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76剧本全部台词》有哪些耐人寻味的台词?

最近宅家抗疫,小妍完全没搭理满屏的新播剧,而是点开5年前的《琅琊榜》和两年前的《如懿传》,重温了一遍。前者54集,后者87集。“这个时间段大家心情不好、有点浮躁,我觉得追新剧很累,看旧的反而舒服点”。

刷老剧,是留学生芊芊的日常必备项目,而且她的“首选”剧,是距离首播已长达14年的《武林外传》。“我想不到看什么时就会打开《武林外传》,也不是觉得看了就能特别开心,而是为了让屋子里有点声音,当成自己做事情时候的背景音乐。想家时看这部剧,就像有个人能和你说说话”。

新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我们为什么愿意时不时回到老剧里?

优酷自2017年起启动“高清修复计划”,截至目前陆续修复了2000多部经典剧集和电影。数据显示,去年6月至今,90后成为观看高清经典影视剧的主力群体,人数超过6000万,贡献了42.7%的观看时长;80后用户超过4000万,观看时长占比25%;此外,男性用户更爱重温经典,占比达59.8%。

根据优酷提供的数据,修复后与修复前对比,《北平无战事》的用户量增长178%,《乡村爱情交响曲》的用户量增长105.4%;而在“IP排名”中,电视剧品类里,观看时长第一的IP是胡歌,达到2735万个小时,代表作品——《神话》《仙剑奇侠传》《风中奇缘》《新聊斋志异》《剑蝶》;作品观看时长第二的IP是金庸,达2373万个小时,代表作品有《鹿鼎记》(陈小春版)、《天龙八部》(黄日华版)、《神雕侠侣》(古天乐版)、《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版)、《笑傲江湖》(吕颂贤版)。

从心理层面解读,我们之所以爱频频刷老剧,是因为“回忆滤镜”的天然存在。

“曾经的流行文化经过时间淘洗,是可以在今天重新流行的。”电视评论人何天平表示,早已长大成人的80后、90后受众,对他们曾喜爱和追随的文艺作品,产生了一种“回忆滤镜”,觉得以前的作品经得起推敲,耐人寻味。

“在越来越快的生存节奏里,有意识地‘逃’回过去变成很多当代人一种有效的心理代偿机制。也是在如此情况下,回忆被覆上了一层又一层温柔的高光,想象性地构造出了‘生活在别处’的纾解通道。”

何天平指出,“回忆滤镜”是一种群体性的情感和文化,那些老的影视剧,能充分阐述印迹在一代人身上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世界,并且这种底色常谈常新。

同时,“回忆滤镜”与新一代人的观剧习惯息息相关。今天的家庭影视文化具有“伴随式”的特点,年轻人习惯于开着视频做点其他事情。“我们开着《武林外传》《甄嬛传》,未必是怀旧,而是因为熟悉——这样就不用集中注意力看,可以用伴随式收看的方式让它存在于生活中”。

宁愿反复循环刷十遍老剧,也懒得开始追一部新剧,或者是觉得追新剧这件事“要作很大的心理建设”,除了“回忆滤镜”,观众对品质的追求也是一个关键要素。

“重嚼老剧更香,很可能是因为新剧真的不香,我一点都吃不下去。”90后媒体人王立自认为是一个“观念很包容,很乐于接收新生事物”的观众,前两年,每当视频网站上推出他喜欢的类型剧目,例如仙侠、悬疑、谍战等,他一定会坚持亲自下场“无偏见验货”。

“我周围人看看简介、截屏、动图就决定是否追新剧,我还是会给新剧很多机会,起码会坚持完完整整、不快进地看完3集,实在‘吃不下’才会决定弃剧。”王立坦言,这两年能吸引他持续追完的新剧数量下降,例如2020年开年的新剧,他也只勉强追完了一部(并不想再重温),其他的或因演技差或因制作粗糙,“一集即弃”,那么剩余的大把空闲时间,王立只能二刷起了他内心的“高分经典剧”,例如《潜伏》《北平无战事》。

留学生芊芊也说自己很排斥当前一些都市言情剧里“空泛、刻板的人设”。“越能体现复杂人性和生活温度的故事,越值得一品再品”。

当很多年轻观众无法认可新剧的品质,又依然想从影视剧“汲取营养和力量”时,他们自然毫不犹豫地扎进自己的“高分旧榜单”。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说,一些经典剧目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例如第一版“四大名著”影视,是存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的。“那会儿拍电视剧是不计成本的,所以那一拨儿老剧质量都很高。而另一个问题也是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的——不计成本的电视剧是有限的,所以这个类型供给不足,导致这种少数的IP特别好”。

