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务体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统招吗?

原标题: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规定,贯彻教育部“依法治招”工作要求,结合学校招生工作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北京体育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上级主管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办学层次及类型:北京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学校为公办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制四年。
第三条颁发证书: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四条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北京体育大学组建招生委员会,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各类招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招生计划的审核批准,招生过程的实施情况检查,录取原则和录取名单的审核批准等工作。
第六条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工作处作为学校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1.严格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及各省(区、市)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
2.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3.制订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章程;
4.结合学校实际起草本科各类招生工作的规定和实施细则;
5.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艺术类舞蹈表演、表演专业等本科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工作;
6.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学校本科网上录取工作;
7.制订学校本科招生简章和报考指南,实事求是地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服务工作,向考生和家长介绍本校情况和招生政策;
8.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应职责;
9.负责本科新生学籍注册工作,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10.做好招生工作总结,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改革和科学研究;
11.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七条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第三章招生计划及录取
第八条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领导,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在各省(区、市)招生委员会组织下开展本校招生录取工作。
第九条北京体育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着力促进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公平,优化学校生源结构,统筹考虑各省考生人数和生源质量、各专业就业情况等因素,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年度招生计划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机构公布的为准。
学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预留部分计划,以调节各省(区、市)生源不平衡情况。预留计划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并经过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审批。
第十条录取原则
1.调档比例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2.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德、智、体全面考核,按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择优录取。
3.学校在提档及专业录取时均承认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各类政策性加分,增加分值不超过20分。
4.学校非体育、艺术类专业录取,对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方式进行,无“专业级差”。我校确定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
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的考生依据以下情况优先录取:①专业志愿顺序;②文科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比较排序,理科按数学、语文、外语科目比较排序;③体育、艺术特长。
浙江、上海两省考生遇同分并列,录取时执行省级招办的规定。
5.我校体育类专业、艺术类专业,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本科特殊类型招生项目,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文件制订细化的相关招生办法。
①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对进档考生,按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体育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80分(百分制)。生源不足时,学校可根据录取省份体育类考生成绩分布情况适当降分。我校无“专业级差”,确定录取专业时实行体育分数优先。
山东省体育类专业录取补充规定如下:山东省考生分专业提档录取,未完成专业计划,可录取同批投档的同意调剂的考生。
②舞蹈表演、表演专业:在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德、智、体全面考核,按校考专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分招考方向)。
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文化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分别达到我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3:7比例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分=(文化考试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分项目依据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择优录取。
对具备一级运动员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降低30分录取;对具备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50分录取。
6.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承担“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一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7.内蒙古自治区考生的专业安排遵循“分数清”的原则。
