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人为什么人直立行走用了多少年?

演员塑造的是角色,高启强本身就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从小独立支撑整个家庭,隐忍,什么压力都不外漏。高启强目前来看是绝对男一,陈书婷让高启强角色丰满立体太多了,后期可能都得发刀,至少他弟弟妹妹都没了。所以,高启强不愿意老婆看到自己戴手铐就是不希望家人担心吧。看得出他对自己老婆儿子弟弟非常在意。李响也是利用高启强这一点想突破线索。李响在过道拷人,我觉得也可以解释。他在曹闯墓前抛硬币,说正面就自首,反面就用自己的方式赎罪。虽然镜头没有给硬币特写,但他肯定抛到了背面,开始用非法手段破案,后面他还见了王秘书,应该是假装变黑,为收集赵的违法证据。程程安插的司机,我觉得高应该也是知情的。在安心说他拿到证据的时候,高就能推断了。将计就计。出狱后演了一出搜窃设备的戏码给程程看。我觉得李响作为一个大队长,且不说这样能不能套出高启强的线索,自己本身违规就有可能被投诉,这也是安欣看见以后这么激动的原因。司机的话,如果高启强知情,至少不会在车上教儿子撒谎,给司机留下把柄。司机应该是高启强老婆找的,之前有一集说过,她老婆安排的。他老婆也是道上混的,白江波当初就是被司机出卖,他老婆找司机就随便找了?还是说他老婆跟他不是一条心?人设如此啊,高启强是当时最狠也最聪明的黑社会,不是什么仁义教父,所以尽管他起点非常低,最后却能干倒一切反对派成为老大。另外高启强派人在工地上鲨人也是有铺垫,莽村那些人不讲武德,毫无谈判的诚意,背后还有大佬撑腰,明摆着要做地头蛇,局势上莽村这个项目很大可能决定之后好几年京海江湖势力的划分,也是高启强这几年扩张实力的好机会,高启强是这几年黑社会界的新秀,他能光靠和和气气讲讲兵法就能短短十几年就摆平所有对手成为京海黑老大?我反而觉得高启强派人去鲨莽村村民,是李有田父子在之前饭局上太嚣张,有点过了,直接骂高就是个卖鱼的。高想把项目搞到手就震慑他们一下,但是没直接对“铜匠”下手,是有点奇怪,可能是怕搞了之后,李家父子直接更铁了心。不知道后面会不会通过其他方式对李有田父子下手。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2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狂飙》何以“狂飙”》的报道。编者按:“正义在左、邪恶在右,一念之差也许就是一生之遥。”作家路遥的这句话,在《狂飙》的热度中再次引发共鸣。作为中央政法委指导创作的扫黑题材系列剧作之一,《狂飙》通过正、反两派人物长达20年的角力,讲述了一起起惊心动魄的扫黑大案,全景式描摹了一组政法干警群像。该剧在央视播出期间收视率全国第一,豆瓣评分高达9.1。“剧情高能”“特别真实”“正义永不缺席”等,成为剧集弹幕和网友评论的高频词句。《狂飙》何以“狂飙”?拨开作品的艺术维度,不难发现打击犯罪的难度和政法工作的深度,更彰显了国家不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的决心和力度。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独家采访了该剧的投资方、制片人、导演、演员等,邀请多位政法专家及一线公安干警,揭秘《狂飙》来龙去脉,为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凝聚合力。■访谈嘉宾徐 泰:《狂飙》制片人徐纪周:《狂飙》导演令 卓:《狂飙》中陆寒警官的扮演者柯金锋: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徐 康:浙江东阳留白影视文化公司创始人王 娜: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丁光飞: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健哲: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党委委员、刑侦大队大队长陆志峰: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飙戏:“每一个人物都是缩影,每一个人物都很立体”电视剧《狂飙》是浙江省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重点资助项目,由浙江东阳留白影视文化公司参与联合制作。2019年,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导演徐纪周接到了拍摄任务。2020年开始剧本创作,2021年9月26日开机,2022年1月18日杀青。——是什么成就了此剧叫好又叫座?丁光飞:转型期的社会充满张力,公平和安全成为大多数人的关注焦点。2018年以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成果,全国人民感受深刻、高度认同。剧中以安欣为代表的一众政法和公安干警形象,正义感“拉满”又不乏普通人的“爱恨情仇”,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英雄人物的精神特质。王娜:《狂飙》这部剧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主题契合主旋律和社会公众的期待,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契合,也符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期待与诉求。