友印度也要求普京撤军,即使是把我国抬进联合国的非洲兄弟这次一致地赞成联合国通过决议谴责俄军侵略,就这样印度还可能遭到美国的连带制裁。我国是明确的不结盟国家,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去吸引火力。

而且别说什么不帮俄国说话也会被制裁,同样是被制裁力度也是不同的。各位现在尚且需要掏空六个钱包去买房,而且为了还房贷和攒钱养老不得不容忍公司一切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充当制造利润的工具,还几乎不敢消费,几乎都没法在大城市活得像个人样。一旦我国受到现在对俄制裁这样的制裁,你应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会有怎样的生活?到时候你还有饭碗吗?你还能买得起什么?你还有地方住,还有钱看病吗?你的积蓄还能剩下多少?你老了用什么钱养老?为了支持普京这样一个为了一己权位不惜牺牲俄乌两国民众性命甚至想要用核弹毁灭人类的疯子,你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吗?

更不要以为俄国改用人民币能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多大的好处。各位觉得美国人开印钞机就能从世界各地空手套白狼爽极了,但是首先要注意美国是贸易逆差国,我国是贸易顺差国。我国和俄国进行人民币贸易,相当于需要先用人民币和卢布货币互换,然后俄国人才有人民币可以向我国支付,这样实质上相当于俄国人可以用不断迅速贬值的卢布(用不了多久差不多就是一张废纸)从我国换得大量货物,我国还是被空手套白狼的那个。就算这个交易没有那么亏,一个江苏省体量的经济体能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多大的进展?

最后,即使只是为了在乌华侨的安全,我国在明面上必须至少做出比印度更明确的姿态与俄罗斯切割。乌克兰现在已经是一个枪支泛滥的国家,而且秩序非常混乱,即使是印度这样明确要求普京撤军的国家,由于与俄国暧昧不清,其侨民在乌克兰也时常遭到攻击。枪炮无眼,战区内的侨民至少在有条件撤离前还得和乌克兰人挤一个防空洞,领取乌克兰人发放的生活物资配给。乌克兰人是不会因为畏惧我国国力而对华侨网开一面的,他们很清楚会为了普通人不顾大局的只有以选票为追求的西方政客。更千万别指望俄军能保护华侨,以俄军的军纪和军事素养,他们没有能力高精度打击,就算他们不想攻击你也可能脱靶误伤,更何况目前俄军后勤已经出现问题,经常需要以抢劫来维持生存,没枪的侨民不是最好的目标吗?到时候只要没有录影资料,他们就可以赖到乌克兰人头上,大使馆也没处说理,你要是网上伸冤随时可能被扣上美国水军的帽子。现在乌克兰的华侨已经必须靠装作日本人才能正常生活了,他们纷纷在网上留言希望国内网民不要太亲普京,私以为没有比民众生命安全更重要的国家利益了。

在乌留学生控诉国内网友言论令其身陷险境
在乌留学生不敢承认华人身份

硬要解释平克支持普京的动机的话,精神代入普京的人大概和苏粉差不多,奉行唯立场论和唯武力论,崇尚武力而不在意是非,希望依附于拥有强大武力的实体来抢夺更多利益。他们认为一切剥削源于美国和资本,而普京消灭了寡头,消灭了所有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体系,并且用暴力压制一切内外反对者,用暴力抗拒西方的影响并试图扩张俄式丛林秩序,还多次得手。这种行为方式与他们的立场完全一致,而且几乎就是他们理想中的统领者的现实投影,所以自然就应该是完美的,所以普京的负面消息自然就成了西方的抹黑。至于普京把民众当作实现特权阶层目标的工具,他们从来就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生来就是为某个宏大目标服务的工具,所以这反而是进步的表现。谁要是不愿意充当工具,要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那在他们看来反而是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蛊惑了 。具体的叙述,可以看本人之前对于苏粉动机的分析。

  《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是一本由天河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一):坚守信念任其远行

  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神话,他是华尔街最精明的证券商,他是叱咤风云的经济巨擘艾伦.格林斯潘。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呢?如果不看《被审判的上帝格林斯潘传》,我绝对不会知道他传奇的一生。

