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主要故事里面的重要情节有没有三过景良冈?


中国古代,对于“兵力”的记叙一向很不严肃。即使是历史书,比如《史记》里面,太史公记载的兵力数字就是满嘴跑火车。长平之战赵军损失的四十五万已经让今天不少研究者困惑,而牧野之战纣王兵力七十万就纯粹是个笑话了。
史书如此,战争题材的小说就更是如此。即使作为严肃文学的《三国演义》,里面的兵力也颇不对劲。不光是说兵力数字与历史对不上,而且即使在《演义》内部,兵力数字都有矛盾。譬如《演义》的官渡之战,袁绍出兵是七十万,可是淳于琼守乌巢的兵力只有二万,而且乌巢遭到偷袭后,袁绍居然只派蒋奇带兵一万去救乌巢,派张郃高览带兵五千去攻打曹操大本营。剩下六十多万大军是留在大本营下崽了。再如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时,兵力是三十万。但他和邓艾在祁山对峙,彼此都是生死存亡的决战,居然每方只带了几千兵马。
相对而言,《水浒传》更多是市井江湖的小说而不是军事小说,故事的精华也不在战争。然而,里面的兵力设置反而比《三国演义》要合理——至少内部矛盾没那么多。
本篇就聊聊水泊梁山在不同时期的兵力变化。
首先要说明,《水浒传》的梁山宋江军,不等于历史上的梁山宋江军。根据正史《张叔夜传》记载:
“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张叔夜招募千名敢死队就击败了宋江,且宋江劫持的不过“巨舟十余”,那么历史上宋江的兵力不会比千人多太多,巨舟十余能装的人也不会超过几千,很可能只有千余人乃至几百人。
而《水浒传》中,最后宋江是具备打败辽国和方腊的实力,兵力自然远超过正史。本篇分析的就是施耐庵宇宙中的梁山兵力,与正史无任何关系。
兵微将寡的王伦时代
先看最初的梁山:王伦时代的兵力。这个兵力比较清楚,就是几百人。
最初是柴进推荐林冲上梁山时有描述:
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 喽罗打家劫舍。
后来吴用到石碣村找阮氏三雄,阮氏三雄也是这么说的:
这几个贼男女聚支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
可见,王伦麾下的梁山兵力大约就是700人左右。这个兵力数量,在水浒传提到的至少十余处山寨中并不突出。少华山的朱武哥仨,桃花山的周通、李忠也有这个兵力。芒砀山的樊瑞、李衮、项充甚至拥有三千兵力,是梁山的四倍左右。
为何梁山如此好的地形,兵力却这么少?三个原因。
一则此时梁山刚起步,时日尚短。
二则,此时梁山上的几个头领本事有限。王伦、杜迁、宋万、朱贵,这几个拿出去比本领,恐怕还比不上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或者清风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喽啰也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王伦一伙显然算不上大树。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王伦的嫉贤妒能。林冲上山受委屈就不说什么了,看看阮氏三雄对吴用怎么说的:
阮小二道:“老先生,你一知我弟兄们几遍商量,要去入伙。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窄狭,安不得人,前番那个东京林冲上山,呕尽他的气。王伦那厮不肯胡 乱着人,因此,我弟兄们看了这般样,一齐都心懒了。””阮小七道:“他们若似老兄这等慷慨,爱我弟兄们便好。”阮小五道:“那王伦若得似教授这般情分时,我们也去了多时,不到今日。我弟兄三个便替他死也甘心!”
石碣村就在梁山泊边上,算是梁山的“窝边草”。阮氏三雄又是属于早已对官府不满,憋着想造反,只求一个好大哥就愿意肝脑涂地的优质小弟。结果,居然是听王伦自己的手下人说他心胸狭窄。这样的老大,又怎能聚拢人心呢?
