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你还记得吗歌词当兵的日子?

<article>
<section>
&lt;p class="ql-block"&gt;  我生于1949年5月初4日(阳历5月30日),1968年底(12月27号接的入伍通知书,文件规定:军龄以接到入伍通知书之日起算。)当兵11个年头,又转业从警30年,企业2年,法律大专,中共党员,今年70周岁,与共和国同诞生、同成长、同艰苦、同奋斗、同荣辱、同年岁、同辉煌。&lt;/p&gt;&lt;p
class="ql-block"&gt;  我于1968年12月在万载县双桥乡大桥村应征入伍。军营工作十一个年头后,于1978年底转业地区无线电厂政治处工作2年多,经常下车间生产和出外经商推销产品;1981年底荣调宜春地区司法局秘书科、公证律师管理科、调解管理科工作10年,任调解管理科副科长;1991年又调地区政法干部学校,任主管全地区16个县市的公检法司安在职干部培训进修和成人法学教育的副校长19年。加上司法局工作10年,部队工作11个年头,共在“枪杆子”岗位工作40年;另在企业工作2年多,工龄:共42年(知青回乡务农三年未计入),用汗水刷新成长的高度,用春光丈量了世纪的长短,是一名国家上层建筑领域工作的老兵。&lt;/p&gt;&lt;p
class="ql-block"&gt;今年,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共和国同龄70周岁、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我入党5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40周年,共有8大事件都具深远纪念意义的纪念年,真是感概万千。忆往昔,峥嵘岁月稠。&lt;/p&gt;&lt;p
class="ql-block"&gt;军营是革命的大熔炉,保卫祖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的宗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时刻准备打仗贯彻全军。在那峥嵘的岁月,青春的岁月,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学习、军训、施工紧张有序,艰苦不言而喻,战士久练成钢,筑起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lt;/p&gt;&lt;p
class="ql-block"&gt;我所在部队是野战军第43军铁军第127师380团8连1班。师长张万年、政委关光烈;团长教育章、政委董国庆;连长曹玉林、指导员周荣华;一排长(69年)陈意生、(70年)彭仲炎;一班长林喜庭、副班长林炳有。这照片是1969年,军队贯彻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在广西桂林五通镇,搞国防施工。当兵半年后,正好20岁,跟随司务长在临桂小镇上第一次照的参军照。&lt;/p&gt;&lt;p
class="ql-block"&gt;国防施工,除吃苦耐劳,不畏暑寒,日以继夜,一次扛两包水泥或五六筐沙石上山外,还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我在地方有两次遇险,一次是1953年,在万载县城随母亲上街过马路时,被解放牌汽车前的保险杠撞倒,司机紧急刹车后,才从车底爬出;还一次是1966年17岁时,在大充口砍柴时游泳被淹,幸被同伴救起)。&lt;/p&gt;&lt;p
class="ql-block"&gt;一次是1969年5月,深夜赤膊上山打风钻采石下班,由于桂林山陡石滑长青苔,汗脚站不稳,于是慢慢下滑,副班长林炳友大呼我,把手中解放鞋丢了,全身卧倒,用手扒住石壁,但还往下滑,直滑到悬崖边了,才好不容易抓住风钻管,没掉下百丈悬崖,风钻管救了我一命。&lt;/p&gt;&lt;p
class="ql-block"&gt;还一次是1969年6月,在大坑道施工,全排官兵在坑道挖掘施工,派我为安全观察员。我爬在坑道的半壁处,全神注视洞顶用大木头顶住的一块巨石。忽然觉得巨石周围有细沙滚落,于是,我大喝一声,闪开!话音刚落不久,数立方米土石猛塌下来,气浪把撤到边上的战士都冲倒。幸好全排官兵无一伤亡,避免了一次大事故。而我,被顶撑巨石的大木头,从左肩边顺手臂而下,立马手臂红肿好大,如近几寸砸在肩上头上,也光荣牺牲了。虽然惊心动魄,但有惊无险,没出大事故,大事化小,未报立功,因责任心强受了个连队嘉奖。&lt;/p&gt;&lt;p
class="ql-block"&gt;由于入伍以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技术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五好战士条件),当兵的当年8月1日就入了党,年终评为五好战士(我1969——1970连续两年评为五好战士,第三年越级提连干。当时五好战士是最全面、最权威、属最大的荣誉称号)。&lt;/p&gt;&lt;p
class="ql-block"&gt;我1968年12月入伍时,要求每人写一份苦难家史。部队接兵领导发现我的家史写得很好,生动具体,于是编成漫画,在全新兵营展出,以忆苦思甜形式教育部队。并认为我根正苗红,表现突出,因此,在新兵连就为副班长。1970年为连队文书(兼军械员,班长级),负责管理和带好连部司号员、卫生员、通信员、理发员,做好连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军训和各自的本职工作外,完成连队的有关文书工作和全连武器装备的管理工作。&lt;/p&gt;&lt;p
class="ql-block"&gt;在当文书期间,部队千里野营,上级要求部队所有武器装备要完好无损。于是,我采取了各种措施做到了全连武器装备在个多月的千里野营中,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其我总结的经验做法,(被团装备股王光斗股长推荐到师装备科)在千里野营中,师装备科打印下发到全师各连队(这作为一个战士的材料,打印下发全师,也是罕见和难能可贵的),有效的促进了全师千里野营武器装备的管理工作。受全师通报表扬。&lt;/p&gt;&lt;p
class="ql-block"&gt;在连队任文书,通信员不在时,还要佩带手枪,负责警卫连长和指导员的安全通信工作职责。此照片为佩带手枪刚接指导员周荣华(1969至1970年在连队时,栽培我的军中贵人。1978年调师组织科,亲口跟我说:如我不转业,调我到师部组织科去;后他调长沙炮校,任副师级后勤部长)从团部开会归队时的照片。&lt;/p&gt; &lt;p
周国海越级提为连级团后勤助理员。前排左一丁有生提为8连排长。&lt;/p&gt; &lt;p