8.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要求请参见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我校招生计划,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不低于C级;体育类、艺术类只要求必测科目不低于C级。对进档的考生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规则录取。
9.浙江录取时执行《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方案》(浙高招委〔2017〕1号);上海录取时执行《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沪教考院〔2017〕17号)相关规定。
10.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我校不接收未填报学校志愿的调剂考生,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所有专业学生入校后的外语学习语种仅限英语。
11.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我校所有招生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12.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关于慢性肝炎病人且肝功能不正常的判定标准》(教学司函〔2010〕22号)执行。
我校为体育院校,考生患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宜就读我校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的;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的;
(4)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
注:残奥会国际赛事冠军不受第三条限制。
另外,我校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了学习相关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的要求如下:
① 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携带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有生理缺陷、面部畸形、斜视、严重口吃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面部有较大面积(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风、黑色素痣等情形之一者,肢体残疾者各专业均不予录取。患心脏病、精神疾病等难以正常完成体育课学业者各专业不予录取。
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舞蹈表演、表演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得低于1.70米,女生不得低于1.60米。
③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得低于1.68米,女生不得低于1.55米。
④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舞蹈表演、表演、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得低于4.3。
⑤色盲、色弱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表演、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专业均不予录取。
⑥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表演、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专业均不予录取。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新生入学后,按照教育部规定学校统一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复查不合格的学生,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
1. 学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每生每年5000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每生每年5500元;英语、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专业每生每年6000元;舞蹈表演、表演专业每生每年10000元。
2. 住宿费:每生每年为750、900、1200元不等。
注:以上学费和住宿费为2016年标准,2017年有新标准则按新标准收取。
第十三条我校本科招生网站:http://zs.bsu.edu.cn,咨询电话:010-62989047/9342,传真:010-62989047。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投诉电话:010-62989450。
第十四条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十五条本章程由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招生章程同时废止。(责编:钟鑫(实习生)、林露)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坚持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一部分。根据《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印发<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的通知》(体科字〔2019〕155号)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简章。一、招生专业(一)运动训练专业(专业代码040202K)1.招生项目(1)冬季项目: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2)其他项目:射击、射箭、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BMX小轮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马术、帆船、赛艇、皮划艇静水、皮划艇激流回旋、蹼泳、滑水、摩托艇、举重、柔道、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拳击、跆拳道、田径、游泳、公开水域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足球(十一人制)、篮球(五人制、三人制)、排球、沙滩排球(二人制)、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橄榄球、高尔夫球、登山、攀岩;2.专业介绍运动训练专业最早于1953年开展建设,1954年开始招收中专班(预科),培养运动训练专业人才,1988年国家正式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后,分别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在全国最早设立本专业博士、硕士点,在学科专业评估中始终位于“排头兵”地位。本专业的《排球》和《运动训练学》课程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排球》、《乒乓球》和《运动训练学》课程被命名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本专业始终紧扣国家体育、教育、健康事业战略需求,依托学校一流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以培养卓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为目标,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规格。