急剧扩张的晁盖时代
然后,梁山开始了第一次扩张:晁盖上山。
晁盖上山带的人并不多。除了智取生成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七个好汉外,晁盖从东溪村逃出来时,只带了十几个庄客。再加上阮氏三雄在石碣村聚集的一伙渔民。渔民的总人数不详,但不会太多。
随后迎战何涛带领的官兵和衙役时,先派吴用、刘唐带七八个伴当押着生辰纲和老小在前面,然后晁盖等五人带着十几个渔民就利用地形和火攻歼灭了何涛率领的一千人(五百多公人和五百多官兵)。因此,晁盖带上山的人,无论怎么算,最多只有几十个。但这几十个人表现出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王伦统率下的整个梁山。
之后就是林冲火并王伦,晁盖当了山寨之主。之后,迅速又打了一仗,在水泊里歼灭济州团练黄安率领的二千官兵,活捉黄安和一百多官兵,缴获六百匹马。
前面咱们说了王伦兵力较少的三个因素,这里恰好晁盖都给改过来了。
第一个因素,晁盖上山后随着时间推移,山寨继续壮大。
第二个因素,晁盖等人上山后,梁山领导层实力得到十倍的提升。尤其是先后全歼何涛和黄安率领的大队官兵,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自然会使得四方纷纷慕名前来归附。
第三个因素,晁盖为人豪爽热情,自然可以得到绿林好汉的归心。
因此,晁盖领导下的梁山迅速扩张。
从晁盖上梁山,到宋江在清风寨遇险,时间大约是两年。而这两年中,梁山兵力已经扩张到三五千人了。宋江活捉秦明之后,跟众位好汉这么说道:
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军马,把住着水泊,官兵捕盗,不敢正眼觑他。
三五千军马,就算按三千算,那么兵力已经是晁盖初上梁山的4倍了。这时候,济州府应该根本不敢招惹梁山了。后来吴用又用计把白胜救回来了。
之后梁山的再次大规模扩张,是清风山、清风寨的好汉上山。这波人包括:
花荣及手下的寨兵;
清风山燕顺、王英、郑天寿的喽啰(三五百人);
秦明、黄信的官兵(被俘和投降的二百人左右)
但是其中部分人不愿意去。所以最终这一路跟着去梁山的是三五百人,约二百匹马。
半路上又在对影山遇见吕方、郭盛,接近郓城又遇到石勇。吕方、郭盛手下各有一百多人,但最后上梁山,原著说的还是“三五百人”。因此估计一是吕方郭盛手下也有许多不愿意上梁山的,二是可能从清风山出发时是三百余人,到梁山是五百左右。总之,对已经有三五千人马的梁山来说,这一波上山的,主要是好汉实力强,兵力增加其实有限。
梁山的下一次扩张是江州劫法场、智取无为军,之后参与的人又一起上了梁山。江州劫法场之前,为了写假书信救宋江,梁山先骗了萧让和金大坚上山。之后假书信被黄文炳识破,宋江戴宗危在旦夕,梁山只能千里奔袭江州。
先后参加江州劫法场和智取无为军的,除了梁山的17个好汉,江州衙门的李逵、宋江、戴宗,还有江州、揭阳镇、揭阳岭的十个好汉,即李俊、张横、张顺、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永、侯建、李立。但是,本地好汉们带着参加江州劫法场的喽啰并不多,只有四五十个(晁盖他们从梁山带了八九十人来)。所以后面跟着上梁山的人数量不会比这个多多少,肯定超不过一百人。
再加上归途中遇上的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手下兵马数百人(出来拦截就带了三五百人),那么这次总共梁山增加的兵力也不过几百人,主要收获还是在于多了十几个好汉。
这次回山后,宋江走投无路,只能安心在梁山坐第二把交椅。宋江的弟弟宋清也入伙了。
宋晁双星时代
随着宋江的加盟,梁山的扩张进一步加速。
先是李逵下山搬母亲,结果母亲被老虎吃了,却又引了李云、朱富上山。不过这俩人上山最多只带了几个伙计。
然后戴宗去找公孙胜,公孙胜没找到,却遇上了杨林,以及饮马川的裴宣、邓飞、孟康。不过饮马川也只有一两百人。
前面咱们说,宋江在清风寨的时候,梁山兵力是三五千人。之后这几波上山的,总兵力大约一千人上下。这么算,梁山总兵力应该是五六千人。但是,实际上投奔梁山的绝不只有这些人。
因为接下来就是宋江上山后的第一场对外出击,三打祝家庄。其中宋江一打祝家庄的兵力部署如下:
头一拨宋江、 花荣、李俊、穆弘、李逵、杨雄、石秀、黄信、欧鹏、杨林带领三千小喽罗, 三百马军,披挂已了,下山前进。第二拨便是林冲、秦明、戴宗、张横、张顺、马麟、邓飞、王矮虎、白胜也带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随后接应。再着金沙滩鸭嘴滩二小寨,只教宋万、郑天寿把守,就行接应粮草。
单只调动的兵力,就有步兵六千多人,骑兵六百以上,总兵力估计七千左右。
两次攻打祝家庄失败后,吴用又前来增援:
“军师吴学究引将三阮头领并吕方、郭盛带五百人马到来!”