class="ql-block"&gt;这是在43军127师380团3营8连,部队1970年从广州军区调武汉军区,驻扎河南省渑池县时,我们8连的三任文书,在连部门口合影。首任文书黄木汉(左一),提副政指后,由刘武棠(中)接第二任文书;第二任文书提排长后,由周国海(右一)接第三任文书;第三任文书提连级团助理员员后,由曾克发接第四任文书;第四任文书退役(也在地方成为了骨干)后,由屠玉斌接第五任文书,后任379团副政委才转业。更为喜庆的是:周荣华任指导员期间的8连五任文书,其中刘武棠、周国海、屠玉斌三任文书(还有本连比武投弹能手二排长温德华),都先后调团政治处组织、宣传、保卫股一起工作共事多年。转业地方后,又成为地方骨干,难得的军地两用人才。更为奇特的是:第二任和第三任文书管理的连部兵通信员谢春光,成为重庆市武警总队司令。这真是前无古例,后无来例。由此可见,文书也是考验人、培养人、锻炼人的岗位;是人才,是金子,到那都会发光发热走向辉煌的。&lt;/p&gt;&lt;p
class="ql-block"&gt;还有难以忘怀的事是:1970年在一次连队实弹射击中,立、跪、卧三种姿式9发子弹,我和黄木汉副指导员,均以89环的成绩荣为优秀射手(仅1发子弹为9环,其余8发均为10环。成绩是当时黄副政指十分高兴告诉我的)。后在夜间实弹射击中,我5发5中,最后1发,把百米远胸环靶心闪三秒停三秒的手电筒灯泡击碎,后团陆副参谋长把我选为射击手,从连、营、团、师、军比赛,过五关斩六将,直比赛到军区,各项军事项目,均获好成绩。&lt;/p&gt;&lt;p
class="ql-block"&gt;陆军第43军军长张万年,原系我第43军127师师长,是我一生当中的重要贵人,我于1968年12月入伍,1971年我22岁,由文书直接提连级干部时,原系380团领导无权审批越级提升干部,是当时的师长张万年在我任命书上签字任命的。&lt;/p&gt;&lt;p
class="ql-block"&gt;张万年于1981年提军长,并参加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凯旋回国后,于1995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我1971年调团后勤处,任连级助理员不久,127师后勤部,委派我和一名排级司务长协助,到武汉部队农场,调运数百万斤稻谷,补充连队给养,当时我才22岁。到武汉部队农场后,组织家属修补麻袋、稻谷装麻袋、拖拉机装稻谷运至大公路、又改汽车运稻谷到武汉码头上轮船,下轮船后,又用汽车运送至火车站,再上火车,一路押运至师部新安县,这么大数量的稻谷,经过七八次搬运,历时半个月,才算顺利完成了师后勤部交给的重大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这对于22岁刚提连级助理员的我,无凝是一次重大考验和锻炼。领导们夸赞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周助理员可当战时的运输大队长了。&lt;/p&gt;&lt;p
class="ql-block"&gt;1972年,团又派我和全团十多名后勤干部一起,参加军区在河南孟津黄河边组织的后勤保障业务和军事培训。全军区数千干部参训。为活跃部队文娱生活,当时,还要我参加业余宣传队。直到期末考试考核时,人家都在背考试考核内容,而我在背演出台词,后勤带队首长非常担心我,定拖全团考试考核成绩后腿,但经过我晚上加班加点背诵和刻苦认真训练,结果,全部后勤业务和军事科目的考试考核,我夺全军区千余参训干部的第一名,带队首长喜出望外给予表扬,军区发了纪念品并授予优秀学员称号。&lt;/p&gt;
class="ql-block"&gt;我1971年22岁越级提连级助理员时,号称全团最年轻帅气的连级军官,把接我当兵时,就已是排级司务长的好多干部成为了自己的下级。当时,后勤处长戴自平、副处长黎立义;供应股长翁诗芳,财务助理员周朋昌,经养助理员谭敦贵,我接吴丙昆的班为被装助理员。任职期间,始终大公无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畏权势。对连队干部价拨的开口蚊帐、毛皮鞋、黑皮鞋等紧俏物资,由于连队干部比机关干部破得快些,我就把自已的份额让出来给他们,对此,他们十分感激。&lt;/p&gt;&lt;p
class="ql-block"&gt;1974年,因团长教育章的警卫员要给团长换挎包,后又要衬衣,由于不符合换发规定(其挎包还新,规定2年一换,衬衣干部要价拨),因此我没换发,而被打击报复,而由团长点名把我从机关下到运输连任副指导员。下连队后由于自己模范作用强,狠抓部队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军事训练,连队各项任务完成出色,使一个落后连队成为四好(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先进连队。&lt;/p&gt;&lt;p
class="ql-block"&gt;1975年,团政委董国庆(干部战士都认为的公正无私的黑包公)在团党委民主生活会了解到我是因团长教育章打击报复而下连队的(这是我回团政治处后,拜访后勤供应股原同事时,其股长周朋昌等供应股同事亲口对我说的。说在会上研究后勤干部要下一人到连队时,团长教育章恶狠狠的说:周国海下去!后董政委也专门派政治处杨迪先主任和组织股长找我谈话深入调查过此事),认为我是部队的好管家,不畏权势,坚持原则,点名把我从连队调团政治处宣传股任教育干事,管理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政委不愧是公正廉明、党委工作的掌舵人。&lt;/p&gt;&lt;p
class="ql-block"&gt;政治处是楊迪先当主任,李灿灼任宣传股长(周国海、林佛廉任教育干事;丁文科、孙风让任新闻干事;李白露任文化干事,还电影组长共7个人)。在宣传股管教育,要经常到师政治部开会,由师政治部,部署全师部队教育工作。回团后,除向股长、政治处主任汇报会议精神后还要结合本部队实际,制订本团教育方案,然后召集营教导员、连指导员开会,部署本团教育工作。教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掌握进度、反映、效果。教育结束,要召开各营教导员、指导员会议,收集汇报部队教育效果情况,并写出全团教育工作总结,交团师政治部门和领导。&lt;/p&gt;&lt;p
class="ql-block"&gt;特别是当时,军队突出政治,把思想教育、部队教育放在首位,其重视程度、重要性和工作量可想而知比军事训练时间还多、任务还重、要求更高。&lt;/p&gt;&lt;p
class="ql-block"&gt;组织领导把自己由一个后勤管物的助理员,下连队又调回团政治处管部队教育、管思想、管人,这是组织领导的信任,是对自己的重视和培养,为不辜负组织领导的期望,自己工作扎扎实实,认真负责,经常深入连队调查、蹲点,了解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动态,然后提出教育方案供领导决策并开展及时的部队教育工作,为使全团年年进入师、军先进行列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lt;/p&gt;