  艾伦.格林斯潘出身贫穷而且父母离异,但是他很小就显示出他的两大强项,一是数学,一是音乐。数学是他的天赋,音乐是他最狂热的爱好与兴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后他选择了音乐。但是因为在音乐上面找不到出路,他及时回归正确的路线,进入了经济领域。凭借他的才华和为人处事,青云直上,很快在经济界声名远赫,由一个穷小子变身为百万富翁,人们都称他为华尔街“最精明的证券商”。后来在华尔街打拼的20多年里,他又频频游走于华盛顿官场,开始慢慢步入政坛。他把他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一直沿着越来越好,越来越完美的人生的轨迹行走着。

  人有可能一生被幸运眷顾,但是有时你再努力再完美,也可能相背而驰。金融风暴带来的狂风暴雨一度让他得心应手、沉着应战。就在他以最完美的人生谢幕后一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了。人们对他产生了争议,把矛头指向了格林斯潘,认为他给美国带来了的是一堆泡沫和一堆烂摊子,认为他是引发这次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这是一本让人越读越想读的传记,我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生怕一件可怕的事情打破他一生的顺风顺水。他那光烂的人生让我好生羡慕,我羡慕他的聪明,羡慕他处事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人生,虽然最后人生末尾的结局让我没有想到,但是我认为他还是成功的,是被人们所仰望的,也应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重。

  有些人就是如此,当你风生水起时,他们表示感激,一旦有个什么事情,他们就像小孩六月的脸,说变就变,他们的唾沫星子能把你直接淹死。最后引发危机的元凶到底是什么?或者到底是谁?我相信这个问题现在根本不重要,因为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在乎他一生成就的过程,学习他的聪明才智,学习他的处事风格,学习他敬业的精神,学习他认真的态度,学习他的独树一帜。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有些圆滑,甚至有些自私,但是这也是人应该具有的一面。最后他也承认了自己存在30%的错误,他执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机构长达18年,一直因业绩爱到推崇,但是最后却遭到了质疑和审问。他也进行了反思和悔悟,他不能全盘否定自己一点责任没有,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全推给他。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理解,仅代表着个人观点。

  我第一次看传记,而且基本不懂政治,不懂经济学这一块,但是我佩服他极其传奇的一生。正如天河所说,他写这部传记是要让我们明白,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它会格外偏向有准备的人。我们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大人物,而且成为大人物也近乎甚微,但是我们能从格林斯潘的经历和经验中汲取营养,让我们在成功这条路上走得更容易一些。也没有必要再去追究到底谁对谁错,就像《沁园春.雪》里面所说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二):本书适合金融背景知识多的人

  格林斯潘的职业生涯和他亲手吹起来的次贷泡沫一样,看起来很美,最后还是要为现实买单。很多人都将格林斯潘神话了,实际上也是他亲手将自己神话的。当然经济萧条不能代表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某种程度上他的功大于过。

  任何一个人的成就都跟他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成长在一个贫穷残缺家庭,兼具了母亲的音乐才能与父亲的经济逻辑天赋,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与数字的酷爱,坚韧的性格、超前的意识,这些都是为他后来的成就铺垫。就像他认为,金本位制和经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金价稳定是其他金融需求的保障。

  9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最终成就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在这期间,格林斯潘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利率很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使得以股票和房价、债券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上升。

  在美国低利率的时代,人们通过借贷消费,并且自身居住的房屋在不断的增值,这给民众甚至是格林斯潘本人造成了这样的假象:美国的经济正带给美国人民更加幸福和富庶的生活,美国梦在新世纪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这种现象短期内是可以维持,并且给人们制造繁荣的假象,但是长期来看,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是要靠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靠的是投资并非是消费。我们需要投资于研发、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但是低息的年代,人们通过资本运作便可以获得高额回报,能够坚持投资于促进生产力的资本必然会减少。

  格林斯潘的政策带给美国经济的影响很显然是长久的,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很多人认为,繁荣就是股市上涨、资产价格上升和人们更加乐于消费,然而最大的隐忧在于,经济社会的持续运转,从根本上来讲是靠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必然对应着一定的消费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

  当2006年1月份,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开始,美联储终于停止了由格林斯潘开启的加息路径,随后,伯南克反其道而行,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扩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格林斯潘的最大贡献可能在于其对于后者的警示,不同于许多政治家和伯南克在离任后为自己开脱,格林斯潘坦然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如今,美联储主席耶伦也同样的开启了加息路径,但愿这次耶伦能够吸取格林斯潘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本书适合金融知识背景多的人。(有借鉴)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三):上帝不可复制

  格林斯潘是何许人物?