柯金锋:在投资评审环节,《狂飙》就呈现出了较好的艺术品相,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这部剧有三个特点:一是题材类型创新,二是具有良好的宣传教育意义,三是创作团队有实力。作为基金重点项目,我们给予了全流程的创作支持、服务保障。徐纪周: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缩影,每一个人物都很立体。我们选演员要求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看这个人的状态是否跟角色相契合。演员有足够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很好地理解和驾驭角色。令卓:剧组带我们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警务训练,帮助我们从动作和心理上贴近人民警察,我也梳理了剧本、补全了剧本里没有体现出的人物心路历程。对于罪恶决不姑息,坚守法律红线绝不妥协,这是我们想要重点表达的。——为何说是传统题材的突破?柯金锋:《狂飙》在题材尺度把握、人物塑造、叙事风格等多方面都做出了创新尝试,对比“传统”反黑题材来说是一种突破。一方面是对于黑恶势力、内部疮面的无情揭露,以及对于造成人物悲剧性原因的深刻揭示。聚焦关键角色的人生历程和前后对比,打破脸谱化、刻板化的人物塑造。最后是演技过硬。“实力派”演员张译、“戏痴”张颂文,加上张志坚、吴刚、倪大红等一大批老戏骨联袂演绎,全员飙戏让观众直呼过瘾。徐纪周:我觉得就是要把大家可能看不懂、不理解的一些事生动地讲出来。剧本写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扫黑除恶进入常态化。为了更好地契合这个节点,我们及时融入这方面的内容。像“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黑无伞”“黑大伞小”“倒查20年”“刀刃向内”这些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做功课,看大量卷宗、采访一线政法干警,把这些词的内容通过画面、剧情呈现出来。拍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剧,就是流量密码。徐康:这部剧想表达的话题很深刻,这是这类题材最大的挑战。我们在相关部委的指导下,努力塑造出一个内容深刻、商业性好的艺术作品。——戏剧表现对比现实的政法工作有何异同?杨健哲:这个剧拍得比较真实,剧情发展和现实中处置黑恶案件比较相似。黑恶案件调查为什么难?一是取证困难,很多事情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二是被害人配合度往往比较低,怕被打击报复。当然,电视剧也有很多演绎成分,比如现实中绝大多数刑警都是不求名利、不忘初心的。还有,“卧底”没那么简单,这部剧里的卧底我们一看就看出来了。陆志峰:这部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安机关办理案件的真实情况。民警在审讯过程中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侦查员面临高强度的办案工作压力以及公安机关正规化的执法程序在剧中都有体现,翻供的情况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也很常见。当然,民警日常办案过程中所面对的犯罪嫌疑人,比电视剧里的“坏人”更为凶残和狡猾,侦查员获取有关违法犯罪证据的难度也更大,对民警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更多元化。徐泰: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告诉大家什么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真正的政法队伍是怎么工作的。想要告诉大家如何分辨有组织犯罪,什么叫做黑恶势力,让观众增强法律意识。我们也讲了真实的人性,比如反派高启强,为了得到帮助家人开店的两万块钱,去干了一些坏事,就是因为这些小恶小坏,导致他一步一步地陷进去、出不来。所以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揭露:“城市另一面的黑暗,让人始料未及”“这城市另一面的黑暗面让我始料未及,支撑我坚持下去的是谭思言身上像你一样的执拗,就像黑暗里闪光的萤火虫……”这是《狂飙》中刑警李响留给安欣遗书中的一段话。有评论认为,众多案件细节的演绎和重现令人触目惊心,为了“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现实远比电视剧更加复杂和残酷。——如何评价对黑恶势力“原型”的揭露?据悉,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作出开展为期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三年间,全国共打掉涉黑组织3644个,涉恶犯罪集团1167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7万名,处置生效涉黑涉恶案件资产1462亿元……剧中高启强这一角色有多个原型人物,都是来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破获的涉黑案,其中包括黑龙江“李氏兄弟”涉黑案、辽宁大连徐长元涉黑案、广东茂名曾仕权涉黑案等。