因此,为了打祝家庄,梁山已经至少投入了七千五百左右的兵力。加上晁盖镇守山寨,总不能完全当光杆,那么此时梁山的总兵力至少已有八九千人,甚至可能超过万人。
三打祝家庄前后,梁山又多了十几个好汉:蓟州来的杨雄、石秀、时迁;李家庄的李应、杜兴;扈家庄的扈三娘;还有登州来的孙立、孙新、解珍、解宝、乐和、顾大嫂、邹渊、邹润。但是,这些人都没带什么兵。杨雄三人是光杆来投奔,李应二人是被骗上山,扈家庄被李逵直接灭了,登州八人也只带了几十人来。
再往后,梁山先收雷横,再诓朱仝,却因为李逵打死殷天锡,导致柴进被高廉抓了。为了救柴进,又必须打高唐州。
梁山打高唐州的阵容是这样的:
烦请林冲、花荣、秦明、李俊、吕方、郭盛、孙立、欧 鹏、杨林、邓飞、马麟、白胜等十二个头领部吊引马步军兵五千作前队先锋;中军主帅宋公明、吴用并朱仝、雷横、戴宗、李逵、张横、张顺、杨雄、石秀:十个头领部引马步军兵三千策应。
一共出动了八千兵马,略多于攻打祝家庄。但要注意,即使按小说的地理设定,高唐州距离梁山,也是比祝家庄距离梁山远得多的(祝家庄就在梁山附近)。所以梁山远征高唐州,必须留下足够的兵力看守山寨。因此可以肯定,梁山此时兵力已经超过了万人。
打高唐州损失不小,第一阵就被高廉的妖术打的打败,损失一千余人。当然,收获也不小。不但搬了柴进上山,而且在请公孙胜回山的途中,后期二号主角李逵还顺手收了汤隆(下一个任务连环马必要环节)。
梁山不但打了地主庄园,还打了朝廷的州府,终于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接下来就是呼延灼讨伐梁山。呼延灼讨伐梁山的兵力是步兵五千,骑兵三千,数量上少于梁山,但装备更优,尤其拥有连环马和火炮两大神器。然而再大的神器遇上主角光环也没戏。先是阮小二活捉凌振破了大炮,然后时迁盗甲,汤隆诓徐宁上山,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官兵全军覆没。呼延灼还不死心,逃到青州府去帮慕容知府剿灭三山。结果梁山趁机救援,打破青州府,收编三山之众。
呼延灼这一趟,让梁山又多了十几个好汉:官兵降将呼延灼、韩滔、彭玘、凌振;骗来的徐宁;二龙山鲁智深、武松、杨志、孙二娘、张青、施恩、曹正;白虎山孔明、孔亮;桃花山周通、李忠。并且,这也是梁山“增兵”破纪录的一次战争。呼延灼手下的八千兵马,大部分都被俘虏了,其中估计被收编的不在少数。新入伙的三山,白虎山、桃花山都是五七百人马,二龙山兵力不详,但鲁智深调动打青州的都有六百多人,因此三山总兵力接近二千。因此这一战后梁山增加数千人马是不在话下的。
下一战,是鲁智深去招少华山的史进等人入伙,不料史进被贺太守抓了,鲁智深去救,也被抓了。于是宋江再出兵去救鲁智深、史进:
前军点五员先锋,林冲,杨志,秦明,呼延灼,吊领一千甲马,二千步军先行,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中军领兵主将宋公明,军师吴用,朱仝,徐宁,解珍,解宝,共是六个头领,马步军兵二千;後军主掌粮草,李应,杨雄,石秀,李俊,张顺,共是五个头领押後,马步军兵二千:共计七千人马,离了梁山泊,直取华州来。
上次打高唐州出兵八千,这次虽然少了一千兵,你要考虑是从山东跑到陕西去了,太不容易了。最后打破华州府,然后少华山史进、朱武、陈达、杨春也上了梁山。少华山在全书开头出场时是五七百人马,现在过了好几年,不知道在史进领导下有没有长进。但总之梁山至少又多了几百人马。