  他是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任期跨越5届美国总统。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联储主席,掌控美国经济长达十八年之久。他曾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权力和影响力一度超越美国总统。

  就是这样在金融界一度呼风唤雨、唯我独尊的格林斯潘,谁又会想到他竟出身贫穷,父母早年离异,母亲带着他回到娘家居住。父爱的缺失在他性格中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使他始终有些内向和腼腆。但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也正是这种内向,才可能使他更乐于沉迷在数字的乐趣中,减少了许多人际上的困扰。而长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又让他长大后变得十分现实,与所有人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不惹怒别人也不与人交心。心思细腻而敏感,善于应对外界各种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把格林斯潘称为上帝,也许许多人觉得言过其实,但懂经济或者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不会觉得有何不妥。他对数据的掌控能力,对经济的驾驭,对国家命脉的布控能力,除了上帝,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匹敌。他仿佛就是为全球经济的大数据王国而生,光靠读取相关数据,就能在头脑里显现出相关的经济走向,判断出各行各业的真实行情。而他强大的心理能力,也是令人望尘莫及。在他刚上任美联储主席,股市大跌,华尔街出现剧烈震动,格林斯潘沉稳冷静地提出了应对方案,在大家都惊心未定时,他按照自己的作息上床睡觉去了。这说明他沉稳的性格、丰富的阅历和强大的自信。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帝也不是一天炼成。就算格林斯潘对数据再有天赋,人格魅力再大,如果没有他的勤奋努力,在任何时候都懂得用尽全力去吸取各方的力量,也不一定会有今天的成就。就如同前妻米切尔所说:“在那个年代,人们吃午饭都要优哉游哉地喝上三杯马提尼鸡尾酒,而格林斯潘已经像今天的投资银行家一样没钟点地干了,而且还是在一个非营利组织里。”——这种努力不光是在早期个人资本积累阶段,而是充斥着他后来的整个人生。他就像《阿飞正传》里说的那只无脚鸟,“我听人讲过,这个世界有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飞啊飞,飞到累的时候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也许,直至人生终点,格林斯潘才会停下对经济大数据的钻研追求。

  上帝不可复制,因为我们只能仰望。哪怕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将他再一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我们也无法抹杀掉他所有的光辉。

  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出身,虽然对经济完全毫无研究,也完全不感兴趣,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这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老练沉稳的文风大有关系,尤其是对经济热点的把握和还原,对格林斯潘及其它经济相关人物的刻画,节奏紧凑,松弛有度,让我们打开书便能立刻感受到格林斯潘这位传奇人物的人格魅力。无论后人怎样质疑与批判格林斯潘,我们都应该明白,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他一样在世界金融王国里纵横驰骋如鱼得水,他是天生的“王者”。我们无法企及,就只能在书中去接近和了解他传奇的一生。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四):金融皇帝荣辱共存

  没有读本传记之前,对于格林斯潘的了解也仅限于百度百科一页介绍资料中,对于这种金融皇帝的感觉就是高山仰止。尤其是格林斯潘是白手起家,从一个为学费愁苦的穷小子到成为咳嗽一声都会影响整个世界金融关系的关键人物,不得不引起我的好奇心。

  更让我感觉震惊的是他对数学和金融的超强学习力,在世界上一定是有人有某些天赋的,而格林斯潘就对数字和金融有着天赋,这是上天赐予的能力,格林斯潘用心把握住天赋和勤奋因此成就影响整个美国的经济,甚至是世界的。说句鸡汤的话,人家如此有天赋还在学习路上奋进,而我只能汗颜,默默朝着目标前进,没有办法不督促自己,不能停止学习和懒惰,虽然不能成为格林斯潘这种影响世界的人,也要成为一个努力改变自己的人。这就是我读过这本书最真切的感觉。也是我喜欢读名人传记的原因。

  记得音乐老师曾经说过音乐家也可能是一个数学家,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来说少年时热爱音乐的格林斯潘,后来转身投入到数学的怀抱也算是曲线热爱,没想到时机和热爱的结合造就了一位“美元皇帝”。从穷小子到百万富翁只不过是五年时间,额,对比自己五年前自己在干啥。从“最精明的证券商”到执掌美联储18年,虽然没有刻意关注过他,但是身边的事,国家的经济都受着他的影响。

  他的存在就是证明总有一种牛人又努力又有能力又有能力的人,让人膜拜。不过在格林斯潘退休后的一年后次贷危机爆发,是他一生中最为惨淡的时刻,无论那时他用任何的演讲和文章来解释,或是阐述自己的经济观念,但是似乎名声难以挽回。在九十岁高龄的时候他依然发表自己言论,然而这一切的评论只能再看再论。