徐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波一波的涉黑团伙被打掉,我们试图在电视剧上做一个集中展现。小到菜市场里收保护费,大到命案,我们想用文艺作品阐释党中央为什么要下大力气去做“扫黑除恶”这件事。王娜:黑恶势力的发展、保护伞的形成,包括高启强等角色的所作所为,都可以在已经公开发布的案例中找到原型和影子。剧中有关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常态化与现实符合。这部剧告诉我们,黑恶势力不是一天形成的,贪婪、欲望、权势、冲动都有可能是激发恶行和犯罪的因素,而法治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正义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狂飙》故事发生的时间维度横跨2000年至2020年。20年飞速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伴随着问题,牵扯着改革,特别是围绕如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命题。徐纪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倒查20年、刀刃向内,有一些案件触目惊心,而倒查20年正好要回溯到千禧年之初。我就把一部戏当三部戏来拍,选择了2000年、2006年、2021年作为时间节点。京海其实是过去20年中国内陆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我把我们认知的社会生态、权力架构、基层政治生态等都尽量放进去了,告诉大家“黑”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扫黑除恶,为什么要常态化。黑恶势力如果不常态化打击,它会不断滋长。这样观众才能看明白。陆志峰:党的十八大以来,扫黑除恶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现在老百姓不再需要为温饱发愁,更加关注安全感,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狂飙》让全国观众看到,中央扫黑除恶、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决心和行动一路“狂飙”、永不停歇。出击:刮骨疗毒、刀刃向内,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有评论认为,《狂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性本身、职场生态以及社会现实,让人隔着屏幕感觉“既那么远,又这么近”。两个主角之间的冲突事实上也是法治社会和人情社会的冲撞。办事靠关系、出门靠打点,在高启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依法办事、依规办事,则是安欣警官信奉的准则。——当人情遇上法律,路在何方?徐泰:我觉得“复杂”是这个戏特别的地方。人的复杂、人物关系的复杂、事情的复杂……我们想让大家觉得有真实性和共鸣性。比如“保护伞”的问题,很多时候当你可能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非常大的问题,提供非常大的便利的时候,你怎么做选择?徐纪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真实案例,一位政法干警从不收礼,很本分工作,但他妈妈得病要尽快做手术,医院让排队,那帮人知道后帮着解决了问题,很快安排了手术。不做手术妈妈就没了,普通人怎么抉择?作为一个法律捍卫者怎么抉择?一旦建立关系,交往越来越深,关键时刻,他们说这事你拉我一把,作为政法干警,你帮不帮?这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社会要前进,必须遵循秩序、体系、法治和公平的原则,必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柯金锋:故事讲述的20年中,改革面临的矛盾冲突在剧中有着细腻的呈现。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正义的一方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邪恶终于退场,正义必将回归。同时也深刻地提醒了党员干部,红线不能踩,要坚守正道、去恶扬善。——看懂了圆滑世故,方知初心可贵高启强们的“黑化”,恰恰反衬出了安欣面对强大对手时,坚守初心的弥足珍贵。以安欣为首、血肉丰满的正面角色,正是以此展现了向死而生的奋斗精神。如此真实坚定的人物,让观众心疼不已的同时,也不禁肃然起敬。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08名民警、179名辅警因公牺牲,4334名民警、3470名辅警因公负伤。徐纪周:我觉得“狂飙”这两个字与这些年扫黑除恶工作以及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工作的雷霆万钧、雷厉风行是相契合的。