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给《爱情公寓最后没写完的结局》写一个不落俗套的结局?

欢迎点击收听完整版,第022期有声影评:《爱情公寓大电影》

《爱情公寓》是个特殊的IP,顶着众所周知的骂名走过十年。在江老湿印象中,国产电视剧拍4季以上的,除了它估计只有《乡村爱情》了吧(算上网络剧可能还有《毛骗》什么的)

十年前的你是什么样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得问问影院里坐在我后排,那对带着上小学儿子的夫妻。

我们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

因为,《爱4》过去已经4年了,“小贤欠一菲一个表白,子乔欠美嘉一个如来神掌,关谷欠悠悠一场婚礼,展博欠宛瑜一枚戒指,《爱情公寓》欠我们一个结局!”(网友评)

而如今,当《爱情公寓大电影》以“十年原班人马”的姿态杀进8月档时,一边是预售票房高达1个多亿,首日3个亿,超过今年所有影片的记录。一边是豆瓣上愤怒的青年们疯狂打一星差评,大有不低于《阿修罗》誓不罢休的趋势。

而骂的原因主要就是爱情公寓变成了盗墓公寓,觉得自己“被骗了”。接着又搬出当年抄袭的话题开始diss。

但有一点我就很好奇:本身这是一部严重粉丝向的电影,粉丝才会去看。从影院里的笑声,我相信他们是基本满意的;而豆瓣上几万个低分都是在影片上映前打出来的,甚至从5月份就开始了。电影没有点映,他们从哪里看的?

江老湿是个还算资深的游戏玩家,不由想起游戏界当年著名的《合金装备2》事件,游戏在整个宣传过程中一直让玩家以为主角还是一代的斯内克,结果买了游戏后,才发现2代的主角完全变成了雷电。这个案例被尊为游戏史上天才般的创意。

所以挂羊头卖狗肉,并不是低分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原因在于:看电影的,和打分的,其实不能算同一拨人。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的主要目标受众太特殊,其实大部分根本就不上什么打分网站(这点从豆瓣很多用户为了这部电影首次发评论,且多为女性就能看出来)。

鉴于有看一部电影前先做功课的习惯,江老湿在走进影院前就知道这部电影版和电视剧没什么关系。良心说,电影开场10分钟,跟愤青们一样,老套的“做梦”设定和尴尬的台词,差点让我在椅子上坐不住。

但很快,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就回来了。

电影的主题很简单:谁都可以是生活的主角。围绕着主角光环,基本就是在描写一部打怪升级的网游。恶搞影视角色,加入游戏元素,这个路子粉丝们太熟悉了,当年电视剧就一直这么玩。

原作本来就是段子剧,有脑子的都能想到拍电影版一定是会加入一个目标,而且是能够有视觉刺激的。只是,万万没想到会跟盗墓笔记两个IP联合,这其实很讨巧。

而且,还帮南派三叔填了个大坑。

对流行文化的恶搞,本质就是无厘头,即不符合逻辑的错位举动。空手接刀、微信红包、尖叫鸡、墓急送这类段子层出不穷,让我们在座位上笑的前仰后翻。而掘地者机器人的设定其实类似《大内密探灵灵发》、《百变星君》这一类港式电影。

特别是修圣衣的梗,完全就是80后向的,进一步印证了电影主打的“情怀”。

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里有句著名的台词:你管的了我,你还管的了观众爱看什么!

如果刨掉人物,刨掉段子,从一个艺术从业者的角度去看,当然我也觉得《爱情公寓大电影》笑料恶俗,毫无故事可言,我也会打低分。但是电影故事是建立在人物基础上的,而这部电影看的就是角色和段子啊!爱情公寓能成为这十年间粉丝最多的青春喜剧,靠的就是个性鲜明的角色和不落俗套的段子!

据江老湿观察,来看电影的大部分都是情侣,普通观众不会管你什么影评,什么逼格,什么抄袭。一部电影,能让我,或者我老婆开心两个小时,干嘛不愿意买单?80后90后被三座大山压的那么沉,谁做了我想做的事,我就喜欢谁;谁能让我开心,我就给谁打call!

所以,今年第一次在影院里听到这么多笑声,也是第一次见到电影完全放映完毕后,有那么多观众没走。

所以彩蛋里悠悠买了去日本的机票,张伟辞掉了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

虽然王传君这次又说出了“我不喜欢”,但邓家佳还是表示:“电影杀青那天,你(关谷)放了一首歌《还没有好好说再见》,其实我们也是差观众一个再见”。

这些年的国产剧,想想还真没有哪部能像爱情公寓这样,让我们两口子坐在沙发上没心没肺的笑个过瘾的。相比其他国产喜剧所谓接地气,《爱》在一开始定位就是年轻时尚,所以观众也吐槽过为什么主角们整天没个正经工作可以天天泡酒吧。

抄袭固然可耻,但本土化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对中国年轻文化的深刻洞悉,否则观众不是傻子,这么多都市喜剧,为什么就爱情公寓成为了第一IP?人家拍剧是为了挣钱,资本有几个没有原罪的?这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假设有生之年国家对版权的保护力度和惩罚机制足够完善,执行足够彻底,你看还有没有人抄。

但问题是,有生之年能看到吗?美国要打贸易战,其中一条就是认为我们的版权保护形同虚设。那你看中国是什么态度?老子不管对错都是自己的事,轮不到外人插手。我曾经在朋友圈也看到一个做企业做的很大的BOSS吐槽,他当年拿了产品专利后对国内盗版毫无办法,最后只能放弃国内市场专心做出口。

这就像当年改革初期,市场越不规范,机会越大。等游戏规则成熟,该积累的早积累完了。所以在中国的影视、设计这些领域,小四、于妈这些例子,你可以谴责他们利用不道德的方式完成原始积累,并且呼吁其他人不要效仿。但还有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当你们敲着键盘长年累月骂的时候,他们已经有能力有条件洗白,正经的做事了。

所以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啊,只有利益,商业电影又不是慈善。

或许从创作的角度看,电影真的有很大很大问题。但是,在大银幕上能够再看到这帮打打闹闹的老朋友,已经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年纪越大一些,越希望享受简单的快乐,这就是《爱情公寓》能带给我们的。

我的有声影评公众号:光映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公寓最后没写完的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