class="ql-block"&gt;我于1978年年底,在团政治处任部队教育干事岗位上,当兵十一个年头后,自已要求转业,根据动一不动二的安置原则,转业到爱人所在单位一一宜春地区无线电厂政治处工作2年多。1980年我国政法系统重新恢复组建,我于1981年底,荣调地区司法局秘书科工作(公检法司安都属国家政法系统),由军营,企业又跨入了警营30年。1982年,司法局派我参于全国人口普查,地区人普办要我负责宜春大片人口普查工作,因准确无差错,为司法局荣获了地区颁发的第一面荣誉红旗。后把我调公证律师管理科工作,负责指导管理全地区16县市司法局公证处和法律顾问处的工作,由于我管内勤,所以全区16个县市(宜春地区、宜春市、宜春县、万载县、宜丰县、上高县、奉新县、樟树市、高安县、靖安县、铜鼓县、安义县、分宜县、新余市、萍乡市、丰城市)的公证处主任,法律顾问处主任及全区第一批公证员、第一批律师都是我准确无误的准备档案材料报省司法厅批准任命的。同时,省厅有关会议,老科长都要我去开会和回来部署工作,而科里的几位干部子弟科员,则忙于自学考文凭,所以,大家评价我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工作。&lt;/p&gt;&lt;p
class="ql-block"&gt;于是1985年,我也随本局、政法干校、公证处、法律顾问处共68名在职干部一起,报考了宜春地区广播电视大学法律大专,电大委托地区政法干校负责一个班,百多人的教学工作。经三年严格的自学考试,68名在职干部学员,只毕业了周国海、李辉宇、吴晓玲3人,而我年龄最大,当时39岁了,初中学历。李吴两位才20多岁,且原为高中和中专学历。其余65名学员,全部淘汰。因为当时单位干部都读书没人做事,规定一学年之内六门应考科目,如有两门课程不及格,不许续读,所以,佼佼者才获续读,顺利毕业,拿到国家承认的法律大专文凭,并即加工资一级。&lt;/p&gt;&lt;p
class="ql-block"&gt;在公证律师管理科一度要我主持工作,我狠抓16县市的办证办案质量、数量和收费,每一星期通报全区各县市工作进度,结果,全年办证办案质量上去了,办证办案数量和收费,较往年两个翻两番,争得了全省公证工作现场会在我区丰城隆重召开和作经验介绍。由于政绩的突出,被市委任命为调解管理科副科长,负责指导管理全地区16个县市365个乡镇厂矿企业、数百个街道的人民调解组织和365个乡镇的司法所的组建和业务开展工作。&lt;/p&gt;&lt;p
class="ql-block"&gt;曾多次抽调参加公检法司集中办理的全区大案要案和抗洪、抢险、扶贫、蹲点、社教等地委重要工作,且都出色完成任务。在奉新县干洲镇扶贫蹲点时,我们工作组协助办起了百多人的手帕毛巾厂、为学校捐款,其名字还刻入了学校石碑纪念。&lt;/p&gt; &lt;p
class="ql-block"&gt;1991年,宜春地委组织部又调我到宜春地区政法干部学校任主管业务教学的副校长,由而结束了在地区司法局10年的工作历程。&lt;/p&gt;&lt;p class="ql-block"&gt;(这是首套绿色司法制服,大盖帽;后又改装为黑呢制服,大盖帽。夏天为短袖淡灰制服,大盖帽。)&lt;/p&gt; &lt;p
class="ql-block"&gt;这是宜春地区司法局、政法干部学校的全体司法干警身着短袖制服合影,历任局长邓慈煌、易其旺、刘秉忠、潘玉兰、唐建国、谢友情、邓元富、龙磊、彭坤明等。前排中,是时任局长潘玉兰。我在第二排右数第二位。&lt;/p&gt; &lt;p
class="ql-block"&gt;地区政法干部学校是由地区检察院、地区中级法院、地区司法局三家联合报告,经宜春地委批准为县级单位的干部学校,(本应由地区政法委主管,但地区司法局争主管权,后地区政法委也争了一次主管权未成功)主要进修培训全地区公检法司安(后公安干校成立,其公安干警培训任务自培)的在职干部和成人法学教育工作。&lt;/p&gt;&lt;p
class="ql-block"&gt;由于我是法律大专毕业,虽为副校长,但负责主管全地区公检法司安在职干部的培训进修和成人法学教育计19年,除了轮训全地区公检法司安大批在职干部外,还为国家培养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大批法律人才。在职期间,干校年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多年评为中华全国律师函授和全区司法系统先进单位。也正因有此政绩,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个年度,我被宜春地区直属机关工委授予地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于2009年7月退休。虽谈不上桃李满天下,但也算是警干警花满全区。&lt;/p&gt;&lt;p
class="ql-block"&gt;我从原政法干部学校电大法律班的一名学生,1990年,一跃成为宜春地区政法干部学校的副校长、副书记(当然,在司法局已是正科级了),也和当兵三年越级提连干一样,又是一个飞跃和传奇。到政法干部学校后,国家配备了警车和司机,完成了一个由放牛娃,提军干、科干到全区公检法司安教头的飞跃和转变。&lt;/p&gt;&lt;p
class="ql-block"&gt;我在司法局,自1982年从省司法厅进修回来和1991年调政法干校,至2009年退休,27年间,在各县市法律培训班、以会代训班和干校主办的公检法司安在职干部进修培训班及成人法学大中专班,主讲宪法、中国法制史、国际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合同法、婚姻法、公证、律师、调解业务、司法文书写作等课程,还担任江西司法学校的兼职教师。经常为企业和人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书、担任法律顾问、受托担任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代理,深受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lt;/p&gt;&lt;p
class="ql-block"&gt;在教学中,不仅理论联系实际,搞好法律专业的教学,搞好司法业务的教学,还狠抓政治思想教育、立警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我联系教学调研中,了解到少数公检法司安在职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非为人民服务思想和事例,批评他们在立警为公,执政为民工作中,沒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公朴精神,老百姓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质问他们:谁给你们的工资?!谁给你们的权力?!批得他们不敢抬头。他们后来见到我,说:周校长蛮厉害,不愧是管部队教育出身,义正辞严,批得我们心里发颤。&lt;/p&gt;