我们接触到广东一位政法干部,34岁满头白发,跟安欣一样“轴”。安欣集中了优秀干警的所有品质,是万千英雄的缩影,他们忠诚、善良、有担当,危险时刻用身躯挡住火药,受伤后把抢救机会留给战友……他们是一群相信“邪不胜正”的扫黑英雄,为了社会安宁“狂飙”出击。丁光飞:《狂飙》塑造了以安欣、徐忠为代表的一批政法干部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形象,刻画了李响为代表的一批政法干警的内心挣扎、彷徨和觉醒过程,体现了政法干警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心路历程,通过这些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人物塑造,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对公正司法的信心,取得人民群众对政法干部的理解,赢得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关心支持。令卓: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政法干警,都有各自要坚守的初心。参演《狂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正义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作为一名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演好每一个角色,也是为弘扬正能量出一份绵薄之力。杨健哲:我从警17年,从一个民警干到大队长,碰到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执法也面临更大的考验。但无论如何,作为人民警察,遇到黑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碰到盘根错节的关系,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公安民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有这个信心让人民群众放心。荡涤:堵住黑恶势力滋长的缝隙,播撒“善与正义”的种子扫黑除恶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常态化扫黑除恶任重道远。2021年,“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的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标志性成果,是常态化扫黑除恶的法治保障。——安欣们,勇敢地往前冲!丁光飞:《狂飙》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感受持续推进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坚强决心,从而凝聚起“人人喊打”的社会共识,使贪腐黑恶势力处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形成巨大震慑。教育整顿一方面要坚持“越往后越严”的方针,把专项斗争做细做实,更要坚持“标本兼治”,从优化组织政治生态、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构建公正公平法治环境、重塑清亲政商关系等深层次工作上一以贯之、持续发力,把教育整顿工作不断推向深入。陆志峰:黑恶势力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利益勾连。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黑恶势力滋生的空间。这就提醒我们,要始终在心中保持敏感性、警惕性,坚持打早打小。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源头治理和重点管理上持续发力。强化深挖彻查,在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伞破网”上持续发力。——让正义为文艺铸魂王娜:以《狂飙》为代表的一批反腐扫黑题材影视剧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包括对社会成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揭露腐败黑恶势力犯罪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危害;展示、巩固扫黑除恶的阶段性成果,凸显坚持不懈开展常态化反腐、扫黑除恶的坚定决心和客观必要性;有助于推动全体社会成员投身于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审视和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增强反腐斗争、扫黑除恶的信心和决心。陆志峰:这部剧的热映启示我们要注重借助多元化载体,引导观众去思考教育整顿的意义。对于广大政法干警来说,不只是学习规章制度,更要从内心牢记法律制度、不忘初心使命。