通过修订2018版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教练员、裁判员、体能康复、综合素质”四个培养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三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四化”(多元化、贯通化、复合化、国际化)培养,精心培育卓越竞技体育专业人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4人,87.29%具有高级职称,65.25%具有博士学位。有60余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才培养对象、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专业队资助对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等;16人任国家队主教练、体能、康复和科研教练,7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32人任国际级裁判,李娜、李婷等5名奥运冠军在本专业任教。本专业依托于国际化资源,近年来邀请26名国外知名专家、教练来校讲学和任教。鼓励支持品学兼优学生出国交流学习,2018年共派出8个团组近百名学生在克罗地亚、西班牙、捷克、美国、英国、立陶宛等国家进行交流学习。(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代码040204K)1.招生项目:武术套路、武术散打。2.专业介绍学校1958年创建武术专业,1998年“武术专业”修订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11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修订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沿用至今。本专业的《太极拳》课程被命名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本专业坚持“现代化、国际化、竞技化、大众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社会服务为目的,培养“文武兼备,术道并重”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专业底蕴深厚,历史久远,“武术泰斗”张文广先生是我国武术学科的开拓者,在1953年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建校初,已着手武术学科的建设,1963年招收全国第一批武术专业研究生。本专业自成立以来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武术教授和专家,如张广德、成传锐、门惠丰等,经过60多年来几代武术人的努力,已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桃李满天下,现有专职教师32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博士生导师5名,国际级裁判8名,国家级裁判13名。学院教师先后赴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等项目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国际武术比赛和十四届国际导引养生功比赛,每年培训海外学生数以百计;师生多次跟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演出,成功完成国家汉办“一带一路”的“三巡”展示任务,将中国武术文化故事传至世界各地。2019年,启动海外办学模式,在德国柏林市郊巴伦施泰特市建立实习基地,与当地政府、培训机构联合建立中国武术学院实习基地和北京体育大学教学、科研和训练基地,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涵盖教授、教练员、运动员、影视明星及体育总局系统业务骨干和中心负责人。中国武术学院的前身武术系始建于1958年8月,2018年12月更名为“中国武术学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拥有武术文化研究中心、武术训练竞赛研究中心、国际武术发展研究中心、传统运动康养研究中心和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干预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龙狮培训基地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科学研究基地。二、招生计划运动训练专业拟招生400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拟招生60人。面向全国招生,不列分省计划。注:以上计划为预定计划(含保送录取运动员、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免试入学招生计划),正式计划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达为准。三、报名条件(一)符合2020年高考报名条件,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机构要求执行)。(二)须具备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称号。(三)考生运动技术等级证书符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要求,以“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及“体教联盟APP”中“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四)考生依据公布的专业考试时间,合理选择不超过2所招生院校进行报名,并确定好志愿顺序。(五)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北京体育大学规定。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四、注册与考试时间(一)根据体育总局、教育部文件规定,考生须统一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www.ydyeducation.com)或“体教联盟APP”中“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以下简称“体育招生系统”)进行注册(验证考生报名资格)并报名,在线支付考试费用。1.冬季项目注册时间: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12:00;报名时间: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0日12:00。2.其他项目注册时间: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12:00;报名时间: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12:00。2020年报名考生的等级证书审批日期:冬季项目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其他项目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二)报考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含冬季项目、其他项目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须于2020年3月15日前将本人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附件1,二级甲等或以上医院体检并盖章,建议考生于3月1日前完成体检)扫描件电子版或照片发送至北京体育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电子邮箱:bsudanzhao@163.com,文件以“项目+姓名+身份证号”命名。(三)被列入我校拟录取公示名单的考生,须在录取公示期结束前将上述本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原件使用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寄达北京体育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以免影响录取。五、考试安排(一)体育专项考试体育专项考试满分100分,考试分项目采用全国统考和分区统考方式,由国家体育总局委托院校负责组织实施,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育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2020版)。