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哪部小说被鲁迅许广平称作“北方人民对于生死”的一幅“力透纸背”的画 ?


萧红是鲁迅非常看好的作家,也是鲁迅大力提携的一位作家,在《生死场》这部著作中,鲁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从《生死场》,看见了抗日前期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这样的评价已经是非常之高了,而在后来,鲁迅也一度大力提携萧红。
那么,为什么萧红的作品如此被鲁迅瞧的起?
文笔,叙述风格暂且不论,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萧红的作品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为什么说萧红的作品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首先,我们来了解,那个时代是什么样的。
革命,战争!
正因处于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所以那个时代的文学主流以革命或者类似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判为主。
那么时代的局限是什么?
以革命,战争为主流的文学轴线!
因此,当所有人都对战争、革命、民族命运展开话题的时候,萧红则对这个时代大背景忽略不计,而是将笔对准了这个大背景下的普通人民,她写了一些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一个地方人民的生存状态等,从“人”出发,并至始至终都围绕着“人”而展开,将他们放到了世界的中心,显然,她的作品更有人性。
如她自己所说:作家的首要任务是“对着人类的愚昧”,作家是超阶级的,作家应该为人类而写作。
正是因为这份对文学的理解,也让她与众多的作家“不合流”,与丁玲也没有太多共同语言。
然而鲁迅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出了萧红与其他作家的不一样,他看到了她的深度与广度。
历史证明,萧红的作品是长远的,正是因为为人类而写,她的作品更加的经得起考验,反而那些“合主流”的作家早已经不知道哪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许广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