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什么迪丽热巴没有捐款因偷逃税被罚10亿,那么她代言的所有品牌是不是全部被很多歌星抢走代言了?

疫情的反复叠加下行的周期,磨掉了很多人的信心,也扒掉了不少新品牌的“底裤”。

很多过去几年锐气十足的明星品牌增长乏力、陷入困局,反而不少底蕴深厚的老牌玩家在这一轮周期中有着不俗的表现。最近我们注意到,有一家成立25年的国民企业,已经近百亿的体量还能以不输于新锐品牌的气势,实现连续5年70%的高增长。

它就是“25年专研科技”的头部品牌猫人,从2015年开始,随着消费者理念的变化和传统模式的滞后,不少跟猫人同时期成立的“老一辈”内衣品牌都开始走下坡路,很多新品牌虽然在营销、定位上贴近了消费者,但也因为在供应链上的积累不足而后继乏力。

猫人经过25年的积累,几乎连接、整合了所有的优质产业资源,同时也经过一系列的自我变革和模式升级,在效率和营销等方面也迅速赶了上来,以新锐品牌之姿成为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主流平台的TOP级选手。

不仅成为传统内衣行业的破局者,其年轻化的转型、创新型的产品矩阵和营销打法,同时也为新锐品牌树立了标杆。

今天,猫人更是扛起了中国民族品牌的大旗,通过新一轮的品牌重塑和战略升级,带着世界顶级的产业生态圈,开始走向全球第一。

过去两年在浪潮之下,每个人都抱以最大的野心想要颠覆传统、挑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由今日头条自媒体《有料实验室》原创,作者:珺珺安。本文独家在今日头条《有料实验室》独家发布,谢绝其他平台、自媒体号转载!

前段时间,华谊兄弟发了这样一个公告:阿里影业拟向华谊兄弟提供7亿元借款,借款期限为五年。

公告称,华谊兄弟将与阿里影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公司主控影视项目、艺人发展、衍生品开发、营销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

并且华谊集团保证,在协议生效后的5年内,华谊集团至少完成主控并上映10部院线电影的产能。

讲真,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是有点不相信的,华谊兄弟向阿里借款7亿元?华谊什么时候沦落到"借钱"的地步了?

不过后来仔细想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落寞。

2018年对于华谊兄弟来说,绝对是"不平静"的一年,各种负面消息缠身。

去年,崔永元一番"猛操作",不仅让范冰冰人设崩塌,也把华谊兄弟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华谊兄弟此前曾表示:所有合同均合法合规,并依法及时缴纳了相关税款。

可范冰冰的"打脸"就在眼前,实在让公众很难信服。

当然,华谊如今的境况可不是崔永元一人的"功劳",华谊的危机,其实早就开始了,崔永元顶多算是推波助澜。

华谊陷入危机最早可以追溯到"王京花出走"。

2005年,在与华谊五年合约期满后,王京花带着几十个艺人一起从华谊跳槽到橙天,这其中还包括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夏雨等大牌艺人。

媒体们都惊呼:华谊被掏空了!

不过当时华谊倒是很刚,王中军还放出狠话:"换成是我走了还差不多,华谊缺了谁都可以!"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从2010年开始,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明星也相继出走。

2011年,连"当家艺人"葛优也走了。这一来二去的,虽不至于"挖空"华谊,但要说一点没影响,我是不信的!