&lt;h3&gt;照片于中央司法部进修时,在政法学院留影。&lt;/h3&gt;&lt;h3&gt;&lt;br&gt;&lt;/h3&gt;&lt;h3&gt;主要文章、材料、著作:&lt;/h3&gt;&lt;h3&gt;撰写较有影响的文章书籍:(均有原件和地区司法局证明)1970年,在部队任文书兼军械员撰写的《如何做好动中(千里野营)武器装备的管理》一文,被127师后勤部转发全师;&lt;/h3&gt;&lt;h3&gt;&lt;br&gt;&lt;/h3&gt;&lt;h3&gt;在地区司法局撰写的,有几篇在中央司法部、省司法厅的刊物上刊用;如1989年5月撰写的《江西省送变电公司把人民调解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一文,在1990年江西省司法厅主编的《江西司法简报》第3期和1990年6月中央司法部主编的《司法行政工作简报》第12期上分别刊用,并被中央司法部198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厂矿企业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点名公司经理出席并发言,对全国企业调解工作自《企业法》实施后如何搞好调解工作起到了推动指导作用;还有1986年参与调研和撰写的《宜春地区司法助理员(因兼职过多而)动荡不安》一文,中央司法部为此很快决策:全国司法助理员收编,转商品粮,专职专用。这是为中央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文章材料;1986年独编近20万字的《公证工作手册》,省司法厅函示:为全国刚恢复的公证工作,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1987年9月,《怎样当好司法助理员》,在探索杂志上发表。&lt;/h3&gt;&lt;h3&gt;1996年《(政法干校)教育成果调查报告》和《试论建立司法行政调解制度》论文,获在省司法厅研讨会交流;1998年3月撰写的《法学教育,任重道远》一文,在全省干训、成人法学教育研讨会上交流。&lt;/h3&gt;&lt;h3&gt;&lt;br&gt;&lt;/h3&gt;&lt;h3&gt;退休后,2014年3月,参与主编近30万字的《辉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工程》一书,为促进全国中老年养生保健,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编写的两首歌,被人谱曲后,分别在歌刊上发表;2015年7月撰写的《政法老兵回忆录》,被赣西晚报全文刊登;2000年10月,当兵从警部分事迹,荣誉入选《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工程》,并发荣誉证书。当兵从警四十多年,工农商学兵都经历,酸甜苦辣都是歌。&lt;/h3&gt;
&lt;h3&gt;照片为九八届法律大专班学员毕业典礼。&lt;/h3&gt;&lt;h3&gt;&lt;br&gt;&lt;/h3&gt; &lt;h3&gt;干校共16个编制,这是部分干部:右一为办公室主任肖堂波,右二为校长朱子福,右三为副校长周国海,左一为教务处主任邹建辉,左二为首任教务处主任张惠(我退休后为副校长),左三为司机兼总务处主任欧阳时大。&lt;/h3&gt;
&lt;h3&gt;政法干校部分干部。从左至右依次为:总务处主任兼司机欧阳时大、办公室主任肖堂波、副校长周国海、教处务主任邹建辉、司机夫人、教师杨旭光(后为副校长)、教师张惠(后为副校长)、财务出纳周丽、打字员刘小龙。&lt;/h3&gt; &lt;p class="ql-block"&gt;照片为成人法学教育首届法律大专班毕业学员。(后届略)&lt;/p&gt;&lt;p
class="ql-block"&gt;我在前排左数第二位,其次女周圆也是首届法律大专毕业学员,在第二排右手第四位。&lt;/p&gt;
&lt;h3&gt;照片为:江西省公安专科学校宜春部2002级三中队(法律中专)毕业学员留影。(其余几届数千名法律中专毕业学员略)&lt;/h3&gt;&lt;h3&gt;我在第二排正中位置。&lt;/h3&gt;&lt;h3&gt;还有公检法司安现职干警培训进修的,共近万名学员进修培训结业照片,学校存档未去寻找,在此就不逐一说明了。&lt;/h3&gt; &lt;h3&gt;第三章
军功章有夫人的一半&lt;/h3&gt;&lt;h3&gt;1971年越级提连干后,回原籍探家找对象,经婶婶介绍,就找到在萍乡矿务局加工厂工作(她父亲当时是宜春地区无线电厂副厂长)的熊萍华,就此注定了她作为军嫂,也要为国为民作出牺牲的命运。两人高兴的游玩萍乡一天,并带我去了安源,参观了安源纪念馆,我在馆前留影。第二天,她送我从萍乡上火车归队,握手告别,从此两人结下了不邂之缘。&lt;/h3&gt;&lt;h3&gt;&lt;br&gt;&lt;/h3&gt;&lt;h3&gt;安源纪念馆主题词:&lt;/h3&gt;&lt;h3&gt;毛主席去安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lt;/h3&gt;
class="ql-block"&gt;我就回部队后,紧接着一对相亲相爱的恋人,分别整整3年,没有天天相见的喜悦,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仅仅通了十来封信,就于1975年3月探家,扯了张结婚证,就住在她家客厅算结婚了。当时一无礼金,二无婚车,三无婚礼,四无婚房,五无婚宴,更谈不上单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了(当时结婚崇尚三转一响,当然年内也拥有了)。同年10月,妻来部队探亲,11月,部队委托我到江西玉山民政局办一公务,并照顾送家属回原籍探亲。我俩途中游玩上海时,在上海照相馆留下了此夫妻合影。&lt;/p&gt;
class="ql-block"&gt;1976年8月,随着第一个女儿的降生,在父母家婆无依无靠,更谈不上请保姆的情况下,军夫人的责任就重大无比了。一要工作上班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二要喂奶照顾婴幼儿的吃喝。三要料理家务照顾父母。特别是物资紧缺,没有母乳,完全靠自己和丈夫开后门,找关系,购买牛羊奶粉(且质量几近过期)寄回来喂养孩子。有时孩子发烧感冒病了,就更焦头烂额。晚上,孩子哭闹,起床喂奶等,没一天能睡好觉,第二天,又要照常上班完成生产任务,就是铁打的身子也难久久维持不累倒病倒,何况单薄瘦弱的女儿之身。所以,其军嫂工作之重,责任之大,困难之多,不言而喻,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lt;/p&gt;&lt;p