紧跟着是梁山收服芒砀山之战。樊瑞、项充、李衮手下有三千多人马,梁山派去的包括少华山史进等四人带本部为前队(然后被项充李衮干掉一半),花荣、徐宁带二千人为二队宋公明亲自和吴学究、公孙胜、柴进,朱仝、呼延灼、穆弘、孙立、黄信、吕方、郭盛,带三千人马为三队。最终樊瑞等三人带着本部上山,但这仗双方损失也很惨。少华山的人马损伤一半,樊瑞的三千多人马也折其大半(当然,可能有被俘的,那样就不算损失)。
然后就是段景住上山,报告曾头市抢了马匹。一打曾头市开始,梁山出兵如下:
晁盖忿怒,便点五千人马, 启请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当日晁盖便点林冲、 呼延灼、徐宁、穆弘、张横、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邓飞、欧鹏、刘唐、阮小五、阮小二、阮小七、白胜、杜迁、宋万:共是二十个头领。
这里晁盖出兵的数字很可疑。曾头市从各方面来说,是比祝家庄更强的。宋江打祝家庄都用了七千多人马,而晁盖打曾头市居然只用了五千。若说是曾头市远,祝家庄近,大军调遣不便,却也说不通。因为不久之前,梁山打华州府,距离比曾头市远得多,却也出动了七千人马。总之,虽然宋江未必是存心想让晁盖碰壁,但这次晁盖出兵的阵容确实很不足。果不其然,梁山一战不曾占到便宜,反而晁盖中了埋伏,中箭身亡。
宋江独大的梁山兵力
梁山进入宋江时代后,为了解决晁盖死的烂摊子,颇引发了一些连锁任务。为了活捉史文恭给晁盖报仇,需要把卢俊义骗上山入伙;为了救出被梁中书抓住的卢俊义,又要三打大名府;为了打大名府,又必须应对关胜和水火二将的征讨。由此引发了兵连祸结。
其中,一打大名府,梁山出动兵力如下:
第一拨:当先哨路黑旋风李逵,部领小喽罗五百。第二拨: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部领小喽罗一千。第三拨:女头领一丈青扈三娘,副将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部领小喽罗一千。第四拨:扑天李应,副将九纹龙史进,小尉迟孙新,部领小喽罗一千。
中军主将都头领宋江,军师吴用;簇帐头领四员:小温吕方,宝仁贵郭盛,病尉迟孙立,镇二山黄信。前军头领霹雳火秦明,副将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圯。後军头领豹子头林冲,副将铁笛仙马麟,火眼狻猊邓飞。左军头领双鞭呼延灼,副将摩云金翅欧鹏,锦毛虎燕顺。右军头领小李广花荣,副将跳涧陈达,白花蛇杨春。并带炮手轰天雷凌振;接应粮草,探听军情头领一员,神行太保戴宗。
梁山出兵一打大名府,首先有李逵等五路哨探兵马,总计四千五百人。然后又有前后左中右五军,兵力不详。但既然哨探兵马都有四千五百,那么其余五路正军,每路三五千以上很正常。这么算起来,梁山出动的总兵力在二万至二万五千左右,再加上守山的兵力,则此时梁山总兵力估计在二万五千到三万之间。相应的,大名府出城迎战的兵力,李成和索超是一万五千,再加上闻达的后军,总数大致也是二万五千到三万之间。
结果,大名府一败涂地,梁中书只好向岳父蔡京求救。蔡京派关胜带兵一万五千攻打梁山,围魏救赵。关胜兵力同样是少于梁山,但装备更好,更精锐。最终,关胜也中计被擒。注意,关胜是带着少数精锐深入梁山营寨被擒的,他的军队大部分是完整地溃散了。宋江“一边使人招安逃窜败军,又得了五七千人马;军内有老幼者,随即给散银两,便放回家”,可见五七千降兵中的大部分精壮应该都被梁山收编了。梁山又增数千兵力。关胜、宣赞、郝思文上山。
随后,宋江二打大名府,活捉索超,宋江却生了病,只得撤退。张顺去金陵请来神医安道全治病入伙,顺便招了王定六。
然后就是三打大名府,救出卢俊义。三打大名府的关键在于时迁等好汉趁元宵节灯会混入城中里应外合,梁山出动的兵马不详。但最终梁中书的报告是官兵死亡三万余人,那么梁山出动攻打兵力应该不会少于二万左右。此战后,卢俊义、燕青、蔡福、蔡庆正式入伙。