  本书用详细的文字讲述了格林斯潘的著名事件,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这位高寿的老人,作为曾经金融皇帝,依然影响的世界。他的成长和言论值得读者去了解和借鉴。280页的一册书讲述这位金融巨人的荣辱,细细读来感慨良多,如此人物,钱权皆有散发着耀眼的光,引人去读去思考。本书作为一本格林斯潘名人传记,从副标题来看就点名全书主旨:被审判的上帝。作者更多是记录格林斯潘一生,把其一生归纳整理,没有过多的抒情。是一本了解格林斯潘的基础读物。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五):金融掌舵人格林斯潘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不喜欢格林斯潘,因为在阅读中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均是在为美国谋利益。但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阅读,有时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和才识。作者天河的这部作品详细地记述了格林斯潘从出生到八旬老人的所有经历,在1926年到2013年这87年的跨越中,为读者呈现了一部格林斯潘如何走上经济道路,并一步步掌握着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命脉的历程,期间透露出历届美国政府人物的目的举动,金融危机兴起的前后全程,以及各种原因的分析。使人们不仅对格林斯潘个人一生有所把握,也透过对这位美联储主席的神一般传奇讲述,让读者对经济规律、美国政府及金融界、索罗斯掀起的那场金融风暴都会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

  格林斯潘,成长在一个贫穷残缺家庭,兼具了母亲的音乐才能与父亲的经济逻辑天赋,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与数字的酷爱。谁都没有想过这样一个上不起学冷漠理智,疯狂追求音乐,参加巡回演出的小男孩,最后经过重新抉择投入没日没夜的数据经济研究中,并成为掌管美联储大权,继而成为仅次于美国总统的金融兼政界的知名人物。他的儿时经历给予了他灵活周旋,冷静甚至过于理智的性格,及高速运转的思维模式。对经济的兴趣和天赋,加上年轻时候的拼命钻研积累,在二十多岁的年华他便已经将美国的金融烂熟于心,并研究出了一套经济理论,最终成功的将美国的经济模式理论化,掌管美国经济“水龙头”18年之久,要知道没有哪一位主席可以连任如此长的时间。一次次力挽狂澜的决策,也为他赢得了绝对的殊荣。

  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近距离的了解到美国的政治格局,有些是在原有历史政治知识基础上的细化,有些是头一次听到的内幕。比如,美联储是国会设立的独立机构,主要管理信贷市场,是经济的基本层面,不受政府干涉,故而历代美联储主席不会与白宫走的太近,甚至走的过近会被媒体舆论所指责,让民众认为是在为政治服务失去信任。格林斯潘能稳坐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18年,也充分体现了其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才能。同时,历届总统为自身政治前途谋划而施压经济,个性不同的政界知名人物及各持的打算,格林斯潘谈判时候的气势,决策的果断机智都是本书的亮点。

  最刺激甚至是让人兴奋的部分是亚洲金融危机那一块,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利用经济杠杆,将大量资金卷走,由于受灾国临时应对,猝不及防,加上外资储备不足,促使被攻击国家整个金融系统崩溃,货币成倍的急速贬值。美国对此只静待其发展,用书里的观点来说,索罗斯的行为不过是将各国的资金收拢注入了美国市场,同时美联储可以借此为受难国提供有偿援助,发放长期贷款,要求对方向美国开放本国金融通道,用这种方式,美国轻而易举的掌控了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众多国家的金融重要部门及机构,同时成功的挤兑苏联解体,将俄罗斯推到一个无法兼顾经济和军事,既要发展又要同美抗衡的进退两难地步。在这场经济大战中,中国香港是唯一一个成功对抗索罗斯对冲击基金的。刚回归祖国的香港,此刻与大陆联手,以900多亿美元力保港币,这场大战打的惨烈也最振奋人心,是这本书里所描述的所有经济大战中唯一获胜且保值的币种,并使索罗斯损失8亿美元惨重代价。中国,干得漂亮!

  由于这一战没能捞到好处,美联储开始发布声明指责香港政府人为干涉经济,而我们的回应也是丝毫不让。其实美国也并非没有在干预经济,进行调控自始至终都存在。至此书里开始揭开美联储背后支持索罗斯行为的态度意图。甚至后期由于美国对本国公民贷款购房方面的错误,而要求世界为其公民偿付。这些都有所述,且相当精彩!