&lt;h3&gt;我爱人由于工作任务的繁重,孩子的拖累,家庭的重担,终究使如花似玉的夫人,首次到部队探亲,其容貌在部队众军嫂中,可以用"轰动”二字形容,到第二年第二次来队探亲时,评论说是年老十岁不止,这就是生活的艰辛,岁月的苍桑给军嫂刻下无情的烙印和身心的摧残,而为国为民作出同样是青春年华的牺牲。&lt;/h3&gt; &lt;p
class="ql-block"&gt;1977年,夫人带着刚满一岁,还不会走路的女儿来部队探亲,才几天,女儿在父亲的召唤下,就会走路了,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白嫩的肌肤,十分的可爱,部队同事都夸女儿又是个美人胚子。一次我俩上街买菜,女儿睡醒后,不知怎么滚下了床,不哭也不闹,一人在床底下的瓶子里抓白糖吃,搞得满嘴滿脸都是,真是又心疼又可爱。&lt;/p&gt;&lt;p
class="ql-block"&gt;来队探亲期满,夫人带着孩子,背着行旅,一人返回。从未旅游的渴望,还是不辞劳苦,在武汉下车,参观长江大桥,并在桥头留影,拍下了母女珍贵的照片。&lt;/p&gt;&lt;p class="ql-block"&gt;略览武汉风景后,又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幼小的孩子,乘火车安全返回宜春,重复着孤单寂寞,艰难辛苦,日复一日的生活。&lt;/p&gt;
class="ql-block"&gt;但随着第二个女儿周圆的降生,也是吃奶粉长大。两人微薄的工资,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进幼儿园,上小学,还要辅导,我又在政法部门,又是骨干,经常要到全区十六个县市检查指导工作,社教、扶贫、蹲点、抗洪、抢险等,工作任务很重,自己又在读法律大专,根本照顾不了家里,两个孩子的重任又落在夫人身上。可想而知,是何等的艰辛,她要拿出多大的勇气和毅力肩负完成五年军嫂的责任后,又继续肩负三十年警嫂的重任。其功劳真是可歌可泣,最高评价都不为过。&lt;/p&gt;
&lt;p&gt;夫妻俩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虽然我1971年就是连级军官,转业地方后,工资比较高一点,但养育两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的,也相形见绌。但必竟把孩子含辛茹苦的好不容易拉扯大了。&lt;/p&gt;
全家福(共十五人)&lt;/p&gt;&lt;p&gt;前排左起:周方、陈敏(抱熊堃)、左连英、熊茂连、周圆、熊桂华、文玲&lt;/p&gt;&lt;p&gt;后排左起:周国海、熊海明、熊晓青、熊福明、熊萍华、文震、(文炳才未出席)&lt;/p&gt;
&lt;h3&gt;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延续,两个女儿也相继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了。&lt;/h3&gt;&lt;h3&gt;这是我这个当外公的,高兴的左手抱外孙,右手抱外孙女,乐滋滋的在十运会广场留影。&lt;/h3&gt; &lt;h3&gt;父女俩欣喜的抱着还不满周岁的熊晓明、周方夫妻俩之独生女熊妍希。&lt;/h3&gt;
&lt;h3&gt;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2019年我70岁了,我和夫人和孩子们,不仅已是6口之家了,而且外孙、外孙女都长大了。这是9月暑期,全家6人郊游宜春南惹,在1500多年的雌雄古银杏树下合影留念。&lt;/h3&gt;&lt;h3&gt;外孙女熊妍希,18岁,1.68米,是长女周方之独生女,会弹钢琴跳舞,现就读高三,是明年的准大学生;外孙凌文轩,19岁,1.73米,是次女周圆之独生子,会打球踢球,刚考上广东海洋大学,暑期还学会了开车。&lt;/h3&gt;&lt;h3&gt;这就是我们幸福美满的一家子。&lt;/h3&gt;
&lt;h3&gt;这是夫妻俩1990年,带大女儿到万载县双桥乡,我生活成长近20年,于68年当兵时的农村老家,看望我老母亲和在农村的哥哥、嫂子、侄儿们,并在希望的田野上,留下这幸福难忘的合影。&lt;/h3&gt;&lt;h3&gt;我凝望蓝天,目睹村庄田野,深感: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lt;/h3&gt;&lt;h3&gt;想当年,父辈解放初期,带全家从万载县城迁到双桥农村时,真是上无片瓦、一穷二白、单姓受欺,而我协力为哥盖起了七间瓦房;68年当兵后,解决了全家八口年年出现的半年饥荒;为弟读书当兵立业婚配;指导四个侄儿打工创业;三兄弟为瘫痪十多年的老母亲尽赡尽孝至八十三逝世。还是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感概万千的!!!&lt;/h3&gt;&lt;h3&gt;&lt;br&gt;&lt;/h3&gt;&lt;h3&gt;&lt;br&gt;&lt;/h3&gt;
&lt;h3&gt;2018年7月,因原双桥头司法局老房拆迁,购买江景房刚签完约,在水岸名都售楼中心,与两女儿幸福合影。&lt;/h3&gt; &lt;h3&gt;2018年12月7日,农历11月初1日,是夫人66岁生日。夫人高兴的在纪念照上写着:美美的生日,夫君陪伴着我走过了四十三年。&lt;/h3&gt;
&lt;p&gt;这是万载双桥老家,四侄儿在老屋场前面并排盖的两幢四单元三层共1500平米,同高同宽同结构的欧式住宅,宽敞、明亮、气派。四侄儿均有小车,且广东、宜春等地还购有多套住房,真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lt;/p&gt;&lt;p&gt;在这个老屋场,已有5位大学以上学子。分别是(左起)周国海、周国强、周文杰、周丽敏和周丽柯(丽柯2019年刚考上本科,未参与合影)。&lt;/p&gt;
&lt;h3&gt;以下为外孙和外孙女的珍存照片。&lt;/h3&gt;&lt;h3&gt;外公左手抱着外孙凌文轩,右手抱着外孙女熊妍希,洋溢着满心的喜悦。&lt;/h3&gt; &lt;h3&gt;这是熊晓明、周方,夫妻俩滿怀喜悦的抱着外甥凌文轩,视如己出,也迫切希望自己的宝宝快点出生。&lt;/h3&gt;
&lt;h3&gt;光阴似箭,岁月沧桑,五十岁的夫人,在宜春市五交化公司任柜组长。&lt;/h3&gt; &lt;h3&gt;以下是周国海珍存的照片&lt;/h3&gt;&lt;h3&gt;上照片是1965年7月5日,我初中毕业于万载县大桥中学。(后排右数第7位是我,16岁)因家里穷,这是我有生记事以来的第一张照片(三岁时全家福照片中有我,但已遗失)。&lt;/h3&gt;
</section>
</article>