蔡京眼看女婿挨揍,疾病乱投医,居然在关胜已经败降的情况下,派单廷珪、魏定国带最多万把人马前去讨伐梁山,结果被梁山有惊无险地击败,二将归降,带着投降的还有麾下的五百圣水军和五百神火军。李逵顺带收降了焦挺和鲍旭。其中鲍旭在枯树山落草,有五七百喽啰和二三百匹马,也全部归了梁山。此时梁山的兵力应该在三四万左右了。
下一步,就是二打曾头市了。宋江的调度如下:
叫卢员外带同燕青,引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号。再分调五路军马:曾头市正南大寨,差马军头领霹雳火秦明……引军三千攻打;曾头市正东大寨,差步军头领花和尚鲁智深……引军三千攻打;曾头市正北大寨,差马军头领青面兽杨志……引军三千攻打;曾头市正西大寨,差步军头领美髯公朱仝……引军三千攻打;曾头市正中总寨, 都头领宋公明……领军五千攻打。合後步军头领黑旋风李逵……引马步军兵五千。其余头领各守山寨。
前些日子晁盖打曾头市,一共只出动了五千人马。如今宋江打曾头市,六路正军加一路埋伏军,总兵力22500人,足足是晁盖的四倍多。此一时彼一时啊。而且宋江还丧心病狂地用了卧底、反间计。曾头市自然挡不住这种攻势,最终被攻破。倒戈卧底郁保四入伙梁山。
再后来,宋江和卢俊义赌头把交椅,一个打东平府,一个打东昌府。兵力部署如下:
宋江部下:……大小头领二十五员,马步军兵一万;水军头领三员……领水军驾船接应。卢俊义部下:……大小头领二十五员,马步军兵一万;水军头领三员,……引水手驾船接应。其余头领并中伤者看守寨栅。
也就是说,梁山出动了二万陆军和估计几千水军攻打东平、东昌。考虑到此时梁山兵力可能有四万或更多,也算是游刃有余了。打下两府,又收了董平、张清、龚旺、丁得孙、皇甫端五人,凑齐了108好汉。
大聚义之后,朝廷对梁山的讨伐又升级了,第一波是童贯带的十万大军,第二波是高俅带的十三万大军(后面还追加了几千精锐)。这两次都被梁山杀得七零八落,损失大半。梁山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也俘获了一些官兵。总之,在击败高俅后,梁山的兵力达到了巅峰。
这个巅峰是多少呢?老巴的估计,应该是十万人左右。
宋江在打东平府的时候,曾经对董平骂阵说我有精兵十万,猛将千员。显然,猛将千员是吹牛,精兵十万也不可靠。
此后招安时候,燕青曾对宿太尉说,“梁山十万人皆感大恩”,辽国欧阳侍郎劝宋江说“将军拥兵十万”,最后高俅等奸臣污蔑宋江要造反,宋徽宗也说“朕想宋江、卢俊义征讨四方虏寇,掌握十万兵权,尚且不生歹念。”,可见巅峰梁山拥兵“十万”是当时普遍的认知,或者说是对外公布的信息。
破辽国与征方腊的兵力衰减
或者我们可以用倒推来计算梁山巅峰的兵力。用什么倒推呢?就用梁山军招安后的破辽国和征方腊两仗。
首先,梁山受招安后,宋江曾号令全军,愿意继续留在梁山军中,还是愿意离开,悉听尊便:
号令一下,三军各各自去商议。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宋江皆赏钱物,发去了;愿随去充军者,作数报官。
也就是说,梁山士兵除了三五千人辞去,其他都继续跟随从军。整个书中,从未有朝廷给梁山补充兵员的描写(最多派一些将领带兵助战)。所以梁山之后征讨辽国和方腊,靠的都是原先部队的底子。(讨田虎和王庆另说)。
接下来看看北伐辽国之战的梁山兵力。征讨辽国过程中,很少描述梁山军的整体兵力,甚至描述小部队兵力都比较少,很难从中推断梁山的总兵力。
