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音乐的兴起对流行音乐的作用行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文|音乐先声,作者 | 朋朋,编辑 | 范志辉

通过对今年上半年20个国家TikTok每周排行榜的研究,ContraBrand发现,登上TikTok Top200并最终在Spotify上一炮而红的歌曲和艺人中,三分之二的歌曲营销都绕开了各类网红和广告流量投放。

既然自然传播就可以产生如此大的流量规模,那么,是不是可以借由TikTok来降低歌曲的营销成本?在TikTok做音乐营销,是不是真的不需要幕后推手了?

AGC和UGC称王,音乐营销真的没门槛?

到底什么决定了TikTok上音乐营销的成功?

为解决这个问题,ContraBrand对今年上半年登上TikTok Top 200并收获首支Spotify百万级播放量的208位音乐人进行了分析。这一样本选取方式,意味着这些艺人都属于从TikTok开始走红。

研究发现,AGC(Artist-Generated Content,艺术家生产内容)是2022年音乐营销最常见的成功策略,208位音乐人中有74位通过AGC在TikTok上完成音乐作品的病毒传播,占比达35.5%;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位居其次,占比达28.3%,大量普通用户通过在自己的视频中使用歌曲作为BGM,实现了音乐的自发推广。

二者相加,AGC与UGC的推广内容占比达到63.8%。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人在TikTok上的营销成本几乎为零,并不需要付费给网络红人来进行音乐推广,也不需要付费投放广告流量。

相较之下,网红(5万粉丝及以上)对于歌曲营销的贡献实则非常有限。在208位音乐人中只有19位通过网红的推广来获得成功,占比仅为9.1%。同时,在这19位音乐人中仅有12位是通过付费来“购买”网络红人的推广作品,7位音乐人仅仅是受益于知名网红自发的免费使用。

而由广告流量投放的音乐营销则是最不常见的方式。只有7位音乐人通过在音乐视频中大量投入广告来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占比仅为2.5%。同时,广告推广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7位音乐人中4位都是来自土耳其,并且他们的歌曲只在本国市场登上了TikTok Top200,鲜少能走出国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度。

此外,助力音乐作品形成病毒式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音乐作品的翻拍视频都形成了特定的流行趋势(Trends),ContraBrand界定是Top 100视频采用同样的逻辑即属于这个类别。

数据显示,在签约独立厂牌的音乐人中,有25.4%新歌宣传后形成了特定的翻拍流行;紧随其后的是未签约音乐人,占比达到23.9%。而签约了三大唱片公司的音乐人,仅有19.4%形成了特定流行。其中最常见的翻拍内容,便是舞蹈翻跳。

毫无疑问,这些流行趋势创造了专属于音乐作品的传播“模因”,为音乐作品凝聚更大的声量。

与此同时,TikTok上音乐营销门槛的降低也在进一步降低唱片公司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208位成功登榜的音乐人中,仅有36位签约了三大唱片公司及其分支厂牌,有55位签约了独立唱片公司,有117位音乐人并未签约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两者。在这些未签约的音乐人中,34.1%依靠UGC作品实现了音乐营销的成功,29%仅仅依靠音乐人的AGC作品就赢得广泛的反响。

报告中列举了英国独立音乐人venbee的例子。

venbee原本只是一个TikTok上一个籍籍无名的音乐博主,发布了250个作品,但都鲜有人气。直到2022年4月14日,她发布了个人首支单曲《lowdown》中的一个片段,视频中她仅仅是站在花园里演唱了歌曲,歌曲渐次出现在屏幕上,就这样一个再寻常不过的视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作品点击量高达160万次,并且流量都有效地导流到了Spotify。最终,这首歌曲在Spotify上的收听量超过了1100万,每月收听用户累积达到了74.86万。

令人惊讶的是,统计结果显示,似乎很多人都比vanbee还要幸运,更早地在TikTok上迎来了音乐推广的高光时刻。在统计样本中有36位音乐人在发布第一个作品后就获得超高的点击量,有79.7%的音乐人仅仅上传了不到4个视频作品就收获了自己的爆款音乐作品。

