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避免在阅读时落入如何避开消费陷阱阱?

资本最擅长的三件事:一、凭空制造需求。二、用消费品划分社会层级结构。三、设法加快你的消耗速度。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下,资本是如何制造消费主义陷阱的。一、凭空制造需求总感觉自己中招了所谓「消费主义陷阱」的人,不妨静下来想一想你消费的东西:1. 是否有根本需求?2. 在消费过程中是否有提升阶层的念头?3. 你的消耗速度是否合理?凭空制造需求是一件极为巧妙的事,如何去骗这些冤种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又不至于让他们察觉异样呢?从广告学的设计案例来看,很简单,四个字——拿捏人性。拿捏人性是个系统性工程,就像不法商人围猎官员一样,不太可能一招鲜吃遍天,所以针对不同性别、收入、学历、认知的人,有不同的收割方法。首先,怎么针对性别收割呢?许女性以形式价值,许男性以逻辑和功能价值。钻石,珠宝是为拿捏女性的典范商品,这些本质上不具备任何功能意义的东西,被赋予「爱情的纽带」「仪式感的象征」「精致的品位」这些 100% 抽象概念的因素之后,使古往今来的女性趋之若鹜。拿捏男性就更简单了,男人本质上抵挡不了任何强大功能性的产品,哪怕没有用处,然后他们还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女性更有头脑,因为我买的东西好歹有功能性,是人类智慧科技结晶的一部分。那些售价几十上百万的表,就是因为有可以对抗地心引力的陀飞轮,有三问,有万年历,有月相,因为可以看潮汐,但实际实际价值几何呢?你把三件外表一模一样的夹克放在一个男人面前,然后给他们装上不同的功能:第一件售价 1000 元,只能保暖。
第二件售价 3000 元,可以防水,防割裂。
第三件售价 5000 元,可以防大暴雨,防割裂,防火,还可以防弹,可以在北极零下 40 摄氏度的暴风雪里行走。
你猜猜男人会买哪一件?拿捏男人就这么简单。男人的颅内高潮长期发生在他们为了一些毫无用处的功能支付了高价之后。此时他们往往还洋洋得意,并且总觉得哪天用上的时候,就知道他的钱花得多么值了。我也是个男人,我见过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人买了路虎,为有全地形反馈模式而高兴,但实际上他的车开到报废都只跑过铺装路面。有人为了一个陀飞轮多花 13 万买表,但戴了十年连那个日历窗口都懒得调。有人花了五位数买了件可以供南极科考队使用的始祖鸟,但真正风雪来临时,只待在暖气无缝衔接车里和屋里。有人几万块买了一套超专业的赛级钓具,结果就只是周末去农家乐鱼塘里消遣。针对年轻人,商家的概念输出更是一套一套的。而且,他们的度得拿捏刚好,确保价格是贵不死你,但你也绝对得咬着牙才能买的,要不然这几年网贷如何那么发达?这个度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要是有商家跟你宣传是「年轻人的第一台私人飞机」,那可能就是扯淡,因为这绝对不是普通年轻人的需求。所以那些价格在 5000~10000 区间内的商品,才是收割这个群体的主力军。比如:进入职场的第一块机械表。
参加工作的第一套得体西装。
女白领的第一个轻奢包包。
大学生的第一款品牌护肤品。
他们创造出各种伪概念,让商品直接挂钩某种「人生意义」,直击你的内心,让你觉得自己在品味品质生活,让你以一个尚不至于一次性逼死你的价格,以为自己 得到了跳级进化。他们美其名曰培养你的品位,又让你不能轻易支付你的品位选择,然后再借钱给你,让你为他培养出的品位买单。殊不知,生活方式和品位的形成,前提永远是基于稳定、持续供应的。与此相同,他们以不同的宣传口号为不同人群,制造不同的需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避开消费陷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