体育专项考试(含现场确认)时间、地点,以及打印体育专项考试准考证等具体事宜,以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公布内容为准。(二)文化考试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四科,每科满分为150分,四科满分为600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答。文化考试时间:4月18日至4月19日(周六、周日)文化考试地点:由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机构组织,详见文化考试准考证。注:考生于4月10日12:00后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体教联盟APP”中的“体育招生系统”自行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六、录取原则(一)依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文件规定,北京体育大学分别确定文化成绩录取控制线和体育专项成绩录取控制线,并根据生源情况和专业需求制定分项目招生计划。在文化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均达到我校录取控制线的基础上,分项目依据上线考生填报的志愿梯次顺序,按照文体综合分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优先录取一志愿,若未完成招生计划,再录取二志愿。文体综合分计算公式如下:文体综合分=(文化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二)足球、手球项目的非守门员与守门员,排球项目的非自由人与自由人,由我校根据考生实际情况分别完成招生录取。(三)对具备一级运动员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降低30分录取;对具备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50分录取。七、注意事项(一)考生依据所获得的运动等级证书的项目进行体育专项考试,不得跨项考试。(二)报名成功以考生完成交费为准,一旦报名成功,考生志愿等所有信息均不允许修改。(三)因其它特殊原因无法正常报名的考生,需填写报名申请表(附件2),冬季项目在1月11日12:00前,其他项目在3月11日12:00前将表格交给所报名一志愿院校招生办公室。(四)考生弄虚作假,经查实,取消其当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考或录取资格,已入学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33号令)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36号令)进行处理。(五)体育专项考试将进行兴奋剂检查,兴奋剂检测违规或拒绝检测的考生,将取消录取资格,并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处罚。(六)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文件规定,考生若已被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不得放弃录取资格,同时不再参加普通高考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录取。(七)本简章由北京体育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负责解释,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及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对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有新的规定,我校将按最新规定进行调整。八、学费标准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费为每生每年5500元。住宿费为每生每年750、900、1200元不等。注:以上学费和住宿费为2019年标准,2020年有新标准则按新标准收取。九、联系方式及监督电话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接收部门:北京体育大学南办公楼228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收件人:李老师邮政编码:100084咨询电话:010-62989047、62989342监督电话:010-62989450网址:http://zs.bsu.edu.cn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的介绍,本文章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源于网络,本文由爱扬教育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相关文章:全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排名,2018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排行榜11-262018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分析及就业前景【原创】12-04北京体育大学有哪些专业?10-122018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11-212019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详细版)07-06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及描述11-282018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排名10-11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排名,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全国排名11-22北京体育大学学费标准查询,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各专业学费多少钱12-25
摘 要:揭示现行武术教学计划存在培养目标与就业现实之间脱离、人才规格与毕业达到要求之间有落差、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缺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认为:缺失从学科角度深刻把握本学科的内在特点、缺乏从国内外社会需要视角及时创建性的修订教学计划、缺少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确立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出修订的设想: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修订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培养目标中增加“安保系统、娱乐演艺和国际文化传播”方向、人才规格应该定位“高级”、课程设置避免竞技项目化、认为武术技术是一种身体操作知识,从知识角度构建课程,“突出拳种课程化,课程分层体系化”、武术课程技术体系结构为功架类――长击类――短打类――圆柔类等,提出建立基功课、“师徒传承"方式等系列建议.关 键 词:武术专业;套路;教学计划修订;拳种课程化;武术知识体系中图分类号:G80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9-1240-05教学计划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1].