对于曾经当过兵的人来说,军歌是一种情结,藏在心底。这根弦一拉,往事如潮水般涌来,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如歌如梦的岁月

《我的老班长》墙外开花,墙内香

“我的老班长,你现在怎么样了;我的老班长,你还会想起我吗……”一首名为《我的老班长》的军营民谣,不知道唱过多少老兵的眼泪,也不知道感动过或者关注过多少士兵。生活在军营里的人;铁营里的士兵和流水,那简单、温暖、感人的歌词,唱出了曾经当兵的军营兄弟们缠绵的感情。

军营民谣的创始人是谁?军营民歌在军营文化中起什么作用?军营民谣的创始人是谁?《我的老班长》中曾德宏发生了哪些变化?回应了很多好奇和疑惑,“好歌背后有故事”收藏组和观众一起,对歌曲《我的老班长》进行了前前后后的探索。

解读1:《我的老班长》是如何创作的

曾德洪艺名小曾,籍贯江西遂川县。1991年12月,他退伍回到家乡。1993年参加成人高考,考入江西教育学院。在学习期间,他致力于写歌。期间创作了《我的老班长》、《为曾经的战友干杯》、《战友们还记得我吗》等一系列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

说到民谣“我的老班长”,我们必须从“老兵”曾德洪开始。

曾德洪,江西遂川人。1988年,小曾进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但他失败了。

或许,小曾出身军营,在他为自己没考上小曾大学而懊恼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小曾报名体检后光荣当兵。“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了,红领花映我,花开的年代,虽然我没带大学校徽,但我喊着选择万岁。”这首歌成了当时小曾的真实写照。

小曾的部队在福建福清。因为小曾歌唱得好,知道如何阅读音乐,当他在新兵连时,他开始教歌曲,而不是教班长。当新兵离开公司时,小曾被留在了教学队。在这个教学团队中,他担任了三年的新班长和歌手。当时小曾的津贴每个月只有18元。凭借每天的积蓄和家里的汇款,小曾花了180多元买了一把“棉花树”吉他。在这把吉他的伴奏下,他试图唱出自己对部队的个人感受,用真实的情感和简单的音乐表达士兵们的想法、思想和阅读。

小曾自己创作的第一首歌《新兵想家》,在战友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并迅速在军营里传播开来:“一路来到连队,就觉得有点新鲜和陌生。身边没有阿姨的尴尬。一个人的时候也会看着天空空发呆。你想家吗?”

小曾接连在部队呆了三年。

铁营,流水兵。1991年12月,小曾退役,回到家乡,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他在文艺方面的特长,被分配到县文化馆负责群众文艺工作,下班后开始复习文化课。三年前他想实现他的大学梦。

有志者事竟成。1993年10月参加成人高考,考入江西教育学院。南昌的大学生小曾,用吉他弹唱已久,无法逃脱对过去军旅生活的怀念和惆怅。他带来的许多士兵要求小曾的照片,并问“嫂子”怎么样...这样,小曾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他的老班长,一种情感在他心里真诚地涌动。他决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当他开始写作时,小曾只是简单地截取了他同志们信中的话:“我的老班长,你现在怎么样了……”这是一首简单的歌《我的老班长》。

当小曾在学校学习时,他致力于创作歌曲。此时创作了《我的老班长》《我的战友》《我的战友记住我》等一系列关于部队生活的歌曲。

"为老班长写歌是在1994年春天."曾德宏在接受中国国家广播电台记者专访时说:“谁能忘记他当兵时的老班长?错过了班长的主题,突然找到了所有战士的情感共鸣点。太强烈的情绪往往不会太花哨。你得给班长写封信。第一句肯定是这句——我的老班长。”

小曾的创作风格多样。除了军营民谣,他还为很多流行歌手创作并监制过主打歌。自1993年以来,小曾在国旗班、三军仪仗队、武警部队、海岛边防、中蒙、中哈、中越、中缅、军校等单位举办了数百场民间慈善演出。他是唯一一位在青藏铁路沿线各军事站进行志愿慰问演出的“退伍军人”歌手。

解读二:吴颂今·小曾是“伯乐”吗?

毫无疑问,小曾的“伯乐”是吴颂今,一位资深的音乐家。如果没有吴颂今的“慧眼”,小曾今天的成功是不可能实现的。小曾从未想到是这首《我的老班长》改变了他的命运。

歌曲《我的老班长》起源于1995年初。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曾得知江西音乐制作人吴颂今在中国唱片公司推出了几个像杨钰莹这样的年轻歌手。怀着吴先生是他的家乡和年轻人的冲动,把自己的一组以军营生活为背景的歌曲提交给了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流行的曲调和简单的歌词感动了吴颂今。虽然这些歌曲是由一位没有受过专业音乐素质训练的老兵创作的,但吴颂今还是为小曾在歌曲中的音乐天赋感到高兴。

吴颂今眼光独到,特别关注小曾的作品。然后,趁着出差的机会,在南昌认识了小曾,给了他很多专业的指导。经过反复交流修改,他们终于敲定了10首军营歌曲。

后来,吴颂今决定为小曾的歌曲制作一张专辑。他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的军营资深歌手、来自广州的军营歌手黄志坚。名为《军营民谣》的专辑《我的老班长》出来后,没想到这么红。不一会儿就风靡全国,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唱起了《我的老班长》。广西经济频道、云南音乐频道、江西经济频道流行歌曲中,《我的老班长》获得第一名。

大家都知道下面这个故事:军营民谣第一张专辑《我的老班长》一炮而红,很多人都能哼两句,小曾成为军营《老班长》的明星。

小曾的名字逐渐为全国各地的粉丝所知。有人说:“当兵的都知道小曾!他是军营民歌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由吴颂今和小曾创作的《我的老班长》反映了士兵们对班长的渴望,令人感动。士兵入伍就开始埋怨班长,班长最守纪律;最后还是离不开班长,班长最体贴最关心他;退伍后最怀念的是班长,怀念那些同甘共苦的日子。《我的老班长》把千言万语的军人变成了对班长的问候:“这些年你当家庭班长了吗?嫂子,她长什么样?能不能送我一张你们的婚纱照,让我祝你们夫妻恩爱长久……”