唯一有价值的一处,是在梁山攻占潭檀州之后,宋江和卢俊义分兵两路攻打蓟州,这里说明了每一路是三万人,两路一共六万。但是,这六万并非是梁山军的全部兵力。因为梁山还留了一部分兵力和好汉在檀州,作为攻打蓟州的后方基地。卢俊义一路军队在玉田县遭遇辽军主力,张清受伤后,卢俊义就派人送回檀州交安大夫治疗。因此,梁山在檀州至少还有数千人这个量级的兵力,甚至可以更多。这样,两路出兵六万,檀州留下至少数千,加上招安时自愿离开的三五千人和之前战争中的损耗,则梁山招安前的兵力至少为7万人左右。后面我们可以论述,实际上可能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梁山在北伐辽国中,并不是完全的一帆风顺,还是受了不少挫折。包括:
卢俊义在玉田县被耶律德重的军队围困,““三军众将,隔的七断八续,你我不能相救”,损伤三千人(朱武的鲲化为鹏阵);
卢俊义在青石峪被贺统军围困;
最惨的败仗是在兀颜光率辽军主力摆布太乙浑天象阵时,梁山军队在得到九天玄女娘娘传授破阵法之前,接连战败。
第一阵“宋江大败,急忙退兵,回到本寨,辽兵也不来追赶。点视军中头领, 孔亮伤刀,李云中箭,朱富著炮,石勇著枪,中伤军卒,不计其数。”;
第二阵“宋江军马,抵挡不住,转身便走;後面架隔不定,大败奔走。退回原寨。急点军时,折其大半。杜迁,宋万,又带重伤。……李逵杀得性起,只顾砍入他阵里去,被他挠搭住,活捉去了。”
第三阵“宋江军马,措手不及,急令回军,大败而走,旗枪不整,金鼓偏斜。速退回来,到得本寨,於路损折军马数多。”
这三阵大败,虽然没有具体说损伤了多少兵马,但是按照描述的这个程度,说是主力被歼灭都不显得突兀。比照前面对高廉时一次败仗就损伤了千余人,而此次战役规模是高唐州交战的十倍以上,那么认为这三场败仗梁山军损失万人左右是很保守的估计了。
也就是说,梁山军在整个征辽过程中,损失的兵力至少在一万多人。虽然108个头领没有折损,但实力消耗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
破辽之后,梁山又去打方腊(田虎王庆是后来插入的,最后再说)。
开头的润州之战虽然折了三个头领,但兵力损伤应该不大。打下润州后,梁山军在丹徒再次分兵,这一回,兵力交代算比较清楚的了:
宋先锋分领将佐攻打常苏二处,正偏将共计四十二人……随行精兵三万人马,宋先锋总领。 副先锋卢俊义亦分将佐攻打宣湖二处,正偏将佐共四十七员,……随征精兵三万人马,卢俊义管领。……差李俊等八员,拨与水军五千,跟随石秀,阮小七等,共取水路,……大小正偏将佐一十员,水军精兵五千,战船一百只。
这里梁山军主力齐备,兵分三路,宋江和卢俊义各带三万人去分别打常州、苏州、宣州、湖州,李俊带五千水军打沿海各地。这样出动的总兵力就是六万五千人,这也是梁山军的绝对主力。当然,不等于说就再没有其他兵马。比如可能留下部分兵力押运粮草、把守后方(虽然理论上这些事儿应该是童贯安排宋军负责),比如杨志留在丹徒养病,是不是也要留点兵马,或者这出动的六万五千都是精兵,会不会有些不那么精的兵暂时留屯后方,都有可能。但总之,算上润州之战的损失(虽然不大,但毕竟连头领都死了三个,小喽啰没道理毫发无损),说明梁山军在征讨方腊之前,总兵力至少有接近七万人。那么,再加上征辽中损失的一万多人,和招安后主动离去的几千人,则梁山军在招安前的总兵力下限为八万多人到九万人。
但这个数字可能都还偏低了。因为后来宋江打下常州、苏州,卢俊义打下宣州、湖州之后,梁山军合攻杭州,终于打下杭州城。这以后,宋江再次和卢俊义分兵两路:
先锋使宋江带领正偏将佐三十六员,攻取睦州并乌龙岭……水军头领正偏将佐七员,部领船只,随军征进睦州(注意,这里水军七员大将是算在三十六员里面的)……副先锋卢俊义管领正偏将佐二十八员,收取歙州并昱岭关……随行军兵三万人马,择日辞了刘都督,别了宋江,引兵望杭州取山路,经过临安县,进发登程去了。……此时杭州城内瘟疫盛行,已病倒六员将佐……不能征进,就拨穆春、朱富看视病人,共是八员,寄留杭州。其余众将,尽随宋江攻取睦州,共计三十七员,取路沿江望富阳县进发。
梁山军此处分兵两路,宋江一路是37个好汉(包括7个水军头领),卢俊义一路是29个好汉(没有水军头领)。卢俊义一路的兵力是3万人。宋江一路兵力不明,但是作为主将,好汉人数多于卢俊义,又有水军,那么宋江一路的兵力至少是和卢俊义相等即3万人,很可能会多于卢俊义。也就是说,从杭州分兵时,梁山的两路主力至少也在六万到六万五之间。
另一方面,这以前的攻打常州、苏州、宣州、湖州、杭州,对梁山军可是极为惨重的损失,一共折损了20多个好汉。尤其在杭州城下,面对石宝和宝光如来的严防死守,梁山几乎是人命填出来的。同时,杭州城瘟疫流行,连好汉都病倒了六个,士兵没有病死、病倒是不可能的。这样算起来,从丹徒到杭州,梁山军伤亡和病倒、留在当地的,算一万人左右的减员是很保守的了。
减员一万人左右之后,宋江、卢俊义两路分兵还能有六万余人,则梁山在丹徒分兵时兵力应在七万余人以上。再加上润州之战的损失,征辽之战的损失,招安后主动离去的,则梁山在招安前的兵力至少应有九万多人,达到十万左右也合理。
由此可见,梁山在巅峰时期,兵力确实达到了十万左右。
最后说说田虎、王庆部分。
宋江征田虎、王庆,仅见于120回本。虽然从剧情时间来说,是在平辽国之后,征方腊之前,但目前普遍认为是后面加的段子,因此前面分析原著兵力没有考虑。
在这里,单独分析征田虎、王庆战争中的梁山兵力。
在91回中,描述宋江征讨河北田虎的阵容:
宋江令花荣……领兵五千为先锋;董平……领兵一万为左翼;黄信……领兵一万为右翼;徐宁……为后队;宋江,卢俊义等其余将佐,统领大兵为中军。这五路雄兵,杀奔盖州来。
一共五路人马,先锋五千,左右翼各一万,后队和中军不明。但从每一路的规模来看,认为总数在八九万或十万左右是合理的。
但到94回,宋江占领盖州后,与卢俊义分兵两路。这时候每一路就有五万大军,另外还留下花荣等带兵二万镇守盖州。也就是说,此时梁山军总兵力达到了12万人以上。而且,当时田虎部下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投降梁山的情形,所以这12万应该基本都是梁山本部人马。这里就和其他部分剧情兵力有出入了。
这回以后,宋江在河北纵横无敌,大破田虎各路人马数十万,收了不少降兵降将,不乏琼英、孙安、乔道清、马灵这些牛人。所以在105回宋江奉诏南下讨伐淮西王庆时,已经是“统领大兵二十余万,向南进发”了。平王庆的部分,基本就是以宋江拥兵20余万作为基本设定。可以理解为原先的梁山本部十余万,加上收降的田虎旧部十万左右。
宋江征讨王庆的过程中,虽然偶尔也会吃些败仗,损失些兵马,但整体来说胜多败少,而且王庆叛军动辄是上万人甚至几万人一起投降。因此梁山军20多万人的规模是一直保持着。不过,这样就和征方腊时候的兵力有冲突了。120回本为了化解这个矛盾,在110回专门提了一句:
当下宋江将兵马分作五起进发,克日起行,军士除留下各州县镇守外,其间亦有乞归田里者。现今兵马共十余万,离了南丰,取路望东京来。
也就是说,宋江的20多万大军,留下一部分镇守刚刚从叛军手中收复的各州县,一部分不愿意继续当兵,遣散了。剩下的还有10余万左右。这样就和征方腊的兵力大致对上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中的主要故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