如果说大批艺人出走只是小痛小痒,那么冯小刚的"衰败"就是大动筋骨了。

作为国内第一个累计票房过十亿的导演,冯小刚对华谊来说,绝对是"摇钱树"的存在,王中磊那句"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真不是玩笑话。

要知道早年间,华谊连续投资了冯小刚12部电影,每一部都是赚钱的。

不过这个好运气并没有延续下去,2012年,冯小刚《1942》上映,可票房却远远不及预期,两个交易日华谊市值就蒸发了13个亿。

这也是第一次,冯小刚的名号失灵。

而这次失利,华谊兄弟也开始意识到:只依赖某个"导演或明星"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们开始另辟蹊径。

2013年,王中军提出了"去电影单一化"的目标,开始发展互联网、实景等周边业务,想借此摆脱对电影行业的依赖。

可最后的结果是:周边业务没做起来,主营的电影业务倒是走下坡路了。

2014年到2015年,华谊电影业务遭遇滑铁卢,出品的好几部电影接连遇冷,除了2015年的《寻龙诀》还行,其他都没什么火花。

两年尝试以失败告终,华谊兄弟只好临时刹车,接着把目光放到了明星的流量上。

2015年,华谊兄弟先后"高价"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影视有限公司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

其中,东阳浩瀚的股东包括艺人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明星,东阳美拉的股东则是老搭档冯小刚。

这意图很明显了,收购公司只是表面,最主要是跟明星们的利益捆绑,而这确实也有些效果。

随着明星们的"努力",华谊的情况开始好转。

2017年,华谊全年营收达38.71亿元,同比增长10.49%,票房方面凭借《摔跤吧!爸爸》、《芳华》、《前任3》也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讲真,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华谊要想恢复曾经的"辉煌"还是有机会的,可谁知半路杀出了崔永元这个"剑客"。

2018年,崔永元曝光了"阴阳合同"内幕,紧接着华谊股价持续下跌,刚刚好转的业绩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电影方面也没有好的作品,2018年下半主控的电影中,不是亏本,就是游走在亏本边缘。

最后也就演变成了"2018年亏损近10亿"的惨状。

很多人猜测,这次华谊兄弟怕是要凉了,可事实证明,虽然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凉是必须的,但还不至于彻底凉凉。

今年1月8日,华谊发布了9条关于申请银行授信公告,授信金额累计达到25亿元。如今,阿里影业也"伸出援手",借款7亿帮华谊解了"燃眉之急"。

那么问题来了,同是电影行业,为什么阿里影业会出手帮华谊呢?

华谊兄弟有难,阿里影业来相助。

对于阿里借款给华谊的举动,一开始我也挺纳闷的,可后来一查发现:阿里和华谊早就分不开了。

据悉,早在2004年以前,在马云与张纪中合作推广雅虎搜索时,就已经跟"华谊兄弟"王中军王中磊有所接触了。

2006年6月,马云正式入股华谊兄弟,所占股份还不少,哪怕是后来马云成立阿里影业,股份有所削减,但双方还是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当然,阿里影业之所以借款给华谊兄弟,可不光是为了"友谊"——与其说,阿里帮了华谊兄弟,倒不如说阿里是在帮自己。

这些年来,华谊兄弟并不是阿里唯一参股的,博纳影业、光线传媒、万达集团、大地影院等行业巨头,阿里都有入股。

再者,阿里影业还表示,这次与华谊的合作,其实是为自己的"锦橙合制计划"助力。

这个计划是阿里影业2018年11月提出的,大概内容就是:阿里影业将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身份,和一流制作团队合作,扶持青年导演、编剧等,在国内四大电影档期,5年内上映20部电影。

之前凭借"啥是佩奇"刷屏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就是"锦橙计划"的产物。

有人猜测,这或许是阿里影业在填补在电影内容上的空缺。

虽然阿里影业在历经连续亏损后,情势有所好转,接连押中《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药神》、《飞驰人生》、《流量地球》等爆款电影。

但大多以投资、联合出品方的身份,代表性的主控项目几乎没有。

不难看出,阿里是在下一盘"大棋"。

但任谁也没想到,在这盘大棋里,曾经的电影巨头华谊兄弟,居然成了棋子一般的存在,也是不胜唏嘘!

不过,这也很难说,毕竟这个行业一向变化莫测,说不准什么时候,华谊就突然走出了低谷期。

不到最后一步,谁是谁的棋子还不一定!

#你觉得华谊兄弟能度过"寒冬期"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迪丽热巴没有捐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