“当时这首歌是蔡国庆唱的,但是导演们听了之后觉得蔡国庆的声音太专业了,太优美了,无法传达军人的朴素感情。编导让我去试镜,我心里没什么压力。我用自己的声音唱完了这首经常唱军人歌曲的歌,立刻获得了一致认可。当时还在上大学,没想到这首歌真的火了。"

小曾透露,他没有先唱《我的老班长》这首歌。

从那时起,小曾已经连续出版了13张专辑和收藏品。《我的老班长》《老兵你要走》《兄弟情深》《退伍的那一天》《军中绿花》等歌曲在部队里广为传唱。

军营的民谣一推出就火了。由老兵、小曾和黄志坚组成的“军营三重奏”充满了军人气息,他们身着迷彩服的军人形象为军营民谣赢得了无数粉丝。不仅部队特别受欢迎,和部队没有关系的老兵,都喜欢这些简单的歌。1996年,“三人军营”荣获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96全国观众喜爱歌手评选”金奖。

解读3:吴颂今的军营歌谣情结从何而来?

吴颂今,1949年出生,南昌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国家一级词曲作者,《解放军日报》称赞他是“音乐支援军队的楷模”,部队官兵称他为“军营民歌之父”。

“从1995年开始,我策划了军营歌谣,非常贴近战士们的现实,是他们真实生活和真实感受的写照。曲调通俗易唱,歌词生动,可以自弹自唱,自娱自乐。歌手都是从军人或者退伍军人中选拔出来的,需要军人气质。”吴颂今曾在工厂当过钳工,但他从未在部队服役,但他能理解基层,知道士兵们需要什么和喜欢什么。

他那强烈的“军营情结”从何而来?吴颂今生长在一个有“光荣军人家庭”牌匾的家庭。兄弟俩都是解放军战士。六岁那年,他随母亲去部队看望当兵的弟弟,第一次住在军营里体验军旅生活。别提他有多开心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几个和我一样的解放军叔叔。几个士兵照顾着他的母亲和儿子,就像一家人一样。”左衡在《军营民歌制作人吴颂今老师手记》一文中详细披露了吴颂今的“军营情结”。

吴颂今的童年是在成都军区八一学校和他哥哥的部队大院里度过的。他决心长大后当一名解放军!但是当他到了参军的年龄,文革就开始了。虽然陆军艺术团想招募他作为音乐天才参军,但由于“海外关系”而未能如愿...参军的梦想破灭了,吴颂今对军队的渴望没有改变。他开始作词作曲,歌颂军营生活,抒发军人情怀。

根据媒体资料,在策划和编辑第一盒《军营民歌》之前,吴颂今发现反映部队日常生活、表达士兵感情、易于演唱的流行歌曲并不多。当时社会上有一些比较流行的民谣磁带,如小芳,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当地民谣《爱哥去南方》,因为歌曲主题贴近老百姓,旋律简单易唱,很受群众欢迎。考虑到假期士兵闲暇时需要弹吉他唱歌,可以放松一下。而摇滚歌曲似乎更适合激昂的呐喊和狂欢的宣泄,却没有适合军人个人表达感情的民谣形式。

在谈到军营民歌命名的原因时,吴颂今指出,军营民歌不同于队列歌曲、军事艺术歌曲和地方流行歌曲。为什么叫“民谣”?吴颂今向记者解释说,这里的“人民”一词并不意味着它来自民间,而是意味着这首歌很受欢迎,很容易唱,而且非常受欢迎。军营的民谣是由军营的歌手创作演唱的;反映部队生活,表达战士真情实感;歌词清晰,旋律简单优美,易学易唱;以通俗唱法演唱的民歌。

自1995年以来,吴颂今策划发行了一系列军营民歌,包括20多张专辑的录音带、卡拉ok磁带、CD唱片、VCD迷你光盘、音像制品和书籍,满足了广大军人对健康音乐和精神产品的需求。《解放军报》盛赞他是“支持军队的音乐楷模”,部队官兵称他为“军营民歌之父”。

2006年5月,退役军人吴颂今自费投资数万元,与热爱“军营民歌”的退伍军人合作,策划并建立了大型军歌网站“军营民歌-军人音乐网”,成为中国最大的军歌图书馆。吴颂今自豪地说,他计划通过网站催生更多更好的军旅新歌,培养更多优秀的军旅音乐人才。

2006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出了一档专题节目《唱军歌——军营民歌十年音乐会》。“军营民歌”创始人吴颂今与三代“军营民歌”歌手小曾、高格、秦天、刘洋重逢,共同回顾了“军营民歌”的起源和发展。

2012年5月22日,在广州,长期充满“军营情结”的华嘉老人告诉记者,“军营民谣”将与时俱进,将推出“赛博战士”、“军营摇滚”等一系列新碟片。

解读4:“退役班长”第二次入伍是在哪里?

2009年5月22日,小曾再次身着军装,成为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艺术团创作成员,实现了18年的梦想。2009年7月22日,《解放军报》第8版和2009年7月10日分别刊登了《小曾:唱《军营民歌》的整版文章。

“老班长”曾德洪于1991年退役,但一直热爱军营,经过18年的坚持和等待,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绿色”——2009年5月22日,他再次参军,成为成都军区战旗文化艺术团的创意工作者。

“记得来我老家做政治工作,问我妈,你同意你儿子当兵吗?年迈的母亲热泪盈眶地说:“我同意,只要你觉得他还能为军队做贡献,他还能为军队服务,我支持!"!我同意!我放心!”小曾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回家”的故事。

“我在外面流浪了这么多年。最担心的是我妈。再次加入军队艺术团是我妈最大的心愿。”1996年10月22日,父亲心脏停止跳动,家人没有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他父亲临终时说:“我死了。别告诉德宏他在录第二盘磁带……”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在多年的表演中,小曾心里一直有个结:他只是一个老兵。有一次演出,一个歌手问他:“你是哪个部队的?”“我退休了,不再在部队了。”歌手脱口而出:“你已经不穿军装了,还能叫军营歌手吗?”那句话让他痛苦了很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小曾放弃了自己的公司业务,迅速在网上招募了20多名老兵组成“老兵突击队”,前往四川灾区。在什邡镇,他们钻入废墟营救群众,向受灾群众运送物资,并建造临时板房......