美国音乐人INJI就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她在今年4月发布了自己首支单曲《GASLIGHT》,视频中她与朋友兼制作人在卧室里合唱了一个片段,作品只引起了小范围的关注,粉丝要求他们再“多唱一点”。她应允发布了第二个作品,很快视频的点击量就飙升到270万次,歌曲在Spotify的收听量达到了百万,月收听用户也达到了10.5万。

ContraBrand的研究结论,为音乐人展开了一幅音乐营销的美好蓝图。音乐人似乎只需要在TikTok上的个人账号上发布音乐作品,随后其他用户会将歌曲作为BGM发布自己的作品,零成本完成音乐推广,最终音乐人早早地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反观国内,抖音已不再仅仅作为“音乐推广平台”保持着工具意义上的中立属性,而是早早就融入了价值判断,公众间形成了歌曲通过抖音走红似乎就存在品质存疑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TikTok与抖音的差异?

短视频颠覆了传统音乐营销,但行业却被算法困住了

归根结底,ContraBrand的报告中TikTok热歌诞生的逻辑与抖音上歌曲热度的发酵并没有显著的差异,都是先将歌曲投入平台,再由平台用户作品大范围推广形成影响力。

只不过,在报告的视线之外,每一首抖音热歌的诞生都增加了许多隐性的付费环节。

就唱片时代的音乐产业而言,音乐由唱片公司把关生产,再进入市场进行音乐营销。而短视频时代的来临颠覆了音乐行业,让一批自由、多元的小众音乐绕开了唱片公司的权威,迅速累积了大批量的粉丝。

在以TikTok和抖快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同时,唱片公司其实早已按捺不住,也开始砸预算为歌曲聚集热度。

海外音乐营销机构Montford agency的负责人杰西·卡拉汉就曾公开表示,“起初,唱片公司会在TikTok投入一些额外的广告支出,作为一种测试,看看它是否会奏效。而且当涉及到如何使用营销资金时,TikTok也成为了他们预算中的一个项目,你真的开始在市面上看到负责管理和运行这方面的实际工作岗位了。”

毫无疑问,这一部分投入在ContraBrand统计样本的视线之外。

除此之外,短视频时代对传统音乐营销的颠覆最重要的表征之一,就是音乐的营销和生产变得模糊,取悦大数据和算法成为一以贯之的做法。国内在诟病抖音热歌同质化严重、洗歌抄袭泛滥的同时,但在TikTok上也始终不乏“融梗”为生的音乐人。

例如,来自加拿大的说唱歌手TIAGZ,他几乎所有歌曲都是将平台上的热梗进行采样和混音,批量生产、大规模投放,总有一首能够成为爆款,这一打法已经为他吸引了420万粉丝。但这也招致了大量的质疑,讨厌他的人公开发布请愿书来抵制他的音乐,其中“阻止TIAGZ再做不必要的混音”获得了476个签名,“把TIAGZ从TikTok上踢出去”获得了4382个签名。

同时,为了一首歌在抖音或者TikTok上出圈,音乐人和唱片公司都无形中增加了不小的成本。

此前,国内抖音音乐营销号推手“包永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推歌套路,熟稔抖音流量算法的一批公司,会在一首歌的冷启动状态下对大量营销号进行铺量,为一大批营销号和渠道推手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我靠做营销号渠道,现在月入十万,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包永千在采访中表示。2021年发布的《中国音乐营销发展研究报告》也显示,从业者认为短视频流量大号(含翻唱等)是音乐宣传预算流向最大的渠道,占比高达52.3%。

在国外,围绕TikTok的音乐营销实际上一直也毁誉参半。对于许多成熟歌手而言,唱片公司对于TikTok热度的追求为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英国女歌手FKA twigs之前就曾表示被唱片公司要求一周发7、8个TikTok视频,没发够,还会被唱片公司以“不够努力”为由警告。同样被TikTok“绑架”的还有美国女歌手Halsey,今年五月她在TikTok上发视频抱怨自己“在音乐行业8年,卖出超过1.67亿张唱片”,却因为等不来一个“TikTok的爆款时刻”,而迟迟不能发布新歌。