  格林斯潘这个传奇的人物,可以说是时运所济,也可以说是他强大的才能及语言的说服煽动力,处事圆滑的周旋力,但他的存在使得全世界的股市都随着他说出的每一个字一句话而震荡。在他隐退后虽然发生泡沫破碎引发了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指责声争论不断,但其对整个世界金融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不管是想了解美国经济、政治信息,还是从金融风暴、经济调控规律,亦或者是对格林斯潘这位经济掌权人感兴趣,相信这本书都不会让读者失望。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六):用一生演绎极致的金融沙皇

  格林斯潘这个名字,只要稍微接触点新闻或经济的人,都不会陌生。这个被称为世界经济界呼风唤雨的金融沙皇,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词——极致。

  阅读《巨富》这本书时,我就对这类神秘的世界超级富豪非常着迷,书中提到,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更,已经使得原来的普通阶层,甚至比较贫穷的人们,也有可能跻身于上层社会中。而格林斯潘就是这样一位极致励志的范本。他出生贫穷,而且双亲离异,母亲带着他回到娘家,一个人丁兴旺,而且酷爱音乐的大家庭,母亲经营一个普通的零售店,而格林斯潘受家庭的熏陶,也自然而然喜欢上音乐,混迹于同样来自低中产阶级的朋友之中。这样平淡无奇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并没有阻挡他的脚步。从小就喜欢琢磨各种数据的格林斯潘最终发现自己最大的天赋——数学,从纽约大学商学院毕业后,他在布朗兄弟公司打工,然后进入美国国家工业联合会委员会,之后来到华尔街,加入到证券咨询事务所,接着再起跳,在华盛顿展开自己华丽丽的政治经济交融的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格林斯潘不仅从一个交不起学费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资产丰厚的富翁,更在官场、政坛、经济世界和时尚界中轻松游走,最终成就坐镇天下,甚至高于“总统”的极致地位。

  格林斯潘极致的成就,是他的天赋极致发挥的结果。从小他就显示出让人吃惊的数学能力,对什么都试图用数字加以分析,成年之后更充分显示出这种天生对数字的狂热,即使在参加家庭宴会时,他也会置觥筹交错而不顾,独自沉浸在《美国统计数字概要》的知识研究中。拥有天赋并得以充分展示,也许可以说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情了。不管是在华尔街,还是18年的美联储主席任期,格林斯潘发挥他的天才能力,竭尽全力获取和研究各种经济情况和数据,在他的精心治理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个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零通胀型增长!

  正如大家最喜欢的一句励志语所说: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然而现实就是,拥有1%天分的人,比普通人付出更多汗水。格林斯潘就是这样,在社会还推崇悠哉度日时,他已经像今天的投资银行家一样没钟点地工作了,而且还是在一个非营利组织里。更别说在他最辉煌的18年任期期间,他没有一刻停止过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关注,而且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体,扩大美联储和自己的影响力,增强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霸主姿态,人们说格林斯潘的前半生,都是在为走向美联储主席的位置做准备,我却觉得,他走向金融皇帝的道路,是他的天赋和努力铺就的,是他和社会的共同选择。

  然而,似乎是上帝需要证明世界只有一个上帝,“物极必反”的道理活生生地把格林斯潘教育了一把,他卸任后,美国和世界的经济随即陷入长期的混乱和调整中,各种危机此起彼伏,批判和质问充斥在格林斯潘周围,即使他之后通过自传和演讲等各种方式,希望给自己辩解,仍无法平息经济问题给民众带来的愤怒。年近90的格林斯潘,在接受采访时,仍尽力表达自己对经济的看法,希望以一己之力为经济带来好的影响。

  格林斯潘的一生,就像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大电影,他为经济而生,也为经济奋斗一生,他收获很多,也许也留下很大遗憾。功过也许就留待后世评说了。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七):《被审判的上帝--格林斯潘传》

  根据经验,我们在事后谈起自己已经平稳度过的、一些多少引起过惨痛后果的经历时,多少都会较为轻松些。这个过程被称之成长--这是名人的自传(P231)。

  而当这类经历被他人旧事重提,尤其是一项决策必然会损害到部分人利益的身居高位者们,如非已经不在人世可被盖棺定论,要想不立时被刨根问底为何马失前蹄到地老天荒,除非还有手腕和精力翻转乾坤自导自演下一幕剧--这是谁也挡不住的他人史笔(本书)。