“小时候这么好的电视剧可能就看过几部,长大后,他们有一份情感结构、情感记忆在这部剧里。”孙佳山指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品的优质电视剧,数量有限,因而在连续几代人的情感结构里都留下非常深刻的烙印。后来“四大名著”再度翻拍,令人不太满意的原因,一是因为再难有当年极其集中的投入,二是因为国内电视剧供给日益富余,开始“产生横向对比”。

每个类型的电视剧,都出现过“难以企及的巅峰”“难以复制的成功”,比如一提到喜剧作品,观众都会觉得当下的喜剧作品远远不如14年前的《武林外传》,更是远远不及27年前的《我爱我家》。

“巅峰时期已经过了。”何天平指出,这背后有诸多原因,包括创作心态、社会文化的土壤等因素。“对市场影响力的追求,导致大家可能在作品创作上产生工业化的意识,会去想:‘我做一部什么样的剧才能受到大家喜欢呢?’当工业化体系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影视作品的标准化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可取代性’其实很弱。”他认为,即使是在观众喜爱的类型里,一旦影视剧进入“流水线”生产,就难以出现曾经的巅峰之作,观众自然会一遍遍回味旧时具有绝对高度的作品。

有些老剧很“耐刷”“好刷”,还和其文本的开放性相关。一部剧越具有二次创作、次生传播的可能性,这些剧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愈发稳固。

在微博上,《武林外传》的台词一直是传播效果甚好的“金句”,网友时常截屏赞叹其三观正;《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甄嬛传》《乡村爱情故事》《亮剑》等剧,则是鬼畜视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在B站、抖音等平台上,年轻人的脑洞给了经典剧一轮又一轮“新玩法”,顺便给老剧吸了“新粉”。

那些经典老剧的创作者未必是有心的,可是“无意中形成的文本的缝隙”,偶然造成了再度阐释的空间,进而被注入意想不到的生命力。孙佳山觉得,文本相对开放的经典剧目,在亚文化浪潮里会被不断阐释,话题不断翻新,大众的接受心理也会经历“不断被重新调试”的过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之前甄嬛逼问皇帝把她当替身的事情,感觉皇帝和甄嬛两个人其实是被皇后架在了那里不得不掰。

皇帝如果说没把甄嬛当替身,那就是对纯元变心,人设不保,更何况,纯元这个存在,还有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要维持后宫的平衡,甚至是政治意义,只要皇帝深爱纯元,就没有新的皇帝挚爱这一说,哪一个都得倾尽全力去维持和皇帝的关系,并且由皇后挡枪摆平,恨也是恨皇后。皇帝无论如何不能为了一个妃嫔就承认变心,他也需要甄嬛不顾一切地真爱他(你看看浣碧和孟静娴,还有其他巴不得自己跟纯元沾上点儿边儿的女人们)。

而甄嬛一向清高,需要一份平等付出的爱,不能甘心当替身,不然自己就毫无尊严成了个笑话。毕竟这感情的起点对于深宫来说真的太高了,皇帝不惜掩盖身份讨她欢心,不惜淋雨伤害龙体也要赴约,不顾政治需求而厚此薄彼,等等诸事都把甄嬛对感情的自信捧到了最高点,如果一开始皇帝就说她像纯元,两个人再发展感情,甄嬛未必这么大反应。

两个人在宫里一堆女人面前玩儿真爱,其他女人们作何感想呢?合着就你俩真爱,我们都是理应跪舔的八婆们,我们的感情不值一提不名一文?所以皇后此举,是让他们亲自承认,他们都没有爱到为对方不顾一切,他们不是真爱,这也是他们终生都无法消除的隔阂吧。天天晒真爱幸福,现在啪啪打脸,说白了,被践踏了尊严的人想让他们也被践踏罢了。不信看看除了沈眉庄以外的女人,在甄嬛出宫以后的反应,即使权位上甚至要落下风,但哪一个又不是满脸祥和呢?

甄嬛之所以能再次回宫,也是因为她为了孩子不得不让步,不是真爱就不是真爱吧,保命要紧,拿尊严置换了。皇帝又觉得你果然真的爱我肯为我不顾非议了,所以才各种补偿关爱。

皇帝应该是真的爱甄嬛,所以摧毁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果郡王,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以为的真爱是有条件换回来的,自己的愧疚与疼惜也算是错付了,到底还是还了甄嬛。

关于这段感情,真的是十足的悲剧,每个人都是悲剧,只有宫斗冠军,却没有一个赢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甄嬛传76剧本全部台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