所以说,三分之二的热歌源于自然传播,可能无法说明音乐营销成本的骤降,背靠短视频庞大的用户基数,成名机遇更容易从天而降,仅此而已。

对于音乐行业而言,很难定性用户选择的成功对于行业是利还是弊。

一方面,用户选择的确将音乐行业旧有的金字塔体制拉得更为扁平,进入行业的门槛被降低,更多有才华的音乐人有望等来自己的机遇;而另一方面,经过用户和平台筛选后留下来的,都将是具备“爆款”潜质的歌曲,同质化的内容似乎在所难免,音乐人也不可避免陷入“一时热点”的流量窘境。

做出好内容,并宣发出去,沉淀版权价值,实现音乐产业的收益闭环,打造出利于优质音乐内容生产的行业环境,才是长久之计。目前来看,无论TikTok还是抖音,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未来可期。

◎“当下互联网概念股,尤其是线上业务,总体在港股市值不太乐观,需要有更具成长性的利润数据,这对腾讯音乐有一定的压力。”

◎去年至今,随着独家音乐版权取消、线上演唱会的火爆,在线音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坐拥独家版权“躺赚”早已成为过去式。进入后版权时代,短视频在音乐领域虎视眈眈。

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钟声的第四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决定回归港股。

9月21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腾讯音乐上涨1.22%,收报18.22港元,市值超600亿港元。

“相较于2018年纽交所上市,如今在线音乐市场丧失独家版权且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音乐流媒体的估值逻辑已不再是简单的音乐版权数量和用户数量比较,腾讯音乐需要向资本市场展示新的增长点。”CIC灼识咨询咨询经理董晓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看,腾讯音乐回港,更多投资者将关注到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利好产业发展。

当下,在线音乐进入存量时代,网易云音乐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抖音加速进军音乐领域,随着在音乐市场“内卷”愈发激烈,增速放缓的腾讯音乐能否“征服”港股市场?

周杰伦新专辑 图片来源:QQ音乐APP截图

腾讯音乐或短期承压 市场将重新估值

二次上市,腾讯音乐选择了“速战速决”,以“介绍上市”形式,不发行新股,也没有承销环节,上市审批周期更短,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股权稀释。

艾媒咨询CEO张毅坦言,近期回港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整体股价表现波动明显。同时,香港资本市场更注重业绩表现,对腾讯音乐而言,未来营收和利润的成长性对公司市值和股价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张毅看来,腾讯音乐回港上市有期待点,也有担忧点。“今年腾讯发力视频号,线上演唱会衍生出的商业新可能值得期待;同时其在音乐版权、用户等方面整体优势明显。不过担忧在于,当下互联网概念股,尤其是线上业务,总体在港股市值不太乐观,需要有更具成长性的利润数据,这对腾讯音乐有一定的压力。”

作为中国音乐流媒体第一股,腾讯音乐2018年赴美上市时,市值曾一度高达约230亿美元。四年来,凭借周杰伦等众多独家版权,腾讯音乐稳坐在线音乐市场头把交椅。

董晓雅认为,当下回港上市已成为中概股的“最佳选择”。腾讯音乐回归港股,不仅有利于拓宽腾讯音乐投资者渠道,为腾讯音乐的股东提供更大资金流动性和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港股市场对腾讯音乐重新估值,为公司提供更多可能性。

“内卷”加剧,视频成线上音乐新增速

去年至今,随着独家音乐版权取消、线上演唱会的火爆,在线音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坐拥独家版权“躺赚”早已成为过去式。

进入后版权时代,短视频在音乐领域虎视眈眈。字节跳动不仅成立音乐事业、在抖音上线“音乐播放器”,同时大手笔投资不要音乐、乐华娱乐等;快手上线音乐APP“小森唱”,推出双击音乐计划,加码音乐人扶持等,动作频频。

这对于稳坐第一的腾讯音乐而言,一方面,面对巨大的流量生意,要与抖音你追我赶的“掰手腕”;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其将与同在港股的网易云迎来正面较量。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腾讯音乐最新财报显示,腾讯音乐2022年二季度营收为69.1亿元,同比下降13.8%,主要由于社交娱乐及在线音乐非订阅收入同比承压;第二季度腾讯音乐移动终端在线音乐MAU(月活跃用户人数)为5.93亿,同比下降4.8%。