事实上,教育整顿不仅仅是队伍内部的自查自纠,更要发动群众来监督,全方位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让文艺为时代放歌徐康:在创作《狂飙》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在与观众的沟通当中不停地反思,把握商业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平衡,抓住观众最有共鸣的点。我们希望输出正确的价值观,不是那种说教式的,而是让大家看到那些相对比较正能量的点。能影响到一点点,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柯金锋:《狂飙》之后,我们不禁思考,文艺怎样才能更好地塑造那些不凡的普通奋斗者,将那份来自生活、源于真实的感动通过艺术升华激励更多人?这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实践,感知奋斗者的喜怒哀乐,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立体饱满。既体现人性本色,又折射时代风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会具有真实深沉的力量和的魅力。新时代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始终应该是用时代奋斗者的故事给予人们精神力量,用“真”打动人、用“善”鼓舞人、用“美”感召人。
出身贫寒,父母双亡,高启强虽然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以至于兄妹三人儿时的回忆,全部都是穷苦与辛酸。父母带给高家儿女的温暖是有限的,留给他们心灵的痛楚却是无限的,需要兄妹三人各自用他们一生的时间去治愈。故事中的高启盛和高启兰,是哥哥高启强的精神支柱,但在成为精神支柱之前,他们还曾是高启强的一对拖油瓶,拖着少年高启强求学和求职的腿,把一个聪明绝顶的男人陷在旧厂街的泥泞里,难以自拔。这种窘境,与高启强后来的飞黄腾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雄气短,皆因势不如人;儿女情长,背后冷暖自知。古往今来,被情势埋没的英雄豪杰如过江之鲫,能逆转人生的高启强则如凤毛麟角。看高启强的崛起之路,就像看一部爽文小说,很多看客虽然受环境和资质约束,达不到高启强的高度,却心向往之,情不自禁地代入,认为高启强的选择无可厚非。一个男人,为了安身立命,为了养活自己的家人,对抗命运的不公,终于出人头地,这样的故事永远都会获得大把同情,几百年前的《江湖豪客传》就是这样,几百年后的《狂飙》还是如此。与其说大家在同情高启强,不如说大家在同情自己。大时代面前,我们大多数人都很普通,每天出入市井之间,在社会最底层讨生活,很多人都曾是那个被命运蹂躏的“高启强”,遭遇过和高启强类似的事情,在人生的低谷中困顿。甚至还不如高启强,遇不到主持公道的安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门。那个时候,人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往前走,即使前面是万丈悬崖也只能往下跳,只要能够解决眼前的苟且,求爷爷,告奶奶,哪管得了路子是正的还是邪的?高启强所在的京海市,每一个铺面背后,都有黑黑白白的势力罩着,每一笔生意背后,都有长长短短的关系网着,否则你会有数不清的麻烦找上门,一天都甭想正常经营。势力和关系,每一天都在明争暗斗,他们决定了这个城市未来谁说了算,也决定了旧厂街最好的那个铺面到底是卖面条,还是卖鱼。高启强得势的时候,京海每一个鱼贩子的腰杆都很硬。人人心里都向往公平正义,表面上都说自己做的是干净生意,但只要按照现行法律一条一条去查,根据现行纪律一个一个去挖,每一个人都够吃三五年牢饭。京海每一个小商贩身上,都有高启强的影子,只要给他们一座白金汉,让他们活出三分尊严,叫泰叔一声干爹又何妨?为了保住摊位,高启强花大价钱给唐小龙送礼,我深表同情。为了威慑唐小龙唐小虎兄弟,高启强故意夸大和安欣的关系,借安长林的权力狐假虎威,我也非常理解。为了补上家里的窟窿,高启强接见不得人的活,去吓唬徐江的儿子,我也能接受。为了改变命运,高启强跪舔泰叔,虽然看着肉麻,但也并没有碍着别人什么。可是后来,高启强在获得金钱和地位之后,仍然人心不足,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一己私利去害人,就不该在我们同情的范畴之内了。高启强变成了他当初讨厌的那种人,自己做了权力的帮凶,手下人为非作歹鱼肉乡民。大概高启强自己心里也很纠结,这才要改变自身形象,刻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干部模样,自欺欺人。剧中的高启强,并不喜欢那个不择手段的自己,他早就在陈书婷的影响之下,意识到洗白过往的重要性。陈书婷之死,断了高启强改过自新的最后一个机会。即使聪明绝顶如高启强,也无法完成自我革命,需要陈书婷这个高度的人来辅佐,蒋天让过山峰谋杀陈书婷,的确是打蛇打到了七寸。现实中的京海市,像高启强这样的角色远不止一两个,在高压扫黑政策之下,早就一个个收起了锋芒,夹起了尾巴,在危险到来之前舍弃利益,疏(买)通关系,平安着陆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直立行走用了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