  格林斯潘:空降在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后牢据此位置十八年、一人的公文包薄厚系着天下投资者的神经、他捍卫的人享受着他创造的低通胀成果却不领情(资本家关心扩大投资、总统们担心大选支持率)、为了他心中“至高无上”的美国利益前后矛盾自己打脸作出反对其他国家去进行的救市行为、荣耀的功成身退后被拉回来翻旧账······

  他的经历,是美国意志以美元为刀剑挺进全球的传奇,二者相互缔造。事后的评价总要更为理性,但是,先从要闷死人的铁屋子里苏醒(冒昧借用鲁迅先生的比喻~~),个人认为不光需要运气,先于他人发现领你进入这间屋子并不正确,就得比那领路人有更出众的智慧才行--必要时,你甚至只能祈祷你若是比领路人有更强效的说服力以作为强力手段来阻止大家就好了。但是,这些,在实际酿成的祸患面前,幸运的的确确没有站在我们面前。

  传记,是另一种历史。写史,创造历史之前必须拥有数目庞大的材料基础,进行分析,编辑······但是讽刺的是,在真相已经永远成为过去时之际,“判断”成了当事人和我们这些事后的参阅者唯一的“武器”。最终,最关键的一个瞬间,一种意念,成就了现在的、希望能够起到引以为戒等作用的、各取精神上所需的掌故往事--我们依旧能从格林斯潘果断放弃喜爱、但实际天赋并非超群的音乐中,看到适时止损的导向;依旧能从他顺应天性,开发当时十分冷门而他自己乐在其中的对数字分析的天赋,看到“好之者”不如的“乐之者”坚持到底从而获得的成功;从他对待他人和婚姻的高情商,看到人际关系良好处理的重要性······

  就算读不明白当年世界上装满了最复杂数字关系的大脑,但是,仍然推荐这本满是读得懂的中国字、读不尽的人生意蕴、读不全的金融变局传记书。

  《格林斯潘传:被审判的上帝》读后感(八):创造和填埋美国梦的人

  格林斯潘在他一生的极大时间段内,都扮演着创造美国梦的那个人,带领着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王国度过了最黄金的时代。但当他功成名就的那一刻,却遭遇了给他致命一击的金融危机,从此跌下了神坛,被众人指责留给了后人一个烂摊子,他真的是填埋美国经济的罪魁祸首吗?本文名为“被审判的上帝”,从开始就为我们点明了格林斯潘一生的起起伏伏。

  本文从格林斯潘家庭出身说起,出身音乐世家的他本来是要走向音乐这条道路的,但跟很多名人的经历相似,良好的出身只是为他带来展示自己才华的优势,并不是束缚他前进道路的负担,在格林斯潘展示了自己超人的数学才能的时候,这位已经在全美国开着巡回演唱会的乐队成员,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可能并不出名的乐队,多了一个造就最强国度的操盘手。

  格林斯潘的早期华尔街经历,就展示了自己惊人的才华,五年之内在券商公司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之后却在这里扎根了15年之久,这十五年内,他与白宫频繁接触,其中包括了尼克松、福特、卡特等历任总统,对于这一时期的政策建议,他更多的采取一种粗放型的处理思路。

  凭借着自身对于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优势,他顺利的成为了美联储的主席,成为了美国的央行行长,在出任美联储主席的这十八年里,是他人生最巅峰的十八年,这期间虽然有政策的失误,但其迅速的应对危机能力,成为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并最终成就了格林斯潘对于美国经济的创造贡献。

  再所有荣誉都归集一身的时候,也就是下一个阶段的开端,80岁已经卸任的格林斯潘,却因为留下来的美国经济烂债,不得不面对全世界的质疑,这就是所谓的盛极必衰的道理吧。

  终其一生,格林斯潘最大的争议就是在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不断的减息和低门槛贷款业务,给美国经济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发疯一样的奔跑,然而这个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的,当然是资产价格泡沫以及不加节制的信贷坏账。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如果不是其强有力的支撑,美国经济不可能在90年代保持着如此高速的增长,也无法迅速的奠定自己的世界政治地位,格林斯潘只是没有做到最好,但不代表他做的不好。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格林斯潘传奇的一生,有趣的是本文的作者是一位中国作者,更是一名70后,所以对于这位与自己人生交集甚少的经济学传奇,能如此有条理的说清楚他的传记,已是很不错了,当然由于这个关系,所以本文更多的以阐述经历为主,评价内容并不是很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斯科演唱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