2018年~2021年,腾讯音乐年营收分别为189.85亿元、254.34亿元、291.53亿元、312.44亿元,同比增速有所放缓。自2021年中报至今,腾讯音乐净利润连续呈同比下降趋势。

“取消独家版权后,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业务面临的竞争更加‘内卷”’,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版权得到了大幅补充,用户数快速增长;同时字节跳动的汽水音乐横空出世,通过免费的打法获取用户,叠加来自短视频平台的竞争压力。社交娱乐部分,随着全民K歌用户开始流失,产品创新方向不清晰,增长陷入停滞。”对于目前腾讯音乐面临的发展压力,董晓雅表示。

面对行业变化和竞争,2021年腾讯音乐进行了成立五年来最大的调整,升级组织架构、宣布成立内容业务线、定下内容与平台两大核心方向,并将目光瞄准长音频,布局“内容+长音频”。

不过,董晓雅指出,目前长短视频平台不可能完全替代音乐平台。在各种长短视频不断分散用户注意力的时代,短视频带来的巨大流量,可以成为线上音乐新的增速来源。线上音乐市场可寻求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生态,短视频+音乐的传播模式或许更有冲击力与制造流行的能力。

封面图片来源:腾讯音乐公告截图

  内容付费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打开喜马拉雅,让声音唤醒一整天;通勤路上,和腾讯视频中的娱乐内容一起度过漫长旅程;忙碌之后,得到陪伴充实的晚间学习时光。

  内容付费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标志,一种深入人心的习惯。

  近日,Analysys易观在2019小鹿角中国音乐财经博览会上发布了主题演讲《大幕将启:数字音乐内容付费或可期待》,一起来看看吧!

  01 这是内容付费最好的时代

  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为内容付费提供发展保障

  技术:网络环境优化与资费下降为内容付费打下坚实基础

年移动互联网每户接入流量

  社会环境利好下内容付费助推版权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版权价值的提升,用户付费能力也逐渐增强,数据显示,2017年内容版权付费金额持续上升,用户付费收入规模占比已超过整体网络版权收入的一半,内容付费模式已成为网络版权产业的经济增长新动。

年中国网络核心版权收入规模

  2018交出惊艳答卷,内容付费表现持续上扬

2018年重点内容付费平台付费业务表现

  商业模式日渐成熟,六大付费模式格局已定

  · 作品型:平台对优质原创作品直接收费;

  · 打赏型:用户对内容进行打赏,激发用户对内容的主动付费意识;

  · 社群型:平台汇聚专业人士,在平台上发布个人经验等内容吸引用户;

  · 道具型:常用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购买虚拟产品来提升技能及外观;

  · 会员型:平台推出会员制,制定特权,保障会员权益;

  · 问答型:问答是“知识变现”最热门的方法之一,平台汇聚行业精英,为用户提供付费咨询的服务;

  02 音乐付费迎接广阔蓝海

  数字音乐内容付费对产业发展的意义重要而深远

  · 用户:获得更优质的内容,更具差异化的服务和更好的付费体验

  · 内容生产者: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优厚的内容激励政策,创作热情得到激发

  · 分发平台:投入更多资源,推进用户体验的优化和内容质量的提升

  数字音乐行业在重点付费指标表现上存在提升空间

  中国数字音乐内容付费水平较国外差距明显

  国内数字音乐内容付费较世界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资源和内容成本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看出中国数字音乐付费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

  国内数字音乐平台与Spotify付费率对比

  发展潜力:近六成用户愿意付费,高净值用户意愿相对更强

如果内容质量让我满意,我愿意为内容付费

  发展潜力:内容质量和体验感受在付费决策中更为重要

  相较于价格,用户更看重内容质量和体验感受。

用户付费驱动因素分布(多选)

用户付费决定因素分布(单选)