毫无疑问,宏观的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活动的准绳,特别是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而言,其意义显的更加重大,因为这直接关乎者整个学科的存亡,因此,我们在2007年教学计划修订时,必须依据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以往的教学计划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期完善新的教学计划,本研究选取民族传统体育中设立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套路专业方向为主体,旨在对整个武术专业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计划制订起到一定参考意义.12003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执行中问题凸显1.1培养目标所指职业与就业现实之间的脱离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系统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技术与技能,能在运动队、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健康指导领域中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针对这一目标与现实对比,我们看到巨大的反差,一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很难进入各级运动队从事教训研等工作;二是社会上还没有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设定的固定岗位,我们培养的人也不可能进入这样岗位工作;三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流向大中小校,主要从事公共体育课的工作,以武术套路专项学生为例(其他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目前在各级院校的开展更是了如星辰),一般院校所设教学项目主要是初级拳术、简化太极拳等而已,而作为武术套路专项的学生在入校前就有3到6年,甚至10多年的训练经历,大部分是二级以上运动员水平,在校期间他们又学习了少则十余种的传统拳械,所学与使用之间反差巨大;四是目前已经有大量毕业生进入系统从事安保工作,但是,培养目标丝毫没有体现.因此,就目前培养目标所设定毕业后去向与实际社会就业需求明显脱节.1.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与毕业达到要求之间的落差从03教学计划中明确人才规格为“能在运动队、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健康指导领域中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以及对“训练、科研”等工作的限定,虽然我们对所谓的“高级专门人才”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界定,也先不考虑我们招收的本科生基础条件能否在4年的学习中达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仅从一般意义上对“高级专门人才”的理解和目前所开设的课程种类、内容、时数,特别是现实学生实际所达到的水平看三方面思考,是否能达到“高级”呢?以科研方面为例,目前在必修课中只有32学时的“科研方法概论”课程,再有就是在“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课”中几个学时的专项科研讲授,试想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培养出所谓“科研”、“高级专门人才”,事实证明,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时,虽然学生已经接受了有关科研课程的训练,而事实上多数学生其科研素质几乎是空白,连最为基本的科研程序、论文设计、撰文规范等也不清楚,问及学生不是学习过科研课程了吗?回答常常是“没有听懂”、“早忘了”,以至于遇到学科检查毕业论文时,返工率几乎100%,当然,我们不否认科研能力培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仅仅依靠一两门课所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必需思考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还是相应的课程体系不配套,或者是招收的生源基础差造成的现状,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相对科研方面,教学、训练方面的能力较好,但是同样存在现有课程体系难以支持和实现培养目标的人才规格要求.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1.3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的缺乏突出专业特色是任何一门学科和其专业必须做到的,否则,将失去该学科和专业存在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更应该是如此,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体系、文化内涵、民族特性等无疑为本专业的特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然而,03计划中武术专业在所列12门专业必修课程中,真正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课程大概只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专项训练、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3门课(中国文化概论也不具备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性),占所有专业必修开设课程的25%,更难以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是所谓专项训练、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2门课程其实就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以套路专业方向为例(散打等其他方向是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就是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体的训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仅目前的所谓专项训练类课程本身就很难反映出民族特色和专业特点,而且,即使现有的专项课程设置其理论与技术所安排学时比例也极其不平衡,专项训练为576学时,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仅仅为96学时,理论与技术课程学时比例是100:0.16,事实上,专项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最缺的是后者,而我们恰恰忽视了有关这方面的教学,然而,大量的专项训练时间,主体是竞技项目的训练,多数学生入学前就是以竞技项目考入大学,入学后还从事大量该类训练,以套路专项为例,一方面,随着新规则要求大量跳跃难度动作的出现,一些学生难以完成;另一方面,现有教学训练方法与入学前相比难分高低层次,加上学生年龄渐大,训练时数、场地等条件还不如以训练为主的一些武术馆校、体校、运动队,不少同学产生厌练专项的情况,以至于出现在通级赛中竞技水平不如入校前的现象,难怪一些新入校的大学生抱着在大学期间要好好提高竞技水平理想时,他们的学长的忠告是“别退步就不错了”,顺便提一句,长期以来把运动项目当学科和专业方向的混淆概念,这就是一个显例.如果说真正要突出本专业的特色,就应该出本专业出发,站在学科的角度,构建起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而不是过分地移植共性的体育基础学科,丧失自己的学科体系和特色,借鉴体育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必然也是必需,但是,决不是完全的照搬,民族传统体育学自身学科建设非常薄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思想上认识的欠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从专业必修课所开设的课程种类比例和专项训练内容安排、技术与理论课程比例等方面充分反映了专业必修课程体系缺乏作为独立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自身特色!1.4专项训练课内容和限制选修课中有关内容选择和安排的无序目前执行的03教学计划在专项训练课中安排了主项和副项,在以竞技武术为主的专项训练达到了一级标准后(只是本校认定的相当一级标准,我校目前没有一级运动员等级审批权,因此并没有证书等证明)即可转入副项训练,以套路专项为例,目前开设的副项训练有八卦、形意、查拳、伤科推拿,而在03计划的限制选修课中其实已经开设了这些课程,每种拳术大致16学时8次课,副项是96学时,结果是任课教师普遍反映经过了相应拳种16学时学习的学生进入副项训练时,一是所教内容设置重复,二是似乎所学过的同类课程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不是遗忘就是不规范(不排除教师个人认识差异),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和教学效果无效的问题.