2008年6月4日,他接到成都军区战旗艺术团的电话,邀请他随团前往灾区慰问部队。小曾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这是他一直期待着为抗震救灾的同志们带来的歌曲。还要考虑什么?

小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次表演会是他重返军队的机会。

战旗艺术团在灾区的演出时间比较紧张,往往一场演出刚结束就要去下一个演出场地。每次小曾唱完,士兵们都不让他走,拼命喊:“让老班长再唱一首。”整个场景的气氛只能用感觉来形容。这时,领导们往往别无选择,只能向小曾点头,让他继续唱歌。

为此,文化艺术团团长李希宁对小曾说:“没想到你这么受欢迎。士兵们那么喜欢你,专业演员都被你比作业余。”

也许是小曾不同的表现和实力。在与旗艺术团演出后,军事宣传部和艺术团的负责人找到了小曾。“小曾,你想来我们的国旗吗?”“当然!”“那我们回去再签合同吧。”“啊!回去就签合同?”小曾不敢相信。开什么玩笑?

接到重新入伍的消息后,小曾含泪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妈妈,孩子已经回到部队了...

2009年7月22日,《解放军日报》发表了整版文章《小曾:唱着“军营民谣”回家》。

“这是另一个高度,因为现在我是‘专业’的。”再次穿上军装的小曾迎来了他创作的巅峰。他的摇滚说唱风格歌曲《龙排长汶川归来》获得全军文艺创作表演大赛一等奖。

解读五:为什么军营民谣没有诞生在军营里?

军营里的民谣在墙外开花,墙内闻香。在当地唱片公司的帮助下,他们在进入军营前就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这在军事音乐领域是独一无二的,深受士兵们的喜爱。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音乐家吴颂今的精心策划下,一个全新的音乐品种——军营民歌在中国流行音乐界诞生了。

工棚谣起源于流行音乐的前沿广州,这不是偶然的,但如果不是老兵小曾提供了原著,工棚谣的概念就不会诞生。

据了解,《军营文化世界》杂志是最早关注军营民谣的杂志。1996年,该杂志记者去部队采访时,经常听到士兵们唱着《我的老班长》等奇怪的歌曲,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军营歌谣”这个词。1997年底,记者专程来到广州采访歌曲作者兼歌手曾德洪。回国后做了题为《军营民歌》的专题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军营里,对这种音乐现象的出现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当时军队里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些歌。如果他们唱“软”,会“分散士气”吗?幸运的是,军队里的许多专业歌曲作者最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指出这些歌曲表达了士兵的心声,为士兵们提供了发泄情绪的渠道。

尘埃终于落定,在当地唱片公司的帮助下,军营的民谣进入军营,在军乐界独树一帜。直到后来,它甚至成为新兵和老兵不可或缺的歌曲。

从1995年《我的老班长》获得央视举办的军歌音乐电视大赛冠军,6年后《战友的思念》获得最新奖项最高金奖;从1997年起,军队权威杂志《军营文化世界》举办“军营民歌现象”研讨会,由解放军电视艺术中心录制,中央电视台播出。从《军中绿花》等入选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教材的作品,到《士兵突击》、《烹饪课的故事》等剧目,军营民歌一直被作为影视插曲使用,军营民歌走过了辉煌的18年。

在写这篇稿子的过程中,在浏览小曾的新浪博客时,“副市长曝光了《我的老班长》这首歌,要了一条命?”这篇文章让作者再次感受到了《我的老班长》在军营中的影响和广泛传播。

2002年,小曾应邀到甘肃参加一项活动。甘肃某市副市长很认真的对他说:小曾,我给你讲个故事,绝对是真的。你创造的我的老班长曾经夺走过一条生命。这发生在1997年冬天,就在老兵们退休的前几天。几个即将退休的老兵在县城吃了顿饭,喝了点酒,然后去一个卡拉ok厅唱歌。老兵们本来不想点《我的老班长》,但是当时卡拉ok厅没有这首歌。在小县城里,几个即将退役的老兵觉得这个时候只有这首歌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和老板争执起来。吵架肯定会影响到其他桌的客人。有一桌可能是老板的朋友,我就帮老板和这些老兵打起来,把他们从屋里打到外面。碰巧他们旁边有一家烧烤店。老板的朋友跑去拿了把烧烤刀,在士兵身上砍了一下。其中一人受了重伤。如果及时送去医院,就好了。但是,士兵们害怕受到惩罚,不得不翻墙回部队。当他们回到部队时,士兵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离开了。

他们只想为即将退休的班长唱一首你的歌,仅此而已,但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个故事是真的。我处理了这件事。我当时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副市长再次强调了事情的真相。

新世纪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除了必须学的歌,绝对会有教导唱《新兵连里的一天》《军中绿花》的班长,退伍的时候也一定是《我的老班长》《老兵你要去》《驼铃》。很多士兵是在部队里唱着这些歌长大的,离开军营也是唱着这些歌。这些歌曲已经成为他们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

我的老班长,你现在怎么样了?

我的老班长,你还会想起我吗?

好久没有你的消息了,经常想你。

你说你喜欢听我弹吉他,

我的老班长,我永远记得你的话。

我的老班长,谢谢你给了我力量。

天黑后我不会害怕,受苦后我也不会流泪。

我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

这些年你的家乡有变化吗?

这些年你的愿望实现了吗?

去南方开拓新的理想了吗?

这些年你成家了吗,班长?

你能给我发一张你的结婚照吗,

让我祝你们夫妻恩爱长久。

我的老班长,我再给你一支老家的烟。

我的老班长,我好想再跟着你。

我要为你再编一首歌,弹你喜欢听的吉他。

剪辑后:歌曲《我的老班长》简单、温暖、感人,唱出了无数当过兵的人的军营兄弟的缠绵情怀。听这首歌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浮现在眼前。这样的“班长”形象,时间过得真快,也许我们改变太多,很难再来一次,现在我真的很想说话,我真的很想哭,我被困在回忆和留恋中。小乐真的想找个时间聚聚,给老班长打个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经当过兵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