  发展潜力:数字化时代,用户获取正版音乐的成本大幅降低

  · 磁带和CD时代,消费者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购买有限的内容。

  · 数字音乐付费时代,音乐会员服务性价比更高:价格便宜,十几元享受千万级曲库;获取便捷;服务体验多元丰富。

  · 如今的消费者,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听歌自由”。

  发展潜力:短视频的流行为数字音乐内容付费提供更多可能

  · 全场景构建:短视频和音乐的使用场景存在差异,短视频的流行将带来用户音乐内容使用时长的进一步提升。

  · 用户引流:当短视频用户被音乐吸引,对于完整版音乐内容和伴随性收听的诉求将会使音乐平台实现大量引流。

  · 渠道拓展:短视频行业进入门槛低,将会成为拥有优质资源的数字音乐平台进行内容分发渠道拓展的重要途径。

  03 利好加持,付费元年到来

  营收渠道拓展:尝试跨领域合作,扩大服务生态

  · 2018年2月:网易云音乐推出全民互动问答“爱乐之战”节目,音乐文娱类内容切入,用直播答题新形式推广音乐;

  · 2018年3月:咪咕音乐打造“O2O”运营生态,以品牌活动“咪咕音乐汇”为例,演出阵容由粉丝定,线下观众可购票观看演唱会,线上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呈现;

  · 2018年10月:网易云音乐正式上线了直播产品LOOK直播,在网易云APP中有入口;

  · 2018年12月:腾讯音乐成为首个在美国上市的在线音乐娱乐平台。据招股书显示,腾讯音乐主要提供在线音乐和以音乐为核心的社交娱乐两种服务,“发现、听、唱、看、演出、社交”六大体验。

  不断延伸消费场景,通过打造产品和服务矩阵,构建全新生态体系;同时引入虚拟礼物,数字专辑等变现方式,提升平台收入。

  内容广度拓展:扶持原创,内容自制成为平台重心

  · 为打造丰富曲库,与其他音乐平台形成内容差异,平台开始推出系列扶持原创音乐人的项目,通过筛选、比赛等方式寻找优秀的音乐创作人,帮助他们生产、制作、宣发音乐;

  · 内容自制成为扩充原创音乐资源的重要渠道,热门音乐节目为音乐平台孵化大量优质内容;

  会员规模拓展:打通会员体系,为音乐平台引流

  · QQ音乐与中信银行推出联名信用卡,用户享有信用卡年费免除、定时特惠、积分特享的权益,也同时享有QQ音乐3个月的绿钻豪华版的权益;

  · 网易云音乐与屈臣氏在会员业务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包括多项会员权益打通、积分兑换、个性化定制等方面;

  · 爱奇艺、咪咕及中国移动深度合作,咪咕与爱奇艺打造联合会员,绑定移动手机卡优惠套餐推向市场;

  联合会员主要以下3方面作用:

  · 为音乐平台引流:会员互通帮助平台获取另外一个平台的用户群体,QQ音乐平台将获取中信银行有消费能力的客户,实现消费与音乐之间的转化;

  · 为音乐消费培养场景:会员业务方面的合作,有利于渠道、用户、消费的打通,有利于资源被最大化利用,给消费者带来更便捷、实惠的消费体验;

  · 提升用户对音乐平台的粘性:多领域联合,共同推出会员制度,涵盖通讯、音乐、视频等多品类,实现平台间的用户转化,提升用户对平台组合的依赖,提升用户粘性;

  未来:开发头部内容,推动付费市场建立

  数字音乐行业的用户在付费时非常重视明星效应,头部音乐内容的价值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而头部内容所创造的的价值将会反哺优质内容创作者,使其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内容,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付费播放模式接轨国际

  付费播放模式已在国际音乐市场全面铺开,在提升收益的同时保障了数字音乐产业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它将为音乐会员提供更加差异化的权益,助力数字音乐平台提升付费用户的使用体验。

  未来: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前景无限

国内数字音乐市场总收入预期增长曲线(亿元)

  根据专家访谈和相关行业内容付费收入的变化趋势推算,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收入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而付费时代下音乐会员更加差异化的服务将会极大地助推音乐付费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音乐创作者和内容平台共同的努力下,中国的音乐内容市场将会焕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中国的数字音乐用户将会更加享受音乐为生活带来的乐趣,中国的数字音乐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想要洞察用户画像,实现数据分析、用户分群以及闭环运营,你需要一款用户行为分析和精细化运营产品。易观推出的易观方舟Argo,可私有化部署,开放且免费,帮助产品刚刚起步、数据量较小但自己有动手能力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团队或个人,通过数据智能驱动企业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行音乐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