此外,由于没有明确限制选修课的专项限制,缺少充分考虑不同专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拳的选课时,出现了混乱,如散打专项在选择了该类课程时难以完成课程任务,还有针对散打专项学生所设置的长拳、南拳、刀术等限制选修课程是否合理也值得深究.摆在我们目前的问题是专项训练课程的内容安排、限制选修课程设置其依据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些课程内容,这些内容能否搭建其本专业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所选的这些拳种对完成培养目标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制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中会出现这些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体育学下相对的二级学科究竟有没有自身的特色?如果是有,那又是什么呢?如何制订切实可行,即符合体育学一般规律,又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呢?2.1缺失从学科角度深刻把握本学科的内在特点“构建一个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方案,必须对学科的定义、内在规律、学科特点、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知识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在全面总结多年来学科教学规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教育学原理出发,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精心设计.”[1]具体的教学计划涉及到教学目标的确定,而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教育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亦是教育评价的依据".美国泰勒认为:确定目标要有三方面的资料(图1).依据教育学的一般原理,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制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时,缺乏从学科的高度和角度去思考,常常从一个运动竞赛项目为基点构建课程,忽视了项目与学科的不同,特别是没有深刻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个性,在各种教学计划改革中被动地适从大的改革指导纲要,迷失了自己,波及到各级各类的教学计划中,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受“淡化专业”的影响提出了“淡化套路”的要求,以至于出现“淡出”套路的现象,极大地抹杀了武术套路特有的文化、教育、健身等功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提出“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领域"化,必修课程“学科"化,限选课程“模块"化,任选课程“小型"化.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时,把极具民族传统特性的传统武术拳械课程也“小型”化,不仅课时大大缩水,一个内涵丰富,技术性极强的拳种只设置6~8次课,连“点到为止”的作用都难以做到,试想这样课程的目标是什么?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吗?设立的意义何在?首先,我们肯定一点,作为国家宏观的一些指导性纲要没有问题,我们在制订本专业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但是,也决不能不深入具体地研究本学科特点,一味地随波逐流,丧失学科特点;其次,我们必须对本学科的定义、内在规律、学科特点、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知识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否则将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作为学科知识结构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些传统拳种课程不能列为“选修课”,必须作为“专业必修课”,不能“小型”,必须“大型”,非此难以建立学生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不能体现民族、专业特色,这也是体现“厚基础”、“技术精、专”等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从专业实际出发的具体反映.2.2缺乏从国内外社会需要视角及时创建性的修订教学计划现有的教学计划所设定的人才就业去向与实际毕业流向已经出现了脱节,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需求.如相当一部分学生流向系统,据2002年对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毕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公司、小学、机关、高校、体委、、解放军.其中,门占毕业生就业比例首位”,“进入系统占总的就业率50.9%,是整个就业率的一半”[2].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举办以及各种大型国际活动的不断增多,高级安保等方面人才的需求有巨大空间,可是,我们的计划中还没有明确这一培养方向和人才去向,相应的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也还没有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方面,因为民族传统性而受到世界范围人们喜爱的武术、传统养生等具有很大的国际市场,而面对这一世界性健身市场需要,具有巨大潜在发展空间的人才培养方向,我们还没有前瞻性地有计划成规模地培养这种国际性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方面,面对各种大型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武术的表演增多,动作影视的日益国际化,各种和武术表演有关的活动日益频繁,都预示了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新兴方向,可是,在不断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始终没有反映出较前沿的社会需求,近年来计划修订缺少创建性,大多是跟随大流和原有计划1 2 下一页0340;一种“路径依赖”性修订,这不能不说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修订的一种缺失!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需要具体的艰苦的奋斗才能把计划完全变成现实.2.3缺少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确立计划和配套课程体系如果说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体育学下的二级学科,那么,从学科角度认识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应该是一种必然.尽管按照有关学科理论和标准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不够成熟、系统、完善、独立,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以此观点构建学科体系,特别是其中的武术已经具备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体系,可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因此,我们不妨先从武术的学科角度思考教学计划制订和课程体系,这需要从宏观层面对武术的学科有个认识,所谓学科,从窄义来讲“是指作为代表真理的科学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即围绕着科学而展开的揭示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的分支,也可以作为有组织的科学的探究领域,旨在探索和解释多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与联系.”[3]学科的第一层涵义就是指学术的分类,第二层涵义就是指教学科目,又称科目.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为了教学的需要把某一门科学的浩繁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合理的组织和排列,使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某一级学校教育应该达到的程度,这就形成了同这门科学相对应的学科.基于这样认识,教学计划以及课程体系,应该排除竞技比赛项目的干扰,把武术作为一种以身体操作知识为主的知识体系来看待,即要反映武术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性,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来确立计划,设置课程体系,目前的计划和课程设置缺少了这样的认识,如在教学计划中没有体现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在课程设置中以竞技武术比赛内容为主体,所选择和设立的拳种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各拳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整个武术宏大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性,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武术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整合、优化、提高,也就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3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修订的设想3.1制订和修订计划的基本依据和方法牢牢把握住制订计划的基本原理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理论提示,一般地说,教学计划构建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构建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自上而下的方法.2)扩展方法.3)混合方法.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在构建(修订)教学计划时,主要采用混合方法.在构建整体课程结构体系时,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按单个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课程之间表现出先后顺序的关系;课程内容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组织,体现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而在构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结构体系时,主要采用扩展的方法,根据研究方向确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突出专业特色.所以说,教学计划构建的理论框架主要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专业知识结构树、能力培养途径和课堂教学环节几个部分构成.[1]3.2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具体内容3.2.1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修订对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养目标中:“能在运动队、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健康指导领域中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情况,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对社会需求的符合,使专业教学过程能够完成学校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达到学生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首先,面对国家提出“弘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要求,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她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杨民族精神的责任,因此,传承民族体育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专业的首要目标.其次,本专业在原基础上,我们认为应该增加在“安保系统、娱乐演艺和国际文化传播等领域从事安全保卫、表演编排、文化传播等”工作.关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从学制角度分析,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应该区别于中专、大专的教育培养定位,因此,称做“高级”不为过,当然,就目前的培养体系是否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级”,“高级”的标准问题还值得商榷,但是“高级”定位有它的合理性,即使不贯以这样的称谓,至少也应该突出这样一种理念,但是,针对目前实际生源情况和课程设置难度,对“科研”方面的“高级”要求适当回避更具有可行性.增加“复合”的限定是适应社会对新世纪人才要求的趋势,所以,我们建议增加“复合”的规格,同时,还存在“复合”的界定,是跨学科的大复合还是本学科不同专业的小复合呢?从学科的特性角度看,“专门”的特色绝对不可丢,否则将失去办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其各专业的必要,所以我们主张首先是本学科的复合,然后才是跨学科的复合,因此,这里的复合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内不同专业方向复合为基础,在学有所能的前提下,放宽复合范围.综上所述,计划修订后的基本表述为“本专业培养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精神的,能系统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技术与技能,在运动队、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健康指导、安保系统、娱乐演艺和国际文化传播等领域中从事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等(原“科研”方面建议在研究生中体现,本科教育现状似乎还不足以现实)以及安全保卫、表演编排、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3.2.2对课程结构体系修订的设想根据宏观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指导,1)在遵循:“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整合课程门类,突出专业特点,“保持和加强运动技术的专、精”特色,优化课程结构的要求下,对现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本学课课程种类扩充,增加主干课程的学时夯实基础.2)在压缩和精简理论教学课时,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避免相互脱节和机械的重复的弊端,对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中的一些公共课程如运动解剖、生理等进行合并精简为人体科学概论课程.3)课程设置是一个科学构建学科的过程,应该杜绝和防止因制订人员的专业特长和个人喜好而设课,也需要避免过分强调本校传统拳种特色而设立课程,忽视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系统,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充分深入研究本学科的内容和体系结构进行了整合优化,从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出发,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以期真正体现本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办出学科特点,民族特色.基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下,武术专业方向的相对成熟,以武术套路专业方向为例.从知识角度审视,武术就本质而言是以攻防知识为本体的由身体操做和思维认知的两类知识,表现为技术和理论两大部分,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专门机构,不妨站在这样一个基点,从武术知识体系来构建课程体系,仅就攻防知识而言,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相应的内容,或者说都有自己的“武术”(技击),但是,中国武术以众多拳种为特征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可以说武术知识体系是由丰富多彩的拳种知识构成,从拳种产生过程、技法特点、锻炼功效、认知规律出发各拳种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由此,可以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武术知识体系(见图1).按照“注意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教学计划改革制导思想,突出拳种课程化,课程分层体系化,最终完成武术的学科化是我们的基本思想.从身体操作的技术层面试图做个尝试,按照:1)功架类,如查拳、华拳等拳种择其一、二重点练习基本功架、基本功、基本技法、全面打好身体素质,这一类拳种适合对初学武术入门知识的掌握;2)长击类,如劈挂、通臂、戳脚等,这类拳种突出在功架基础上的放长击远技法练习,作为入门以后的提高,突出了上肢臂背掌和下肢腿脚的技击技法,重点进一步开发人体“先求开展”的素质,特别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功效;3)短打类,如番子、八极、南拳、形意等,这类拳术在开展基础上“后求紧凑”,突出上肢拳法、肘法等技法,作为长击技法的补充使的武术技术全面发展,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4)象形类,如螳螂、鹰爪等,这类拳术增加学习情趣,突出特殊技法如螳螂拳对勾法的应用,鹰爪对爪的使用等;作为全面身体素质提高的有益补充;5)圆柔类,如太极拳、八卦等,这类拳术更加注重内在文化思想的表达,内与外的统一,对思维、文化修养以及内脏功能的改善价值突出,体现出一种哲理高度的技击方法,使的中国武术技术从掌、拳、勾、爪、肩、肘、胯、膝、腿、足的部位使用与锻炼到打、拿、顶、撞、靠、踢、跌等技法的丰富与全面,从外在招势变化到内里劲意的贯通,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内外兼修兼用的全面整体性,也由此从技术层面,内在逻辑地搭起一个技术学科体系(表1),这本身就是贯彻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这里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当某一拳种课程化时,同一拳种之间的差异如何处理,怎样取舍?比如形意拳课程,同为形意拳山西、河南、北京等地域流派风格各异,甚至是明显不同,这就需要从学科角度对各个流派的形意拳进行共性提纯,搭建最为基本的知识基础,同时,考虑其原真性、普及性、科学性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对难以纳入课程主干内容的技术,通过选修课、课外训练等方式进行补充.其中课外训练是指本科期间,根据教师特长以及学生爱好和传统武术的特性,采取类似论文指导的导师负责制,一名导师不超出10名学生,“师徒传承”方式坚持2-3年的全面指导,不占用学校安排的正常课时,利用早操、检测期、课余时间系统地专深地学习某一传统项目,但是,同样作为一门课程有相应的教学和评价体系等,其连续性、专门性,精深度超出课堂程度,以更大限度地向“专、精”方向发展专业技能,这是更加自主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技艺的要求和特色.从学科角度,我们还有一个设想,即从众多拳种中高度提取和抽象出最具共性的技术内容,自下而上建立起一门公共基础技术课,作为技术体系的基础课程,称为基功课,具体方法是从传统武术各拳种的腰、腿、臂、桩功入手,归纳总结形成一个课程,作为必修科目,这样更加完整地形成一个学科技术体系,当然,这个大体系的具体拳种可以置换,根据各地特色和具体情况,但是,由此形成的武术学科技术体系构架相对固定,以保证学科体系的相对完整.作为理论体系,首先,要与相应技术体系相配套,既在技术课程同时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具体内容包括拳种产生演变历史、健身修身理论、技击技法理论、教学训练理论等,其次,从下自上通过对各个拳种的抽象和归纳,提出共性的理论内容形成武术理论概论课程,这样与技术体系,共同构成武术学科的基本和主体知识体现,由此在横纵向衍生不断扩大和完善本学科体系.3.2.3对课程设置修订的具体建议1)在武术专业必修课中加大真正意义上的突出民族传统体育本学科特色的课程,理论课程如民族传统体育史、武术拳种史、传统武术典籍导览、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教学、训练概论、传统体育养生概论等,同时,浓缩现有人体科学和人文社会学课程并且尽可能站在本专业角度讲授.技术课程将原有的“专项训练”(改为专业训练课更为体现学科特点)按照本学科的技术体系安排相应课程,具体武术套路专业方向,按武术学科的技术体系设立拳种课程,如按表1所列内容设立一系列课程,其中,原专项也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其中,同时,根据不同拳种体系内容和难易程度安排必要的课时,总体上加大专业课时,至少保证每天1次专业技术课,“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课增加与技术课程相配套的理论内容,其课时比例与技术课大致为2:1.2)限制选修课中与专项训练重复内容部分合并到专业必修课,限制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必要补充,开设非专业课中的其他拳种课程,特别是开设濒临失传的拳种技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武技项目以承担传承民族文化和拓宽知识面的作用,如中国的两翼通背、日本的武道、法国式拳击等.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本学科内不同专业方向之间专业课程互选的课时,以体现“复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跨大专业的复合.教学计划的修订意义重大,从大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到本学科具体特点,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到学生基本素质,从计划制订和落实实施等都要做考虑,显然,我们的考虑肯定不够全面和成熟,但是,突破项目对我们学科的束缚,深刻思考本学科的特点,适应社会的发展,探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弘杨,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应该努力的方向,衷心祝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范围大发展!参考文献:[1]陈建孝,潘洪军.教学计划构建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44.[2]马学智,等.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杳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98.[3]武冬.从学科的角度全面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学―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5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务 的文章